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投資金融 > 東方花旗創新與金融機構部

東方花旗創新與金融機構部

發布時間:2022-11-08 04:19:56

A. 東方證券人工客服電話

東方證券人工客服電話:4008053239東方證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公司)是一家經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批準的綜合類證券公司,其前身是成立於1998年3月的東方證券有限責任公司。公司現有注冊資本金為32.93億元人民幣(含1500萬美元),員工1000餘人。公司資產質量優良,業務品種齊全,涵蓋了證券承銷、自營買賣、交易代理、投資咨詢、財務顧問、企業並購、基金和資產管理等眾多領域。公司概況

公司以上海為總部所在地,在全國22個城市設有99個分支機構,形成了依託上海、立足中心城市、輻射全國的大型證券公司的經營網路。 公司控股東證期貨、東證資本、東證資產管理、東方(香港)、匯添富基金、東方花旗六家子公司。2012年上半年度,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2.48億元,完成利潤總額5.59億元,取得凈利潤5.51億元。總資產459.72億元,凈資產147.95億元。[1]

2010年,公司呈現良好的發展勢頭,全年實現營業收入30.90億元,利潤總額16.52億元,凈利潤13.15億元。公司總資產為414.79億元,同比增長24%;凈資產為102.15億元,同比增長14%;凈資本為95.64億元,同比增長31%。資產負債配置計劃執行情況良好。投資銀行

東方投行以誠信、規范、創新為宗旨,建立了完備的業務流程及規范,層層 監督實施,確保為客戶提供優質、全面、高效、持續的精品服務,並且吸引了一大批海內外一流投資銀行專業人士加盟。業務人員具有豐富的從業經驗,在財務、法律等領域具有較深的造詣,其中60%的人員具有碩士以上學歷,20%的人員為中國注冊會計師。對每一個項目都將集中人才和技術優勢,為客戶定身打造切實可行的戰略。除了在項目操作方面具有豐富的經驗和特殊優勢以外,以金融創新為業務突破口,充分領悟現有的政策,根據企業的實際情況,積極探索為市場接受的開創性切入點。

東方證券投行業務以「誠信、規范、創新」為宗旨,為客戶提供全面、專業、誠信的服務,除大力拓展IPO、股權再融資、債權融資等承銷業務之外,還積極涉足重組並購、財務顧問、管理咨詢等領域,為客戶提供一攬子的解決方案。

經紀業務

經紀業務總部是公司經紀業務的經營和管理部門,負責對整個公司經紀業務的發展提出戰略性規劃,落實、完成公司下達的各項經紀業務任務,保證經紀業務開展過程中的規范性、穩定性。

根據公司的整體發展規劃,經紀業務總部轉型為事業部制,目前總部共有39名員工,下設六個二級部門,分別為創新規劃部、業務運行部、機構業務部、零售業務部、客戶服務部和綜合管理部,轄37家營業部。

創新規劃部負責證券經紀業務的新思路、新流程和新產品的研究、設計和推廣工作,以及經紀業務的整體發展規劃。制訂經紀業務的整體發展規劃;參與各項創新業務的論證、設計和開發工作;擬訂各項新業務的制度和業務流程;跟蹤了解證券市場發展的新動態、新趨勢;負責新

業務、新流程和新產品的前期試運行階段的統籌安排;對現有產品進行組合,制訂有開創性的營銷方案。

業務運行部負責證券經紀業務業務運行管理及業務指導。負責制定證券經紀業務的業務管理細則和具體業務的操作規程;負責所屬營業部及營業網點日常業務的組織實施,並對其進行檢查與指導;准確了解新產品或新系統在所屬營業部及營業網點推廣和運行情況,並及時形成報告;負責與信息技術中心聯絡、溝通和協調涉及證券經紀業務的電腦技術保障和證券經紀業務智能化建設的相關工作,及公司電腦軟體開發中有關證券經紀業務的業務需求與認證工作;負責公司交易席位和交易員的管理。

機構業務部負責大型機構客戶的開發與服務;機構客戶營銷工作的發展規劃及實施方案,完善公司經紀業務營銷體系;組織開展專項、大型營銷活動;負責證券經紀業務品牌戰略的實施工作;機構客戶市場營銷手段推介、宣傳公司證券經紀業務服務產品;聯系、協調各銀行、基金公司等合作夥伴,以及後期機構客戶營銷計劃的落實工作;組織所屬營業部有關市場營銷的交流活動等。

零售業務部負責擬訂非現場客戶營銷工作的發展規劃,策劃非現場客戶的營銷實施方案,依託有形、無形經營網點,積極協助營業部發展非現場客戶;協助營業部做好營銷團隊的建設;聯系、協調各銀行、基金公司等合作夥伴,以及後期營銷計劃的落實工作;配合公司各職能部門新產品的推廣與實施;對營業部營銷方案的實施情況進行匯總與考核。

客戶服務部負責客戶服務中心的規劃建設;負責公司網站的內容維護及信息產品的創作和發布;整合公司資源,為全公司所有業務部門的客戶服務。負責客戶投訴及建議的受理和協調處理;負責對所屬營業部及其他經營網點的投資咨詢支持;負責與其他機構的信息合作及信息產品的購買。

綜合管理部負責與證券監管部門的聯絡與協調,負責所屬營業網點的布局調整規劃,負責所屬營業部的日常業務督導和風險防範工作,對所屬營業部重大、突發事件及相關法律糾紛進行協調和處理,負責總部范圍內的辦公、人事、行政管理及文檔工作等,協助總部領導具體安排和落實總部的日常工作,以及與公司各相關職能部門聯絡、溝通和協調,負責組織所屬營業部的培訓工作,負責對證券經紀業務各項數據進行匯總統計和分析。

B. 東方花旗投行是不是很難進

不是。東方投行前身是東方花旗證券有限公司,成立於2012年6月。2020年4月22日更名為東方投行。很好進,不是很難進,直接投遞簡歷,爭取機會面試,當面向招聘HR人員了解公司情況和待遇崗位,就可以,東方花旗的投行部是原來東方證券轉移過去的,全體薪水上漲40%

C. 東方證券股份有限公司共幾家公司

東方證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公司」)是一家經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批准設立的綜合類證券公司。其前身是於1998年3月9日開業的東方證券有限責任公司。公司總部設在上海,截至2014年底,公司注冊資本42. 82億元。
經過17年的發展,東方證券從一家僅有586名員工、36家營業網點的證券公司,逐漸壯大為一家總資產超過1000億,凈資產超過200億,員工近3000人、在全國10多個省(市、自治區)39個城市設有97個分支機構,提供證券、期貨、資產管理、理財、投行、投資咨詢及證券研究等全方位、一站式專業綜合金融服務的證券金融控股集團。公司形成了自營投資,固定收益,證券、期貨研究及資產管理等優勢業務的業內領先地位。
公司全資持有上海東證期貨有限公司、上海東方證券資產管理有限公司、上海東方證券資本投資有限公司、東方金融控股(香港)有限公司、上海東方證券創新投資有限公司,與花旗集團合資設立並控股東方花旗證券有限公司,同時作為第一大股東參股匯添富基金管理股份有限公司。
17年來,公司秉承「團結 進取 務實高效」的企業精神,「穩健經營、專業服務、以人為本、開拓創新」的經營理念,致力於創建「具有國內一流核心競爭力、為客戶提供綜合金融服務的現代投資銀行」。
具體可以參考:http://xue163.com/listt12988/dfzgfyxgs/

D. 明明28年前禁止,為什麼現在又允許銀行拿券商牌照了

商業銀行拿下券商牌照,對金融行業來說意味著什麼?

近日,關於銀行將獲得券商牌照的消息再度來襲。消息稱,證監會正計劃向商業銀行發放券商牌照,或從幾大商業銀行中選取至少兩家進行試點,設立券商。

盡管證監會並未對此消息進行公開確認,但在業內看來,商業銀行獲得券商牌照,金融機構混業或已成大趨勢。

畢竟,打破分業經營,向銀行發放券商牌照的消息,早在5年前,市場就有此推測。不過,鑒於我國長期分業經營、分業監管的事實,銀行持有券商牌照後,其監管難度勢必有所增加。

28年後卷土再來,那些混業經營日入萬金的金控公司

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眼下上演的混業經營,不過是金融200年 歷史 長河中一個切片而已。

事實上,早在上世紀80年代中期以後,國內四大國有銀行就曾紛紛設立證券營業部,開始混業經營。

但在1992年下半年,受房地產熱及證券熱影響,大量銀行信貸資金通過同業拆借進入證券市場,致使商業銀行損失慘重。

在此影響下,1995年,《商業銀行法》頒布,明確嚴格分業經營原則,要求商業銀行不得從事證券經營業務,一直延續至今。

而近一兩年來,隨著我國加大金融業對外開放,我國金融機構將面臨與外資金融機構的競爭,在這樣的背景下,打破固有的分業監管模式被業內看做是大勢所驅。

值得注意的是,盡管國內一直執行分業經營原則,但通過金融控股公司,實際上混業經營的禁忌在國內早已被逐步打破。

去年,監管層面就金融控股公司下發專門文件,當時幾家大型民營金控被直接點名,其中不乏幾家新經濟獨角獸。

所謂金融控股公司,一般由兩個或兩個以上的金融機構組成,背後關聯數百家公司,其關系錯綜復雜,猶如一張巨大的蜘蛛網。

這些被關聯的公司,可以是信託,可以是基金,可以是保險,甚至可以是與你息息相關的房地產,當然也可能只是個空殼公司。它們可以用5億撬動上百億人民幣的資金,賺取數萬億凈利潤。

這種日入萬金的金融控股公司,在2016年的時候,國內已有50多家。

但這種混業經營的模式,並非中國獨有和首創。目前,除中國之外,美國、日本、英國等混業經營的金融控股公司都在全球范圍內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

縱觀 歷史 ,這些金融控股公司在各國的萌芽時間大不相同,但其發展之路徑卻極為相似。

他們大多都是在國家經濟迅速發展之時萌芽生長,又在經濟遭遇危機時被收縮,但卻總能耐心修煉,在經濟再次高速發展時,浮出水面,大展拳腳,形成行業壟斷。

如何來看待中國當下的金融分業與混業趨勢,美日英三國的金控發展歷程或許可以參考。

美國模式:第一家超級金融控股集團——花旗集團

窺探 歷史 ,不管是經濟實力強大的美國,還是諸如中國這樣新崛起的經濟體,金融控股公司的形成都並非一蹴而就,而是一個緩慢的發展過程。

但無一例外,在金融控股發展歷程中,證券及投資是大多數國家發展金控模式的主要抓手。

「在其位,謀其職」,不僅是人,企業們也一樣,選好領域,經營擅長的業務,發揮自身優勢,最恰當不過。但事實上,總有企業喜歡越界,跨業經營。

金融控股公司的形成,從某種角度來說,就跟銀行與企業在業務經營過程中的越界有一定的關系。如果僅從金融控股公司的發展來看,美國的銀行是最早的「越界者」。

20世紀初,美國的經濟迅猛攀升,工業總產值躍居世界第一,在這種情況下,美國的金融業也快速發展。

彼時,美國監管明確規定商業銀行不能作為投資銀行承銷證券,但一些商業銀行仍舊暗自成立關聯機構,進行證券代銷,頂風作案。

直到1929年,當不計其數的人聚集在紐約華爾街,眼見股市暴跌,迎接世界范圍的經濟大蕭條之時,美國大多銀行也因曾經瘋狂涉足證券市場而開始倒閉並遭遇擠兌,損失慘重。

股市暴跌,銀行倒閉,私自經營證券業務的行為東窗事發。

於是,1933年到1956期間,美國監管部門三番五令禁止證券公司與商業銀行從事雙方之間的業務,還要求銀行不得並購與銀行業務無關的商業企業,甚至不得跨地域開設分行。

然而在此期間,仍舊有不少證券公司,想方設法規避監管,通過先收購一家銀行,然後將其存款或貸款業務出售的方式控制銀行。

直到20世紀60年代,美國通脹持續上升,銀行存貸利率受限,導致存款流向證券及基金市場。為求生存,銀行不得不突破地域限制,拓寬業務范圍,而監管部門也因擔心銀行倒閉,引發經濟危機,宣布廢除對銀行控股地域上的限制。

然而這並不能解決銀行的燃眉之急,在1979年到1999年,美國居民在銀行的存款金額削減了近一半,銀行的存貸款業務不斷衰退。

主營業務受到嚴重威脅,20世紀末,銀行再也不完全依賴傳統的貸款業務,開始拓展其他金融業務,如證券、租賃、信託投資等。在此期間,美國銀行控股公司逐漸形成。

1999年11月,在全球經濟一體化已成為大勢所趨時,在美國人意識到實行了多年的商業銀行不得經營證券、信託等業務的分業經營模式,已成為限制其經濟在全球自由競爭與發展的桎梏時,美國出台 歷史 上有名的《金融服務現代法》,規定銀行控股公司可以選擇成為「金融控股公司」,直接或通過非銀子公司從事任何金融相關的業務。

由此,美國銀行、證券和保險交叉經營的混業經營時代正式開啟。

就在該法規出台的當天,美聯儲理事會就批准了117家銀行控股公司變成金融控股公司的申請。

此後,美國金融控股公司快速發展。直到2006年,美國國內的金融控股公司已達到600多家。

但其實,受美國意欲爭奪世界金融霸主地位的影響,以及在政府誘導及支持下,早在1998年4月,美國第一家超級金融控股集團就已形成。這就是由花旗銀行與旅行者集團合並產生的花旗集團。

彼時,花旗集團不但可以經營銀行業務,還可以經營證券、保險、信託、基金、租賃等業務。

相關資料顯示,彼時合並後的花旗集團總資產達到了7000多億美元,凈收入為500億美元,在100多個國家和地區擁有1億以上的客戶、6000多萬張信用卡消費客戶。其規模之龐大,令人咋舌。

日本模式:159萬億日元的金融超級航空母艦——瑞穗銀行

美國金融控股公司的發展,為日本和韓國金融控股公司的運行模式提供了參考依據。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日本竟然在模仿的過程中,一不小心造就了彼時世界上最大的一家金融控股公司。

在跟隨美國金融市場自由化步伐下,20世紀70年代,日本開始逐漸放開對金融業分業經營的管制,1997年允許設立金融控股公司,1998年便推出金融控股公司制度。

1999年,日本第一勸業銀行、興業銀行和富士銀行宣布合並。由此,彼時世界上規模最大的金融資本集團——瑞穗銀行成立,日本開啟了金控模式。

據統計,當時三家銀行合計總資產達159萬億日元,是彼時日本國內最大的東京三菱銀行(約78萬億日元)的兩倍多,並超過先前合並誕生的德意志銀行等特大型金融集團,瑞穗銀行也因此而被稱之為「金融超級航空母艦」。

更為誇張的是,三家銀行的合作消息被透露出來以後,當日上午,東京股票市場上原先一直不被看好的金融股竟成為人們競相購買的熱點。受此消息影響,東京股市當日平均股價從一開盤便開始勁升,最後以18098.11點報收,較前一日上漲了218.37點。

此後,三菱聯合、三井住友相繼成立,並與瑞穗金融控股公司並列成成為日本三大金融控股公司。

與日本毗鄰的韓國,則是在1999年才允許設立金融控股公司,2000年金融控股公司在法律上得到認可。

2002年,韓光銀行、和平銀行、慶南銀行合並,韓國第一家金融控股公司——有利金融控股公司成立。

英國模式:為拯救經濟而誕生的匯豐銀行

除日韓對美國金融控股的參照之外,在提及美國金融控股公司時,能與之相提並論的還有英國。

原因在於,第一,兩國金融控股的發展時間相近,均為18世紀末19世紀初;第二,則因為兩國金融控股公司的發展背景有鮮明的對比。

如果說美國金融控股公司是經濟攀升期間發展的產物,那麼英國的金融控股公司則更像為拯救該國經濟而誕生的救星。

撒切爾夫人執政時,英國的金融服務業產值雖佔到全國GDP的15%,但如果不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倫敦將失去其作為世界金融中心的地位,英國經濟將因此蒙受巨大損失。

為此,撒切爾政府出台《金融服務法》,徹底消除銀行、保險、證券等業務之間的界限。由此,英國的銀行迅速開展並形成以銀行為母公司,收購其他金融公司為子公司的金融控股模式。

隨後,蘇格蘭皇家銀行、匯豐銀行等大銀行相繼迅速擴張為英國規模較大的金融控股公司,英國金融控股公司揚帆起航。

美國 探索 ,日韓復制,相比之下,中國金融控股公司的起步和形成時間則相對較晚,遠落後於歐美等國。

英美金融控股公司的雛形產生於18世紀末19世紀初,而中國第一傢具有金融控股公司特點的公司則產生於1979年,比歐美等國相比,晚了一個世紀左右。

中國金控發展歷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回溯 歷史 會發現,歐美等國金融控股公司的出現及發展,多是由於市場的推動,不管是花旗銀行與旅行者集團的合並,還是德意志銀行與美國信孚銀行(美國排名第八的一家控股銀行)的合並,都能說明這一點。但反觀國內金融控股的發展,由於各國體制不同,中國的金控發展進程更多是由政府層面推動。

比如,我國第一家由國務院特批成立的,具有金融控股公司特點的公司是——中國國際信託投資公司。它成立的初衷是改革開放初期,為了吸引外資,用來解決國內經濟建設資金問題的。

而後,隨著監管的放開,銀行才被允許可以試辦各種信託業務。至此,各大商業銀行才跑馬圈地,紛紛突破分工界限,拓展跨業業務。

比如,中、農、工、建四大行不但建立全資或參股證券公司,還在所屬信託投資公司中設立證券部,從事企業證券的發行、代理買賣或自營業務。

1986年,建設銀行先後成立中國投資咨詢公司、中國人民建設銀行信託投資公司、友聯國際租賃有限公司。

交通銀行,則以新中國第一家綜合經營試驗點銀行的特殊身份,於1988年和1991年分別成立了上海海通證券公司(即現在的海通證券)及太平洋保險公司。

此外,交通銀行還公開經營保險、信託、房地產等非銀行金融業務。直到1993年時,交通銀行的金控雛形已現。

同一期間,一些商業商業銀行在染指證券業務的同時,還向地產、保險、投資、貿易等領域拓展。

彼時商業銀行這種跨業發展的混業經營模式,已經成為了事實上的金融控股公司。

然而,這段快活且自由的日子,卻並沒有持續太久。1993年,成為國內金融控股公司發展的一道分水嶺。

1992下半年,在房地產熱與證券投資熱的浪潮中,大量銀行信貸資金通過同業拆借進入證券市場,加速累積了銀行自身的風險,也催化了證券市場、房地產市場「泡沫」的形成。

受此影響,監管部門開始對金融業秩序進行整頓,金融控股公司也因此迎來發展過程中的第一次監管。

1993年12月至1995年期間,一系列監管政策相繼出台。監管層一方面規定國有銀行不得對非金融企業投資;另一方面要求國有銀行要與保險業、信託業和證券業脫離關系,分業經營。

這直接導致此前各大銀行苦心成立或投資的金融業務被剝離。1999年,交通銀行與上海市政府正式簽訂轉讓協議,將太平洋保險與海通證券兩家公司的相關權益進行轉讓。由此,交通銀行轉變為專業性的商業銀行,不再是金融控股公司。

但上有政策,下有對策,與美國當時的一些證券公司不願放棄金融業務而另闢蹊徑躲避監管相同,國內一些商業銀行為了法律法規的限制,則在境外設立獨資或合資投資銀行,並逐步向金融控股集團轉變。

比如,建設銀行與摩根士丹利等境外企業,合資成立中國國際金融有限公司;工商銀行與東南亞銀行合作在香港收購西敏證券,並將其改名為工商東南金融控股公司。

在此期間,各地的商業銀行以及信託投資公司,也並未完全將此前組建的證券公司剝離。

這種現象一直持續到20世紀90年代末,隨著經濟全球化浪潮的不斷高漲,外資銀行大量湧入,外部競爭加大,監管部門才逐漸放開政策。銀行、保險、證券、基金之間的資金壁壘被打開。

這也是為何當下從整個市場來看,銀行系所控股的金融機構多為保險、證券、基金、融資租賃的原因。畢竟在金融控股公司 探索 早期,以上幾項業務就已被對銀行開放,並被銀行牢牢抓住。

2002年伴隨著中信集團、中國平安和光大集團三家機構經批准試點成立綜合金融控股集團,國內最早的一批金控公司正式成立。

此後,從2005年到2009年期間,各大銀行又相繼成立基金公司、信託公司及租賃公司。他們的具體玩法是通過採取控股子公司的形式涉足不同領域的金融業務。

受2008年金融危機影響,中國經濟增速放緩,各地區經濟發展不平衡,部分地區發展出現呆滯。為挽救地區經濟,解決資本難題,地方銀行、證券、保險、產業基金和租賃等金融機構之間的關系越來越近,由此地方金融控股平台加速成立,並在2015年呈現出爆發增長的態勢。

如今,國內的金融控股公司分為五大派系,分別是金融系、央企系、地方系、民營系、互聯網系五大類。這些金融控股公司大多單獨設立或參股的方式,涉足金融機構。

其中金融系又分為銀行系與非銀金融系,銀行系如中國銀行,交通銀行等成立或參股的保險、證券、基金等金融機構。

非銀系如平安集團、中國信達、中國東方等成立或參股的保險、信託、融資租賃等金融機構。

央企系如招商局、中信集團、中石油等;地方系如上海國際、浙江省金融控股、越秀金控等;民營系如海航、復星國際、恆大等;互聯網系如網路、騰訊、阿里巴巴。

根據不完全統計,截至2016年末,國內各類金融控股公司已達53家。

另根據新財富統計,截至2017年國內民營資本已經控制了近200家金融機構,總資產接近26萬億元,其中不乏部分大型的民企金控集團已經超過萬億級別的體量。

雙面金控:螞蟻腿上的大象

金融控股公司的迅猛發展不無道理,各大實體企業通過設立金融控股公司,不但可以擴大資本來源,同時還可以降低企業的運營成本,提高經營收益。

然而,有利必有弊,金融控股公司雖能幫助企業得到諸多好處,但其風險也不容忽視。

以美國的純粹型金融控股公司模式為例,母公司作為控股公司,不負責具體業務,主要負責重要決策及管理,各子公司相互獨立,但由於其非銀業務佔比較高,因此系統性風險也更為突出。

2008年,受美國次貸危機所引爆的全球金融危機不斷惡化影響,花旗銀行受到破產沖擊,由於花旗銀行將用戶的存管資金及央行的流動性資金支持,投資了高風險,高收益的非銀業務。以至於危機期間,即使美國政府三番五次的救助,也難以在短時間內控制危機。

英國的事業型金融控股公司,其母公司大多以銀行業務為主,銀行母公司作為控股公司,同時負責控股公司的管理,各個子公司雖相互獨立,但當子公司發生危機時,也會將風險傳導至母公司。

德國的全能銀行模式,銀行、證券、保險等金融業務以平行且同等的形式存在,能滿足用戶多種需求,且母公司都是銀行,但對母公司的風險控制能力要求極高,一旦其中一個業務發生風險,其他業務也會受到直接影響。但由於德國銀行從發展之初便開始採取全能銀行模式,因此風險控制能力較強,這是其他國家所不能輕易復制的。

中國的金融控股公司目前有兩種運營模式,即事業型與純粹型金融控股公司,前者為中、農、工、建、交五大行及四大資產管理公司,後者最典型的則為平安集團。

而國內的金融控股公司,其風險主要聚集在一些非金融企業以非自有資金進行虛假注資、循環注資,將金融機構作為「提款機」,使得實業板塊與金融板塊風險交叉傳遞等風險。

最典型的案例是安邦保險,2017年5月,安邦被爆先是以6名個人投資者用5.6億元的資金,投資於49家號稱總注冊資本達到24億元的企業,再通過「幼蛇吞巨象」的控股方式,撬動對安邦98%的股權、600多億元的注冊資金和超過19000億元的資產。

但實際上,這些個人股東並未實際出資600多億元現金支撐安邦的運作,而是進行了虛假出資、循環出資。

此外,在眾多的金融控股公司中,明天系也是值得一提的案例。新財富統計,截至2017年6月底,明天系已經控參股44家金融公司,涉足銀行、保險、信託、證券、基金、租賃、期貨等,覆蓋了金融業全部牌照,其控參股的金融機構資產規模高達3萬億。

然而,隨著國家金融去杠桿以及外匯管制,監管層要求金控公司以償債的方式來降低金融系統風險。明天系實控人在香港被控制等風波傳出後,「明天系」控股運作模式的弊病開始爆發。

旗下公司頻頻出現兌付風險,「明天系」為了維持生存,不得不採取拆東牆補西牆的方式試圖拯救龐大的集團,但無濟於事。

去年5月,明天系旗下最早、最核心的的金融資產——包商銀行,也因被明天系佔用資金,而被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所接管。

金控發展200年,監管變革200年

事實上,為了抑制金融控股公司發生風險,各國都有出台相應的政策,對金融控股公司的行為進行規范。但各個國家又因具體模式及國家實際情況的不同,而衍生出不同的監管模式。

美國採取的是分業監管模式,即金融控股公司的各個子公司根據業務不同接受不同行業監管機構監管。美聯儲作為金融控股公司的「傘型監管者」,主要從整體上評估和監測金融控股公司的整體資本充足率,風險管理的內控措施,以及集團風險對存款子公司的影響,必要時擁有對銀行、證券、保險等子公司的仲裁權。

國內的金融控股公司的運營模式因與美國的模式相似,因此,國內監管部門對金融控股公司的監管方式也與美國有異曲同工之處。

根據2019年7月26日,中國人民銀行會同相關部門起草的《金融控股公司監督管理試行辦法(徵求意見稿)》),中國人民銀行主要負責審查批准金融控股公司的設立、變更、終止以及業務范圍;銀保監對金融控股公司所控股金融機構的具體業務進行監管;財政部負責金融控股公司財務制度管理;且各監管部門之間要加強對金融控股公司的監管合作及信息共享。

而北歐國家與德國則採取統一監管的模式,即將所有金融機構歸納於同一個監管機構的監管之下。具體為德國在其財政部門下設置了一個聯邦金融監管局,統一負責銀行、證券、保險的監管。另外再下設銀行、證券、保險部,以及銀行與證券、證券與保險、銀行與保險三個相互交叉的監管部。

澳大利亞與荷蘭則採取雙峰監管模式,即將銀行與保險業進行統一監管,在把證券業獨立出來,著重市場行為監管。

從雛形初現到當下,金融控股公司的發展已超過200多年。它們有的萌芽於經濟發展之時,有的產生於經濟衰退之際,而無論屬於哪一種,其發展過程中,都並非一帆風順,而是在風雨之中,暗自滋長,才換得最終的破土而出,延續至今。

而梳理各國金融控股發展史,最終會發現,金融分業、混業的變化趨勢,一定程度上記錄著國家經濟發展的溫度,不僅與內在機制關聯,更與全球外部環境息息相關。

(參考資料:《新時代 中國金融控股公司研究》 作者:連平 等著)

E. 東方花旗證券和花旗證券是一家嗎

東方花旗證券和花旗證券並不是一家公司,東方花旗證券有限公司是一家由東方證券股份有限公司與花旗環球金融(亞洲)有限公司基於戰略投資合作關系共同投資組建的中外合資證券公司.。

F. 200分!金融風暴中涉及花旗銀行的內容。

以下信息來自華爾街日報11月25日的頭版頭條。日期後面的是花旗當日收市價。

07/10/01 $46.67
花旗發出第三季盈利警告。

07/10/11 $47.14
花旗調整投資銀行部門,任命Pandit為部門CEO。

07/10/15 $47.87
花旗公布第三季盈利只有22億美元,比去年同期下跌60%。

07/11/05 $37.37
Prince卸任CEO一職,花旗警告未來的次貸虧損將高達110億美元。

07/11/16 $34.58
花旗替換其首席風險官。

07/11/26 $31.70
花旗從阿聯酋融資75億美元。

07/12/01 $34.77
花旗任命Pandit為CEO。

07/12/13 $31.47
花旗把490億美元的陷入困境的表外資產劃入其資產負債表。

08/01/14 $28.56
花旗任命前戴爾執行官為人才管理部門主管。

08/01/15 $29.06
花旗公布第四季度虧損98億美元,縮減股息達41%,並宣布計劃從國有投資基金和其他投資者融資145億美元。

08/01/29 $27.65
花旗任命Edward Kelly為另類投資部門主席。

08/02/27 $25.72
花旗再次替換其首席風險官。這次提升的是CEO Pandit 的長期夥伴Brain Leach。

08/03/03 $23.71
花旗重組資產管理部門。

08/03/04 $23.09
一名迪拜的國家投資基金官員稱花旗需要更多的融資。花旗股價跌穿賬面價值。CEO Pandit在香港與花旗全球的高層執行官舉行電話會議,保證花旗有足夠的資金。

08/03/06 $22.15
花旗宣布計劃縮減其房屋貸款部門,出售450億美元的房屋貸款。

08/03/17 $19.78
花旗調整投資銀行部門,任命CEO Pandit的心腹John Havens為該部門CEO。

08/04/18 $24.03
花旗公布第一季度虧損51億美元,警告其消費者部門面臨更多的麻煩,並宣稱不排除進一步的融資。

08/04/21 $25.11
花旗發售60億美元優先股。

08/04/22 $25.03
花旗召開年度股東大話,CEO Pandit被憤怒的投資者嚴厲指責。

08/04/30 $26.32
花旗發售45億美元普通股,出乎投資者和分析師的預期。

08/05/06 $25.75
花旗再發售20億美元優先股,進一步提高資金持有量。

08/05/09 $24.30
Pandit告訴投資者他無意拆分花旗這個金融巨頭,盡管在未來兩到三年內花旗會出售大約4000億美元的資產。

08/06/20 $20.17
花旗警告第二季度其房屋貸款投資將面臨進一步的減記。

08/06/23 $19.30
花旗宣布在全球的投資銀行部門裁員數千人,計劃把65000名員工縮減10%。

08/07/18 $17.97
花旗公布25億美元虧損,比分析師預期要好。

08/08/06 $19.92
花旗與美林答應贖回170億美元的拍賣利率證券。

08/08/22 $17.47
花旗開始檢討其投資銀行的資本市場部門的結構。

08/09/22 $20.65
花旗的資產管理部門主管Sallie Krawcheck下台。

08/09/30 $17.75
花旗同意在政府幫助下以20億美元收購美聯銀行。

08/10/03 $22.50
花旗收購美聯銀行的計劃被富國銀行打斷。

08/10/10 $12.93
花旗退出收購美聯銀行。

08/10/16 $16.23
花旗公布第三季度虧損28億美元,連續四個季度虧損。

08/11/13 $20.65
花旗的高級執行官團隊與高層主管關系緊張,令部分主管考慮替換主席Win Bischoff。

08/11/19 $6.40
花旗收購其結構化投資工具剩下的174億美元資產,導致11億美元的資產減記。花旗股價下跌23%。

08/11/20 $4.71
沙特王國控股公司的阿爾瓦利德·本·塔拉爾王子增持花旗股票到5%,力挺Pandit。但是花旗股價在略微反彈後繼續下跌,跌幅達26%。

08/11/24 $5.95
聯邦政府在星期天較晚時候宣布拯救花旗集團,承擔花旗不良資產帶來的損失,並注資200億美元。

G. 東方花旗證券和花旗證券是一家嗎

東方花旗證券有限公司是一家由東方證券股份有限公司與花旗環球金融(亞洲)有限公司基於戰略投資合作關系共同投資組建的中外合資證券公司.。

H. 東方花旗這個投行如何

東方花旗的投行部是原來東方證券轉移過去的,據稱全體薪水上漲40%

I. 英匯達投資大賽直播間內老師正在通過花期證券的平台帶領股民做融資,請問花期證券平台是否是合法平台

我就是被齊思賢騙得血本無歸,希望有關部門一查到底

J. 東方花旗投行是不是很難進

東方花旗投行不是很難進。直接投遞簡歷,爭取機會面試,當面向招聘HR人員了解公司情況和待遇崗位,就可以。東方花旗的投行部是原來東方證券轉移過去的,全體薪水上漲40%。

閱讀全文

與東方花旗創新與金融機構部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融機構責任追究原則 瀏覽:711
期貨中盈虧平衡點 瀏覽:27
中美匯率影響因素 瀏覽:954
工行貴金屬定投特點 瀏覽:276
天元機電股票 瀏覽:302
湘財證券官網電話 瀏覽:349
假設總杠桿系數大於 瀏覽:418
成都國銀普惠金融服務外包有 瀏覽:432
天津銀行北京分行經營貸款 瀏覽:733
私募股權投資杠桿 瀏覽:403
抓最佳組合買點趨勢指標 瀏覽:702
河北銀行理財雙周本益贏 瀏覽:618
論述某公司的金融目標 瀏覽:884
曲靖正規貸款 瀏覽:350
河南中小企業融資案例 瀏覽:97
股票每次2萬 瀏覽:923
工商銀行理財產品論文 瀏覽:35
公司法證券法信託法 瀏覽:131
證券期貨市場誠信檔案資料庫 瀏覽:889
汽車金融公司服務口號 瀏覽:5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