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我國商業銀行信貸管理的原則有哪些
銀行信貸管理的基本原則是商業銀行和非銀行金融機構按照自主經營、自擔風險、自負盈虧、自求平衡、自我發展的原則,實行資產負債比例和風險管理。資產負債比例管理是以金融機構的資本及負債制約其資產總量及結構。資產負債比例管理指標,主要包括資本充足率、有貸款比例、中長期貸款比例、資產流動性比率、備付金比例、單個貸款比例、拆借資金比例、股東貸款比例和貸款質量比例等。商業銀行和非銀行金融機構要接受人民銀行對其資產負債比例及其資產質量的檢查和考核,以提高信貸資金效益,減少資產風險。信貸管理體制是指銀行組織和管理信貸資金的基本模式,其核心內容包括信貸資金管理許可權的劃分和資金管理方式的選擇。
『貳』 什麼是商業銀行的資產負債綜合管理理論
資產負債管理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資產負債管理,是指金融機構按一定的策略進行資金配置來實現流動性、安全性和盈利性的目標組合。狹義的資產負債管理,主要指在利率波動的環境中,通過策略性改變利率敏感資金的配置狀況,來實現金融機構的目標,或者通過調整總體資產和負債的持續期,來維持金融機構正的凈值。北美精算協會將ALM定義為:ALM是管理企業的一種活動,用來協調企業對資產與負債所做出的決策;它是在給定的風險承受能力和約束下,為實現企業財務目標而制定、實施、監督和修正企業資產和負債的有關決策的過程。對任何利用投資來平衡負債的機構來說,ALM都是一種重要且適用的財務管理手段。資產負債管理起源於20世紀60年代美國,最初是針對利率風險而發展起來的。美國在利率放鬆管制前,金融產品或負債的市場價值波動不大,但隨著1979年美國對利率管制放鬆以後,金融資產負債就有了較大的波動,導致投資機構做決策時地注意到同時考慮資產和負債。盡管ALM最初是為了管理利率風險而產生的,隨著ALM方法的發展,非利率風險如市場風險等也被納入到ALM中來,使ALM成為金融機構管理風險的重要工具之一。目前無論是投資者還是監管機構都對ALM方法的適用性給予了足夠的重視。資產負債管理的組成部分資產負債管理有幾個必要的組成部分:1、具體的評價目標或者財務目標,比如最大法定盈餘、最小乘余風險、最大的股東回報等。2、各種限制條件,如狀態模擬時的狀態、隨機模擬時給定的分布等。這些條件以各種形式表達,如時序模型、隨機差分方程等。3、解決方法與計算結果。這些方法包括決定性分析、隨機規劃、隨機控制等。資產負債管理的原則資產負債管理是以資產負債表各科目之間的「對稱原則」為基礎,來緩解流動性、盈利性和安全性之間的矛盾,達到三性的協調平衡。所謂對稱原則,主要是指資產與負債科目之間期限和利率要對稱,以期限對稱和利率對稱的要求來不斷調整其資產結構和負債結構,以實現經營上風險最小化和收益最大化。其基本原則主要有:1、規模對稱原則。這是指資產規模與負債規模相互對稱,統一S平衡,這里的對稱不是一種簡單的對等,而是建立在合理經濟增長基礎上的動態平衡。2、結構對稱原則,又稱償還期對稱原則。銀行資金的分配應該依據資金來源的流通速度來決定,即銀行資產和負債的償還期應該保持一定程度的對稱關系,其相應的計算方法是平均流動率法,也就是說,用資產的平均到期日和負債的平均到期日相比,得出平均流動率。如果平均流動率大於1,則說明資產運用過度,相反,如果平均流動率小於1,則說明資產運用不足。3、目標互補原則。這一原則認為三性的均衡不是絕對的,可以相互補充。比如說,在一定的經濟條件和經營環境中,流動性和安全性的降低,可通過盈利性的提高來補償。所以在實際工作中,不能固守某一目標,單純根據某一個目標來決定資產分配。而應該將安全性,流動性和盈利性綜合起來考慮以全面保證銀行目標的實現,達到總效用的最大化。4、資產分散化原則。銀行資產運用要注意在種類和客戶兩個方面適當分散,避免風險,減少壞帳損失。資產負債管理的典型模型大多數早期的資產負債管理模型只能解決短期問題或能以公式明確表示的多階段問題。但隨著實際的需要,人們越來越多地提出多階段模型。Kusy和Ziemba提出了一個5年規劃的多階段隨機規劃線性模型,他們的工作表明,他們的模型優於5年期的決定性模型。還有很多成功的多階段隨機ALM模型。在所有文獻中提及的ALM模型中,數學規劃是多數模型中主要的方法,Brennan等在他們的文章中建議以隨機優化控制模型代替數學規劃為基礎的模型。傳統的ALM模型因為在估價時用的是賬面價值而不是市場價值,因面被JP摩根的Riskmetrics所批判。而且,JP摩根建議以VaR作為ALM的替代方法。但是,一方面,目前的ALM模型可以同時考慮賬面價值與市場價值。另一方面,一般說來,VaR一般只用於短期(一般不超過10天)市場風險的管理(在一篇關於年金基金管理的文章里,提出了以VaR替代ALM管理2年期的風險),與VaR不同,ALM除市場風險外,還可以管理流動風險、信用風險等,在管理相應的風險時,ALM模型考慮到法律與政策限制,來決定公司資產的分配。對ALM的另一個批評是其在長期預測中的可靠性。然而現代ALM模型以場景設置或模擬來代表未來的各種可能性,其產生結果可以是各種狀況出現的概率而不再是單一的預測結果。現在ALM有許多方法都在應用,其中最主要的常用方法包括效率前沿模擬、久期匹配(或稱免疫)、現金流量匹配等。其中用到的數學方法主要集中於優化、隨機控制等。1、效率前沿模型(TheEfficientFrontier)效率前沿最初是由馬可維茨提出、作為資產組合選擇的方法而發展起來的,它以期望代表收益,以對應的方差(或標准差)表示風險程度,因此又稱期望—方差模型。該模型產生一系列效率前沿而非一個單獨建議。這些效率前沿只包括了所有可能的資產組合中的一小部分。ALM最常採用的手段之一即利用模擬的方法發現一個基於期望—方差的效率前沿策略。假定有兩個投資策略,我們很容易計算它們的期望與方差,如果我們隨機地增加路徑和策略,期望—方差散點圖的上界將達到所謂的效率前沿線,這就意味著識別出了最優的風險/回報投資策略。2、久期匹配模型(DurationMatching)如果給定了一組現金流量,某種證券的久期可以計算出來,從概念上看,久期可以看成是現金流量的時間加權現值。久期匹配(或稱免疫)法就是要在資產組合中將資產與負債的利率風險相匹配。該方法傳統的模型假定利率期限結構平緩且平行變動。當然目前很多模型得到了擴展,用以管理利率期限結構曲線形狀變動等引起的現金流量的波動風險、流動性風險及信用風險。由於久期隨利率波動而變化,即使最初資產與負債的久期是匹配的,隨著利率的變化它們的久期就可能不再匹配,為此提出了一個「有效久期」概念。有效久期依賴於資產價格相對於利率變化的變動率,這個變動率由其凸性衡量。也就是說,金融機構為確保資產負債的匹配,不僅要求資產負債的久期匹配,而且通過控制資產和負債的凸性,通過資產和負債的久期和凸性的匹配,來更精確地規避風險。3、現金流量匹配模型(CashFlowMatching)Elton和Gruber在他們的文章「」中,重新檢驗了各公司在負債不同的情況下的資產組合管理問題。他們發現,負債不同的公司,其管理者一般是將其資產分成幾個部分,一部分是日常運營賬戶,一部分是免疫賬戶,還有一部分是現金流量匹配賬戶。在重新考察了CAPM的期望—方差方法後,他們認為,「有一點必須特別注意,不同的投資者可能面臨不同的效率前沿,不僅僅是因為他們有不同的理念,而且,與傳統分析結果的不同,還是因為他們有著不同的負債」「當資產是均衡定價時,一個企業精確的資產負債匹配的特定效率前沿將退化為一個點」。Elton和Gruber得出結論,「如果所有的資產都是均衡定價的,則沒有投資者願意採用免疫(即久期匹配)策略,除非是現金流量匹配的資產組合。另一方面,如果有一些資產不是均衡定價的,那麼以現金流量匹配法匹配一部分資產與負債,同時以免疫法投資一部分資產組合但現金流量並不匹配,這種方法總是有利的。」據此Elton和Gruber提出建議,認為最優ALM策略應該是在現金流量匹配限制下的最優化,他們說「既然現金流量匹配是唯一能免除負債的剩餘風險的法,我們當然應該這樣做」。最好的解決法就是對所有意義的資產/負債路徑都進行精確的現金流量匹配。注意,現金流量匹配是久期匹配的充分條件,現金流量匹配的資產組合一定是久期匹配的,但很多久期匹配的資產組合期現金流量並不匹配。4、多重限制決策模型(MulticriteriaDecisionModels)以上模型都是單一目標模型,但在實際管理中可能會要求考慮一些互相沖突的目標。比如銀行的目標可能會考慮到期望收益、風險、流動性、資本充足率、增長性、市場份額等。如果一一考慮這些目標並尋求最終解決的法,模型將極為復雜而且解決的方法可能會有很多,決策者要進行有效分析將非常麻煩,因此就發展出多限制決策模型。以目標規劃模型為例。該模型是最常用的多限制決策模型之一,其主要優點在於它的靈活性,它可以允許決策者同時考慮眾多的限制和目標。5、隨機規劃與隨機控制ALM模型()目前的ALM模型越來越多地運用到隨機規劃或隨機控制的方法。隨機規劃ALM模型實際上是一類模型,它提供了模擬一般目標的方法。這些目標可以包括交易費用、稅費、法律政策限制等方面的要求。由於考慮了眾多因素,模型的變數越來越多,從而導致大量的優化問題,其計算成本相當高,因而實用性令人懷疑。我們以「機會限制模型(ChanceConstrainedModel)」為例。機會限制模型最早由Charnes和Kirby提出。在他們的論文里,將未來的存款與貸款支出看作是聯合分布的隨機變數,以資本充足率公式作為機會限制。該模型的缺點是,違背約束的情況並沒有根據其數量給予懲罰。Charnes等將該方法應用於資產負債表的管理,另外兩篇文章用該模型對保險公司的資產組合進行分析。Dert在指定收益年金領域將該模型發展為多階段機會限制模型(Multistagechance-constrainedALMmodel),與Charnes和Kirby不同的是,該作者以場景模擬不確定性而不是作分布假設。以該模型為例,該這個模型的目標函數是,在失去償付能力的風險水平可以接受、確保及時支付指定收益的能力的穩定性的限制下實現籌資成本最小。其中償付能力要求為基金剩餘負債與相應償付能力比率的乘積,資產價值低於要求的水平通過場景設定模擬。6、動態財務分析模型(DynamicFinancialAnalysis)動態財務分析作為ALM的一種方法是最近才發展起來的,將它單獨歸為一類也許不是很合理,因為它可以用到前述若干類的各種方法,諸如隨機規劃、隨機控制等。但其思想有所變化。前述各種方法都是採取各類法,將未來的不確定性以離散的狀態假定(或者是確定性假定或者是隨機產生)來代表。而動態財務分析希望能以連續的狀態描述未來的不確定性,。
『叄』 金融機構如何進行負債管理
資產負債管理是以資產負債表各科目之間的「對稱原則」為基礎,來緩解流動性、盈利性和安全性之間的矛盾,達到三性的協調平衡。所謂對稱原則,主要是指資產與負債科目之間期限和利率要對稱,以期限對稱和利率對稱的要求來不斷調整其資產結構和負債結構,以實現經營上風險最小化和收益最大化。其基本原則主要有:
一、規模對稱原則
這是指資產規模與負債規模相互對稱,統一S 平衡,這里的對稱不是一種簡單的對等,而是建立在合理經濟增長基礎上的動態平衡。
二、結構對稱原則
又稱償還期對稱原則。銀行資金的分配應該依據資金來源的流通速度來決定,即銀行資產和負債的償還期應該保持一定程度的對稱關系,其相應的計算方法是平均流動率法,也就是說,用資產的平均到期日和負債的平均到期日相比,得出平均流動率。如果平均流動率大於1,則說明資產運用過度,相反,如果平均流動率小於1,則說明資產運用不足。
三、目標互補原則
這一原則認為三性的均衡不是絕對的,可以相互補充。比如說,在一定的經濟條件和經營環境中,流動性和安全性的降低,可通過盈利性的提高來補償。所以在實際工作中,不能固守某一目標,單純根據某一個目標來決定資產分配。而應該將安全性,流動性和盈利性綜合起來考慮以全面保證銀行目標的實現,達到總效用的最大化。
四、資產分散化原則
銀行資產運用要注意在種類和客戶兩個方面適當分散,避免風險,減少壞帳損失。
『肆』 什麼是銀行資產負債管理
銀行資產負債管理 Bank Asset/Liability Management(BALM): 是指由於金融機構的資產為各種放款及投資,而負債主要為各種存款,費用收入、或投資人委託之資金。因此資產負債管理的目的,即在於使銀行以有限的資金,在兼顧安全性(Safety)、流動性(Liquidity)、獲利性(Profitability)及分散性(Diversification)的情況下,進行最適當的資產與負債的分配(Asset Allocation)。
一、實行資產負債管理必須具備的條件是:
二級銀行體質、財務分析制度嚴格規范、靈活有效的資金調度體系、靈活有效的資金運作市場。
二、資產負債管理有幾個必要的組成部分:
1、具體的評價目標或者財務目標,比如最大法定盈餘、最小剩餘風險、最大的股東回報等;
2、各種限制條件,如狀態模擬時的狀態、隨機模擬時給定的分布等。這些條件以各種形式表達,如時序模型、隨機差分方程等;
3、解決方法與計算結果。這些方法包括決定性分析、隨機規劃、隨機控制等。
『伍』 商業銀行資產管理的核心內容是什麼負債管理的核心是什麼
商業銀行資產負債管理的基本原理與內容
1.資產負債管理的基本原理(重點掌握)
(1)規模對稱原理
規模對稱原理指從總體上管理銀行資產運用的規模必須與負債來源的規模相對稱。
不是簡單的對等,而是一種建立在合理經濟增長基礎上的動態平衡。
(2)結構對稱原理:資產和負債的償還期結構對稱,利率結構(浮動和固定)的對稱等。
與規模對稱原理一樣,是一種動態資產結構與負債結構的相互對稱和統一平衡。
(3)速度對稱原理(償還期對稱原理)
資產平均到期日/負債平均到期日=平均流動率
平均流動率 >1,資產運用過度;平均流動率<1,表示資產運用不足。
(4)目標互補原理:銀行經營目標中的安全性、流動性和盈利性三方面是可以相互補充的。
(5)利率管理原理
①差額管理。就是固定利率負債大於固定利率資產的差額,與變動利率負債小於變動利率資產的差額相適應,從而不斷保持銀行安全性、流動性和盈利性的均衡。
②利率靈敏性資產與負債管理。商業銀行根據對市場利率變動的預測,對靈敏性資產和負債進行調整,以取得較多的盈利、避免損失。(資產和負債的價值都會隨利率的變動而變動)
(6)比例管理原理
比例指標一般分為三類:安全性指標、流動性指標、盈利性指標。
根據指標及指標體系,對資產和負債進行綜合管理和分類控制。
2.資產負債管理的內容
(1)資產管理:
①准備金管理(按性質分為存款准備金管理、資本准備金管理和貸款准備金管理)
一是足額提取,二是防止超額提取而無效佔用。
②貸款管理(貸款風險管理;貸款長、短期限結構管理;信用貸款與抵押貸款比例管理;對內部人員和關系戶的貸款予以限制)
③證券投資管理(證券投資所佔比例;投資的多樣性和低風險性、流動性)
(2)負債管理:包括資本管理、存款管理和借入款管理。
①資本管理的核心是確定資本需要量以及各種形式的資本占總資本的比重。目前比較通行的是依據「巴塞爾協議」的規定,按資本與風險資產總額的比例計算,資本充足率不得低於8%.
②存款管理的主要內容有三個方面:一是對吸收存款方式的管理,二是對存款利率的管理,三是對存款保險的管理。
③借入款管理的主要內容是:嚴格控制特定目的的借入款;分散借入款的償還期和償還金額,以減輕流動性過於集中的壓力;控制適當的規模和比例,並以增加短期債券為主,增強流動性;努力擴大借入款的渠道或後備渠道,以保證必要時能擴大資金來源。
『陸』 資產負債比例管理的內容及其影響
資產負債比例管理是我國《商業銀行法》的核心內容之一,它既是中央銀行監管商業銀行的基本方法,也是商業銀行自律的措施。所謂資產是指企業擁有或者控制的能以貨幣計量的經濟資源。根據商業銀行的特點,主要包括各種貸款、庫存現金、證券及投資等;所謂負債是指企業所承擔的能夠以貨幣計量、需要以資產或勞務償付的債務。商業銀行的負債包括各項存款、借款、金融機構往來等。資產負債比例管理是對資產和負債之間的組合關系,通過比例的形式進行科學的、及時的協調,正確處理控制風險與增加收益的關系,在保證資金使用的流動性、安全性的前提下,獲得盡可能多的盈利。 我國銀行業從 1994年在四家國有商業銀行試行"限額下的資產負債比例管理"以後,銀行的經營管理才開始走上科學化和現代化的軌道。 1995年 7月 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業銀行法》頒布後,人民銀行決定從 1998年起取消對國有商業銀行的貸款規模控制,嚴格按照《商業銀行法》的規定,全面推行資產負債比例管理。這一新的管理體制,將適應市場經濟的要求,從而推動國民經濟持續、穩步發展。因此,正視目前資產負債比例管理的現狀和存在的問題,按《商業銀行法》的要求規范和推進改革,顯得尤為突出和重要。本文根據商業銀行基層單位在實施資產負債比例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嚴格按《商業銀行法》的要求,提出了解決資金安全性、流動性、盈利性之間矛盾的一些措施,以實現經營管理方式的轉換,不斷提高經營效益。
『柒』 主動型資產負債管理模式是什麼意思
主動型資產負債管理模式的定義:(Asset and Liability Management,簡稱ALM)是銀行、基金和保險公司等金融機構中常用的一個概念。資產負債管理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資產負債管理,是指金融機構按一定的策略進行資金配置來實現流動性、安全性和盈利性的目標組合。狹義的資產負債管理,主要指在利率波動的環境中,通過策略性改變利率敏感資金的配置狀況,來實現金融機構的目標,或者通過調整總體資產和負債的持續期,來維持金融機構正的凈值。
強化主動型資產負債管理的原因:
主動型資產負債管理機制是保障客戶資產長期安全及保值增值的必然要求。
主動型資產負債管理機制是壽險公司能穿越經濟周期的必要保證。
保險新政推動主動型資產負債管理模式成為壽險公司最重要的價值管理工具。
強化主動型資產負債管理的措施:
完善資產負債匹配管理框架和體系,建立主動、動態匹配機制。
不斷提升資產負債管理能力。
開展流動性管理和動態財務分析。
實施更加多元和分散的大類資產配置策略。
『捌』 金融機構風險管理與資產負債管理有哪些區別
資產負債管理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資產負債管理,是指金融機構按一定的策略進行資金配置來實現流動性、安全性和盈利性的目標組合。狹義的資產負債管理,主要指在利率波動的環境中,通過策略性改變利率敏感資金的配置狀況,來實現金融機構的...
『玖』 金融機構的主動負債指的是什麼
主動負債指的是銀行金融操作的一步。根據我國央行信貸收支統計口徑,商業銀行資金來源由存款、發行債券、對央行負債、對金融機構負債、國外負債、其它負債和所有者權益等組成。
我國商業銀行主動負債的主要形式
1、發行債券,指商業銀行通過發行金融債券從貨幣或資本市場融入資金。以前我國只有三家政策性銀行發行過金融債。自央行2004年6月發布《商業銀行次級債券發行管理辦法》、2005年5月發布《全國銀行間債券市場金融債券發行管理辦法》後,一般商業銀行陸續開始發售次級債和金融債,發行債券逐漸開始成為商業銀行資金來源中不可忽視的組成部分。
2、對央行負債,指商業銀行從央行融入資金的業務行為。當前主要形式為再貸款、再貼現和央行公開市場逆回購。對央行負債的產生基於兩個目的,一是增加商業銀行資金來源,緩解商業銀行流動性不足;二是央行調控市場貨幣供應量,實施貨幣政策意圖。
3、對同業負債、指商業銀行從金融機構融入資金的業務行為。對同業負債主要有同業拆入(期限不得超過4個月)和借款(4個月以上的拆入,當前借入方僅限於外資銀行在中國分支機構)、票據轉出、信貸資產轉出回購、債券正回購等實現形式,其中同業拆入和借款一般建立在信用基礎上,而其他幾種都是以現有資產為抵押融入資金。
4、協議存款,指商業銀行按政策規定從保險公司、社保基金、郵政儲蓄和貨幣市場基金等單位引進大額存放資金,並約定期限和利率。該部分統計中納入一般存款或同業存款,但本質上是對同業負債,而且具有逐筆營銷、約定期限、利率和金額的性質,也屬於主動負債范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