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投資金融 > 金融機構支持全縣經濟發展情況

金融機構支持全縣經濟發展情況

發布時間:2022-10-17 17:02:46

㈠ 銀企合作銀行發言稿

經濟決定金融的基本原理決定了必須把支持經濟發展作為實現銀行自身發展、提高競爭力和抗風險能力的基本要求。接下來我搜集了銀企合作銀行發言稿,歡迎查看。

銀企合作銀行發言稿一

各位領導、同志們:

大家好!

20XX年我行的工作總體思路是:以黨的精神統攬全局,以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人民銀行工作會議精神為指引,繼續把握好穩中求進總基調,認真貫徹執行穩健的貨幣政策,全力維護轄區金融穩定,進一步提升金融服務,為阜康市經濟金融持續健康發展做出新貢獻。下面,我就從以下幾方面談談20XX年的金融工作:

一是准確把握穩健貨幣政策內涵,促進社會融資規模適度增長。緊密結合阜康市經濟金融發展實際,正確處理穩增長、調結構、控物價、防風險的關系,進一步充實完善「能源金融、城市金融、農村金融、文化金融、民生金融」五個金融服務板塊內容與發展策略。20XX年阜康金融機構各項貸款余額57.7億元,較去年同比增加35055萬元,佔全州貸款余額的10.8%,各項存款余額83.98億元,較去年同比增加160181萬元,佔全州存款余額的10.9%。存貸比為68.7%。存貸比居全州第二。20XX年存款余額增長較大,貸款余額增長緩慢,主要原因為個人儲蓄存款余額增加較快,中長期單位固定資產貸款、短期單位經營貸款余額下降明顯。根據阜康市20XX年的重點項目和民生項目的融資需求,加強金融與產業的融合,搞好政府、企業、金融機構的戰略合作。使20XX年信貸支持不低於8%的增速。

二是充分發揮貨幣政策導向作用,不斷調整優化信貸結構。進一步加強金融支持「三農」工作,20XX年春耕資金缺口較大,人民銀行向阜康信用社投放涉農貸款1。5828億元,預計20XX年耕地面積92萬畝,資金缺口較小,僅6000萬,目前人民銀行已發放20XX年春耕資金5000萬。20XX年阜康全轄涉農貸款余額達50.11億元,佔全部貸款余額的87%。其中農戶貸款余額12.77億元,占涉農貸款余額的25.4%。中小企業貸款余額22.19億元,佔全部貸款余額的38%。今年我們將以支持阜康市經濟跨越式發展為主題,制定相應的金融服務規劃和方案,認真落實有關舉措,不斷加大信貸投放力度,持續強化金融服務水平。

三是加大對中小微企業的金融扶持力度,助力中小微企業穩步茁壯成長。20XX年末金融機構中小企業貸款余額達22.19億元。其中,小微企業貸款余額達2.33億元。今年我們將認真貫徹支持中小微企業發展的相關政策,構建了「中小企業融資信息平台」,支持中小微企業融資;加快信貸產品創新,不斷拓寬中小微企業融資渠道;引導各金融機構推出林權抵押、存貨抵押、應收賬款質押等業務,有效緩解中小微企業抵押擔保難問題。

四是深入推進金融改革發展,切實維護轄區金融穩定。推進地方性法人金融機構深化改革和加強內部管理,促使其法人治理結構逐步完善。持續不懈地做好銀行業、地方中小法人金融機構、新型農村金融機構的日常風險監測工作,持續關注證券業、保險業發展狀況,對擔保公司、小額貸款公司等非銀行機構開展風險監測,進一步完善了轄內金融業風險監測制度。

五是切實加強貨幣發行管理。20XX年投放貨幣244237萬元,回籠101749萬元,今年我們將科學調撥發行基金,統籌做好現金供應和殘損幣回收銷毀工作。根據阜康市實際情況合理的調配大小面額的資金投放,推進發行信息化建設,加大人民幣流通管理力度,以「零容忍」為切入點,推進反假貨幣社會綜合治理,構建流通人民幣「凈化工程」長效機制。

六是不斷完善現代化支付體系。鼓勵和引導各家金融機構加大支付業務的創新力度,逐步實現銀行卡助農取款「村村通」,20XX年在轄區開設助農取款網點4家,今年預計增加2至3家助農取款網點並推動農村手機支付試點,進一步改善農村支付環境。進一步加強非金融支付服務市場的監督管理工作。

20XX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精神的開局之年,是實施「十二五」規劃承前啟後的關鍵一年,更是阜康市搶抓機遇、實現跨越發展的重要一年,我們金融系統將持續進取的精神、持續創新的思路、持續有力的舉措、持續務實的作風,扎實工作,奮進有位,為阜康市經濟金融持續發展做出新的更大貢獻。

以上是我的發言,謝謝大家。

銀企合作銀行發言稿二

尊敬的各位領導、企業老總、銀行業同仁:

大家好!

今天,我們召開這次會議,就是想通過縣委、縣政府的積極引導,給銀行與企業提供一個交流的平台,互通信息,各自發揮優勢,揚長避短,以期實現銀企的強強聯合,實現雙贏。同時通過銀企之間的交流與合作,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一個良好的金融環境,實現縣域經濟加快發展。

為了開好這次會議,縣內金融機構、相關部門、相關企業會前做了很多准備工作。剛才,各金融部門領導和部分企業代表都從本行業、本系統角度分別作了很好的發言,並進行了有效對接,應該說這次座談會應該說有創新、有成效,對推進企業和金融部門聯動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下面,我講幾點意見供大家參考。

一、我縣經濟的快速發展得力於金融機構的大力支持

近年來,縣內各金融部門積極參與地方經濟發展,緊緊圍繞全縣中心工作,開展多種形式的金融業務,千方百計加大對重點項目、重點工程和重點企業的信貸支持力度。20**年,全縣金融機構累計為XX等11戶企業解決貸款2.85億元。金融部門在實現自身業務不斷擴大的同時,有力地支持了工業企業發展壯大,促進了全縣經濟社會發展。全縣地區生產總值達到40.9億元,同比增長20%。全口徑財政收入達到3.03億元,同比增長25.8%。縣屬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總產值22.8億元,同比增長56%;完成工業增加值9億元;實現工業固定資產投資27億元。可以說,經濟的持續快速發展,得益於工業企業的快速發展,得益於金融機構長期以來的積極支持。在此,我代表縣委、縣政府對全縣金融部門、工商企業表示衷心的感謝!

二、充分認識銀企合作的重要意義

20**年,是「十三五」規劃的開局之年,也是XX地區加快發展、實現升級晉位新跨越的關鍵之年。去年年末召開的縣委十三屆三次全會和縣xx屆人大五次會議已經確定了全縣地區生產總值和全口徑財政收入要實現雙增長19%的目標,固定資產投資完成41億元,縣屬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增長35%。要實現上述目標,完成全年各項工作任務,其中一個重要保障就是資金的來源。作為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我縣項目建設和企業生產的資金投入渠道相對有限,企業對銀行貸款的依存度較高,沒有銀行的支持,全縣經濟就不可能加快發展。同樣,企業的資金需求就是銀行的'市場,銀行也需要在與企業的合作中實現自身發展。銀行和企業加強合作,不僅是****加快發展的需要,同時也是金融企業自身發展的需要。可以說,銀行和企業是利益共同體,互相依賴,互為依存,密不可分。尤其是在當前****努力實現經濟社會提早升級晉位的新形勢下,銀企合作空間非常廣闊,潛力十分巨大。希望銀企雙方能夠抓住****大力實施投資拉動、加強重點項目建設、推進工業提速增效的機遇期,進一步擴大合作,互相支持,共同發展。

三、加強合作,努力實現銀企共贏

企業和銀行是經濟建設的市場主體,政府有責任、有義務為銀企合作牽線搭橋,創造條件,提供服務。而企業和銀行也要共同協作、相互配合,實現銀企合作的「共榮雙贏」。

一是政府將積極創造條件。在促進銀企合作這件事情上,政府將積極創造條件,為銀企合作搭建平台。一方面,幫助企業做好項目培育和篩選論證工作,完善項目前期工作程序;另一方面,為各專業銀行開展業務提供條件,認真做好重點項目的推薦工作,建立起銀行與企業間的長效合作機制,促進銀企形成良性互動。

二是企業要在修煉內功上花心思。無論是前幾年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還是今年穩健的貨幣政策,對於我們企業而言,都蘊含著很多機遇,而對於一些企業反映銀行「貸款難」或「門檻高」問題,我認為首先要從我們內部找原因。一方面,是我們的企業規模還不夠大,產品品牌還不夠響亮,抵禦市場風險能力差。而銀行作為金融企業,在放貸方面必須考慮利益風險問題。這就要求我們企業在擴大產能、開發新產品、延伸產業鏈上多下功夫。另一方面,是策劃的項目還需進一步提升層次。對此,企業作為生產經營的市場主體,要認真研究本行業、本企業的發展戰略和規劃,研究自身實際和市場需求,及時提出符合國家產業政策、成長性好、有市場前景的好項目,為金融部門向上級銀行推薦爭取貸款創造條件。同時,還要進一步加強內部管理,注重信用建設,規范財務管理和會計核算,潔身自好,誠實守信,以自身規范的經營行為,去創造信用、維護信用,不斷提高企業在銀行的信用等級,爭取金融部門的更大投入和長久支持。

三是銀行要在轉變經營理念和拓寬金融服務上求實效。應該說,當前上級金融部門不是沒有錢,而是苦於找不到好的投資項目。我覺得,銀行尋找好項目也要轉變觀念、拓寬視野,要在支持地方重點項目和重點企業中去尋找。雖然目前我縣有些重點企業和項目還沒有真正做到符合貸款條件,但金融部門應該看到這些企業和項目的長遠效益,應該謀劃長遠,提早介入,主動指導和幫助企業、項目完成各種貸款要件,協助企業積極爭取上級銀行資金支持。同時,駐縣各金融部門還要積極參與地方經濟發展決策,及時了解和掌握上級銀行投資動態,主動為地方經濟發展出謀劃策,不斷拓寬金融服務領域,更加緊密地融入到全縣經濟社會發展中來。

此外,加強中小企業融資平台建設,加強與省州擔保公司的聯系,爭取資金支持。充分發揮華潤、明月和萬泉小額貸款有限公司作用,引導民間資本注入,解決部分企業流動資金短缺問題。

㈡ 安徽宿松縣的經濟情況

宿松縣二○○五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統計公報

--------------------------------------------------------------------------------

二○○五年,全縣人民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解放思想、搶抓機遇,開拓奮進,全面完成了縣十三屆人大三次會議確定的主要目標任務,保持了經濟快速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的良好態勢,為順利完成「十五」計劃劃上了圓滿的句號,為「十一五」計劃的實施和持續穩健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一、綜 述

二○○五年,我縣國民經濟運行的主要特點是:經濟總量明顯增加,主要經濟指標完成年初計劃,宏觀經濟格局發生了新的變化,特別是農業生產又躍上了一個新的台階,產業結構調整有了新的突破,經濟運行質量繼續提高,「三農」政策及各種惠民措施得到了有效的落實,城鄉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升。其特點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地區生產總值總量大幅提升,增長幅度趨向平緩
1、從總量上看,二○○五年全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368251萬元,占年計劃的102.3%,於上年相比,總量增加3.34億元。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46636萬元,占年計劃的119.1%;第二產業增加值96771萬元,占年計劃的94.0%;第三產業增加值124844萬元,占年計劃的99.0%。
2、從增長速度上看,以二○○四年經濟普查數據為基期比較,按二○○○年可比價計算(下同),二○○五年地區生產總值的增長速度為9.1%,比上年同期的增速下降0.6個百分點,比國家9.9%的增速低0.7個百分點,比安徽省的11.8%增速低2.7個百分點,比安慶市的12.4%增速低3.3個百分點。其中第一產業增長速度為13.3%,比上年同期4.7%的增速高8.6個百分點;第二產業增長速度為21.7%,比上年同期9.0%的增速高12.7個百分點;第三產業的增長速度為-1.5%,比上年同期15.7%的增幅回落17.2個百分點。
如果與二○○四年常規快報數據相比,則二○○五年GDP增速為14.0%;第一產業的增速為13.3%;第二產業的增速為15.9%;第三產業的增速為13.5%。
3、從內部結構看。三次產業的比重是39.8%:26.3%:33.9%,分別比04年經普查數據調整後的比重高1.1個百分點、3.8個百分點和下降4.9個百分點。
4、從人均實現GDP看,二○○五年全縣人均GDP4601元,比上年人均GDP凈增422元,增幅為10.0%。
(二)農村經濟飛躍發展,農民收入繼續提升
自進入本世紀以來,我縣農村經濟持續快速發展,農民的生活水平年年提高。特別是在二○○五年,雖然下半年多次受台風的侵襲和其他自然災害的影響,但全縣農業生產依然保持穩定,主要糧食作物和經濟作物依然獲得豐收,糧棉產量大幅上升,產業結構調整紊然有序。農、林、牧、漁等龍頭產業帶動發展模式基本形成,多種自然災害帶來的不利影響得到有效控制。我縣農村這種良好態勢具體表現為:
1、農業總產值再次實現兩位數增長,增幅居全市之首。
2、由於農業稅費的全面減免到位,極大地提高了農民生產積極性,生產成本明顯下降,糧食作物和經濟作物播種面積較上年有較大幅度增長。其中糧食作物播種面積比上年增長14.7%,棉花播種面積同比增長22.1%,整個農作物的播種面積同比增長8.1%。
3、內部產業結構發生良性變化。二○○五年,全縣種植業產值佔全部農業產值的比重為40.3%,同比下降2.2個百分點;林業產值比重為1.8%,同比下降2個百分點;牧業產值比重為19.9%,同比上升2.7個百分點;漁業產值比重為20.7%,同比上升0.5個百分點。
4、糧、棉等主要農作物和經濟作物產量比上年大幅增加,其中糧食增加近3萬噸,增幅為10.5%;棉花增加6千多噸,增幅為23.7%。兩種增幅均居全市之首。
5、農民人均純收入比上年增長6.6%,增幅與上年持平。
(三)第二產業在宏觀經濟中的地位繼續加強,規模工業的發展速度繼續加快
重點發展二、三產業是發展縣城經濟的必經途徑,在第二產業中,工業又佔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取到舉足輕重的作用。二○○五年,我縣第二產業實現的增加值比上年增加2.2億元,增幅為21.7%,比上年的增幅提升12.7個百分點,規模工業總產值按現價計算,實現產值8.36億元,比上年增加2.36億元,增幅為39.3%,比上年同期的增幅上升1個百分點。規模工業增加值2.18億元,比上年凈增0.75億元,增幅為43.7%。
(四)固定資產投資大幅攀升,商品消費市場雙進位。
1、從投資需求上看,二○○五年我縣固定資產投資超額完成年初計劃。比上年多投入2.6個億,增幅也比上年同期提升13.1個百分點。
2、從消費需求上看,由於城鄉居民收入的不斷增加和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全縣城鄉居民的消費觀念進一步更新,激活了商貿市場。因此,二○○五年我縣消費市場空前活躍,商品市場規模不斷擴展,居民生活消費品豐富多彩,極大滿足了廣大消費者的需要。二○○五年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首次突破10億元大關,增長速度也在兩位數以上,呈現雙進位的可喜局面。
(五)經濟運行質量繼續呈良性發展態勢
二○○五年,全縣經濟不僅運行良好,而且運行質量也同步提高。表現之一是財政收入繼續保持平穩運行態勢,縣級財政實力得到加強;表現之二是全縣在崗職工年平均工資比上年增加1800元,農民人均純收入增加111元,城鄉居民儲蓄存款余額比上年末增加近3個億。
二○○五年,我縣國民經濟和社會事業雖然取得了令人欣慰的成績,但在發展中仍然存在一些短期或長期的困難和矛盾。阻礙了我縣經濟健康快速發展。這些困難與問題的主要表現為:經濟總量不大,工業化水平低,創新活力不夠,民營經濟發展不快,尚未形成經濟實力的主體,產業結構調整欠佳。具體表現是:
1、經濟總量不大,發展速度不快。
二○○五年,我縣GDP總量為36.82億元,比桐城市少18.73億元;比懷寧縣少8.7億元;比樅陽縣少9.52億元,居全市第4位。從發展速度上看,在全市居第8位。
2、由於經濟普查原因,二○○五年我縣第三產業無論從總量、比重和增速三方面看,在全市均處於落後地位,第三產業中的交通運輸行業、金融保險業的增加值比上年大量減少,呈負增長態勢。第三產業在GDP中的比重也比上年下降4.9個百分點。
3、財政收入的增長與GDP的提速失調
從縣域經濟考核要求和經濟學理論要求上看,GDP與財政收入兩者之間的發展應當是協調或基本協調,不應當有較大距離的差別。從二○○五年兩者增速看,GDP增速為9.1%,財政收入(不含基金)的增速為-16.6%,其中地方財政收入的增速為-24.5%。財政收入的萎縮,更加凸現了與GDP的不協調性。
4、工業在GDP中仍處於弱勢,開發區作用逐待發揮
盡管二○○五年全縣工業增加值在GDP中的貢獻率比上年上升了3.8個百分點,但總的貢獻率只有23.7%,與我市桐、樅、懷三縣相比,差距較大。特別是規模工業的貢獻率只有5.9%,僅比上年上升1.6個百分點。與其他縣(市)相比,我縣入開發區工業企業較少,且規模也較小。經濟開發區企業2005年也只是處於蓄勢待發的狀態,對GDP的貢獻還不夠十分明顯。
5、二○○五年雖然糧、棉等主要農作物喜獲豐收,但豐富的農產品資源未得到工業企業的充分利用。按照傳統發展模式,我縣工業主要是以農副產品為原料的加工為主,但從當年食品加工這一行業看,產值比上年下降30.8%,食品製造業也僅增長4.9%,紡織業僅增13.7%。總之,農、工、貿尚未聯成一體,形成高附加值的產業鏈,表現出我縣雖是農業大縣,但還不是農業強縣的基本特點。

二、農 業

二○○五年,我縣認真貫徹中央1號和省委3號文件精神,進一步加大對「三農」支持力度,農民生產積極性繼續提高。農業生產穩中見升,糧、棉豐收,農民增收是二○○五年我縣農村出現的新變化、新局面。二○○五年,全縣糧食種植面積54360公頃,比上年擴種6968公頃,增幅為14.7%。其中穀物播種面積為47447公頃,比上年擴種5607公頃,增幅為13.4%,棉花棉種面積為24351公頃,比上年擴種4403公頃,增幅為22.1%;油料播種面積為17898公頃,比上年減少4573公頃,降幅為20.4%。
由於糧棉播種面積的擴大,單位面積產量的提升,二○○五年,全縣糧食總產達285803噸,比上年增加27101噸,增幅為10.5%;由於當年棉花播種面積的增加,棉花收購價格的上漲,必然提高了棉農的生產積極性,從而使當年的棉花產量達32827噸,比上年增加6289噸,增幅為23.7%;因油料播種面積的大幅減少,因此油料產量相應比上年也有所減少,但單位面積產量有所提高,全年油料產量24975噸,比上年減少3812噸,降幅為13.2%。
二○○五年,由於各級領導加大了發展畜牧業的力度,以及充分利用好我縣水面資源豐富的優勢,大力發展水產業,從而使我縣畜牧業和水產業得到快速發展,而且成就較好為顯著。
至二○○五年末,全縣實現農業總產值244439萬元,按一九九○年可比價計算(下同),比上年增長12.3%,在安慶八縣(市)中居首位。其中種植業產值98598萬元,同比增長14.3%;林業產值4491萬元,同比下降43.9%;畜牧業產值48724萬元,同比增長12.9%;漁業產值50511萬元,同比增長15.2%;農林牧漁服務業產值42115萬元,同比增長17.9%。

二○○五年主要農產品產量
單位:噸

與上年相比,二○○五年我縣畜牧業發展步伐不快,增幅不十分明顯,特別是大牲畜和生豬飼養情況比上年明顯減少。

二○○五年畜牧業生產情況

二○○五年的農業生產條件繼續得到進一步的改善。到年末,全縣農業機械總動力19.8萬千瓦,同比增長3.1%;農用排灌動力機械5.6萬千瓦,同比增長5.7%;全縣農用化肥施用量(折純)28803噸,同比下降6.3%;全縣農村用電量8723萬度,同比下降12.1%;全縣有效灌溉面積與旱澇保收面積比上年略有增加,但增長幅度不大。

三、工 業

二○○五年,我縣工業在上年良好發展態勢的基礎上,又加快了發展的步伐。特別是規模工業和民營工業在數量和規模上發生了可喜的變化,正逐步形成支柱產業。為全縣經濟發展作出了一定貢獻。
至二○○五年末,全縣規模工業企業達34家,比上年增加3家。企業規模進一步擴展,生產能力繼續提高,發展後勁不斷加強。規模以下工業有所壯大,部分企業正逐步向規模化發展。
至年末,全縣完成工業總產值301298萬元,與上年常規快報數現價相比(下同,待經濟普查數據公布後再行調整),增長25.5%。其中規模以上工業產值83631萬元,同比增長39.3%;規模以下工業完成產值217667萬元,同比增長20.9%。規模工業產值佔全部工業產值的27.8%,比重比上年提高2.8個百分點。在規模工業中,國有工業企業進步較快,實現產值1.22億元,同比增長2.25倍。民營企業發展態勢較好,其中股份合作制企業增幅為15.9%,股份制企業增幅為23.1%。外商企業狀況欠佳,當年產值比上年下降3.6%。
二○○五年,規模工業不僅運行態勢良好,而且運行質量明顯提高。當年工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為125.45%,比上年提高38.03個百分點,規模工業增加值2.58億元,增長45.1%,產品銷售收入7.69億元,增長39.2%,利潤虧損幅度比上年下降1.1個百分點,利潤總額比上年增長199.4%。

二○○五年全縣工業生產情況
單位:萬元

註:二○○五年工業品出廠價格指數為1.188%,二○○四年工業品出廠價格指數為1.115%,上漲幅度為0.073個百分點。
二○○五年,全縣完成工業增加值87156萬元,與上年經濟普查數據相比,並按二○○○年可比價計算,增長22.9%,比上年的增幅提升17.9個百分點。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21856萬元,同比增長43.7%,增長幅度比上年下降10.3個百分點。

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主要產品產量

四、固定資產投資

二○○五年,全縣固定資產投資在上年平滑的態勢中又開始升溫,並加快了發展速度,投資力度也得到進一步加強。其發展較快的主要原因:一是全縣在建項目增多,超過千萬元投資額的達30個,其中城鎮佔23家,房地產佔7家。二是縣開發區的一期工程、二期東擴工程項目的投入也進一步加快。當年經濟開發區完成投資6850萬元,比上年增加4250萬元。三是加大了招商引資的力度,當年入園的投資項目達27家,新增投資項目22個。四是房地產投資繼續升溫。外地開發商相繼在我縣投入了大量的資金,為我縣房地產業作出了較大貢獻。五是工業投資增幅較大,民營企業投資增多。當年全縣對工業的投資額達2.19億元,是上年同期的5倍。六是加大了對基礎設施建設投資力度,增加了不少重點工程項目和擴大了其投資規模。
按照新的統計口徑,二○○五年,全縣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17099萬元,比上年同期增長29.0%,比上年同期的增幅上升13.1個百分點,超額完成年初計劃任務。在全部投資額中,城鎮50萬元以上投資完成47313萬元,同比增長32.0%;房地產投資22740萬元,同比增長65.8%;農村集體完成12901萬元,同比增長87.6%;城鎮工礦區私人建房9396萬元,同比增長131.9%;農村私人建房24749萬元,同比下降18.4%。全年建築安裝工程完成48514萬元,同比增長26.7%。

五、交通郵電

二○○五年,我縣交通郵電事業繼續保持穩定增長的良好態勢。
在交通運輸方面,境內太下線、兩柳線、千義線、江闊線等一般縣道通達工程完成43公里的改造任務,趾馬公路年內已開工建設,五桃線、壩濱線、許河線、破九線等公路改建也均進入後期工程和掃尾階段。在全縣207個行政村中,已通汽車的村達204個,通達率為98.6%。基本上實現了村村有公路,村村通汽車。到二○○五年末,全縣公路客運量806萬人次,同比增長11.2%,公路客運量62630萬人公里,同比增長24.7%;公路貨運量495萬噸,同比增長32.0%,公路貨運周轉量32100萬噸公里,同比增長19.1%。
在郵電通訊事業方面,我縣繼續保持穩中有升。到二○○五年來,全縣共完成郵電業務總量11947萬元,同比增長14.7%,實現村村通電話,村級電話覆蓋率為100%。全縣固定電話用戶125092戶,比上年增加10418戶,增長率為9.1%,其中市內用戶26048戶,同比增長11.9%,農村用戶99044戶,同比增長8.4%。

六、國內貿易

隨著城鄉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和消費觀念的日益更新,二○○五年我縣商品市場異常活躍,城鄉貿易日益繁榮。規模各異的商品超市遍及城鄉集鎮。至年末,全縣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04671萬元,比上年多13152萬元,增幅為14.3%,年人均消費1308元,比上年人均消費多163元,增幅為14.2%。分行業上看,全縣批發零售額高達96954萬元,佔全部消費品零售總額的92.6%,同比增長11.3%;餐飲業十分興旺,全年銷售額達6894萬元,同比增長65.4%。

七、財政金融

二○○五年,我縣財政在十分困難的情況下,仍然保持增長態勢,金融秩序十分穩定。
財政方面,按照財政部門提供資料,全縣財政總收入(含基金)16519萬元,占年計劃的113.9%,比上年同期增長8.4%,其中中央財政收入3548萬元,同比增長50.0%;地方財政收入12971萬元,同比增長0.8%。從其組成部分看,國稅完成3590萬元,占年計劃的103.8%,同比增長14.4%;地稅完成6920萬元,占年計劃的111.3%,同比增產105.2%,財政完成6010萬元,占年計劃的124.6%,由於當年農業稅免徵到位,全年收入必然少於上年,因此影響到當年的增長速度。當年財政部門完成量比上年同期下降20.6%。在全部財政收入中,增值稅完成2857萬元,同比增長10.5%,佔全部收入的17.3%,營業稅收入1945萬元,同比增長8.1%,企業所得稅487萬元,同比增長1.2%。全縣財政支出(含基金)41684萬元,占年計劃的134.8%,同比增長20.2%。在總支出中,農林水事業費支出1955萬元,同比增長9.5%;文教科衛事業費支出17327萬元,同比增長14.0%,此項佔全部支出的41.6%。其中教育事業費支出13416萬元,同比增長11.5%,衛生事業費支出2014萬元,同比增長19.7%。全年行政管理費支出6050萬元,同比增長4.3%,佔全部財政支出的14.5%。
但從縣城經濟考核角度看,以市統計部門反饋的數據為依據,我縣財政收入(不含基金)只有11652萬元,比上年同期下降16.6%,其中地方財政收入(不含基金)7923萬元,同比下降24.5%。
在金融事業方面,全縣金融秩序穩定,運行平穩。到年末,全縣金融機構存款余額289781萬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4.8%。其中企業存款余額26697萬元,同比增長8.1%,城鄉居民儲蓄存款余額231270萬元,同比增長14.6%,在全部存款余額中,居民存款佔全部存款的79.8%,比重比上年下降0.2個百分點。年末金融機構貸款余額162109萬元,比上年同期增長8.1%。其中短期貸款139324萬元,同比增長9.1%;商業貸款75685萬元,同比增長13.6%,當年工業貸款余額只有4萬元。全縣年末現金收入780620萬元,同比增長14.5%;現金支出772687萬元,同比增長12.5%,其中工資及對個人支出53607萬元,同比下降27.3%。

八、文化教育衛生

二○○五年末,全縣電影放映單位12個,縣級藝術表演團體1個,縣級文化館、公共圖書館各1個。全縣文化廣播電視站22個。全縣無線電視覆蓋率90%以上,行政村覆蓋率100%。
全縣教育事業在調整中不斷得到完善和發展。經過合理調整,全縣各級各類學校(不含成人教育和學前教育)315個,比上年少73個。其中普通中學52所,比上年少2所;職業中學3所,與上年持平;小學260所,比上年少71所。年末全縣在校學生141878人,比上年少2861人,其中普通中學61123人,比上年多3643人;職業中學5413人,比上年多1731人;小學75342人,比上年少8235人。全縣各級各類學校招生人數33941人,比上年擴招512人。全縣各類學校畢業生人數35684人,略高於上年水平。至年末,全縣擁有教職員工6736,比上年多49人。其中專任教師6280人,比上年多86人。全年學齡兒童入學率達99.9%,比上年增加0.1個百分點;小學畢業生升學率103.99%,同比增長3.86個百分點;初中學齡入學率98.9%,同比下降0.3個百分點;初中畢業生升學率60.91%,同比上升4.27個百分點。
至年末,全縣衛生機構36個,比上年減少3個。衛生醫療機構床位數1274張,比上年減少165張。衛生技術人員965人,比上年減少108人,其中醫生405人,比上年減少43人。

九、人口與人民生活

據公安部門人口統計年報資料顯示,到二○○五年末,全縣總人口802810人,比上年增長6‰,其中農業人口707723人。比上年增加227人。縣內鄉村人口707044人,比上年多4900人。當年出生人口11312人,比上年多3646人,同比增長47.6%;當年死亡人口3453人,比上年少1052人,同比下降23.4%。全年人口出生率14.09‰,比上年增加4.48個千分點;人口死亡率4.30‰,比上年下降1.35個千分點;人口自然增長率9.79‰,比上年提高5.83個千分點。
據農村住戶抽樣調查統計,二○○五年末,全縣農民人均純收入1797元,比上年凈增101元,增長率為6.6%。
二○○五年末,全縣在崗職工年末人數25829人,比上年同期下降4.7%,職工工資總額30485萬元,同比增長11.9%,職工年人均工資11789元,比上年多1773元,增幅為17.7%。其中國有單位職工年人均工資13246元,比上年多2281元,增幅為20.8%;集體單位職工年人均工資4994元,比上年減少577元,降幅為10.4%。

註:1、本公報各項數據均含省屬駐地企業華陽河農場、九成監獄管理分局。
2、本公報中涉及GDP中各項數據均與04年經濟普查數據相比較,其他指標數據因經濟普查數據未公布,因此均與上年常規快報數據相比較,待經普數據公布後再統一調整。

㈢ 在金融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

經濟發展離不開金融的支持,金融業的興旺發達又必須依賴於經濟的繁榮。下面是我給大家整理的在金融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僅供參考。
在金融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篇1
各位領導、同志們:

大家好

20xx年金融工作總體思路是:以黨的精神統攬全局,以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人民銀行工作會議精神為指引,繼續把握好穩中求進總基調,認真貫徹執行穩健的貨幣政策,全力維護轄區金融穩定,進一步提升金融服務,為阜康市經濟金融持續健康發展做出新貢獻。下面,我就從以下幾方面談談20xx年的金融工作:

一是准確把握穩健貨幣政策內涵,促進社會融資規模適度增長。緊密結合阜康市經濟金融發展實際,正確處理穩增長、調結構、控物價、防風險的關系,進一步充實完善“能源金融、城市金融、農村金融、 文化 金融、民生金融”五個金融服務板塊內容與發展策略。20xx年阜康金融機構各項貸款余額57.7億元,較去年同比增加35055萬元,佔全州貸款余額的10.8%,各項存款余額83.98億元,較去年同比增加160181萬元,佔全州存款余額的10.9%。存貸比為68.7%。存貸比居全州第二。20xx年存款余額增長較大,貸款余額增長緩慢,主要原因為個人儲蓄存款余額增加較快,中長期單位固定資產貸款、短期單位經營貸款余額下降明顯。根據阜康市20xx年的重點項目和民生項目的融資需求,加強金融與產業的融合,搞好政府、企業、金融機構的戰略合作。使20xx年信貸支持不低於8 %的增速。

二是充分發揮貨幣政策導向作用,不斷調整優化信貸結構。進一步加強金融支持“三農”工作,20xx年春耕資金缺口較大,人民銀行向阜康信用社投放涉農貸款1.5828億元,預計20xx年耕地面積92萬畝,資金缺口較小,僅6000萬,目前人民銀行已發放20xx年春耕資金5000萬。20xx年阜康全轄涉農貸款余額達 50.11億元,佔全部貸款余額的87%。其中農戶貸款余額12.77億元,占涉農貸款余額的25.4%。中小企業貸款余額22.19億元,佔全部貸款余額的38%。今年我們將以支持阜康市經濟跨越式發展為主題,制定相應的金融服務規劃和方案,認真落實有關舉措,不斷加大信貸投放力度,持續強化金融服務水平。

三是加大對中小微企業的金融扶持力度,助力中小微企業穩步茁壯成長。20xx年末金融機構中小企業貸款余額達22.19億元。其中,小微企業貸款余額達2.33億元。今年我們將認真貫徹支持中小微企業發展的相關政策,構建了“中小企業融資信息平台”,支持中小微企業融資;加快信貸產品創新,不斷拓寬中小微企業融資 渠道 ;引導各金融機構推出林權抵押、存貨抵押、應收賬款質押等業務,有效緩解中小微企業抵押擔保難問題。

四是深入推進金融改革發展,切實維護轄區金融穩定。推進地方性法人金融機構深化改革和加強內部管理,促使其法人治理結構逐步完善。持續不懈地做好銀行業、地方中小法人金融機構、新型農村金融機構的日常風險監測工作,持續關注證券業、 保險 業發展狀況,對擔保公司、小額貸款公司等非銀行機構開展風險監測,進一步完善了轄內金融業風險監測制度。

五是切實加強貨幣發行管理。20xx年投放貨幣244237萬元,回籠101749 萬元,今年我們將科學調撥發行基金,統籌做好現金供應和殘損幣回收銷毀工作。根據阜康市實際情況合理的調配大小面額的資金投放,推進發行信息化建設,加大人民幣流通管理力度,以“零容忍”為切入點,推進反假貨幣社會綜合治理,構建流通人民幣“凈化工程”長效機制。

六是不斷完善現代化支付體系。鼓勵和引導各家金融機構加大支付業務的創新力度,逐步實現銀行卡助農取款“村村通”,20xx年在轄區開設助農取款網點4家,今年預計增加2至3家助農取款網點並推動農村手機支付試點,進一步改善農村支付環境。進一步加強非金融支付服務市場的監督管理工作。

20xx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精神的開局之年,是實施“十二五”規劃承前啟後的關鍵一年,更是阜康市搶抓機遇、實現跨越發展的重要一年,我們金融系統將持續進取的精神、持續創新的思路、持續有力的舉措、持續務實的作風,扎實工作,奮進有位,為阜康市經濟金融持續發展做出新的更大貢獻。

以上是我的發言,謝謝大家。
在金融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篇2
同志們:

今天,我們召開金融工作座談會,主要任務是貫徹落實國家和省市有關金融工作會議精神,搶抓當前國家宏觀經濟政策調整的重大機遇,研究如何進一步改善金融生態環境、培育良好的市場氛圍、吸引更多的金融資本投入會寧的發展,形成銀政企良好合作、誠信合作、共謀發展、共贏互利的金融工作新局面。剛才,企業代表、金融機構和有關部門作了很好的發言,太洲同志就《會寧縣建立立體模式融資平台的指導意見》作了說明,進軍同志介紹了金融支持地方經濟發展情況,對金融工作講了很重要的意見,我完全贊同。後面,孝禮同志還要做重要講話,大家要抓好貫徹落實。下面,我先談六個方面的意見。

第一,充分肯定金融機構對全縣經濟社會發展的貢獻。 近年來,在各金融機構的大力支持下,會寧各項工作都取得了良好的成績。20xx年,全縣生產總值增長13.4% ,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20.5% ,固定資產投資增長39.4% ,金融機構各項存款余額44.5 億元,比年初增加6.8 億元、增長18% ;貸款余額23.2 億元,增加3.4 億元、增長17.1% 。這些成績的取得,與金融部門的支持密不可分,凝聚了金融部門各位同志的辛勤汗水,是大家顧大局、識大體,積極運作、精心經營的結果。

一是金融機構積極支持縣域經濟加快發展。 從剛才各金融機構的發言中我們可以看出,近年來,各金融機構創新體制機制、創新金融產品,每年信貸資金都以較大幅度增長,促進了“四大產業體系”的健康快速發展,極大支持了會寧經濟的發展,加大了對工業企業的技改擴能、新產品研發、發展壯大的投入,促進了優勢產業的培育、優勢企業的壯大和優勢產品的形成;積極支持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及時為農民擴大生產提供小額信貸;全力支持重大項目、重點工程建設,為會寧經濟社會的跨越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金融單位既是企業,又在支持企業的發展;既是縣域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又是推動縣域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既是納稅大戶,又在支持和培育納稅大戶,具有多重身份,這些身份作用都發揮得很好。

二是金融機構在服務縣域經濟的同時不斷發展壯大。 金融與經濟密切相關,經濟發展的良好態勢,相應的反映到金融業的發展上。沒有金融的支持,企業完全靠自我發展,肯定是長不大、做不強的,重大項目、重點工程、農業發展、全民創業也都離不開金融的有力支持。銀行的錢怎樣增值,怎樣生出更多的錢,也必須靠投入,就是要通過幫助這些有發展潛力的載體來“衍生”。近年來,會寧的金融機構在服務縣域經濟社會發展的同時,通過投入獲取了更多的利潤。金融已經滲透到普通群眾的生產生活當中,尤其是近幾年各種支農貸款、創業貸款、小額貸款不斷推出,為群眾自主創業、自謀職業、實現小康提供了有力支持。在支持地方經濟發展中,我們的金融機構實力在增強,利潤在增加,形成了互惠共贏的良好局面。

三是金融機構地位在銀政企關系融洽中得到提升。 金融是縣域經濟運行的重要保障。近年來,縣委、縣政府始終堅持把金融作為助推縣域經濟發展的核心動力,把金融生態環境建設作為金融的核心工程,積極開展誠信創建,努力搭建銀企互動平台,不斷優化金融運行環境。各金融機構以支持縣域經濟發展為己任,不斷創新金融服務,實現了政府、銀行、企業“和諧共贏”的良好局面。今年以來,全縣已經落實和正在逐步落實的重大項目融資,總規模將達到7.8 億元。其中:已基本落實的3.8 億元是,村鎮銀行向哈爾濱銀行爭取,為祖厲河防洪及河道治理一期工程、城區供水工程和三、四、五中校舍建設提供的2.3 億元信貸支持;農發行為新城區中心區基礎設施建設提供的8000 萬元信貸支持;農村信用社為郭城工業集中區土地徵收提供的3000 萬元信貸支持;工商銀行為縣醫院提供的2000 萬元信貸支持;建設銀行為縣第二人民醫院提供的2000 萬元信貸支持。有望落實的2.8 億元是,農發行為祖厲河城區段綜合治理、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和郭城工業集中區建設等重大項目爭取的2.8 億元信貸支持。正委託做前期工作的1.2 億元是,工商銀行的濱河西路5000 萬元的融資項目和嘉禾公司商務一號樓的2000 萬元融資項目,農業銀行的城市污水管網建設5000萬元的融資項目。同時,郵儲銀行發放小微企業貸款8600 萬元,為地方經濟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全縣各金融機構主動作為,在推進縣域經濟發展中的地位顯得更加重要了。

第二,深刻認識金融工作在經濟發展中的重要地位。 金融是依靠資金和信用分配社會資源,配置生產要素,融資量決定了社會資源佔有量,所以誰擁有了金融資源,誰就有了一隻生蛋的母雞。就會寧來講,自有財力十分有限,保吃飯杯水車薪,保運轉捉襟見肘,促發展囊中羞澀,是典型的“吃飯”財政,自身“造血”能力不足,經濟發展主要靠國家撥款、金融投資和社會投入。因此,做好金融工作,保障金融安全,是推動經濟社會跨越發展的基礎。

一要認識到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 鄧小平同志指出:“金融很重要,是現代經濟的核心。金融搞好了,一著棋活,全盤皆活。”這句話非常朴實,也非常符合我們的發展實際。我們的發展基礎比較薄弱,稅收基礎很差。如果要搞建設,只能去經營。經營什麼?經營金融。解決發展資金問題必須依靠金融,這是我們當前最重要的問題。要進一步強化現代金融知識的學習,深刻認識現代經濟的鮮明特徵,那就是實體經濟和虛擬經濟都是現代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必須促進實體經濟與虛擬經濟協調健康發展。要努力提高新形勢下做好金融工作的素質和能力,自覺地按照經濟規律、金融規律和市場規律辦事,積極創新金融工作方式,切實履行好金融管理職能,引導金融機構更好地服務地方經濟建設。

二要認識到金融是區域騰飛的引擎。 國際國內發達的城市,都是金融中心。紐約、倫敦能夠占據世界經濟的制高點,靠的是金融。香港、上海、深圳為什麼能飛速發展,靠的是金融,是我國的金融中心,也正在成為世界金融中心。深圳為什麼發展很快,有很大一部分就是靠金融,深交所在深圳,帶來的動力是無窮無盡的。為什麼說深圳是創業型城市,真正創業環境最好的是深圳,它好在什麼地方,好在有一個深圳證券交易所,能夠吸引很多企業,證券市場是非常活躍的,能夠聚集形成資本市場,能夠引進很多風險投資基金,所以深圳的創業是全國最活躍的。會寧的經濟要活起來,就要用政府資金“一瓢水”,引來銀行資金“一井水”,帶動民間資金“一江水”。

三要認識到金融是企業發展的命脈。 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企業是現代經濟的主體。沒有金融的支持,就沒有企業的發展,更不會有經濟的跨越發展。沒有哪個企業的發展,不是靠金融支持而發展壯大的。中小企業發展難,難就難在融資。只有破解這個難題,企業才能得到長足發展。希望金融系統在貨款回收、補充流動資金、企業技術改造、兼並重組、節能減排等方面給予更多的信貸支持,推動產業結構調整和優化升級。同時,降低中小企業貸款門檻,擴大中小企業信貸規模,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貸款難的問題。

四要認識到金融是政府工作的重要職責。 我們為什麼要反復強調金融,為什麼要召開金融工作座談會,關鍵是金融對整個城市、對縣域經濟發展實在是太重要了。縣委、縣政府強化工業主導的地位始終不會動搖,培育工業發展載體、培育核心工業企業、培育地方特色品牌、培育科技型上市企業、培育多元化融資平台、培育規模化民營企業的決心始終不會動搖,發展農產品加工業、農業配套產業、輕紡服裝產業、電器製造產業、能源新能源產業、礦產資源勘察開發等支柱產業的力度始終不會減弱。為此,縣委、縣政府決定成立會寧縣人民政府金融辦公室,統籌全縣的金融工作;成立了政府融資平台性質的嘉禾公司,統籌政府融資工作。希望金融系統認真研究,積極創新信貸方式、拓寬信貸渠道、開發信貸產品,堅定不移的支持縣域產業發展。

第三,堅決破除縣域內影響金融行業發展的思想障礙。 在國家繼續加大宏觀調控和各地競相加快發展的壓力下,面對實現全面小康的歷史責任,面對千帆競發的周邊形勢,面對加快發展的重大任務,面對人民群眾的迫切期待,對金融工作的認識要有更深層次的升華,就必須破除“四論”:

一要破除與地方發展的“平行論”。 金融發展與地方經濟發展不是單向的、平行的,而是雙向的、交叉的。金融服務經濟,經濟決定金融。地方經濟就是金融發展的“土壤”、“陽光”和“氣候”,如果金融游離於地方經濟發展之外,那必將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可以說,金融與經濟發展是命運相連、互相依存的“魚水關系”、“唇齒關系”。全縣金融系統必須牢固樹立地方發展、我壯大的理念,牢固樹立服務地方經濟就是壯大自我的意識,進一步強化全心全意為地方經濟服務的經營宗旨,通過支持地方經濟發展,做大做強金融產業。

二要破除效益唯一的“市場論”。 市場經濟條件下,資金是生產要素,哪裡有效益,就流向哪裡;哪裡效益更好,資金就更多地向哪裡集聚。支持會寧這樣的貧困地區發展,是黨和政府的要求,也是金融系統應盡的職責。全縣金融系統一定要顧全大局,增強戰略意識、統籌意識,在注重經濟效益的同時,更多地兼顧社會效益、政治效益,確保會寧的資金全部用於會寧,更要將會寧以外的資金吸引過來、爭取過來。

三要破除怕擔責任的“風險論”。 銀行系統實行的是“貸款風險終身責任制”,主要目的是強化貸款責任。但是,這也造成了部分同志怕擔責任,怕擔風險,甚至“因噎廢食”,患上“貸款恐懼症”。金融行業的風險與收益是對等的,關鍵是如何對風險進行處理和應對,盡可能地減小風險,而不是一味地逃避風險,更不是追求零風險。我們應該看到,會寧的經濟體系逐漸成熟,信用環境逐步改善,企業都十分注重和銀行業之間建立互信關系。金融系統要通過加強調查研究,主動跟蹤服務,及時掌握企業生產經營和資金需求情況,在認真篩選和論證的基礎上,大膽放貸,快速放貸,全力支持企業發展。

四要破除條塊分割的“垂管論”。 會寧是會寧人的會寧,會寧的改革、發展和穩定靠要每一個會寧人的共同努力。進了會寧門,就是會寧人。所有在會寧工作的同志都曾得益於會寧的發展,也可能終身在會寧工作和生活,即使少數同志有機會調離會寧,也還有難以割捨的親情友情相維系。因此,凡是設在會寧的部門單位,都有責任和義務為會寧發展服務、為會寧人民服務。希望金融系統的全體同志都要以建設會寧、發展會寧、振興會寧的大業為重,始終在思想上、言論上、行動上與縣委、縣政府保持高度一致,說會寧話、做會寧人、辦會寧事。

第四,主動適應和對接縣域經濟轉型跨越的新形勢。 省委書記王三運在白銀調研工作時要求我們:主動擔當“跨越發展的特殊責任、創新驅動的示範責任、全面小康的歷史責任”。市委書記張智全要求我們:在動態中審視市情縣情,不斷深化認識,完善發展思路,始終把發展作為“先於一切、重於一切、高於一切”的第一要務。縣委書記甘孝禮在縣委十四屆三次全委擴大會議上提出:“全面達小康、建設新會寧”。這些要求,同樣是對各級金融機構的要求,歸結起來就是主動適應發展的大趨勢,緊跟時代大潮流,金融行業發展與地方經濟發展要同頻共振。

一是要相信,會寧是金融事業發展的紅色熱土。 金融是國民經濟的“血液”,沒有現代金融體系,就難以實現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會寧正處於機遇疊加的關鍵期、 經濟發展的上升期、產業結構的優化期、新型工業的起步期、項目建設的高峰期, 推進新型工業化、新型城鎮化和新農村建設等都需要巨大的資金支持,加快經濟發展的首要之舉就是突破資金瓶頸制約。這些條件,為金融事業發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機遇,我們有理由相信,會寧這塊當年成就了中國革命的紅色熱土,必將在新的歷史時期成為金融事業加快發展的紅色熱土。

二是要相信,會寧是政府融資項目的一片高地。 搶占發展的制高點,這是近年來最為流行的一句話,在網路等任何一家網站搜索,詞條數量都在幾萬條以上。對縣域經濟而言,這個制高點就是政府融資項目;對金融機構而言,更是必須搶占的制高點。就我縣而言,目前政府儲備土地達到了3000 畝以上,其中:工業發展、商住開發、公共設施,三分天下。在我們這個以河岸地聚居為主的土地稀缺的城市,實現了土地的有效供給,工業發展有土地,商住開發有土地,公共設施有土地,政府質押有土地。同時,我們又處在百業待舉的後發時期。因此,政府融資項目是金融機構最好的項目,任何一個有眼光的金融人,都應該看到這一點,都應該捷足先登地去搶占這一制高點。

三是要相信,會寧是金融服務企業的最佳平台。 “十二五”期間,會寧的工業發展將迎來一個爆發期,成為縣域經濟發展新的增長極。以西城產業開發區、郭城工業集中區、中國 ? 會寧現代草產業科技園區和農產品加工產業園、輕紡服裝加工產業園、電器製造產業園、玉米加工循環經濟產業園為重點,我們將加快基礎條件改善,著力提高承載能力,培育核心企業,推動產業集聚,打造工業經濟發展平台。目前,已編制完成四個專業園區總體規劃,並啟動實施了電器製造產業園等一批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同時,我們創新工作機制, 按照“簽約項目抓開工、在建項目抓進度、運營項目抓效益”的原則,“重點工作項目化、項目工作具體化、具體項目責任化”的要求,一個項目、一套領導班子、一個牽頭領導、一個工作方案、一個會議紀要的“五個一”工作機制,加快推進一切項目建設。“硬環境不硬,軟環境不軟”的問題,將會逐步改變。由此我們完全有理由相信,金融服務企業,不再是金融找不到企業,也不再是企業找不到金融,金融與企業的迷失,將在政府創造的對接機制中,實現無縫對接。

四是要相信,會寧是產業引領金融的發展動力。 今年以來,全縣上下緊緊圍繞“三大基地”、“五大戰略”、“六個跨越”,全力抓好“10 項重點工作、60 個重點項目、10 件惠民實事”,認真落實“四項根本任務”,加快培育“四大產業體系”。在全膜 種植 增收上,重點實施單產增量技術推廣,提高單位面積產出水平,努力實現農業技術集成化、勞動過程機械化、草田輪作制度化、生產經營信息化,建設旱作區高產高效田和工業玉米原料生產基地。在草畜產業富民上,重點實施草畜產業標准年建設,要全面完成“21166115 ”標准工程,加快建設西部肉羊河畔交易市場,規范運行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項目,完成10 個商品草整流域基地建設,實施會寧草畜產業網路信息平台建設工程,啟動肉羊產業擴量提質增效工程,爭取秸稈養畜示範縣建設項目。在工業經濟強縣上,重點培育西北大磨坊等9 戶核心企業;加快匯成服裝、飛揚電器工程建設進度,力爭6 月舉行匯成服裝投產儀式,6 月底第一批電器產品下線;加快華家嶺50萬千瓦風電工程一期建設項目前期工作;完成西北大磨坊蕎麥米等7 項新技術、7 個新產品省級科技成果鑒定。在文化旅遊興業上,加快申報爭取廣電大廈、文化館、博物館、圖書館“一廈三館”文化項目和白銀市戲劇藝術學校,完成秦劇團綜合樓建設,建設侯川齊靳、太平店大山川農家樂示範點。同時,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全國紅色旅遊名城、西北 教育 名縣建設都在有序推進;“一山一河一庫一區”為重點的城市建設在加快推進;北城綜合市場等“五大市場”為重點的市場體系建設在加快推進。產業發展已成為我們“全面達小康、建設新會寧”的新動力,也必將成為會寧金融業發展的新動力。

五是要相信,會寧是實現金融價值的廣闊天地。 金融價值是金融領域中的產品價值、機構價值、人力價值和社會信心的結合體,也是社會信用體系的要素之一。實現金融價值,需要一個合適的土壤,會寧就是適於金融價值生長的土壤。20xx年,我縣的財政支出高達20 億元以上,根據財政資金的放大效應,縣域內現金流至少放大10 倍。這說明,會寧縣域內資金的流動性至少在200 億元以上,各種金融產品,各個金融機構,每個金融白領,都通過這200 億元的流動性實現自身價值,由此匯聚成一種社會信心,並不斷強化自己的社會信用。20xx年,在會寧的廣闊天地里,我們伴隨縣域經濟前行的步伐,一路見證金融業的快速成長。充滿期待的20xx 年,我們已再次出發,將與會寧的金融精英們一起,共同推動縣域經濟轉型跨越,共同推動金融機構健康成長,共同推動金融產品理財聖地,共同在黃土地上書寫會寧金融最具價值的現代神話。

第五,積極發揮金融機構服務地方經濟的能動作用。 當前,國家針對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情況,把穩增長放在了更加重要的位置。2 月24 日和5 月18 日,中央銀行連續兩次累計下調存款類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准備金率1 個百分點,這兩次降准將釋放約8000 億元流動資金。5 月23 日國務院常務會議針對當前經濟形勢發出了明確信號,下階段財政、貨幣、產業等三大政策將陸續有新一輪具體政策出台。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經濟形勢分析課題組認為,下一階段,貨幣和金融方面的政策將引導資金流向基礎設施建設、戰略性新興產業、生產性服務業、公共事業等發展潛力大的領域,國家將進一步拓寬直接融資渠道,擴大直接融資規模。這對於降低融資成本,擴大資金投放,穩定經濟增長,無疑是一個重大利好。我們一定要緊緊抓住這一重大機遇,在全國8000 億元信貸資金這口“大鍋”里分“一杯羹”,甚至是“一碗飯”,爭取得到更大的信貸支持。各金融機構必須進一步提高認識,從貫徹落實中央決策部署的高度,從服務地方經濟發展的高度,從實現金融機構可持續發展的高度,通過積極高效的金融服務和信貸投入,為會寧加快發展、跨越發展提供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服務。

㈣ 縣域經濟的相關政策

加快縣域經濟發展的若干對策
黨的十六大明確提出,未來20年中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總體目標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實現這一宏偉目標最大的難點和重點在於占國土面積93%、人口85%強的縣域。因而,十六大第一次鮮明提出了要「壯大縣域經濟」。 要富裕農民,就必須減少農民,而減少農民的最重要途徑就是農村工業化,工業化水平低是絕大部分縣域經濟發展緩慢的主要原因。長期以來,人們習慣於將縣域經濟與農業劃等號。縣域經濟不僅是農業經濟,而且涉及經濟領域的各個產業,僅僅依靠農業發展不可能克服縣域經濟發展中存在的土地與人口之間的尖銳矛盾及縣級財政困難、農民增收遲緩、農村發展嚴重滯後等各種問題,這些矛盾和問題必須依靠工業的迅速發展來解決。立足我市縣域現狀,著眼長遠發展,我們認為,大力實施工業強縣戰略,不僅是增強縣域經濟競爭力的必然要求,也是促進縣域經濟持續、快速發展的現實選擇。
(一)做大做強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以龍頭企業引領縣域工業的發展
實踐已證明,農業產業化經營是富民強縣的有效途徑,農業產業化經營的健康發展必須依賴於龍頭企業的帶動。縣域發展工業的資源稟賦決定了工業發展的首要途徑是與農業結合、與農民結合,才能充分體現資源優勢,實現個性特色,才能依託比較優勢成為市場競爭的贏家。2013年,我市農產品加工企業達1.3萬個,其中年產值500萬元以上的企業僅25戶,占總數的0.2%。規模偏小、生產集中度不高、示範帶動力不強,是我市產業化龍頭企業存在的突出問題,但從另一個側面也反映出,我市農產品加工企業尚存在著做大做強的巨大潛力。
1、加大對產業化優勢龍頭企業的重組整合,形成一批競爭力更強,帶動力更大的龍頭企業集團。一是著力打造寶雞乳業「航空母艦」。據專家預測,從2013年全國900多萬噸產量看,今後乳製品還有400多萬噸的發展空間。從優勢企業規模較強的範例看,短短幾年就躍居全國乳製品第二位的伊利集團,1997年新上17條國際最先進的液態奶生產線,一舉成為亞洲最大的液態奶生產基地,僅液態奶年產量就突破25萬噸,2002年產量將近翻了一番,帶動了周圍4萬多牧民致富;我省的銀橋乳業集團帶動了周邊十多個縣區,三十多個鄉鎮的1萬多戶農民致富,2001年投巨資進一步擴大生產規模。這些成功企業的發展歷程足見乳業未來發展的巨大市場潛力。乳業作為我市畜牧大市建設的支柱產業,也正保持著較好的發展勢頭,擁有乳製品加工企業12戶,佔到全省的1/3,其中「和氏」、「惠民」、「關山」、「得力康」、「飛天」等已成為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品牌。存在的問題是:企業規模普遍偏小,不具備進軍大市場的能力,在本地小市場中則爭原料、搶市場,耗費大量的人力和才力。這種局面不徹底扭轉,既不利於乳品加工企業的長遠發展,也不利於農業產業化經營以及農村經濟的持續快速發展。具體操作上,一方面瞄準液態奶的巨大市場,支持有條件的企業新上高標準的液態奶生產線,占據本地市場,並逐步向外擴張;另一方面,通過資產運作,使現有乳製品企業成為緊密型企業集團。在產品上,各個公司根據自身優勢,主攻一兩個拳頭產品;在品牌上,共打目前市場佔有率最高的品牌;在管理上,採取相同的操作規程和認證體系;在對外宣傳上,由集團公司統一負責,使我市乳製品企業的產品優勢和規模優勢得到最大限度發揮。二是重組以糧食產銷一體化為基礎的食品加工業。我市東五縣已形成了用於方便麵生產的硬粒專用小麥基地,有多個方便麵生產企業,並在西北乃至全國有一定優勢。可以「熊毅武」、「世聯麵粉」為龍頭,整合華豐,華祥、建忠等企業,利用規模優勢,增強競爭力。三是以「恆興」為龍頭,整合華美、海洋等果品加工和果汁生產企業,使其成為帶動我市果業發展的「巨艦」。
2、立足優勢和特色,大力發展與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密切相關的深加工龍頭企業,延長產業鏈。我市的秦椒、蔬菜、畜產品、干雜果、中葯材等優勢產品和特色產業在結構調整中已初具規模,進一步發展的潛力很大,而與之相關的有影響、有實力的深加工龍頭企業卻很少。在抓好生產基地建設的同時,積極發展以優勢農產品的深加工為主的企業勢在必行。例如我市以布爾羊、秦川肉牛為代表的肉類畜牧業已初具規模,進一步發展必須依託深加工企業的帶動。因此,我市應從項目儲備、媒體宣傳、招商引資、聯合開發等各個方面加強工作,盡快興辦一批高起點、高標準的農產品加工企業,使之成為我市工業發展的新亮點和帶動農村經濟增長、農民增收的排頭兵。
(二)以工業園區建設為重點,實現縣域工業新突破
工業園區是工業化和城鎮化的結合點,是縣域擴大開放的重要載體和承接項目的最佳平台。加快園區建設,實現產業的集中連片,既能提高基礎設施的利用效率,充分發揮各類生產要素的聚集效應,又利於污染的集中治理,從而大大降低企業的交易成本。因此,壯大縣域工業,工業園區建設是重中之重。
首先,要進一步完善現有工業園區基礎設施條件,不斷壯大經濟實力。我市縣域已有的五個工業園區,其經濟基礎、產業基礎、基礎設施都相對較好,但客觀地看,基礎設施條件還有待進一步改善,缺乏大項目、大產業支撐,還必須進一步加快發展步伐,提高水平。一要著力改善園區的硬環境。園區基礎設施建設先期投入總量大、周期長、見效慢、資金籌措困難,這是制約園區建設的「瓶頸」之一,可先由市、縣財政負擔一部分,動員有關部門支持一部分,入園企業出資一部分,通過置換土地等方式來籌集,盡快實現園區硬環境的優化。二要加大招商引資力度。招商引資是縣域工業園區生存發展的關鍵所在,要立足縣域比較優勢,精心篩選成功率高,輻射帶動作用大的項目,積極開展諸如旅遊節、文化節等形式多樣、靈活機動的招商活動,廣泛參加各種形式的招商洽談會、博覽會。三要採取優惠的政策措施,吸引、引導民營企業、鄉鎮企業進入園區發展。一個園區如果沒有產業的支撐,充其量也只是個形象工程,有產業無特色,也就喪失了比較優勢和競爭優勢。園區建設一方面要立足務實,防止園區成為空殼,另一方面在產業項目選擇上,要在個性特徵上做文章。
其次,在基礎較好的縣城和中心鎮新建一批工業園。我市現有的五個縣域工業園分布於東五縣,五個山區縣還未形成明顯的工業園。在山區條件較好的重點鎮,按照「成熟一片,開發一片;建成一片,收益一片」的方針,再新建一批工業園。使之成為帶動山區工業發展的加速器。新建工業園要科學地做好發展規劃,在規劃制定上要體現實事求是原則、突出重點原則、明確目標原則和可持續發展原則,要突出當地資源優勢,突出項目的載體作用兩個特點。政府各級部門要從征地、稅收等各項政策上給予大力支持,積極協調和解決好建設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使園區建設盡快成規模、見效益。
(三)重振鄉鎮工業雄風,壯大縣域工業基礎
改革開放以來,鄉鎮工業的迅速崛起,極大地推動了整個國民經濟,尤其是縣域經濟的長足發展。在縣域工業中,鄉鎮工業的支柱地位是毋庸置疑的。隨著改革的深化和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鄉鎮工業當年高增長時期的市場環境、機制優勢已不復存在,鄉鎮企業這一中國農民在實踐中的偉大創造在近幾年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新情況、新問題。突出表現在:增長速度明顯趨緩、經濟效益下降、吸納勞動力能力減弱等。因此,用改革的辦法解決發展中的問題,使鄉鎮企業重新煥發生機和活力,實現二次創業,是振興縣域工業的關鍵所在。
1、以產權制度為核心,不斷深化鄉鎮企業改革。隨著經濟的發展出現生產過剩,鄉鎮企業的低起點、小規模、高污染,技術落後、產權不明晰等弊端日益凸顯,必然導致鄉企發展步入低谷。從深層分析,則是受制於鄉鎮企業組織結構和產權制度改革的滯後,使鄉鎮企業在發展中的「國企病」充分暴露出來,主要表現為政企不分、產權不清和家族式管理等,使企業難以真正成為市場的主體。因此,必須以產權制度為核心,採用股份制、合作制、民營化等多種形式,加大改革、改制力度,使鄉鎮企業盡快成為產權清晰、管理科學、自主經營、自我發展的市場主體。
2、以市場為導向,以資本為紐帶,推進鄉鎮企業的資產重組。小、弱、散,產品科技含量不高,市場佔有率低是2005年鄉鎮企業發展中的突出問題,鄉鎮企業要想重振雄風,謀求更大發展,必須在資產重組上下功夫。小型企業要按照產品鏈,積極向大型企業靠擾,同行業之間也要從提高規模效益、增強市場競爭力和抵禦市場風險的戰略高度出發,廣泛開展以資本為紐帶的聯合與協作。食品、造紙、建材等都是我市鄉鎮企業中的優勢產業,通過資產重組,做大做強的潛力巨大。因此,要放眼國內和國際市場大分工,敢於聯合起來「走西口」。
3、加大技改投入,努力調整結構,促進企業升級換代。鄉鎮企業普遍從「模仿」起家,沒有核心技術,加之裝備落後,產品檔次低、科技含量不高,缺乏核心競爭力。因此,必須加大科技投入,積極推進二次創業,打造核心競爭力,才能重振鄉鎮企業雄風。具體應做好以下幾點:一是從自己企業的市場定位出發,立足實際,分析市場、研究市場、細分市場,選准消費群體,找准切入點,以此為目標,努力調整產業結構、產品結構。二是要加大技改投入力度,一方面加強研發,盡快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另一方面要提升企業的技術裝備水平,徹底改變作坊式生產的現狀,進而提高產品的技術含量,增強市場競爭力。三是注重人力資源的開發和利用。人才是科技的載體,是競爭中取勝的關鍵。鄉鎮企業要高度重視高科技人才在企業中的作用,把引進與培養相結合、為我所用與為我所有相結合。同時要做好對員工的終身培訓,鍛造學習型組織,不斷提升企業整體素質,使我市鄉企能駕馭不斷變化的市場和經濟環境,真正成為立於不敗之地的市場競爭主體。 農民增收問題是「三農」問題的核心,最有效的解決途徑就是減少農民。如果大多數農民永遠停留在土地上,農業效益就難有大幅度增長,農民收入水平就永遠難有大的跨越。因此,減少依靠土地的農民數量,轉移農村剩餘勞動力,成為縣域經濟發展的重中之重。轉移農民的另一重要途徑在於城鎮化。城鎮化水平越高,土地基礎設施利用率就越高,使用邊際成本就越低,資源的利用率就越充分,經濟主體間的交流就越多,產業間自然會形成相互銜接的鏈條,人流、物流、信息流、產業鏈的互動性可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就會出現以農興城、以城促農、城鄉聯動,農民不僅進得來、留得住,而且可以將城鎮的文化、科技、信息向農村擴散,更好地發揮「輻射源」的作用。我市與全國的城鎮化水平尚有一定差距,與發達地區比差距更大,振興縣域經濟,就必須做好城鎮化這篇大文章。2012年這種撤鄉建鎮,遍地開花的理想化、一刀切做法,不符合經濟發展規律,只能浪費大量人力、物力和財力。必須以中心城鎮建設為重點,實行優勢城鎮率先崛起,達到產業、人口、資本、資源等要素的快速聚集,實現規模經營,從而使城鎮化成為經濟發展的增長極。
1、加快小城鎮建設步伐
小城鎮是具有中國特色的城鎮化道路的選擇,是推進城鎮化的重要途徑。從轉移農村人口目標看,大中城市生活成本和就業成本遠遠高於小城鎮,農民外出打工的收入很難支撐在各類城市的定居生活,而且城市國有企業下崗職工面臨的困境、社會保障支付的壓力以及現有城市公共基礎設施建設的水準,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農民進城定居的「門檻」。而小城鎮與農村的天然聯系和較低的進入成本,使其成為離開土地農民的理想去處,從這一點來講,其作用是大中城市無法替代的。在未來一段時期內,小城鎮將在活躍縣域經濟、推動城鎮化進程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到2002年,我市經撤鄉並鎮後建制鎮的數量已達到96個,但小城鎮功能的發揮還遠遠不夠。加快小城鎮建設,一是消除不利於城鎮化發展的體制和政策障礙。進行戶籍改革,加快住房、就業、醫療、教育和社會保障制度改革,使農民進得來、留得住。二是小城鎮建設要科學規劃、合理布局。對小城鎮的規模、功能做好科學規劃和定位,重點抓好十個縣城和基礎條件好、發展潛力大的中心鎮,使之盡快完善功能,聚集人口,發揮農村地域性經濟、文化中心的作用。三是要努力改善小城鎮基礎設施條件,為人口聚集、產業聚集打好基礎。四是在山區縣要把扶貧攻堅、移民搬遷與小城鎮建設結合起來,在滿足就業的前提下,使部分農民一步進城。
2、依託大城市建設,完善城市體系
伴隨大城市建設,岐山、鳳翔撤縣設市和「一區七園」建設步伐的加快,我市的城市化將進入新的發展階段。小城市要抓住機遇,主動承接大城市的輻射帶動作用,積極發展「拾遺經濟」、「補缺經濟」和「城郊經濟」,大力引進大城市建設過程中轉移或外溢的產業和企業,積極開展與大城市大企業的生產合作,為其提供初級產品和零配件,實行配套協作生產,「借船出海」,不斷壯大經濟實力,擴大城市規模,盡快成長為中等城市,形成大、中、小城市的合理布局與小城鎮蓬勃發展的城市體系。
3、加快第三產業發展,推進城鎮化進程
城鎮化的推進,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城鎮本身能否為進城農民提供廣泛的就業機會。在未來發展中,第三產業將是吸納勞動力的主渠道,加快第三產業發展,就成為推進城鎮化的主要舉措之一。我市縣域經濟中第三產業佔GDP的比例僅為21.8%,低於全市平均水平10多個百分點,與發達地區的差距就更大,說明縣域第三產業發展的空間還相當廣闊。各縣縣城及中心鎮,要從自身優勢出發,積極發展服務於生產、生活等方面的各種服務業,特別要重視發展農副產品流通業。
農產品流通是連接農產品生產和消費的橋梁和紐帶,屬勞動密集型產業,具有吸納勞動力強,對技術和資本要求相對較低,與「三農」聯接緊密等特點,同時在縣域第三產業中佔有重要地位。我市縣域的辣椒、畜產品、蔬菜、瓜果、中葯材等優勢產品、特色產業要打開國內外市場,也必須依賴流通業的發展。各縣要根據本地實際,依託特色農業和特色資源開發,因地制宜、統籌規劃,搞好產前信息、產中科技和產後銷售服務,加快農產品區域化、專業化、集約化經營步伐,重點建立和完善農產品流通服務體系。(1)培育幾個區域性的綜合批發市場,或有特色的專業批發市場。(2)擴建、改造現有批發市場,不斷完善其綜合服務功能和管理的現代化程度。(3)營造品牌,培育優質名牌農產品,引導農民改變觀念,爭創名牌,以此開拓市場,擴大市場佔有率,提高農產品知名度。同時要重視應用好現代信息技術,一方面通過各種媒體大力宣傳我市各縣的特色產業、優勢產業,促進農產品跨區域的流通,搶占國內外市場;另一方面通過網路技術,為農戶把握市場信息,提供優質服務。 21世紀以來,雖然農民來自農業的收入在逐年下降,但農業仍是農民收入的主要來源。中國農產品已出現市場飽和,進一步增加產量,市場已難以消化,加之入世後農產品的價格已普遍高於國際市場。因此,簡單地依靠增產、提價已難以實現農民增收。依靠農業,增加農民收入的出路仍在於農業產業結構調整。
近幾年來,我市的農業結構調整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區域特色仍不明顯,優勢產業還不成熟。要進一步加大結構調整力度,使農業這一縣域經濟的基礎產業得以煥發生機。
1、因地制宜,突出特色。要以優質、高效、綠色環保為前提,突出區位比較優勢,緊緊圍繞具有我市特色的辣椒、蘋果、彌猴桃、干雜果、蔬菜、中葯材等拳頭產品,擴大規模,連片開發,專業化種植,優化農產品的區域結構,形成山、川、塬特色鮮明,主業突出,比較優勢明顯的產業結構和產品結構。
2、大力發展畜牧業。我市畜牧大市建設的實踐證明,畜牧業是農業經濟中發展最快、潛力巨大的產業,要在已有基礎上,做大規模,提高水平。北部山區要結合退耕還林、還草,主攻畜牧業,進行無糧村、無糧鎮試點;川、塬糧食主產區,要進一步調整糧經飼比例,提倡在高效農田種植優質飼草,大力發展以高產奶牛為主的舍飼養殖,培育養殖大戶,以點帶面,推動畜牧業的大發展。
3、依靠科技進步,促進結構調整。我市縣域內有五個省級星火密集區,32個農科專家大院,又毗鄰楊凌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範區,這是一筆寶貴的科技資源,要充分利用這些有利條件,綜合集成管理資金、技術、人才等要素,通過示範引導,不斷擴大先進適用農業技術的推廣和運用,使我市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始終處於以科技為先導的基礎上。 縣域經濟發展滯後,最根本的一條就是科技和教育的差距,振興縣域經濟必須著力實施「科教興縣」戰略。在廣泛引進各類高科技人才,不斷充實縣域科技隊伍實力的同時,必須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1、構建新型高效的農業科技引進示範推廣體系。一要應用現代技術手段建立健全方便、快捷、通暢、高效的農業科技推廣與教育培訓信息體系。要針對不同類型,不同區域產業結構調整的方向和重點,廣泛採集、加工國內外最新適用科技信息,研製開發新特優農林牧種子資料庫,運用科技成果資料庫,農林專家咨詢系統等多媒體產品,將農村、農業、農民急需的科學技術及時有效地傳播到位,使科教與「三農」之間實現雙向直通,良性互動。二要建立不同特色的科技示範體系。要依託專家大院,建立一批科技示範戶、示範村、示範鄉,形成層層有示範,處處有典型的格局。同時要加強鄉村專業技術協會建設,充分發揮其在農業技術推廣示範方面的帶頭作用。三要引進推廣先進成熟的適用技術,要圍繞農業結構調整,重點引進推廣農林牧新優品種、規模化設施養殖、農林畜產品加工增值。水土保持型生態農業等與農業增產、農民增收密切相關的新技術。
2、構建不斷提高農民科學文化素質的農村教育培訓體系。要在鞏固「普九」教育成果,搞好農村教育和農村中小學技術滲透教育的基礎上,逐步普及高中階段教育,擴大職業中學招生,大力發展農村廣播電視教育,加快培養一批新型農民。圍繞結構調整和區域主導產業發展,加快實施「綠色證書」工程,加大對農村專業戶、示範戶以及中青年勞動力的科教知識與實用技術的培訓力度。總之,要在不斷強化農村基礎教育的同時,採取靈活多樣的教育培訓形式,培養農村急需的實用技術推廣人才,普遍提高農民的科學文化素質和吸納新技術的能力。
3、大力推進農科教結合。農科教結合是實施「科教興縣」、「科教興農」戰略的重要舉措,也是教育為農村和農業現代化建設服務的主要途徑。農業、科技、教育部門要在各縣政府的統一領導下,密切配合,充分利用現有人力、物力和財力,以項目為中心,以鄉鎮為重點,以完善農村社會化服務體系和人才培訓、科教推廣體系為手段,統籌制定計劃、安排項目、籌措資金、培訓人才,形成資源共享、優勢互補、通力合作、分工負責的運行機制,提高科教興農的整體效益。 縣域經濟的發展壯大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更是一項長期的艱巨任務。必須通過改革為發展增添動力,通過政府職能的轉變為發展注入活力。
一要堅持黨在農村的基本政策。長期穩定並不斷完善以家庭承包經營為基礎,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尊重農戶的市場主體地位,認真貫徹落實《土地承包法》,引導農民按照依法、自願、有償的原則進行土地承包經營權的流轉,繼續深化農村稅費改革,減輕農民負擔,保護農民利益。二要進一步轉變政府職能。增強縣級政府統籌的能力,把職能從用行政手段指揮和管理經濟轉變到用市場手段服務和調控經濟上來,轉變到營造經濟發展的環境上來。三要加快農村金融特別是信用社的改革。一方面農村資金大量外流,另一方面,農村經濟和縣域經濟發展所急需的資金無法得到滿足。許多縣級金融機構面臨很大的信貸風險,信貸資產流動性差,無法為地方經濟發展提供有力的金融支持。必須改善縣域經濟發展的金融環境,加快農村信用社的改革步伐,同時建立縣級中小企業擔保機制,形成新的投融資體制。
互聯網發展
互聯網發展 :縣域經濟論壇 縣鄉幹部大本營縣域經濟是縣域頻道的重要組成部分,而縣域頻道是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隆重推出的一個品牌頻道,頻道主旨是藉助中國產業信息網已經形成的品牌優勢,以互聯網為平台,為中國地方產業經濟發展服務。縣域頻道以宣傳報道縣域經濟發展為關注點,宣傳黨的政策方針,報道縣域經濟發展的成績,謳歌小康社會建設成就,為縣域經濟發展提供政策分析及資訊傳播。
縣域頻道具有雄厚的新聞資源、良好的政府資源、扎實的技術資源,同時作為國家級網路新聞媒體,具有客觀真實性、媒體公信力和社會影響力。縣域頻道所開辦的欄目有今日要聞、圖片新聞、熱點視頻、政策法規、記者調查、紀實專訪、聚焦三農、縣域論壇、工業園區、鄉鎮經濟、企業風采、魅力城鄉、縣域旅遊、名優產品、招商引資等,一網打開,有關縣域發展的各種信息應有盡有。
縣域頻道擁有強大的編輯和記者隊伍,既有在各大新聞媒體工作多年的老記者和老編輯,也有剛走上新聞工作崗位的大學生。同時縣域頻道還和各地宣傳部門廣泛合作,擴大和增加縣域頻道的新聞和信息來源。此外,縣域頻道擁有燈光系統和音響設備一流的演播廳,演播廳內可容納50人,精緻大氣,具備先進的無線寬頻上網設施,適合各種類型網上直播。
縣域頻道在審批後進行了為期數月的試運營,在試運營階段成功地完成了改版。在中國報協和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領導的關懷和支持下,經上級主管部門批准,縣域頻道定於十月正式啟動開通。揚帆起航正當時,縣域頻道將在對中國地方產業經濟的報道上一領風騷。
2013年比較專業的論壇有:縣域經濟論壇 縣鄉幹部大本營

㈤ 禮泉縣的經濟

綜合數據
禮泉縣經濟素以農業為主。解放初,工農業總產值1304萬元。
經過全縣人民40年的建設,到1990年,工農業總產值達44230萬元。
1949年,人均收入35.30元,人均消費32元;1980年,職工人均收入688.99元,人均消費480元;1990年全縣職工人均收入885.49元,農民人均收入534元。消費總額為18203萬元,人均消費466元。其中城鎮人均消費728元,農業人口消費16720萬元,人均451元。城鄉居民年末儲蓄余額17359萬元。人民生活已從溫飽型向小康水平過渡。
2012年,禮泉縣全年生產總值完成108.6億元,同比增長13.8%;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99.5億元,同比增長28%;規模工業總產值完成77.7億元,同比增長42.5%;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完成31.1億元,同比增長12.9%;地方財政收入達到2.72億元,同比增長19.6%;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25048元,同比增長16.5%;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8381元,同比增長16.7%,縣域經濟綜合實力明顯增強。
工業項目
解放初期,禮泉縣工業生產只有幾個私營小作坊。至1957年,發展有鐵器、木器、皮麻、車輛修理、磚瓦等21個合作社。
1958年,從機械工業起步,工業逐步發展壯大,到1990年,總產值達16238萬元,主要企業有柴油機廠、水泥廠、制葯廠、奶粉廠、糧油加工廠、農機修造廠等。主要產品產量:食用植物油4148噸,奶粉241噸,板材1855立方米,塑料製品438噸,水泥7.5萬噸。縣內還有省地企業6個。鄉鎮企業起步較晚,1990年底有鄉鎮企業10785個,其中鄉鎮辦149個,村辦499個,聯合辦285個,其他企業9852個。固定資產7440萬元。年產值19850萬元,名優產品有水泥、塗料、海綿等。由於石灰石資源豐富,建材業發展很快。
1989年建成投產水泥廠2個,年總產值1474萬元。還有白灰窯、石渣廠、水泥製品廠、磚瓦窯等建材廠624個,年產值約4024萬元。建國後境內固定資產投資規模較大。1975年基本建設投資23.1萬元,1985年投資261萬元,「七五」期間全縣累計完成固定資產投資2778萬元,其中基本建設投資1415萬元。
先後完成了縣水泥廠8.8萬噸機立窯水泥生產線,制葯廠氨基酸車間,化工廠輕質碳酸鈣生產線,麻紡廠1/4套麻袋生產線等重要技術改造工程,增加了一批新的生產設施,擴大了生產能力。電力工業發展較快。1959年4月開始通電,現有變電站5座,35千伏線路54.8公里,10千伏配電線路835.7公里。20個鄉鎮、1948個自然村的8.1萬戶通電。年用電量7千萬度,其中農用電2600萬度。
到2012年,禮泉縣全年共實施重點項目86個,年度計劃投資93.2億,實際完成投資110.8億元,占年度投資計劃的118%。其中,台灣統一、安德利、地鐵盾構片、再生工業用基礎油等7個市級重點項目完成投資28.4億元,超計劃任務的86.6%;加多寶、金屬銅提取、食品工業園區路網、保障性住房、關中古鎮等79個項目已經建成或完成了年度投資計劃。投資10億元的安德利果汁加工、投資1.3億元的加多寶涼茶生產線等一批重大產業項目的建成投產,極大的增強了經濟發展後勁。全年新簽約項目22個,其中億元以上項目13個,總投資111.3億元,全年到位資金61.4億元,占年度任務的136.4%。
園區建設2012年全年投資近2億元。食品工業園建成了統一大道、科技路、創業路、創業一路等4條道路,給排水管網、供氣、電力、通信、照明、綠化、主幹道路工程已經完成。園區初具形象規模,承載力進一步增強。全年新上產業項目12個,其中上億元項目共4個,總投資約41.5億元。安德利、加多寶項目實現了當年建設、當年投產、當年達效;台灣統一、加多寶、匯源果汁、安德利等一批國內外知名企業的進駐,為禮泉打造全國重要食品飲料加工基地奠定了堅實基礎;再生資源產業園、建材工業園穩步推進。環科路、環景路、環宇路建成通車,電器拆解項目已建成投產,工業用基礎油、金屬銅提取項目已經建成。
現代農業
禮泉縣主要農作物有禮泉蘋果、小麥、玉米、棉花、油菜、大豆等。北部山區為一年一熟,南部平原為一年二熟。1971年寶雞峽引渭工程建成後,南部平原區擺脫了靠天吃飯的局面。至1989年,有灌溉設施面積62.8萬畝,有效灌溉面積56.4萬畝,相當於建國初期的70多倍。農業機械化程度不斷提高,1956年開始有農用拖拉機,到1990年,擁有農業機械總動力為131000千瓦特,農用大中型拖拉機713台,小型拖拉機3543台,機耕面積占總耕地44.8%。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實行了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農業得到較快發展。
1990年,有耕地84.73萬畝,人均2.08畝,復種指數為141%。
農業總產值27992萬元,其中農作物種植業21794萬元,林業462萬元,牧業3059萬元,副業2593萬元,漁業84萬元。糧食總產210215噸。成為全國糧食生產基地和全國第二批優質商品糧基地。農業結構也發生了變化,林、牧、副、漁在農業總產值中的比重不斷上升。蘋果、密植梨、瓜、菜、肉、蛋、奶商品生產基地已初步形成。1989年底,有防護林10.3萬畝,果林12萬畝,林網、渠旁和其他林30萬畝,森林覆蓋率為19.6%,活立木蓄積量為13.2萬立方米。有大家畜1.9萬頭,豬7.27萬頭,羊1.25萬頭,家禽46.3萬只。年產牛肉187噸,豬肉2207噸,羊肉60噸,肉類商品率為98%。年產鮮牛奶996.8噸,奶品商品率100%。「秦川牛」、「關中驢」最為馳名。有養魚水面5059畝,年捕魚量44噸。 改革開放以來,蘋果生產成為禮泉的一大經濟優勢。北部山區和南部平原大部分地區戶戶建果園,特別是北部山區處於渭北高原丘陵溝壑地帶,坡緩向南,光照充足,晝夜溫差大,所產蘋果個大,色艷,味濃,含糖量在16.2%以上。1985年「秦冠」蘋果榮獲部優產品。1989年,「秦冠」、「紅富士」又獲農業部優質農產品稱號。果園收入4860萬元,果區人均683元。
到2012年,禮泉縣全縣糧食總產達到19.2萬噸,實現了「九連豐」;新發展各類水果6.8萬畝;設施蔬菜面積達到3.5萬畝;大家畜存欄達到2.3萬頭,生豬存欄達到20萬頭。打造了關中環線「四季御果之旅」現代果業觀光示範帶,以肖山御石榴、湯房紅提葡萄、白村農耕文化、山底御杏、西二村現代果業展示中心為代表的一批高效農業示範園、觀光園,推動農業向產業化、生態化、現代化邁進。高標准、高規格建成了18個PIC生豬養殖場,成為全市乃至全省現代農業發展的新亮點。發展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18家,新增農民專業合作社118家,創建「省級一村一品示範村10個」,白村被農業部確定為「全國一村一品示範村」。
基礎設施建設
1952年禮泉縣全縣僅有馬車37輛作為運輸工具,1959年成立禮泉縣運輸公司時有汽車3輛。1989年底全縣有汽車1421輛,其中載重汽車647輛,年貨運量為102.1萬噸。公共汽車34輛,年客運量88.4萬人次。其他汽車740輛,摩托車1050輛。1952年郵路里程為145公里,1958年為1320公里,1989年底郵路發展到1492.5公里。全縣有郵電局(所)12個,長途電話路15條,鄉鄉通電話,村村通郵政。
到2012年,禮泉縣全年投資5551.5萬元,新建農村集中供水工程32處,解決了10.2萬人飲水安全問題。投資8366萬元,高標准建成了西社路、煙昭路,完成了旅遊路北段改造工程,成為貫通旱腰帶地區的大動脈和群眾致富增收的金腰帶。通過一事一議、以工代賑、群眾自籌、財政補助等多種形式籌措資金,對56個村的村級街道全部進行了硬化,有效解決了群眾出行難的問題。投資2200萬元,完成146個行政村6380戶農村電網改造升級任務。投資1162萬元,建成35千伏北郊變電站、袁家村智能化配電台區,保障了城區和旅遊示範村用電需求。農村生活垃圾規范化處置工作全面鋪開。投資500餘萬元,購置垃圾車51輛、三輪保潔車80輛,各類垃圾容器4000餘個,全部發放到15個鎮(社區),建成垃圾屋17個,農村環境臟亂差現象得到了有效治理。新打配套機井57眼,修復改造抽水站10處;新修基本農田1.47萬畝,治理水土流失面積22平方公里,新增蓄引提能力49萬立方米。
旅遊產業
禮泉縣2012年年投資880萬元,完成了昭陵博物館、唐建陵安技防工程;投資200萬元,完成了禮泉文廟修繕重建工程。以袁家村為龍頭,實施「一村帶十村」戰略,推動全縣鄉村旅遊邁上了新台階。發展農家樂386戶,旅遊從業人員2.8萬人,接待旅遊人數412 萬人(次),旅遊綜合收入達到10.9億元。袁家村成為省乃至全國聞名的知名品牌,被農業部授予「全國最有魅力休閑鄉村」。山底村、東坪村被評為全省鄉村旅遊示範村,煙霞鎮被評為全省旅遊名鎮。成功舉辦了第五屆陝西-禮泉桃花節,禮泉縣被確定為第二批創建省級旅遊示範縣,創建工作扎實開展。物流、信息、餐飲等第三產業繁榮發展。投資6.8億元的中集物流項目正在加緊建設。
財政金融
1980年禮泉縣全部財政收入378萬元,支出970.8萬元,1985年財政收入592萬元,實際支出1084.9萬元。1990年,財政總收入1887萬元,總支出2860萬元。
2010年,地方財政總收入22448萬元,較上年同比口徑增長28.9%,其中地方一般預算收入12170萬元,較上年增長35.1%。地方財政一般性預算支出99261萬元,較上年增長39.3%,其中農、科、教、文、衛和社會保障支出68600萬元,較上年增長34.15%,占財政支出比重為69.1%。
2012年,地方財政收入完成2.72億元,同比增長19.6%。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完成2.16億元,同比增長35.7%。堅持新增財力優先保障「三農」、民生和基礎設施建設,累計支出16.9億元,同比增長39.2%。全縣金融機構存貸款余額93.8億元,對中小企業和農業產業化項目貸款額有所增加,金融機構支持地方經濟發展的能力明顯增強。
金融保險運行平穩,居民儲蓄存款穩步增長。2010年末,各類金融企業年末存款余額54.9億元,較年初增加11.5億元,增長26.5%。 項目
年代 生產總值
(萬元) 規模工業
總產值(萬元) 城鎮居民人
均可支配收入(元) 農民人均
純收入(元) 2009年54.8528.18146294469 2010年72.57 42.22 18258 5695 2011年84.150.6207236066 2012年108.6277.65250488381

㈥ 浦北縣金融扶持存在的問題原因

1.基層金融信貸渠道梗阻嚴重,信貸活力釋放受制約
(1)國有商業銀行信貸機制梗阻
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國有商業銀行信貸審批許可權上收,除了可以發放部分小額貸款外,基層行基本上喪失信貸自主權。二是國有商業銀行信貸考核約束與激勵機制嚴重失衡。基層金融機構對信貸人員實行嚴格的貸款責任考核終身制,而對信貸有突出貢獻的人員卻缺乏激勵機制。這種信貸管理機制的失衡,最終導致基層行社負責人及信貸營銷人員出現「恐貸」心理。三是國有商業銀行「抓大放小」,支持科技含量高、效益好的現代企業的經營理念,也限制了對縣域中小企業和「三農」的信貸支持。
(2)農村金融供給不足
一是金融制度供給不足。目前,農村金融還沒有形成一個競爭充分、約束有效的農村金融市場。國有商業銀行全面退出農村市場,農業發展銀行作用有限,只有信用社一家機構在運作。這種金融制度設計遠遠不能適應農村金融需求。二是農村資金來源不足。信用社因管理體制不順,支付結算體系落後,導致總體服務水平不高,與國有商業銀行和郵政儲蓄在攬存競爭上一直處於劣勢,再加上歷史包袱沉重,不良資產佔比較高等原因,資金來源受限,資金實力十分薄弱。如果沒有央行支農再貸款的支持,信用社很難正常營業。三是信用社提高服務水平能力有限。信用社在農村是一統天下,缺乏競爭,在金融創新上動力不足,金融服務水平提高緩慢,不能適應農村經濟的發展。
2.金融運行環境差,信貸資金安全得不到保障
(1)信用環境不佳。一是社會誠信不足,政府、企業和個人對銀行失信行為嚴重。部分企業、個人存在惡意套取銀行信貸資金,拖欠、賴賬現象普遍存在。二是金融機構依法維權難。由於政府保護主義思想嚴重,對企業拖欠銀行債務往往採取包容態度,銀行經常是勝了官司,輸了錢,造成大量的資產損失。三是有關中介服務部門收費較高,增加了企業和銀行成本,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信貸投入。

(2)優良信貸載體稀缺。縣域經濟的工、農業發展整體水平低,競爭實力弱,信用評級普遍達不到貸款標准,這與國有商業銀行信貸支持國家重點項目、重點行業和優良客戶的經營理念相違背。主要表現在:一是縣域多數企業虧損嚴重,內部管理混亂,產品科技含量低,新型高科技工業產業發展緩慢,低水平重復建設依然存在;二是農業發展整體水平不高,現代農業發展十分緩慢,貸款風險系數高。

(3)金融機構支持縣域經濟的利益風險補償機制短缺。因中小企業和「三農」經濟發展基礎薄弱,貸款風險很大,金融機構為了規避風險,自然地將之排除在門外。如果由政府主導,財政、稅務等部門建立一個利益風險補償機制,對支持中小企業和「三農」經濟的金融機構進行適當的風險補償,就會促進金融部門的放貸積極性。這個機制可以對支持中小企業和「三農」經濟的金融機構實行稅費優待;並可對支持中小企業和「三農」經濟的金融機構所產生的滯、呆賬貸款由中央和地方財政按一定比例共同分擔的原則進行核銷。

(4)中小企業擔保公司作用有限。為解決縣域民營企業貸款難問題,濱海縣通過財政注資和企業入股的形式成立了中小企業擔保公司。但從擔保公司運行情況來看,很不盡如人意。一是擔保公司規模偏小,可供擔保的資本金小,信用權威性差。二是擔保公司個數太少,與經濟發展需求遠不相適應。三是擔保公司內部各項管理制度和運行機制還不夠完善。
(5)社會徵信體系建設不健全。目前,我國缺乏一個有效運作的社會徵信體系,銀行對企業和個人的信息獲取困難重重,信息不對稱使銀行對企業和個人放貸顧慮重重,制約了信貸的有效增長。
3.受國家宏觀調控政策影響,信貸支持受限制 近幾年來的金融宏觀調控對縣域金融影響較大。為了使有限的資金用在刀刃上,商業銀行往往把資金調往大城市、大企業,降低了對部分行業和企業的授信。

㈦ 金融企業怎樣支持地方經濟中小企業發展

金融機構如何支持中小企業發展;中小企業多數處於起步時期,資金緊缺,自身融資能力;一、金融機構對中小企業提供資金支持的現狀及存在的;中小企業不僅是拉動全市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而且還;第一,從銀行方面來看,主要有五個因素;第二,從中小企業自身來看,有四個主要原因;從企業自身來說,中小企業融資受到阻礙有四個原因:;1、中小企業的自身資產不足,尋找貸款擔保難,是難;

金融機構如何支持中小企業發展

中小企業多數處於起步時期,資金緊缺,自身融資能力有限,迫切需要金融部門的支持。在此,就全市金融機構支持中小企業情況進行了專項調研,並提出一些建議,僅供參考。
一、金融機構對中小企業提供資金支持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中小企業不僅是拉動全市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而且還是安置就業的主渠道。但中小企業所得到的金融支持卻與其在全市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地位極不對稱。中小企業普遍反映得到銀行的貸款十分困難,而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多數金融機構貸款營銷難,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

第一,從銀行方面來看,主要有五個因素。一是授權有限。國有商業銀行的信貸管理體制調整後,對貸款審批許可權實行嚴格的分級管理,上收了基層機構的貸款審批權,幾乎每一筆貸款都需一級分行的授權,極大地削弱了基層機構的自主能力,從而限制了基層機構支持中小企業貸款的許可權。二是體制僵化。國有商業銀行在信貸管理體制與監督機制方面,審批環節過多,手續比較復雜,信貸約束機制過於僵化,這就形成了貸款審批許可權的高度集中、審批程序的復雜化與中小企業資金需求高頻率、小金額、快周轉、強時效之間的矛盾。據調查,多數中小企業對流動資金需求較旺,且資金周轉頻繁,而銀行從受理到發放一般需要大約一個星期的時間,新開戶企業的首筆貸款又必須上報一級分行審批,申請貸款的中小企業往往是急不可待,望而興嘆。三是重「大」輕「小」。在營銷戰略上,國有商業銀行實施的是 「四重」戰略。將貸款主要投放在「重點地區、重點行業、重點產品、重點客戶」上,這使得貸款投向高度集中,信貸資金更多地流向了國有大型企業,往往形成「貸大、貸長、貸壟斷」現象。中小企業大多數規模較小,信用等級能達到商業銀行要求的也為數不多,絕大多數企業望塵莫及。據統計,四家國有銀行8月末對中小企業貸款佔全部貸款的比重(按加權平均)為30.42%,建設銀行僅為10%,相對於中小企業對GDP73%、對就業70%的貢獻率,資金支持顯然不足。商業銀行的這種抓大放小、扶強扶優的戰略思想從上到下是一脈相承的,致使一些基層機構對中小企業的支持顯得無能為力。四是雙高一低。即貸款門檻高,管理成本高,信貸人員營銷能力低。商業銀行貸款條件相對過高、程序復雜,中小企業很難達到標准,所以很難得到銀行的支持。從銀行角度考慮,對中小企業貸款的管理成本要遠遠高於大型企業,據不完全統計,平均約為大型企業的5倍左右。在商業銀行追求利潤最大化與風險最小化的利益驅動下,對中小企業貸款的積極性肯定要受到很大的制約。多樣化的企業和激烈的市場競爭,對營銷人員提出了新的挑戰,信貸營銷人員往往由於能力和水平所限,對市場的專業性知識了解得太片面,甚至匱乏,導致對中小企業的申請項目不能進行正確的前景預測,很難與銀行達成共識,使企業失去了貸款的機會。五是責權利失衡。銀行信貸約束與激勵機制不對稱,責、權與利並不統一。經辦員要承擔很大的風險責任,致使每筆貸款的發放謹小慎微,國有銀行表現尤為突出,貸款發放的多少與信貸人員的利益相關不大,加之中小企業的貸款風險相對較高,限制了信貸人員的放貸積極性。

第二,從中小企業自身來看,有四個主要原因。

從企業自身來說,中小企業融資受到阻礙有四個原因:

1、中小企業的自身資產不足,尋找貸款擔保難,是難以取得銀行業金融機構貸款的直接原因。中小企業要取得銀行貸款,按照銀行的規定要具有一定的抵押資產或相當實力的保人進行擔保。但實際上,願意為中小企業擔保的保人不多,即使有些企業願意擔保,但符合銀行條件的擔保企業為數不多。因此一些中小企業想要貸款但苦於找不到擔保企業,便無法在銀行獲得貸款。

2、中小企業制度不健全,經營管理水平不高,競爭力差,影響了銀行業金融機構放貸。近幾年,我市地方中小企業發展是比較迅速的,這給我市經濟結構的調整帶來了良好的機遇。但從我市銀行業金融機構支持過的幾家重點企業看,曾經一致被市場看好的企業如原七台河市鑄造焦廠、全元化肥廠,當時銀行為其注入了上千萬元資金,扶持其發展,後來因企業自身經營管理水平低下、市場競爭能力較弱等種種原因,使企業經濟效益逐漸下滑,導致企業還款延期,同時增加了企業的財務負擔。銀行為加強審慎經營,對這類企業也不敢輕意追加貸款。

3、中小企業信譽度不夠,是企業取得貸款難的主要原因。我市中小企業共計1939戶,年產值在500萬元以上的企業不足70戶,通過銀行業金融機構信用評級,被評為B級以上的企業寥寥無幾。現實中一些中小企業信譽度低,甚至有的企業存在著惡意逃廢債的行為,使銀行業金融機構的貸款懸空而無法收回,幾年來銀行業金融機構反映數字表明,涉嫌逃廢債的企業戶數,占貸款企業總數近30%,涉及貸款金額高達3億元,這使銀行業金融機構產生了「懼貸」心理,影響了對一些中小企業的放款。

4、中小企業發展的不均衡性,制約著銀行業金融機構的總體放貸規模。隨著我市企業改革的不斷深入,市場化進程不斷加快,優勝劣汰的競爭機制使一些中小企業在競爭中處於弱勢,優勢企業與弱勢企業的差距逐漸加大,形成優勢客戶銀行爭搶業務,而弱勢客戶求貸無門。
(三)社會經濟大環境中的現實因素

1、企業改革的不規范,影響銀行業金融機構貸款積極性。一是銀行對轉制企業信貸監控難度加大。在企業轉制後,由於股份制企業融資渠道的多元化,從而對銀行依賴性相對減少;一些經濟效益不好的企業因得不到開戶銀行的信貸支持而出現多頭開戶甚至「跑戶」現象;有些企業實行委託經營、租賃經營、合股經營後,財產所有權和生產經營權分離,客觀上造成承貸單位和實際經營「兩張皮」的狀況;有些企業在改制中實行「金蟬脫殼」策略,新企業無意還貸,老企業又無能還貸等等,所有這些加大了銀行對企業信貸監控難度。二是企業破產造成貸款難以回收。在企業改制過程中,一些長期虧損、資不低債、扭虧無望的企業,將不得依法破產。但卻有一些企業,名為破產,實為逃債。一些政府部門從本地利益出發,沒有大局觀念,認為企業破產了,可以逃避債務,給當地企業減

輕了負擔,而銀行資金的損失與當地政府沒有利害關系。久而久之,銀行自然產生「懼貸」心理。

2、依法維護金融債權難。金融部門依法收貸清息時,往往會遇到法律方面的困擾:一是訴訟後審判時間長;二是依法收貸執行難。雖經判決銀行勝訴,卻難以執行。銀行申請強制執行時又要交一定的執行費,而銀行最後往往是得不償失;三是依法破產清算按照法律規定,
其償付順序是破產費用、工人生活費、社會保險費、稅收、所有債權人債務(按比例償還)。由於破產企業已資不低債,按順序償付,輪到銀行時,清償資金已所剩無幾,根本不能彌補貸款損失。正因如此,對一些進入困境的企業,雖然銀行「拉一把」便能「起死回生」,但銀行又豈敢再注入資金援助,一旦新增貸款後,再破產,銀行債權誰來維護?

二、金融機構應如何支持中小企業的發展

通過以上分析,發現影響中小企業貸款難的因素不是簡單的、表面的,是復雜的、深層次的,有些問題不是基層銀行所能解決的問題。筆者認為應著重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解決銀行與企業的自身問題,從而更好地為中小企業提供金融服務。

(一)建立適合中小企業融資特點的銀行信貸支持體系

1、轉變傳統觀念,樹立全新服務理念,正確認識銀企關系的本質。企業和銀行之間的關系,是一個相互依存,相互促進的關系,是矛盾的共同體。貸款利息收入是銀行利潤的主要來源,從這一層面講,企業就是銀行的生命。所以銀行和從事銀行工作者必須樹立為企業服務的觀念,生產的觀念,最終還是要保證企業能夠持續、更快的發展,支持企業發展就是社會進步,同時就是支持銀行自己的事業。

2、調整經營戰略,轉變對中小企業的營銷策略。商業銀行必須進一步轉變觀念,不要「嫌貧愛富」,要把支持中小企業發展擺上重要位置。商業銀行應根據自己的條件和特點及時調整經營戰略、重新進行市場定位。在選擇客戶時,應重點關注產品有市場、技術含量高、發展潛力大、綜合效益好的企業,特別是符合國家目前積極引導和支持的科技型中小企業。只要法人代表信譽良好,企業產品有潛在市場,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就要大膽施貸予以支持;對已有信貸關系、信譽良好、金融意識強、經營前景較為樂觀,但是效益暫時欠佳的企業,可以在落實還款保證條件的前提下,通過貿易融資、封閉貸款、短期授信業務等方式幫助企業盡快扭虧為盈;對於出現不良貸款企業,銀行應為企業提供信息、出謀劃策,幫助企業轉制,努力盤活不良貸款。

3、改進授信制度,在授信方式和擔保方式上拓展思路,增大小企業融資的可選擇性和可行性。如在授信方式的選擇上,不拘泥於貸款這一種方式,根據企業業務需求和控險方式的不同,積極辦理銀行承兌、銀行和商業匯票貼現、打包貸款等;在抵(質)押品的選擇上,摒棄過去僅限於存單、房產、土地的狹窄選擇,積極辦理存貨質押、動產抵押、股權質押、無形資產質押、人壽保單質押、專利權質押、進口貨權質押、品牌使用權質押等。
4、要適當下放貸款審批許可權,進一步簡化貸款調查、審查、審批手續,增強對小企業融資的時效性。一是積極推廣授信額度方式,額度內簡化審批程序,適當增加對中小企業的貸款比例;推行優良信用企業授信綠色通道制一站式服務;二次以上授信企業資料和審批程序簡略制等。二是建立約束和激勵相對稱的科學管理機制,達到信貸風險約束與增效的雙重目的。三是靈活處置信用貸款與抵押設置的順序問題,對技術改造項目潛力大而資金不足購買設備或更新廠房的小企業,可以採取「先信用後抵押」的形式發放貸款。

(二)監管部門應加大銀行業金融機構的改革步伐和創新力度

作為銀行業監督管理部門,在監管過程中,一是要按照中國銀監會「抓住兩頭、帶動中間」的工作思路,大力推進國有商業銀行的綜合改革,要積極促進其分支機構轉換經營機制、強化內部管理、加強市場營銷、全面提高服務質量和水平。同時,積極做好轄內農村信用社改革的准備工作,繼續做好轄內農村信用社的監管工作,保持農村信用社改革過渡時期管理工作的連續性。二是要積極促進銀行業機構增強創新意識,加快改革步伐,增強市場競爭力。監管是手段,而不是目的,要合理確定監管許可權和范圍,做到有所為有所不為,減少不必要的限制。簡化審批程序,提高工作效率,激發金融機構開發新產品、拓展新業務的積極性和創造性,為商業銀行增強創新能力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三是要積極促進銀行業機構改善服務手段,提高服務水平。要加強市場調研,傾聽消費者對金融產品、金融服務的呼聲,積極為商業銀行提供信息和咨詢服務。在受理新產品、新服務市場准入的時候,充分注意其科技含量和創新成果,不斷引導商業銀行開發消費者需要的、有廣闊市場前景的新產品、新業務,促進人民生活質量和金融消費水平的提高。要通過加強金融宣傳和信息披露,增進人民群眾對現代金融產品的了解和相關風險的識別。總之,要通過促進我市銀行業金融機構改革創新和改進金融服務,最終促使其增強競爭力,為支持地方經濟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
促進中小企業發展,不僅僅是企業和銀行之間的事情,而是關繫到全社會的大事,當地政府應為企業的可持續發展打造良好的社會環境。

1、加快推進中小企業信用體系建設。一是當地政府要明確信用管理的協調部門,牽頭成立由工商、財稅、社保、質檢、公安、法院、銀監局、人民銀行、信息等有關部門參加的專門機構,負責本地區中小企業信用體系建設工作,提升我市良好的誠信環境。只有增強企業信譽,才能真正建立起良好的銀企合作關系,才能使銀行和企業在改革中共同為地方經濟的發展做出貢獻。二是盡快設立中小企業聯合徵信機構,建立企業信用信息網,向社會公開。三是建立中小企業信用評價機制。在評級指標的設置方面,應充分考慮中小企業的成長性、效益性特點,建立有針對性的評級體系鼓勵和支持守信企業,加大對造假、逃廢債、制售假冒偽劣產品、不照章納稅等失信企業的打擊和處罰力度。

2、有關部門要搭建完善的共享信息平台,積極建立中小企業的信用記錄體系和中小企業信用咨詢機構,為銀行提供中小企業全方位、多視角信用狀況有償咨詢,建立銀行同業的中小企業信用獎罰機制。對於發展前景良好、管理規范、信譽良好的中小企業,可建立「信譽良好的中小企業」名單;對於有騙貸或違約行為的中小企業,應在金融同業中予以通報,增加中小企業及其股東的違約成本,促使其主動增強對自身的風險約束,防止其多頭融資,套取銀行信用。當前,特別要加大對惡意逃廢債務企業的懲處力度,發揮法律強製作用,讓失信者付出成倍的代價,形成不願失信、不敢失信的機制和制度。

3、努力構建中小金融機構、國有獨資商業銀行相互合作,共同對中小企業提供信貸資金支持的格局。逐步改變中小企業單純依靠中小金融機構貸款的現狀,並配套出台針對中小企業融資多元化、多樣化的金融服務措施。著力解決中小企業資金完全依賴中小金融機構貸款的局面,提高中小企業自有資金比例,拓寬中小企業融資渠道,通過完善政策和法規鼓勵中小企業發行債券,構建完整、高效的中小企業融資體系,減輕銀行信貸資金壓力。
4、建立中小企業貸款擔保機構,形成有效的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

建立中小企業擔保機構是企業獲得貸款的必要保證,也是有效維護銀行債權的手段之一,擔保機構要簡化手續,成為一個不以盈利為目的的真正起到為中小企業擔保作用的機構。擔保機構的作用發揮得好,就能為企業取得資金起到關鍵作用。在這一點上可借鑒其他地區的做法,建立由政府部門扶持的擔保基金或政策性擔保機構。進一步拓寬擔保機構的資金來源渠道,改進擔保服務,科學設計擔保機制,積極出台各項相關政策,發展多種類型的中小企業貸款擔保機構,如商業擔保機構、企業互助擔保機構等。同時,建立擔保機構的資本金多層次風險補償機制。對擔保機構的資金來源、資金資助及補償、受保企業及擔保機構的信用評級和風險控制與損失分擔、政府的協調及監管問題進行規范並形成制度。

三億文庫3y.uu456.com包含各類專業文獻、中學教育、行業資料、專業論文、高等教育、應用寫作文書、各類資格考試、16金融機構如何支持中小企業發展等內容。

㈧ 郵儲銀行開業慶典講話3篇

郵政銀行開業了,在開業典禮作講話致辭,本文是我為大家整理的郵儲銀行的開業慶典講話,僅供參考。

郵儲銀行開業慶典講話篇一:

同志們、朋友們、鄉親們:

在這春暖花開、生機盎然的美好季節,我們在這里隆重舉行郵政儲蓄銀行XX支行揭牌開業儀式,這是XX縣郵政儲蓄銀行發展史上的一件大事、要事,也是全縣金融業發展史上的一件喜事、盛事。藉此機會,我代表縣委、縣政府向XX縣縣郵政儲蓄銀行XX支行揭牌開業表示熱烈的祝賀!向支行全體員工表示親切的慰問!

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是縣域經濟發展的助推器。近年來,縣委、縣政府積極推進農村改革發展綜合試驗區建設,深入推進農村金融改革創新,培育壯大農村金融主體,著力優化金融服務,全縣金融業迎來了又一個發展的春天,為縣域經濟發展注入了新鮮血液。截至2011年底,全縣金融機構各項存款余額達57.35億元,貸款余額23.30億元,全年新增“三農”、中小企業貸款3.53億元;繳納稅金突破千萬元大關,達1197萬元,較2010年增長42%。

縣郵政儲蓄銀行自成立以來,充分依託行業優勢,立足“三農”,服務城鄉,在機構設置、產品開發、服務方式創新上下功夫,努力擴大信貸投放,為促進農村經濟發展、加快文明幸福XX縣建設作出了重要貢獻。郵政儲蓄銀行XX支行的成立,標志著縣郵政儲蓄銀行在農村金融改革上又邁出了堅實的一步,必將為激活農村金融市場、優化農村金融服務發揮重要的作用。

縣委、縣政府將一如既往地支持農村金融改革創新,在機構設置、貸款擔保、金融生態環境建設等方面給予全力支持。希望縣郵政儲蓄銀行繼續發揮自身優勢,積極探索金融服務“三農”、服務中小企業展的運作模式,著力將郵政儲蓄銀行打造成信譽好、業務精、服務優的特色銀行,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再立新功。各鄉鎮、縣直有關單位要增強服務金融意識,創優金融發展環境,支持全縣金融業發展壯大。 最後,衷心祝願XX縣縣郵政儲蓄銀行XX支行開業大吉,興旺發達!

郵儲銀行開業慶典講話篇二: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來賓,大家好:

在各級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下,經過緊張的籌備,XX行今天正式開業了!

首先,請允許我代表XX支行,對出席今天開業慶典的各位領導和來賓表示最熱烈的歡迎!向各位領導以及社會各界朋友對銀行分行的支持和厚愛表示誠摯的感謝!

自支行獲批籌建以來,在各級領導的關心支持下,歷經XX多月時間,圓滿完成了籌備期間的各項工作。

一是加強領導、精心組織、精心計劃,確保籌建工作穩步推進。根據《支行籌建工作方案》要求,成立了籌備工作組,各職能小組在總行黨委領導下,集中精力、集中力量、創作性開展工作,確保了支行各項籌備工作的有序和順利開展。

二是堅持內控先行,建立健全各項 規章制度 。按照監管部門內控管理的基本要求和總行經營管理的基本理念,在我行已有的、較為完備的內控體系基礎上,根據支行的業務范圍及運作模式,對支行開業後所必須的各項經營管理制度進行了系統性規劃和建設,制定了一系列內控與監督制度,為確保分行開業後的穩健經營奠定了基礎。

三是廣招人才,強化訓練,打造了高素質的員工隊伍。本著人員本土化和德才兼備的人才概念,我們按照省行的用人標准和支行發展的實際需要,面向地區,通過公開招聘的形式,通吸收了大量優秀的員工,全體員工分批集中參加了省行 企業 文化 、崗位技能培訓,並且全部通過了上崗考試,達到了上崗要求,為開業後給廣大客戶提供文明高效、熱情規范的金融服務創造了條件。

在新的機遇和挑戰面前,我行將在各級黨委、政府的領導下,秉承源遠流長的文化,以務實的態度,誠信的理念,開放包容的胸懷,廉潔高效,精心打造“郵政儲蓄銀行”品牌,承擔起歷史所賦予的使命,立足,服務,以優異的業績回報社會各界和廣大市民的厚愛,為社會經濟發展做出積極的貢獻!

最後,懇請各級領導和社會各界朋友一如既往地關心支持我行的發展。

祝各位領導、各位來賓和朋友們身體健康、工作順利!謝謝大家!

郵儲銀行開業慶典講話篇三: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來賓、女士們、先生們:

大家上午好!

在這風和日麗、花紅柳綠的時刻,我們相聚在美麗的XX,共慶支行隆重開業。這是銀行發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也是我行在區域發展進程中具有歷史性意義的一件大事。在此,我代表銀行全體幹部員工,對出席今天開業儀式的各位領導和各界朋友表示誠摯的歡迎!對關心和支持我行發展的各級領導和社會各界朋友們表示衷心地感謝!

家興於齊,業旺於商。郵儲銀行成立三年來,始終堅持:“根植城鄉,服務大眾”。走出了一條具有特色的“改革、創新、發展”之路,經營業績不斷攀升,綜合競爭力日益增強。截止目前,我行總資產達到XX億元,各項存款余額達到XX億元,各項貸款余額XX億元,各項監管指標均達到監管要求。

XX縣域,有著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礦產資源豐富,也是倍受矚目的投資創業熱土。支行開業以後,將會充分利用的區位優勢和優質客戶資源,融資功能將會更加強大,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持能力也會更加顯著。

希望支行以開業為契機,充分發揮“郵儲”獨特的體制和機制優勢,緊緊依靠各級黨委、政府、監管機構和社會各界的支持,秉承齊文化開放進取、兼容並蓄的精神,積極向當地同業學習,自覺融入當地經濟發展潮流,堅持高起點起步、高標准管理、高質量運行,為客戶提供特色化、差異化、多元化的金融服務,全力支持當地經濟建設,將支行打造成為精品銀行,為社會創造更多的財富和價值,以優異的業績回報社會各界的厚愛,為社會經濟的發展做出積極貢獻!

齊心齊行,共商共贏!

祝各位領導、各位嘉賓身體健康,萬事如意,謝謝大家!

㈨ 地方政府如何發揮金融作用支持地方經濟發展

發揮政府職能 為金融機構
支持地方經濟發展創造環境

蔡宜春

金融機構一般都是中央直屬單位,管理體制也是自上而下的總分行制,但其服務對象卻是當地民眾與當地經濟,在服務當地的過程中才能壯大自己。所以,地方政府發揮金融機構的作用以提升當地經濟的快速發展是非常必要的。地方政府應當利用不同金融機構各自的特點,正確協調金融機構之間的競爭,充分發揮金融機構的作用,支持地方經濟建設快速發展。

一、地方政府要與各級人民銀行協調關系,充分了解掌握中央金融政策的變動與貫徹落實情況,及時調整當地經濟發展方向。我區的金融發展情況與全國有很大不同。為了及時調動資金,保證經濟正常、均衡發展,商業銀行往往不得不向政府有關部門發放臨時周轉貸款。但不同時期金融貨幣政策的不同常常給貸款帶來困難,使商業銀行在執行金融貨幣政策與支持地方經濟發展中處於兩難的 尷尬境地。地方政府如果能預先了解掌握金融貨幣政策的發展趨勢,就能在制定地方經濟發展重點時把握輕重緩急,從而有效取捨,做到發展與資源配置更趨合理。

二、地方政府要與銀行監管部門保持實時聯系與溝通,及時了解掌握當地金融運行情況,為商業銀行健康運行提供有利環境和通道,確保金融穩健運行。由於金融市場規模有限,金融行業內部的競爭也相對激烈,特別是政府類存款這一塊,更是肥美可羨。有時會出現人為因素的介入,導致競爭的不公平,使金融機構之間產生不必要的矛盾。由於受當地從業人員的制度執行水平限制,稍有不慎,就有可能發生一些問題,影響地方經濟正常運行,並造成不良社會影響。政府應責成銀監部門嚴格監管,避免人為問題的發生。要加強協調與指導,創造適當環境,治理「三亂」,有力打擊逃廢銀行債務的行為。

三、雖然銀行商業化已經多年,但各家銀行在專業銀行時期的長處並未完全消失,在執行不同領域金融服務時可能還存在差別。如中行的國際金融業務、農行的農業金融業務、建行的中長期金融業務、郵儲銀行的與郵局匯款緊密聯系的郵政儲蓄業務,以及與此相關聯的服務內容與特點等方面,都仍然有別人不可替代的作用。政府在有意識地引導各商業銀行使其短處變長的同時,更要充分發揮其原有的長處,保證金融服務的質量與速度。

四、在用好用足國家優惠金融政策的同時,關注各金融管理條線政策、制度的平衡性,及時協調、充分調動金融從業人員的工作積極性。從形勢看,我區將長期處於執行國家優惠金融政策的局面。怎樣用好用活用足國家優惠金融政策,政府應當關注、支持、鼓勵、創造條件,不放棄任何有利於我區經濟快速發展的機會。在各商業銀行管理條線中,經營虧損或高成本現象給商業銀行帶來經營困難,其總行對於經營補貼的情況是不一樣的。補貼與否、補貼多少都不一樣。這常常影響員工的工作積極性。政府應當及時出面協調,努力縮小這種差距,為金融員工爭取更多的應得的利益,使經營環境更加公平合理,這對於化解矛盾、激發熱情是大有助益的。

地方政府是當地經濟的領航員,各金融機構服務於地方政府確定的經濟工作重心,這是毋庸置疑的。但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必須遵循市場經濟規律。如果其它因素過多,必將會影響經濟的正常運轉和快速發展。

金融機構的經營發展和服務是具有能動性的。金融機構應當嚴格貫徹執行國家各項金融政策,嚴格遵守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密切配合各級人民銀行和監管部門,開展文明、有效的行業競爭,不斷研究市場,強化體制與機制改革,實行規范可行的內部管理制度,積極創新產品和服務,採取適合群眾和地方經濟發展的服務方式和措施,防範各類風險,千方百計支持地方經濟發展,在地方經濟大發展中尋求自身的發展,不斷壯大自己的實力。
------轉

㈩ 近年來長興經濟發展情況是近年來哦 歷史不要

太湖明珠——長興,經濟發展勢頭強勁經濟總量:2009年全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242.32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11.0%。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22.17億元,增長3.7%;第二產業增加值135.22億元,增長10.0%;第三產業增加值84.92億元,增長14.3%。三次產業結構從2008年9.0:57.1:33.9調整為9.2:55.8:35.0,第三產業比重比上年提高1.1個百分點。按戶籍人口計算人均生產總值39132元,比上年增長10.5%,按平均匯率計算摺合5729美元。 財政收支:2009年全縣完成財政總收入33.89億元,比上年增長10.0%。全年完成地方財政收入18.47億元,比上年增長13.3%。 全國綜合實力百強縣和縣域經濟基本競爭力百強縣排名實現進位提檔,分別從2002年的107位、97位上升到2005年的56位和62位,2009年上升到46位。 太湖明珠——長興,投資環境日趨優化 長興縣政府按照加快建設現代化大城市的要求,修訂完善了《長興城市總體規劃》根據規劃,將以配套城市設施、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為重點,加快建設一批標志性路段和建築,加快建設山水園林型的現代化新興城市。 長興經濟開發區,已連續六年被省政府授予「浙江省十強開發區」,並連續兩次入圍「長三角最具競爭力開發區」! 2001年以來,開發區主要經濟指標平均增速均在30%以上。 2008年,長興經濟開發區累計實現工業總產值238.2億元,同比增長36.6%,實現財政收入13.8億元,同比增長15.9%;2008年,長興經濟技術開發區以合同利用外資7200萬美元,實到外資2200萬美元的佳績,在全省52個省級以上開發區中名列第7位。長興經濟開發區已經逐步形成了電子電源、新型材料、新型紡織、機械製造、食品醫葯、綠色能源等行業為主導的產業格局,成為長三角倍受青睞的投資福地之一,連續六年名列浙江省十強的業績成為「長三角最具競爭力的開發區」之一。目前,已有來自美國、義大利、法國、日本、韓國、新加坡、香港、台灣等30餘個國家和地區的400多家外商投資企業落戶長興。同時,還有包括中國海信、美國惠爾普、美國江森、德國海尼爾、日本高田等多家全球500強公司。長興經濟開發區內建有海信工業園、日資工業園、汽配工業園、總部經濟園和科技創業園等六大專業園區,園區基礎設施建設的品位和檔次在省級開發區中處於領先水平,特別是電廠余熱供汽和來自國家「西氣東輸」的潔凈天然氣供氣條件,更達到長三角開發區的一流水準。同時,長興縣經濟開發區專門規劃10平方公里的新能源產業園,成立了浙江大學國家科技園、高新技術產業園、波羅的海-長三角技術轉移中心和浙江省新能源產業示範基地,並已制定了新能源產業發展相關扶持政策。 目前,長興已經成為全國最大的綠色環保動力電池生產基地和「中國綠色動力能源中心」,儲能電池產業已經成功躋身中國產業集群品牌,鋰電池、鎳氫電池、光伏電等儲能電池技術處於全國領先地位。 太湖明珠——長興,貿易和旅遊業蓬勃發展國內貿易較快增長。全年完成商貿流通業增加值20.3億元,比上年增長14.3%。完成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91.15億元,增長16.0%。其中城鎮零售總額39.32億元,增長17.4%;城鎮以下零售總額51.83億元,增長15.0%。批發零售貿易額80.62億元,增長16.4%;住宿和餐飲業零售8.57億元,增長15.2%。全縣共有各類交易市場 41個,其中生產資料交易市場 6 個、農產品交易市場26個、日用工業品市場6個、其他商品交易市場4個。全縣億元以上商品交易市場12家,全縣市場成交額100.6億元,同比增長8.1%。 旅遊業蓬勃發展。2009年共接待國內遊客460萬人次,比上年增長37.2%;其中入境遊客17232人次,同比增長35.1%。全年實現旅遊收入31.1億元,同比增長48%,其中景點門票收入1120萬元,增長124%。鄉村旅遊異軍突起。全年鄉村旅遊接待遊客172萬人次,實現經營收入2.3億元。 2009年,由於金融危機的影響,對外貿易有所下滑。全年進出口貿易總額6.07億美元,比上年下降14.7%。其中,對外出口總額5.68億美元,下降15.0%。全縣經濟外貿依存度達到17.1%。全年新增自營出口實績企業40家,新增海關A類企業33家,海關、商檢長興業務機構掛牌開辦業務。 招商引資逆勢突破。全年合同外資3.7億美元,實到外資1.73億美元;新批准外資項目52項,其中項目總投資1000萬美元以上的項目有14個,2000萬美元以上項目有8個,1億美元以上項目有2個。引進縣外內資項目253項,協議利用資金134.52億元,實際到位資金43.61億元,同比下降6.2%。其中,一產項目9項,實際利用資金0.45億元;工業項目224項,實際利用資金38.3億元;三產項目20項,實際利用資金4.87億元。 太湖明珠——長興,金融支撐有力 2009年末全縣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存款余額253.77億元,比上年增長46.9%,其中城鄉居民儲蓄存款余額109.52億元,比上年增長32.6%。年末本外幣各項貸款余額218.14億元,比上年增長45.5%。其中,人民幣短期貸款106.52億元,含工業貸款25.72億元、商業貸款3.4億元;人民幣中長期貸款105.46億元。 2009年各類保費收入5.67億元,上升26.8%。其中財產保險保費收入2.07億元,上升31.1%;人壽保險保費收入3.6億元,上升24.4%。 農 業農業經濟發展良好。全縣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產值40億元,比上年增長6.1%;實現農業增長值22.17億元,比上年增長3.7%。全年農作物播種面積132.63萬畝,其中糧食播種面積63.57萬畝,總產量27.5萬噸,油料作物播種面積24.06萬畝,總產量3.28萬噸。農業扶持力度不斷加大,全年預算內支農財政總支出3.2億元。現代農業成效明顯。七大特色產業新發展6.75萬畝、總產值達到25.8億元。全年新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32家,新增市級以上示範性農民合作組織7家、重點農業龍頭企業5家,新增省級以上無公害、綠色、有機農產品25隻,我縣成為「中國果菜無公害十強縣」。 農業基礎條件不斷改善。水利工程建設進一步加強,2009年水利總投入3.02億元,其中農村水利建設資金0.5億元。全年農田灌溉面積44.86千公頃,完成河道清淤143公里,建設標准堤防43公里。年末實有固定機電排灌站2135處。農業物質裝備水平不斷提高,年末擁有農機總動力34.56萬千瓦,耕地機械動力5.93萬千瓦,機耕面積54.1萬畝,機收面積56.83萬畝。全年農業用電2263萬千瓦時。 工業和建築業工業經濟企穩回升。2009年全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完成總產值454.03億元,比上年增長12.6%;實現工業銷售產值437.06億元,比上年增長12.8%,產銷率達到96.3%,同比上升0.2個百分點。全年完成工業增加值121.22億元,增長8.5%,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92.33億元,比上年增長11.7%。全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達到721家,比上年增加56家。 工業運行質量持續提升。2009年全縣「億千」企業達到86家,當年新增20家,年銷售收入超10億元的企業達到7家。國有及年銷售收入500萬元以上規模工業企業十一項評價考核指標綜合得分 274.62分。全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完成銷售收入463.43億元,比上年增長12.6%;完成利稅總額42.04億元,比上年增長47.0%;完成利潤總額25.29億元,比上年增長88.2%。 建築業發展迅速。2009年全縣完成建築業總產值38.66億元,實現建築業增加值14億元。全年房屋施工面積333.5萬平方米,其中當年新開工面積220.56萬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積185.66萬平方米。 固定資產投資固定資產投資快速增長。全年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57.56億 元,比上年增長21.3%。全年完成工業性投入78.29億元,比上年增長20.5%;基礎設施建設投資完成49.78億元,同比增長35.4%。按三次產業分,第一產業投資完成0.77億元;第二產業投資完成79.74億元,增長19.8%;第三產業投資完成77.06億元,增長23.2%。限額以上投資項目共656個,完成投資148.7億元,同比增長24.8%。2009年房地產開發投資完成22.56億元,增長4.9%。全年商品房施工面積262.76萬平方米,其中新開工面積119.91萬平方米,增長114.1%;商品房竣工面積18.94萬平方米,比上年同期下降45.7%;商品房銷售面積82.58萬平方米,比上年同期增長151.9%;商品房銷售總額44.44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231.7% 交通和郵電通信交通運輸業穩步發展。2009年全縣完成交通運輸倉儲及郵政業增加值15.7億元,比上年增長4.6%。?年末全縣公路里程數達到1977公里,每平方公里公路密度1.38公里。其中,准四級以上公路里程1816公里,高速公路通車里程88.7公里。年末擁有私人汽車26692輛。全社會公路客運量1481萬人次,增長5.2%;客運周轉量47178萬人公里,下降8.2%。全社會貨物運輸量5640萬噸,其中公路運輸1338萬噸,水路運輸4302萬噸。全年公路、水路運輸完成貨運周轉量70.64億噸公里,其中公路貨運周轉量6.77億噸公里,增長5.4%;水運貨物運輸周轉量63.87億噸公里,增長5.2%。年末擁有船舶2083艘,其中貨船1978艘,拖船9艘,駁船96艘。 郵電通信市場穩定。全年完成郵電通信業務收入4.89億元,比上年增長6.9%。年末全縣各類用戶總量66.91萬戶,比上年增長1.4%。其中,固定電話(含小靈通)21.5萬戶,下降4.4%;行動電話38.81萬戶,增長1.3%;國際互聯網用戶6.6萬戶,比上年增長27.6%,其中寬頻上網用戶6.09萬戶,比上年增長36.0%。 對外經濟對外貿易有所下滑。全年進出口貿易總額6.07億美元,比上年下降14.7%。其中,對外出口總額5.68億美元,下降15.0%。全縣經濟外貿依存度達到17.1%。全年新增自營出口實績企業40家,新增海關A類企業33家,海關、商檢長興業務機構掛牌開辦業務。 招商引資逆勢突破。全年合同外資3.7億美元,實到外資1.73億美元;新批准外資項目52項,其中項目總投資1000萬美元以上的項目有14個,2000萬美元以上項目有8個,1億美元以上項目有2個。引進縣外內資項目253項,協議利用資金134.52億元,實際到位資金43.61億元,同比下降6.2%。其中,一產項目9項,實際利用資金0.45億元;工業項目224項,實際利用資金38.3億元;三產項目20項,實際利用資金4.87億元。 城市建設和環境保護太湖明珠——長興,城市功能不斷增強 城市功能不斷增強。全縣城市環境明顯改善,城市內涵不斷豐富,龍山新區建設加快推進,中心城區建成區面積擴大到40平方公里,框架拉至50平方公里,城市化水平達到58%。小城鎮建設投入5.4億元,小城鎮鎮區規模擴大到30平方公里。年末人均城市道路面積21.67平方米;建成區供水管道密度16.02公里/平方公里,排水管道密度11.03公里/平方公里。社區物業管理覆蓋面達到75%。全年城市供水總量2888.5億噸,天然氣供氣總量3243.8萬立方米,液化石油氣供氣總量3066噸。現有公園11個,公園面積133公頃。全縣森林覆蓋率達到51.3%,中心城區綠地率40%、綠化覆蓋率45%、人均公共綠地15平方米,成功創建省級生態縣和省森林城市。 太湖明珠——長興,環保工作扎實推進 2009年全縣環保工程治理投入資金3億元,其中城鎮污水廠管網建設2.2億元,工業污染治理0.8億元。全年工業廢水排放總量2762萬噸,達標率為91%;城鎮生活污水排放量1526萬噸,城鎮生活污水處理量1115萬噸。治污減排工作取得積極成效。2009年全縣化學需氧量排放總量為4290噸,二氧化硫排放總量為27800噸,主要污染物排放強度為7.2千克/萬元,比上年下降5%。工業煙塵排放量為7375噸,比上年減少3.5%;工業粉塵排放量15992噸,比上年減少9%;工業固體廢物產生量為153萬噸,綜合利用率達96%。生態創建工作取得新突破,被命名為省級生態縣。

閱讀全文

與金融機構支持全縣經濟發展情況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國銀行11月1日中間匯率 瀏覽:616
壽光的金融投資公司 瀏覽:993
公司理財的案例 瀏覽:422
招商銀行買不了理財 瀏覽:286
開源證券十大股東 瀏覽:821
2015年山西上市公司資產凈利率 瀏覽:74
金融機構責任追究原則 瀏覽:711
期貨中盈虧平衡點 瀏覽:27
中美匯率影響因素 瀏覽:954
工行貴金屬定投特點 瀏覽:276
天元機電股票 瀏覽:302
湘財證券官網電話 瀏覽:349
假設總杠桿系數大於 瀏覽:418
成都國銀普惠金融服務外包有 瀏覽:432
天津銀行北京分行經營貸款 瀏覽:733
私募股權投資杠桿 瀏覽:403
抓最佳組合買點趨勢指標 瀏覽:702
河北銀行理財雙周本益贏 瀏覽:618
論述某公司的金融目標 瀏覽:884
曲靖正規貸款 瀏覽: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