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投資金融 > 製造業提供金融服務

製造業提供金融服務

發布時間:2022-12-17 22:17:43

Ⅰ 中國工商銀行如何助力南非發展

近日,南非媒體發表的署名文章指出,「據不完全統計,中方累計對南非直接投資已超過102億美元,為當地創造了數以萬計的就業機會,有力助推了南非經濟發展。一大批中國企業在南非投資興業並取得重要成功,書寫了中南互利雙贏、共同發展的精彩故事。」

除了支持南非乃至非洲的基礎設施與大型項目建設,兩家銀行還合作為南非與非洲本地的製造業企業提供多樣化的金融服務。王魯賓介紹說:「最近的一個例子是我們和標准銀行聯合,組織非洲本地優質企業參加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工商銀行和標准銀行合作,利用他們在非洲的廣闊客戶網路,從中選取最優質、最有代表性的企業,把他們最好的產品推到中國去,從而帶動他們對中國的出口,也促進了他們業務的國際化發展。」

根據中非「十大合作計劃」中的中非金融合作計劃,中方將同非洲國家擴大人民幣結算和本幣互換業務規模,鼓勵中國金融機構赴非洲設立更多分支機構,以多種方式擴大對非洲投融資合作,為非洲工業化和現代化提供金融支持和服務。

中國工商銀行董事長易會滿表示,提升與南非標准銀行的合作也是工商銀行在未來發展中要選擇的道路。

中國工商銀行董事長易會滿表示,「不管從政府、百姓、銀行、企業來看,都是多贏的結果,所以合作是能為兩國人民創造福祉的。這也是我們在全球化過程中必然要走的一條路。」

南非標准銀行首席執行官查巴拉拉談及未來,南非標准銀行首席執行官查巴拉拉表示,將繼續支持中南企業的融資需求,讓中南金融合作惠及更多的南非企業與民眾。

查巴拉拉說:「目前,在南非與中國的貿易中,南非享有貿易順差,但南非出口的主要是礦石,我們希望能提升南非的製造業水平,給南非帶來更多的工作機會。比如借中國產業轉型升級的機會,讓更多的製造業產能轉移到南非來,使雙方都受益。」

Ⅱ 工商銀行製造業貸款問題

3月2日,國新辦舉行促進經濟金融良性循環和高質量發展新聞發布會。中國工商銀行董事長陳四清在回答記者提問時表示,近年來,工商銀行持續加大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取得了積極成效。2021年,工商銀行各項貸款增量創下新高,重點投向實體經濟發展的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新發放製造業貸款、普惠貸款的平均利率在2020年的基礎上又有下降,有效幫助製造業企業,特別是中小型製造業企業降本增效。
陳四清介紹,服務工業、製造業是工商銀行的傳統特色。近年來,重點圍繞「製造強國」建設,積極推動解決製造業金融服務的痛點、難點和堵點,主要採取了以下措施:
第一,加大貸款支持力度。近三年,工商銀行新增製造業貸款分別超過1000億元、2000億元和3000億元,累計增幅超過40%,貸款余額率先突破2萬億元。「十四五」期間,力爭製造業貸款余額率先突破3萬億元。
第二,助力穩鏈固鏈。2021年末,工商銀行對製造業中的產業鏈核心企業的融資余額超過7500億元,為產業鏈上下游製造業企業融資超過3000億元。
第三,突出重點領域。完善「信貸+非信貸」綜合服務體系,除了信貸支持,也通過打造製造業金融服務「立交橋」,助力製造業高質量發展。2021年末,工商銀行的戰略新興產業融資余額突破1萬億元,支持了國產大飛機、「復興號」高鐵等「大國重器」的製造。
關於「專精特新」,工商銀行出台了「專精特新」企業服務專門規劃,開展了「專精特新·春風行動」,全行組建了11家總行級科創企業金融服務中心、100家特色支行。2021年末,「專精特新」企業授信客戶超過1.5萬戶,融資余額超過1000億元,增速超過18%。同時,為「專精特新」企業制定了專屬方案。推出了「專精特新貸」專項融資方案,全方位對接「專精特新」企業金融需求,為6000多家「專精特新」企業主動授信。提供專屬的產品。加快推廣知識產權質押貸款,積極推進投貸聯動,與企業建立長期的合作關系,積極解決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幫助企業避免股權過早稀釋,實現做強做優

Ⅲ 商業銀行加大了信貸力度,支持先進製造業,如何從商業角度解讀此舉

商業銀行加大重視力度,更多地投入到先進製造業製作,基於貸款更低的利息,更加寬松審批制度等方法,更大的支持先進製造業產業的發展。釋放出來,市場信號就是先進製造業,將成為未來產業轉型的一個重點突破口,實體產業也將真正受到重視和幫助。

商業銀行不斷開放政策,支持先進製造業產業的發展,它不光是製造業產業轉型的需要,也更多是考慮到實體產業對經濟發展支撐作用,單純靠虛擬經濟,雖然能夠帶動經濟發展。但是現在經濟形勢整體下行的情況下,虛擬經濟沒有現實依託,它的發展終究是空中樓閣,經濟要想長遠優質發展就離不開實體產業的支撐。

Ⅳ 國務院關於推進上海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和先進製造業建設國際金融中心和國際航運中心的意見的全文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國務院各部委、各直屬機構:
上海有比較完備的金融市場體系、金融機構體系和金融業務體系,有雄厚的製造業基礎和技術創新能力,有先進的現代航運基礎設施網路。推進上海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和先進製造業,加快建設國際金融中心、國際航運中心和現代國際大都市,是我國現代化建設和繼續推動改革開放的重要舉措;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突破資源環境承載能力制約,實現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繼續發揮上海在全國的帶動和示範作用的必然選擇。在當前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關鍵時期,要站在全局和戰略的高度,充分認識加快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和國際航運中心建設的重要性,努力推進上海率先實現產業結構優化和升級,率先實現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為此,提出以下意見:
一、推進上海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和先進製造業,建設國際金融中心和國際航運中心的重大意義
(一)推進上海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和先進製造業,建設國際金融中心和國際航運中心,既是上海實現又好又快發展的需要,也是更好地服務於全國發展的需要。現代服務業和先進製造業發展水平,是衡量一個國家經濟社會發達程度的重要標志,是一個國家綜合實力、國際競爭力和抗風險能力的集中體現。提高現代服務業和先進製造業就業比重和產值比重,提升產業附加值和國際競爭力,是推進產業結構升級、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必由之路;是適應全球化新格局和對外開放新形勢,加快構築新的競爭優勢,提高國家整體競爭力的有效途徑。推進上海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和先進製造業,建設國際金融中心和國際航運中心,有利於上海突破資源環境承載力逐漸下降的制約,增強可持續發展的能力;有利於拓展金融資源運作空間,提高金融資產配置效率,更好地維護國家經濟金融安全;有利於強化航運樞紐中心地位,更好地滿足周邊地區和全國的國際航運要求;有利於通過改革開放和創新的先行先試,加快形成更具活力、更富效率、更加開放的體制機制,奠定科學發展的體制基礎。
(二)推進上海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和先進製造業,建設國際金融中心和國際航運中心,有利於更好地夯實並充分發揮上海的比較優勢。上海具有比較完善的現代市場體系、現代金融體系、先進的港口基礎設施、高效的航運服務體系,以及便捷的交通運輸網路;有廣泛參與全球競爭的周邊經濟腹地,具有加快形成國際金融中心和國際航運中心的有利條件。採取有力措施,加快推進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和國際航運中心建設,大力發展金融業、航運業等現代服務業和先進製造業,率先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可以使上海更好地發揮綜合優勢,更好地發揮帶動示範作用,更好地服務長三角地區、服務長江流域、服務全國。
二、推進上海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和先進製造業,建設國際金融中心和國際航運中心的指導思想和原則
(三)指導思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進一步解放思想,進一步改革開放,進一步發揮優勢,繼續當好全國改革開放的排頭兵,充分發揮對長三角地區乃至全國的帶動和示範作用。要堅持科學發展,不斷擴大發展規模,完善發展機制,提高發展水平;要在發展中優化經濟結構,優先發展金融、航運等現代服務業,以及以高端製造和研發為主的先進製造業,不斷增強服務功能,提高核心競爭力;要在發展中創新發展思路,堅持先行先試,不斷創新體制機制,提高體制運行效率;要在發展中堅持市場化、國際化和法治化,不斷改善投資環境,提高對外吸引力;要在發展中發揮比較優勢,努力完善區域分工,不斷擴大輻射帶動效應,提高專業分工和協作水平。
(四)把握的原則:處理好深化改革與加快發展的關系,堅持以改革促發展,以改革解難題,以改革建制度,為現代服務業和先進製造業發展營造良好體制環境;處理好先行先試與制度規范的關系,通過創新和探索,加快與國際慣例接軌,為全國性的制度規范奠定實踐基礎,發揮示範作用;處理好突出重點與全面推進的關系,以金融業、航運業和先進製造業為重點,不斷創新服務業態,不斷提高製造業的核心競爭力和附加值,全面提升現代服務業和先進製造業的發展水平;處理好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與發展先進製造業的關系,形成現代服務業與先進製造業相互支撐、相互帶動的產業發展格局;處理好推進金融創新與完善金融監管的關系,在推進金融改革、創新和開放過程中,努力維護金融體系的安全和穩定;處理好推進上海自身發展與區域協作發展的關系,按照國家明確的戰略定位和分工,加強上海與長三角地區以及國內其他中心城市的相互協作和支持,加強與香港的優勢互補和戰略合作,形成分工合理、相互促進、共同發展的格局。
三、國際金融中心和國際航運中心建設的總體目標
(五)國際金融中心建設的總體目標是:到2020年,基本建成與我國經濟實力以及人民幣國際地位相適應的國際金融中心;基本形成國內外投資者共同參與、國際化程度較高,交易、定價和信息功能齊備的多層次金融市場體系;基本形成以具有國際競爭力和行業影響力的金融機構為主體、各類金融機構共同發展的金融機構體系;基本形成門類齊全、結構合理、流動自由的金融人力資源體系;基本形成符合發展需要和國際慣例的稅收、信用和監管等法律法規體系,以及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金融發展環境。
(六)國際航運中心建設的總體目標是:到2020年,基本建成航運資源高度集聚、航運服務功能健全、航運市場環境優良、現代物流服務高效,具有全球航運資源配置能力的國際航運中心;基本形成以上海為中心、以江浙為兩翼,以長江流域為腹地,與國內其他港口合理分工、緊密協作的國際航運樞紐港;基本形成規模化、集約化、快捷高效、結構優化的現代化港口集疏運體系,以及國際航空樞紐港,實現多種運輸方式一體化發展;基本形成服務優質、功能完備的現代航運服務體系,營造便捷、高效、安全、法治的口岸環境和現代國際航運服務環境,增強國際航運資源整合能力,提高綜合競爭力和服務能力。
四、國際金融中心建設的主要任務和措施
(七)加強金融市場體系建設。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的核心任務是,不斷拓展金融市場的廣度和深度,形成比較發達的多功能、多層次的金融市場體系。不斷豐富金融市場產品和工具,大力發展企業(公司)債券、資產支持債券,開展項目收益債券試點,研究發展外幣債券等其他債券品種;促進債券一、二級市場建設及其協調發展;加快銀行間債券市場和交易所債券市場互聯互通,推進上市商業銀行進入交易所債券市場試點。根據投資者資產配置和風險管理的需要,按照高標准、穩起步和嚴監管的原則,研究探索並在條件成熟後推出以股指、匯率、利率、股票、債券、銀行貸款等為基礎的金融衍生產品。加大期貨市場發展力度,做深做精現有期貨品種,有序推出新的能源和金屬類大宗產品期貨,支持境內期貨交易所在海關特殊監管區內探索開展期貨保稅交割業務。拓寬上市公司行業和規模覆蓋面,適應多層次市場發展需要,研究建立不同市場和層次間上市公司轉板機制,逐步加強上海證券交易所的主板地位和市場影響力。研究探索推進上海服務長三角地區非上市公眾公司股份轉讓的有效途徑。優化金融市場參與者結構,積極發展證券投資基金、社保基金、保險資產、企業年金、信託計劃等各類機構投資者。根據國家資本賬戶和金融市場對外開放的總體部署,逐步擴大境外投資者參與上海金融市場的比例和規模,逐步擴大國際開發機構發行人民幣債券規模,穩步推進境外企業在境內發行人民幣債券,適時啟動符合條件的境外企業發行人民幣股票。在內地與香港金融合作框架下,積極探索上海與香港的證券產品合作,推進內地與香港的金融合作和聯動發展。積極發展上海再保險市場,鼓勵發展中資和中外合資的再保險公司,吸引國際知名的再保險公司在上海開設分支機構,培育發展再保險經紀人,積極探索開展離岸再保險業務。
(八)加強金融機構和業務體系建設。根據金融市場體系建設的需要,大力發展各類金融機構,重點發展投資銀行、基金管理公司、資產管理公司、貨幣經紀公司、融資租賃公司、企業集團財務公司等有利於增強市場功能的機構。積極推進符合條件的金融企業開展綜合經營試點,培育和吸引具有綜合經營能力和國際競爭力的金融控股集團,在試點過程中探索建立金融監管協調機制。鼓勵發展各類股權投資企業(基金)及創業投資企業,做好上海金融發展投資基金試點工作。積極拓展各類金融業務,推動私人銀行、券商直投、離岸金融、信託租賃、汽車金融等業務的發展,有序開發跨機構、跨市場、跨產品的金融業務。開展商業銀行並購貸款業務,為企業並購活動提供資金支持。鼓勵個人購買商業養老保險,由財政部、稅務總局、保監會會同上海市研究具體方案,適時開展個人稅收遞延型養老保險產品試點。根據國家金融對外開放總體進程,穩步推進金融服務業對外開放,支持設在上海的合資證券公司、合資基金公司率先擴大開放范圍。
(九)提升金融服務水平。健全金融服務方式和手段,大力發展電子交易,促進各類金融信息系統、市場交易系統互聯互通,降低交易成本,提高交易效率。完善金融服務設施和布局規劃,進一步健全為市場交易服務的登記、託管、清算、結算等統一高效的現代化金融支持體系,提高上海金融市場效率和服務能力。加強陸家嘴等重要金融集聚區的規劃和建設,全面提升金融集聚區的服務功能。規范發展中介服務,加快發展信用評級、資產評估、融資擔保、投資咨詢、會計審計、法律服務等中介服務機構,加強監管,增強行業自律,規范執業行為。在上海建立我國金融資訊信息服務平台和全球金融信息服務市場。充分發揮上海金融市場種類齊全、金融機構體制健全、金融發展環境良好的優勢,先行在上海開展金融市場、金融機構、金融產品等方面的改革和創新。制定並完善促進金融創新的政策,形成以市場需求為導向、金融市場和金融企業為主體的金融創新機制。
(十)改善金融發展環境。加強金融法制建設,加快制定既切合我國實際又符合國際慣例的金融稅收和法律制度。完善金融執法體系,建立公平、公正、高效的金融糾紛審理、仲裁機制,探索建立上海金融專業法庭、仲裁機構。加強社會信用體系建設,以金融業統一徵信平台為載體,完善企業和個人信用信息基礎資料庫建設,促進信用信息共享。適應上海金融改革和創新的需要,不斷完善金融監管體系,改進監管方式,建立貼近市場、促進創新、信息共享、風險可控的金融監管平台和制度。加強跨行業、跨市場監管協作,加強地方政府與金融管理部門的協調,維護金融穩定和安全。
五、國際航運中心建設的主要任務和措施
(十一)優化現代航運集疏運體系。適應區域經濟一體化要求,在繼續加強港口基礎設施建設基礎上,整合長三角港口資源,形成分工合作、優勢互補、競爭有序的港口格局,增強港口綜合競爭能力。加快洋山深水港區等基礎設施建設,擴大港口吞吐能力。推進內河航道、鐵路和空港設施建設,優化運輸資源配置,適當增加高速公路通道,大力發展中遠程航空運輸,增強綜合運輸能力。促進與內河航運的聯動發展,充分利用長江黃金水道,加快江海直達船型的研發和推廣,從船舶技術和安全管理方面採取措施,推動洋山深水港區的江海直達,大力發展水水中轉。充分發揮上海蘆潮港集裝箱中心站及鐵路通道作用,做好洋山深水港區鐵路上島規劃研究,逐步提高鐵水聯運比例。
(十二)發展現代航運服務體系。積極研究採取措施,降低國際集裝箱中轉成本,鼓勵我國外貿集裝箱在上海國際航運中心轉運。充分發揮上海靠近國際主航線的區位優勢,以及工業基礎、人才資源、商務環境等方面的綜合優勢,大力發展船舶交易、船舶管理、航運經紀、航運咨詢、船舶技術等各類航運服務機構,拓展航運服務產業鏈,延伸發展現代物流等關聯產業,不斷完善航運服務功能。完善航運服務規劃布局,進一步拓展洋山保稅港區的功能,發展北外灘、陸家嘴、臨港等航運服務集聚區。引導和規范船舶交易市場健康發展,充分發揮上海航運交易所的船舶交易和運價信息發布功能,加快建設全國性船舶交易信息平台,在上海形成具有示範作用的船舶交易市場。建立上海國際航運中心綜合信息共享平台,促進形成便捷高效的長三角區域及長江干線港口、航運信息交換系統。
(十三)探索建立國際航運發展綜合試驗區。研究借鑒航運發達國家(地區)的航運支持政策,提高我國航運企業的國際競爭力。實施國際航運相關業務支持政策。將中資「方便旗」船特案減免稅政策的執行截止日期由2009年6月30日延長至2011年6月30日。對注冊在洋山保稅港區內的航運企業從事國際航運業務取得的收入,免徵營業稅;對注冊在洋山保稅港區內的倉儲、物流等服務企業從事貨物運輸、倉儲、裝卸搬運業務取得的收入,免徵營業稅。允許企業開設離岸賬戶,為其境外業務提供資金結算便利。在完善相關監管制度和有效防止騙退稅措施前提下,實施啟運港退稅政策,鼓勵在洋山保稅港區發展中轉業務。探索創新海關特殊監管區域的管理制度,更好地發揮洋山保稅港區的功能。
(十四)完善現代航運發展配套支持政策。加快發展航運金融服務,支持開展船舶融資、航運保險等高端服務。積極發展多種航運融資方式,探索通過設立股權投資基金等方式,為航運服務業和航運製造業提供融資服務。允許大型船舶製造企業參與組建金融租賃公司,積極穩妥鼓勵金融租賃公司進入銀行間市場拆借資金和發行債券。積極研究有實力的金融機構、航運企業等在上海成立專業性航運保險機構。優化航運金融服務發展環境,對注冊在上海的保險企業從事國際航運保險業務取得的收入,免徵營業稅。積極研究從事國際航運船舶融資租賃業務的融資租賃企業的稅收優惠政策,條件具備時,可先行在上海試點。研究進出口企業海上貨物運輸保費的有關稅收政策問題。豐富航運金融產品,加快開發航運運價指數衍生品,為我國航運企業控制船運風險創造條件。
(十五)促進和規范郵輪產業發展。允許境外國際郵輪公司在上海注冊設立經營性機構,開展經批準的國際航線郵輪服務業務。鼓勵境外大型郵輪公司掛靠上海及其他有條件的沿海港口,逐步發展為郵輪母港。為郵輪航線經營人開展業務提供便利的經營環境。研究建立郵輪產業發展的金融服務體系,在保險、信貸等方面開設郵輪產業專項目錄,促進郵輪產業健康有序發展。
六、加快推進先進製造業和技術先進型服務企業的發展
(十六)以現有製造能力為基礎,以調整、優化和提高為方向,以研發、創新和增值為重點,不斷提高製造業的核心競爭力和產業附加值。大力發展先進製造技術,著力提升汽車、裝備、船舶、電子信息等優勢製造業的研發能力和核心競爭力;加快發展航空航天、生物醫葯、新能源、新材料等新興製造業和戰略產業;優化發展精品鋼材、石油化工等基礎製造業;增強先進製造業發展的技術支撐和服務能力。在浦東新區開展鼓勵技術先進型服務企業發展政策試點工作,支持從事軟體研發及服務、產品技術研發及工業設計服務、信息技術研發及外包服務、技術性業務流程外包服務等業務的技術先進型服務企業的發展。自2009年1月1日起至2013年12月31日止,對符合條件的技術先進型服務企業,減按15%的稅率徵收企業所得稅;技術先進型服務企業職工教育經費按不超過企業工資總額8%的比例據實在企業所得稅稅前扣除;對技術先進型服務企業離岸服務外包業務收入免徵營業稅。設立政府創業投資引導基金,引導創業投資企業加大對先進製造和先進技術服務領域初創期企業的資本投入。
七、加強組織領導和協調服務
(十七)建立健全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和國際航運中心建設的指導協調機制。建立由發展改革委牽頭,有關部門參加的協調機制,加強對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和國際航運中心建設的指導、協調和服務。進一步細化相關政策措施,認真研究解決推進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和國際航運中心建設過程中出現的新情況和新問題。
(十八)轉變政府職能,加強政府服務,營造良好環境。上海市政府要從全局和戰略的高度,充分認識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和國際航運中心建設的長期性和艱巨性,增強責任感、緊迫感和使命感,精心籌劃實施方案,扎實推進各項工作。要加快政府職能轉變和管理創新,加快事業單位改革,加快構建服務型政府,深入推進浦東綜合配套改革,使上海成為全國行政效能最高和行政收費最少的地區,成為中介服務最發達的地區。要加快淘汰落後產業和弱勢產業,積極推進產業轉移和產業升級,積極推進國有企業改革和重組,完善有利於現代服務業和先進製造業加快發展的政策和體制環境。要建立健全有利於人才集聚的機制,研究制定吸引各類高層次人才的配套措施,加強職業教育和培訓,營造良好、便利的工作和生活環境,使上海成為國際化高端人才的集聚地,為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和國際航運中心建設提供人才支撐。

Ⅳ 上海出台19條措施加強金融服務民企

6月11日下午,中共上海市委辦公廳、上海市人民政府辦公廳轉發了《市金融工作局、人民銀行上海分行、上海銀保監局、上海證監局關於貫徹〈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加強金融服務民營企業的若干意見〉的實施方案》。該《方案》共提出了19條工作措施,全文如下:
為貫徹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於加強金融服務民營企業的若干意見》,切實加強對上海民營企業的金融服務,提出如下實施方案。
一、明確總體要求
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全國金融工作會議要求,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公平公正、聚焦難點、壓實責任、標本兼治原則,按照上海加快建設「五個中心」、全力打響「四大品牌」和推動高質量發展要求,發揮金融市場齊全、金融機構集聚優勢,深入推進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多方合力,綜合施策,實現各類所有制企業在融資方面得到平等待遇,確保對民營企業的金融服務得到切實改善,融資規模穩步擴大,融資效率明顯提升,融資成本逐步下降並穩定在合理水平,民營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得到有效緩解,充分激發上海民營經濟的活力和創造力,推動上海民營經濟不斷發展壯大。
二、發揮貨幣信貸工具導向支撐作用,引導金融機構加大信貸投放力度
(一)充分發揮定向降准、再貸款等定向調控功能。認真落實普惠金融定向降准政策。將不少於100億元的再貸款額度聚焦用於科技創新、先進製造業等重點領域民營小微企業。商業銀行運用再貸款資金發放的民營企業貸款加權平均利率要低於運用其他資金發放的同期同檔次貸款加權平均利率。引導開發性、政策性銀行運用抵押補充貸款資金加大對科技創新和外貿領域民營企業的信貸投放力度,有效降低企業融資成本。
(二)加大對民營企業票據融資支持力度。對民營企業票據再貼現不設單張和總額限制,對符合要求的民營企業票據再貼現重點傾斜。力爭每年辦理民營企業和科技型小微企業再貼現超過150億元。依託上海票據交易所再貼現系統,進一步簡化審核程序,提高再貼現辦理效率,盤活存量,用好用足限額。
(三)強化對宏觀調控工具實施效果的考核。依託宏觀審慎評估和信貸政策導向效果評估,強化對調控工具實施效果的考核,建立完善民營企業信貸專項評估指標,引導商業銀行加大對民營企業信貸投放力度。對支持成效突出的商業銀行,在人民銀行金融機構評級中予以體現,在200億元常備借貸便利額度內優先給予流動性支持。
(四)提升民營企業跨境金融服務水平。商業銀行和第三方支付機構可依託自由貿易賬戶,為民營企業開展的具有真實貿易背景的跨境電子商務交易提供更加便捷的本外幣跨境結算服務。商業銀行要為有需求的民營企業提供多模式、更優惠的跨境貿易融資支持,降低民營企業資金成本。商業銀行可按照規定為符合條件的海外引進人才開立境外個人自由貿易賬戶,並按照規定提供與其境內外就業和生活相關的各項金融服務。
三、推動商業銀行多措並舉,建立「敢貸、願貸、能貸」長效機制
(五)落實民營企業公平信貸原則。商業銀行在貸款審批中,不得對民營企業設置歧視性要求。同等條件下,民營企業與國有企業貸款利率和貸款條件保持一致。金融監管部門對商業銀行實施公平信貸專項考核,形成貸款戶數和金額並重的考核機制。明確民營企業貸款統計口徑,按季監測商業銀行民營企業貸款情況。商業銀行在新發放公司類貸款中,要進一步提高民營企業貸款比重。研究出台新一輪小微企業信貸風險補償和獎勵政策,增強商業銀行對民營企業信貸投放積極性。
(六)完善績效考核機制和盡職免責制度。商業銀行要提高民營企業金融業務在全行的考核分值權重,加大正向激勵力度,將民營企業業務考核指標完成情況和監管政策落實情況納入監管考核評價體系。落實授信盡職免責制度,重點明確對分支機構和基層人員的盡職免責認定標准和免責條件,將授信流程涉及的人員全部納入盡職免責評價范疇。
(七)優化民營企業貸款期限和流程。商業銀行要為民營企業合理設置流動資金貸款期限,研發適合中長期項目和購置固定資產用途的貸款產品。積極探索建立貸款全流程限時制度,按照業務類別,對民營企業貸款辦理時限做出明確承諾,精簡耗時環節。商業銀行要結合自身實際,將一定額度信貸業務審批權下放至分支機構。
(八)加大續貸政策落實力度。商業銀行要在守住風險底線基礎上,加強續貸產品開發和推廣,面向符合要求的民營企業推廣無還本續貸模式。合理提高續貸業務在民營企業貸款中的比重,簡化續貸辦理流程,支持正常經營的民營企業融資周轉「無縫銜接」。對貸款到期有續貸需求的民營企業,商業銀行要提前主動對接。
(九)創新民營企業信用融資產品。落實「中小企業千家百億信用融資計劃」,未來3年內,為優質民營中小企業提供信用貸款和擔保貸款200億元。把主業突出、財務穩健、大股東及實際控制人信用良好作為授信主要依據,合理提高信用貸款比重。發揮市中小微企業政策性融資擔保基金增信作用,不斷創新服務民營企業的貸款擔保產品,對民營中小微企業擔保貸款中信用貸款比重不低於90%。深化銀保合作機制,更好發揮保險對民營企業融資的增信分險功能。商業銀行要進一步加強金融科技應用,深度挖掘自身金融數據和外部徵信數據資源,積極探索和推廣線上信用貸款業務模式。
四、發揮上海多層次資本市場優勢,拓寬民營企業直接融資渠道
(十)支持民營企業上市融資和債券融資。配合推進在上海證券交易所設立科創板並試點注冊制,支持上海民營科創企業在科創板上市。支持符合條件的民營企業在主板、中小板、創業板、新三板上市掛牌、並購重組和再融資。開展上市掛牌培訓輔導和政策服務,建立市、區兩級擬上市掛牌企業資源庫,積極培育上市掛牌資源。支持民營企業發行公司債、企業債、創新創業債、私募可轉債等債務融資工具。支持商業銀行、證券公司等金融機構通過創設信用風險緩釋工具、擔保增信等方式,支持暫時遇到困難但有市場、有前景、技術有競爭力的民營企業發債融資。
(十一)提升區域性股權市場的功能。支持上海股權託管交易中心做精做強「科技創新板」,探索完善與上海證券交易所等多層次資本市場合作對接機制。研究設立「文化創意板」。充分利用上海自貿試驗區制度創新優勢,探索境外股權、債權等多種融資方式。
(十二)引導社會資本投資民營企業。從2019年起,連續3年每年增加財政資金10億元,補充上海創業投資引導基金、天使引導基金,引導社會資本加強對初創期民營企業的直接融資支持。實施差異化管理,逐步放鬆對創業投資機構注冊和更名的管制。壯大創業投資和股權投資基金實力,推動形成千億資金規模的股權投資基金。支持保險公司通過投資民營企業股權、債權、資產支持計劃等形式,為符合要求的民營企業提供長期低成本資金支持。鼓勵金融機構設立並購基金,支持民營企業並購重組,做大做強做優。進一步加強稅收政策宣傳,幫助符合條件的創投企業、有限合夥企業的法人合夥人和天使投資個人及時享受稅收優惠。
五、持續優化金融營商環境,提升民營企業金融服務可得性和便捷性
(十三)加強信用信息共享應用。進一步優化上海銀稅互動信息服務平台功能,有序增加實時查詢納稅信用信息項目。加大市場監管、社保等公共信用信息對商業銀行的開放力度,向符合條件的商業銀行開放實時查詢信息接入埠,加強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建設,促進商業銀行利用有效整合信息加大信貸產品創新力度。加強對商業銀行合規使用信用信息的監管,定期評估商業銀行利用公共信用信息加大信貸投放力度的成效。持續推動小額貸款公司、融資擔保公司、融資租賃公司等地方金融機構接入人民銀行徵信系統。加大守信激勵和失信懲戒力度。支持浦東新區、嘉定區建設國家社會信用體系示範區。
(十四)健全地方增信體系。支持市中小微企業政策性融資擔保基金與國家擔保基金和我市其他擔保機構開展再擔保業務合作,提高整體抗風險能力,形成國家、市、區三級政策性擔保體系,全方位支持民營企業發展。加快落實市中小微企業政策性融資擔保基金規模擴大至100億元,將民營大中型企業納入擔保業務范圍,不斷優化擔保業務流程,提高擔保風險容忍度,有效提升融資擔保規模。
(十五)提升支付結算服務能力。商業銀行要為民營企業提供開戶便利,開辟多元化電子渠道受理開戶預約,不斷提升民營企業開戶審核效率。商業銀行要為民營企業提供多樣化支付方式,提高資金周轉效率。支持有代收代付業務或集團公司業務需要的民營企業通過開戶銀行,以入網企業身份接入我市支付結算綜合業務系統,提高民營企業資金使用效率。鼓勵民營企業與金融機構在金融基礎設施建設、數據挖掘等方面開展合作。
(十六)化解民營企業流動性風險。發揮100億元上市公司紓困基金作用,以市場化、法治化方式選擇合適標的開展投資,視情逐步擴大基金規模。支持資管產品、保險資金通過金融監管部門認可的私募股權基金等機構,參與化解民營上市公司股票質押風險。鼓勵符合條件的私募基金管理人發起設立民營企業發展支持基金,為符合經濟結構優化升級方向、有發展前景的民營企業提供流動性。對暫時遇到困難的民營企業,商業銀行要按照市場化、法治化原則,不盲目抽貸、斷貸。加快清理我市國有企業拖欠民營企業賬款,嚴防新增拖欠。
(十七)推動民營企業合規經營。民營企業要依法合規經營,主動做好信息披露,積極改善信息不對稱問題。嚴格區分個人家庭收支與企業生產經營收支,規范會計核算制度。加強自身財務約束,科學安排融資結構,規范關聯交易管理,不逃廢金融債務。引導和支持商會建立誠信承諾制度和企業家信用檔案,指導幫助失信企業開展信用修復,為金融支持提供必要基礎條件。
六、加強部門協同,強化金融服務民營企業工作組織保障
(十八)完善協同機制。將金融服務民營企業工作納入我市國際金融中心建設推進機制職責范圍,不定期召開會議進行研究部署,形成國家在滬金融管理部門和市政府相關部門的工作合力。
(十九)加強監督檢查。國家在滬金融管理部門加強對轄內行業的指導和監督,地方金融監管部門負責對地方類金融機構服務民營企業進行引導和督促,地方國資管理部門指導市管金融機構落實服務民營企業的監管要求。加強統計監測和考核評估,適時委託第三方機構開展我市金融服務民營企業政策落實情況評估。對貫徹執行不力的,依法依規予以嚴肅問責,確保各項政策措施落地實施。

Ⅵ 如何通過金融業創新來發展我國的製造業

製造業作為我國的支柱產業,近一個世紀以來發展迅速。工業是 國家實力的重要象徵, 而製造業是工業的核心, 它的發展直接影響到國民經濟各 部門的發展。在全球最大的 100 家跨國公司中,80%是製造業領域。而同時,金 融業在國民經濟中處於牽一發而動全身的地位,金融業是經濟的心臟,關繫到經 濟發展和社會穩定。 自然, 體現國民經濟發達程度的金融業的發展與製造業也有 著千絲萬縷的重要聯系。 關於金融業發展與製造業的關系學界主要存在三種觀點[1]。其一,製造業的 發展是金融業發展的前提和基礎,金融業的發展程度取決於製造業的水平,製造 業的水平越高,金融業也將越繁榮;其二,金融業的發展是製造業提高生產力的 前提,沒有發達的金融業,製造業就不可能發展的快和好;其三,金融業與製造 業相互作用、相互依賴、共同發展,製造業擴大了對資金和金融服務的需求,帶 動了金融業的發展,而另一方面,金融業的發展促進了生產力的提高,促進了制 造業的發展。 對於中國,我國金融業的高速發展是從近代開始的,巧合的是,製造業也是 在近代才進行了空前的飛速發展。1840 第一次鴉片戰爭後,特別是甲午戰爭以 後, 中國以手工作坊為主體的傳統手工業遭受沖擊,文化的沖擊引進了外國的工 業技術,中國逐步進行了工業化,製造業在中國興起。中國的一家銀行是英商麗 如銀行,在銀行出現之前,中國執行金融功能的是傳統洋行。中國國門的打開, 引進了高效率生產的設備,且製造業的高速發展帶動社會必要勞動時間的減少, 降低了成本同時降低了商品價格,在製造業等工業的發展下,商品急劇增加。同 時製造業發達的外國列強對中國的猛烈增加商品輸出,大批洋貨湧入,傾銷商品 使得貿易量增加,入侵者逐漸意識到中國的傳統洋行已經無法滿足貿易的需要, 於是便進行了外資銀行的侵入,至 1936 年,僅英國、美國、日本在中國開設的 銀行就有一百多家。在外資銀行不斷侵略的過程中,外資銀行的高額利潤促進了 中國本土銀行業的發展, 有識之士開始研究中國自己的銀行之路。中國第一家商 業銀行中國通商銀行 1897 年在上海成立,中國逐步建立起自己的銀行體系。銀 行業的發展是金融業的很大一部份。 上海大學 另一方面, 興辦製造業等民營企業需要資金,這就需要金融行業向想要開辦 工廠卻缺少資金的企業伸出橄欖枝提供資金融通的業務, 擴大了對資金和金融產 品的需求,金融業的發展炙手可熱,是一種必然的趨勢。於是民營企業的資金短 缺便成了中國金融業發展的導火索。因此毫不誇張地說,正是國門打開後製造業 的發展帶來了金融業的崛起與發展。 1998 年, Neusser 和 Kugler 以 13 個國家的金融業和製造業數據資料為研究, 用時間序列模型實證研究這些國家近 30 年來兩者發展之間的關系,數據結果顯 示金融業的發展與製造業的發展呈明顯的正相關關系 [2]。進一步模型研究表明, 金融行業的發展不但與製造業產出有關, 而且與製造業全要素生產率也有相關關 系。這就說明他們之間存在一種因果關系。金融業的發展能促進製造業的發展。 反過來, 金融業的發展也離不開製造業的發展。 縱觀世界, 金融業繁榮的國家中, 其製造業也是相當成熟與發達。 改革開放後,中國國家政策的放開,開放程度的提高,經濟崛起。發達國家 看中中國的的市場及廉價勞動力,外資製造業大量進入中國,中國的製造業又是 一番新景象,特別是在 2001 中國加入世貿組織以後。截止到 2009 年,我國製造 業產值占第二產業的比重為 68.8%,佔全國 GDP 產值的比重接近 1/3,製造業增 加值占工業增加值的 78.2%,我國製造產品出口占出口貿易的近 90%[3]。而與此 同時,金融業產值占 GDP 的比重也逐年上升,其高速發展及重要意義有目共睹。 經濟迅速發展的今天,製造業已逐步國際化、系統化、成熟化。至 2011 年 11 月末,我國金融業總資產達 119 萬億元,比 2006 年末增長 149%。 出於減少成本與擴大市場, 發達國家的製造業不斷向發展中國家轉移, 其中, 中國以其各種優勢倍受青睞。 對於發達國家來講,製造業的外移使得他們的金融 業與製造業的服務需要相互遠離, 發達國家自身的金融業對製造業的服務比例減 少,金融業與服務業關系相互疏遠 。而對於中國來說,發達國家的製造業轉移 為中國金融業帶來契機, 外資企業不斷發展的需要導致對中國金融業的服務需求 增加,於是促進中國金融業的發展。同時,中國本土製造業以此為契機,吸取外 資製造業的經驗高速發展著, 但是製造業的本質使他無法避免廉價勞動力與附加 值低下的問題, 中國本土製造業競爭力低下,在與外資製造業的競爭中迫使它們 不斷進行企業優化。所以,中國製造業的產業結構優化是必然的,在提高競爭力 [4] 上海大學 的過程中, 這就需要金融業為新技術提供融資業務,這個過程進一步促進中國金 融業不斷發展,遵循了第二產業是第三產業發展基礎的論斷。 在金融業和製造業發展的過程中,金融業對製造業起支撐作用,而製造業對 金融業起推動作用。另外,在中國,金融業發達程度與製造業發達程度的空間分 布有很大重合之處,即金融業發達的地方製造業也發達,典型的如長三角、珠三 角地區。長三角珠三角地區的製造業已趨於成熟,正在欣欣向榮地發展著,同時 這兩地的金融業發達程度更不容置疑, 而金融業低沉的西北地區製造業也不容樂 觀。 這也說明了製造業的發達程度影響了金融業的發展情況,它們兩者之間存在 長期穩定的相互關系。

Ⅶ 共享製造的春天已經到來

聚焦服務業製造 張新紅

在共享經濟快速發展的時代背景下,我國共享製造悄然興起,製造業正在成為共享經濟發展的主戰場。繼2019年工業和信息化部等多部門聯合發布《關於加快培育共享製造新模式新業態促進製造業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後,近日出台的《關於進一步促進服務型製造發展的指導意見》強調要積極推動共享平台建設,鼓勵企業建設共享製造工廠,完善共享製造發展生態。共享製造將成為推動製造業轉型升級、實現高質量發展的突破口和重要推動力。

共享製造做什麼

共享製造是服務型製造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一種新型的製造資源配置方式,是適應共享經濟時代發展的新業態,也是一種新的製造業發展觀。共享製造又稱製造共享,或製造資源共享,是共享經濟在生產製造領域的應用創新,是圍繞生產製造各環節,運用共享理念將分散、閑置的生產資源集聚起來,彈性匹配、動態共享給需求方的新模式新業態。一般來說,共享製造有三個基本特徵:基於互聯網的製造資源配置、使用權分享、大眾參與。這些基本特徵也可以看作是鑒別真假共享製造的基本標准,以便將共享製造與一般性的電子商務、分時租賃等區別開來。

發展共享製造,是順應新一代信息技術與製造業融合發展趨勢、培育壯大新動能的必然要求,也是優化資源配置、提升產出效率、促進製造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舉措。中國發展共享製造擁有獨特的自身優勢,也具有特殊的作用和意義。共享經濟為製造業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 歷史 性機遇。中國是製造業大國,也是互聯網大國,如果能夠把兩個優勢結合起來,將形成疊加效應、聚合效應和倍增效應。在滿足日益增長的個性化和多樣化需求方面,共享經濟對推動中國傳統製造業生產體系的重構,可能會產生多維度影響。

所有製造企業既可以通過共享讓自身擁有的資源發揮更大作用,也可以通過共享從別的企業那裡獲取所需要的資源。對於一個企業而言,在不同的發展階段需要共享的重要資源會不一樣。對於整個製造業而言,不同發展階段共享的內容、目標、任務也會有所不同。從平台發起者看,目前在國內開始出現以下幾種類型的共享製造平台。一是互聯網創業者發起組建的產能共享平台。二是行業主管機構牽頭打造的產能共享平台。三是行業龍頭企業牽頭打造的垂直型產能共享平台。四是製造企業依託優勢資源搭建的眾創型共享平台。

從共享內容看,按照產業價值鏈主要環節,結合共享製造現實發展需求,共享製造有三個發展方向,即製造能力共享、創新能力共享、服務能力共享。

根據《關於進一步促進服務型製造發展的指導意見》,針對我國共享製造現階段的發展特點和主要問題,共享製造的重點任務集中體現在平台、集群、生態和基礎四個方面。一是培育發展共享製造平台,積極推進平台建設,鼓勵平台創新應用,推動平台演進升級。二是依託產業集群, 探索 建設共享工廠,支持發展公共技術中心,積極推動服務能力共享。三是創新資源共享機制,推動信用體系建設,優化完善標准體系,完善共享製造發展生態。四是提升企業數字化水平,推動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強化安全保障體系,夯實共享製造發展的數字化基礎。

共享製造怎麼做

共享製造發展需要政府、平台、企業等各方面共同努力。

1.共享經濟為製造企業帶來了難得的 歷史 性機遇,應活學活用共享經濟思維。

對所有製造企業而言,轉變發展理念都將是頭等大事。首先,企業領導要帶頭學習共享經濟相關知識,把握共享經濟發展規律和模式創新基本原理,認識共享經濟發展是大趨勢。其次,組織開展共享經濟知識培訓,逐步樹立以共享促創新、以共享求發展的新理念。再次,鼓勵全員創新,將共享經濟基本原理與企業技術創新、產品創新、模式創新、制度創新相結合, 探索 企業創新發展的新路子。

增強企業活力和創新力。一般而言,企業可以從三個角度尋求共享製造的突破口。其一,將優勢資源共享出去。檢討企業擁有的廠房、設備、生產線、實驗室、銷售渠道、售後服務能力等各類優勢資源是否都得到了充分利用,嘗試用共享經濟的方式讓這些資源發揮更大的作用。其二,將緊缺資源共享進來。對於企業緊缺的資源,如人才、技術、設備、資金、渠道等,嘗試用共享的辦法來獲取。其三,用共享的方法提高各環節經營運作效率。比如,在研發環節可以鼓勵全員創新,搭建「人人創客」平台,可以吸引 社會 力量參與產品創新;在生產環節,可以委託生產,租賃設備、廠房、生產線;在銷售環節,可以共享渠道、物流,採取眾籌眾投、以租代售、個性化定製等模式,也可以動員 社會 力量參與銷售和服務。

有條件的大中型企業可以搭建垂直行業共享製造平台,從做企業轉向做平台,從做產品轉向做生態。平台化、生態化是所有產業發展的大趨勢,將來會形成「業業有平台」的局面,但目前各細分領域都還處在 探索 階段。一般而言,行業龍頭企業、產業集聚區領頭企業等都有一定的能力基礎,有機會在垂直細分市場打造出一個全行業或區域性的共享製造平台。即便沒有能力成為全行業數一數二的大型平台,企業自身發展也應盡量逐步實現平台化運營、生態化擴張。

小微企業可以積極利用已有的共享製造平台,增強創新能力,擴大生存空間。對於眾多小微企業,構建大型共享製造平台的可能性不大,但利用已有平台提升自身實力的機會還是很多的。目前製造領域在研發、設計、生產、檢測、物流、渠道、服務等各個環節都已經有大量的共享平台存在,上面集中了海量的供給與需求,為小微企業發展提供了全新的機遇和市場空間。

平台企業可以充分利用國家鼓勵共享製造發展的政策環境,加快資源集聚,加大創新力度,提升服務能力。

2.進一步完善發展環境,構建共享製造生態。

共享製造剛剛興起,不同地區、不同領域情況差別很大。技術創新、模式創新、制度創新、理念創新,是方向,也是選擇。不同的認知和行動會帶來截然不同的結果,政府部門在共享製造發展過程中將發揮十分重要的作用。

加強共享經濟尤其是共享製造的研究、培訓和宣傳。及時總結推廣成功經驗與做法,形成示範案例,在全 社會 營造關心、支持和創新發展共享經濟尤其是共享製造的良好氛圍。

推動示範引領。在服務型製造示範遴選活動中,面向基礎條件好和需求迫切的地區、行業,遴選一批示範帶動作用強、可復制可推廣的共享製造示範平台和項目,及時跟蹤、總結、評估示範過程中的新情況、新問題和新經驗,加強典型經驗交流和推廣,進一步推動共享製造在不同行業的深度應用和創新發展。支持共享製造企業積極申報全國企業管理現代化創新成果。鼓勵有條件的地方先行先試,開展共享製造試點,及時跟蹤、總結經驗,培育共享製造優秀供應商,形成共享製造產業生態供給資源池。

強化政策支持。鼓勵行業主管機構、行業領頭企業搭建共享平台,在資金扶持、金融信貸、科研獎勵、稅收優惠、服務創新等方面予以政策傾斜,助力實現「一業一平台」。政府產業基金、各類優惠政策等對共享製造要多看一眼,對已經成型且有較好發展前景的創新平台要「見苗澆水」,盡力扶持,鼓勵和引導各類風險基金更多支持產能共享平台發展。積極利用現有資金渠道,支持共性技術研究與開發,開展共享製造平台建設與升級、技術應用創新、製造資源採集系統開發、共享工廠建設等。深化產融合作,引導和推動金融機構為共享製造技術、業務和應用創新提供金融服務。鼓勵有條件的地方制定出台支持共享製造創新發展的政策措施。

創新監管,完善生態。要深化改革創新,進一步破除製造業企業進入服務業領域的隱性壁壘,持續放寬市場准入。對於共享製造新業態,要堅持「鼓勵創新,包容審慎」基本原則,堅決改掉不適應新業態發展的法律、標准和政策條款。在扎實推進信息共享的同時,強化信用體系建設和知識產品保護。充分發揮平台、參與者和 社會 力量,盡快形成協同治理新局面。

(作者系國家信息中心共享經濟研究中心主任)

Ⅷ 汽車金融業的汽車金融業的起源與發展

國外的汽車金融業務起源於20世紀初,汽車製造商向用戶提供的汽車銷售分期付款。當時汽車還屬於奢侈品,因而銀行不願意向汽車消費發放貸款。這給汽車購買者和銷售商造成了障礙,致使很多數消費者買不起汽車。但製造商提供的分期付款卻大大佔用了製造商的生產、運營資金,為解決這個問題,20世紀20年代初,美國的汽車公司開始組建自己的金融公司,從而開始了汽車信貸消費的歷史。
汽車金融最初的職能僅僅是向汽車生產企業的經銷商及其下屬零售商的庫存產品提供貸款服務,並允許其經銷商向消費者提供多種選擇的貸款或租賃服務。隨著其業務范圍和職能的不斷拓展,汽車金融服務公司開始逐步向消費者、經銷商和生產商提供多種形式的全方位金融服務。現代的汽車金融業已經衍生出行業金融的職能:除了汽車消費信貸服務外,還包括融資性租賃、購車儲蓄、汽車消費保險、信用卡等,滲透到了貫穿製造、銷售、消費、直到最後報廢的整個汽車產業每個環節及與相關產業,包含有條件融資、儲蓄、信用卡、貸款、汽車營銷百事通保險與擔保等業務,形成了比較完整的金融服務產業鏈。
整體來看,汽車金融基本經歷了起步、發展和成熟三個階段,這三個階段體現了汽車金融發展的一般規律和不同的運行模式。①汽車金融的「泛化模式」。這是汽車金融發展的初期形態,是以增強汽車消費市場的成長性、拓展汽車消費市場的總量、助長消費能力為直接目標的信貸融資模式。其實質是以信貸工具為基本手段來達到汽車消費量的擴張。②汽車金融的「深化模式」。這是汽車金融的發展形態,是以銷售市場整合和營銷規模效益化為基礎的金融運作模式,其實質是在汽車金融量擴張的情況下質的提高。其中既包含針對消費融資的金融工具的豐富和深化,也包含對汽車廠商提供相關咨詢服務的能力和自身制度體系、運作管理體系等的完善和發展。③汽車金融的「混合模式」。這是一個相對完備、成熟的形態,是建立在以實現汽車產業金融化為目標的汽車金融的「泛化」與「深化」有機統一的形態。同時是汽車金融從橫向和縱向的角度對汽車產業全面擴展、滲透與深化的過程。「混合模式」實現了量和質的統一,是以汽車產業全面金融資本化為標志的。
據統計,全球每年新舊車銷售收入約1.3萬億美元,其中只有30%(3850億美元)是現金銷售,約70%(9150億美元)均有融資性安排,美國的這一比例(包括融資租賃)更是高達80%~85%,汽車金融服務業產值年增長率在2%~3%,已成為各大汽車公司的重要利潤來源。僅在2002年,美國通用汽車金融公司就為全球800萬用戶提供了信貸支持,福特汽車公司金融業務的稅前利潤高達30億美元,已接近其主業汽車製造業的水平。可見,未來意義上的汽車金融業既是汽車產業的主要營利方式,同時,這種金融業與大金額、高復雜性、高附加值且屬於大眾化消費商品的「同體化」經營又將是金融業發展的新途徑。

與製造業提供金融服務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期貨中盈虧平衡點 瀏覽:27
中美匯率影響因素 瀏覽:954
工行貴金屬定投特點 瀏覽:276
天元機電股票 瀏覽:302
湘財證券官網電話 瀏覽:349
假設總杠桿系數大於 瀏覽:418
成都國銀普惠金融服務外包有 瀏覽:432
天津銀行北京分行經營貸款 瀏覽:733
私募股權投資杠桿 瀏覽:403
抓最佳組合買點趨勢指標 瀏覽:702
河北銀行理財雙周本益贏 瀏覽:618
論述某公司的金融目標 瀏覽:884
曲靖正規貸款 瀏覽:350
河南中小企業融資案例 瀏覽:97
股票每次2萬 瀏覽:923
工商銀行理財產品論文 瀏覽:35
公司法證券法信託法 瀏覽:131
證券期貨市場誠信檔案資料庫 瀏覽:889
汽車金融公司服務口號 瀏覽:590
招商把傭金吞了 瀏覽: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