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投資金融 > 數字金融機構

數字金融機構

發布時間:2022-12-13 16:34:36

A. 數字金融是哪個方向的

轉型方向。根據查詢數字金融相關信息的得知,數字金融是已成為全球金融業轉型升級的共同方向的,深刻改變著金融體系,新型數字金融機構持續引領創新,傳統金融機構快速轉型、發揮優勢。

B. 王忠民:數字化金融助力大眾理財與消費升級

2020年9月4日,由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螞蟻集團研究院主辦,中國人民大學金融 科技 研究所、國際貨幣研究所、中國銀行業研究中心承辦的《互聯網理財與消費升級研究報告》發布會在螞蟻集團線上線下同步舉行。 IMI顧問委員、全國社保基金理事會原副理事長王忠民 出席並發表題為《數字化金融助力大眾理財與消費升級》的主旨演講。

以下為演講全文:

首先祝賀這份報告的推出,從日常信息反饋和自己的思維邏輯、體驗來看,我完全贊同報告的分析和結論。 我的發言將從另外一個角度,通過 歷史 上幾個場景間的鏈接,把數字化理財和消費升級之間貫穿起來。

1 第一個場景,數字化2C端的場景是社交、電商和搜索中爆發的全球矚目的亮點

中國出現的三家主要公司,以及後來的一些梯隊之中,出現了典型的分化。前三家公司分化的邏輯是,從支付敞口到理財、到信用、到風險數據分析,誰先較早用到數字化金融,誰就真正在向金融領域推進並獲得更大更快速的成長。這不僅壯大了原有的平台,還從原有平台基礎上成長出新的平台,阿里衍生出了螞蟻集團。一家公司如果金融、數字化2C端發展慢、小、沒有成就,即便原有的現金流、利潤率都不錯的話,這家公司未來成長也會受到強大的影響,表現為公司市值已經有了很大的差距。

回看這幾家公司數字化金融中的成績,中國的其他2C端公司會不會也進軍相關領域,去重新分配數字化2C端金融的蛋糕呢?這是在新的生態系統中面臨的最根本的問題。如果2C金融是走向更加強大的必由之路的話,今天新生的2C端要有競爭力、顛覆性,也必須符合互聯網的邏輯才可以。公司要對消費方式、消費運行和數字化的2C端場景和消費端人群有很強烈的感知,這是時代競爭的一個畫面和邏輯。

有趣的是最近運通和杭州連連簽訂銀行卡清算的業務,這也是全球數字化金融機構和中國數字化跨境新銳機構之間的合作, 標志著即便原來沒有其他場景的數據積累,也要用最專業、最垂直、最細分的方式進入市場的信號。

2 數字化理財中,對於數字化公司特別是數字化的金融公司而言,是利用內生的技術、內生的利益、內生的需求

金融服務成本下降之後,數據積累、業務成長、利潤成長之間是市場交易內生的,而原有的國有、大型金融機構是外生的。如果沒有互聯網參與,原有銀行的現金管理會給用戶帶來過高的成本,互聯網公司給它們帶來了競爭的壓力。 數字化之所以和過去的金融之間有根本差別,在於把金融服務做到了大數據背後市場的顆粒度。 金融顆粒度是維度最多的,可以是現金,也可以是理財,也可以是風險分析、信用。每一個維度中顆粒度可以是最細小的。過去其他金融機構顆粒度太粗,必須五百萬才能做信託,現在沒有那麼多錢也能去做。 民間金融的利潤為什麼高呢?首先是風險高, 因為沒有中心化的東西保證; 其次是成本低, 不需要跑很多路去證明自己的信用,而是把這些加到利息中。這和金融服務的顆粒度有很大的關系。

3 數字化金融,真正做到了金融服務中極小的顆粒度,達到服務的周到性、服務的深刻性

全國社保基金投資螞蟻金服,剛開始做支付寶,後來做余額寶,再之後做貨幣市場基金。最開始貨幣市場基金全現金管理,可以實現年化6%,現在仍然是3%左右的年化回報率。這讓真正C端的大眾,不管顆粒度大小都可以通過貨幣市場基金得到每一天的回報,並且可以用回報去消費。 消費金融信貸市場拓展後,消費升級是必然的。

我當時去盡調螞蟻的時候看到「芝麻信用」。在實時信用角度,通過數字化商業邏輯把商業信用記錄下來,買商品及時付款就視為金融支付能力。信用變成無限維度,就可以在個人出國時作為各種資產抵押證明。這個維度下, 金融板塊對每個個人是無處不在的,只有通過數字化才能讓金融化有效應用於底層資產。

4 如果從 社會 公益的角度,微小的公益就可以為 社會 做貢獻

一家公司給客戶利益越大、自己成長也就越快。所有的互聯網金融機構通過競爭改變原來持牌的機構,銀行因此不得不做現金管理平台。中國今天人民幣升值、無風險回報還確定在銀行間十年期國債收益率的利潤水平,與中國互聯網金融密不可分。中國的互聯網金融讓居民間的貨幣理財埠可以達到的年化回報,是中國200多億貨幣流量和市場眾多的現金流的沖撞下不產生通貨膨脹的保證,同時也是讓中小額度的客戶獲得金融制度的有力套利點和有力穩定器。現在的投資可以獲得無風險回報3%,再加上風險回報的收益,是因為數字化的貨幣支付、貨幣理財、貨幣管理、貨幣投資形成的市場金融生態體系帶來的成長。由於這樣的互聯網金融管理工具,讓工薪家庭乃至於低收入家庭保證一定回報,從而促進消費、達成穩定性的預期,這與數字化的邏輯和金融應用有很強的關系。

疫情來臨後杭州先做的一件事,是給大家補貼一些錢到數字化的支付平台——支付寶。支付寶獲得之後,無選擇對象發放到賬戶,包括用戶和商戶的補貼。過去的補貼、政府轉移支付、 社會 保障等方面,牽扯到現金流和支出方面的 社會 成本巨大,結果還不準確,總會出現作假的問題。今年有補貼時的交易量和消費埠的數據,以1月份的數據最具代表性。因為那個時候疫情從武漢蔓延到全國,所有低收入群體線下支付消費中斷了,而獲得補貼之後可以線上消費,伴隨同時的平台補貼與商品打折,消費便穩定了。

關鍵問題背後有兩個邏輯: 地方政府從過去實際的補貼轉變線上補貼的形式, 不僅尋找對象定義成本低了,而且補貼後 社會 商品零售總額上去了, 所有的稅收體系中價內稅的流轉稅不會出線,反而收回來更多。這是以互聯網數字支付的形式做了一件有利於消費穩定和消費可持續性的事情。如果所有的扶貧轉變原有的形式,補貼到支付平台中,只能從數字貨幣角度支付一般消費品,不能做奢侈性消費,只可以支付房租、基本生活品、學費,還助學貸款,將深刻影響轉移支付、扶貧、社保,尤其是用在未來支付的社保。從管理的角度,所有社保的五、六萬億能夠做到T+0的時候,可以在系統中讓每個人進行管理。 理財投資中得到足夠的回報,又對養老支付、醫療支付等各種 社會 保障有積極的作用。 這是疫情期間,通過消費券發現的可以拓展的領域。消費券是支持消費升級、消費穩定、消費成長,特別是公共服務教育、房租、養老賬戶的「神器」!

5 從消費升級發展角度來看,互聯網時代是鏈接一切,特別是在區分互聯網時代和數字化時代的時候。

未來,物聯網時代鏈接的方式會更多,用新的「腦機」介面就可以數據感知。現在只做開放不夠,應該數字化為代碼,而代碼當中分源代碼和拓展應用代碼。如果源代碼中都開放的話,研究的結論不是獨屬於研究人員和從業者,而是全 社會 共享。

互聯網金融邏輯中是通過金融數據和非金融數據在2C端挖掘出信用行為、現金流、支付行為、理財偏好、未來教育背景。 這些數據的延展才可以衍生出更多研究、實際場景,充分挖掘金融當中的應用。消費端把數據理解了以後,不僅能幫助其理財,又在數字化消費鏈接之後,提供更強烈的消費支持力度。這個時候,理財獲得了收入的穩定性、財富的穩定性和現金流的穩定性,而消費領域獲得了數字化的學習、成長。資產比如現金流,用在這個方面的時候,才是消費真正升級,與人力資本、實際幸福感、家庭整體數字化深度廣度鏈接起來。如果數字化開源源代碼把理財埠做到數字化,又把消費當中包括學習、投資做到數字化,今天銀行理財子公司都將是金融 科技 公司,因為他們要做的是怎麼把大眾的錢放在理財中,如何用金融 科技 方法防護風險、開拓新的投資渠道、投在風險收益比最合適的領域中。這個時候,數字化領域中的公司已經從草莽英雄變為持牌機構,都做成了金融控股集團。

政治局會議上說了金融控股集團准入的問題。准入後要做的事情是,通過平台提供源流中的錢,提供最好的資產配置建議,讓其風險收益得到最好的回報,同時也可以鏈接到數字化、消費、投資當中,這是目前整個資產市場中最主要的一盤棋。而 科技 的工具和 科技 的技術鏈接中又成為底色,延展到金融不同維度、廣度,在最好的敞口帶來現金流的變現,從而讓資產在二級市場上變現,在促進消費升級、投資升級、成長升級當中,實現數字化資產配置。

北京最早一起探討的金融監管沙盒,只是監管現有持牌機構。前面的公司都拿到了金融控股的牌照,就可以做任何基於金融 科技 的新產品、新應用、新平台,拓展服務於互聯網中的工具,實現理財與消費升級,這是持續成長的 歷史 畫卷。

內容整理 | 賈翔夫、曾鈺琪、文錫煒、郭瑞華、張雅琪、羅妤、李昂、李錦璇、楊世琪

編輯 文錫煒

來源 公眾號:人大金融 科技 研究所

C. 金融壹賬通CEO沈崇鋒:以「技術+業務」模式助力金融機構數字化轉型

齊金釗 中國證券報·中證網

數智賦能漸入"深水區"

"伴隨著金融業數字化轉型漸入深水區,金融機構需要既懂金融業務又懂IT技術的合作夥伴。"沈崇鋒介紹,作為一家金融 科技 公司,金融壹賬通2015年由平安集團孵化,由此踏上了獨立市場化運營的道路,其具備了天然的金融經驗沉澱和領先 科技 的雙重"基因"。

對於公司的核心優勢,沈崇鋒稱,以銀行業為例,當前國內數量眾多的中小銀行在數字化轉型過程中面臨的競爭壓力很大。一方面很多中小銀行本身IT技術力量薄弱,人力成本也比較高;另一方面銀行前端的金融業務需求也在不斷變化,業務部門經營壓力較大。而金融壹賬通獨有的"技術+業務"模式,可以貼合中小銀行的"痛點"來打造相關的產品解決方案。

"金融壹賬通定位不是一個做系統、賣軟體的公司,我們的核心競爭優勢在於『技術+業務』。"沈崇鋒表示,在金融壹賬通的發展理念中,核心目標是如何幫助金融機構拓展經營,幫助中小金融機構梳理業務、整理產品和打營銷方案。在具體打法上,公司會採取分潤、共贏等模式與客戶長期綁定在一起、共同為數字金融的"提質增效"打造可復制的解決方案。

沈崇鋒認為,經過6年時間的摸索,金融壹賬通的業務發展路徑已然逐漸明晰。過去幾年,經過平安集團內部業務以及眾多外部金融機構需求的實踐驗證,再加上金融壹賬通自身的 科技 能力積淀,自己對未來充滿信心。當然,第二階段公司的經營仍還面臨諸多挑戰。如何引導更多的金融機構接受金融壹賬通的產品和解決方案,如何提升存量客戶的使用粘性和合作深度,如何讓公司產品升級迭代得更便捷、更完善,這都需要一個持續的進階過程。

推進"一體兩翼"戰略升級

沈崇鋒介紹,從去年9月份以來,金融壹賬通把公司戰略升級到2.0,其核心為"一體兩翼"。其中, "一體"指的是金融機構;"兩翼"一是監管、政府部門和企業生態,另外一翼是海外市場。金融壹賬通日前披露的業績報顯示,公司2021營收41.3億元、同比增長25%,公司全年毛利潤為14.4億元,同比增長16%,"一體兩翼"戰略轉型成效初顯。

具體來看,數字化銀行方面,金融壹賬通在普惠金融、財富管理等領域持續發力,攜手招商銀行、華潤銀行、寧波銀行、杭州銀行等多家銀行開展深入的數字化合作,更助力曲靖銀行等區域性中小銀行打造惠農助農產品,以 科技 賦能金融、金融高質量服務實體經濟。數字化保險方面,金融壹賬通與大地財險、安盛財險、大家財險、安誠財險、瑞士再保險等多家保險公司在理賠核心系統、車主服務等領域達成緊密合作,全方位支持保險機構降本增效。

與此同時,公司將賦能金融機構數字化轉型所積累的經驗延伸至整個數字服務生態,在監管 科技 、隱私計算、數字普惠等領域落地多個重大項目,包括與深交所、港交所、廣東省地方金融監管局、海南省地方金融監管局、成方金信等達成深入合作,其中由金融壹賬通承建的海南省智慧金融綜合服務平台被評為海南省創新監管的標桿典範。

在海外業務上,金融壹賬通與菲律賓SB Finance、斯里蘭卡國家開發銀行、新加坡跨境貿易平台信達雅等海外機構開展了深度合作,為開辟更廣泛的海外市場奠定基礎。截至2021年末,公司已與東南亞區域3大頂級銀行、12大本地銀行達成合作。

"金融業的數字化轉型是需要時間和引領的。未來,我們將重點致力於構建創新型、差異化的業務系統和核心系統,助力』一體兩翼』客戶的兩提兩降和轉型升級,以實現我們『專業、 科技 創造價值』的願景。"沈崇鋒表示。

D. 世界第一家數字銀行成立:如何把「數字」變成真正的錢

最近數字銀行頻上熱搜,世界上第一家數字資產銀行也在美國舊金山成立, 其實這正是說明數字貨幣代替紙幣已然是大勢所趨。

經濟學規定,只有具備交換依據和價值尺度的才能稱之為貨幣,數字貨幣因為總數一定,且需要用勞動力的感知來代替價值,所以成為了唯一和黃金一樣具備交換價值尺度的貨幣。


財富是怎麼產生的?資本的流動性和增值性告訴我們,財富就來自於資本的不斷流通,而使資金流通的就是市場和需求。所以在這種情況下,數字資產具體的價值將比現在所有東西的價值多得多, 數字資產將有可能會真正成為金融機構儲備的穩定貨幣。

在我們現在的互聯網時代,像李佳琦、薇婭這種人,他們這個人本身就是一個IP,這個IP在網上有市場、有受眾,能滿足需求,也能給他們帶回經濟效益,能賺回來錢,這就是數字資產。

IP在近年來已然成為讓各界大佬趨之若鶩的經濟代名詞,阿里巴巴、騰訊、華誼兄弟等大公司,為了在市場上搜羅優質IP不惜為之付出高額溢價,而大火的「琅琊榜」、「鎮魂」等,作為一部優秀的文學作品被改編為影視作品後也在市場上取得了不錯的收益。

資本高呼「IP的時代已經到來」,我們又何嘗沒有意識到屬於數字經濟的時代已經到來。


去年中國央行關於發行數字貨幣的動作頻頻,央行推動的基於區塊鏈的數字票據交易平台也已測試成功,今年4月央行數字貨幣研究所相關負責人更是表示數字人民幣工作正在穩妥推進,央行發行數字貨幣呼之欲出。

這意味著中國法定數字貨幣已經具備落地條件,中國未來的法定貨幣就是數字貨幣,不管是數字銀行的推廣還是數字貨幣的落地,都預示著中國將數字化,將走在數字數字化的世界前列。


但就目前來看,數字資產要真正轉化成可持續帶來收益的錢,還要有一定的運營成長空間。

決定風口的是趨勢,決定趨勢的是需求,現在的數字資產運營還處於跟風走勢階段,基本上是什麼新鮮火什麼,實際上能真正做成體系化產業線,實現流量到變現途徑的並沒有完善,IP變現受到多種因素和市場機遇影響,不確定性太多,一旦成功就會成為現象級,一旦失敗就很難再次產生收益。

所以我們的運營和變現還是要回到市場需求和環境中來,要找到你的目標客群,分清楚目標客群的需求和特點,再制定你的私域流量引流和流量變現轉化。

畢竟我們的最終目的,還是要把數字化的資產,變成真正的錢。

E. 數字金融面臨安全風險與監管挑戰,金融機構及監管部門何以應對

數字金融面臨安全風險與監管挑戰,金融機構及監管部門何以應對?

首先,很多新產品游離在傳統監管之外

隨著互聯網的發展,現在也逐漸產生很多新的金融產品,現行的數字金融面臨著很大的安全風險。由於金融網路化產生了很多新的產品導致新產品的種類的增加,可能會使監管部門對於新產品的監管出現漏洞。因為想要監管一個新的金融產品必須要了解其相關的規則以及一些公告以及它保不保本或者是利率是多少,是否符合國家規定等等一系列的要求,只有在熟悉這些要求之後才能對其進行監管。


現在我們大多數人都採用支付寶,微信等第三方支付平台進行支付,這與傳統的採用紙質鈔票支付有很大的不同。相對於紙質鈔票支付方式來說,電子第三方支付面臨著更大的安全風險。可能你的手機丟了,那麼你手機里所綁定的銀行卡以及支付寶中的錢,微信當中的錢都可能會被盜取,而盜竊的過程僅僅幾分鍾就可以完成,你根本沒有時間去進行掛失。在這方面,銀行只能說是對於技術者有更加強的道德要求。以及更加嚴厲的懲罰措施。

F. 數字化轉型,傳統金融機構如何「乘風破浪」

數字技術與金融深度融合、增加供給並提升效率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金融體系發展的經驗和經濟理論均表明, 科技 與金融相結合,在提高金融服務效率的同時,也推動著金融體系的轉型與變革。上世紀80年代我國商業銀行業務由手工記賬向電子自動化轉變,實現了跨區域的通存通兌。進入21世紀後,金融機構的網路化轉變實現了業務網上審批、資金異地實時匯轉,推進了金融機構資金清算、風險控制和內部管理效率的大幅提升。近年來,隨著大數據、人工智慧、雲計算等數字技術的快速發展,這些技術與金融業務開始深度融合,推動著金融機構服務向場景化轉變,也正在推動著金融機構向數字化與智能化轉型。

如果說金融交易的最大難題是信息不對稱,很容易造成逆向選擇和道德風險的問題, 數字技術的最大貢獻恰恰是幫助降低信息不對稱的程度,尤其是對那些傳統金融機構難以觸達、難以服務的中小微企業和低收入人群。 我國數字金融創新在解決普惠金融發展中普遍存在的「獲客難」、「融資難」問題方面,提供了一條可能的路徑。這個創新對傳統金融機構甚至對世界各國金融業具有十分重要的啟示意義。

數字技術的快速發展、傳統金融有效供給不足以及相對寬松的監管環境,是新興數字金融和數字經濟得以快速發展的主要原因。到目前為止,我國在移動支付、大數據風控、網路貸款、數字保險和線上投資等領域取得了較大的成功,在發展普惠金融方面的創新與成就甚至是世界級的。迄今為止,這些數字金融創新大多是由新型數字金融機構推動的。

金融機構數字化轉型的進程與挑戰

下一步我國數字金融的發展可能會呈現一個新的趨勢,即在新型數字金融機構持續引領創新的同時,傳統金融機構可能會成為我國數字金融的主力軍。 甚至出現 科技 公司與金融機構發揮各自的比較優勢、緊密合作的情形,即 科技 公司為金融交易提供技術解決方案,金融機構里使用數字技術改善金融服務效率。從業務發展看,數字技術將進一步與傳統金融機構的商業模式、業務流程和金融產品結合。比如大數據風控與傳統銀行風控結合,既可以提升風控的精準度,還能擴大金融服務的覆蓋面。從業務領域看,數字金融將從目前的支付和貸款擴展到智能投服與數字貨幣等新領域。可以說,數字技術改變金融的進程才剛剛開始。

在現實中,很多金融機構已經在積極地推進自身的數字化轉型:第一,傳統金融機構主動利用數字技術在服務範式、渠道創新、 科技 賦能和生態構建等方面實現數字化、智能化轉型;第二,傳統金融機構主動借鑒數字金融的一些業務方式改善金融服務。比如學習基於數字技術的大數據風控方法,與傳統風控模型結合,提高風控的效率,尤其是改善對普惠金融客戶群體的服務;第三,監管部門積極應對數字金融發展所引發的一些新問題,利用諸如「我國式監管沙盒」等做法平衡金融創新與金融穩定。

然而,值得指出的是,盡管近年來我國在數字技術與金融業務融合方面取得了快速進步,我國金融機構數字化轉型仍然面臨著不少挑戰。比如,不同類型金融機構數字化能力差異顯著,傳統金融機構數字化思維尚未真正形成,金融機構內部跨部門與跨條線之間欠缺有效的協同機制,創新技術人才不足,數據質量和數據治理問題,監管模式和效率難以適應數字技術與金融業務快速融合的節奏,等等。這些都是當前金融機構進行數字化轉型面臨的主要挑戰。因此,積極引導和推動金融機構數字化轉型,構建與數字經濟和金融 科技 相適應的金融體系,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推動金融機構數字化轉型及 健康 發展的政策建議

課題組認為,數字技術與金融服務相融合,是金融發展的規律與自然趨勢,應積極推動金融機構數字化、智能化轉型,並遵循順應市場、支持創新和優化監管的原則。特別是新冠疫情發生以來,數字經濟已發揮了宏觀經濟穩定器的作用。這期間,非接觸式金融服務需求較為旺盛,不僅年輕人更傾向於移動支付、網路理財等線上金融服務,老年人、病患者、以及殘障人士也迫切需要「不出門、不見面」就能獲得安全便捷的金融服務,這對金融機構數字化轉型提出了更高要求。

為此,課題組提出了以下六條具體建議:

第一,積極利用數字技術推動傳統金融機構實現商業模式及服務群體差異化轉型。 大型金融機構應加大數字技術研發與傳統金融業務的融合,提高服務效率。中小金融機構應注重與金融 科技 服務平台合作,明確差異化市場定位,更多向數字零售銀行轉型,運用數字化技術控制運營成本、提高風控效果、擴大服務客群范圍。不同類型不同規模金融機構建立差異化、精細化分工合作,優化金融業產業鏈格局,擴大金融服務群體,提升金融服務效率。

第二,加快數字金融基礎設施建設,為金融機構的數字化轉型創造良好的營商環境。 這可以包括在全國范圍內鋪設5G網路、完善智能身份識別系統包括金融機構遠程開戶以及搭建統一的數據平台等。

第三,加快數據立法,加強針對數據使用與數據隱私保護的綜合治理。 一是重點解決數據攜帶的問題,只有個人可以攜帶大 科技 平台上的數據,才談得上大數據。但與此同時,也必須保護大 科技 平台的利益與積極性。二是保障市場競爭,避免形成大 科技 平台贏者通吃的局面,增強數字金融業的活力,保護消費者利益。

第四,積極創新金融監管工具,藉助監管 科技 助推金融機構數字化轉型。 一是利用「監管沙盒」的機制,為金融 科技 創新應用提供安全便捷的測試環境。有條件地試驗新的業務模式、技術流程及金融產品,成功了再推出到市場上。二是考慮到數字金融風險傳播快、傳播廣、構成復雜的特點,積極發展監管 科技 能力,與傳統的信息披露、現場檢查等手段結合,更好地識別並處置金融風險。

第五,適時推進金融 科技 、監管 科技 和數字金融產品的標准建設,促進金融創新與金融風險的合理平衡。 一是要積極研究並適時制定大數據、雲計算、區塊鏈、人工智慧等創新技術在金融領域應用的相關標准;二是針對這些數字技術在金融領域的應用,催生的新的商業模式、新業態,加快完善金融產品、金融服務以及金融監管等方面的標准,充分發揮金融標准在創新推廣和風險管理的支撐與引領作用。

第六,改革監管框架,盡快由機構監管轉向功能監管,重視行為監管以加強數字化轉型中的金融消費者合法權益保護。 金融綜合經營以及數字 科技 與金融活動進一步融合,是目前金融發展的基本趨勢,也是金融機構在經濟全球化進程中提升競爭力的必然選擇。我國應從機構監管轉向功能監管、審慎監管、行為監管相結合的同時,逐步構建綜合性的金融監管框架,應對金融機構綜合化經營的趨勢。

閱讀全文

與數字金融機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人民幣外匯知乎 瀏覽:732
富春通信股票股吧 瀏覽:519
股票紅腸 瀏覽:959
華軒集團破產 瀏覽:887
也多佳價格 瀏覽:321
期貨年終工作總結 瀏覽:640
私募基金理財招聘 瀏覽:257
杠桿定律教學視頻 瀏覽:277
在外匯平台注冊帳號 瀏覽:672
外匯中的非農 瀏覽:42
期貨跳空怎麼操作 瀏覽:425
大連友誼集團股票行情 瀏覽:595
小愛查一下實時匯率港幣 瀏覽:167
360股份怎麼買 瀏覽:728
如何在銀行買理財 瀏覽:136
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688
金牛化工股票行情查詢 瀏覽:991
焦煤期貨交割替代品肥煤 瀏覽:955
金融貸款利率計算器在線計算 瀏覽:307
均衡匯率的指導價值 瀏覽: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