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開發性金融
開發性金融是政策性金融的深化和發展。
開發性金融是實現政府發展目標、彌補體制落後和市場失靈,有助於維護國家經濟金融安全、增強競爭力的一種金融形式。
開發性金融一般為政府擁有、賦權經營,具有國家信用,體現政府意志,把國家信用與市場原理特別是與資本市場原理有機結合起來。
開發銀行作為政府的開發性金融機構,已成為中國長期融資領域的主力銀行,主要經營指標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B. 什麼是開發性金融機構
中國開發性金融促進會是由國務院、銀監會、財政部、民政部等部門聯合審批設立的,漢富資本是促進會基金管理領域唯一戰略合作夥伴,也是諾遠資產的大股東。望採納
C. 開放性金融機構有哪些
金融機構沒有完全開放的,因為其涉及到國家財政安全,都是會收到國家和行業監管的,因為資本大鱷有時候太任性。私人投資數目較小的話相對都是比較自由的,想貴金屬,黃金,大宗商品,股票基金都是可以自由交易的。
D. 政策性銀行與開發性金融機構的異同
政策性銀行與開發性的金融機構的異同的話,他們主要還是通過這個呃,純粹一個方向對這個存款進行一個相應的配置吧,這個和和和服務銀行他們的這個呃使用條件是一樣的。
E. 開發性金融是什麼
開發性金融是適應制度落後和市場失靈,為維護國家金融安全、增強經濟競爭力而出現的一種金融形式,在國際上已有百年歷史。從各國的實踐看,開發性金融通常為政府所擁有,賦權經營,具有國家信用,用建設制度和開發市場的方法實現政府的發展目標,承擔著支持經濟發展、投融資體制改革及相關金融市場建設的重要任務。國家開發銀行在1994年成立時,國家賦予的職能任務是集中資金支持國家基礎設施、基礎產業和支柱產業(「兩基一支」)的大中型基本建設、技術改造項目及其配套工程建設,並對所投資項目在資金總量和資金結構配置上負有宏觀調控職責。在資金短缺的條件下,開發銀行負有宏觀上防止基建盲目膨脹引發通貨膨脹和微觀上確保重點項目資金需求兩個層次的調控責任。開發銀行成立之初,主要是緩解經濟發展中的「瓶頸」制約;亞洲金融危機後,注重防範金融風險,配合和擴大投資拉動、結構調整的政策效果。在這個過程中,開發銀行立足開發性金融的定位,發揮國家信用的高能量,以融資為載體,通過項目建設,在所及領域推進市場制度建設,彌補制度缺損和市場失靈,實現了項目建設和制度建設的雙成功。
堅持開發性金融的業務領域。開發性金融一般不直接進入已經成熟的商業化領域,而是沿著政府路徑,從尚不成熟的市場做起,運用國家信用的高能量,通過融資支持項目建設和所涉及的制度建設,彌補制度缺損,實質是政府信用、政府協調下的一種創新。只要存在市場等制度缺損而又有光明市場前景的投融資領域,並能夠通過制度建設、整合體制資源取得盈利,就是開發性金融的業務領域。
建立「政府入口、開發性金融孵化、市場出口」的開發性金融機制。開發銀行按照公開、透明、公平、公正的原則,通過政府選擇項目入口、開發性金融孵化、選擇市場出口三個環節,以未來的整體市場空間為依據,以政府協調下的治理結構彌補單個法人治理結構的不足,推動項目建設和制度建設。其中心內容是:開發銀行通過與政府及相關部門簽訂開發性金融合作協議,共建協調高效的融資平台、信用平台。開發性金融機制發揮作用的過程,是廣義的經濟增長和市場化的孵化過程,是政府、金融機構、企業、市場四方共建信用和體制的過程。
實行投融資民主的治理結構。開發銀行立足信貸融資,引進和運用資本市場原理,加強貸款決策的科學化、民主化、社會化,打破行政審批和少數人決策大額貸款的做法,建立電子路演評審制度,有效控制了新增貸款的風險。同時,在財務體制上不斷完善政策制訂、組織實施、監督檢查三權分立的制約機制,提高財務經費分配和支出的透明度,讓群眾參與預算制定和評議復核,防止腐敗的產生。開發銀行還借鑒「三講」教育巡視組的經驗,成立黨建巡視組,有效解決了總分行信息渠道不暢、黨建與業務工作「兩張皮」等問題。通過實行民主辦行,建立投融資決策民主和財務民主制度,完善內部責任制和群眾監督制度等措施,有效防範了銀行的風險。
准國債性質的開發性債券和金融的資產管理相結合。開發銀行債券具有準國債性質,但資產管理不同於財政和國債的管理,也不同於商業金融的管理,而是以政府協調強化金融資產管理的方式,提高資產質量和資金效益。開發性金融是介於國債和商業銀行貸款之間的領域,以政府協調強化金融資產管理的方式來防範風險,把政府協調和金融資產管理相結合,中間有資產管理的巨大空間。
開發性金融的融資優勢和政府的組織協調優勢相結合。在完全市場化的體制中,政府不直接參與經濟運行。但我國正處在體制轉軌時期,經濟體制必須適應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實際,就是政府和市場要相互結合、相互作用,發揮政府信用的高能量,推動市場建設。近幾年,開發銀行以融資為杠桿,積極推動政府協調,把政府協調的組織優勢用於治理結構建設、法人建設、現金流建設和信用建設,取得了明顯成效。
把國家信用和市場業績相結合。開發銀行抓住開發性金融的發展機遇,資產質量不斷提高,對項目管理和金融體制現代化方面的積極影響更加顯著。到今年三季度末,開發銀行的不良貸款率為1.17%,經營業績進入國際先進水平,實現了國家信用與市場業績的統一。在當前市場發育不完善的情況下,開發銀行從市場和業績一側,把不同的目標和利益統一起來,利用融資優勢推動政府信用的協調,鞏固國家信用,有利於提升公眾信心,帶動社會信用發展。開發銀行不以盈利為唯一目標,而是用建設制度和開發培育市場的方式,在體制資源的整合中保證資產安全和取得盈利。從實踐來看,國家信用和市場業績是能夠統一的。
在政府和市場之間發揮橋梁與紐帶作用。總結開發銀行這些年的工作,就是用融資促進業務領域內的體制建設,通過逐筆融資推進治理結構、法人、現金流和信用四個方面的建設,彌補制度缺損,以優質的資產支持經濟發展和結構調整,在整合體制資源中取得盈利。開發銀行在企業發展初期的困難和將來的發展之間搭起一座橋梁,用國家信用熨平經濟發展的周期波動,有效覆蓋和承擔單個項目波動的風險,降低成本,加快市場化進程,促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建設,增強國家經濟實力和國際競爭力。在當前我國債券市場發育落後、社會信用缺損的條件下,開發銀行利用信貸融資實現了債券的功能,並通過嚴格監管,保證了資金使用的效果和資源配置的效率。
F. 開發性金融機構有哪些
開發的金融機構主要就是包括一些證券和銀行一系列的。
G. 什麼是開放性金融
開發性金融機構盈利性目標的確立和盈利模式,是開發性金融與傳統政策性金融的根本區別。但盈利性目標與政策性目標並非截然沖突,可以協調統一,因此,開發性金融本質上仍為政策性金融,而非商業性金融。開發性金融的盈利模式也有別於商業性金融,它是以信用建設為核心,用建設制度和市場的方式,在體制資源整合中控制風險、保證資產安全並取得合理盈利。
H. 開發性金融機構的盈利模式
開發性金融機構有自身特定的融資領域,其盈利模式有別於商業性金融機構。它是以信用建設為核心,用建設制度和市場的方式,在體制資源整合中控制風險、保證資產安全並取得合理盈利。開發性金融機構提供融資的領域為存在市場缺陷的領域,由於融資主體的信用缺失或者不足,如項目法人剛剛成立、前景不明,項目建設期長,現金流需要培育,項目建成風險和市場、財務風險較高,商業性金融機構不願進入,或者進入後發現風險太高,無力或不願進行市場建設、制度建設,又主動退出。這決定了開發性金融機構的貸款主要為項目融資,貸款期限長,與借款人處於共進退、同發展的利益格局之中。這種業務的性質和特點決定了開發性金融機構全部貸款工作的核心是信用建設,即用開發式、創造性的工作方法和手段,彌補融資主體的信用不足,通過一系列的制度建設,促進提高融資主體(亦即市場主體)的經營能力和盈利能力,使其從稚弱走向成熟、強大,能夠用自身創造的財富承擔合理的融資成本(即開發性金融機構的收入)。同時,使弱小產業逐步壯大,使弱質產業擺脫落後,使瓶頸產業逐漸滿足國民經濟需要。為此,開發性金融機構需要根據項目和借款人的具體情況、不同的發展階段的要求,根據項目所屬產業的特點,設計信用結構、資金結構(軟貸/硬貸,資本金/貸款)、貸款期限、寬限期、提款計劃、還款計劃等借貸雙方的制度安排。在融資的同時,做好財務顧問,推動借款人法人治理結構、經營管理制度的建設和完善,推動借款人經營能力的提高,即「融資」與「融智」相結合。這種開發式貸款的典型案例如三峽工程、北京市地鐵工程、神華集團等,借款人均由初期信用能力不足、融資困難,發展為多家金融機構爭搶的優質客戶。 開發性金融機構的盈利還源於自身經營成本的節約,如人員精幹,工作效率高。節約成本的另一重要途徑是:將自身的融資優勢與政府(包括一些企業集團)的組織協調優勢相結合,注重融資機制和融資平台的建設,進行批發性貸款,減少費用支出,從而獲得信用建設和利潤的雙豐收。如旨在支持中小科技企業融資的「瞪羚計劃」、支持解決「三農問題」的北京市延慶縣奶牛養殖項目、中關村科技園區建設發展項目、市政基礎設施打捆項目等,國家開發銀行均以信用建設為中心,注重融資機制建設和/或搭建了融資平台,保證了貸款項目的順利實施和信貸資產安全。
實踐表明,國家開發銀行以盈利為目標,通過建設制度、建設市場、建設信用的方法、途徑,實現了國際先進的市場業績,並同時忠實履行了貫徹國家政策、實現政府目標的職責,探索了一條適合中國國情的開發性金融機構的運營範式。從立法學上講,總結國家開發銀行的實踐經驗,是開發性金融立法過程中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在法律制度中給予適當體現,是立法的一個要求,是上層建築對社會經濟基礎的反映。
I. 開發性金融機構的基本經驗
1.政府在工業化推進中的作用是重要的,但必須採取間接手段。 政府不僅通過財政,而且要通過發達的、穩健的金融體系來支持經濟發展,對市場進行監管和維護,建立和完善社會信用體系,糾正市場偏差。
2.由於長期以來出現的開發性金融機構與商業銀行業務交叉,甚至競爭的局面,人們普遍認為,為項目提供資金的功能,能夠而且正在有效地由商業銀行承擔,他們似乎也更有能力規避風險。但是,發生在亞洲國家的金融危機表明這是一個嚴重的問題,商業銀行的貸款決定是出於考慮客戶關系和受利益的驅使,而不是通過專業化分析項目的生命力,並且其資金是大部分短期資金運用於長期貸款。這樣,在危機發生後,導致了幾乎全部的商業銀行從長期項目的融資中抽走資金,延緩了危機的恢復時間。由此事件,再次強調了長期項目融資必須要由專業化的人員和機構管理。
3.開發性金融機構絕不是簡單的構造或重造金融體系、振興經濟和向市場經濟過渡的葯方,它必須健康發展。關鍵是要防止風險,避免失敗和破產,以及正確認識外部環境和內部框架。外部環境包括:(1)明辯政府的政策意圖和優先發展的領域;(2)謹慎確定業務范圍;(3)處理好與政府的關系;(4)處理好與民間銀行的關系;(5)必須考慮到穩定的資金來源的重要性。內部框架包括:(1)獨立的自主決策權,政策由國家制定,貸款由銀行決定;(2)健全的風險管理體系;(3)以健全的銀行規則為企業文化;(4)金融管理方面的專業人才作保障;(5)有外部的審計,保持透明度。
4.開發性金融機構必須謀求自我發展。
一國工業化的進程和結構的調整不可避免的給開發性金融機構帶來影響,比如,伴隨著工業化的進程,政府將建立起完善的金融體系,培育起健康的資本市場,這會導致開發性金融機構最初使命的收縮;同時,私人銀行的成長也會使開發性金融機構的業務縮小,因此,開發性金融機構必須加快自身的發展。一方面要開發新功能去滿足新環境,另一方面還要開辟商業性銀行不能實現政策目標的新領域。總之,有效運用資金不斷向有前景的企業轉移,不僅僅是資金運用的轉移,而且資金來源也要轉移,即來源的多樣化。
5.必須從本國國情出發,不能照搬別國的經驗。
由於各國的歷史背景、經濟社會環境、工業化發展水平和優勢不同,因此,不可能對所有國家推行同一個政策,沒有一個版本能夠直接照抄給任何一個出了問題的國家,在這種情況下,開發性金融機構的獨特的戰略必須要經過仔細的考慮,要把所設置的自身的框架和國家的金融體制改革相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