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投資金融 > 城中村改造金融服務

城中村改造金融服務

發布時間:2022-03-08 11:20:40

Ⅰ 開祥御龍城所屬轄區

摘要 御龍城項目坐落於東風路與天明路交匯處,行政隸屬金水區,東側緊鄰綠蔭公園,對綠蔭公園景觀充分的擁有;南側緊鄰我公司投資開發的天旺廣場商業項目,項目總佔地面積約160畝,擬規劃建設商品房50萬平方米。項目屬於城中村改造,包含商業、安置房、商品房等,由河南開祥置業股份有限公司開發。開祥御龍城位於大學集中的文化區內,配套成熟,教育機構、醫療設施,以及購物、休閑、餐飲、金融等生活服務設計完備,同時以森林半島為代表的大型居住社區落成,已將該區域打造成鄭州市內最適宜居住的區域之一。

Ⅱ 住建部:城市建設 嚴控大拆大建 穩步實施城中村改造

8月10日,鳳凰網房產從住建部獲悉,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就《關於在實施城市更新行動中防止大拆大建問題的通知(徵求意見稿)》公開徵求意見。意見提出,嚴格控制大規模拆除,嚴格控制大規模增建,嚴格控制大規模搬遷,確保住房租賃市場供需平穩,堅持應留盡留,全力保持城市記憶,堅持量力而行,穩妥推進改造提升。

以下為全文:

關於在實施城市更新行動中防止大拆大建問題的通知

(徵求意見稿)

實施城市更新行動是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作出的重要決策部署,是國家「十四五」規劃綱要明確的重大工程項目。實施城市更新行動,要順應城市發展規律,尊重人民群眾意願,以內涵集約、綠色低碳發展為路徑,轉變城市開發建設方式,堅持「留改拆」並舉、以保留利用提升為主,嚴管大拆大建,加強修繕改造,注重提升功能,增強城市活力。近期,各地積極推動實施城市更新行動,但在推進過程中,出現繼續沿用過度房地產化的開發建設方式,大拆大建,急功近利的傾向,有些地方出現隨意拆除老建築、征遷居民、砍伐老樹、變相抬高房價、提高生活成本,產生新的城市問題。為積極穩妥實施城市更新行動,現提出以下要求:

 一、堅持劃定底線,防止城市更新變形走樣

(一)嚴格控制大規模拆除。除違法建築和被鑒定為危房的以外,不大規模、成片集中拆除現狀建築,原則上老城區更新單元(片區)或項目內拆除建築面積不應大於現狀總建築面積的20%。鼓勵小規模、漸進式有機更新和微改造,提倡分類審慎處置既有建築。除違法建築和經專業機構鑒定為危房且無修繕保留價值的房屋可以拆除外,其他既有建築應以保留修繕加固為主,改善設施設備和提高節能水平,充分利用存量資源。對擬拆除的建築,應加強評估論證,公開徵求意見,嚴格遵守相關規定並履行報批程序。

(二)嚴格控制大規模增建。除增建必要的公共服務設施外,不大規模新增建設規模,不突破老城區原有密度強度,不增加資源環境承載壓力。嚴格控制老城區改擴建、新建建築規模和建設強度,原則上更新單元(片區)或項目內拆建比不宜大於2。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允許適當增加建築面積用於住房成套化改造、建設保障性租賃住房、完善公共服務設施和基礎設施等。鼓勵探索區域規模統籌,加強過密地區功能疏解,積極拓展公共空間、公園綠地,保持適宜密度,提高城市宜居度。

(三)嚴格控制大規模搬遷。不大規模、強制性搬遷居民,改變社會人口結構,割斷人、地和文化的關系。要尊重居民安置意願,鼓勵以就地安置為主,改善居住條件,保持鄰里關系和社會結構,更新單元(片區)或項目居民就地、就近安置率不宜低於50%。踐行美好環境與幸福生活共同締造理念,同步推動城市更新與社區治理,鼓勵房屋所有者、使用人參與城市更新,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氛圍,維護社會和諧穩定。

(四)確保住房租賃市場供需平穩。不大規模、短時間拆遷城中村等城市連片舊區,導致住房租賃市場供需失衡,加劇新市民、低收入困難群眾租房困難。鼓勵穩步實施城中村改造,完善公共服務和基礎設施,改善公共環境,消除安全隱患,同步做好中低價位、中小戶型長期租賃住房建設,統籌解決新市民、低收入困難群眾等重點群體租賃住房問題,住房租金年度漲幅不超過5%。

二、堅持應留盡留,全力保持城市記憶

(五)保留利用既有建築。不隨意拆除、遷移歷史建築和具有保護價值的老建築,不脫管失修、修而不用、隨意閑置。對擬實施城市更新的區域,要開展調查評估,梳理評測既有建築狀況,明確應保留保護的建築清單,未開展調查評估、未完成歷史文化街區劃定和歷史建築確定專項工作的區域,不應實施城市更新。支持在不變更土地使用性質和權屬、不降低消防等安全水平的條件下,加強老廠房等老建築改造、修繕和利用。

(六)保持老城格局尺度。不破壞傳統格局和街巷肌理,不隨意拉直拓寬道路,禁止修大馬路、建大廣場。鼓勵採用綉花功夫,對舊居住區、舊廠區、舊商業區等進行修補、織補式更新,合理控制建築高度,最大限度保留老城區具有特色的空間格局和肌理。

(七)延續城市特色風貌。不破壞地形地貌,不伐移老樹和有地方特徵的現有樹木,不挖山填湖,不隨意改變或侵佔河湖水系,不隨意改建具有歷史價值的公園,不隨意改老地名,杜絕「貪大、媚洋、求怪」亂象,嚴禁建築抄襲、模仿、山寨行為。堅持低影響的更新建設模式,保持老城區自然山水環境,保護古井、古樹、古橋等歷史遺存,鼓勵採用當地建築材料和形式,建設體現地域特徵、民族特色和時代風貌的城市建築,加強城市生態修復,留白增綠,保留城市特有的地域環境、文化特色、建築風格等「基因」。

 三、堅持量力而行,穩妥推進改造提升

(八)加強統籌謀劃。不忽視地方實際和居民意願,頭痛醫頭、腳痛醫腳,運動式、盲目實施城市更新。要加強工作統籌,堅持城市體檢評估先行,因地制宜、分類施策,合理確定城市更新重點,劃定城市更新單元,與相關規劃充分銜接,科學編制城市更新規劃和計劃,建立項目庫,明確實施時序,探索適用於存量更新的規劃、土地、財政、金融等政策,完善審批流程和標准規范,拓寬融資渠道,防範債務風險,量力而行、精準施策、久久為功。

(九)探索可持續更新模式。不沿用過度房地產化的開發建設方式,片面追求規模擴張帶來的短期效益和經濟利益。鼓勵推動由「開發方式」向「經營模式」轉變,探索政府引導、市場運作、公眾參與的可持續模式,政府注重協調各類存量資源,加大財政支持力度,吸引社會專業企業參與運營,以長期運營收入平衡改造投入,鼓勵現有資源所有者、居民出資參與微改造。支持項目策劃、規劃設計、建設運營一體化推進,鼓勵功能混合和用途兼容,推行混合用地類型,採用疏解、騰挪、置換、租賃等方式,發展新業態、新場景、新功能。

(十)加快補足功能短板。不做穿衣戴帽、塗脂抹粉的表面功夫,不搞脫離實際、勞民傷財的政績工程和形象工程。以補短板、惠民生為更新重點,聚焦居民急難愁盼的問題訴求,鼓勵騰退出的空間資源優先用於建設公共服務設施、市政基礎設施、防災安全設施、防洪排澇設施、公共綠地、公共活動場地等,完善城市功能。鼓勵建設完整居住社區,完善社區配套設施,拓展共享辦公、公共教室、公共食堂等社區服務,營造無障礙環境,建設全齡友好型社區。

(十一)提高城市安全韌性。不重地上輕地下,不過度景觀化、亮化,增加城市安全風險。開展城市市政基礎設施摸底調查,排查整治安全隱患,推動地面設施和地下市政基礎設施更新改造統一謀劃、協同建設。在城市綠化和環境營造中,鼓勵近自然、本地化、易維護、可持續的生態建設方式,優化豎向空間,加強藍綠灰一體化海綿城市建設。

各地要不斷加強實踐總結,不斷完善制度機制政策,試點探索推進城市更新,加強對各市(縣)工作的監督指導,督促對正在建設和已批待建的城市更新項目進行再評估,重新完善城市更新試點工作方案,對涉及推倒重來、大拆大建的要徹底整改。我部將定期對城市更新行動情況進行調研指導,及時研究協調解決難點問題,積極推動出台相關政策,推動實施城市更新行動。

Ⅲ 2015年中央對 農村城中村改造的新政策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見》近日印發,這是時隔37年重啟的中央城市工作會議配套文件。
針對棚戶區改造,《意見》提出,要大力推進城鎮棚戶區改造,穩步實施城中村改造,有序推進老舊住宅小區綜合整治、危房和非成套住房改造,加快配套基礎設施建設,切實解決群眾住房困難。
並提出具體目標,即,到2020年,基本完成現有的城鎮棚戶區、城中村和危房改造。
資金政策安排方面,《意見》要求,完善土地、財政和金融政策,落實稅收政策。創新棚戶區改造體制機制,推動政府購買棚改服務,推廣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模式,構建多元化棚改實施主體,發揮開發性金融支持作用。積極推行棚戶區改造貨幣化安置。因地制宜確定住房保障標准,健全准入退出機制。

Ⅳ 在城中村改造過程中 有沒有哪個學者提出政府應該承擔什麼責任啊

當前,鄭州正在如火如荼進行的城中村改造為樓宇經濟的發展提供了極其有利的條件和機遇,如何更好地利用城中村改造這個舞台,強力推進樓宇經濟發展,繼而實現城區經濟跨越式發展,推動區域性中心城市建設?7月19日,在鄭州市城中村改造與樓宇經濟發展研討會上,來自住房和城鄉建設部、中國社科院、省政府發展研究中
心、省社科院、鄭州大學、河南財經學院等部門和單位的專家學者、政府官員就此相關問題進行了全面分析和深入探討。

加強調控 避免盲目建設

市委常委、副市長穆為民:樓宇經濟發展有較強的依託性,是在一定的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基礎上產生的,必然依託於周邊基礎設施、公共設施或其他產業、服務設施的配套。從目前鄭州市以及城中村改造實際來看,有著非常有利於樓宇經濟發展的優勢和條件。

首先,城中村區位交通優勢明顯,為樓宇經濟的孕育和發展提供了極其有利的條件。其次,城中村改造可以促進城市功能的完善,為樓宇經濟的發展創造基礎條件。再次,城中村改造可以促進現代化商業、服務業的發展,為樓宇經濟發展提供廣闊的市場。結合近年來的工作實戰以及目前鄭州市的實際,我認為應該從「四個強化」入手。

一是要強化市場定位。樓宇經濟空間雖然是城市效益的高地,但數量並非越多越好,規模也並非越大越好,應摸清全市需要建多少、已建多少、在建多少、還需建多少商務用房,在科學分析與規劃的基礎上確定樓宇經濟發展空間及規模,進行適度合理規劃,避免盲目建設。

二是要強化規劃調控。可將樓宇經濟發展規劃納入城中村改造的規劃。對處於黃金商業區的城中村,可以建設規格較高、規模較大的高檔樓宇,主要面向大公司、大企業,同時還能形成一批標志性建築,提升城市品位。對於城市邊緣的城中村,可重點開發中小寫字樓、宜商宜居型樓宇,以中小企業為主要服務對象。而對那些處於中心城區以外,周邊自然環境較好的城中村,則可建設一批宜商宜居、花園式的樓宇,建成大公司或大企業的研發總部或培訓基地。

三是要強化政策引導。可以採取稅費適度減免政策進行引導,對於規模較大、輻射帶動力強的樓宇經濟項目也可以根據村莊土地狀況,適度提高其用地的容積。

四是要強化招商引資。以商務樓宇做載體,加大現代物流、電子信息、廣告中介等現代服務業的招商引資力度,大力吸引世界500強、全國50強等國內外知名大企業、大集團入駐,並以這些龍頭企業為核心,有針對性地引進相關產業企業群,逐步形成一批區域性現代物流樓、中介樓等特色商務樓宇。

改造和保留之間保持平衡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村鎮建設辦公室副主任趙暉:城中村改造有四個目的,首先就是人居環境的改善;第二,要提高土地集約率的水平;第三,要保護原村民的合法利益;第四,要解決外來務工人員的居住需求。

城中村改造要注意三個問題:首先,要注意改造前和改造後原村民利益調整問題,這是城中村改造的核心。其次,要注意公共利益的保障問題。應該把城中村改造放在整個城市建設的一個大環節來考慮。最後,要注意保持改造與保留之間的平衡。

打造都市型工業樓宇集聚區

省社科院哲學與中原文化研究所所長劉勇:對城中村改造,我建議:刻意打造一些特定的服務功能區和產業帶;要通過城中村改造,打造都市型工業樓宇集聚區。

這幾年鄭州市在都市型工業發展上比較緩慢,我們知道,樓宇經濟的產業基礎不僅僅是商業和服務業,還有都市型工業,這是一個很重要的產業基礎。

目前,很多城中村居民的文化程度並不高,需要通過都市型工業來吸納、安置這樣一些居民,使他們能夠在一些都市型工業中間解決就業問題。建議鄭州市先做一個示範園區,同時,打造節能樓宇、智能化樓宇、綠色樓宇的集聚群,營造一個特定的園區生態體系。鼓勵開發商開發智能化商務樓宇和結構合理、配套設施比較好的樓宇,加強商務樓宇居住區域環境整治和生活服務設施建設;加強和改善商務樓宇的物業管理;加強與樓宇開發商、業主、物業公司、入駐企業四方的樓宇聯席會;圍繞樓宇經濟的發展,鼓勵和支持樓宇開發商、業主和入駐企業、物業管理公司創新工作模式。

開辦公司 一定要進商務樓

河南財經學院工商管理系主任李曉峰:鄭州市城中村改造當中,發展樓宇經濟要依託中小企業。怎樣讓這些中小企業進入城中村?住宅禁商就是一個很好的措施。我覺得住宅禁商是目前鄭州市在可操作的空間內,通過政策是可以實現的,把分散在鄭州市各個小區住宅樓里的公司,從住宅小區里擠出來,從而,讓它進入到城中村樓宇當中。

我國目前有大量的公司在住宅樓里辦公,這是一個歷史遺留問題。目前,武漢、杭州等一些城市已出台了一些相關措施,通過這些措施促使住宅禁商,開辦公司一定要進商務樓、寫字樓。

合理開發 兼顧保障性住房

鄭州市規劃局副局長許振:在城中村改造規劃中應注意三方面問題:

第一,規劃要合理控制開發強度。國家規定,鄭州地區居住區容積率最高為3.5。但在實際建設中,由於城中村統計的拆遷安置量過大,拆遷安置與開發建設建築面積比例等原因,導致城中村改造規劃容積率過高。因此,要科學合理的規劃容積率,依地據實審批。

第二,要注重公共設施的配套建設,在規劃管理中優先保障中小學、幼兒園、醫院、游園用地。

第三,要兼顧保障性住房建設。為解決鄭州約有100萬外來人員租房問題,市政府明確要求,參與城中村改造的企業要從開發建設總面積中提供5%的小戶型簡裝修住宅,作為過渡性廉租房房源。

根據規劃 發展特色產業

省委政研室副主任王永蘇:我覺得發展樓宇經濟也好,城中村改造也好,就是要科學規劃、合理布局、聚集發展。鄭州要改造城中村以後發展樓宇經濟,就要發展特色產業。應根據城市的總體規劃,綜合研究定下來你這個地方發展什麼。

鄭州把城中村改造和發展樓宇經濟結合起來,使之相互促進,不僅對鄭州,對全省,甚至對全國都有價值。

發展樓宇經濟要提高服務水平,優化發展環境,增強吸引力、輻射力、競爭力。對於城中村改造,如果要搞樓宇經濟,根還在經濟上,還在產業發展上,產業發展成功了,全盤皆活,否則全盤皆輸。

最後,作為鄭州市管理這一塊一定要有戰略眼光,規劃建設管理還得要進一步解放思想。

從「三滿意」轉變為「四滿意」

省社科院副院長劉道興:關於城中村改造和樓宇經濟發展,我想談三點看法:第一,科學把握城中村改造的力度和進度。第二,城中村改造的目標應該從「三滿意」轉變為「四滿意」。除了要做到讓村民、開發商、政府「三滿意」外,還要力求讓在城中村租房居住、租房經商的新市民滿意。第三,把城中村的改造與城郊村莊的管理結合起來,城市規劃要超前一些,把郊區村莊的基本建設納入管理范圍。

推廣樓盤 招商引資是關鍵

中國社科院研究員、城市中心經濟室主任劉治彥:城中村改造和發展樓宇經濟實際上是互惠互利的。

如何做好樓宇經濟?首先,要考慮到基礎設施的擴容,要適應這種聚集經濟帶來的最大的壓力。第二,要形成一個很好的發展格局,一定要做好特色的分區和規劃。第三,搞好樓宇經濟的關鍵是招商引資,把樓宇經濟跟招商緊密結合,作為一個主打品牌推出去。第四,要有一個好的制度環境。最後,要提高村民的自身素質。

統一規劃 全市一盤棋

鄭州大學房地產研究中心主任杜書雲:在城中村改造過程中,要把村民的就業問題以及社會保障問題以制度化的方式納入進來。

鄭州市在發展樓宇經濟的過程中,一定要全市一盤棋,做好樓宇規劃。我建議把鄭州的產業規劃,放在中原城市群這個大的框架下,在產業定位的基礎上做樓宇規劃。同時,要把樓宇的深度利用和樓宇的建設結合起來。最後,要把現有商業樓宇的存量部分給它深度利用,然後再進行有效的新的開發建設。

加大宣傳 提升城市知名度

河南新田置業董事長田太廣:我就加快樓宇經濟發展提幾點個人建議:第一,從政府角度加大對鄭州市的宣傳,提升城市知名度。第二,出台政策文件,對相關項目進行規劃調控,保持適度彈性。第三,針對國內外知名企業及品牌,特別是世界500強企業的入駐,制訂具有一定吸引力的招商優惠政策。第四,對新興樓宇經濟項目前期重扶持,多引導,尤其要注意打造樓宇經濟產業鏈。第五,引入市場機制,允許高水平的國際物業、商業管理公司適當浮動收費標准。

政府主導 調動開發商積極性

省政府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周立:如何加快樓宇經濟發展?第一,要確立政府主導、市場培植、企業參與的指導思想,充分調動房產開發商和業主發展樓宇經濟的積極性。

第二,堅持市區聯動,以區為主,市裡主要負責樓宇經濟的發展規劃、制訂政策、搞好協調和考核等項工作,區里負責樓宇經濟發展的各項具體工作。

第三,搞好招商引資,完善招商機制,建立樓宇招商信息化,大力開展各類招商活動。

第四,以現代服務業為主導,積極培育新型城市經濟業態,加強空間規劃調整,促進同類業態相對積聚,形成一批以創意、軟體、金融、電子商務、物流等為主的特色樓宇園區。

第五,搞好政策扶持,有針對性地制訂新的扶持措施,對重點樓宇要在招商引資、稅收、管理費用等方面給予優惠、支持入駐企業的發展。

另外,要為樓宇經濟項目建設留下空間,使之形成城中村改造與樓宇經濟相互支撐、互為前提的雙贏發展局面。

Ⅳ 棚戶區改造怎麼辦理銀行貸款

可以利用票據、委託貸款、債務融資工具承銷和投資、理財融資等多元融資方式。

農行提出,要積極提供多元化的融資服務,在信貸支持棚戶區改造的同時,充分利用票據、委託貸款、債務融資工具承銷和投資、理財融資等多元融資方式,助力棚戶區改造項目建設。

要加強行、司聯動,充分利用農行投行、基金、租賃、保險等綜合化經營平台,拓寬棚戶區改造項目融資渠道和模式,有效降低信貸風險。要深化公私聯動,通過棚戶區改造貸款的投放,拉動零售、負債和中間業務等綜合金融服務需求,有效提升項目綜合收益。

要拓展延伸金融服務,深入挖掘大型集中成片棚戶區項目改造後衍生的各項金融需求,合理增設經營機構和自助機具,搭建和完善服務網路等,為改造項目提供全方位、可持續的金融服務。

(5)城中村改造金融服務擴展閱讀:

農行有關負責人介紹,棚戶區改造是重大的民生工程和發展工程,大力推動棚戶區改造是黨中央、國務院為推動科學發展、保障和改善民生採取的重大舉措。

農行作為國有控股大型商業銀行,肩負著服務民生、回饋社會的責任和使命。通過積極推進棚戶區改造信貸業務發展,不斷提升金融服務、保障民生的能力。

農行此次推出棚戶區改造創新信貸產品,將有效把握未來五年棚戶區改造信貸業務的發展機遇,拓展和培育新的對公信貸業務增長點。

同時,農總行每年在信貸資源配置時,將根據國務院棚戶區改造發展規劃,並結合各地分行棚戶區改造貸款實際需求,進一步加大信貸規模的傾斜配置力度,保障業務的快速健康發展。

Ⅵ 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的意見

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的意見
(2019年4月15日)
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是黨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改革開放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在統籌城鄉發展、推進新型城鎮化方面取得了顯著進展,但城鄉要素流動不順暢、公共資源配置不合理等問題依然突出,影響城鄉融合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尚未根本消除。為重塑新型城鄉關系,走城鄉融合發展之路,促進鄉村振興和農業農村現代化,現提出以下意見。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緊緊圍繞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新發展理念,堅持推進高質量發展,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以協調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和新型城鎮化戰略為抓手,以縮小城鄉發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為目標,以完善產權制度和要素市場化配置為重點,堅決破除體制機制弊端,促進城鄉要素自由流動、平等交換和公共資源合理配置,加快形成工農互促、城鄉互補、全面融合、共同繁榮的新型工農城鄉關系,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
(二)基本原則
——堅持遵循規律、把握方向。順應城鎮化大趨勢,牢牢把握城鄉融合發展正確方向,樹立城鄉一盤棋理念,突出以工促農、以城帶鄉,構建促進城鄉規劃布局、要素配置、產業發展、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生態保護等相互融合和協同發展的體制機制。
——堅持整體謀劃、重點突破。圍繞鄉村全面振興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建設目標,強化統籌謀劃和頂層設計,增強改革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著力破除戶籍、土地、資本、公共服務等方面的體制機制弊端,為城鄉融合發展提供全方位制度供給。
——堅持因地制宜、循序漸進。充分考慮不同地區城鄉融合發展階段和鄉村差異性,穩妥把握改革時序、節奏和步驟,尊重基層首創精神,充分發揮地方積極性,分類施策、梯次推進,試點先行、久久為功,形成符合實際、各具特色的改革路徑和城鄉融合發展模式。
——堅持守住底線、防範風險。正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關系,在推進體制機制破舊立新過程中,守住土地所有制性質不改變、耕地紅線不突破、農民利益不受損底線,守住生態保護紅線,守住鄉村文化根脈,高度重視和有效防範各類政治經濟社會風險。
——堅持農民主體、共享發展。發揮農民在鄉村振興中的主體作用,充分尊重農民意願,切實保護農民權益,調動億萬農民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推動農業全面升級、農村全面進步、農民全面發展,不斷提升農民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三)主要目標
——到2022年,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初步建立。城鄉要素自由流動制度性通道基本打通,城市落戶限制逐步消除,城鄉統一建設用地市場基本建成,金融服務鄉村振興的能力明顯提升,農村產權保護交易制度框架基本形成,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穩步提高,鄉村治理體系不斷健全,經濟發達地區、都市圈和城市郊區在體制機制改革上率先取得突破。
——到2035年,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更加完善。城鎮化進入成熟期,城鄉發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顯著縮小。城鄉有序流動的人口遷徙制度基本建立,城鄉統一建設用地市場全面形成,城鄉普惠金融服務體系全面建成,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基本實現,鄉村治理體系更加完善,農業農村現代化基本實現。
——到本世紀中葉,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製成熟定型。城鄉全面融合,鄉村全面振興,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實現。
二、建立健全有利於城鄉要素合理配置的體制機制
堅決破除妨礙城鄉要素自由流動和平等交換的體制機制壁壘,促進各類要素更多向鄉村流動,在鄉村形成人才、土地、資金、產業、信息匯聚的良性循環,為鄉村振興注入新動能。
(四)健全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機制。有力有序有效深化戶籍制度改革,放開放寬除個別超大城市外的城市落戶限制。加快實現城鎮基本公共服務常住人口全覆蓋。以城市群為主體形態促進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增強中小城市人口承載力和吸引力。建立健全由政府、企業、個人共同參與的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成本分擔機制,全面落實支持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的財政政策、城鎮建設用地增加規模與吸納農業轉移人口落戶數量掛鉤政策,以及中央預算內投資安排向吸納農業轉移人口落戶數量較多的城鎮傾斜政策。維護進城落戶農民土地承包權、宅基地使用權、集體收益分配權,支持引導其依法自願有償轉讓上述權益。提升城市包容性,推動農民工特別是新生代農民工融入城市。
(五)建立城市人才入鄉激勵機制。制定財政、金融、社會保障等激勵政策,吸引各類人才返鄉入鄉創業。鼓勵原籍普通高校和職業院校畢業生、外出農民工及經商人員回鄉創業興業。推進大學生村官與選調生工作銜接,鼓勵引導高校畢業生到村任職、紮根基層、發揮作用。建立選派第一書記工作長效機制。建立城鄉人才合作交流機制,探索通過崗編適度分離等多種方式,推進城市教科文衛體等工作人員定期服務鄉村。推動職稱評定、工資待遇等向鄉村教師、醫生傾斜,優化鄉村教師、醫生中高級崗位結構比例。引導規劃、建築、園林等設計人員入鄉。允許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探索人才加入機制,吸引人才、留住人才。
(六)改革完善農村承包地制度。保持農村土地承包關系穩定並長久不變,落實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後再延長30年政策。加快完成農村承包地確權登記頒證。完善農村承包地「三權分置」制度,在依法保護集體所有權和農戶承包權前提下,平等保護並進一步放活土地經營權。健全土地流轉規范管理制度,強化規模經營管理服務,允許土地經營權入股從事農業產業化經營。
(七)穩慎改革農村宅基地制度。加快完成房地一體的宅基地使用權確權登記頒證。探索宅基地所有權、資格權、使用權「三權分置」,落實宅基地集體所有權,保障宅基地農戶資格權和農民房屋財產權,適度放活宅基地和農民房屋使用權。鼓勵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及其成員盤活利用閑置宅基地和閑置房屋。在符合規劃、用途管制和尊重農民意願前提下,允許縣級政府優化村莊用地布局,有效利用鄉村零星分散存量建設用地。推動各地制定省內統一的宅基地面積標准,探索對增量宅基地實行集約有獎、對存量宅基地實行退出有償。
(八)建立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制度。加快完成農村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確權登記頒證。按照國家統一部署,在符合國土空間規劃、用途管制和依法取得前提下,允許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允許就地入市或異地調整入市;允許村集體在農民自願前提下,依法把有償收回的閑置宅基地、廢棄的集體公益性建設用地轉變為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推動城中村、城邊村、村級工業園等可連片開發區域土地依法合規整治入市;推進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使用權和地上建築物所有權房地一體、分割轉讓。完善農村土地徵收制度,縮小征地范圍,規范征地程序,維護被征地農民和農民集體權益。
(九)健全財政投入保障機制。鼓勵各級財政支持城鄉融合發展及相關平台和載體建設,發揮財政資金四兩撥千斤作用,撬動更多社會資金投入。建立涉農資金統籌整合長效機制,提高資金配置效率。調整土地出讓收入使用范圍,提高農業農村投入比例。支持地方政府在債務風險可控前提下發行政府債券,用於城鄉融合公益性項目。
(十)完善鄉村金融服務體系。加強鄉村信用環境建設,推動農村信用社和農商行回歸本源,改革村鎮銀行培育發展模式,創新中小銀行和地方銀行金融產品提供機制,加大開發性和政策性金融支持力度。依法合規開展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使用權、農民房屋財產權、集體林權抵押融資,以及承包地經營權、集體資產股權等擔保融資。實現已入市集體土地與國有土地在資本市場同地同權。建立健全農業信貸擔保體系,鼓勵有條件有需求的地區按市場化方式設立擔保機構。加快完善農業保險制度,推動政策性保險擴面、增品、提標,降低農戶生產經營風險。支持通過市場化方式設立城鄉融合發展基金,引導社會資本培育一批國家城鄉融合典型項目。完善農村金融風險防範處置機制。
(十一)建立工商資本入鄉促進機制。深化「放管服」改革,強化法律規劃政策指導和誠信建設,打造法治化便利化基層營商環境,穩定市場主體預期,引導工商資本為城鄉融合發展提供資金、產業、技術等支持。完善融資貸款和配套設施建設補助等政策,鼓勵工商資本投資適合產業化規模化集約化經營的農業領域。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等方式,支持社會力量進入鄉村生活性服務業。支持城市搭建城中村改造合作平台,探索在政府引導下工商資本與村集體合作共贏模式,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建立工商資本租賃農地監管和風險防範機制,嚴守耕地保護紅線,確保農地農用,防止農村集體產權和農民合法利益受到侵害。
(十二)建立科技成果入鄉轉化機制。健全涉農技術創新市場導向機制和產學研用合作機制,鼓勵創建技術轉移機構和技術服務網路,建立科研人員到鄉村兼職和離崗創業制度,探索其在涉農企業技術入股、兼職兼薪機制。建立健全農業科研成果產權制度,賦予科研人員科技成果所有權。發揮政府引導推動作用,建立有利於涉農科研成果轉化推廣的激勵機制與利益分享機制。探索公益性和經營性農技推廣融合發展機制,允許農技人員通過提供增值服務合理取酬。
三、建立健全有利於城鄉基本公共服務普惠共享的體制機制
推動公共服務向農村延伸、社會事業向農村覆蓋,健全全民覆蓋、普惠共享、城鄉一體的基本公共服務體系,推進城鄉基本公共服務標准統一、制度並軌。
(十三)建立城鄉教育資源均衡配置機制。優先發展農村教育事業,建立以城帶鄉、整體推進、城鄉一體、均衡發展的義務教育發展機制。鼓勵省級政府建立統籌規劃、統一選拔的鄉村教師補充機制,為鄉村學校輸送優秀高校畢業生。推動教師資源向鄉村傾斜,通過穩步提高待遇等措施增強鄉村教師崗位吸引力。實行義務教育學校教師「縣管校聘」,推行縣域內校長教師交流輪崗和城鄉教育聯合體模式。完善教育信息化發展機制,推動優質教育資源城鄉共享。多渠道增加鄉村普惠性學前教育資源,推行城鄉義務教育學校標准化建設,加強寄宿制學校建設。
(十四)健全鄉村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立和完善相關政策制度,增加基層醫務人員崗位吸引力,加強鄉村醫療衛生人才隊伍建設。改善鄉鎮衛生院和村衛生室條件,因地制宜建立完善醫療廢物收集轉運體系,提高慢性病、職業病、地方病和重大傳染病防治能力,加強精神衛生工作,倡導優生優育。健全網路化服務運行機制,鼓勵縣醫院與鄉鎮衛生院建立縣域醫共體,鼓勵城市大醫院與縣醫院建立對口幫扶、巡迴醫療和遠程醫療機制。全面建立分級診療制度,實行差別化醫保支付政策。因地制宜建立完善全民健身服務體系。
(十五)健全城鄉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統籌城鄉公共文化設施布局、服務提供、隊伍建設,推動文化資源重點向鄉村傾斜,提高服務的覆蓋面和適用性。推行公共文化服務參與式管理模式,建立城鄉居民評價與反饋機制,引導居民參與公共文化服務項目規劃、建設、管理和監督,推動服務項目與居民需求有效對接。支持鄉村民間文化團體開展符合鄉村特點的文化活動。推動公共文化服務社會化發展,鼓勵社會力量參與。建立文化結對幫扶機制,推動文化工作者和志願者等投身鄉村文化建設。劃定鄉村建設的歷史文化保護線,保護好農業遺跡、文物古跡、民族村寨、傳統村落、傳統建築和灌溉工程遺產,推動非物質文化遺產活態傳承。發揮風俗習慣、村規民約等優秀傳統文化基因的重要作用。
(十六)完善城鄉統一的社會保險制度。完善統一的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大病保險和基本養老保險制度。鞏固醫保全國異地就醫聯網直接結算。建立完善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待遇確定和基礎養老金正常調整機制。做好社會保險關系轉移接續工作,建立以國家政務服務平台為統一入口的社會保險公共服務平台。構建多層次農村養老保障體系,創新多元化照料服務模式。
(十七)統籌城鄉社會救助體系。做好城鄉社會救助兜底工作,織密兜牢困難群眾基本生活安全網。推進低保制度城鄉統籌,健全低保標准動態調整機制,確保動態管理下應保盡保。全面實施特困人員救助供養制度,提高托底保障能力和服務質量。做好睏難農民重特大疾病救助工作。健全農村留守兒童和婦女、老年人關愛服務體系。健全困境兒童保障工作體系,完善殘疾人福利制度和服務體系。改革人身損害賠償制度,統一城鄉居民賠償標准。
(十八)建立健全鄉村治理機制。建立健全黨組織領導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發揮群眾參與治理主體作用,增強鄉村治理能力。強化農村基層黨組織領導作用,全面推行村黨組織書記通過法定程序擔任村委會主任和村級集體經濟組織、合作經濟組織負責人,健全以財政投入為主的穩定的村級組織運轉經費保障機制。加強農村新型經濟組織和社會組織的黨建工作,引導其堅持為農村服務。加強自治組織規范化制度化建設,健全村級議事協商制度。打造一門式辦理、一站式服務、線上線下結合的村級綜合服務平台,完善網格化管理體系和鄉村便民服務體系。
四、建立健全有利於城鄉基礎設施一體化發展的體制機制
把公共基礎設施建設重點放在鄉村,堅持先建機制、後建工程,加快推動鄉村基礎設施提擋升級,實現城鄉基礎設施統一規劃、統一建設、統一管護。
(十九)建立城鄉基礎設施一體化規劃機制。以市縣域為整體,統籌規劃城鄉基礎設施,統籌布局道路、供水、供電、信息、廣播電視、防洪和垃圾污水處理等設施。統籌規劃重要市政公用設施,推動向城市郊區鄉村和規模較大中心鎮延伸。推動城鄉路網一體規劃設計,暢通城鄉交通運輸連接,加快實現縣鄉村(戶)道路聯通、城鄉道路客運一體化,完善道路安全防範措施。統籌規劃城鄉污染物收運處置體系,嚴防城市污染上山下鄉,因地制宜統籌處理城鄉垃圾污水,加快建立鄉村生態環境保護和美麗鄉村建設長效機制。加強城鄉公共安全視頻監控規劃、建設和聯網應用,統一技術規范、基礎數據和數據開放標准。
(二十)健全城鄉基礎設施一體化建設機制。明確鄉村基礎設施的公共產品定位,構建事權清晰、權責一致、中央支持、省級統籌、市縣負責的城鄉基礎設施一體化建設機制。健全分級分類投入機制,對鄉村道路、水利、渡口、公交和郵政等公益性強、經濟性差的設施,建設投入以政府為主;對鄉村供水、垃圾污水處理和農貿市場等有一定經濟收益的設施,政府加大投入力度,積極引入社會資本,並引導農民投入;對鄉村供電、電信和物流等經營性為主的設施,建設投入以企業為主。支持有條件的地方政府將城鄉基礎設施項目整體打包,實行一體化開發建設。
(二十一)建立城鄉基礎設施一體化管護機制。合理確定城鄉基礎設施統一管護運行模式,健全有利於基礎設施長期發揮效益的體制機制。對城鄉道路等公益性設施,管護和運行投入納入一般公共財政預算。明確鄉村基礎設施產權歸屬,由產權所有者建立管護制度,落實管護責任。以政府購買服務等方式引入專業化企業,提高管護市場化程度。推進城市基礎設施建設運營事業單位改革,建立獨立核算、自主經營的企業化管理模式,更好行使城鄉基礎設施管護責任。
五、建立健全有利於鄉村經濟多元化發展的體制機制
圍繞發展現代農業、培育新產業新業態,完善農企利益緊密聯結機制,實現鄉村經濟多元化和農業全產業鏈發展。
(二十二)完善農業支持保護制度。以市場需求為導向,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走質量興農之路,不斷提高農業綜合效益和競爭力。全面落實永久基本農田特殊保護制度,劃定糧食生產功能區和重要農產品生產保護區,完善支持政策。按照增加總量、優化存量、提高效能的原則,強化高質量發展導向,加快構建農業補貼政策體系。發展多種形式農業適度規模經營,健全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完善支持農業機械化政策,推進農業機械化全程全面發展,加強面向小農戶的社會化服務。完善農業綠色發展制度,推行農業清潔生產方式,健全耕地草原森林河流湖泊休養生息制度和輪作休耕制度。
(二十三)建立新產業新業態培育機制。構建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體系,依託「互聯網+」和「雙創」推動農業生產經營模式轉變,健全鄉村旅遊、休閑農業、民宿經濟、農耕文化體驗、健康養老等新業態培育機制,探索農產品個性化定製服務、會展農業和農業眾籌等新模式,完善農村電子商務支持政策,實現城鄉生產與消費多層次對接。適應居民消費升級趨勢,制定便利市場准入、加強事中事後監管政策,制定相關標准,引導鄉村新產業改善服務環境、提升品質。在年度新增建設用地計劃指標中安排一定比例支持鄉村新產業新業態發展,探索實行混合用地等方式。嚴格農業設施用地管理,滿足合理需求。
(二十四)探索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建立政府主導、企業和社會各界參與、市場化運作、可持續的城鄉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開展生態產品價值核算,通過政府對公共生態產品采購、生產者對自然資源約束性有償使用、消費者對生態環境附加值付費、供需雙方在生態產品交易市場中的權益交易等方式,構建更多運用經濟杠桿進行生態保護和環境治理的市場體系。完善自然資源資產產權制度,維護參與者權益。完善自然資源價格形成機制,建立自然資源政府公示價格體系,推進自然資源資產抵押融資,增強市場活力。
(二十五)建立鄉村文化保護利用機制。立足鄉村文明,吸取城市文明及外來文化優秀成果,推動鄉村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推動優秀農耕文化遺產保護與合理適度利用。建立地方和民族特色文化資源挖掘利用機制,發展特色文化產業。創新傳統工藝振興模式,發展特色工藝產品和品牌。健全文物保護單位和傳統村落整體保護利用機制。鼓勵鄉村建築文化傳承創新,強化村莊建築風貌規劃管控。培育挖掘鄉土文化本土人才,引導企業積極參與,顯化鄉村文化價值。
(二十六)搭建城鄉產業協同發展平台。培育發展城鄉產業協同發展先行區,推動城鄉要素跨界配置和產業有機融合。把特色小鎮作為城鄉要素融合重要載體,打造集聚特色產業的創新創業生態圈。優化提升各類農業園區。完善小城鎮聯結城鄉的功能,探索創新美麗鄉村特色化差異化發展模式,盤活用好鄉村資源資產。創建一批城鄉融合典型項目,形成示範帶動效應。
(二十七)健全城鄉統籌規劃制度。科學編制市縣發展規劃,強化城鄉一體設計,統籌安排市縣農田保護、生態涵養、城鎮建設、村落分布等空間布局,統籌推進產業發展和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等建設,更好發揮規劃對市縣發展的指導約束作用。按照「多規合一」要求編制市縣空間規劃,實現土地利用規劃、城鄉規劃等有機融合,確保「三區三線」在市縣層面精準落地。加快培育鄉村規劃設計、項目建設運營等方面人才。綜合考慮村莊演變規律、集聚特點和現狀分布,鼓勵有條件的地區因地制宜編制村莊規劃。
六、建立健全有利於農民收入持續增長的體制機制
拓寬農民增收渠道,促進農民收入持續增長,持續縮小城鄉居民生活水平差距。
(二十八)完善促進農民工資性收入增長環境。推動形成平等競爭、規范有序、城鄉統一的勞動力市場,統籌推進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和就地創業就業。規范招工用人制度,消除一切就業歧視,健全農民工勞動權益保護機制,落實農民工與城鎮職工平等就業制度。健全城鄉均等的公共就業創業服務制度,努力增加就業崗位和創業機會。提高新生代農民工職業技能培訓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健全農民工輸出輸入地勞務對接機制。
(二十九)健全農民經營性收入增長機制。完善財稅、信貸、保險、用地等政策,加強職業農民培訓,培育發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建立農產品優質優價正向激勵機制,支持新型經營主體發展「三品一標」農產品、打造區域公用品牌,提高產品檔次和附加值。引導龍頭企業與農民共建農業產業化聯合體,讓農民分享加工銷售環節收益。完善企業與農民利益聯結機制,引導農戶自願以土地經營權等入股企業,通過利潤返還、保底分紅、股份合作等多種形式,拓寬農民增收渠道。促進小農戶和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突出抓好農民合作社和家庭農場兩類農業經營主體發展,培育專業化市場化服務組織,幫助小農戶節本增收。
(三十)建立農民財產性收入增長機制。以市場化改革為導向,深化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推動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加快完成農村集體資產清產核資,把所有權確權到不同層級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集體。加快推進經營性資產股份合作制改革,將農村集體經營性資產以股份或者份額形式量化到本集體成員。對財政資金投入農業農村形成的經營性資產,鼓勵各地探索將其折股量化到集體經濟組織成員。創新農村集體經濟運行機制,探索混合經營等多種實現形式,確保集體資產保值增值和農民收益。完善農村集體產權權能,完善農民對集體資產股份佔有、收益、有償退出及擔保、繼承權。
(三十一)強化農民轉移性收入保障機制。履行好政府再分配調節職能,完善對農民直接補貼政策,健全生產者補貼制度,逐步擴大覆蓋范圍。在統籌整合涉農資金基礎上,探索建立普惠性農民補貼長效機制。創新涉農財政性建設資金使用方式,支持符合條件的農業產業化規模化項目。
(三十二)強化打贏脫貧攻堅戰體制機制。堅持精準扶貧、精準脫貧,進一步完善中央統籌、省負總責、市縣抓落實的工作機制,採取更加有力的舉措、更加集中的支持、更加精細的工作,著力提高脫貧質量。改進幫扶方式方法,更多採用生產獎補、勞務補助、以工代賑等機制,推動貧困群眾通過自己的辛勤勞動脫貧致富。對完全或部分喪失勞動能力的特殊貧困人口,綜合實施保障性扶貧政策。聚焦深度貧困地區,以解決突出制約問題為重點,以重大扶貧工程和到村到戶幫扶為抓手,加大政策傾斜和扶貧資金整合力度,著力改善發展條件,增強貧困農戶發展能力。
七、組織保障
各地區各部門要統一思想,深刻認識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的重要意義,順應經濟社會發展規律,根據城鄉關系發展特徵,把握節奏、持續用力、久久為功,確保各項改革任務扎實有序推進。
(三十三)加強黨的領導。確保黨在推動城鄉融合發展中始終總攬全局、協調各方,做到「兩個維護」。加強各級黨組織的領導,充分發揮城鄉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為城鄉融合發展提供堅強政治保障。
(三十四)強化分工協作。國家發展改革委牽頭建立城鄉融合發展工作協同推進機制,明確分工、強化責任,加強統籌協調和跟蹤督導。各有關部門要圍繞人口、土地、財政、金融和產權等任務,制定細化配套改革措施。重大事項及時向黨中央、國務院報告。
(三十五)壓實地方責任。地方黨委和政府要增強主體責任意識,當好改革促進派和實幹家,結合本地實際制定細化可操作的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政策措施,整合力量、扭住關鍵、精準發力,以釘釘子精神抓好落實。
(三十六)注重試點引路。把試點作為重要改革方法,選擇有一定基礎的市縣兩級設立國家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支持制度改革和政策安排率先落地,先行先試、觀照全局,及時總結提煉可復制的典型經驗並加以宣傳推廣。

Ⅶ 城中村改造的利弊

城市化進程的加快,使一些處於城鄉結合部的村莊融入 城區,成為「城中有村,村裡有城,村外現代化,村裡臟亂 差」的地區。由於房屋年代久遠、道路破損嚴重、公共設施 陳舊,嚴重阻礙了城市精神文明建設的普及與發展,影響了 城市基礎設施布局以及城市整體規劃的實施。這是現實中存 在的難題,也是我們實施城中村改造的壓力和動力。 城中村改造工程是我市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讓城 市更文明、市民生活更美好的必由之路,也是建設一流省會 城市和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的必然要求,更是迎接第六屆中部 投資貿易博覽會召開的重要舉措。為使這次城中村改造工程 成為民生工程、幸福工程,我們在此針對群眾普遍關心的問 題進行宣傳講解,以便於廣大群眾進一步了解和掌握有關政策,積極參與和支持前北屯城中村改造工作。

一、為什麼要對城中村進行改造? 由於歷史和管理體制等原因,城中村規劃管理無序,布 局結構混亂,基礎設施缺失,環境衛生、消防安全、治安計 生等問題突出,道路泥濘、污水橫流、垃圾成堆、供水電力 通訊雜亂等現象嚴重,極大地降低了居民的生活質量,影響 了城市的整體面貌。城中村改造,是改善人居環境、提升城 市品位、推進城市化進程的必由之路,是建設文明、生態、 和諧、宜居城市的重要保障,是以人為本、科學發展、構建 和諧社會的強力舉措,是民心工程、德政工程、千秋工程。 通過城中村改造,將會使居民的經濟收入、文明程度、生活 質量得到提高, 使居民區成為人口規模適宜、 配套設施完善、 生活環境優美、 居住條件舒適、 和諧文明有序的標准社區。

二、城中村改造的指導思想是什麼? 城中村改造堅持以人為本的指導思想,切實維護群眾的根本 利益,實現農村城市化、農民市民化、居住社區化、生活現 代化,不斷完善城市綜合服務功能,推進經濟快速增長和社 會和諧進步,解決群眾的居住、出行、教育、醫療、社保等 保障問題。

三、城中村改造後將會給居民帶來什麼好處?

(1)環境的改變:高起點、高標准進行城中村規劃和建 設,實現居住與商業辦公兼容,各種市政配套設施齊全,綠 化、凈化、美化均達到人居要求。

(2)住房條件的改變:舊房換成採光充足、通風良好、 結構合理,水、電、氣、暖、有線電視等居住配套設施齊全 的新房。

(3)房產價值的改變:居民住宅轉變為證件齊全的商品 房。這些房產可以進行自住、租賃或出售,提高經濟收入。

(4)居民個人收入的改變:城中村改造後將成為功能齊 全的綜合區域,蘊含著巨大商機,將會給安置在該區域內的 居民提供就業崗位,同時為居民從事第三產業提供良好的區 位優勢,居民收入將得到提高。由於環境的改變、住房條件 的改變、 區域優勢及房產價值的提升、 居住人群層次的提高, 將會使居民的生活習慣、文化層次和經營方式得到改變,從 而使居民的經濟收入、文明程度、生活質量得到提高。

四、城中村改造後將達到什麼樣的效果?

(1)群眾居住環境進一步改善,生活水平得到提高, 文明意識得到增強,促使群眾和諧向上,保障群眾同享 城市改革發展和文明進步成果,積極建設文明和諧社區。

(2)實現前北屯社區物質形態的城市化;經濟形態城 市化;社會管理形態城市化和人的城市化。增強社區生機與 活力,展現前北屯社區在全市城中村改造工作中的輻射力和 帶動力。

(3)從根本上解決前北屯轄區城鄉並存的二元結構, 集約、節約利用土地,盤活土地使用效益,拓寬經濟發展空 間,提高居民經濟收入,促進社會全面和諧發展。

五、同意拆遷的房屋所有人享有哪些優惠待遇?

1、享有在住宅置換安置時按拆遷順序優先選擇戶型、 層次的待遇。 (註:回遷戶不可以在安置范圍內選擇相同戶 型,各戶型房分別選一套)

2、享有在置換商業門面房或攤位時按拆遷順序優先選 擇的待遇。


Ⅷ 城中村改造工程帶來什麼積極影響

今年3月,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呼圖壁縣某棚改新建小區內,居民正在享受休閑時光。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有序推進「城中村」、老舊小區改造。

這里不再是「城市孤島」

本報記者賀林平

「蜘蛛網」拆掉了,三板路平了,河涌清了,隨風而來的花香草味令人心神清爽。在廣州市天河區東城鄉接合部的車陂街沙美社區,土生土長的梁樹林對如今的生活很知足。

沙美社區是廣州典型的「城中村」,0.16平方公里的轄區內,密密麻麻擠進了1萬多套出租房,為1.5萬外來工提供生活場所。廣州市2015年以來開展的「干凈、整潔、平安、有序」城市環境提升工程中,市中心區138個「城中村」的整治、改造是攻堅重點,沙美社區是其中之一。

在梁樹林記憶中,密密麻麻的各種電線就像是蜘蛛網,在空中纏成一團,從樓上扔一片紙都掉不到地上。此外,本來不寬的街道,隨著「握手樓」越建越密,被挖得坑坑窪窪,還不時被伸出屋檐的台階、鋪位佔道,愈發擁擠混亂。

這一頭頂、一腳下,就成了「城中村」人居環境改造的突破口。車陂啟動三線改造,一共剪下200多噸廢電線,「蜘蛛網」清除後,沙美社區再也沒有因為電線問題引發火災。村社兩級出資劃撥經費,10餘條村道全面動工整修,切割佔道台階50多家,排水系統也一並疏通……腳下平坦,頭上空闊,統一設計的全新商鋪招牌,令整個社區面貌煥然一新。

要整潔,也要安全。2017年,沙美社區151棟出租屋的視頻監控系統接入社區綜治中心,社區治安警情同比下降22.6%。

穿車陂而過的車陂涌,曾是廣州首批重點整治的35條黑臭河涌之一。去年7月,總投資超過11億元的治理工程建設項目開工,流域內的9個城中村和23條支涌截污,進行大規模清淤;同時增加調水補水,並新建兩處濕地輔助生態修復等。到去年底,昔日黑臭的車陂涌有了明顯變化,水變干凈,兩岸綠化也更漂亮。

對村社的變化,租住在這里的外來務工人員感觸最深。「在大城市裡有這樣一個安樂窩,難得!」在天河中心區工作的銷售員陳仙娣說。

在緊挨著車陂街的棠下街,扮靚變美的「城中村」有了意外收獲——在該街道棠東村集體物業上,崛起了一座新三板孵化基地,至今已吸引數十家市場前景好、創新能力強的高科技企業進駐。

奮斗在市區,租住在「城中村」,這是眾多新生代城市務工青年的生活狀態。住在棠下的李峰,辭去城市中心區的工作,進了孵化基地一家創業企業,從此不用再每天擠十幾站公交、兩點一線辛苦奔波。「現在才發現,城中村不僅是睡覺的地方,還是創業奮斗的熱土。」

不獨李峰,隨著社區環境改善,眼下,越來越多的創業機遇也來到車陂街居民身邊。2017年,廣州提出要建設以國際金融城—黃埔臨港經濟區為核心的第二中央商務區,這對於沿江的車陂來說,意味著將真正走向村城融合。車陂街黨工委書記楊建新說,2017年車陂村社兩級收入3億多元,相比2016年增長24%。目前,車陂正在打造高檔眾創空間,吸引創業電商、互聯網公司、科技公司入駐。

「城中村」擺脫了單一的居住型出租屋性質,實現了向高端產業的躍升,既是環境改造提升的結果,又反過來優化了區域環境,為改造的巨額投入提供資金後盾,從而形成良性循環。楊建新算了一筆賬,目前車陂出租給石材城的村集體物業,平均租金是20元/平方米,征拆後若變成臨江大道東延線旁一棟棟高檔寫字樓,「租金收入起碼能達到每平方米150元左右,增加近7倍。」

「身安」方能有「心安」

地下室、「城中村」,看似與高樓大廈、繁華街市不相協調,卻恰是大城市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們為一批又一批初到城市、追尋夢想的年輕人提供了小小的落腳點,為自己的奮鬥打響起跑發令槍。

城市環境升級改造的過程中,管理者給予「城中村」更多關注,讓眾多外來人員能和本地人一起,共享城市發展的成果,不僅是對那些為城市奉獻青春熱血者的回報,在當前各城市人力資源競爭白熱化的背景下,更是城市提升吸引力和競爭力的有效舉措。

我把你當家人,你才會把這里當家。對那些離鄉進城的人們來說,只有溫暖舒適的「窩」還不夠:異地看病報銷,依然不是很順暢;孩子入學,依舊還得拼積分;購房買車的剛需,仍然受限於遷不進來的戶口……破解這些難題,需要人們自己努力,也需要社會更多關照。

拿廣州來說,對應來穗人員社會治理和社區融合的長遠目標,未來還需通過改善硬體設施、打通關鍵政策、鼓勵社會力量創新服務等措施,將看起來不起眼的「城中村」,打造成「此心安處是吾鄉」的落腳社區,在讓人「身安」的基礎上,進一步全面提升公共服務質量,讓人「心安」。

協同推進、一次搞定,鞍山老舊小區改造力爭「不折騰」——

居民代表全程當「監工」

本報記者劉洪超胡婧怡

「你看看我們這小區,樓房就像新蓋的,小區配套跟高檔社區也不差啥,房價比改造前每平方米漲了近700塊呢。」在遼寧鞍山市高新區汪峪街道新峪社區,正在健身廣場遛彎的王慧文說。

而就在幾年前,這個始建於1995年、因城區改造而回遷的小區卻是另一番景象。「那時候大夥都在樓道里亂堆亂放,樓下更是垃圾成堆、污水橫流、私搭亂建,平常不是停水就是缺氣,我們屋裡只能准備幾個大水缸,然後備個煤氣罐。」家住新峪社區的王以超告訴記者,經過改造,如今的新峪社區,停車位整齊劃一,柏油路鋪到居民單元門口,垃圾箱、健身廣場、監控等配套設施一應俱全。

作為2018年全國15個老舊小區改造試點城市之一,鞍山市於2016年、2017年兩年已實施老舊小區綜合整治改造項目41個,投資金額5.5億元,讓6.7萬戶居民受益。

「在小區改造之前,我們首先跟社區溝通,與社區幹部一起組成了多個小分隊,分頭到群眾家中走訪。」鞍山市高新區房產局局長黃岩告訴記者。「原本小區的外牆保溫是沒有納入改造范圍之內的,走訪時這個問題群眾反映最多,因此又專門協調資金,將這個項目納入了進來。」

「為了能讓老舊小區改造保質保量,我們社區按照上級要求,專門聘請了5名懂行的居民組成質量監督小組,全程參與並監督施工方的改造,有不滿意的地方隨時跟政府部門反映。」新峪社區黨委書記關福麗說。

「要做到堅決不折騰老百姓。」新峪社區居民吳一新告訴記者,有些地方今天挖水管,明天鋪燃氣管道,後天又挖熱力管道,不僅老百姓不方便,而且這剛鋪好的路挖了又填,不久又變得坑坑窪窪。「我們提前協調市政、燃氣、供熱、水務、電力及通信部門,排好施工時間表。」鞍山市住建委物業處處長張珍介紹。

「鞍山的老舊小區改造,主要分四個部分,一是改變小區面貌,包括清理拆除違建,清理亂堆雜物、小廣告,拆除原有的敞口式垃圾箱、垃圾池,更換成封閉式垃圾箱。二是修繕小區房屋,包括對屋面進行清理與修繕,更換落水管及修繕室外排水管線,維修和粉飾房屋外牆和樓道內牆,更新樓內電氣設施等。三是改造小區基礎設施,包括路面硬化、綠化及亮化工程。四是新建功能設施工程,包括改造小區停車場,增設樓宇防盜門和小區監控系統,新建休閑健身場地。」鞍山市住建委副主任歐陽宏泰告訴記者。

改善生活環境,社區居民自然是叫好。但是拆拆建建,大家最擔心的是花太多錢。

記者從鞍山市住建委了解到,老舊小區的改造整治資金來源,有三個部分:居民、業主自有部分的設施設備改造支出由他們自己承擔;有專項維修資金的,按照維修資金管理辦法使用。區政府和業主共承擔老舊小區綜合改造費用的30%,市政府補貼費70%,補貼上限為100元/平方米建築面積;超過改造標準的費用由各區政府自行承擔。

談及老舊小區改造中遇到的難題,歐陽宏泰告訴記者:「受規劃、住戶意願等因素限制,老舊小區綜合整治具有局限性。如部分老舊小區不具備增加停車位的條件,但群眾對此需求強烈。再比如居民呼籲增加養老設施,但受原有城市規劃影響,也很難順利推進。有的住戶不願意徹底更新室內管線,想將就著用。有的違章建築拆了建、建了再拆……」他認為,從長遠看,目前老舊小區綜合整治工作能一定程度上解決房屋質量安全、小區道路管網等問題,但不能從根本上解決管理疏漏,特別是涉及多部門的,有管理交叉和管理真空問題。「維護改造成果,將成為改造後的老舊小區面臨的最大課題。」

■記者點評

改造是個精細活

老舊小區改造,應該以利民惠民為出發點,針對群眾反映最突出的問題,抓重點、補短板、強弱項。比如供水管線等設施設備陳舊、街道低窪處雨後積水、電線老化易失火、斷電等問題,關系家家戶戶日常生活,雖然修修補補也能將就,但會讓居民的幸福感大打折扣。改造,就要問計於民,從百姓最迫切的需求著手。老舊小區的居民多半收入水平不高,否則早已喬遷新居,住進功能設施更先進的新樓房、新社區。眼下仍然「窩」在這里,一定是自己力所不逮,需要有關部門來幫幫忙,擺脫居住困境。改造到位了,老舊小區也是溫馨的家。政府挑一頭,讓老百姓花小錢得償夙願,這樣的民生工程多多益善。

光有心意還不夠,改造是個精細活。老舊小區很多基礎設施老化嚴重,「碰哪哪掉渣」,經不起折騰。住宅、店鋪等街區規劃也沒有多少騰挪空間。所以,相比建新,「改舊」需要更加科學的規劃、更高效的協同推進。從路面、排水、路燈、水電氣暖等市政工程,到綠化、健身器材、停車位等社區公共設施,改造方案一定要細致,各部門事前充分溝通,約好時間算好賬,爭取一次改到位——翻一次馬路,就解決各種管線網問題;修一次房子,鄰里間敲敲打打的活計都搞定,以此降低整個改造工程的成本,減輕老百姓經濟負擔,同時縮短工期,減少擾民。

內容來源於《 人民日報 》

閱讀全文

與城中村改造金融服務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銀行產品貴金屬貸款 瀏覽:394
搜索一下上港集團股票行情 瀏覽:501
大股東變更股票走勢 瀏覽:376
如何利用好外匯儲備 瀏覽:130
2010年6月歐元對人民幣匯率 瀏覽:53
哈爾濱消費金融公司怎麼樣 瀏覽:296
融資租賃交營業稅嗎 瀏覽:570
理財產品一萬塊 瀏覽:236
四川融資租賃備案 瀏覽:726
投融資業務經理職位描述 瀏覽:287
大學畢業後投資理財案例 瀏覽:213
信用卡金融機構可以發行么 瀏覽:654
如何在交易軟體裡面嵌入公式 瀏覽:735
msd指標指哪個 瀏覽:264
同花順指標行業漲幅 瀏覽:129
金融服務納稅服務收入確認條件 瀏覽:958
中證800證券保險指數 瀏覽:126
江蘇京東金融股份有限公司 瀏覽:226
四川寶亞金融服務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335
大學生到金融機構 瀏覽:5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