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投資金融 > 具有金融資源聚集和金融服務輻射

具有金融資源聚集和金融服務輻射

發布時間:2022-02-15 10:54:48

1. 金融的聚散和輻射功能

金融學家把金融市場定位為杠桿市場!這是有他一定原因的!其原因就是聚集財務和分散財富!這就是聚散!貨幣的統一到貨幣的分散!在金融工具上重復上演著!這也使得能夠有效利用這一工具的人們和企業得到了財富!使之加倍增長!但是要明白一點,虛擬世界金融工具里的財務,永遠不會自己多起來,如果一部分人得到了倍數的貨幣,必定有一部分人失去了這些財富!其實這就像銀行,大部分人存進去的錢,讓小部分人使用!
至於金融的輻射功能,這一功能是很重要的,用之不當,便會帶來巨大危機!金融工具的影響范圍很大!因為這是貨幣的游戲世界,而世界的經濟都是以貨幣形式主導的!而金融工具又是被大多數貨幣持有者認同!大家都認同了,那麼這樣東西的潛在威懾力就大大提高了,影響范圍也加大了!所以說如果說金融工具出了問題, 那麼影響的是大范圍的!這次金融危機就是因為金融衍生工具出了問題!導致大量的財富聚集起來,但是這些財富在錯誤的規則引導下,把小部分大財富分化成了大部分小財務!導致一些小部分大財務企業出現虧損,這部分企業是主導經濟市場的龍頭企業,這些企業出現危險,導致多米牌現象發發生,影響著更多的企業發生危機!從而出現了金融危機!這就是金融輻射功能的重要性!

2. 金融服務有哪些特徵

1.金融服務投入少:金融服務的實物資本投入較少,難以找到一個合適的物理單位來度量金融服務的數量,這也就無法准確定義其價格,從而無法編制准確的價格指數和數量指數,因此金融服務業的產出難以確定和計量。

2.金融服務融資中介:傳統金融服務的功能是資金融通的中介,而現代金融服務則具有越來越多的與信息生產、傳遞和使用相關的功能,特別是由於經濟活動日益「金融化」,因此,金融信息越來越成為經濟活動的重要資源之一。

3.金融服務勞動密集型:金融服務傳統上是勞動密集型產業,而隨著金融活動的日趨復雜化和信息化,金融服務逐漸變成了知識密集和人力資本密集型產業,人力資本的密集度和信息資源的多寡在現代金融服務業中已經成為決定金融企業創造價值的能力,以及金融企業生存和發展前景的重要因素。

4.金融服務自由化:在當今這樣一個國內和國際競爭加劇的時代,金融服務正處於大變革的過程中,信息技術、放鬆管制和自由化的影響已經改變並在不斷塑造著金融服務業領域,而且這種趨勢還將持續下去。

3. 世界三大金融中心是哪裡

世界三大金融中心:紐約、倫敦、香港。

香港:是全球高度繁榮的國際大都會之一,全境由香港島、九龍半島、新界等3大區域組成。香港經濟以服務業為主,與服務貿易有關的主要行業包括旅遊和旅遊業、與貿易相關的服務、運輸服務、金融和銀行服務及專業服務。金融服務業肩負帶動香港發展成為知識型經濟體的重任。

紐約:是美國人口最多的城市,也是全世界最大的都會區之一——紐約都會區的核心。逾一個世紀以來,紐約在商業和金融的方面發揮巨大的全球影響力。紐約是一座世界級城市,直接影響著全球的經濟、金融、媒體、政治、教育、娛樂與時尚界,其中聯合國總部也位於該市,因此紐約也被公認為世界之都。

倫敦:是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的首都及歐洲第一大城和最大經濟金融中心。兩千多年前,羅馬人建立了這座都市。倫敦近幾百年來一直在世界上具有巨大的影響力。城市的核心地區倫敦市,仍保持著自中世紀起就劃分的界限。

(3)具有金融資源聚集和金融服務輻射擴展閱讀:

2020年,上海將建成國際金融中心,成為全球首個以人民幣為主導的國際金融中心。2019年01月23日,上海市政府發布了《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行動計劃(2018-2020年)》,《計劃》總目標要求。

到2020年,上海基本確立以人民幣產品為主導、具有較強金融資源配置能力和輻射能力的全球性金融市場地位,基本形成公平法治、創新高效、透明開放的金融服務體系,基本建成與我國經濟實力以及人民幣國際地位相適應的國際金融中心,邁入全球金融中心前列。

4. 金融資源的介紹

金融資源,是指金融領域中關於金融服務主體與客體的結構、數量、規模、分布及其效應和相互作用關系的一系列對象的總和或集合體。

5. 推動「中國創造」 寶馬與阿里巴巴建立聯合創新基地

7月3日,寶馬中國宣布,在上海市浦東新區人民政府、上海金橋經濟技術開發區管理委員會、上海金橋(集團)有限公司的推動下,寶馬與阿里巴巴共同創立的「阿里雲創新中心-寶馬初創車庫聯合創新基地」(以下簡稱「聯合創新基地」)在上海、北京、杭州三地舉行「雲簽約」儀式。

此次戰略簽約是寶馬積極推動企業數字化轉型的重要舉措,也是寶馬在中國「2+4」戰略落地的布局。

阿里巴巴集團副總裁、阿里雲智能通用事業群總裁任庚表示:「寶馬和阿里匯聚金橋,是代表著智能汽車領域未來的創新驅動力。數字『新基建』將全面降低創業者的創新門檻,創業者都能夠低成本使用到先進的雲計算、人工智慧、大數據等基礎設施。我們開放大企業跨界融合開放生態,讓小企業基於大平台加速創新。」

寶馬與阿里巴巴計劃將各自的自有生態和資源導入這個合作項目,賦能中國科技創業企業,具體措施包括:

在三年內,為不少於300家企業提供雲計算、數字化、未來汽車相關技術、與寶馬供應鏈體系的協同等技術資源服務,以及技術培訓和咨詢服務;

開放超過5000平米的辦公區域,在三年內引進不少於30個優質項目入駐辦公;

通過舉辦一系列創新峰會和創新技術賽事激發創新生態,力爭在三年內輻射不少於200家企業,聚集、服務和影響為不少於7200名創新創業人才;

協調風投、銀行等金融服務領域內具有相關資質的直屬機構和合作夥伴,在三年內為至少20家科創企業或項目,提供精準對接金融支持服務。

「寶馬初創車庫」成立於2015年,專注於扶持中國科創企業。至今已有60餘家初創公司參與了「寶馬初創車庫」,並成功從該計劃中「畢業」,其中超過50%的創業公司與寶馬不同業務部門實現了進一步的商務合作。由此,一個由寶馬發起的創新生態系統正在逐步形成。

寶馬與阿里巴巴的合作始於2018年。「阿里雲創新中心-寶馬初創車庫聯合創新基地」必將加速這個創新生態系統的運轉和成果轉化。

目前,寶馬已在北京、上海和沈陽分別建立了三個研發中心,使中國成為寶馬在德國之外全球最大的研發基地。此外,寶馬也在自動駕駛、5G移動通信等領域與網路、騰訊、中國聯通等多家中國科技公司達成合作。

「從『中國製造』到『中國創造』也是寶馬的目標。中國不僅是寶馬最大的單一市場,也是全球最重要的生產基地,更是寶馬在全球的創新引擎。」高樂表示。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6. 新華社金融信息交易所的成立

新華社金融信息交易所開業儀式18日在北京市麗澤金融商務區舉行,這是全球金融信息領域首創的交易所。北京市市長郭金龍,新華社社長李從軍等共同出席開業儀式。
李從軍在致辭中表示,新華社金融信息交易所的創辦,將為加強金融信息平台建設、搞好金融信息服務開辟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新華社將依託新華社金融信息交易所等平台,竭誠為我國金融業發展服好務。新華社金融信息交易所將充分發揮新華社遍布海內外的採集網路和豐富的新聞信息資源優勢,積極借鑒全球各類交易所的成功經驗,進一步加強與全球專業機構合作,不斷提升服務質量和水平,按照一流的、專業化的水準,著力構建金融信息及文化產業交易服務領域里公信、公正、專業、高效的中介平台,促進文化服務產業與實體產業、資本市場的對接。
郭金龍表示,金融市場是信息驅動的市場。新華社以金融信息服務為主體,創造性地設立金融信息交易所,對於新華社建設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金融信息平台,滿足國內外金融領域對信息服務的迫切需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同時,對於加快麗澤金融商務區建設,豐富和完善首都金融市場體系,提升我市生產性服務業發展水平,也必將發揮積極的促進作用。
據介紹,新華社金融信息交易所是新華社旗下中經社控股集團獨資成立的專業交易中介機構,是新華08的重要組成部分。交易所堅持「共融、共享、共贏」的發展模式定位,與全球領先專業機構合作,共同組織金融信息產品、文化創意產品、新媒體新聞信息產品與廣告產品交易,提供技術專利轉讓與商務信息咨詢等服務。交易所9月10日試營業,各項工作開展順利。
新華社旗下的中經社控股是新華08的運營主體。新華08是新華社自主研發的金融信息綜合服務系統,集實時資訊、行情報價、歷史數據、研究工具、分析模型等功能於一體。
麗澤金融商務區是北京市重點建設的新興金融功能區,佔地面積8.09平方公里。麗澤秉承「立體交通網、信息高速路、生態商務區、金融不夜城」的規劃理念,堅持「新興、高端、低碳」的建設原則,以新興金融產業為龍頭,重點發展金融信息、金融文化、金融服務,打造成為以新興金融業態為主體、高端商務服務業態相配套,以綠色生態環境和完善的基礎設施為依託,具有較強影響力、輻射力和創新力的新興金融機構聚集區,環境優良的高端產業功能區。
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中國銀監會、中國證監會、中國保監會、中國銀行、中國工商銀行、中國農業銀行、中國建設銀行、中國郵政儲蓄銀行、中國光大銀行、中信銀行、華夏銀行、北京銀行、北京農村商業銀行、中國石油、中國電信、中國聯通、中國移動、中國電子、上海貝爾、北大PE投資聯盟、北京國際信託、北京金融資產交易所、北京產權交易所、華創證券等部門和大慶市委負責同志,部分外國駐華使節和駐京機構代表,以及北京市委市政府和新華社相關負責同志參加開業儀式。

7. 金融產業集聚的金融產業集聚的生成動因

金融產業集聚的生成動因包括金融產業集聚的生成的驅動因素及內在機理問題。多數學者對金融產業集聚的原因進行了理論和實證分析,並形成了豐富的理論成果。在金融產業集聚生成動因的理論依據方面, 大多數學者以Marshall(1920)、Weber(1929)、Po~er(1990,1998)等的集聚理論為基礎的,將金融產業集聚的主要原因歸結於以下經濟因素:外部經濟、規模經濟、集聚經濟和交易成本。Kindleerger f1974)認為是規模經濟使得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選擇一個特定的區位。外部規模經濟是自我加強的,更多的金融部門在一個區域內定位,那麼這些區域對於其他金融參與者來說更加具有吸引力。韓國經濟學家Park(1982/1989)將規模經濟理論集聚經濟理論應用於國際銀行集中發展和國際金融中心的成因分析上,他認為當一個地區跨國銀行的數量增多、規模增大時,國際中心便有形成的可能。同時外部規模經濟會進一步促成生產和經營單位的空間集聚,表現為行業內銀行之間的合作,金融機構之間共享基礎設施,生產者和消費者之間更加鄰近,流通環節的減少,信息溝通的便捷等。
Naresh R.Pandit(2001,2002)等學者採用了Swann(1998)提出的產業集群動態研究方法,對英國金融服務產業進行實證分析,得出的結論是集聚效應影響公司的成長及新進入者的數量,同一金融服務中心的不同金融部門之間存在相關性。Economists Advisory Group(1984)在《城市2O年:倫敦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未來》一文中指出:「金融中心發展緩慢,但是一旦建立,它們就顯示出生存的巨大能量。這部分是因為習慣的力量、顧客的忠誠或者簡單的慣性(或者說是「路徑依賴」),但大多是源於建立金融中心所享有的各種規模經濟。」Arthur(1994)提供了一個路徑依賴模型來描述下面情形:如果外部經濟(或者集聚經濟)盛行,那麼一個具體企業定位是怎樣變得比其他更為優越。他表明,對於一個特定種類的金融業務,這會使得這項業務對於其他銀行來說更加具有吸引力,這些規模遞增收益有助於一個地理上的「鎖定(1ock—in)」。也就是說,這使得一個區域優於其他區域,在此模型中,只要有新的企業進入,一旦它們選擇了區域就很難有移動。Taylor(2003)等通過對倫敦金融服務業集群的實證研究,結果表明由地理鄰近和面對面接觸而發展密切的人際關系是倫敦金融服務業集群持續發展至關重要的過程。熟練的勞動力、顧客和供應者三者關系的地方化對金融服務企業的創新和產品、服務的遞送很重要。
金融地理學主要從信息的角度對金融產業集聚的生成動因進行多角度的闡釋。Porteous(1995)一系列的工具去說明和解釋區域金融中心的發展,比如「路徑依賴」說明為何某城市能長久在區內維持優勢;而「不對稱信息理論」和「信息腹地論」則能解釋為何「路徑依賴」優勢會被改變或者削弱。Gehng(1998)~]用場摩擦理論和大量的實證分析,證明了某些金融活動在地理上的聚集趨勢與另外一些金融活動在地理上的分散趨勢並存。為了理解這看似矛盾的現象,根據信息內容將金融活動分類是特別有用的。信息敏感性的證券交易更易集中於相關證券信息更集中、更易交流的地區,而標准化證券可能較之更自由,對成本差別的反應更敏感。Zhao運用信息腹地理論來研究中國金融問題,他將信息分為標准化信息和非標准化信息。要想准確解釋非標准化信息的內涵和價值是非常困難的,必須要准確了解這類信息的廣闊背景(或日文化)。
正是由於信息的不對稱性質,金融部門需要接近於信息源。該研究還指出,信息外部性和不對稱信息不僅是塑造信息腹地的決定金融中心的重要因素,也是影響地區等級和全球層次的重要因素。標准化信息與非標准化信息的另一種表述為編碼知識(codified know1.edge)和默示知識(tacit knowledge o這是演化經濟學常用的表述方法。金融地理學家借用了這一概念,指出默示知識的學習需要面對面的交流face to facecontact)。因此,人們不可能完全擺脫地理因素的約束。Davis(1990)則通過對金融服務業領域的調查發現,在大都市區域里,大、中、小型的金融服務產業都傾向形成集聚。通過專業的勞動力人才以及其他相關領域的企業協助,例如會計業、保險精算、法律咨詢等,金融服務產業將更加接近市場,減少交易成本,通過彼此之間知識與經驗的分享,開發出創新技術。他指出,許多外部經濟與優良的信息流有關,假如在更加准確和更加有競爭力的金融服務和金融工具定價的基礎上,金融市場越大,那麼它的效率和流動性就越高,並且金融市場是高度相關的,彼此之間相關度將不斷增強。
Risto Laulajainen(2001)則從金融資源的流動性角度來研究金融產業集聚現象,他認為一種可自由兌換的貨幣或者一個重要國家的政府債券實際上是一種商品,在各個地方都可以同等交易,而邏輯上這種交易更傾向於在流動性好的大城市經濟學者則從經濟發展和城市發展理論的角度對金融產業集聚現象進行論述。在城市經濟中,城市功能的分化導致經濟系統中等級框架的出現。Gras(1922)描述了從鄉村、城鎮到城市經濟的發展階段,將專業金融機構所提供的服務作為大城市一項功能來研究,他描繪了城市作為腹地的四個階段,商業、工業、交通和金融業,金融業處在城市發展的最高階段,與商業、工業和房地產業相比,金融業具有更大的集中度。Vernon(1960)認為,城市吸引著具有巨大不確定性、需要面對面接觸的產業和服務業,吸引著那些以較快的互動速度為必要條件的行業。公司或者金融機構的集中能夠促進為熟悉復雜多變的市場需求而建立起來的客戶關系,紐約港吸引了批發商,批發商帶來了金融機構,金融機構又引來了全國性公司的核心機構。
金融產業集聚生成的另一個重要原因是企業選擇了同一個區位,但在競爭性的產業環境中,只有部分空間具有適合金融產業的空間要素,這種特殊的場所被Markusen稱為「光滑空間中的黏結點」。這種獨特的場所之所以成為金融產業集聚的合適溫床,就在於具有獨特的空間區位。空間區位是金融產業集聚的基本要素。Martin(1999)研究了不同金融機構的區位分布情況得出:銀行與證券交易機構、外匯交易機構的區位會有所區別,前者會相對較為分散,而後兩者會較為集中。Porteous對銀行區位模型進行了很好的理論分析。通過分析距離對銀行貸款監督成本影響的模型,他認為,如果市場潛力的空間分布是不均勻的,在不考慮價格競爭的情況下,將產生銀行的集聚,其結果類似霍特林(Hotelling)對企業的空間分析模型。Choi&Gehrig對世界主要銀行業中心的成因進行了理論和實證研究,研究證明了地區間貿易流量、直接投資規模、距離的遠近、文化的差異及當地銀行業商業機會的大小等因素是影響銀行跨國區位選擇的因素,但仍缺乏對這些因素重要性的實證檢驗。
E.P.David(1988)首先將企業選址理論運用到金融中心的形成研究中,並於1990年對企業選址理論進行了系統整理。該理論主要解釋在各種可供選擇的區位中,特定企業選擇特定區位的原因,在「理性經濟人」的假設成立的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行為均以利潤最大化為原則。他提出了一個清晰的分析框架,即影響企業選址的因素可分為供給、需求和外部經濟三部分,這就是所謂的企業選址的利潤最大化模型。但是利潤最大化模型有弊端,而且過於簡單化。我國學者潘江麗(2002)運用區位理論分析了金融機構選址決策的重要決定因素:1.地區成本優勢;2.人力資源的規模和質量;3.電信設施的先進性與安全可靠性;4.金融監管環境與稅收制度。從上述對金融產業集聚的生成原因的文獻回顧中可以看出,國內外學者還缺乏專門針對金融產業特性的集聚理論進行深入系統的探討,而僅僅是分析促使集聚形成的具體因素,況且針對這些具體因素的研究也比較分散,缺乏系統的模型。因此,從總體而言,對金融產業集聚內在機理的研究還不夠深入,需要有系統的理論和模型對其進行整合。

8. 杭州互聯網金融迅速發展是否能輻射周邊省市

首先明確,互聯網金融中心杭州,主要聚集了相關互聯網科技公司,那麼公司帶來的相關的周邊產品及配套服務將會有所增加,甚至帶來勞動力的增加,勞動人口的流入,間接的會輻射到周邊的城市,但是也要看到,互聯網金融的發展,是面對網路使用人群,即消費者,消費者,主要是金融消費者,互聯網消費者,是面向全國的,那麼很難從消費上去,輻射周邊城市,但是會帶動技術,高科技人才,向該區域聚集。

9. 央行:進一步加快推進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和長三角一體化發展

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經國務院同意,2020年2月14日,《關於進一步加快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和金融支持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意見》(銀發〔2020〕46號)正式發布。

加快推進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和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是黨中央確定的重大發展戰略,也是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在金融領域不斷完善國家治理體系、提升治理能力的充分體現。《意見》從積極推進臨港新片區金融先行先試、在更高水平加快上海金融業對外開放和金融支持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等方面提出30條具體措施。《意見》的出台,有利於進一步加快推進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和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對引領全國高質量發展、加快現代化經濟體系建設具有重大戰略意義。

近期出現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對我國經濟的影響是暫時的,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擴大金融業對外開放是我國長期堅持的政策導向,是長遠的,不會受到疫情影響,改革的步伐只會越來越快,開放的大門只會越開越大,風險治理能力也會越來越強。

以下為政策原文:

銀發〔2020〕46號


為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進一步推進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加大金融支持上海自貿試驗區臨港新片區(以下簡稱臨港新片區)建設和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力度,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金融更高水平開放創新,經國務院同意,現提出以下意見。

一、總體要求

(一)服務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立足於臨港新片區功能定位和產業體系,試點更加開放、便利的金融政策,穩步推進人民幣國際化,推行綠色金融政策。加快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推進金融業對外開放,優化金融資源配置,提升金融服務質量和效能。發揮上海國際金融中心的引領輻射作用,完善金融服務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體制機制,加大金融支持區域協調發展、創新驅動發展等國家重大戰略的力度。

(二)深化金融體制機制改革。以制度創新為重點,增強金融創新活力,探索更加靈活的金融政策體系、監管模式和管理體制。健全金融法治環境,全面實行准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制度,對內外資金融機構適用同等監管要求,對接國際高標准規則,推動金融業高水平開放。

(三)防範系統性金融風險。在依法合規、風險可控、商業自願前提下,穩妥有序推進各項金融開放創新措施,部分措施可在臨港新片區先行試點。建立健全金融監管協調機制,完善金融風險防控體系,加強金融科技在監管領域的應用,牢牢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

二、積極推進臨港新片區金融先行先試

(一)支持臨港新片區發展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重點產業。

1.試點符合條件的商業銀行理財子公司,按照商業自願原則在上海設立專業子公司,投資臨港新片區和長三角的重點建設項目股權和未上市企業股權。鼓勵保險機構依法合規投資科創類投資基金或直接投資於臨港新片區內科創企業。

2.支持符合條件的商業銀行按照商業自願原則在上海設立金融資產投資公司,試點符合條件的金融資產投資公司在上海設立專業投資子公司,參與開展與臨港新片區建設以及長三角經濟結構調整、產業優化升級和協調發展相關的企業重組、股權投資、直接投資等業務。

3.鼓勵金融機構按照市場化原則為臨港新片區內高新技術產業、航運業等重點領域發展提供長期信貸資金,支持區內重大科技創新及研發項目。鼓勵金融機構在「展業三原則」基礎上,為區內企業開展新型國際貿易提供高效便利金融服務,支持新型國際貿易發展。

4.支持金融機構和大型科技企業在區內依法設立金融科技公司,積極穩妥探索人工智慧、大數據、雲計算、區塊鏈等新技術在金融領域應用,重視金融科技人才培養。

(二)促進投資貿易自由化便利化。

5.對於符合條件的臨港新片區優質企業,區內銀行可在「展業三原則」基礎上,憑企業收付款指令直接辦理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業務,直接辦理外商直接投資、跨境融資和境外上市等業務下的跨境人民幣收入在境內支付使用。

6.在臨港新片區內探索取消外商直接投資人民幣資本金專用賬戶,探索開展本外幣合一跨境資金池試點。支持符合條件的跨國企業集團在境內外成員之間集中開展本外幣資金餘缺調劑和歸集業務,資金按實需兌換,對跨境資金流動實行雙向宏觀審慎管理。探索外匯管理轉型升級。

7.在臨港新片區內試點開展境內貿易融資資產跨境轉讓業務。研究推動依託上海票據交易所及相關數字科技研發支持機構建立平台,辦理貿易融資資產跨境轉讓業務,促進人民幣跨境貿易融資業務發展。

三、在更高水平上加快上海金融業對外開放

(一)擴大金融業高水平開放。

8.在依法合規、商業自願的前提下,支持符合條件的商業銀行在上海設立理財子公司,試點外資機構與大型銀行在上海合資設立理財公司,支持商業銀行和銀行理財子公司選擇符合條件的、注冊地在上海的資產管理機構作為理財投資合作機構。

9.支持外資機構設立或控股證券經營機構、基金管理公司在上海落地。推進人身險外資股比限制從51%提高至100%在上海率先落地。

10.對境外金融機構在上海投資設立、參股養老金管理公司的申請,成熟一家、批准一家。鼓勵保險資產管理公司在上海設立專業資產管理子公司。試點保險資產管理公司參股境外資產管理機構等在上海設立的理財公司。探索保險資金依託上海相關交易所試點投資黃金、石油等大宗商品。

11.支持符合條件的非金融企業集團在上海設立金融控股公司。鼓勵跨國公司在上海設立全球或區域資金管理中心等總部型機構。跨國公司在上海設立的資金管理中心,經批准可進入銀行間外匯市場交易。允許在上海自貿試驗區注冊的融資租賃母公司和子公司共享外債額度。

(二)促進人民幣金融資產配置和風險管理中心建設。

12.繼續擴大債券市場對外開放,進一步便利境外投資者備案入市,豐富境外投資者類型和數量。逐步推動境內結算代理行向託管行轉型,為境外投資者進入銀行間債券市場提供多元化服務。

13.發展人民幣利率、外匯衍生產品市場,研究推出人民幣利率期權,進一步豐富外匯期權等產品類型。

14.優化境外機構金融投資項下匯率風險管理,便利境外機構因投資境內債券市場產生的頭寸進入銀行間外匯市場平盤。

15.研究提升上海國際金融中心與國際金融市場法律制度對接效率,允許境外機構自主選擇簽署中國銀行間市場交易商協會(NAFMII)、中國證券期貨市場(SAC)或國際掉期與衍生工具協會(ISDA)衍生品主協議。

(三)建設與國際接軌的優質金融營商環境。

16.支持上海加快推進金融法治建設,加快建成與國際接軌的金融規則體系,加大對違法金融活動的懲罰力度,鼓勵開展金融科技創新試點。

17.切實推動「放管服」改革,全面清理上海市不利於民營企業發展的各類文件,定向拆除市場准入「隱形門」。多措並舉,孵育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

18.研究推動上海金融法院和上海破產法庭順應金融市場發展趨勢,參照國際高標准實踐,加強能力建設,提高案件專業化審理水平,增強案件審判的國際公信力和影響力。

四、金融支持長三角一體化發展

(一)推動金融機構跨區域協作。

19.提升長三角跨省(市)移動支付服務水平,推動長三角公共服務領域支付依法合規實現互聯互通。

20.積極推動長三角法人銀行全部接入合法資質清算機構的個人銀行賬戶開戶專用驗證通道,對綁定賬戶信息提供互相驗證服務。

21.強化長三角銀行業金融機構在項目規劃、項目評審評級、授信額度核定、還款安排、信貸管理及風險化解等方面的合作協調,探索建立長三角跨省(市)聯合授信機制,推動信貸資源流動。支持商業銀行為長三角企業提供並購貸款。在現行政策框架下,支持金融機構運用再貸款、再貼現資金,擴大對長三角「三農」、從事污染防治的企業、科創類企業、高端製造業企業、小微企業和民營企業等信貸投放。

(二)提升金融配套服務水平。

22.推動G60科創走廊相關機構在銀行間債券市場、交易所債券市場發行創業投資基金類債券、雙創債務融資工具、雙創金融債券和創新創業公司債。

23.積極支持符合條件的科創企業上市融資,鼓勵各類知識產權服務與評估機構積極開發構建專利價值評估模型或工具,促進知識產權交易和流轉。研究支持為外國投資者直接參與科創板發行和交易提供便利匯兌服務。

24.探索建立一體化、市場化的長三角徵信體系,向社會提供專業化徵信服務。依託全國信用信息共享平台,進一步完善跨區域信用信息共享機制,加大信息歸集共享和開發利用力度,服務小微企業信用融資。支持人民銀行徵信中心實現長三角企業和個人借貸信息全覆蓋。開展長三角徵信機構監管合作,試點建設長三角徵信機構非現場監管平台。

25.推動長三角綠色金融服務平台一體化建設。在長三角推廣應用綠色金融信息管理系統,推動區域環境權益交易市場互聯互通,加快建立長三角綠色項目庫。

(三)建立健全長三角金融政策協調和信息共享機制。

26.建立適用於長三角統一的金融穩定評估系統,編制金融穩定指數,建立金融穩定信息共享合作機制,搭建金融風險信息共享平台,建立反洗錢信息交流機制,強化數據保護與管理,加強金融消費糾紛非訴解決機制(ADR)合作。

27.推動長三角金融統計信息共享,研究集中統籌的監測分析框架,提升經濟金融分析的前瞻性。

28.促進長三角普惠金融經驗交流,構建普惠金融指標體系,聯合撰寫普惠金融指標分析報告。

五、保障措施

29.支持人民銀行上海總部組織開展加強支付結算監管能力的試點,推動人民銀行徵信系統同城雙活災備中心在上海建設落地。研究推動在上海設立中國金融市場交易報告庫,集中整合各金融市場的交易信息,提升監測水平,與雄安新區相關建設進行有效銜接。

30.目前已出台及今後出台的在自貿試驗區適用的金融政策,國家金融管理部門出台的各項金融支持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的政策措施,適用於上海實際的,可優先考慮在上海試點。人民銀行上海總部會同上海銀保監局等單位根據本意見制定實施細則,並報上級部門備案。

中國人民銀行

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

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

國家外匯管理局

上海市人民政府

2020年2月14日

10. 金融聚集區的概念是什麼國內外有哪些案例

您好!
金融聚焦區是指一國的金融監管部門、金融中介機構、跨國金融企業、國內金融企業等具有總部功能的機構在地域上向特定區域集中,並與其他國際性(跨國)機構、跨國公司、國內大型企業總部之間存在密切往來聯系的特殊產業空間結構。
國外:
紐約、倫敦和東京,成為全球最重要的金融產業集聚地。這些大都市吸引了全球最主要的銀行、保險、證券、基金等金融機構紛紛進駐開展業務(Tschoegl,2000)。倫敦是全球第一大國際金融中心,擁有最大的歐洲美元市場,其證券交易市場24小時運營,是世界第二大證券交易中心。至2001年,倫敦已有680多家銀行,居世界大城市之首,其中307家外國銀行擁有了17439億英鎊(摺合25362億美元)的總資產,跨國借貸業務佔全球市場份額的20% ;倫敦同時還是世界上最大的國際保險中心,共有800多家保險公司聚集在此,其中170多家是外國保險公司的分支機構。紐約是全世界發展最快的金融集聚地,曼哈頓的債券市場和股票市場是世界最大的經營中、長期借貸資金的資本市場;它的外匯市場和貨幣市場也是世界最主要的交易市場。至2000年紐約銀行業的總資產已經達到16834億美元,其中228家外國銀行的總資產達9761億美元。而日本則擁有全球排名第二的股票交易市場和債券市場,至2000年世界最大的300家銀行中,已有75家在東京設立了分支機構,其中I4家銀行的總部設在東京,這使東京成為當時世界上大銀行最集中的城市,到了2002年日本的銀行總資產已達到153500億美元。
‍‍
國內:
上海和北京的特定區域內集中了大量國內外的金融企業。上海陸家嘴貿易區及外灘金融中心正逐步成為中國吸引外資金融機構最集中的地區之一。陸家嘴金融貿易區內落戶了120多家中外金融機構、600多家投資性機構。上海證交所內的證券交易額指標已經接近香港和新加坡的股票市場。自2001年以來,共有數1O家證券商、保險公司、基金管理公司等金融機構或變更注冊地,或以大規模遷移核心業務部門的方式進駐上海。來自上海銀監局的統計數據顯示,2004在滬金融機構已達516家,其中各類外資和中外合資金融機構300餘家;2005年,在滬外資金融機構代表處延續去年快速增長的態勢,僅第一季度內的代表處總數就達到100家,涌現了外資金融機構進駐上海的第二次熱潮。
同樣,北京西城區的金融街也吸引了大量國內外大型金融機構聚集,從目前的入駐情況來看,金融街已聚集了金融投資類企業及監管機構等588家,其中包括了人民銀行總行等金融監管機構、中國銀行等國有商業銀行總部、紐約銀行北京代表處等跨國金融機構、中國再保險集團等大型保險公司總部以及中國證券登記結算有限責任公司等企業的清算中心。目前在金融街內注冊的588家企業中,金融保險業企業的資產總額佔70% ,營業收入佔65% ,利潤佔80% ,租金佔25% ,金融保險企業總部的各種經營活動已經成為西城區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

科技園,一般是指集聚高新技術企業的產業園區。土地類型較為復雜,眾多區域為工業用地性質(使用權50年),也有部分區域是混合用地性質(其中含有公寓、寫字樓、教育用地等),物業類型上包含了寫字樓、標准研發區間、無污染生產單元等,配套了商業物業配套(食堂、會議中心、餐飲服務、商業住宿等)、研發中心、公共服務和技術支持平台等。
工業園是指建立在一塊固定地域上的由製造企業和服務企業形成的企業社區。在該社區內,各成員單位通過共同管理環境事宜和經濟事宜來獲取更大的環境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整個企業社區能獲得比單個企業通過個體行為的最優化所能獲得的效益之和更大的效益。
金融聚焦區偏向於金融產業!

希望對您有所幫助,如果滿意請採納!

閱讀全文

與具有金融資源聚集和金融服務輻射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富祥金融貸款有限公司 瀏覽:854
以嶺葯業融資融券 瀏覽:562
京東錢包里的理財基金 瀏覽:15
基金發行理財產品流程 瀏覽:739
2019年3月6日鮁魚圈玉米價格 瀏覽:446
信威集團補償10股 瀏覽:317
深交所大宗交易規則 瀏覽:111
京運通今日價格 瀏覽:970
反彈式發展匯率 瀏覽:665
期貨大佬訪談 瀏覽:322
崑山平安綜合金融有限服務公司 瀏覽:447
開個期貨平台代理 瀏覽:136
濟寧理財公司 瀏覽:799
國泰君弘策略交易 瀏覽:444
哈根金融租賃公司 瀏覽:28
金融平台投資被騙哪個公司 瀏覽:551
創業板正式交易前能申購 瀏覽:33
中國證監會管理哪些證券交易所 瀏覽:813
華建集團評級 瀏覽:123
東方證券五礦信託 瀏覽: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