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投資金融 > 大灣區建設對金融機構機遇

大灣區建設對金融機構機遇

發布時間:2022-09-03 04:12:49

A. 四部委發布金融支持大灣區建設26條

昨日,中國人民銀行、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以及國家外匯管理局聯合發布 《關於金融支持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意見》。
  《意見》要點
  關注
  研究設立廣州期貨交易所
  研究探索在廣東自貿試驗區內設立粵港澳大灣區國際商業銀行。
  進一步便利粵港澳大灣區內地銀行為已購買港澳地區保險產品的內地居民提供理賠、續保、退保等跨境資金匯兌服務。
  支持粵港澳大灣區內地居民通過港澳銀行購買港澳銀行銷售的理財產品,以及港澳居民通過粵港澳大灣區內地銀行購買內地銀行銷售的理財產品。
  開展私募股權投資基金跨境投資試點。
  支持創投基金的跨境資本流動,便利科技創新行業收入的跨境匯兌。
  支持從事市場采購貿易、跨境電子商務等貿易新業態的粵港澳大灣區內地居民在粵港澳大灣區內地銀行(指珠三角九市銀行,不含上述銀行在港澳開設的分支機構,下同)開立個人外匯結算賬戶,並憑相關單證辦理結購匯。
  貿易
  支持從事市場采購貿易、跨境電子商務等貿易新業態的粵港澳大灣區內地居民在粵港澳大灣區內地銀行(指珠三角九市銀行,不含上述銀行在港澳開設的分支機構,下同)開立個人外匯結算賬戶,並憑相關單證辦理結購匯。
  研究建立與粵港澳大灣區發展相適應的本外幣合一銀行賬戶體系,促進跨境貿易、投融資結算便利化。開展港澳居民代理見證開立個人Ⅱ、Ⅲ類銀行結算賬戶試點,優化銀行賬戶開戶服務。
  在粵港澳大灣區內地開展本外幣合一的跨境資金池業務試點。
  進一步便利跨國企業集團在境內外成員之間進行本外幣資金餘缺調劑和歸集,在資金池內實現本外幣按需兌換,對跨境資金池業務實行宏觀審慎管理。
  支持港澳發展離岸人民幣業務,支持香港開發更多離岸人民幣、大宗商品及其他風險管理工具。逐步擴大粵港澳大灣區內人民幣跨境使用規模和范圍,推動人民幣在粵港澳大灣區跨境便利流通和兌換。
  金融
  支持粵港澳大灣區內地銀行在宏觀審慎框架下,向港澳地區的機構或項目發放跨境貸款。支持港澳銀行在內地的分支機構為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提供貸款服務。
  支持粵港澳大灣區內地金融租賃公司、汽車金融公司、證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期貨公司、保險公司等機構按規定在開展跨境融資、跨境擔保、跨境資產轉讓等業務時使用人民幣進行計價結算。支持粵港澳大灣區內地符合條件的財務公司、證券經營機構等非銀行金融機構有序開展結售匯業務,為客戶辦理即期結售匯業務和人民幣與外匯衍生品業務。
  鼓勵外資在粵港澳大灣區內地投資入股信託公司等金融機構。研究探索在廣東自貿試驗區內設立粵港澳大灣區國際商業銀行。
  進一步便利粵港澳大灣區內地銀行為已購買港澳地區保險產品的內地居民提供理賠、續保、退保等跨境資金匯兌服務。鼓勵港澳地區人民幣保險資金迴流。
  研究設立廣州期貨交易所。支持廣東地方法人金融機構在香港、澳門發行綠色金融債券及其他綠色金融產品。
  投資
  支持粵港澳大灣區內地銀行為粵港澳大灣區內地企業辦理直接投資、外債和境外上市等資本項目跨境人民幣資金境內支付使用時,憑企業提交的收付款指令直接辦理。
  支持粵港澳大灣區內地居民通過港澳銀行購買港澳銀行銷售的理財產品,以及港澳居民通過粵港澳大灣區內地銀行購買內地銀行銷售的理財產品。
  支持粵港澳三地機構合作設立人民幣海外投貸基金,納入人民幣海外基金業務統計。
  允許港澳機構投資者通過合格境外有限合夥人(QFLP)參與投資粵港澳大灣區內地私募股權投資基金和創業投資企業(基金)。
  支持粵港澳三地機構共同設立粵港澳大灣區相關基金,支持保險資金、銀行理財資金按規定參與相關基金。
  支持符合條件的港澳金融機構和非金融企業在內地發行金融債券、公司債券和債務融資工具。
  允許粵港澳大灣區內地非投資性企業資本項目收入或結匯所得人民幣資金用於符合生產經營目標的境內股權投資。
  各方解讀
  企業
  李楚源:這樣的支持政策可謂是「及時雨」
  廣葯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李楚源在接受南都記者采訪時表示,央行等四部委提出加大金融支持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力度,讓我們感到十分振奮,尤其是在後疫情時代復工復產的關鍵時期,這樣的支持政策可謂是「及時雨」。
  李楚源表示,廣葯集團一直都在積極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去年經過大半年的調研籌備,廣葯集團國際總部已經於今年1月3日正式落戶澳門,舉行了廣葯集團(澳門)國際發展產業有限公司成立揭牌儀式,接下來需要積極引進具體的合作項目,實現粵澳醫葯健康產業的深層次合作。
  李楚源還表示,廣葯集團(澳門)國際發展產業有限公司是廣葯集團與南粵集團、澳門當地企業合資成立的,這既是粵港澳的產業合作,也是資本合作,接下來將重點引進科研項目、醫葯物流項目、大健康產品銷售等。現在央行等部委提出加大金融支持服務實體經濟,促進內地與港澳金融合作,特別提出為粵港澳大灣區現代產業發展和重大項目建設提供資金支持,有助於項目的加快落地。這一新政策紅利也為我們克服疫情影響,加大重大項目推進力度提振了信心。政策中還有不少旨在打破粵港澳不同金融體系,建立互認互通機制及綠色通道的措施,相信會幫助企業跨越一些合作的障礙,為企業減負增能。
  許曉東:金融支持是目前各行各業迫切需要的
  立白集團黨委書記、副總裁許曉東在接受南都記者采訪時表示,《關於金融支持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意見》非常接地氣!通過制定一系列切實可行的金融政策和方案,能夠有效地推動大灣區各行各業的發展,為發展注入活力。特別是在今年整個大環境發展比較緊張的情況,通過金融支持的方式助力,也是目前各行各業迫切需要的。
  「對於長期紮根實體經濟領域的立白集團來說,《關於金融支持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意見》的推出,提振了我們發展的信心。《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總原則的第一條就是『堅持服務實體經濟』,堅持金融要以服務實體經濟為目標,這可以解決企業在發展過程中面臨的投融資困難等問題,極大地優化了粵港澳地區實體產業的金融資源,為實體產業發展助力。」許曉東進一步指出。
  許曉東還表示,《意見》對幫助粵港澳大灣區企業進行業務全球化拓展也有極大的促進作用。比如說,目前有些企業在擴展海外市場時,面臨著跨境投資、融資、支付結算、風險保障等困難,而這些在《綱要》中都有相應的落地措施。這些措施同時整合了粵港澳三地的金融資源優勢,讓企業能放心地拓展跨境業務,提升海外品牌影響力,對企業發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專家學者
  申明浩:「互聯互通」是核心關鍵詞
  廣東外語外貿大學粵港澳大灣區研究院院長申明浩接受南都記者采訪時表示,「互聯互通」是本次《意見》發布的核心關鍵詞。這將是大灣區、中國乃至全球的資金互聯互通又一大舉措。事實上,對於大灣區建設本身而言,互聯互通就是一大重要任務。在疫情的關口,《意見》發布將對提振經濟、復甦市場有重大的刺激作用。尤其像跨境貸款、跨境理財投資等措施,港澳居民可以共享大灣區的產品,可以投資內地的金融產品、享受政策福利以及參與其他的一些項目;內地的居民也可以享受港澳地區繁榮的經濟金融市場,這些實際上對於提振經濟是非常重要的。同時,未來大灣區將建設成統一市場、經濟進一步一體化、綜合發揮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和深圳的創新創業中心與廣州作為灣區的樞紐中心,以及製造業城市作為製造的基礎中心這樣的一系列互補優勢,對於發揮協同作用也是有重大的好處。
  韋立堅:大灣區發展和彎道超車的東風
  中山大學管理學院副教授、大數據中心主任韋立堅向南都記者表示,《意見》的出台在當前全球疫情沖擊的嚴峻經濟金融形勢下,給了粵港澳大灣區破局發展和彎道超車的東風。《意見》提出了大灣區金融發展的三個重要指向。一是重點推動互聯互通,在金融方面率先破解大灣區一體化中的壁壘。二是重點發力人民幣國際化。三是發展特色金融,包括綠色金融、金融科技等,都是目前大灣區在金融業方面有優勢並能在國際競爭中彎道超車的重點方向。
  林江:讓大灣區成為制度創新試驗區
  中山大學嶺南學院經濟系教授林江向南都記者表示,政府非常重視粵港澳大灣區發展之中香港的作用。這個《意見》的推出說明了香港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中對金融支持和金融基建領域所起到的作用得到了政府的重視。當然,滬港通、深港通、債券通這些產品的成效還有待進一步提升和深化。最後,相關的建設意見非常具體,包括推動跨境徵信合作,為灣區提供徵信服務等。《意見》的出台,是希望灣區城市能夠積極圍繞這些對於國家新基建、新金融發展影響至關重要的領域先行先試,從而讓大灣區成為國家在現代服務業創新領域率先做出垂範的制度創新試驗區。
  何飛:探索理財產品互聯互通
  《意見》第9條提到,探索建立跨境理財通機制。支持粵港澳大灣區內地居民通過港澳銀行購買港澳銀行銷售的理財產品,以及港澳居民通過粵港澳大灣區內地銀行購買內地銀行銷售的理財產品。對此,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何飛在接受南都記者采訪時表示,跨境理財通之前在粵港澳大灣區規劃中提到過,本次《意見》做了進一步細化,明確提出要建立跨境理財通機制。其背後有探索理財產品互聯互通的意圖,即既允許內地居民購買港澳銀行銷售的產品,也允許港澳居民購買內地銀行銷售的產品。當然,實踐中還需要進一步出台操作細則,比如購買相關理財產品的前提有哪些,是否需要港澳銀行在內地設立分支機構或內地銀行在港澳設立分支機構,或者是否要通過在線平台實現理財產品互聯互通等。
  金融機構
  郁寶玉:我們感到十分振奮
  太平洋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廣東分公司總經理郁寶玉對南都記者表示,「央行等部委提出加大金融支持大灣區建設的力度,我們感到十分振奮」。太保廣東分公司一直致力於在保險領域深耕,服務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未來,太保廣東分公司將繼續發揮優勢核心能力,重點對接粵、港、澳三地財產保險業務,探索跨境財產保險業務先行先試的創新模式。
  宋躍升:為業界提供更多發展機遇
  恆生銀行(中國)有限公司副董事長兼行長宋躍升表示:「十分歡迎《關於金融支持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意見》的出台,為業界提供更多發展機遇。我們期望有關措施可以盡快落實,為粵港澳大灣區內的客戶帶來更優質的服務和體驗。」
  王冬勝:協助客戶把握各項金融措施帶來的機遇
  香港上海匯豐銀行有限公司副主席兼行政總裁王冬勝先生表示:「匯豐歡迎四部委聯合發布的《關於金融支持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意見》,相信能夠進一步促進內地金融市場開放、跨境貿易和投資、人民幣國際化、跨境金融互聯互通以及綠色金融的發展」。他還指出:「大灣區的總人口達到7000萬、本地生產總值總計超過1.5萬億美元,規模可以媲美紐約、舊金山及東京等著名灣區。作為領先的國際金融中心和全球最大的離岸人民幣中心,香港在推動大灣區發展的過程中可以擔當重要角色。香港和珠三角地區是匯豐業務發展的戰略重點,我們期待參與大灣區的建設,並協助客戶把握各項金融措施帶來的機遇。」

B. 官宣!粵港澳大灣區傳來重磅消息:「跨境理財通」落地了

導讀:理財通的設計是讓投資者可以有更大的自由度去作出投資決定,而對於很多投資者而言,這將是他們首次「跨境試水」,做好對投資者的保障就顯得尤其重要。

來 源丨21世紀經濟報道

記 者丨顧月、辛繼召、朱麗娜

6月29日下午,中國人民銀行、香港金管局和澳門金管局公布開展粵港澳大灣區「跨境理財通」業務試點框架內容,粵港澳大灣區居民可個人跨境投資區內的銀行銷售的理財產品。

聲明指出,跨境資金流動將有總額度和單個投資者額度管理,總額度通過宏觀審慎系數動態調節,但並未公布之前市場傳言的南北各設1500億元人民幣額度。

此前,在5月14日,中國人民銀行、銀保監會、證監會、外匯局發布《關於金融支持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意見》,從促進粵港澳大灣區跨境貿易和投融資便利化、擴大金融業對外開放、促進金融市場和金融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提升粵港澳大灣區金融服務創新水平、切實防範跨境金融風險五個方面提出26條具體措施。本次「跨境理財通」業務試點,則是對26條中「支持粵港澳大灣區內地居民通過港澳銀行購買港澳銀行銷售的理財產品,以及港澳居民通過粵港澳大灣區內地銀行購買內地銀行銷售的理財產品」的具體實施方式。

具體內容如下:

一、「跨境理財通」指粵港澳大灣區居民個人跨境投資粵港澳大灣區銀行銷售的理財產品,按照購買主體身份可分為「南向通」和「北向通」。「南向通」指粵港澳大灣區內地居民通過在港澳銀行開立投資專戶,購買港澳地區銀行銷售的合資格投資產品;「北向通」指港澳地區居民通過在粵港澳大灣區內地銀行(以下簡稱內地銀行)開立投資專戶,購買內地銀行銷售的合資格理財產品。

二、「跨境理財通」是國家支持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推進內地與香港澳門金融合作的重要舉措,有利於打造粵港澳優質生活圈,有利於促進粵港澳大灣區居民個人跨境投資便利化,有利於促進我國金融市場對外開放,促進內地與港澳社會經濟共同發展。

三、「跨境理財通」遵循三地個人理財產品管理的相關法律法規,同時尊重國際慣例做法。「北向通」和「南向通」投資者資格條件、投資方式、投資產品范圍、投資者權益保護和糾紛處理等由人民銀行、銀保監會、證監會、外匯局、香港金管局、香港證監會、澳門金管局商議確定。「北向通」和「南向通」業務資金通過賬戶一一綁定實現閉環匯劃和封閉管理,使用范圍僅限於購買合資格的投資產品。資金匯劃使用人民幣跨境結算,資金兌換在離岸市場完成。對「北向通」和「南向通」跨境資金流動實行總額度和單個投資者額度管理,總額度通過宏觀審慎系數動態調節。

四、港澳與內地相關監管機構將各自採取所有必要措施,確保雙方以保障投資者利益為目的,在「跨境理財通」下建立有效機制,按屬地管理原則及時應對出現的違法違規行為。港澳與內地相關監管機構將簽訂監管合作備忘錄,建立健全監管合作安排和聯絡協商機制,保護投資者利益和建立公平交易秩序。

五、內地基礎設施機構應當按照穩妥有序、風險可控的原則,積極推進「跨境理財通」的各項准備工作,在完成相關規則和系統建設後,正式啟動「跨境理財通」試點業務。

「本次跨境理財通的推出,表明中國在資本項目可兌換上的開放更進一步。從具體操作方式來看,則特別提到實行額度管理、封閉管理,資金兌換在離岸市場完成,並在投資產品方面進行了限制,也是希望通過這些方式來防止跨境資金流出現大規模波動,防止匯率和外匯市場波動風險。從目前香港離岸市場的規模來看,預計前期理財通的總額度不會太大。」北京地區某券商外匯領域分析師表示。

「在此前公布的26條措施中,跨境理財通業務就尤其受到市場關注,是一項惠民措施,既有利於金融機構開拓理財產品市場,也給了市民更多的理財產品選擇,優化資產配置。」中山大學粵港澳發展研究院教授張光南表示,「此外,包括跨境理財通在內的大灣區金融開放業務,在設計時都兼顧了市場開發和監管安全審慎,而下一步需要解決的問題一是行業標準的對接,二是金融相關的監管法律協調解釋,三是結合粵港澳大灣區各自特點,地方政府協調發展。」

同日,香港金管局其官網刊發新聞稿。澳門金管局也刊發新聞稿稱,對粵港澳大灣區開展「跨境理財通」業務試點表示歡迎,相信將為澳門金融業帶來新的發展機遇,並為澳門居民理財投資服務需求提供更多的選擇。理財通機制讓居民可透過銀行體系購買跨境理財產品,拓寬了包括澳門在內的灣區居民理財渠道,便利個人跨境投資活動,有助增加人民幣的跨境流動和使用,並為銀行帶來新的商機。

澳門金管局將跟進後續各項相關的准備工作,包括與內地監管機構協商「跨境理財通」的具體執行細節和安排,通過簽訂監管合作備忘錄,建立有效防範風險的監管協調溝通機制,並聯同業界推動該項嶄新業務的盡快落實。

圖片來源 / 澳門金管局

據悉,「理財通」將以封閉渠道運作,資金原路往返, 在設置上可能並無每日匯款上限影響。在產品種類方面,初期以簡單的理財產品為主。金管局早期的研究希望產品風險低及由當地銀行發行,而非第三方理財產品。

初期產品「風險較低、相對簡單」

6月29日,香港金管局總裁余偉文說,三地探索研究的初步工作已經大致完成,理財通進入制訂落實細節的階段,朝著正式開通邁出一大步。

他說,理財通的突破性在於提供一條正式和便捷的渠道,首次允許零售投資者直接跨境開設和操作投資戶口,有更大的自主度去選擇理財產品。

沿用過去股票通和債券通的經驗,在理財通的初階段,三地監管機構會採取務實和審慎的態度去設計各個環節。這點體現在理財通的實施框架,包括產品范圍主要涵蓋風險較低、相對簡單的投資產品;投資者在兩地銀行分別開設匯款和投資戶口、實施一對一綁定;人民幣跨境資金實施閉環匯劃和額度管理。

「正如其他互聯互通機制,我們爭取理財通能盡快、穩妥邁出第一步,而不追求一步到位,畢竟,三地監管制度有所差異,而且對大部分參與的機構和投資者而言都是新的嘗試。」余偉文說。

他表示,「未來數月,我們會和兩地監管機構商討執行細節,也會聽取業界的意見,希望爭取早日啟動理財通。」

此外,理財通的設計是讓投資者可以有更大的自由度去作出投資決定,而對於很多投資者而言,這將是他們首次「跨境試水」,做好對投資者的保障就顯得尤其重要。

理財通將為香港金融業界開拓巨大的客源和業務發展空間,推動本地財富管理業務市場有機成長,帶動產品銷售、資產管理、產品開發等整條金融產業鏈的發展,也會惠及相關的專業服務界別。進一步來說,理財通擴大了香港財富管理業的腹地,為國際金融機構提供更多誘因在香港設點和投放更多資源,服務內地投資者,進一步鞏固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和全球離岸人民幣業務樞紐的地位。

香港各界積極回應

香港特區政府表示,歡迎在粵港澳大灣區開展雙向跨境理財通業務試點,讓包括香港、澳門和廣東省內九市居民可跨境投資區內銀行銷售的理財產品。

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表示,開展理財通充分展示中央對大灣區金融發展的高度重視和支持,突顯國家作為香港的堅實後盾,香港繼續在國家經濟發展和金融市場對外開放中擔當引領角色。

她指出,國家安全立法將讓香港恢復穩定、法治和良好營商環境,確保投資者信心,進一步鞏固和提升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

香港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指出,理財通為香港整個金融產業鏈、以及其他專業服務范疇帶來龐大商機,為三地金融業界開拓更廣闊市場,亦為大灣區居民提供更多理財產品選擇,促進人民幣跨境流通和使用,進一步鞏固香港作為全球離岸人民幣業務樞紐地位。

他表示,理財通為國際金融機構提供更大誘因,為立足香港並投放更多資源,以服務大灣區城市的大量投資者,強化香港作為國際資產管理中心,以及資金進出內地重要橋梁角色。

香港金管局總裁余偉文表示:「雙向跨境理財通是繼兩地股票通、債券通後,內地資本賬戶開放的另一重要里程碑,是推動香港離岸人民幣業務發展的重大突破,也是深化大灣區金融合作的亮點。大灣區居民對跨境理財投資的需求日趨殷切,兩地金融業界對理財通有很大的期望。理財通的推出,證明香港金融機構在參與內地金融開放,服務兩地居民資產管理需要的戰略優勢。我們會與香港證監會和內地相關部門通力合作,並與業界密切磋商,根據今天公布的框架盡快敲定落實細節,爭取早日啟動理財通。」

同時,香港銀行業對理財通取得進展表示歡迎。中銀香港風險總監卓成文6月29日向媒體表示,該行一直跟進理財通的事宜,認為會為兩地銀行業帶來很大機遇,兩地客戶亦有更多投資理財機會。

他透露,中銀集團亦為推動相關業務作出不少探討,特別是業務模型、風險合規及投資者保護方面,亦向監管機構提出很多意見,期望能早日推出。

渣打大中華及北亞地區行政總裁兼集團零售銀行及財富管理業務行政總裁洪丕正表示︰

「跨境理財通是大灣區推進金融市場互聯互通的一個重大里程,為中國內地及香港居民提供更多理財產品的選擇。隨著大灣區相關政策逐步出台,區內金融市場進一步開放,將能有效吸引外資,提升區域競爭力,預期大灣區未來將成為中國經濟主要增長動力之一。

匯豐亞太區財富管理及個人銀行業務主管欣格雷(Greg Hingston) 表示:

「跨境理財通機制的落實對有意擴大投資范圍、進一步分散投資的粵港澳大灣區投資者來說無疑是大好消息。'跨境理財通'將進一步鞏固香港作為亞洲最大國際資產管理中心的地位。'滬深港通'和'債券通'先後成功推出,證明互聯互通機制均有助增加兩地金融市場的整體流動性。匯豐一直積極參與各項推動市場開放的措施,我們有信心,'跨境理財通'將成為中國金融市場開放的里程碑,為金融服務業帶來更多發展機遇。」

「大灣區是中國最富裕的城市群,有望成為全球最大的金融市場之一,預計至2025年,銀行業務的收益將達1,850億美元,復合年均增長率(CAGR)達到10.3% 。作為大灣區領先的國際銀行以及香港規模最大的銀行之一,匯豐憑藉多元化的財富管理方案、領先的數碼服務及卓越的服務團隊,將積極協助大灣區客戶充分把握這一歷史性機遇。我們正密鑼緊鼓,准備以最強的服務能力迎接即將到來的機遇。」

C. 新世界中 國能為大灣區發展帶來哪些貢獻和機遇

據新世界中 國行政總裁黃少媚女士說,大灣區要深遠地發展,還需要更加龐大的支持,尤其需要吸納國際人才。大灣區的金融需要更加國際化地發展,同時,將配套設施、醫療及教育等周邊產業進行導入,形成完整產業鏈,才會吸引國際化人才不斷湧入。新世界希望為大灣區發展做進一步貢獻,將集團旗下國際化金融、保險服務,按照大灣區人群的需求,進行針對性導入,提供更好的配套服務,也可以改善和提高行業水平。這是一個很巨大的機會,也是一個新世界可以把大灣區服務得更好,提升的一個機會。2021年9月跨境理財的開通,是對香港及海外企業,更好地服務大灣區及整個內地的一個非常好的政策,也是新世界非常看重的契機。此外,通過新世界或是周大福珠寶,在線上平台及線下實體店推出創新及金融產品,助力城市消費升級,推動廣州向國際消費中心城市發展

D. 26條重量級政策"落戶"大灣區 帶來哪些影響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實施一年多後,5月14日,中國人民銀行、銀保監會、證監會、外匯局發布《關於金融支持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從促進粵港澳大灣區跨境貿易和投融資便利化、擴大金融業對外開放、促進金融市場和金融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提升粵港澳大灣區金融服務創新水平、切實防範跨境金融風險五個方面提出26條具體措施。5月15日,《意見》發布和工作部署會議在廣州召開。

「《意見》的發布顯示了我國改革開放的步伐並未因疫情的影響而放緩,彰顯了我國進一步深化改革開放的鮮明態度和決心。」 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國家外匯管理局局長潘功勝在發布會上指出,《意見》將有力提升粵港澳大灣區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促進區域經濟協調發展、注入經濟增長新動能,為建設富有活力和國際競爭力的一流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提供堅實的金融支撐。

1

綱領性文件帶來哪些影響

總體來看,《意見》是在前期一系列政策基礎上進一步的創新與突破。興業研究報告指出,《意見》中部分措施在此前《關於進一步促進跨境貿易投資便利化的通知》(匯發〔2019〕28號)、《關於外匯管理支持粵港澳大灣區和深圳先行示範區發展的通知》(粵匯發〔2020〕15號) 等政策中已經落地,包括貿易外匯收支便利化試點、資本項目收入支付便利化試點、簡化外債注銷登記、簡化資本項下境內資金支付程序、擴大跨境資產轉讓業務試點、支持非投資性企業開展股權投資試點(由上海自貿區推廣到全國) 等。

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何飛也談到,《意見》是對《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相關金融內容的進一步細化,同時又在新的形勢下增加了粵港澳建設進程中需要金融支持的新內容,是政策集成創新的典範,具有重要意義。

他續稱,《意見》的出台有三方面重大意義:

一是表明了國家金融管理部門堅定不移支持重大區域發展的決心。

二是提升跨區域金融服務水平是當前深入推進重大區域發展戰略的關鍵保障。

三是表明了國家堅定不移推動金融開放取得更大成效的信心。

《意見》立足於通過加大金融支持力度,提升粵港澳大灣區在國家經濟發展和對外開放中的支持引領作用,特別是通過對港澳加大開放助力打造高質量開放新標桿和新樣板。

另外中銀證券全球首席經濟學家管濤撰文指出,深圳作為粵港澳大灣區的核心城市之一,《意見》的出台進一步推進了金融開放創新試點,為深圳更好抓住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契機,推進金融支持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指明了方向,開拓了空間。同時,也為深圳在更高的起點和層次上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建設,豐富「一國兩制」事業發展新實踐,創造了有利條件。

在今年2月,《關於進一步加快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和金融支持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意見》已落地。時隔三個月,國家金融管理部門再次發布金融支持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意見。至此,兩大重點區域都有明晰且強大的政策框架與細則,為下一步區域發展指明方向。

2

重點:理財通、人民幣跨境使用、

銀證保對外開放……

作為粵港澳大灣區金融支持綱領性文件,《意見》都有哪些亮點呢?

《意見》圍繞跨境貿易和投融資便利化提出多項舉措,在傳統貿易、貿易新業態和保險業務跨境收支等方面簡化匯兌管理,大力提升本外幣兌換和使用便利度。在資本項目開放方面,推動建立跨境理財通機制,開展跨境貸款、跨境資產轉讓和本外幣合一跨境資金池業務,支持私募股權投資基金開展跨境投資試點。

其中,「探索建立跨境理財通機制」具體指的是「支持粵港澳大灣區內地居民通過港澳銀行購買港澳銀行銷售的理財產品,以及港澳居民通過粵港澳大灣區內地銀行購買內地銀行銷售的理財產品。」興業研究指出,關於理財通的討論自2019年起就已經在香港金管局和內地相關部門之間發起,《意見》發布後,相關規則的制定有望加速,待管理細則出台後,關注額度管理、資金匯兌等方面的安排。

何飛表示,完善貿易新業態外匯管理、推進資本項目便利化改革、建立與粵港澳大灣區發展相適應的賬戶管理體系等舉措,具有很強的創新性。特別是建立本外幣合一銀行賬戶體系,或將對現有銀行賬戶格局形成深遠影響。

值得關注的還有金融業開放方面。《意見》提出進一步擴大銀行業、證券業和保險業對外開放,在大灣區率先落地各項金融業對外開放措施,重點支持港澳銀行、證券期貨公司和保險公司等金融機構拓展發展空間。

對此何飛談到,支持境外銀行在粵港澳大灣區內地同時設立分行和子行、支持商業銀行在粵港澳大灣區內地發起設立不設外資持股比例上限的金融資產投資公司和理財公司等政策,是協同推進擴大開放和區域發展的重要舉措。

資金融通方面,《意見》提出「支持港澳私募基金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創新型企業融資,鼓勵符合條件的創新型企業赴港澳融資、上市」,以及「研究探索在廣東自貿區內設立粵港澳大灣區國際商業銀行」。興業研究的報告指出,通過整合粵港澳地區金融優勢力量,充分發揮金交會等金融交流平台優勢,建立國際商業銀行不僅能夠支持大灣區內基礎設施和科技創新建設,還能夠對區外形成溢出,有望成為類亞投行的綜合投融資機構。

管濤指出,《意見》的一個重要方面在於金融改革開放先行先試,例如逐步擴大大灣區內人民幣跨境使用規模和范圍,其中包含了,推動人民幣在大灣區跨境便利流通和兌換;支持設立人民幣海外投貸基金;支持三地開展跨境融資、跨境擔保、跨境資產轉讓、再保險業務等業務時使用人民幣計價結算;強化香港全球離岸人民幣業務樞紐地位,支持香港開發更多離岸人民幣、大宗商品及其他風險管理工具。

在上述內容中,推動離岸人民幣市場發展備受關注。對於此,香港監管局近期發布《發展人民幣資產市場 提升香港人民幣樞紐地位》,提出爭取開通債券通南向通和ETF通,研究建立人民幣巨型基金,推出以港交所RXY指數為基礎的期貨、期權和ETF產品,允許CMU以系統內的債券作為抵押品,在債券回購產品中設計包括對沖人民幣匯率波動的條款等。

3

多項創新已落地大灣區

事實上在《意見》制定過程中,部分開放創新工作已經穩步推進並落地。

潘功勝在上述會議上指出,在民生金融方面,人民銀行根據各方意見,已經制定推出近期大灣區內社會訴求較為強烈的幾項金融政策。包括,採用遠程方式,為港澳居民代理見證遠程開立內地銀行結算賬戶試點,並逐步擴大機構使用范圍和規模;便利港澳居民在內地使用移動電子支付;港澳版銀聯「雲閃付」、微信和支付寶(香港)電子錢包等項目均已投產。在投融資便利化方面,更高水平的貿易投融資便利化和貿易新業態外匯管理等舉措已在廣東進行初步嘗試。2019年以來,人民銀行、國家外匯管理局在廣東自貿區率先開展貨物貿易收支便利化、資本項目本外幣收入支付便利化試點。同時,部分重大創新政策也在穩妥有序推進,包括探索建立與大灣區發展相適應的本外幣合一銀行賬戶體系、「跨境理財通」機制等重大措施,正在進一步完善,將在條件成熟時陸續推出。

更多先行先試在粵港澳大灣區「開花結果」,如,對廣東自貿區南沙、橫琴片區保險支公司及以下機構的設立、遷址和撤銷事項實現由審批制改為備案管理;再如,港澳保險代理公司在內地設立獨資保險代理公司所需的經營保險代理業務年限由10年降低至3年;又如,粵港澳大灣區國際商業銀行、保險服務中心等重點機構或平台籌設,國內首單在澳門本地登記發行、託管清算並上市交易的公司債券(簡稱「蓮花債」)開創內地企業赴澳門發債先河等等,大灣區多層次金融體系建設正有條不紊持續推進。

跨境人民幣結算業務方面也有大幅度突破。2019年,大灣區內地9市與港澳地區發生人民幣跨境收付2.32萬億元,同比增長17.3%,占本外幣跨境收支的45.4%,比全國高出5.8個百分點,人民幣已持續成為粵港澳跨境收支第二大結算貨幣,香港成為全球最大的人民幣離岸業務中心,澳門人民幣清算行已初步建立起覆蓋葡語國家的人民幣清算網路。在跨境人民幣融資業務方面,截至2019年末,大灣區內地9市企業通過全口徑跨境融資業務融入資金839.84億元。在跨境人民幣資金集中運營業務方面,截至2019年末,大灣區內地9市共設立跨境雙向人民幣資金池580個,累計辦理資金池收付1.42萬億元。在便利港澳股權投資基金在大灣區內地投資方面,廣東粵澳合作發展基金以QFLP方式引入的200億元澳門財政儲備資金已全部匯入,有力推動了廣東基礎設施和重點項目建設。

E.  玖富數科如何借力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機遇,進行自我布局

玖富數科發展14年來,憑借深厚的用戶積累與科技實力沉澱,持續加強對金 融科技創新的投入與探索,現已形成場景、產品、技術、合作四大生態體系的全域賦能布局,並以玖富金 融雲、玖富超級數字錢包、玖富超級大腦為核心

F. 粵港澳大灣區面臨六大金融挑戰

目前,粵港澳大灣區的經濟成長高於全國平均水平。2018年該大灣區的GDP生產總值超過1.64萬億,人均GDP2.3萬美元。預計2025年經濟總量將達到3萬億每美元,人均GDP達3.5萬美元以上。世界有四個大灣區,分別是:東京、紐約、舊金山和粵港澳。其中,粵港澳大灣區佔地面積最大,約5.65萬平方公里。

陸軍認為,粵港澳大灣區是世界上非常獨特的地方:與其他幾個灣區比較,粵港澳大灣區除了有金融服務業,還有比較強大的製造業;常住人口2018年統計是7000萬,超過英國的總人口,是加拿大人口的近2倍;這里實行「一國兩制」、「三關稅區」、「三文四語」(即英文、中文、葡萄牙文;四語中包括廣東話),是非常復雜的區域。

「粵港澳大灣區有三個主要的金融中心城市:香港是高度自由開放的國際金融中心,深圳是國內的金融中心,廣州是區域性的金融中心,金融市場處於不同的發展階段。」陸軍表示,香港的金融品種非常豐富,香港沒有外匯管制,資金進出自由。鑒於當下中美經貿關系緊張,更顯現出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重要性。粵港澳大灣區實行「一國兩制」、「三個關稅區」,制度上有差異,有互補,未來成長非常可觀,將給金融機構包括銀行、證券、保險、基金、PE、VC以及新興金融 科技 企業提供廣闊的發展空間。

與此同時,粵港澳大灣區對財富管理也提出了很多挑戰。陸軍認為,一是大灣區稅收制度復雜,如何為灣區的居民提供相應的金融品種,這是比較大的挑戰。二是,大灣區將通過深港通、債券通、自貿區等渠道連接起來,大灣區建設會逐步縮小境內境外的金融市場差異,金融體系一體化進程將加深加快,內外部風險同步與風險交織的特徵會逐漸顯現。這是需要注意的問題。三是,大灣區涉及到不同關稅區的金融活動,使金融監管的難度大大提升。四是,由於金融一體化會逐漸加快,產品的多樣性和復雜性對現有監管規范如產品設計、信息披露要求等,提出了新的挑戰。五是,在跨區域的金融活動、財富管理活動中,如涉及到一些違法或侵犯消費者利益的情況,在糾紛處理方面會涉及到不同的法律體系和法律規定,執法難度會加大。最後,在大灣區,熟悉法務、會計、稅務、金融、資產管理的人才非常短缺。陸軍表示,目前,粵港澳大灣區CFA(特許經營分析師)的人數,香港大概7000多人,廣東省600多人,加起來約8000人,在常住人口中的比例非常低,金融人才儲備及人才培養遠遠不夠。「這對我們的大學也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希望更多金融專業的人才能投身到激情燃燒的大灣區建設之中。」

G. 金融、地產、股市……粵港澳大灣區有哪些掘金機會

新京報訊(記者 顧志娟)2月18日,新華社發布消息,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下稱《規劃》),成為指導粵港澳大灣區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合作發展的綱領性文件,規劃近期至2022年,遠期展望到2035年。

粵港澳大灣區包括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和廣東省廣州市、深圳市、珠海市、佛山市、惠州市、東莞市、中山市、江門市、肇慶市(珠三角九市)。《規劃》明確了粵港澳大灣區的戰略定位:充滿活力的世界級城市群、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國際科技創新中心、「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支撐、內地與港澳深度合作示範區、宜居宜業宜游的優質生活圈。

2017年7月1日,國家發改委和粵、港、澳三地政府共同簽署《深化粵港澳合作推進大灣區建設框架協議》。機構認為,隨著大灣區規劃正式落地,粵港澳大灣區投資主題有望不斷升溫。

投資熱點1 高端製造業、現代服務業——粵港澳大灣區有望成為全球電子信息製造業產業鏈東移的繼承者

《規劃》提出,粵港澳大灣區要加快發展先進製造業,培育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

中信建投研報提出,高端製造業、現代服務業、新經濟或將是粵港澳大灣區蘊含的產業機遇。粵港澳大灣區擁有廣泛的產業結構,除了擁有大量高新技術產業之外,還存在許多不同的傳統製造業,這為人工智慧、智能製造、機器人、新材料、雲計算、工業互聯網、新一代信息技術等先進技術與傳統工業結合奠定了基礎。與此同時,粵港澳大灣區製造業發達、產業體系健全,這為研發、物流、金融、信息技術、商務、節能環保等生產性服務業的發展提供了廣闊的空間。與此同時,優質生活圈的建立也意味著休閑旅遊、養老、教育、文化娛樂生活性服務業也將迎來又好又快的發展階段。

中信證券研報提出,電子信息產業等高科技領域將是大灣區經濟發展的核心動力,隨著珠江電子信息產業基地初具規模,粵港澳大灣區有望成為全球電子信息製造業產業鏈東移的繼承者,並迎來中國內地在該領域的第二輪高速發展的黃金時期,預計其中最受益的將是消費電子、半導體產業、顯示面板等子領域。

投資熱點2 交通業、基建領域——預計到2020年,大灣區實現「市市通高鐵」

《規劃》在交通運輸體系方面提出了多條舉措,包括建設世界級機場群,暢通對外綜合運輸通道,構築大灣區快速交通網路,提升客貨運輸服務水平。

中信證券指出,區域交通一體化蘊藏重要投資機會。發展粵港澳大灣區未來的一項重點就是打通各類軟硬體障礙,促進各地深度融合發展,實現各地優勢的整體化。從目前已有的交通網路布局來看,預計大部分規劃應該還是會落在珠三角內部區域互通方面,而且未來資金到位的方式應該還會是「政府投資為主導,民間資本部分參與」。預計到2020年,大灣區鐵路運營總里程達5500公里,以高速鐵路為骨乾的鐵路網路基本形成,實現「市市通高鐵」。城市軌道交通,高速公路建設等投資也將提速,大灣區的主要城市都將新建/擴建一批機場,重點項目包括珠三角新干線機場新建工程,廣州白雲機場、深圳寶安機場、珠海金灣機場、揭陽潮汕機場、惠州平潭機場等機場改擴建工程等。

華泰證券研報表示,基建、港口物流等相關公司受益邏輯較為明確。基建投資一方面來源於廣東和香港與澳門的聯通,包括港珠澳大橋、廣深港高鐵的建設落地,以及其他基礎設施等,另一方面來源於廣東省內的基礎設施建設。港口物流方面,灣區的建設有望促進貿易出口。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17年廣東省全年實現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6.82萬億元人民幣,佔全國比重為24.5%。如果再加上香港貿易中心每年8萬億左右的進出口(含轉口)貿易額,大灣區有望成為我國最大的進出口貿易基地。

投資熱點3 金融業——將成為粵港澳大灣區新的「支柱性」產業

發展金融服務業是大灣區現代產業體系的重點之一,《規劃》提出,要建設國際金融樞紐,大力發展特色金融產業,有序推進金融市場互聯互通。具體措施包括支持廣州建設區域性私募股權交易市場,支持深圳發展以深交所為核心的資本市場,逐步擴大大灣區內人民幣跨境使用規模和范圍,擴大香港與內地居民和機構進行跨境投資的空間,不斷完善「滬港通」、「深港通」和「債券通」等。

申萬宏源研報指出,金融業將成為粵港澳大灣區新的支柱性產業。粵港澳三地達成分工合作後,有助於激發深圳科技產業和新製造業的潛力。此外,深圳也有望與香港、澳門形成區域金融生態體系。

中信證券研報提出,金融行業是重要的投資機會之一。粵港澳大灣區項目預計將強化金融服務業的多個領域(主要是在香港)。因此,銀行、交易所和金融科技具備增長潛力。股票層面上,盡管隨著時間推移,所有金融股都有望受益於該規劃,但香港的本地銀行如中銀香港和匯豐銀行可能會是最大受益者。另外,更重要的是內地與香港資本市場改革,大灣區將進一步支持區域內風投,及創新孵化。

華泰證券也將金融業列入關注主線之一。粵港澳大灣區將發揮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優勢,以廣州、深圳、澳門、珠海為依託,打造引領泛珠、輻射東南亞、服務「一帶一路」的粵港澳大灣區金融核心圈。

投資熱點4 地產行業——房地產行業將最先受益

申萬宏源研報提出,粵港澳大灣區的建設,房地產行業無疑將最先受益。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不斷推進,將吸引更多的人口向城市群遷移。這部分新增人口對房地產需求穩步增長。同時,土地估值也將迎來政策紅利期。

中信證券研報指出,粵港澳大灣區內具有豐富開發經驗的房地產企業,完全有可能把握本輪機遇。在深圳和廣州擁有大量存量土地儲備的公司,可能具備資源重估的空間。地產公司也可以新增土地儲備,追求規模的可持續增長。同時,大灣區內的城市群產業園區也值得關注,傳統產業升級創新園區,促進傳統優勢產業的升級調整。

新京報記者 顧志娟 編輯 陳莉 校對 何燕

H. 央行等五部委聯合發布金融支持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意見

觀點地產網訊:5月14日,中國人民銀行、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國家外匯管理局聯合發布關於金融支持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意見。
據觀點地產新媒體了解,《意見》從促進粵港澳大灣區跨境貿易和投融資便利化、擴大金融業對外開放、促進金融市場和金融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提升粵港澳大灣區金融服務創新水平、切實防範跨境金融風險等五個方面提出26條具體措施。
《意見》的出台,有利於進一步推進金融開放創新,深化內地與港澳金融合作,提升粵港澳大灣區在國家經濟發展和對外開放中的支持引領作用,為建設富有活力和國際競爭力的一流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提供有力的金融支撐。
其中,堅持服務實體經濟。圍繞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與貿易投資便利化的金融需求,全面推進跨境投融資創新,優化金融資源配置,提高資金融通效率,提升金融服務質量和效能,穩步推進人民幣國際化,為建設富有活力和國際競爭力的一流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提供有力的金融支撐。
堅持合作互利共贏。創新內地與港澳金融合作的路徑和模式,在更高水平上推動金融服務業對港澳開放,支持港澳深度融入國家金融改革開放格局,在「一國兩制」方針下發揮香港金融體系的獨特優勢,支持鞏固和發展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加強粵港澳大灣區金融互補、互助和互動關系。
堅持市場化導向。充分發揮市場在金融資源配置上的決定性作用。深化金融市場改革,推進深港金融市場互聯互通,提升粵港澳大灣區資金融通便利度,讓市場決定在多元化金融中介渠道中的資金流向和流量。
堅持防範系統性金融風險。建立健全區域金融監管協調機制,完善與金融開放創新相適應的跨境資金流動風險防控體系,在依法合規、風險可控前提下穩妥有序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各項金融開放創新,成熟一項、推進一項。
並且,《意見》提出要探索實施更高水平的貿易投資便利化試點、完善貿易新業態外匯管理、推進資本項目便利化改革、探索建立與粵港澳大灣區發展相適應的賬戶管理體系、探索建立跨境理財通機制、開展本外幣合一的跨境資金池業務試點、支持銀行開展跨境貸款業務、穩步擴大跨境資產轉讓業務試點、支持設立人民幣海外投貸基金等促進粵港澳大灣區跨境貿易和投融資便利化,提升本外幣兌換和跨境流通使用便利度的措施。
也將擴大金融業對外開放,深化內地與港澳金融合作。《意見》指出,將擴大銀行業開放、擴大證券業開放以及擴大保險業開放。
此外,《意見》也在推進粵港澳資金融通渠道多元化,促進金融市場和金融基礎設施互聯互通,進一步提升粵港澳大灣區金融服務創新水平等方面提出相關具體舉措。

I. 香港投資推廣署大灣區的潛力在哪兒

眾所周知大灣區的地理位置優越,廣東九個市,再加上香港和澳門的參與,大灣區的未來以及發展著實不可估量,大灣區的建設涉及金融業、航運及物流、旅遊業、建造,法律服務等各個領域,潛力巨大。中央的密切關注,特區政府的緊隨跟進,大灣區的投資是個機遇,今後廣州-深圳-香港-澳門」科技創新走廊建設,四個地方的科技聯動,迸發的能量不可估量。中央對內地與香港、澳門保險機構開展跨境人民幣再保險業務的強烈支持,以及對內地企業在香港設立資本運作中心及企業財資中心,開展融資、財務管理等業務的支持,可想而知,大灣區今後的經濟實力將持續增強。

J. 粵港澳大灣區再成兩會焦點,持續利好預期下市場或將分化

在剛剛結束的兩會上,「粵港澳大灣區」連續第四年寫入政府工作報告。而加強內地與港澳文化融合以及人才流動也成為兩會代表委員關注的話題之一,內容包括放開港澳青年在大灣區置業條件,比如放寬共有房屋申請條件、優化跨境匯款及降低貸款門檻等等。

雖然受疫情影響,但在兩會前粵港澳大灣區再迎利好,中國人民銀行等4部門推出26條金融措施支持建設,同時,越來越多的房企布局重倉大灣區。不過,機構分析認為,4月區域房價已出現結構性上漲,未來在疫情、產業、資金綜合影響下,市場仍將持續分化,競爭依然較為激烈。

大灣區發展持續迎來利好,多家房企加快布局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加快落實區域發展戰略……深入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長三角一體化發展。」

縱向來看,「粵港澳大灣區」已連續四次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2017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研究制定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發展規劃」;隨後,2018年政府工作報告則提到「出台實施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

而2019年政府工作報告更是3次提到粵港澳大灣區,內容包括「港珠澳大橋建成通車」「落實粵港澳大灣區建設規劃」「支持港澳抓住共建『一帶一路』和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重大機遇,更好發揮自身優勢,全面深化與內地互利合作」。

2019年2月,《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發布,明確提出要把粵港澳大灣區建成充滿活力的世界級城市群和宜居宜業宜游的優質生活圈。這意味著一個與紐約灣區、舊金山灣區、東京大灣區並駕齊驅的世界級城市群呼之欲出。

事實上,為了深化內地與港澳金融合作,在今年兩會前的5月15日,中國人民銀行等4部門推出26條金融措施支持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這也被業內人士認為是推動大灣區在金融領域實現進一步開放,雖然受疫情影響,但粵港澳經濟發展再次迎來利好。

在粵港澳大灣區持續利好的預期下,近幾年來,房企也積極布局大灣區,板塊包括住宅、舊改、文旅小鎮等等,其中不乏一些房企深耕重倉持有。

5月15日,龍光地產以總價115.97億元競得深圳前海一優質地塊。為此,花旗銀行發布報告評價稱,龍光地產於深圳市場土儲接近2000億元,在粵港澳大灣區及深圳都市圈具有顯著的領先優勢。

與此同時,中國奧園在大灣區也擁有豐富的城市更新資源,5月,興業證券和建銀國際予以中國奧園「買入」評級 ,同時認為,中短期內中國奧園可孵化項目超過20個,預計業績將提速增長。

除了區域房企持續深耕外,更不斷有新來房企加快布局粵港澳大灣區。4月30日,中南建設董事兼副總經理陳昱含在2019年度業績說明會上指出,粵港澳大灣區是一個1.8萬億規模的市場,作為新進入者,未來將採取長短線結合的策略。

代表委員建議進一步放寬港澳居民在大灣區置業條件

目前,粵港澳大灣區正以基礎設施互融互通為突破口,推動人才、產業、資本等資源要素的自由流動。2019年11月,香港、澳門幾乎同時推出惠民政策,其中包括香港、澳門居民在粵港澳大灣區購房享有當地居民的同等待遇,這也意味著 限購條件基本豁免。

而在今年兩會期間,代表委員進一步就放寬港澳青年在內地置業的條件紛紛提出建議。

其中,全國人大代表、香港中華出入口商會會長、禹洲集團董事局主席林龍安建議,放寬港人於內地第二套物業按揭條件。林龍安認為,房子是留住人才的關鍵因素之一,目前港人在內地置業雖然有所放寬,但僅限首套,在按揭方面也未能全面放開,對於在工作地區置業的青年人仍有較大的阻礙。

同時,林龍安建議「針對港澳青年,共有房屋亦應放寬申請條件」,他表示,雖然部分地區已經推行共有產權房,將港澳青年納入可申購范圍,但也有年齡等不同類別的限制,而且推行的地方和數量不多。

另據媒體報道,全國政協委員、新鴻基地產主席兼董事總經理郭炳聯也建議,優化跨境匯款、按揭、港人開設銀行賬戶方面,以進一步便利港人北上置業。

郭炳聯表示,大灣區內地9市放開港澳居民購房限制,為港人置業提供更多的選擇,但目前港人赴大灣區置業面臨三個問題,一是香港居民向內地匯款存在實際困難;二是內地按揭政策不一且門檻較高;三是香港居民只能在港開設級別較低的內地銀行賬戶。

郭炳聯建議,由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領導小組牽頭,成立由三地相關部門組成的「港澳居民赴大灣區內地置業統籌協調小組」,統籌大灣區內各市的購房政策,協調各市落實購房匯款、按揭、貸款等系列具體問題。

除了置業之外,文化融合也是兩會代表委員關注的內容。全國政協委員、觀瀾湖集團主席兼行政總裁朱鼎健表示,大灣區除了經濟上對標世界三大灣區,更要在建設宜居宜業宜游的人文灣區上有所作為,未來大灣區的文化產業發展、交流將更加頻密。在此基礎上,以文化的理念發展旅遊,以旅遊的方式傳播文化,文旅融合更加相得益彰。

與此同時,全國政協常務委員、世茂集團董事局主席許榮茂也建議,助力大灣區在文化融合發展中找到「最大公約數」,畫出「最大同心圓」,共享文化繁榮發展的紅利。同時,提到加快區域文化產業資源整合,以產業合作促進文化融合,繁榮文化市場。

房價曾現結構性上漲,未來區域市場將持續分化

從目前來看,「在粵港澳大灣區『9+2』城市中,無論是內地9城,還是香港澳門用戶,普遍最看好的城市都是深圳。」58安居客房產研究院一季度市場報告顯示,香港澳門在粵港澳大灣區置業的人群中,年齡段集中在20-30歲,青年人已成為粵港澳大灣區置業的主力人群。

因為受疫情影響,全國房地產市場成交量價都出現不同程度的回落。不過,據中國社科院發布的4月中國住房大數據報告顯示,粵港澳大灣區房價出現了結構性上漲,其中深圳和東莞近期出現房價顯著上漲。而具體到深圳來看,雖然在寶安、福田、南山房價出現上漲,但羅湖反而微跌。

兩會之後,對於粵港澳大灣區來來房地產市場的走勢,合富研究院分析認為,宏觀環境顯性收縮使得粵港澳大灣區「產業發展」與「人口吸納」承壓,然而「資金趨松」以及「政府維穩」預期也將使現階段的市場行情更加分化。

合富研究院進一步分析稱,未來5-12個月大灣區各城供貨相對充足,但短期內市場仍然面臨「供需匹配」問題。在疫情、產業、資金綜合影響下,一級土地市場資金重回寬裕但整體回暖不易,二級商品住宅市場需求承壓、市場動力分化,市場競爭仍然較為激烈。而從市場供應來看,新項目地價普遍不便宜,「高地價項目」的貨量佔比持續上升。

閱讀全文

與大灣區建設對金融機構機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在國際貿易中匯率的作用 瀏覽:869
郵政儲蓄網上銀行怎麼買理財產品 瀏覽:918
黃金的微商 瀏覽:403
2015年11月8日港幣匯率 瀏覽:812
風險最小且流動性最大的金融資產 瀏覽:427
美國期貨cpocommodity 瀏覽:667
金融公司的催收工作總結 瀏覽:508
騰達股份 瀏覽:532
公司金融近期研究熱點 瀏覽:137
消費金融公司股東的選擇 瀏覽:122
投資集團管理有限公司英文名稱 瀏覽:110
都業華纏論指標 瀏覽:755
公司債信託銀行 瀏覽:735
山東黃金360 瀏覽:699
飛狐交易師接收驅動 瀏覽:153
上海證券交易所人員名單 瀏覽:728
天使輪是什麼方式融資 瀏覽:172
銀行收外匯所用僱傭合同模板英文版 瀏覽:217
珠江集團朱孟依 瀏覽:647
人民幣60年代匯率 瀏覽: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