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投資金融 > 研究老人金融服務的價值在

研究老人金融服務的價值在

發布時間:2022-02-28 04:07:37

金融服務業對經濟發展的重要意義

1、金融能夠提高投融資水平和效率
金融對區域經濟發展有多兩方面的促進作用:一是可以增加要素總量,起到要素的集聚效應;二是通過提高要素生產率,比如資本的生產效率,投融資效率等來促進經濟發展。

金融具有資本積累效應與資本配置效率,後兩者對經濟發展具有決定性意義。

——在資本的總量集聚上,金融發展可以為區域經濟的發展提供充足的資本積累,在以哈羅德—多馬模型、索洛模型等為代表的傳統經濟增長理論中,資本積累是經濟增長的主要源泉。

而金融可以通過更好地動員儲蓄,作用於資本積累,進而對經濟增長起到推動作用。

金融能夠提高儲蓄和資本積累水平,提高投融資水平能力,金融發展對投資的擴大具有直接決定作用,影響投資的供給效應和需求效應,並通過投資的乘數效應,加速經濟發展。

金融市場可以通過兩種形式起到資本的集聚效應。一種是直接融資形式;一種是間接融資形式。在直接融資方面,如通過證券市場可以提高全社會的資金集聚水平。

在間接融資上,由於銀行等信用中介的存在,可以通過更好地聚集現有的金融資源和更好地動員可用的儲蓄,並通過貸款規模的擴大,促進資本積累水平的增加。

——在資本配置效率上,金融直接決定著投融資的效率。我們提出兩個效率:一個是融資效率;第二,能夠提高投資效率。

融資效率也就是資本集聚的效率。通過金融的發展,可以提高融資轉換為投資的效率。比如儲蓄轉化為投資的效率和證券市場融資效率等等這意味著投資的效率提高。

儲蓄並不是全部被轉化為投資進而促進經濟發展的,在實現中往往有相當部分儲蓄在轉化為投資的過程中被浪費掉了。

一個低效率、甚至是無效的金融體系是造成這種浪費的主要原因。如果金融發展能夠降低這種浪費,也就是儲蓄能夠轉換為投資的比率,就能提高經濟增長率。

競爭機制的缺乏,某些制度限制等因素都是造成金融低效的原因,從而使得儲蓄在轉化為投資的過程中被白白的浪費掉了。

另外,金融的發展,尤其是證券市場的發達,可以提高直接融資的效率.

2、金融能夠促進技術進步,吸引優秀人才

上面我們已經介紹了金融的本質是實現資本的優化配置,通過將資金配置到生產效率最高的項目中去,可以提高資本的邊際生產率,同時提高技術進步率,進而促進經濟增長。

因此,一個有效的金融體系將可以更好地分配資金,提高進步水平,進而促進經濟增長。

另一方面,同金融推動知識和資本的結合一樣,金融也推動和促進了技術和資本的結合進程。新技術的誕生往往伴隨著高風險。

而金融體系與工具的發展可以起到分散投風險的目的。金融的發展使得通過投資組合降低風險,從而對高風險的產業進行投資成為可能,而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將進一步推動技術發展。

此外,金融業不僅可以通過資金融通,促進經濟增長,而且自身也可以吸納就業,提供金融服務。從就業結構來看,隨著金融的發展,金融部門的從業人員比重在不斷上升。

而金融業是知識密集型的產業,對人力資本的集聚效應明顯。一個例子是隨著幾十年證券市場的發展,培養和吸引了大批證券從業人員,為推動經濟的發展貢獻了自己的力量。

隨著經濟不斷金融化、金融活動的日益深化,不僅金融從業人員,而且對所有參與經濟活動的人而言,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是,金融直接推動了知識資本化的過程。知識作為一個新的重要生產要素,正發揮其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但是,知識有不能單獨發揮作用,其必須同資本相結合才能發揮作用。

而金融的發展,實現和加速了知識同資本的結合過程。

3、金融可以改變企業組織結構和企業規模
如果沒有金融的支持,企業的成長和規模擴張是不可能實現的,而大型跨地區甚至跨國企業往往也是一個地區的經濟支柱。

企業的規模擴張大致有兩種形式,一種是通過要素投入實現生產規模的不斷擴大,另一種是通過收購兼並或資產重組實現經濟規模的擴大。

在前一種情況下,企業往往要藉助銀行或資本市場來實現;而後一種情況大多是通過資本市場完成的——這種擴張的效率更高、成本更低、周期更短,但要求企業更加熟悉金融和資本市場。

4、金融能夠促進區域經濟的產業結構優化和升級

金融的發展及深化對產業結構影響可從兩方面解釋:

首先,金融業的發展直接體現為金融業的產出較大,這在統計核算中不僅表現為GDP總量的擴大,同樣表現為第三產業增長加快,第三產業比重增大,產業結構優化。金融發展本身就是經濟發展的一部分。

金融與區域經濟發展之間互為因果、相互作用、相互促進。一方面,金融產業本身就是區域經濟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從這一角度而言,發展金融產業本身同發展經濟是一個概念。

另一方面,經濟發展程度越高,其對金融發展的需求也就越大。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金融產業佔GDP的比重也會呈現出逐漸提高的趨勢。

因此,金融發展與區域經濟發展之間互為因果,相互促進。金融產業的比例提高就是產業結構優化和升級的一個重要表現。

其次,金融業的發展可以促進各產業不同程度的增長,實現產業結構的優化。區域經濟結構調整及優化的重要內容之一就是資本在不同產業的流動及通過一定宏觀調控方式進行再配置。

金融對產業結構的形成和調整起到了重要作用,其主要作用傳遞機制如下:金融——影響儲蓄和投資——影響資金(資本)結構——影響生產要素分配結構——影響產業結構。

金融可以通過資本的優化配置,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產業結構的失衡及調整的困難成為區域經濟發展的制約因素,與此相伴的是金融發展的滯後,兩者具有明顯的相關性;

而金融業得以較快地發展則為產業的優化提供資金及資本支持,為產業結構調整營造良好的資本環境,而加快產業結構優化。

金融可以通過調整信貸方向和結構,集中資金,加大對基礎設施、基礎產業、支柱產業和高新技術產業的投資力度,促進產業結構升級;

也可以通過引導優勢企業上市融資,以上市公司發展帶動產業結構升級。一個非常典型的例子是上海市政府。

在過去的一、二年時間里,上海市政府有計劃、有步驟地對上海上市公司實行資產重組,使20多家非上市公司的高科技企業通過重組成為上市公司。

5、金融在區域經濟發展中的作用模式
金融對區域經濟發展有促進作用,但是,在如何發展金融產業,從而推動經濟增長上就存在兩種具體模式。即市場主導型金融模式和政府主導型金融模式。

所謂市場主導型金融模式強調在銀行和證券市場在融資上的主導作用。市場主導型金融模式而言,它是以商業化的金融機構和金融市場為依託的。

所謂政府主導型金融模式是指在金融體系不健全、金融市場不發達的情況下,通過政府的作用,利用政府信用實現對資金導向的倡導機制與矯正補充機制。

政府主導型金融模式又分為政策引導型和直接投資型。前者強調政策的引導體現在通過實施一定的財政稅收政策和金融政策,實現投資與產業政策的相互協調,達到資金融通的目的。

而後者則強調發展中都有若乾重點產業或新興產業,它們對經濟發展至關重要,但這些行業往往資金需求量大、投資回收期長、風險高,私人金融機構難以承擔其融資。

故在政策性金融方面政府也往往直接參與資金的配置,也稱為直接投資型政策性金融。

為此,可由政府出面建立一些帶有官方色彩的政策性金融機構,向私人(民間)金融機構不願提供資金、無力提供資金以及資金不足的重點、新興部門進行投資和貸款。

但在此我們必須強調的是,這些金融機構必須按市場化規范而不是按行政方式進行管理而運作,否則會造成資源浪費和效率低下的結果。

(1)研究老人金融服務的價值在擴展閱讀:

金融服務業特徵:

就金融服務業而言,與其他產業部門相比,金融服務業同樣具有一些顯著的特徵,比如:

1、金融服務業的實物資本投入較少,難以找到一個合適的物理單位來度量金融服務的數量。

這也就無法准確定義其價格,從而也無法編制准確的價格指數和數量指數,因此金融服務業的產出也就難以確定和計量。

2、傳統金融服務業的功能是資金融通的中介,而現代金融服務業則具有越來越多的與信息生產、傳遞和使用相關的功能,特別是由於經濟活動日益「金融化」。

所以,金融信息越來越成為經濟活動的重要資源之一。

3、金融服務業傳統上是勞動密集型產業,而隨著金融活動的日趨復雜化和信息化,金融服務業逐漸變成了知識密集和人力資本密集的產業。

人力資本的密集度和信息資源的多寡在現代金融服務業中已經成為決定金融企業創造價值的能力以及金融企業生存和發展前景的重要因素。

4、在當今這樣一個國內和國際競爭加劇的時代,金融服務業正處於大變革的過程之中。

信息技術、放鬆管制和自由化的影響已經永遠改變並在不斷重新塑造著金融服務業領域,而且這種趨勢還將持續下去。

金融服務業即從事金融服務業務的行業。我國金融服務業目前包括(不含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和台灣省)四個分支:

銀行,證券,信託,保險。金融、保險業包括:中央銀行、商業銀行、其他銀行、信用合作社、信託投資業、證券經紀與交易業、其他非銀行金融業和保險業等。

金融服務業主要提供金融的存貸、社會資金收縮、擴放,金融領域消費的管理和設計,對金融產品設計,對消費支付方式提供和創新,金融服務業成為現代社會不可缺少的重要服務手段。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金融服務業



Ⅱ 人口老齡化對金融風險的影響

人口老齡化、經濟和金融
人口老齡化,以及如何監管金融產品和服務以應對由此引致的問題對於全球而言將越來越重要。確切而言,這些問題與金融服務(包括銀行、證券、保險等所有金融部門)的根本屬性深度關聯。
事實上,我已數次警告過,在我們的經濟決策中,忽視人口因素會造成不利甚至嚴重後果,尤其會涉及資產價格泡沫、貨幣需求與通貨膨脹。我曾指出,資產價格泡沫最有可能發生在「人口紅利」末期。在該階段,一個國家受益於勞動人口的增長。與之相反,在資產價格泡沫破裂後,由「人口負擔」所導致的增長潛力下降,很可能造成經濟長期停滯。這一現象,在日本、美國和外圍歐元區國家都曾出現。當前歐元區所遭受的不幸,根源其實在於人口變遷或老齡化所引致的結構變化。
人口老齡化可能對金融服務產生重大影響,這就需要新的政策予以應對。在這里,我想提出兩個問題:一個是跨業乃至跨境調整的必要性,另一個是如何應對人口老齡化帶來的根本不確定性。
跨業和跨境協調的必要性
隨著社會逐漸老年化,老年公民成為金融資產的主要持有人。然而,隨著年齡增長,基於人之本能,很多人可能在管理金融資產時成為風險規避者。因此,在一個成熟經濟體,老齡化致使其增長潛力較低,在如何向經濟體系中的潛力部門提供風險資金以鼓勵企業家穩健承擔風險和提高價值生產方面,就面臨著嚴峻問題。
更具體一點,金融產品和服務應使得老年公民能夠維系生活品質,並推動形成「長壽是福不是禍」的社會環境。除了公民的「養老錢」,這些金融產品,也被期望發揮不同功用。考慮到在許多國家,老年人的平均健康程度在改善,這些金融產品和服務在幫助老年人口保持活力並力所能及地為社會作貢獻,同時降低與年齡增長有關的風險(如疾病)方面,重要性與日俱增。為提供這些產品,金融機構必須與其他行業合作,充分利用其先進技術和經驗。與此同時,金融機構作為一個聯系富裕老年公民階層與潛力企業家階層之間的中介,也應利用自身經驗去度量、分散和管理各種各樣的風險。所有這些嘗試,都不可避免地涉及「跨業」元素。
進一步地,隨著發展中經濟體轉變為成熟經濟體,在一個老年化經濟體中,人們會將其儲蓄投資於海外的發展中經濟體,以獲取更高回報,這是人之本性。因此,對一個成熟經濟體而言,充分利用跨境交易的好處並管理好伴生風險,也很重要。
金融產品和服務的跨業及跨境擴張趨勢即將來臨,它將對當前的金融監管架構帶來嚴重挑戰。毫無疑問,這需要建立一個全面綜合的監管架構。只專注於一個特定部門的監管很可能會導致「水床效應」——問題只是被簡單地轉移到其他部門,而不是被有效地解決。
預期壽命和生育能力的根本不確定性
首先,我要點出與之相關的兩類風險:一類涉及預期壽命或者長壽,另一類涉及出生率或者生育能力。接下來,我將闡述衡量整個經濟體中這兩類風險的根本不確定性,以及其對監管可能造成的後果。
現實世界中,我們面臨形形色色的風險,長壽風險便是其中最根本的一個。一個人會生存多久,除了神仙,沒有人能夠未卜先知,給出精確答案。雖然經濟學教科書一般性地指出,如果沒有不確定性,則資源的有效配置將更容易實現,然而,即便人們精確知道自己哪天出生,卻鮮有人知道自己何時將駕鶴西去。我們是人類,不是神仙,我們需要接受這種不可避免的不確定性,金融服務在幫助我們管理這種固有的不確定性所帶來的風險、進而確保我們能夠喜樂融融地度完一生方面,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隨著人口的老齡化,為應對長壽風險,社會對金融產品和服務的需求出現增長。
應對長壽風險需要有必要的工具,工具提供方必須能夠管理整個經濟體中的伴生風險。為此,諸如保險機構等金融服務提供方等傳統上都會利用「大數定律」。該定律假設,隨著樣本數的增加,所有樣本的平均值,比如平均預期壽命,將更具可預測性。就生育能力而言,也被認為是遵循「大數定律」。盡管一對特定夫婦生育孩子的確切數字我們無從知曉,但每對夫婦的平均生育率卻很大程度上是能夠預測的。主流觀點認為,在大數定律基礎上,人口結構的變化基本上是可預見的。
不幸的是,這種觀點卻並非總能站得住腳,或者更直白一點,很多事例表明它是不正確的。以日本為例,在20世紀70年代到21世紀初,對總生育率的預測出現錯誤已是家常便飯,由此使得生育率不斷被向下修正。政府一再公開發表預測,宣稱生育率的下降只是暫時的,人口出生率預計很快將再次上升。同樣,預期壽命的預測結果也顯示,實際壽命一直超過預測數值。
這些失誤連連的預測揭示了老齡化進程的根本不確定性。如果實際結果偏離了對經濟體中全部人口預期壽命的預測結果,則所有的金融服務提供方都將受到影響。例如,對長壽風險產品而言,即使是細微的偏差,也可能顯著增加提供方的風險敞口。
避免「打補丁」和「一團糟」問題
一旦這種偏差導致意想不到的虧損積聚,就需要進行監管方面的改革。然而,這種藉由損失引致和推動的監管改革,往往只會導致對監管架構「打補丁」,這反過來又將導致進一步的損失和更多的「補丁」,形成惡性循環。這種對監管框架的臨時性調整一而再、再而三地出現,可能會引起計算機編程人員稱之為「義大利面條式代碼」(也稱「一團糟」)的問題。這種情況下,監管框架變得過於復雜、彼此糾纏,就像義大利面條一樣,而人們對此毫無頭緒、束手無策。
因此,我們必須謹慎行事,預測不能過於樂觀,尤其是當這些預測關乎總體監管架構時,任何預測錯誤都可能會帶來無法挽回的損失。當觀察到預測出現錯誤時,尤其在處理諸如「一團糟」等風險時,對於如何做出恰當的政策反應,事先設定一個明確的戰略,也是非常重要的。應持續地對監管架構的性能進行修訂,且任何時候都要有俯拾即來、隨時可用的必要手段。伴隨著這些措施的施行和發揮功用,就有可能防止一個單純的預測誤差最終演變為整個體系「不可逆性」的紊亂。從這個意義上說,它將一個次優的「故障解決」機制納入我們一貫沿用的整體架構,這比起自詡預測結果總是合理且客觀的、進而去一味追求最優方法的做法,能更好地解決人口老齡化帶來的挑戰。
結 語
對金融機構和監管主體而言,新近的金融危機已徹頭徹尾地顛覆了金融服務的圖景。在雷曼危機之前,人們往往只看到金融新產品(如證券化產品、衍生產品和跨境交易產品)「光明的一面」,堅信我們已「背靠大樹」,得到了這些先進的、創新性的風險管理和投資工具的有力支持。然而,危機的爆發暴露了伴隨它們的風險和相關問題,現在人們的眼中盡是這些金融服務「黑暗的一面」。
不管怎樣,金融產品和服務仍具有必然需求,因為它可以幫助個人和企業管理各自風險方面。只有私人實體實現了穩健的風險承擔,才能實現經濟的持續發展。此外,隨著越來越多的國家開始面臨人口老齡化所帶來的問題,金融機構理應發揮更加積極的作用。這尤其是出於長壽風險管理和應對出生率下降問題的需要。由此一來,金融機構如何充分利用其技術和資源,就成為解決問題的關鍵所在。因此,金融服務提供方應當為人們提供應對生命中的各類風險和嚴重不確定性的工具,確保人們能夠享受生活、安度晚年,藉此推動經濟社會的進步。
在這方面,我認為,監管機構應考慮以下兩件事:其一,監管機構應具有跨業以及某些情形下跨境的視角,尤其是在人口老齡化階段,為確保經濟能夠分散風險,進而實現持續發展,監管機構應該要有一個宏大的設計。其二,監管機構應該意識到,一個理想的監管架構需要不斷演進,推動其演進的一個原因便是人口老齡化以及伴生的經濟和金融服務方面的結構性變化。

Ⅲ 老年人對金融服務的需求存在哪些困難

老年人對金融產品理解上存在很大的困難,更不願意去了解,而且老年人怕損失錢,覺得只有放在銀行才安全。

Ⅳ 央行將組織金融機構上門為老人服務,這一舉措有何現實意義

這一舉措讓更多的老人得到了便利,同時也是對於老人的額外幫助。這個舉措讓人感覺非常的暖心,而且也充分證明了國家對於眾多老人的重視。

其實不光是金融機構,像是其他的部門也可以採用同樣的方式,相信這樣一定會給老人帶來更多的便利,老人家出行的時候也會更加的方便。

Ⅳ 老年的價值是什麼

西方社會學界關於老年人的價值有以下幾種觀點:功能學派認為,老年人對社會最主要的功能在於對下一代的社會化上。老年人屢經滄桑,積累了豐富經驗,是文化的傳播者。盡管人的生理機能會隨衰老而衰退,但仍可發揮自己的經驗、知識為社會作貢獻。這是一種「有價值論」的觀點,以功能(作用、貢獻)作為價值尺度。
沖突學派認為,社會中青年把持了有權勢的團體,他們置老年人的利益於不顧,使老年人成為社會上受壓抑的群體因此,老年人應組織起來進行斗爭,抗議權力分配不均。沖突學派以權力作為價值尺度。
交換學派認為,社會互助是一種雙方交換的行為,按照換得酬賞作為社會行為的基本准則。老年人之所以被社會所遺棄,是因為老年人缺乏可以用來交換的價值。交換學派是以利潤(利益)作為價值尺度。
社會生物學派認為,社會行為遵循達爾文生物進化論的優勝劣汰原則。老年人不適合生存競爭要求,因此社會不應勉強扶助他們,應讓老年人自然淘汰。這一學派以生物機能作為價值尺度。
根據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看問題,正確的老年價值觀應是這樣;老年的價值應把老年人擺到整個社會結構中,看它是否協調,能否推動社會前進來加以考察。老年人是社會不可分割的一個群體,今天的老年是昨天的青年,今天的青年又是明天的老年,對待老年這部分人口處理不當,將影響到整個社會結構體系能否正常地運行和發展。
正確的老年價值觀不僅可以使老年人更好地自覺地安排他們人生的最後階段,使其生活更加充實、更有意義,同時,對社會、對決策部門來說,正確估價老年人的價值,從而制定正確的政策,可以充分挖掘老年人的才智,增進社會各方的互助,減少社會的沖突和負擔。
老年價值觀是關於老年人社會價值的性質、標准和評價的基本觀點,是對老年人在現實生活中所處的社會地位和所具有社會功能的理論概括。對老年觀研究的目的在於引導老年人正確對待自己、對待社會;是時也敦促社會關心、理解和正確對待老年人,從而協調代際關系,促進社會進步與發展。
不同的社會和不同發展的老年價值觀,有各自衡量老年人價值的不同標准和尺度。西方的一些流派中,有的用「權力」作標准,有的用「利益」作尺度。馬克思主義者運用歷史唯物主義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看社會地位和作用,把人對社會的貢獻作為衡量其社會價值的唯一標准。人的價值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個人對社會的責任和貢獻;二是社會對個人尊重和滿足。我們按照這個基本觀點來探討人生價值中的老年價值觀問題

Ⅵ 金融對現代經濟社會的價值是如何體現的

我覺得,金融對現代經濟社會的價值就體現在金融的本質服務實體經濟。

Ⅶ 金融的價值是什麼 金融的意義在哪

金融就好比是汽車用的油,人體里的血液,因為每個企業是盈利性為目的的 都需要有資金的支持,而金融正可以滿足企業的資本運作和需求。

Ⅷ 農村金融發展 的研究價值是什麼

農村金融?農村信用社是我們第一個想到的。農村要發展最重要的不是金融。而是好的政策。例如美國和日本。農民比城市的人都富裕。為什麼?看到本質在來討論!

Ⅸ 金融的價值和意義

金融這個詞,指相對於實體經濟的貨幣融通現象。金融起於實體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貨幣作為交換媒介出現後,到了今天,又漸漸成為一種自身發展規律的相對獨立的經濟現象。

貨幣是一種經融索取權,本身不是財富,卻代表財富。因此貨幣通過融通,可以成為經濟的一種強大的甚至可怕的組織力量。貨幣當局,如果增發的貨幣,等量於存量貨幣,意味著存量貨幣貶值了一半,對實物的支配權減少了一半,另一半被增發的貨幣的擁有者獲得。

最可能獲得新增貨幣的是:政府當局、因各種原因的優勢經濟主體、各種可以空手套白狼、伙食善用四兩撥千斤的金融工具使用者等。

當著普通民眾手上的分散的缺乏集中支配力的貨幣實際上減少一半時,民眾用購買行為對經濟的表達權,也被縮減了一半,對命中而言,是恐怖的。當著增加的貨幣被政府、少數經濟主體或者人員大量集中掌握時,就擁有了強大的支配權,弄得好,可能成為福祉,弄的不好,則會迅猛形成貧富差距,導致各種危機。

福兮禍之所伏,禍兮福之所依。世界經濟發展到今天,金融功不可沒。但是,由於金融又可以自成貨幣本事又是一種可以獲取財富的權利。當你獲得了一筆資金,解決了創辦實體的難題時當著早前的人們,為金融推進了經濟發展而欣喜時,可能不會想到,金融正在成為經濟健康發展的異己力量,正在成為逐利者售中的一頭狼,攪得全球狼煙四起。

Ⅹ 智能時代,如何幫老年人跨越數字金融鴻溝

開展拒收人民幣專項整治,保障老年人現金使用便利性;優化網點服務,優先為老年客戶辦理業務;創新線上服務,便利老年人出行、就醫、理財……
近日,人行寧波市中心支行按照央行的統一部署,新推和強化一系列措施,從現金管理、支付服務和普惠金融等方面,切實提升老年人日常金融服務的可得性與滿意度。
《寧波市老年人數字化金融工具使用情況研究》顯示,在寧波,老年人開通手機銀行等數字化業務的佔比達到了55%;但也有相當一部分老年人不願意使用數字化金融工具,其中表示學不會的34.9%,不了解的24.49%。
為了讓老年人共享數字金融帶來的生活便利,業內人士建議,應該將數字化金融服務作為老年人金融消費權益保護的一項重要內容,「打造系統工程,保障老年人金融消費從階段性措施轉向常態化管理,從一事一策轉向機制建設,從事後處置轉向事前穩基」,幫助老年人順利跨越數字鴻溝。
超半數開通手機銀行
寧波老年人「愛上」線上金融業務
「閃付」乘車、刷卡購物、線上買理財產品……這些看似年輕人青睞的數字金融消費方式,正隨著智能手機的普及,越來越多地走進寧波老人生活。
根據手機行業數據統計,2020年我國智能手機用戶將接近8億人。在寧波,隨著智慧城市建設的深入推進,老年人使用智能手機也越來越普遍,從抽樣調查的情況來看,在具有代表性的社區和行政村,寧波老年人智能手機保有率已經超過80%。其中作為日常消費的重要組成部分,利用手機辦理金融業務的比重正越來越大。
據對工行寧波市分行、農行寧波市分行、建行寧波市分行、寧波銀行、寧波市區農信聯社等15家網點數量多、分布廣、下沉深的金融機構的問卷調研數據顯示,寧波老年人開通手機銀行等數字化業務的佔比達55%,其中使用過的達54.4%。18.34%的老年人使用手機銀行購物及日常消費,21.13%用於生活繳費,23.6%用於投資理財,38.49%用於轉賬匯款,17.6%用於領取工資或退休金。
在寧波,老年人在購買保險、使用金融工具等方面正逐漸向年輕人靠攏,有的人甚至是股市散戶中的高手。許多老年人的數字金融消費也逐漸從原有的單純儲蓄中「解放」出來,有的通過手機進行理財,有的操作電腦炒股。
此外,網點的縮減也在加速老年人金融業務辦理線上化。近年來,大型銀行縮減網點,分流櫃面人員;部分城商行雖然在擴張網點,但對於銀行網點覆蓋不到的地方,一般非現金類業務基本開始通過數字化方式辦理。根據寧波市統計年鑒顯示,2016年至2018年,全市國有大行網點減少明顯,城商行農村區域網點收縮,社區網點稍有增加。
今年,突如其來的疫情加速了這一趨勢。我市絕大多數銀行櫃面業務下降明顯,原來習慣通過銀行網點辦理業務的老年客戶,除了像現金存取等必須到網點辦理的業務外,大多開始選擇在線代辦繳費、購買理財等金融服務。
34.9%的人表示「學不會」
老年人數字金融普及任重道遠
在寧波,雖然老年人數字金融業務快速增長,但與時代的發展要求相比,仍有較長的路要走。
受自身思想觀念影響,老年人在選擇銀行產品或服務渠道時相對保守,更願意選擇傳統的櫃面服務和定期儲蓄、國債、保本型銀行理財產品等收益穩定性產品。問卷調查顯示,目前寧波老年人不願意使用數字化金融工具主要原因在於不了解(24.49%)、不安全(28.26%)、學不會(34.9%)和沒人指導(12.36%)。其中,不少老年人擔心「學不會掉面子,不願意求助他人」。
從人行寧波市中心支行開展的問卷調查與現場體驗活動中發現,許多寧波老年人不願意使用金融數字業務的原因有四大方面:使用功能過於復雜。66.7%的老年人反映,手機銀行頁面展示的功能過多,部分功能查找比較麻煩。功能顯示不夠醒目。93%的體驗用戶反饋,手機銀行頁面字體過小,老年人常用的功能沒有清晰展示,相關提示文字不明顯。表達說明不易理解。所有體驗用戶反映,部分提示性問題難以理解,整體表達不夠通俗化,特別是關於免責方面的條款,意思表達過於法條化,晦澀難懂。求助無法及時回應。許多老年人反映,目前他們使用的功能主要集中在轉賬、購買理財產品等簡單業務方面,其他業務均需有人指導操作,而獨立操作過程中遇到問題,無法聯系後台客服及時進行解答,而機器人回答又滿足不了需求。
此外,還有老年人反映,目前大多數銀行的金融產品風險等級對老年人購買的指導性不強,金融教育方式「走過場」,線上宣傳很難傳達給他們。
線上線下齊推進
提升老年人金融消費獲得感
根據今年開展的寧波市老年人數字化金融工具使用情況研究報告,人行寧波市中心支行近日發出通知,引導和要求轄區銀行金融機構嚴格按照《銀行業金融機構老年人金融消費櫃面服務指導規范》,從耐心答疑解惑、告知收費標准、充分風險提示、不強行推薦自助渠道服務等八個方面規範金融機構櫃面服務,並清單式提供25條老年人金融消費營業網點服務規范。
提升老年人金融消費獲得感是一項長期工程,需要平時打好基礎、線上線下同步,做好老年人金融消費權益保護法律及制度體系構建、老年人金融產品和服務機制創新、老年人金融知識宣傳教育和金融機構老年人金融服務專題培訓等一系列工作。
人行寧波市中心支行相關工作人員表示,將藉助此次契機,從以下幾個方面提升我市老年人數字金融服務的水平。
加大拒收人民幣專項整治工作力度,保障老年人現金使用便利性。安排大篷車硬幣兌換和上門現金服務,組織商戶簽訂不拒收人民幣承諾書;會同市場監管等部門,共同推進民生領域現金收付規范制定、落實工作。滿足個性化需求,持續優化老年人金融服務供給。積極推進助農金融服務點建設,為農村老年群體提供小額存取款、轉賬匯款、水電氣數字電視代理繳費等一站式金融服務,實現行政村金融服務全覆蓋。優化網點金融和線上金融服務,積極推進銀聯標准公交乘車碼在全市城鄉公交領域應用,協調推進雲閃付APP上就醫預約掛號,推進金融線上應用適老化改造。優化金融產品供給,引導金融機構通過增加銷售額度、延長銷售時間,以及在農村網點增開購買專窗等形式,充分滿足老年群體購買國債的需求。引導金融機構定製老年人專屬金融產品。強化宣教和金融糾紛化解。持續推進金融知識進社區進農村。針對老年居民開展手機支付培訓和拒收現金舉報輔導,緩解數字鴻溝問題對老年群體生活造成的障礙。

閱讀全文

與研究老人金融服務的價值在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再融資新政實行日期 瀏覽:481
融資租賃資產管理招聘 瀏覽:991
農村普惠金融服務站開展宣傳 瀏覽:904
第一黃金網投資幣57五分 瀏覽:289
金融機構稅前壞賬計提比率 瀏覽:176
mobikeofo融資 瀏覽:371
華發股份研究報告珠海唐家灣 瀏覽:281
怎麼解除微信金融服務 瀏覽:75
居民中長期貸款包括哪些 瀏覽:485
中海達融資融券 瀏覽:988
外匯入金私人賬戶怎麼追回 瀏覽:185
女性貸款秒批口子 瀏覽:989
汽車4s店融資經理職責 瀏覽:752
傭金是否計入采購成本 瀏覽:950
603318派思股份重組 瀏覽:604
融資月報表 瀏覽:845
工行的理財產品休息日可以買嗎 瀏覽:571
中信集團領導下的行業 瀏覽:801
客戶融資模式案例 瀏覽:573
蘇黎世外匯市場特點 瀏覽: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