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投資金融 > 互聯網金融信息服務發展

互聯網金融信息服務發展

發布時間:2022-03-11 21:12:28

1. 互聯網金融發展現狀及未來趨勢

市場規模實現較快增長

近年來,國內汽車消費需求的日益旺盛,汽車行業供應鏈上各方的金融需求不斷提升,互聯網汽車金融市場規模逐年增大。統計數據顯示,2018年,我國互聯網汽車金融的市場規模為3566.3億元,2019年,中國互聯網+汽車金融市場規模約4438.4億元左右。



——更多數據來請參考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汽車金融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2. 互聯網金融未來的發展趨勢是怎樣的

隨著互聯網向各個行業不斷沖擊滲透,互聯網與金融的巧妙結合漸入人們的視野。一夕間,互聯網金融已躍升成為當下最為時髦的理財選擇。據權威數據顯示,2015年大約有47.4%的投資者選擇股票理財產品,47.7%的投資者選擇基金進行投資,40.9%的投資者選擇互聯網金融進行理財投資。

值得注意的是,互聯網理財模式雖然不及股票市場的火爆,但已成為理財市場的第三大主流選擇,這也說明了互聯網金融產品在悄無聲息間已改變了理財市場的固定結構,正以超常規的發展速度開拓金融市場的疆土,未來互聯網金融的發展不容小覷且行業正清晰呈現四大發展趨勢。

投資群體明顯年輕化

年輕用戶是互聯網的中堅力量。這條「屌絲定律」在互聯網金融領域,也很適用。據相關數據統計,80後、90後佔到互聯網金融消費群體的70%以上。這個年齡段的群體雖然不是社會財富的最大擁有者,卻是接觸互聯網最多的群體,他們多喜歡冒險、崇尚創新、熱愛自由,這與互聯網能最快獲取信息的特質吻合。

還有調查數據顯示,1000名80、90後青年裡,有823人更願意選擇互聯網金融來完成自己的理財、及小額貸款的需求。可見,更多年輕人願意參與其中,互聯網金融群體呈現年輕化趨勢。

移動互聯網金融大眾化

隨著智能手機、移動互聯網的極大普及,手機已成人們日常生活的重要「伴侶」,據中國互聯網路信息中心發布的最新報告顯示,截至2015年6月,我國手機網民規模達5.94億。加之現代社會快節奏的生活方式,使得生活中碎片化時間逐漸增多,這些因素催生出人們對於移動金融的迫切需求。

相較於PC端,移動端更能突破時間和空間的局限性,所以,通常人們會選擇方便攜帶的手機作為上網設備,通過手機移動端來進行金融活動,隨時隨地享受金融服務,錢香金融APP也即將上線。

移動互聯網金融的發展,讓用戶不再局限在北上廣深一線城市,而是向二三四線城市下沉,從91金融用戶報告中就可以看出,除一線城市外,其他城市的金融消費群體已經佔到近40%。

業務模式小額化、分散化

2016年3月2日,在91金融協辦的人民政協財經智庫沙龍上,原銀監會主席劉明康明確表示,互聯網金融只有做小、做分散、做簡單產品才能活下來。

對互聯網金融行業而言,雖然大額融資的盈利模式較大,但由此引發的風險概率也相對較高,一旦出現問題將會對投資人和平台本身造成巨大損失,所以,從風險控制層面考慮,業務模式小額化分散化將是控制行業風險的主要措施;此外,互聯網金融平台作為信息中介,它的定位已經決定行業本身並不適合大額融資撮合交易,且對平台本身而言,也並不具備發展大額融資的先天優勢。

服務走向「場景化」

雖然互聯網金融的觸角已觸及傳統金融機構無法覆蓋的地方,但目前其服務理念仍只停留在借貸層面,未來應逐步擴展多維度服務理念,通過構建多維度的服務場景,發展場景化金融來切實提高金融服務的易獲得性。

相較於傳統金融而言,互聯網金融的最大優勢在於能將用戶的生活軌跡以數據的形態加以累計,在大數據的基礎上促使行業創新發展。當前,互聯網金融已經從早期金融產品的搬運工發展到為用戶進行資產配置和財富管理,已步入「場景化」金融時代。對於互聯網金融行業而言,未來的競爭集節點就是場景,哪家平台提供的場景化服務最多、最周到、最細致,則最容易與用戶建立長期的黏性關系。

這種場景化趨勢可以通過兩方面表現出來,其一是用戶的日常生活、消費場景,如支付、消費、打車等,通過這種金融服務無聲地融入到每個人的生活中;其二是互聯網金融平台通過搭建各類場景,潛入人們生活,即便是相同的金融產品,也能以不同的場景走進用戶生活。

3. 互聯網金融的發展現狀如何有哪些分類和特點

互聯網金融的發展出現了多種模式。前已述及,廣義的互聯網金融涵蓋了傳統金融業務的網路化、第三方支付、大數據金融、P2P網路借貸、眾籌和第三方金融平台六種模式,而這六種模式也正是現階段我國互聯網金融發展過程中出現的模式。

互聯網金融特點
(一)成本低
互聯網金融模式下,資金供求雙方可以通過網路平台自行完成信息甄別、匹配、定價和交易,無傳統中介、無交易成本、無壟斷利潤。一方面,金融機構可以避免開設營業網點的資金投入和運營成本;另一方面,消費者可以在開放透明的平台上快速找到適合自己的金融產品,削弱了信息不對稱程度,更省時省力。
(二)效率高
互聯網金融業務主要由計算機處理,操作流程完全標准化,客戶不需要排隊等候,業務處理速度更快,用戶體驗更好。
(三)覆蓋廣
互聯網金融模式下,客戶能夠突破時間和地域的約束,在互聯網上尋找需要的金融資源,金融服務更直接,客戶基礎更廣泛。此外,互聯網金融的客戶以小微企業為主,覆蓋了部分傳統金融業的金融服務盲區,有利於提升資源配置效率,促進實體經濟發展。
(四)發展快
依託於大數據和電子商務的發展,互聯網金融得到了快速增長。
(五)管理弱
一是風控弱。互聯網金融還沒有接入人民銀行徵信系統,也不存在信用信息共享機制,不具備類似銀行的風控、合規和清收機制,容易發生各類風險問題。二是監管弱。互聯網金融在中國處於起步階段,還沒有監管和法律約束,缺乏准入門檻和行業規范,整個行業面臨諸多政策和法律風險。
(六)風險大
一是信用風險大。現階段中國信用體系尚不完善,互聯網金融的相關法律還有待配套,互聯網金融違約成本較低,容易誘發惡意騙貸、捲款跑路等風險問題。特別是P2P網貸平台由於准入門檻低和缺乏監管,成為不法分子從事非法集資和詐騙等犯罪活動的溫床。二是網路安全風險大。中國互聯網安全問題突出,網路金融犯罪問題不容忽視。一旦遭遇黑客攻擊,互聯網金融的正常運作會受到影響,危及消費者的資金安全和個人信息安全。

4. 國外互聯網金融領域的發展狀況是怎樣的

1、傳統金融服務的互聯網化
國外金融業在互聯網出現不久就開始了將業務實現方式向網路方向延伸拓展。傳統金融服務的互聯網化即金融互聯網服務,互聯網與金融之間的關系主要表現為以互聯網為代表的多種信息技術手段對傳統金融服務的推動作用,即傳統金融業務通過互聯網手段實現了服務
的延伸,是一個互聯網化的過程。主要表現在國外商業銀行傳統業務通過互聯網、手機、
PDA
等終端設備實現銀行業務功能;券商建立互聯網平台以實現讓客戶通過網路完成證券
交易;
保險公司依託互聯網交易平台實現保單出單和在線理賠;
還有諸如通過互聯網平台實
現資產管理等業務。
這些業務的本質是技術創新帶來的銀行傳統業務渠道的信息化升級。
2、第三方支付
國外第三方支付的概念類似於國內同類型三方支付產品,
但從出現的先後順序來看,

外三方支付的起步時間和發展遠遠領先於國內。

5. 現在互聯網金融行業的發展前景怎樣

互聯網金融(ITFIN)是指傳統金融機構與互聯網企業利用互聯網技術和信息通信技術實現資金融通、支付、投資和信息中介服務的新型金融業務模式。互聯網金融前景:
1、「互聯網+」時代的到來,使互聯網金融人才已經成為各行業、企業競爭的焦點。
2、互聯網金融屬於前沿新興領域,需要懂IT技術、互聯網思維和金融學的交叉型綜合人才,傳統的金融方向和IT技術方向人才無法滿足產業需求,導致大量的人才缺口。河北軟體職業技術學院是河北省最早設立的互聯網金融專業的專科院校。
3、大數據和雲計算導致的互聯網金融行業飛速發展。
4、互聯網金融是每個人離不開的未來金融生活趨勢。
應答時間:2021-03-15,最新業務變化請以平安銀行官網公布為准。
[平安銀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來看「平安銀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6. 互聯網金融的發展模式

P2P(Peer-to-Peerlending),即點對點信貸。P2P網貸是指通過第三方互聯網平台進行資金借、貸雙方的匹配,需要借貸的人群可以通過網站平台尋找到有出借能力並且願意基於一定條件出借的人群,幫助貸款人通過和其他貸款人一起分擔一筆借款額度來分散風險,也幫助借款人在充分比較的信息中選擇有吸引力的利率條件。
兩種運營模式,第一是純線上模式,其特點是資金借貸活動都通過線上進行,不結合線下的審核。通常這些企業採取的審核借款人資質的措施有通過視頻認證、查看銀行流水賬單、身份認證等。第二種是線上線下結合的模式,借款人在線上提交借款申請後,平台通過所在城市的代理商採取入戶調查的方式審核借款人的資信、還款能力等情況。 第三方支付(Third-PartyPayment)狹義上是指具備一定實力和信譽保障的非銀行機構,藉助通信、計算機和信息安全技術,採用與各大銀行簽約的方式,在用戶與銀行支付結算系統間建立連接的電子支付模式。
根據央行2010年在《非金融機構支付服務管理辦法》中給出的非金融機構支付服務的定義,從廣義上講第三方支付是指非金融機構作為收、付款人的支付中介所提供的網路支付、預付卡、銀行卡收單以及中國人民銀行確定的其他支付服務。第三方支付已不僅僅局限於最初的互聯網支付,而是成為線上線下全面覆蓋,應用場景更為豐富的綜合支付工具。 除去蓬勃發展的第三方支付、P2P貸款模式、小貸模式、眾籌融資、余額寶模式等形式,以比特幣為代表的互聯網貨幣也開始露出自己的獠牙 。
以比特幣等數字貨幣為代表的互聯網貨幣爆發,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比其他任何互聯網金融形式都更具顛覆性。在2013年8月19日,德國政府正式承認比特幣的合法「貨幣」地位,比特幣可用於繳稅和其他合法用途,德國也成為全球首個認可比特幣的國家。這意味著比特幣開始逐漸「洗白」,從極客的玩物,走入大眾的視線。也許,它能夠催生出真正的互聯網金融帝國。
比特幣炒得火熱,也跌得慘烈。無論怎樣,這場似乎曾經離我們很遙遠的互聯網淘金盛宴已經慢慢走進我們的視線,它讓人們看到了互聯網金融最終極的形態就是互聯網貨幣。所有的互聯網金融只是對現有的商業銀行、證券公司提出挑戰,將來發展到互聯網貨幣的形態就是對央行的挑戰。也許比特幣會顛覆傳統金融成長為首個全球貨幣,也許它會最終走向崩盤,不管怎樣,可以肯定的是,比特幣會給人類留下一筆永恆的遺產。 大數據金融是指集合海量非結構化數據,通過對其進行實時分析,可以為互聯網金融機構提供客戶全方位信息,通過分析和挖掘客戶的交易和消費信息掌握客戶的消費習慣,並准確預測客戶行為,使金融機構和金融服務平台在營銷和風險控制方面有的放矢 。
基於大數據的金融服務平台主要指擁有海量數據的電子商務企業開展的金融服務。大數據的關鍵是從大量數據中快速獲取有用信息的能力,或者是從大數據資產中快速變現利用的能力。因此,大數據的信息處理往往以雲計算為基礎。 所謂信息化金融機構,是指通過採用信息技術,對傳統運營流程進行改造或重構,實現經營、管理全面電子化的銀行、證券和保險等金融機構。金融信息化是金融業發展趨勢之一,而信息化金融機構則是金融創新的產物。
從金融整個行業來看,銀行的信息化建設一直處於業內領先水平,不僅具有國際領先的金融信息技術平台,建成了由自助銀行、電話銀行、手機銀行和網上銀行構成的電子銀行立體服務體系,而且以信息化的大手筆——數據集中工程在業內獨領風騷,其除了基於互聯網的創新金融服務之外,還形成了「門戶」「網銀、金融產品超市、電商」的一拖三的金融電商創新服務模式。 互聯網金融門戶(ITFIN)是指利用互聯網進行金融產品的銷售以及為金融產品銷售提供第三方服務的平台。它的核心就是「搜索比價」的模式,採用金融產品垂直比價的方式,將各家金融機構的產品放在平台上,用戶通過對比挑選合適的金融產品。
互聯網金融門戶多元化創新發展,形成了提供高端理財投資服務和理財產品的第三方理財機構,提供保險產品咨詢、比價、購買服務的保險門戶網站等。這種模式不存在太多政策風險,因為其平台既不負責金融產品的實際銷售,也不承擔任何不良的風險,同時資金也完全不通過中間平台。

7. 互聯網金融服務於產業發展

互聯網金融發展將進入新階段,「互聯網金融+」時代即將來臨,互聯網金融+產業將為傳統產業,帶來新機遇、新模式。
產業革命,起於科技,成於金融。產業是國家經濟的基礎,金融則是產業的催化劑和倍增劑,金融與產業互動能創造新的價值,大大加快財富積累。從金融的角度做產業,才有產業放大效應;從產業的角度做金融,才有金融的未來。互聯網金融+產業,將是中國互聯網金融的發展必然趨勢。
縱觀國際上產融結合的案例,大致可分為由產而融以及由融而產兩種實現形式。據統計,目前世界500家最大的企業中,約有80%的企業已經在不同程度上實現了產業資本和金融資本的結合。
金融的創新迎來了中國互聯網金融的興起。應該說,互聯網金融這個新到的「攪局人」確實對整個中國金融生態產生了全方位的影響,但到底應如何看待它的產生?它真的會顛覆中國金融業,還是對傳統金融業的一種有益補充?市場各方對此極其關注並爭論不休。歷史告訴我們:以技術引導的產業變革,往往始於挑戰,終於融合,並最終實現生產力或生產關系的帕累托改進。互聯網金融其實也是如此,必須服務實體經濟、服務產業。
互聯網金融將怎樣促進汽車、農業、文化、健康、新能源、房地產 互聯網化的轉型升級與模式創新,怎樣支持戰略性新興產業快速發展?又將會如何促使這些產業與互聯網金融的有機融合、有效變革?
為了促進互聯網金融與汽車、新能源、農業、文化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以及產業園區的融合創新與發展,迎接「互聯網金融+」時代,由CIFC中國互聯網金融聯盟等主辦的「互聯網金融+,2014中國產業與互聯網金融論壇」將於7月18日在北京舉行。
屆時,有關產業人士與新媒體、新金融、新經濟等領域專家,將圍繞著互聯網金融發展趨勢與產業化、P2P模式創新與產業融合、眾籌創新模式與產業融合、中小企業融資與互聯網金融等議題進行「互聯網金融+」的主題交流及 「汽車、農業、地產、文化等產業與互聯網金融」、「法律服務與互聯網金融」、「人才教育與互聯網金融」的圓桌論壇。
會上CIFC中國互聯網金融聯盟、中關村數字媒體產業聯盟將發布「互聯網金融+領軍計劃」,計劃包括:CIFC互聯網金融雲園區百城基地計劃、互聯網金融百強領軍品牌計劃、互聯網金融人才培養計劃以及CIFC互聯網金融產業計劃等。
CIFC中國互聯網金融聯盟創始人王斌認為2014年互聯網金融發展正向著移動化、產業化、社交化、社會化的「四化」趨勢發展,其提出的「互聯網金融+」模式就是互聯網金融產業化發展之路徑,是中國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服務實體經濟之根本。
「互聯網金融+」將讓中國互聯網金融進入一個新時代,為傳統產業帶來新模式、新機遇, 「互聯網金融+」來了,你在哪?

8. 互聯網金融的定義和發展模式有哪些

8.金融大數據

通過打造金融產品垂直搜索引擎的方式,把有借款需求的個人和有放款需要的中小銀行和小貸機構在一個平台上進行對接;然後通過廣告費或者交易傭金的方式獲得收入。

9. 互聯網金融發展的意義

有如下意義:

第一,提升了人民群眾的金融獲得感和滿意度。在互聯網金融出現之前,由於門檻過高,低收入人群無法獲得傳統金融機構提供的理財服務;由於缺乏央行個人徵信報告,大學生、農民工、藍領工人等長尾人群無法獲得傳統金融機構提供的貸款服務;由於缺少合適的抵押物,絕大多數小微企業主無法獲得傳統金融機構提供的融資服務。在互聯網金融出現之後,基本金融服務的門檻大大降低,餘額寶等互聯網理財產品,滿足了低收入人群的財富積累需求,有效提升了金融服務效率及用戶體驗。

第二,彌補了金融設施短板。金融系統和徵信體系是重要的金融基礎設施,兩者分別構成了金融服務的「硬支撐」和「軟支撐」。然而,在互聯網金融出現之前,兩大基礎設施均存在明顯不足。一方面,傳統金融機構的IT部門長期得不到重視,諸多系統開發及維護,都通過外包方式展開。長此以往,傳統金融機構的技術人才匱乏,新興技術的應用能力欠缺,導致金融創新步伐緩慢。另一方面,中國的徵信體系較為落後,央行個人徵信系統覆蓋面窄,很多人成為「信用白戶」。在互聯網金融出現之後,大數據、雲計算、移動互聯、生物科技、人工智慧、區塊鏈等先進技術,廣泛應用於金融系統搭建及優化,補齊了長期存在的「硬體」短板。

第三,激發了金融市場活力。十八大以前,中國的金融從業主體以傳統金融機構為主,雖然也有不少民間金融機構,但都未能引起「現象級」關注。直到互聯網金融出現後,國內金融市場的活力被徹底激發,網貸、眾籌、互聯網保險、互聯網消費金融等業態得到了長足發展,使得互聯網金融「顛覆論」甚囂塵上。

第四,促進了金融監管完善。十八大以前,中國長期採用機構監管方式。然而,互聯網金融的「跨界」特徵,規避了機構監管要點。在監管缺位環境下,隨著發展深入,互聯網金融出現了一些問題。為形成更有效的約束機制,監管層探索出以下監管思路:一是劃定從業底線,明確各類互聯網金融模式的自身定位。例如,網貸平台定位成信息中介。二是加強功能監管,對不同互聯網金融業態實施穿透式管理。三是加強行為監管,按照同一原則,對相同互聯網金融產品及服務實施統一監管。

閱讀全文

與互聯網金融信息服務發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2018上市銀行理財能力 瀏覽:332
歷年證券法司考題 瀏覽:403
杠桿思考術pdf免費下載 瀏覽:714
寧夏金融交易中心有限公司 瀏覽:245
融資租賃汽車業務杭州 瀏覽:721
晚上的投資理財app 瀏覽:32
期貨莊家手續費 瀏覽:60
武漢眾邦銀行理財產品安全嗎 瀏覽:614
華爾街金融公司的運營模式 瀏覽:407
交易所可充抵保證金最高折扣率 瀏覽:874
李矅公司金融答案 瀏覽:188
膠合板期貨521 瀏覽:50
海航信託到期 瀏覽:747
冰島首都股票 瀏覽:152
成都滿堂紅傭金 瀏覽:418
融資租賃應滿足的標準是什麼 瀏覽:318
2015年直接融資比例 瀏覽:434
usd與人民幣的匯率是 瀏覽:439
卡行天下融資金額 瀏覽:948
中合中小企業融資擔保股份有限公司倒閉 瀏覽: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