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投資金融 > 金融控股公司戰略描述

金融控股公司戰略描述

發布時間:2022-02-20 20:06:43

『壹』 廣州越秀金融投資集團有限公司的戰略目標

越秀金融集團將按照綜合經營的發展模式,以證券、租賃為核心,以產投、小貸等為特色業務,積極謀劃進入銀行、信託金融業務領域,發展成為服務體系完善、粵港良效互動、金融品牌突出、具較強核心競爭力的國際化金融控股集團。

『貳』 國泰金融控股的公司概說

公司正研究投資一家大陸金融機構,銀行是首選投資目標。陳祖培稱,他們希望在大陸的投資將在戰略上有助於公司現有大陸業務網路。國泰金控旗下的國泰世華銀行大陸辦事處,已符合升格分行的條件。若按資產規模計算,國泰金控是台灣最大的上市金融服務提供商。國泰金控子公司國泰人壽保險公司與中國東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組建有一家保險合資公司。數據顯示,國泰金控2009年凈利為110.5億台幣,每股凈利(EPS)為1.14台幣,較上年的21.96億大幅成長約4倍。台灣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上周表示,將允許台灣銀行、證券公司和保險公司參股單一大陸同行機構,同時將向大陸開放台灣銀行業。雖然台灣金管會公布了兩岸金融往來管理辦法,不過,需待金管會向立法院正式報告後,兩岸金融業者才能遞件申請相互投資。

『叄』 中信國際金融控股有限公司的中信國際金融控股有限公司的業務

中信國金是一家投資控股公司,業務范圍包括商業銀行及非銀行金融業務。
中信國金的主要經營業務,乃透過全資附屬公司中信嘉華銀行有限公司進行。該行是一家香港注冊及持牌商業銀行,為企業及個人提供一系列銀行服務及金融方案,並專注於零售銀行、企業銀行及財資服務。
中信國金透過持有中國第七大商業銀行中信銀行股份有限公司的15%策略性權益,成為繼中信集團以後該行的第二大股東。
在非銀行金融業務方面,中信國金分別持有中信資本控股有限公司50%的股權及中信國際資產管理有限公司的40%股權。前者是一家主攻中國的投資管理及諮詢公司,而後者則專注於資產管理及直接投資業務。 於2006年11月,中信國金宣布與BancoBilbaoVizcayaArgentaria,S.A.(BBVA,下稱「西班牙對外銀行」)組成戰略聯盟,由西班牙對外銀行初步入股中信國金百分之十五權益。該項交易極具意義,既讓本集團開拓地區性業務能力,又為旗下商業銀行平台建立有效的環球連結。中信國金亦與西班牙對外銀行展開第二階段的磋商,當中包括由中信嘉華並購西班牙對外銀行現有亞洲企業銀行業務,以及西班牙對外銀行增持中信國金權益的安排。
與此同時,西班牙對外銀行亦透過另一協議初步入股中信銀行百分之五權益。兩項交易均於2007年3月1日順利完成,標志著中信國金集團、中信銀行及西班牙對外銀行合組的獨一無二的「三角凳」商業銀行業務模式正式啟動,合作各方均下定決心,本著一個共同的目標,打造一個以中國為重心的強大聯盟,在擴闊客戶群同時,有效連結中國內地、香港、亞洲以及世界其他地區的市場。
實施該「三角凳」策略聯盟將成為推動本集團未來發展的基石,而中信國金集團亦已准備就緒,正朝發展成亞洲最佳區域性中資銀行集團的目標進發。 中信嘉華銀行有限公司﹙中信嘉華﹚為中信國金的全資附屬公司。中信嘉華期望透過為大中華及海外客戶提供方案,創造價值,將財富管理和國際商業服務提升到超越客戶期望的嶄新水平,成為擁有最佳國際水平及實力的首選中資銀行。中信嘉華在香港擁有29間分行,其他中國網點包括北京分行、上海分行、澳門分行及全資擁有的中國國際財務有限公司﹙深圳﹚,海外分行網路則遍及紐約及洛杉磯。截至2006年12月31日止,中信嘉華之純利約9.18億港元,總資產約897億港元。穆迪投資及惠譽國際分別給予中信嘉華「Baa2」及「BBB+」的信貸評級。
中信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中信銀行﹚於1987年由中信集團創立,原名中信實業銀行,是中國於1978年推行改革開放以來,最早成立的商業銀行之一。中信銀行現為中信集團最大的附屬公司,占集團綜合總資產及盈利超過一半。截至2005年底,中信銀行位列中國資產第七大銀行。中信銀行一直在商業銀行業務方面擁有強大實力,於2005年11月更名為中信銀行,反映該行開始轉型,並朝在零售銀行市場建立其領導地位的方向發展。中信銀行在2007年4月27日成功在香港及上海證券交易所同步上市,標志著該行企業發展歷程中最重要的里程碑之一。
中信銀行的分行網路遍布中國全國各地,在2006年底分行數目達446間,僱用員工超過12500人。截至2006年12月31日止,中信銀行之純利約人民幣39億元,總資產約人民幣7067億元。 中信資本控股有限公司(中信資本,前稱「中信資本市場控股有限公司」)成立於2002年,是一家專注中國的投資管理及諮詢公司。中信資本總部設於香港,辦事處網路遍及上海、北京、紐約及東京。其核心業務包括私募投資、資產管理、地產、夾層貸款及結構性融資。憑借中信資本金融專才的技術和經驗,加上中信集團的支持及網路,中信資本具備獨特的優勢,以掌握中國市場特別是投資及金融領域的無限商機。
中信國金持有中信資本的50%權益,餘下的50%權益由中信泰富有限公司持有。
中信國際資產管理有限公司(中信國際資產管理)於2002年中信國金重組時正式成立,專注於管理及追收不良貸款。隨著時間過去,中信國際資產管理亦把業務范圍擴展至基金管理,並透過風險資金及直接投資開拓中國相關資產管理業務。
隨著解決不良貸款的歷史任務大致完成,中信國際資產管理於2006年12月重新定位,透過引入三名海外策略性投資者,大大增強其資本實力,憑借各新股東不同而又相互補足的優勢,以及從合作中產生的協同效益,中信國際資產管理將在更佳的基礎上加快發展在中國的直接投資業務。該三名海外投資者合共持有中信國際資產管理擴大後股本的60%股權,而中信國金則持有餘下40%股權。中信國金的意向是在可見將來維持其在中信國際資產管理的最大單一股東的地位。

『肆』 金融控股公司的特點

作為多元化經營的金融企業集團,金融控股公司具有如下特點: (1)監管壓力
在金融業分業經營的監管體制下,設立控股公司,由控股公司持有銀行和其他金融資產的股權,各金融業務子公司各自持有相關業務牌照,獨立經營,接受各自監管部門的監管,符合分業經營、分業監管的精神。同時減少單一金融機構同時開展其他金融業務帶來的監管壓力。
(2)公司治理
控股公司在公司治理結構上擁有更大的靈活性,不用滿足各金融業務監管當局對公司治理結構的規定。例如,在香港,按照《銀行業條例》,金融監管局有權審批銀行董事會的委任,銀行在公司治理方面受到的約束將大於控股公司。 金融控股公司通過收購、兼並不同種類的金融機構,使得金融控股公司本身具有巨大的協同效應的優勢。此外金融控股公司在制定企業發展戰略時,可以將不同地區、不同金融品種之間的優勢加以組合利用。在金融業激烈競爭的環境下,可以有兩種選擇:
(1)增加單一金融服務產品的數量,如擴大銀行地區分行和營業網點,可以多吸收存款。這樣作法的意義是大銀行只要收購一家小銀行,就可以降低小銀行的高額成本,由於平均成本的降低而帶來了規模經濟。
(2)增加金融服務產品的種類,如銀行經營證券業務和保險業務。銀行的一個網點,可以同時銷售證券、基金、保險等不同金融服務產品,這就大大地降低了成本,比分別設立網點要節省許多人力和設立網點的費用。通過增加金融服務產品的種類,由於平均成本的降低帶來了范圍經濟。 (1)控股公司模式有利於降低管理風險。控股公司只行使股權投資的職能,不同業務子公司的管理互相獨立,可以保證較高的業務管理能力,避免單一金融機構同時管理其他金融業務的巨大壓力。
(2)控股公司模式有利於降低市場風險。在控股公司模式下,銀行與其他業務間的交叉銷售等商業活動處於市場的監督之下,透明度更高,風險更低。
(3)控股公司模式有助於提高風險承受能力。各項金融業務分別在獨立的子公司里進行,一家子公司無需為其他業務的風險承擔損失;即使一家子公司出現經營危機,其他子公司還可照常經營,無需以自身的資金去承擔責任,從而有利於保障其自身的資金安全。 從募集資金用途來看,控股公司在資金調配上擁有更大的靈活性。例如,當銀行因資本金過剩要降低資本金水平時,需要得到有關監管當局的認可,這一過程可能會耗時較長,而控股公司則沒有上述限制,有利於提高資本金的使用效率。
同時,控股公司模式在後續融資上更便利。例如按香港的有關規定,向控股公司注入其他資產,只需遵守《香港上市條例》及《收購合並守則》,不需要香港金管局的批准;而任何資產注入上市銀行時,都要接受證券監管機構和金管局的雙重監管。

『伍』 中科創金融控股集團是一個什麼樣的公司啊

  1. 中科創金融控股集團是是一家民營公司。

  2. 具體介紹:中科創金融控股集團創建於2004年,注冊資本2.11億元,累計管理資產規模286億,迄今已為超過76家港股及國內A股上市公司提供服務。2014年4月,集團旗下互聯網金融平台「88財富網」入選第十三屆博鰲亞洲論壇銀牌級戰略合作夥伴,並成功舉辦獨家定製夜話活動「互聯網金融時代下的財富管理」,反響熱烈,並獲社會各界一致認可。中科創定位於「綜合金融服務提供商」,是國內首家以一攬子綜合金融解決方案為商業模式的金融集團。主營業務涵蓋私人銀行管理中心、家族辦公室、財富管理、產業基金、資本投資、互聯網金融、融資擔保、小額貸款,配套中國財富俱樂部、中國財富藝術館和中科創公益慈善基金形成一體的綜合金融服務體系。目前已有2萬名注冊會員,具備龐大的客戶資源、卓越的創新能力以及強大的品牌影響力集團已在北京、上海、廣州、成都、深圳、江蘇六大區域規劃布局。

  3. 集團旗下子公司包括:上海市中科創財富管理有限公司、深圳市威廉金融控股有限公司、深圳市威廉資本投資有限公司、深圳市中科創財富管理有限公司、深圳市中科創融資擔保有限公司、深圳市中科創小額貸款有限公司、深圳市中科創財富通網路金融有限公司。

『陸』 螞蟻集團即將整體申設金融控股公司,這么做的目的是什麼

螞蟻集團官方網出文,對金融服務監督機構明確提出的五個關鍵業務流程各個領域開展整頓。對金融產品的全覆蓋安全監管;將支付款業務流程回到支付款源頭,堅持不懈小額貸款方便快捷,服務項目小額貸款方便快捷的精準定位;將申設個人徵信報告企業,依規具有、合理合法合規管理,大力加強對個人資料的維護,合理防護數據信息亂用;將螞蟻借唄、螞蟻花唄所有列入消費信貸企業,依規合規管理深入開展消費者金融產品。

將以本次整治為突破口,更為堅定不移地著眼於中小企業,堅持不懈高新科技驅動器,守正創新,對外開放雙贏的發展戰略,主動地把公司發展列入戰略大局意識,增加自主創新資金投入,大力加強合規管理能力建設,持續提高競爭力,勤奮為社會發展創造財富,為服務項目“雙循環”新發展布局作出貢獻。

『柒』 什麼是大公司金融戰略

「戰略」一詞,原為軍事用語,是指「指導戰爭全局的計劃與策略」。該詞後運用於其他領域,一般喻為「決定全局的策略」,是指在總結歷史,把握與洞察當前發展趨勢與環境的基礎上,對未來行動的一種選擇。也可以說,是某類組織或人,基於未來環境的分析,確定要達到的一定目標,並策劃完成此目標的一系列手段、方法與策略的組合。簡言之,是目標與策略的集合。
金融戰略,是指運用金融杠桿,貨幣、信用、銀行、貨幣供求、貨幣政策、國際收支、匯率等,通過一切與信用貨幣的發行、保管、兌換、結算等融通有關的經濟活動,包括金銀的買賣,投融資、股權等形式打造「財富帝國」的謀略。
從國際金融角度來看,發展中國家在國際金融體系中的戰略利益大致可以分為三種典型。第一種類型以吸引外資為主。這些國家經濟發展的主要瓶頸是資金短缺,且國內儲蓄不足,因此努力爭取各種形式的外資,成為這些發展中國家的首要目標。第二種類型以保障金融體系穩定為主。由於自身金融環境、人才、監管薄弱,金融行業案件迭出、損失驚人,甚至不斷孕育危機,這時的金融戰略利益不是謀求強有力的金融服務,而是少出差錯,減少風險為主。一般來說,越是封閉的經濟體,越有這種想法。第三種類型以扶持本國金融業成為強勢產業為主。如何全面提高本國金融業的素質和能力,提高在國際金融規則中的制定權和在國際金融機構中的話語權,是一國在該階段的主要戰略利益。
2005年7月我國匯率改革後,國內外要求人民幣匯率升值壓力的呼聲日益放大。在中國,隨著國際收支失衡日益嚴重,外匯儲備不斷增加,貨幣供應增速難抑,一方面經濟趨熱,CPI、PPI正出現上漲勢頭;另一方面呼籲資本項下完全開放的聲音也越來越響;一方面,外匯儲備越來越多,另一方面外匯儲備能否多元化?能否增持黃金?爭論不已。另外,國有銀行股份制改造剛剛開始,當時眾多城市商業銀行歷史遺留的大量風險尚未解決,社會上對引進海外戰略投資者的爭論熱鬧非凡;此期間,股市、房市則是上下漲跌幅度驚人,資產價格泡沫風險為人們擔心;上海方面,又要加快上海國際金融市場的建設,要求放鬆各項管制政策;也正值此期間,美國前財長鮑爾森卻頻頻來京,要求盡快打開中國的「金融國門」。
2008年美國金融危機爆發,撲朔迷離的世界局勢,越發刺激了中國對金融長期戰略的深度思索。
第一,基於最近七、八年中國經濟發展勢頭較好,中國金融發展形勢也不錯。在這次美國金融危機中,中國金融體系損失較小。在危機後世界金融格局重組中,中國整體的金融實力不是下降了,反而在相對提高。而且,中國政府和中國金融界從美國金融危機中悟到了不少東西。
第二,海內外專家一般預測,到2030年左右,中國GDP將超過美國,成為世界最大的經濟體。美國2008年這輪金融危機,則加速了世界各國經濟力量的重新組合,世界經濟與金融格局已大不同於過去。危機後的時局,迫切要求中國金融的改革開放必須要有新的思維、新的行動。這意味著,在今後又一個30年中的前10年,必然是中國經濟大踏步發展,並是奠定本世紀中葉中國在世界經濟格局中基本地位的重要機遇期,是一個面臨新的環境挑戰的歷史時期,也是中國市場經濟制度基本完善的重大歷史時期。中國只有進行特別的全面的謀略、精心的策劃,對金融發展中的短期制度、長期制度以及長短期制度銜接的安排並作出認真的部署,才能確保中國經濟能在今後的30年特別是後20年中,繼續保持穩定的增長。
第三,2009年,中國國務院宣布,到2020年,要把上海辦成與人民幣地位相適應的國際金融中心城市。這意味著,包括人民幣全面自由兌換為主要內容的中國金融大開放的時限,初定為2020年。
第四,我國的經濟規劃是以五年為一個規劃期。「十二五」、「十三五」兩個五年規劃時期,可與政府在部署金融戰略時,可與國民經濟發展中其他相關領域的重大改革與開放一並考慮,盡可能銜接配合,以期取得更大的效應。

企業是社會經濟發展的細胞,大企業,特別是國有大型企業更是國民經濟的支柱,大企業實施金融戰略,也是為了通過投融資和股權交易獲得資本升值,從而獲得更大的經濟效益。

近日發改委發布《關於促進股權投資企業規范發展的通知》,從股權投資企業設立與資本募集及投資領域、風險控制、管理機構、信息披露、備案管理和行業自律五個方面對全國性股權投資企業提出規范要求。這是我國首個全國性股權投資企業管理規則。股權投資企業的資本只能以私募方式向特定的具有風險識別能力和風險承受能力的合格投資者募集,資本募集人須向投資者充分揭示投資風險,不得承諾固定回報。股權投資企業的投資領域限於非公開交易的企業股權,閑置資金只能存放銀行或用於購買國債等固定收益類投資產品。

有關更多關於中國金融戰略的問題,請參閱夏斌同志的《中國金融戰略:2020》一書,或登錄網易財經讀書會第3期。

『捌』 中國金融控股公司的機遇和挑戰是

我國金融業主要面臨四個方面的重大挑戰:
第一個也是最根本性的挑戰是思想認識問題。我國銀行金融要不要走出去實施跨國經營?這個思想認識問題並沒有完全解決。政府決策層、學術界和銀行界有些人認為,現在國內錢好賺,外資都爭先恐後要到中國來賺錢,我們自己幹嘛要丟掉肥肉跑到國外去?再說國外人生地不熟,經營非常困難,幹嘛要去受那個洋罪?把國內經營做好就非常不容易了,佔領國內競爭制高點就難能可貴了,不需要跑到國外去。
要改變這個思想意識,我們就必須放眼世界,胸懷全球。全球化時代的競爭本身就是全球性競爭。既要努力佔領國內市場制高點,也要努力佔領全球經濟制高點。我們不走出去跨國經營,別人卻早就進入中國來和我們競爭了。
最重要的是,人民幣要真正成為重要的國際貨幣,我國要真正成為國際貨幣金融的主導者,沒有銀行金融業的國際化是根本不可能的。上海要建成國際金融中心,沒有真正國際性的跨國金融企業也是不可能的。
我到歐洲和其他國家開會,當討論到人民幣國際化的時候,外國朋友問我一個十分有趣和重要的問題:你們是否真心希望推進人民幣國際化?這個問題的答案絕不簡單。要真心推進人民幣國際化,就必須義無反顧的走出去和請進來,就必須全力實施我國銀行金融的全球化和跨國經營,同時將我國金融市場真正開放成為一個全球性市場。如果從中央領導到銀行家,不能就此形成基本共識,我國銀行金融業的走出去和跨國經營就是一句空話。
第二個挑戰既是思想理念方面的,也涉及到制度機制方面的問題。那就是國際化、走出去、跨國經營能不能允許失敗,願不願意交學費?銀行和金融企業走出去,或者別的企業走出去,不可能立馬就成功,肯定要栽跟頭、交學費。然而,我國的銀行金融企業絕大多數都是政府控股,政府是大股東,董事長、行長和高官嚴格意義上講都有行政級別,本質是政府官員。他們領導的銀行金融企業走出去跨國經營,如果面臨巨大損失,政府主管部門能夠容忍嗎?這是很現實的問題。
我們看花旗、高盛、摩根和其他許多金融企業的董事長和CEO上台,都會給他時間,一段時間試驗和虧損可以允許。1980年代初期,日本企業到中國、到海外擴張,曾提出過著名口號「三年不賺錢」。不僅不賺錢,還准備虧錢,交學費,以便理解和培養海外市場。我們有沒有這樣的心態准備、制度機制和容忍態度?事實上,我國政府和社會給金融企業尤其是國有銀行里的銀行家壓力太大了,不僅不允許失敗,而且不允許出事。不管出什麼事,董事長、行長和高官好像都脫不了干係。這個氛圍是不行的。
第三個挑戰是激勵機制,如何吸引和留住國際化人才。當年日本銀行和證券公司到全世界各地擴張,都是以高薪吸引當地人才。譬如他們在紐約設分行,就請退休的紐約聯儲主席當行長,基本工資是1000萬美元。到倫敦設分行,就請英格蘭銀行退休高官做行長,年薪數百萬英鎊。
我國銀行和金融業走出去,面臨的最大問題就是如何建立國際性激勵機制吸引人才。一個優秀的金融人才在華爾街的年薪是百萬美元級別,如果我們聘請他擔任中國某家銀行的紐約分行行長,當然至少要付同樣的工資。否則怎麼可以吸引到優秀人才呢?然而,現在國內金融業高管的工資與國外差距太大。董事長和行長不過百萬人民幣,還飽受非議,在這種情況下,我們能夠大規模海外經營,讓海外員工特別是高級員工都拿數十萬乃至數百萬美元的年薪嗎?這是一個很現實的挑戰。
第四個挑戰是如何培養一大批忠誠國家利益、又具有國際戰略眼光和人脈網路的銀行家。金融企業要走出去,最急需的是復合型金融人才。中國進出口銀行董事長李若谷先生曾經說,銀行金融業走出去的關鍵是如何讓本土人才中國化,中國人才本土化。這確實非常困難。譬如,我們從國內派一些人到倫敦和紐約去,他們不僅要懂英語,還要熟悉當地的法律、風俗和經營環境,還要建立當地的人事網路。
概括起來,銀行金融業走出去面臨的最核心挑戰就是一個字:人。具體一點講是理念變革和機制創新。沒有理念變革和機制制度創新,跨國經營就是一句空話。
機遇:
金融企業尤其是銀行走出去實施跨國經營,是我國經濟和貿易飛速發展的客觀內在需要。中國已經躍居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已經成為美國、歐洲、英國、日本和眾多新興市場國家最重要的貿易夥伴之一。目前我國出口總量世界第一,進口總量世界第二。保守估計,到2014年,我國進口總量亦將躍居世界第一。屆時我國進出口總量自然雄踞世界第一。
世界貿易總量第一意義非凡。它意味著我國企業的貿易網路覆蓋了地球每個角落。從實體經濟貿易角度看,我國毫無疑問已經成為一流大國和強國。然而,我國貨幣金融的全球化與實體貿易的全球化很不相稱。
我國貿易結算絕大部分(接近90%)依靠美元、歐元和其他貨幣。盡管2009年以來,我國政府全力推進人民幣貿易結算,取得巨大進展。然而,我國貿易結算依賴外國貨幣、銀行和金融機構提供清算和相關服務的格局還沒有根本改變。
我國企業實施貿易結算,絕大多數要在其他國家銀行開設賬戶,或者通過國內銀行的海外代理行完成結算和貿易融資服務。客觀上產生三大不利。其一,我國企業完成貿易結算和貿易融資服務,需為外國銀行和金融機構支付服務費,將貿易融資和中介業務拱手讓與外國金融企業。其二,隨著人民幣匯率幅度加大和全球主要貨幣匯率日益動盪,利用外幣和外國銀行進行貿易結算,加大了我國貿易企業的匯率和金融風險。其三,我國越來越多企業到海外設立分公司、研究基地、銷售網路甚至總部,若依賴外國銀行提供金融服務,則必然要面臨交易費用高、法律和語言不熟悉、融資條件苛刻乃至歧視等諸多問題。
因此,我國企業尤其是已經和正在實施跨國經營的企業,迫切需要我國銀行和金融企業能夠跟進,為它們提供便利的貿易結算、貿易融資、資金匯兌、本幣和外幣貸款、投資理財等全方位金融服務。最近幾年,我和很多企業家談到我國銀行和金融走出去戰略,企業的需求非常急切。從亞洲到歐洲、到北美、南美和非洲,我國企業的業務范圍越來越廣,影響越來越大,它們對跨國金融服務的需求自然越來越強。

『玖』 金融控股的意義是什麼金融控股的特色為何

根據1999年2月國際上三大金融監管部門--巴塞爾銀行監管委員會、國際證監會組織、國際保險監管協會聯合發布的《對金融控股公司的監管原則》,金融控股公司指"在同一控制權下,所屬的受監管實體至少明顯地在從事兩種以上的銀行、證券和保險業務,同時每類業務的資本要求不同"。作為多元化經營的金融企業集團,金融控股公司具有如下特點:

1.集團控股,聯合經營。集團控股是指存在一個控股公司作為集團的母體,控股公司既可能是一個單純的投資機構,也可能是以一項金融業務為載體的經營機構,前者如金融控股公司,後者如銀行控股公司、保險控股公司等。

2.法人分業,規避風險。法人分業是金融控股集團的第二個重要特性,指不同金融業務分別由不同法人經營。它的作用是防止不同金融業務風險的相互傳遞,並對內部交易起到遏製作用。

3.財務並表,各負盈虧。根據國際通行的會計准則,控股公司對控股51%以上的子公司,在會計核算時合並財務報表。合並報表的意義是防止各子公司資本金以及財務損益的重復計算,避免過高的財務杠桿。另一方面,在控股公司構架下,各子公司具有獨立的法人地位,控股公司對子公司的責任、子公司相互之間的責任,僅限於出資額,而不是由控股公司統負盈虧,這就防止了個別高風險子公司拖垮整個集團。

金融控股模式的優勢所在

1.金融控股模式有利於實現分業向混業的轉型

在金融分業監管體制下,設立控股公司,由控股公司持有證券、銀行、保險和其他金融資產的股權,是實現由分業經營向混業轉型的最佳模式。以控股公司作為資本運作平台,通過兼並收購或設立新的子公司以開展其他金融業務,構建金融服務平台,建立全功能金融服務集團.

2.控股公司模式具有監管上的靈活性

(1)監管壓力。在金融業分業經營的監管體制下,設立控股公司,由控股公司持有銀行和其他金融資產的股權,各金融業務子公司各自持有相關業務牌照,獨立經營,接受各自監管部門的監管,符合分業經營、分業監管的精神。同時減少單一金融機構同時開展其他金融業務帶來的監管壓力。

(2)公司治理。控股公司在公司治理結構上擁有更大的靈活性,不用滿足各金融業務監管當局對公司治理結構的規定。例如,在香港,按照《銀行業條例》,金融監管局有權審批銀行董事會的委任,銀行在公司治理方面受到的約束將大於控股公司。

3.控股公司模式有利於形成協同效應

金融控股公司通過收購、兼並不同種類的金融機構,使得金融控股公司本身具有巨大的協同效應的優勢。此外金融控股公司在制定企業發展戰略時,可以將不同地區、不同金融品種之間的優勢加以組合利用。在金融業激烈競爭的環境下,可以有兩種選擇:

(1)增加單一金融服務產品的數量,如擴大銀行地區分行和營業網點,可以多吸收存款。這樣作法的意義是大銀行只要收購一家小銀行,就可以降低小銀行的高額成本,由於平均成本的降低而帶來了規模經濟。

(2)增加金融服務產品的種類,如銀行經營證券業務和保險業務。銀行的一個網點,可以同時銷售證券、基金、保險等不同金融服務產品,這就大大地降低了成本,比分別設立網點要節省許多人力和設立網點的費用。通過增加金融服務產品的種類,由於平均成本的降低帶來了范圍經濟。

4.控股公司模式有利於業務發展

金融控股公司產生與存在的動力就在於它的創新業務,即金融部門內部各要素的重新組合和衍生。在控股公司下,銀行、證券、保險等子公司獨立運作,業務發展空間更大、自由度更高,有利於各子公司在各自領域更充分地發展業務;在控股公司模式下,各種業務和產品間的交叉銷售更加市場化,透明度高,關聯交易的處理也更加規范明確,有利於更好地實現業務和產品的交叉銷售。20世紀後半葉是金融創新業務飛速發展的時期,與金融控股公司相關的金融創新業務主要內容包括"金融超市"或"一站式金融服務"以及網路金融服務。

5.控股公司模式有利於降低風險

(1)控股公司模式有利於降低管理風險。控股公司只行使股權投資的職能,不同業務子公司的管理互相獨立,可以保證較高的業務管理能力,避免單一金融機構同時管理其他金融業務的巨大壓力。

(2)控股公司模式有利於降低市場風險。在控股公司模式下,銀行與其他業務間的交叉銷售等商業活動處於市場的監督之下,透明度更高,風險更低。

(3)控股公司模式有助於提高風險承受能力。各項金融業務分別在獨立的子公司里進行,一家子公司無需為其他業務的風險承擔損失;即使一家子公司出現經營危機,其他子公司還可照常經營,無需以自身的資金去承擔責任,從而有利於保障其自身的資金安全。

6.控股公司模式有利於資本運作

從募集資金用途來看,控股公司在資金調配上擁有更大的靈活性。例如,當銀行因資本金過剩要降低資本金水平時,需要得到有關監管當局的認可,這一過程可能會耗時較長,而控股公司則沒有上述限制,有利於提高資本金的使用效率。

同時,控股公司模式在後續融資上更便利。例如按香港的有關規定,向控股公司注入其他資產,只需遵守《香港上市條例》及《收購合並守則》,不需要香港金管局的批准;而任何資產注入上市銀行時,都要接受證券監管機構和金管局的雙重監管。

金融控股公司的潛在風險

1.系統風險

金融控股公司由於佔有金融資源過大,其系統風險的危害比較大。在金融控股公司中,無論將部門的風險分散化到怎樣的程度,即使系統內部不發生風險,但是由於系統外的風險,也會波及到系統內。在金融控股公司或全能銀行體系中,這種不能分散的風險可能導致系統風險。這是因為,首先,金融控股公司或全能銀行控制的金融資源占據著金融和經濟活動的絕大部分,可能使整體經濟暴露在風險之中;其次,金融控股公司或全能銀行使銀行與產業之間建立更緊密的聯系,這樣就可能使震盪更容易傳播。

2.內幕交易和利益沖突

金融控股公司的各子公司之間進行關聯交易,使得集團內各子公司的經營狀況相互影響,這就增大了金融控股公司的內幕交易和利益沖突的風險。由於集團內子公司的利益相互影響,所以就可能出現子公司之間進行內幕交易、損害消費者利益的現象。

3.財務杠桿比率過高

金融控股公司可以提高財務杠桿比率,比如總公司以外來資本(如通過發債或借款)撥付給子公司的資本金,在總公司和子公司的資產負債表中都同時反映出來。如果該子公司用該筆資金在集團內繼續投資,則該筆資本就被重復利用,這意味著資產重復計算,可能會使整個集團的財務杠桿比率過高,影響到集團的金融安全。

閱讀全文

與金融控股公司戰略描述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融服務額 瀏覽:276
港幣和人民幣間的匯率 瀏覽:161
基金理財課程靠譜嗎 瀏覽:86
常升集團 瀏覽:829
期貨應該怎麼玩 瀏覽:476
軟體貴金屬成交量不對 瀏覽:899
首家大股東被強制平倉 瀏覽:713
金融機構從管理層到一般員工都應對 瀏覽:75
股票屬於債證券 瀏覽:245
創業融資擔保出問題了 瀏覽:587
商業信託法香港 瀏覽:191
房產如何抵押給非金融機構 瀏覽:59
建行貴金屬純度 瀏覽:659
證券從業人員炒美股 瀏覽:322
上海哪個證券公司傭金最低 瀏覽:748
理邦儀器股票 瀏覽:571
安信證券理財產品安全嗎 瀏覽:641
最低漲幅股票 瀏覽:418
中小型企業融資與金融服務 瀏覽:807
絲綢交易所概覽 瀏覽: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