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投資金融 > 2015年銀行業金融機構離櫃交易達

2015年銀行業金融機構離櫃交易達

發布時間:2022-02-20 12:12:14

1. 招商銀行卡可以在他行取款么

可以的。可以在卡片對應標識的其他銀行ATM取款,部分卡種會收取跨行取款手續費,可致電客服核實資費情況。
(應答時間:2019年1月18日,最新業務變動請以招行官網公布為准。)

2. 銀行開始裁員,馬雲打敗銀行目的實現了嗎

一是高科技對於崗位的替代作用不斷加強。記得在一兩年前,富士康宣布採用機器人替代人類的時候,有多少人在感嘆,機器人正在成為奪走人類工作的罪魁禍首,然而今天還是科技,隨著越來越多的工作被各式各樣的智能終端所取代,還是同樣的數據,2016年銀行業金融機構離櫃交易達1777.14億筆,同比增長63.68%,離櫃交易金額達到了1522.54萬億元,行業平均離櫃率達到了84.31%,比2015年增長了近7個百分點。什麼叫離櫃交易呢?顧名思義,就是不需要櫃台進行服務,用戶用自助機具或者互聯網、手機就能夠完成的業務,在這個業務中最領先的民生銀行以99.27%的離櫃業務率位居銀行業第一。

3. 自助銀行終止情況

其根本的原因是銀行離櫃率的不斷提升,銀行平均離櫃率在2014年末是67.88%,2016年銀行業平均離櫃率達84.31%,到了2017年末達到了87.58%。2018年銀行業金融機構離櫃交易達2781.77億筆,離櫃交易金額達1936. 52萬億元;離櫃率達88.67%,同比提高4.36個百分點。國有大銀行離櫃率都在90%,一些銀行的離櫃率甚至更高。

大家已經習慣於去銀行網點辦理存款和購買理財,特別是老年人更是習慣於面對面的業務辦理方式。而銀行網點確實可以輻射周邊的公司和個人客戶的發展,因此,銀行的發展史基本上就是銀行網點的擴張史。
中國銀行業協會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末,我國銀行業營業網點數量達22.86萬個,設立社區網點5600個、小微網點2700個,2018年內改造營業網點8006個。
但是也有一些人卻發現,今年以來一些銀行網點在紛紛停止營業,據《金融投資報》記者不完全統計,截至4月27日,年內銀保監系統公布終止營業批復371張,涉及銀行網點逾400家。從銀行類型來看,國有大行、股份行、城商行、農村金融機構均有涉及。
銀行網點受到沖擊的壓力由來已久?銀行業務離櫃是重要的原因
實際上,從2016年起各銀行網點增設勢頭有所減弱,同時關停撤銷逐漸增多。
自2018年10月初至2019年7月初,六大國有銀行物理網點總量由108814個降至108248個,已減少566個,呈現明顯的收縮趨勢。現在的銀行網點收縮不過是這一趨勢的延續。
從2014年末到2017年末,我國銀行業物理網點數量從21.71萬個逐年增長至2017年末的22.87萬個;但每年較上年新增的網點數量,從6800到6900,再到3800和800個,呈現出新增營業網點大幅度下降的趨勢。
銀行業務離櫃率的提高,說明銀行業務對營業網點的依賴程度越來越低,這也是銀行網點收縮的重要原因。
拓展資料:
銀行業務電子化和網路化服務的發展,是造成銀行業務離櫃化的原因,並導致銀行的大量裁員
近幾年來,金融科技浪潮在改變經濟生態的同時也正改變著商業銀行的業務生態和服務方式,金融科技在促進和推動商業銀行轉型的同時,通過金融科技驅動銀行網點轉型的發展路徑已然成為行業的大趨勢。
金融科技的發展為銀行網點的轉型提供了條件和可能,同時也倒逼銀行業務網路化水平,自助銀行、網上銀行、電話銀行、手機銀行得到迅猛發展,線上渠道的掌上銀行、網上銀行不斷迭代更新;遠程渠道和雲服務中心建設更是十分快速,豐富二維碼、網點WiFi、微信、微博等各類新型渠道都已經成為銀行業務操作的入口與工具,將銀行金融服務的觸角有效地滲透到線上線下的各個場景。
同時,銀行各種自助設備也得到極大的發展,有報告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末,我國銀行業布放自助設備共計103萬台,其中創新自助設備2萬台,自助設備交易筆數約400億筆,交易總額達66萬億元。
直接的結果就是銀行業務電子替代率的提高,有數據顯示,交行2018年末電子銀行分流率達96.59%,中國銀行電子渠道對網點業務的替代率達到93.99%;郵儲銀行電子銀行交易替代率達到90.44%。
既然可以通過電子化、網路化、自助化辦理銀行業務,還為什麼一定要去銀行網點呢?這也是為什麼銀行網點收縮的重要原因,同時也導致部分銀行大量裁員。
有數據顯示,2016年底中國工商銀行、中國建設銀行、中國農業銀行和中國銀行的員工數量共減少了17824人,成為自2011年以來四大國有銀行首次出現的裁員現象。2019年上半年五大行總共裁員32363人,引發很多人的驚呼和震動!!
而銀行裁員並不是中國特有的現象,據相關報道,2019年以來歐洲銀行的銀行宣布的裁員人數達到約73000人,某種意義上都是金融科技發展的結果。

4. 連銀行都大裁員,失業浪潮來襲,怎麼辦

最近一段時間,隨著各大銀行的財報一一披露,一個讓人揪心的話題被所有人關注到了,銀行大裁員了!根據《人民日報》的報道,截至2016年底,銀行業協會的數據顯示,工商銀行共減少櫃員14090人,農業銀行減少10843人,建設銀行減少30007人,中國銀行則未披露數據。不過無論如何,這是近年來銀行櫃員減少規模最大的一次。以三年披露數據較全的建設銀行為例,其在2014年減少櫃員2851人,2015年減少櫃員4881人,2016年則驟減了30007人。農業銀行在2015年還增加了6909名櫃員,而在2016年則一口氣減少了10843名櫃員。

總而言之,了解趨勢,認識自己,建設能力,這才是應對失業浪潮真正的應對法則吧。

經濟視角觀天下 微信公眾號【江瀚視野觀察】ID:jianghanview

5. 金融機構保存客戶身份資料和交易記錄的基本原則是什麼

銀行業金融機構應遵循真實、及時、完整、有效和安全原則按規定管理消費者信息。 銀行業金融機構數據治理應當遵循以下基本原則:
1, 全覆蓋原則。數據治理應當覆蓋數據的全生命周期,覆蓋業務經營、風險管理和內部控制流程中的全部數據,覆蓋內部數據和外部數據,覆蓋監管數據,覆蓋所有分支機構和附屬機構。
2, 匹配性原則。數據治理應當與管理模式、業務規模、風險狀況等相適應,並根據情況變化進行調整。
3, 持續性原則。數據治理應當持續開展,建立長效機制。
4, 有效性原則。數據治理應當推動數據真實准確客觀反映銀行業金融機構實際情況,並有效應用於經營管理。
依法監管原則又稱合法性原則,是指金融監管必須依據法律、法規進行。監管的主體、監管的職責許可權、監管措施等均由金融監管法規法和相關行政法律、法規規定,監管活動均應依法進行。
監管主體之間職責分明、分工合理、相互配合。這樣可以節約監管成本,提高監管的效率。
監管活動應最大限度地提高透明度。同時,監管當局應公正執法、平等對待所有金融市場參與者,做到實體公正和程序公正。
中央銀行通過貨幣儲備和資產分配來向國民經濟的其他領域傳遞貨幣政策。金融監管可以保證實現銀行在執行貨幣政策時的傳導機制。
拓展資料:
對數據治理不滿足《中華人民共和國銀行業監督管理法》等法律法規及國務院銀行業監督管理機構審慎經營規則要求的銀行業金融機構,銀行業監督管理機構可採取相應措施:
1,要求其制定整改方案,責令限期改正;
2,與公司治理評價結果或監管評級掛鉤;
3,依法採取監管措施及實施行政處罰。
《中華人民共和國銀行業監督管理法》第二十一條:銀行業金融機構的審慎經營規則,由法律、行政法規規定,也可以由國務院銀行業監督管理機構依照法律、行政法規制定。前款規定的審慎經營規則,包括風險管理、內部控制、資本充足率、資產質量、損失准備金、風險集中、關聯交易、資產流動性等內容。 銀行業金融機構應當嚴格遵守審慎經營規則。

6. 科技金融給銀行帶來巨變比預想更快

以智能化特別是人工智慧為核心技術的科技金融給全球金融業帶來巨變特別是對傳統銀行的沖擊正在撲面而來。令人震驚的是,這種變化與沖擊竟然比預想的快得多。
此前,眾多國內外專家預測由於科技金融、互聯網金融以及人工智慧的發展,傳統銀行現有的物理性營業網點將在10年內消失,又有預測全球銀行業在科技金融沖擊下幾百萬員工將在未來若干年裡失去工作崗位。這些預測在端著金飯碗的銀行員工中近乎是天方夜譚,表面上似乎點頭贊許而內心裡的聲音卻是「早著呢」。然而,事實證明這些端著金飯碗的銀行員工大意了甚至是徹底錯了。
目前,海外金融科技智能化如火如荼。我們再三提到的2017年年初日本一些保險公司理賠崗位竟然裁員30%,原因就是雖然理賠崗位是「復雜勞動」,但是智能機器人卻可以替代。智能機器人使得日本一些保險公司理賠崗位裁員了。
金融智能化、科技化的風暴也正在席捲中國的金融業。特別是對銀行個人業務的沖擊與改變是前所未有的。近期,有機構統計數據顯示,從近3年的數據來看,銀行的櫃員配備情況正在逐年遞減,尤其以國有大行為首,從2014年的減員1.7萬餘人到2016年的驟減5萬餘人,三年時間,銀行改變翻天覆地,主要是一線櫃員減幅較大。原因在於一線營業網點的櫃面業務大幅度減少了。過去排長隊的情況很鮮見了,到銀行辦理櫃面業務的老年人居多。
有一個叫做離櫃率指標,即銀行業務通過移動設備、電子自助服務、智能終端等離開櫃台辦理與到櫃台處理的比例。這個比例正在直線上升,甚至達到驚人速度。在傳統網點櫃員減少的同時,銀行的網路交易數量則有著巨大的增長,銀行業協會數據顯示,2016年銀行業金融機構離櫃交易達1777.14億筆,同比增長63.68%,離櫃交易金額達到了1522.54萬億元,行業平均離櫃率達到了84.31%,其中,民生銀行的離櫃業務率已經達到了驚人的99.27%。全年網上銀行交易849.92億筆,同比增長98.06%,網上銀行個人客戶數量為12.19億戶,同比增長13.32%,企業戶為0.27億戶,同比增長31.71%。
業務離櫃率大幅度提高,櫃面業務大幅度減少,帶來的是人員過剩,隨之必然帶來較大幅度的減員。銀行業協會的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末,工商銀行共減少櫃員14090人,農業銀行減少10843人,建設銀行減少30007人,中國銀行則未披露數據。不過無論如何,這是近年來銀行櫃員減少規模最大的一次。以三年披露數據較全的建設銀行為例,其在2014年減少櫃員2851人,2015年減少櫃員4881人,2016年則驟減了30007人。農業銀行在2015年還增加了6909名櫃員,而在2016年則一口氣減少了10843名櫃員。當然這裡麵包括一部分到齡退休離崗的自然減員以及自動辭職離崗人員因素。但金融智能化科技化進步帶來的沖擊是主要因素。
銀行業網路業務交易呈現兩位數增長,也是被倒逼的。中國互聯網金融、科技金融的大發展,特別是以支付寶、微信為首的移動支付,給傳統銀行櫃面業務帶來了巨大沖擊。使得傳統銀行業務大幅度減少與萎縮,傳統銀行在外部科技金融發展倒逼下不得不實現轉型,即向科技智能金融化轉變。
可以說,傳統銀行在移動支付、設備智能化上發展迅速,我們感受到的是手機銀行已經有了巨大進步,市場佔有率正在提高。智能自動化設備發展良好。許多銀行都配備了「智能櫃台機」,這種機器設計非常人性化,功能包括個人開戶、個人貸款、電子銀行、轉賬匯款、個人外匯、信用卡、投資理財、產品簽約、綜合查詢與列印、生活服務、公司業務、掛失、換卡、激活新卡、個人信息修改、申請優惠、睡眠戶激活、修改密碼、手機號碼維護等19大類100餘項個人非現金業務,用戶可根據需求,按照提示操作。
不過,總體看傳統銀行在科技金融、金融智能化上與大型互聯網公司差距仍然不小。從方向看,傳統銀行在科技金融上仍然著重於離櫃但是線下金融智能業務,而大型互聯網公司的智能金融著重點在於離開線下的線上移動互聯網金融業務。而移動互聯網是未來大趨勢、大方向。抓不住移動互聯網就抓不住未來。
央行最新發布的2016年第三季度支付體系運行總體情況報告顯示,移動支付業務保持快速增長。有機構預測,今年年內中國移動支付市場交易規模將達到121590億元,到2018年前,中國移動支付市場交易規模的年均增長將保持在20%以上,之後還有望保持較長時間的中高速增長。手機支付已成為年輕人最主要的支付方式,有84.9%的中國網民使用過移動支付,其中,95%的網友只選兩個工具——支付寶和微信支付。如今微信支付用戶達4億,電商領域排名第一的支付寶目前有超過4.5億名實名用戶。業內人士表示,中國移動支付在支付寶和微信等擁有巨量用戶的平台支撐下,必將成為第一市場。這顯示全球將迎來一個移動支付的中國世紀。也就是說,傳統銀行在2016年的移動支付市場份額僅為5%。這個差距太大。也預示傳統銀行拓展移動支付的潛力與空間很大。
相信今後銀行將投入人力物力大力發展科技金融與互聯網金融。這樣的話,業務離櫃率將會越來越大,直至全部離櫃。帶來的是櫃員等一線員工崗位大幅度減少,最終消失。
科技金融、智能化金融進步帶來包括勞動力轉型是個必然趨勢,每一個銀行員工面對撲面而來的科技金融革命都應該盡快思考自己的出路與轉型方向

7. 為何說無現金社會政府是最大受益者

現金社會的發展已經到了頂點。隨著電子貨幣、數字貨幣的洶涌而來,現金流通已經走到了盡頭,其中包括紙幣流通與金屬硬幣流通。每一個民眾特別是北歐與中國電子化貨幣、數字貨幣、互聯網金融、科技金融等較發達的國家地區的百姓都會明顯感到口袋裡的現金越來越少了,作用越來越小了,使用頻率越來越低了。最典型的例子是賣菜大媽的菜攤上都放著微信與支付寶的二維碼,更典型的例子是深圳天橋上的乞丐旁邊放著兩張二維碼,「客人」可通過掃描二維碼付款給乞丐。一個互聯網金融支付手段高度發達的中國,現金支付方式將會很快退出歷史舞台。
一個開放開明睿智的政府,最應該歡迎和擁抱無現金社會。因為,無現金社會將會使得政府在打擊假幣犯罪、地下錢庄、逃稅漏稅、腐敗貪腐交易等,特別是對於腐敗黑金尋租嚴重,反腐敗、反洗錢任務重的國家,無現金社會給其提供了最大的查處空間。
代替現金流通交易的是電子貨幣、移動互聯網支付手段、數字貨幣。電子貨幣是各個互聯網大型公司發行的閉環交易手段包括中國騰訊公司的Q幣等,還包括銀行發行的銀行卡等。這些電子貨幣是替代現金的最早手段。接著是以微信與支付寶錢包為主的支付方式特別是移動支付方式,通過掃描二維碼支付,比傳統電子貨幣更加方便,客戶體驗更加好了。這種方式迅速得以發展普及,不僅替代現金交易,而且將傳統銀行的銀行卡已經邊緣化了。
最可怕的是數字貨幣,即以區塊鏈為核心技術的貨幣。這種貨幣的去中心化、發行挖掘社會化以及可追蹤可追溯等方面優勢,或是科技金融的最大突破,或對傳統貨幣發行以及貨幣政策帶來巨大沖擊。甚至要革世界各國央行的命,而不僅僅是一個替代現金交易的問題。
目前全球各國各地區無現金社會推進的情況如何呢?在向無現金社會發展的進程上,北歐國家走的最快。這背後的主要推動力是來自行業的協調行動以及政府的推動。在瑞典的1600家銀行網點中,大約有900家不在網點保留現金,也不接受現金存款。其中很多網點,尤其是農村地區,甚至都不再擁有ATM機了。這種背景下,去年瑞典現金交易僅占交易總額的2%,占交易筆數的20%(五年前是40%。)
丹麥則更加激進。丹麥向無現金社會的邁進純粹是政策導向的結果,該國政府甚至對部分零售商免除接受現金支付的義務。丹麥也有一款流行的支付應用——MobilePay,全國一半人口在使用這款應用,2015年交易筆數達到9000萬。
整個歐元區也在向現金「宣戰」,不論是在流通環節還是交易環節。歐洲央行去年5月宣布,將在2018年年底停止印刷500歐元紙幣。
歐洲央行當時給出的理由是,有越來越多的證據顯示,大面值紙幣會有助於犯罪活動。此舉主要是為打擊犯罪活動,而非要遏制紙幣的使用。
中國無現金社會推進速度也非常快。一項最新調查顯示,70%的中國網民表示他們不再需要每天支付現金;在中國超過七億的網民中,大約60%的人通過手機來進行支付,常常是通過兩個最受歡迎的支付平台——騰訊微信和阿里巴巴的支付寶。一個指標是銀行業務的離櫃率,銀行業協會數據顯示,2016年銀行業金融機構離櫃交易達1777.14億筆,同比增長63.68%,離櫃交易金額達到了1522.54萬億元,行業平均離櫃率達到了84.31%,其中,民生銀行的離櫃業務率已經達到了驚人的99.27%。全年網上銀行交易849.92億筆,同比增長98.06%,網上銀行個人客戶數量為12.19億戶,同比增長13.32%,企業戶為0.27億戶,同比增長31.71%。
數字電子貨幣與現金交易的最大區別是,前者可以在網路上留痕留印,或者叫做留下所有交易的數據,而這些留痕數據都是可以「追根問底」。所有電子貨幣交易行為都逃不過大數據挖掘分析的「法眼」。而後者的現金交易往往無影無蹤,很難追尋,給各種犯罪分子以可乘之機。
科技金融發展將全球推進無現金社會的最大受益者是政府。在無現金社會里,政府在反洗錢、反腐敗反貪腐、反假幣、查處偷稅漏稅等方面的行政成本將會大大降低,有些部門將沒有存在的必要性了。
在無現金社會中,通過電子支付手段進行的交易具有更高透明性,這帶來的監管便利將令政府稅收收入顯著提高;各種洗錢犯罪追查查處是瞬間的、分分秒秒的;各種腐敗貪腐資金線索路徑是非常容易搜尋與分析;假幣犯罪或徹底不復存在了,因為在無現金社會里誰拿大批現金交易誰就有涉嫌犯罪的最大嫌疑。
顯而易見的是,政府是現金使用量減少的最大受益者,因而他們將成為未來消滅現金的最主要力量。
從宏觀調控政策效果分析,無現金社會將大大提高央行貨幣政策的效果。在無現金社會中,央行也能免受零利率下限的限制:如果你是央行人士,且已經採取零利率或者接近零利率的政策,現金就是一個很大的麻煩。為何?因為這限制了你降息的能力。儲戶如果覺得自己把錢存在銀行還要交罰金,那麼在某個時點他們可能就會把錢取出來放在床底。
如果不再使用現金,零利率下限自然也就不復存在。如果你是決策者,就可以集中對經濟進行規劃。消費支出太低是吧?沒問題!把利率降到-20%,就可以迫使人們要麼出去花錢,要麼承受損失。
經濟運行過熱?依然沒問題!把利率加到20%,這樣人們就又被迫在出去消費和賺取高額利息收入之間做選擇。
如果沒有現金,那麼消費者就必須在這些選項之間做出抉擇。
一個聰明的政府一定會大力發展科技金融。因為政府是科技金融下無現金社會的最大受益者!

8. 《中國銀監會關於促進銀行業金融機構進一步加強案件防控工作的通知》

中國銀監會關於促進銀行業金融機構進一步加強案件防控工作的通知
(銀監發[2009]83號)

各銀監局,各政策性銀行、國有商業銀行、股份制商業銀行、金融資產管理公司,郵政儲蓄銀行,銀監會直接監管的信託公司、財務公司、金融租賃公司:
為促進銀行業金融機構進一步加強案件防控工作,提高經營管理水平,維護銀行業安全穩健運行,根據相關法律法規的規定,現就對銀行業金融機構實施資本管理、市場准入、責任追究和聯動監管約束等有關問題通知如下:

一、對大型機構(集團並表總資產為2萬億元人民幣及以上的銀行業金融機構,下同)和中型機構(集團並表總資產為5千億元人民幣及以上、2萬億元人民幣以下的銀行業金融機構,下同),按照上一年度案件風險金額占核心資本比例(百分比)的兩倍提高最低資本充足率要求。其中,對新資本協議銀行和自願實施新資本協議的其他商業銀行,該部分資本要求計入第二支柱資本要求;對不實施新資本協議的機構,該部分資本要求在8%的基礎上累加作為發案機構的最低資本充足率;上述資本要求原則上由監管機構每年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審定。
其他銀行業金融機構發生案件後,應及時確認案件損失,並在成本中列支;未能及時確認案件損失並列支的,在計算資本充足率時應按照涉案金額(以下如無特別說明,金額均指涉案金額)扣減其核心資本凈額。

二、大型機構1年內發生案件累計金額達到1億元(人民幣,下同)、中型機構1年內發生案件累計金額達到5千萬元、其他銀行業金融機構1年內發生案件累計金額達到1千萬元的,1年內(單起案件金額達到規定數額的,1年期從案件暴露之日起計算;年度內多起案件累計金額達到規定數額的,從下一年度開始計算。下同)不得發行長期次級債務等監管資本工具補充附屬資本。

三、大型機構1年內發生2起億元以上案件或累計金額達到3億元、中型機構1年內發生1起億元以上案件或累計金額達到1.5億元、其他銀行業金融機構1年內發生案件累計金額達到2千萬元的,1年內不得新設境內分支機構。

四、大型機構1年內發生案件累計金額達到1億元、中型機構1年內發生案件累計金額達到5千萬元、其他銀行業金融機構1年內發生案件累計金額達到1千萬元的,1年內不得新設境外分支機構及開展境外並購活動,不得發起設立或投資入股非銀行金融機構。

五、大型機構1年內發生1起億元以上或20起百萬元以上案件、中型機構1年內發生1起5千萬元以上或10 起百萬元以上案件、其他銀行業金融機構1年內發生1起千萬元以上或5起百萬元以上案件的,1年內不得開辦新業務。

六、銀行業金融機構發生本通知第三至第五條所列情形的,銀監會根據相關要求暫停受理該機構相關行政許可事項的申請,並在1年後對發案機構的整改情況和內部控制進行審慎性評估後,視情況恢復受理該機構相關行政許可事項的申請。

七、嚴格追究銀行案件領導責任,對大型機構比照《中國銀監會關於2008年大型銀行監管工作意見》(銀監發[2008]7號)的內容執行;對中型機構和其他銀行業金融機構比照同城同級大型銀行分支機構標准執行,其中對法人機構可視情況採取更嚴格的責任追究標准;對農村合作金融機構按照《農村中小金融機構案件責任追究指導意見》(銀監發[2009]38號)的內容執行。

八、大型機構1年內發生1起億元以上或5起千萬元以上案件、中型機構1年內發生1起5千萬元以上或10起百萬元以上案件、其他銀行業金融機構1年內發生1起千萬元以上或5起百萬元以上案件的,銀監會將把案件情況和有關責任認定情況向其主管的黨委組織部門、地方政府及控股股東通報,作為銀行領導班子考核和薪酬調整的依據。對外資銀行可參照上述規定將案件情況和有關責任認定情況通報其總行、母公司和母國監管機構。

九、銀行業金融機構通過自查發現案件的,可在上述規定的基礎上按照《中國銀監會辦公廳關於銀行業金融機構自查發現案件責任追究實行區別對待政策有關問題的通知》(銀監辦發[2009]148號)的內容適當予以區別對待。
本通知自發布之日起生效,請各銀監局將此通知轉發至轄內銀監分局和相關銀行業金融機構。

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
二00九年八月二十八日

9. 關支行減員撤ATM機銀行這是怎麼了

連日來,多家銀行分支機構網點關停公告出現在各地銀監局官網上。按照銀監局官網的數據統計,最近4個月,五大行、股份行、城商行、農商行(含農合社)、外資行的營業網點關停數已達326個。截至1月26日,2018年1月份以來關停數量已有22個。

據報道,從被關停的網點類別看,僅銀行社區支行和小微支行就有137家;農商行的分理處也達到了62家。兩者合計199家,占關停網點數量過半。

而某股份制銀行行長說,現金使用肯定會越來越少。據其分析,十年內現金不可能完全去掉。畢竟,「除了年齡問題,人們還是需要在一些支付收入領域不留下痕跡。ATM機的使用會減少。或許會出現一個專門提供自動存取款服務的行業。」

貨幣去現金化或數字化已成為不可逆轉的大趨勢!」中國銀行前副行長、中國人民大學國際貨幣研究所學術委員王永利稱。

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銀行研究室主任解釋,ATM的變動並不是孤立的,因為現金使用量下降,銀行的物理網點同樣也面臨瘦身的問題,甚至印鈔公司可能業務也有下降。這個問題需要放到客戶支付習慣變化引起的金融服務變化的角度去看。

沈亮稱,銀行這幾年也在不停的變化設備的種類。通過對業務的分流和整合,把簡單的業務在設備上做完,需要到櫃台辦理業務的都是比較耗時或者必須人與人面對的業務。

「一方面是和銀行經營狀況影響業務線相關;另一方面,金融科技沖擊下,平安銀行、浦發銀行、建設銀行都在轉型,去櫃台化、輕資產化。」一位股份行內部人士告訴記者。

10. 昕銳四大國有銀行精減人員近5萬人是真的么

隨著銀行物理網點抄的增速放緩襲甚至是減少,銀行對櫃員的需求程度也大不如從前。從近3年的數據來看,銀行的櫃員配備情況正在逐年遞減,尤其以國有大行為首,從2014年的減員1.7萬餘人到2016年的驟減5萬餘人,三年時間,銀行改變翻天覆地。
而在傳統網點櫃員減少的同時,銀行的網路交易數量則有著巨大的增長,銀行業協會數據顯示,2016年銀行業金融機構離櫃交易達1777.14億筆,同比增長63.68%,離櫃交易金額達到了1522.54萬億元,行業平均離櫃率達到了84.31%,其中,民生銀行的離櫃業務率已經達到了驚人的99.27%。

閱讀全文

與2015年銀行業金融機構離櫃交易達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融服務額 瀏覽:276
港幣和人民幣間的匯率 瀏覽:161
基金理財課程靠譜嗎 瀏覽:86
常升集團 瀏覽:829
期貨應該怎麼玩 瀏覽:476
軟體貴金屬成交量不對 瀏覽:899
首家大股東被強制平倉 瀏覽:713
金融機構從管理層到一般員工都應對 瀏覽:75
股票屬於債證券 瀏覽:245
創業融資擔保出問題了 瀏覽:587
商業信託法香港 瀏覽:191
房產如何抵押給非金融機構 瀏覽:59
建行貴金屬純度 瀏覽:659
證券從業人員炒美股 瀏覽:322
上海哪個證券公司傭金最低 瀏覽:748
理邦儀器股票 瀏覽:571
安信證券理財產品安全嗎 瀏覽:641
最低漲幅股票 瀏覽:418
中小型企業融資與金融服務 瀏覽:807
絲綢交易所概覽 瀏覽: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