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投資金融 > 金融服務體系改革

金融服務體系改革

發布時間:2022-02-22 22:09:20

Ⅰ 如何進行金融體制改革

一是結合國情。中國金融改革已走到深層次階段,利率市場化將成為一場不可避免的攻堅戰。縱觀世界各國利率市場化進程,總體上可以分為「外生推動型」和「內生演進型」,其中既有美國、日本等國家的成功案例,也存在一些國家的敗局。我國利率市場化改革既需要依靠政府自上而下的推動,同時也需要制度、習俗、慣例等「內生」條件的共同作用。「摸著石頭過河」是一個有效方法,中國金融體制改革要取得成功,應考慮中國的實際國情,構建配套的宏觀環境、市場機制、監管制度以及微觀主體,探索一條有中國特色的利率市場化改革之路。
二是大膽創新。當前中國金融存在的一個主要問題在於金融資源錯配,進而造成市場結構失衡。要打破困局,必須大膽創新,形成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的金融制度體系與架構。黨的十八大指出,要深化金融體制改革,加快發展多層次資本市場。發展多層次資本市場,需要從多方面改革創新:比如,改變大銀行壟斷格局,為民營金融機構、小微金融機構提供政策性支持;突破中小企業股權交易的制度障礙,積極探索區域性股權市場的發展模式,打破區域分隔界限,拓寬中小型及科技創新型企業融資渠道;利用大數據平台,整合互聯網金融、傳統銀行的優勢資源,實現金融生態多樣化,給實體經濟的發展帶來新的活力;創新金融監管模式,等等。
三是以人為本。
一方面應推廣普惠性金融理念。發展普惠金融,首要解決的就是小微企業融資難問題,增加小微企業金融服務內生供給是關鍵。要充分發揮市場內生性力量的作用,鼓勵民間資本發起設立與小微企業平等對接的地方性中小金融機構;完善對小微企業金融服務的差異化監管與考核政策,在財稅政策方面給予適當的風險補償;進一步改進完善融資擔保服務等多種金融機制,擴大金融服務供給的覆蓋面。
另一方面要發揮好政府作用。在以商業金融體系為主導的前提下,打造政策性金融體系,才能讓金融改革真正惠及民生,服務百姓。打造政策性金融體系,可從多方面入手:發揮好現有政策性金融機構在城鎮化中的重要作用,同時研究建立城市基礎設施、政策性金融機構,讓政策性資金和市場資金形成合力,加強大病醫保領域的政策性金融支持力度,切實解決人民群眾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突出問題;加大對邊遠貧困地區農業開發、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公共服務設施建設和新型城鎮化發展的中長期信貸支持力度,著力做好農業轉移人口的綜合性金融服務。

Ⅱ 新勢力圍繞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目標進行的全方位改革包括金融體制()

摘要 親 小編為你核實到 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是黨的十四大作出的重大決策。改革開放以來的實踐充分證明,原有的經濟體制已經不能適應社會生產力發展的要求,進行修修補補遠遠不能解決問題,必須對計劃經濟體制進行根本性改革,建立能夠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基礎性作用的、充滿生機活力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Ⅲ 金融體制改革的主要方面有

法律分析:第一是金融機構自身的改革。第二是金融生態環境的改善,其中包括兩個層面,一是全局與宏觀層面的生態環境,包括政府、立法、司法環境等;二是地方層面上的生態環境。第三是監管要到位,主要是完善監管體制、改進監管方法、加大監管工作力度。第四是宏觀的金融政策環境。把金融機構自身的改革、金融生態環境的改進、金融監管的加強和宏觀經濟條件的改善這四個方面統籌兼顧、綜合推進,就能夠進一步推動我國的金融體制改革,從而促進我國金融業更加健康有序的發展,並對國民經濟長期持續穩定較快發展做出貢獻。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鄉村振興促進法》 第六十五條 國家建立健全多層次、廣覆蓋、可持續的農村金融服務體系,完善金融支持鄉村振興考核評估機制,促進農村普惠金融發展,鼓勵金融機構依法將更多資源配置到鄉村發展的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政策性金融機構應當在業務范圍內為鄉村振興提供信貸支持和其他金融服務,加大對鄉村振興的支持力度。商業銀行應當結合自身職能定位和業務優勢,創新金融產品和服務模式,擴大基礎金融服務覆蓋面,增加對農民和農業經營主體的信貸規模,為鄉村振興提供金融服務。農村商業銀行、農村合作銀行、農村信用社等農村中小金融機構應當主要為本地農業農村農民服務,當年新增可貸資金主要用於當地農業農村發展。

Ⅳ 在我國金融體系改革的第一階段,最後從人民銀行獨立出來的銀行是:(+)

第一階段:國家專業銀行的恢復與設立(1979-1984)。中國農業銀行歷經數次起伏,1979年3月13日重新得以恢復成立,集中辦理農村信貸,領導農村信用社。緊接著,中國銀行和中國人民建設銀行也分別從中國人民銀行和財政部分離出來。1984年,中國工商銀行從中國人民銀行分離,承擔了原有中國人民銀行辦理的金融經營業務。至此,新的金融體系有了雛形,四大專業銀行業務嚴格劃分,分別在工商企業流動資金、農村、外匯和基本建設四大領域占據壟斷地位。此時,由於這一體系是按照計劃經濟的行業管理思路進行的,各銀行還不存在商業銀行的經營理念。

第二階段:專業銀行的企業化改革階段(1985-1993)。專業銀行企業化經營的改革,為以後確立專業銀行向商業銀行轉變的改革目標提供了依據,也為這種轉變做了准備。這一階段的改革主要集中在兩個方面:一是由機關式管理方式向企業化管理方式過渡,目的是全面推行責、權、利相結合的企業化管理改革,打破分配上的「大鍋飯」,增強金融系統的活力。二是打破資金分配上的「大鍋飯」,逐步強化銀行的資金約束,並打破銀行間的業務限制,使專業銀行由「准企業」向真正的企業過渡。

第三階段:國家專業銀行向商業銀行轉變(1994-今)。1993年12月,《國務院關於金融體制改革的決定》明確提出,要把我國的專業銀行辦成真正的商業銀行,至此,專業銀行的發展正式定位於商業銀行。三家政策性銀行的成立,承擔了四大專業銀行的的政策性金融業務,專業銀行開始作為國有獨資商業銀行,真正從事商業性金融業務。與此同時,按照把銀行辦成真正商業銀行的要求,國家從加強國有商業銀行一級法人體制、建立商業銀行經營機制、銀行與所辦經濟實體脫鉤、強化內部管理和風險控制、改進金融服務等方面,進行了一系列改革。《中國人民共和國商業銀行法》的正式頒布,首次以法律形式明確規定了我國商業銀行的權利和義務,包括四大國有獨資商業銀行在內的我國商業銀行的發展進入了法制化的軌道。2003年銀監會成立後,立即著手四大商業銀行的股份制改造及上市工作,這對四大商業銀行的長遠商業化發展更有著深遠的意義。

Ⅳ 經濟轉型期如何推進金融體系改革

經濟轉型期如何推進金融體系改革
5月29日,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陳雨露在2016金融街論壇上表示,我國金融業改革的著力點是構建現代金融體系,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金融改革的體制性目標是建立有效發揮市場在金融資源配置當中的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的現代金融體系。目前,國務院已決定由人民銀行等十部委共同編制國家金融「十三五」專項規劃,即「十三五」現代金融體系規劃。當前經濟轉型關鍵時期,如何推進金融體系改革,探索謀劃現代金融體系建設新路徑,一時間成為社會各界關注的焦點,對此,國研網專訪了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陳道富。
國研網:當前,我國在一系列政策推動以及內外部經濟因素影響下,經濟正平穩轉型到新常態,在這個轉型的過程中,我國金融體系面臨哪些困難與挑戰?
陳道富:我國當前正處於深刻的經濟轉型期。經濟轉型至少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與國際經濟的高度融合引起世界經濟格局的調整;二是經濟增長從高要素投入轉向尋求經濟效率;三是開始平衡經濟增長與社會發展之間的關系。原有的金融體系大體上是適應原有經濟結構和經濟增長模式的,當經濟轉型時就會出現各種金融困境,這也是金融需要轉型的信號。
一、「三元悖論」與「中心外圍」結構制約中國的貨幣政策
隨著中國與世界經濟的融合,金融的跨境融合就給原來相對獨立的金融體系帶來沖擊,集中表現為所謂的「三元悖論」和「中心外圍」結構。
「三元悖論」揭示了一個經濟體不同同時實現匯率、利率及資本管制三個目標。「三元悖論」成立是建立在無套利均衡基礎上的。如果將匯率看作貨幣對外價值,利率看作貨幣的對內價值,資本自由流動則意味著國內外形成一個統一市場,則三元悖論本質上是一價定律在貨幣領域的體現,即一種商品在一個市場只能有一個價格。要想破壞一價定律,則只需破壞該定律成立的前提條件即可,如一個市場、同質商品、無套利成本等。因此,在不同制度和市場結構下,可以有多種方式達到市場均衡。「三元悖論」僅揭示瞬間無套利均衡要求,無法判斷哪個組合的均衡結構更好。
中國當前正在尋找「三元悖論」所揭示的匯率波動、資本管制和貨幣政策獨立性三者之間的平衡點。隨著中國與世界經濟的融合,資本賬戶逐步開放,跨境資金流動日益頻繁、規模巨大。2009年以來,我國國際收支的錯誤遺漏方向開始從凈流入,轉為凈流出,截至2015年底累計凈流出5939億美元。非儲備性質的金融賬戶從2014年二季度開始出現凈流出,截至2015年底累計凈流出5600億美元。人民幣名義和實際有效匯率近些年出現較大幅度升值,2011年4月以來,分別升值了27.6%和30%。其中,人民幣兌美元的匯率波動幅度逐步加大。跨境資金流動規模和頻率的增大,在有限的匯率波動幅度內,給國內的貨幣政策獨立性帶來了較大的挑戰。央行的外匯占款和外匯儲備分別與2014年的5月和6月達到歷史高點,截至2016年1月和2月,分別減少了30906億元人民幣和7908.92億美元。我國的基礎貨幣余額2015年3月達到歷史高點後開始下降,截至2015年底已累計減少2萬億元人民幣。
中國的金融體系與世界金融體系的融合,不僅受套利均衡的「三元悖論」約束,還接受了金融資源的世界再配置。從全球動態均衡來看,二戰後全世界金融體系存在明顯的「中心外圍」的美元周期結構。這與是否採取浮動匯率沒有太直接關系。布雷頓森林體系時期,世界採取基於美元與黃金掛鉤的固定匯率體系,美元波動牽動全球資金流動。布雷頓森林體系崩潰後進入了以浮動為主的匯率體系,但仍呈現明顯的美元周期。美國的利率和匯率調整,引導著全球資金的流動。隨著資本賬戶的逐步開放,中國也成為世界美元周期的重要組成部分。雖然中國等新興市場國家的經濟周期與美國並不完全相同,近些年甚至出現較為明顯的分化,但仍深受美元周期。
二、金融與實體經濟的割裂
金融是為實體經濟服務的,但中國近些年金融的發展一定程度上脫離了實體經濟發展需要。一方面貨幣大量投放,各類金融創新活躍,發展迅速,另一方面企業面臨融資難融資貴問題,除了承擔大量經營風險,還不得不管理並承擔大量金融風險。企業不是不得不應對流動性風險(資金使用的期限,與金融體系真正提供的資金期限不匹配,不得不從事期限匹配的流動性管理),甚至捲入金融操作(杠桿率不斷提高,通過委託貸款等方式,為其他企業提供資金支持,乃至進入國外被歸入金融業的房地產業和地下金融行業)。此外,通脹預期和資產泡沫的陰霾始終無法消除。
貨幣凝聚著人類的普遍信任。在經濟階段轉換期,特別是經濟增長模式和動力的轉換期,在原有的增長點和增長模式下出現產能過剩,競爭過於激烈,盈利狀況惡化,難以凝聚社會普遍信任。但是新的經濟增長點並沒有經過社會實踐的充分檢驗,沒有得到社會的普遍認可,規模還較小。這樣以商業盈利模式為基礎的社會信任大幅下降,社會普遍信任轉向以物和政府信用為主,表現為房地產和政府信用(含隱性擔保)的過度膨脹。
貨幣藉助資產實現擴張或收縮,支持貨幣擴張的資產價值的來源不同,貨幣擴張對實體經濟具有不同效果。
當實體資產屬於新的商業創造(包括新項目、原有項目的擴大、改建等),貨幣因此而擴張會帶來實體經濟的真實擴張,從而引起對現有實體資源的爭奪,引發實物資源的相對價格和絕對價格水平的調整。如固定資產投資增加。當這些投資機會被證明確實具有穩定回報,貨幣金融體系與實體經濟就能實現良性循環。但當投資機會並不具有穩定回報,成為不良資產,貨幣金融體系則需要通過不良資產退出實現貨幣收縮來及時承認錯誤。如果不良資產不能及時退出,則在經濟體中保留了多餘的貨幣創造,產生虛假繁榮的貨幣基礎。
當實體經濟屬於現有的存量資產,只是實現了證券化進入金融領域(貨幣的深化)。這種類型的貨幣擴張不再對實物資源產生增量需求,只是產生金融領域的資產供給。如農村經濟(自給自足經濟)的貨幣化,貨幣的國際化及各類資產的證券化等。貨幣深化並不會帶來對現有資源的增量爭奪,只是貨幣金融體系的邊界擴大。
當資產價值增加來源於現有金融資產的價值重估(利率或者風險偏好變化,那麼並不產生金融領域的資產供給,只是實現金融資產的再配置。如我國上一輪股市繁榮期,大量上市公司將非上市公司裝入上市公司,以獲取兩者之間的價差,等等。當價值評估重估以合理定價機制為基礎時,這是利用金融體系利用其價值評估體系以較低成本提高資源優化配置效率的過程,是廣義的套利和資源整合過程。但當價值評估的定價機制不合理,存在非理性因素主導,或者存在內幕交易、市場操縱時,不再是套利和資源整合,而是價值的再分配和欺詐掠奪。
當經濟處於轉型期是,經濟體中的投資機會匱乏,貨幣擴張越來越多的由存量投資機會證券化和價值重估實現時,貨幣的大量投放並不能帶來實物資源價格的上漲,而會表現為資產價格的上漲。
上世紀90年代以來,世界通貨膨脹相對穩定,但不斷出現資產泡沫。投資者普遍面臨「資產荒」難題,不斷尋找價值窪地,提高風險偏好。從微觀企業來看,美日歐等發達國家的企業盈利狀況較好,但由於缺乏新的投資機會,上市公司保留較大比例的現金。我國近期更是出現上市公司的盈利不高,但股票價格較高。當房地產價格上漲與貨幣投放相互實現時,市場參與者陷入了囚徒困境:雖然不看好房地產內在價值,但由於房地產價格上漲會顯著損害貨幣持有者的購買力,不得不參與房地產的追逐。
三、金融運行與金融管理的割裂
微觀金融機構從業務發展出發,順應實體經濟轉型的需要已進行了大量創新。從實踐看,近些年隨著我國金融放鬆管制,金融跨業和跨界融合日趨豐富,傳統金融領域外出現了大量創新。受制於本身的缺陷和政府經濟社會管理框架的制約,金融管理無法有效回應金融發展。
在相當長時期內,我國金融體系事實上承擔著除資源優化配置外的宏觀調控、產業政策的功能,「窗口指導」、「行業目錄」廣泛存在。我國政府(中央和地方、一行三會、監管部門和行業協會、投資者保護機構)在金融領域的職責和管理架構,特別是政府和不同市場主體在風險管理和風險承擔方面的界線並不清晰。政府在金融領域中,所有者、監管者、行業促進者、經營者的職責交錯,甚者承擔了部分社會安全網的職能,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權責(險)利並不能基本匹配,大量的金融風險最終轉化為財政風險和貨幣風險。
事實上,我國有必要將監管部門應從微觀金融風險中解放出來,更多關注行業風險和系統性風險。加強一行三會、中央和地方在監管方面的分工合作。強化政府在平衡市場力量(消費者、投資者保護;反壟斷和不正當競爭方面,尤其是防止部分金融機構將某個領域的市場影響力不合理地滲透到其它市場)的職責。需要發揮行業協會在促進行業發展中的作用。充分發揮市場服務機構的作用,推動服務中介的去行政化進程。金融機構應在風險管理方面有一定的自主性並因此承擔相應的風險損失,獲取必要的風險收益。
國研網:「十三五」時期,金融改革將面臨提高金融服務實體經濟效率和防範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兩大任務。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將「防範化解金融風險」列為2016年五大結構性改革任務之一。當前存在哪些金融風險?
陳道富:隨著經濟增速持續放緩和經濟金融轉型的不斷深入,過去多年積累的體制機制矛盾讓我國進入了金融風險集中暴露期。個人認為金融風險可以分為三種類型:
第一類風險是中國經濟階段性轉換和經濟下行伴隨的風險。2015年,中國經濟增長為6.9%,今年的增長目標為6.5%~7%。隨著經濟下行和世界經濟環境的惡化,一些企業會破產退出,同時更多風險也會暴露。這一類風險是經濟發展過程中無法避免,必須要面對的。
第二類風險是「三期疊加」之前的一些政策所導致的負面效果新的階段表達而產生的風險。
第三類風險是金融改革本身的風險。金融改革是中國進行的巨大探索,無論是利率、匯率市場化還是資本賬戶開放或者國內的政策調整,本身都是風險和收益並存的過程。越是偉大的改革轉型,越是要踏足未知領域,對未知的探索是金融領域企業家精神的體現,是可能帶來巨大收益的。中國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下決心「去產能、去庫存和去杠桿」,這是主動暴露並解決問題的過程,不可避免地會產生一定的金融風險。從投資的角度看,承擔資產風險也是獲取金融收益的主要途徑。因此,金融風險是破舊立新過程中不可避免的,是「危」和「機」並存,需要在實踐中實現「轉危為機」。
國研網:在當前經濟轉型大背景下,您認為金融體系的轉型應該如何推進?
陳道富:目前,我們看到金融體系非常火熱,看到互聯網金融,看到體制外的體系,看到非常火熱的金融,所有人都在從事金融業,都在做金融業務。但是,我們也要看到實體經濟融資難等等一些問題依然沒有解決。所以,我們需要尋找實體經濟真正響應的方面,大致有三個方面:
第一,金融體系放在更廣的范圍內,放在經濟系統、社會系統里,它的命題是經濟發展階段提出的命題,這個命題就是所謂的新常態或者三期疊加,所以首先要服務於新常態,尤其是轉軌過程。轉軌過程對金融體系來說,它的價值發現功能,重新創造價值功能,給金融體系提出了很強烈的要求。
第二,金融體系本身,整個世界的金融體系都不是穩定的系統,怎麼實現它的優化配置?如果是一個穩定的系統,它是缺乏流動的系統。大家看到的亂,看到的不協調,一方面是發出了信號,在制度上有缺陷、有限制。另一方面,其實反映的是中國金融體系成長、突破過程中的煩惱。金融體系必須要面對他的亂,面對他的不穩,只有真正去面對自己金融體系不穩的根源,才能解決他。所以這個過程,中國需要充滿活力、總體穩健的金融體系,這又是矛盾又是統一的過程。微觀上需要活力,需要尋找經濟的增長點,需要尋找市場機會,需要套利,需要破。在宏觀上穩定的系統,一定是權、責、利一致的,中國現在很多問題都是制度設計上在破壞權、責、利,有一些是無意識的破壞了權、責、利,因此,宏觀上就要進行對應,所以這是第二個層面,把金融體系變成一個有活力的、穩健的體系,這個過程中需要打破金融體系之間不合理的流動性障礙,一定程度上是可以更加開放的系統,所以我們要從市場生發出來,更加市場化,更加開放的系統,需要開放、活力、穩健的系統。
第三,對金融體系來說它不是一張白紙,金融改革會在第三個層面產生問題,中國的金融體系是金融的轉型。它最終的目標來源於實體經濟,但是它又不是一張白紙,它是在一定的經濟和社會環境下進行的金融改革,是在原有的金融體系裡進行的金融變革,所以它只能是一種成長。這種變革的深度取決於處在哪個層面上,在枝節上的改革、改良,這些年的金融改革中已經做了很多了,就是大家講的很多物理層面的變革。接下來是理念上的變革,這種變革需要建立在原有的基礎上。所以怎樣在現有的格局下歸位,原有的金融體系相當程度上表現為錯位,表現為對金融體系認識上的偏差,所以需要一種歸位,需要一種轉型的設計,這種歸位有橫縱兩個坐標。
第一個是財政和商業的橫的關系,中國一直在處理財政和金融的關系,今天中國很多問題都是來源於金融在執行很多財政、產業的職能,財政和金融之間到底如何協調?如何在這個光譜上處理政府和商業機構之間的關系?我覺得這是中國需要重新考慮的,金融體系外施加了很多金融體系不可完成的任務,或者不是最優完成任務的時候,所以首先需要做這方面的討論。
第二個是縱軸,金融體系怎麼發揮作用?整個企業家創新的最初動力就是破壞權、責、利的有限責任,只拿股本金,到這兒而止,這是一個斷層。在國家層面可以看到國家隱性擔保的行為,都在一定程度上破壞權、責、利的一致,需要在宏觀上進行糾偏。但是我需要給你的偏差產生巨大的活力,這是在縱軸上,你會發現怎麼劃分微觀實體的權利,行業監管,金融救助,宏觀調控,整個縱軸的關系,這是在商業運行的點上,依然是需要分工才能完成的靈活金融體系,中國在這方面其實有很多的偏差。
為什麼講中國是「成長的煩惱」?小孩子總有青春叛逆期,在小孩不懂事的時候,家長處於愛護,可以給小孩任何指點。但是小孩成長起來了,有自己的思維,自己行為能力的時候,有自己的發展空間的時候,你會發現有一種叛逆。這時候不是把我認為應該怎麼做更好的東西給你,而應該是包容的,允許你犯錯,允許你探索,允許你有不一樣價值觀。這裡面就會涉及到微觀主體、監管部門和宏觀救助的關系。從國家的角度來看,任何一個改革真正能推動的力量都是來源於自己,其實最核心的是自己怎麼看到自己沒有跟上金融變動的情況。
所以國家再怎麼管理,怎麼面對金融體系更加靈活響應實體經濟需求產品的風險點,所謂系統性風險一定是制度上的偏差,使得這種風險可以持續累積。國家要做的,就是在中國這個土地上尋找真正的風險點,建立起針對這樣風險點的監管體系、救助體系、宏觀調控體系,這是今後三五年會產生化學變化的地方。我希望中國金融體系在未來,能為中國經濟新常態形成穩健、靈活、可持續發展的,真正發揮資源優化配置功能的一個體系。

Ⅵ 如何完善中小企業金融服務體系建設

迄今為止,理論與實踐上比較一致的共識是,構建與完善中小企業金融服務體系,必須既要考慮金融服務供給與中小企業融資需求的激勵相容問題,也要統籌安排金融體制改革與中小企業融資風險處置的關系。本文從資本性融資體系、債務性融資體系、理財服務體系三個層面,探討了構建與完善中國中小企業金融服務體系的一些關鍵環節。
一、資本性融資體系的構建
雖然從理論上講,通過財政稅收政策促進中小企業增加內源性資本積累,是中小企業在不改變股權結構與控制權安排下,實現穩定發展的首要選擇,但是從實踐結果上看,中小企業的利潤留存空間並不大,資本擴張必須要依靠外源性長期資本融資。同時,構建中小企業資本性融資體系,不僅僅是要彌補中小企業資本性融資缺口,更為重要的是要通過有助於發揮資本效用的融資安排,體現資本對中小企業經營管理行為的激勵與約束效應。
(一)要從機構建設著手,培育與發展中小企業投資公司
1.培育與發展長期持股型的中小企業投資公司。國外長期持股型中小企業投資公司之所以得以持續發展,根本原因在於其主要發起人就是中小企業,從投資的風險防範與行為激勵兩方面提高了資本融資效率。眾多具有產業或是產品關聯性的中小企業,為了相互調劑解決資本投入的不足,普遍以有限合夥方式(也有股份制方式)建立起了投資性公司,政府則通過減免投資收益稅收等措施促進其發展。一方面合夥制投資公司具有利益共享效應,中小企業作為合夥人不僅可以不以規模大小及時方便地彌補資本缺口,而且可以在合夥投資公司的利潤中分紅,對中小企業具有明顯的投資激勵作用;另一方面,因為合夥人要對資本投資共承風險,所以投資公司通常採取時段承諾的投資方式,追加投資建立在分時段檢查中小企業投資承諾的基礎上,這對中小企業又形成了較好的風險制約,要求其履行誠信的義務與責任。
允許與鼓勵中小企業投資公司的設立與發展,就是對自由資本形成制度的肯定與保護,這是中小企業可持續發展的關鍵。一旦允許合夥投資公司的合夥人或是管理人在一個良好業績記錄基礎上,今後可以發展為銀行類或是投資類金融機構,必將為中小金融機構的設立奠定市場基礎。在這種意義上講,匆忙放開中小金融機構的市場准入限制,不如先行組建成立大量的中小企業投資公司,為籌建真正服務於中小企業的中小金融機構創造市場條件。
2.培育與發展中小企業風險投資公司。目前來看,中國在風險投資的機制建設上存在著兩個方面的嚴重問題:一是風險投資公司沒有較強的行業分布特徵,大多數風險投資公司沒有專注的投資領域,導致投資科技含量低以及投資趨同化問題嚴重;二是追求資本利得而不是財務收益是風險資本區別與一般資本的顯著特點,但是創造風險資本利得機制 (也稱為退出機制)在中國並不存在,整個風險投資機制缺少了一個關鍵環節。由於缺乏這樣必要的市場機制,目前,中國大多數風險投資公司並沒有遵循真正的風險投資機制,大多數風險投資公司都退變成了一般的非銀行金融機構。
(二)要從市場建設著手,培育與發展適合中小企業融資特點的金融市場體系
鑒於1993年到1997年中國大部分省市證券交易自動報價系統及股票場外交易市場的非規范發展行為,場外交易市場目前在中國被徹底清理了,而創業板市場又遲遲沒有啟動,兩個層次市場的欠缺,嚴重影響了中小企業的資本性融資需求。建立中國二板市場,並不能在短時間內解決大量中小企業尤其是非高科技型中小企業的資本補償問題,當前,迫切需要的是積極恢復與有序發展一個各種交易主體廣泛參與、交易品種和數量不斷擴展的場外交易市場,規避高昂交易費用與上市條件對中小企業資本性融資的制約。只要規定在場外交易市場中掛牌的中小企業,一旦其凈資產、稅後利潤、市值或是股價等達到一定條件要求,就可以直接升入主板或是二板市場,場外交易市場就是二板市場的一個預備市場。
當前,主要市場經濟國家的場外交易市場除了繼續保持建立初期對掛牌公司沒有資格限制、財務規范少,交易手續簡便、費用低等特點以外,已經發展成為了一個受到嚴格監管的實時報價服務系統,可以及時披露與傳遞做市商交易信息,並且實現了區域性或是全國性的聯網,完全擺脫了混亂與分散的局面。中國場外交易市場的發展要避免重復以前無序擴張的格局,應該首先著眼於全國性場外市場交易系統的建立。可以嘗試在上海建立中國場外交易市場報價中心,成立全國性的場外交易市場管理委員會,一方面自上而下地引導各省(市)建立與上海報價中心聯網的地方性場外交易市場,另一方面監管做市商的報價信息和交易活動,增強全國場外交易市場的組織性與可監管性。依託於場外交易市場功能的不斷拓展,中小企業票據、債券等債務性融資也可以得以持續發展。銀行要實現中小企業票據業務的收益,必須積極拓寬票據轉貼現渠道,在轉貼現中通過批量化和規模化運作尋找最有利成交條件的客戶;中小企業債券市場的發展,同樣也面臨著流動性問題。由此可見,中小企業場外交易市場的發展,內涵著中小企業資本性與債務性融資的雙重需求。
二、債務性融資體系的構建
一個有效的中小企業債務性融資體系必須能夠同時解決兩個方面的問題:一是對於為中小企業提供融資服務的金融機構而言,能夠在體制與機制上具有處理中小企業「軟信息」(中小企業的經營特點就是其並不或者是不完全具有財務報表、抵押擔保以及信用記錄等融資債權方需求的「硬信息」,而是現實表現為企業行為、業主品性及與供應商、顧客交易狀況等無法進行數值化准確記錄的「軟信息」)的能力,在防範融資風險的同時保證融資的高效率;二是對中小企業而言,融資體系必須能夠有效解決中小企業的弱勢融資地位問題,從根本上緩解即使是符合貸款條件的中小企業,由於「弱勢界定」而無論其支付多高的利率也無法得到貸款的「信貸配給」現象。
(一)在體制與機制上提高中小企業債務性融資的效率
如果說風險防範是指商業銀行能夠准確識別中小企業經營發展中的「軟信息」,那麼大銀行憑借信息規模優勢對中小企業非定型信息的全局理解以及對中小企業發展風險的遠期估價,小銀行通過與中小企業近距離不斷交換信息而對重要「軟信息」成份的熟識,都使各自具有不同的風險防範優勢。因此,不能片面地講中小銀行與中小企業的匹配優勢,或是大銀行對中小企業貸款的風險防範能力,二者在中小企業債務性融資體系中具有各自的比較優勢。問題的關鍵在於,中小企業的「軟信息」缺乏可傳導性,或者講是很難在組織鏈條上傳遞,這就要求金融機構自身的決策鏈條必須足夠「短而有效」。在這種意義上講,中小銀行為中小企業提供貸款支持具有天然的優勢,並且由於沒有上級組織的約束,可以因地制宜地進行融資機制的創新。
對於縣域經濟中的國有商業銀行分支機構,則必須進行組織結構上的根本性變革。一種可以考慮的改革模式是,在缺乏較好經營管理業績的中小金融機構的縣域經濟中,對各國有商業銀行分支機構進行股權改造,成立省級行控股的獨立法人機構,並根據具體情況,或是每家國有商業銀行成立一家獨立法人,或是集中於一家或是二家進行合並組建;另一種模式是,在具有較好經營管理業績的中小金融機構的縣域經濟中,國有商業銀行分支機構與中小金融機構進行人員、機構、資產負債的重組。兩種改革模式都是對目前國有商業銀行從縣域經濟中簡單性撤離的一種揚棄,更有利於中小企業在縣域經濟中的發展。
大中型城市經濟中的國有商業銀行分支機構,同樣存在著為中小企業提供融資服務的比較優勢。為了全面掌握中小企業的資金運用情況,可以允許金融機構作為中小企業的財務代理人;為了促進委託貸款與中小企業投資項目密切「嫁接」,可以允許金融機構與委託人建立風險分擔機制;為了解決金融機構客戶經理的激勵問題,可以允許金融機構對其貸款超額收益進行一定比例的獎勵。機制比產品對於中小企業融資而言更為重要。
另一個重要方面,是對中小企業非正式融資需求的滿足。民間借貸藉助於非正規性信用資源的利用以及債務責任的落實,滿足了中小企業零售型、人力資源密集型的融資需求,這在銀行體系內很難實現。一方面要不扼殺非正式制度的發展空間,通過利率市場化改革,使資金在正規金融與民間金融之間合理分布,過度要求資金集聚在銀行體系往往同時也集聚了風險;另一方面可以通過組建中小企業投資公司,將民間融資市場「退化」為私人投資市場,使民間金融發展剔除「非法集資」因素。
(二)有效解決中小企業的弱勢融資地位問題
1.最直接方式是建立一家專門對中小企業貸款的政策性銀行
當前,中國金融競爭非常不充分,地方政府的行為又在嚴重影響著中小金融機構的貸款投向與結構,在不能確保中小金融機構具有足夠的與地方政府談判的能力情況下,放開民營或是中小金融機構的市場准入限制,市場型的中小金融機構就有可能蛻變成地方政府的「第二財政」。與其如此,不如自上而下建立一家政策性中小企業發展銀行,以法定的中小企業貸款行為規避地方政府與市場競爭對中小企業貸款行為的扭曲。盡管市場性中小金融機構的建立可以促使優質的中小企業通過擔保、補貼或是付出較高的利率來獲取流動性資金貸款,但是一般中小金融機構很難給予中小企業中長期貸款支持。中小企業發展銀行藉助於低於市場利率的政策性金融債券發行,完全可以向中小企業提供優惠的長期性貸款資金。對於市場型的中小金融機構,監管指標要進一步明確單戶最高貸款額與資本凈值的比率,限制其偏離中小企業的貸款行為。
2.其次是要允許與扶持三類中小企業融資性中介機構的廣泛建立
第一種是町以分擔融資風險的信用擔保類中介機構。一種經常性的錯誤認識是,造成大多數中小企業債務性融資困難的原因,是由於中小企業不能很好地具備銀行貸款的抵押或是擔保條件。組建以財政出資為主的省、市兩級信用擔保機構,就是希望通過信用擔保的杠桿效用,增加中小企業的信貸投入。但是需要指出的是,「貸款」與「擔保」在中小企業融資風險的防範上並沒有本質性的差別。擔保本身也包含著擔保決策、擔保跟蹤、擔保追償三個風險防範行為,如果疏於對中小企業擔保行為的風險防範,既不能有效解決中小企業與銀行的信息不對稱性問題,反倒會增加中小企業與擔保機構之間的風險,擔保倍數越大,則風險越高。防範和化解擔保風險,一是要充分調動貸款銀行與擔保機構雙方的積極性,允許銀行與擔保公司分擔風險的契約安排存在。二是要建立省級與全國性的再擔保機構,通過多層次轉保最大限度地分散風險;三是要建立法律化與制度化的擔保損失財政彌補機制,要將財政彌補款項列入每年的中央與地方預算,並設立由財政、銀行、工商等部門組成的中小企業信用擔保監督委員會,負責對中小企業擔保、再擔保機構和業務的監督管理。建議國務院盡快協調有關部門,研究起草擔保機構、擔保業務以及擔保行業管理辦法,促進擔保業長期健康發展。
第二種是雖然不分擔融資風險,但是本身具有較高風險評估能力的信用評級類中介機構。防範和化解中小企業債務性融資風險,銀行信貸與信用擔保必須與加強中小企業信用徵信體系建設密切結合起來,要建立一個全國性的、共享性的中小企業信用管理系統,為信用評級中介機構的發展提供基礎條件。建立了中小企業信用管理系統,信用評級機構就可以對中小企業及其中小企業各種融資券進行信用評級,銀行與擔保機構也就可以利用評級防止融資風險。在實踐運作中,有的信用評級機構作為一個融資中介機構,在進行投資者(不僅僅是銀行)與中小企業投資項目的中介撮合,向雙方收取中介費用而不承擔風險;也有的信用評級機構在對中小企業融資項目進行評級後向「合作」銀行推薦,收取銀行的代理費。
第三種是「遠離」風險型的融資租賃類中介機構。設備租賃融資方式對於中小企業非常有利,因為往往融資租賃機構購買設備可以打折,便於降低中小企業的總體成本。融資租賃公司可以用租金現金流來償付銀行貸款利息,購買的設備又可以回購或是拍賣,這種資產負債結構致使融資租賃公司本身具有天然的抗風險能力。此外,中小企業出現風險後租賃設備不用清償負債,融資租賃類中介機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與中小企業破產風險有效隔絕。

Ⅶ 如何看待中國金融體系的改革

中小企業現在的資金問題確實很緊張,除了需要企業自身努力改變現狀之外,最主要的是中國的金融體系一定要改革。

最近青島企業100強名單出爐,其中國企就佔53家,這個數據其實就是一個很直接的證明,國企壟斷問題已經成為當前阻礙民營經濟發展和市場化進程的一大障礙,在一些交通、能源等重要的領域,國有企業的確把持著主要的資源和資金。佘學彬認為在國企與民企之間,發展空間主要得看行業的特點。很多國家的銀行體系、資源性企業,還有很多其他偏向於保護性行業里國企比較多,他們有很多戰略性的資源和政策,但是民企還是有很大的發展空間,比如零售產業發展空間就不小。

同時他認為,中國的市場很大,發展空間有兩個層面,首先最主要還是品牌、渠道等方面,一定要能夠在產業鏈里往高端發展,形成一種可持續發展。這時空間就很大,而不是說只是專注於短期的發展。其次就是選擇行業的問題了,一定要選對行業,才會有大得前途。但是對於選準的問題,就需要有足夠的市場調研等前期准備。

當前制約民企發展的一大障礙就是資金問題,很多民企出現了資金鏈斷裂的情況,也有很多民企以「投靠」國企來求得生存,然而這也已經改變了民企成立的初衷。佘學彬告訴中國經濟網記者,現在資金問題確實很緊張,特別是國家對利息等的調控,市場的流通很緊張,但是最近國家也在往一定的方向調整,比如最近存准率的下調就是很明顯的表現。他認為這是一種發展與發展需求帶動的資金鏈問題。在美國,在日本,市場的資金不是很緊張,銀行的利息也很低,而在中國很多中小企業都貸不到款,這是一個區域性的經濟增長問題。

佘學彬同時強調,中國的金融體系一定要改革。現在中國很少有商務方面的貸款,在房地產方面的貸款卻特別的多,短期的融資,長期的投放,一種「短融長投」的方式,其實是最危險的,所以中國的金融體系板塊應該有一種製造業專方的貸款體系。

最後佘學彬告訴記者,「中國的民營企業研究三句話就行了,一、經濟有周期;二、市場有規律;三、商業有邏輯。」有的企業沒有把握周期,發展的太快;有的不符合市場規律,忙忙碌碌也事倍功半;還有的企業應該考慮這個事情你該不該去做,什麼時候去做?這三個問題都是企業家應該研究的。

Ⅷ 深化金融體制改革具體表現在哪些方面

答:四個方面
①健全促進宏觀經濟穩定、支持實體經濟發展的現代金融體系,加快發展多層次資本市場。
②穩步推進利率和匯率市場化改革,逐步實現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
③加快發展民營金融機構。
④完善金融監管,推進金融創新,提高銀行、證券、保險等行業競爭力,維護金融穩定。

Ⅸ 金融服務怎樣響應供給側改革

一、以針對性金融改革服務供給側改革。

二、以體制機制創新推動銀行自身供給側改革。
供給側改革的主要目標之一,是通過提高全要素生產率來促進經濟運行效率提升。
通過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優化公司治理機制,提高經營和決策效率。
建立多元化和輕資本的業務模式,提高資源利用效率。
構建市場化、精細化和專業化的業務管理機制,提高管理效率。

閱讀全文

與金融服務體系改革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民間融資合法化 瀏覽:370
怎麼看個股的融資余額 瀏覽:980
支持企業融資的工作措施 瀏覽:129
如何賣股票不 瀏覽:914
宜興市金融產業集團有限公司地址 瀏覽:777
金融機構在支持企業復工復產遇到的困難 瀏覽:489
深圳薩摩耶金融公司地址 瀏覽:345
再融資新政實行日期 瀏覽:481
融資租賃資產管理招聘 瀏覽:991
農村普惠金融服務站開展宣傳 瀏覽:904
第一黃金網投資幣57五分 瀏覽:289
金融機構稅前壞賬計提比率 瀏覽:176
mobikeofo融資 瀏覽:371
華發股份研究報告珠海唐家灣 瀏覽:281
怎麼解除微信金融服務 瀏覽:75
居民中長期貸款包括哪些 瀏覽:485
中海達融資融券 瀏覽:988
外匯入金私人賬戶怎麼追回 瀏覽:185
女性貸款秒批口子 瀏覽:989
汽車4s店融資經理職責 瀏覽:7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