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投資金融 > 金融機構市場化退出機制

金融機構市場化退出機制

發布時間:2022-09-17 18:40:51

❶ 保險代理公司的退出機制

論我國股市退出機制建設的幾個重要問題
我國股市的封閉型特徵嚴重製約了證券市場的規范成熟,建立健全退出機制已成為股市進一步發展的必然選擇。雖然,PT水仙已開退市先河,但這並不能說明退市機制就此啟動,首家退市企業更多的是出於市場義憤。人們常常認為企業退市的困難在於股市本身不規范,法規不健全,證監部門難下決心等等,其實,這只是一種表面現象。要真正建立股市的退出機制,還必須解決好以下幾個深層次的重要問題。
一、建立股市退出機制必須解決企業退市的成本機制問題
我國股市退出機制建設的第一個重要問題是建立企業退市的成本。成本是指個人或組織為獲得所需要的資源而付出的代價,它相對於收益而定義。上市企業的退市不是無代價的,正是這種代價的大小及其與收益的關系決定了股市能否形成有效的退出機制。如果企業、股市和社會為一個企業的退市所付出的代價遠遠超出了它們為之所獲得的收益,退市就會中止;反之,則得到施行。確切地說,上市企業退市與否,取決於退市成本與退市收益的比例,用公式表示:TI》TC或TC≤TI,式中,TI表示退市收益,TC表示退市成本。這一關系式表達了企業退市成本機制的核心。正是這一機制從根本上制約了股市退出機制的建立。
(一)退市成本與收益因素考察
企業退市會對企業、股市和社會產生不同的影響,這種影響包括成本和收益兩個方面。
從成本方面考察,主要有以下因素:第一,退市企業的會計成本。這是會計師在帳薄上記錄下來的成本,它反映使用資源的實際貨幣支出。企業退市,首先碰到的是從會計帳目上要支付多少代價的問題。如果一個企業因退市而破產,那麼清償過程中償債額便是退市的企業會計成本。第二,退市企業的機會成本。企業退市,失去上市特權和融資資格,等於企業放棄了在股市低廉籌措資本的機會,構成了退市的機會成本。第三,企業退市的社會相關成本。相關成本是作出決策過程中使用和發生的費用支付。它的核心在於與決策緊密相關,不發生決策就可能是隱含的。一個企業退市,在股市買賣該企業股票的投資者因不能再有機會在市場交易該股票,可能造成持有股票的價格縮水。這種股票的縮水部分屬於社會付費,因為交易市場的活動與企業自身的運行是分離的,股市的責任由社會承擔。可見,社會相關成本是由退市決策引發的。第四,企業退市的社會增量成本。增量成本是因作出某一特定決策而引起的全部成本的變化,與相關成本具有同一屬性,但它發生於特定決策的情況下。第五,企業退市的社會軟成本。這主要包括企業退市乃至破產需要社會各方為之付出的各種難以直接用貨幣衡量的費用。如社會的穩定,職工的思想政治工作,政府出台有關退市的優惠政策、社會的責任等等。
從收益方面考察,主要有以下因素:第一,會計收益。企業退市破產如發生會計成本,則社會就產生會計收益,兩者均為清償額。第二,機會收益。它等同於退市的企業機會成本。因為一個企業退市付出的機會成本也同時為另一個企業的上市提供了機會,使其產生機會收益。第三,社會收益。這主要是企業退市給股市和社會經濟運行的規范發展所產生的社會效益。它屬於一種軟體收益,很難進行量化。但它又是退市收益的真正價值所在。
(二)現行體制下的退市成本機制考察
在退市成本的構成要素中,企業會計成本和機會成本可以概括為私人成本,屬於企業本身的付費;社會相關成本和增量成本及軟成本可以概括為社會成本,屬於社會的付費。這兩大成本的大小及其相互關系從根本上決定著退市成本機制的形成和運行。在現行體制下,它們呈現出量增價高的擴張態勢。第一,私人成本畸高。一是股市的長期封閉運行,積淀了一批劣質企業,資不抵債成為這類企業的共性,如令其退市,破產便成為唯一選擇,由此產生了債務清償中的會計成本,過度負債又使得企業清償後一無所有。譬如ST鄭百文2000年中報每股凈資產-9.31元,負債率216.95%。有效資產6億元,其退市破產,企業的會計成本為6億元。二是股市的高度行政壟斷和股市容量的狹小造成了上市公司殼資源價值與價格的嚴重背離,從而大大提高了企業退市的機會成本。在鄭百文重組案中,三聯公司為什麼要花5.5億元的巨資重組鄭百文?其中隱含的主要因素就是鄭百文退市的機會成本。因為政府控制的股市為上市企業創造了特殊權利,退市則失去了這種權利。第二,社會成本龐大。一是企業對國有銀行貸款的過度依賴和國有銀行商業化程度不高造成了企業退市的相關成本龐大。其來源是企業退市破產時。資不抵債形成大量的貸款懸空,最終不得不由國家承擔相應的損失。如ST鄭百文退市破產造成19億元銀行貸款懸空。二是國有資本的絕對控股使上市公司未能獲得根本的制度變革,國家依然扮演著無限責任股東的角色,造成了企業退市的大量增量成本。主要是企業退市破產時,政府不得大包大攬,包括安置職工,承擔虧損等等。如果鄭百文退市破產,其20億元的累計虧損和2000名職工的安置將成為社會責任。三是國有股、法人股不能流通使上市公司這一最現代的企業組織形式失去了本來意義,阻礙了企業通過股權流動進行自我更新的機制,國家和政府作為企業老闆形象被固化,進一步肯定了國家承擔社會增量成本包括軟體費用的責任。四是通過退市企業股票縮水體現出來的社會相關成本不可輕視,其數額可通過股市市值的減少計算出來。從以上兩方面的分析可以看出,企業退市的成本不僅是巨大的,而且其中的私人成本和社會成本存在著懸殊差距:社會成本遠遠超過了私人成本。面對如此龐大的退市成本,企業和社會是否獲得與之匹配的退市收益呢?顯然,企業的私人成本可以等額轉換成社會收益,但社會成本卻並不能完成這種轉換,於是有:TI<TC或TC,TI,退市成本機制難以啟動運行。如果啟動這一機制,社會成本與私人成本的巨大差距將使企業退市產生嚴重的外部性問題,社會因此而遭受巨大損失。這一原理正好說明了:一旦某上市公司涉及退市會遭到社會特別是企業從屬的地方政府及其相關部門的強大幹預。
(三)推動退市成本機制啟動運行的途徑
股市退出機制的確立有待於退市成本機制發揮作用;成本機制的形成必須滿足退市收益大於退市成本的條件;啟動這一機制的關鍵是尋求降低成本的有效途徑。第一,建立企業質量評估制下的及時退市制度,消除退市即破產的現象。前面已提及我國股市的封閉運行造成了大量劣質企業的囤積,令其退市便是宣告破產,因此,企業和社會都不得不為之大量付出。股市應在法規建設上堅決避免產生這種現象,建立一套上市企業的質量評估,體系,讓不符合相應條件與標準的企業及時退出,使其退市後仍能正常存續營運。這樣,退市引起的成本被限制於一個很小的范圍內。因為,一個企業的正常退市不必為之進行清償,原有的債權債務、虧損和職工等都可以在企業續存,社會不必為此承擔更多的責任。第二,改造國有控股公司的股權結構,變國有資本絕對控股為相對控股,推動企業實現有限責任制度,使國有股東為企業承擔有限責任,降低企業退市的間接社會成本。在目前股市存在大量財務狀況惡化企業的條件下,退市即破產的現象不可避免。為了將退市成本降低到最低程度,必須落實企業的有限責任制度。在國有股東占據企業股權絕對優勢的情況下,國有控股公司蛻變為事實國企,國家因此成為企業的無限責任股東,承擔起企業退市破產的全部社會成本。如果國有股在企業進行相對控股(控股比例可在25%左右),多元產權同時在企業發揮作用,可從機制上促進現代企業制度的有效確立,各種股權所有者便可按有限責任獲得上市收益和承擔退市成本,這無疑會大大降低退市的社會成本,減少政府對建立退市機制的顧慮。第三,徹底解決國有股、法人股流通問題,消除企業退市的私人成本與社會成本的巨大差距所引起的外部性。企業退市困難症結在於企業退市的私人成本大大低於其社會成本,政府只好採取封閉股市的措施。這一現象的深層原因除了國有資本的絕對控股之外,還有一個更加重要的因素在產生作用,即國有股的不能流通使持股人凝固,阻礙了股權機制的功能,使企業的實體運動受到終極主體的永恆性控制。這樣,即使國有股只相對控股,也同樣不能使其他產權發揮應有的功能,國有股仍難逃避承擔無限責任的命運。要降低企業退市的私人成本與社會成本的差距,必須實現國有股、法人股的全額流通。理由是:第一,國有股流通可規范企業的產權機制,這將從根本上降低退市的社會成本。如果國有股流通,則要求從中央到地方政府須委託若干國有股持有機構作為國有股的實際委託人,這些機構在持有或買賣國有股的過程中實現委託人與代理人的分離,並以股權控制為核心?惺苟怨?鏡目刂迫ǎ?械S邢拊鶉巍U廡┕扇ㄊ橇鞫?模?ㄖ厥遣歡媳浠?模?笠檔腦誦凶裱?諧」媛桑?耆?牙肓蘇??男姓?刂疲?笠低聳杏肫撇?輝儺枰???鋇卣???笠檔乃餃順殺居肷緇岢殺窘デ饕恢隆5詼???泄閃魍?紗俳?笠抵骯さ納矸葜沒弧U饈牆檔推笠低聳猩緇岢殺鏡諞灰?亍I鮮釁笠低聳釁撇?淖畲笊緇岢殺臼侵骯ぐ倉謾T詮?銥毓曬扇ü袒?那榭魷攏?骯ぶ丈硎粲詮?遙??依磧Ω?柰咨瓢倉謾H綣??泄扇?魍ǎ?笠悼毓曬啥?歡媳浠?酥劣曬?鋅毓殺湮?淥??彌魈蹇毓桑?笠抵骯び氳鋇卣??牧?當闥嬤?卸狹恕N?獬?骯さ暮蠊酥?牽??銥剎扇∮泄卣?咧鴆蕉勻?裰骯な敵猩矸葜沒唬?愫蒙緇岜U希?怪骯ね耆?牙攵怨?業囊欄焦叵擔?晌?雜扇爍瘛5諶???泄閃魍ù俳??凶時頸V翟鮒擔?欣?諂笠低聳諧殺鞠抻諍俠硭?健9?鋅毓苫?乖諶?ㄐ惺構扇ㄈɡ?墓?討校?梢遠嘀滯揪妒迪止?凶時鏡謀V翟鮒怠H繆『悶笠盪?砣耍?蒲в行У囟雲笠凳凳┘囁兀?ü?蚵艄善憊奼芊縵眨?分鶩蹲實氖找嫻鵲取9?凶時鏡謀V翟鮒擔?鑾苛松緇岬木?檬盜Γ?欣?詮墒械慕】黨中?⒄梗?幼芴逕轄檔土似笠低聳釁撇?南嘍隕緇岢殺盡?/P>
二、建立股市退出機制必須解決企業退市的市場化機制問題
從各國股市的一般情況看,退市的情況主要有幾種形式:企業主動申請退市、企業自動退市和強制退市。這三種形式都是市場規律作用的結果。我國股市退出機制建設的第二個重要問題是按照這種市場規律建立企業退市機制。
(一)遵循供求規律,放開股票市場,讓市場決定上市企業的存續與退出
我國股市退出機制難以建立的另一個秘密是:行政控制股市造成市場供求失衡,供不應求使劣質股票的價值高估,以致退市困難。在股市政府化的條件下,靠股市的擴容已經不能解決市場的供求矛盾。因此政府行為本身產生一種稀缺資源,引發爭奪資源現象。所以,解決退市難題必須放開股票市場,讓市場的供求規律調節企業的退市機制。只有企業進入股市的所費成本低廉才會換來其退出股市的所費成本的降低。筆者設想按商品市場模式設計股票市場,企業進入股市同進入商品市場一樣,只要辦理必要的注冊登記手續,按規定繳納有關稅費就可以了。這樣,上市企業的稀缺性就會大大降低。人們可能擔心:上市門檻降低,各類企業蜂擁而至,股市豈不崩潰?其實,商品市場的供求規律使得消費者無情地淘汰了不受歡迎的商品,大量企業的消失與產生正是這一規律作用的自然結果,市場並沒有因此崩潰,而是越來越繁榮了。股票市場與商品市場本質上沒有區別,只不過作為股票交易場所有自己的一些特徵罷了。商品市場的規范排斥假冒偽劣商品,股票市場的規范同樣排斥假冒偽劣的企業股票,除此之外,應當允許一切符合法律法規而設立的企業上市。筆者主張,企業上市不但要取消審批制,也要取消核准制,代之以登記制。因為現行體制下?暮俗賈朴肷笈?撇⑽薅啻蟛畋稹5諞唬?俗賈仆?笈?埔謊?氬悴閔甌ā⒉悴愫俗跡?囊桓齷方謔蘢瑁?笠瞪鮮卸薊岣榍常壞詼??笠瞪鮮械鬧疃嗵跫?換嵩諍俗賈葡略黽佣?換峒跎伲??煌?氖欽廡┨跫?嵊幸恍┬碌慕饈停壞諶??笠瞪鮮械拇竺挪⒉皇竅蛩?械鈉笠悼?牛??且蛩?兄啤⒌賾頡⒗嘈汀⒅質粲邢災??穡?笠瞪矸薟煌?嵊脅煌?納鮮刑跫???繚講煌?拿偶鰲V揮惺諧》趴?耍?┣蠊媛剎嘔崢凸鄣胤⒒幼饔茫?善筆諧〉墓┣篤膠飠蜆┕?誶螅?突嶠?又使善敝鴣鍪諧』蚓苤?磐猓?聳芯統閃俗勻歡?壞氖慮椋??乙?齙墓ぷ骶褪俏?な諧≈刃潁?蔥蟹?煞ü妗?/P>
(二)遵循價值規律,讓企業股票在股市的競爭中優勝劣汰
我國現行股市是一個缺乏競爭的市場,企業只是在上市前競爭,上市後便失去了競爭的環境與壓力,股票的價值與價格嚴重背離;交易市場投機之風盛行,交易者往往炒作的是股票的概念、包裝以及似是而非的題材、信息等等,「坐莊」成為時尚,致使垃圾股雞犬升天,市盈率高企。這種現象除了股市容量偏小、法規不健全等因素外,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股市的價值規律失效。為什麼會產生價值規律的失效?第一,股票的價格不由其內在的價值決定,而由行政壟斷的上市企業的殼資源及其衍生物虛擬價值決定,股票的外殼與股票本身的內容和質量在現行體制下徹底分離了,股票不必通過內在價值的競爭去體現外在價格,而是只要有一塊上市的牌子就可吸引眾多的交易者。第二,交易者所謀取的是交易市場股票轉手過程中的差價,而不是作為股票實體的企業給予的利潤回報,買賣股票的內核被擯棄了,等價交換的原則被破壞,投機規律主導股市。
股市價值規律的失效所產生的後果是災難性的。第一,股市泡沫無限擴張,累積的風險越來越大,最終可能崩潰。第二,上市企業失去了市場的風險約束,得不到應有的競爭性改進,股市的實體受到侵蝕,產生越來越多的劣質股票,降低了股市質量。因此,目前的當務之急是要讓股市得到價值回歸,建立一套使價值規律能夠發揮作用的股市規章制度,以此推進股市的市場化改革。其次,建立股市的企業價值評估體系,指導交易者認識企業價值。第三,建立上市企業利潤回報制度,使市場樹立正確的投資理念。第四,徹底取消行政權力對上市公司牌子的維護,讓被高估的殼資源價值降下來。第五,強化市場透明度,規范企業的信息披露制度,使企業在公平競爭中體現自身價值,實現優勝劣汰。
(三)遵循市場規則,讓證券交易所成為企業退市的決策者
商品市場的交易者進入與退出市場由市場管理者決定,股票市場的交易者進入與退出同樣可以由市場管理者決定,這個管理者就是證券交易所,而不是國家證監會。證監會和交易所雖然都是股市的管理者,但各自職能不同。證監會應是國家整個證券市場的管理者,主要負責證券及其股票市場法律的執行,各類管理規章的制定,對整個證券市場進行宏觀指導、駕馭、調控等;證交所則是證券法律、規章的具體執行者,負責管理在本市場掛牌交易的股票,接受證監會的授權,全權處理交易所的一切營運事務,同時接受證監會的宏觀監控。在這一體制下,上市企業完全處於證交所的監管之下,證交所可按上市企業的表現情況及時作出退市等管理決策,以此消除企業退市的行政干預隱患,真正實現退市的市場化機制。按目前股市監管體制,國家證監會實際充當了市場立法者、執法者和行政管理者的三重角色,權力高度集中;相反,證交所完全成了證監會的辦事機構和橡皮圖章,無權行使作為市場管理者的應有職責。其後果是:第一,證監會職能越位,證交所職能脫位,阻礙了股市的規范化進程;第二,固化了股市行政化特質,阻礙了股市的市場化進程;第三,加大了證監會與上市企業之間的信息不對稱,增加了企業退市的難度;第四,造成了證交所管理手段和資源的閑置浪費。所以,將股市的主要管理職能歸還證交所應是退市機製得以正常啟動運行的必要條件,證交所應當成為企業退市的決策者。
三、建立股市退出機制必須解決企業退市的聯接機制問題
我國退市機制建設的第三個重要問題是建立企業退市的聯接機制,即為了保證退市機制順利實施,減少股市可能因此引發的波動,必須建立起與之配套的相關聯接體系。
(一)企業退市的聯接機制之一:設立場外交易市場的退市沖減機制
為了沖減退市機制實施對於市場主體的壓力,需要有一個使退市企業股票得以轉讓的場所來完成企業從上市到退市的平穩過渡。這就是建立場外交易市場,這一市場可以發揮十分重要的退市連接作用。第一,降低退市成本。企業退出主板市場後,其股票仍能在場外交易市場流通,企業可以正常營運,企業和社會都不必為退市而付費,這無疑減少了退市的阻力。第二,有效阻止了股權凝固,為企業適時進行購並和重組提供了與主板股市同等的機會,有利於企業發展。第三,有利於退市企業重新爭取上市資格。退市企業在場外交易可以改善經營管理,提高業績,創造條件,重新進入主板股市。第四,促進更多的企業自願退市。由於場外市場的設立,使企業減輕了強制退市的壓力,為了企業自身的健康發展,它們可能更多地選擇自願退市。從國際的一般實踐來看,自願退市應是退市機制的主流。
(二)企業退市的聯接機制之二:建立股市囤積的劣質企業改造機制
由於我國股市封閉了10年,囤積了大量劣質企業。它們早已不具備上市資格,其絕大多數是國有控股公司或公有法人控股公司。要實施企業退市,必須將這批企業首先退出。但它們的退市,必然遭致難以估量的社會成本支出。這是退市機制啟動運行的第一大難題。筆者設想的解決辦法是建立囤積的劣質企業改造制度。第一,盡快改造劣質企業的股權結構,實施「國退民進」的股權改造方案,出讓國有股權或公有法人股權,回收國有資產價值,實現企業的有限責任制度,消除國有股無限責任風險,以企業內部機制的成功改造促使企業質量的提高。第二,盡快改造劣質企業的股權流動性,實施股權全額流動方案。國有股、法人股流通是股市發展的最終方向,但現有龐大的國有股、法人股不可能在短期內全部流通,只能作為歷史遺留問題分期分批解決。因此,要使退市機制避免受阻,必須首先解決劣質企業股票全額流通問題,以從根本上卸掉國有股承擔的無限責任,大幅降低退市的社會成本。第三,改造企業的內外在形象,限期達到存續股市的必備條件。考慮到具體歷史條件,可給劣質企業一個實施整體改革、提高效益的寬限期,如其不能在規定限期內達標,則堅決予以退市。到時因企業已完成各項改制,退市成本會顯著降低。當然,全面啟動退市機制不可能不給社會造成一定損失,我們必須在盡可能降低成本的基礎上堅決推進退市進程。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❷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加快完善現代市場體系的主要舉措有哪些

(9)建立公平開放透明的市場規則。實行統一的市場准入制度,在制定負面清單基礎上,各類市場主體可依法平等進入清單之外領域。探索對外商投資實行准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的管理模式。推進工商注冊制度便利化,削減資質認定項目,由先證後照改為先照後證,把注冊資本實繳登記制逐步改為認繳登記制。推進國內貿易流通體制改革,建設法治化營商環境。
改革市場監管體系,實行統一的市場監管,清理和廢除妨礙全國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和做法,嚴禁和懲處各類違法實行優惠政策行為,反對地方保護,反對壟斷和不正當競爭。建立健全社會徵信體系,褒揚誠信,懲戒失信。健全優勝劣汰市場化退出機制,完善企業破產制度。
(10)完善主要由市場決定價格的機制。凡是能由市場形成價格的都交給市場,政府不進行不當干預。推進水、石油、天然氣、電力、交通、電信等領域價格改革,放開競爭性環節價格。政府定價范圍主要限定在重要公用事業、公益性服務、網路型自然壟斷環節,提高透明度,接受社會監督。完善農產品價格形成機制,注重發揮市場形成價格作用。
(11)建立城鄉統一的建設用地市場。在符合規劃和用途管制前提下,允許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出讓、租賃、入股,實行與國有土地同等入市、同權同價。縮小征地范圍,規范征地程序,完善對被征地農民合理、規范、多元保障機制。擴大國有土地有償使用范圍,減少非公益性用地劃撥。建立兼顧國家、集體、個人的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機制,合理提高個人收益。完善土地租賃、轉讓、抵押二級市場。
(12)完善金融市場體系。擴大金融業對內對外開放,在加強監管前提下,允許具備條件的民間資本依法發起設立中小型銀行等金融機構。推進政策性金融機構改革。健全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推進股票發行注冊制改革,多渠道推動股權融資,發展並規范債券市場,提高直接融資比重。完善保險經濟補償機制,建立巨災保險制度。發展普惠金融。鼓勵金融創新,豐富金融市場層次和產品。
完善人民幣匯率市場化形成機制,加快推進利率市場化,健全反映市場供求關系的國債收益率曲線。推動資本市場雙向開放,有序提高跨境資本和金融交易可兌換程度,建立健全宏觀審慎管理框架下的外債和資本流動管理體系,加快實現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
落實金融監管改革措施和穩健標准,完善監管協調機制,界定中央和地方金融監管職責和風險處置責任。建立存款保險制度,完善金融機構市場化退出機制。加強金融基礎設施建設,保障金融市場安全高效運行和整體穩定。
(13)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建立健全鼓勵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的體制機制,健全技術創新市場導向機制,發揮市場對技術研發方向、路線選擇、要素價格、各類創新要素配置的導向作用。建立產學研協同創新機制,強化企業在技術創新中的主體地位,發揮大型企業創新骨幹作用,激發中小企業創新活力,推進應用型技術研發機構市場化、企業化改革,建設國家創新體系。
加強知識產權運用和保護,健全技術創新激勵機制,探索建立知識產權法院。打破行政主導和部門分割,建立主要由市場決定技術創新項目和經費分配、評價成果的機制。發展技術市場,健全技術轉移機制,改善科技型中小企業融資條件,完善風險投資機制,創新商業模式,促進科技成果資本化、產業化。
整合科技規劃和資源,完善政府對基礎性、戰略性、前沿性科學研究和共性技術研究的支持機制。國家重大科研基礎設施依照規定應該開放的一律對社會開放。建立創新調查制度和創新報告制度,構建公開透明的國家科研資源管理和項目評價機制。
改革院士遴選和管理體制,優化學科布局,提高中青年人才比例,實行院士退休和退出制度。

❸ 存款保險制度 在中國

中國計劃實行存款保險制度,朝著更全面地廢除利率管制又邁進了一步,同時也意味著在更為市場導向化的經濟中,銀行倒閉是被允許的。
存款保險制度符合中國國情
醞釀多年的存款保險制度終於漸行漸近。11月30日,國務院發布了由人民銀行起草的《存款保險條例(徵求意見稿)》,勾勒出了中國存保制度的大致輪廓。有以下幾個核心內容。
首先是參與機構范圍。《意見稿》要求在我國境內設立的從事存款吸收業務的金融機構機構,包括商業銀行、農村合作銀行、農村信用合作社等,均需加入存款保險。
其次是有限保險,這也是國際實踐的主流模式。有限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只對部分類型的存款賬戶提供保障,在《意見稿》中,金融同業存款以及其他一些特定存款不在保險范圍;二是只對限額以下的賬戶提供全額保障,限額以上部分的償付,主要來自清算財產。目前《意見稿》規定的償付限額為50萬人民幣。
第三是存保制度的組織形式。目前採取了操作上更為易行,也更簡單的存款保險基金,而非常見的獨立法人模式。
第四是保險費率的確定。《意見稿》提到,存保費率由基準費率和風險差別費率兩部分組成構成,根據國際實踐,風險差別費率將根據投保機構經營狀況和風險大小而有所差異。盡管《意見稿》並未列出具體的費率,但從其附件《存款保險知識專家問答》中的描述「存款保險制度建立後,只是小比例地向金融機構收取保費,費率水平遠低於絕大多數國家存款保險制度起步時的水平和現行水平」,估計不會超過萬分之五。
總體上看,《意見稿》綜合參考了各國實踐經驗,是一個相對折中,並符合中國國情的方案。作為一項涉及基本風險制度重大的改革,顯性存保制度的建立將對中國金融業產生深遠的影響,概括起來有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推動金融風險的顯性化,為進一步的利率市場化創造條件。相對於之前長期存在的隱性擔保,顯性存保制度最重要的意義,不在於提高銀行體系的穩定性,而在於將隱形的風險顯性化,以提高經濟主體對金融風險的認知,以及對風險的准確定價和配置。在利率市場化加速的時期,這點尤其重要。否則,經濟主體忽視風險而只關注收益的結果,只會造成嚴重的風險錯配,並在長期內積累更大的系統性風險。
第二,建立和完善市場化退出機制,推進銀行業市場化改革。通過抑制銀行風險的外溢,存保制度為問題銀行的破產處置提供了必要的前提,因此,存款保險制度通常也是金融機構市場化退出機制的重要組成部分。為提高銀行體系的競爭效率,以及降低銀行准入門檻、推動民營銀行發展等市場化改革,有著深遠的意義。
第三、對銀行經營而言,存保制度有以下幾方面影響。其一,保費繳納在短期內會給銀行帶來一定的成本,不過,從《意見稿》的文字推斷其初始水平較低,對銀行盈利能力的直接影響應該有限;其二,差別費率的設置,對銀行可以形成正向的激勵。但在短期內可能會加重經營不善的銀行的成本,並進而導致存款結構以及銀行相關業務的調整;第三,在長期內,當公眾充分認識並接受存保制度之後,中小銀行相對於大銀行的聲譽劣勢有可能得到改善,有助於中小銀行的競爭與發展。
第四,對廣大儲戶而言,存保制度幾乎沒有直接影響。考慮到《意見稿》規定的受保障的賬戶類型較廣,個人和企業存款都在覆蓋范圍。而在保障金額方面,按人民銀行的估算,50萬的保障限額已覆蓋了99.5%以上的賬戶。這一金額,如果按家庭來匡算,其可以覆蓋的范圍應會更廣,不受保障的風險很低。而從長遠看,在存保制度推出之後,利率市場化的最終完成,將會給儲戶帶來更多、收益更高的選擇。
當然,作為一項涉及整個行業的基礎性改革,從《意見稿》的出台到存保制度的正式實施,還有許多相關工作有待完成。在此過程中,需要保持密切關注,並在政策上做好相應的准備和預案,以確保實現該制度的平穩推進和有效運行。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❹ 20世紀末,長期處於通貨膨脹壓力的中國,突然陷入通貨緊縮,為什麼

當前的緊縮政策是政府的宏觀調控。通脹壓力任何國家、經濟體任何時期都存在。
一、形成通貨緊縮的深層原因
通貨緊縮的出現,有其直接原因與深層原因。通貨緊縮出現的直接原因,是商品供求總量與供求結構嚴重失衡,商品供給大於需求,供給結構不適應需求結構,導致潛在的社會總需求與社會總供給結構錯位較大,大量的潛在的產品供給得不到實現而淪為無效供給,造成商品價格水平較長時期處於低位徘徊的局面。
通貨緊縮出現的根本原因,是我國目前特有的體制矛盾與結構矛盾爆發的結果。
(一)體制缺陷。
1. 企業產權制度缺陷。
我國國有企業改革的目標是建立產權明晰、責任明確、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的現代企業制度,但是我國目前90%的國有企業仍然是獨資形式,停留在轉換企業經營機制階段形成的擁有相當經營自主權,只負盈不負虧的體制水平上,只有10%的國有企業完成了向多元投資主體下的現代企業制度的形式轉化。實際上這種制度轉化也是很不徹底的,表現在各投資主體的股權代理關系扭曲,企業資產控制權、資產剩餘控制權,資產剩餘索取權的配置殘缺上:作為國有企業所有權代表的國家,授權企業法人和企業內部職工代理經營企業資產,這種承包經營是為了使企業自主經營、自負盈虧,成為獨立的市場主體,但產權的國有形式,其剩餘控制權歸屬企業內部人,剩餘索取權卻歸屬於國家,這種典型的產權殘缺使企業經營決策者為自己及內部人謀利益,追求企業內部人的效用目標,偏離所有者的財富和企業價值最大化目標,容易導致國有資產流失和受到破壞。另一方面,企業承包責任人名義上可以由推薦、選舉、招投標方式產生,但實際上,企業承包人多數是由主管部門任命產生的(佔81、5%,1999年數據),這使國有企業在很大程度上仍是政府的「附屬物」,無法擺脫政府對其生產經營的行政干預,難以做到自主經營,自負盈虧。使得企業的經營機制與市場需求極不適應,市場調節力弱,價格機制呆滯,競爭力較差,獎金周轉慢,產品質量下降,成本上升等,產不適銷,造成生產與需求脫節、效益嚴重滑坡,產品大量積壓。產品積壓,生產被迫壓縮,這樣企業困境的不斷加深,是經濟收縮持續下去的原因。
2. 經濟活動的擴張機制缺陷。
經濟活動的擴張,在適應需求的前提下還應建立在提高生產技術,促進產品升級換代的基礎之上,但是由於我國企業產權不明確,風險約束機制失效,企業創新動力不足,使得這些企業為了保持增長,只能依靠大量增加投資來擴大規模,增加產出而置市場的供求狀況不顧,反正「賺了歸自己,虧了歸國家」,使得超高速投資成為支撐90年代經濟高速增長的最直接原因。其結果一方面帶來了經濟的高速增長,另一方面這種簡單重復建設導致社會資源嚴重浪費,無法發揮其應有效用。據統計,90年代以來,每年新上3萬個建設項目,大約有1/3項目虧損,1/3項目取得了較高的投資回報率。每年將近5000億元投資沒有發揮效益。如此低下的投資效率,實在無法使增量資源實現有效配置,而且重復建設的矛盾在短缺經濟的情況下暴露不出來,只有在過剩時重復建設的隱患才全部暴露出來。所以隨著「軟著陸」的實現,投資規模的縮減,泡沫破滅,企業立即陷入困境。巨大的生產能力過剩進而導致產品供大於求,企業負債增加,效益下滑,而靠扭麴生產要素價格,靠大量資金投入推動的生產模式越來越難以維持,因而盲目過度的競爭不可避免,供大於求的局面下物價自然下調。
3. 企業退出機制缺陷。
市場化的退出機制,包括轉產、兼並重組和破產引起的企業消亡,即存量資源的再配置。通過兼並重組,可以使企業實現規模效益,對產業結構的調整,管理水平及擴大市場范圍等具有正向效應。破產機制的健全,對於減少企業資產的有形和無形損耗,實現資源的合理配置,充分發揮資源優勢具有積極作用。但是我國在相當長時間內對破產存在偏差認識,產權的不可轉讓性也妨礙著企業的購並重組,在我國,國有經濟各個企業之間可能有某種交換,但不存在真正意義上的交換,因為不存在所有權的轉移,例如國家可以要一個盈利的國有企業去「兼並」另一家虧損的國有企業,但其實這里的「兼並」並不是市場交換意義上的「兼並」,實際上只不過是國有企業間的組織合並。這使產業結構呈現難以調整的剛性:相當多的企業生產能力過剩,設備閑置嚴重而又無法轉產,形成大量資產有形和無形損失,整個社會資源效用水平低。據國家統計局統計數字表明,即使是95年我國900多種工業產品生產能力利用率在60%以下的已佔一半左右,其中攝像機、彩色照相膠卷的現有生產能力利用率僅為12、3%和22、1%,而95年只是商品供過於求的第一年,97年的年生產能力毫無疑問將進一步下降。而「兼並」虧損企業,給盈利的國有企業帶來經濟上的巨大損失甚至使盈利企業被拖成虧損企業,整個社會資源無法得到優化,整體經濟的運行質量下降。嚴重虧損的企業吞噬了盈利企業的利潤,使企業目標偏離造成大量非經營性資產和高資產負債率,造成企業長期停產,債務的長期拖欠產生了國有銀行的巨額呆壞帳,還造成社會信用體系危機。這樣就會削弱企業的投資慾望,使企業進一步陷入壓縮生產的困境,下崗職工人數增多,造成社會的不安穩團結,引起企業投資需求與居民消費傾向下降,通貨緊縮進一步加深。
二、產業結構不合理。
產業結構是在生產要素供給與社會對產品的需求的運動中實現的。在國有企業產權殘缺,企業退出機制缺陷的前提下,企業的微觀經營脫離了生產要素的比較優勢和產品需求情況,表現為追求投資規模和追求少數熱點項目的短期效應上,促進「短線」產業發展,抑制「長線」產業發展成了改革開放以來產業政策的實質,80年代以輕工、紡織為重心的加工業擴張,90年代家電產業擴張更迅猛,造成重復投資和生產能力過剩。過剩的產品大量倉庫積壓,據有關人士估計,當前我國國內庫存的總額大約為30000億元,相當於96年全年國內生產總值的44%.而能源、原材料、交通通信等基礎產業設施卻投資不足,缺口加大,使整個社會的供給結構呈中間粗、兩頭尖的「仿錘型」結構,無法真正滿足市場需求。受舊的投融資體制的影響,大量的盲目投資、重復投資在增加經濟增長泡沫的同時,某些行業產品的市場供給量超過市場需求,隨著「軟著陸」的平穩實現,「泡沫」破滅,加之出口不振,有的行業出現了虧損,其中加工工業全面生產過剩。
目前我國的產業結構特點是農業基礎薄弱、基礎產業、基礎設施滯後、重工業、加工製造業嚴重過剩,高新技術產業和信息產業發展不足。而從消費需求的角度看,隨著住房、醫療、教育、養老保險制度改革力度的逐漸加大,原來由政府和企業提供的福利性支出,將由個人全部或部分承擔,再加上隨著國有企業改革深化,下崗職工的增多,使人們對未來的預期看淡,居民消費傾向和邊際消費大幅下降,居民即期消費更加慎重,預防性需求增加,儲蓄存款余額已超過50000億元,大量潛在需求被擱置。目前我國住房業發展受福利性分房制度,住房消費機制滯後,非生產性費用過高等因素的影響,轎車進入家庭同樣受到消費信貸和稅費問題的影響,住房、汽車消費難以成為當前居民消費的熱點。擁有8億農民消費者的巨大農村市場被忽視而使農村市場有效需求不足,許多廠家只有在自己的產品被嚴重積壓時才想起消費潛力巨大的農村市場,但是沒有考慮農民的實際需要,農村實際情況的簡單「過剩」移轉,又無法為農民所接受。這樣,社會商品的供給總量與供給結構的雙重失衡,使商品的需求增長速度小於供給增長速度,從而使整個社會供過於求壓力不斷增長,而需求市場又日益萎縮,導致出現通貨緊縮。
三、投資需求與投融資制度之間的矛盾。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資金跟著投資預期收益走,企業效率高,預期收益高,還款保證就大,就易於得到資金,企業也願意擴大投資;反之,預期報酬低,風險高,企業就難於得到投資,其資金需求較為謹慎。但是在我國,長期以來國有企業都是將國有銀行作為第二財政,把國有金融機構的信貸投放當作財政投入資金使用,盲目、低效投資,而國有金融機構的信貸投放存在所有制性質的歧視,即使是國有部門預期收益低,產出份額連年下降,競爭力不斷衰退,但依然大量借給資金,一些非國有企業前景良好,預期收益高,卻得不到資金支持。這樣,一方面導致國有部門不以市場准則看待資金的價格,大規模地吸納資金大規模的擴大投資;另一方面銀行也不斷向無效和競爭力弱的國有企業注入信貸資金,置效率、預期回報、競爭力、資產負債於不顧,導致銀行產生巨額不良資產和高比例的壞帳、呆帳,據1997年1月人民銀行頒布的統計資料,至1996年底,國有商業銀行累計貸款余額470000億元,其中根本無法收回的不良貸款為20%,約9500億。
如此高額的不良資產、壞帳、呆帳,迫使國有商業銀行向企業化經營轉軌過程中不得不考慮自身生存問題,為控制風險而減少貸款,出現了「惜貸」的現象。銀行的信貸收縮,使企業的周轉資金緊張起來,企業只能減少固定資產的投資,這對於我國眾多依靠投資的擴張來增加產生的企業,是個致命的打擊,而另一些效益久佳但急需資金來調整結構,更新技術來支持自己走出困境的企業,也更趨於萎縮,而商業銀行的部份資金卻找不到收益高,還款有保證的貸款對象,成為閑置資金,產生貨幣從生產中被「擠出」的現象。由於儲蓄存款不能轉化為投資,導致有需求不足,人均購買力增速下降。這是企業制度缺陷與融資約束之間矛盾的結果,它使大量獎金退出了商品和服務的生產、交易循環,造成通貨緊縮。

❺ 什麼是市場化退出機制

論我國股市退出機制建設的幾個重要問題
我國股市的封閉型特徵嚴重製約了證券市場的規范成熟,建立健全退出機制已成為股市進一步發展的必然選擇。雖然,PT水仙已開退市先河,但這並不能說明退市機制就此啟動,首家退市企業更多的是出於市場義憤。人們常常認為企業退市的困難在於股市本身不規范,法規不健全,證監部門難下決心等等,其實,這只是一種表面現象。要真正建立股市的退出機制,還必須解決好以下幾個深層次的重要問題。

一、建立股市退出機制必須解決企業退市的成本機制問題

我國股市退出機制建設的第一個重要問題是建立企業退市的成本。成本是指個人或組織為獲得所需要的資源而付出的代價,它相對於收益而定義。上市企業的退市不是無代價的,正是這種代價的大小及其與收益的關系決定了股市能否形成有效的退出機制。如果企業、股市和社會為一個企業的退市所付出的代價遠遠超出了它們為之所獲得的收益,退市就會中止;反之,則得到施行。確切地說,上市企業退市與否,取決於退市成本與退市收益的比例,用公式表示:TI》TC或TC≤TI,式中,TI表示退市收益,TC表示退市成本。這一關系式表達了企業退市成本機制的核心。正是這一機制從根本上制約了股市退出機制的建立。

(一)退市成本與收益因素考察

企業退市會對企業、股市和社會產生不同的影響,這種影響包括成本和收益兩個方面。

從成本方面考察,主要有以下因素:第一,退市企業的會計成本。這是會計師在帳薄上記錄下來的成本,它反映使用資源的實際貨幣支出。企業退市,首先碰到的是從會計帳目上要支付多少代價的問題。如果一個企業因退市而破產,那麼清償過程中償債額便是退市的企業會計成本。第二,退市企業的機會成本。企業退市,失去上市特權和融資資格,等於企業放棄了在股市低廉籌措資本的機會,構成了退市的機會成本。第三,企業退市的社會相關成本。相關成本是作出決策過程中使用和發生的費用支付。它的核心在於與決策緊密相關,不發生決策就可能是隱含的。一個企業退市,在股市買賣該企業股票的投資者因不能再有機會在市場交易該股票,可能造成持有股票的價格縮水。這種股票的縮水部分屬於社會付費,因為交易市場的活動與企業自身的運行是分離的,股市的責任由社會承擔。可見,社會相關成本是由退市決策引發的。第四,企業退市的社會增量成本。增量成本是因作出某一特定決策而引起的全部成本的變化,與相關成本具有同一屬性,但它發生於特定決策的情況下。第五,企業退市的社會軟成本。這主要包括企業退市乃至破產需要社會各方為之付出的各種難以直接用貨幣衡量的費用。如社會的穩定,職工的思想政治工作,政府出台有關退市的優惠政策、社會的責任等等。

從收益方面考察,主要有以下因素:第一,會計收益。企業退市破產如發生會計成本,則社會就產生會計收益,兩者均為清償額。第二,機會收益。它等同於退市的企業機會成本。因為一個企業退市付出的機會成本也同時為另一個企業的上市提供了機會,使其產生機會收益。第三,社會收益。這主要是企業退市給股市和社會經濟運行的規范發展所產生的社會效益。它屬於一種軟體收益,很難進行量化。但它又是退市收益的真正價值所在。

(二)現行體制下的退市成本機制考察

在退市成本的構成要素中,企業會計成本和機會成本可以概括為私人成本,屬於企業本身的付費;社會相關成本和增量成本及軟成本可以概括為社會成本,屬於社會的付費。這兩大成本的大小及其相互關系從根本上決定著退市成本機制的形成和運行。在現行體制下,它們呈現出量增價高的擴張態勢。第一,私人成本畸高。一是股市的長期封閉運行,積淀了一批劣質企業,資不抵債成為這類企業的共性,如令其退市,破產便成為唯一選擇,由此產生了債務清償中的會計成本,過度負債又使得企業清償後一無所有。譬如ST鄭百文2000年中報每股凈資產-9.31元,負債率216.95%。有效資產6億元,其退市破產,企業的會計成本為6億元。二是股市的高度行政壟斷和股市容量的狹小造成了上市公司殼資源價值與價格的嚴重背離,從而大大提高了企業退市的機會成本。在鄭百文重組案中,三聯公司為什麼要花5.5億元的巨資重組鄭百文?其中隱含的主要因素就是鄭百文退市的機會成本。因為政府控制的股市為上市企業創造了特殊權利,退市則失去了這種權利。第二,社會成本龐大。一是企業對國有銀行貸款的過度依賴和國有銀行商業化程度不高造成了企業退市的相關成本龐大。其來源是企業退市破產時。資不抵債形成大量的貸款懸空,最終不得不由國家承擔相應的損失。如ST鄭百文退市破產造成19億元銀行貸款懸空。二是國有資本的絕對控股使上市公司未能獲得根本的制度變革,國家依然扮演著無限責任股東的角色,造成了企業退市的大量增量成本。主要是企業退市破產時,政府不得大包大攬,包括安置職工,承擔虧損等等。如果鄭百文退市破產,其20億元的累計虧損和2000名職工的安置將成為社會責任。三是國有股、法人股不能流通使上市公司這一最現代的企業組織形式失去了本來意義,阻礙了企業通過股權流動進行自我更新的機制,國家和政府作為企業老闆形象被固化,進一步肯定了國家承擔社會增量成本包括軟體費用的責任。四是通過退市企業股票縮水體現出來的社會相關成本不可輕視,其數額可通過股市市值的減少計算出來。從以上兩方面的分析可以看出,企業退市的成本不僅是巨大的,而且其中的私人成本和社會成本存在著懸殊差距:社會成本遠遠超過了私人成本。面對如此龐大的退市成本,企業和社會是否獲得與之匹配的退市收益呢?顯然,企業的私人成本可以等額轉換成社會收益,但社會成本卻並不能完成這種轉換,於是有:TI<TC或TC,TI,退市成本機制難以啟動運行。如果啟動這一機制,社會成本與私人成本的巨大差距將使企業退市產生嚴重的外部性問題,社會因此而遭受巨大損失。這一原理正好說明了:一旦某上市公司涉及退市會遭到社會特別是企業從屬的地方政府及其相關部門的強大幹預。

(三)推動退市成本機制啟動運行的途徑

股市退出機制的確立有待於退市成本機制發揮作用;成本機制的形成必須滿足退市收益大於退市成本的條件;啟動這一機制的關鍵是尋求降低成本的有效途徑。第一,建立企業質量評估制下的及時退市制度,消除退市即破產的現象。前面已提及我國股市的封閉運行造成了大量劣質企業的囤積,令其退市便是宣告破產,因此,企業和社會都不得不為之大量付出。股市應在法規建設上堅決避免產生這種現象,建立一套上市企業的質量評估,體系,讓不符合相應條件與標準的企業及時退出,使其退市後仍能正常存續營運。這樣,退市引起的成本被限制於一個很小的范圍內。因為,一個企業的正常退市不必為之進行清償,原有的債權債務、虧損和職工等都可以在企業續存,社會不必為此承擔更多的責任。第二,改造國有控股公司的股權結構,變國有資本絕對控股為相對控股,推動企業實現有限責任制度,使國有股東為企業承擔有限責任,降低企業退市的間接社會成本。在目前股市存在大量財務狀況惡化企業的條件下,退市即破產的現象不可避免。為了將退市成本降低到最低程度,必須落實企業的有限責任制度。在國有股東占據企業股權絕對優勢的情況下,國有控股公司蛻變為事實國企,國家因此成為企業的無限責任股東,承擔起企業退市破產的全部社會成本。如果國有股在企業進行相對控股(控股比例可在25%左右),多元產權同時在企業發揮作用,可從機制上促進現代企業制度的有效確立,各種股權所有者便可按有限責任獲得上市收益和承擔退市成本,這無疑會大大降低退市的社會成本,減少政府對建立退市機制的顧慮。第三,徹底解決國有股、法人股流通問題,消除企業退市的私人成本與社會成本的巨大差距所引起的外部性。企業退市困難症結在於企業退市的私人成本大大低於其社會成本,政府只好採取封閉股市的措施。這一現象的深層原因除了國有資本的絕對控股之外,還有一個更加重要的因素在產生作用,即國有股的不能流通使持股人凝固,阻礙了股權機制的功能,使企業的實體運動受到終極主體的永恆性控制。這樣,即使國有股只相對控股,也同樣不能使其他產權發揮應有的功能,國有股仍難逃避承擔無限責任的命運。要降低企業退市的私人成本與社會成本的差距,必須實現國有股、法人股的全額流通。理由是:第一,國有股流通可規范企業的產權機制,這將從根本上降低退市的社會成本。如果國有股流通,則要求從中央到地方政府須委託若干國有股持有機構作為國有股的實際委託人,這些機構在持有或買賣國有股的過程中實現委託人與代理人的分離,並以股權控制為核心?惺苟怨

❻ 實行存款保險制度有什麼意義

隨著存款保險制度的實施並推廣,有利於增強中小銀行信用,有效提高公眾信心,從而降低擠兌風險、維護金融穩定,也是國家金融安全網的基本組成要素。那麼,存款保險制度實行有哪些重要意義呢?
存款保險構建了問題金融機構的市場化處置機制
存款保險是一種保險,總的原則是靠自身解決問題,少用、不用納稅人的錢解決金融機構的問題。存款保險正是通過保險機制讓市場主體出資解決自身問題。理論和實踐表明,金融監管難以完全避免金融機構經營失敗,對於瀕臨倒閉或倒閉的金融機構,應當構建有效的處置機制,確保其恢復正常運營或順暢退出市場,降低對整個金融體系的沖擊。比較而言,存款保險制度可靈活運用多種市場化方式對危機銀行進行處置,從根本上防止金融體系風險的累積,有利於維護金融體系的穩定。
金融機構市場化退出機制是金融市場化改革的重點、也是難點。目前我國在金融機構退出層面上沒有明確規則,國家對現有商業銀行存在著或多或少的隱性擔保,出現了金融機構經營失敗而不倒、發生危機而不死、最後要由中央銀行和各級財政實施救助的道德風險問題,這加大了政府的負擔,也增強了市場的不確定性。實踐表明,有效的存款保險制度有利於強化市場約束,減輕政府負擔,及時防範和處置金融風險,維護金融體系穩定。
存款保險制度有利於防範和化解潛在風險
存款保險制度有利於逐步規范政府救助范圍,防止道德風險。在化解金融機構風險時,應盡可能發揮市場化處置機制功能,將政府實施救助范圍限制在有系統性影響以及遭遇流動性風險的金融機構。賦予存款保險對問題銀行的早期發現職能,可以給監管機構形成一定壓力,防止或者減少監管寬容,促進監管質量和效率的提升。賦予存款保險對問題銀行的及時糾正職責,有助於降低道德風險,降低風險處置成本。
同時,存款保險職能可以與中央銀行最後貸款人職能相協調,形成及時防範和校正風險的新機制,彌補現有金融安全網的不足。通常情況是,金融機構主要股東承擔第一救助義務,不足以化解風險時,存款保險機構通過各種措施及時介入,最後發揮中央銀行最後貸款人職責,與存款保險搭配使用,為存款保險提供後援支持。
可見,存款保險對中國金融改革和風險防範有重要作用,這將為保護金融市場提供有效途徑,對我國平穩推進金融市場化改革意義重大。國際經驗表明,在銀行業經營良好階段而不是危機期間建立存款保險制度,可以最大限度確保制度平穩出台。當前我國宏觀經濟形勢穩定,銀行業各項指標總體上健康,中小型金融機構財務狀況大幅改善,這些都是建立存款保險制度的有利條件。高層也已表示,將盡快推出。
太平洋提示:通過以上信息我們可以獲知,存款保險對中國金融改革和風險防範有重要作用,這將為保護金融市場提供有效途徑,對我國平穩推進金融市場化改革意義重大。

❼ 十八屆三中全會有關市場經濟的論述

建設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市場體系,是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的基礎。必須加快形成企業自主經營、公平競爭,消費者自由選擇、自主消費,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動、平等交換的現代市場體系,著力清除市場壁壘,提高資源配置效率和公平性。
(9)建立公平開放透明的市場規則。實行統一的市場准入制度,在制定負面清單基礎上,各類市場主體可依法平等進入清單之外領域。探索對外商投資實行准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的管理模式。推進工商注冊制度便利化,削減資質認定項目,由先證後照改為先照後證,把注冊資本實繳登記制逐步改為認繳登記制。推進國內貿易流通體制改革,建設法治化營商環境。
改革市場監管體系,實行統一的市場監管,清理和廢除妨礙全國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和做法,嚴禁和懲處各類違法實行優惠政策行為,反對地方保護,反對壟斷和不正當競爭。建立健全社會徵信體系,褒揚誠信,懲戒失信。健全優勝劣汰市場化退出機制,完善企業破產制度。
(10)完善主要由市場決定價格的機制。凡是能由市場形成價格的都交給市場,政府不進行不當干預。推進水、石油、天然氣、電力、交通、電信等領域價格改革,放開競爭性環節價格。政府定價范圍主要限定在重要公用事業、公益性服務、網路型自然壟斷環節,提高透明度,接受社會監督。完善農產品價格形成機制,注重發揮市場形成價格作用。
(11)建立城鄉統一的建設用地市場。在符合規劃和用途管制前提下,允許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出讓、租賃、入股,實行與國有土地同等入市、同權同價。縮小征地范圍,規范征地程序,完善對被征地農民合理、規范、多元保障機制。擴大國有土地有償使用范圍,減少非公益性用地劃撥。建立兼顧國家、集體、個人的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機制,合理提高個人收益。完善土地租賃、轉讓、抵押二級市場。
(12)完善金融市場體系。擴大金融業對內對外開放,在加強監管前提下,允許具備條件的民間資本依法發起設立中小型銀行等金融機構。推進政策性金融機構改革。健全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推進股票發行注冊制改革,多渠道推動股權融資,發展並規范債券市場,提高直接融資比重。完善保險經濟補償機制,建立巨災保險制度。發展普惠金融。鼓勵金融創新,豐富金融市場層次和產品。
完善人民幣匯率市場化形成機制,加快推進利率市場化,健全反映市場供求關系的國債收益率曲線。推動資本市場雙向開放,有序提高跨境資本和金融交易可兌換程度,建立健全宏觀審慎管理框架下的外債和資本流動管理體系,加快實現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
落實金融監管改革措施和穩健標准,完善監管協調機制,界定中央和地方金融監管職責和風險處置責任。建立存款保險制度,完善金融機構市場化退出機制。加強金融基礎設施建設,保障金融市場安全高效運行和整體穩定。

❽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加快完善現代市場體系的主要舉措有哪些

(9)建立公平開放透明的市場規則。實行統一的市場准入制度,在制定負面清單基礎上,各類市場主體可依法平等進入清單之外領域。探索對外商投資實行准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的管理模式。推進工商注冊制度便利化,削減資質認定項目,由先證後照改為先照後證,把注冊資本實繳登記制逐步改為認繳登記制。推進國內貿易流通體制改革,建設法治化營商環境。
改革市場監管體系,實行統一的市場監管,清理和廢除妨礙全國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和做法,嚴禁和懲處各類違法實行優惠政策行為,反對地方保護,反對壟斷和不正當競爭。建立健全社會徵信體系,褒揚誠信,懲戒失信。健全優勝劣汰市場化退出機制,完善企業破產制度。
(10)完善主要由市場決定價格的機制。凡是能由市場形成價格的都交給市場,政府不進行不當干預。推進水、石油、天然氣、電力、交通、電信等領域價格改革,放開競爭性環節價格。政府定價范圍主要限定在重要公用事業、公益性服務、網路型自然壟斷環節,提高透明度,接受社會監督。完善農產品價格形成機制,注重發揮市場形成價格作用。
(11)建立城鄉統一的建設用地市場。在符合規劃和用途管制前提下,允許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出讓、租賃、入股,實行與國有土地同等入市、同權同價。縮小征地范圍,規范征地程序,完善對被征地農民合理、規范、多元保障機制。擴大國有土地有償使用范圍,減少非公益性用地劃撥。建立兼顧國家、集體、個人的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機制,合理提高個人收益。完善土地租賃、轉讓、抵押二級市場。
(12)完善金融市場體系。擴大金融業對內對外開放,在加強監管前提下,允許具備條件的民間資本依法發起設立中小型銀行等金融機構。推進政策性金融機構改革。健全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推進股票發行注冊制改革,多渠道推動股權融資,發展並規范債券市場,提高直接融資比重。完善保險經濟補償機制,建立巨災保險制度。發展普惠金融。鼓勵金融創新,豐富金融市場層次和產品。
完善人民幣匯率市場化形成機制,加快推進利率市場化,健全反映市場供求關系的國債收益率曲線。推動資本市場雙向開放,有序提高跨境資本和金融交易可兌換程度,建立健全宏觀審慎管理框架下的外債和資本流動管理體系,加快實現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
落實金融監管改革措施和穩健標准,完善監管協調機制,界定中央和地方金融監管職責和風險處置責任。建立存款保險制度,完善金融機構市場化退出機制。加強金融基礎設施建設,保障金融市場安全高效運行和整體穩定。
(13)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建立健全鼓勵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的體制機制,健全技術創新市場導向機制,發揮市場對技術研發方向、路線選擇、要素價格、各類創新要素配置的導向作用。建立產學研協同創新機制,強化企業在技術創新中的主體地位,發揮大型企業創新骨幹作用,激發中小企業創新活力,推進應用型技術研發機構市場化、企業化改革,建設國家創新體系。
加強知識產權運用和保護,健全技術創新激勵機制,探索建立知識產權法院。打破行政主導和部門分割,建立主要由市場決定技術創新項目和經費分配、評價成果的機制。發展技術市場,健全技術轉移機制,改善科技型中小企業融資條件,完善風險投資機制,創新商業模式,促進科技成果資本化、產業化。
整合科技規劃和資源,完善政府對基礎性、戰略性、前沿性科學研究和共性技術研究的支持機制。國家重大科研基礎設施依照規定應該開放的一律對社會開放。建立創新調查制度和創新報告制度,構建公開透明的國家科研資源管理和項目評價機制。
改革院士遴選和管理體制,優化學科布局,提高中青年人才比例,實行院士退休和退出制度。

❾ 為什麼中國要設立存款保險制度實施存款保險制度有什麼重大意義

隨著存款保險制度的實施並推廣,有利於增強中小銀行信用,有效提高公眾信心,從而降低擠兌風險、維護金融穩定,也是國家金融安全網的基本組成要素。那麼,存款保險制度實行有哪些重要意義呢?
存款保險構建了問題金融機構的市場化處置機制
存款保險是一種保險,總的原則是靠自身解決問題,少用、不用納稅人的錢解決金融機構的問題。存款保險正是通過保險機制讓市場主體出資解決自身問題。理論和實踐表明,金融監管難以完全避免金融機構經營失敗,對於瀕臨倒閉或倒閉的金融機構,應當構建有效的處置機制,確保其恢復正常運營或順暢退出市場,降低對整個金融體系的沖擊。比較而言,存款保險制度可靈活運用多種市場化方式對危機銀行進行處置,從根本上防止金融體系風險的累積,有利於維護金融體系的穩定。
金融機構市場化退出機制是金融市場化改革的重點、也是難點。目前我國在金融機構退出層面上沒有明確規則,國家對現有商業銀行存在著或多或少的隱性擔保,出現了金融機構經營失敗而不倒、發生危機而不死、最後要由中央銀行和各級財政實施救助的道德風險問題,這加大了政府的負擔,也增強了市場的不確定性。實踐表明,有效的存款保險制度有利於強化市場約束,減輕政府負擔,及時防範和處置金融風險,維護金融體系穩定。
存款保險制度有利於防範和化解潛在風險
存款保險制度有利於逐步規范政府救助范圍,防止道德風險。在化解金融機構風險時,應盡可能發揮市場化處置機制功能,將政府實施救助范圍限制在有系統性影響以及遭遇流動性風險的金融機構。賦予存款保險對問題銀行的早期發現職能,可以給監管機構形成一定壓力,防止或者減少監管寬容,促進監管質量和效率的提升。賦予存款保險對問題銀行的及時糾正職責,有助於降低道德風險,降低風險處置成本。
同時,存款保險職能可以與中央銀行最後貸款人職能相協調,形成及時防範和校正風險的新機制,彌補現有金融安全網的不足。通常情況是,金融機構主要股東承擔第一救助義務,不足以化解風險時,存款保險機構通過各種措施及時介入,最後發揮中央銀行最後貸款人職責,與存款保險搭配使用,為存款保險提供後援支持。
可見,存款保險對中國金融改革和風險防範有重要作用,這將為保護金融市場提供有效途徑,對我國平穩推進金融市場化改革意義重大。國際經驗表明,在銀行業經營良好階段而不是危機期間建立存款保險制度,可以最大限度確保制度平穩出台。當前我國宏觀經濟形勢穩定,銀行業各項指標總體上健康,中小型金融機構財務狀況大幅改善,這些都是建立存款保險制度的有利條件。高層也已表示,將盡快推出。
太平洋提示:通過以上信息我們可以獲知,存款保險對中國金融改革和風險防範有重要作用,這將為保護金融市場提供有效途徑,對我國平穩推進金融市場化改革意義重大。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❿ 保險存款有風險嗎

一般是沒有風險的要看清楚合同條款。
儲蓄型保險是保險公司設計的一種把保險功能和儲蓄功能相結合,如目前常見的兩全壽險、養老金、教育金保險,除了基本的保障功能外,還有儲蓄功能,如果在保險期內不出事,在約定時間,保險公司會返還一筆錢給保險收益人,就好像逐年零存保費,到期後進行整取,與銀行的零存整取相類似。
蓄分紅險種的紅利計算方式主要有兩種。一是累積生息,即紅利按保險公司每年確定的紅利累積利率以復利方式計息,全部累積紅利在合同終止時領取,又或是按年領取紅利等,不一而足,依各保險公司的具體產品各有不同。
根據保監發[1999]93號《關於調整壽險保單預定利率的緊急通知》明確指出壽險保單的預定利率調整為不超過年復利2.5%,並不得附加利差返還條款。
意思就是說儲蓄型保險在不計算分紅的情況下之考慮保單固定收益的話,年化復利收益是不會超過2.5%的,對於大陸內各家保險公司都一樣。(香港地區保險公司不受到保險法的限制,所有在大陸內銷售的保險均受此限)
首先,少兒通常並不需要壽險,因為從經濟角度講,絕大部分兒童並非家庭經濟支柱,失去子女對父母最大的打擊是精神層面的,而非物質、經濟的。因此,投保壽險意義不大。同時,少兒壽險的保額有著明確限制,未成年人死亡保險承保限額最高10萬元,目的是盡可能規避道德風險。若父母為孩子投保很多壽險,保費其實是浪費了。
第二,儲蓄型保險雖然有著越早投保,費率越低的特點,但父母在考慮時不該忽視保費的時間價值。站在保險公司的立場,不同年齡投保所需保費都是考量了死亡率、性別、教育金返還時間、數額等各方因素的,並不存在在某年齡投保最劃算這樣的情況,因此,家長無需執著於早些為孩子投保,徒增繳費壓力。
第三,家長不該期望一份周全的保險保到老,因為孩子成長的每一步都在變化著,他所處的家庭環境、經濟環境、生活環境都不會一成不變,因此,一份你現在看來十分滿意的保險產品,在多年後可能價值已明顯縮水。與其放眼不確定的未來,不如更扎實地看待現在,真正考慮給孩子帶來風險的因素,並最大程度排除經濟影響。

閱讀全文

與金融機構市場化退出機制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上海天凱金融集團 瀏覽:666
指數基金就是股票基金么 瀏覽:844
中國美臣金融服務集團招聘 瀏覽:343
大淘客聯盟有傭金嗎 瀏覽:959
黃金期貨實時行情圖 瀏覽:20
買理財產品還是基金劃算 瀏覽:5
廣永期貨總經理 瀏覽:560
4月21日元匯率對人民幣 瀏覽:567
招行定期理財屬於基金嗎 瀏覽:567
美卡幣交易 瀏覽:591
商品期貨保證金多少會強平 瀏覽:234
自動交易助手授權文件生成器 瀏覽:579
人民銀行貸款計算方式 瀏覽:495
理財子公司如何籌建 瀏覽:766
中國銀行11月1日中間匯率 瀏覽:616
壽光的金融投資公司 瀏覽:993
公司理財的案例 瀏覽:422
招商銀行買不了理財 瀏覽:286
開源證券十大股東 瀏覽:821
2015年山西上市公司資產凈利率 瀏覽: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