Ⅰ 金融機構衡量市場風險有哪些指標
衡量金融安全性的主要指標有:
1.償債率。傳統意義上的償債率是指外債還本付息額與當年商品與勞務出口收入的比率,國際上一般認為這一指標在20%以下是安全的。由於這種計算方法僅考慮了經常項目對償債能力的影響,與國際資本流動日益頻繁的現實相差甚遠,因此,經修正的償債率Ⅱ=當年還本付息額/當年外匯儲備。由於外匯儲備來源於經常項目和資本項目,短期內都可以提供償債保證,作為分母較為合適。一般認為,償債率Ⅱ不超過30-50%是安全線。
2.債務率。它是一國當年外債余額占當年商品勞務出口收入的比率。這是衡量一國負債能力和風險的主要參考指標。國際上公認的債務出口比率為100%,超過100%為外債負擔過重。
3.負債率。是指一國當年外債余額占當年國內生產總值(GDP)之比,表明一國經濟發展對外債的依賴程度,國際上公認的最高限度為10%。有時也用外債余額與國民生產總值(GNP)的比率來表示負債率,一般參考安全值為20%以下。
4.短期債務比率。它是指在當年外債余額中,一年和一年期以下期限的短期債務所佔的比率。這是衡量一個國家外債期限結構是否安全合理的指標。國際上公認的短期債務比率為25%以下。
5.其他的衡量指標除了上述幾種常用的衡量一國償債能力和承受能力的指標之外,還有一些其他的衡量指標可供參考:
(1)外匯儲備/外債余額。這是反映一國償還能力的重要指標,國際警戒線區間為30-50%,上下增減10%作為警戒線。
(2)外匯儲備/短期外債。這是衡量一國快速償債能力的重要指標。該指標的國際警戒線為不小於100%,以此為基準,上下增減100%作為警戒線。此外,一般認為當外匯儲備超過短期外債余額的5倍時,將會因大量的資源閑置而承受巨大的經濟損失,因此,當外匯儲備/短期外債>500%時,金融安全度又下降到"風險"狀態。
(3)經常項目差額/GDP。該指標主要反映一國對外經濟部門的競爭能力,如果逆差佔GDP的比重持續過大,說明其創匯部門在競爭中處於劣勢。持續巨額的經常項目逆差構成一國經濟對外均衡的主要因素。對於實行固定匯率制度或釘住匯率制度的國家而言,為了達到新的均衡,其匯率可能會在某一因素的觸發下突然間大幅貶值,引發金融危機。國際上一般認為不超過5%是安全的,以此為准,上下增減1%作為警戒線。
(4)外匯儲備/M2。該指標是基於供求平衡原則下(是指一國外匯儲備不僅能保證正常的國際收支,還能有效地抵禦金融危機的沖擊)衡量外匯儲備是否適度的一個指標。這一指標在國際上沒有統一的標准,國內學者根據中國經驗以12%作為基準,上下增減3%作為警戒線。
(5)(FDI+經常項目差額)/GDP。資本流動的構成及一國資本市場的對外開放程度成為一國對外經濟部門穩定與否的重要因素。用外商直接投資來彌補經常項目逆差還是用易於外逃的證券投資來彌補將會產生不同的後果。外國直接投資的比例越高,接受投資國就越不會因為資本突然外逃而遭受損失。國際上公認的合理區間為-2.5%-5%,以此為准,上下增減1%作為警戒線。
Ⅱ 什麼是金融機構風險調整後收益指標
經風險調整的收益率(Risk-Adjusted Rate of Return)長期以來,衡量企業盈利能力普遍採用的是股本收益率(ROE)和資產收益率(ROA)指標,其缺陷是只考慮了企業的賬面盈利而未充分考慮風險因素。銀行是經營特殊商品的高風險企業,以不考慮風險因素的指標衡量其盈利能力,具有很大的局限性。目前,國際銀行業的發展趨勢是採用經風險調整的收益率,綜合考核銀行的盈利能力和風險管理能力。經風險調整的收益率克服了傳統績效考核中盈利目標未充分反映風險成本的缺陷,使銀行的收益與風險直接掛鉤、有機結合,體現了業務發展與風險管理的內在統一,實現了經營目標與績效考核的統一。使用經風險調整的收益率,有利於在銀行內部建立良好的激勵機制,從根本上改變銀行忽視風險、盲目追求利潤的經營方式,激勵銀行充分了解所承擔的風險並自覺地識別、計量、監測和控制這些風險,從而在審慎經營的前提下拓展業務、創造利潤。
在經風險調整的收益率中,被廣泛接受和普遍使用的是經風險調整的資本收益率(RAROC,Risk-Adjusted Return on Capital)。經風險調整的資本收益率是指經預期損失(EL, Expected Loss)和以經濟資本(CaR, Capital at Risk)計量的非預期損失(UL, Unexpected Loss)調整後的收益率,其計算公式如下:
RAROC = (收益-預期損失)/ 經濟資本(或非預期損失)
經風險調整的收益率,如RAROC強調,銀行承擔風險是有成本的。在RAROC計算公式的分子項中,風險帶來的預期損失被量化為當期成本,直接對當期盈利進行扣減,以此衡量經風險調整後的收益;在分母項中,則以經濟資本,或非預期損失代替傳統ROE指標中的所有者權益,意即銀行應為不可預計的風險提取相應的經濟資本。整個公式衡量的是經濟資本的使用效益。
目前,RAROC等經風險調整的收益率已在國際先進銀行中得到了廣泛運用,在其內部各個層面的經營管理活動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在單筆業務層面上,RAROC可用於衡量一筆業務的風險與收益是否匹配,為銀行決定是否開展該筆業務以及如何進行定價提供依據。在資產組合層面上,銀行在考慮單筆業務的風險和資產組合效應之後,可依據RAROC衡量資產組合的風險與收益是否匹配,及時對RAROC指標呈現明顯不利變化趨勢的資產組合進行處理,為效益更好的業務騰出空間。在銀行總體層面上,RAROC可用於目標設定、業務決策、資本配置和績效考核等。高級管理層在確定銀行能承擔的總體風險水平,即風險偏好之後,計算銀行需要的總體經濟資本,以此評價自身的資本充足狀況;並將經濟資本在各類風險、各個業務部門和各類業務之間進行分配(資本配置),以有效控制銀行的總體風險,並通過分配經濟資本優化資源配置;同時,將股東回報要求轉化為對全行、各業務部門和各個業務線的經營目標,用於績效考核,使銀行實現在可承受風險水平之下的收益最大化,並最終實現股東價值的最大化。
風險調整後收益的指標
1、夏普比率是指投資產品承受單位風險所獲得的超額收益。投資理財產品的夏普比率越高,在承受同等風險的前提下,超額收益越高,投資理財產品業績表現越好。
2、特雷諾指數是以投資理財產品的系統風險作為收益調整的因子,反映投資理財產品承擔單位系統風險所獲得的超額收益。指數值越大,承擔單位系統風險所獲得的超額收益越高。
3、詹森指數反映投資理財產品相對於市場組合(即平均收益水平)獲得的超額收益率,指數值越大越好。
Ⅲ 考核企業盈利能力的指標有
企業盈利能力的指標,主要有銷售利潤率、成本費用利潤率,資產總額利潤率、資本金利潤率、股東權益利潤率。
對於企業來說,盈利能力說的是當前的賺錢能力。從統計的角度講,如果能獲得過去一段時間里企業的真實經營數據,那麼投資者就可以比較准確地判斷企業的盈利能力。值得注意的是,一段時期里的平均盈利狀況要比某一時點上的盈利狀況有效得多。
一些傳統企業拿出財務資料的時候,總會列出總利潤、凈利潤等數據,但事實上,一些比率遠比利潤數額的絕對數值更重要。下面就是一些常用的比率。
Ⅳ 銀行業金融機構績效考核的合規指標包括哪些指標
銀行業金融機構績效考評指標包括五大類:
合規經營類指標、()、經營效益類指標、發展轉型類指標、社會責任類指標。
管理類指標
Ⅳ 央行對銀行業金融機構的監管指標有哪些
中國復人民銀行的
主要職責(《中國人制民銀行法》第四條規定):
1、發布與履行其職責有關的命令和規章;
2、作為國家的中央銀行,從事有關國際金融活動;
3、國務院規定的其他職責;
4、依法制定和執行貨幣政策;
5、發行人民幣,管理人民幣流通;
6、監督管理銀行間同業拆借市場和銀行間債券市場;
7、實施外匯管理,監督管理銀行間外匯市場;
8、監督管理黃金市場;
9、持有、管理、經營國家外匯儲備、黃金儲備;
10、經理國庫;
11、維護支付、清算系統的正常運行;
12、負責金融業的統計、調查、分析和預測;
13、指導、部署金融業反洗錢工作,負責反洗錢的資金監測。
Ⅵ 企業常用的財務指標KPI有哪些
1. 關於企業的整體規模或價值的指標包括
- 總資產
- 凈資產
-股價
-市值=每股股價 X 股份數
2. 盈利能力指標
- 毛利率=(銷售-成本)/銷售*100%
- 成本率=成本/銷售
- 利潤率=凈利潤/銷售*100%
- 營銷費用率/管理費用率/研發費用率= 費用/銷售*100%
毛利率或成本率是大部分生產企業判斷生產效率的指標,根據企業的成本構成可以進一步細化分析成本中「料、工、費」的比率,並通過相應控制達到控製成本、提高生產效率的目的。
對於很多銷售主導型的公司,比如快銷、奢侈品、手機等,會特別關注營銷費用佔比,如廣告、促銷的不同營銷費用與實現銷售的分析等。
而技術型公司或科技企業中很關心研發費用佔比,這個涉及到企業的未來發展的潛力,也可進一步細化為專利數量等具體指標。
3. 償付能力指標
- 資產負債率 =總負債/總資產
- 凈資產負債率=總負債/凈資產
- 利息收入比 = 凈利潤/利息支出
企業承受負債的能力,也是銀行等金融機構給企業融資時所優先考慮的指標。
對於不少銀行或金融機構,客戶的資產負債率等都有所謂「紅線」,一旦超過「紅線」就不但決不能再貸款,而且還要想法把原來的貸款收回來來減少風險。所以對於企業而言,不缺錢的時候銀行定在屁股後面要借錢給你,真正缺錢的時候,你反而從銀行借不到錢。世態炎涼,跟紅頂白,大抵如此。
作為企業而言,由於這些資產負債率是「時點型」指標(即季末或年底的出具報表的時點),因此為了規避上述的「紅線」,企業總會有一些小手段來在報表時點上「暫時」降低資產負債率。其實銀行為了使報表的賬面好看也會做同樣的事來臨時提高自己的現金儲備,這就是為什麼原來在季末或年末可能12月31號到1月1號一天的日收存款益率可能會是平常的幾倍甚至幾十倍。「Cook the book & play with the figure」,銀行本身也是上市公司,一樣要對他的股東負責。
4. 流動性指標
- Current Ratio = Current assets/Current Liability
- Quick Ratio= (Cash+Bank+A/R)/Current Liability
- Cash Ratio = (Cash+Bank)/Current Liability
根據不同的資產的變現能力來體現不同程度的謹慎性原則。畢竟存貨可能「清倉大甩賣」,應收賬款也可能成為「壞賬」,這些資產的變現能力都有可能受影響。
5. 流動凈資產 (Net Working Capital) = 應收賬款+存貨-應付賬款
大多企業用來衡量現金流狀況的最主要資產負債表項目。(此三項和業務直接相關,而且是資產負債表中的主要變化及風險所在)
6. 周轉率/周轉天數
應收賬款周轉率
AR Turnover= Sales/Average AR
DSO = 365/AR Turnover
存貨周轉率
Inventory Turnover= Cost/Average Inventory
DSI = 365/Inventory Turnover
應付賬款周轉率
AP Turnover= Cost/Average AP
DPP = 365/AP Turnover
應收賬款周轉率反映的企業在銷售之後收錢的速度,說到底,反應的是企業與下游銷售商、代理商之間的博弈能力。
存貨周轉率反應的是生產出來的產品被銷售掉的速度,主要反映了企業產品在市場上的受歡迎程度,不過也受許多其他的非市場因素影響,比如企業的管理思維——按需下單(Pull)還是大量備貨(Push)——對存貨周轉率有很大影響。
應付周轉率與應收周轉率類似,反應的是企業與上游供應商之間的博弈能力。供應商強勢,應付周轉率高,應付周轉天數少;反之亦然。
7. 現金周期 Cash Cycle= 應收賬款DSO+存貨DSI-應付賬款DPP
這個就是在6的基礎上計算來估計企業從生產到最後收款所需要的流程,這個流程越短,說明企業運營所佔用的資金越少,或者是資金使用的效率更高。
在極端情況下,現金周期可能出現負數。比如使用零庫存管理概念的Dell, 應收DSO和存貨DSI都非常的短,而應付DPP卻很長,這樣Cash Cycle就是負數;我估計如小米、蘋果也是類似的情況。用別人(供應商)的錢去賺錢,總歸是最好的。
Ⅶ 金融機構績效考核系統存在哪些問題
我國商業銀行簡單粗放的績效考核模式弊端越來越多地暴露出來,如經營行為短期化、經營風險滯後顯現等。如何推動商業銀行穩健發展,提高其核心競爭力,構建科學合理的績效考評體系顯得日益重要。 一、我國商業銀行績效考評體系的現狀目前,我國商業銀行在法人層面上均建立了較為完善的績效考評體系,都把加強管理、規避風險和實現利潤最大化作為績效考評的目標。但在商業銀行高級管理層面上,對待績效考評的指導思想呈政績化、短期化傾向,與商業銀行法人層面上的績效考評目標不一致。究其根源,主要是中國特有的銀行管理體制,特別是法人治理結構和組織架構的不完善。商業銀行高級管理層出於任期內政績的追求和考核壓力,急於擴大存貸款規模,追求短期效益,掩蓋不良資產,以圖把成績放大,而把問題和風險縮小,導致我國商業銀行法人層面上的績效考評目標缺乏連續性。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在績效考評指標設置上,考評指標較側重規模擴張與短期效益。這些指標雖包括存款規模、貸款規模、發卡量、中間業務、不良資產控制、當期利潤等,但更多的指標則是傾向於財務指標,對風險與質量指標、管理指標相對重視不夠。在單純追求規模擴張和當期經營利潤的過程中,忽略了業務盈利性和風險性的平衡。(二)在績效考評計劃制定上,缺乏對銀行實際情況和長遠發展的深入思考。對績效考評的理解,簡單地認為是對部門、分支機構、員工計劃指標完成情況的考核,如此導致盲目地自上而下制定計劃、並將計劃指標層層分解、層層加碼,嚴重脫離現實。(三)在績效考評激勵機制上,片面通過員工利益的最大化來體現績效的激勵作用。激勵手段變成單純的收入獎勵和職務升遷,沒有將個人利益和銀行長遠發展相結合。考核結果與員工績效工資獎金直接掛鉤,激勵方法手段簡單、剛性強、弊端多,員工缺乏不斷開拓創新的動力,極不利於提升商業銀行可持續的競爭力。二、建立科學合理的商業銀行績效考評體系的重要意義(一)有利於貫徹和落實科學發展觀,形成強有力的目標導向。科學發展觀內涵豐富,要將其落實到實處,轉化為各分支機構、各部門工作的指導思想和實際行動,需要有一套科學的評價標准和考評體系。科學的績效評估和考核,將科學發展觀的原則要求轉變為可以量化的目標體系,藉此強化各分支機構、各部門的績效意識,形成正確的決策導向和工作導向,為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提供強有力的支撐。(二)有利於商業銀行完善公司治理結構。商業銀行治理結構是以股東價值最大化為目標,合理分配出資人、董事會和高級經營管理層之間權利與責任的制度或組織安排,科學合理的商業銀行績效考評體系能進一步完善和優化公司治理結構;合理配置和行使商業銀行的控制權,使剩餘索取權與控制權相對稱,董事會、經營管理層權責分明;建立良好的評價考評和激勵約束機制;明晰信息披露和分析機制。(三)有利於加快引入先進的考評方法,達到業務盈利性與風險性的平衡。科學合理的績效考評體系能引進先進的績效考評指標與方法,經濟資本法、平衡計分卡、經濟增加值等先進的績效考評技術方法,進一步促進商業銀行在先進的績效考評技術方法指引下,達到短期財務指標和銀行長遠發展戰略的結合、業務發展和業務創新能力的結合、業務發展與人力資源的結合,促使商業銀行達到業務盈利性與風險性的平衡。引進先進的方法和工具,將使銀行對績效的度量由原來簡單的量化和經驗判斷,逐步向以先進的量化模型進行科學測算為基礎轉變,銀行的績效管理水平將得到大大提高。(四)有利於建立健全績效考評的激勵約束機制,激發員工的主觀能動性和創造性。科學合理的績效考評體系在績效考評激勵約束機制上,將績效考評當做激勵員工長遠發展的手段和引導員工自我發展的依據,規劃員工的職業生涯,有利於商業銀行激發員工的創造力,調動員工的積極性、激發員工對工作和目標的熱情。現代商業銀行所面臨的經營環境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復雜,所面臨的金融競爭也比以往任何時候更為激烈,調動員工的工作積極性和創造性顯得尤為重要,而科學合理的績效考評體系能在員工的激勵約束上發揮極大的效力。只有建立良好的績效考評體系才能留住人才,發揮人才的聰明才智,使員工更具有歸屬感和使命感。(五)有利於加強內部控制、規避風險,推動業務健康、穩健的發展,增強商業銀行的競爭力。科學合理的績效考評體系應該涵蓋平衡計分卡中的「內部業務流程」中的內部管理與內部控制,能不斷健全銀行業務制度,完善業務流程,加強內部控制與管理,防範案件發生,堵住漏洞,規避風險,建立良好的金融執業規范和金融秩序,積極推動商業銀行業務有效、健康、可持續的發展。三、構建科學合理的商業銀行績效考評體系的基本思路(一)適應國內外經濟形勢的深刻變化,按照監管當局的監管要求,正確落實科學發展觀,是構建科學合理績效考評體系的前提條件。隨著我國金融體制的深化改革,以及國際上對銀行業監管要求的日趨嚴格,商業銀行必須順應經濟新形勢的發展,結合發展戰略目標,根據央行和銀監會監管要求,制定科學合理的績效考評體系。同時應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建立符合各分支機構實際的績效考評體系,在績效考核指標設計上要體現以下要求:一是體現科學發展觀的要求;二是體現銀行的發展戰略;三是體現當代績效管理理論和實踐的成果;四是體現商業銀行的實際行情、分支機構的差異、不同層次及不同地區的差別。(二)完善法人治理結構和內部組織結構,構建科學合理的績效考評體系的基礎。商業銀行應積極探索理順委託代理關系,逐步解決商業銀行內部人控制、商業銀行經營者個人利益短期化和經營者利益高於商業銀行法人利益的問題。商業銀行董事會在戰略決策上應將短期效益與長遠發展相結合,引導商業銀行穩健經營、可持續發展,同時董事會應排除外來干擾,嚴格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的要求任命高級管理人員。高級管理人員應相對穩定,以減少其在任期內對政績的追求,急於擴大存貸款規模、追求短期效益等非理性行為。商業銀行監事會應對銀行績效考評體系進行監督檢查,對有損銀行穩健經營、可持續發展的績效考評體系要及時制止。商業銀行在內部組織架構上應朝矩陣化方向發展,實現垂直化管理,建立機構水平線考評和產品業務考評相結合的模式。(三)引進先進的績效考評技術方法和技術支持,構建科學合理的績效考評體系的信息支撐。引入先進的績效考評技術和方法,改進商業銀行績效考評體系,如360度考核法、關鍵事件法、平衡計分卡、經濟資本法等,不斷提高績效考評的全面性、科學性、有效性。加快完善信息管理系統,引人管理會計方法,建立科學的內部定價系統和內部轉移成本分析系統,清楚列明每個部門、每個小組、每個員工在考核期間業務開拓、成本耗費和收益創造等多方面的詳細情況,對利潤中心和費用中心進行量化分析,為綜合經營計劃的編制、分解和監控提供依據,為績效考評機制的有效推行提供強有力的信息支持。(四)引入資本約束下的理性發展機制,樹立管理出效益和風險補償的理念,完善績效考評激勵約束機制,構建科學合理的績效考評體系的激勵機制。商業銀行應將股東價值最大化作為績效考評的最終目標,將撥備後的利潤最大化作為績效考評的中間目標,將提供有競爭力、高質量的金融產品與服務作為績效考評的操作目標。商業銀行應在績效考評中引入資本約束下的理性發展機制,強化資本觀念,樹立資本佔用、資本制約規模擴張和資本覆蓋風險等經營理念。樹立管理出效益和風險補償的理念,績效考評指標內容和權重向經營效益、資產質量和內部管理等方面的指標傾斜,效益指標應體現風險調整後的資本收益情況。制定績效考評計劃時應注重協調與溝通,實現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有機結合,確保指標計劃既符合全行的經營發展戰略目標,又適應分支機構的實際情況。在考評計劃制定和執行過程中,要建立全員參與制,增強員工對績效考評的認同感。在完善績效考評激勵約束機制時,應將個人利益和銀行長遠發展相結合,在給予被考評對象當期物質獎勵報酬的同時,應關注員工長遠利益和個人發展。(五)逐步構建以風險調整後的資本收益為核心效益的考核指標,實現風險控制與效益增長平衡的績效考評指標設置。風險調整後的資本收益指標包括風險調整後的資本收益率(RAROC)和經濟增加值(EVA)。RAROC通過預期損失來調整盈利,運用RORAC考核能對風險預算超出銀行承擔能力的機構和個人得到有效的遏止。經濟增加值(EVA)為稅後凈營業利潤與全部資本成本之間的差額,運用經濟增加值體現了商業銀行持續的價值創造力,不計資本成本的短期行為實施者將得到有效的行為制約。兩指標構成商業銀行核心效益考核指標,同時在資產質量、經營效率、業務創新、內部管理和人力資源等方面對分支機構進行全面考核,促進商業銀行均衡發展。(六)加強績效考評的反饋工作是構建科學績效考評體系的重要工作。商業銀行應從單一的績效考核向包括績效計劃、績效輔導、績效評估、績效回報和績效改進的全過程轉變,重視績效管理前期規劃、績效偏差的過程式控制制以及考核之後的反饋與改進。通過績效考評的反饋工作,對今後的績效考評體系不斷地改進和完善,發揮其真正的激勵機制與效力。
Ⅷ 金融總量統計指標有哪些
主要的總量指標有:貨幣供應量,存款總額,貨款總額。
Ⅸ 請問衡量金融機構風險程度的指標有哪些(這些指標的計算方法是什麼)
你主要看看巴塞爾協議吧,這個是國內控制風險的藍本。
1、巴塞爾委員會與《巴塞爾新資本協議》
巴塞爾銀行委員會成立於1974年底,其秘書處設在總部位於瑞士巴塞爾的國際清算銀行,簡稱巴塞爾委員會。巴塞爾委員會目前已成為事實上的銀行監管的國際標准制定者。
1988年的《巴塞爾資本協議》主要有四部分內容:
一是確定了資本的構成,即銀行的資本分為核心資本和附屬資本兩大類,且附屬資本規模不得超過核心資本的100%。
二是根據資產信用風險的大小,將資產分為0、20%、 50%和l00%四個風險檔次。
三是通過設定一些轉換系數,將表外授信業務也納入資本監管。
四是規定銀行的資本與風險加權總資產之比不得低於8%,其中核心資本與風險加權總資產之比不得低於4%。
2、《巴塞爾新資本協議》
根據新資本協議的初衷,資本要求與風險管理緊密相聯。新資本協議作為一個完整的銀行業資本充足率監管框架,由三大支柱組成:
一是最低資本要求;二是監管當局對資本充足率的監督檢查;三是銀行業必須滿足的信息披露要求。
這三點也通常概括為最低資本要求、監督檢查和市場紀律。
三大支柱的首要組成部分是第一點,即最低資本要求,其他兩項是對第一支柱的輔助和支持。資本充足率仍將是國際銀行業監管的重要角色。新協議進一步明確了資本金的重要地位,稱為第一支柱。巴塞爾委員會認為"壓倒一切的目標是促進國際金融體系的安全與穩健",而充足的資本水平被認為是服務於這一目標的中心因素。巴塞爾新資本協議對此增加了兩個方面的要求。 第一是要求大銀行建立自己的內部風險評估機制,運用自己的內部評級系統,決定自己對資本的需求。但這一定要在嚴格的監管之下進行。另外,委員會提出了一個統一的方案,即"標准化方案",建議各銀行借用外部評級機構特別是專業評級機構對貸款企業進行評級,根據評級決定銀行面臨的風險有多大,並為此准備多少的風險准備金。一些企業在貸款時,由於沒有經過擔保和抵押,在發生財務危機時會在還款方面發生困難。通過評級銀行可以降低自己的風險,事先預備相應的准備金。
第二個支柱即加大對銀行監管的力度,監管者通過監測決定銀行內部能否合理運行,並對其提出改進的方案。監管約束第一次被納入資本框架之中。基本原則是要求監管機構應該根據銀行的風險狀況和外部經營環境,保持高於最低水平的資本充足率,對銀行的資本充足率有嚴格的控制,確保銀行有嚴格的內部體制,有效管理自己的資本需求。銀行應參照其承擔風險的大小,建立起關於資本充足整體狀況的內部評價機制,並制定維持資本充足水平的戰略;同時監管者有責任為銀行提供每個單獨項目的監管。
第三支柱是市場對銀行業的約束,要求銀行提高信息的透明度,使外界對它的財務、管理等有更好的了解。巴塞爾新資本協議第一次引入了市場約束機制,讓市場力量來促使銀行穩健、高效地經營以及保持充足的資本水平。穩健的、經營良好的銀行可以以更為有利的價格和條件從投資者、債權人、存款人及其他交易對手那裡獲得資金,而風險程度高的銀行在市場中則處於不利地位,它們必須支付更高的風險溢價、提供額外的擔保或採取其他安全措施。市場的獎懲機制有利於促使銀行更有效地分配資金和控制風險。巴塞爾新資本協議要求市場對金融體系的安全進行監管,也就是要求銀行提供及時、可靠、全面、准確的信息,以便市場參與者據此作出判斷。根據巴塞爾新資本協議,銀行應及時公開披露包括資本結構、風險敞口、資本充足比率、對資本的內部評價機制以及風險管理戰略等在內的信息。
3、我國實施《巴塞爾新資本協議》的安排
2007年2月28日,中國銀監會發布了《中國銀行業實施新資本協議指導意見》,標志著我國正式啟動了實施《巴塞爾新資本協議》的工程。按照我國商業銀行的發展水平和外部環境,短期內我國銀行業尚不具備全面實施《巴塞爾新資本協議》的條件。因此,中國銀監會確立了分類實施、分層推進、分步達標的基本原則。
(1)分類實施的原則。國內商業銀行在資產規模、業務復雜性、風險管理水平、國際化程度等方面差異很大,因此,對不同銀行應區別對待,不要求所有銀行都實施《巴塞爾新資本協議》。中國銀監會規定,在其他國家或地區(含香港、澳門等)設有業務活躍的經營性機構、國際業務占相當比重的大型商業銀行,應自2010年底起開始實施《巴塞爾新資本協議》,如果屆時不能達到中國銀監會規定的最低要求,經批准可暫緩實施《巴塞爾新資本協議》,但不得遲於2013年底。這些銀行因此也稱為新資本協議銀行。而其他商業銀行可以自2011年起自願申請實施《巴塞爾新資本協議》。
(2)分層推進的原則。我國大型商業銀行在內部評級體系、風險計量模型、風險管理的組織框架流程開發建設等方面進展不一。因此,中國銀監會允許各家商業銀行實施《巴塞爾新資本協議》時間先後有別,以便商業銀行在滿足各項要求後實施《巴塞爾新資本協議》。
(3)分步達標的原則。《巴塞爾新資本協議》對商業銀行使用敏感性高的資本計量方法規定了許多條件,涉及資產分類、風險計量、風險管理組織框架和政策流程等許多方面,全面達標是一個漸進和長期的過程。商業銀行必須結合本行實際,全面規劃,分階段、有重點、有序推進、逐步達標。在信用風險、市場風險、操作風險三類風險中,國內大型銀行應先開發信用風險、市場風險的計量模型;就信用風險而言,現階段應以信貸業務(包括公司風險暴露、零售風險暴露)為重點推進內部評級體系建設。
4、具體風險,書本上一般都會說主要有:市場風險、法律風險、操作風險、流動性風險等。你如果有時間可以去銀監會網站規章中看看,有沒有你想說明的風險,它是按照機構分的。http://www.cbrc.gov.cn/chinese/info/twohome/index.jsp?itemCode=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