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投資金融 > 增加有效金融服務供給

增加有效金融服務供給

發布時間:2022-08-26 00:08:43

1. 商務部等17部門:擴大汽車消費 新能源汽車免稅政策或延長

易車訊 7月7日,商務部等17部門發布了關於搞活汽車流通,擴大汽車消費若干措施的通知,其中明確指出,支持新能源汽車購買使用,研究免徵新能源汽車車輛購置稅政策到期後延期問題,以及加快活躍二手車市場、促進汽車更新消費等眾多措施。

想了解2022年5月國內汽車銷量?可通過易車App「銷量榜」隨意查詢,如需更多數據,請到易車App查看。接下來,易車App 6月銷量榜盤點即將上線,敬請期待。

2. 商業銀行應如何加大對小微企業金融服務力度

中小微企業是國民經濟的生力軍。在穩定增長、擴大就業、促進創新、繁榮市場和滿足人民群眾多方面的需求方面,發揮著極為重要的作用不容忽視,「據統計,全國中小微企業創造了80%的就業、60%的GDP和50%的稅收,而小微企業獲得的貸款在全部貸款中的比例僅20%多一點。」銀行業金融機構應該充分認識到中小微企業的重要性。改變對中小微企業認識不足及態度,多策並舉,多管齊下,不斷提高小微企業的金融服務水平,從根本上緩解小微企業融資難的難題,全力支持小微企業良性發展。

大力發展中小型金融機構

中小微企業與本地中小銀行建立長期穩定的銀企關系,並由這家中小銀行向其提供全面的金融服務,包括基本結算及存貸款服務,是理論上最優的中小微企業融資模式。

大力發展市場定位更加明確的中小銀行是解決小型、微型企業融資難最有效的辦法。從實證分析結果看,市場定位更加明確的城商銀行和農村金融機構小型和微型企業貸款效率普遍較高,它們機構點多面廣,具有信息、成本、管理等優勢,與小微企業更加「門當戶對」。既能增加小微企業金融服務的有效供給,又能提高小微企業金融服務的競爭性。因此,直接設立市場定位為小型、微型企業的中小銀行機構可以有效提升銀行機構服務小微企業工作效率。完善對中小微企業融資機制,建立適合中小微企業的信用等級、評估制度,解決中小微企業授信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建立和完善與中小微企業發展相適應的融資模式,合理調整信貸投向,充分發揮地方中小金融機構支持中小微企業的主渠道作用,突出支持地方重點中小微企業。

改進小微企業信貸管理機制,提高風險控制能力

完善風險管理機制,提高風險控制能力,加強內部控制和信息化建設,提高專業人員素質,最大限度地降低貸款風險。

一是建立約束與激勵相統一的信貸管理機制,促進銀行貸款營銷的積極性,改善金融服務,加大對中小微企業的支持力度。強化貸款責任制,推行以行長負責制為中心的貸款管理體制,明確客戶經理的責任,同時建立貸款激勵機制,提高客戶經理發放貸款的積極性。加強對客戶經理的工作能力與道德水平的考核,建立一支品質過硬的客戶經理隊伍。

二是嚴格按照中小微企業貸款的規定程序辦理和發放貸款,審核中小企業的財務報表,分析其可行性,按規定要求辦理。

三是改進和建立適合中小微企業的信貸管理及審批機制,在有效控制風險的前提下,合理下放中小微企業貸款審批許可權,優化審批流程,提高審批效率。加強金融產品創新,堅持以市場為導向,以客戶為中心,以產品創新為手段,滿足多元化、個性化資金需求。建立適合中小微企業業務開展的信貸制度、風險管控制度和激勵考核制度,保證中小微企業信貸業務的健康發展。加快產品及擔保方式創新,針對不同行業、不同區域和處於不同生命周期的中小微企業,加大金融創新力度。

四是確定對中小微企業貸款的合理比例,避免貸款過度向大企業、大項目集中,防止增加信貸風險。

五是加強對中小微企業貸款後的監督,定時檢查中小企業的財務報表,掌握企業的資金運用情況,對有多個戶頭的中小微企業,各銀行之間應加強聯系與協作,減少逃廢銀行債務現象的發生。

六是加強對中小微企業所有者的約束,為了避免企業所有者逃廢銀行的債務,可以要求所有者以個人家庭財產作為抵押物品。

發展對中小微企業的金融服務

發展對中小微企業的金融服務不僅僅是銀行的社會責任,更是銀行尋求新的利潤增長點、調整信貸結構、實現持續穩定發展的重要途徑。

銀行要加強對中小微企業的融資營銷服務,主動參與所在區域政府的產業規劃,加強與企業主管部門的溝通形成良好的關系,取得營銷優質客戶的先機和相關行業優勢客戶資源的源頭,鎖定目標優質客戶。藉助政府出台與貸款相關的各種補貼、貼息、損失承擔政策,可以促使企業按月還款提高企業守信意識。由於種種原因,不少銀行只對大中型和行業重點骨幹企業開展主動的營銷服務,對中小微企業往往坐等上門,為此失去了不少潛在的優質中小微企業客戶。

因此,銀行要主動挖掘中小微企業市場的潛力,制訂並落實資金營銷計劃,主動尋找、選擇和培養客戶,滿足產品有市場、有效益、守信用的中小微企業的貸款需求。處理好與工商、稅務、海關的關系,取得能夠反映企業經營狀況、盈利狀況的第一手資料。例如,稅單、報關單、進出口業務量等,更加有利於優質客戶的識別和判斷。行業協會或商會是銀行拓展目標客戶的最有效渠道之一。銀行以特別會員身份參與活動,既能了解行業最新的動態及發展趨勢,又能廣泛地宣傳銀行的產品和服務。注重大客戶上下游的供應鏈中小微企業的分析,滿足成長型中小微企業的融資需求。

建立專門的中小微企業信用評價體系

銀行要對不同類型的中小微企業提供不同的融資支持力度,對有信用、有市場、有效益的中小微企業給予大力支持。

銀行要對不同類型的中小微企業提供不同的融資支持力度,對有信用、有市場、有效益的中小微企業給予大力支持;對暫時盈利能力較差,但市場反應敏感的中小微企業,在審查企業貸款條件時,應把第一還款來源的現金流量情況和企業發展前景作為主要考察對象,給予適當的信貸支持。

注重信息的准確評價,針對中小微企業投資主體和所有制結構多元化、財務報表可信度不高的特點,對中小微企業的等級評定和客戶評價根據實際情況,減少對企業正式財務報表、商業計劃或各類書面文件等硬信息的過分依賴,注重現場調查和收集企業非財務信息以及中小微企業的信用記錄、還款情況、經營者素質和對銀行忠誠度等信息,必要時把借款企業和主要經營者家庭財產合並為一進行信用分析。

充分把握中小微企業信貸風險,實施差別化的信貸發展策略

從風險控制、價值發掘和客戶管理的角度,對中小微企業客戶群體進行合理細分,並實施差別化的信貸發展策略。

由於中小微企業客戶群體具有特殊性,在積極發展中小微企業信貸業務時,應高度重視其信貸風險。加強防範中小微企業信貸風險的對策研究,從風險控制、價值發掘和客戶管理的角度,對中小微企業客戶群體進行合理細分,並實施差別化的信貸發展策略。

在行業上,選擇國家產業和環保政策鼓勵具有較強生命力和高成長性、科技含量高的行業;在產業鏈上,選擇處於重要產業鏈上下游、為績優大型企業提供配套協作服務的中小微企業;在企業生命周期上,選擇處於成長期和成熟期且創新能力較強的企業;在客戶品質上,重點選擇經營有特色、產品有市場、經營效益好、信用等級高、管理較規范、管理人員素質較好的中小微企業。此外,與公司類大企業客戶相比,中小微企業客戶資金實力較弱、抗風險能力較差。因此,建議在客戶准入與選擇中,充分把握中小微企業信貸風險,重點支持與大中型客戶建立穩定協作關系的中小微企業客戶。

堅持市場原則和商業化運作模式,推進中小微企業業務風險定價

對中小微企業貸款定價不僅要考慮目前市場競爭情況,更要加強對未來利率市場發展趨勢的判斷和分析。

中小微企業業務風險相對較高,銀行貸款議價能力相對較強,對中小微企業貸款定價不僅要考慮目前市場競爭情況,更要加強對未來利率市場化發展趨勢的判斷和分析。因此,要根據中小微企業貸款的風險水平、籌資成本、管理成本、收益目標及當地利率市場水平等因素,在科學計量信用、市場、操作風險的前提下,按照有利於彌補資本成本、有利於創造價值回報、有利於防範風險、有利於實現戰略預期的原則,對不同行業、不同擔保方式、不同借款人的中小微企業貸款實行不同的風險定價,合理確定價格,對不同借款人實行差別利率,並根據風險變化靈活進行調整。對中小微企業貸款定價不僅要考慮目前市場競爭情況,更要加強對未來利率市場發展趨勢的判斷和分析。

從政策上講,商業銀行貸款利率可以上浮,沒有上限限制,從銀行經營上講,貸款風險大,成本高,應該實行高利率,從道義上講,銀行應該扶持中小微企業,貸款利率過高,容易受到指責。由於中小微企業風險大,應該提取較高比例的壞賬准備金,這樣,利率就應該有所提高。要解決中小微企業承受能力和銀行效益問題,首先要求中小微企業依靠自身的積累和尋找合夥人維持企業的生產經營,銀行貸款主要滿足臨時性,季節性的資金需求,這樣銀行資金所佔比重不高,使用時間有限,高一點的利率是完全可以承受的。隨著利率的市場化,貸款利率完全由銀行與企業協商,充分發揮資金價格在分配資金方面的引導作用,增加銀行對中小微企業貸款的積極性。

(作者單位:山西財經大學)
(摘自和訊網)

3. 金融資源的加強有效供給

從金融資源供給來看,應該同時加強間接金融資源與直接金融資源的有效供給。
一則,促進信貸資金配置的優化,需要多方面配套改革。除了制度和政策因素,從技術的角度看,有必要在規范和調控信貸一級市場的同時,盡快發展和完善信貸二級市常在發達國家,信貸資產轉讓非常普通,已成為銀行資產管理和風險控制的重要手段,客觀上使信貸資源在高速流動中獲得更好的配置效率。我國自2002年開始批准銀行同業信貸資產交易,信託、財務公司也逐漸介入,但總體上交易規模有限、資產質量不高,很多交易僅僅是基於規避監管的目標。從長遠來看,逐步建立起規范的全國性信貸資產二級交易市場,無論對銀行改革還是間接金融結構優化來說都是有益的。
二則,增加直接金融資源的有效供給,除了繼續發展傳統的股票、債券等市場之外,加快各類金融衍生品創新也是必要的。我們要強調的是,金融創新應同時關注體制內和體制外創新。首先,當前國內金融創新的一個典型特點是政府主導,在金融機構自主創新能力普遍不足、金融市場尚不完善的情況下,這種政府主導創新體現出成本低、效率高的特徵,在一定時期內具有合理性。這種政府主導創新通常集中在銀行業市場,因為該市場包括了銀行、保險等最大的資金主體,同時又吸納證券公司、投資基金、財務公司乃至眾多法人企業。除此之外,政府還應給與體制外的民間金融創新以更大空間,因為民間自主創新畢竟是金融自由化的源泉,如私募基金、合作建房融資等理應獲得更多寬容。

4. 如何提高直接融資比重,增強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

《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明確提出,加快金融體制改革,提高金融服務實體經濟效率。積極培育公開透明、健康發展的資本市場,推進股票和債券發行交易制度改革,提高直接融資比重,降低杠桿率。開發符合創新需求的金融服務,推進高收益債券及股債相結合的融資方式。
1、加快我國金融業發展既是中國經濟轉型升級的重要組成,也是促進實體經濟發展的重要手段。對應對當前經濟下行壓力具有重要意義。而優化金融結構、提高直接融資比重、提升金融市場效率是金融體系改革的主要目標。
2、長期以來,我國企業融資主要依賴銀行信貸,增加了實體經濟的融資成本,也不利於銀行業降低系統性風險。因此,需要大力發展資本市場,提高直接融資比重。發展直接融資,主要還是去銀行中介作用,通過股票和債券市場融資,直接對接資金供給方和需求方,提高資金配置效率。
3、一方面要發展多層次資本市場,改革股票發行制度,實施注冊制,鼓勵更多的企業通過股權融資,切實降低企業資產負債率;另一方面,還要積極發展企業債券市場,創新債券品種,從而有效降低企業融資成本。
4、「十三五」規劃建議中提到的降低杠桿率,更多地是指降低全社會杠桿率。由於銀行貸款具有派生作用,過度依賴銀行間接融資會放大整個社會信用。近年來,企業和地方政府融資平台通過銀行獲得了大量的信貸資金,杠桿率快速上升,既導致負債成本增加,也提高了潛在的信用風險。
5、對於提高金融服務實體經濟效率對銀行業在「十三五」期間發展思路的影響,提高服務實體經濟效率需要建立多層次、廣覆蓋的銀行機構體系,並形成銀行差異化經營格局,發揮各自優勢,在區域、行業和客戶上各有側重,更大限度地滿足差異化金融服務需求。同時,利用互聯網、雲計算、大數據等先進技術工具和手段,提升風險管理和精細化管理水平,並進一步強化綜合化經營,提高金融服務的綜合能力和服務效率。

5. 《關於2021年進一步推動小微企業金融服務高質量發展的通知》

《通知》緊扣高質量發展主題,圍繞推動小微企業金融供給總量有效增長,質量、效率、效益明顯提升的總體目標,對銀行保險機構服務小微企業明確了以下政策要求:
1.保持穩定高效的增量金融供給
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全年要繼續實現增速、戶數的「兩增」目標,其中五家大型銀行要努力實現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全年增長30%以上。要求大型銀行、股份制銀行發揮行業帶頭作用,強化「首貸戶」服務,努力實現2021年新增小微企業「首貸戶」數量高於2020年,大型銀行要將「首貸戶」納入內部考核評價指標。大中型商業銀行在對一級分行的信貸計劃分解上,要向業務基礎薄弱地區合理傾斜投放任務,壓實責任。
2.著力優化金融供給結構
繼續加大小微企業首貸、續貸、信用貸款投放力度,重點增加對先進製造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和產業鏈供應鏈自主可控的中長期信貸支持。探索完善科技型小微企業金融服務,促進新技術產業化規模化應用。圍繞產業鏈供應鏈核心企業,制定覆蓋上下游小微企業的綜合金融服務方案,優化對核心企業上下游小微企業的融資和結算服務,有序發展信用融資和應收賬款、預付款、存貨、倉單等動產質押融資業務。
3.豐富普惠保險產品業務
鼓勵深化銀保合作機制,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探索創新面向小微企業的保單融資產品。支持保險機構穩健發展出口信用保險和國內貿易信用保險,鼓勵銀行業金融機構為小微企業提供信用保險項下的貿易融資服務。督促保險機構加強基礎管理,提高產品和業務研發的針對性,進一步暢通線上渠道,提高服務效率。


6. 上海出台19條措施加強金融服務民企

6月11日下午,中共上海市委辦公廳、上海市人民政府辦公廳轉發了《市金融工作局、人民銀行上海分行、上海銀保監局、上海證監局關於貫徹〈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加強金融服務民營企業的若干意見〉的實施方案》。該《方案》共提出了19條工作措施,全文如下:
為貫徹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於加強金融服務民營企業的若干意見》,切實加強對上海民營企業的金融服務,提出如下實施方案。
一、明確總體要求
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全國金融工作會議要求,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公平公正、聚焦難點、壓實責任、標本兼治原則,按照上海加快建設「五個中心」、全力打響「四大品牌」和推動高質量發展要求,發揮金融市場齊全、金融機構集聚優勢,深入推進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多方合力,綜合施策,實現各類所有制企業在融資方面得到平等待遇,確保對民營企業的金融服務得到切實改善,融資規模穩步擴大,融資效率明顯提升,融資成本逐步下降並穩定在合理水平,民營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得到有效緩解,充分激發上海民營經濟的活力和創造力,推動上海民營經濟不斷發展壯大。
二、發揮貨幣信貸工具導向支撐作用,引導金融機構加大信貸投放力度
(一)充分發揮定向降准、再貸款等定向調控功能。認真落實普惠金融定向降准政策。將不少於100億元的再貸款額度聚焦用於科技創新、先進製造業等重點領域民營小微企業。商業銀行運用再貸款資金發放的民營企業貸款加權平均利率要低於運用其他資金發放的同期同檔次貸款加權平均利率。引導開發性、政策性銀行運用抵押補充貸款資金加大對科技創新和外貿領域民營企業的信貸投放力度,有效降低企業融資成本。
(二)加大對民營企業票據融資支持力度。對民營企業票據再貼現不設單張和總額限制,對符合要求的民營企業票據再貼現重點傾斜。力爭每年辦理民營企業和科技型小微企業再貼現超過150億元。依託上海票據交易所再貼現系統,進一步簡化審核程序,提高再貼現辦理效率,盤活存量,用好用足限額。
(三)強化對宏觀調控工具實施效果的考核。依託宏觀審慎評估和信貸政策導向效果評估,強化對調控工具實施效果的考核,建立完善民營企業信貸專項評估指標,引導商業銀行加大對民營企業信貸投放力度。對支持成效突出的商業銀行,在人民銀行金融機構評級中予以體現,在200億元常備借貸便利額度內優先給予流動性支持。
(四)提升民營企業跨境金融服務水平。商業銀行和第三方支付機構可依託自由貿易賬戶,為民營企業開展的具有真實貿易背景的跨境電子商務交易提供更加便捷的本外幣跨境結算服務。商業銀行要為有需求的民營企業提供多模式、更優惠的跨境貿易融資支持,降低民營企業資金成本。商業銀行可按照規定為符合條件的海外引進人才開立境外個人自由貿易賬戶,並按照規定提供與其境內外就業和生活相關的各項金融服務。
三、推動商業銀行多措並舉,建立「敢貸、願貸、能貸」長效機制
(五)落實民營企業公平信貸原則。商業銀行在貸款審批中,不得對民營企業設置歧視性要求。同等條件下,民營企業與國有企業貸款利率和貸款條件保持一致。金融監管部門對商業銀行實施公平信貸專項考核,形成貸款戶數和金額並重的考核機制。明確民營企業貸款統計口徑,按季監測商業銀行民營企業貸款情況。商業銀行在新發放公司類貸款中,要進一步提高民營企業貸款比重。研究出台新一輪小微企業信貸風險補償和獎勵政策,增強商業銀行對民營企業信貸投放積極性。
(六)完善績效考核機制和盡職免責制度。商業銀行要提高民營企業金融業務在全行的考核分值權重,加大正向激勵力度,將民營企業業務考核指標完成情況和監管政策落實情況納入監管考核評價體系。落實授信盡職免責制度,重點明確對分支機構和基層人員的盡職免責認定標准和免責條件,將授信流程涉及的人員全部納入盡職免責評價范疇。
(七)優化民營企業貸款期限和流程。商業銀行要為民營企業合理設置流動資金貸款期限,研發適合中長期項目和購置固定資產用途的貸款產品。積極探索建立貸款全流程限時制度,按照業務類別,對民營企業貸款辦理時限做出明確承諾,精簡耗時環節。商業銀行要結合自身實際,將一定額度信貸業務審批權下放至分支機構。
(八)加大續貸政策落實力度。商業銀行要在守住風險底線基礎上,加強續貸產品開發和推廣,面向符合要求的民營企業推廣無還本續貸模式。合理提高續貸業務在民營企業貸款中的比重,簡化續貸辦理流程,支持正常經營的民營企業融資周轉「無縫銜接」。對貸款到期有續貸需求的民營企業,商業銀行要提前主動對接。
(九)創新民營企業信用融資產品。落實「中小企業千家百億信用融資計劃」,未來3年內,為優質民營中小企業提供信用貸款和擔保貸款200億元。把主業突出、財務穩健、大股東及實際控制人信用良好作為授信主要依據,合理提高信用貸款比重。發揮市中小微企業政策性融資擔保基金增信作用,不斷創新服務民營企業的貸款擔保產品,對民營中小微企業擔保貸款中信用貸款比重不低於90%。深化銀保合作機制,更好發揮保險對民營企業融資的增信分險功能。商業銀行要進一步加強金融科技應用,深度挖掘自身金融數據和外部徵信數據資源,積極探索和推廣線上信用貸款業務模式。
四、發揮上海多層次資本市場優勢,拓寬民營企業直接融資渠道
(十)支持民營企業上市融資和債券融資。配合推進在上海證券交易所設立科創板並試點注冊制,支持上海民營科創企業在科創板上市。支持符合條件的民營企業在主板、中小板、創業板、新三板上市掛牌、並購重組和再融資。開展上市掛牌培訓輔導和政策服務,建立市、區兩級擬上市掛牌企業資源庫,積極培育上市掛牌資源。支持民營企業發行公司債、企業債、創新創業債、私募可轉債等債務融資工具。支持商業銀行、證券公司等金融機構通過創設信用風險緩釋工具、擔保增信等方式,支持暫時遇到困難但有市場、有前景、技術有競爭力的民營企業發債融資。
(十一)提升區域性股權市場的功能。支持上海股權託管交易中心做精做強「科技創新板」,探索完善與上海證券交易所等多層次資本市場合作對接機制。研究設立「文化創意板」。充分利用上海自貿試驗區制度創新優勢,探索境外股權、債權等多種融資方式。
(十二)引導社會資本投資民營企業。從2019年起,連續3年每年增加財政資金10億元,補充上海創業投資引導基金、天使引導基金,引導社會資本加強對初創期民營企業的直接融資支持。實施差異化管理,逐步放鬆對創業投資機構注冊和更名的管制。壯大創業投資和股權投資基金實力,推動形成千億資金規模的股權投資基金。支持保險公司通過投資民營企業股權、債權、資產支持計劃等形式,為符合要求的民營企業提供長期低成本資金支持。鼓勵金融機構設立並購基金,支持民營企業並購重組,做大做強做優。進一步加強稅收政策宣傳,幫助符合條件的創投企業、有限合夥企業的法人合夥人和天使投資個人及時享受稅收優惠。
五、持續優化金融營商環境,提升民營企業金融服務可得性和便捷性
(十三)加強信用信息共享應用。進一步優化上海銀稅互動信息服務平台功能,有序增加實時查詢納稅信用信息項目。加大市場監管、社保等公共信用信息對商業銀行的開放力度,向符合條件的商業銀行開放實時查詢信息接入埠,加強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建設,促進商業銀行利用有效整合信息加大信貸產品創新力度。加強對商業銀行合規使用信用信息的監管,定期評估商業銀行利用公共信用信息加大信貸投放力度的成效。持續推動小額貸款公司、融資擔保公司、融資租賃公司等地方金融機構接入人民銀行徵信系統。加大守信激勵和失信懲戒力度。支持浦東新區、嘉定區建設國家社會信用體系示範區。
(十四)健全地方增信體系。支持市中小微企業政策性融資擔保基金與國家擔保基金和我市其他擔保機構開展再擔保業務合作,提高整體抗風險能力,形成國家、市、區三級政策性擔保體系,全方位支持民營企業發展。加快落實市中小微企業政策性融資擔保基金規模擴大至100億元,將民營大中型企業納入擔保業務范圍,不斷優化擔保業務流程,提高擔保風險容忍度,有效提升融資擔保規模。
(十五)提升支付結算服務能力。商業銀行要為民營企業提供開戶便利,開辟多元化電子渠道受理開戶預約,不斷提升民營企業開戶審核效率。商業銀行要為民營企業提供多樣化支付方式,提高資金周轉效率。支持有代收代付業務或集團公司業務需要的民營企業通過開戶銀行,以入網企業身份接入我市支付結算綜合業務系統,提高民營企業資金使用效率。鼓勵民營企業與金融機構在金融基礎設施建設、數據挖掘等方面開展合作。
(十六)化解民營企業流動性風險。發揮100億元上市公司紓困基金作用,以市場化、法治化方式選擇合適標的開展投資,視情逐步擴大基金規模。支持資管產品、保險資金通過金融監管部門認可的私募股權基金等機構,參與化解民營上市公司股票質押風險。鼓勵符合條件的私募基金管理人發起設立民營企業發展支持基金,為符合經濟結構優化升級方向、有發展前景的民營企業提供流動性。對暫時遇到困難的民營企業,商業銀行要按照市場化、法治化原則,不盲目抽貸、斷貸。加快清理我市國有企業拖欠民營企業賬款,嚴防新增拖欠。
(十七)推動民營企業合規經營。民營企業要依法合規經營,主動做好信息披露,積極改善信息不對稱問題。嚴格區分個人家庭收支與企業生產經營收支,規范會計核算制度。加強自身財務約束,科學安排融資結構,規范關聯交易管理,不逃廢金融債務。引導和支持商會建立誠信承諾制度和企業家信用檔案,指導幫助失信企業開展信用修復,為金融支持提供必要基礎條件。
六、加強部門協同,強化金融服務民營企業工作組織保障
(十八)完善協同機制。將金融服務民營企業工作納入我市國際金融中心建設推進機制職責范圍,不定期召開會議進行研究部署,形成國家在滬金融管理部門和市政府相關部門的工作合力。
(十九)加強監督檢查。國家在滬金融管理部門加強對轄內行業的指導和監督,地方金融監管部門負責對地方類金融機構服務民營企業進行引導和督促,地方國資管理部門指導市管金融機構落實服務民營企業的監管要求。加強統計監測和考核評估,適時委託第三方機構開展我市金融服務民營企業政策落實情況評估。對貫徹執行不力的,依法依規予以嚴肅問責,確保各項政策措施落地實施。

7. 這項改革試點總體方案出台:事關土地、戶籍、人才、資本…

國務院辦公廳近日印發《要素市場化配置綜合改革試點總體方案》,推動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向縱深發展,一起來看!

試點布局

圍繞推動國家重大戰略實施,根據不同改革任務優先考慮選擇改革需求迫切、工作基礎較好、發展潛力較大的城市群、都市圈或中心城市等,開展要素市場化配置綜合改革試點,嚴控試點數量和試點范圍。黨中央、國務院授權實施以及有關方面組織實施的涉及要素市場化配置的改革探索任務,原則上優先在試點地區開展

試點期限

2021—2025年

試點內容

進一步提高土地要素配置效率

(一)支持探索土地管理制度改革。

合理劃分土地管理事權,在嚴格保護耕地、節約集約用地的前提下,探索賦予試點地區更大土地配置自主權

允許符合條件的地區探索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節余指標跨省域調劑使用機制。

探索建立補充耕地質量評價轉換機制,在嚴格實行耕地佔補平衡、確保佔一補一的前提下,嚴格管控補充耕地國家統籌規模,嚴把補充耕地質量驗收關,實現占優補優。

支持開展全域土地綜合整治,優化生產、生活、生態空間布局,加強耕地數量、質量、生態「三位一體」保護和建設

(二)鼓勵優化產業用地供應方式。

鼓勵採用長期租賃、先租後讓、彈性年期供應等方式供應產業用地。

優化工業用地出讓年期,完善彈性出讓年期制度

支持產業用地實行「標准地」出讓,提高配置效率。

支持不同產業用地類型合理轉換,完善土地用途變更、整合、置換等政策。

探索增加混合產業用地供給

支持建立工業企業產出效益評價機制,加強土地精細化管理節約集約利用

(三)推動以市場化方式盤活存量用地。

鼓勵試點地區探索通過建設用地節約集約利用狀況詳細評價等方式,細化完善城鎮低效用地認定標准,鼓勵通過依法協商收回、協議置換、費用獎懲等措施,推動城鎮低效用地騰退出清

推進國有企事業單位存量用地盤活利用,鼓勵市場主體通過建設用地整理等方式促進城鎮低效用地再開發

規范和完善土地二級市場,完善建設用地使用權轉讓、出租、抵押制度,支持通過土地預告登記實現建設用地使用權轉讓

探索地上地下空間綜合利用的創新舉措。

(四)建立健全城鄉統一的建設用地市場。

在堅決守住土地公有制性質不改變、耕地紅線不突破、農民利益不受損三條底線的前提下,支持試點地區結合新一輪農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試點,探索宅基地所有權、資格權、使用權分置實現形式。

在依法自願有償的前提下,允許將存量集體建設用地依據規劃改變用途入市交易

在企業上市合規性審核標准中,對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與國有建設用地給予同權對待

支持建立健全農村產權流轉市場體系

(五)推進合理有序用海。

探索建立沿海、海域、流域協同一體的海洋生態環境綜合治理體系

統籌陸海資源管理,支持完善海域和無居民海島有償使用制度,加強海岸線動態監測。

在嚴格落實國土空間用途管制和海洋生態環境保護要求、嚴管嚴控圍填海活動的前提下,探索推進海域一級市場開發和二級市場流轉,探索海域使用權立體分層設權。

推動勞動力要素合理暢通有序流動

(一)進一步深化戶籍制度改革。

支持具備條件的試點地區在城市群或都市圈內開展戶籍准入年限同城化累計互認、居住證互通互認,試行以經常居住地登記戶口制度,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常住地提供。

支持建立以身份證為標識的人口管理服務制度,擴大身份證信息容量,豐富應用場景。

建設人口發展監測分析系統,為重大政策制定、公共資源配置、城市運行管理等提供支撐。

建立健全與地區常住人口規模相適應的財政轉移支付、住房供應、教師醫生編制等保障機制。

(二)加快暢通勞動力和人才社會性流動渠道。

指導用人單位堅持需求導向,採取符合實際的引才措施,在不以人才稱號和學術頭銜等人才「帽子」引才、不搶挖中西部和東北地區合同期內高層次人才的前提下,促進黨政機關、國有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管理人才合理有序流動。

完善事業單位編制管理制度,統籌使用編制資源。

支持事業單位通過特設崗位引進急需高層次專業化人才。

支持探索靈活就業人員權益保障政策。

探索建立職業資格證書、職業技能等級證書與學歷證書有效銜接機制。

加快發展人力資源服務業,把服務就業的規模和質量等作為衡量行業發展成效的首要標准。

(三)激發人才創新創業活力。

支持事業單位科研人員按照國家有關規定離崗創新創業。

推進職稱評審權下放,賦予具備條件的企事業單位和社會組織中高級職稱評審許可權。

加強創新型、技能型人才培養,壯大高水平工程師和高技能人才隊伍。

加強技術轉移專業人才隊伍建設,探索建立健全對科技成果轉化人才、知識產權管理運營人員等的評價與激勵辦法,完善技術轉移轉化類職稱評價標准。

推動資本要素服務實體經濟發展

(一)增加有效金融服務供給。

依託全國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加大公共信用信息共享整合力度

充分發揮徵信平台和徵信機構作用,建立公共信用信息同金融信息共享整合機制。

推廣「信易貸」模式,用好供應鏈票據平台、動產融資統一登記公示系統、應收賬款融資服務平台,鼓勵金融機構開發與中小微企業需求相匹配的信用產品

探索建立中小企業壞賬快速核銷制度

探索銀行機構與外部股權投資機構深化合作,開發多樣化的科技金融產品

支持在零售交易、生活繳費、政務服務等場景試點使用數字人民幣

支持完善中小銀行和農村信用社治理結構,增強金融普惠性。

(二)發展多層次股權市場。

創新新三板市場股債結合型產品,豐富中小企業投融資工具

選擇運行安全規范、風險管理能力較強的區域性股權市場,開展制度和業務創新試點。

探索加強區域性股權市場和全國性證券市場板塊間合作銜接的機制。

(三)完善地方金融監管和風險管理體制。

支持具備條件的試點地區創新金融監管方式和工具,對各類地方金融組織實施標准化的准入設立審批、事中事後監管

按照屬地原則壓實省級人民政府的監管職責和風險處置責任

大力促進技術要素向現實生產力轉化

(一)健全職務科技成果產權制度。

支持開展賦予科研人員職務科技成果所有權或長期使用權試點,探索將試點經驗推廣到更多高校、科研院所和科技型企業。

支持相關高校和科研院所探索創新職務科技成果轉化管理方式。

支持將職務科技成果通過許可方式授權中小微企業使用

完善技術要素交易與監管體系,推進科技成果進場交易

完善職務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容錯糾錯機制

(二)完善科技創新資源配置方式。

探索對重大戰略項目、重點產業鏈和創新鏈實施創新資源協同配置,構建項目、平台、人才、資金等全要素一體化配置的創新服務體系。

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改革科技項目徵集、立項、管理和評價機制,支持行業領軍企業牽頭組建創新聯合體,探索實施首席專家負責制

支持行業領軍企業通過產品定製化研發等方式,為關鍵核心技術提供早期應用場景和適用環境

(三)推進技術和資本要素融合發展。

支持金融機構設立專業化科技金融分支機構,加大對科研成果轉化和創新創業人才的金融支持力度

完善創業投資監管體制和發展政策

支持優質科技型企業上市或掛牌融資

完善知識產權融資機制,擴大知識產權質押融資規模

鼓勵保險公司積極開展科技保險業務,依法合規開發知識產權保險、產品研發責任保險等產品。

探索建立數據要素流通規則

(一)完善公共數據開放共享機制。

建立健全高效的公共數據共享協調機制,支持打造公共數據基礎支撐平台,推進公共數據歸集整合、有序流通和共享

探索完善公共數據共享、開放、運營服務、安全保障的管理體制。

優先推進企業登記監管、衛生健康、交通運輸、氣象等高價值數據集向社會開放。

探索開展政府數據授權運營

(二)建立健全數據流通交易規則。

探索「原始數據不出域、數據可用不可見」的交易範式,在保護個人隱私和確保數據安全的前提下,分級分類、分步有序推動部分領域數據流通應用

探索建立數據用途和用量控制制度,實現數據使用「可控可計量」

規范培育數據交易市場主體,發展數據資產評估、登記結算、交易撮合、爭議仲裁等市場運營體系,穩妥探索開展數據資產化服務。

(三)拓展規范化數據開發利用場景。

發揮領軍企業和行業組織作用,推動人工智慧、區塊鏈、車聯網、物聯網等領域數據採集標准化。

深入推進人工智慧社會實驗,開展區塊鏈創新應用試點。

金融、衛生健康、電力、物流等重點領域,探索以數據為核心的產品和服務創新,支持打造統一的技術標准和開放的創新生態,促進商業數據流通、跨區域數據互聯、政企數據融合應用

(四)加強數據安全保護。

強化網路安全等級保護要求,推動完善數據分級分類安全保護制度,運用技術手段構建數據安全風險防控體系

探索完善個人信息授權使用制度

探索建立數據安全使用承諾制度,探索制定大數據分析和交易禁止清單,強化事中事後監管。

探索數據跨境流動管控方式,完善重要數據出境安全管理制度。

加強資源環境市場制度建設

(一)支持完善資源市場化交易機制。

支持試點地區完善電力市場化交易機制,提高電力中長期交易簽約履約質量,開展電力現貨交易試點,完善電力輔助服務市場。

按照股權多元化原則,加快電力交易機構股份制改造,推動電力交易機構獨立規范運行,實現電力交易組織與調度規范化。

深化天然氣市場化改革,逐步構建儲氣輔助服務市場機制。

完善礦業權競爭出讓制度,建立健全嚴格的勘查區塊退出機制,探索儲量交易。

(二)支持構建綠色要素交易機制。

在明確生態保護紅線、環境質量底線、資源利用上線等基礎上,支持試點地區進一步健全碳排放權、排污權、用能權、用水權等交易機制,探索促進綠色要素交易與能源環境目標指標更好銜接。

探索建立碳排放配額、用能權指標有償取得機制,豐富交易品種和交易方式。

探索開展資源環境權益融資

探索建立綠色核算體系、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以及政府、企業和個人綠色責任賬戶

8. 人民銀行會如何為3億新市民提供精準有效的金融服務

人民銀行會如何為3億新市民提供精準有效的金融服務?下面就我們來針對這個問題進行一番探討,希望這些內容能夠幫到有需要的朋友們。

多名專業人士在接納經濟日報記者采訪時表明,有關部門和政府要進一步完善個人信用基礎設施建設,大力發展全國個人信用信息數據共享平台和地區性數據管理平台,並完全免費向金融機構對外開放,減少金融機構服務項目新市民的成本費。業界權威專家覺得,可以考慮到充分運用社會化信用評級機構的功效,探尋發布新市民個人徵信商品,為新市民金融服務給予支撐點。監督機構要健全各項政策,消除金融機構服務項目新市民的顧忌,激起金融機構自主創新產品與服務的主觀能動性。消費金融公司應用互聯網金融在服務項目個體戶層面已經有積極推進,應激勵有實力的消費金融公司擴張對個體戶等新市民人群的服務項目。

9. 翠微股份和數字貨幣有什麼關系

翠微股份漲停原因與「數字貨幣+移動支付」領域近期的利好不無關系。12月2日,北京啟動新一輪「京彩惠民生」數字貨幣試點,12月9日,海南落地數字人民幣簽約交稅試點,1月4日,數字人民幣app正式上架蘋果和安卓應用商店。

1月6日,據新華社消息,近期,國務院辦公廳印發《要素市場化配置綜合改革試點總體方案》,其中指出,增加有效金融服務供給,支持在零售交易、生活繳費、政務服務等場景試點使用數字人民幣。

或受上述一系列利好消息影響,翠微股份股價節節攀升,近20個交易日累計漲幅已近150%。而翠微股份也曾多次發布股票交易風險提示公告,提醒投資者注意二級市場交易風險,理性決策,審慎投資。

10. 怎樣完善金融組織體系,增加金融有效供給

完善金融組織體系,增加金融有效供給的方法:
要鼓勵發展更多的金融機構和金融業態,填補空白,增加競爭,改進服務,切實提高小微企業金融服務的可獲得性和便利性,降低融資低成本。

1、加強地方法人金融機構建設。要大力發展以小微企業為主要服務對象的地方法人金融機構,優化金融資源區域布局,通過政策激勵和考核約束,引導金融機構主動對接小微企業。高度關注民間借貸風險問題,疏堵結合,給民間借貸合法身份,使其陽光化、規范化發展,納入有效監管范圍。繼續深化農村信用社產權改革,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擴大農信社在基層的金融支持力度。大力支持在小微企業集中的地區設立村鎮銀行、貸款公司等小型金融機構。積極探索由民間資本發起設立的民營銀行、金融租賃公司和消費金融公司等金融機構,豐富小微企業金融服務機構種類。
2、重構融資性擔保體系。要降低小微企業融資成本,必須重構融資擔保體系,把融資性擔保公司作為政府扶持小微企業、不以盈利為目的的增信機構,緩解小微企業質押品不足的難題。各級政府可結合自身情況,組建省級擔保集團,控股或參股各縣(市、區)政府性擔保公司,提升融資擔保的能力。目前,湖北省絕大多數縣(市、區)都擁有一家政府參股控股、注冊資本金一億元以上的擔保公司。同時,積極探索建立政府主導的省級再擔保公司,推動銀行與擔保機構擴大合作范圍,不斷提高擔保放大倍數。督促和引導政府性擔保公司回歸公益。大力推行小額貸款保證保險,引入保險機構為小微企業貸款保駕護航。
3、推動中介組織服務小微企業。探索發展專門服務區域性股權市場的小型證券機構,積極發展服務小微企業的評級機構,大力發展財務、法律、管理咨詢、營銷策劃等企業服務類中介組織。鼓勵各類中介組織結合小微企業特點,開發保姆式的服務項目,提供價廉物美的咨詢服務。政府部門可向中介機構購買服務,為小微企業提供融資策劃、財稅代理、法律體檢等方面的專業服務,節省小微企業經營成本。
總之,小微企業是經濟的基礎和活力所在,扶持小微企業的發展是包括政府在內的全社會共同的責任,也是國民經濟固本培元之舉。要從思想認識到行動上高度重視,多措並舉,形成體系化、制度化的安排,那麼,小微融資難、融資貴問題一定能夠得到化解。

閱讀全文

與增加有效金融服務供給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在國際貿易中匯率的作用 瀏覽:869
郵政儲蓄網上銀行怎麼買理財產品 瀏覽:918
黃金的微商 瀏覽:403
2015年11月8日港幣匯率 瀏覽:812
風險最小且流動性最大的金融資產 瀏覽:427
美國期貨cpocommodity 瀏覽:667
金融公司的催收工作總結 瀏覽:508
騰達股份 瀏覽:532
公司金融近期研究熱點 瀏覽:137
消費金融公司股東的選擇 瀏覽:122
投資集團管理有限公司英文名稱 瀏覽:110
都業華纏論指標 瀏覽:755
公司債信託銀行 瀏覽:735
山東黃金360 瀏覽:699
飛狐交易師接收驅動 瀏覽:153
上海證券交易所人員名單 瀏覽:728
天使輪是什麼方式融資 瀏覽:172
銀行收外匯所用僱傭合同模板英文版 瀏覽:217
珠江集團朱孟依 瀏覽:647
人民幣60年代匯率 瀏覽: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