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投資金融 > 供應鏈金融服務服務平台現狀

供應鏈金融服務服務平台現狀

發布時間:2022-12-14 06:12:27

① 供應鏈金融服務的發展前景怎麼樣

供應鏈金融服務是一個開始的時間不是很長的新事物,但是其發展的前景不是很樂觀,我作為理財師,對於供應鏈金融服務的發展前景有自己的一些看法,當然不是這些看法是我個人的一些意見,大家可以參考:

第一、供應鏈金融服務的客戶並不是很明確,而且未來的客戶發展受到其規模的限制,也沒有很好的突破口,目前的昊宇谷的事情,就是一個例子,這說明了供應鏈金融服務的中端技術根本不能做大。

第二、我們可以看到限制國家對於很多的金融類服務,已經開始進行限制,畢竟這些金融服務很不安全,所以供應鏈金融服務的發展前景受到這方面的影響,也會越來越被邊緣化。

第三、在供應鏈金融服務的發展過程中,我們可以看到地區性的限制也越來越明顯,很多地區對於這類金融,是有一定的排斥性的,所以這個行業的前景,會受到地區性的排斥。

第四、客戶群的不穩定,更是供應鏈金融服務的發展的瓶頸,因為現在的供應鏈金融服務的客戶,幾乎都是即時消費的那類型客戶,未來的發展根本沒有任何的保證。

第五、我們國家現在的政策上面,沒有任何的關於供應鏈金融服務的明文規定,也就是說沒有國家的正式承認,未來供應鏈金融服務的前景,自然沒有保證,所以其發展很可能不會很好。

綜合上面的這些因素,我的意見是遠離供應鏈金融服務,不要隨便的跟風,因為供應鏈金融服務並不能真正的做到金融服務,也不是現在的主流,所以未來的發展趨勢不樂觀,個人的意見,大家可以作為參考。

② 13家銀行供應鏈金融全梳理:從五大商業銀行到城市商業銀行創新不斷

在傳統展業模式中,銀行開展供應鏈金融業務高度依賴於核心企業信用,並以線下模式為主,耗費人力精力的同時業務也面臨難以上量的瓶頸。

在2012年的「鋼貿大危機」中,諸多鋼鐵行業供應商採用貨物多重抵質押的方式進行欺詐性融資,導致布局其中的銀行不良率飆升,並自此對供應鏈金融心生怯意。

而如今市場的外部環境已悄然改變,近年來銀行對金融 科技 力量越發重視,多家銀行成立了直屬金融 科技 公司,日漸成熟的智能倉儲及監控、電子合同簽章、區塊鏈等新技術,亦被逐步應用到供應鏈金融業務中,過往銀行在風控端的弱勢正被不斷抹平。

疊加國家對供應鏈金融業務的政策端強力支持,以及國內中小企業應收賬款極大的市場融資缺口,銀行「重返供應鏈金融戰場」勢在必行。而以互聯網線上化、區塊鏈等技術為支撐的新展業模式,正成為供應鏈金融業務的突圍利器。

那麼如今各家銀行在供應鏈金融的布局上有何具體變化呢?智信據2018年各家銀行發布的年報數據,對5家大型商業銀行、4家代表性股份制銀行、兩家城商行以及電商系民營銀行的展業概況進行了以下梳理:

工商銀行

工商銀行供應鏈金融業務的新變化主要體現在其線上小微金融服務平台上,平台主要包含純信用類的「經營快貸」、抵質押類的「網貸通」,以及「線上供應鏈融資」三大主要產品。工行還與平台方中企雲鏈合作,創新了可流轉多層級的核心數字化應收賬款確認憑據,將核心企業信用進一步向供應鏈末端小微企業延伸。

僅2018年前9個月,工行便已累計為1300戶上下遊客戶發放超過450億元的線上供應鏈融資。截至2018年末,工行的小微企業貸款總額達3216.85億元,同比增長18.1%,小微金融業務中心的布局亦達到258個,全面推動供應鏈金融業務的落地。

▌農業銀行

農業銀行發力供應鏈金融首先體現在制度建設上,2018年農行總行建立了「普惠金融事業部+八大後台中心」的事業部架構,37家一級分行和重點二級分行均成立了普惠金融事業部,形成「三農+小微」雙輪驅動的普惠金融服務體系。

在具體業務的推動上,農行主要通過發展「數據網貸」業務,向核心企業上下游小微客戶提供全線上化融資服務。截至2018年末,農行已為眾多核心企業的上下游小微企業發放貸款2.3萬筆,總額達91億元。而近期,農行也與平台方中企運雲鏈合作推出了供應鏈新產品 「保理e融」,為核心企業上下游各層級供應商提供融資。

▌中國銀行

憑借在國際貿易金融上的優勢,中國銀行早在2007年便推出了基於供應鏈融資的產品「融易達」,2009年成立供應鏈團隊並正式發力供應鏈金融,在2009~2014年七年期間,其供應鏈金融業務發生額便從740億元突破至1萬億元,年均復合增長率達68%。2011年底,中行通過「銀企對接」將平台融資方的訂單信息直連中行系統的方式,實現了首個在線供應鏈金融項目的落地,後續通過此種方式累計拓展了京東、蘇寧等300多家企業,在線發放融資超百億元。

中行2018年年報亦顯示,其正在參與「區塊鏈福費廷(Block Chain Forfeiting)交易平台」和「數字票據交易平台」的建設和投產,未來將繼續以「電子化」+「全球化」的方向拓展供應鏈金融業務。截至2018年末,其普惠金融小微企業貸款余額為3042億元,較上年末增長12.26%。

▌建設銀行

建設銀行在2018年提出了普惠金融發展戰略三年規劃,並在組織建設方面實現了普惠金融事業部在一、二級分行的全覆蓋,累計組建小企業中心達288家。

具體到業務層面,建行則是圍繞企業采購、製造、銷售直至最終用戶的信息流、物流和資金流「三流」的運作,設計研發了包括應收賬款融資、金銀倉、動產質押融資、訂單融資、動產質押融資等十餘個供應鏈融資產品。在業務受理中建行重點關注業務的真實交易背景,產品與企業信息流、物流和資金流的高度嵌入,以及需提供結構化、組合式的服務。截至2018年末,建行已累計向3.3萬家企業發放了5385億元的線上供應鏈融資,線上供應鏈合作平台達1184家。普惠金融領域貸款余額6310.17億元,較上年新增2125.15億元。

▌交通銀行

交通銀行開展供應鏈金融業務主要通過「蘊通供應鏈」平台進行,並主要圍繞 汽車 及其他各行業核心企業,通過與國內大型物流公司開展質押監管合作,並與保險公司開展信用保險合作的形式,交行先後推出了「快易貼」、「快易收」和「快易付」等產品,打造了「蘊通e鏈」的一系列供應鏈融資產品。

截至2018年末,交行累計拓展境內達標產業鏈網路超3000戶,產業鏈金融系列產品融資余額超人民幣1100億元,較上年末增長 22.42%,交行的區塊鏈技術已在 汽車 物聯網金融領域落地應用,應收賬款鏈業務亦正在快速推進。

▌平安銀行

平安銀行(原深發展銀行)是國內最早涉足並提倡發展供應鏈金融業務的商業銀行,2002年,深發展銀行成為國內首家系統性提出並推廣供應鏈金融及貿易融資產品組合的銀行,僅2005年,深發展銀行「1+N」供應鏈金融模式就創造了2500億元的授信額度,當年不良貸款率僅為0.57%。

在線上布局部分,針對產業鏈核心企業及其上遊客戶,2018年平安銀行推出了供應鏈應收賬款服務平台(SAS平台),提供線上應收賬款的轉讓、融資、管理、結算等綜合金融服務。SAS平台全面應用「平安區塊鏈」、「人工智慧+大數據」等核心技術,對貿易背景的真實性實施智能核驗和持續監測。截至2018年末,平安銀行的SAS平台累計交易量已突破100億元,為111家核心企業及其上游中小微企業提供服務。

▌浦發銀行

浦發銀行最早在2007年推出「企業供應鏈融資解決方案」,為核心企業提供信用服務、采購服務、存貨周轉、賬款回收等融資支持。自2011年起,浦發銀行致力於打造具有特色的供應鏈金融平台,並與中國移動、神龍 汽車 、中遠物流等多家核心企業和物流公司合作,實現信息流、物流和資金流的整合。

在線上化的布局上,浦發銀行圍繞資產端核心企業的批量獲客,落地了「京浦e賬通」、 「京浦e商貸」等產品,並在線上供應鏈金融領域推出「政采e貸」和「票據池秒貸」等創新產品,以及雲資金監管、e企行綜合服務平台等產品。截至2018年末,浦發銀行在供應鏈領域服務 科技 型企業客戶超過3.13萬戶,推動 汽車 供應鏈20條,服務 汽車 行業上下遊客戶864戶。

中信銀行

中信銀行供應鏈金融業務主要通過構建三大平台、四大增值鏈以及五大特色網路的方式推動。三大平台包括物流融資平台、同業合作平台及政府支持平台,四大增值鏈包括打造應收賬款增值鏈、預付賬款增值鏈、物流服務增值鏈、電子服務增值鏈,五大特色網路為 汽車 金融網路、鋼鐵金融網路、家電金融網路、電信金融網路及石化金融網路等。

中信銀行也於2018年10月成功上線全流程線上供應鏈金融平台創新產品「信e鏈—應付流轉融通」,將中信銀行業務系統與核心企業的供應鏈金融平台對接,藉助標准化電子「付款憑證」的多級流轉,向其上游N級供應商提供全流程、線上融資。2018年中信銀行還推出了國內首個區塊鏈福費廷交易系統,並發布「區塊鏈+供應鏈」試點創新項目,截至2018年末,其鏈上發生的業務量超過100億元。

▌浙商銀行

供應鏈金融是浙商銀行目前發展的重要戰略任務,浙商銀行從2016年開始研究區塊鏈技術應用,並於2017年8月率先投產基於區塊鏈技術開發的應收款鏈平台。圍繞供應鏈金融,浙商創新「池化」及「線上化」的融資業務模式,在三池(涌金票據池、涌金資產池、涌金出口池)的基礎之上,繼續圍繞三大業務平台進行展業。

一是池化融資平台,其2018年簽約客戶達22290戶,同比增長43.58%,池內資產余額3506.79億元,累計入池應收賬款筆數10.08萬筆,入池金額約729億元。具體產品「至臻貸」2018年簽約客戶1645戶,同比增長26.25%,融資余額501.25億元,同比增長44.68%。

二是針對核心企業財務服務的易企銀平台,2018年共落地易企銀平台234個,較上年末增長172.09%,平台累計融資367.85億元,較上年末增長485.28%。

三是應賬款鏈平台,截至2018年末,浙商銀行落地應賬款鏈平台1410個,同比增長近12倍,累計簽發金額1228.78億元,同比增長近4倍。

▌上海銀行

上海銀行於2018年10月發布了「上行e鏈」在線供應鏈金融服務平台,並於今年4月新成立了供應鏈金融部,將業務模式擴展並覆蓋至核心企業采購、生產、銷售等各環節,同時運用大數據開始構建企業的信用模型。

「上行e鏈」以在線供應鏈金融服務平台為核心,包涵3大類共15項產品,通過與核心企業共建平台共享數據,掌握所需信息流、資金流和物流,形成閉環管理。同時上海銀行通過與江蘇潤和軟體合作,引入區塊鏈技術,實現核心企業信用的可拆分、可組合支付,從而將核心企業的信用延展到二級、三級、四級供應商。2018全年上海銀行實現供應鏈金融貸款投放524.87億元,同比增長117.22%,在2018年上海銀行年會上,這一數據預期到2020年將提高至1000億元。

▌北京銀行

北京銀行布局供應 「e商融」的交易市場綜合服務方案,藉助大宗商品交易平台信用,為平台交易商提供全流程金融服務,打造「供應鏈金融+資金存管」線上創新業務模式。在具體產品層面,推出了「京信鏈」的在線供應鏈產品,將核心企業信用延伸至上游多級供應商,實現應收賬款債權的拆分與轉讓。截至2018年末,北京銀行小微企業公司貸款余額為4256億元,同比增長19%。

此外,其他電商系的民營銀行如微眾銀行、蘇寧銀行、網商銀行等亦在供應鏈金融業務上有所布局。微眾銀行目前正基於區塊鏈技術拓展供應鏈金融業務,除了自身拓展核心企業的方式,微眾還提出了由微眾提供基層技術,與城商行合作開展業務的「銀銀合作」模式。

蘇寧銀行則在2017年9月成功上線基於區塊鏈的國內信用證信息傳輸系統(BCLC系統),並2018年9月開創了「物聯網+區塊鏈」的動產質押融資先河,基於某企業的煤炭存貨蘇寧銀行給予了融資人動產質押的授信額度,並成功實現放款。同時,其區塊鏈+物聯網 汽車 庫融平台,以及區塊鏈+物聯網3C商品監管平台也已提上發布日程。

隨著各家銀行在供應鏈金融業務展業的不斷深入,這一業務將在服務實體經濟的同時,為展業方帶來新的利潤增長點,金融 科技 技術的加成亦將持續推動市場業務模式的更新進化,並形成良性的業務生態循環。

③ 供應鏈金融創新服務實體企業 線上化、平台化是大趨勢

供應鏈金融行業的重要性!

供應鏈金融作為產業模式升級的自然演化,「從產業中來,到金融中去」,具有深厚的行業根基,顛覆了傳統金融「基於金融而金融」的範式,打開另一扇窗,兼具金融的爆發力和產業的持久性。

如何評價供應鏈金融的業務質量?

我們提出五維模型:大產業、弱上下游、強控制力、低成本與高杠桿、標准化。

大產業是指產業空間大,不易觸碰天花板;

弱上下游是指客戶端中,至少有一環較為弱勢,無法從銀行獲得廉價資金;

強控制力是指線上具有真實交易數據和徵信、線下擁有物流倉儲作後盾,從而控制風險;

低成本是指資金的成本低,讓供應鏈金融有利可圖而又不過度增加融資方負擔,高杠桿是一定本金投入能撬動較大資產體量;

標准化是指用於融資的抵押品(抵押)相對標准化,有公允市場,即便出險,也能快速出清。如果同時具備五大要素,則供應鏈金融水到渠成。

根據五維模型,大宗商品、行業或區域龍頭、行業信息化服務商、電商平台、專業市場等五大領域是供應鏈金融的沃土。

搶灘金融服務空白

中小企業融資難一直是 社會 頑疾,在經濟換擋期,尤為如此。擴大再生產,要麼通過內生式積累,要麼借道民間高利貸。年化8%-20%之間的融資成本,成為傳統金融的盲點,也因此成為金融創新的主戰場。

供應鏈金融最大創新在於填補8%-20%的融資利率空白,打開中小企業融資閥門。理論上銀行是中小企業最理想的融資對像,成本在6%-8%之間。但從收益風險配比角度看,銀行更願意將資金大門向大型企業敞開,而不願承受過高風險。

中小企業被迫轉向民間借貸,而民間借貸的平均利率在27%左右,高企的融資成本擠壓了中小企業的生存空間,減少了中小企業的投資,不利於整個供應鏈的發展。

8%-20%融資服務的空白,背後折射的是金融服務的結構性缺失,以及 社會 資本對中小企業所要求的不合理的過高風險補償。

和傳統非銀機構相比,供應鏈金融具備太多優勢:

供應鏈金融依託在產業多年的浸淫,風控端天然具備優勢;

如果說非銀機構做的是純粹金融,則供應鏈金融則是在試圖構建金融生態;

在供應鏈金融體系中,各非銀機構均成為體系中一部分;

供應鏈金融本質上屬於大數據金融,延展性更佳。

同期閱讀:

供應鏈金融創新服務實體企業,線上化、平台化是大趨勢

在金融監管趨勢日漸嚴格的環境下,供應鏈金融逐漸成為一支生力軍,如今已日漸深入到各個領域,對我國企業和金融行業的發展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面對萬億級別的巨大市場空間,國家要求金融機構回歸實體業務本源的大環境下,那麼商業銀行究竟如何做金融創新,把資金通過供應鏈金融進入實體,服務經濟 社會 發展?

01

供應鏈金融融資問題

一個產品的生產過程分為三個階段,即原材料――中間產品――成產品,在產品生產的不同階段需要不同的人分工進行生產。一些企業完成產品原材料的搜集,一些企業共同分環節完成產品的製作加工過程並對接下游的經銷商,由他們完成產品的銷售,這一條鏈式的功能結構就是我們所說的供應鏈。

供應鏈上的中小微企業,尤其從3級到更多級別的供應商,他們所面臨的是融資難、融資貴、融資亂、融資險等困境,有時甚至10-20%的利率都融不到錢,比大中型優勢企業的貸款成本高出一倍甚至數倍。

那麼,融資難的根結在哪裡?在銀行!供應鏈金融作為以供應鏈流動性資產為標的金融,利率覆蓋區間正常為年化8-20%,並且12%是一個檻!8-12%,12-15%,15%以上,分別代表著不同的資金供需,也間接反映著資金的風險溢價。

2

供應鏈金融融資問題

以銀行為主導的金融機構藉助供應鏈的信用傳導,表面上是滿足原本難以獲客、評估、借貸、並貸後的中小企業資金需求,因為在銀行的眼中,具備這3大條件的企業才是理想的融資對象:

條件一:信用可靠的企業

滿足這一條件的企業既要求有能力對供應鏈閉環有充分的把握力度,又要求自身的信用可靠,可以給供應鏈提供信用背書。

條件二:貨物周轉可靠的企業

這部分企業的信貸資金轉變為貨物之後,這部分企業可以把握住貨物和自身的用戶,在出現風險的時候能快速賣掉、處理掉貨物來穩定資金的周轉。

條件三:風險管控好的企業

供應鏈金融的風控模式不同於傳統的風控模式,它很多的風控模型的構建來自於核心企業的交易數據,如果不能提供真實的交易信息會影響到供應鏈金融模型的風控也會影響到資金的安全。

供應鏈金融為何對接不了銀行資金?換句話說,銀行的合規性必須達到才有可能直接對接商業銀行的資金。這方面既需要金融創新,發揮市場化的左右,又需要更多的去了解熟悉商業銀行的運作,從根本上幫助銀行達成合規性要求。

03

供應鏈金融將呈現的發展趨勢

一、線上化是大勢所趨

目前,許多商業銀行正嘗試自建或者與電商平台合作開展線上供應鏈金融。融資企業在線上供應鏈金融服務平台將可以自助申請貸款,平台系統進行實時審批,自動放款。企業每次借款還款均通過線上完成,手續簡便、隨借隨還,將極大降低了中小企業的融資成本,提高企業資金周轉率。

線上化的趨勢將提升了資金使用效率並打破了傳統商業銀行主導的供應鏈金融模式進而大大拓寬了傳統供應鏈金融的范圍邊界。

二、深耕垂直領域的供應鏈更有優勢

供應鏈金融在不同行業的應用,將促使供應鏈金融向更垂直細分、更精準、更專業的方向發展。每個行業都有自身的行業屬性和特點,因此不同產業鏈上的企業具有迥異且多樣化的金融服務需求特徵。

可以預見,各供應鏈金融參與主體在充分了解行業屬性和特徵的基礎上,結合自身的專業分析與研判能力,才能為各垂直細分供應鏈上的企業提供個性化的供應鏈金融產品服務,未來將會有更多的細分行業供應鏈金融模式或平台提供者出現。

三、平台化的大數據應用

供應鏈金融參與主體通過自建或者與大數據機構合作建立大數據平台,依託大量的真實交易數據來源計算出各標准數據的區間范圍,通過上下游企業數據的匹配,對貸款企業客戶的資信狀況進行全面合理判斷。

供大數據在供應鏈金融業務領域的應用可以快速地幫助各參與主體進行大量且非標准化的交易數據的整理和分析,並且可以幫助參與企業節省成本,提高信息利用效率以及提供融資服務的實現效率。

④ 為什麼越來越多企業選擇供應鏈金融

金融作為現代經濟發展的血液,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作為最為吸金的行業之一,金融業得到眾多中小企業主青睞。而旨在實現產融共贏的供應鏈金融更是近幾年來發展起來的一塊大蛋糕。其實供應鏈金融一直都在,只是在以前更多的是由銀行主導,但互聯網背景下,供應鏈金融可謂是被玩地風生水起,類似人眾金服等的供應鏈金融企業正呈現出紅火的發展態勢。

供應鏈金融 具有優化和發展供應鏈的能動作用,良好的供應鏈金融服務不僅能解決資金問題,甚至能幫助產業打造更具競爭力的供應鏈體系。

企業選擇供應鏈金融原由:

1、作為買方,企業需要付款

在傳統設置中,買方和供應商就是要在需要交付的耗材付款條款方面達成一致。該付款期限將在發票中註明,該發票在交付貨物時傳遞給買方;這意味著買方在發票到期日之前需要支付全額交付的物資。這種設置給買方帶來了很大的壓力,因為他們需要及時分配足夠的資金來支付供應商,或者有可能使他們與供應商的關系變得緊張。但是,根據供應鏈金融計劃,買方可以延長發票的付款條件,從而有更多的時間分配他們需要支付的款項。這是通過計劃下的第三方出資者來完成的,他們將提前支付買方的付款,然後出資者和買方可以就新的付款期限達成一致。

2、作為供應商,企業需要提前付款

如果沒有供應鏈金融計劃,供應商別無選擇,只能等待買方付款。這會損害供應商的工作流程效率,並增加供應鏈的風險。如果供應商用盡運營資金,他們可能還需要貸款,這可能會給他們的財務狀況帶來更多的壓力。通過供應鏈金融計劃,供應商無需擔心現金流。供應商可以簡單地利用其買方的供應鏈計劃,並讓資助者提前支付它們以換取銷售發票。

3、存在最小的供應鏈風險

如果沒有供應鏈金融計劃,供應商和買方都會承擔可能對其業務造成損害的風險。當供應商同意買家的長期付款時,他們會冒很大的風險,特別是當他們的買家是中小型企業或初創企業時,對於買家而言,如果他們無法按時付款,他們就有可能使與供應商的關系變得緊張。在供應鏈金融計劃下,這些風險會最小化。由於第三方出資者的保障,供應商與買方關系不會因財務問題而緊張。而且由於買家可以向第三方出資者索要延期付款,因此買家支付給出資者的壓力更小,時間更短。

4、資產負債表中沒有債務

與從銀行獲得貸款不同,供應鏈金融不會在資產負債表中登記為債務。這是因為融資是買方應付賬款融資的一部分,他們有義務支付並且不會產生利息。這有助於保持公司的資產負債表除去任何不必要的債務,但這可能會損害他們對銀行的信譽,甚至給潛在投資者留下負面印象。

雖然傳統的設置仍然在當今的企業環境中得到廣泛應用,但供應鏈金融正在迅速成為一種不斷增長的實踐,並使許多公司受益,包括中小企業和大型企業。供應鏈金融服務平台要做的就是去建立合適的機制使兩方能夠通過你的方式實現共贏,從而能夠成為一個有效連接的整體。

5、優化產業鏈

供應鏈金融的宗旨在於優化整個產業的現金流,縮短現金流量周期,讓利益各方都能用較低資金成本實現較高的經營績效,因此,從這個意義上講,供應鏈金融不僅僅是融資借貸,它包括更為廣義的金融服務活動,通過各類金融機構和產品共同為產業供應鏈服務;

供應鏈金融優勢:

1、供應鏈金融高效解決融資難

供應鏈金融主要模式是以核心企業的上下游企業為服務對象,根據不同的核心企業不同的行業,為其設計的金融產品也會不同。通過大數據,可以預測某家企業的產品銷量走勢、產品價格變化走勢,這些數據流會形成評估企業的信用基礎。通過大數據徵信系統,銀行可以更好地評估交易商的信用情況,據此給企業提供相應的金融服務,方便高效地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

2、提高上下游產業鏈條中的融資安全性

掌控的不同的細分行業企業提供供應鏈金融服務,這不但能為金融平台帶來大量的風險可控的優質項目,也能為核心企業及其上下游供應鏈企業的業務擴張提供資金的保證,滿足不同的小微企業在發展過程中不同的融資需求,提供更加靈活和個性化的供應鏈融資產品,並且供應鏈金融產品的控制流程能大大提高核心企業對其上下游企業的掌控度,降低企業在迅速發展過程中由於上下游鏈條的不可控性帶來的風險。

3、加快資金循環,提高資金效率

供應鏈金融獲得空間突破,充分對接現有需求,通過雲計算和大數據在B2B領域的應用,全面降低交易成本。供應鏈金融形成服務於供應鏈交易過程的一體化閉環模式,加速產業資金流動,激發經濟活力。供應鏈金融新商業模式打通資金循環障礙,形成突破性優勢,資金需求和供給得到全面貫通,供應鏈金融從內部資金調劑餘缺和外部資金流入兩個層面,加速資金循環。

4、為經濟轉型升級注入活力

在線供應鏈金融不止是線下到線上的延伸,還是一種突破性的轉變。核心企業可以通過向上游產業延伸與生產系統集成,向下游產業鏈延伸與倉儲物流以及終端管理系統集成,充分實踐產融結合,使供應鏈中各個環節的信息貫穿起來,讓供應鏈金融模式發生顛覆性的變化。

通過產融結合,核心企業可以整合供應鏈中的信息流和資金流,運用到供應鏈中,為生產企業、貿易商和終端用戶提供更全面、有效的供應鏈金融服務。供應鏈金融可以支持企業通過供應鏈協同、互聯網化、商業模式轉型,實現轉換增長方式和升級發展,這必然給商業銀行在新經濟期發展提供重大機遇。

總之,在金融創新和經濟轉型中,供應鏈金融成為促進金融良性發展、以金融活力激發經濟活力、推進經濟轉型升級的有力抓手,同時也為金融業服務於實體經濟提供了新興的有效工具。為此,金融企業、工業企業和行業龍頭公司都紛紛搶灘供應鏈金融新藍海。

⑤ 當下,供應鏈金融主要有什麼風險

風險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供應鏈斷裂風險。供應鏈融資主要是銀行依賴核心企業的信用,向整個供應鏈提供融資的金融解決方案,核心企業一般都是較大型的企業,其上下游企業大部分是中小企業,實際上是將核心企業的融資能力轉化為上下游中小企業的融資能力,提升上下游中小企業的信用級別。在融資工具向上下游延伸的過程中,一旦核心企業信用出現風險,這種風險也就必然會隨著交易鏈條擴散到系統中的上下游中小企業,進而影響供應鏈融資的整體安全性。
(二)道德風險。參與供應鏈融資的主體有金融機構、核心企業、中小企業和第三方物流企業等,這些主體在供應鏈融資業務中既有共同的利益取向,也有不同的利益訴求,當利益產生沖突的時候,一些主體便可能做出損人利己的行動而出現道德風險。核心企業在實力不足或累計或有債務超出其承擔極限,無法有效履行向下游發貨和擔保責任時,可能會利用強勢地位串謀下游經銷商利用虛假交易套取銀行資金引發道德風險。
(三)操作風險。由於目前我國信用系統比較薄弱,還沒有建立起較為完善的信用體系,存在信息不對稱和扭曲現象,涉及國際貿易的供應鏈融資時,對國外核心企業信用狀態的了解則更為薄弱,因此對供應鏈上的動態風險監控可能存在一定的疏漏。

⑥ 互聯網金融平台從事供應鏈金融服務有哪些優勢又面臨哪些挑戰

互聯網金融具有以下的風險性:
1、是信用違約風險,即互聯網理財產品能否實現其承諾的投資收益率。
例如,阿里巴巴的余額寶當前的收益率低於5%,且余額寶的性質是貨幣市場基金。但網路百發的預期收益率高達8%,這就不由得讓我們想問,百發最終投資的基礎資產是什麼?在全球經濟增長低迷、中國經濟潛在增速下降、國內製造業存在普遍產能過剩、國內服務業開放不足、影子銀行體系風險逐漸顯現的背景下,如何實現8%的高收益,除了給企業做過橋貸款、以及給房地產開發商與地方融資平台融資外,還有哪些高收益率的投資渠道;
2、期限錯配風險,即互聯網理財產品投資資產是期限較長的,而負債是期限很短的,一旦負債到期不能按時滾動,就可能發生流動性風險。當然,金融機構的一大功能就是將短期資金轉化為長期資金,因此金融機構都會面臨不同程度的期限錯配,而其中的關鍵是錯配的程度。聯想到網路百發給出的承諾是允許投資者隨時贖回,這無疑最大程度地加劇了流動性風險。既要允許隨時贖回,還能給出8%的預期收益率,這當然令缺乏經驗的投資者歡欣鼓舞,但也會令富有經驗的投資者疑慮重重;
3、最後貸款人風險。
如前所述,盡管商業銀行也面臨期限錯配風險、商業銀行發行的理財產品也面臨信用違約風險與期限錯配風險,但與互聯網金融相比的一個重要區別是,商業銀行最終能夠獲得央行提供的最後貸款人支持。當然,這一支持是有很大代價的,例如商業銀行必須繳納20%的法定存款准備金、自有資本充足率必須高於8%、必須滿足監管機構關於風險撥備與流動性比率的要求等。相比之下,互聯網金融目前面臨監管缺失的格局,因此運營成本較低,但如果缺乏最後貸款人保護,那麼一旦互聯網金融產品違約,最終誰來買單?互聯網金融企業有能力構築強大的自主性風險防禦體系嗎;
除上述傳統風險外,中國互聯網金融產品還面臨一系列獨特風險,以下筆者將按照重要性由高至低的排序來依次梳理這些風險:
4、法律風險。
目前互聯網金融行業尚處於無門檻、無標准、無監管的三無狀態。這導致部分互聯網金融產品(尤其是理財產品)遊走於合法與非法之間的灰色區域,稍有不慎就可能觸碰到「非法吸收公眾存款」或「非法集資」的高壓線。
由於缺乏門檻與標准,導致當前中國互聯網金融領域魚龍混雜,從業者心態浮躁、一擁而上,一旦形成互聯網金融泡沫,並出現較大幅度違約的格局,就很容易導致中國政府過早收緊對互聯網金融的控制,從而抑制行業的可持續發展。中國的互聯網金融業應避免重蹈當年信託業、證券業發展初期的亂象。
5、增大了央行進行貨幣信貸調控的難度。
一方面,互聯網金融創新使得央行的傳統貨幣政策中間目標面臨一系列挑戰。例如,虛擬貨幣(例如Q幣)是否應該計入M1?再如,由於互聯網金融企業不受法定存款准備金體系的約束,這實際上導致了貨幣乘數的放大。又如,如何來看待傳統貨幣與虛擬貨幣之間的互動與轉化;另一方面,互聯網金融的發展也削弱了中央政府信貸政策的效果。例如,如果房地產開發商傳統融資渠道被收緊,那麼很可能會考慮到通過互聯網金融來融資。事實上,最近一年來中國互聯網理財產品的大發展,其宏觀背景就與中國政府收緊了對影子銀行體系的監控,導致地方融資平台、房地產開發商等市場主體不得不尋找新的融資來源有關。
6、個人信用信息被濫用的風險。首先,由互聯網金融企業通過數據挖掘與數據分析,獲得個人與企業的信用信息,並將之用於信用評級的主要依據,此舉是否合理合法;其次,通過上述渠道獲得的信息,能否真正全面准確地衡量被評級主體的信用風險,這裡面是否存在著選擇性偏誤與系統性偏差;
7、信息不對稱與信息透明度問題。如前所述,目前互聯網金融行業處於監管缺失的狀態。那麼,誰來驗證最終借款人提供資料的真實性,有無獨立第三方能夠對此進行風險管控,如何防範互聯網金融企業自身的監守自盜行為,畢竟,有關調查顯示,目前在互聯網P2P類公司中,有專業的風險控制團隊推薦小財迷。
8、技術風險。
與傳統商業銀行有著獨立性很強的通信網路不同,互聯網金融企業處於開放式的網路通信系統中,TCP/IP協議自身的安全性面臨較大非議,而當前的密鑰管理與加密技術也不完善,這就導致互聯網金融體系很容易遭受計算機病毒以及網路黑客的攻擊。目前考慮到互聯網金融賬戶被盜風險較大,阻礙了不少人參與互聯網金融,這其中絕非沒有專業的金融或IT人士。因此,互聯網企業必須對自身的交易系統、數據系統等進行持續的高投入以保障安全,而這無疑會加大互聯網金融企業的運行成本,削弱其相對於傳統金融行業的成本優勢。

⑦ 供應鏈金融發展趨勢及戰略方向

供應鏈金融發展趨勢及戰略方向

供應鏈金融通過對核心企業的信用捆綁,實現對其上下游企業的融資支持和金融服務,融資產品強調對交易的理解和控制,第一還款來源於交易的自償性。那麼,下面是我為大家整分享供應鏈金融發展趨勢及戰略方向,歡迎大家閱讀瀏覽。

一、供應鏈金融的三個發展趨勢

1. 產品競爭轉變為服務平台的競爭

從供應鏈金融服務商的角度看,供應鏈金融的本質是產品,但在金融市場,產品同質化程度高,供應鏈金融僅依靠產品競爭難以獲得長期的競爭優勢。為提高競爭力和客戶黏度,金融機構開始搭建供應鏈金融的線上化服務平台,用以整合供應鏈上的資金流、物流、商流和信息流,利用科技手段特別是互聯網技術,提升業務操作的便利性和作業效率,降低業務運營成本。

線上化系統的信息交互和整合,為金融機構提供了客戶日常生產經營和銷售信息,有助於金融機構提供有針對性的差異化服務,提高客戶的忠誠度,通過互聯網或直聯技術,讓客戶快速鏈接供應鏈,鏈接一切相關的行業、貿易、交易服務等信息集群,這種改變讓供應鏈金融公司的客戶體驗呈現“零售客戶化”,操作體驗出現根本變化。可以預見的是,供應鏈金融的競爭將轉化為供應鏈金融服務平台的服務渠道和服務能力兩者疊加的競爭。

2. 供應鏈生態主體尋求結合

在供應鏈金融的發展過程中,核心企業暫且不說,金融機構、物流商、交易平台、電商平台等存在一定微妙關系,均希望介入對方的領域實現供應鏈一體化的服務功能,就目前而言,對於大多數金融機構、物流商、電商而言,加強合作實現共贏是提升整體競爭力的有效手段,並且已經出現了更深層次的合作。物流商一直伴隨著供應鏈金融的探索和成長,並已成為金融服務的重要參與者,未來物流商金融參與度和衍生的金融服務將會持續增加,包括在途融資、遠程式控制貨、倉單創新融資、風險參與等,物流與金融機構的合作會繼續加深。

交易平台、電商平台上的交易背景、客戶全體、渠道管理都是清晰和透明的,加上供應鏈金融對資金流的控制,能夠有效提高平台交易量和融資效率,交易平台、電商平台與金融機構合作,供應鏈金融產品和服務模式嵌入交易、電商平台成為供應鏈金融發展的現實路徑。隨著創新和變革的要求,未來各方的兩兩結合,甚至三三結合,都不會讓業界感到奇怪,合作的方式也許會突破傳統思維,出現跨界交融的嶄新供應鏈金融服務模式,如某某物流金融公司、某某平台供應鏈金融公司等。

3. 不可迴避的“大數據”時代來臨

當今經濟社會已經進入“大數據”時代,隨著商業數據的積累和數據處理技術的革新,如何運用商流中的信息進行決策支持已成為經濟主體學習的課題。大數據的運用與互聯網金融的出現,會讓供應鏈金融服務更直接、更簡單、更有效,核心企業、供應商、經銷商的生產經營數據將與金融機構直聯,金融機構可直接通過數據分析,目前最初級的手段是ERP對接,完成對企業直接授信關鍵信息的核定,客戶選擇更加自如,融資流程更加簡單,風險預警更加及時。

“大數據”時代來臨,金融機構想要順利接棒,就需要依靠數據運用的科技力量和變革決心,從海量數據中提取價值信息,對數據價值的認定是前提。在市場上,盡管已經涌現了許多數據服務商,但應該有這樣的認識:只有基於某行業的數據才能體現更大的價值,只有金融機構本身具備一定行業專長,金融機構才敢於涉足“大數據”金融領域,而供應鏈金融金融機構恰恰滿足這個基本要求。因此,供應鏈金融比任何領域都更適合迎接“大數據”時代的來臨。

二、供應鏈金融的三個演變方向

1. 交易金融機構

供應鏈金融通過對核心企業的信用捆綁,實現對其上下游企業的融資支持和金融服務,融資產品強調對交易的理解和控制,第一還款來源於交易的自償性。交易本身是復雜的,如何識別交易的真實性,並分析交易的安全性,控制交易產生的現金迴流到指定賬戶,需要有專業的人才、產品、組織和系統的支持。供應鏈金融涉及金融服務堅守金融機構基本服務職能,其中,結算與支付的金融服務更是和交易行為息息相關。

金融機構在識別和解決交易融資問題的過程中,逐漸形成適合自身發展的產品體系、人才體系和風險管理體系,這有助於金融機構持續在交易融資和交易服務方面實現專業專長,最終在業內成為從客戶交易中發現業務機會,提供交易全程融資、產品和服務的交易金融機構。未來,交易或將脫離實物范疇,演變為非實物交易,供應鏈金融的理念也將擴展到解決非實物交易的金融服務領域。

2. 行業金融機構

供應鏈金融產品在特定行業具有“可復制性”,是佔領行業的最佳模式。與單純靠資源投放的方式相比,供應鏈金融更具技術含量和風險緩釋能力,通過“行業認知、分析角色、了解需求、設計方案、行業復制”的五步閉環式營銷模式,讓成功的融資解決方案可迅速在同類企業復制,解決行業內企業的融資問題。對於行業內的龍頭企業,除了設計行業服務模式外,其個性化的需求也會得到金融機構的高度重視,尋求行業模式和個性化需求的高度協同,這種變化是實體行業固有的趨同力所致,這種現象被稱為“行業趨同”。

金融機構開展供應鏈金融自然提出佔領行業的若干規模目標,目前,市場上出現的專業分行、專業支行就是最好的跡象。金融機構通過行業服務模式,盡可能捕獲更多的行業核心企業,通過核心企業完成對其上下遊客戶的融資支持,專業、個性化的操作模式,增加客戶黏性,形成客戶規模。金融機構在與行業的核心企業群體的合作過程中,逐漸明確行業金融的責任和利益規則。就金融機構而言,供應鏈金融金融機構學習行業生態,傳播行業生態,尊重行業生態,影響行業生態,逐漸成為一家行業金融機構,實現對若干行業的基本佔領是行業金融機構成功的標志。

3. 產業金融機構

供應鏈金融專業金融機構對行業供應鏈的研究進一步加深,不再滿足於對供應鏈上下游交易融資,而是依託於對供應鏈的認識,利用自身能力幫助客戶完善渠道管理,完善上下游的交易模式,完善關聯行業的相互作用,協助企業完成對產業的管理。

產業金融機構的主要表現包括以下幾個方面:對供應鏈中實體產業提供綜合金融服務,縱向對核心企業上下游的再延伸,橫向介入產業的發展生態圈加強金融職能橫向服務的能力。這是因為金融機構開展供應鏈金融積聚的行業能力,讓金融機構具備優化產業模式的獨到見解和能力,金融機構敢於更深層次地嵌入關聯產業,將行業金融機構升華至產業金融機構層面。

供應鏈金融對產業的貢獻是顯著的',金融機構對行業生態深入了解後,事實上可以在金融的層面幫客戶做產業,具備深厚產業背景的金融機構更深知其中的意義,有理由相信金融機構未來供應鏈金融發展就是金融更深地嵌入相關行業,相互哺育,形成互利,建造獨具特色的、難以復制的產業金融機構模式。

三、發展供應鏈金融三個戰略選擇

1. 全鏈條的資源開發

供應鏈金融應該是一個完整的流程,包含上下游、內外貿,但由於傳統部門架構的原因,如國際業務與國內業務的分離,傳統產品和交易類產品的分離等,目前金融機構供應鏈金融大多局限在單環節產品,部分組合產品有生硬的銜接,未能實現對供應鏈全流程的融資支持。企業的經營是連續的,資金運用於采購、生產到銷售全流程,跨境的采購與銷售已非常普遍,預付、存貨和應收三大類供應鏈金融產品的全流程化能完整地解決企業生產經營問題。

通過全流程的服務介入客戶全流程的生意,客戶交易信息的獲取更加容易和透明,信貸決策也變得更容易,在全流程產品的基礎上,供應鏈金融的目標客戶群體的定位出現下沉,供應鏈金融的產品運用范圍進一步拓寬。在實際業務中,跨境人民幣消除了跨境供應鏈金融所擔心的幣種轉換的技術操作和規避匯率風險,使供應鏈金融更容易實現全流程覆蓋戰略,真正做到境內外一體化的金融服務模式,讓服務不再被割裂。

2. 提升渠道產品的運用

除了與電子交易市場、電商平台、物流公司的合作外,渠道業務還包括現金管理、銀企直聯、ERP對接等互聯網金融手段,這些產品除了本身具備客戶服務功能外,與供應鏈金融業務息息相關,都是基於把握現金流和信息流的業務模式,ERP監管授信模式就是典型的服務案例。在業務之外,渠道產品的運用是金融機構收集客戶經營信息數據的渠道,符合金融機構數據化融資的戰略要求。

在目前利用數據的實務上,客戶的財務系統或銷售系統可以向主辦金融機構開放,為金融機構所用,系統的運用嵌入具體的業務方案中是目前一個很重要的創新方向。客戶及客戶交易對手的大量真實且有價值的數據信息,可以成為金融機構在客戶篩選、授信判斷、貸後管控依據等方面的重要運用方向,如能在一家金融機構的整體公司業務風險管理上體現數據的價值,則會讓金融機構的數據化戰略更有深度意義,而這一切都是必須建立在渠道產品的有效支持基礎上。

3. 實施客戶維度的管理

隨著供應鏈金融業務的深入,傳統公司業務、投行業務和供應鏈金融業務的營銷邊界進一步模糊,供應鏈的需求是多樣化的,依託供應鏈金融的獲客能力和專業金融機構對供應鏈的深入研究,傳統公司業務、投行業務、供應鏈金融業務在供應鏈中的運用將更加體現一體化,在這樣的業務發展中,金融機構實施了供應鏈金融將按客戶維度進行管理的舉措,將通過供應鏈金融渠道拓展的客戶稱為供應鏈金融客戶,而逐漸淡化了產品維度的管理,金融機構的客戶管理出現了較大的變化。

終端業務包括按揭和租賃,是供應鏈金融末端業務需求,特別是在工程機械、專用設備、交通工具等行業更具有現實的需求,因此,終端業務產品如果能有效銜接,那麼供應鏈金融的服務延伸將更加完美。這已超出金融機構公司業務范圍,供應鏈金融的縱深發展已出現跨界的戰略需求,若能實現,供應鏈金融必將迎來更廣闊的市場空間。

;

⑧ 供應鏈金融的現狀與發展趨勢

產業現狀

——供應鏈金融在中國處於起步階段

供應鏈金融產品根植於供應鏈條的各個環節,依據參與主體的不同,供應鏈金融可分為六類主要模式,其中,核心企業、第三方支付、物流企業、電商平台憑借自身的經驗和資源的積累掌握了一定供應鏈交易的信息流、物流、資金流等核心數據,具備自身競爭優勢,而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和P2P平台則在資金端有自身優勢。

特別是P2P網貸平台,在處理信息能力以及審批效率、創新速度都遠超商業銀行等傳統領域,且P2P的融資門檻低且資金來源風險偏好多元化,可以滿足產業鏈內中小企業的個性化需求。

供應鏈金融是近年來供應鏈管理領域與金融領域發展的新方向,其產生和發展主要為中小企業提供了融資渠道,主要業務形態有應收賬款融資、庫存融資、預付款融資和戰略關系融資。



——更多數據請參考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供應鏈管理服務行業市場前瞻與商業模式分析報告》。

⑨ 供應鏈金融的發展現狀

2001年下半年,深圳發展銀行在廣州和佛山兩家分行開始試點存活融資業務 (全稱為 「動產及貨權質押授信業務」),年底授信余額即達到20億元人民幣。利用特定化質押下的分次贖貨模式,並配合銀行承兌匯票的運用,結算和保證金存款合計超過了20億元。之後,從試點到全系統推廣,從自償性貿易融資、「1+N」供應鏈融資,到系統提煉供應鏈金融服務,該行於2006年在國內銀行業率先推出「供應鏈金融」品牌,迄今累計授信出賬超過8000億元。
供應鏈金融巨大的市場潛力和良好的風險控制效果,自然吸引了許多銀行介入。深發展、招商銀行最早開始這方面的信貸制度、風險管理及產品創新。隨後,圍繞供應鏈上中小企業迫切的融資需求,國內多家商業銀行開始效仿發展「供應鏈融資」、「貿易融資」、「物流融資」等名異實同的類似服務。時至今日,包括四大行在內的大部分商業銀行都推出了各自特色的供應鏈金融服務。
2008年下半年開始,因為嚴峻的經濟形勢帶來企業經營環境及業績的不斷惡化,無論是西方國家還是我國,商業銀行都在實行信貸緊縮,但供應鏈融資在這一背景下卻呈現出逆勢而上的態勢。根據2009年一季報數據,六家上市銀行(工行、交行、招行、興業、浦發和民生)一季度新增貼現4558.25億元,較去年底增長66.4%,充分顯示出中小企業對貿易融資的青睞及商業銀行對供應鏈結算和融資問題的重視。
同時,隨著外資銀行在華業務的開展,渣打、匯豐等傳統貿易融資見長的商業銀行,也紛紛加入國內供應鏈金融市場的競爭行列。

閱讀全文

與供應鏈金融服務服務平台現狀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成都國銀普惠金融服務外包有 瀏覽:432
天津銀行北京分行經營貸款 瀏覽:733
私募股權投資杠桿 瀏覽:403
抓最佳組合買點趨勢指標 瀏覽:702
河北銀行理財雙周本益贏 瀏覽:618
論述某公司的金融目標 瀏覽:884
曲靖正規貸款 瀏覽:350
河南中小企業融資案例 瀏覽:97
股票每次2萬 瀏覽:923
工商銀行理財產品論文 瀏覽:35
公司法證券法信託法 瀏覽:131
證券期貨市場誠信檔案資料庫 瀏覽:889
汽車金融公司服務口號 瀏覽:590
招商把傭金吞了 瀏覽:121
影子銀行的高杠桿效應 瀏覽:522
中歐新動力混合持倉 瀏覽:645
中國期貨部總監 瀏覽:778
查詢美元兌人民幣的實時匯率 瀏覽:689
外匯如何每天穩定盈利50點 瀏覽:769
上海東方期貨經紀有限公司 瀏覽: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