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投資金融 > 創新金融服務業

創新金融服務業

發布時間:2022-02-26 11:54:44

㈠ 當代金融業務創新的體現是什麼

當代金融業務創新的體現是:金融機構內部經營管理創新、金融機構創新。

金融業務創新是指金融機構在業務經營管理領域的創新,是金融機構利用新思維、新組織方式和新技術,構造新型的融資模式,通過各種金融創新工具的使用,取得並實現其經營成果的活動。

(1)創新金融服務業擴展閱讀:

隨著新技術在金融領域的廣泛應用,金融機構在處理內部文件、資料、賬務和各種金融零售業務上廣泛採用了電腦操作,技術水平不斷提升。例如,環球銀行金融電訊協會(SWIFT)、清算所支付系統(CHIPS)、美國聯邦通信系統(FEDWIRE)等新的支付體系與信息系統的出現,大大提高了資金清算的效率,也增強了安全性。

而銀行電話轉賬、電子銀行、ATM、POS等支付系統的出現,大大降低了銀行的經營成本,也減少了社會的流通費用。目前,幾乎所有的銀行都建立了物理網點與電話銀行、網上銀行、ATM等多渠道服務體系,使物理渠道與電子渠道相結合,突破傳統營業網點的局限性,更好地給客戶提供了多樣化的服務。

㈡ 為促進普惠金融發展,各金融機構推出了哪些創新的金融產品服務

金融機構在服務小微企業、農戶、貧困人群等普惠金融重點服務對象時,往往面臨客戶分散、資信水平不高、信息規范化標准化不足、缺乏有效抵質押物等問題。針對小微企業、農戶、新型農業生產經營主體等普惠金融重點領域「短、小、頻、急」的金融需求,金融機構不斷改進服務方式,打造專屬產品服務體系。
一是運用新型信息技術手段,拓展銀行服務渠道。網上銀行、手機銀行等服務渠道發展迅猛。截至2017年末,主要銀行業金融機構的網上銀行、手機銀行賬戶數已達32.8億戶,主要電子交易筆數替代率平均達到79.6%,其中,手機銀行交易筆數佔主要電子交易筆數的31.8%。
二是通過互聯網、大數據等金融科技手段,提供線上信貸服務,提升服務質量和服務效率,涌現出一批依託互聯網、大數據等新技術的創新普惠金融產品。前海微眾銀行、浙江網商銀行創新大數據模型風控模式,精耕個人小額消費貸款、電商貸款等細分領域。建設銀行探索全流程線上融資模式「小微快貸」,2017年新增客戶超過14萬,當年放款1466億元。互聯網保險迅速發展,2017年互聯網保險簽單124.91億件,較上年增長102.60%。
三是開展續貸業務創新,緩解小微企業貸款到期資金周轉難題,提高貸款資金使用效率。目前,大型銀行、股份制銀行、郵儲銀行均已開展續貸業務,泉州銀行創新續貸產品「無間貸」,截至2017年末累計為客戶節約融資成本2.5億元。
四是發展供應鏈金融,與核心企業合作對供應鏈上下游的小微企業進行批量授信、批量開發。農業銀行「數據網貸」通過「核心企業推薦+歷史數據分析」,向核心企業上下游小微集群客戶提供全流程線上化的供應鏈融資服務。
五是完善貸款審批流程,探索運用零售業務管理技術,優化小微企業貸款審批政策和流程,壓縮獲得信貸時間。中國銀行「信貸工廠」模式將授信流程從200多個步驟減少至23個,審批時間從2-3個月縮短為5-7個工作日,最快當天即可完成審批。
六是豐富抵質押品類型。在農村地區開展了農村承包土地的經營權、農民住房財產權和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使用權抵押貸款試點,開展林權抵押貸款,開展注冊商標專用權、專利權、著作權等知識產權抵質押貸款,緩解「缺擔保」難題。
七是促進扶貧小額信貸健康發展。明確「5萬元以下、3年期以內、免擔保免抵押、基準利率放貸、財政貼息、縣建風險補償金」的政策要點,幫助建檔立卡貧困戶發展生產、增收脫貧。截至2017年末,銀行業扶貧小額信貸余額2496.96億元。
八是服務科創企業發展。鼓勵銀行業金融機構針對科技企業特點,探索建立有別於傳統信貸業務的科技金融組織架構、管理機制、業務流程、風控手段以及保障體系。截至2017年末,銀行業金融機構已設立科技支行、科技金融專營機構等645家;對科技型中小企業和科創企業貸款余額分別為1.7萬億元和0.6萬億元;銀行業金融機構外部投貸聯動項下科創企業貸款余額225.6億元。
九是創新農業保險產品,豐富價格保險、指數保險、制種保險的種類。2017年共開發出農業保險產品1714個,涉及215類農產品。價格保險標的擴大到4大類72個品種,指數保險已備案19個省(區、市)57款天氣指數保險產品,制種保險開辦省份達29個。
十是創新農產品期貨期權產品,降低農業價格風險。已上市23個農產品期貨品種和2個農產品期權品種,覆蓋糧、棉、糖、林木、禽蛋、鮮果等主要農產品領域。穩步擴大「保險+期貨」試點,目前已包括天然橡膠、玉米、大豆、棉花、白糖等5個品種,試點項目達到79個,試點區域包括黑龍江、新疆、雲南等多個省(區、市)、覆蓋近40個貧困縣,各期貨交易所支持資金總額達到1.23億元。
本答案由 關數e 海關數據科技服務平台 整理自銀保監會就首次發布普惠金融白皮書答記者問

㈢ 如何分析金融服務業與一般產業的異同

1、金融服務業與一般產業的異同之處:
(1)金融服務業的資產回負債表中金融資產與實物資產相比答有極高的比率;
(2)金融服務業的營運資本規模是其自有權益資本的十幾、幾十倍,甚至更高;
(3)金融服務業的風 險性很高,同時對整體經濟產生較強的聯動作用;
(4)金融中介機構受到政府的嚴格監管; (5)金融服務業的目標同樣是追求利潤。

2、金融服務業即從事金融服務業務的行業。我國金融服務業目前包括(不含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和台灣省)四個分支:銀行,證券信託,保險。金融、保險業包括:中央銀行、商業銀行、其他銀行、信用合作社、信託投資業、證券經紀與交易業、其他非銀行金融業和保險業等。金融服務業主要提供金融的存貸、社會資金收縮、擴放,金融領域消費的管理和設計,對金融產品設計,對消費支付方式提供和創新,金融服務業成為現代社會不可缺少的重要服務手段。

㈣ 金融服務領域有哪些方面的創新

由於競爭激烈,金融機構多以延伸服務來爭取更多客戶。

1.客戶需求的延伸:過去金融機構的服務只限於滿足金融業務的現實需求,而現在金融機構開始研究和滿足客戶的潛在需求,如銀行向客戶提供貸款,除了滿足客戶融資這個需求之外,還可以通過該業務顯示客戶的信用度,滿足其將來獲得更多資金支持等潛在需求。銀行可以通過公開信用評級結果、頒發信用等級證書、追加授信額度等方式滿足客戶的這種潛在需求。

2.金融服務內容的延伸:過去金融機構對客戶的服務僅限於金融業務范圍,但個性化營銷提倡銷售人員像交朋友一樣與客戶相處,對客戶在金融業務以外的某些需求也應盡力滿足,以密切與客戶之間的關系。

3.金融服務場所的延伸:長期以來,金融機構一直習慣於櫃台服務,在以客戶為中心的服務理念形成過程中,金融機構的服務場所逐漸延伸到客戶的工作場所。而現在的金融服務則延伸到更廣的范圍,金融機構的主動營銷方式及服務手段的電子化,使社區、家庭都可以成為金融服務的場所。

4.金融服務種類的創新如果金融機構的服務種類單一,即使金融機構銷售人員的營銷能力十分強,客戶也會棄之而去。所以,豐富的金融服務種類是金融機構銷售人員營銷的有效工具。因此,各金融機構在傳統的金融服務之外,紛紛增加金融服務的種類。如理財服務、投資咨詢、財務顧問、擔任中介、項目融資等中間業務,漸漸成為金融機構的新寵。

㈤ 金融服務業對經濟發展的重要意義

1、金融能夠提高投融資水平和效率
金融對區域經濟發展有多兩方面的促進作用:一是可以增加要素總量,起到要素的集聚效應;二是通過提高要素生產率,比如資本的生產效率,投融資效率等來促進經濟發展。

金融具有資本積累效應與資本配置效率,後兩者對經濟發展具有決定性意義。

——在資本的總量集聚上,金融發展可以為區域經濟的發展提供充足的資本積累,在以哈羅德—多馬模型、索洛模型等為代表的傳統經濟增長理論中,資本積累是經濟增長的主要源泉。

而金融可以通過更好地動員儲蓄,作用於資本積累,進而對經濟增長起到推動作用。

金融能夠提高儲蓄和資本積累水平,提高投融資水平能力,金融發展對投資的擴大具有直接決定作用,影響投資的供給效應和需求效應,並通過投資的乘數效應,加速經濟發展。

金融市場可以通過兩種形式起到資本的集聚效應。一種是直接融資形式;一種是間接融資形式。在直接融資方面,如通過證券市場可以提高全社會的資金集聚水平。

在間接融資上,由於銀行等信用中介的存在,可以通過更好地聚集現有的金融資源和更好地動員可用的儲蓄,並通過貸款規模的擴大,促進資本積累水平的增加。

——在資本配置效率上,金融直接決定著投融資的效率。我們提出兩個效率:一個是融資效率;第二,能夠提高投資效率。

融資效率也就是資本集聚的效率。通過金融的發展,可以提高融資轉換為投資的效率。比如儲蓄轉化為投資的效率和證券市場融資效率等等這意味著投資的效率提高。

儲蓄並不是全部被轉化為投資進而促進經濟發展的,在實現中往往有相當部分儲蓄在轉化為投資的過程中被浪費掉了。

一個低效率、甚至是無效的金融體系是造成這種浪費的主要原因。如果金融發展能夠降低這種浪費,也就是儲蓄能夠轉換為投資的比率,就能提高經濟增長率。

競爭機制的缺乏,某些制度限制等因素都是造成金融低效的原因,從而使得儲蓄在轉化為投資的過程中被白白的浪費掉了。

另外,金融的發展,尤其是證券市場的發達,可以提高直接融資的效率.

2、金融能夠促進技術進步,吸引優秀人才

上面我們已經介紹了金融的本質是實現資本的優化配置,通過將資金配置到生產效率最高的項目中去,可以提高資本的邊際生產率,同時提高技術進步率,進而促進經濟增長。

因此,一個有效的金融體系將可以更好地分配資金,提高進步水平,進而促進經濟增長。

另一方面,同金融推動知識和資本的結合一樣,金融也推動和促進了技術和資本的結合進程。新技術的誕生往往伴隨著高風險。

而金融體系與工具的發展可以起到分散投風險的目的。金融的發展使得通過投資組合降低風險,從而對高風險的產業進行投資成為可能,而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將進一步推動技術發展。

此外,金融業不僅可以通過資金融通,促進經濟增長,而且自身也可以吸納就業,提供金融服務。從就業結構來看,隨著金融的發展,金融部門的從業人員比重在不斷上升。

而金融業是知識密集型的產業,對人力資本的集聚效應明顯。一個例子是隨著幾十年證券市場的發展,培養和吸引了大批證券從業人員,為推動經濟的發展貢獻了自己的力量。

隨著經濟不斷金融化、金融活動的日益深化,不僅金融從業人員,而且對所有參與經濟活動的人而言,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是,金融直接推動了知識資本化的過程。知識作為一個新的重要生產要素,正發揮其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但是,知識有不能單獨發揮作用,其必須同資本相結合才能發揮作用。

而金融的發展,實現和加速了知識同資本的結合過程。

3、金融可以改變企業組織結構和企業規模
如果沒有金融的支持,企業的成長和規模擴張是不可能實現的,而大型跨地區甚至跨國企業往往也是一個地區的經濟支柱。

企業的規模擴張大致有兩種形式,一種是通過要素投入實現生產規模的不斷擴大,另一種是通過收購兼並或資產重組實現經濟規模的擴大。

在前一種情況下,企業往往要藉助銀行或資本市場來實現;而後一種情況大多是通過資本市場完成的——這種擴張的效率更高、成本更低、周期更短,但要求企業更加熟悉金融和資本市場。

4、金融能夠促進區域經濟的產業結構優化和升級

金融的發展及深化對產業結構影響可從兩方面解釋:

首先,金融業的發展直接體現為金融業的產出較大,這在統計核算中不僅表現為GDP總量的擴大,同樣表現為第三產業增長加快,第三產業比重增大,產業結構優化。金融發展本身就是經濟發展的一部分。

金融與區域經濟發展之間互為因果、相互作用、相互促進。一方面,金融產業本身就是區域經濟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從這一角度而言,發展金融產業本身同發展經濟是一個概念。

另一方面,經濟發展程度越高,其對金融發展的需求也就越大。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金融產業佔GDP的比重也會呈現出逐漸提高的趨勢。

因此,金融發展與區域經濟發展之間互為因果,相互促進。金融產業的比例提高就是產業結構優化和升級的一個重要表現。

其次,金融業的發展可以促進各產業不同程度的增長,實現產業結構的優化。區域經濟結構調整及優化的重要內容之一就是資本在不同產業的流動及通過一定宏觀調控方式進行再配置。

金融對產業結構的形成和調整起到了重要作用,其主要作用傳遞機制如下:金融——影響儲蓄和投資——影響資金(資本)結構——影響生產要素分配結構——影響產業結構。

金融可以通過資本的優化配置,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產業結構的失衡及調整的困難成為區域經濟發展的制約因素,與此相伴的是金融發展的滯後,兩者具有明顯的相關性;

而金融業得以較快地發展則為產業的優化提供資金及資本支持,為產業結構調整營造良好的資本環境,而加快產業結構優化。

金融可以通過調整信貸方向和結構,集中資金,加大對基礎設施、基礎產業、支柱產業和高新技術產業的投資力度,促進產業結構升級;

也可以通過引導優勢企業上市融資,以上市公司發展帶動產業結構升級。一個非常典型的例子是上海市政府。

在過去的一、二年時間里,上海市政府有計劃、有步驟地對上海上市公司實行資產重組,使20多家非上市公司的高科技企業通過重組成為上市公司。

5、金融在區域經濟發展中的作用模式
金融對區域經濟發展有促進作用,但是,在如何發展金融產業,從而推動經濟增長上就存在兩種具體模式。即市場主導型金融模式和政府主導型金融模式。

所謂市場主導型金融模式強調在銀行和證券市場在融資上的主導作用。市場主導型金融模式而言,它是以商業化的金融機構和金融市場為依託的。

所謂政府主導型金融模式是指在金融體系不健全、金融市場不發達的情況下,通過政府的作用,利用政府信用實現對資金導向的倡導機制與矯正補充機制。

政府主導型金融模式又分為政策引導型和直接投資型。前者強調政策的引導體現在通過實施一定的財政稅收政策和金融政策,實現投資與產業政策的相互協調,達到資金融通的目的。

而後者則強調發展中都有若乾重點產業或新興產業,它們對經濟發展至關重要,但這些行業往往資金需求量大、投資回收期長、風險高,私人金融機構難以承擔其融資。

故在政策性金融方面政府也往往直接參與資金的配置,也稱為直接投資型政策性金融。

為此,可由政府出面建立一些帶有官方色彩的政策性金融機構,向私人(民間)金融機構不願提供資金、無力提供資金以及資金不足的重點、新興部門進行投資和貸款。

但在此我們必須強調的是,這些金融機構必須按市場化規范而不是按行政方式進行管理而運作,否則會造成資源浪費和效率低下的結果。

(5)創新金融服務業擴展閱讀:

金融服務業特徵:

就金融服務業而言,與其他產業部門相比,金融服務業同樣具有一些顯著的特徵,比如:

1、金融服務業的實物資本投入較少,難以找到一個合適的物理單位來度量金融服務的數量。

這也就無法准確定義其價格,從而也無法編制准確的價格指數和數量指數,因此金融服務業的產出也就難以確定和計量。

2、傳統金融服務業的功能是資金融通的中介,而現代金融服務業則具有越來越多的與信息生產、傳遞和使用相關的功能,特別是由於經濟活動日益「金融化」。

所以,金融信息越來越成為經濟活動的重要資源之一。

3、金融服務業傳統上是勞動密集型產業,而隨著金融活動的日趨復雜化和信息化,金融服務業逐漸變成了知識密集和人力資本密集的產業。

人力資本的密集度和信息資源的多寡在現代金融服務業中已經成為決定金融企業創造價值的能力以及金融企業生存和發展前景的重要因素。

4、在當今這樣一個國內和國際競爭加劇的時代,金融服務業正處於大變革的過程之中。

信息技術、放鬆管制和自由化的影響已經永遠改變並在不斷重新塑造著金融服務業領域,而且這種趨勢還將持續下去。

金融服務業即從事金融服務業務的行業。我國金融服務業目前包括(不含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和台灣省)四個分支:

銀行,證券,信託,保險。金融、保險業包括:中央銀行、商業銀行、其他銀行、信用合作社、信託投資業、證券經紀與交易業、其他非銀行金融業和保險業等。

金融服務業主要提供金融的存貸、社會資金收縮、擴放,金融領域消費的管理和設計,對金融產品設計,對消費支付方式提供和創新,金融服務業成為現代社會不可缺少的重要服務手段。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金融服務業



㈥ 什麼是金融服務理念的創新

以客戶為中心是金融服務理念創新的突出標志。隨著社會的發展和競爭的加劇,這個理念不斷深化,不斷被賦予新的內容。當前金融服務理念的創新是以客戶滿意度為中心,圍繞這個中心,金融業的各項服務越來越個性化。

㈦ 簡述金融創新的主要類型

金融創新是指金融內部通過各種要素的重新組合和創造性變革所創造或引進的新事物。並認為金融創新大致可歸為七類:

(1)金融制度創新;(2)金融市場創新(3)金融產品創新(4)金融機構創新(5)金融資源創新(6)金融科技創新(7)金融管理創新

(1)金融制度創新

一國的金融制度總是隨著金融環境的變化,如政治、經濟、信用制度、金融政策等的變化而逐漸演變的,這種演變不僅是結構性的變化,從某種意義上說,也是一種本質上的變化。

金融制度創新包括金融組織體系、調控體系、市場體系的變革及發展。它影響和決定著金融產權、信用制度、各金融主體的行為及金融市場機制等方面的狀況和運作質量。

(2)金融市場創新

金融市場創新主要是指銀行經營者根據一定時期的經營環境所造成的機會開發出新的市場。現代金融市場大致包括:

1、差異性市場,如按不同的內容劃分的貨幣市場、外匯市場、資本市場、黃金市場、證券市場、抵押市場、保險市場等。

2、時間性市場,按期限長短劃分,短期的有資金拆借市場、票據貼現市場、短期借貸市場、短期債券市場等;長期的有資本市場,如長期債券市場、股票市場等。

3、地區性市場,如國內金融市場、國際金融市場等。金融市場創新主要指的是微觀經濟主體開辟新的金融市場或宏觀經濟主體建立新型的金融市場。

由於金融市場向更高級金融市場的過渡和轉化,由封閉型金融市場向開放金融市場的進入和拓展。

(3)金融產品創新

金融產品的核心是滿足需求的功能,它包括金融工具和銀行服務。金融產品的形式是客戶所要求的產品種類、特色、方式、質量和信譽,使客戶方便、安全、盈利。在國際金融市場上,金融創新的大部分屬於金融產品的創新。

(4)金融機構創新

金融機構創新,是從金融創新經營的內容和特徵出發,以創造出新型的經營機構為目的,建立完整的機構體系。

(5)金融資源創新

金融資源是指人才、資金、財務、信息等,它是保證銀行正常經營的必要前提,金融資源創新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

1、金融資源的來源創新。首先,金融業經營的正常進行必須有專門的人才,人才來源包括自己培養、吸收其他機構高級人才和引進國外高級專業人才;

其次,必須有資金來源的充分保證,它要求金融機構經營者隨時掌握資金供應市場的動態,挖掘和尋求新的資金供應渠道,開辟新的負債業務。

2、金融資源的結構創新。金融資源結構包括及時、准確地掌握各種信息,高級專業人才比重大,負債結構合理,財務管理先進。它能創造出比同行領先的經營效率和方法。

3、金融資源聚集方式創新。對不同的金融資源有不同的吸引和聚集方式,銀行經營者要不斷創造新的手段,用最經濟、最有效的方法去聚集自己所需的金融經營資源,合理地配置這些資源,以求得經營上的最大效益。

(6)金融科技創新

進入20世紀70年代以來的金融技術革新和金融自由化。主要體現在銀行和非銀行金融機構,金融服務講究速度和效率,以及科學技術在金融領域的應用,對金融業務產生了劃時代的影響。

它一方面使金融市場在時間和空間上的距離縮小,另一方面又使金融服務多元化、國際化。

(7)金融管理創新

金融業管理創新機制包括兩個方面:一方面,國家通過立法間接對金融業進行管理,目標是穩定通貨和發展經濟;

另一方面,金融機構內部的管理,建立完善的內控機制,包括機構管理、信貸資金管理、投資風險管理、財務管理、勞動人事管理等方面。

目前,金融機構管理,其著眼點都是通過資金來源制約資金運用,實現銀行資產和負債雙方總量和結構的動態平衡,不斷創造新的管理方法。

(7)創新金融服務業擴展閱讀:

形式

按照這個觀點,創新包括技術創新(產品創新與工藝創新)與組織管理上的創新,因為兩者均可導致生產函數或供應函數的變化。具體地講,創新包括五種情形:

新產品的出現;新工藝的應用;新資源的開發;新市場的開拓;新的生產組織與管理方式的確立,也稱為組織創新。

金融創新定義雖然大多源於熊彼特經濟創新的概念,但各個定義的內涵差異較大,總括起來對於金融創新的理解無外乎有三個層面。

宏觀層面

宏觀層面的金融創新將金融創新與金融史上的重大歷史變革等同起來,認為整個金融業的發展史就是一部不斷創新的歷史,金融業的每項重大發展都離不開金融創新。

從這個層面上理解金融創新有如下特點:金融創新的時間跨度長,將整個貨幣信用的發展史視為金融創新史,金融發展史上的每一次重大突破都視為金融創新;

金融創新涉及的范圍相當廣泛,不僅包括金融技術的創新,金融市場的創新;金融服務,產品的創新,金融企業組織和管理方式的創新,金融服務業結構上的創新。

而且還包括現代銀行業產生以來有關銀行業務,銀行支付和清算體系,銀行的資產負債管理乃至金融機構,金融市場,金融體系,國際貨幣制度等方面的歷次變革。

如此長的歷史跨度和如此廣的研究空間使得金融創新研究可望而不可及。

中觀層面

中觀層面的金融創新是指上世紀50年代末,60年代初以後,金融機構特別是銀行中介功能的變化,它可以分為技術創新,產品創新以及制度創新。技術創新是指製造新產品時。

採用新的生產要素或重新組合要素,生產方法,管理系統的過程。產品創新是指產品的供給方生產比傳統產品性能更好,質量更優的新產品的過程。

制度創新則是指一個系統的形成和功能發生了變化。而使系統效率有所提高的過程。

從這個層面上,可將金融創新定義為,是政府或金融當局和金融機構為適應經濟環境的變化和在金融過程中的內部矛盾運動,防止或轉移經營風險和降低成本,為更好地實現流動性,安全性和盈利性目標而逐步改變金融中介功能,創造和組合一個新的高效率的資金營運方式或營運體系的過程。

中觀層次的金融創新概念不僅把研究的時間限制在60年代以後,而且研究對象也有明確的內涵,因此,大多數關於金融創新理論的研究均採用此概念。

微觀層面

微觀層面的金融創新僅指金融工具的創新。大致可分為四種類型:信用創新型,如用短期信用來實現中期信用。以及分散投資者獨家承擔貸款風險的票據發行便利等;

風險轉移創新型,它包括能在各經濟機構之間相互轉移金融工具內在風險的各種新工具,如貨幣互換、利率互換等;

增加流動創新型,它包括能使原有的金融工具提高變現能力和可轉換性的新金融工具,如長期貸款的證券化等:股權創造創新型,它包括使債權變為股權的各種新金融工具,如附有股權認購書的債券等。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金融創新



㈧ 金融業務創新的什麼是金融業務創新

金融業務創新是指金融機構在業務經營管理領域的創新,是金融機構利用新思維、新組織方式和新技術,構造新型的融資模式,通過各種金融創新工具的使用,取得並實現其經營成果的活動。[1]

㈨ 金融業務創新的金融業務創新的主要原因

金融業務創新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這些因素可以分為規避風險、規避管制、提高市場競爭力等。 政府的嚴格管制是金融業務創新的一個重要誘因。凱恩(E.J.Kane)認為,政府多種形式的控制和管制,在性質上相當於隱性稅收,減少了金融企業的利潤,金融企業為逃避管制不得不進行創新。
1929--1933年經濟危機使得西方資本主義社會盛行凱恩斯主義的國家干預思想。各國紛紛加強立法,對金融業進行嚴格管制,如美國通過的《格拉斯—斯蒂格爾法案》便是其中一個典型的代表。這種做法當然有助於穩定金融業,但也給金融機構,特別是銀行帶來了巨大壓力,造成了所謂的「脫媒」現象。
銀行等金融機構為了獲得更多的利益,就想方設法發掘金融監管的漏洞。開發新業務以維持生存,並獲取更大的盈利。可以說,金融創新中許多都是對政府管理的一種逆反應。 金融工具創新是業務創新的重要組成部分,因為在金融市場上,工具創新總是處於先導地位。每一種新的金融工具的產生,總會伴隨著金融交易技術的革新,以及相應的金融機構的變化。
任何一種金融工具都是由面值、收益、風險、流動性、期限、可轉換性、復合性等特徵組合而成。金融工具創新就是通過對金融產品與服務的特徵予以分解和重新組合安排,使之適合經濟發展,滿足客戶的收益性、流動性和安全性需求。
金融工具創新是最引人注目的,也是內容最豐富的。例如,按創新金融產品滿足的需求,金融工具創新分為:
1.規避管制的產品創新。如可轉讓支付命令(NOW)賬戶、超級可轉讓支付命令(Super NOW)賬戶、自動轉賬服務(ATS)、回購協議、大額可轉讓存款單(CDs)等。
2.轉移風險的產品創新。如浮動利率債券、金融期貨、期權、利率互換等。
3.增加信用的創新。如信用額度、票據發行便利、平行貸款等。
4.增加靈活和流動性的產品創新。如附有認股權債券、垃圾債券、資產證券化等。
5.降低融資成本的產品創新。如租賃、歐洲貨幣、項目融資、貸款承諾等。 如何更好地為客戶著想,向客戶提供人性化、個性化的服務,是銀行服務創新的一大中心理念,也是銀行競爭的一大永恆主題。各大銀行都在客戶導向的指引下,不斷改進服務。
在存款服務方面,20世紀90年代以來,各大銀行相繼推出一系列方便客戶的措施,如「一米線」服務、「計時」服務等。2001年之後,一些銀行採用了免填單的做法,存款人到銀行存取款時,不用再像以前那樣繁瑣地先填一張憑單,抄下一長串數字的銀行卡號,而只需口頭報出存取款的數額,便可以迅速辦好有關手續。據有關資料統計,免填單業務平均為每位客戶節約2分鍾時間。
融資服務的創新主要集中體現在開發融資業務的快捷性與增加多項衍生服務方面,如招商銀行「易貸通」的推出便在傳統房貸、車貸的基礎上,衍生出了轉按、加按、贖樓、車位貸款,以及「周轉易」綜合貸款等多種優惠和便利,使客戶在一個品牌下可以享受融資一條龍服務。
理財服務的推出更是近來銀行服務創新的典範。理財業務集中了銀行在信譽、資金、人才、技術、信息等方面的優勢,幫助客戶進行財務規劃,設計不同的投資方案,以獲得最佳收益。開設理財工作室、設立理財中心、為客戶度身定製收益率高的理財方案已成為銀行參與競爭的又一有力手段。如中國銀行的「中銀理財」、工商銀行的「理財金賬戶」、農業銀行的「金鑰匙理財」、招商銀行的「金葵花」、交通銀行的「交銀理財」、建設銀行的「樂當家理財」等金融品牌都已經取得了不錯的市場效應,形成了自己的品牌。 商業銀行負債業務的創新主要發生在20世紀的60年代以後,主要表現在商業銀行的存款業務上。
①商業銀行存款業務的創新是對傳統業務的改造、新型存款方式的創設與拓展上,其發展趨勢表現在以下四方面:a.存款工具功能的多樣化,即存款工具由單一功能向多功能方向發展;b.存款證券化,即改變存款過去那種固定的債權債務形式,取而代之的是可以在二級市場上流通轉讓的有價證券形式,如大額可轉讓存單等;c.存款業務操作電算化,如開戶、存取款、計息、轉賬等業務均由計算機操作;d.存款結構發生變化,即活期存款比重下降,定期及儲蓄存款比重上升。
②商業銀行的新型存款賬戶個性化、人性化突出,迎合了市場不同客戶的不同需求。主要有:可轉讓支付指令賬戶(NOW);超級可轉讓支付指令賬戶(Super NOW);電話轉賬服務和自動轉賬服務(ATS);股金匯票賬戶;貨幣市場互助基金;協議賬戶;個人退休金賬戶;定活兩便存款賬戶(TDA);遠距離遙控業務(RSU)等。
③商業銀行借入款的范圍、用途擴大化。過去,商業銀行的借入款項一般是用於臨時、短期的資金調劑,而現在卻日益成為彌補商業銀行資產流動性、提高收益、降低風險的重要工具,籌資范圍也從國內市場擴大到全球市場。 商業銀行的資產業務的創新主要表現在貸款業務上,具體表現在以下四方面:
①貸款結構的變化。長期貸款業務、尤其是消費貸款業務,一直被商業銀行認為是不宜開展的業務。但是,在20世紀80年代以後,商業銀行不斷擴展長期貸款業務,在期限上、投向上都有了極大的改變。以美國商業銀行為例,以不動產貸款為主的長期貸款已經佔到商業銀行資產總額的30%以上;在消費貸款領域,各個階層的消費者在購買住宅、汽車、大型家電、留學、修繕房屋等方面,都可以向商業銀行申請一次性償還或分期償還的消費貸款。消費信貸方式已經成為不少商業銀行的主要資產項目。
②貸款證券化。貸款證券化作為商業銀行貸款業務與國債、證券市場緊密結合的產物,是商業銀行貸款業務創新的一個重要表現,它極大地增強了商業銀行資產的流動性和變現能力。
③與市場利率聯系密切的貸款形式不斷出現。在實際業務操作過程中,商業銀行貸款利率與市場利率緊密聯系、並隨之變動的貸款形式,有助於商業銀行轉移其資產因市場利率大幅度波動所引起的價格風險,是商業銀行貸款業務的一項重要創新。具體形式有:浮動利率貸款、可變利率抵押貸款、可調整抵押貸款等。這些貸款種類的出現,使貸款形式更加靈活,利率更能適應市場變化。
④商業銀行貸款業務「表外化」。為了規避風險,或為了逃避管制,還可能是為了迎合市場客戶之需,商業銀行的貸款業務有逐漸「表外化」的傾向。具體業務有:回購協議、貸款額度、周轉性貸款承諾、循環貸款協議、票據發行便利等。另外,證券投資業務上的創新主要有:股指期權、股票期權等形式。 商業銀行中間業務的創新,徹底改變了商業銀行傳統的業務結構,極大地增強了商業銀行的競爭力,為商業銀行的發展找到了巨大的、新的利潤增長點,對商業銀行的發展產生了極大的影響。商業銀行中間業務創新的內容主要有:
①結算業務日益向電子轉賬發展,即資金劃轉或結算不再使用現金、支票、匯票、報單等票據或憑證,而是通過電子計算機及其網路辦理轉賬。如「天地對接、一分鍾到賬」等。
②信託業務的創新與私人銀行的興起。隨著金融監管的放鬆和金融自由化的發展,商業銀行信託業務與傳統的存、貸、投資業務等逐步融為一體,並大力拓展市場潛力巨大的私人銀行業務。如生前信託、共同信託基金等,通過向客戶提供特別設計的、全方位的、多品種的金融服務,極大地改善了商業銀行的盈利結構,拓展了業務范圍,爭奪了「黃金客戶」,使商業銀行的競爭力大大提高。
③現金管理業務的創新是由於商業銀行通過電子計算機的應用,為客戶處理現金管理業務,其內容不僅限於協助客戶減少閑置資金余額並進行短期投資;還包括為企業(客戶)提供電子轉賬服務、有關賬戶信息服務、決策支援服務等多項內容。該業務既可以增加商業銀行的手續費收入,還可以密切銀企關系,有利於吸引更多的客戶。
④與中間業務聯系密切的表外業務,是商業銀行業務創新的重要內容,它們當中有很多都可以在一定的條件下轉化為表內業務。商業銀行發展、創新表外業務的直接動機是規避金融監管當局對資本金的特殊要求,通過保持資產負債表的良好外觀來維持自身穩健經營的形象。當然,表外業務也是商業銀行順應外部金融環境的改變、由傳統銀行業務向現代銀行業務轉化的必然產物。表外業務雖然沒有利息收入,但卻有可觀的手續費收入。從世界各國銀行業的發展情況看,表外業務發展迅猛,花樣品種不斷翻新,有些商業銀行的表外業務收益已經超過傳統的表內業務收益,成為商業銀行的支柱業務。目前,商業銀行的表外業務主要有:貿易融通業務(如商業信用證、銀行承兌匯票)、金融保證業務(如擔保、備用信用證、貸款承諾、貸款銷售與資產證券化)、衍生產品業務(如各種互換交易、期貨和遠期交易、期權交易)等。

閱讀全文

與創新金融服務業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廈門國際信託有限公司公司 瀏覽:176
歷史大底中的股票 瀏覽:210
台灣的貨款是進外匯賬戶 瀏覽:446
微盤金屬交易所 瀏覽:443
傭金占收入的百分之多少 瀏覽:168
理財投資結束語 瀏覽:54
天齊鋰業最新股票 瀏覽:447
p2c理財產品收益 瀏覽:723
鄭州億成金融服務外包有限公司 瀏覽:270
期貨青澤合集 瀏覽:693
浙能集團算是好單位嗎 瀏覽:630
永輝超市股份佔比情況 瀏覽:494
金融服務圖片 瀏覽:735
特斯拉股票超豐田 瀏覽:920
公司企業理財產品 瀏覽:446
牛可以用來融資租賃嗎 瀏覽:949
如何加強對融資的監管 瀏覽:110
天地集團 瀏覽:504
中儲股份監管事業部 瀏覽:216
錦江集團的控制 瀏覽: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