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投資金融 > 金融機構限時辦結制

金融機構限時辦結制

發布時間:2022-02-24 22:51:31

Ⅰ 談談你對金額消費者權益保護評估工作的理解和認識

摘要 三)員工消保意識滯後。一是大多數員工認為消保工作僅僅是處理投訴和金融糾紛,往往只是對上級轉辦的投訴進行處理,未能意識到保護消費者權益,最好是事前保護,對消費者進行充分的告知和教育,並提供優質的服務。二是部分員工處理投訴經驗不足,容易推卸和轉移矛盾,這樣不但不能有效的解決問題,還容易引起消費者的負面情緒,產生二次投訴。三是信息宣傳和營銷工作中出於自我保護意識,只向消費者片面宣傳產品「光鮮」一面,對潛在風險卻避而不提,往往宣傳自身金融服務的優勢及特點,而對於金融消費者自身的權益卻有意迴避。

Ⅱ 成都房地產預售資金支取比例上升5%,協調增加信貸投放額度

11月24日,澎湃新聞獲悉,成都市住建局發布了《關於精準應對疫情沖擊全力實現年度目標的通知》,推出12條措施精準應對疫情沖擊,促進企業穩產滿產,確保完成年度目標,其中涉及房地產的部分一共有4條措施。

《通知》顯示,促進房地產平穩健康發展,一是提高房地產審批效率;二是鼓勵項目加快上市銷售;三是提高預售資金監管使用效率;四是協調金融機構加大支持力度。

具體來說,提高房地產審批效率,強化並聯審批,統一市區兩級辦事流程,實行價格指導、預售許可、開盤銷售等全流程限時辦結,將總體審批時限壓縮三分之一以上。

鼓勵項目加快上市銷售,建立房地產項目上市調度機制,全面梳理年內可達到預售條件的房地產項目,建立清單逐一進行服務指導,對在土地出讓合同約定的銷售時限內提前上市的項目予以信用激勵。

提高預售資金監管使用效率。企業信用等級為A級及以上的,可使用外地銀行保函替代相應下浮的監管額度。在項目主體結構工程完成四分之三以及主體結構封頂兩個節點,監管額度內預售資金支取比例上限分別提高5%;項目並聯竣工驗收備案後,監管額度內預售資金支取比例可達到95%。

協調金融機構增加房地產信貸投放額度,加快發放速度,保障房地產企業和剛需購房人群的合理資金需求,給予重點企業開發貸款展期、降息。

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研究總監嚴躍進表示,預售資金監管政策從各地來看錶現不一,有些地方呈現不斷收緊態勢,也有些地方略有放鬆,但從發布放鬆政策的地方看,均站在營商環境以及緩解房企資金壓力的角度出發,因此這樣的做法是值得肯定的。通過提升預售資金監管的使用效率,一方面可以減小房企的資金流動壓力,另一方面也可以使得預售資金更好地用於工程建設,促進房企更好發展。

成都並不是第一個放鬆預售資金監管的城市。

此前6月3日,天津市住建委發布的《天津市新建商品房預售資金監管辦法(徵求意見稿)》中提到,為優化營商環境,進一步緩解企業資金壓力,考慮項目竣工驗收備案後已滿足入住條件且工程款已基本支付完畢,故將解除監管節點前移,由「完成不動產首次登記」調整為「完成竣工驗收備案」,縮短監管期限,提高房地產開發企業資金使用效率。

此外,在優化資金撥付流程方面,為優化營商環境,減少企業辦件環節,刪除深基坑節點並將首層室內地平標高節點調整為取得銷售許可,明確預售項目取得銷售許可證後,即可提取該節點的監管資金,無需再進行現場查看並提交首層室內地平標高節點證明,減少企業提供要件及審核流程。

10月10日,據《哈爾濱日報》報道,哈爾濱市住建局聯合市自然規劃局、市財政局等8部門制定《關於促進我市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的實施意見》,提出了包括降低預售許可標准、加快預售資金返還、降低土地增值稅預征率、支持房企促銷活動、降低房企拿地成本等政策。

上述《意見》提到,2022年12月31日前,對於已實施商品房預售資金監管的房地產開發項目,滿足返還條件的,應盡快予以返還。同時,根據企業信用和項目建設進展實際,監管資金入賬金額在扣除5%留存監管資金後仍有餘額的,在返還各階段監管資金的基礎上,每階段提高原來應返額度的20%,以減輕企業流動資金壓力。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成都在對預售監管資金有條件的放鬆前,就對預售房一旦出現問題做了相應的監管補充。

成都市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領導小組辦公室於11月3日發布了《關於進一步明確商品房預售款監管有關事項的通知》,《通知》提到,預售商品房項目出現重大經營性風險、可能引發重大矛盾糾紛的,經屬地監管部門核實並報請區(市)縣人民政府(管委會)集體研究同意後,將該項目納入區(市)縣重點監管,預售款按照規定流程進行例外支取。各區(市)縣人民政府(管委會)可根據風險防控需要,指定單位另設監管專戶(原則上監管銀行不變),確定監管部門嚴格監督預售款收存、支取,對每筆資金審核用途後,直接劃轉至施工、材料等收款單位銀行賬戶。

可以看到的是,近兩年是預售資金監管相關政策發布的高峰期,預售資金監管從嚴,相關糾紛明顯下降。根據貝殼研究院統計,截至2021年11月18日,2020年至今全國主要城市共發布相關政策73次(不包含應對疫情暫時紓困的政策),其中2020年44次、2021年29次,而2016-2019年年均約12次。

據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不完全統計,僅8月份以來,已有包括連雲港、三明、天津、秦皇島、鎮江、衡陽、漳州、蘭州、許昌、上海、重慶、成都、北京等超10城陸續出台相關文件,重點加強對新建商品房預售行為的監管,維護市場交易平穩健康。

Ⅲ 成都出台利好房企新政:預售金支取比上升 協調開發貸展期

鳳凰網房產訊 11月24日,成都將放鬆對樓盤項目的預售資金監管限制。房地產企業信用等級為A級及以上的,可使用外地銀行保函替代相應下浮的監管額度。在項目主體結構工程完成四分之三以及主體結構封頂兩個節點,監管額度內預售資金支取比例上限分別提高5%;項目並聯竣工驗收備案後,監管額度內預售資金支取比例可達到95%。除此以外,成都還提出要提高房地產審批效率,實行價格指導、預售許可、開盤銷售等全流程限時辦結,將總體審批時限壓縮三分之一以上。在備受關注的信貸方面,成都將協調金融機構增加房地產信貸投放額度,加快發放速度,給予重點企業開發貸款展期、降息。

Ⅳ 宿州市老百姓投訴電話是多少

全省維權投訴電話統一為12315。
宿州市12315、12365、12331、12330、12358等與消費者密切相關的投訴熱線實行人員集中辦公、投訴統一受理,初步實現全市消費維權投訴熱線「五線合一」。2019年年底前,消費者只要記住一個「12315」電話,就能輕松投訴食品安全、價格欺詐、假冒偽劣、知識產權等消費領域問題,實現「一號對外、集中管理、便民利企、高效執法」工作運行模式。
目前宿州市12363金融消費權益保護咨詢投訴電話已經開通,宿州市金融消費者遇到問題時,可以直接撥打「12363」電話咨詢投訴。12363電話是人民銀行為履行金融消費權益保護職責,暢通金融消費咨詢投訴渠道,維護金融消費者的合法權益所採取的切實便民、惠民服務舉措。按中國人民銀行規定,「12363」電話實行「屬地接聽、屬地受理」,市人民銀行統一負責受理、處理全市人民銀行法定職責范圍內的金融消費者投訴,包括人民幣、支付結算、徵信、國庫、外匯等業務。同時,受理、處理涉及跨市場、跨行業類交叉性金融產品和服務的金融消費者投訴,以及向金融機構轉辦不屬於人民銀行職責范圍內的金融消費者咨詢和投訴。12363電話接聽時間為每周一至周五(國家法定節假日、公休日除外)工作時間。社會公眾撥打12363電話,通信運營商將按照規定收取費用。
對於非人民銀行職責范圍內的金融消費者咨詢和投訴,金融消費者原則上應先與所涉金融機構聯系,以便在第一時間盡快解決。如果該機構不受理或者雖受理但不滿意的,可以再撥打12363電話進行咨詢投訴。人民銀行對受理的金融消費者投訴,將根據具體情況採取轉交相關金融機構或分辦人民銀行業務部門處理,並通過催辦、督辦等手段及時、客觀、公平予以解決。同時實行限時辦結制,對每個受理的投訴電話進行回訪,告知辦理的結果,征詢投訴人滿意度,對經轉辦後金融機構與投訴人仍無法達成和解的,市人民銀行可以組織進行調解。對於金融機構違規,且屬於人民銀行職責范圍的,市人民銀行將堅決予以懲處,為廣大金融消費者提供一個
安全、放心、滿意的金融消費環境。

Ⅳ 嘉興市2010年政府工作報告的2010年的目標任務和主要工作

2010年是實施「十一五」規劃的最後一年,也是謀劃「十二五」發展,加快轉型升級的關鍵之年。從總體上看,全球經濟有望實現恢復性增長,我國經濟回升向好的基礎進一步鞏固,特別是長三角一體化步伐加快、滬杭客運專線開通、上海世博會舉辦和第十四屆省運會承辦等,為我市經濟社會發展帶來了難得的機遇。但也要看到,國際金融危機影響依然存在,國際貿易摩擦明顯增多,國家刺激經濟擴大內需的政策效應可能減弱,加上我市長期積累的結構性、素質性矛盾,影響經濟社會發展的困難和不確定因素依然不少。我們必須保持清醒的頭腦,增強憂患意識,堅定發展信心,珍惜機遇,應對挑戰,努力推動嘉興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
根據市委六屆八次全體(擴大)會議精神,今年政府工作的總體要求是:認真貫徹黨的十七大和十七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深入貫徹科學發展觀,全面落實省委「創業富民、創新強省」總戰略,突出經濟社會轉型發展,堅持改革開放,加快結構調整和發展平台建設,深化城鄉、區域和經濟社會統籌,協調推進文化和生態建設,優化發展環境,切實改善民生,全面完成「十一五」各項目標任務,努力為「十二五」發展奠定更加堅實的基礎。
綜合考慮經濟社會發展趨勢和目標導向,建議2010年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為:生產總值增長9%;地方財政收入增長9%;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2%;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4%;全社會研究開發支出占生產總值比重1.9%;萬元生產總值綜合能耗下降4.9%,化學需氧量排放量下降2.4%,二氧化硫排放量下降1%;進出口總值增長6%;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均增長8%;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漲幅控制在4%以內;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1%。以內;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以內。
按照上述指導思想和目標要求,在工作落實中,我們要努力深化「發展轉型、發展惠民、發展保障」的各項工作,把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和加快經濟社會轉型有機統一起來,更加註重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更加註重城鄉統籌和區域協調,更加註重自主創新和改革開放,更加註重改善民生和促進和諧,努力在發展中促轉變、在轉變中謀發展。重點做好以下五個方面工作:
(一)加快經濟轉型升級,保持經濟持續平穩發展
加大產業結構調整力度。認真落實市人大常委會關於加快發展服務業推進經濟轉型升級的決議,深入實施服務業發展三年行動計劃,大力發展服務外包、科技研發、現代物流等生產性服務業,加快發展旅遊休閑、體育健身、社區服務等生活性服務業。合理規劃現代服務業集聚區布局,統籌抓好一批服務業重大項目,加快推進嘉興綜合物流園、國際創意文化產業園等建設。加大服務業龍頭企業培育力度,推進服務業標准化和品牌建設,提升服務業競爭力。完善服務業發展政策,著力突破制約服務業發展的體制障礙,推動服務業商業模式創新和業態創新。推進工業調整轉型,發展壯大電子信息、裝備製造等支柱產業,加快發展新能源、新材料、新醫葯、信息網路等新興產業,重點培育無線感測、太陽能光伏、核電設備等高新技術產業。大力推進工業化和信息化融合,積極運用高新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加快傳統塊狀經濟向現代產業集群轉變。支持優勢企業兼並重組、強強聯合,鼓勵企業創新生產經營模式,促進企業由加工製造向研發設計和品牌營銷兩端延伸。切實改善對中小企業的服務,重點發展多層次的中小企業信用擔保和融資體系,支持中小企業提升發展。今年繼續實施涉企行政事業性收費取消、暫停等政策,調整用人單位養老保險繳費比例,對部分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繼續實行臨時性下浮社會保險費政策。穩定糧食種植面積,落實糧食最低收購保護價,確保糧食安全。大力發展高效設施農業、特色農業和生態循環農業,著力培育一批現代農業示範園區。發展壯大現代農業生產經營主體,扶持一批帶動力大、服務能力強的農業龍頭企業和規范化農民專業合作社,進一步發揮農合聯作用,促進產加銷一體化。穩步推進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健全現代農業服務體系,完善政策性農業保險,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
積極擴大有效投入。優化投資結構,深入實施「四個雙百」、服務業「百項百億」和工業重點項目「五個一批」等工程,力爭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340億元。繼續推進一批基礎設施、生態環保、民生保障等政府主導性重大項目建設,進一步完善落實擴大民間投資的政策措施,暢通民間投資渠道,著力提高民間投資在全社會投資中的比重。加強和改進投資管理,做好重大項目前期工作,進一步增強投資的協調性和有效性。強化項目要素保障,深入實施節約集約用地行動計劃,大力推進土地復墾整理,加強用地指標計劃和批後管理,優先保障國家和省、市重大項目建設用地需求。拓寬融資渠道,切實加強項目資金平衡和債務風險管理。
大力開拓市場。完善企業市場拓展促進政策,強化境內外展會、產品展示中心、專業市場和電子商務等貿易平台建設,推動企業建立健全市場營銷網路。堅持市場多元化戰略,穩定傳統市場,大力開拓新興市場,優化出口結構,提高自主產品和服務貿易出口比重。健全對外貿易服務機制,加強外貿預警監測,擴大出口信用保險覆蓋面,進一步發揮行業協會作用,積極應對貿易摩擦。加大對企業「走出去」的扶持力度,引導企業在境外建立銷售中心和生產加工基地,支持有條件的企業並購國外企業和知名品牌。鼓勵外貿企業積極開拓內銷市場,選擇一批企業開設連鎖專賣店試點,重點培育一批嘉興名特優產品展示中心。加大市內市場開發力度,加快建設中心城市、副中心城市和新市鎮「三級商圈」,完善城鄉商貿流通網路。進一步落實鼓勵城鄉居民消費的各項措施,繼續做好汽車、家電下鄉和以舊換新工作,積極培育新的消費增長點,促進消費平穩較快增長。
強化自主創新。認真落實市人大常委會決議,加快建設浙江省區域創新體系副中心。積極引進國內外大院名校共建創新載體,進一步發揮清華長三角研究院、中科院嘉興中心等創新載體的作用,加快推進嘉興科技城、科技孵化城建設,新建一批高新技術企業研發中心、重點實驗室、試驗基地和科技企業孵化器。落實支持企業自主創新的各項政策,鼓勵企業加大技術研發投入,推進產學研聯盟建設,促進科技成果產業化、本地化。健全科技投融資機制,積極引進國內外風險投資機構。完善科技服務體系,加快建設一批區域創新服務中心,積極培育一批科技中介組織。深入實施知識產權、標准化和品牌戰略,扎實推進質量強市建設。加大人才引進培養力度,健全人才柔性引進機制,完善住房、醫療、家屬就業、子女就學等相關配套政策,大力引進創新人才和創新團隊,對帶技術、帶項目、帶資金來嘉興創業的優秀領軍人才,財政一次性給予100萬元至300萬元創業啟動資金。
加快發展平台建設。加強重點區塊規劃布局,建設一批集聚度高、帶動能力強的發展平台。結合全省海洋經濟發展帶規劃,進一步健全濱海開發體制機制,加大港口資源整合力度,統籌推進乍浦、獨山、海鹽港區聯動發展,優化臨港經濟布局,切實增強濱海新區產業承載力。依託滬杭客運專線嘉興綜合樞紐,加快嘉興國際商務區規劃建設,著力打造現代服務業集聚區和城市重要功能區。深入推進開發區整合提升,積極爭取嘉興經濟開發區升格為國家級開發區,嘉興出口加工區B區實現封關運作。深化省級開發區組合區試點工作,優化新市鎮產業空間布局,引導市鎮產業園區向專業化、特色化方向發展。
推進節能減排和生態建設。落實資源節約與環境保護行動計劃,確保「十一五」節能減排目標任務全面完成。實施重大節能技術專項,積極推廣合同能源管理,嚴格落實建設項目能耗審核制度,擴大節能新技術、新產品應用范圍,深入推進節電、節材等工作,積極創建國家節水型城市。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加快實施一批循環經濟重點項目,建設一批工業循環經濟示範企業、示範園區和循環農業示範區,探索建立適合嘉興特點的低碳經濟發展模式。深入實施「811」環境保護新三年行動計劃,啟動太湖流域環境監測監控中心項目,建成市聯合污水處理二期、市危險固體廢物處置中心,基本實現市區污水收集管網全覆蓋。加快污水處理廠脫氮除磷改造步伐,落實畜禽養殖污染防治長效監管機制,推進農村生活污水治理,進一步改善區域水環境質量。全面完成禁限采地下水目標任務。開展大氣污染專項整治,積極推進公交、計程車「油改氣」,完成市區燃煤鍋爐淘汰工作。健全環保公眾參與機制,推進污染企業定量化、自動化排放在線監控系統建設,進一步完善「飛行監測」,堅決查處環境違法行為。實施綠化攻堅工程,全年綠化造林1.5萬畝。積極創建省級環保模範城市。
(二)推進城鄉區域統籌發展,加快建設現代化網路型大城市
加強區域統籌協調。完成新一輪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修編,切實加強與城鎮規劃等的銜接,完善市域統籌協調機制,進一步優化市域空間、產業發展和功能布局。統籌市域基礎設施建設,推進南北湖公路、08省道等干線公路和各市鎮及相鄰區域到高鐵站的通道建設,進一步完善市域內部快速交通網。加快湖嘉申、杭平申、嘉歟硤線等航道改造,建成嘉興內河港多用途港區,構築水陸聯動、海河聯運的集疏運體系。加強水利基礎設施建設,實施秀洲北部和嘉善圩區改造,開工建設平湖塘延伸拓浚工程。加快推進500千伏桐鄉變和海鹽洪明變等一批輸變電工程,支持秦山核電方家山、嘉興電廠三期等項目建設。市域天然氣管網爭取年內建成供氣。加快供水、污水和垃圾收集處理等市域一體化進程,年內取消市域范圍二級及以下公路收費。加快統一市域養老、醫療等社會保險和生活補助標准,促進公共服務的一體化、均等化。
加快主副中心城市發展。加強規劃引導,完善城市功能,促進產業、人口向主副中心城市集聚。結合濱海新區、湘家盪區域、嘉興國際商務區等重點區塊的開發建設,探索推進市域、縣域、鎮際間國土片區聯動開發,提高整體開發水平和綜合效益。加快推進南湖新區、秀洲新區、運河新區開發建設,繼續抓好南湖湖濱區塊綜合整治和舊區老居改造,實施一批城市入城口綠化改造項目,建成一批公益性群眾休閑設施和城市雕塑,著力提升城市品位和內涵。優化主城區路網框架,加快推進中環東路延伸段、昌盛南路等城市道路建設,完成由拳路、長秦路等一批道路新建改建,建成滬杭客運專線嘉興綜合樞紐一期。大力發展公共交通,優化公交換乘系統,加強道路交通組織和管理,進一步方便群眾出行。深化完善「數字城管」,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充分發揮各縣(市)城和濱海新城在區域發展中的輻射帶動和服務支撐作用,進一步完善功能,彰顯特色。
扎實推進「兩新」工程。突出抓好「兩分兩換」,進一步完善配套政策,創新推進模式,注重資金平衡,繼續做好14個鎮(街道)的試點工作,在此基礎上穩步向面上推開。全面實施「1+X」村鎮布局規劃,深化強鎮擴權,強化市鎮管理、公共服務、社會建設等職能,完善新市鎮基礎設施和產業配套功能,全面啟動百個示範性城鄉一體新社區建設,積極穩妥推進農房改造建設,吸引農村人口向新市鎮和城鄉一體新社區集聚。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和環境綜合治理,新建改建農村聯網公路100公里,新增城鄉一體化供水覆蓋人口25萬,疏浚河道1400公里,進一步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
(三)深入推進改革開放,增強發展的活力和動力
實施「與滬杭同城」戰略。加大與滬杭等周邊城市在規劃布局、要素集聚、產業發展、公共政策等方面的對接力度,加快融入長三角一體化步伐。加強區域交通基礎設施對接,加快推進滬杭客運專線、嘉紹和錢江通道等項目,抓好嘉興軍民合用機場規劃建設。充分利用上海世博會的平台,有效開展各項對接活動,積極推介世博體驗之旅,精心承辦好「友誼日」、「網上世博會」等活動,大力發展旅遊、會展經濟,努力放大世博效應。積極參與杭州都市經濟圈、浙東經濟協作區建設,進一步提升嘉善臨滬新區、海寧連杭經濟區和桐鄉臨杭經濟區開發建設水平,深化嘉興港與上海港、寧波港的協作。鼓勵和引導企業積極參與國內經濟技術合作,創新對口支援方式,扎實推進「山海協作」,全面完成青川援建任務。
加大招商選資力度。把利用外資和產業升級有機結合起來,努力引進一批技術密集、產業關聯度大、對結構調整具有帶動作用的大項目、好項目。優化外商投資環境,加強招商載體建設,精心辦好市洽會等重大招商活動,堅持主題化、專業化招商,積極開展二次招商和重點招商,鼓勵企業海外上市,進一步拓展引資渠道,爭取全年實際利用外資13.5億美元。堅持「引資」和「引智」並舉,積極引進先進技術、管理經驗和高素質人才。健全內資引進工作機制,多元化、多渠道引進市外資金,加大對接央企簽約項目的推進力度,爭取全年引進內資超過140億元。進一步加強外事、僑務、對台事務等工作,更好地發揮其在擴大開放中的積極作用。
深化重點領域改革。全面落實中共嘉興市委關於深化改革開放推動科學發展的若干意見,加快推進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進一步深化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在深入開展「兩分兩換」的同時,聯動推進社會保障、戶籍管理、涉農體制、農村金融等其他九個方面的改革。深化農村集體資產股份合作制改革,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落實促進民營經濟發展的政策措施,進一步優化民營企業發展環境,放寬市場准入,支持民間資本進入基礎設施、公用事業、金融服務和社會事業等領域,推動民營企業制度創新、技術創新和管理創新。完善國有企業公司治理結構,健全國資監管體系,加強薪酬和編制管理。加大金融創新力度,積極發展中小金融機構,支持企業利用資本市場擴大直接融資。開展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改革,嚴格耕地、基本農田和標准農田保護,促進土地節約集約利用。實施新一輪地方政府機構改革,繼續推進現代事業制度改革工作。
(四)加快文化大市建設,繁榮各項社會事業
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大力弘揚「紅船精神」和嘉興人文精神,廣泛開展精神文明創建活動,不斷提升城鄉文明水平。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扎實推進嘉興圖書館二期等一批文化設施項目,加快鎮(街道)綜合文化站建設,力爭實現公共圖書館鄉鎮分館和新華書店農村小連鎖店鎮級全覆蓋。精心組織第二屆端午民俗文化節等節慶活動,廣泛開展群眾文化活動,豐富城鄉居民文化生活。加強文化遺產保護,加快馬家浜遺址公園建設,做好文生修道院、落帆亭等文化遺存修繕保護工作,爭創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做大做強新聞出版、廣播影視等傳媒產業,推動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積極發展哲學社會科學,繁榮文學藝術事業。強化文化市場監管,著力凈化文化市場環境。
促進教育均衡發展。進一步加強基礎教育,繼續抓好農村中小學教師培訓,完善中小學教師常態化交流機制,全面實施中小學校舍安全工程,扎實推進學校標准化建設,努力擴大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面。積極發展高等教育,加快嘉興學院梁林校區、同濟大學浙江學院三期工程建設,啟動南洋職業技術學院遷建升本。推進職業教育特色學校和特色專業建設,探索建立職教集團和校企合作聯盟,加強實訓基地建設,促進資源共享。重視學前教育、民辦教育和社區教育,做好特殊教育和新居民子女教育。注重師德師風建設,加強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
積極發展衛生體育等事業。加快落實醫葯衛生體制改革近期重點工作,積極穩妥實施基本葯物制度,推進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和農村衛生改革試點工作。加強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繼續開展定向培養社區醫生工作,建立健全城鄉衛生人員雙向流動機制。做好甲型H1N1流感和重大傳染病防控工作,加強職業病防治,進一步提高公共衛生服務能力。推進衛生重點項目建設,加快省榮軍醫院遷建工程,基本完成市二院擴建,市一院力爭建成使用。加快發展中醫葯事業,引導民營醫療機構規范發展。圍繞「和諧省運、健康嘉興」主題,按照「文明辦會、節儉辦會」的要求,全力承辦好第十四屆省運會,努力實現「優美環境、優良設施、優質服務、優異成績」的辦會目標,充分展示我市經濟社會發展成就,提升城市文明水平,促進群眾性體育活動的廣泛開展和競技體育水平的提高。健全計劃生育利益導向機制,深入開展免費婚檢和免費孕前優生檢測。切實做好第六次人口普查。
(五)著力改善民生,促進社會和諧穩定
努力促進城鄉就業。實施積極的就業政策,進一步落實財政、信貸、社保補貼等就業促進措施,加快發展中小企業、民營經濟和城鄉服務業,努力拓寬就業渠道。加強就業援助,建立健全城鄉就業困難人員申報登記、動態管理和跟蹤服務制度,深入開展充分就業村(社區)創建活動,大力開發公益性就業崗位,幫助失業人員和就業困難人員實現就業。完善面向不同群體的創業優惠政策,對有創業願望和創業能力的城鎮失業人員、城鄉新增勞動力和農村富餘勞動力實施免費培訓,全年培訓農村勞動力3萬名。引導高校畢業生面向基層、非公企業就業,支持高校畢業生自主創業。深化收入分配製度改革,健全企事業單位職工工資正常增長機制和支付保障機制。深入實施勞動者權益保護工程,強化欠薪防範和處置,積極構建新型和諧勞動關系。
提高社會保障水平。健全統籌市域和城鄉的社會保障體系,全面實施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辦法,對符合條件的60周歲以上城鄉居民發放基礎養老金,年內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覆蓋人口達到70萬、職工養老保險參保人數達到142萬,基本實現戶籍人口養老保險全覆蓋。實行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市級統籌,實現市域異地就醫醫保一卡通,城鄉居民合作醫療保險籌資標准提高到300元。繼續擴大失業、工傷、生育保險覆蓋面。健全社會救助體系,完善低保及專項救助標准動態調整機制。加強保障性住房建設,多渠道、多方式改善城鎮中低收入住房困難家庭基本住房條件,開工建設經濟適用房20萬平方米,確保符合條件的城鎮住房困難家庭廉租住房「應保盡保」。鼓勵自住型和改善型住房消費,強化對房地產市場的引導和調節。創新居家養老服務模式,推進縣、鎮、村三級養老機構建設,不斷完善社會化養老服務體系。加快市老年大學建設,市老年活動中心建成投入使用。有序做好新居民的社會保障和管理服務工作。引導和鼓勵社會力量參與慈善事業,深入實施殘疾人共享小康工程,積極爭創全國殘疾人工作示範城市。
切實維護公共安全和社會穩定。健全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體系,強化食品葯品安全監管。加強防災、救災工作,完善突發公共事件應急處置機制。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加大對重點領域、重點行業和重點企業的監管力度,開展道路交通、消防安全隱患專項整治,遏制重特大安全生產事故發生。健全價格監測預警和應急措施,做好糧食、蔬菜等生活必需品的供應。認真做好信訪工作,重視網路信息和社會輿情收集研判,主動回應群眾關切,及時解決群眾合理訴求,積極預防和妥善處置突發性、群體性事件。創新社會管理工作機制,注重發揮社區社團社工在社會管理中的基礎性作用,進一步增強社區自我管理服務能力。深入開展法制宣傳教育,積極推進法律援助和社區矯正。完善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大力推進城鄉警務建設,依法打擊各類犯罪活動。全力完成上海世博會「環滬護城河」安保任務。做好海防管理和人民防空工作,大力支持駐嘉部隊建設,加強國防教育和後備力量建設,深入開展「雙擁」共建活動。做好民族、宗教工作。
今年還有一項十分重要的任務,就是謀劃好我市「十二五」時期的發展。我們要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加強對事關我市長遠發展重大問題的研究,認真做好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編制工作,努力提高規劃的預見性、科學性和指導性。
三、努力建設服務型政府
做好今年各項工作,促進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必須始終堅持科學發展不動搖、為民服務不懈怠,切實加強政府自身建設。
進一步推進依法行政。深入貫徹依法行政實施綱要,嚴格按照法定許可權和程序履行職責。自覺接受人大及其常委會的法律和工作監督,認真執行各項決議,定期報告工作。積極支持人民政協履行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參政議政職能。認真做好人大代表議案、建議和政協提案辦理工作,聽取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和各人民團體的意見建議,主動接受司法監督、社會公眾監督和新聞輿論監督。健全公眾有序參與政府決策機制,完善社會公示、聽證和專家咨詢制度,促進決策的科學化、民主化。完善行政復議和相對集中行政處罰權制度,落實行政問責制。
進一步推動管理創新。深化以減少審批部門、審批事項、審批環節和審批時間為主要內容的審批制度改革,清理和規范非行政許可審批事項,大力推行投資項目審批全程代辦制、重大項目聯合審批制和限時辦結制。積極發展電子政務,推動政務信息資源利用和共享,增強政府網上服務功能和跨部門協同服務能力。嚴格規范政府采購程序,深化部門預算制度和國庫集中支付制度改革。探索建立政府購買公共服務機制,鼓勵更多的行業協會(商會)、公共機構等參與公共產品和服務的提供。開展行政績效評估,探索建立科學合理的績效考核體系。
進一步改進工作作風。繼續解放思想,堅持用改革的思路、創新的辦法,主動應對經濟社會發展中遇到的困難和挑戰。強化責任意識,健全和落實崗位責任制,完善部門協同配合機制,做到責任有主體、實施有監督、結果有考核,確保政令暢通。發揚務實作風,加強調查研究,努力摸實情、辦實事、優服務,千方百計幫助基層解決發展中的難題,積極主動為群眾排憂解難。今年市區繼續抓好保障性住房、公交優先發展等11項民生工程。
進一步加強廉政建設。堅持勤儉節約、艱苦奮斗,堅決反對鋪張浪費和講排場比闊氣。嚴格控制黨政機關公用經費、專項經費、會議經費和出國(境)經費,穩步推進公務用車管理制度改革,切實降低行政成本。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健全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嚴格執行廉潔自律各項規定,強化行政監察和審計監督,加強對土地出讓、產權交易、工程招投標等重點領域和關鍵崗位的監管,嚴肅查處違紀違法案件。
各位代表,當前我市正處於經濟社會轉型發展的關鍵時期,改革發展的任務十分繁重。讓我們緊密團結在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周圍,在中共嘉興市委的領導下,齊心協力、開拓進取、扎實工作,為全面完成「十一五」各項目標任務,推動嘉興經濟社會發展再上新台階而努力奮斗!

Ⅵ 加大房貸投放,提高預售資金支取比例上限!成都新政釋放「穩房貸」積極信號

華夏時報 記者 李貝貝 上海報道

11月23日,成都市住建局發文,推出12條措施精準應對疫情沖擊,強調要協調金融機構增加房地產信貸投放額度,加快發放速度,保障房地產企業和剛需購房人群的合理資金需求,給予重點企業開發貸款展期、降息等。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研究總監嚴躍進分析,上述政策是成都基於疫情沖擊下房企經營困難的現實而出台的保障性措施,屬於營商環境優化的內容。值得注意的是,「成都是當前全國第一個明確加大房貸投放的城市,具有一定的信號意義。」

協調金融機構增加信貸投放額度

銀保監會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以來,房地產貸款增速和集中度出現「雙降」。其中,房地產貸款集中度由2019年的高點29.2%降至6月末的28.2%。截至今年7月底,房地產貸款集中度已連續10個月下降,房地產貸款占各項貸款的比重同比下降0.95%。

在此背景下,9月24日,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召開例會,提出要「維護房地產市場的平穩健康發展,維護住房消費者合法權益。」之後,監管層多次發聲要求金融機構滿足市場正常房貸需求。

11月23日晚間,成都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下稱「成都住建局」)發布《關於精準應對疫情沖擊全力實現年度目標的通知》(下稱《通知》),推出12條措施精準應對疫情沖擊,促進企業穩產滿產,確保完成年度目標。其中,4條措施涉及房地產行業,內容包括提高房地產審批效率、鼓勵項目加快上市銷售、提高房地產預售資金監管使用效率、協調金融機構加大支持力度。

《通知》提出,將協調金融機構增加房地產信貸投放額度,加快發放速度,保障房地產企業和剛需購房人群的合理資金需求,給予重點企業開發貸款展期、降息。

同時,《通知》要求提高預售資金監管使用效率,針對不同信用評定的房企進行差異化預售資金監管。具體來看,企業信用等級為A級及以上的,可使用外地銀行保函替代相應下浮的監管額度。在項目主體結構工程完成四分之三以及主體結構封頂兩個節點,監管額度內預售資金支取比例上限分別提高5%;項目並聯竣工驗收備案後,監管額度內預售資金支取比例可達到95%。

《華夏時報》記者注意到,11月1日,成都市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領導小組辦公室已明確將優化預售款支取條件,包括預售商品房項目的監管分戶賬內資金達到監管額度後開發企業可申請支取多餘部分資金、申請支取的多餘部分資金可用於農民工工資支付等。

值得一提的是,近兩年也是預售資金監管相關政策發布的高峰期。據貝殼研究院統計,截至2021年11月18日,2020年至今全國主要城市共發布相關政策73次(不包含應對疫情暫時紓困的政策),其中2020年44次、2021年29次,2016-2019年年均僅約12次。

而為促進房地產平穩健康發展,上述《通知》提出要提高房地產審批效率強化並聯審批,統一市區兩級辦事流程,實行價格指導、預售許可、開盤銷售等全流程限時辦結,實現總體審批時限壓縮三分之一以上。

此外,《通知》還鼓勵項目加快上市銷售,建立房地產項目上市調度機制,全面梳理年內可達到預售條件的房地產項目,建立清單逐一進行服務指導,並且對在土地出讓合同約定的銷售時限內提前上市的項目予以信用激勵等。

營商環境優化信號明顯

11月25日上午,《華夏時報》記者從成都部分銀行了解到,目前成都地區的房貸利率、放款速度較此前相比還未有明顯變化。

比如,中國建設銀行成都錦城支行房貸部工作人員就介紹說,目前個人房貸額度主要用在新房,二手房額度偏緊,至於貸款利率建議《華夏時報》記者與意向樓盤方面進行了解;中國農業銀行成都華陽支行的信貸經理直言,「二手房沒有額度」,其也建議記者購買新房,透露首套房貸款利率目前在5.9%上下,但放款時間「一般還是需要幾個月的」。

在房企方面,一位TOP10房企人士向《華夏時報》記者透露,據其了解,相比6、7月份,目前「按揭的速度已經有一些變化(提速)」。一位四川本土房企的人士則直言,上述《通知》剛剛下發,關於金融機構增加房地產信貸投放額度,加快發放速度等舉措,目前作為房企還未有直觀的感受,但「應該是會有積極影響的」。

「成都』穩房貸』政策剛剛出爐,預計具體落地仍需一段時間。」中原地產首席分析師張大偉謹慎地向《華夏時報》記者表示,成都地區此次發文意味著該地已開始有針對性地緩解當地房地產信貸緊張的現狀。從當前監測的數據來看,包括成都在內的多個城市利率均出現了輕微的變化,但當前銀行房貸是否寬松仍主要看放款速度的變化,如果放貸速度變化不大,利率輕微變動意義不大。

張大偉進一步分析指出,按照10月房貸數據,樓市存量積壓排隊,至少需要到2022年一季度才可能有所緩解。目前房地產行業面對的並非簡單的資金問題,拿地、銷售、客源、貸款乃至同質化產品競爭都存在壓力。

盡管如此,市場分析人士仍普遍認為,成都《通知》明確「穩房貸」對市場起到了較強的信號意義,預計後續各地亦將明確發文督促銀行加快房貸,有助於房地產行業信心的持續修復。

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研究總監嚴躍進分析,上述政策是成都基於疫情沖擊下房企經營困難的現實而出台的保障性措施,屬於營商環境優化的內容。「成都是當前全國第一個明確加大房貸投放的城市,具有一定的信號意義。」 其向《華夏時報》記者表示,本次成都表態將推動房地產供需回升,以及出台加大房貸投放政策,都釋放出積極信號。

嚴躍進判斷,預計後續各類明確發文督促銀行加快房貸的文件會出台,以進一步穩定市場,防範出現爛尾等風險。「據此也可以認為,11月份開始部分城市銷售數據等低迷狀態有望改善,銷售數據跌幅有望收窄。」

58安居客房產研究院分院院長張波則向《華夏時報》記者強調:「從政策的方向來看,整體上並不會持續放鬆,更大可能是階段性、區域性、有針對性的調整,目標是保持房地產市場整體穩定。

Ⅶ 梅州市2010年政府工作報告的2010年工作安排

2010年是我們面對金融危機,繼續變壓力為動力,化危機為生機,全面加快推動綠色崛起、實現科學發展的重要一年,也是實施「十一五」規劃的最後一年。做好今年工作,雖然面臨諸多不利因素,但機遇大於挑戰:從宏觀經濟環境看,國際經濟下滑趨勢減緩,國內經濟持續回暖向好,進入新一輪經濟周期的上升通道。省委、省政府將出台包括 《關於促進粵北山區跨越發展的指導意見》在內的一系列擴內需、保增長的重大政策,直接影響和帶動經濟發展的形勢好轉。從我市實際情況看,2010年總體形勢持續向好,特別是市委五屆六次全會提出「優環境、促發展、惠民生」思路,全力開展「每縣(市、區)都有大項目、每個部門都有重頭工作、市、縣(區)、鎮村聯創『三名城』行動」,為我們做好各項工作明確了方向,增強了信心。
今年政府工作的總體要求是:按照中央「五個更加註重」和省「三促進一保持」的戰略部署,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粵北山區工作會議、粵北地區(梅州)現場會和市委五屆六次全會精神,圍繞打造「三名城一基地」目標,全力爭取「雙轉移」工作再上新水平,結構調整取得新進展,擴大內需實現新突破,民生保障得到新改善,宜居城鄉建設邁上新台階,加快推動經濟崛起、實現科學發展。
今年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全市生產總值增長10%,人均生產總值達到13700元左右;單位生產總值能耗下降3.5%左右;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6%;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增長10%;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5%,居民消費價格指數上漲控制在3%以內;外貿進出口總值增長5%; 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8.5%,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7.5%;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5%以內;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6.3‰以內。
根據上述目標任務,做好今年政府工作,一要統一思想,鼓足干勁,把招商引資作為主攻點,全力提高「雙轉移」水平,加速經濟崛起;二要把調結構作為今年經濟工作的主線,積極探索發展低碳經濟和循環經濟,大力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切實提升綠色產業競爭力,加快構建綠色現代產業體系;三要把擴大內需作為穩增長的重要抓手,以謀劃和實施一批重大項目拉動內需,以宜居城鄉建設帶動新型城市化創造內需,以健全完善社會保障體系激活內需;四要加快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加強與珠三角城市和周邊地區的戰略合作,推動梅州加速融入珠三角經濟圈和海西經濟區;五要進一步營造崇商重企氛圍,加大服務企業力度,增強企業投資發展信心,形成有利於梅州加快發展的良好環境;六要扎實做好改善民生的各項工作,採取更加有力的措施,讓更多的百姓享受綠色崛起成果。
重點抓好以下五方面工作:
一、突出建設綠色現代產業基地
把培育打造綠色現代產業基地作為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提高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的最有效途徑,抓緊制定綠色現代產業發展規劃,加快產業結構調整。
全力以赴抓好園區建設和招商引資。以廣州(梅州)產業轉移園為主要載體,進一步整合資源、集聚力量,強力推進招商引資。一是圍繞「擴園、提質、增效」目標,充分發揮省10億元扶持資金的放大效應,加速推進「生態園區、工業新城」建設。全面啟動園區二期14平方公里土地開發,完成園區主幹道建設,確保第二批標准廠房、新自來水廠、商業服務小區建成使用,加快市職校園區分校和園區口岸通關物流中心建設。力促高迪數碼、金森林等一批項目早日投產,盡快把園區建設成為梅州的重要增長極和全省的產業轉移示範園。二是圍繞「招大商、引大資」,制定出台《進一步加強招商引資工作的意見》,組建專業招商隊伍,完善激勵機制,實行重點項目領導負責制和專人跟蹤服務制度,確保項目招得來、留得住、做得大。充分發揮梅州海外僑胞和在外鄉賢眾多的優勢,大力實施 「鄉賢回歸工程」。積極利用各類行業協會、地區商會和海內外客屬團體等招商平台,進一步拓寬招商引資渠道,拓展招商引資空間。主動加強與中央企業、省屬國企和民營龍頭企業的對接,認真辦好汽車零部件、電子信息產業系列專題招商會,全力爭取一批億元以上的項目進園,努力推動產業關聯度高、產業鏈條長的項目向園區集聚,盡快形成集聚效應,打造競爭力強、發展空間大的綠色產業集群。三是努力搭建服務平台,切實加大服務企業力度。加快建設華南理工大學梅州現代產業技術研究院,加緊推動服務行業單位在園區設立分支機構,切實提高技術、金融、信息、人才、物流等方面的服務水平。同時,進一步完善蕉華工業園、東莞石碣(興寧)產業轉移園、梅州經濟開發區、豐順再生資源產業園配套基礎設施建設,不斷提升園區服務水平和承接產業轉移的能力。
著力推進產業優化升級。按照省「以現代產業500強引領現代產業發展」的要求,加快推進山區新型工業化,努力提升我市產業發展水平。一是加快壯大支柱產業。通過加快荷樹園電廠三期建設、五華抽水蓄能電站項目前期工作、華潤電力二期和大埔電廠的立項,進一步做大做強電力產業。充分發揮超華科技上市公司的龍頭帶動作用,通過股份制改造、培育企業上市等措施,積極扶持國威、博敏、五洲、梅雁銅箔等重點企業加快發展,加速電子信息產業集聚。充分發揮「強華模式」的示範效應,利用梅州汽車零部件的產業基礎,搶抓全國汽車產業快速發展的機遇,引導國有、民營、外資企業的資本、技術、管理與梅工齒輪等本土企業嫁接或到梅州投資興業,加快建設汽車零部件產業基地。充分發揮梅州資源豐富的優勢,加大礦產資源勘查和規劃力度,力促五華鉬礦、平遠釹鐵硼、廣晟霞嵐釩鈦磁鐵礦項目盡快建成投產。同時,加快金雁集團、磁性材料廠等國有企業的股份制改造步伐,引進更多的大企業共同推進梅州礦產資源的科學開采、精深加工。二是加快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對資源型工業實施「綠色轉型」,大力推動水泥行業資源整合,加緊淘汰立窯水泥生產線,加快塔牌300萬噸旋窯水泥項目立項建設,力爭兩年內完成水泥產業結構調整。積極爭取支持,擴大「五葉神」產量,優化「五葉神」品種結構,做大煙草產業。加快瓷土資源的整合步伐,加大陶瓷產業的技術改造力度,加緊引進陶瓷大企業、大品牌和高技術人才,提升梅州陶瓷產業發展水平。三是加快培育新興戰略產業。以產業轉移園為龍頭,通過產業規劃、政策扶持,加快發展新能源、新材料等戰略新興產業,積極培育高科技、高效益、低污染的非資源型接替產業。重點支持嘉應制葯、華銀醫葯、康奇力葯業等骨幹企業做大做強,力爭在新醫葯產業上有更大突破。與此同時,著力在先進製造業、優勢傳統產業、現代服務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現代農業領域各培育10個重點企業,形成梅州現代產業50強,進一步促進梅州產業的優化升級。
大力打造綠色農產品生產加工基地。堅持對傳統農業實施「綠色再造」,加快推進農業產業化,積極打造全省重要的優質糧食、優質植物油、優質名茶、優質果蔬、特色養殖生產基地和加工供應中心。一是擴大特色基地規模。以建設「廣東省韓江上游油茶、茶葉產業帶」為重點,力爭優質茶基地達到16萬畝,新建高產油茶示範基地20個,全市油茶種植規模達45萬畝,成為全省最大的油茶生產加工基地。同時,新種柚類、臍橙等優質水果2萬畝、南葯2.5萬畝,大力發展優質肉豬、山地黃雞、紐西蘭兔三大畜牧養殖。二是壯大龍頭企業。用好現代農業專項資金,扶持新大地、廣東富農、西岩集團等企業做大做強,力爭新培育2家省級、20家市級農業龍頭企業。三是加快標准化示範區建設。加強與台灣農業合作,大力發展精緻農業,積極建設現代農業科技示範園,切實提高農產品精深加工水平,推動梅州農業向特色化、工廠化、立體化發展。力爭新認證無公害農產品15個、綠色食品2個、有機食品2個,新增省級以上名牌產品4個,新增著名商標7個。四是提高農業服務水平。加強與華南農業大學、仲愷農業工程學院、省農科院等院校和科研機構對接,加快農業技術、金融、流通、信息等服務體系建設,擴大農業保險服務范圍,加緊規劃建設名優農產品展銷中心,推動農產品進入大型超市。積極辦好第二屆農展會。穩妥推進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和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流轉改革,切實加強基本農田保護,大力完善糧食流通體系建設,確保糧食安全。
加快建設客家文化生態旅遊示範區。按照「大產業、大品牌、大發展」的思路,加緊編制 《客家文化生態旅遊示範區發展規劃》,盡快出台配套政策,進一步整合資源,推動旅遊與現代農業、綠色工業、客家文化、特色資源等的深度融合,著力打造一批文化、農業、林業、水利、工業旅遊示範點,加快發展旅遊製造業,深入實施國民旅遊休閑計劃,力爭旅遊接待人數和旅遊經濟收入增長20%和18%。積極開展「旅遊創強」活動,力爭平遠、大埔成功創建省旅遊強縣,梅縣區成為「客家文化生態旅遊示範縣」。加大與省中旅的戰略合作力度,加快「客天下」等旅遊產業園建設進度。爭取每個縣(市、區)推出1—2個特色鄉村游景點。加強與重點媒體及周邊地區的深度合作,積極開展珠三角、廈漳泉、港澳台「世界客都」主題推介。按照「一年一節慶、一季一活動、一縣一品牌」的要求,精心組織好「2010』國際山歌旅遊節」、「世界客家人游世界客都」、「精彩客都自駕旅遊周」等系列活動。
推進金融服務業加快發展。抓住我市被確定為全省 「農村金融改革創新綜合試驗區」的機遇,力爭完成市級統一法人的農村信用社組建工作。進一步利用和發展多層次資本市場,加緊設立創業投資基金公司,鼓勵支持重點企業加快股份制改造,力爭實現1—2家企業上市。不斷完善金融組織體系,確保村鎮銀行組建取得零的突破,爭取小額貸款公司和中小企業融資擔保機構各縣(市、區)全覆蓋。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重點產業、重大項目的資金投放力度,切實解決中小企業、基礎設施建設等融資難題。同時,進一步優化金融生態環境,確保金融安全。
二、更加註重擴大內需
積極落實省 《關於實施擴大內需戰略的決定》,努力增強內需對經濟發展的拉動作用,為推動綠色崛起注入新的動力。
全面加快以交通為重點的項目建設。始終把項目建設作為擴大投資、促進消費、增強後勁的最重要載體,以年度投資38億元的交通重點項目為突破口,加速推進總投資935億元、年度投資100億元以上的重點項目。加快推進梅龍高速公路一期工程建設,力爭濟廣高速平遠至興寧段、揭茂高速五華段提前動工,梅河高速加鋪瀝青工程盡快立項,埔潮高速列入省的規劃,確保西環高速三期和客都大道下半年建成通車,梅州機場擴建項目上半年完成征地拆遷、明年建成使用。積極推進鷹梅、浦梅等鐵路建設前期准備工作。著力抓好13條、總里程165公里國省道主幹公路建設,重點推進205國道梅縣區城東至扶大段改造、興寧北環公路改造、五華環城大道立項建設。完成500公里大自然村通水泥路、200公里縣道沙土路和197座危橋改造任務。年底前完成梅江、汀江航道整治主體工程。同時,以梅州至河源雙回線路工程建設為重點,加快推進年度投資20億元的電網工程建設。
以宜居城鄉建設推進城市化。按照集聚發展、生態宜居的要求,把建設宜居城鄉作為擴內需的主要突破口,制定實施《梅州市建設宜居城鄉五年規劃》,充分發揮市三大投融資平台的作用,採取BT、BOT等融資方式,引入民間資本參與城市建設,以提升發展梅州市區和各縣(市)城區為重點,積極探索具有梅州特色的新型城市化道路。一是與省城鄉規劃設計院、城市發展研究中心、中山大學合作,全面完成《梅州市城市總體規劃》第三次修編和《梅州市域城鄉總體規劃》編制。二是以推動「三舊」改造為契機,突出世界客都特色,加緊實施一批城市建設重點項目。著力推進江南東片安置小區建設、江北老城區改造,積極抓好站前東路、彬芳大道、學子大道、學院路、八一路、廣梅路等市政道路改造,加快廣州大橋建設進度,力促梅縣區山水城、月梅生態園等大型房地產開發項目盡快動工。同時,繼續執行促進房地產業平穩健康發展的相關政策,積極鼓勵農民進城購房落戶,努力擴大城鄉居民住房消費。三是以創建國家衛生城市為抓手,加大城市經營和管理力度,進一步提升城市綠化、美化、亮化、凈化水平,加快「無線城市」建設步伐,促進公共交通、環境保護等基礎設施向農村延伸,不斷改善城鄉人居環境。
切實加大國內國外市場開拓力度。在繼續鞏固拓展外需市場的同時,加快國內市場開拓。盡快研究制定鼓勵扶持政策,支持企業積極參加「南貨北上」、「廣貨西行」系列經貿活動。加快電子信息、汽配、電聲、陶瓷、工藝、綠色農產品、傢具等七大出口產業基地建設,確保全年外貿出口增長6%。同時,積極實施《梅州市流通業發展規劃》,加快保稅物流園、大型鋼材期貨交易倉庫建設,努力把梅州打造成為粵閩贛區域商業中心、物流中心和原材料、農副產品、工業消費品集散基地。
三、千方百計改善民生
以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為方向,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擴內需、保穩定的重中之重,切實提高人民群眾的幸福指數。加大勞動力培訓轉移和扶貧開發力度。加快推進省級高技能公共實訓基地建設,加緊建設縣級綜合培訓基地,理順鎮級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事務所管理體制,充分發揮市縣鎮村四級公共就業服務平台作用,促進勞動力更大范圍的培訓轉移,率先走出一條品牌化、特色化、專業化、規模化的勞動力轉移就業之路。力爭全年培訓農村勞動力8萬人、向珠三角轉移6萬人、本地轉移4萬人。爭取全市新增就業崗位3萬個,安置城鎮失業人員2.6萬人。研究出台《推動全民創業實施意見》,鼓勵支持高校畢業生等各類群體自主創業,努力拓寬城鄉居民增收渠道。積極落實「規劃到戶、責任到人」扶貧開發幫扶責任制,力爭3年內使農村8.5萬貧困戶達到 「八個確保」、551個貧困村實現「六有」。
不斷提高社會保障能力。圍繞構建覆蓋城鄉、惠及全民的社會保障體系目標,加快推進養老、醫療、失業、生育、工傷保險市級統籌,確保上半年全面鋪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盡快出台《梅州市困難居民醫療救助辦法》,切實解決農民工社會保障問題。加緊建立城區低收入住房困難家庭購房貨幣補貼機制,繼續實施農房統保政策,加快蕉華工業園華僑新村建設,加大貧困低保戶危房改造力度。認真實施《關於加快殘疾人事業發展的意見》,加強鄉鎮敬老院建設,著力提高五保戶、殘疾人等特困群體保障水平。以人人享有基本醫療衛生服務為目標,深化醫葯衛生體制改革,進一步完善縣、鎮、村三級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和疾病防控體系,強化甲型H1N1流感疫苗接種和計劃免疫工作,加強衛生應急管理體系建設。
加快推進惠民工程建設。盡快啟動西橋水廠制水工藝升級、梅州城區新水廠及供水管網改造工程,加緊實施江南水質凈化廠二期擴建,加快推進江北截流輸污及過江管道鋪設,爭取年底前將天然氣管網延伸到江北;切實抓好梅城後備水源建設,上半年完成葉田、梅南、藍溪、大密水庫規劃及勘察設計,年底前完成清涼山水庫擴容主體工程。加快益塘、桂田、黃田等5宗大中型水庫改造,積極推進170宗病險小型水庫的除險加固和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
四、統籌發展社會各項事業
圍繞打造廣東文化名城目標,堅持教育優先發展,促進社會各項事業全面進步。
著力提升教育發展水平。圍繞建設全省教育強市和職教基地目標,充分發揮東山中學等10所重點高中的示範作用,全面提高普及高中階段教育水平,加快4所萬人和6所5000人以上的中職(技工)學校建設,確保高中階段毛入學率達79%以上。切實加強學校布局調整工作,積極實施中小學校舍安全工程,推進規范化學校建設,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主動加強與國內外知名院校的對接和戰略合作,努力把嘉應學院打造成為更具客家特色、更有影響力的綜合性大學。更加重視發展成人教育、學前教育,加快推進鎮中心幼兒園建設。著力提升民辦教育、特殊教育、遠程教育水平。確保16個鎮成為省教育強鎮,爭取平遠縣提前實現「創強」目標。
積極創建客家文化保護實驗區。制訂出台《客家文化(梅州)生態保護實驗區規劃》,全面啟動客家文化生態保護工程,力爭年底前成功創建中國客家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編輯出版《客家文庫》、《梅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大圖典》,建設客家山歌培訓基地,做好國家級、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申報工作。按照國家一級館的要求,進一步完善中國客家博物館,全方位開展客家圍龍屋申遺工作,加快客商會館和梅州市梅縣區麓湖山文化產業園等一批文化重點工程建設。精心打造一批大型山歌劇、漢劇等客家文藝精品。制定出台鼓勵扶持政策,大力推進客家新民居建設。爭取把「人境廬及古民居建築群」、「父子進士牌坊」、「張弼士故居」、「興寧學宮」等列入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認真辦好粵閩贛客家文化發展戰略高峰論壇,不斷擦亮客家文化品牌。積極推進文化體制改革,深入開展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大力實施文化惠民工程,逐步建立覆蓋城鄉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
與此同時,圍繞「振興足球之鄉十年計劃」,加快建設國家級足球訓練基地和粵東足球體校,盡快實現所有行政村擁有一個農民體育健身場所。深入開展「兩無」創建活動,鞏固人口和計劃生育成果。認真做好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工作。落實全國首次國防教育工作會議精神,切實提高全民國防教育和國家安全教育水平,加強民兵預備役、人民防空工作,力爭成功創建「全國雙擁模範城」。加強外事僑務和港澳台工作。全面深化穗梅對口幫扶和粵閩贛區域合作。進一步發展工會、共青團、老年人、殘疾人和慈善事業,實現婦女兒童十年發展規劃目標。進一步推進審計、人事、統計、物價、新聞出版、廣播電視、打私、氣象、檔案、民族、宗教等工作,全面完成第二輪修志任務。
五、大力優化發展環境
進一步樹立「區位劣、政策補,硬體差、軟體補」的理念,不斷優化綠色崛起的發展環境。
鞏固提升生態優勢。制定實施《梅州市環境保護規劃》,把生態建設貫穿到工業化、城市化和產業化的全過程。嚴格執行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前置審核制度,切實加強重點污染源在線監測監控系統建設,發揮市縣污水處理廠減排效應,確保全市飲用水源、重點河段水質安全。大力推廣清潔生產技術,確保全市二氧化硫、化學需氧量排放總量控制在省下達指標內。全面完成木材經營加工企業整治任務,新增造林作業面積12.8萬畝,實現省級林業生態縣5個以上,森林覆蓋率達69.2%以上。積極推進生態示範鎮(村)創建活動,完成各縣(市、區)垃圾衛生專項規劃編制,逐步鋪開農村垃圾收集處理工作。
加大平安建設力度。圍繞創建 「長安杯」目標,大力推進平安名城建設。加緊建立現代新型警務機制,加快建設連接社區、重點場所、主要街道和交通幹道的視頻監控平台,進一步完善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形成打防控一體化、城鄉一體化的「大防控」格局。進一步落實安全生產「一崗雙責」制度,完善市縣鎮村四級安全監管網路,實現省市縣三級應急平台無障礙互聯互通,加快城市消防安全遠程監控系統和消防應急救援隊伍建設。進一步強化重點領域、重點行業隱患排查治理,有效防範和堅決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嚴把食品葯品生產、加工、流通環節安全關,確保食品葯品安全。研究制定防治地質洪澇災害長效機制,切實提高「防大災、抗大險」能力。加快推進省市信訪信息聯網,積極完善鎮(街)綜治信訪維穩中心建設,加大勞動監察執法力度,深入開展矛盾糾紛大排查、大調處活動,從根本上預防和減少群體性事件發生。
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加快推進以富縣強鎮事權改革和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為重點的各項改革。按照「權責一致、重心下移、減少層次」的原則,大力實行簡政放權,理順條塊關系,完善縣鎮考核評價機制,進一步強化和規范縣鎮政府行政管理服務職能,加快推進縣級政府機構改革和事業單位分類改革。積極推進市本級第五輪行政審批項目清理工作,確保全市行政審批事項減少50%。進一步優化財政支出結構,努力加大財政對基礎教育、基本醫療、社會保障等方面的投入,積極做好「省管縣」財政體制改革試點工作,探索實施「鎮財縣管」、「村財鎮代管」等基層財政管理模式。建立健全節約集約用地評價考核激勵機制,切實保障重點項目建設用地。同時,不斷完善人才培養引進機制,加快構建育才引智的公共服務平台。
全力打造服務型政府。把提高政府服務水平作為「優環境、促增長、惠民生」的重要保障。一是進一步加強民主法制建設。主動向市人大及其常委會報告工作,向市政協通報情況,主動接受監督,高度重視人大代表、政協委員閉會期間提出的建議意見,切實提高建議、提案的辦理質量。充分發揮各民主黨派參政議政作用和工會、共青團、婦聯、工商聯等人民團體的橋梁紐帶作用。二是進一步提升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圍繞建設法治政府目標,深入開展法治城市創建活動,加強普法宣傳教育,依法制約行政權力,規范行政執法行為。三是進一步提高政府效能。加快市行政服務中心建設,將有行政審批和公共服務職能的部門集中辦公,著力打造集政府行政審批、政務公開、投訴受理於一體的「行政服務超市」。充分發揮「八大民聲窗口」作用,扎實推進政風行風建設。加快電子政務建設,抓緊建成市級縱橫聯通的辦公自動化系統,把電子監察延伸至鎮村,實現省、市、縣、鎮、村五級聯網。推行重大項目建設和重要工作「限時辦結制」,建立嚴格的「以目標倒逼進度、時間倒逼程序、社會倒逼部門、下級倒逼上級、督查倒逼落實」的工作機制。四是進一步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加強對重點項目、重點資金、重點領域的審計監督檢查,把對幹部的「問責」和資金的「問效」有機結合起來,努力構建具有梅州特色的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著力打造政治堅定、作風優良、清正廉潔、樂於紮根山區、善於推動綠色崛起的公務員隊伍。
各位代表,新的一年,新的起點。我們將以更加振奮的精神、更加有力的舉措、更加務實的作風,全力抓好各項工作落實,努力完成今年各項目標任務。讓我們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周圍,在中共梅州市委的堅強領導下,進一步凝聚民心、集聚力量,積極搶抓機遇,勇於破難攻堅,為謀求綠色崛起新突破、譜寫科學發展新篇章而努力奮斗!

Ⅷ 什麼是服務職工基地

摘要 十四五」時期,我國將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工會組織要進一步在黨和國家大局中發揮協同作用,鞏固黨執政的階級基礎和群眾基礎。「十四五」期間,工會服務職工體系建設要聚焦主責主業,以職工需求為導向,建機制、強功能、增實效,重點抓好功能定位、服務體系、資源平台、業務體系、協同機制、智能工具、運行體系、保障機制等八個方面,構建起「幫扶中心+服務職工基地+基層工會」協同模式的服務職工綜合體。

Ⅸ 城鄉社區治理如何跨江融合

咨詢記錄 · 回答於2021-08-05

閱讀全文

與金融機構限時辦結制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招商銀行的理財是基金嗎 瀏覽:192
甘肅省普惠金融服務實施意見 瀏覽:494
期貨趨勢線和壓力線 瀏覽:923
烽火股票歷史 瀏覽:462
深圳外匯水軍 瀏覽:322
天津沛納海服務中心真誠國際金融中心30層 瀏覽:69
證券公司金融分析 瀏覽:560
期貨倉單與持倉量 瀏覽:973
廈門國際信託有限公司公司 瀏覽:176
歷史大底中的股票 瀏覽:210
台灣的貨款是進外匯賬戶 瀏覽:446
微盤金屬交易所 瀏覽:443
傭金占收入的百分之多少 瀏覽:168
理財投資結束語 瀏覽:54
天齊鋰業最新股票 瀏覽:447
p2c理財產品收益 瀏覽:723
鄭州億成金融服務外包有限公司 瀏覽:270
期貨青澤合集 瀏覽:693
浙能集團算是好單位嗎 瀏覽:630
永輝超市股份佔比情況 瀏覽:4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