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保險行業有哪些創新發展模式
動力:技術進步與消費行為改變
信息技術正在飛快地發展(見圖1),消費者預期和行為也隨之變化,二者的相互促進驅動了互聯網保險的高歌猛進。保險公司需未雨綢繆,及時響應客戶行為的變化並應用快速發展的新技術,力爭在行業競爭格局重塑時爭得一席之地。
移動互聯用戶滲透速度遠超想像。互聯網僅用了十幾年就風靡全球,而新興的移動智能設備滲透速度更快。保險業務作為客戶互動低頻業務,在移動互聯時代必須通過某些手段與客戶建立聯系,防止被移動互聯網「脫媒」而淪為單純產品供應商,而被迫將金融產品製造的利潤過渡給移動互聯分銷商——這是移動互聯帶給保險公司的最大挑戰。
社交網路影響越來越大。BCG全球數據調研顯示,26%的客戶在社交媒體上推薦了保險公司,而21%的被調查者通過朋友或家人在社交媒體上發布的推薦信息決定購買哪家公司產品。用戶對社交媒體的依賴與信任帶來很大機遇與挑戰。這些社交平台很可能成為客戶討論、對比、篩選、購買保險產品的場所。若能制定良好的社交策略,將帶來極大的品牌效應。
雲計算極大地降低了計算成本。隨著計算成本的大幅下降,IT 運營成本可得到極大降低,允許企業將節約的資金轉移投入到一些創新和投資上。越來越多的保險公司已經或正在應用雲技術,如將HR系統、財務系統等轉移到雲服務平台中。BCG判斷,雲計算對於中小保險公司更加有利。因為雲技術可以讓小保險公司像購買水電氣一樣購買計算和服務能力,在幫助其降低IT投入成本的同時,獲得足以與大保險公司媲美的IT服務和能力。
物聯網、車聯網技術堪稱是對保險公司影響最大的一項技術。很多保險公司已紛紛在其產品和服務中應用了相關技術。在義大利和英國,感測器的應用已經比較成功,對汽車險、家財險、壽險都產生了很大改變。比如,通過汽車感測器監控駕駛人駕駛習慣,依據駕駛習慣確定其保費金額,使得駕駛習慣良好的年輕人保費過高的問題得以解決。再如,在壽險和健康險領域應用可穿戴設備,可及時監測到被保險人的生理數據,盡可能早的提示被保險人防範健康風險,降低理賠率。由此可見,物聯網技術在保險公司確定定價基準、防範風險等方面可以發揮很大作用。但在物聯網領域中,互聯網公司也選擇進入了智能家居領域,如谷歌收購了Nest,三星買下了SmartThings。互聯網公司在物聯網領域具有很大競爭優勢,使得保險公司變成了整個智能生態系統參與者而非主導者,這給保險公司帶來了極大挑戰。
伴隨著上述四大技術的改變,消費者的客戶行為已發生深刻改變。在線方式已成為保險銷售過程中越來越重要的渠道。一個典型客戶購買保險基本包括 5 個關鍵步驟:萌生初步購買念頭,到初步研究、報價、產品選擇,再到最終購買(見圖2)。可以看出,客戶其實是通過不同渠道逐步明確購買意向的,而非通過單一渠道。根據BCG在全球12個市場進行的調研顯示,在購買保險產品的用戶中,僅8%的受訪者完全不使用在線方式購買產品;而在92%會使用在線渠道購買保險產品的受訪者中,88%的使用了兩個及以上在線渠道。
對比傳統的依賴代理人銷售保險的方式,全球保險業都在積極思考:怎樣將保險銷售的過程逐漸數字化、在線化?怎樣讓原有的代理人接受並充分利用數字化渠道?這是保險公司應對消費者行為變化的主要難題之一,既是機遇、也是挑戰。
對策:改良與創新業務模式
過去十年中,保險公司一直注重通過數字化渠道改善現有業務模式,逐步實現傳統保險業務模式向互聯網保險模式的演化。
首先,隨著消費者對數字化方式的接受和依賴程度越來越高,保險公司紛紛開始重新思考客戶體驗,建立同類最佳的數字化體驗將是重大的機會。根據調研,在中國消費者希望保險公司做出的改進點中:第一是個性化產品服務;第二是對隱私的保護;第三是用戶界面的簡單便捷性。保險公司如果能在消費者期望高的點上做出合適的改進,相信一定能夠極大地提升客戶體驗,進而在客戶心中拔得頭籌。
比如,成立於2008年的youi是一家澳大利亞財產和商業保險公司,它改進客戶反饋方式,引入公開實時評價,提升客戶滿意度。 youi.com網站包含創新 「牆」 ,實時張貼客戶評價,客戶在瀏覽網站其他頁面時,最新評價將出現在屏幕最下方,也可以按流行關鍵詞過濾評價。在目前68079條評價中,用戶滿意度高達85%,取得了很大成功。
另外,一家叫做Oscar的健康險公司,成立於2013年,僅在紐約州提供在線保險平台。該公司將「以客戶為中心」發揮到了極致,客戶可通過不多於5次的在線點擊完成保險購買、理賠等;客戶在選擇購買保險時,網站可根據客戶調整預定義參數,在每一步提供即時定價信息;客戶在預約醫生就診時,網站將醫生出診信息、谷歌地圖等功能完美結合,讓客戶快速完成就診預約並獲知詳細的就診地址。正是通過這些貼心的、極簡的功能,Oscar為客戶提供了堪稱「尖叫」的體驗,開業幾個月的時間就獲得了極大的成功。
其次,保險公司應用技術來降低運營成本、提升效率,幫助企業創建成本優勢,很多國外的保險公司在運用技術降低成本方面已經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績。以車險為例,BCG曾進行過推算,信息技術可將綜合賠付率降低16-22個百分點,其中費用率可降低10-12個百分點,賠付率降低6-10個百分點。
最後,保險公司正在積極挖掘數據價值。保險公司雖然通過常年積累擁有了大量數據,但對客戶個人信息等關鍵數據存在客戶擔心隱私泄露、不願分享,及客戶信息有誤等問題,其需要解決的第一個問題就是數據的缺乏、不夠全面和准確。其實,大多數客戶願意通過分享信息換取切實的利益,中國客戶更甚。其中,減價、更好的理賠流程是客戶最願意接受的利益換取。
Discovery公司是南非最大的健康險公司,也是平安健康險公司的合作夥伴,它在數據獲取方面的經驗非常值得借鑒。Discovery 的「健行天下」(Vitality)健康促進計劃,旨在通過建立科學的健康管理和激勵體系,鼓勵消費者關注自身健康,並對參與者的健康行為和飲食進行干預,改變其行為。例如,通過線上、線下都可以有效評估一個人的健康狀態,公司會根據健康狀態的不同給予客戶不同的旅遊、購物獎勵,並影響後續保費的數額。通過這一計劃,Discovery收集了大量的客戶數據,但客戶也通過該計劃獲得了實際的利益,形成了雙贏的局面。
除了前面提到的對現有業務模式的改良外,也出現了很多基於互聯網的顛覆式的保險業務模式。
例如很多保險公司已經圍繞長尾產品和服務的提供,建立了新的保險業務參與方式。英國一家保險中介公司Bought By Many通過社交平台吸引具有相同保險需求的人,為這些客戶統一協商保險條款、統一報價,客戶可根據自身具體需求購買保險,這種做法在為客戶節省開銷的同時,也為保險公司降低客戶流失率。Bought By Many的業務模式是社交互助保險的一種應用,更多針對長尾需求客戶。
現在出現了另一種更充分應用了社交互助理念的新業務模式——RishHuddle,它讓客戶組成小組並共擔風險,同一小組的客戶共享保費資金池,賠付也優先從共享資金池提取,除非資金池賠穿保險公司才會負責後續的賠付,而如果共享資金池年底有結余則會作為激勵返還給客戶。這種模式充分利用口碑和推薦以降低獲客成本,同時因為強大的激勵機制,客戶會自行選擇風險更小的客戶納入小組而剔除高風險的客戶,降低了保險公司的整體風險。
除了建立新的業務參與方式外,另外一大類顛覆式創新是圍繞生態系統構建。在生態圈的構建中,有兩種參與模式,一種是自己構建,中國的平安集團採取的就是該種方式;另外一種是與別人合建,德國安聯集團採用了該種方式。
實踐:整合與構建生態系統
在BCG與摩根士丹利的聯合報告《保險與科技:數字時代的演變及革命》中提到可能影響保險行業的14個關鍵趨勢(見圖3),並根據其潛在影響和不確定性的程度進行了分類。
其中兩個趨勢同時具備高影響力與高不確定性,即進軍保險業的鄰業進入者和將保險整合進更為廣泛的生態系統。在其影響下,存在很多不確定性。我們並不能確定新的生態系統對保險公司的影響有多大,鄰業進入者會介入哪些保險業務環節,又會有哪些新的保險產品 / 服務被引入?然而,國內外先行者已經走到了前面,德國安聯、中國平安都在積極協調或整合新的生態系統,構建新的保險生態圈,或作為保險公司積極參與到生態圈保險中。
德國安聯集團非常重視數字化,通過數字化的產品交付和服務提供為客戶帶來獨特的體驗,打造獨特的客戶生態系統。安聯大舉投資發展數字化,啟動了一個有關數字化的全球性項目,全球統一指揮,投入大量資金支持。它全面建設各項數字化能力,通過統一客戶界面、開發移動客戶端、引入社交媒介等手段提升客戶體驗,推廣無紙化和直通式處理提升運營能力。同時積極推動與企業、學校以及創新機構的開放式協作,成立了 「安聯數字實驗室」。
安聯積極打造生態系統,建立了統一的全球平台、市場管理和創新機制,廣泛建立合作關系並為業務合作夥伴及客戶打造極具吸引力的產品套餐。例如,安聯與德國電信合作,推進「數字化時代生活」概念,集兩家技術所長開發面向企業客戶和零售客戶的產品:針對零售客戶,安聯和德國電信協作開發數字化「聯網之家」服務,利用感測器技術及智能電話監控客戶的家並提供援助服務;為企業客戶提供全面的網路安全解決方案及保險產品。
中國平安集團致力於打造自己的金融生態圈,從財產險起家,現已成為提供各類金融、理財及其他服務的綜合金融集團。
平安通過開辟全新業務線吸引客戶,然後將客戶遷移到傳統金融服務領域:如通過陸金所P2P借貸平台為平安的生態系統擴展客戶群;再如平安好車在銷售二手車的同時還提供保險和金融產品,顛覆了傳統銷售和分銷模式,鼓勵客戶使用平安其他新業務;平安 2014年春天發布了電子支付平台「壹錢包」,集賺錢、存錢、貸款和放貸四合一,內置連接到平安其他產品如陸金所,並提供短期小額投資和小額貸款;建立萬里通客戶積分計劃,與商業夥伴合作建立更好客戶體驗,觸及普通消費群,並將客戶引入平安生態系統。
在互聯網海量獲客後,通過金融超市和客戶遷徙來實現交叉銷售。平安的金融超市致力於打造最全產品平台,平安所有產品均可實現一站式購買,平安的保險客戶、銀行客戶、投資客戶可通過一個賬戶獲得全方位的綜合金融服務。平安強調要實現客戶資源在集團三大核心金融服務板塊之間的遷徙,通過建立共享技術平台使得客戶遷移變得非常容易,提升交叉銷售。
數字化轉型:意識、戰略與能力
對比全球保險市場,中國保險市場的規模已經名列前茅。根據2014年的保費市場規模統計(見圖4),中國的保費市場規模已經達到 1630億美元,排名第七。但是中國的保險滲透水平遠低於發達國家,2013年中國的保費深度僅為3%,保費密度僅為1300元 / 人,而發達國家的保費深度大多介於8%-12%之間,換算為人民幣保費密度更是高達15000-30000元/人,中國保險市場仍有很大的挖掘潛力。
對比中國經濟發展,以壽險為例,中國壽險行業的總保費收入增速遠低於GDP的增速,保險行業發展稍滯後於整體中國經濟發展。
在落後於其他發達國家和中國經濟發展水平的情況下,在信息技術和消費者行為改變的驅動下,越來越多的保險公司正在進行業務的改良和創新,面對可能的挑戰和機會,中國的保險公司怎樣才能順應時勢、搭上互聯網保險的順風車、並占據一席之地呢?
首先,應在意識上認清不足、居安思危、轉變觀念。在中國,阿里、騰訊等互聯網公司正在摩拳擦掌進入金融領域。隨著互聯網公司的進入,中國消費者的消費習慣和期望都發生很大改變,保險公司必須未雨綢繆,積極布局多渠道整合,打造數字化能力,才能在不遠的將來通過數字化優勢滿足客戶需求、打贏獲客之戰。
其次,應該有明確的數字化轉型的戰略,從數字化定位、數字化路線圖、生態系統與合作戰略幾方面明確本公司的數字化發展戰略。這里的數字化定位是保險公司應用和發展數字化希望達到的最高和最終目標,是以客戶為中心提升客戶體驗,還是整合保險價值鏈的上下游構建生態系統,還是提升專業的數字化能力,不同的保險公司應該會結合自身優劣勢有不同的選擇。
數字化定位確定後,保險公司需要制定其數字化路線圖,為了實現戰略目標需要逐步實施各項轉型措施,這涉及組織架構、崗位績效、業務流程、企業文化、IT系統、產品創新等多個方面,這個路線圖一定是循序漸進而非一蹴而就的。
最後才是構建數字化能力,而這一步也是難度最大的。在實施數字化轉型時,第一,保險公司需向互聯網公司學習,具備創新管理和文化,簡單來講就是要有互聯網公司的創新和試錯文化,要有失敗的勇氣,不能從傳統的投資回報的角度考慮數字化轉型。第二,需進行核心流程的數字化,要能夠提供跨渠道的、端到端的業務流程,而不是割裂的流程。第三,保險公司要具有適應雙速IT 的能力,即一方面要具備傳統的IT能力以滿足公司的傳統運營的穩定性,另一方面要具備快速應變的數字化創新能力以適應互聯網保險的要求;既要保持舊業務的生命力,又要通過新業務補充新鮮的血液。
總之,技術的進步、消費者行為的改變正在重塑全球保險業,對保險公司而言機遇與挑戰並存。盡管目前,行業整體數字化改良與創新尺度不同,但保險公司毫無退路可言,唯有背水一戰。安聯、平安等保險巨頭已在轉型路上先行一步,而Oscar、Bought By Many等小而美的創新也讓我們充滿想像。站在十字路口的中國保險業,亟待轉變觀念、釐清戰略、構建能力,在互聯網保險重塑行業格局之際博得一席之地。
Ⅱ 保險公司的運營創新
從改革開放至今,中國保險業取得了高速的發展與驚人的成就。但是隨著2008年金融危機和2011年歐債危機引發的後危機時代經濟下行,保險行業增速也出現了明顯下滑和停滯,原有被高速發展掩蓋的一些深層次的問題開始也顯現:銷售行為受到質疑,保險機構盈利下降,保險資本普遍不足,保險成本上升增員困難。如何在新環境下,重新認識保險本質、進行創新和管理保險風險,是擺在各個保險公司面前的問題。
未來保險業的發展方向究竟如何呢?關於這點,我們可以從保險本質、風險管理、保險創新和保險監管四個方面來思考。
就保險本質而言。保險業本質是管理風險的行業,保險業的經營正是通過承擔客戶轉移的對死亡、健康、疾病、養老、財富等不利變化的擔憂,對風險進行經營管理,從而獲得合理的利潤。保險本質決定了保險業和保險產品的基本定位。從我國保險業的發展中可以看出,保險業尤其是壽險業已經開始偏離了保險本質,正是因為這種偏離,導致了壽險業的一系列問題與風險。任何事物的發展都不能偏離其本質,所以現階段回歸保險的本質是壽險業的內在需求。
對於保險公司來說,這要求它們的保險產品不能偏離「保障」的根本方向,要求保障成分在產品中佔主導地位,要求保障性的保險產品在保險業務結構中佔主導地位。對於投保人來說,這要求他們重視保障意識,不盲目跟風。但這需要一個過程,所以我們非常認同陳文輝副主席所提倡的「風險保障+適度理財」方向。萬能險與投連險本身並不是壞產品,但過分被吹捧就導致了目前市場上的混亂狀況。我建議監管機構制定一些關於保障型與投資型產品的適當銷售比例的指引,以規范各公司的健康發展。
就風險管理而言。如同銀行業的巴塞爾協議,歐洲保險業目前正在向風險評估基礎上的償付能力管理發展,通過關注每一筆資金的風險,進而了解運營風險和其財務風險,並從各個層面進行比較,如信用風險、資產風險、股權風險、長壽風險、財產風險或者傷害風險等,從而評估經濟資本的效率和整體風險狀況。
針對目前國際金融形勢和保險市場的發展現狀,我們認為保險公司管理的核心在於產品定價、流動性、公司運營和資產負債管理,也是風險管理的重點。產品定價方面,考慮相關的經濟風險也很重要,投資、利率、通脹風險、信用違約和退保等,這些都會對產品定價產生重要的影響。流動性管理方面,保險公司的一項最大風險來自於流動性,大部分保險公司的破產更多來自於短期的流動性緊張,而不是資不抵債,對保單失效和退保的管理顯得尤為重要。在運營層面上,對負責運營或者監管而言,人壽保險的一個關鍵風險來自於客戶的行為,即客戶是否會退保?產品本身是否促進、禁止或限制了這種行為?如果我們有很好的產品、很好的價格和信用評級,但是客戶可以隨意並免費退保,這樣一來就增加了退保的可能性並給我們帶來風險,而且隨著大眾傳媒和信息渠道的傳播,這種狀況給業務帶來的潛在風險可能正在加大。最後是資產債務匹配,如果不能把那些長期資產和長期債務很好地匹配起來,很明顯將面臨著較大的利率風險,最終會損害股東和客戶的利益。監管機構目前在研究歐洲SolvencyII制度的引進,我覺得這是重中之重,一定要謹慎以對。要知道目前壽險業大部分產品為含保證的分紅型產品,SolvencyII在對保證類產品的資本要求是非常不客氣的,稍一不慎將會沖擊到整個行業的穩定性。
就保險創新而言。應大力發展保險創新,這里的保險創新不僅僅指保險產品的創新,更包括保險經營方式創新、保險銷售渠道創新以及保險服務創新等內容。從我國壽險發展來看,無論是以個人代理為標志的營銷體制創新、以投資分紅產品為標志的產品創新,還是以銀行保險為標志的銷售渠道創新或者是以設立保險資產管理公司為標志的資金管理體制創新,保險業每一次大的創新,都給行業發展帶來大的飛躍,促進壽險業實現跨越式發展。因此,無論是政府、保險公司還是公眾都應該對保險創新持鼓勵支持態度,保險公司尤其需重視自己在保險創新中的主體地位,要牢牢把握中保險創新中的主動性。
保險公司在保險創新的過程中,應注意以客戶需求為導向,看到客戶需求的差異性。我國城鄉發展、東西部發展「二元化」特徵比較突出,不同地域、不同階層人民群眾的壽險需求呈現多層次、多樣化、專門化的特點,這對我國保險創新提出了挑戰與要求,只有最能體會客戶需求、最為消費者群體廣泛接受的保險創新才是成功的有效的創新。此外還要緊跟市場變化,特別要研究宏觀經濟、利率變化、資本市場環境、居民收入結構、社會年齡結構等諸多因素的影響。
最後,就保險監管而言。商業保險作為社會保險的必要的補充,定位是十分重要的。基本保險保障職能和商業保險職能,在服務大眾和社會上,應該有明確的分工和合作。社會保險提供最基本的保險、醫療和養老等基本風險需求,而商業保險有利於鼓勵企業家的創新,轉移風險,幫助社會進行儲蓄和投資,作為社會保險的有利的必要補充,提高社會的整體福利和社會穩定。社會基本保險如承擔商業職能,將導致國家長期的入不敷出,而商業承擔過多的社會職能,亦將影響企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畢竟保險企業經營是現代企業行為,是以獲取合理的收益滿足股東需求為宗旨的。
所以,保險監管應合理定位保險公司的商業保險特性,把強化保險公司治理結構能力和防範化解風險作為監管的主要職能,並把握保險監管的適度性,過於寬松的監管會喪失監管的有效性,不能有效控制管理保險業的風險,而過度管制則會抑制了保險創新和保險經營者的積極性,不利於保險市場和保險監管的發展。此外,保險監管還應推進合理的市場競爭,為保險行業創造一個良好的競爭環境,減少不必要的行政審批,減少對保險企業進行不必要的干預,為保險企業營造良好的外部環境。總的來說,保險監管應更多的在提供更公平的環境、提供合理的競爭環境、規范企業的不良行為和避免過度承擔風險等方面進行管理。
雖然目前保險業面臨困難,有部分的從業人員甚至對保險業發展產生相當的悲觀情緒,但我們仍傾向於認為仍是發展中面臨的問題,需要以發展的眼光來解決。2011年的放緩給保險行業一個警醒,從側面反映了目前我國保險業高速發展過程中存在的一些問題,這也為保險公司提供了重新思考的機會,相信經過一段時間的增長放緩,保險業一定會換來未來的更穩定、更具質量的發展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Ⅲ 保險公司 金融科技
轉載以下資料,供您參考:內容提要:保險具有社會管理功能這一論斷的提出,是對保險業發展到特定歷史階段內在特質的客觀認識,是對保險業參與社會風險管理並扮演重要角色的科學總結。保險的社會管理功能主要體現在:穩定經濟生活;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完善公司治理結構;激活儲蓄機制;推動外向型經濟發展;有利於構建國家公共事務應急體系;緩解社會矛盾;推動科技創新。全面科學認識保險的社會管理功能,有利於更好地指導保險實踐,推動保險業的全面進步。一、對保險功能認識的演變歷程時至今日,我國關於保險功能的學說主要經過三個發展階段:第一階段可稱之為「單一功能說」,也即傳統的保險功能說,認為保險只具有經濟補償(或給付)的功能;第二階段可稱為「二元功能說」,這種學說除了認識到保險的經濟補償功能之外,認為保險還具有資金融通的功能;第三階段可稱之為「三元功能說」,以保監會主席吳定富上任後關於保險功能的闡述為代表,認為現代保險同時具有經濟補償、資金融通和社會管理等三項功能。物質決定意識,意識是對物質的反映。同樣,對保險功能的認識,也取決於當時經濟和社會的發展水平。因此,對保險功能的認識是一個動態的演進過程,而每一次認識的提高又會反過來促進保險業的進一步發展。隨著時代的變遷尤其是市場經濟發展的逐步推進,對保險功能的認識經歷了由簡單到成熟、由單一到豐富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保險功能的內涵、外延不斷地得到擴大。「三元論」的保險功能說就是這一認識過程發展的必然結果。商業保險最初發軔於14世紀後半葉義大利的海上保險,是從行會合作保險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會員既是保險人又是被保險人。此時尚沒有引進精算技術,仍處在保險的低級形態,保險的唯一功能就是經濟補償,體現為會員之間的保險分配關系。由於缺少科學合理的數理技術支持,保險的功能發揮受到很大限制。17世紀後半葉,保險精算學產生,使理論意義上的人壽保險轉化為現實意義上的人壽保險,開創了人壽保險發展的新局面。從數理技術上來說,保險作為一種風險轉移手段,主要是運用風險匯聚機制,集合具有風險厭惡偏好的投保人並收取保費建立保險基金,對少數發生保險事故的被保險人進行經濟補償和給付,從而實現風險在投保人之間的分散,這就是保險的經濟補償和給付功能。保險經營技術的解決,大大促進了保險經濟補償功能的發揮。這一階段,社會對保險的經濟補償功能有了充分認識,傳統的「經濟補償說」主要形成於這個階段。此後,隨著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確立,市場經濟得到了極大的發展,金融市場逐漸成為經濟生活的主動脈。現代金融最基本的功能是對儲蓄資源進行時間和空間的配置,實現儲蓄向投資的轉化。作為金融產業鏈中的一環,保險業承載和發揮了資金融通的功能。保險業的金融功能主要體現在:一方面通過承保業務獲取並分流部分社會儲蓄,另一方面又通過投資將積累的保險資金運用出去,滿足未來的支付需要。保險體系吸收的資金(特別是壽險)大部分是長期資金,這是其區別於銀行儲蓄資金的主要特點。隨著保險業的壯大,西方發達國家中許多商業保險公司作為「契約型儲蓄機構」,發揮資金來源穩定、期限長、規模大的優點,通過持股和相互參股方式,成為資本市場上重要的機構投資者和穩定力量,作為金融中介最活躍的成員之一,其資金融通的功能逐漸深入人心。這一階段一直延續至今並保持良好發展勢頭,保險的資金融通功能也越來越受到社會的重視。對保險社會管理功能的認識,也是伴隨著保險業的發展和保險研究的深入而不斷深化的。一般來說,不同時代、不同經濟背景的學者,對保險相關問題仁者見仁,智者見智,認識難有統一,但對於保險的社會管理功能的認識則出現顯著的趨同現象。隨著世界經濟一體化和金融全球化步伐的加快,世界保險業的發展日益呈現國際化、專業化的顯著趨勢,社會的發展和人們的需求也呈現多樣化的特點,保險作為金融業三大支柱之一,在發揮傳統經濟補償和資金融通功能的同時,也以更加積極的姿態融人現代經濟生活的各個領域中,發揮著協調社會經濟生活、提高社會運行效率、提升人們生活質量的重要作用,充分體現了保險的社會管理功能。經濟學家彼得。F.德魯克說,保險和風險管理對於促進西方世界在18、19和20世紀的經濟進步所起的作用與企業和商業起到的作用同等重要。彼得。L.伯恩斯坦在《抗爭命運:值得注意的風險》一書中也指出,一個社會理解、度量和管理風險的能力是現代社會與古代社會的主要區別之處。因此,此次吳定富主席高度概括和總結保險的社會管理功能,可視作對保險業發展到特定歷史階段內在特徵的客觀認識,是對保險業參與社會風險管理並發揮重要作用的科學總結。二、保險社會管理功能的內涵、體現及提出意義(一)保險社會管理功能的內涵從本質上講,保險的社會管理功能主要是通過促進社會資源的配置效率來推動經濟發展的。對於金融推進經濟增長的方式,理論界有兩種觀點。一種觀點認為,一國的金融體系通過提高資本積累率為經濟發展作出貢獻,因此要倚重儲蓄性金融機構和積極引進外資;另一種觀點認為,金融通過提高社會資本配置的效率,來幫助經濟發展,因此金融機構對於生產率和經濟效率的促進功能,在經濟發展中的重要性並不亞於資本積累。而保險恰恰具有這兩種觀點所主張的特點,保險業通過集聚風險補償基金提高了社會的資本積累率,同時參與經濟建設和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通過特有的交換機制促進社會資源的合理分配,提高了整個社會的資本配置效率,客觀上起到了「穩定器」和「助推器」的雙重作用,為社會經濟健康運行提供可靠的制度支持。傳統的保險單一功能說,認為保險人僅僅是一種風險傳遞機制。但事實上,保險這一功能對經濟發展的作用可能還沒有保險的其他要素重要。因為,保險不僅僅是簡單的財務平衡表,還為經濟活動和長期增長提供其他有力支持。美國保險學者小哈羅德。斯凱博在1998年就曾指出,保險可以為經濟發展提供諸如替代政府安全保障、推動貿易和商務、鼓勵減損、促進風險的有效管理等七種重要服務。現代企業理論的利益相關者學說也為保險業的社會管理功能提供了理論支持。現代企業理論認為,企業是由股東、債權人、職工、管理人員、關聯企業和顧客等企業利益相關者組成的共同組織,是這些利益相關者之間締結的一組契約的集合體。因此,現代企業在公司治理中必須考慮維護利益相關者的利益才能實施有效治理,這種理論強化了企業的社會管理責任。保險企業在構建公司治理結構和日常經營時應注重保護利益相關者的利益,履行相應的社會責任,不僅追求經濟效益,還要追求社會效益,充分發揮社會管理功能,促進社會整體進步。反過來,社會經濟的進步又會推動保險業的發展,二者存在相互促進的客觀聯系。一般來說,不同發展水平的國家,市場經濟的各個子市場之間存在很大差別,保險市場也是如此。如果其他條件相同,一國的保險市場越發達,越有效率,對經濟的繁榮貢獻就越大。因此,經濟補償是保險的基本功能,資金融通和社會管理是保險的衍生功能。隨著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保險的社會管理功能將得到不斷加強,發達國家保險業的發展實踐已經驗證了這一點。(二)保險社會管理功能的體現1.穩定經濟生活,為社會提供「安睡保險」。保險通過預先確定的支出將未來不確定的可能損失固定下來,從而穩定個人、家庭和組織機構的財務狀況,有利於形成經濟安全的心理預期,為經濟生活平穩運轉創造條件,客觀上起到了古典經濟學描述的「守夜人」角色的作用。現代保險技術的不斷發展,使原來許多不可保的風險逐漸變成可保風險,保險服務的領域和深度不斷得到拓寬,保險的社會管理功能將越來越凸現出來。2.完善社會保障體系,減輕政府負擔。保險還被廣泛用於解決政府公共政策問題。人壽保險對於構建完善的社會保障體系具有重要意義。經合組織(OECD)早在1987年的一份研究報告中就曾指出:壽險保單的銷售無疑減輕了許多國家的社會福利制度的壓力。同年,瑞士再保險公司的一份研究報告也指出,10個經合組織國家的社會保障開支和壽險保費之間存在反比關系,即保險業有效地分擔了部分社會保障財務的壓力。在我國,社會保障制度不完善已經成為影響當前擴大內需、啟動消費的主要制約因素,解決不好勢必影響我國經濟長遠發展和社會穩定。隨著我國老齡人口的不斷增加,國內企業加入WTO之後面臨的競爭加劇,社會保障資金不足的矛盾將越來越突出。據有關專家測算,我國養老、醫療、失業三方面社會保障基金的支付缺口每年大約為673億元。同時據社會保障部門估計,轉製成本大約為20000億元左右。如此大的債務規模再加上每年的社會保障資金缺口,短期內完全要政府解決確實不現實也不可能,但社會保障卻不能產生斷層。另一方面,我國地區間發展很不平衡,生活保障需求呈現多樣化、多層次的特點,老年護理、企業年金、健康、醫療、教育費用等與社會生活聯系緊密的商業保險需求,具有極大的潛力,這為我國商業保險充分發揮社會管理功能,減輕政府壓力、促進國企改革提供了廣闊的舞台。3.促進資本有效配置,完善公司治理結構。保險人在進行承保和資金運用活動時,要收集有關企業、項目和經理人的大量信息。一般單個儲蓄者或投資者缺乏時間、資源或能力來收集這樣大量的信息,而保險人具有優勢,能有效地配置金融資本和承擔風險。同時,保險公司作為機構投資者在資本市場上行使「用手投票」或「用腳投票」的權利,對於經營者具有舉足輕重的影響,有力地制約著經營者的違規行為,形成有效的外部治理,有利於形成良好的公司治理結構,有利於強化激勵約束機制,合理配置剩餘索取權和剩餘控制權,解決委託——代理難題,推進資本的合理配置,提高上市公司的經營績效。在保險業發達的國家,實力雄厚的保險公司尤其是壽險公司,作為金融市場上的機構投資者,對於金融市場的穩定發揮了重要的作用。4.激活儲蓄機制,促進經濟發展。經濟學家普遍認為,儲蓄率和經濟增長率之間存在正相關關系,但其傳導機制存在多種途徑。保險作為金融中介之一,在提高資金融通的效率方面有三個優勢,能有效地提高金融系統的運行效率:一是降低結合儲蓄者和借款人的交易成本;二是創造資金流動性;三是有利於形成投資的規模經濟。與商業銀行相比,保險公司的長期負債和穩健的現金流量,是政府和企業理想的長期融資渠道。一國金融體系的發達程度與其對市場的依賴性成正比,與其對金融中介的依賴性成反比,也就是說取決於信息對稱的程度。因此,保險公司的金融中介作用,在新興國家金融市場比在發達國家金融市場更大。對於我國還不完善的金融市場來說,保險業的作用還遠遠沒有發揮出來,具有巨大的潛力。5.推動外向型經濟發展。現代經濟的專業化程度越高,對金融的專業化和靈活性要求也越高。如果可供選擇的保險商品種類豐富,保障充分,貿易和商務就會順利進行,反之則會受到極大的阻礙。例如,出口信用保險是政府促進對外貿易、深化外貿體制改革的重要政策手段,素有「商務活動的潤滑劑」之稱,也是保險企業開拓市場、提高競爭力的重要領域。據統計,目前全球貿易額的12%-15%是在出口信用保險的支持下實現的,日本為50%,英國為45%,法國為21%,韓國也達到14%。在我國,出口信用保險已經初步發揮了作用,但整體水平較低,獲得出口信用保險保障的出口貿易額僅占出口總額的1.1%,投保企業只佔全國外貿企業總數的2.7%,這說明我國保險業對外向型經濟的推動不足,在該領域具有極大的潛力。6.有利於構建國家公共事務應急體系。一個國家有無完備的公共事務應急體系,是衡量一個國家綜合發展水平的重要標准。美國風險管理和保險專家C.小阿瑟。威廉斯博士指出,災害降臨到富國和貧困國家的幾率是相同的,比如日本的地震、孟加拉國的洪水,但一個社會如果能夠控制和減輕這些災難,該社會便可以更好地把資源運用到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現代社會里,各種巨災風險和突發事件如影隨從,對一國經濟建設和社會穩定造成了一定的困擾,如我國1998年的洪災、2003年2月和5月的新疆伽師地震、今年的非典型肺炎事件等。而且,隨著科技進步和世界政治力量的演變,巨災風險不可測的程度加深,而且一旦發生,危害程度更加嚴重,造成的經濟損失和社會影響將遠甚於從前,如1986年前蘇聯切爾諾貝利核泄漏、2001年「9.11」恐怖事件、2003年哥倫比亞號太空梭墜毀事件等等,都造成了巨大的經濟損失和深遠的社會影響,因此必須考慮建立必要的公共事務應急體系加以應對。現代商業保險通過設立新型險種、創造巨災債券等保險衍生產品、綜合運用再保險等方式,有助於化解巨災風險造成的消極後果,在一個國家的應急體系構建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以我國為例,非典疫情爆發後,各家壽險公司也紛紛推出自己的非典保險,為社會提供了風險規避機制,緩解了人們的焦慮心情,對穩定社會發揮了積極作用,受到了社會的廣泛好評。截止到2003年5月12日,我國壽險公司共接受非典索賠236例,賠付104例,總賠付金額為88.68萬元。7.緩解社會矛盾,協調社會關系,促進社會的正常運轉。社會和經濟的運轉時常存在許多不和諧的因素,因此,有必要建立完善的社會風險管理機制,尤其是充分發揮保險的社會管理功能,消除各個要素彼此之間的摩擦,減少沖突,建立良好的社會秩序,保障社會的正常運轉。保險業對此也大有可為。如,責任保險有利於當事人履行相應的民事賠償責任,解決糾紛,協調民事關系。發達國家有完備的責任保險體系,如產品責任保險、僱主責任保險、執業責任保險及公眾責任險、機動車輛第三者責任險等,被保險人一旦出現責任事故,可以很快通過保險公司解決,不必糾纏於曠日持久的官司,減少了社會的摩擦和沖突,整個社會運轉效率高。近年來,我國醫療事故糾紛頻繁發生,巨額訴訟案例呈上升趨勢,國內務家保險公司陸續推出了醫療責任保險,在取得經濟效益的同時也產生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受到醫患各方和社會的普遍歡迎,盡管還有許多地方有待完善,但充分說明了保險參與社會管理大有作為。8.推動科技創新,為高新技術產業發展提供風險保障。高風險、高投入是高新技術的一大特點,為了保障風險投資的安全和持續投入,必須從制度設計上予以保障。保險業作為風險管理的有效手段,在推動高新技術的發展上具有獨特的優勢。當前,國際上盛行商業保險與高科技聯姻,保險公司通過科學合理地計算風險投資的保障費用,承保高新技術項目,萬一項目不成功時,由保險公司承擔部分風險;保險公司還通過開展高新技術轉讓保險,促進科技成果進入技術市場和提高成交率,提高企業採用高新技術的積極性,有力推動了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三)全面認識保險社會管理功能的意義理論來源於實踐,又反過來指導實踐。全面科學認識保險的功能,有利於更好地指導保險實踐,推動保險業的全面進步。1.有利於提升保險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加快保險業的發展。近年來,我國保險業發展勢頭迅猛,持續保持了年均30%的增速,保險各項功能得到較大發揮,有力地促進了社會的穩定和繁榮,在社會上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從長遠來看,我國保險業具有巨大的潛力。但橫向看來,當前我國保險市場的整體規模還很小,與發達國家不可同日而語,與國內證券業、銀行業相比還有很大的差距,在金融業和社會中地位較低。據統計,截至到2002年底,全國保費收入3053.1億元,保險業總資產為6494.1億元;而截止到2002年10月底,全國證券公司資產總額為6660億元,同期證券市價總值為38329.13億元,流通市值為12484.56億元;截止到2002年9月底,中國銀行業總資產為193778億元。因此,充分認識並發掘保險的社會管理功能,將保險業的發展與社會進步緊密聯系起來,有利於社會各界增強對保險業的認同感,有利於保險業更好地走入千家萬戶,服務社會,造福民眾。2.有利於促進保險經營主體拓展經營思路,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社會管理功能的提出,從認識上延伸了保險服務的外延,對於保險經營實踐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有利於引導保險公司更好地制定長期發展戰略,在經營活動中勇於創新,關注被保險人利益,積極主動參與社會管理,塑造保險業的誠信和負責形象,更好地發揮商業保險應有的作用,取得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雙贏」。3.有利於正確處理保險業發展與監管的關系。保險監管機關的指導意見和言論往往對保險經營主體有較強的「窗口效應」,影響深遠。促進保險業發展是當前保險監管工作的首要任務,監管的目標是促進保險業健康發展,更好地實現被保險人的利益。保險業充分發揮社會管理功能,也是加快保險業發展的重要途徑之一。加強保險監管者對保險社會管理功能的認識,有利於保險監管機關系統內統一監管認識,理順保險監管與發展之間的關系,處理好「有為」與「無為」之間的關系。我國未來保險監管發展的趨勢是,以償付能力監管為核心,現場監管與非現場監管並重,更加重視指導性規章和意見的作用,這些都需要保險理論上的拓寬和創新為其支持。保險社會管理功能的提出,客觀上起到了一定的「窗口指導」效應。三、充分發揮保險社會管理職能的對策(一)保險理論界要加強研究保險的社會管理功能,為保險實踐提供理論支持和指導。理論研究者必須用發展與開放的眼光來審視保險功能的內涵,深化對保險功能的認識,將保險業的發展與社會的進步緊密聯系起來,並以此來指導和推動保險實踐的創新活動。(二)保險經營主體在經營實踐中,應開拓創新,全面發揮保險業的社會管理功能。當前要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1.保險公司建設。推進國有保險公司體制改革,完善股份制保險公司治理結構,建立科學合理的激勵約束制度,強化公司內控制度建設,注重控制經營風險,完善經營管理考核體系。時機成熟時可推動保險公司上市,有利於保險公司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增強償付能力,更好地適應國際化競爭,實現國有資產保值增值。保險業唯有自身健康,才能為社會提供健康服務。2.產品創新。注重發掘市場需求,堅持消費者導向,創新產品結構,滿足社會的保障需求。尤其是注重發展企業年金、補充醫療保險、醫療責任保險、老年護理保險、子女教育婚嫁保險、消費貸款保證保險等險種,積極探索大力發展出口信用保險,為我國進出口事業提供保障;探索農業和農村保險的新路,為解決「三農」問題提供支持。3.理順保險銷售體制。充分發揮專業保險中介機構的市場作用,完善保險市場主體結構,改革保險營銷員制度,加強對保險兼業代理點的管理,理順保險手續費問題,樹立品牌經營意識,在全社會培育誠信經營體系,從根本上解決誤導欺詐問題,切實保護被保險人的利益,努力提升保險業的社會形象。4.延伸保險業服務的觸角。配合國家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抓住擴大內需和西部大開發的機遇,提高承保大型風險項目的水平,為基礎設施建設和重點工程項目提供保險保障;探索保險資金運用的新渠道,可考慮通過購買債券和參與信託投資計劃參與基礎設施建設,加強資金運用風險管理;開發新險種,支持中小企業發展。5.探索高風險保險領域。積極探索巨災風險、高新技術風險的保險融資技術,建立巨災、高新科技發展保障基金,通過商業保險主導、政府適當扶持的途徑,提高社會的風險化解能力,為國家建立公共事務應急體系提供有力支持,為高新技術的發展保駕護航。(三)保險監管機關應堅持市場化取向,樹立發展觀念。創新監管體制,完善監管方式,加強監管手段,為保險業發揮社會管理功能創造良好的市場環境。當前主要是做好以下幾點:一是建章立制,加快保險法律法規的建設,堅持依法監管,依法行政,出台《保險法》配套細則,盡快出台保險違法違規處罰法。二是正確處理「有為」與「無為」的關系,凡是市場能解決的問題,堅決還權於市場,合理界定監管者和市場發揮調節作用的效力邊界,充分發揮市場主體的主觀能動性和創造性;保險監管部門應加強和政府有關部門的協調溝通,系統內要合理劃清總部機關和地方保監之間的許可權,充分發揮社會力量和保險行業協會的作用,提高綜合治理、聯合監管的水平。三是加強基礎研究,結合國家宏觀經濟發展趨勢,重點研究保險業的產業政策,制定保險業發揮社會管理功能的長遠發展規劃;四是理順保險市場關系。在現階段償付能力監管尚不能形成明顯效力之前,應加強保險業務合規性檢查,嚴厲查處保險市場的各種違法違規現象,正本清源,創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Ⅳ 金融變革背景下的保險行業競爭力解析
保險行業發展略顯疲態。2012 年,中國資產管理行業進入群雄逐鹿年代。與銀行理財、信託、券商資管等快速發展形成對比,2010 年以來壽險行業保費增長顯著放緩。保險公司的傳統業務面臨巨大壓力,投資收益率持續低位使得具有投資性質的保費收入受到沖擊,而其他資產管理產品對於有投資功能的保險產品產生的替代和擠出,影響了分紅險、萬能險以及投連險的新增規模。2013年一季度保險行業資產總額7.67 萬億元,低於信託管理資產規模的8.7 萬億。
不破不立,壽險業面臨市場化轉型。高利率環境、營銷員增員困難、銀保新政等使得保費增長大幅放緩,而投資收益率的持續低位導致利潤亦有所下滑。壽險定價利率的市場化以保險投資的市場化為前提,投資收益率的提高可減輕定價利率市場化的負面影響。同時,養老和健康險稅收優惠,以及遺產稅的徵收將促進保險產品的消費,和保險資產管理公司業務范圍的拓寬,為保險公司帶來增量收入。
保險公司在產品設計、銷售渠道、客戶資源和投資能力等方面具有顯著優勢:1)產品設計。壽險產品種類繁多,收益分配方式各有不同,保險公司創新空間較大。保險公司經營期限都較長,積累大量客戶數據,而且有專業的精算人員,可以根據客戶需求針對性的設計產品。2)銷售渠道。中資保險公司基層營銷服務部超過四萬家,網點數量雖無法與銀行抗衡,但仍遠超其他非銀行金融機構。超過300 萬人的保險營銷員是保險公司的主要銷售渠道。保險營銷員分布廣泛、受過基礎培訓、銷售能力強,除保險產品銷售外,未來也可以銷售資產管理產品。3)客戶資源。四家上市保險公司的合計客戶數量超過4.5 億人。4)投資能力。16 家保險資產管理公司管理保險行業預計超過6 萬億投資資產,保險資產管理公司在公司規模、管理架構、專業能力上均不遜於其他資產管理機構。
未來保險公司產品或向兩極化發展。保障與投資功能區分更為清晰:1)壽險產品將「回歸保障本源」。壽險產品預定利率放開已是大勢所趨,利差進一步縮窄。隨著資產管理產品的豐富,分紅險和萬能險的發展空間實際已經不大。
壽險公司應關注死亡保險、健康險、養老險等保障型險種的開發和銷售。2)投資型產品與保險資管產品將與基金、券商、信託等形成直接競爭。
行業競爭格局或將發生較大變化。1)強者恆強。前五大保險公司仍占據70%以上的市場份額,大公司在無論是在渠道還是客戶資源上都有顯著的先發優勢,其他公司短期無法趕超。2)銀行系保險公司崛起。大型商業銀行陸續控股保險公司,2012 年以來銀行系保險公司保費增速顯著高於同業,其在渠道方面的優勢將壓縮傳統保險公司銀保空間。
仍看好中國平安的綜合化經營優勢。1)壽險堅持價值導向,銷售渠道向三四線城市下沉,產品利潤率提升; 2)綜合金融平台運營,重視營銷員由「保險銷售」向「理財規劃師」轉型,交叉銷售對於各項業務的貢獻逐漸顯著。3)重視互聯網渠道,長期引領金融行業創新。
Ⅳ 保險公司金融支持經濟發展
金融發展的根基是實體經濟。當前我國經濟運行雖然總體平穩,但實體經濟面臨不少挑戰。由於金融扶持不夠,實體經濟特別是小微企業仍然融資貴、融資難等問題長期未能得到有效解決,這凸顯了當下提高金融服務實體經濟水平、強健實體經濟的緊迫性。做好當前經濟工作,就必須把這種局面扭轉過來,加大金融支持實體經濟的力度,讓金融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
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分析起來,金融具有優化資產配置、強化風險管理、發現市場價格等功能,可以成為創新創業活動的發動機、產業升級的助推器、參與全球競爭與合作的黏合劑。但如果金融過度膨脹甚至脫離實體經濟自我循環,就有可能產生泡沫,擠壓實體經濟發展空間,乃至引發危機。此次國際金融危機就是典型事例,其真正原因就是世界性的實體經濟與金融投向的結構性失衡。
當前,我國金融業發展取得了顯著成效,其與實體經濟發展總體適應,但也存在不匹配和不協調的問題。雖然我國是世界上儲蓄率最高的國家之一,資金供給比較充裕,但在微觀上,一些銀行機構只看眼前、不顧長遠,仍在大肆拆入資金,借銀行理財、信託投資的名義在金融圈裡「空轉」,大玩「錢生錢」的虛擬游戲,令原本流動性充裕的國內金融業深陷「缺錢」境地,更令很多實體企業嚴重「失血」。而實體經濟經營困難,反過來又使金融部門不願介入,由此形成惡性循環,對經濟健康運行極為不利。因此,進一步完善金融市場,構建組織多元、服務高效、監管審慎、風險可控的金融體系,讓金融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具有戰略意義。
讓金融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首先要從促進實體經濟與虛擬經濟協調發展和良性循環的要求出發,努力盤活貨幣信貸存量,用好增量,提高使用效率。在這一過程中,須貫徹國家宏觀調控政策、產業政策、區域經濟政策等國家經濟發展戰略,真正解決金融當前時點突出服務什麼樣的實體經濟問題。盤活的存量和增量貸款,要重點向在產業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中有重大影響和示範引導作用的行業傾斜,向化解過剩產能傾斜,向小微企業傾斜,向「三農」傾斜,向消費升級傾斜。
其次,讓金融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還要深入研究和推動金融及相關領域改革。在現有體制下,我國金融領域還存在一些突出問題和潛在風險。如,金融機構經營方式總體粗放,公司治理和風險管理仍存在不少問題,農村金融和中小金融機構發展相對滯後,金融監管能力有待提升等。針對上述問題,應加快推進金融體制改革。值得關注的是,前不久,金融機構貸款利率管制全面放開,金融機構與客戶協商定價的空間進一步擴大,在客觀上不僅有利於促進金融機構採取差異化的定價策略,降低企業融資成本,而且有利於金融機構不斷轉變經營模式,提升服務水平,更好地發揮金融支持實體經濟的作用,更有力地支持經濟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下一步,要健全國有金融資產管理體制,繼續改善金融機構的公司治理;清除不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的各項金融管制,逐步放開金融市場的准入限制,加快利率市場化改革,推動信貸和保險市場的實質性競爭;應完善金融宏觀調控機制,更多採用市場化的貨幣政策工具,減少對金融機構和金融市場活動不當的行政干預;可考慮建立和完善金融安全網,加快存款保險制度的推出,建立和規范市場化退出機制。
與此同時,加強金融基礎建設,優化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軟環境也是題中應有之意。金融基礎建設是金融正常運行、維護金融穩定、提供便捷高效金融服務的重要保障。金融基礎建設主要包括法律法規、會計標准、徵信體系、支付清算體系等。在當前的情況下,可根據金融發展規律和實際,針對當前金融投機和民間借貸無序發展等問題,進一步完善金融發展的制度框架和頂層設計;借鑒發達國家金融業的經驗,積極建設金融機構總部和區域金融管理總部,進一步完善對商業銀行、信託公司、保險公司等金融機構總部的管理和調控;加快制定存款保險、金融機構破產、信用評級以及徵信等方面的法律法規;制定規范和引導民間借貸、打擊非法金融活動的法規和制度。加快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努力營造鼓勵腳踏實地、勤勞創業、實業致富的社會氛圍,為金融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創造良好社會環境。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Ⅵ 保險公司服務創新不足
盡管我國的財產保險業經過近三十年的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不僅具備了良好的產業體系框架,而且一個金融保險產業資源共享的業務融合性的「寡頭主導,大中小共生」的寡頭壟斷競爭格局的開放大市場逐漸形成。但不可否認我國的財產保險業仍然存在一些不足和亟待解決的問題。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Ⅶ 從金融危機看保險業發展與創新
隨著次貸危機從次級抵押貸款(subprime mortgage)向Alt-A貸款蔓延、從私營證券化向公營證券化蔓延,次貸危機進一步升級,更多的問題金融機構被暴露出來。美國當地時間9月15日,AIG的股價暴跌61%至4.76美元,令AIG市值縮水近200億美元。今年以來,該股累計下跌93%,為道指成分股中表現最差的一個。
自美國次貸危機爆發以來,AIG連續三個季度出現凈虧損。2007年第四季度凈虧損52.9億美元,今年第一季度虧損78億美元,二季度虧損53.6億美元。截至二季度AIG的CDS業務累計虧損已高達250億美元。16日晚,美國政府同意授權紐約聯邦儲備銀行向AIG提供850億美元緊急貸款,以換取79.9%股權的控股方式接管AIG。貸款窗口的有效期為24個月,利率為3月期倫敦銀行同業拆借利率(LIBOR)再加850個基點。AIG 被美國政府接管,避免了當下倒閉的命運,但850 億美元的高息貸款其實是一個清盤方案,普通股東很可能最後血本無歸,AIG 仍不得不通過出售資產來盡快還清這筆貸款。
重新審視保險公司在次貸危機中的角色,不僅能夠幫助我們釐清這場金融風暴的脈絡和走向,而且有助於深入評估保險行業呈現的新特徵和新型風險。
保險公司在次貸風險傳導鏈條中的重要作用
過去的20多年中,金融資產的迅速膨脹,銀行作為信貸發放者的重要性正在不斷下降,國際大型銀行逐步由傳統的買入持有(buy-and-hold)盈利模式向發起分配(originate-to-distribute)盈利模式轉變,即銀行通過證券化、信用衍生工具將其發放的信貸進行再次分配到資本市場上,更多的成為交易型主體。銀行商業模式轉變帶來的一個重要變化,就是降低了銀行對信貸風險的脆弱性,風險被廣泛地分布在銀行體系之外。在originate-to-distribute模式中,信用增強成為最重要的一環。
從全球范圍來看,信用增強已經滲透到包括債券發行在內的傳統金融業務領域的多個方面。其中,保險公司是參與信用風險轉移的最主要非銀行金融公司之一,並且通過CDS等產品成為次貸風險的最終承擔者之一。2008年初以來,包括債券保險和金融擔保公司在內的保險公司在整個危機的演進過程中開始在事實上成為重要的一環。從年初引發MBIA、AGC等債券保險公司到近期陷入財務危機的AIG都引發了市場的嚴重動盪。
AIG的失誤在於其CDS凈敞口大、流動性要求高
次貸危機暴露出很多大型的保險公司與次級信貸產品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一是保險公司是次級債券的投資者,這部分遭受的損失往往有限,並且是可控的。二是保險公司為次級債券提供擔保。三是保險公司為次級債券提供信用違約互換產品(CDS)。信用違約互換是把信用風險從其他風險中剝離出來,形成能在金融市場上買賣的合約產品。信用違約互換的買方定期支付固定金額或前期費用給保戶提供方,作為交換,一旦標的資產(通常是債券)發生違約,信用違約互換的賣方將向買方進行支付或有償付款。CDS的風險主要取決於其標的資產和交易對手,而這次導致金融機構大幅虧損的CDS,其標的資產相當一部分恰恰是高風險的CDOs(Collateralized Debt Obligation,擔保債務權證),主要是次級抵押證券。
AIG危機爆發後,很多人指責AIG參與CDS交易。但現實的情況是,CDS是管理交易對手風險,特別是債券風險的重要工具。很多保險公司也都選擇CDS作為對沖債券風險的工具。如今年二季度末,AXA披露其持有的CDS凈名義敞口是175億美元,Swiss Re用於對沖債券風險的CDS名義也達97億美元。問題的關鍵在於,AIG沒有完全對沖其CDS敞口。AIG 持有1000億左右的房地產、次貸證券,通過旗下的AIGFP(AIG金融產品公司)進行信用違約互換進行風險管理。AIG資產負債表上的信用違約互換資產余額是116 億美元,而負債是242 億美元,其間還有126 億的缺口。
盡管從風險的最終歸屬來看,CDS基本上與債券擔保相同,但CDS特別是高級CDS,對提供者的流動性要求更為苛刻。AIGFP為其交易對手提供的所謂的高級CDS,還需要為CDO和套利組合中的多數信用衍生工具提供抵押資產。抵押資產的數額取決於信用衍生產品的重置價值或是債券的市值。同時,抵押資產的數額還與AIG信用評級和債券信用評級有關。因此,一旦CDS的價格變動,或者標的資產CDOs的價格變動,以及AIG自身的信用等級有變動,AIG必須提供更多的流動性資產作為抵押。最壞的情形不可避免地出現了,次貸危機的爆發,幾乎使上述所有條件全部被觸發:在去年和今年上半年有相當數量的CDO的信用評級被降,AIG 在信用違約互換業務上出現大幅虧損,3 大評級機構都調低對其的評級,導致AIG 向交易對手增加幾百億美元的抵押品。截至2008年7月31日,AIGFP因CDO評級的惡化,為其高級信用衍生品提供了總計約165億美元的抵押資產。
除了CDS外,AIGFP還提供了許多具有隱性擔保的產品,也都具有信用衍生品的特徵。如AIG的2a-7 puts產品。該類產品允許CDO在不違約但難以售出的情況下,計入AIG的資產負債表。在今年二季度,AIG共為名義價值為188億美元的CDO產品提供了 2a-7puts。這極大地增加了公司持有的CDO產品敞口。
AIG的失誤還在於其多條業務線染指次級債券產品
AIG作為一個大型金融集團,業務涉及保險、銀行、租賃等多個領域。從其他業務的收入來看,AIG本身的盈利性較好,如壽險和退休金業務,海外業務和飛機租賃業務等,但AIG的多個業務線條、多家子公司都涉足到次級信貸和次級債券中,因此對次貸整體較高的風險敞口拖累了其財務狀況。
一是債券擔保業務。可以看到,AIG提供擔保的債券中接近30%的信用評級在AA以下。這導致AIG在擔保業務中的凈利潤從2007年1季度的-7800萬迅速增長到2008年年中的-51800萬。
二是抵押貸款保險。這項業務是由AIG旗下的UGC提供的,為具有不同順序求償權的貸款進行保險。
三是高級信用衍生品,主要是指AIGFP提供的CDS產品。截至2008年6月30日,AIGFP的高級信用衍生品凈敞口為4410億美元,共涉及208筆交易。其中以CDO為標的的信用衍生品共計578億美元,這當中65%,也即約364億美元的CDO已經被降級,還有339億美元的CDO處於降級的邊緣,因此導致的盯市損失累計達248億左右。
四是AGF(American General Finance)提供的房地產貸款。
五是AIG Investment在保險投資組合中持有的次貸資產。截至2008年6月30日,AIG的2618億保險投資組合中有24%是RMBS, 1%的CDO以及5%的CMBS。前兩者都與次級貸款有很大的關聯。比如,AIG投資的RMBS中,有接近200億的是次級貸款的RMBS。
多業務線通過不同方式涉足次貸,不僅使AIG面臨高額的風險敞口,也給整個集團風險的計量和管理帶來很大的困難。此外,AIG龐雜的組織架構也是導致其難以全面管理風險、反映滯後的重要原因。
AIG危機揭示保險風險新特徵
一是金融風險呈現出向保險市場傳遞的新途徑。資本市場的投資收益下降,不僅會影響保險公司的凈資產和償付能力,還可能使保險公司的流動性出現問題。這次AIG就是在償付能力充足的情況下,因流動性不足而陷入危機。
二是保險業對金融市場的深度介入,使其周期性特徵明顯增強。傳統上認為保險業對經濟周期並不敏感,特別是壽險業。但從近二十年國際保險市場的經驗來看,受保險深度參與金融市場的影響,保險業的周期特徵日益明顯。例如, 1997-2001年日本保險公司的倒閉風潮,以及2000-2002年全球股市下跌削弱保險公司的資本實力,都表明保險業對經濟周期波動的敏感性顯著增強。
三是在宏觀經濟下行,金融市場波動的條件下,平滑經濟周期波動對我國保險業的影響具有現實意義。從負債角度,要加強負責管理,重視承保利潤和產品定價。從資產角度,則要通過拓寬投資渠道分散投資風險和周期風險.
Ⅷ 誰能就保險創新給提出點建議啊
保險業務員已經從一個純粹的保險營銷員更要上升到一個專業的多元化金融服務人員,更或者是理財經理。需要為客戶提供更多的理財服務,多元化服務。各大金融保險公司都在走集團化模式,集團化的建立更要求了未來的保險從業人員不僅要對保險更為專業,同時兼顧銀行、證券的金融業務知識,為客戶提供完整的合理的理財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