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銀行在推進普惠金融發展方面面臨哪些問題,有何對策
2005年,世界銀行小額信貸年會首次提出 「普惠金融」(Inclusive Finance),也稱「包容性金融」。 一般認為,普惠金融是指在金融機構成本可負擔的前提下,通過不斷競爭和創新,以保證金融服務排斥對象逐步獲得其需求的相關服務。
2015年12月, 我國印發《推進普惠金融發展規劃(2016-2020年)通知》 ,明確:到2020年,要建立與全面建成小康 社會 相適應的普惠金融服務和保障體系,特別是要讓小微企業、農民、城鎮低收入人群、貧困人群和殘疾人、老年人等及時獲取價格合理、便捷安全的金融服務。
近年來,在政策引領和推動下,我國銀行業採取一系列措施發展普惠金融,如大型銀行紛紛成立普惠金融事業部,中小銀行加大金融產品和服務創新,擴大基礎金融服務覆蓋面,提升金融服務的便利性,強化薄弱緩解的金融服務供給,取得較為明顯的成效。
不過, 我國普惠金融還存在一些不足和問題 。我國幅員遼闊,經濟發展不均衡,區域發展水平不一,全面推進普惠金融面臨著較大挑戰。近年來,打著「普惠金融」旗號而進行的偽創新在我國大行其道,侵害了金融消費者合法權益,也在一定程度上了擾亂金融秩序,影響 社會 穩定。在這種情況下,普惠金融如何做到「成本可覆蓋」「風險可控制」仍有待進一步 探索 。
要改變普惠金融的不足和問題,除需要加大政府的資金投入和政策支持、做好基礎設施及信用環境建設外,重要的是藉助數字技術的深度應用和創新推動我國普惠金融進一步發展。2016年9月,二十國集團(G20)杭州峰會發布《數字普惠金融高級原則》,提出「數字普惠金融(Digital Inclusive Finance)」。毫無疑問,數字普惠金融引領是普惠金融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出路。 從銀行層面看 ,關鍵是堅持商業可持續原則,依靠金融 科技 創新產品和服務, 探索 普惠金融發展新模式,走數字普惠金融發展之路,提升普惠金融服務能力和效率。
普惠金融的范圍很廣泛,普惠金融就是所有人都能有機會較便捷、較低成本獲得他們需要的金融服務,包括存取款、小額貸款等,甚至還包括零錢兌換。如要得到更准確的答案還應說具體點。這里說下在農村推小額貸款的問題,這是普惠金融的重要內容,最大困難是平時找不到人,都外出務工了,再就是放貸款後,到期收款難。如要進一步了解,可私聊。
問題一:普惠競爭激烈,產品同質化嚴重。
一方面,目前各行在普惠產品的營銷上並無行業較統一的利率定價,因此在營銷過程中,容易出現「利率戰」和搶挖現象,使企業融資結構不穩定,或出現盲目擴張的行為。
另一方面,為適應新舊動能轉換過程中小微企業的融資需求,有效增強客戶粘性,建立與現代化經濟體系相適應的小微企業服務新模式,目前四行均已創新推出「互聯網+企業納稅貸產品」。比如目前市場上的四款企業納稅信用貸款產品,如下表所示:
總體上看,以上產品均通過大數據連接工商、稅務、財務等模型,實現大批量在線獲客,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信息不對稱和擔保難問題,同時極大提升了服務效率和便利程度。但從產品開發及客戶定位上看,如何進一步加強產品創新,打造有特色的小額化信貸產品體系,是普惠金融業務拓展中面臨的挑戰。
根據近日《銀保監會發布2020年一季度銀行業保險業主要監管指標數據情況》顯示,一季度末,商業銀行不良貸款余額、不良貸款率均有所上升,但信貸資產質量總體平穩,主要是由於結構性因素和疫情帶來的短期性沖擊造成了一季度銀行業不良貸款率的上升,不良的爆發還存在滯後性,這也給銀行拓展普惠業務帶來挑戰。
近年來,部分銀行已經組建普惠金融事業部,初步建立起能夠實現綠色金融、普惠金融與農村金融有機融合的組織架構和高效的運營機制。
但從普惠條線從業人員人數上看,兼職普惠業務的居多,尤其是在縣域等普惠業務十分重要的基層網點。
總體而言,銀行普惠條線呈現出專業化團隊建設發展滯後的問題。一方面是客戶經理隊伍人員不足。轄內部分支行客戶經理業務受理速度跟不上小微企業的發展速度和他行營銷速度;另一方面是從事小微企業業務的團隊專業化程度不高。目前為適應市場競爭和發展需要,小微金融產品更新迭代速度很快,但部分客戶經理習慣於傳統小微信貸業務的辦理流程,對新型小微企業產品的接受度不高,對產品開發設計、服務創新和風險管理方面的基礎都相對薄弱。
對策:
(一)強化理念更新,充分認識深抓小微企業金融服務創新的戰略意義。
(二)強化服務內功,全面推進小微企業金融服務體制機制的創新。
(三)強化戰略聯盟,著力完善小微企業金融服務創新的生態環境。
(四)強化隊伍建設,培育一支能征善戰的優秀團隊。
2005年聯合國推出普惠金融概念後,國際 社會 開始對其廣泛關注。欠發達國家、地區大力推動 普惠金融發展 ,許多國家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績。近年來我國政府也不斷發文大力推動我國普惠金融的發展,旨 在 讓 社會 各階層和群體都能夠享受適當、有效的金融服務,從而建立有效、全方位為 社會 所有階層和群體提供服務的金融體系。
在 政府大力推動、 社會 各界共同努力下,中國的普惠金融服務取得了驚人的進步,初步建立了多元化的服務體系,服務覆蓋面達到一定水平,移動互聯網支付得到一定普及。根據中國人民 銀行 發布報告顯示,截至2018年末,普惠金融貸款余額達到13.39萬億元人民幣。但相較於其龐大的服務對象和資金需求,普惠金融的發展與我國經濟 社會 發展的要求和 社會 的期望還是有非常大的差距。如何進一步推動 普惠金融發展 已經成為我國深化金融體制改革的重要議題。
1 我國 普惠金融發展 中暴露的 問題
1.1 普惠金融頂層設計不到位
近年來,我國的國家層面對普惠金融的發展高度重視,出台了很多相關的政策文件來推動其發展。這些文件 在 宏觀層面上對普惠金融的發展進行了規劃,但是沒有進行細化,對普惠金融沒有一個系統性的布局,從而導致金融機構 在 發展普惠金融時缺乏主觀能動性。
另外, 在 普惠金融基礎設施 方面 頂層設計也存 在問題 。首先,普惠金融相關的法律體系沒有健全,導致普惠金融的發展缺乏清晰的法律規范。其次,普惠金融信用體系建設緩慢,由於普惠金融服務對象比較特殊,導致普惠金融信用體系建設困難重重。最後,普惠金融的監管政策不健全,導致普惠金融監管的缺失。
1.2 對普惠金融認識不到位
無論是普惠金融服務的提供者還是消費者都存 在 對普惠金融認識不到位的情況。部分普惠金融服務的提供者對普惠金融存 在 誤解,把普惠金融等同於「扶貧」,要不就是忽視了風險 問題 ,降低信貸標准,盲目 推進普惠金融 的發展,要不就是感覺風險過大,不願提供普惠金融服務,使得普惠金融的發展受阻。
同時,由於普惠金融服務的消費者是弱勢群體,這類人群受教育程度比較低,對金融不甚了解。他們很容易 在 對普惠金融提供的產品一知半解的情況下,只看到了高額回報卻忽略了風險 問題 ,結果與服務提供者產生糾紛。還有一些不法機構利用消費者金融知識的貧乏,假借普惠金融的名義,做一些詐騙的違法行為,產生非常不好的 社會 影響,從而制約 普惠金融發展 。
1.3 普惠金融服務體系不健全
目前,我國已經初步建立了以商業 銀行 為主、多種金融機構並存的多元化普惠金融服務體系。但是由於以商業 銀行 為代表的大型金融機構的主要服務對象是高端客戶,對 普惠金融發展 缺乏重視,導致普惠金融進展很慢。而以小額貸款公司、村鎮 銀行 為主的金融機構雖然服務對象主要是農村金融、小微金融,但是其自身實力不足、技術相對落後,導致其服務不夠深入、覆蓋面不廣。政策性金融機構則大多數是靠財政撥款,缺乏商業可持續性,無法保障普惠金融的持續發展。
1.4 普惠金融風險控制體系不健全
普惠金融由於服務對象的特殊性,具有高風險的特性。普惠金融除了要 面臨 著信用風險、利率風險、運營風險、流動性風險、國家風險等傳統風險之外,還要 面臨普惠金融發展 過程中衍生出來的技術風險、法律風險、信息安全風險、資金挪用風險、洗錢和套現風險。[1]普惠金融更需要建立健全的風險控制體系。
而目前我國的普惠金融沒有建立起安全有效的風險防範體系, 在 風險控制 方面 存 在 較大的 問題 。普惠金融消費者主要是長尾群體,信息收集難度大,導致其風險控制的難度非常大、調查成本非常高,傳統的風險控制方法根本不能適應普惠金融的風險控制。[2]因此許多金融機構罔顧風險,導致大量風險積聚。
1.5 普惠金融產品創新能力不足、融資成本高
目前普惠金融服務的提供者雖然推出許多普惠金融產品,但是大多數產品設計存 在 許多 問題 , 在 貸款金額、貸款期限、擔保方式等 方面 設計呆板,同質性強,缺乏創新,尤其是利率 方面 普遍較高。普惠金融消費者來源廣泛,需求也不一而足,這些產品往往根本不能滿足其需求。而且,大量普惠金融產品消費者缺乏對產品的鑒別能力,監管部門對產品的監管不到位,導致普惠金融產品的市場混亂,普惠金融的風險加大。再加上目前大多數普惠金融產品的融資成本都 在 15%~20%左右,雖然要比高利貸低,但是卻遠遠高於 銀行 的貸款利率。這無疑對普惠金融產品的推廣、普惠服務的提供都帶來不利影響。
2 促進我國 普惠金融發展 的對策建議
2.1 加強頂層設計,完善普惠金融基礎設施建設
普惠金融的發展應該是以市場為主導,但是也離不開政府的規劃與引導。我國政府應該進一步細致規劃普惠金融的發展, 在 統籌規劃、均衡布局、組織協調、政策扶持等 方面 做出系統性的布局,建立更具包容性的普惠金融體系,提高金融資源配置效率,使得 社會 效益與經濟效益實現有機統一。
在 普惠金融基礎設施 方面 ,首先要加快普惠金融相關法律體系建設的步伐,積極出台普惠金融法律法規,對普惠金融的發展進行規范的同時為其保駕護航。其次,加快普惠金融信用體系和信用平台建設,積極結合金融 科技 ,擴大現有信用體系的覆蓋面,緩解 普惠金融發展 中遇到的信息不對稱的 問題 。最後,加強監管,完善普惠金融監管工具箱,及時打擊不法行為,糾正擾亂市場秩序的行為。
2.2 提高認識,加強對金融消費者的教育和保護
一 方面 ,對普惠金融服務的提供者加強培訓、提高認識,使其清楚認識到普惠金融不是「扶貧」。普惠金融雖然是針對弱勢群體的一種金融模式,但業務面非常廣、資金需求非常大,是一片業務「藍海」,等待普惠金融服務的提供者大力開拓。同時發展普惠金融時不能罔顧風險,不能盲目推進,應遵循市場規則積極推進。
另一 方面 ,要完善消費者教育保護體系。普惠金融服務的提供者應藉助互聯網、微博、微信、宣傳冊、宣傳流動車等工具積極進行金融知識掃盲,普及金融知識,使普惠金融消費者能夠理性地運用金融工具來享受金融服務。同時,政府應制定消費者權益保護政策,發生金融消費糾紛時妥善處理,保護弱勢群體的合法權益。如此,方能營造出一個良好的金融生態環境,更好地推動普惠金融的發展。
2.3 健全完善普惠金融服務體系,深化金融體制改革
國家應加快現有傳統商業性金融機構的改革轉型,積極引導以商業 銀行 為代表的大型金融機構繼續支持普惠金融的發展,擴大其 在 普惠金融市場的滲透率和覆蓋面,提高服務水平和質量。國家應 在 現有小額貸款公司、村鎮 銀行 等金融機構的基礎上,學習格萊珉 銀行 的經驗,通過完善相關配套政策、提供政策支持等方式,引導各類資本進入普惠金融市場,成立專門的普惠金融機構,以此增強直接服務普惠金融消費者的力度。政策性金融機構的職能和能力也要進一步拓展和加強,全面扶持普惠金融的發展。
2.4 藉助金融 科技 ,健全普惠金融風險控制體系
隨著普惠金融的高速發展,潛 在 的金融風險也正 在 不斷積聚。目前大部分普惠金融服務的提供者對風險的防控仍然採用傳統的風險控制體系,這已完全不能滿足我國普惠金融的發展需要。我國已經形成了一套以互聯網為基礎的現代化的 普惠金融發展 體系, 在 風險防控時我國也應該藉助金融 科技 的特徵將其合理地運用到普惠金融的風險防控中去,建立一套與我國普惠金融體系相匹配的普惠金融風險控制體系。普惠金融服務的提供者應該積極主動將大數據等金融 科技 運用到普惠金融業務的貸前、貸中、貸後每個環節中,提高自身的金融風險分析和評估水平,完善風險控制模型,准確識別、預警、防控普惠金融風險。而各級政府也應出台相應的扶持政策,推動普惠金融數字化的進程。
2.5 降低融資成本,推出產品定製化服務
普惠金融服務的提供者應該根據消費者金融需求多樣性的特點,加大自主創新力度,結合金融 科技 ,為消費者提供定製化服務。普惠金融服務的提供者可以根據消費者不同的金融服務需求,結合消費者自身的情況, 在 貸款金額、貸款期限、貸款利率、擔保方式 方面 進行合理設計,為其提供優質的普惠金融服務。 在 普惠金融產品創新時,尤其要注意擔保方式創新,不能僅僅局限於不動產抵押擔保,要積極嘗試保險基金擔保、互助聯保、再保險擔保等擔保方式。產品貸款利率設計時要走保本微利之路。普惠金融應該是以低成本、廣覆蓋、易獲得、可持續的方式向消費者提供金融服務。普惠金融服務的提供者應該 在 經濟利益和 社會 利益中找到平衡點,切實為普惠金融消費者提供「普惠」的金融服務。
❷ 普惠金融是什麼
普惠金融有兩層意思。如果從學術的角度來解釋的話,普惠金融只要是通過機會平等的方式來實現有效的金融服務,普惠金融所涉及的一般是小額的信貸服務和優惠補貼。如果從產品的角度來解釋的話,目前有很多互聯網貸款產品稱之為普惠金融,此類產品的本質是網貸產品。
隨著互聯網時代的不斷發展,我們在網上可以直接申請到各類貸款業務,這類貸款業務主要是互聯網信貸服務,信貸服務不需要用戶有任何抵押物,只需要用戶憑借個人徵信,便可以申請相關的授信額度。雖然普惠金融是一個非常好的概念,但目前互聯網上的普惠金融產品並不利於用戶,同時也存在諸多套路。
一、什麼是普惠金融?
普惠金融泛指當前互聯網環境下的互聯網信貸產品,這些信貸產品有兩個發行渠道。第1個渠道是銀行的正規渠道,第2個渠道是線下的貸款機構。銀行的正規渠道會嚴格按照用戶的個人徵信來批准相關額度,申請的門檻也比較高。線下的貸款機構對用戶則沒有太高的要求,此類產品一般是我們經常指的網貸產品,同時也存在很多套路,年化綜合利息也非常高。
二、普惠金融並沒有字面意義上這么好。
正如我在上面所講的那樣,雖然普惠金融的出發點非常好,但當普惠金融應用到實際生活當中時,我們會發現很多普惠金融產品存在套路用戶的情況。有些用戶在申請網貸產品時,會遭遇到套路貸和循環貸的陷阱當中,用戶所申請的貸款產品的年化利息也非常高,普遍維持在20%左右,有些用戶甚至會接觸到30%以上的高利貸產品。也正因如此,我建議大家用審慎的態度來看待當前的普惠金融產品。
❸ 普惠金融是由誰提出的
普惠金融(inclusive finance)這一概念由聯合國在2005年提出,是指以可負擔的成本為有金融服務需求的社會各階層和群體提供適當、有效的金融服務,小微企業、農民、城鎮低收入人群等弱勢群體是其重點服務對象。
中國人民銀行研究局焦瑾璞副局長於2006年3月在北京召開的亞洲小額信貸論壇上,正式使用了這個概念。
2012年6月19日,原國家主席的胡錦濤在墨西哥舉辦的在二十國集團峰會上指出:「普惠金融問題本質上是發展問題,希望各國加強溝通和合作,提高各國消費者保護水平,共同建立一個惠及所有國家和民眾的金融體系,確保各國特別是發展中國家民眾享有現代、安全、便捷的金融服務。」 這是中國國家領導人第一次在公開場合正式使用普惠金融概念。
普惠金融重視消除貧困、實現社會公平,但這並不意味著普惠金融就是面向低收入人群的公益活動。中國銀行業協會黨委書記潘光偉指出,普惠金融不是慈善和救助,而是為了幫助受益群體提升造血功能,要堅持商業可持續原則,堅持市場化和政策扶持相結合,建立健全激勵約束機制,確保發展可持續。
❹ 普惠金融貸款是什麼平台
普惠金融並非指一家平台,或者一家公司。普惠金融是一個金融概念詞,是指立足機會平等要求和商業可持續原則,以可負擔的成本為有金融服務需求的社會各階層和群體提供適當、有效的金融服務。
拓展資料:
普惠金融包括哪些貸款?
普惠金融貸款包括有助業貸款、個人支農貸款等,是面向小微企業、農民、城鎮低收入人群等弱勢群體提供的貸款服務。其中,個體工商戶經營性貸款、小微企業主經營性貸款,農戶生產經營性貸款、創業擔保貸款、建檔立卡貧困人口消費貸款和助學貸款等,也是普惠金融會提供的貸款業務。小微企業、農民、城鎮低收入人群、貧困人群和殘疾人、老年人等特殊群體是當前我國普惠金融重點服務對象。
通常情況下,普惠金融是指立足機會平等要求和商業可持續原則,以可負擔的成本為有金融服務需求的用戶提供借款。普惠金融的服務對象主要為小微企業、農民、城鎮低收入人群等弱勢群體,這些都是其重點服務對象,你去能為社會各階層和群體提供適當的、有效的金融服務。
中行普惠金融貸款條件有什麼?
中國銀行普惠金融貸款條件有:
1、借款人必須是個體工商戶、小微企業主或者農戶等,有營業執照而且已經通過年檢。
2、借款人通過了中國銀行信用評級,並且達到一定級別要求。
3、借款用途必須是符合法律規定的,而且具有一定的經濟效益。
4、借款人可以提供銀行認可的擔保證明。
5、借款人在中國銀行開立基本賬戶。
普惠金融體系
這個概念來源於英文"inclusive financial system"。是聯合國系統率先在宣傳2005小額信貸年時廣泛運用的詞彙。其基本含義是:能有效、全方位地為社會所有階層和群體提供服務的金融體系。目前的金融體系並沒有為社會所有的人群提供有效的服務,聯合國希望通過小額信貸(或微型金融)的發展,促進這樣的金融體系的建立。
❺ 普惠金融什麼意思
普惠金融就是要讓農民、小微企業、城鎮低收入人群和殘疾人、老年人等其他特殊群體都成為為普惠金融服務對象。
❻ 惠普金融重點服務對象
為小型企業、城鎮低收入人群等提供的金融服務。「普惠金融」是指可負擔的成本為有金融服務需求的社會各階層和群體提供適當、有效的金融服務,小微企業、農民、城鎮低收入人群等若是群體是重點服務對象。
堅持因企施策,一方面針對個別有效抵押資產不足的企業,幫助其與省農發行准入的擔保公司取得聯系,獲得擔保助力;另一方面針對一些信用好、效益高、償還能力強的企業,在抵押物不足的情況下,通過發放部分信用貸款,為其提供融資便利,切實解決小微企業融資難問題。
(6)普惠金融服務的依重者擴展閱讀
普惠型小微企業辦理抵質押類貸款的,抵押物評估費、保險費、抵押登記費由建行承擔。通過建行渠道對向全國防疫專用賬戶捐款或匯劃防疫專用款項的,免收轉賬匯款手續費;對防疫相關物資進口、境外捐贈項下匯款、資本項下業務等免收匯款手續費;
對防疫相關物資的生產、經營企業以及定點醫療衛生機構使用人民幣法人賬戶透支、人民幣額度借款用於資金周轉的,免收額度承諾費。
❼ 普惠金融是什麼貸款平台
法律分析:普惠金融並非指一家平台,或者一家公司。普惠金融是一個金融概念詞,是指立足機會平等要求和商業可持續原則,以可負擔的成本為有金融服務需求的社會各階層和群體提供適當、有效的金融服務。小微企業、農民、城鎮低收入人群、貧困人群和殘疾人、老年人等特殊群體是當前我國普惠金融重點服務對象。
法律依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 第二十六條 借貸雙方約定的利率未超過年利率24%,出借人請求借款人按照約定的利率支付利息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借貸雙方約定的利率超過年利率36%,超過部分的利息約定無效。借款人請求出借人返還已支付的超過年利率36%部分的利息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❽ 普惠金融是什麼意思
普惠金融,是指立足機會平等要求和商業可持續原則,以可負擔的成本為有金融服務需求的社會各階層和群體提供適當、有效的金融服務。
小微企業、農民、城鎮低收入人群、貧困人群和殘疾人、老年人等特殊群體是當前我國普惠金融重點服務對象。大力發展普惠金融,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必然要求,有利於促進金融業可持續均衡發展,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助推經濟發展方式轉型升級,增進社會公平和社會和諧。
2018年8月5日,由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與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台、微眾銀行合作編寫的中國普惠金融創新報告(2018)在北京公開發布。10月,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發布《中國普惠金融發展情況報告》摘編版。
拓展資料
普惠金融(inclusive finance)是針對傳統金融存在的金融排斥(Financial Exclusion)現象提出的金融服務定位,普惠金融希望讓長尾客戶享受到更多的金融服務,建立惠及民眾的金融服務體系。
本質上普惠金融新路徑的探索是運用各種新技術拓展金融服務邊界的嘗試。從目前傳統金融業最基礎的存、貸、匯三種金融服務看,在中國的金融市場上,支付功能無疑是普惠程度最高的一環,移動支付的潮流主要是由技術創新和市場機構共同發力的結果。消費金融的普及也和互聯網金融的熱潮息息相關。
一筆金融服務能否成立,依賴於其收益是否可以覆蓋成本,其成本可以解構為運營成本(人力、資本、技術)和信用成本(違約損失)兩方面的要素。在給定的技術條件下,會有一定程度的金融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