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投資金融 > 境外金融機構持續發展

境外金融機構持續發展

發布時間:2022-02-28 00:19:20

『壹』 國際金融機構的產生與發展

為適應國際經濟發展的需要,曾先後出現各種進行國際金融業務的政府間國際金融機構。其發端可以追溯到1930年5月在瑞士巴塞爾成立的國際清算銀行。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建立了布雷頓森林國際貨幣體系,並響應地建立了幾個全球性國際金融機構,作為實施這一國際貨幣體系的組織機構。
1957年到70年代,歐洲、亞洲、非洲、拉丁美洲、中東地區的國家為發展本地區經濟的需要,通過互助合作方式,先後建立起區域性的國際金融機構,如泛美開發銀行、亞洲開發銀行、非洲開發銀行等。

『貳』 世界上有哪些重要的國際性金融機構其總要宗旨和業務有何異同

一)全球性國際金融機構
1.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
1944年7月聯合國貨幣金融會議通過《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協定》,1945年12月正式成立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它是聯合國的一個專門機構,現有會員國150餘個,總部設在華盛頓。
建立的宗旨:
(1)促進國際貨幣合作;
(2)促進國際貿易的擴大和均衡發展,以提高會員國就業和所得水平,使生產資源得到
開發;
(3)促進匯率穩定、維護正常匯兌關系,避免競爭性的貨幣貶值;
(4)協助會員男建立多邊支付制度,消除阻礙國際貿易發展的外匯管制;
(5)協助會員國改善國際收入,通過貸款解決會員國國際收支的困難。
發揮的作用:
(1)實現了以固定匯率制為基礎的國際貨幣體系。目前有50個以上會員國家的貨幣為該
組織的可兌換貨幣。
(2)維持世界貨幣體系的正常運轉。
(3)暫時緩和了國際收支困難。如對逆差國貸款解決國際收支困難。
2.國際復興開發銀行(IBRD)
簡稱世界銀行,是根據1944年7月在美國布雷頓森林舉行的聯合國貨幣金融會議簽定的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協定》,於1945年12月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同時成立的。它是聯合國的
又一專門機構。現有成員國150餘個,總部在華盛頓。當時的名稱是國際復興開發銀行,簡
稱世界銀行,後來隨著國際形勢的發展,又成立了幾個專業機構。目前,世界銀行集團由
國際復興開發銀行(IBRD)、國際開發協會(IDA)、國際金融公司IFC)和多邊投資擔保
機構(MIGA)所組成。
建立的宗旨:
(1)對生產性投資提供便利,協助會員國經濟復興,生產和資源開發;
(2)促進私人對外貸款和投資;
(3)鼓勵國際投資,開發會員國生產資源;
(4)配合國際貸款、提供信貸保證。
發揮的作用:
(1)有利於二戰啟西歐國家的經濟恢復;
(2)1948年以貸款對象轉向亞、非、拉對新獨立國家給予資金支援;
(3)促進了發展中國家基礎設施建設和農業的發展;
(4)促進了發達國家私人企業的大力發展。
3.國際清算銀行(BIS)等(略) (二)區域性國際金融機構 在區域性國際金融機構中,亞州、非洲、拉丁美洲的國際開發銀行和歐美貨幣體系具有
一定的代表性,是全球性國際金融機構的重要補充。 1.亞州開發銀行 該行成立於1966年11月,是亞洲地區發達國家、發展中國家和地區以及一些其他國家出
資政府間國際金融組織。總部設在菲律賓首都馬尼拉。 宗旨:組織吸收亞太地區官方和民間的資金,為本地區發展中國家和地區的經濟發展、
資源開發利用、擴大對外貿易、農業生產、基礎建設等提供資金技術援助,心及與聯合國有
關部門合作進行聯合貸款或投資活動等。
2.非洲開發銀行
該行成立於1964年9月,原有50個非洲獨立國家為成員國,總部設在象牙海岸的首都阿比
讓。這是一個在聯合國經濟委員會支持下,由非洲地區的國家聯合舉辦的政府間互助性質的
國際金融機構。該行下設四個聯系組織,即非洲開發基金、奈及利亞信託基金、非洲投資公
司和非洲再保險公司,集中資金力量,發展非洲經濟。該行原有50個成員國全部為非洲本地
區的獨立國家,經濟實力相對薄弱。為了加強該行的資本實力,該行在第18屆年會上批准了
一個修正案,允許美國、日本、西歐等發達國家加該組織,從而使該行資本從29億美元,迅
速增加到60億美元。
宗旨:為成員國的經濟和社會發展提供資金,使成員國在物質上自給,協助非洲大陸制
定發展的總體戰略和各成員國的發展計劃,以便達到非洲經濟一體化。
3.泛美開發銀行
該行是根據1959年4月美國和拉丁美洲國家簽訂的關於建立泛美開發銀行的協定,於1960
年10月1日成立的。該行是拉丁美洲國家和其他西方國家聯合舉辦的政府間國際金融組織。
該行1985年有43個成員國,其中拉美國家25個,其他國家18個。總部設在華盛頓。
宗旨:組織吸收拉丁美洲內外的資金,為拉美成員國經濟和社會發展目提供貸款,促進拉
丁美洲經濟和社會的發展。同時,該行設?quot;拉美一體化協會",負責開展有關拉美地區經濟
一體化進程的學術交流、技術培訓和咨詢等服務。
4.歐洲貨幣體系(EMS)
是歐洲經濟共同體(EEC)的長遠目標之一。西歐六國(法國、西德、義大利、荷蘭、比
利時、盧森堡)為了加強政治、經濟聯合,於1958年1月1日成立了"共同市場"。1973年,英
國、愛爾蘭、丹麥加入,成員國擴大為九國。1981年希臘加入,擴大為十國。1986年西班牙、
葡萄牙參加,成員國增為十二個國家。
目標:
(1)、實現統一的歐洲貨幣匯率機制(1990年7月1日起);
(2)、建成歐洲統一貨幣(歐元);
(3)、建立歐洲中央銀行。
內容:
(1)、建立歐洲貨幣單位(ECU按12個成員國貨幣不同比重混合組成加權計算)是歐洲貨
幣休系的核心;
(2)、擴大西歐貨幣聯合浮動范圍,實行匯率雙重管理機制;建立歐洲貨幣基金,增強干
預市場能力。
作用:
(1)、"歐洲貨幣單位"地位明顯提高,用途日益擴大;
(2)、強大的歐洲貨幣基金,增強了聯浮機制的穩定;
(3)、歐洲貨幣體系的建立,為國際貨幣制度改革提供了經驗

『叄』 分析世界金融機構發展趨勢

為了解當前全球金融市場發展趨勢對於全球經濟形勢和發展趨勢對於全球經濟的影響,以及對我國的影響,由摩根士丹利、匯豐銀行、法國東方匯理銀行、法國巴黎銀行等4家外資銀行就2009年上半年全球經濟運行情況和全年發展趨勢進行了分析,主要觀點如下:
一、上半年全球經濟仍陷衰退,但已有較大好轉
(一)美國經濟形勢好轉,但不確定性較大。除匯豐銀行比較樂觀估計美國經濟形勢外,其他外資銀行一致認為美國經濟存在不確定性。摩根士丹利認為較高的按揭貸款利率不利於房地產市場復甦,且油價上漲將抑制消費;東方匯理銀行認為股價走高的主要原因是市場悲觀情緒好轉導致的熊市反彈,經濟基本面未有較大改善,銀行業和通用等企業前景仍不容樂觀;法國巴黎銀行認為產能過剩和儲蓄率上升將制約經濟增長。
(二)歐元區尚未有明顯復甦跡象。歐元區2009年一季度GDP同比下降4.8%,創下10年來新低,投資和存貨分別下降0.9%和1%,成為主要下降因素。雖然德國和法國消費實現增長,但西班牙、荷蘭、義大利等國消費大幅下滑,使得歐元區總體消費仍然下滑約0.5%。
(三)日本經濟一季度已見底,但復甦尚需時日。日本工業生產指數二季度開始回升,但國內需求的萎靡使復甦尚需較長一段時間。一是雖然政府出台了鼓勵消費的政策,但由於失業率持續上升減少家庭收入,消費需求可能進一步萎縮。二是出口進一步下降,擴大了工業產出和國內需求的缺口,企業將繼續縮減過剩產能,減少勞動力。三是工業生產轉化為私人收入和消費需要一個過程,致使短期內投資和消費都難有較大增長。匯豐銀行分析,工業生產和最終需求、投資的缺口將導致日本經濟中長期結構性問題,需要多年較快增長來彌補。
(四)新興市場國家受益於中國經濟增長。隨著中國經濟刺激政策初見成效,一些大宗商業出口國已經受益。外資銀行分析,隨著中國固定資產投資加速增長,大宗商品出口規模迅速增長,巴西、阿根廷、中東國家等資源型出口國家是最大的受益者,如中國在2009年前4個月已經取代美國成為巴西最大的貿易夥伴。隨著原油等大宗商品價格反彈,這些國家也將進一步受益。
二、預計全球經濟2009年仍將負增長,2010年恢復增長
(一)美國將緩慢復甦,市場信心至關重要。外資銀行一致認為,隨著金融市場恢復穩定和消費的回升,美國經濟將逐步走出衰退,但增長速度將大大放緩。一是工業產能過剩問題依然嚴重,企業需要繼續壓縮過剩產能,減少勞動力人數,工業生產增長乏力。二是美國失業率居高不下,家庭可支配收入減少,且儲蓄率大幅上升,借貸消費的模式難以持續,加之股價和房價下跌形成負財富效應,消費難有大的增長。三是金融企業仍將繼續去杠桿化,金融支持經濟增長效果能力有限。四是美國貿易進口下跌幅度超過出口,隨著大宗商品價格上漲,逆差可能進一步擴大。
外資銀行預測,美國經濟2009年將出現2%至3%之間的負增長,2010年則恢復增長。同時,受產能過剩影響,美國2009年將出現小幅的通貨緊縮,2010年將恢復正常。
(二)歐元區可能在2009年下半年見底。外資銀行普遍認為其最早將於2009年下半年見底,2010年能否復甦尚有待觀察。一是投資和存貨2009年一季度繼續萎縮。二是消費意外下降和銀行信貸急劇萎縮,失業率沒有出現反彈跡象。三是受全球經濟放緩和美國儲蓄率上升影響,歐元區將在較長一段時間內面臨外需減弱問題,同時美元結構調整導致歐元面臨升值壓力,將制約歐元區出口增長。四是歐洲的金融機構同樣面臨較大的潛在損失,2009年至2010年需減計7500億美元資產,加大了經濟復甦的不確定性。
外資銀行普遍預測,歐元區經濟2009年將出現超過4%的負增長。對2010年漲幅,摩根士丹利和匯豐銀行預測將小幅增長,東方匯理銀行和法國巴黎銀行則預測將繼續萎縮。
(三)日本重陷通縮陷阱。一方面,受全球經濟衰退影響,日本出口大幅下降,產能嚴重過剩;另一方面,日本政府的消費刺激政策主要集中於電子產品和汽車,隨著失業率不斷上升,消費將繼續受到抑制,導致日本經濟2009年繼續衰退,且出現通貨緊縮。外資銀行一致預測,日本經濟2009年將出現6%左右的負增長,2010年恢復增長。
(四)亞洲2009年有望復甦。2009年一季度以來,亞洲經濟出現較強的復甦跡象,股市開始反彈,各國信用違約掉期價差已明顯收窄,采購經理人指數和信心指數都大幅回升。雖然出口仍未出現根本性好轉跡象,但外資銀行普遍認為亞洲經濟將在中國、印度等國的帶動下最早復甦,並成為全球經濟增長的重要動力。
三、中國經濟表現將優於他國
外資銀行認為,中國已經進入快速增長通道,以投資為主的內需將取代外需成為推動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但也存在降低經濟運行效率的隱患。當前中國政府的主要任務是平衡信貸供給何實體經濟需求,充分發揮金融市場的傳導和杠桿作用,提高政策效果。摩根士丹利、匯豐銀行、東方銀行、法國巴黎銀行預測中國經濟2009年增長率分別為7.0%、7.8%、7.5%和7.7%,2010年增長率分別為8.0%、8.5%、8.0%和8.5%。
(一)2009年二季度經濟開始加速。2009年3月以來,中國經濟日漸活躍,5月高盛中國活動指數(衡量中國實體經濟活躍程度)同比增長7.2%,遠高於1月和2月2.1%的增幅,環比則高達27%,達到歷史高位。與4月份相比,除出口降幅進一步擴大外,5月份工業生產指數、固定資產投資、房屋和汽車銷售等指標都大幅改善,表明經濟正在加速。同時,5月和6月的采購經理人指數表現均好於預期,市場信心已經恢復。
(二)內需取代外需成為經濟增長主要推動力。以固定資產投資為主的內需已成為推動經濟增長的主要因素。2009年3月以來,固定資產投資開始加速增長,4月和5月分別同比增長40.5%和46%,同時消費實現較快增長,汽車和房地產銷售4月和5月分別同比增長18.5%和23.8%。此外,民間為主的房地產世紀投資(按不變價格計算)增長率已達20%,相當於危機爆發前水平。
(三)寬松的信貸環境助推經濟增長。銀行加大信貸投放力度推動力投資快速增長。2009年前5個月商業銀行貸款達人民幣5.8萬億元,同比增長3.7萬億元,信貸環境極為寬松,為基礎設施建設和固定資產投資提供了充足的資金。東方匯理銀行分析,即時對銀行未來的信貸投放規模作保守估計,固定資產投資也將在2010年二季度之前保持快速增長。
(四)上半年的通縮不會持續。法國巴黎銀行分析,由於市場積累了大量的流動性,且央行出於經濟基本面的考慮短期內無法收緊貨幣政策,貨幣供給將依然寬松,通縮將不會長期持續;摩根士丹利預測,通縮將於2010年3月結束。
(五)經濟增長質量可能下降。東方匯理銀行認為,中國當前增長模式面臨經濟增長質量下降的風險。一方面,銀行過度加大信貸投放力度可能導致不良貸款規模上升和產能過剩,影響金融系統和實體經濟的未來穩定。另一方面,貸款和投資成為推動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最終需求的比例進一步下降,增大了經濟增長的人為因素。
四、政策建議
(一)積極推動政策重心由「保增長」向「調結構」轉移。一是適度進行產業結構調整,「有保有壓」,對符合國家產業發展規劃要求的產業,從資金供給、扶持政策等加大支持力度。二是進一步加大對中西部地區、經濟欠發達地區、縣域區域的支持力度,在項目分布、資金配套上向其傾斜,以促進實現區域均衡發展和城鄉統籌發展的目標。三是適時加強投資管理,進一步提高投資效率,擬立項的項目,要對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發展前景等進行嚴格、充分的論證;已立項的項目,要精心組織實施。
(二)加大保障民生力度,促進消費增長。一是通過培訓、信息服務、小額擔保貸款等方式,加大對農村婦女、畢業大學生、返鄉農民工等就業困難群體的支持力度,做好就業和再就業工作、養老保險等社會保障體系改革,進一步加大公共財政支出力度,解決人民群眾的後顧之憂。三是落實好各項支農惠農政策,切實提高農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挖掘農村消費潛力。
(三)加強金融風險管理,維護金融和經濟穩定。一是加強對市場資金流動的監控和管理,加大公開市場操作力度,及時疏導或回收過剩流動性,保證市場和經濟的穩定運行。二是加強指標監控和風險提示,引導商業銀行適當提高信貸審批標准,控制借貸資產風險。三是加強貨幣政策和信貸供給的結構性調整,避免流動性集中於大銀行、大企業、熱點領域。四是加快債券市場改革,適時推出創業板,拓寬企業融資渠道,避免風險向銀行業過度集中。

『肆』 各種國際金融機構對世界經濟的發展產生了哪些影響

際金融市場的作用是廣泛的,一般有以下幾個方面: 1.推動世界經濟全球化的巨大發展 首先,國際金融市場能在國際范圍內把大量閑散資金聚集起來,從而滿足了國際經濟貿易發展的需要,同時通過金融市場的職能作用,把「死錢」變為「活錢」,由此推動了生產與資本的國際化。 其次,歐洲貨 如歐洲貨幣市場促進了當時的聯邦德國和日本經濟的復興;亞洲美元市場對亞太地區的經濟建設也起了積極的作用。發展中國家的大部分資金也都是在國際金融市場上籌集的。幣市場的形成與發展,又為跨國公司在國際間進行資金儲存與借貸、資本的頻繁調動創造了條件,促進了跨國公司經營資本的循環與周轉,由此推動世界經濟全球化的巨大發展。 2.為各國經濟發展提供資金 國際金融市場是世界各國資金的集散中心。各國可以充分利用這一國際性的蓄水池,獲取發展經濟所需的資金。可以說,某些國家或地區就是以在國際金融市場上借錢付利息的代價來推動經濟發展的。 3.有利於調節各國的國際收支 國際金融市場的產生與發展,為國際收支逆差國提供了一條調節國際收支的渠道,即逆差國可到國際金融市場上舉債或籌資,從而更能靈活地規劃經濟發展,也能在更大程度上緩和國際收支失衡的壓力。 4.促進金融業的國際化 國際金融市場的發達, 例如,當大量國際資本同時流向一個國家時,必然導致流入國貨幣供應量增加,引發通貨膨脹,沖擊該國貨幣政策的執行效果,甚至會加劇國際金融市場動盪不安。吸引著無數的跨國金融組織,尤其銀行業匯集於此。國際金融市場成了國際大銀行的集散地。金融市場通過各種活動把這些銀行有機地結合在一起,使世界各國的銀行信用突破空間制約而成為國際間的銀行信用,在更大程度上推動諸多金融業務國際化。 5.導致大規模的國際資本流動 國際金融市場會導致國際資本在國際間充分流動,使當前的國際資本流動達到了空前的規模。與此同時,也帶來了一些負面效果。為此,近幾年在西方各國推行金融自由化的同時,都不同程度地加強了對國際金融市場的干預與管理。
展開剩餘77%
0

『伍』 進一步發展和完善我國金融機構的設想和展望

根據中國經濟金融發展的新形勢分析,近期以及今後一個時期經濟金融改革與發展工作,要加強和改善金融宏觀調控,充分發揮市場機製作用。加快金融體制改革,完善金融機構的公司治理結構,提高金融企業的資產質量、盈利能力和服務水平,全面提高金融業對外開放水平,增強中國金融業競爭能力。建立和發展多層次的金融市場,提高直接融資比重。提高金融監管水平,建立防範和化解金融風險的長效機制。改善金融生態環境,促進全社會信用體系的大環境建設,維護金融穩定。

一、繼續實行穩健的貨幣政策

要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加快經濟結構的調整,努力實現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著力提高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效益。經濟決定金融,良好的宏觀經濟環境是金融穩定的重要前提。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金融對經濟發展具有巨大的推動和調控作用,金融穩定是經濟穩定的基礎。因此,2006年中國將保持宏觀經濟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繼續實行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的「雙穩鍵」調控方式,並根據經濟形勢的具體變化,注重增加靈活性和針對性。中央銀行在繼續執行穩健的貨幣政策的同時,進一步增強政策的主動性和有效性,注意加強預調和微調,充分發揮金融宏觀調控作用,適時適度調控貨幣信貸總量,優化信貸結構,加快經濟結構調整,促進國民經濟的平穩快速增長。

二、深化金融體制改革

中國經濟轉軌時期,要維護經濟金融穩定,需要加強基礎:設施和制度建設,改善金融生態環境;深化金融體制改革,推進利率制度和匯率制度改革;加快金融企業改革,明晰產權主體;完善公司治理,轉換經營機制,加強內部管理;促進金融創新,提高金融機構創新能方。

(一)加快金融企業改革

目前,國有商業銀行的改革已取得階段性成果,下一步改革的主要任務是引進外部戰略投資者,推動符合條件的國有商業銀行在境內:外資本市場上市,強化出資人對國有商業管理層的約束,進一步規范公司治理,建立起有效的績效激勵、風險控制和資本約束機制,促進國有商業銀行健全經營機制,將國有商業銀行轉變成自主承擔風險的具有生機和活力的市場參與主體。

中國政策性金融機構的發展已經進入一個新階段,為適應新的形勢,傳統的政策性銀行要轉變為符合市場經濟需要的\財務上可持續的、具有一定競爭性的開發性金融機構。因此,政策性銀行要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實現自身的可持續發展。在改革過程中,要實行一行一策,針對各行的不同情況,分別制定改革方案,有目的、有步驟、分階段實施,並要建立開發性金融機構管理模式,實行國家指定項目和自主經營的開發性項目分賬管理、專項核算。進一步完善股份制商業銀行的運行機制。在加強監管的前提下,允許社會資本和外資參股現有中資金融機構,鼓勵社會資本和外資參與中小金融機構的重組與改造,在有利於化解金融風險的情況下,適當放寬社會資本和外資入股金融機構的比例。推動證券公司的重新定位,回歸投資中介服務的基本功能,完善以凈資本為核心的證券公司風險控制和考核機制,完善客戶交易結算資金存管制度。支持優質證券公司創新,探索包括集團化建設、證券控股公司及合夥人制在內的各種組織形式,以形成規模適當,經營特色各異的證券公司。積極推進符合條件的證券公開上市。建立:綜合性保險集團,專業性保險公司和保險中介機構並存的多;元化保險機構體系。繼續深化和鞏固國有保險公司股份制改革成果;支持集團減控股公司根據市場定位和業務發展需要,通過產險、壽險、資產管理等多元化業務,整合內部資源。允許保險公司依法兼並、收購、實現股權有序流轉。支持符合條件的保險公司在境內外上市。

推動金融機構完善公司治理結構,加強內控機制建設,提高金融企業的資產質量、盈利能力和服務水平。金融機構要建立健全股東大會、董事會、監事會和經理班子治理架構,使決策、監督、執行分工明確、相互制約、相互監督。要加強對高級管理人員和普通員工的約束,建立相應的正向激勵機制。在完善公司治理結構的基礎上,加強內部控制、加強內部授權授信管理,充分發揮內部審計、內部合規性檢查的作用、同時合理發揮外部審計的作用。金融機構進一步加強審慎經營,採用國際通行的審慎會計制度、風險撥備制度和損失核銷制度,不斷提高金融資產質量、降低不良資產比例,提高金融機構經營的穩定性。金融業綜合經營是指銀行業、證券業和保險業跨業經營的金融制度,具有節約交易成本、分散金融風險和獲得協同效應等優勢。要穩步推進金融業綜合經營試點,提高中國金融機構競爭能力。推進金融機構綜合經營可以有多種形式。中國有必要在有效實施金融監管的前提下,主要通過金融控股公司和其他適合中國國情的綜合經營組織形式,發展綜合類金融業務。通過設立正面清單和負面清單的方法,將防範金融風險和鼓勵金融創新有機結合,通過金融創新調整金融機構資產負債結構。鼓勵金融業在制度、機構、產品等方面加大創新力度,推動金融企業面向市場、樹立以客戶為中心的經營意識,提高綜合服務水平和盈利能力。加強金融機構的產品定價能力、重視發展銀行業的中間業務,開發證券公司的賣方業務,加快保險產品結構調整,培育可持續的盈利模式,提高金融機構的經營能力和競爭實力。

(二)全面推進農村金融改革

按照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要求,進一步深化農村金融體制改革,針對農村多層次金融需求的特點,加快構建政策性金融組織、商業性金融組織、合作金融組織和其他形式農村金融組織各有定位、功能互補、產權明晰、可持續發展的多層次農村金融機構體系。深化農村信用社改革,真正建立起產權清晰、財務健康、監管到位、有可持續發展能力、主要為農村服務的金融企業。繼續完善和發展農村政策性金融,探索農村政策性金融與商業性金融共同支持農村經濟發展的有效模式,保障郵政儲蓄資金對「三農」的適當投放,引導和規范民間借貸行為,在控制風險的基礎上,發揮其活躍民間經濟活動的積極作用。適應農村經濟發展需要,鼓勵多種形式的制度創新和產品創新,發展農業保險、大宗農產品期貨市場、分散農村信貸風險。積級探索包括小額信貸組織在內的新型農村金融組織形式,開發新的農村金融產品。

(三)推進利率市場化改革和完善匯率制度

中國利率市場化已經取得很大進展,目前除銀行存款利率上限和貸款利率下限外,基本取消了利率管制。利率改革的目標是建立健全由市場供求決定的利率形成機制,中央銀行通過運用貨幣政策工具引導市場利率,金融機構依據市場利率確定其資產負債價格體系。一是進一步推進貸款利率的市場化,逐步放開城鄉信用社貸款利率浮動上限,簡化貸款基準利率期限檔次。二是引導金融機構提高貸款定價和風險管理能力。三是鼓勵金融機構用好存款利下浮政策,加強主動負債管理,逐步放開大額、長期存款利率。四是簡化並逐步放開小額外幣存款利率的上限管理,實現境內小額外幣存款利率的市場化。中國於2005年7月實行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攬子貨幣進行調節、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並將根據市場發育狀況和經濟金融形勢,不斷完善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促進國際收平衡,維護宏觀經濟和金融市場的穩定。中國金融改革的一項重要內容是逐步實現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進一步放寬境內機構對外直接投資限制,支持企業「走出去」;積極探索利用外資新方式,逐步放寬對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投資於境內的限制。放鬆境外機構和企業在境內資本市場上融資限制,優化國內資本市場結構,允許合格的境外機構在境內發行人民幣債券。拓寬境內外匯資金投資渠道,允許合格境內機構投資者投資境外證券市場。人民幣資本項目基本可兌換後,仍可以視情況對短期外債和投機性頭寸進行適當限制。

『陸』 金融市場在未來是否可持續發展

全國人民基本保障性分配可以解決國內外一切問題;

中國可以持續發展

小學到初中免費【必須買課外書籍實際上收回】

扶貧,全民醫保,校車,畢竟開始了

『柒』 銀行機構與境外金融機構建立代理,或者類似業務關系的辦理流程是什麼

銀行機構來與境外金融機構建立代理源或類似業務應經人民銀行批准。


中華人民共和國銀行業金融機構,是指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設立的商業銀行、城市信用合作社、農村信用合作社等吸收公眾存款的金融機構以及政策性銀行。


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簡稱銀監會),負責對全國銀行業金融機構及其業務活動監督管理的工作。



『捌』 外資金融機構在國內發展遇到了哪些阻礙

據報道,近年來,外資金融機構在國內發展遇阻,目前,外資金融機構在華開展業務掣肘較多,持股比例、設立形式、股東資質、業務范圍、牌照數量等方面均有限制。

下一步應更多開放外資銀行在境內業務的行政許可,減少行政審批,健全離岸人民幣市場發展,加快資本市場開放步伐,允許更多符合條件的境外機構在境內市場融資,完善外匯儲備管理制度,加強跨境資本流動的監測、分析和預警。

希望中國可以成為世界嚮往的發展地!

『玖』 外資金融的大量進入將對我國現有的金融機構產生什麼樣的沖擊

是我國經濟受外部影響變大,甚至受控於他國。外資金融機構進入中國市場現狀政策趨勢
一,中國金融業當前對外開放的進展
(一)外資金融機構已經成為中國金融體系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
1,銀行業
從中國加入WTO以來,外資銀行在2002~2003兩年在中國銀行業中的總資產佔比呈下降趨勢,盈利情況不穩定,信貸風險突出,分支機構收縮.但其後在中國銀行業中的總資產佔比穩步提高盈利上升且不良貸款率穩步下降,營業性機構數量快速增長(圖1,圖2).
從整體上看,外資銀行呈現出穩健發展的態勢,業務經營較為活躍,盈利能力有所提高.在信貸市場上,人民幣和外匯存貸款增長速度均相對較快,市場份額在近兩年也逐漸增加,不良貸款率逐步降低.特別是在一些開放程度較高的城市如上海,外匯貸款佔比已達54.8%,人民幣業務資產總額5年增長253.6%.在業務開拓方面,外資銀行在規定的12項基本業務范圍內,經營的業務品種達到100多個,特別是在銀團貸款,貿易融資,零售業務,資金管理和衍生產品等業務方面的優勢進一步顯現.
2,保險業
從不同領域的比較看,中國的保險業則是中國金融行業中開放力度最大的一個行業.到2004年12月11日,中國保險業全面對外資開放,對外資的地域限制和業務范圍限製取消,中外資保險公司基本上處於同一平台進行競爭,因而保險業也成為在開放推動下競爭最為活躍的金融市場.
2005年,中資保險公司保費收入同比增長8.52%,而外資保險公司保費收入同比增長248.45%,增幅明顯高於同期中資保險公司的增長速度;從市場份額看,2005年外資保險公司的壽險保費和財產保險保費在全國保費收入中的佔比分別為8.9%和1.3%,各自比上年增加了6.3和0.1個百分點(參見圖5,圖6).在北京,上海等外資公司相對更為集中的區域保險市場中,外資保險公司的市場份額更高,例如在北京,上海,廣東地區,外資壽險的份額分別為51.86%,19.79%,12.24%.
3,證券業
由於中國資本市場改革和人民幣在資本項目的可兌換進程的制約,中國在證券業開放上的力度相對要謹慎一些.到目前為止,共有中金公司,中銀國際,華歐國際,長江巴黎百富勤,海際大和,高盛高華以及瑞銀北證等7家中外合資證券公司獲准成立.與證券業的謹慎開放相比,合資基金公司的建立則成為證券市場上一大亮點.自2002年10月首家外資參股基金管理公司——國安基金管理公司獲准籌建以來,2年半的時間內,中國證監會先後批准了22家中外合資基金管理公司,遠遠超過了合資證券公司的數量.合資基金公司利用其品牌優勢,技術能力,全球網路和資金實力,正成為中國證券市場機構投資者中的重要力量,共同推動了中國基金市場的快速成長(圖7).
另外,中國在2002年底正式推出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QFII)制度,提供了外資直接參與中國A股市場的機會.2003年7月9日,瑞士銀行完成QFII第一單,QFII正式進入中國A股市場.截至10月27目,共有51家境外機構獲得QFII資格,QFII總額度已經達到126億美元.
(二)外資金融機構參與中國金融業的形式趨向多元化
從投資形式來看,隨著金融業開放程度的提高,一方面外資參與國內市場的模式日益多樣化,除了設立分支機構以外,合資,獨資,參股等形式也日益為外資金融機構所採用.另一方面,早在2001年底,國內銀行業就曾掀起一場外資金融機構參股中資銀行的浪潮,隨後在特定的市場環境和政策導引下,外資參股中資機構成為國外大型金融集團進入中國的首選方式,特別是2003年中國銀監會頒布了《境外金融機構投資入股中資金融機構管理辦法》,為外資參股創造了有利的監管環境,巨大的市場潛力吸引著眾多外資金融機構加入到這一特殊的並購市場中.
截至2006年6月底,26家境外金融機構投資入股了中資18家銀行,入股的總金額為179億美元,外資參股的保險公司達到22家,並且建立了23家合資基金管理公司和8家合資證券公司.(參見附表).外資金融機構對參股目標的選擇范圍擴大,除城市商業銀行和股份制商業銀行外,國有銀行也[FS:PAGE]隨著股改上市的完成而成為外資新的爭奪熱點,地域上也不僅限於東南沿海,開始涉足西部地區.
(三)對於外資金融機構的監管逐步與國際接軌
中國目前實行的是分業監管的監管模式,即由"一行三會"(中國人民銀行,銀監會,證監會,保監會)監管金融業.其中,銀監會統一監管全國銀行,金融資產管理公司,信託投資公司及其他存款類金融機構,證監會對全國證券,期貨市場實行集中統一監管,保監會統一監管全國保險市場.
在過渡期內,中國根據入世承諾和外資銀行的實際發展情況對現有的法律法規體系進行多次的修改和補充.在銀行業中,《中華人民共和國外資金融機構管理條例》自1994年2月25日發布以來,已進行了兩次修改,特別是從2004年9月1日開始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外資金融機構管理條例實施細則》,在維持原框架下進一步突出了審慎監管的原則,簡化了審批程序,並按照國際慣例,使其盡可能與中資監管的要求相配合,因而,這一條例成為現階段中國對外金融機構進行監管的最主要依據.另外,《境外金融機構投資入股中資金融機構管理辦法》,《外資銀行並表監管管理辦法》,《金融機構衍生產品交易業務管理暫行辦法》,《汽車金融公司管理辦法》以及2006年起實施的《外資金融機構行政許可事項實施辦法》等共同構成了對外資銀行進行有效監管的法規體系.在證券業中,2002年發布並開始實行《外資參股證券公司設立規則》和《外資參股基金管理公司設立規則》,2006年9月開始實行《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境內證券投資管理辦法》以及新修訂的《證券法》成為對外資證券基金金融機構進行監管的主要依據.在保險業中,主要針對外資監管的法規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外資保險公司管理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外資保險公司管理條例實施細則》《外國保險機構駐華代表機構管理辦法》.
同時,隨著開放的推進和監管對象的多元化,中國的監管技術標准不斷進步.入世後,中國金融監管部門對外資金融機構的監管,將由以前的過多強調的市場准入監管轉向市場運營的監管,尋求建立一整套符合國際標準的規范化的操作程序.比如在銀行業的監管方面,中國沿用國際慣例,中國銀監會及其派出機構對外資銀行實施並表監管,對外資銀行分行的業務進行風險和資本充足性管理.銀監會目前對各家外資銀行在華分行分別制定了ROCA評價體系和並表風險評價體系,對分行進行合並的考核評價,對其總行及其在全球的業務安全情況進行綜合評價,根據評價結果對外資銀行頒發3類不同的營業執照,在監管手段上包括了非現場檢查和現場檢查.同時,監管部門加強了溝通和協調,通過簽署備忘錄和監管聯席會議的方式加強監管當局之間的信息傳遞,此外,中國還重視國際協調在對外資銀行的監管中發揮的作用,加強對外資銀行監管的國際合作.
二,後過渡期各領域外資金融機構准入的政策取向
(一)銀行業
1,銀行業對外開放的承諾
根據WTO有關協議,中國將逐步取消對於涉及到外資銀行"商業存在"的保護性措施,即取消外資銀行經營人民幣業務的地域限制,即由目前開放的25個城市擴展到全國;取消外資銀行經營人民幣業務的對象限制,向外資銀行開放國內居民個人人民幣業務;取消現有的限制所有權,經營及外國金融機構法律形式的任何非審慎性措施.
2,政策焦點
(1)法人導向政策
中國正在修訂《中華人民共和國外資銀行管理條例》,預計將在12月份正式頒布.該條例的初稿中明確指出,"適應外資銀行在華機構和業務發展需要,在允許外資銀行自由選擇在華商業形式的前提下,實施當地注冊法人銀行導向."該條例初稿中明確:對於法人銀行與外國銀行將實行差別政策.①允許法人銀行從事全面人民幣業務,外國銀行分行只允許吸收中國居民個人100萬元人民幣以上的定期存款;②允許法人銀行從事銀行卡業務,外國銀行分行由於非法人主體,不能發行信用卡;③法人銀行及其下設分行注冊資本和營運資金的要求[FS:PAGE]與中資銀行保持一致,外國銀行分行人民幣營運資金充足率繼續保持單家考核等.
雖然目前該條例仍然沒有正式頒布,但法人導向的監管政策已經成為中國銀行業在全面開放時代對於外資銀行監管的主基調.對於外資金融機構來說,設置獨立法人機構意味著必須接受與中資銀行同等嚴格的監管.按目前《商業銀行法》規定的關於銀行運營的一些具體要求,例如存貸比率,外債額度,同業拆借金額,資本充足率,大客戶集中度比率等標准,外資銀行現有水平與之都有不同程度的差距,可能在一定階段會制約其業務發展.比如,按照國內監管要求,中資銀行的存貸比率不得高於75%,而外資行目前的存貸比平均水平是46%.另外,法人機構的設立將會增加外資金融機構一定的成本.按條例初稿的要求,法人注冊資本為10億元,下設分行運營資金為1億元,資本充足率本外幣合並考核.對於外資金融機構來說,增加資本等事宜是一個較為復雜的程序.
(2)人民幣業務
《外資銀行管理條例》初稿中指出:根據承諾中國將在2006年底開放人民幣零售業務,但這並不意味著所有獲准經營中資企業人民幣業務的外資銀行可自動獲得人民幣業務的許可.對法人銀行,允許其從事全面的人民幣業務,其總行初次獲得人民幣業務許可仍需滿足"開業三年,連續盈利兩年的條件",對其下設的分行,可在總行獲準的業務范圍內授權,在滿足營業網點,專業人才配備,制度建設等審慎性條件後,經批准可經營人民幣業務;而對於外國銀行分行,開展人民幣業務除需滿足"開業三年,連續盈利兩年的條件",還需單家審批,另外,擴大外國銀行分行人民幣資金來源,允許其吸收中國居民個人100萬元人民幣以上的定期存款.
從目前的政策趨勢來看,外資金融機構大面積開展人民幣業務還需要做一段時間的准備,並將設定了一定的門檻.銀監會此前也提出要充分利用世貿規則和其允許的審慎原則,對向外資銀行開放中國居民個人人民幣業務設置審慎性條件,保護存款人利益,維護金融體系安全.從國際情況來看,各個國家對於外國銀行開展零售業務都有相應的限制.例如在美國,大多數外國銀行分行只能吸收10萬美元以上的存款,從事批發業務,外國銀行要在美國從事零售業務,首先要加入聯邦存款保險,而加入聯邦存款保險必須是法人銀行.
在實施法人導向政策以前,外資銀行的實質風險往往都在母行,一旦成為本國獨立的法人機構後,母行除了可能提供注冊資本金外,沒有其他責任和義務,假如銀行遭遇經營危機,承擔後果的將是當地的存款人.在中國當前存款保險制度尚未建立的情況下,將外資銀行的存款門檻提高,有利於防範金融風險,這和中國的國情是相適應的,與對外開放的原則並不相悖.
(3)投資入股中資銀行股份比例限制
根據現行規定,單個外資機構在一家中資銀行持股比例不得超過20%,一家中資銀行的外資持股比例總和不得超過25%.當然,25%的比例上限只是針對非上市銀行的,上市銀行不受此限.
由於入世承諾中並未對此做出規定,因而何時放開外資在非上市銀行中的持股比例上限,目前還沒有明確的說法.從目前的情況來看,中國政府將會堅定的保持對於中國工商銀行,中國農業銀行,中國建設銀行,中國銀行以及交通銀行等國有商業銀行的絕對控股,對於其他類型商業銀行的持股比例做適當程度的放寬是可以承受的.但是參照國際經驗,中國政府可能仍然會對外資持股國內銀行比例上限做出規定,慎用自主開放政策.
(二)證券業
1,證券業對外開放承諾
根據有關協議,中國證券業的開放包括以下內容:(1)允許外國證券機構直接從事B股交易,加入後3年內,允許設立中外合資證券公司,從事A股承銷,B股和H股以及政府和公司債券的承銷和交易,外資比例不超過1/3.(2)允許設立中外合資的基金管理公司,外資比例在加入時不超過33%,加入後3年內不超過49%.
2,政策焦點
(1)設立合資證券公司
中國目前不允許外資通過建立獨資證券經營機構進行經營,因而通[FS:PAGE]過建立中外合資證券公司成為外資進入證券業的主要方式.到目前為止,共有中金公司,中銀國際,華歐國際,長江巴黎百富勤,海際大和,高盛高華以及瑞銀北證等7家中外合資證券公司獲准成立,但瑞銀重組北證的方案雖然在2005年9月獲批,但是目前為止仍然沒有開業.
從時間安排上可以看出,在中國證監會2005年7月開始實施證券公司綜合治理的政策以來,為了防止一些質量較差,風險較大的證券公司希望通過合資來躲避責任等行為,停止了批設新的證券公司以及設立合資證券公司的事宜.從目前形勢來看,2007年10月底證券公司綜合治理基本完成後,中國重新開啟合資證券公司的審批事項.但是,在後過渡期,中國證券業的開放的步伐仍然將視中國證券市場的發展進程,中國證券公司行業的治理與運行的狀況循序進行.中國證券市場仍然具有明顯的"新興加轉軌"的特徵,雖然股權分置改革接近完成,但諸多基礎制度的建設仍然在推進之中,規范化,市場化的進程要先於國際化,國際化的進程亦應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與資本市場的改革相伴而行,在一定時間內可能仍然會設置一些保護性條款.
(2)交易和買賣A股
中國尚未承諾開放A股市場,外資進入A股市場主要有三條路徑:一是QFII,即境外合格機構投資者制度;二是允許外資直接以戰略投資者身份投資股權分置改革後的A股市場.可以看出,由於受中國資本市場發展程度以及資本項目可兌換進程的制約,中國A股市場開放仍將是個漸進的過程,這幾條路徑仍然一段時間內外資介入A股市場的主要渠道.

閱讀全文

與境外金融機構持續發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鄭州億成金融服務外包有限公司 瀏覽:270
期貨青澤合集 瀏覽:693
浙能集團算是好單位嗎 瀏覽:630
永輝超市股份佔比情況 瀏覽:494
金融服務圖片 瀏覽:735
特斯拉股票超豐田 瀏覽:920
公司企業理財產品 瀏覽:446
牛可以用來融資租賃嗎 瀏覽:949
如何加強對融資的監管 瀏覽:110
天地集團 瀏覽:504
中儲股份監管事業部 瀏覽:216
錦江集團的控制 瀏覽:648
手機什麼貸款好申請信用卡嗎 瀏覽:979
福鞍股份有利好嗎 瀏覽:732
基金管理公司屬於金融企業 瀏覽:950
分期樂合作金融機構放款額度緊張 瀏覽:237
公司投資理財崗位 瀏覽:967
著名投資理財公司排名 瀏覽:20
期貨市場吸引投機資本 瀏覽:885
問醫生股票 瀏覽: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