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如何搭建金融服務平台 具體做法
關於如何搭建金融服務平台的具體做法有案例,如下:
虹口區積極搭建服務平台、著力打造航運金融品牌、大力引進優質企業,加快金融服務業發展取得成效。
主要做法:
一、科學制定發展規劃。主動對接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制定金融服務業「十二五」發展規劃,依託區位優勢和產業基礎,確立金融與航運融合的發展方向,積極打造北外灘中央商務區,形成以北外灘為載體,與陸家嘴和外灘金融帶相呼應的特色鮮明、輻射聯動的金融產業帶。
二、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在服務方式上從「一般服務」向「需求服務」轉變,在給予各類補貼幫助企業降低經營成本的同時,更加註重金融人才的培育和引進,如鼓勵金融企業加強人才培訓,對金融人才入住人才公寓給予租房補貼,在辦理戶籍、子女入托、入學方面為金融人才提供優先服務等。
三、著力打造航運金融品牌。一是通過金融手段助力航運企業發展。虹口區參與發起設立的上海航運產業基金管理公司,作為首隻國家層面的航運領域專業基金,募集資金將重點投向船舶、港口、航運服務發展等領域,為航運企業開辟了新的融資途徑。二是依託金融工具為航運企業提供避險手段。該區參與發起設立的上海航運運價交易公司是國際上首個航運運價第三方交易平台,其開發的航運運價指數衍生品作為風險管理工具,可以充分發揮發現價格、套期保值、規避風險、鎖定利潤等積極作用。三是推動航運企業藉助金融工具提高經營能力。落戶該區的中海集團財務公司作為中國海運(集團)總公司及其下屬公司共同設立的集團財務公司,積極拓展集團融資渠道,提升資金管理水平。
四、大力引進優質金融服務企業。上半年,全區共引進新注冊金融服務企業14家,其中注冊資本在1億元以上的有8家,引進的企業中包括公募基金—財通基金管理公司,以及一批優質私募基金、股權投資公司、資產管理公司等。計劃全年將引進30家各類金融服務企業。同時,大力引進外地優質總部型金融企業,目前一家公募基金公司和一家期貨經紀公司已經中國證監會批准將分別從深圳和武漢遷至該區。
五、積極搭建服務平台。虹口區積極加強與金融機構的戰略合作,共同搭建服務平台,探索企業發展、產業發展與資本市場對接。上半年,先後與上海證券交易所簽訂金融合作備忘錄,與中國信達資產管理公司上海分公司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區金融辦與天津德正志遠股權投資管理企業簽訂戰略合作協議,積極構建債券融資、金融租賃、並購重組、企業上市等各領域金融業務平台。
六、切實加強風險防範。通過現場監管與非現場監管相結合,確保區內小額貸款公司合規經營、健康發展,目前區內兩家小額貸款公司均運營良好,累計發放貸款8.4億元、無壞賬發生。同時,認真做好區屬融資性擔保公司清理整頓工作,目前已有4家融資性擔保公司取得了融資性擔保機構經營許可證,2家公司取得了臨時經營許可證。
Ⅱ 有知道金普新區金融服務平台的嗎
金普新區金融服務平台是新區財政局組織發起的,從金融服務供給側改革入手,打造的平台型綜合金融服務新體系,也是新區完善小微企業金融服務、提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的重要創新工作。
Ⅲ 降稅減租,共克時艱!上海再發28條企業支持政策
今天上午舉行的上海市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第14場新聞發布會透露,為全力支持企業抗擊疫情,切實減輕企業負擔,本市出台《上海市全力防控疫情支持服務企業平穩健康發展的若干政策措施》,提出28條綜合政策舉措:包括加大對防疫重點企業財稅支持力度、減免企業房屋租金、對相關企業和個人給予稅收優惠、免除定期定額個體工商戶稅收負擔、適當下調職工醫保費率等,全力防控疫情,支持服務企業平穩健康發展。詳見↓
上海市全力防控疫情支持服務企業平穩健康發展的若干政策措施(摘要)
一、全力支持企業抗擊疫情
(一)加大對防疫重點企業財稅支持力度。按照國家政策規定,疫情防控重點物資生產企業擴大產能新購置設備,允許在所得稅稅前一次性扣除,全額退還增值稅增量留抵稅額。對納稅人運輸疫情防控重點物資和提供公共交通運輸服務、生活服務,以及為居民提供必需生活物資快遞收派服務取得的收入,免徵增值稅。對相關防疫葯品和醫療器械免收注冊費。免徵民航公司應繳納的民航發展基金。對政府應急徵用的企業生產指定的重點防疫物資,因生產成本高於實際售價而產生的政策性虧損,由市級財政給予全額補貼。企業已簽訂外銷合同的外銷重點防疫物資因政府徵用轉為內銷的,企業不承擔由此增加的稅收負擔。對疫情防控阻擊戰中勇於承擔社會責任的企業和個人予以嘉獎。
(二)加強對防疫重點企業專項金融信貸支持。鼓勵開發性、政策性、國有大型商業銀行的在滬分行和地方法人銀行積極使用人民銀行專項再貸款政策,對重點醫療防控物資和生活必需品生產、運輸和銷售的重點企業包括小微企業,提供優惠利率貸款,由財政再給予一半的貼息,確保企業貸款利率低於1.6%。支持在滬金融機構通過發行金融債券、特定用途債券等,將所籌資金用於疫情防控相關領域。
(三)拓寬疫情防控相關企業直接融資渠道。充分發揮在滬金融市場作用,為疫情防控相關企業加強服務,支持其發行上市、再融資、並購重組,發行債券、資產支持證券等。支持鼓勵與疫情防控相關的科技創新企業在上海證券交易所科創板上市。鼓勵創業投資、股權投資機構引導社會資本投向相關醫療設備、疫苗葯品研發生產類企業。
(四)強化保險保障作用。針對急缺醫療物資、疫情防控用品企業的進口訴求,鼓勵中國信保上海分公司積極開展進口預付款保險。對受疫情影響受損的出險理賠客戶,做到應賠盡賠快賠。鼓勵保險機構為支援湖北及參與疫情防治的本市醫務人員和防疫工作者,免費提供意外傷害及定期壽險保障。支持將意外險、疾病險等保險責任范圍擴展至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等。
(五)支持重點防疫物資供銷企業擴產增能、增加進口。對政府應急徵用的企業給予技術改造補貼,對被徵用企業為生產防疫物資實施的應急技術改造項目,經認定後給予項目總投入50%-80%的財政補貼。對應急徵用企業生產政府指定的特定防疫物資所形成生產能力的投入,最高可給予全額支持。疫情防控工作結束後,對企業因政府徵用或指定生產而產生的剩餘物資,企業繼續銷售確實難以消化的,按照規定通過政府儲備和包銷予以解決;對進口醫用物資經統籌調配後仍有剩餘的,按照規定程序納入市級物資儲備;對指定采購品種和數量的進口民用防控物資,企業繼續銷售後確實難以消化的,按照規定程序研究納入市級儲備商品。
(六)對進口防疫物資實行稅收優惠。按照國家政策規定,對捐贈用於疫情防控的進口物資免徵進口關稅和進口環節增值稅、消費稅,對市衛生健康主管部門組織進口的直接用於防控疫情物資免徵關稅,對已徵收的應免稅款予以退還。
(七)建立進口防疫物資快速通關綠色通道。開通進口防疫物資受理專窗和綠色通道,主要進口口岸實現7*24小時全時通關。綜合運用兩步申報、提前申報等作業模式,對確需查驗的防疫物資優先安排查驗,隨到隨驗,快速驗放。對免稅進口防疫物資可先登記放行,後補相關證明。
(八)支持疫情防控創新產品研製攻關。組織實施本市新型冠狀病毒診斷與治療創新品種研發及產業化專項,通過戰略性新興產業專項資金、產業轉型升級專項資金、科技創新計劃專項資金等渠道給予支持,推動疫情防控創新產品快速形成有效產能並投入應用。
二、切實為各類企業減輕負擔
(九)減免企業房屋租金。中小企業承租本市國有企業的經營性房產(包括各類開發區和產業園區、創業基地及科技企業孵化器等)從事生產經營活動的,先免收2月、3月兩個月租金;對間接承租的企業,應確保租金減免落到實處,使實際經營的中小企業最終受益。鼓勵國有企業在協商情況下通過減免緩交等方式盡可能多讓利給中小企業,相關減收影響在經營業績考核中予以認可。鼓勵大型商務樓宇、商場、園區等各類市場運營主體為實體經營的承租戶減免租金。主動為租戶減免房產或土地租金的企業,繳納房產稅、城鎮土地使用稅確有困難的,可申請減免相應的房產稅、城鎮土地使用稅。
(十)延期申報納稅。疫情防控期間,因受疫情影響,納稅人在法定期限內辦理申報有困難的,可依法申請進一步延期。對因疫情影響導致按期繳納稅款有困難的,符合延期繳納稅款條件的,依法准予延期繳納稅款,最長期限不超過3個月。對因疫情影響未能按期申報、繳納稅款的納稅人,經主管稅務機關確認後,可免除相應的滯納金和稅務行政處罰。
(十一)對相關企業和個人給予稅收優惠。疫情防控期間,對於房產或土地被政府應急徵用的企業,繳納房產稅、城鎮土地使用稅確有困難的,可申請減免相應的房產稅、城鎮土地使用稅。按照國家政策規定,對受疫情影響較大的困難行業企業2020年度發生的虧損,最長結轉年限由5年延長至8年。鼓勵社會力量積極為疫情防控捐贈現金和物資,並可按照規定在所得稅稅前全額扣除,相關捐贈貨物免徵增值稅、消費稅和附加稅費。對參加疫情防治工作的醫務人員和防疫工作者,按照政府規定的標准取得的補助和獎金,以及單位發給個人的疫情防護用品,免徵個人所得稅。
(十二)免除定期定額個體工商戶稅收負擔。疫情防控期間,按照定期定額納稅的個體工商戶依法免於繳納定額稅款。
(十三)暫時退還旅遊服務質量保證金和補貼文化事業建設費。按照國家政策規定,自2020年2月5日起,對經營規范、信譽良好的旅行社,暫時退還旅遊服務質量保證金80%,至2022年2月5日前返還。對生活服務業中的文化事業建設費繳費人,視其受疫情影響程度和實際繳納費額的情況給予一定的財政補貼。
三、加大金融助企紓困力度
(十四)多途徑為企業提供資金支持。鼓勵浦發銀行、上海銀行、上海農商銀行加大對抗擊疫情和受疫情影響較大行業及中小微企業的信貸投放,疫情防控期間相關貸款利率參照同期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至少減25個基點,鼓勵其他在滬金融機構參照執行。建立金融服務綠色通道,便利重點防疫物資生產供應等相關企業。鼓勵金融機構利用銀稅互動、上海市大數據普惠金融應用等平台,通過績效考核調整、提高不良容忍度等措施,加大對中小企業的信用貸款支持。
(十五)加大對流動資金困難企業的支持力度。加大對旅遊、住宿餐飲、批發零售、交通運輸、物流倉儲、文化娛樂、會展等受疫情影響較大行業信貸支持,通過變更還款安排、延長還款期限、無還本續貸等方式,對到期還款困難企業予以支持,不抽貸、不斷貸、不壓貸。加快建立線上續貸機制。如因疫情影響導致貸款逾期,可合理調整有關貸款分類評級標准。
(十六)加強融資擔保支持。進一步發揮本市政策性融資擔保基金作用,確保2020年新增政策性融資擔保貸款比上年度增加30億元以上。對防疫物資重點保障企業和受疫情影響較大的中小微企業,政策性融資擔保基金繼續加大融資擔保支持力度。對新申請中小微企業貸款的融資擔保費率降至0.5%/年,再擔保費率減半收取,對創業擔保貸款繼續免收擔保費。
四、著力做好援企穩崗工作
(十七)繼續實施失業保險穩崗返還政策。2020年本市將繼續對不裁員、少減員、符合條件的用人單位,返還單位及其職工上年度實際繳納失業保險費總額的50%。
(十八)推遲調整社保繳費基數的時間。從2020年起,將本市職工社會保險繳費年度(含職工醫保年度)的起止日期調整為當年7月1日至次年6月30日,推遲3個月(2019年職工社會保險繳費年度順延至2020年7月1日)。
(十九)可延長社會保險繳費期。因受疫情影響,對本市社會保險參保單位、靈活就業人員和城鄉居民未能按時辦理參保登記、繳納社會保險費等業務的,允許其在疫情結束後補辦。參保單位逾期繳納社會保險費的,在向本市社保經辦機構報備後,不收取滯納金,不影響參保職工個人權益記錄,相關補繳手續可在疫情解除後3個月內完成。
(二十)實施培訓費補貼政策。對受疫情影響的本市各類企業,對在停工期間組織職工(含在企業工作的勞務派遣人員)參加各類線上職業培訓的,納入各區地方教育附加專項資金補貼企業職工培訓范圍,按照實際培訓費用享受95%的補貼。平台企業(電商企業)以及新業態企業可參照執行。
(二十一)適當下調職工醫保費率。根據醫保基金收支狀況,在確保參保人員醫療保險待遇水平不降低、保證醫療保險制度平穩運行的前提下,2020年暫將職工醫療保險單位繳費費率下調0.5個百分點。
(二十二)實施靈活用工政策。因受疫情影響導致生產經營困難的企業,可通過調整薪酬、輪崗輪休、彈性工時、綜合調劑使用年度內休息日等方式穩定工作崗位,具體方式由企業與員工協商確定。
五、有序促進企業復工復產
(二十三)做好企業復工復產服務保障工作。督促和幫助復工復產企業落實防疫安全措施。聚焦各類企業復工和生產經營所需,加強口罩、體溫計、消毒液等防疫物資供應。依託長三角區域合作機制,發揮好行業協會、產業聯盟等專業機構作用,通過原材料供應、物流運輸等多種方式加強企業對接,切實幫助企業復產復工。
(二十四)加強企業用工保障力度。在企業自我管理防控疫情准備和風險評估基礎上,引導企業優先安排疫情平穩地區員工迴流就業。促進就業供需對接,搭建企業用工對接服務平台,依託微信、網路、視頻等渠道開展各類線上招聘活動,暢通企業間對接通道,幫助企業緩解招工難矛盾。
(二十五)培育支持新技術新模式新業態企業發展。加快培育網路購物、在線教育、在線辦公、在線服務、數字娛樂、數字生活、智能配送等新業態新模式,大力發展網路診療、原創新葯、醫療用品、醫療器械等健康產業,支持一批高成長創新型中小企業。加大科技創新券對科技型中小企業支持力度,2020年,受理的科技創新券使用額度上限由30萬元提高至50萬元。支持電信運營企業為受疫情影響嚴重的中小企業免費提供6個月以上的雲視頻會議等雲上辦公服務。
六、優化為企服務營商環境
(二十六)優化企業服務機制。積極發揮政務服務「一網通辦」的便企服務作用,強化市民主頁和企業專屬網頁功能,擴大「隨申辦」超級應用服務覆蓋面,依託市「企業服務雲」打通政策服務「最後一公里」,加快推進一批不見面審批事項落地。在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平台開通中小外貿企業服務專窗,便利企業疫情防控期間不見面辦理通關、物流、金融等一攬子進出口業務。進一步發揮市服務企業聯席會議作用,及時回應和解決企業在生產、經營、投融資中的堵點和痛點問題。
(二十七)完善企業信用修復機制。積極協助受疫情影響出現失信行為的企業開展信用修復工作,對受疫情影響暫時失去收入來源的企業,可依調整後的還款安排,報送信用記錄。對因參與防疫工作而導致的企業延遲交貨、延期還貸、合同逾期等失信行為,不將其列入失信名單。對受疫情影響無法如期履行或不能履行國際貿易合同的企業,支持上海市貿促會出具不可抗力事實性證明。
(二十八)加強法律服務保障。建立應急公共法律服務機制,優先採用線上、預約等方式辦理公證、法律援助等法律服務事項。就不可抗力免責等防疫中的有關法律問題,及時向有需求的企事業提供指導建議。對於企業受疫情影響造成的合同履行、勞資關系等糾紛,及時組織律師、公證員、調解員等專業法律服務人員提供咨詢、指引、調解服務。
國家有其他服務企業平穩健康發展相關支持政策措施的,上海遵照執行。市政府各相關部門負責制定發布本政策措施的實施細則;各區政府可結合實際,出台具體實施辦法。本政策措施執行期自印發之日起施行,有效期至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結束後再順延3個月(具體政策措施已明確執行期限的,從其規定)。
來源:上海發布
Ⅳ 上海普蘭金融服務有限公司(廣州)怎樣准備去面試待遇工作內容,工作條件如何
這個估計比較難有人能告訴你哦。有機會去面試了解下,看看工作環境和員工的工作面貌如內何,能單獨和員工容聊聊那是最好的,或者面試完後到公司周邊問問附近的人,這些信息比較真實。凡是都要體驗後才知道,才是最真實的。祝你找到好工作。
Ⅳ 專注「互聯網+汽車」 寶馬聯手阿里巴巴建立聯合創新基地
易車訊 寶馬中國今天宣布,在上海市浦東新區人民政府、上海金橋經濟技術開發區管理委員會、上海金橋(集團)有限公司的推動下,寶馬與阿里巴巴共同創立的「阿里雲創新中心-寶馬初創車庫聯合創新基地」在上海、北京、杭州三地舉行「雲簽約」儀式。
寶馬集團高樂與阿里巴巴任庚在合作協議上簽字此次戰略簽約是寶馬積極推動企業數字化轉型的重要舉措,也是寶馬在中國「2+4」戰略落地的布局。 「阿里雲創新中心-寶馬初創車庫聯合創新基地」(以下簡稱「聯合創新基地」)將落戶上海金橋經濟技術開發區。寶馬與阿里巴巴將充分共享各自優勢資源,形成高效的戰略聯盟,在中國「創新驅動發展」的政策背景下,共同探討和實踐與中國科技創業公司的合作模式,打造專注於 「互聯網+汽車」領域的創新孵化生態系統。
寶馬與阿里巴巴計劃將各自的自有生態和資源導入這個合作項目,賦能中國科技創業企業,具體措施包括:
- 聯合創新基地將在三年內,為不少於300家企業提供雲計算、數字化、未來汽車相關技術、與寶馬供應鏈體系的協同等技術資源服務,以及技術培訓和咨詢服務;
- 聯合創新基地將開放其超過5000平米的辦公區域,計劃在三年內引進不少於30個優質項目入駐辦公;
- 聯合創新基地還將通過舉辦一系列創新峰會和創新技術賽事激發創新生態,力爭在三年內輻射不少於200家企業,聚集、服務和影響為不少於7200名創新創業人才;
- 聯合創新基地將協調風投、銀行等金融服務領域內具有相關資質的直屬機構和合作夥伴,在三年內為至少20家科創企業或項目,提供精準對接金融支持服務。
「上海市一直秉承的開放和創新的發展策略引人矚目,而且上海市管理部門在扶持創新發展方面的投入也卓有成效,對此我們深表感激。」寶馬集團大中華區總裁兼首席執行官高樂說, 「汽車行業正面臨由技術進步推動的重大轉型。在應對產業升級和行業轉型的過程中,我們需要開放的胸懷和心態,與各行各業的公司合作創新,一起孵化最新的創新成果。」
寶馬集團大中華區總裁兼首席執行官高樂致辭截至去年,寶馬已在多維度與多家中國科技公司達成合作——寶馬聯合網路等自動駕駛相關產業鏈上的11家公司發布了《自動駕駛安全第一》自動駕駛安全白皮書,與中國聯通達成了5G移動通信業務合作,與四維圖新達成高精度地圖合作,並且和騰訊簽約共同建設高性能數據驅動開發平台。同時,寶馬還與商湯科技、地平線等國內人工智慧行業的獨角獸企業開展了技術創新與合作相關探討。
目前,寶馬在北京、上海和沈陽分別建立了三個研發中心,使中國成為寶馬在的德國之外全球最大的研發基地。位於北京的研發中心著重於整車的質量測試和車型認證,並根據中國客戶的需求進行本土化策略制定。上海研發中心則著重於未來出行趨勢研究、創意設計及數字化應用,包括自動駕駛和智能互聯相關開發及應用。毗鄰寶馬生產工廠和動力電池中心的沈陽研發中心專注於電動出行的發展,以及本土化生產等方面的研發工作。2020年4月,華晨寶馬研發中心二期擴建項目也正式動工。在下半年,華晨寶馬動力電池中心二期也即將開業,這兩者一起將使得寶馬進一步完善在中國新能源汽車生態系統,為在中國研發和生產BMW iX3等新能源車提供強有力的技術支持。
寶馬與阿里巴巴的合作始於2018年。當年7月,通過與阿里巴巴達摩院人工智慧實驗室開發的第一款智能語音助手「天貓精靈」的互聯,「BMW雲端互聯」應用軟體的使用場景從智能手機端拓展至數字家庭端。「阿里雲創新中心-寶馬初創車庫聯合創新基地」必將加速這個創新生態系統的運轉和成果轉化。
Ⅵ 上海市浦東新區金融服務局的領導信息
施海寧 黨組書記、局長
主持局黨組、行政全面工作。
簡歷:
施海寧,男,1967年12月生於南京,漢族,籍貫江蘇海門,1988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89年6月浙江大學國民經濟管理專業全日制本科畢業,獲經濟學學士學位,1999年5月美國Kent State 大學商學院全日制研究生畢業,獲經濟學碩士學位和MBA學位。
施海寧大學畢業後,先後在中國銀行、深圳商業銀行工作,1996年赴美留學,1999年起在OfficeMax全球總部任高級金融分析師,2002年經招聘回國,歷任浦東新區發改委(發展計劃局)副處長、處長、主任助理、副主任,兼任浦東新區金融辦副主任、常務副主任、主任,2003年7月至2008年4月參與迪士尼項目談判,擔任中方商務計劃組執行組長。2009年8月起任現職。
施海寧擁有美國注冊會計師資格。
董勤發 黨組成員、副局長
協助負責幹部工作,負責黨建、統戰、雙擁、精神文明、工青婦等工作,分管經濟處、主持新區上市辦日常工作。
簡歷:
董勤發,男,1962年1月生於上海,漢族,籍貫浙江紹興,1987年9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85年7月、1988年1月和1996年6月在上海財經大學財政金融系先後全日制本科(金融學專業)、全日制碩士研究生(外國財政研究方向)和在職博士研究生(西方財政理論與政策研究方向)畢業,分別獲經濟學學士、碩士與博士學位。
1988年1月留校任教,先後擔任上海財經大學財政系外國財政教研室和財政教研室助教、講師、副教授以及教研室副主任、主任等職。1998年1月以後先後在浦東新區財政(稅務)局、雲南省財政廳、浦東新區審計局等擔任局辦公室副主任兼政策研究室主任、處長、局長助理、廳長助理(掛職)、副局長等職。曾兼任浦東新區財政學會會長、內部審計師協會會長等職。2009年9月起任現職。
董勤發曾獲「首屆全國青年優秀社會科學成果獎」、 「上海市高校優秀青年教師」和「國家教育委員會霍英東教育基金會第六屆高等院校青年教師獎」等獎項和榮譽稱號。
張涌 黨組成員、副局長
負責紀檢監察、信訪、宣傳、法制、保密等工作,協助負責綜合文秘工作,負責新區重點項目融資和新區擔保公司籌建等專項工作,分管創新處。
簡歷:
張涌,男,1975年11月生於寧波,漢族,1995年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副研究員。張涌1993年9月起在復旦大學國際金融系學習,曾任校學生會副主席,2003年1月獲經濟學博士學位,其間作為福克斯國際學者在美國耶魯大學學習一年。
畢業後,張涌先後擔任浙江省台州市發改委主任助理、副主任和浙江省政府研究室經濟處副處長,其間完成理論經濟學博士後研究工作。2007年,張涌被引進到上海工作,先後擔任浦東新區區委研究室副主任、區委辦公室研究一處(決策咨詢工作處)處長,2012年5月起任現職。
張涌曾獲第二屆陳彪如國際金融學術基金一等獎,並出版專著《市場主導型融資模式研究》。
過志英 黨組成員、局長助理
負責人才工作,協助負責人事、財務等工作,分管機構處、管理辦,協助分管交流中心服務工作。
簡歷:
過志英,女,1971年10月生於上海,漢族,籍貫江蘇吳縣,2001年4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93年7月上海財經大學會計專業全日制本科畢業,獲經濟學學士學位,2000年1月復旦大學世界經濟專業在職研究生班結業。
過志英大學畢業後進入華晨集團(NYSE:CBA)投資金融部工作,1995年到新區工作,歷任浦東新區綜合規劃土地局、發改委(發展計劃局)、金融局科員、副主任科員、主任科員、副處長、處長,兼任浦東新區金融辦主任助理。2011年10月起任現職。
過志英擁有中國注冊會計師資格。
陳滸 局長助理、聘任制公務員
負責外事和國際交流以及掛靠的社團、民非組織和其它單位的管理,分管協調處、發展辦,協助分管交流中心交流培訓工作。
簡歷:
陳滸,男,1975年8月生於南京,漢族,籍貫江蘇南京,1997年華東師范大學全日制本科畢業,獲理學士學位,2000年華東師范大學全日制研究生畢業,獲工學碩士學位,2007年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 Wharton 沃頓商學院全日制MBA畢業,獲MBA學位。
陳滸先後任職於知名國企和外資金融機構,2009年初經招聘從美國回到浦東,任浦東新區金融辦副主任,2009年8月起任現職。陳滸曾是上海迪士尼項目中方商務談判組成員。
Ⅶ 金普新區金融服務平台未來的發展方向
大小窯灣區:依託大窯灣港區,大力推進大連東北亞國際航運中心核心港區的航運服務區建設,重點發展航運物流、保稅倉儲、國際商務等生產性服務業。金石灘區:依託金石灘國家旅遊度假區,加強生態建設與環境保護,重點發展休閑旅遊、運動健身、國...
Ⅷ 拍拍貸是什麼
拍拍貸簡介:
拍拍貸成立於2007年6月,公司全稱為「上海拍拍貸金融信息服務有限公司」,總部位於上海。是國內首家純信用無擔保網路借貸平台,同時也是第一家由工商部門批准,獲得「金融信息服務」資質的互聯網金融(ITFIN)平台。
除普通散標投資項目外,還為用戶提供拍活寶、彩虹計劃兩款理財產品,方便用戶使用。現有員工逾2600人。
截至2016年底,注冊用戶達到3261萬,是國內用戶規模最大的網路信用借貸平台之一。與國內其他網路信用借貸平台相比,拍拍貸的最大特點在於採用純線上模式運作,平台本身不參與借款,而是實施信息匹配、工具支持和服務等功能,借款人的借款利率在最高利率限制下,由自己設定。而這也是網路信用借貸平台最原始的運作模式。
Ⅸ 金普新區金融服務平台的運作核心是什麼
金普新區金融服務平台將以企業為主體,以市場為導向,以提高企業自主創新能力為目標,按照政府要求,整合資源,與市場運作相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