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如何做好普惠金融
首先得有普及金融機構,特別是金融服務薄弱地區,能為這些地區的人提供小額信貸業務,包括各類國有銀行,股份制銀行,村鎮銀行,社區銀行等,或者是小額貸款公司、融資性擔保公司之類的。其次是降低交易成本,現在普遍情況是融資難,融資貴,融資成本太高對一般弱勢群體來說是不劃算的,基本就是在給金融機構打工,因此他們的訴求是合理的貸款利率和擔保費率。然後就是風險控制了,基本能做到這幾點,普惠金融也就差不多了!
但是,現在的中國,難!大家都向前看,有錢都到錢多的地方去再賺錢,誰去鑽山溝呢!
② 如何做好落實普惠金融,支持小微企業發展,提升藏區金融服務質量和水平工作
一是鼓勵更多的金融服務供給主體參與農村金融服務。農村貧困和偏遠地區信譽程度高,金融風險小,貸款損失率低,小額信貸市場前景廣闊。國際行動援助的一項調查顯示,小額貸款被許多銀行看作是降低銀行整體風險的一種手段。因此,要打破農村貧困和偏遠地區金融服務成本高的認識誤區,通過制定恰當的定價策略,實現規模經濟,控製成本,提高效率,保持適當的盈利性,吸引更多機構參與到農村金融服務中來。要發揮商業銀行、政策性銀行、小額貸款公司、非政府組織等不同類型機構的各自比較優勢,通過提供多樣性金融服務滿足農村地區不同的金融需求,並將這些分散的零售金融機構整合成為一個有機的普惠金融體系。
二是充分發揮信貸政策的導向作用。積極探索支農再貸款和再貼現管理在推動普惠金融發展中的新模式、新方法,直接和間接地引導各類農村金融服務機構,將更多的金融服務和金融產品供給延伸到農村貧困和偏遠地區,幫助農村貧困和低收入人口走上脫貧致富的道路。
三是深化農村信用體系建設。要指導各銀行業金融機構扎實開展農戶建檔、評級、授信等工作,大力發展農戶小額信用貸款。同時,可以依託農村金融基礎設施的清算和支付結算功能,將農民的存款和消費記錄等現金存量和流量數據納入農村小額信貸和商業銀行支農貸款的信用評級系統,作為輔助手段,擴大信用評級的參考依據,更加真實地反映農民的信用程度和還款能力。
四是加強農村人民幣流通管理與服務。以助農取款為基礎,開辦殘缺污損人民幣兌換、小面額人民幣餘缺調劑以及反假宣傳、反假監測和通信聯絡代理項目,為偏遠農村群眾使用現金、兌換零錢、兌換殘損人民幣提供便利,同時擴大金融宣傳,打擊制販假幣等犯罪行為。
五是開辟農村金融消費維權的新通道。積極開展金融消費維權宣傳,協助金融機構辦理金融消費投訴,按類別指導農民的金融消費投訴維權,解決農民投訴難的問題,進一步加快推進農村金融業健康快速發展。
六是構建農村經濟金融動態監測網路。建立常態化的信息搜集和反饋機制,協助金融機構開展經濟金融運行監測分析與調查研究工作,形成農村覆蓋面廣、情況真實可靠、信息反饋快速的監測網路。
七是依託銀行卡助農取款服務點開展金融知識的宣傳工作。普惠金融體系向貧困和偏遠地區深入的過程,實際上也是金融知識普及、農民金融意識不斷增強的過程。農村金融基礎設施的不斷完善,農村金融知識的宣傳普及,可以使廣大農村地區,特別是貧困和偏遠地區,逐漸認識並接受各類現代金融服務,共享現代化支付體系的發展成果,推動農村金融服務不斷升級,以此彌補金融供給和需求的缺口,使每一個社會成員能夠平等地享受金融服務的權力,將中央提出的「發展金融普惠體系」落到實處。
③ 綠色普惠金融是在什麼條件下
金融機構是金融體系中的重要主體和主要因素。金融綠色化可以自內而外設定三個目標:實現自身綠色化,要自覺踐行節能、減排、低碳的綠色運營要求,倡導低碳辦公;實現環境風險下財務或商業可持續性,金融機構要將環境風險納入風險考量和定價模型,降低環境風險對金融機構經營穩定性的沖擊;要支持綠色經濟的發展,金融機構要優先支持踐行綠色發展的企業,鼓勵綠色生產方式,提高綠色產品供給的目的。金融普惠化的重點目標是讓傳統金融排斥的小微經濟體能夠獲得與大中企業平等的金融服務權利。綠色普惠金融體系的目標,既是金融綠色化與普惠化同步實現,是普惠金融實踐的綠色化,也是綠色金融實踐的普惠化。
構建綠色普惠金融體系的建議
一是構建綠色普惠金融機構體系。當前,一個相對完善的普惠金融機構體系正在形成。普惠金融機構體系包括開發性、政策性銀行和大型商業銀行、股份制銀行的普惠金融部,城商行、農商行、農合行、農信社、村鎮行、民營行,新三板、區域性股權交易中心、小保險、新金融和保理、典當、融資租賃、小貸、擔保等金融機構。構建綠色普惠金融機構體系,要加快推進以上普惠金融機構自身運營的綠色化。
二是構建綠色普惠金融技術體系。普惠金融技術體系分為三大類,以貸款為例,第一類是傳統抵押擔保技術,第二類是抵押擔保技術創新,第三類是無抵押無擔保純信用貸款技術。構建綠色普惠金融技術體系,要求上述普惠金融技術將環境風險納入風險控制和定價模型,更好保證機構商業可持續。
三是構建綠色普惠金融基礎設施體系。絕大多數普惠金融機構規模都不大,很多服務需要市場和社會提供。這些服務包括但不限於人員培訓、技術研發、產品設計、外源融資、IT系統建設、會計制度、審計制度、統計制度、擔保體系和信用體系建設等等。以普惠金融服務小微企業為例,在發放信用貸款時,就需要有可靠的小微企業主信用評級信息,在綠色金融背景下,還需要該小微企業的環境信用評級信息。
四是構建綠色普惠金融准入監管、政策支持和法律法規體系。構建綠色普惠金融體系,既要發揮市場的決定性作用,又要更好發揮政府的作用。政府要創造有利的政策和制度環境,推動綠色普惠金融的發展。
在准入和監管政策上,要堅持穩定與發展相平衡,對切實踐行綠色普惠理念的金融機構,要進一步降低准入門檻,適度降低監管要求。必須堵住體制機制漏洞,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底線。加強綠色普惠金融體系協調機制,努力實現監管部門目標、績效、激勵、資源的一致性,努力做到監管政策、標准、規則和行動嚴密對接,特別是對跨行業、跨市場、跨部門綠色普惠金融活動要有效監管。地方政府要按照中央統一規則,強化綠色普惠金融屬地風險處置責任。要健全綠色普惠金融風險監測預警和早期干預機制,實現監管信息全面聯通共享,努力做到金融監管全覆蓋。
在政策支持上,主要是財稅政策和金融政策。財稅政策包括對綠色普惠金融機構和業務的獎勵、補貼、貼息、風險分擔、減免印花稅、增值稅、所得稅和貸款撥備稅前列支等。金融政策主要是對綠色金融業務和普惠金融機構合理運用和搭配存款准備金、再貸款、再貼現、窗口指導等政策工具。
此外,還要著力促進制定和完善金融綠色化和普惠化的相關法律法規體系,保證政府支持綠色金融與普惠金融的穩定性和權威性。鑒於我國綠色金融和普惠金融實踐經驗尚顯不足,可考慮推動在綠色金融試驗區和普惠金融試驗區制定和完善道義責任、社會責任強而法律責任相對較弱的「綠色金融促進條例」和「普惠金融促進條例」,一來推進試驗區建設,二來積累經驗,待實踐和時機均相對成熟時,再擴大立法范圍、提高立法硬度。
④ 普惠金融背景下,銀行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首先,我們需要明白什麼是普惠金融?普惠金融,是指立足機會平等要求和商業可持續原則,以可負擔的成本為有金融服務需求的社會各階層和群體提供適當、有效的金融服務。
3、設立小微、三農專營支行。很多銀行為了提升服務普惠小微的力度和專業度,設立了小微專營支行或者三農專營支行,專門安排客戶經理做普惠貸款,如農行、農商行、郵儲銀行等。
最後,普惠金融是未來商業銀行的重點工作。普惠金融自2017年開始大范圍實施,在未來一段時候都將是商業銀行工作的重點,另外,當前除了商業銀行,監管部門還要求螞蟻集團等為代表的互聯網金融也加大服務普惠的力度。
⑤ 如何大力發展農村普惠金融提升農村金融服務
普惠金融就是金融的「平民化」;農村普惠金融,就是要將金融普及到農村所有群體,特別是貧困地區、少數民族地區、偏遠地區以及殘疾人和其他弱勢群體。《十三五規劃綱要》在「普惠金融」前面加上「農村」二字,意味著十三五期間發展的普惠金融有別於一般意義上的普惠金融。
一、如何大力發展農村普惠金融
深化農業銀行三農金融事業部改革,試點范圍覆蓋全部縣域支行,加大「三農」信貸投放和資源配置力度。強化農業發展銀行政策性功能定位,明確政策性業務范圍,加大對農業開發和水利、貧困地區公路等農業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的貸款力度,審慎發展自營性業務。
國家開發銀行要創新服務「三農」融資模式,進一步加大對農業農村建設的中長期信貸投放。深化農村信用社改革,提高資本實力和治理水平,培育合格的市場主體,牢牢堅持立足縣域、服務「三農」的定位,更好發揮支農服務主力軍作用。
強化農村信用社省聯社服務功能,推動省聯社加快職能轉換,優化協調指導,整合放大農村信用社(農村商業銀行、農村合作銀行)服務「三農」的能力。引導郵政儲蓄銀行穩步發展小額涉農貸款業務,逐步擴大涉農業務范圍,持續拓展農村金融業務,促進農村資金迴流。支持其他商業銀行下沉機構網點,優化農村地區網點布局,適度擴大農村地區網點覆蓋面。
二、如何提升農村金融服務
穩步培育發展村鎮銀行,鼓勵按照規模化組建、集約化管理和專業化服務的原則集中連片發起設立村鎮銀行,對設立村鎮銀行超過一定數量的發起行,允許設立村鎮銀行管理服務子公司。允許評級良好、管控能力強的城商行和農商行到西部地區發起設立村鎮銀行,重點布局老少邊窮地區、農業主產區和小微企業聚集地區,不斷提升村鎮銀行在農村的覆蓋面。
加強融資擔保公司管理,大力發展政府支持的融資擔保機構和再擔保機構,鼓勵其開展涉農融資擔保業務,完善銀擔合作和風險分擔機制。協調規范發展小額貸款公司,建立正向激勵機制,完善管理政策,健全管理制度,強化自律管理,引導發揮支農服務作用。
⑥ 什麼是普惠金融
人行研究局副局長焦謹璞先生在3月22日召開的亞洲小額信貸論壇上明確提出了「普惠金融」的概念,將小額信貸作為建設普惠金融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這個概念很快被媒體關注,並見諸報端。但很多人並不知道這個概念的由來。
這個概念來源於英文:inclusive financial system。是聯合國系統率先在宣傳2005小額信貸年時廣泛運用的詞彙。其基本含義是:能有效、全方位地為社會所有階層和群體提供服務的金融體系。目前的金融體系並沒有為社會所有的人群提供有效的服務,聯合國希望通過小額信貸(或微型金融)的發展,促進這樣的金融體系的建立。
普惠性金融體系框架認同的是將包括窮人在內的金融服務有機的溶入於微觀、中觀和宏觀三個層面的金融體系,過去被排斥於金融服務之外的大規模客戶群體才能獲益。最終,這種包容性的金融體系能夠對發展中國家的絕大多數人,包括過去難以達到的更貧困和更偏遠地區的客戶開放金融市場。
客戶層面。貧困和低收入客戶是這一金融體系的中心,他們對金融服務的需求決定著金融體系各個層面的行動。
微觀層面。金融體系的脊樑仍然為零售金融服務的提供者,它直接向窮人和低收入者提供服務。這些微觀層面的服務提供者應包括從民間借貸到商業銀行以及位於它的中間的各種類型。
中觀層面。這一層麵包括了基礎性的金融設施和一系列的能使金融服務提供者實現降低交易成本、擴大服務規模和深度、提高技能、促進透明的要求。這涵蓋了很多的金融服務相關者和活動,例如審計師、評級機構、專業業務網路、行業協會、徵信機構、結算支付系統、信息技術、技術咨詢服務、培訓,等等。這些服務實體可以是跨國界的、地區性的或全球性組織。
宏觀層面。如要使可持續性的小額信貸蓬勃繁榮發展,就必須有適宜的法規和政策框架。中央銀行(金融監管當局)、財政部和其他相關政府機構是主要的宏觀層面的參與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