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高盛集團欺詐案過程和審計過程
建議去買本起訴高盛的書看看,裡面都有
高盛「戰報」:
「幫助」希臘政府走向破產,引發歐元危機
血洗中航油等多家中國企業,獲利數百億美元以上
洗劫無數香港「富豪」,狂卷……
被美國政府起訴、遭受巨額罰款
高盛,是神?是鬼?還是妖?
揭秘高盛血洗中國企業的慣用手法
還原高盛欺詐的真相
打響中國企業對抗高盛第一槍
一部讓中國企業抗擊金融毒梟,實現自我救贖的寶典
一部讓中國自強崛起,打贏金融超限戰的實戰指南
中國第一本詳解復雜金融衍生品案例的巨著
自序
「他們(中國人)賣給我們有毒的玩具和污染的食品,我們(美國人)賣給他們欺詐性的金融產品」。
這是2008年美國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保羅·克魯格曼在2009年4月2日《紐約時報》的專欄中寫的。他的這句話用來概括高盛在中國的所做所為真是再恰當不過了。
當中國公司賣到美國的食品和玩具發生問題的時候,我們的監管部門和相關企業馬上採取措施,對這些問題進行了迅速的解決和妥善的處理。但是,至今未見任何一個美國公司因欺詐中國企業而遭到懲處。
當2008年大批中國企業倒在高盛的槍口之下的時候,當高盛被美國政府起訴、遭受巨額罰款的時候,當希臘政府在高盛的「幫助」下走向破產、引發歐元危機的時候,高盛在中國的名氣卻越來越大,大到被神化的程度。看看市場上有關高盛的書,就可以發現高盛在中國的地位有多「崇高」,高盛的形象有多偉大。從「高盛帝國」、「最後的贏家」、「幹掉一切對手」這些用語中就可以看到高盛在中國的聲譽有多高、影響有多大。從金融行業的高管到普通的股民,從政府的官員到普通的市民,都膜拜在高盛的腳下。
那麼,高盛到底是個什麼樣的公司呢?是鬼還是神?是人還是妖?是戰無不勝的「最後的贏家」,還是一個章魚似的「吸血鬼」?
高盛到底對中國企業做了什麼?如果高盛欺詐了中國企業,用了什麼手法?為什麼中國企業不敢起訴高盛?
本書通過真實的案例對高盛的欺詐手法進行分析和解密,告訴你一個真正的高盛。
首先,通過高盛欺詐中國公司的真實案例分析,通過作者跟高盛的直接對抗的第一手資料、通過對高盛歷史的深入挖掘,本書還原、展現了一個真實的高盛:一個在美國是狐、在中國是狼的高盛,一個在美國是鬼、在中國是神的高盛,一個在美國夾著尾巴、在中國橫行的高盛,一個將毒品當作補品、將金融鴉片當成套期保值工具賣給中國企業的高盛。
其次,在揭露高盛等跨國金融機構欺詐中國企業的同時,也對中國企業上當受騙的原因進行深入的分析。對中國企業,尤其是央企,在風險管理、業務開展、企業治理上等存在的問題進行剖析。深入分析為何中國企業在上當受騙之後卻諱疾忌醫,在有理有據的情況下卻不敢訴諸法律、起訴高盛的深層原因。
最後,本書對高盛為何能在中國橫行進行了更進一步的分析。從我國金融市場的成熟度和金融機構實力的角度進行分析,找出更深的症結:過於簡單的金融市場和非常弱小的金融機構是「為何受傷的總是我」的症結所在。然後提出解決這些問題的建議。
「最大的敵人是自己,最好的老師是敵手」。解決中國金融市場和金融機構的問題,高盛是我們最好的老師。高盛追求卓越的成功文化、高盛的高效公司治理結構、高盛的求賢若渴和人盡其才以及儒雅謙卑背後的鐵血悍猛,都是我們中國金融機構學習的方向。所以,本書對高盛的欺詐進行分析和批評的同時,也對高盛取得成就和成功的原因進行分析,尋找差距,發現那些我們可以向高盛學習的地方。
「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賦離騷,左丘失明,厥有國語;孫臏刖腳,兵法修列;不韋遷蜀,世傳呂覽;韓非國秦,《說難》《孤憤》;《詩》三百篇,大抵賢聖發憤之所為作也」。這是司馬遷在遭受酷刑之後以先賢來激勵自己,最終寫下鴻篇巨制的《史記》。
本書無法跟《史記》相比,那是天壤的差距。但是,從作者心中所懷的憤懣來講,是共同的。正是懷著對高盛欺詐行為如此惡劣的不平,對中國企業在被欺詐後表現得如此懦弱的憤怒,才激發了我利用周末和節假日的時間寫下這本書。希望通過這本書,能夠揭露高盛的欺詐,警醒中國的企業,減少中國企業在未來犯同樣的錯誤。更希望通過這些分析,讓更多的中國企業在未來能夠敢於同欺詐者抗爭,敢於進行國際訴訟,藉助法律來保護自己。
『貳』 美國政府為什麼要打擊高盛,難道是為了維護民眾的利益嗎
主要是因為在前次的金融危機時,高盛因為高管薪酬問題挑戰過一次美國政府的忍耐底線,而在這之後的美國醫改提案中,華爾街對奧巴馬不支持的態度更為自己在秋後的帳本中添上了一筆。再加上今次美國證券委員會(SEC)2010年4月16日對華爾街的「寵兒」高盛提出了民事指控。指控其在次級抵押貸款相關金融產品交易中涉嫌欺詐,導致投資者損失大約10億美元。該案一出,立刻觸動了美國最高領導層的神經。說明奧巴馬政府已經很大限度的放鬆了高盛,本身高盛和美國政府是很親密的,我們知道,高盛的前老闆西德尼。韋恩伯格,它既是高盛之父,也是帶領高盛進入美國政府階層的重要一人,而且高盛一直以來,都是美聯儲的後背人才庫,像保爾森美國財政部長等,都是出自高盛。不過高盛一二再,再而三的犯錯,導致奧巴馬政府失去了威信,因為奧巴馬曾經表示,要對華爾街實施更嚴厲的監管,而他必須要拿高盛作為一個案例,讓華爾街的企業都好好看看,如果犯錯,將是一個什麼樣的下場。
『叄』 美國高盛公司和摩根集團是如何度過此次金融危機的 急求解答~~~~
高中生論文。。。。寫這個題目不太靠譜吧。。。。
『肆』 經濟管理學作業:高盛集團的案例分析(案例3000字,分析3000字)
2006年3月3日,漯河市國資委在北京產權交易所掛牌,將其持有的雙匯集團100%股權對外轉讓,底價為10億元。雙匯集團是以肉類加工為主的大型食品集團,總資產約60多億元,2005年銷售收入超過200億元,凈利潤1.07億元。另外,集團持有上市公司雙匯發展35.715%股份,所持股份的市值達33.89億元。2006年4月26日,由美國高盛集團、鼎輝中國成長基金Ⅱ授權,代表上述兩家公司參與投標的香港羅特克斯有限公司(高盛集團的一家子公司),以20.1億元人民幣中標雙匯股權拍賣,獲得雙匯集團100%股權,間接持有雙匯發展35.715%的股權。
根據掛牌信息,此次雙匯集團股權轉讓要求受讓者必須滿足四個條件:資產規模超過500億元的國外資本、財務投資者、管理團隊不變、稅收留在當地。另外,雙匯集團規定意向受讓方或其關聯方在提出受讓意向之前,不得在國內直接或間接經營豬、牛、雞、羊屠宰以及相關產業,也不得是這類企業大股東。聞訊,JP摩根、美國國際集團、新加坡淡馬錫、高盛等國際資本展開了對雙匯股權的激烈爭奪。從受讓者條件來看,本來JP摩根是最有可能獲勝的。相比早有準備的JP摩根,進入較晚的高盛贏面並不大。因為高盛在某些方面並不符合雙匯受讓者的要求:其一,高盛在2005年承銷了雙匯最大競爭對手南京雨潤的IPO,並持有雨潤13%的股份,而且在雨潤董事會派駐了一名非執行董事,不符合競標條件。其二,代表高盛和鼎輝的香港羅特克斯公司事實上並不符合雙匯要求的管理資產500億元的條件。但最後的勝出者卻是羅特克斯,實在有點出乎外界的意料。高盛和鼎輝能夠最終勝出,其競標之外的運作策略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按照他們的理解,以萬隆為首的經營管理團隊,在此次股權轉讓中擁有相當大的話語權。為此,高盛和鼎輝將目標鎖定在了雙匯發展的第二大股東海宇投資身上。擁有雙匯發展25%股權的海宇投資,其股東中有多名雙匯高管。2006年4月24日,雙匯發展突然刊登公告宣布海宇投資轉讓手上所有雙匯發展股權的決定,如此一來,其他競標方進退兩難。另一方面,高盛不斷提高收購價格,最終使出價在12~15億元的JP摩根敗北。2006年5月6日,雙匯發展第二大股東海宇投資與香港羅特克斯有限公司簽署協議,海宇投資將其持有的雙匯發展1.28億股(占總股本的25%)全部轉讓給羅特克斯,轉讓價款總計5.62億元。至此,高盛旗下的羅特克斯以25.72億元共贏得了雙匯集團100%的股權和上市公司雙匯發展60.715%的絕對控股地位。按照《上市公司收購管理辦法》的有關規定,已觸發全面要約收購義務。2006年6月1日,羅特克斯以每股18元的價格提出全面要約收購,雙匯停牌至今。關鍵人物雙匯董事長萬隆無疑是本樁交易當中最令人矚目的人。坊間傳聞稱,雙匯此次產權變更的「主要動力」就是來自於雙匯的高管,特別是有雙匯「教父」之稱的萬隆。眾所周知,雙匯集團雖然是國有企業,但是它的崛起卻是以董事長萬隆為首的高管一手做起來的,他們在公司裡面擁有絕對的話語權。在兩次股權轉讓過程中,我們在許多地方都可以看到以萬隆為首的管理層的身影。雙匯在產權交易前,明確表示受讓方必須是外資背景,此舉將國內企業拒之門外,也引起媒體關於「國退洋進」的爭論。據悉,中糧掌門人寧高寧與萬隆曾就收購交換意見,但遭到後者的嚴詞拒絕。而緊隨其後的海宇投資轉讓雙匯發展股份更是與管理層有千絲萬縷的關系。根據調查,海宇的16名自然人股東當中有數名是雙匯集團的管理層。綜上所述,雙匯的此次股權轉讓極有可能「動機不純」,是一次曲線MBO。因為實際收購者是一家私人基金羅特克斯,其背後的股東身份很難調查,不能排除萬隆為首的管理層在其中持有股份的可能。作為財務投資者,高盛在時機成熟時必然會退出,屆時,如果有心人士增持,會很容易將雙匯發展攬入懷中。點 評雙匯集團在國內外擁有60多家國有全資、參股、控股子公司,是亞洲最大的肉製品加工企業,還進入了世界肉食品加工行業40強。既然是國內肉食品加工行業的老大,國外同行業的佼佼者,同時業績穩健,雙匯集團為何還要賣掉自己?原因有二:自身發展與資金短缺的矛盾;國內市場競爭日趨激烈與走出國門的迫切需求。在雙匯的當家人萬隆看來,要保證「雙匯」這個品牌不被吞並,保證雙匯繼續發展,最便捷的方式就是引入知名國際投行,憑借他們卓越的管理經驗和雄厚的資本支持,利用國際、國內兩種資源和兩個市場,加快國際化發展,實現雙匯佔領市場走向國際的遠期發展目標。高盛入主雙匯,不僅「幫助雙匯理清產權體系,打通國際資本市場的融資通道」,更是大大提升了雙匯的「分配製度、管理水平、核心競爭力、員工素質、品牌的國際知名度、企業的國際影響力」。在具體的資本運營手段上,高盛與鼎輝聯手成功擊退大熱門,主要是由於他們認清了中國國有企業中管理團隊的特殊地位,並強勢出擊拿下了海宇投資。這才是這場交易中的勝負手。
『伍』 高盛因腐敗案被罰226億。重罰但免罪,高盛還能崛起么
2020年10月22日,高盛經歷了一個黑暗的周四。作為全球最大投資銀行,高盛顯示接到了香港證監會開出的一張3.5億美元的罰單(約23.45億人民幣);隨後,根據美國司法部門公布的消息,高盛集團同一項全球監管機構支付逾29億美元的罰款(約194);同一天,英國金融行為監管局也對外公布,將對高盛罰款9600萬英鎊(約8.4億人民幣)。以上罰款共計約226億人民幣。而根據高盛2019年年報及致股東函,2019年凈收入為365.5億美元,其中投資銀行業務凈收入為76億美元。也就是說本次罰款僅佔去年全年收入的9.23%。
事實上,這已經不是高盛集團第一次觸碰法律底線了。高盛於2007年2月應美國大型對沖基金保爾森公司委託,推出一款給予次級抵押貸款的抵押債務債權,並向多國銀行、基金和保險企業等投資者推銷。而保爾森公司本身是看空美國抵押債市場的,但高盛並未在想投資者推銷這項產品時說明保爾森公司的情況,導致投資者在不足一年時間內損失大約10億美元。
『陸』 高盛集團有多可怕
可以通過經濟控制一個國家。
香港前金管局總裁,在2009年2月2日暗指匯豐銀行遭到操控。高盛自己寫了一個研究報告,報告說匯豐銀行的壞賬准備已經高達301億美元,虧損高達15億美元。報告出來,匯豐銀行一周內就跌了四分之一的市值,股價一周內下跌25%。
之後,高盛又寫了另外一份研究報告,希望做空中國石油,雖然包括申銀萬國、中信證券(600030,股吧)大力推薦中石油,但是以高盛為首的國際金融炒家發布相反的報道。因此香港的中石油H股一周跌了12.82%。
那麼高盛等銀行在2004年,在國有銀行要改制的時候,詆毀中國的國有銀行,宣傳中國國有銀行的股價不值錢。最後在這種宣傳下,其他投資者都沒有購買,而高盛卻以低價收購了很多股票。所以這就是為什麼他們佔有的美國銀行以一塊多錢的價格收購了建行上市的股權。
結果在2007年下半年,美國商業銀行對外宣布,由於次債危機,他們遭到重大損失,可是建行的上市呢,他們賺到了1300億。100塊乘以13億人口就等於1300億,就被這些大行席捲一空,相當於每個中國人出了100元。
在2007年的時候越南出現危機,但是高盛卻大量收購越南的股票,大量投資越南的企業。高盛對越南的評價有八個字,叫做:越南概念,亞股新寵。甚至高盛把越南納入了新鑽石11國。在高盛的力捧下,越南的股市和房地產飆升。
但是到了2008年4月,高盛開始做空越南,他們將所有資金全部撤出,股價大跌,樓價大跌,只有一個不跌,就是通貨膨脹高達25%。這就是一個隨意控制其他國家的跨國公司。
高盛的可怕,不在於它的強勢,而是它能夠短暫的容忍與寬容,但它的宗旨是長遠的貪婪。永遠要記住,高盛不是慈善家,更不是雷鋒。
(6)高盛集團公司金融案例分析擴展閱讀
作為具有149年歷史的全球頂級投行,美國高盛集團一向高坐在金融神壇,在金融危機後依舊保持光鮮靚麗的金融麗人姿態,再加上巴菲特的垂青,一直被稱為「華爾街屹立不倒的燈塔」。
在中國市場,高盛一直不太受A股券商分析師界的待見,畢竟壞名聲在外,以至於不少人戲稱「高盛出來唱多了,是該拋的時候了!」。
高盛憑借它對國際政治經濟形勢的高度敏感性,早早盯上了中國。為了便於觀察研究中國經濟發展動態,制訂進軍中國資本市場的策略,1984年高盛在香港就成立了亞太地區總部。
此後,它便迫不及待地大搖大擺進入中國,推出了一系列的金融服務,包括股票、銀行、投資與借貸。它在中國各大經濟中心都有其公司與辦事處,可謂是過得風生水起。
『柒』 高盛事件的介紹
高盛事件也稱高盛危機。2010年04月16日,華爾街傳出重磅消息,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正式指控美國高盛集團(GS)涉嫌欺詐投資者。SEC稱GS在向投資者銷售他們自己設計的一種抵押債務債券(CDS)時隱瞞了關鍵信息。這一CDS產品的表現與住宅次貸證券(RMBS)直接掛鉤。高盛一方面允許客戶(保爾森對沖基金)做空該金融產品,另一方面卻向其他投資者承諾該產品由獨立客觀的第三方推出。
『捌』 高盛集團的簡介主要盈利方式
高盛集團(GoldmanSachs),一家國際領先的投資銀行和證券公司,向全球提供廣泛的投資、咨詢和金融服務,擁有大量的多行業客戶,包括私營公司、金融企業、政府機構以及個人。在香港設有分部,並分別在23個國家和地區設有41個辦事處。高盛集團同時擁有豐富的地區市場知識和國際運作能力。2012年,高盛前銀行家尼爾·莫里森向馬薩諸塞州的一位官員提供政治捐贈,以求贏得該州政府業務。9月27日,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宣布,高盛集團企圖以1400萬美元和解其政治捐贈案的指控。
高盛的盈利方式主要分為三大板塊:投資銀行、交易與本金投資、資產管理與證券服務。(板塊的劃分標准主要包括服務類型的相似性、服務提供方式、服務的客戶類別和受到的監管環境等)。事實上,業務板塊與組織機構設置並不完全一致,每個業務板塊可能包括多條業務線、多個部門的貢獻。
在這三大板塊之下,高盛業務又可分為五大業務線:投資銀行、交易、本金投資、資產管理、證券服務。五大業務線主要由投資銀行部,固定收益、貨幣與商品部,股權部,商人銀行部,投資管理部以及涉及證券服務的各部門負責。
高盛組織結構採用了事業部制,管理委員會是最高管理機構,下面設投資銀行部,固定收益產品、貨幣及商品部,股權部,商人銀行部以及投資管理部六個業務部門;另外,還設有全球投資研究部,人力資源部,總裁辦公室,法律、合規和管理部以及運營、技術和財務部等多個支持部門。高盛採用事業部和地方總部相結合的矩陣式管理結構,業務線的作用相對較強。以投資銀行部為例,部門設有首席運營官和首席財務官,下面有美洲、歐洲、除日本外的亞洲、日本等四個地區分部,往下再按照行業、國家和產品進行細分。
高盛的投行業務戰略及服務模式,值得中國國內券商學習。它以並購顧問和承銷為主的投行服務主要針對大型優質客戶,並且通過專門的客戶關系部門投資銀行服務部(IBS)來尋找和挖掘業務機會。除了按照行業來劃分團隊之外,高盛近年來,一項重要結構重組活動是將融資團隊納入投資銀行部內。高盛的融資團隊已經不僅僅是提供證券承銷,而是將股權、債權及各種融資工具和產品整合在一起。在高盛的發展歷程中,其業務范圍從傳統的承銷經紀、並購等業務擴展到信貸、直接投資、衍生產品、風險管理等領域,高盛通過承銷、並購與融資、風險管理等業務的結合。
發展歷程:
高盛集團(GoldmanSachs)為跨國銀行控股公司集團,被《財富》雜志連續多年評選為世界財富500強企業之一,總部位於美國紐約;其業務涵蓋:投資銀行、證券交易和財富管理。業務對象為企業、金融機構、(國家)政府及富人;業務按地域分為三大塊,即美國、亞太地區和歐洲。在19世紀90年代到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投資銀行業務開始形成,但與商業銀行沒有區分。高盛公司在此階段最初從事商業票據交易,創業時只有一個辦公人員和一個兼職記賬員。創始人馬可斯·戈德門每天沿街打折收購商人們的本票,然後在某個約定日期里由原出售本票的商人按票面金額支付現金,其中差額便是馬可斯的收入。股票包銷業務使高盛成為真正的投資銀行,公司從迅速膨脹到瀕臨倒閉後來高盛增加貸款、外匯兌換及新興的股票包銷業務,規模雖小,卻是已具雛形。而股票包銷業務使高盛變成了真正的投資銀行。高盛集團在23個國家擁有41個辦事處,總部設在紐約,並在倫敦、法蘭克福、東京、香港和世界其他主要金融中心設有分支機構。集團擁有豐富的地區市場知識和國際運作能力。
『玖』 高盛集團是干什麼的
高盛集團( Sachs),一家國際領先的投資銀行,向全球提供廣泛的投資、咨詢和金融服務,擁有大量的多行業客戶,包括私營公司,金融企業,政府機構以及個人。
高盛集團成立於1869年,是全世界歷史最悠久及規模最大的投資銀行之一,總部位於紐約,並在東京、倫敦和香港設有分部,在23個國家擁有41個辦事處。
2017年6月7日,2017年《財富》美國500強排行榜發布,高盛集團排名第78位。2018年7月19日,《財富》世界500強排行榜發布,高盛位列259位。
(9)高盛集團公司金融案例分析擴展閱讀
高盛集團核心業務
1、投資銀行
為各種各樣的企業、金融機構、政府和個人提供廣泛的投資銀行服務。
2、投資控股
高盛集團入股了中國石化、中糧集團、金龍魚等多家大型企業,並佔有中國移動的股份。
3、交易投資
一方面協助客戶(包括企業、金融機構、政府和個人)進行交易,另一方面通過做市、交易和投資固定收益和股票產品、外匯、大宗商品及衍生產品,用自營資金進行交易。
此外,高盛還參與股票及期權交易所的特許交易商及做市活動,並在全球主要的股票、期權和期貨交易所為客戶交易進行結算。對於商業銀行及其它投資活動,高盛既進行直接投資,也通過公司募集和管理的基金進行投資。
4、資產管理
向全球各類機構和個人提供投資顧問及理財規劃服務,並提供所有主要資產類別的投資產品(主要通過分開管理的賬戶和符合工具,如互惠基金和私人投資基金)。
高盛還向全球的共同基金、養老基金、對沖基金、基金會和高凈值個人提供大宗經紀服務、融資及融券服務。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高盛集團
『拾』 作為著名的投資銀行,高盛集團的實力究竟如何
作為一家著名的投資銀行,高盛集團的實力可以說是非常雄厚。多次出現在美國的500強榜單中,而且在全世界很多城市都有辦事處,投資了眾多領域,具有幾百年的悠久歷史,接下來給大傢具體說明。3.高盛集團多次問鼎美國500強。
在2017年的美國500強榜單中,高盛集團的排名比較靠前,位列第78位,在18年的榜單中依然處在200多位的位置,除此之外,高盛集團也在其他的榜單中上榜,這些都是高盛集團實力的證明。而且高盛集團在世界很多經濟特別好的地方有辦事處,比如說香港。
總而言之,本身投資銀行的實力都很不錯。但是高盛集團的實力更強,因為高盛集團擁有幾百年的實力積累和幾百年的經驗,擁有重大的影響力。而且高盛集團的資金非常雄厚,投資領域非常廣,還多次問鼎重要的企業榜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