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廣西百色做傳銷的多嗎
不是很多,現在都抓得比較嚴了。
百色(壯文:Baksaeg[1] ),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西部,右江上游。總面積3.62萬平方公里。全市共轄12個縣(區),總人口378萬人,有壯族、漢族、瑤族、苗族、彝族、仡佬族、回族等7個民族,少數民族人口占總人口的87%,其中壯族人口占總人口的80%。百色市官方語言是普通話和壯語,境內流行壯語等語言。壯民族布洛陀文化、黑衣壯文化、壯族織錦文化、北路壯劇文化、壯族嘹歌文化等,被列入國務院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是西南地區出海出境的大通道,被交通運輸部確定為國家公路運輸樞紐。已基本形成高速公路、鐵路、航空、航運、口岸「五位一體」的立體交通格局,成為中國與東盟雙向開放的前沿。
百色市是以鋁為主的廣西壯族自治區新工業基地、「廣西壯族自治區衛生城市」 、「全國雙擁模範城」 、「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同時也是一個集革命老區、少數民族地區、邊境地區、大石山區、貧困地區、水庫移民區「六位一體」的特殊區域。
2015年3月25日,授予「國家衛生城市」稱號。
「百色」由「博澀寨」演變而來,系壯語,意為山川塞口地形復雜的地方。一說系壯語「拍洗衣服的地方」之意。據傳在鵝江與澄碧河匯合處,有一無底深潭,岸邊有村莊,村女經常在此洗衣,因而得名。
樂業—布柳河漂流
泰始皇在嶺南置三郡(桂林郡、南海郡、象郡),今百色屬象郡。
秦末漢初,百色為南越國屬地;漢武帝平定南越國後,今百色屬鬱林郡增食縣地。
三國時,今百色屬吳,仍歸鬱林郡增食縣地。
晉初,增食縣改為增翊縣,今百色屬晉興郡增翊縣地。
南北朝,百色屬晉興郡增翊縣地。
隋朝,百色屬鬱林郡宣化縣地。
唐朝,在今百色地置羈縻添州(屬江南道黔州都督府),歸樂州和武隆縣。
五代十國,今百色先屬楚,後屬南漢,仍稱添州、歸樂州和武隆縣地。
宋朝,除歸樂州不變外,改武隆縣為武龍縣,置古天縣(縣治在今那畢鄉大和村),屬羹州路添州。增置龍川州、唐興州、睢暇州。
元朝,升田州為田州路,今百色仍稱武龍縣,羈縻歸樂州、龍川州、唐興州、睢州、天州(宋古天縣)。屬田州路。
明初,撤銷羈縻龍川州、歸樂州、唐興州、睢暇州以及武龍縣,其地並入田州。洪武二年(1369年)田州路升為田州土府,嘉靖七年(1528年)田州土府降為田州土州。今百色為田州土州地。
清康熙三年(1664年)田州土州改屬思恩府,府治駐武緣縣(今武鳴縣)。雍正七年(1729年)分田州土州地設廳制,遷思思府理苗同知駐百色謂百色廳。翌年建城。這是百色得名之始。光緒元年(1875年)田州改土歸流,升百色廳為百色直隸廳(廳治駐今百色鎮)。統轄恩陽州判(今田陽地)、恩隆縣(今田東縣)、上林土縣(今田東思林鎮)、下旺土司(今平果縣海城地)等地。
同年,劃下田裡(今四塘鄉全境、那畢鄉七塘一帶、百色鎮全境、永樂鄉百練村等地)、武隆縣(今百色百蘭鄉、龍川鄉及田陽坤平鄉之一部)、龍篆里(今巴馬縣西部)、篆里四都(今巴馬縣城、巴料、定馬等中部地區)歸百色廳治所屬。這是百色有屬之始。全境東西長360里,南北寬95里。
民國元年,百色直隸廳改稱百色府,二年廢府設百色縣。原百色直隸廳、百色府所屬的土州、土縣均劃出另置縣,與百色縣同屬田南道(民國2年(1913年)設,道治駐百色)。民國15年(1926年)廢道。民國18年(1926年)12月11日,成立百色縣蘇維埃政
樂業—布柳河漂流
府,縣下屬的龍篆里一都、二都、三都、四都、武隆、龍川(時屬凌雲縣)等六個區、五十一個鄉分別成立了區、鄉蘇維埃政府。
民國19年(1930年),廣西始建民國制度,百色縣屬百色民團區。民國23年(1934年)設行政監督區(民國29年改稱行政督察區),百色縣屬之。民國31年(1942年)至解放前夕(1949年),廣西改劃為7個區和15個區,百色縣屬第五區。區署駐百色。
1949年12月5日百色縣解放,仍稱百色縣,歸百色地區領導(行署駐百色鎮)。1983年10月經國務院批准,稱百色市(縣級)。[7]
2002年6月2日,國務院批准(國函[2002]47號)同意撤銷百色地區和縣級百色市,設立地級百色市。市人民政府駐新設立的右江區。百色市設立右江區,以原縣級百色市的行政區域為右江區的行政區域。百色市轄原百色地區的田陽縣、田東縣、平果縣、德保縣、靖西縣、那坡縣、凌雲縣、樂業縣、西林縣、田林縣、隆林各族自治縣和新設立的右江區。6月19日,自治區政府以桂政發[2002]32號轉發國務院批文。
2005年,百色市撤並鄉鎮50個。其中:右江區5個、田陽縣5個、田東縣3個、平果縣5個、德保縣6個、靖西縣5個、凌雲縣2個、隆林各族自治縣5個、西林縣3個。從6月8日起,全市正式啟動實施鄉鎮撤並工作,並在6月底前完成。[8]
2013年8月,經自治區批准,右江區永樂鄉建制變更為鎮建制,百色市一同獲得撤鄉建鎮的還有田陽縣五村鄉、平果縣鳳梧鄉、隆林各族自治縣德峨鄉、西林縣那勞鄉等4個鄉。
截至2010年,百色市轄(1個市轄區、1個縣級市、10個縣)右江區、靖西、田陽、田東、平果、德保、那坡、凌雲、樂業、田林、隆林、西林等12個縣(區)
位置
百色市總面積3.62萬平方公里,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西部,右江上游。地處東經104°28'-107°54',北緯22°51'-25°07'。西與雲南相接,北與貴州毗鄰,東與廣西壯族自治區首府南寧緊連,南與越南接壤,邊境線長達365公里,是滇、黔、桂三地區的中心城市,是中國大西南通往太平洋地區出海通道的「黃金走廊」。[10]
地形
百色地形東西長320公里,南北寬230公里,地形為南北高中間低,地勢走向由西北向東南傾斜,屬於典型的山區,在總面積中,山區佔95.4%(石山佔30%,土山佔65.4%),丘陵、平原僅佔4.6%。[10]
氣候
總的氣候特點是亞熱帶季風氣候,光熱充沛,雨熱同季,夏長冬短,作物生長期長,越冬條件好。據多年氣
隆林—金鍾山原始森林風景區
象資料統計,年平均氣溫19.0°C至22.1°C,大於10°C,年積溫6230°C至7855°C,全年無霜期330至363天,太陽輻射總量達到96.9至114.1千卡/平方厘米,年平均日照1405至1889小時,年平均降雨量1113至1713毫米。
自然資源編輯
一是礦產資源,截至2013年,該市已探明礦產有57種,是中國十大有色金屬礦區之一。其中鋁土礦已探明儲
隆林—金鍾山原始森林風景區
量7.8億噸,遠景儲量10億噸以上,約佔中國的四分之一。煤的儲量在4.5億噸以上,已成為廣西壯族自治區產煤的主要基地,此外還有銻、銅、石油、天然氣、黃金、水晶等十多種礦藏。
二是森林資源,該市有土山面積3500多萬畝,森林覆蓋率達63.9%;野生動物資源100多種,植物資源2775種,其中葯用植物1200多種,素有「土特產倉庫」和「天然中葯庫」之稱。
三是水能資源,該市境風水資源總量約為216億立方米,可開發利用的水電資源有600萬千瓦以上,截至2013年,已經開發的水電資源460多萬千瓦,是國家「西電東送」基地。
人口民族編輯
2007年末人口385.9萬,其中市區人口33.7萬。有壯族、瑤族等少數民族335.73萬人。[14]
根據2010年11月1日零時為標准時的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百色全市總人口為382.63萬人,與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的364.08萬人相比,十年間共增加18.55萬人,增長5.09%,年平均增長0.5%。比「四普」到「五普」十年間年平均增長0.52%下降0.02個百分點。
全市2010年11月1日零時的常住人口為346.68萬人,同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的341.75萬人相比,十年共增加4.93萬人,增長1.44%,年平均增長0.14%。
全市常住人口中共有家庭戶96.34萬戶,家庭戶人口為335.41萬人,平均每個家庭戶的人口為3.48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的3.9人減少0.42人。
人口構成
性別構成
全市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為178.22萬人,佔51.41%;女性人口為168.46萬人,佔48.59%。人口性別比(以女性為100,男性對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的108.18下降為105.80。
年齡構成
全市常住人口中,0-14歲人口為74.17萬人,佔21.39%;15-59歲人口為225.96萬人,佔65.18%;60歲及以上人口為46.55萬人,佔13.43%,其中65歲及以上人口為32.46萬人,佔9.36%。同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0-14歲人口的比重下降3.15個百分點,15-59歲人口的比重上升0.47個百分點,60歲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2.68個百分點,其中65歲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2.33個百分點。
民族構成
全市常住人口中,漢族人口為51.84萬人,佔14.95%;各少數民族人口為294.84萬人,佔85.05%。同2000年,漢族人口增加0.63萬人,增長1.23%;各少數民族人口增加4.29萬人,增長1.48%。
經濟發展編輯
概況
2012年,百色市全年地區生產總值完成749.6億元,同比增長9%,其中,一、二、三產分別增長6%、9.4%、10%;全部工業總產值突破1000億元,增長21%,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000億元,增長31.2%;財政收入98億元,增長16.6%;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470元,增長12%;農民人均純收入4720元,增長16.5%。[18]
2013年全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828億元,同比增長9%。其中第一產業完成146.7億元,同比增長7%;第二產業完成456.3億元,同比增長10%;第三產業完成225億元,同比增長9%。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820億元。財政收入完成107.7億元,同比增長9.8%。年末金融機構存款余額758億元、貸款余額592億元,分別增長12.1%和14.7%。
三次產業結構由上年的18.5:55.5:26調整為17.8:55:27.2。鋁基和錳基新材料、非冶金鋁、節能環保型金屬、高端裝備製造、碳酸鈣、林木加工、電子信息等新產業加快發展。規模以上萬元工業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5.3%,萬元工業增加值水耗同比下降7.03%。新增非公企業3275戶、個體工商戶1236戶。
扶貧攻堅成效顯著。新一輪扶貧攻堅戰、興邊富民行動和「整村推進」扶貧開發扎實有效。設立了「曾憲梓產業扶貧專項擔保資金」,投入財政產業扶貧資金1.05億元。完成廣州市幫扶的12個「整村推進」示範村建設任務,與廣州市的扶貧協作向產業合作轉變。完成扶貧培訓5.3萬人。投入財政專項扶貧資金2.8億元,實施一批水、電、路項目,貧困村基礎設施明顯改善。預計全市減貧20萬人,貧困發生率下降5個百分點。
全年交通領域完成投資140億元,增長36%。百色至靖西、靖西至那坡、馬山至平果、崇左至靖西4條高速公路以及雲桂鐵路加快建設。河池至百色、樂業至百色高速公路、黃桶至百色鐵路、南昆鐵路二線以及百色巴馬新機場前期工作加快推進。國道、省區道路網16個改造項目和「百村通暢工程」192個項目深入實施。魚梁航運樞紐船閘實現通航。
2013年工業經濟平穩增長。全部工業總產值1116億元,同比增長12%;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350億元,同比增長11%。工業投資完成285億元。生態型鋁產業示範基地建設加快,全市鋁產業完成總產值600億元,同比增長24%。工業園區完成工業總產值875億元,同比增長14%。全市新增億元以上企業9家,新增規模以上企業41家。[19]
2014年,全市地區生產總值917.9億元,增長8.4%,增速排在全區第5位,比上年提升5位。財政收入完成108.7億元,增長1%。固定資產投資完成895.2億元,增長11.6%。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完成386.3億元,增長9.4%。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01億元,增長12.6%。居民消費價格指數上漲2.3%,控制在5%的目標內。城鎮新增就業2.1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的目標內。外貿進出口總額7.3億美元,增長21.8%。[20]
農業
百色市地處亞熱帶,氣候溫和,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土地肥沃,對發展農業十分有利。糧食作物主要有水稻、早稻、玉米、麥類、豆類、薯類;經濟作物以甘蔗、木薯、花生、芝麻和麻類為大宗。
歷史以來,因受自然條件限制,旱、澇、寒等自然災害頻繁,加以生產技術落後和封建地主土地制度的束縛,農業生產十分落後。
據光緒八年《百色廳志》記述:「其地山多田少,俱無水利,十日不雨苗立槁,一月不雨水就涸,農田歲一稔,四月蒔秧,九月刈稻,以餘暇負販營生,搏蠅頭利」。
1933年《廣西年鑒》記述:百色縣耕地面積17.51萬畝,當年播種面積18.08萬畝,糧食總產量1750.26萬公斤,產值42.08萬元(毫幣)。其中稻穀種植面積14.37萬畝,產谷1266.5萬公斤,畝產88公斤。
解放後,農民分得了土地,後又組織了互助組、合作社,溝通了社員生產上的需求。調劑了勞力缺余,興修水利,積肥改土,特別是政治生活穩定,農業發展較快。糧食總產1949年是2412.5萬公斤,1957年增到3078.46萬公斤,年均遞增3.1%。人均有糧300.32公斤。農業產值(種植業,下同)為700萬元(人民幣,80年不變價,下同)。縣內糧食略有餘裕;經濟作物產品糖,1956年外調26.5萬公斤。1965年糧食總產為3112.88萬公斤,比1962年增長27.74%。農業產值為1219萬元,比1962年增長17.21%。
1982年全縣普遍實行農業生產聯產承包責任制,農民生產積極性調動起來,生產有所突破。當年糧食總產為7779.67萬公斤,農業產值為3098.91萬元,分別比1978年增長37.58%和34.91%。1983年糧食總產上升到8058.97萬公斤,農業產值為3165萬元,分別比1982年增長3.59%和2.13%,比1978年增長42.52%和37.79%,創歷史最高水平。甘蔗畝產4.31噸,出現一些高產典型,畝產6噸以上的有兩個村和21個村民小組<其中兩組畝產8噸),畝產超10噸的有12戶。1984、1985、1986年因自然災害和經濟作物種植增多,糧食總產量分別比1983年下降8.88%、19.18%和25.17%。1987年開始回升,1988年總產為7134.8萬公斤,農業產值為3047萬元,比1985年分別增長9.54%和11.20%。
1952~1988的37年中,國家先後投入2063.55萬元扶持農業生產,加上科技推廣、水利建設逐步增加、作物種植面積擴大,糧食生產發展較快。1988年糧食總產比1952年增長2.28倍,年均遞增3.5%,但因自然災害的頻繁侵襲和工作上的失誤,生產起伏不定,呈波浪式向前發展。1952~1957年,糧食產量年均遞增9.8%;1958~1965年,年均遞減3.8%;1966~1978年,年均遞增5.4%;1979~1988年,年均遞增3.6%。37年中,有25年增產,12年減產,在25年增產年中,有8年屬恢復性增產。[21]
2006年末完成農林牧漁業總產值106.12億元,主要農產品有蔬菜、水果、烤煙、油料、茶葉等。其中水果產量達38.94萬噸,蔬菜產量達183.95萬噸,蔬菜產品暢銷全國30多個省區300多個大中城市。[22]
2011年全年農業總產值同比增長5%;全年農民人均純收入達4155元,增長20%,是2002年撤地設市以來增長最快的時期。全市全年蔬菜種植面積達163萬畝,產量277.1萬噸,分別增長6.33%和7.79%。全市年出欄肉雞5000羽以上的規模場累計達3500個,建成林下養雞集中區90個,林下養雞「百萬羽鄉鎮」和「十萬羽村」分別達到28個和108個。
工業
清光緒年間,百色市的鄉鎮手工業生產已初具規模,諸如打鐵、木器、竹器、紡織等手工業已遍及鄉村,但生產能力小,多為單家獨戶生產,亦有少數聯戶合辦,而品種單調,產量不多,產品多自產自銷。民國8年(1919)9月,商辦百色日光電燈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是本市第一家現代工業,並推動了手工業進一步發展。
1922年,已有毛巾織造業8家,織布業15家,面條加工數家,產品線面遠銷龍州、靖西等地。26年,工廠作坊增至72家,百色熟煙(絲)暢銷雲南、貴州等地,僅林鴻源煙庄年產煙絲5萬公斤,產值13萬元(銀元)。
1936年,工業、手工業有335家,其中酒精、採煤等為新興行業,至1949年,工業總產值69.88萬元(按人民幣1980年不變價計算)。
1950年10月,專區人民工廠成立,是全民工業之始。在國民經濟恢復三年中,先後建立專區農具廠、右江農民報印刷廠、建國機器榨油廠等6家全民所有制企業,加上私營企業9家,至1952年共有工人938人,當年總產值225萬元,全員勞動生產率2137元。經過經濟恢復時期,縣政府加強對工業生產的領導,後又通過對私營工商業、手工業的社會主義改造,使工業在第一個五年計劃中發展步伐加快,至1957年,有企業21家,總產值年均遞增37.9%,屬高速增長。
1970年,貫徹國務院關於「軍工第一,三線第一,配套第一,質量第一」、「工業要增長17%,年均增13%」的指示,縣進一步加強對工業的領導,當年投資159.9萬元,有企業79家,工業總產值3813.7萬元,效益得到提高,在「三五」計劃期末總產值年均增長17%,到「四五」計劃時總產值年均遞增15.7%,生產較為穩定。在「五五」計劃期間,因實行生產責任制遲緩,效益降低,總產值年均遞增8.8%,1980年利稅比1979年減1.6%。
自1982年普遍實行廠長責任制和經濟承包責任制後,調動了經營者和生產者的積極性,生產有所改觀,在「六五」計劃期間生產基數增大的情況下,總產值年均遞增仍達7.4%。多年來,由於重視投入,從1952年至1988年市屬總投入7049萬元,使產值逐年增加,1988年總產值達21275萬元,獨立核算企業職工16046人,全員勞動生產率13258元,是解放以來最高的一年。
在全部企業中,中央屬企業,有分別建於1964年、1965年的建華廠和大華廠,1966年投產,當年總產值共268.68萬元。主要產品為軍工品。1986年總產值2650萬元。從1987年起改屬地區企業。
區屬企業,有建於1956年的東筍煤礦,1961年撥歸地區管理。餘下的百色公路總段機修廠、華僑農場工廠、百色茶場工廠、陽圩茶場工廠、右醫印刷廠、右江師專印刷廠等6家,均不是獨立核算企業,無系統資料記載。從1985年起年度統計報表歸百色市管理,1988年總產值737.5萬元,比上年度增7.4%。
地屬企業,有建於1950年10月的百色專區人民工廠。1952年1月增加右江農民報印刷廠和專區勞改大隊工廠,當年3家總產值26.3萬元。1955年增加專區副食品加工廠、專區紅星榨油廠、專區自來水廠共6家,總產值153.8萬元。此後地區為增加財政收入,加強對工業生產的領導,逐年增加企業建設,至1966年有企業9家,總產值465.1萬元。1979年企業增至36家,總產值3366.9萬元。1980年至1985年,地區將部分企業撥歸百色市管理,1986年實有企業17家,總產值3407萬元。1988年有企業24家,總產值11290.5萬元,比上年度增7.3%。
市屬企業。有建於1919年的商辦百色日光電燈股份有限公司和林鴻源煙庄。後增加毛巾織造業8家、織布業15家,至1949年有企業25家(不合手工業),但多為小廠,總產值69.88萬元。1952年按照工商行政登記有建國機器榨油廠和林鴻源煙庄等9家,總產值225萬元。從1956年起,工業發展步伐加快,至1966年有企業52家。總產值1510.7萬元。1979年企業增至80家,總產值4951.4萬元。1985年有企業92家,總產值7181萬元。1988年經過企業整頓和調整,有企業91家,總產值9247萬元。[23]
2006年末完成工業增加值90.54億元,同比增長22.1%。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發展到236家,全年規模以上工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為253.78。主要工業產品有原煤、機制紙、水電、火電、蔗糖、鐵合金、原鋁(電解鋁)和氧化鋁等。[22]
2011年,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完成700億元,增長28%.
2011年全年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完成700億元,增長28%;工業增加值完成264億元,增長13%。全年全市鋁及配套產業實現工業產值348億元,佔全市工業總產值的41.9%。
服務業
2006年,百色在167個旅遊景點中,已成功推出了鄧小平足跡之旅,天坑群之旅,峽谷群之旅等旅遊線路。2006年共接待遊客503萬人,同比增長23.4%,實現旅遊收入19.24億元,同比增長18.75%。[22]
2011年全年第三產業增加值達180億元,增長8%。紅色旅遊品牌影響力不斷擴大,遊客人數再創歷史新高,全年全市接待旅遊總人數達1110萬人次,增長16.2%;綜合收入73.5億元,增長29.67%。物流業發展不斷提速,預計全年完成公路貨運周轉量802770萬噸公里,增長38.5%;水運貨運量209.2萬噸,增長2%。對外貿易穩定增長,預計全年實現4.25億美元,同比增長7.6%。居民消費持續興旺,預計全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34.6億元,同比增長18.3%。
『貳』 廣西的經濟在全國排名多少
截至2020年末,廣西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22156億元,排名全國18名。
2020年廣西區經濟持續保持恢復態勢,穩就業保民生取得積極成效。根據地區生產總值統一核算結果,2020年全區生產總值(GDP)22156.69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3.7%。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增加值3555.82億元,比上年增長5.0%;第二產業增加值7108.49億元,增長2.2%;第三產業增加值11492.38億元,增長4.2%。
一、農業生產形勢較好,主要經濟作物收成良好
全年農林牧漁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5.0%,比前三季度加快1.3個百分點。全年糧食總產量1370萬噸,比上年增長2.9%。蔬菜及食用菌產量3830.77萬噸,增長5.4%;園林水果產量2461.43萬噸,增長15.0%。全年豬牛羊禽肉產量371.3萬噸,比上年增長0.1%。其中,禽肉、牛肉和羊肉產量分別為179.9萬噸、13.6萬噸和3.6萬噸,分別增長10.5%、9.8%和5.3%,豬肉產量174.1萬噸,下降9.4%。禽蛋產量26.7萬噸,增長6.4%。牛奶產量11.2萬噸,增長28.4%。生豬生產持續恢復,年末生豬存欄1828.3萬頭,比上年末增長14.3%;其中能繁母豬存欄211.5萬頭,增長16.8%。水產品產量343.96萬噸,比上年增長1.1%。
二、工業生產明顯加快,主要產品產量較快增長
全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1.2%,比前三季度加快2.3個百分點,其中12月份增長7.3%,創年內新高。分經濟類型看,國有控股企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2.2%,股份制企業增長3.7%,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資企業下降5.8%。分輕重工業看,輕工業增加值比上年下降5.5%,重工業增長3.0%。分三大門類看,采礦業增加值比上年下降6.4%,製造業增長0.9%,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的生產和供應業增長5.5%。從主要行業看,39個行業大類中,有15個實現增長,十大重點行業中,六大行業實現增長。其中,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34.8%,有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增長21.9%,非金屬礦物製品業增長10.6%,煙草製品業增長6.0%,電力、熱力生產和供應業增長5.6%,木材加工和木、竹、藤、棕、草製品業增長5.4%。從主要產品看,重點監測的25種產品中,有18種產品產量實現正增長。其中,鋁材產量比上年增長24.7%,鋼材增長24.4%,化學葯品原葯增長13.7%,十種有色金屬增長12.9%,氧化鋁增長11.3%,發動機增長9.8%。1-11月,全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746.6億元,同比增長11.9%,增速比1-10月加快3.4個百分點。
三、服務業平穩增長,新興服務業發展勢頭良好
全年第三產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4.2%,比前三季度加快1.1個百分點。其中,金融業增加值增長6.8%,批發和零售業增長3.1%,其他服務業增長7.6%。全區鐵路客貨周轉量比上年下降14.4%,降幅比前三季度收窄3.3個百分點;公路客貨周轉量增長0.5%,增速年內首次轉負為正;水路客貨周轉量增長8.6%,增速比前三季度加快1.8個百分點。1-11月,全區規模以上服務業營業收入同比增長6.2%,其中,互聯網和相關服務營業收入增長18.7_%,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增長75.8%,租賃業增長56.8%,專業技術服務業增長43.2%,科技推廣和應用服務業增長19.5%。
四、市場銷售持續恢復,民生類消費增勢穩定
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比上年下降4.5%,降幅比前三季度收窄1.6個百分點。按經營單位所在地分,城鎮消費品零售額比上年下降4.6%,鄉村消費品零售額下降3.8%。按消費類型分,餐飲收入比上年下降6.4%,商品零售下降4.2%。在限額以上單位商品零售額中,糧油、食品類商品零售額比上年增長24.7%,書報雜志類增長14.7%,煙酒類增長4.6%,傢具類增長1.8%,中西葯品類增長1.3%,汽車類下降4.8%,石油及製品類下降16.1%。
五、固定資產投資持續回升,高技術產業投資較快增長
全年固定資產投資比上年增長4.2%,比前三季度加快2.1個百分點。分領域看,基礎設施投資增長12.9%,製造業投資增長4.2%,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長0.8%。全區商品房銷售面積6729.02萬平方米,比上年增長0.3%;商品房銷售額4251.47億元,下降2.6%。分產業看,第一產業投資比上年增長9.9%,第二產業投資增長9.4%,第三產業投資增長2.6%。民間投資下降6.1%。高技術產業投資增長12.4%,快於全部投資增速8.2個百分點,其中高技術製造業和高技術服務業投資分別增長20.4%和4.4%。
六、財政民生支出保障有力,金融信貸保持平穩運行
全年財政收入2800.61億元,比上年下降5.7%。其中,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716.94億元,下降5.2%。全區一般公共預算支出6155.42億元,比上年增長5.2%。全區民生支出4943.95億元,比上年增長5.4%,佔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的比重為80.3%。其中住房保障、農林水、社會保障和就業、衛生健康等領域支出分別增長35.6%、19.1%、12.1%和10.9%,均明顯高於一般公共預算支出平均水平。
年末全區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存款余額_34515.57億元,比上年末增長9.6%;人民幣各項貸款余額34738.99億元,增長15.8%。全年新增人民幣貸款4750.47億元,比上年多增1022.95億元。
七、居民消費價格溫和上漲,工業生產者價格小幅下降
全年居民消費價格(CPI)比上年上漲2.8%,漲幅比上年回落0.9個百分點。其中,城市上漲2.5%,農村上漲3.5%。分類別看,食品煙酒價格比上年上漲9.2%,醫療保健價格上漲5.5%,其他用品和服務價格上漲2.7%,教育文化和娛樂價格上漲0.5%;交通和通信價格下降4.0%,居住價格下降1.1%,生活用品及服務價格下降0.3%,衣著價格下降0.1%。12月份,全區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上漲0.3%,環比上漲0.6%。
全年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比上年下降0.6%,工業生產者購進價格下降1.5%。12月份,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同比上漲0.5%,環比上漲1.0%;工業生產者購進價格同比上漲0.2%,環比上漲0.6%。
八、居民收入平穩增長,就業形勢總體穩定
全年全區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562_元,比上年名義增長5.3%,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2.4%。按常住地分,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859元,比上年名義增長3.2%,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0.7%;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815元,比上年名義增長8.3%,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4.6%。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值為2.42:1,比上年縮小0.12。全區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數19823元,比上年名義增長3.9%。
全年全區居民人均消費支出16357元,比上年名義下降0.4%,扣除價格因素實際下降3.1%。其中,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支出20907元,名義下降3.2%;農村居民人均消費支出12431元,名義增長3.2%。
全年城鎮新增就業人數36.52萬人,失業人員再就業人數10.24萬人,就業困難人員實現就業人數6.30萬人。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新增人數84.12萬人。年末城鎮登記失業率2.77%,低於年度控制目標2.73個百分點。
『叄』 廣西防城港市簡介
防城港市,位於廣西南部,廣東西部。南臨北部灣,東接欽州市,北界南寧市,西鄰崇左市,西南與越南接壤。現時是廣西壯族自治區管轄的一個地級市,地處十萬大山區與桂南丘陵區之間,防城江橫貫境內,北侖河流經中越邊界。
防城港市地處低緯度,屬東亞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受海洋和十萬大山山脈的影響,市境內陽光充足,雨量充沛,氣候宜人。
(3)廣西各市金融機構存貸款余額擴展閱讀
1957年劃防城縣西部分設十萬山壯族瑤族自治縣,並於1958年5月1日更名為東興各族自治縣,隸屬廣東省;1959年防城縣撤銷並入東興各族自治縣;1965年東興各族自治縣改由廣西壯族自治區管轄;1978年12月25日東興各族自治縣更名為防城各族自治縣;1993年5月23日撤銷防城各族自治縣,設立地級防城港市。
防城港市自然資源豐富,森林覆蓋率達57.81%,建成區綠化覆蓋率33.3%。被譽為植物界「大熊貓」、茶族皇後的國家一級保護珍稀樹種金花茶在境內有大面積分布。
『肆』 廣西欽州農村信用社2022面試結果幾時公布
大概在4月30日左右可以查詢面試結果。
廣西農村信用社2022面試結果還未公布,參考2021年廣西農村信用社於4月30日發布的《2021農村信用社(廣西)員工招聘綜合崗、信息科技崗、守押崗成績查詢及考察通知》可知,2022年廣西農村信用社面試結果可能於4月30日左右公布。
廣西壯族自治區農村信用社聯合社(下稱自治區聯社)成立於2005年9月28日,是經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批准成立,具有法人資格的正廳級地方性金融機構,隸屬自治區人民政府管理,受自治區人民政府的委託,對全區農村商業銀行、農村合作銀行、農村信用聯社(統稱農村合作金融機構,簡稱農合機構)履行管理、指導、協調和服務職能。截至2021年12月末,自治區聯社內設19個部室和8個片區派出機構,全區共有91家縣級農合機構,其中農村商業銀行55家、農村合作銀行10家、農村信用聯社26家,營業網點2331個,在崗員工2.5萬多人。
全區農合機構以支農支小支微為己任,傾力服務廣西經濟社會發展。截至2021年12月末,資產總額穩居萬元大關,達10941億元。存貸款余額分別突破9000億元和7000億元關口,分別達9022億元和7019億元,均持續位列全區同業第1位,存款市場份額位居全國農信系統第2位,貸款市場份額位居全國農信系統第6位。2021年全年實現經營利潤191億元、繳稅34億元。全區農合機構已成為全區機構和員工數量最多、資產規模最大、資金實力最強、服務網路最廣、稅收貢獻最大的金融機構。自治區聯社從2005年-2012年連續8年榮獲自治區政府授予「金融機構支持廣西經濟發展突出貢獻獎」,先後榮獲廣西五一勞動獎狀、全國五一勞動獎狀、「2016-2017年度脫貧攻堅先進集體」,連續8年入選廣西企業100強前11名,連續6年入選廣西服務業企業50強前5名。
『伍』 廣西北海那個地方怎麼樣
請問你指哪一方面?
廣西北海市
地理位置
北海地處廣西南端,北部灣東北岸。位於東經108°50′45〃~109°47′28〃,北緯21°29′~21°55′34〃之間,西北距南寧206公里,東距湛江198公里,東南距海口市147海里。市區南北西三面環海,有潿洲(24.74平方公里)、斜陽(1.8平方公里)二個海島,潿洲距市區大約20.2海里。
北海市與海南省隔海相望,鄰近東南亞諸國,背靠大西南雲貴川諸省,處於大西南、海南及東南亞的中樞位置,地理位置優越。總面積3337平方公里,市區面積957平方公里。
歷史沿革
北海市因市區北面瀕臨海而得名,始見於清康熙初年,清嘉慶年以來沿稱為市。1876年中英《煙台條約》辟為通商口岸。1949年12月4日解放,當時為鎮,歸合浦縣管轄,1951年1月改為廣東省轄市,同年5月委託廣西省領導,1952年3月正式劃歸廣西,1955年5月重歸廣東,1956年降為縣級市,1958年降為合浦縣北海人民公社。1959年改為縣級鎮,1964年恢復為縣級市,1965年6月又劃歸廣西。1982年經國務院批准,成為旅遊對外開放城市。1983年10月恢復為地級市。1984年4月被國務院確定為進一步對外開放的十四個沿海城市之一。1987年7月1日合浦縣劃歸北海市管轄。
環境資源
土地:耕地總面積78643公頃,農民人均1.16畝,其中水田51911公頃,佔耕地面積的66%,旱地26732公頃。
地貌:地勢從北向南傾斜,東北、西北為丘陵,南部沿海為台地和平原。市區海濱平原土地佔總面積70%以上,土質由砂質粘土、砂礫構成,地層結構穩定,承壓力強,一般為18~25噸/平方米。海洋灘塗約占市區土地總面積20%左右,這種土地耐力較低,為12~16噸/平方米。平均海拔10~15米。最高峰554米(五點梅),市區最高點120米(冠頭嶺)。
氣候:屬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22.9℃,極端最高溫度37.1℃,極端最低溫度2℃。年平均降雨量1670毫米。年平均日照時數2009小時,年平均太陽總輻射111千卡/平方厘米。主要氣象災害是台風,10級以上每10年6次。
石油、天然氣:北部灣是我國六大油氣盆地之一,已探明石油儲量2256萬噸,天然氣儲量350億立方米。
礦產資源:石英砂礦,已探明儲量3000萬噸,含二氧化硅98%以上;石膏礦,已探明儲量2.71億噸,含硫酸鈣70.97%(平均值);陶土,已探明儲量1.89億噸,品位:三氧化二鋁24~32%,二氧化硅52.5~64.8%;鈦鐵礦,已探明儲量126萬噸,二氧化鈦含量達52~60%。
海洋資源:海岸線東起與廣東廉江縣交界的英羅灣,西至與欽州市交界的大風江港,全長500公里(其中海岸線31.9公里),海灘塗73萬畝。北部灣漁場總面積16萬平方公里,海洋魚類500多種,蝦類10多種,持續資源量70萬噸,最佳可捕量33~35萬噸/年。海灘塗(潮間帶)72.677萬畝。淺海(0~10米水深)面積226.34萬畝。可供養殖面積21萬畝(其中水面8.73萬畝)。海水平均濃度3波美,溴含量55~60ppm。
淡水資源:水資源總量349.7億立方米。水庫總庫容量為21.51億立方米(有效容量10.77億立方米)。有大小河流93條,總長558公里,流域總面積2324平方公里,河流年均徑流總量91.87億立方米(境內部份18.2億立方米)。淡水資源總量118.8億立方米,可利用量39.17億立方米。市區地下水儲量20億立方米。每平方公里產水量90.2萬立方米,人均水量3300立方米,為全國人均水量的1.3倍。
港口資源:北海是我國最早的對外通商口岸和海上「絲綢之路」起點之一,歷史上是雲貴、川、桂、湘、鄂等省與海外貿易的主要商品集散地之一,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北海港包括北海老港區、石步嶺港區、鐵山港區和大風江港區。北海港口岸資源十分豐富,可以建設大批不同形式的港口泊位。近期建設主要是石步嶺港區和鐵山港區。
北海老港區:岸線長1000米,規劃為中小型客、貨碼頭。現有7個泊位,最大可靠1000噸船泊,其中有一個1000噸級滾裝碼頭。
石步嶺新港區:岸線長4000米,現已建1萬噸級泊位2個,2萬噸和3.5萬噸級泊位各1個。石步嶺新港區擬建三突堤四港池形式,充分利用港口岸線,可建萬噸級泊位25個(含客運泊位1個)。具體為:一港池建9個,二港池建7個,三港池6個,四港池3個。
鐵山港區:鐵山港區現在建兩個萬噸級泊位,該港區水深浪靜岸線長,建港條件良好,從灣口順車槽經灣內,自然水深5米以上水域217000米,其中自然水深10米以上的有9000米,作長遠規劃可建大批深水港;港口西槽直通灣外天然深溝,該段自然水深10米以上水域有6000米,其中水深15米以上水域長2800米。
西岸灣口處的啄羅口至垠底10米以上深槽長6000米,可建10至20萬噸級專業碼頭,如煤、原油、鋼鐵等大型泊位。預留工業岸線長18600米,可建深水泊位60至85個。坡尾底以上至石頭埠南約7000米,可建大中型商業泊位25至35個。
四大風江港區:適合建5000噸級以下泊位一批,近期未作規劃。
旅遊資源:北海是一個浪漫的城市,風光旖旎,氣候宜人。 北海地處亞熱帶,陽光充沛,雨量充足,植被豐茂。全年花繁葉綠,四季瓜果飄香。自然環境得到很好的保護,大陸和海島沿岸有眾多天然優良海灘,海水溫凈碧透,浪軟如毯,自凈力強。水質為國家一級標准。北海空氣的清新可謂全國之最,在全國各城市中居優級領先地位。是中國可適宜居住城市的「三海一門」(即珠海、北海、威海、廈門)中的一海。
北海地處亞熱帶,氣候溫暖濕潤,空氣清新,每立方厘米空氣中的負氧離子含量高達2500~5000個,比內陸城市高出50--100倍,可稱得上是免費的氧吧。以著名的銀灘為代表的海濱帶,風光旖旎,具有發展濱海旅遊業「海水、陽光、沙灘」的全部要素;主要有:濱海類、風光類、人文類、古跡類四大旅遊資源。
亞熱帶綜合資源:北海土地肥沃,陽光充足、雨量充沛,適合亞熱帶農、林、經濟作物的種植,盛產糧食、花生、紅黃麻、甘蔗、蠶桑等。具有豐富的森林資源,全市現有森林面積7.87萬公頃;亞熱帶水果種類繁多,主要有柑桔、龍眼、荔枝、樹菠蘿、芒果、香蕉等。
潮汐:潮型為混合型,平均潮位2.51米,最高潮位6.06米,最低潮位-0.06米。最大流速:漲潮0.23米/秒,落潮0.45米/秒。
經濟成就
2005年,該市積極貫徹中央宏觀調控政策和措施,圍繞「三個階段」發展目標,堅持「工業立市」和「旅遊興市」戰略,深入開展「城市建設與投資發展年」活動,努力克服經濟運行中的不利因素,國民經濟繼續保持平穩快速發展,各項社會事業全面進步,城鄉居民生活水平進一步提高。
國民經濟在較高的平台上快速運行。2005年,我市克服乾旱、煤電油運短缺等不利因素的影響,國民經濟呈現出平穩快速運行的勢頭,運行的穩定性和可持續性均明顯增強。初步核算,全年全市生產總值183.45億元,同比增長14.2%。其中第一、二、三產業增加值分別為46.37億元、66.68億元、70.40億元,同比分別增長5.6%、23.6%、12.2%。第一、二、三產業的比重為25.3:36.3:38.4。與去年同期相比,第二產業的比重提高了2.9個百分點,第一、三產業的比重分別下降了2.2和0.7個百分點,三次產業的結構進一步向工業化方面調整。分季度看,一季度生產總值增長13.0%,二季度增長12.5%,三季度增長13.4%,四季度增長14.2%,說明我市經濟步入了快速增長時期。與全區相比,GDP增幅比全區高1.5個百分點,人均GDP比全區高3587元達到12349元。從三次產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看,一、二、三產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分別為:10.9%、55.9%、33.2%,分別拉動經濟增長1.6個百分點、7.9個百分點、4.7個百分點。其中工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53%,拉動經濟增長7.5個百分點。
市場價格總水平漲幅趨緩,全年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上漲1.6%,低於全區平均水平0.8個百分點。八大類消費品呈「四升四降」:食品類、煙酒及用品類、衣著類、居住類分別上漲4.2%、1.2%、0.1%、7.3%,家庭設備用品及維修服務、醫療保健和個人用品、交通和通訊、娛樂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務分別下降0.1%、0.1%、2.6%、4.6%。
財政收入大幅增長,總量進一步增大。全年完成財政收入19.27億元,比去年凈增3.96億元,同比增長25.83%。人均財政收入達到1297元。地方財政收入10.86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31.56%。其中稅收收入5.43億元,增長26.78%,非稅收入5.43億元,增長36.71%。財政支出17.77億元,增長33.24%。
就業和再就業工作取得新成效。全年新增城鎮就業人數1.6萬人,幫助下崗失業人員2970人實現再就業;年末城鎮登記失業人員 7150人,登記失業率為3.2%。
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綜合經濟實力還沒有得到明顯提高;財政收支矛盾還比較突出,可用財力仍然不足;縣區發展不平衡;農業產業化程度不高;工業創新能力不足,土地、能源等生產要素供求緊張,社會保障壓力較大,社會事業發展有待加強。
農業
農業生產形勢較好。全年完成農林牧漁業總產值85.15億元,同比增長6.88%。其中,農業完成產值20.66億元,同比增長5.0%;林業完成0.64億元,增長10.51%;牧業完成17.24億元,增長6.1%;漁業完成46.41億元,增長6.91%。
植業生產穩中有升。2005年,我市克服了洪澇災害和多年少見的冬春旱等自然災害的影響,充分利用我市的自然資源,擴大以馬鈴薯、玉米、紅薯為主的冬種糧食的種植,增加糧食復種指數,確保糧食總產穩定。同時積極保護基本農田,改善農田基礎設施,提高抗逆能力,加大低產田改造力度,提高農田糧食產出能力。2005年全市糧食作物播種面積9.29萬公頃,產量42.83萬噸,同比分別增長0.29%、2.13%;油料播種面積1.59萬公頃,產量3.98萬噸,同比分別增長2.55%、4.08%;糖蔗種植面積2.47萬公頃,產量165.82萬噸,同比分別增長1.57%、6.36%;蔬菜播種面積3.03萬公頃,產量52.36萬噸,同比分別下降1.67%、增2.47%;水果產量6.88萬噸,同比增長8.33%。
畜牧業生產持續發展。2005年是禽流感多發期,我市對規模豬場、禽場、大專業戶採用常年免疫,零散農戶採用春季突擊防疫等有效措施,確保了畜牧業持續增長。全市肉類總產量12.57萬噸,同比增長6.79%;出欄肉豬77.27萬頭,出欄肉牛2.57萬頭、出欄肉羊0.89萬頭,同比分別增長7.92%、6.20%、17.10%。出欄家禽3203.39萬只,蛋產量2.19萬噸,同比分別增長6.79%、減1.03%。
水產業繼續穩定增長。2005年我市海洋水產業在嚴格遵守國家指令下,水產品生產繼續增長,水產品總產量達到94.18萬噸,同比增長2.0%。其中:海水產品產量為88.54萬噸,同比增長1.63%,海水捕撈同比下降0.68%,海水養殖同比增長5.43%;淡水產品產量為5.64萬噸,同比增長7.97%。淡水捕撈同比下降16.57%,淡水養殖同比增長10.48%。
農村基礎設施和生產條件繼續改善。2005年末,全市擁有農業機械總動力 87.83萬千瓦,比上年增長9.33%,其中大中型拖拉機2726台,增長3.89%;大中型拖拉機配套農具889部,增長11.4%;小型拖拉機1.26萬台,下降1.91%;小型拖拉機配套農具1.05萬部,下降3.96%;農用排灌電動機1627台,農用排灌柴油機8576台,比上年增長1.54%;農用水泵2.06萬台,比上年增長38.92%;農用運輸車(含載重汽車)1723輛,與上年持平;漁用機動船5148艘,比上年下降5.16%。全年農村用電量 11038萬千瓦時,比上年下降1.58%。化肥使用量(折純)5.86萬噸,增長2.36%。有效灌溉面積4.66萬公頃,旱澇保收面積3.10萬公頃,機電井1963眼,增長61.17%。農村基礎設施進一步完善。2005年末,全市通汽車村達341個,占村總數的99.42%;通電話的村342個,佔99.71%;自來水受益村達58個,佔16.91%。
工業
工業是經濟快速增長的主要動力。全年完成工業總產值191.39億元,同比增長33.25%,完成工業增加值58.51億元,增長25.6%。工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53%,拉動經濟增長7.5個百分點。規模以上工業完成總產值102.01億元,同比增長40.8%;實現工業增加值29.32億元,同比增長32.8%,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33.3%,拉動經濟增長4.7個百分點。工業運行的主要特點:一是輕、重工業快速增長,重工業優勢凸現。規模以上輕、重工業實現增加值分別為11.02億元、18.30億元,同比分別增長30.71%、37.18%,對工業增長貢獻率分別為33.03%、66.97%,分別拉動規模以上工業增長10.84個百分點和21.96個百分點。二是電力生產供應業、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通信設備計算機及其他電子設備、農副食品加工業、醫葯製造業等五大行業增勢強勁。這五大行業完成工業增加值分別為: 6.04億元、1.48億元、2.54億元、3.37億元、2.83億元,分別比去年同期增長18.8倍、41.26%、66.94%、5.87%、25.44%。三是產銷銜接良好,出口增勢迅猛。全年實現銷售產值100.3億元,同比增長36.31%,產銷率達到98.37%,同比提高了1.83個百分點。出口交貨值12.35億元,同比增長98.94%。四是縣域工業持續發展。合浦縣、鐵山港區、海城區、銀海區分別完成工業增加值:6.57億元、4.08億元、2.19億元、0.90億元;同比分別增長:38.85%、1073.84%、4.15%、5.21%。五是經濟效益稍有回落,企業虧損面下降,虧損企業虧損額加大。規模以上工業實現利稅9.92億元,同比增長10.23%,實現利潤2.93億元,同比下降7.32%,虧損企業面32.06%,比去年同比下降了11.27個百分點,虧損企業虧損額1.24億元,同比增長30.18%。工業綜合經濟效益指數為150.18,高於去年同期11.83個百分點。
建築業
全年建築業完成增加值8.17億元,增長9.7%。具有資質等級的建築企業53個,完成產值6.86億元,同比增長3.1%,房屋建築施工面積162.61萬平方米,同比增長3.62%,實現利潤總額923萬元,同比增長37.15%。
固定資產投資
固定資產投資增長加快。在大項目投資額大幅增長和新開工項目大幅增加的拉動下,我市固定資產投資增速明顯加快。全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67.24億元,同比增長30.8%。其中城鎮投資61.77億元,增長29.5%,在城鎮投資中,基本建設完成投資37.45億元,同比增長33.7%,更新改造投資完成9.48億元,同比增長28.8%,房地產開發投資完成10.79億元,同比增長21.7%。大項目的帶動明顯,全年投資完成額超千萬元的項目128個,完成投資42.18億元,佔全社會投資總額的62.73%,成為拉動投資增長的重要因素。新開工項目大幅增加是拉動我市投資快速增長的另一個重要的因素。全年新開工項目309項,完成投資31億元。從投資的行業分布看,投資總量最大的是水利環境公共設施管理業、電力煤氣水的生產供應業、交通郵電業和製造業,四個行業的投資分別完成9.44億元、6.93億元、4.74億元、4.73億元,占基本建設投資的69%。從三次產業的投資看,第一產業投資完成5.07億元,同比增長234.5%;第二產業投資完成19.86億元,同比下降9.9%,其中工業投資19.84億元,下降10.01%;第三產業投資完成36.84億元,同比增長52.7%。
全年房地產開發投資完成10.79億元,比上年增長21.67%。其中住宅投資完成7.31億元,占開發投資額的67.7%。房地產施工面積208.56萬平房米,增長5.6%,其中住宅施工面積為15.73萬平方米,增長3.1%;商品房銷售面積為38.09萬平方米,增長8.3%,其中銷售住宅面積為33.49萬平方米,增長27.3%。房地產新開工面積為58.45萬平方米,與上年基本持平。
交通
交通運輸持續發展,綜合運輸能力進一步加強。2005年,全年公路貨物運輸 2239.77萬噸,增長6.15%;水路貨物運輸188.9萬噸,增長56.76%;民用航空貨郵吞吐量1261.3噸。全年公路旅客運輸量2968萬人,增長6.19%;水路旅客運輸量35.4萬人,增長1.14%;民航旅客運輸量20萬人。北海機場全年起降航班3553架次。
電信業
電信業務平穩增長,通訊能力進一步增強。全年完成郵電業務總量14.01億元,比上年增長5.21%,其中電信業務總量13.57億元,增長5.43%;郵政業務總量0.44億元,下降1.15%。年末市話交換機總容量57.68萬門;年末固定電話用戶(含小靈通)40.05萬戶,其中住宅電話用戶26.97萬戶;行動電話用戶39.08萬戶。城市電話普及率32部/百人。
旅遊業
全年接待國內外遊客443.38萬人次,比上年增長10.47%,其中境外遊客3.02萬人次,增長19.32%。旅遊總收入20.05億元,增長12.26%,旅遊創匯642萬美元,增長16.09%。全市有星級飯店36家,三星以上19家,涉外星級飯店36家。 北海市的旅遊資源十分豐富,海洋旅遊資源綜合優勢更為突出。海水、海灘、海島、海鮮、海洋珍品、海上森林、海底珊瑚、海洋文化、海灘海洋運動、海上航線,構成了一個「十全十美」的海洋旅遊體系。1984年以來旅遊業發展迅速,1988年列為中國重點旅遊城市,現已成為中國南方重要的濱海旅遊城市。
國內貿易
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6.24億元,同比增長13.58%。其中:市區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8.12億元,比上年增長13.69%,合浦縣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8.12億元,比上年增長13.41%。
分銷售地域看,城市消費品零售額28.12億元,比上年增長13.69%;縣的零售額9.29億元,增長13.69%,縣以下零售額8.82億元,增長13.12%。
分銷售行業看,批發零售業零售額36.97億元,比上年增長13.78%;餐飲業零售額5.59億元,增長13.04%;其他行業零售額3.67億元,增長12.41%。
對外經濟
外貿出口和利用外資形勢良好。全年外貿進出口總額18468萬美元,同比增長35.7%,其中進口5924萬美元,增長44.18%,出口12543萬美元,增長32.03%。全年審批利用外資項目32項,同比增加10項。實際利用外資2387萬美元,同比增長20.98%。
邊境小額貿易(石頭埠碼頭)出口80.84萬元,同比增長13.86%,進口額為3893.82萬元,同比增長41.56%。
金融
金融機構各項存款余額為161.80億元,比年初增長8.76%,其中企業存款余額23.74億元,比年初下降6.38%;城鄉居民儲蓄存款余額為111.72億元,比年初增長11.18%。金融機構各項貸款余額為127.26億元,比年初增長9.92%,其中工業貸款19.94億元,比年初增長20.37%,農業貸款17.20億元,比年初增長21.57%。全年銀行現金收入539.86億元,現金支出537.11億元,收支相抵回籠現金2.75億元。
全年保費收入2.25億元,同比增長14.83%。
教育
高等教育實現突破,基礎教育扎實推進。大學園區建成並投入使用,首家進入園區的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北海學院開始招生,結束了我市沒有本科院校的歷史。2005年全市共有普通高等院校5所,教師411人,在校學生7101人;中專12所,教師561人,在校學生1.01萬人;普通中學91所,教師5500人,在校學生11.44萬人;小學411所,教師7361人,在校學生16.75萬人。幼兒園208所,幼兒園人數3.8萬人。全市初中畢業升學率74.4%,小學畢業升學率99.6%,學齡兒童入學率99.6%。
文化
文化事業取得新成就。在中國少數民族文化藝術基金會舉辦的「夕陽秀——第二屆華夏中老年藝術大賽」中,我市參賽的舞蹈《網娘》、《挑月》分別在本次大賽中榮獲菊花金獎。在中國戲劇家協會主辦的第五屆中國戲曲「紅梅獎」青年演員大賽中,我市參賽劇目《打神告廟》一舉獲得銀獎。在「廣西兒童歌曲新作品創作評選暨演唱比賽」中,我市代表隊獲得了6金、4銀、6銅的好成績,並獲4個優秀獎、1個優秀組織獎,創作金獎數排全區第一。由市文藝創作研究所國家二級作曲家林海創作的歌曲《打工謠》、《女孩當家》榮獲「同在藍天下、情系農民工」全國征歌大賽優秀歌曲創作獎。成功舉辦第二屆北海銀灘文化名人筆會。《北海市志》出版發行,《北海年鑒》獲全國特等獎。2005年末,全市共有藝術表演團體3個,文化館2個。縣級以上公共圖書館3個,博物館1個,檔案館1個。公共圖書館藏書量 38.74萬冊(件)。鄉鎮文化站26個。電影院、影劇院17個。全市廣播人口覆蓋率達97.3%,電視人口覆蓋率達98%。
衛生
醫療服務水平繼續提高,城鄉衛生保健服務網路進一步完善。2005年末,全市共擁有各類衛生機構359個(不含個體),其中醫院、衛生院41個,門診部(所)302個,婦幼保健所3個。醫院、衛生院病床位2885張。各類衛生專業技術人員6797人(不含個體),其中醫生2292人。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繼續推進。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人數達40.7萬人。衛生防疫取得較好成效。全市未發現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傳染病發病率控制在較低水平,全市無重大傳染病疫情暴發流行,無甲類傳染病發生。
人口
人口總量保持平穩增長。據公安部門統計,2005年末,全市戶籍人口達149.24萬人,比上年增加1.37萬人,增長0.93%,其中市區人口55.79萬人,增加0.83萬人,增長1.52%。全市人口出生率為11.21‰,比上年下降1.32個千分點;人口死亡率2.9‰,比上年下降2.84個千分點;人口自然增長率8.31‰,比上年增加1.52個千分點。
語言
北海通行好幾種方言,主要有白話、客家話、普通話等。本土的原始方言是廉州白話,分布在今合浦縣廉州鎮、西場鎮、石康鎮、北海市海城區地角鎮、高德鎮,銀海區白虎頭等地區。合浦縣山口、公館、閘口、曲樟等鎮則通行客家話。至於在北海市區通行的白話,則是現今北海最官方的方言,屬於粵語中的欽廉系。據暨南大學粵方言專家陳滔考證,北海白話融合了粵語、客家話的特點,自成一派,帶有濃郁的北部灣漁鄉特色。
由於改革開放以來,北海湧入了大量的外地移民,故普通話也日益流行。因此北海市區現是北海白話、廉州話、普通話三足鼎立。
『陸』 廣西百色經濟怎麼樣為何鄉村還那麼落後!
經濟比較落後,發展空間很大,
2013年全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828億元,同比增長9%。其中第一產業完成146.7億元,同比增長7%;第二產業完成456.3億元,同比增長10%;第三產業完成225億元,同比增長9%。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820億元。財政收入完成107.7億元,同比增長9.8%。年末金融機構存款余額758億元、貸款余額592億元,分別增長12.1%和14.7%。
三次產業結構由上年的18.5:55.5:26調整為17.8:55:27.2。鋁基和錳基新材料、非冶金鋁、節能環保型金屬、高端裝備製造、碳酸鈣、林木加工、電子信息等新產業加快發展。規模以上萬元工業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5.3%,萬元工業增加值水耗同比下降7.03%。新增非公企業3275戶、個體工商戶1236戶。
鄉村落後是因為資源不豐富,基礎設施落後,沒錢建設,沒錢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