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舉例2021年十個熱點金融話題有哪些
1、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舉行
明確提出全面實行股票發行注冊制,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點名」注冊制。會議要求,改革開放政策要激活發展動力。要抓好要素市場化配置綜合改革試點,全面實行股票發行注冊制。要正確認識和把握資本的特性和行為規律。要發揮資本作為生產要素的積極作用,同時有效控制其消極作用。
2、LPR時隔一年多再下調貨幣政策護航實體經濟
12月20日,1年期LPR報3.8%,較上月下調5個基點,這是2020年4月之後的首次下調。此前,央行於12月15日實施年內第二次全面降准,2次降准共計釋放資金2.2萬億元。貨幣政策靈活適度,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積極應對當前經濟面臨的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除此以外,政策還強調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實體經濟特別是小微企業、科技創新、綠色發展的支持。
3、三孩政策落地落實減負校外培訓市場巨變
5月11日,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主要數據發布。我國人口繼續保持低速增長態勢,也反映出一些結構性矛盾,如勞動年齡人口減少,60歲及以上人口佔比上升,育齡婦女總和生育率處於較低水平。僅過了20天,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指出,進一步優化生育政策,實施一對夫妻可以生育三個子女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會議強調,推進教育公平與優質教育資源供給。
三孩政策落地,「雙減」政策推出,教育市場迎來巨變。全國數百個知名培訓機構聯合發布聲明和倡議:正確認識並加快轉型。
4、房地產稅改革試點獲授權政策頻出化解行業風險
2021年,房地產調控「有點忙」。房企「三條紅線」和「集中供地」等政策在年初正式實行,各類限價、限售、限購等政策密集出台,其中,深圳出台二手房參考價,西安、上海、成都、無錫、杭州、寧波等陸續跟進。
政策開始糾偏。9月底,央行、地方政府紛紛出招穩定房地產市場。「房住不炒」,行業迎來重大變化,過去高杠桿、高周轉、高回報的模式難以為繼,部分高負債經營的房地產公司風險暴露,正在有序釋放。10月,人大常委會授權國務院在部分地區開展房地產稅改革試點工作。
5、平台經濟反壟斷指南出爐加速互聯網互聯互通
2月7日,平台經濟領域的反壟斷指南出爐,保護市場公平競爭。指南以《反壟斷法》為依據,共六章24條,包括總則、壟斷協議、濫用市場支配地位、經營者集中、濫用行政權力排除限制競爭和附則等內容。
11月20日,國家市場監管總局根據《反壟斷法》,對43起未依法申報違法實施經營者集中案件立案調查,涉騰訊、阿里、京東等。
打造服務創新型中小企業主陣地
11月15日,北交所開張迎客,首批81家上市公司鮮花著錦,隆重上市。截至目前,北交所平穩運行,市場參與熱情提升,專業機構積極入場,投資者入市意願增強。創新層、基礎層受到帶動,交投活躍度有所改善。
開市首月,北交所82家公司總市值2611.94億元,合計成交478.97億元,股票日均換手率1.46%,個股波動在預期的合理范圍內,價格走勢較為平穩。
7、碳達峰碳中和銜枚疾進全國碳市場開市
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下,有序降耗減排進入攻堅實施階段。國家發改委要求並督促多個省區採取有力措施,確保完成能耗強度降低目標。然而部分地區出現了「碳沖鋒」、「運動式」減碳,簡單粗暴地採取拉閘限電等行政手段減碳。需要說明的是,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要堅定不移推進,但不可能畢其功於一役。
7月,全國碳市場正式開市。這是利用市場機制推動綠色低碳發展的一項重大制度創新。
8、對外開放蹄疾步穩中國資產受全球追捧。2021年,中國資本市場對外開放加快推進取得顯著成果。
符合條件的科創板股票已正式納入滬深港通標的,滬深港ETF互通、中日ETF互通相繼推出,順利推進,QFII新規加快落實。對外開放加快推進,中國資產獲得了國際投資者的力捧,中國債券市場被全球三大主要債券指數悉數納入;今年以來,北向資金累計凈流入超過4100億元,再創歷史新高。
9、康美葯業案一審判決落錘
11月12日,廣州市中級人民法院對全國首例證券集體訴訟案作出一審判決,責令賠償投資者損失24.59億元。該案示範意義重大,是資本市場史上具有開創意義的標志性案件。在實現懲首惡目標、首單特別代表人訴訟、賠償金額高等亮點之外,康美葯業案一審判決的另一看點是,5名獨立董事承擔數億元的巨額連帶賠償責任,如何進一步完善獨董生態引發市場熱烈討論。
10、A股IPO、退市數量齊創新高成交創紀錄
注冊制拓寬入口,退市新規推動出清,A股優勝劣汰生態加速形成。入口方面,截至12月28日,今年登陸A股的上市公司數量已達523家,同比增長19.68%;募資總額為5436億元,同比增長13.12%,IPO數量及募資額均創下歷史新高。
出口方面,被認為是史上最嚴的退市新規去年12月31日落地,新規簡化了退市流程,提高了退市效率。Wind統計數據顯示,截至12月28日,累計已有20家上市公司退市,創歷史新高,這也是A股歷史上首次單年退市公司數量達到20家。
② 2021年央行將主要金融活動、金融機構等納入宏觀審慎管理,這意欲何為
主要還是為了防範金融風險,避免金融機構違規經營導致的各種金融風險。近日,央行召開2021年的工作會議,會議上,指出未來一年央行將保持貨幣的穩健和精準,確保貨幣服務於實體經濟是合理並且適度的。同時加強社會經濟的宏觀管理,保證人民幣對外匯率炸和合理范圍之內。之外要繼續加強信貸的精準程度,讓金融制度准確為中小企業提供幫助,加大直接融資的比例,最後對碳中和的目標,要進行政策部署,完善相關激勵的制度,保障金融的資源是向著綠色經濟傾斜的。
有相關投資者表示,在國家強調碳中和的政策背景之下,新能源行業,電動車行業都面臨著不小的增長空間,可再生能源領域將獲得一個比較好的行情。其中光伏行業尤其明顯,隨著裝機量的上升,其市場將會迎來飛速擴張。
③ 為什麼央行增加對金融機構的負債是實施緊縮性的貨幣政策
舉個例子,央行對金融機構的負債就是存款准備金,超額准備金等等之類的,這是商業銀行存放在央行的,央行對金融機構的資產就是央行提供的基礎貨幣,按你題目說法,應該是提高存款准備金了,流動性必然減少,無疑是緊縮貨幣政策
④ 關於央行新增貨幣的所有權
1:歸中央銀行/
2:商業銀行/
3:恩
4:是商業銀行創造的利差來還央行的利息/央行
5:是商業銀行給央行錢.
⑤ 央行、銀監局、金融辦三者之間有什麼關系呢
都是屬於金融機構的一種,他們真實的關系說起來非常復雜,在這里是根本說不清楚的。關於這個問題,我想許多人應該都解釋不清楚,所以我個人建議你,首先要搞清楚我國的金融監管體系的問題,如果你了解了這個問題,後續你就可以明白了,長期以來,金融監管權屬於中央直屬權力,由銀行和三委作為行政機構運作,地方政府有屬地管理權,但沒有直接的財政監督權。
因為隨著金融業的進一步發展,許多地方政府相繼成立了金融辦或金融局,對地方金融機構進行監管,他們的作用主要是監督一家銀行和三個委員會,一些新興的未納入一行三委監管體系,金融業受金融辦監管,同時,地方金融辦還承擔著政府對一個地方的金融服務和發展職能,包括帶動企業、幫助企業籌集資金、穩定金融環境等一系列工作。
⑥ 傳螞蟻將重組為央行監管的金融控股公司,這釋放了什麼信號
隨著中國四大部門聯合約談螞蟻集團之後,就有消息傳螞蟻集團將進行資產重組,在央行的監督下轉型成為一家金融控股公司,這些背後究竟釋放了什麼信號呢?
第一個重要信號:國家堅決維護金融市場的公平競爭,反對資本無限制擴張和壟斷。此次事件國家的政策其實很清楚,對壟斷行為進行"預防和制止",對創新行為"引導和鼓勵"。國家支持企業創新發展,增強國際競爭力,但於此同時也規定企業應依法規范發展,完善企業管理制度,堅決反對企業之間不正當競爭和壟斷。數字經濟是經濟發展的大趨勢,但是因為少數平台的一家獨大會導致其他一些小微企業發展受阻,導致企業在大型平台反競爭中造成不可彌補的傷害。螞蟻集團的重組釋放出了國家監督維護市場管理的決心和意志,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共享自己的力量。
⑦ 關於央行公布的金融數據
媒體上所說的是一些基本的數據,像
CPI -1.8% 8月11日
PPI -8.2% 8月11日
固定資產投資 32.9% 8月11日
消費品零售總額 15.2% 8月11日
工業增加值 10.8% 8月11日
進出口 -19.4% 8月11日
貿易順差 -12.4% 8月11日
新增貸款 33.9% 8月11日
房價 1.0% 8月10日
PMI 53.3% 8月04日
你說的那些系統統計數據還沒有,過一段時間就有了!!!
⑧ 央行是怎麼向社會投放貨幣的
一、央行向社會投放貨幣的渠道主要有:
1、各單位從銀行領取現金,支付職工工資;
2、向農村或農民采購農副產品的支出;
3、收購工礦產品、手工業品的支出;
4、對農業的財政信貸投放;
5、向銀行提取儲蓄存款。
二、貨幣投放與回籠:
回籠表明現金由市場流回金融機構,而投放表明現金由金融機構流入市場。金融機構對全社會的現金收入與支出相抵,收大於支時稱為貨幣回籠;收小於支時稱為貨幣投放。而對於一年之內某一時期的收支差額,則稱之為貨幣凈回籠或貨幣凈投放。
(8)央行新增金融公司擴展閱讀:
貨幣投放是貨幣回籠的對稱,是指銀行按市場貨幣流通需要投放一定量的現金。在我國,它是根據生產發展和商品流轉擴大的需要,有計劃地進行的。
貨幣投放的渠道主要有: 工資和對個人的其他支出; 對農村的財政信用支出;行政管理費支出;采購支出,即采購農副產品、手工業品和來自農村的部分礦產品。貨幣投放必須嚴格地控制,投放時間、投放數量以及在各個地區投放多少,必須根據生產發展和商品流轉擴大的需要來確定。
⑨ 央行降准來了,新增貸款在哪個方向
新增貸款在實體店的方向,因為現在存款儲備金率降低,所以對於現在的實體店是很有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