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影響農村信用社發展的因素或者問題是什麼
(a)農村信貸供給和需求的問題
1。長期貸款不適合農業生產周期
在深化結構調整在農業,農村經濟已經從一個單一的糧食種植逐步多元化發展,相對較長的生產周期,但也有小農業貸款期限為3至6個月,最長不-以去年,這是不作物生產周期,尤其是農民的產品結構調整中,「深加工」,「整理」的產品需要的時間較長,為1-3年,期間的不對稱,所以一些農民由於無法償還,易形成逾期;影響了效益農業的再融資,充分發揮。
2。農村信用社不能滿足目前的規模,信用管理發展的需要,農業生產
目前目前,農業貸款的數額較小的單,和大規模的農業一般的存在,迫切需要必要的貸款,頻率,以及其他特性的大國和小農戶無法滿足其貸款需求。此外,農民貸款更復雜的程序,數額較大的上級機構須經審批,與當前農業生產規模已不能滿足。
3。縣級金融機構領域的鄉鎮企業顯然是不夠的信貸投入
在近年來,國有獨資商業銀行強調信貸的風險控制和資本密集型,加緊審查批准新的貸款,並側重於財政支持優勢行業,大中型骨幹企業,導致基層國有商業銀行信貸管理局是越來越小,很難滿足眾多中小企業的資金需求,導致中小型縣貸款問題已變得更加突出。
4。農業貸款進一步助長依賴思想基層信用社
由於歷史的原因,分開後,農村信用社的沉重負擔的不良資產,財務實力和抵禦風險的能力比窮人,這是在這種情況下,國家為發展農業,農村消費市場,該信,幫助農民擺脫困境,然後採取農業支付信用社的貸款和信貸政策,以支持它。但是,在不同程度上促成了一些基層信用社和工作人員的依賴思想。每一個再融資到期日,一些左眼皮跳跳基層人民銀行農村信用社要求的土地被釋放,返回開關;每當國家發行融資農業,一些農民不顧當地工作人員的信沒有必要,是針對重復存在的國家的首都,而不是白色的沒有想過。
1。資金外流是一個嚴重的問題在農村地區
在最近幾年,國家的管理和郵政儲蓄的改革滯後,現有的監管制度和金融體系導致基層郵政儲蓄成為盲點監測,央行不能有效監測,鉛社會資金集中畸形,繼而導致嚴重的資本外流在農村地區出現了極為不利的地方經濟發展。主要是由於郵政儲蓄存款利率過高,直接造成的,人民銀行利差倒掛,郵政儲蓄局攬儲積極。近年來,郵政儲蓄存款占儲蓄存款的城市和農村地區的比例一直呈上升趨勢;郵政儲蓄存款增加占所有儲蓄存款的比例有所增加10.496年至2001年40.4,其中2000年的比例高達54.4;郵政儲蓄存款的增長速度快於城市和農村的儲蓄存款,郵政儲蓄存款縣級較快增長。郵政儲蓄存款的迅速增長,造成嚴重的挪用資金在農村地區,影響了商業銀行,以支持當地經濟,特別是農業銀行和農村信用社在農村信貸交付努力。
2。農村窮人的信貸環境
鄉鎮企業和農民的概念薄弱的信貸,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農業銀行和農村信用社經營的倡議。經濟體制的初期階段過渡,部分鄉鎮企業和農村個體工商戶和信貸從農業銀行,而不是拍貸款也造成了大量的貸款,金融機構在農村地區落後死亡降水,使目前的農村金融機構,嚴格審批新貸款,從而導致基層信貸小額信貸的限制,更多的資金以存款形式的瓶頸是農村信貸資金,目前農村經濟發展主要取決於農村信用社,「到單干」。
3。農民貸款抵押,擔保難
目前目前,信用社的貸款金額較大,需要借款人提供有效的安全,保障安全,但現有的抵押,擔保難的問題已經嚴重阻礙了釋放小農業信貸。目前,小額農業貸款抵押的房地產,車輛,當風險的貸款,抵押品實現困難。此外,過度收費的抵押貸款過程中,農民不想支付這筆費用,導致非標准抵押貸款過程中,形成無效抵押。逐步增加安全爭端,所擔保的其他農民正變得越來越謹慎,從而導致農民貸款擔保更加困難。
4。農業仍然是相對較高的貸款利率
農業生產由於其自身的具體特點,農業生產受自然條件特別高。很長一段時間,農業生產的高風險,低收入農民,雖然今年國家降低了利率,但農村信用社對農民的實際執行情況,貸款利率低於基準利率可能上升到50,從調查的情況通常是浮動40-50。商業銀行由於調整業務目標和資金來源的限制,貸款投放能力,農村信用社在農村地區已經成為主要的融資渠道,農民主要依靠貸款,支持信用社。與此相比,低利潤在農業生產中,一些農民仍是利息負擔太重,他們認為有必要有效地減輕農民負擔,農村信用社已對利率,以農民的全部好處。
Ⅱ 金融機構支持實體經濟發展存在哪些問題
存在的問題
近年來,各地銀行機構加大了對科技型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取得了較好成效。以某市為例,截至2015年三季度末,該市銀行業機構為150多家科技型企業授信130億元,佔全部授信的15%。然而,銀行在支持科技型企業發展中還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制約因素,影響到了科技型企業持續健康發展。
(一)企業財務狀況或生產經營狀況無法滿足貸款條件大部分的科技企業為發展中的中小企業,經營發展不穩定,如某市一家科技研發企業,獲取一個項目從研發到投入生產需要大概2年時間,期間客戶只預交少量訂金,研發成功即可獲的全部研發資金,如不成功則合同失效,企業自行承擔研發費用,企業因生產周期長、研發費用高、經營風險大,難以達到銀行貸款條件。
(二)可供抵押擔保的資產少通常科技企業自有資產少,可供抵押的固定資產少,缺乏有效擔保,如某市科創園區為近年來科技企業較為集中的區域,但大部分科技企業為租用園區工廠,自有資產不足以提供抵押擔保;另一方面,科技型企業擁有的知識產權因技術性強、專業性高,難以評估作押。
(三)銀行服務科技型企業能力和意識有待提升銀行專業化產品和服務差異化、特色化還不夠,對科技型企業多樣化融資需求還不能完全得到滿足。目前,大部分銀行基於資金安全方面的考慮,貸款資金必須有符合條件的抵押,某市僅有商業銀行在試行開展「專利權」質押貸款業務;且信貸產品、信貸擔保、業務流程、風險評價等主要還是面向傳統產業客戶和傳統有形資產,未根據科技企業的特點建立有區別的信貸業務系統,也沒有相應提高對科技型企業貸款的風險容忍度考核。
(四)科技型企業信用擔保體系還需完善缺乏再擔保機構以及地方擔保機構能力偏弱,部分擔保機構對企業發展評估專業性有待提高,仍然以企業是否有擔保、抵押為評判標准,弱化了為企業提供有效擔保的效果。
(五)政府對科技型企業支持有限雖然有政府「兩金」(科技型中小企業技術創新基金和高新技術風險投資基金)的支持,但這些資金在高新技術發展資金中所佔比重小、安排分散,不能對一些好項目大項目提供有力支持。
(六)融資渠道單一調查顯示,銀行信貸仍是科技型企業融資的主要來源,占企業融資的80%以上。社會性的投融資渠道不暢、方式不多。一方面是大量社會資本積淀,另一方面由於科技型企業投資風險大,易受經營環境的影響,變數大、資產少,相應負債能力也比較低,風險較大,難以吸引投資者。企業獲取資金困難,致使一些好項目因缺少資金支持,難於做大做強,不能形成規模效益和實現產業化。
二、銀行業金融機構服務科技型企業的實踐
(一)加強監管引導金融管理部門採取措施引導銀行加強科技型企業金融服務。一是引導銀行建立完善適合科技型企業特點的信用評級制度和信貸業務流程;二是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適當增加基層機構的審批許可權;三是在人力資源、財務資源和信貸規模等方面爭取更多的政策傾斜;四是對科技型企業不良貸款進行科學考核和及時處置;五是鼓勵銀行業機構創新科技型企業融資產品、融資渠道、擔保機制,最大限度地滿足科技型企業發展的需要。
(二)進一步完善服務體系各地緊緊抓住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歷史機遇,積極搭建科技專營支行,某市目前有2家銀行機構成立了科技專營支行,並配備了相關專業人才,在建立商業可持續的科技型企業貸款機制方面進行積極探索,科技型企業金融服務體系進一步健全。
(三)大力推動風險補償機制建設針對科技型企業貸款風險大的特點,各地政府出台了《科技和金融試點信貸融資業務風險補償暫行辦法》,實現了科技型企業融資風險補償機制建設的重大突破,對全面改善科技型企業金融服務環境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辦法》通過對科技支行提供一定數額的壞賬風險補償和獎勵促使銀行提高風險容忍度,降低貸款門檻,加大對科技型企業的信貸投入。
(四)進一步豐富金融服務品種根據科技型企業市場狀況,各地銀行業機構及時開發出滿足科技型企業需求的新產品,如某市商業銀行與市中小企業創新中心、市中小企業發展中心合作,推出「專利權」質押貸款業務;並推出針對以企業自有或第三人合法擁有的動產或貨權為抵質押擔保項下的「倉儲通」貸款業務;農村信用社推廣互助式會員制擔保貸款,為9家科技型企業授信5200萬元,累計投放資金3700萬元。
(五)對科技型企業開展上市輔導融資與融智相結合,對有上市預期的科技型企業不僅在資金上給予支持,而且在上市規劃與輔導,募集資金監管與使用,後期發展規劃等方面給予有效的智力支撐,幫助企業實現跨越式發展。以某市為例,在銀行的幫助下,該市有2家科技企業將於2年內實現上市,企業發展即將步入新階段。
(六)積極幫助企業拓寬融資渠道以某市為例,為幫助企業實現融資方式由間接融資向直接融資轉變,2014年度由浦發銀行該市支行主承銷的1家科技企業的5億元中期票據成功發行,為企業拓展了低成本資金的來源渠道,有效支持了企業的快速健康發展。
三、對進一步支持科技型企業發展的建議
(一)進一步完善對科技型企業的專業化服務機制,開展好間接融資服務進一步推動科技專營支行管理規范化、隊伍專業化、產品標准化、作業流程化、核算獨立化、風險分散化,指導科技專營支行堅持重點服務科技型企業的經營方向、經營理念不變。探索科技支行「一行兩制」模式,堅持並完善科技支行「五個單獨」管理體制——單獨的客戶准入機制、單獨的信貸審批機制、單獨的風險容忍政策、單獨的撥備政策和單獨的業務協同政策;推動貸款審批許可權的下放;堅持信貸評估時財務信息與非財務信息的兼顧、重大項目的聯合評審、風險管理前移、團隊責任制,完善科技支行風險管理機制。
(二)探索知識產權質押模式,開發適合科技型企業的金融產品指導專營機構不斷探索和創新符合科技企業特點的金融產品和服務方式,推進產品服務創新,滿足科技企業的發展需求。組織建立知識產權交易中心,不斷健全知識產權質押貸款的處置方式;簡化知識產權質押貸款業務流程,開通知識產權質押評估「綠色通道」;制定並完善知識產權質押評估技術規范和實施辦法;探索「評估+擔保+信評+輔導」的知識產權質押評估模式。建立「統借統還」融資平台的模式;探索信貸工廠模式,推進聯合互保貸款;探索「貸款銀行+助貸機構」的小額貸款模式。推進質押貸款創新,不斷創新保理融資模式。推進股權質押貸款、合同能源貸款、應收租金保理、債權保險融資等方面的創新。
(三)完善科技型企業信用擔保體系,為企業提供切實有效服務大力推進科技擔保機構的創新。推進科技擔保在擔保模式和反擔保模式方面的創新,包括但不限於企業互助擔保、補貼資金貼現,股權質押,應收賬款質押,無形資產質押;推進科技擔保在業務模式和盈利模式方面的創新,包括但不限於創業擔保、擔保換分紅和擔保換期權。探索貸款銀行、產業園孵化器、創業風險投資機構、政府專項支撐資金、科技擔保機構共同擔保的「科技型企業融資聯合擔保平台」模式。
(四)充分發揮財政資金的杠桿作用,創新財政投入方式與機制統籌市縣(園區)兩級支持金融、科技等相關資金,市級財政每年安排一定資金,建立政府、金融機構聯動的風險共擔機制,重點用於信貸風險補償、創投風險補償、融資擔保債務發展、引導基金資本金注入和科技金融平台建設工作經費,發揮國有資本戰略導向作用,以更大的政策力度,支持科技金融體系發展。探索政府購買科技創新成果、服務及采購高科技企業產品的新模式;發揮稅收政策的引導作用,探索企業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政策和創業投資稅收優惠政策,引導企業進一步增加科技投入。
(五)拓寬直接融資渠道,建設多層次資本市場完善促進股權投資發展的政策,依託當地區域優勢,積極引進全國性或區域性創業(風險)投資基金和產業投資基金設立機構和拓展業務;通過政府出資引導,組建產業重組基金,促進成長型企業的發展提高和衰退期企業的整合重組。通過稅收優惠、提供全方位「一站式」辦公服務和項目對接等政策優惠,創造創業風險投資市場發展的良好環境。逐步形成各類股權投資基金聚集區,促進私募股權投資市場的健康發展。通過為PE、VC等風投資本提供通道,拉動銀行貸款等間接融資跟進。完善中小企業改制上市培育系統,通過上市獎勵、土地優惠,財政補貼、稅收優惠或返還和提供中介橋梁、歷史遺留解決、協調服務等,促進科技企業上市。搭建技術產權交易平台,充分發揮其綜合服務功能,有組織推進金融創新和服務協調,不斷增強服務經濟發展的能力
Ⅲ 《金融機構如何支持農村經濟發展》論文怎麼寫
當前,由於大量農民工提前返鄉,部分農村地區出現農產品降價和售賣難等問題,保持農業穩定發展、農民持續增收的難度明顯加大。為准確把握金融危機對農業生產影響的深度及農村金融機構應採取的措施,我們對豫西南某縣農業經濟受影響情況進行了調查。
金融危機對該縣農業生產的影響
金融危機使得以務工經濟為農民主要現金收入來源的豫西南某縣保持農業穩定發展,農民持續增收的壓力更重,難度更大。金融危機對該縣農業生產的影響,主要表現在「一高四難」五個方面:農產品價格全面下降,農民增收困難。今年以來,該縣農產品價格下降的壓力持續加大。以2月份為例,小麥、玉米的價格分別比2008年10月份下降了4.1%和9.5%;油菜籽價格由最高2.7元/斤下降到目前的1.5元/斤,降幅高達45.4%,且比上年同期每斤低1.7元;受金融危機和豬流感的雙重擠壓,畜禽產品價格回落趨勢短期難以逆轉,對養殖業的負面影響不可避免。豬肉比2008年3月份(豬肉價格最高的時候)同期比下降了23%。雞蛋平均零售價3.05元/斤,環比下降10%。
返鄉農民持續增加,農民工就業困難。該縣是山區縣,自然條件差,務工經濟已成為農民增收的支柱產業。從了解到的情況看,該縣數十萬人外出務工,返鄉農民工數量近萬人,約占外出農民工總數的10%左右,大量返鄉農民工生產生活陷入困境。
農資價格高位運行,農業效益遭遇雙重擠壓。一方面金融危機導致需求下降,農產品價格全面走低,另一方面,農業生產資料價格仍然高位運行,農業用工成本不斷攀升。從調查的情況看,國內化肥尤其是尿素和復合肥價格漲幅普遍超過30%,如尿素價格已由2008年秋天的1200/噸漲至1500元/噸以上,磷酸二銨的出廠限價從2400元/噸上調到4100元/噸,進口鉀肥上漲100%,農用柴油前10個月平均上漲了27.8%;種子、農葯、農地膜等也都呈現不同程度上漲。農資價格居高不下,加大了農業生產成本。
龍頭企業生產銷售形勢嚴峻,生產經營困難。表現在龍頭企業發展受阻,履行訂單能力下降,影響了基地農產品銷售量進而影響到基地農產品銷售價格,如糧食加工企業受到金融危機沖擊,生產銷售受阻,直接影響對糧食的收購,導致農民賣糧難和糧價的下跌。
農業資本市場滯後,農戶和龍頭企業融資困難加劇。貧困山區農業資本市場發育滯後,農業開發擴大生產缺項目、缺資金的問題更為突出。盡管國家宏觀政策大幅度增加農業投入,但由於農業開發市場風險大、比較效益低,金融部門對農業投入實際上更為謹慎、更加嚴格。突出表現在,一些產業化龍頭企業信貸規模遭到壓縮,致使企業技改投入資金缺乏,生產流動資金嚴重不足。
農村金融的支農對策
農村金融機構(主要是農信社、郵政儲蓄銀行、農業銀行、村鎮銀行等)作為支農的主力軍,應充分發揮金融杠桿作用,切實承擔起支持農村經濟發展的重任,加大信貸支持力度,幫助農民渡過難關。
進一步發揮小額貸款優勢,滿足農民生產生活需求。農村金融機構應在小額貸款范圍和貸款額度上有所突破,探索發放信用共同體貸款,擴大抵押范圍,積極開辦各類資源抵押貸款,加大林業開發、水面養殖等資源開發扶持。同時簡化貸款手續,落實優惠政策,幫助農民群眾早日渡過難關。
選准信貸投放興奮點,加大信貸投放力度。農村金融機構要積極做好配套服務,做到有的放矢。一是積極開辦農村消費信貸業務,支持農民購買農機具和交通運輸工具,支持農民購買彩電、冰箱、洗衣機、電腦等中高檔耐用品等,進一步拉動內需。二是重點支持農村種植專業戶、重點戶規模化的農業產業化格局。三是支持專業合作社發展。四是開發適合農民工創業的金融服務新產品。
創新信貸方式,支持產業化龍頭企業走出困境。農村金融機構要按照國家政策,應適當提高中小企業貸款的風險容忍度,針對不同行業和風險評級,適當簡化中小企業授信流程,保持龍頭企業應對危機、穩步發展的合理信貸規模。
樹立風險防範理念,力求實現雙贏。農村金融機構必須將風險意識落實到防範信貸風險的每一個環節中去。一是加快建立和完善內控制度建設和評價體系。二是建立和完善農村金融機構風險識別和提示系統。三是建立稽核、事後監督和專業檢查「三位一體」的檢查體系,做到令行禁止。
Ⅳ 【討論題】試述新型農村金融機構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中的作用。+PPT
摘要 農村金融對新農村建設的作用 徐恆曄 2015200108 Company Logo 目錄 一、農村金融對農村經濟發展的作用 二、當前農村金融發展存在的主要問題 三、重構新農村建設金融支持體系 四、農村信用社改革對農村經濟發展的影響 五、以服務 「三農」為導向,深化農村信用社改革 六、目前農村信用社存款營銷的現狀及提高農村信用社存款營銷的對策 一、農村金融對農村經濟發展的作用 (一)農村金融體系的發展現狀 1、農村金融體系的發展滯後於經濟發展速度 2、金融市場方面的問題農村金融市場逐漸呈現壟斷的特徵 3、農村正規金融產品供給不足 4、農村資金供求失衡,農村金融服務單一 5、農村民間借貸有待規范 一、農村金融對農村經濟發展的作用 (二)農村金融對農業經濟發展的具體促進作用 1、農村金融促進農業產業化快速增長 2、農村金融促進農村鄉鎮企業發展和小城鎮建設 (三)農村經濟對農村金融的依賴性 二、當前農村金融發展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農村地區金融服務機構網點不足 (二)市場發展滯後,農業保險信貸抵押擔保等發展尚不能滿足農民需求 (三)農村金融供給壟斷嚴重,農村信用社和郵政儲蓄機構是農村金融機構的主體 (四)金融機構的經濟效益差、不良資產比例高 二、當前農村金融發展存在的主要問題 (五)農村金融供給體系不健全、功能定位錯位 1、貨幣市場強、中長期資本市場弱 2、間接融資強、直接融資弱 3、政策性金融實力很弱 4、農村政策性金融服務對象漂移嚴重 三、重構新農村建設金融支持體系 (一)建立健全農村金融體系,改革農村金融服務體系 (二)農村金融體系必須以合作金融為基礎 (三)積極發展農業保險 (四)農村金融機構必須有健全的籌資手段,多管齊下增加農村信貸資金投入 (五)政府應該為農村金融運行提供良好的政策環境 四、農村信用社改革對農村經濟發展的影響 (一)積極影響 1、農信社交由省級政府管理,
Ⅳ 城鄉融合發展存在的主要問題有哪些
當前,我國的主要矛盾已經轉變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這當中城鄉發展的不平衡、農業農村發展的不充分問題表現得尤為突出。事實上,早在本世紀初黨中央就基於城鄉發展的現實,開始對城鄉關系做出重大調整。2002年,黨的十六大提出統籌城鄉發展;2007年,黨的十七大提出城鄉一體化;2012年,黨的十八大以後城鄉發展一體化成為黨和國家的工作重心之一;2017年,黨的十九大明確提出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的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從統籌城鄉發展,到城鄉發展一體化,再到城鄉融合發展,本質上是一脈相承的,但是從內容上體現出黨中央對於城鄉發展失衡問題的重視程度不斷提高,對於構建新型城鄉關系的思路不斷升華。
推進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任務艱巨
推動城鎮公共服務向農村延伸,實現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是城鄉融合發展的核心內容之一。近年來,我國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取得了顯著成效,城鄉居民在醫療保障、義務教育以及基本養老保險方面均實現了制度全覆蓋。但是,城鄉基本公共服務標准差距依然較大,其中教育發展不均衡和衛生發展不均衡是主要短板。
一方面,農村義務教育教師素質不斷提高,城鄉義務教育教師素質差距不斷縮小,農村人口受教育水平不斷提高,農村婦女健康和保健水平不斷提高,農村醫療人力資源數量不斷增加,但由於起點較低,進展緩慢,因而,整體提高程度較小,農村人力資源數量和質量依然較差。
另一方面,城鄉人口受教育水平、城鄉醫療人力資源配置差距有所擴大,由此減緩了教育均衡發展和衛生均衡發展實現程度的提高,並最終制約了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程度的提高。以上還僅僅是從基本公共服務數量的角度進行城鄉比較,如果進一步考慮質量差異,城鄉基本公共服務的差距可能會成倍增加。
新農村建設提升空間巨大
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二次集體學習時要求,要繼續推進新農村建設,使之與新型城鎮化協調發展、互惠一體,形成雙輪驅動。雖然我國的新農村建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按照城鄉融合發展的要求依然存在諸多薄弱環節。在村莊布局、鄉村基礎設施、生態環境、鄉村文化保護和傳承,以及村莊治理方面均存在相當大的改善空間。
Ⅵ 新型農村金融機構的發展特徵有哪些
農村金融需求具有很多特點,農村借貸主體具有多元化;農戶貸款的用途也是多方面的,有生產性貸款和生活性貸款等等。農村信貸分散而且額度很小,農村金融發展面臨成本偏高等特點。農村金融需求特徵也可以歸結為季節性、長期性、風險性等特徵。針對以上這些需求特徵,小編簡單總結一下幾個方面,我們一起來看看。
一、可抵押品少和交易成本高。對於廣大農村地區來說,普遍存在的借貸難的根源問題就是缺少抵押物。農戶手裡的土地只有經營權沒有所有權,不能用來抵押,農村住房作為農民的基本生活資料,不具備抵押資格;其他生活和生產用品的市場價值,不具備抵押價值。加之農村居住情況分散,金融需求品種較少且量小,導致農村金融網點少、規模小,農戶獲得借貸不僅有付息成本還包括交通成本以及其他成本。
二、缺少市場化的投融資主體。相對於城市基礎設施投融資體制的建設而言,農村基礎設施建設還基本是一片空白,所以農村基礎設施建設領域的金融需求無法與金融市場對接。加之農戶自身存在無抵押物的情況,所以導致無法像城市金融發展的那樣完善。
三、受季節性影響嚴重。農村地區的主要收入是依靠種植業,而種植業在很大程度上受天氣的影響。雖說近幾年的農業生產新技術的出現改變了農業生產的自然條件,也在一定程度上改變著農業生產的季節性,但這種改變畢竟十分有限。大量的農業生產仍要遵循「春夏秋冬」四季的時節輪轉,而且在我國一家一戶小農經濟狀態沒有徹底得以改變之前,農戶的信貸需求也仍然要在較長時期內沿襲「春貸秋還」的周期性交替。由於以上種種原因導致農村金融需求呈現短、小、頻、急的典型特點。
四、收益低、風險高。首先目前我國農副產品仍主要是初級生產形式,加工增加值所佔比重較低,農業相關產業盈利低,決定了農村金融的低利性,與其他工商企業相比,這種現象很明顯。其次,農產品價格受市場影響較大,收益浮動,不穩定。一旦市場價格發生變動,就有可能給農戶的生產經營帶來巨大的損失,給農業借貸帶來較大的風險。
Ⅶ 農村金融機構在互聯網金融的發展背景下,有何優勢
農村金融機構具有紮根農村、服務三農、貼近百姓的優勢,也有資金規模小、科技水平專低、員工素質差等先天屬的劣勢。
1、主要的優勢
第一,點多面廣,貼近農民
第二,經營靈活,政策傾斜
第三,客戶眾多,潛力巨大
2、存在的不足
第一,科技手段相對落後
第二,客戶層次相對較低
第三,產品創新能力較弱
第四,人才儲備依然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