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分析世界金融機構發展趨勢
為了解當前全球金融市場發展趨勢對於全球經濟形勢和發展趨勢對於全球經濟的影響,以及對我國的影響,由摩根士丹利、匯豐銀行、法國東方匯理銀行、法國巴黎銀行等4家外資銀行就2009年上半年全球經濟運行情況和全年發展趨勢進行了分析,主要觀點如下:
一、上半年全球經濟仍陷衰退,但已有較大好轉
(一)美國經濟形勢好轉,但不確定性較大。除匯豐銀行比較樂觀估計美國經濟形勢外,其他外資銀行一致認為美國經濟存在不確定性。摩根士丹利認為較高的按揭貸款利率不利於房地產市場復甦,且油價上漲將抑制消費;東方匯理銀行認為股價走高的主要原因是市場悲觀情緒好轉導致的熊市反彈,經濟基本面未有較大改善,銀行業和通用等企業前景仍不容樂觀;法國巴黎銀行認為產能過剩和儲蓄率上升將制約經濟增長。
(二)歐元區尚未有明顯復甦跡象。歐元區2009年一季度GDP同比下降4.8%,創下10年來新低,投資和存貨分別下降0.9%和1%,成為主要下降因素。雖然德國和法國消費實現增長,但西班牙、荷蘭、義大利等國消費大幅下滑,使得歐元區總體消費仍然下滑約0.5%。
(三)日本經濟一季度已見底,但復甦尚需時日。日本工業生產指數二季度開始回升,但國內需求的萎靡使復甦尚需較長一段時間。一是雖然政府出台了鼓勵消費的政策,但由於失業率持續上升減少家庭收入,消費需求可能進一步萎縮。二是出口進一步下降,擴大了工業產出和國內需求的缺口,企業將繼續縮減過剩產能,減少勞動力。三是工業生產轉化為私人收入和消費需要一個過程,致使短期內投資和消費都難有較大增長。匯豐銀行分析,工業生產和最終需求、投資的缺口將導致日本經濟中長期結構性問題,需要多年較快增長來彌補。
(四)新興市場國家受益於中國經濟增長。隨著中國經濟刺激政策初見成效,一些大宗商業出口國已經受益。外資銀行分析,隨著中國固定資產投資加速增長,大宗商品出口規模迅速增長,巴西、阿根廷、中東國家等資源型出口國家是最大的受益者,如中國在2009年前4個月已經取代美國成為巴西最大的貿易夥伴。隨著原油等大宗商品價格反彈,這些國家也將進一步受益。
二、預計全球經濟2009年仍將負增長,2010年恢復增長
(一)美國將緩慢復甦,市場信心至關重要。外資銀行一致認為,隨著金融市場恢復穩定和消費的回升,美國經濟將逐步走出衰退,但增長速度將大大放緩。一是工業產能過剩問題依然嚴重,企業需要繼續壓縮過剩產能,減少勞動力人數,工業生產增長乏力。二是美國失業率居高不下,家庭可支配收入減少,且儲蓄率大幅上升,借貸消費的模式難以持續,加之股價和房價下跌形成負財富效應,消費難有大的增長。三是金融企業仍將繼續去杠桿化,金融支持經濟增長效果能力有限。四是美國貿易進口下跌幅度超過出口,隨著大宗商品價格上漲,逆差可能進一步擴大。
外資銀行預測,美國經濟2009年將出現2%至3%之間的負增長,2010年則恢復增長。同時,受產能過剩影響,美國2009年將出現小幅的通貨緊縮,2010年將恢復正常。
(二)歐元區可能在2009年下半年見底。外資銀行普遍認為其最早將於2009年下半年見底,2010年能否復甦尚有待觀察。一是投資和存貨2009年一季度繼續萎縮。二是消費意外下降和銀行信貸急劇萎縮,失業率沒有出現反彈跡象。三是受全球經濟放緩和美國儲蓄率上升影響,歐元區將在較長一段時間內面臨外需減弱問題,同時美元結構調整導致歐元面臨升值壓力,將制約歐元區出口增長。四是歐洲的金融機構同樣面臨較大的潛在損失,2009年至2010年需減計7500億美元資產,加大了經濟復甦的不確定性。
外資銀行普遍預測,歐元區經濟2009年將出現超過4%的負增長。對2010年漲幅,摩根士丹利和匯豐銀行預測將小幅增長,東方匯理銀行和法國巴黎銀行則預測將繼續萎縮。
(三)日本重陷通縮陷阱。一方面,受全球經濟衰退影響,日本出口大幅下降,產能嚴重過剩;另一方面,日本政府的消費刺激政策主要集中於電子產品和汽車,隨著失業率不斷上升,消費將繼續受到抑制,導致日本經濟2009年繼續衰退,且出現通貨緊縮。外資銀行一致預測,日本經濟2009年將出現6%左右的負增長,2010年恢復增長。
(四)亞洲2009年有望復甦。2009年一季度以來,亞洲經濟出現較強的復甦跡象,股市開始反彈,各國信用違約掉期價差已明顯收窄,采購經理人指數和信心指數都大幅回升。雖然出口仍未出現根本性好轉跡象,但外資銀行普遍認為亞洲經濟將在中國、印度等國的帶動下最早復甦,並成為全球經濟增長的重要動力。
三、中國經濟表現將優於他國
外資銀行認為,中國已經進入快速增長通道,以投資為主的內需將取代外需成為推動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但也存在降低經濟運行效率的隱患。當前中國政府的主要任務是平衡信貸供給何實體經濟需求,充分發揮金融市場的傳導和杠桿作用,提高政策效果。摩根士丹利、匯豐銀行、東方銀行、法國巴黎銀行預測中國經濟2009年增長率分別為7.0%、7.8%、7.5%和7.7%,2010年增長率分別為8.0%、8.5%、8.0%和8.5%。
(一)2009年二季度經濟開始加速。2009年3月以來,中國經濟日漸活躍,5月高盛中國活動指數(衡量中國實體經濟活躍程度)同比增長7.2%,遠高於1月和2月2.1%的增幅,環比則高達27%,達到歷史高位。與4月份相比,除出口降幅進一步擴大外,5月份工業生產指數、固定資產投資、房屋和汽車銷售等指標都大幅改善,表明經濟正在加速。同時,5月和6月的采購經理人指數表現均好於預期,市場信心已經恢復。
(二)內需取代外需成為經濟增長主要推動力。以固定資產投資為主的內需已成為推動經濟增長的主要因素。2009年3月以來,固定資產投資開始加速增長,4月和5月分別同比增長40.5%和46%,同時消費實現較快增長,汽車和房地產銷售4月和5月分別同比增長18.5%和23.8%。此外,民間為主的房地產世紀投資(按不變價格計算)增長率已達20%,相當於危機爆發前水平。
(三)寬松的信貸環境助推經濟增長。銀行加大信貸投放力度推動力投資快速增長。2009年前5個月商業銀行貸款達人民幣5.8萬億元,同比增長3.7萬億元,信貸環境極為寬松,為基礎設施建設和固定資產投資提供了充足的資金。東方匯理銀行分析,即時對銀行未來的信貸投放規模作保守估計,固定資產投資也將在2010年二季度之前保持快速增長。
(四)上半年的通縮不會持續。法國巴黎銀行分析,由於市場積累了大量的流動性,且央行出於經濟基本面的考慮短期內無法收緊貨幣政策,貨幣供給將依然寬松,通縮將不會長期持續;摩根士丹利預測,通縮將於2010年3月結束。
(五)經濟增長質量可能下降。東方匯理銀行認為,中國當前增長模式面臨經濟增長質量下降的風險。一方面,銀行過度加大信貸投放力度可能導致不良貸款規模上升和產能過剩,影響金融系統和實體經濟的未來穩定。另一方面,貸款和投資成為推動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最終需求的比例進一步下降,增大了經濟增長的人為因素。
四、政策建議
(一)積極推動政策重心由「保增長」向「調結構」轉移。一是適度進行產業結構調整,「有保有壓」,對符合國家產業發展規劃要求的產業,從資金供給、扶持政策等加大支持力度。二是進一步加大對中西部地區、經濟欠發達地區、縣域區域的支持力度,在項目分布、資金配套上向其傾斜,以促進實現區域均衡發展和城鄉統籌發展的目標。三是適時加強投資管理,進一步提高投資效率,擬立項的項目,要對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發展前景等進行嚴格、充分的論證;已立項的項目,要精心組織實施。
(二)加大保障民生力度,促進消費增長。一是通過培訓、信息服務、小額擔保貸款等方式,加大對農村婦女、畢業大學生、返鄉農民工等就業困難群體的支持力度,做好就業和再就業工作、養老保險等社會保障體系改革,進一步加大公共財政支出力度,解決人民群眾的後顧之憂。三是落實好各項支農惠農政策,切實提高農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挖掘農村消費潛力。
(三)加強金融風險管理,維護金融和經濟穩定。一是加強對市場資金流動的監控和管理,加大公開市場操作力度,及時疏導或回收過剩流動性,保證市場和經濟的穩定運行。二是加強指標監控和風險提示,引導商業銀行適當提高信貸審批標准,控制借貸資產風險。三是加強貨幣政策和信貸供給的結構性調整,避免流動性集中於大銀行、大企業、熱點領域。四是加快債券市場改革,適時推出創業板,拓寬企業融資渠道,避免風險向銀行業過度集中。
㈡ 全球主要的外匯交易市場有哪些
全球主要的外匯市場
世界上交易量大且有國際影響的外匯市場有倫敦、紐約、巴黎、法蘭克福、蘇黎世、東京、盧森堡、香港、新加坡、巴林、米蘭、蒙特利爾和阿姆斯特丹等。在這些市場上買賣的外匯主要有美元、英鎊、德國馬克、法國法郎、瑞士法郎、日元、義大利里拉、加拿大元和荷蘭盾等十多種貨幣,其他貨幣也有買賣,但為數極少。
一、倫敦外匯市場
倫敦外匯市場由經營外匯業務的銀行及外國銀行在倫敦的分行、外匯經紀人、其他經營外匯業務的非銀行金融機構和英格蘭銀行構成。倫敦外匯市場有約300家領有英格蘭銀行執照的外匯指定銀行,其中包括各大清算銀行的海外分行。世界100家最大的商業銀行幾乎都在倫敦設立了分行。它們向顧客提供了各種外匯服務,並相互間進行大規模的外匯交易。倫敦外匯市場上的外匯經紀人有90多家,這些外匯經紀人組成經紀協會,支配了倫敦外匯市場上銀行間同業之間的交易。
倫敦外匯市場沒有固定的交易場所,而是用電傳、電報、電話及電子計算機控制系統進行交易,因此它是一個抽象市場。市場上的交易貨幣幾乎包括所有的可兌換貨幣,規模最大的是英鎊兌美元的交易,其次是英鎊兌歐元和日元的交易。此外,像美元兌歐元、歐元兌日元、日元兌美元等多邊交易,在倫敦外匯市場上也普遍存在。
在倫敦外匯市場上的外匯交易類別有即期外匯交易、遠期外匯交易和調期外匯交易等。除了外匯現貨交易外,倫敦也是最大的外匯期貨和期權交易市場。
二、紐約外匯市場
紐約外匯市場不僅是美國外匯業務的中心,也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國際外匯市場之一,從其每日的交易量來看,居世界第二位,也是全球美元交易的清算中心。
紐約外匯市場是抽象的外匯市場,它通過電報、電話、電傳、電腦終端機與國內外聯系,沒有固定的交易場所。參加市場活動的有聯邦儲備銀行、美國各大商業銀行的外匯部門、外匯銀行在美國的分支與代理機構、外匯經紀人、公司財團、個人等。聯邦儲備銀行執行中央銀行的職能,同許多國家銀行訂有互惠信貸,可以在一定限度內借入各種貨幣,干預外匯市場,維持美元匯率的穩定。紐約外匯市場上的大商業銀行是最活躍的金融機構,外匯買賣和收付通過它們在國內外的分支行和代理機構進行。
紐約外匯市場由三部分組成。第一是銀行與客戶之間的外匯交易市場,第二是紐約銀行間的外匯交易市場,第三是紐約各銀行與國外銀行間的外匯交易市場。其中紐約銀行間的外匯交易市場是交易量最大的市場,占整個外匯市場交易量的90%。因此,商業銀行在外匯交易中起著極為重要的作用,外匯交易主要通過商業銀行辦理。
在經營業務方面,美國沒有外匯管制,任何一家美國的商業銀行均可自由地經營外匯業務。
在紐約外匯市場上交易的貨幣,主要有歐元、英鎊、加拿大元、日元等。據紐約兩幫儲備銀行的數據,在紐約外匯市場上,交易量最大的是歐元,佔40%,其次為日元23%,英鎊19%,加拿大元5%。
三、東京外匯市場
東京外匯市場是隨著日本對外經濟和貿易反展而發展起來的,是與日本金融自由化、國際化的進程相聯系的。
在交易方式上,東京市場與論歘市場、紐約市場相似,是無形市場。交易利用電話、電報等電訊方式完成。在外匯價格制定上,東京市場又與歐洲大陸的德國、法國市場相似,採取「訂價」方式。每個營業日的上午10點,主要外匯銀行經過討價還價,確定當日外匯價格。
從交易貨幣和種類看,因為日本的進出口貿易多以美元結算,所以東京外匯市場90%以上是美元對日元的買賣,日元對其他貨幣的交易較少;交易品種有即期、遠期和掉期等。即期外匯買賣又分為銀行對客戶當日結算和銀行同業間的次日結算交易。東京外匯市場上即期、遠期交易的比重都不高,掉期業務量很大。而其中又以日元/美元的掉期買賣為最大。
四、新加坡外匯市場
新加坡外匯市場是隨著亞洲美元市場的發展而發展起來的。它是全球第四大外匯市場,日平均交易量僅次與東京。新加坡外匯市場的主要參與者是外匯銀行、外匯經紀人、商業客戶和新加坡金融管理局。新加坡外匯市場上,銀行間的交易都通過經紀人進行,但外匯經紀人只獲准作為銀行的代理進行外匯交易,不能以本身的賬戶直接與非銀行客戶進行交易。新加坡的銀行與境外銀行的外匯交易一般直接進行。新加坡金融管理局的作為監督和管理外匯銀行、干預外匯市場而參加。
新加坡外匯市場屬於無形市場,通常上午8點開市交易,下午3點收市。
五、香港外匯市場
香港是個自由港,是世界第五大外匯交易中心。每天開市的正式時間是上午9點,但許多金融機構半小時以前就有行市顯示。到下午5點,各大銀行都已沖平當日外匯頭寸,基本上不再作新的成交,一般可以認為下午5點是收市時間。但實際上,許多機構在香港的外匯市場結束後,繼續在相繼的倫敦市場、紐約市場完成交易,直到紐約市場收市才停止。
香港外匯市場由兩個部分構成。一是港元兌外幣的市場,其中包括美元、日元、歐元、英鎊、加元、澳元等主要貨幣和東南亞國家的貨幣。當然也包括人民幣。二是美元兌其他外匯的市場。這一市場的交易目的在於完成跨國公司、跨國銀行的資金國際調撥。
在香港外匯市場中,美元是所有貨幣兌換的交易媒介。港幣與其他外幣不能直接兌換,必須通過美元套購,先換成美元,再由美元折成所需貨幣。
六、蘇黎世外匯市場
蘇黎世外匯市場沒有外匯經紀人,所有外匯交易都在銀行同業之間直接進行,參與的外匯銀行有瑞士銀行。瑞士信貸銀行、瑞士聯合銀行等,還有外國銀行在瑞士的分行、國際清算銀行和瑞士中央銀行即瑞士國家銀行。外匯交易中主要是瑞士法郎對美元的交易,對其他貨幣通過美元進行交叉買賣,因此瑞士法郎對,美元的匯率是蘇黎世外匯市場的主要匯率,瑞士法郎對其他貨幣的匯率採用以美元進行套算。
七、法蘭克福外匯市場
法蘭克福是德國中央銀行(德國聯邦銀行)所在地。法蘭克福外匯市場分為訂價市場和一般市場。訂價市場由官方指定的外匯經紀人負責撮合交易,它們分屬法蘭克福、杜賽爾多夫、漢堡、慕尼黑和柏林五個交易所,它們接受各家銀行外匯交易委託,如果買賣不平衡,匯率就繼續變動,一直到買和賣相等,或中央銀行干預以達到平衡,訂價活動方結束,時間大約是中午12:45。德國聯邦銀行派有專業人員參加法蘭克福外匯市場的交易活動,以確定,馬克的官價。中央銀行干預外匯市場的主要業務是美元對馬克的交易,其中70%為即期外匯,30%為遠期外匯,有時也對外幣與外幣之間的匯率變動進行干預。外匯經紀人除了撮合當地銀行外匯交易外,還隨時與各國外匯市場聯系,促進德國與世界各地的外匯交易活動。
八、巴黎外匯市場
巴黎外匯市場由15家左右的大商業銀行和為數不少的外匯經紀人組成。法蘭西銀行也是外匯市場重要參與者,其目的是對外匯市場進行監督,必要時進行市場干預,以維持法郎回家的穩定。
巴黎外匯市場為有形市場和無形市場的結合。有形市場的交易項目僅限於對客戶的交易,執行公定匯率,業務量不大。實際的交易,大部分還是在無形市場上進行的。與此相適應,巴黎外匯市場分為兩個部分。一部分是每日的訂價市場,即每日在巴黎外匯交易所中通過拍賣外匯的方式確定法郎對各主要國家貨幣的當日匯價。另一部分是一般的外匯市場,銀行通過電話。電傳等按訂價市場確定的價格進行交易。
㈢ 什麼是全球性的國際金融機構
全球性的國際金融機構是指從事國際金融管理和國際金融活動,能夠協調各國在重大國際經濟金融事件中行動的超國家組織;提供短期資金,緩解國際收支逆差,穩定匯率;為促進各國經濟發展提供長期資金。
按范圍可分為全球性國際金融機構和區域性國際金融機構。為了適應國際經濟發展的需要,有各種政府間國際金融機構從事國際金融業務。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30年5月在瑞士巴塞爾成立的國際清算銀行。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建立了布雷頓森林國際貨幣體系,並相應地建立了若干全球國際金融機構作為實施國際貨幣體系的組織機構。 從1957年到1970年代,歐洲、亞洲、非洲、拉丁美洲和中東國家通過互助合作先後建立了泛美開發銀行、亞洲開發銀行、非洲開發銀行等區域性國際金融機構。
拓展資料:
國際金融機構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
1.根據1944年7月在布雷頓森林舉行的聯合國貨幣和金融會議通過的《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協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貨幣基金組織)於1945年12月正式成立。總部設在美國首都華盛頓。它是聯合國的一個專門機構。
2.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宗旨是幫助成員國平衡國際收支,穩定匯率,促進國際貿易的發展。其主要任務是通過向成員國提供短期資金,解決成員國國際收支暫時失衡和外匯資金需求,促進匯率穩定和國際貿易擴大。
3.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協定,所有參加1944年布雷頓森林會議並簽署該協定的國家都被稱為創始成員國。此後,參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國家被稱為其他成員國。兩個成員國的法律權利和義務沒有區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成立之初只有44個成員國。到1997年底,它已增加到184個成員國。我國是創始會員國之一。
4.參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每個成員國都必須認購一定的基金份額。基金份額的確定與成員國的利益密切相關,因為投票權的數量和從基金組織獲得貸款的權利取決於一國份額的大小。
5.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最高權力機構是理事會,理事會由每個成員國任命的一名理事和一名副理事組成。執行委員會是負責處理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日常事務的機構,由23人組成。
6.除了成員國支付的份額外,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資金來源還包括從成員國借入的資金和出售黃金的收益。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主要業務是:發放各種貸款;討論國際貨幣問題;提供技術援助;收集貨幣和金融情報;與其他國際機構的聯系。
7.1980年4月17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正式恢復了中國的法定席位。中國任命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理事、副理事、首席執行理事和副執行理事。當時,中國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中的份額是12億特別提款權,然後增加到33.85億特別提款權。
㈣ 著名的國際金融機構有哪些
恆生銀行、中英人壽、香港匯豐銀行、英國渣打銀行,匯豐銀行
國際金融機構是指從事國際金融管理和國際金融活動的超國家性質的組織機構,能夠在重大的國際經濟金融事件中協調各國的行動;提供短期資金緩解國際收支逆差穩定匯率;提供長期資金促進各國經濟發展。按范圍可分為全球性國際金融機構和區域性的國際金融機構
㈤ 試比較中國金融市場與西方國家金融市場,中國存在哪些
中國與西方發達市場經濟國家金融制度比較一國的金融制度一般包括三大要素,即金融機構、金融市場和金融工具。金融機構是指經營貨幣資金的各種金融組織。金融市場是金融機構和其他經濟主體從事金融活動的場所和領域。金融工具則是表明債權債務關系,並能證明金融交易金額、期限和價格的書面文件。由於金融機構是金融市場上的主體,而金融工具是金融機構進行金融活動的手段,對金融工具的交易構成了金融市場的主要內容,因此,一國的金融機構在金融體系中舉足輕重。下面我主要通過介紹美國、英國、德國三個國家的金融機構體系與我國進行比較。
美國
《一》美國的以聯邦儲備體系為中心的金融機構體系美國的金融機構主要由聯邦儲備體系(中央銀行)、商業銀行、政府金融機構以及非銀行金融機構所組成。
(1) 聯邦儲備體系美國的聯邦儲備體系由聯邦儲備委員會、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和聯邦儲備銀行以及幾大顧問性質的機構組成。聯邦儲備委員會主要負責制定貨幣政策,監管12家聯邦儲備銀行和聯儲管轄范圍內的金融機構,確保美國支付體系的完整性和連續性,負責執行有關消費信貸的聯邦法規。同時,委員會還須向國會提交起經營情況的年報,以及一年兩度的有關國家經濟發展狀況和聯儲貨幣與信貸供應增長目標特別報告。公開市場委員會是負責實施主要的貨幣政策工具——公開市場業務的專門機構,即由他來決定聯儲在公開市場上應做何種交易。這些交易是指通過買賣政府和聯邦機構的證券,以吞吐存款機構的儲備,從而實現貨幣政策的目標。公開市場委員會也規定和指導外匯市場上美圓對外匯的操作。美國有12個地區性的聯邦儲備銀行,這些銀行在本區內設立自己的分行。它們的職責有:提出有關貼現率的建議;存款機構的准備金,通過貼現窗口向其提供貸款;印製、保管貨幣;清算存款機構的支票,為其轉帳;代理國庫;對轄區內的金融機構實施監管。
《二》商業銀行美國的商業銀行有兩個主要特點,雙軌銀行制度和單一制。雙軌銀行制度指商業銀行的注冊分為聯邦政府注冊的國民銀行和在州政府注冊的州銀行。單一制是指,美國政府一般不允許跨州設分支機構。還有美國對銀行的管理是非常嚴格的,除了50個州每州有一個銀行管理機構外,聯邦共有3個銀行管理機構並存,即:財政部所屬的通貨總監、聯邦儲備委員會和聯邦存款保險公司對銀行進行檢查監督。
《三》政府金融機構 這是指有美國聯邦政府創辦的金融機構。主要有住宅信貸機構、農業信貸機構和進出口銀行。
《四》非銀行金融機構在美國,將商業銀行以外的所有金融機構統稱為非銀行金融機構。 包括,儲蓄貸款社,互助儲蓄銀行,信用社,保險公司,養老基金,信託公司,金融公司、投資公司以及投資銀行。在這些機構中有的可吸收存款,如儲蓄貸款社、信用社等;有的則不接受存款,且資產的流動性較小,如保險公司、退休養老基金等。前者稱之為非銀行存款機構,後者稱之為非存款金融機構。
《五》美國在國外的銀行二戰後由於美元成為國際市場的重要貨幣,美國壟斷資本迅速擴張,海外投資激增,以及跨國公司的崛起,需要巨額資金支撐美國壟斷資本在海外的擴張,這樣促使了美國銀行在國外的迅速發展。
以上這些主要內容就是美國的金融機構體系的框架。
下面接著介紹英國的金融機構體系的主要部分。 英國英國的金融機構由兩部分構成,英國的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英格蘭銀行是其中央銀行。英格蘭銀行作為中央銀行,主要的職能為:發行的銀行、銀行的銀行和政府的銀行。英國的銀行系統種類齊全,數量眾多,按照英國最新分類,"英國的銀行"主要包括零售性銀行、商人銀行、貼現行、其他英國銀行和海外銀行等機構。
英國的其他金融機構是指除了銀行以外的各類金融中介機構,主要包括房屋互助協會、國民儲蓄銀行、單位信託公司、金融行、養老金基金機構、保險公司。分行制是英國銀行體系的特色之一。
英國的銀行最早普遍實行分行制,被稱為英國模式,其特徵是:總行設在大城市,然後在國內外廣設分支機構作為總行的派出機構,由此控制全國的大部分銀行業務。英國銀行制度另一重要特點是,存在著不少專門從事票據貼現業務的貼現所。英國與其它國家不同,企業一般不直接向存款銀行要求貼現,存款銀行也不直接向英格蘭銀行要求貼現,而是通過貼現所辦理貼現與再貼現業務。
最後,倫敦作為世界上重要的金融中心,吸引了大批的投資者,因而就有大量的外國銀行雲集倫敦。
德國德國的銀行體系是從19世紀中葉,隨著國家工業化及其所引起的資本需求而發展起來的。德國的金融體系由中央銀行、商業銀行及其他金融機構組成。德意志銀行是德國的中央銀行,在金融體系中處於中心地位,擁有較大的獨立性和權威性。聯邦銀行被認為是歐洲各國中最具有獨立性的中央銀行,按銀行法規定,聯邦銀行可以不接受政府對該行發布的指示。當聯邦銀行和聯邦政府在處理問題上有分歧而不能取得協議時,政府只能提出推遲作處決定的要求,而不能否決銀行的決定。
德國的商業銀行資本雄厚,非常活躍,在金融市場上處於強有力的地位。屬於商業銀行的有大銀行(主要三大家)、區域性銀行、外國銀行和私人銀行。德國的商業銀行對工商企業控制力較強,主要是採取參股辦法進行控制,通過參股,形成許多以銀行為核心的大的壟斷資本集團,由於是同一集團,銀行對企業資金的支持也是積極的。
還有德國的銀行業務基本上是多樣化和綜合化。除了商業銀行還有專業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包括儲蓄銀行、信用合作銀行和保險公司。
以上就是這三個主要的西方市場經濟國家的金融體系結構,下面我主要寫我國的金融體系結構,從而可以很明顯的看出中國與其他國家的差別。中國我國已基本形成了以中國人民銀行為領導,國有獨資商業銀行為主體,多種金融機構並存,分工協作的金融機構體系格局。具體結構是:中央銀行;政策性銀行;國有獨資商業銀行;其他商業銀行;農村和城市信用合作社;其他非銀行金融機構;保險公司;在華外資金融機構。
(1)作為我國中央銀行的中國人民銀行,是在國務院領導下制訂和實施貨幣政策,對金融業實施監督管理的國家機關。它具有世界各國中央銀行的一般特徵:是通貨發行的銀行、銀行的銀行和政府的銀行。中國人民銀行的分支機構根據履行職責的需要而設立,作為派出機構,根據中國人民銀行的授權,負責其轄區內的金融監管管理,承辦有關業務。
(2)政策性銀行是由政府投資成立的,根據政府的決策和意向專門從事政策性金融業務的銀行它們的活動不以營利為目的,並且根據具體分工的不同,服務於特定的領域,所以也叫政策性專業銀行。有國家開發銀行、中國進出口銀行和中國農業發展銀行三家銀行。在起經營過程中,貫徹不與商業性金融機構競爭,自主經營與保本微利的基本原則。
(3我國金融機構體系中主體地位的是四家國有獨資商業銀行:中國工商銀行,中國農業銀行,中國銀行和中國建設銀行。目前,國有獨資商業銀行無論在人員,機構網點數量上,還是在資產規模幾市場佔有分額上,均處於我國整個金融領域絕對舉足輕重的地位。除了以上三大板塊以外,還有其他商業銀行,農村和城市信用合作社,其他非銀行金融機構,保險公司和在華外資金融機構。上面的四大部分主要是介紹了四個國家的金融機構體系的主要部分。通過對它們的說明,可以看出它們之間的很大區別,我國可以借鑒它們的某些優點。
㈥ 世界金融機構都包括什麼
就我所學的是這樣分的:
最重要的國際金融組織是: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和世界銀行集團(World Bank)和國際清算銀行(BIS)。
其中世界銀行集團是個統稱其中分別為,國際復興開發銀行(IBRD)、國際金融公司(IFC)、國際開發協會(IDA)
㈦ 國際著名的金融機構與金融市場有哪些
AIG
高盛
摩根士丹
金融市場有
法蘭克福指數
香港恆生指數
美國的道瓊斯指數
美國的納斯達克指數
日本的日經225指數
㈧ 世界上有哪些重要的國際性金融機構其總要宗旨和業務有何異同
一)全球性國際金融機構
1.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
1944年7月聯合國貨幣金融會議通過《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協定》,1945年12月正式成立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它是聯合國的一個專門機構,現有會員國150餘個,總部設在華盛頓。
建立的宗旨:
(1)促進國際貨幣合作;
(2)促進國際貿易的擴大和均衡發展,以提高會員國就業和所得水平,使生產資源得到
開發;
(3)促進匯率穩定、維護正常匯兌關系,避免競爭性的貨幣貶值;
(4)協助會員男建立多邊支付制度,消除阻礙國際貿易發展的外匯管制;
(5)協助會員國改善國際收入,通過貸款解決會員國國際收支的困難。
發揮的作用:
(1)實現了以固定匯率制為基礎的國際貨幣體系。目前有50個以上會員國家的貨幣為該
組織的可兌換貨幣。
(2)維持世界貨幣體系的正常運轉。
(3)暫時緩和了國際收支困難。如對逆差國貸款解決國際收支困難。
2.國際復興開發銀行(IBRD)
簡稱世界銀行,是根據1944年7月在美國布雷頓森林舉行的聯合國貨幣金融會議簽定的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協定》,於1945年12月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同時成立的。它是聯合國的
又一專門機構。現有成員國150餘個,總部在華盛頓。當時的名稱是國際復興開發銀行,簡
稱世界銀行,後來隨著國際形勢的發展,又成立了幾個專業機構。目前,世界銀行集團由
國際復興開發銀行(IBRD)、國際開發協會(IDA)、國際金融公司IFC)和多邊投資擔保
機構(MIGA)所組成。
建立的宗旨:
(1)對生產性投資提供便利,協助會員國經濟復興,生產和資源開發;
(2)促進私人對外貸款和投資;
(3)鼓勵國際投資,開發會員國生產資源;
(4)配合國際貸款、提供信貸保證。
發揮的作用:
(1)有利於二戰啟西歐國家的經濟恢復;
(2)1948年以貸款對象轉向亞、非、拉對新獨立國家給予資金支援;
(3)促進了發展中國家基礎設施建設和農業的發展;
(4)促進了發達國家私人企業的大力發展。
3.國際清算銀行(BIS)等(略) (二)區域性國際金融機構 在區域性國際金融機構中,亞州、非洲、拉丁美洲的國際開發銀行和歐美貨幣體系具有
一定的代表性,是全球性國際金融機構的重要補充。 1.亞州開發銀行 該行成立於1966年11月,是亞洲地區發達國家、發展中國家和地區以及一些其他國家出
資政府間國際金融組織。總部設在菲律賓首都馬尼拉。 宗旨:組織吸收亞太地區官方和民間的資金,為本地區發展中國家和地區的經濟發展、
資源開發利用、擴大對外貿易、農業生產、基礎建設等提供資金技術援助,心及與聯合國有
關部門合作進行聯合貸款或投資活動等。
2.非洲開發銀行
該行成立於1964年9月,原有50個非洲獨立國家為成員國,總部設在象牙海岸的首都阿比
讓。這是一個在聯合國經濟委員會支持下,由非洲地區的國家聯合舉辦的政府間互助性質的
國際金融機構。該行下設四個聯系組織,即非洲開發基金、奈及利亞信託基金、非洲投資公
司和非洲再保險公司,集中資金力量,發展非洲經濟。該行原有50個成員國全部為非洲本地
區的獨立國家,經濟實力相對薄弱。為了加強該行的資本實力,該行在第18屆年會上批准了
一個修正案,允許美國、日本、西歐等發達國家加該組織,從而使該行資本從29億美元,迅
速增加到60億美元。
宗旨:為成員國的經濟和社會發展提供資金,使成員國在物質上自給,協助非洲大陸制
定發展的總體戰略和各成員國的發展計劃,以便達到非洲經濟一體化。
3.泛美開發銀行
該行是根據1959年4月美國和拉丁美洲國家簽訂的關於建立泛美開發銀行的協定,於1960
年10月1日成立的。該行是拉丁美洲國家和其他西方國家聯合舉辦的政府間國際金融組織。
該行1985年有43個成員國,其中拉美國家25個,其他國家18個。總部設在華盛頓。
宗旨:組織吸收拉丁美洲內外的資金,為拉美成員國經濟和社會發展目提供貸款,促進拉
丁美洲經濟和社會的發展。同時,該行設?quot;拉美一體化協會",負責開展有關拉美地區經濟
一體化進程的學術交流、技術培訓和咨詢等服務。
4.歐洲貨幣體系(EMS)
是歐洲經濟共同體(EEC)的長遠目標之一。西歐六國(法國、西德、義大利、荷蘭、比
利時、盧森堡)為了加強政治、經濟聯合,於1958年1月1日成立了"共同市場"。1973年,英
國、愛爾蘭、丹麥加入,成員國擴大為九國。1981年希臘加入,擴大為十國。1986年西班牙、
葡萄牙參加,成員國增為十二個國家。
目標:
(1)、實現統一的歐洲貨幣匯率機制(1990年7月1日起);
(2)、建成歐洲統一貨幣(歐元);
(3)、建立歐洲中央銀行。
內容:
(1)、建立歐洲貨幣單位(ECU按12個成員國貨幣不同比重混合組成加權計算)是歐洲貨
幣休系的核心;
(2)、擴大西歐貨幣聯合浮動范圍,實行匯率雙重管理機制;建立歐洲貨幣基金,增強干
預市場能力。
作用:
(1)、"歐洲貨幣單位"地位明顯提高,用途日益擴大;
(2)、強大的歐洲貨幣基金,增強了聯浮機制的穩定;
(3)、歐洲貨幣體系的建立,為國際貨幣制度改革提供了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