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一帶一路如何影響金融體系
你好
近年來,隨著「一帶一路」資金融通不斷擴大,金融支持力度逐步增強。中國人民銀行與多國央行簽訂了貨幣互換協議,整體規模不斷擴大;中國出口信用保險公司通過政策性出口信用保險服務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的中國企業,支持企業開拓海外市場、撬動銀行融資、彌補經濟損失等方面的作用更加突出。
發展勢頭不錯,存在的問題同樣明顯。就目前看,金融機構在「一帶一路」建設中的創新力度、產品設計以及人才儲備方面還顯薄弱。比如,相比中國企業在「一帶一路」建設中對資金規模和金融服務的需求,金融機構的支持力度尚不匹配。特別是對中小型企業,無論融資要求,還是服務速度,都有較大差距。同時,金融支持力度尚未形成合力,不少銀行對「一帶一路」建設的支持,僅限於對自己客戶的延伸服務。
此外,由於「一帶一路」相關國家多為新興經濟體和發展中國家,經濟發展水平和市場化程度參差不齊,法律風險、安全風險等對中國金融機構來說,可謂全新的挑戰,金融業的應對能力尚待提高。
對金融業來說,「一帶一路」建設會提升金融市場開放程度,使越來越多的金融機構有機會參與國際金融合作,從而提升我國金融業在國際金融市場上的核心競爭力。在服務「一帶一路」建設的大局中發展自己,這是當前我國金融機構的最佳選擇。
為此,應強化金融行業對「一帶一路」建設支持的整體制度設計,構建多層次金融支持體系。由於「一帶一路」建設所涉及的基礎設施、能源合作、產能裝備等,不僅需要大量資金,而且建設周期長,迫切需要構建集商業銀行、政策性銀行、保險資金、基金投資,以及民間資金為一體的多級投資平台。改變金融資源整合不到位,金融機構之間單兵作戰的現狀,才能通過整合資源,發揮優勢,形成支持「一帶一路」建設的立體資金結構。
其次,加快銀證保三方協同投融資合作平台建設,建立起內部風險分擔機制。政府部門規劃發展的優先順序和階段目標,落實具體政策措施,保證金融資源規劃的統籌性;銀行、基金等投資機構確保融資渠道順暢,保險公司則提供堅實的風險保障,最終形成多層次、寬領域、高效率的應對溝通協同機制。
第三,高度重視金融創新,金融機構需根據「一帶一路」上不同國家、不同文化和不同經濟狀況為中國企業設計產品,提供服務,以避免同質化競爭。
總之,「一帶一路」建設需要高質量的金融服務。金融業也需要通過服務「一帶一路」建設提升水平,提高競爭力。
望採納祝你好運
⑵ 亞投行和一帶一路之間是什麼關系
「亞投行和『一帶一路』是孿生兄弟,以基礎設施建設為核心的『一帶一路』沒有亞投行推動無法實施,基礎設施建設需要大量資金投入,單個國家很難完成,設立亞投行可以推動『一帶一路』。
1、「一帶一路」的首要關注就是基礎設施投資,這是因為發達國家普遍面臨基礎設施改造升級的任務,發展中國家更面臨著建造、換代等重任,這是比所謂的再工業化更能推動世界實體經濟增長的路徑。巨大的基礎設施投資缺口,是亞投行、「一帶一路」倡議取得如此世界效應的根源。
2、在推動「一帶一路」建設過程中,金融是「牛鼻子」,發揮著調節資源配置和優化投資效果的引導作用。亞投行是首個中國倡議設立的多邊金融機構,按照多邊開發銀行模式和原則運營,重點支持亞洲地區基礎設施建設。
3、亞投行一方面能夠深化各國之間的政治、經貿合作,另一方面能夠為「一帶一路」的基礎設施建設提供重要的資金來源與保證。亞投行與「一帶一路」的關系是功能交叉而互不隸屬。
(2)一帶一路中資金融機構擴展閱讀:
「一帶一路」倡議來自中國,但成效惠及世界。「一帶一路」秉承共商、共建、共享原則,踐行開放、包容、平等、互利的務實行動,成為反對貿易保護主義、推動全球經濟治理變革的新引擎,成為打開包容性經濟全球化新局面的新鑰匙。
2013年以來,以「五通」為主要內容的「一帶一路」建設,之所以能夠贏得國際社會的廣泛共識和積極參與,就在於其為區域和全球經濟增長注入新動力,為世界經濟走出陰霾帶來新希望。
此外,國際金融危機以來,以發達國家為主導的全球經濟治理機製作用在減弱,隨著G20、金磚機制、上合組織、亞投行、絲路基金、新開發銀行等新型國際機制和制度的發展,
「一帶一路」倡議不僅是對現有全球經濟治理規則的補充與完善,增強了新興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話語權,更為重塑全球經濟治理新格局注入動力。
⑶ 一帶一路保險公司成立
在「一帶一路」(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簡稱)上,國有企業的角色和作用受到廣泛關注。
截至2014年年底,國資委監管的110餘家央企中有107家在境外共設立8515家分支機構,分布在全球150多個國家和地區。目前已經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設立分支機構的央企達80多家。
作為國企問題的資深專家,中國企業研究院首席研究員李錦表示,在目前的「一帶一路」建設中,國企不僅在產能和簽約能力方面實力強勁,而且在推進各個產業的國際化發展以及國際合作與談判等方面也起著帶頭作用。
作為國家實力和形象的代表,國有企業在推進「一帶一路」建設過程中,要怎麼當好「主力軍」和「領頭羊」?
國企是「一帶一路」戰略的「主力軍」和「領頭羊」
談及「一帶一路」建設中國企的角色,李錦表示:「國有企業特別是中央企業發揮著『主力軍』和『領頭羊』的作用。」
國資委的數據顯示,中央企業境外投資額約占我國非金融類對外直接投資的70%,對外承包工程營業額約占我國對外承包工程營業總額的60%。境外投資和對外工程承包的增長加速了中國裝備製造「走出去」。2014年中國共有62家承包商上榜世界250強,已有1家進入前10名,5家進入前30名。
上月,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推進中央企業參與「一帶一路」建設暨國際產能和裝備製造合作工作會議上批示,緊密結合「一帶一路」戰略積極推動國際產能合作,加大「走出去」力度。
在李錦看來,「一帶一路」的建設過程也是一場國際產能和裝備製造合作的過程。因為「一帶一路」劃定的區域范圍值得裝備製造業和國際產能合作積極利用。他認為,「一帶一路」的產能合作的含義是「產業的輸出,能力的輸出。」
「中國推進國際產能和裝備製造的合作,核心就在於通過這樣的合作,從產品的貿易、產品的輸出推進到產業的輸出和能力的輸出上來。中央企業對外開放『新』在何處?就是要在產業和能力的輸出上作出好文章。」李錦說。
而在國際產能合作和裝備製造的細分領域,國企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
他認為,企業主導是國家「一帶一路」建設的戰略要求。他表示,6月16日國務院發布的《關於推進國際產能和裝備製造合作的指導意見》中將「企業主導」排在基本原則中的第一位,分外引人注目。
上海新絲綢之路經濟發展研究院院長丁曉欽認為,作為國家形象和利益的重要代表,國有企業在「一帶一路」戰略中扮演著重要角色。
在「一帶一路」戰略中,基礎設施建設被擺在首要位置。丁曉欽認為,由於周期較長、收益不高,私人資本與私有企業通常不願意進入基礎設施建設領域。而對於國企來說,投入「一帶一路」的基礎設施建設中,不僅是貫徹國家戰略和意志的體現,也是消化和轉移我國國內產能的一個重要途徑。
此外,丁曉欽還表示,由於「一帶一路」戰略涉及人民幣國際化等問題,而現階段,我國民營資本的規模、技術水平、競爭力、管理水平都不如國有資本,更遠遠比不上西方跨國公司的壟斷資本,因此目前進入國際要素市場,獲得足夠份額的主要還是國有企業和國有資本。
「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國有企業和國有資本,是我國進入國際要素市場的希望,也是我國獲得國際要素市場定價權的主通道。」丁曉欽說。
「主力軍」如何發力
那麼,國企在「一帶一路」建設中該如何發力?
李錦認為,通過兼並重組等方式把國企「做大做強做優」,是發揮其「主力軍」、「領頭羊」作用的一個重要方式。
李錦認為,首先把國企做大,在做大的基礎上再做強做優,這是從世界范圍內配置資源的需要出發,是國企改革與發展基調的一個變化。
事實上,在中國南車和中國北車合並、中電投與國家核電合並事宜相繼獲得國務院批准後,「今年下半年可能將迎來國企兼並重組浪潮」的說法廣為流傳。
但李錦也表示,央企做大並非簡單地合並。「做大」需要新思路,要與「做強」「做優」同時進行。「以後的重組,要著重從結構調整、產業布局和功能分類出發。」
對外經貿大學國際經濟研究院中國對外經貿研究室主任楊立強認為,放眼全球,我國國有企業與世界一流水平仍有較為明顯的差距,而兼並重組式的改革能把國企「擰成一股繩」,擴大國企在「一帶一路」建設中的國際話語權。
「對國企自身來說,兼並重組能增強自身實力;從國外市場競爭的角度來說,也能避免同質化競爭,避免『自己人跟自己人打架』,形成更大的合力。」楊立強說。
李錦認為,國企的兼並重組對「一帶一路」建設起著「雙向推動」作用。「國企的兼並重組會加快『走出去』的步伐,『一帶一路』建設也會推動國企的兼並重組,(國企)重組又接著推動了『一帶一路』,這是雙向推動的良性循環。」
李錦指出,國企的兼並重組對「一帶一路」建設的開展有非常直接而具體的影響。「在交通運輸、裝備製造、能源發電等領域,央企重組的步伐已經邁開了。」
對於國企的兼並重組,丁曉欽指出,需要特別注意兼並重組的對象問題。「如果兼並重組的對象是『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東道國)的企業,特別是關乎國計民生的大企業,必然會影響整個『一帶一路』戰略的推進和實施,這是我們應該考慮的一個重要問題。」
為此,他建議國企在推進「一帶一路」建設中,可以採取股份制或混合所有制等形式。通過邀請東道國企業共同組建一個新的企業,以促進該國基礎設施、民生等方面建設,提高管理水平和競爭水平,以達到雙贏。
除兼並重組的方式外,楊立強表示國企在「一帶一路」建設中還應注重對海外投資風險的識別防控,以及對當地市場環境的分析和調查。他認為,這是一個涉及面非常廣泛的系統工程,包括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投資環境和經濟形勢的風險識別,對國際匯率波動風險的把控,以及工程承包或建設中可能遇到的各種風險和問題。
他說,國企的競爭力始終來源於自身產品和服務,因此「練好內功」是一切工作的基礎。「出去以後,人家才不會看你是不是『國字型大小』,看的就是你的產品和服務的質量。」
金融服務不可缺
「主力軍」的發力也離不開銀行、保險等金融機構的保障。
7月14日,國資委發布的《「一帶一路」中國企業路線圖》公布了中央企業參與的一系列大項目,涵蓋了電力、軌道交通、建材、通信等多個領域。
國資委黨委書記、主任張毅此前曾透露,「十二五」以來,中央企業境外資產總額從2.7萬億元增加到4.9萬億元,年均增長16.4%;營業收入從2.9萬億元增加到4.6萬億元,年均增長12.2%,截至2014年底,中央企業境外經營單位資產總額、營業收入和利潤佔比分別達到12.5%、18.7%和10.6%。
7月27日,全國工商聯原副主席庄聰生在2015年網易經濟學家年會論壇上表示,企業普遍反映目前「一帶一路」建設中金融服務比較欠缺。「企業在『一帶一路』投資的資金來源中,主要依靠的是自有的資金。」
對此,庄聰生建議加快國內金融機構走出去的步伐,特別是做好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金融服務布局,擴大覆蓋面,提高服務能力,並且進一步發揮政策性保險機構的作用,採取降低費率、擴大覆蓋面、創新保險產品、提升理賠效益等措施。
事實上,我國金融、保險機構對於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的企業也給予了較多關注。並推出了針對「一帶一路」的產品和服務。
來自中國出口信用保險公司的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我國信保累計實現承保金額1179億美元,同比增長11.5%。其中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承保312億美元,同比增長17.4%。
6月24日,中信銀行宣布設立「一帶一路」基金,首期規模200億元,主要投資於「一帶一路」區域內的城市基礎設施、軌道交通、城市綜合開發、並購重組、產業投資及「走出去」項目。
此外,絲路基金、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金磚國家開發銀行等也在近年掛牌成立,這三大金融機構顯然將對「一帶一路」戰略的推進起到積極作用
李錦認為參與「一帶一路」建設中的金融機構應該轉變理念,「在國內,金融機構的理念是賺企業的錢,但在『一帶一路』建設中,金融機構應該更多地幫助企業,扶持企業在外面的業務。」
國企+民企聯合出海
「一帶一路」建設中,民營企業和社會資本如何發揮更大作用,是另一個值得探索的課題。
據商務部統計,2014年新增境外投資的企業中,大多數為民營地方企業,佔到了94%,其中金融類對外投資450億美元,占總額的43.8%,同比增長36.8%。
庄聰生表示,今年上半年,全國工商聯在全國各地開展了大規模調研,發現目前我國民營企業「走出去」和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的總體數量和投資在逐年增大,佔比持續提升,成為實施走出去和「一帶一路」戰略的重要力量。
但他也直言:「融資難、融資貴、融資渠道少,成為制約民營企業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的瓶頸。」而且,相較於國企,大多數民營企業規模小,實力弱,在對外經濟交往中也經驗不足。
對此,李錦認為在「一帶一路」戰略實施中,應該允許和鼓勵「國企+民企聯合出海」,實現「國民共進」。
在他看來,國有企業往往實力雄厚,且對外經濟交往經驗豐富,而民營企業靈活高效,在科技、服務等領域擁有比較優勢。在「一帶一路」建設中,國企可以嘗試通過業務合作、合資辦廠等形式帶動民營企業和社會資本參與到「一帶一路」的戰略中。
丁曉欽也認為,在「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過程中,國有企業和民營企業需要發揮各自優勢。
「國有企業在國家戰略、國家利益層面,始終是推進『一帶一路』戰略的主力軍。」丁曉欽說,「同時要發揮中小型私營企業的作用,諸如物流、互聯網、服務業等均需要中小型私營企業參與。」
楊立強則指出,對於參與到「一帶一路」戰略中的企業應當平等對待。「不管是地方國企還是央企,也不管是國企還是民企,都是企業,不要區別對待。」
對於「一帶一路」中的「國民共進」,楊立強和李錦都建議通過建立境外工業園區的方式來實現。他們認為,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建立中國工業園的方式,有利於帶動更多中小企業「抱團」,從而減少和規避風險,並且帶動裝備和製造產能「走出去」,刺激社會投資的深度融合。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⑷ 一帶一路的合作重點
合作重點「一帶一路」沿線各國資源稟賦各異,經濟互補性較強,彼此合作潛力和空間很大。以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為主要內容,重點在以下方面加強合作。
溫馨提示:以上內容僅供參考。
應答時間:2021-08-20,最新業務變化請以平安銀行官網公布為准。
[平安銀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來看「平安銀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⑸ 論述「一帶一路」的框架思路、合作重點及戰略意義
框架思路:
「一帶一路」是促進共同發展、實現共同繁榮的合作共贏之路,是增進理解信任、加強全方位交流的和平友誼之路。中國政府倡議,秉持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鑒、互利共贏的理念,全方位推進務實合作,打造政治互信、經濟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體、命運共同體和責任共同體。
「一帶一路」貫穿亞歐非大陸,一頭是活躍的東亞經濟圈,一頭是發達的歐洲經濟圈,中間廣大腹地國家經濟發展潛力巨大。
絲綢之路經濟帶重點暢通中國經中亞、俄羅斯至歐洲(波羅的海);中國經中亞、西亞至波斯灣、地中海;中國至東南亞、南亞、印度洋。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重點方向是從中國沿海港口過南海到印度洋,延伸至歐洲;從中國沿海港口過南海到南太平洋。
合作重點:
加強政策溝通是「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保障。加強政府間合作,構建多層次政府間宏觀政策溝通交流機制,深化利益融合,促進政治互信,達成合作新共識。
沿線各國可以就經濟發展戰略和對策進行充分交流對接,共同制定推進區域合作的規劃和措施,協商解決合作中的問題,共同為務實合作及大型項目實施提供政策支持。
戰略意義:
「一帶一路」戰略目標是要建立一個政治互信、經濟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體、命運共同體和責任共同體,是包括歐亞大陸在內的世界各國,構建一個互惠互利的利益、命運和責任共同體。
「一帶一路」是中國與絲路沿途國家分享優質產能,共商項目投資、共建基礎設施、共享合作成果,內容包括道路聯通、貿易暢通、貨幣流通、政策溝通、人心相通等「五通」。
文化建設:
2015年12月16日,國際七三學社前主席、香港文聯終身高級顧問陳恩田代表全球1216名學者,倡議將12月16日定為「一帶一路」國際日,並啟動「一帶一路」國際日誌願者計劃。
「一帶一路」國際日為每年12月16日,是「一帶一路」沿線國家1216名學者倡議發起的國際民間節日,也是首個起源於東方國家、代表東方國家文化自信的國際民間節日。
⑹ 一帶一路對商業銀行股票有什麼好處
自「一帶一路」戰略實施以來,國內金融機構有意參與其中。從參與的機構來看,主要分為政策性銀行、商業銀行和政府背景的基金,目前政策性銀行參與「一帶一路」的力度不小。
商業銀行參與「一帶一路」要遵循如下原則:一是按市場規則,站在市場的角度切入來選擇項目;二是優先考慮國內市場,謹慎進入國外市場;三是高度警惕金融風險,這是商業銀行的最高要務,同時也會帶來高額的投資回報。
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共有70多個在建合作區項目,建區企業基礎設施投資超過80億美元,將帶動入區企業投資近100億美元。
⑺ 「一帶一路」建設五年來我們取得的成果有哪些
「一帶一路」建設五年來我們取得的成果有:
一、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加快推進。
設施聯通是「一帶一路」建設的核心內容和優先領域。五年來,高效暢通的國際大通道加快建設。中老鐵路、中泰鐵路、匈塞鐵路建設穩步推進,雅萬高鐵全面開工建設。斯里蘭卡漢班托塔港二期工程竣工,科倫坡港口城項目施工進度過半;希臘比雷埃夫斯港建成重要中轉樞紐。
中緬原油管道投用,實現了原油通過管道從印度洋進入中國;中俄原油管道復線正式投入使用,中俄東線天然氣管道建設按計劃推進。中歐班列累計開行數量已經超過9000列,班列到達了歐洲14個國家42個城市。
二、經貿投資合作成效顯著。
中國與沿線國家的貿易和投資合作不斷擴大,形成了互利共贏的良好局面。2017年,中國對「一帶一路」國家的進出口總額達到14403.2億美元,同比增長13.4%,高於中國整體外貿增速5.9個百分點,佔中國進出口貿易總額的36.2%。
其中,中國對「一帶一路」國家出口7742.6億美元,同比增長8.5%,佔中國總出口額的34.1%;自「一帶一路」國家進口6660.5億美元,同比增長19.8%,佔中國總進口額的39.0%,近五年來進口額增速首次超過出口。
2017年,中國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投資143.6億美元,占同期中國對外投資總額的12%。尤其是,在中企海外並購項目整體銳減五成、交易總額整體下降逾10%的情況下,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並購投資額逆勢增長32.5%。
目前,中國與沿線國家已建設80多個境外經貿合作區,為當地創造了24.4萬個就業崗位。中國—白俄羅斯工業園等成為雙邊合作的典範,中國—寮國跨境經濟合作區、中哈霍爾果斯國際邊境合作中心等一大批合作園區也在加快建設。
三、金融合作深入發展。
金融合作是「一帶一路」國際合作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加強金融合作,促進貨幣流通和資金融通,可以為「一帶一路」建設創造穩定的融資環境,引導各類資本參與實體經濟發展和價值鏈創造,推動世界經濟健康發展。
截至2018年6月,中國在7個沿線國家建立了人民幣清算安排。目前,已有11家中資銀行在27個沿線國家設立了71家一級機構。國際接受度不斷提升。
五年來,在以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鑒、互利共贏為核心的絲路精神指引下,「一帶一路」倡議持續凝聚國際合作共識,在國際社會形成了共建「一帶一路」的良好氛圍。
(7)一帶一路中資金融機構擴展閱讀:
「一帶一路」建設的綜合效益:
據中國國家信息中心統計,2013—2017年,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貿易額達69756.23億美元,增速高於中國對外貿易整體增速,中亞是中國對外貿易增長最快的地區,中國與卡達、黑山、蒙古國、哈薩克等國的經貿往來表現出強勁增長動力。
短短幾年時間,中國新簽對外承包工程合同額超過5000億美元,境外經濟合作區增加到82個,對外直接投資超過800億美元,累計上繳東道國稅費20.1億美元,為當地創造就業崗位24.4萬個。
中國與俄羅斯、哈薩克、越南、緬甸、蒙古國的互聯互通水平顯著提升,與200多個國家的600多個港口建立了航線聯系。截至2018年10月,中歐班列已累計開行超過11000列,運行線路65條,通達15個國家的40多個城市。
中歐班列的回程重箱率明顯提升,運送貨物由電腦、手機擴展到服裝、鞋帽、糧食、葡萄酒等日常生活必需品。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截至目前已批准貸款項目34個,共計70億美元,正助力數以億計的人們改善生活。
各類「一帶一路」合作機制陸續搭建。「一帶一路」合作機制應合作需求而生,並隨著「一帶一路」建設推進而不斷發展完善。目前,「一帶一路」合作機制已初步形成多層次、廣覆蓋、立體化的合作框架。一是「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發揮總牽引作用,扮演著合作機制內核和指揮棒角色。
2017年首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凝聚起廣泛共識和強大動力,達成279項合作成果,目前各項成果正在積極落實中,並且許多已成為常態性工作。二是中國與合作夥伴簽署一系列合作文件,為「一帶一路」建設奠定了重要制度基礎。
⑻ 「一帶一路」對人民幣國際化的影響
1、有利於推動「人民幣區」形成。
最優貨幣區理論表明,在多國區域內形成最優貨幣區需要具備若干條件:生產要素流動、經濟開放、金融市場一體化、產品多樣化、貿易結構互補和政策協調等。
2、有利於加速人民幣國際化進程。
一方面,「一帶一路」建設資金需求巨大,而巨大的資金需求需要長期穩定的資金投入,這有利於人民幣在資本項目下對外輸出,並在經常項目下通過跨境貿易形成迴流。盡管人民幣國際化是從貿易結算開始的,但投資將成為未來人民幣國際化的重要推動力。
另一方面,「一帶一路」沿線很多國家金融服務相對缺失,中小微企業融資困難,資金價格普遍較高。中國作為全球重要的資本輸出國,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加強與「一帶一路」建設參與國的資金融通,既可以加速人民幣國際化進程,又能幫助這些國家破除資金瓶頸、加快發展。
(8)一帶一路中資金融機構擴展閱讀:
以「一帶一路」建設為契機推動人民幣國際化應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
1、加強金融合作頂層設計,創新金融合作機制。
2、堅持貨幣政策獨立性,實行以市場供求為基礎、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確保人民幣幣值相對穩定,有序推進資本項目開放。
3、完善區域性貨幣合作體系,擴大貨幣互換規模,發揮「一帶一路」人民幣專項貸款和基金優勢,為投融資和貿易合作提供便利化服務。
4、在「一帶一路」建設參與國推動石油等大宗商品的人民幣計價結算,逐步提高國際貿易中人民幣的使用程度。
⑼ 一帶一路的合作模式
隨著「一帶一路」倡議進入精耕細作階段,我國的多元化金融體系支持成為「一帶一路」建設與合作中的重要支撐。
順應「一帶一路」倡議實施,沿線市場的銀聯卡受理和發卡業務取得了突破性進展,中國金融技術標准正成為「一帶一路」沿線市場支付產業升級的重要推動力。銀聯國際戰略發展部總經理蔡輝明以土耳其和阿聯酋兩國為例說:「你到這兩個市場去看的話,銀聯的商務網路接近百分百覆蓋!然後關鍵是各家機構,都對我們的銀聯品牌和來自於中國的像銀聯這樣的支付公司,都是非常歡迎的。他們是希望銀聯不僅給他們帶來新的業務,而且帶來新的技術,以及帶來新的科技產品。」
(銀聯金融標准和技術在一帶一路推廣)
目前,銀聯晶元卡標準是泰國、緬甸的行業推薦標准,還成為亞洲支付聯盟的統一跨境晶元卡標准。與此同時,銀聯移動支付服務也在「一帶一路」區域加快落地,支持沿線國家和地區發展普惠金融。蔡輝明表示,通過深耕「一帶一路」沿線市場,銀聯國際化取得顯著進展。
蔡輝明說:「我們近一半的商戶和ATM都是在「一帶一路」市場,跟2013年,6年前剛剛提出「一帶一路」倡議之前的話,增長超過8倍和3倍,這個還是蠻可觀的。還有發卡量,在「一帶一路」市場的話,發卡量是4380萬,然後比6年前發出倡議的時候增加了25倍。」
服務於「設施聯通」的基建投融資,是「一帶一路」金融合作另一個重要領域。前不久,全球四大會計師事務所之一——安永發布了題為《合作共贏無邊界,共建「一帶一路」》的報告。負責「一帶一路」項目的安永中國海外投資業務部全球主管周昭媚說, 隨著「一帶一路」建設走深走實,金融支持顯得尤為重要。
周昭媚表示:「近年來,隨著中資走出去步伐加快,中資銀行也加速國際化網路布局,在海外直接開設分機機構和進行海外並購。目前,已有11家中資銀行在27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建立了71家一級分支機構,基本覆蓋與中國經貿往來密切的國家和地區。」
(CIPS總裁)
在「一帶一路」上,商業銀行開展網路化布局,為貿易和投資提供更好的金融服務,而人民幣跨境支付系統CIPS向境內外參與者的跨境人民幣業務提供資金清算、結算服務,為人民幣國際化鋪設了「高速公路」。跨境銀行間支付清算公司總裁許再越介紹說:「截至到2019年4月10日,CIPS共有31家境內外直接參與者,近900家境內外間接參與者,實際業務范圍已延伸到162個國家和地區。其中,「一帶一路」沿線共有181家間接參與者(不含中國大陸及港澳台),覆蓋37個國家和地區。」
CIPS上線以來,人民幣跨境支付便捷程度不斷提升,有力地促進了「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貿易便利化水平。企業通過將人民幣用於跨境貿易投資計價結算和支付,有效規避了國際匯率大幅波動的風險,降低了匯兌成本。隨著中資金融機構在「一帶一路」建設中的人民幣綜合金融服務水平穩步提高,許再越透露,「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金融機構對加入CIPS表示出了濃厚興趣。
許再越說:「比如像阿布扎比,它旨在打造一個國家級的「一帶一路」中東、北非的一個投融資中心和輻射中東北非地區的人民幣清算中心。包括東南亞一帶的周邊國家、日本、俄羅斯的金融機構,也都在積極申請加入到CIPS直接參與者的行列裡面來。」
(銀聯國際化)
今年,CIPS計劃在「一帶一路」沿線和中東歐等區域開展多種形式的路演和宣傳,深入了解區域內金融機構的業務需求,探討合作模式,引導更多機構成為CIPS參與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