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投資金融 > 藩信金融服務

藩信金融服務

發布時間:2022-12-28 21:16:29

Ⅰ 支付寶拉黑了怎麼還能收到轉賬

支付寶不僅是一個理財軟體,也是一個生活社交軟體,用戶可以在這里自由的社交,非常多的社交功能都可以使用,可以互動,文字、表情包都有,很多用戶都會使用這款軟體社交,也有很多用戶會在使用的時候,將對方拉黑,那麼用戶在使用這款軟體的時候,如果將對方拉黑了,還能收到對方的轉賬嗎?如果你在使用的時候也遇到了這樣的問題,可以使用這款軟體進行操作,一起來看看能否轉賬吧!
支付寶拉黑後還能收到對方轉賬嗎
第一步支付寶拉黑好友後,是不能收到對方轉賬的。
黑名單不會影響賬戶間的轉賬功能,A將B加入黑名單後,可以向B發送社交消息。B向A發社交消息時,提示消息發送不成功,提示「消息已發出,但被對方拒收了「。轉賬消息不受影響,雙方都可以發送。
黑名單不會影響賬戶間的轉賬功能,A將B加入黑名單後,可以向B發送社交消息。B向A發社交消息時,提示消息發送不成功,提示「消息已發出,但被對方拒收了「。轉賬消息不受影響,雙方都可以發送。
不行,對方還是能收到,雖然拉黑你了,支付寶不會關閉轉賬業務
不能了 的 拉黑了 就關閉了的 不能看見了的哦
不知道怎麼樣
估計可以領的吧。 你的已經發出去了,而且事情發生在拉黑之前,是已經完成的事情。
不能,拉黑你了以後都不知道你去哪裡了,怎麼 給你發啊
對方把你拉黑,就是屏蔽所有的一切干擾,不存在你還能發送消息(成功)。 你真的想留言,就「轉賬」0.01元,轉賬不受限且可以備注留言。

Ⅱ 金融創新的直接原因

問題一:引發金融創新的直接原因是什麼 追問: 這個是簡答題哦 多寫點哦 回答: 金融創新是一 個包括金融業多方面創新的總概括,它不僅包 括金融機構和金融市場方面的創新,還包括金 融業務方面的創新。就金融業務創新而言,它 又包括在金融工具、金融服務融資方式、帳 務系統以及支付制度等方面的創新。在金融業 務創新中,金融工具的創新是基礎,如果沒有 金融工具的創新,也就談不上在金融其他方面 的創新。近20年來,國際金融市場金融業務 創新已成為金融變革的一股新的浪潮,給金融 業的發展帶來了極其深刻的影響。引起金融業 務創新的直接原因: 1.科學技術的進步和現代化通訊技術的 迅速發展,為金融業務創新提供了客觀條件。 隨著國際經濟的發展和新興電子工業的崛起, 全球銀行業務發生著巨大變化。原有的業務經 營方式和方法已不能適應業務發展和機構增加 的需要,加之銀行業之間的劇烈競爭,迫使銀 行不斷改善經營管理和提高工作效率,這有力 地促進了銀行業務的自動化、電腦化。 2.金融國際化和自由化的發展,銀行間 的劇烈競爭,為規避利率、匯率風險而推出創 新業務。 3.國際資本移動、融資證券化帶來的信 用變革,引發了金融工具的創新。 4.逃避金融管制,也推動著金融業務的 不斷創新。 5.為爭奪市場,滿足不同客戶的不同需 求,金融競爭加快,推動著金融業務的創新。隨著西方主要國家經濟的發展和產業資本的日 益集中,金融資本也更趨於集中和壟斷,銀行 業的競爭也越加劇烈,特別是離岸金融市場的 形成,這些城市和地區金融機構集中,又不受 所在地國家法律的制約。為了加強競爭力的需 要加快速增資的需要,銀行業之間積極擴大業 務范圍,擴大市場佔有份額,增加客戶來源, 開拓業務品種,增加資金來源,改善資產質 量,提高增收能力,增強其在國際金融市場上 的應變能力,從而不斷探索金融新業務和融資 的新方式。此外,為了佔領市場

問題二:金融創新的含義和表現形式,推動金融創新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各國經濟學家對金融創新的成因解說紛紜,主要有技術發展說.需求推動說、財富增長說.貨幣因素說、制度因素說、迴避管制說、結構變化說等,但多是側重某一因素的作用.當代金融創新應該是在特定的經濟背景下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產物,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有,經濟思潮的變遷、需求 *** 和供給推動、對金融管制的迴避及新科技革命的推動等.

問題三:引發金融創新的直接原因是什麼 市場經濟發展是引發金融創新的直接原因。

問題四:分析戰後國際金融創新的原因 1金融創新是近年來西方金融業中迅速發展的一種趨向,內容是突破金融業多年傳統的經營局面,在金融工具方式機構以及市場等方面均進行了明顯的創新和變革。2,國際金融創新包含金融工具
市場制度機構等的創新,金融工具的創新是金融創新最主要的內容,它是所有其他金融創新的基礎核心。如,金融工具創新導致在傳統金融產品和一般商品期貨的基礎上產生了金融期貨,主要有利率期貨、貨幣期貨和股票指數期貨。3引起創新的原因主要概括為以下幾方面:・1.首先,規避風險是國際金融創新的主要原因。同過去相比,20世紀70年代和80年代的金融市場變得更具風險.浮動匯率制度的實施西方各國對貨幣政策工具的運用債務危機的爆發,是的國際金融市場的匯率利率信用風險日漸突出。在這樣的背景下,投資者和借款人既需要分散和規避風險又需要增加金融資產的流動性擴大資金來源,這些現實需要成為推動金融創新的主要動因。2其次,國際竟然市場上的政策性因素也直接推動了金融創新的發展。一方面,戰後各國對金融活動和資本流動的管制 *** 了金融機構工商企業的規避行為,另一方面,80年代以後西方各國紛紛放鬆管制,金融自由化趨勢拆除了各國竟然市場的藩籬,加速了金融創新的進程。3國際金融管制的放鬆使得金融機構之間業務相互交叉競爭加劇,於是跨國銀行和一些積極參與國際金融市場的非銀行金融機構必須積極創新,從而最大限度地擴充利潤來源。4科學技術的進步和現代化通訊技術的 迅速發展,使 信息傳播速度加快減少了傳統業 務部門的收益,加劇了價格競爭,從而 *** 了 金融機構的創新。・5此外新保守主義思潮和經濟自由化傾向也促使了國際金融的創新。

問題五:金融創新為什麼會形成一種趨勢 目前,人類社會正處於金融創新的活躍期,在中國尤其如此,金融創新已經成為整個中國創新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尤其是實體經濟的發展,對於金融創新寄於了厚望。以余額寶為代表的互聯網金融,中國 *** 和監管部門都給予了寬松的環境,為其創造了廣闊的發展空間,正是這種期待的體現。
金融自出現在人類經濟社會的那一天起,便開始了創新的漫長歷程。除了貨幣載體的變化、信貸銀行的產生以及其它金融機構的出現,真正革命性的金融創新開始於20世紀。
自20世紀至今,人類金融創新經歷了四個階段。第一階段(20世紀50、60年代),金融創新主要是為了規避監管。在這個時期創新的金融產品主要有歐洲美元、歐洲債券、平行貸款、自動轉賬、混合賬戶等。第二階段(20世紀70年代),金融創新主要是為了轉嫁風險。創新的金融產品主要有浮動利率票據、聯邦住宅抵押貸款、外匯期貨、利率期貨等。第三階段(20世紀80年代),金融創新主要是為使金融產品類型的多樣化。創新的金融產品主要有貨幣互換、利率互換、票據發行便利、期權交易、期貨交易、可變期貨交易、汽車貸款證券化等。第四階段(20世紀至今),金融創新主要是金融產品組合創新、金融產品與非金融產品組合創新。創新的金融產品主要有銀證、銀保、銀證保業務資產證券化。
在整個20世紀,全球金融創新中心,從英國轉移到美國而未來的金融創新中心可能由美國向中國轉移。當然,全球金融創新的轉移並非來易事,要取決於中國對未來金融創新大勢的把握和金融創新能力的提升。那麼,未來金融創新的趨勢是什麼?從目前全球金融發展的業態來看,將出現三大趨勢。
第一大趨勢是金融網路化而形成的互聯網金融。互聯網金融的核心是藉助信息科學技術追求便捷、自助、普惠的三大目標。
互聯網金融對便捷的追求,是互聯網金融通過互聯網和大數據技術採用新型的風險管理模式開展的資金中介、信用中介和風險中介業務。大數據時代是不問原因只問結果的時代,結果認可,便可以享受金融服務。當今正在興起的PTP投融資模式(這是從英國傳來的金融模式,PTP的意思是peopletopeople)。投資方和融資方通過網上平台進行「個人對個人」、「個人對企業」的放款和借貸。這種方式對投融雙方帶來了非常便捷途徑和方式。
互聯網金融對自助的追求,與傳統信用風險式(即傳統的銀行融資)的融資模式不同,在風險管理模式、利潤模式、客戶服務模式都是建立在對個體的判斷和服務基礎之上,如果你要到銀行貸款,銀行首先要做的是對你這個人進行信用風險的評估,然後再決定你是否可以貸款。這是完全建立在對個體的信用風險把控基礎之上的借貸模式。而互聯網金融將成為網路上購物一樣,想要購買什麼產品就購買什麼樣的產品,全部由自己來解決。在人體器官電子化的未來,具備了完全可以實現的技術條件。現在的手機銀行便是這種未來的開端。
互聯網金融對普惠的追求,與傳統銀行的本性不同。傳統銀行的本性是嫌貧愛富,你越富它越愛你,你越窮它越嫌棄你。傳統銀行是:你有就給你更多,你沒有就將現在有的全部拿走。互聯網金融是普惠金融,無論是窮是富,人人都可以從網路上獲得金融服務。在可預見的未來,互聯網金融將徹底改變傳統銀行的「衙門化」。現在,最大的障礙,不是准入問題,不是監管問題,也不是技術問題,而是信用問題。盡管阿里巴巴、支付寶和淘寶網對金融體系的信用制度有了初步的構建,但依然不夠成熟。一旦創造了符合互聯網金融要求的信用制度,傳統銀行將立刻消失,意味著普惠金融時代的到來。
當然,互聯網金融的形成,需要進行一系列創新,包括觀念創新、技術創新、產品創新、工具創新、制度創新、組織創新和監管創新等。沒有這一系列的創新,互聯網......>>

問題六:金融創新的形式 按照這個觀點,創新包括技術創新(產品創新與工藝創新)與組織管理上的創新,因為兩者均可導致生產函數或供應函數的變化。具體地講,創新包括五種情形:(1)新產品的出現;(2)新工藝的應用;(3)新資源的開發;(4)新市場的開拓;(5)新的生產組織與管理方式的確立,也稱為組織創新。

問題七:持約束誘導論的觀點的人認為什麼是金融創新的根本原因 (1)約束誘導型金融創新理論上研究金融創新原因的理論之一,是由西爾柏主要從供給角度提出的理論。西爾柏研究金融創新是從尋求利潤最大化的金融公司積極創新這個表象開始的,由此歸納出金融創新是微觀金融組織為了追求最大的利潤,減輕外部對其產生的金融壓抑而採取的「自衛」行為。
(2)西爾柏認為,金融壓抑來自兩個方面:一是內部強加的壓制。金融企業採取了一系列資產負債管理制度,保障資產具有流動性的同時還有一定的償還率,以避免經營風險,保證資產的安全。但這些規章制度,一方面雖然確保了金融企業的經營穩定,但另一方面卻形成了內部的金融壓抑。二是 *** 的控制管理。這種因外部條件變化而導致的金融創新要付出很大的代價。要分為兩種情況:一種情況是外部條件變化而產生金融壓制,使金融機構的效率降低。金融機構必須努力通過創新提高效率來彌補這部分損失;另一種情況是金融壓制使得金融組織所付出的機會成本越來越大,創新是對金融壓制的反應,其代價與壓制所造成的機會成本增長是一致的。因此,金融機構通過逃避壓制來盡量降低其機會成本增加所帶來的損失。

問題八:簡述當代中國金融創新的特點 金融市場
離岸金融市場的概念
離岸金融市場(offshore finance market),是指主要為非居民提供境外貨幣借貸或投資、貿易結算;外匯黃金買賣、保險服務及證券交易等金融業務和服務的一種國際金融市場,亦稱境外金融市場,其特點可簡單概括為市場交易以非居民為主,基本不受所在國法規和稅制限制。離岸金融市場在60年代的興起,使國際金融市場的發展進入了一個全新的發展階段。
[編輯]
離岸金融市場興起的原因
50年代以後,國際經濟關系發生了一系列重大變化:
第一,許多國家獲得了政治獨立,並渴望有一個能為它們提供不受任何一國管轄與影響的、資金可自由借貸的國際金融市場。
第二,跨國公司獲得了巨大發展。它們不僅以對外直接投資為特點促使生產國際化,而且資本也國際化,迫切要求有一個靈活自由的資金貸放市場,以滿足國際業務迅速發展和資金頻繁調動的需要。
第三,一些短期資本持有者,鑒於美元總的地位相對下降和資本逃避的需要,也要求有一個不受各國法令管制的資金「避難所」。
第四,美國自從50年代開始,就連續發生國際收支逆差,大量美元流往境外,形成了「歐洲美元市場」,即境外美元市場。60年代後,歐洲聯邦德國馬克、歐洲法國法郎、歐洲荷蘭盾以及其他境外貨幣,也在這個市場出現,從而使歐洲美元市場發展成為歐洲貨幣市場。
歐洲貨幣市場是一個新型的國際金融市場。這種金融市場,最早出現在倫敦,以後在新加坡、紐約、東京、香港等地相繼開設。
[編輯]
離岸金融市場的類型
從不同角度來看,離岸金融市場有不同的類型。從從事的業務范圍來看,有混合型、分離型、避稅型及滲漏型等離岸金融市場;從市場形成的動力來看,有自然漸成型和 *** 推動型離岸金融市場;從市場功能來看,有世界中心、籌資中心、供資中心及簿記中心等。下面我們僅從市場業務范圍來考察離岸金融市場的類型。
1.混合型離岸金融市場
該類型離岸市場的特點:離岸金融交易的幣種是市場所在地國家以外的貨幣,除離岸金融業務外,還允許非居民經營在岸業務和國內業務,但必須交納存款准備金和有關稅獻,管理上沒有限制,經營離岸業務不必向金融當局申請批准。我國香港離岸金融市場屬此類型。
2.分離型離岸金融市場
它是指沒有實際的離岸資金交易,只是辦理其他市場交易的記賬業務而形成的一種離岸金融市場。該類型離岸市場的特點:離岸業務所經營的貨幣可以是境外貨幣,也可以是本國貨幣,但是離岸金融業務和傳統業務必須分別設立賬戶;經營離岸業務的本國銀行和外國銀行,必須向金融當局申請批准;經營離岸業務可獲得豁免交納存款准備金、存款保險金的優惠,並享有利息預扣稅和指一種把離岸業務與在岸業務分立,居民的存款業務與非居民的存款業務分開,但允許離岸賬戶上的資金貸給居民的離岸金融市場。地方稅的豁免權。紐約、東京、新加坡等離岸金融市場屬此類型。
3.避稅或避稅港型(taxhaventype)離岸金融市場
這種類型的離岸市場的特點:市場所在地政局穩定,稅賦低,沒有金融管制,可以使國際金融機構達到逃避資金監管和減免租稅的目的。巴哈馬和開曼以及百慕大等屬於此類型。
4.滲漏型離岸金融市場
這種類型的離岸市場兼有倫敦型和紐約型的特點,但最突出的特點是離岸資金可貸放給居民,即國內企業可以直接在離岸金融市場上融資。
[編輯]
離岸金融市場作用
離岸金融市場的產生和發展,有利於大量國際資本的流入,彌補國內資金缺口,使國內市場主體能以更加靈活的方式和渠道籌資、融資;有利於縮小各國金融市場的時空距離,便利國際借貸資金成本的全球性降低......>>

問題九:含義和表現形式,推動金融創新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各國經濟學家對金融創新的成因解說紛紜,主要有技術發展說.需求推動說、財富增長說.貨幣因素說、制度因素說、迴避管制說、結構變化說等,但多是側重某一因素的作用.當代金融創新應該是在特定的經濟背景下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產物,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有,經濟思潮的變遷、需求 *** 和供給推動、對金融管制的迴避及新科技革命的推動等.

問題十:金融創新的意義和作用 1.金融穩定維護金融穩定也包括銀行系統的穩定,而房地產貸款在其中也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進入了一個高速發展的嶄新歷史階段,居民住宅狀況和城市面貌有了極大的改善,這是改革開放的巨大成就。而要大力和長期發展房地產業,就必須建立一個包括房地產開發融資體系和房地產消費融資體系的復合型的多元融資體系。總之,我國房地產金融體系都有待完善和發展,而長期穩定的金融支持政策又穿實現我國經濟發展、改善人民居住水平、培育支柱產業必須的制度保障。 2.房地產個人投資者房地產投資有規模大、資金周期長及專業性等特點,這使得大眾投資者難以直接介入,但發展房地產金融(包括融資)相關投資產品為投資者提供了多元化的投資渠道。從目前我國的金融體制看,大眾投資者因為投資渠道狹窄而沒有得到有效運用。至2008年底,我國城鄉居民儲蓄余額近20萬億元,建立我國自己的房地產金融投資產品,將其中的一部分吸引到房地產產業上來,譬如讓散戶有機會去購入包括一些大型商業房地產的信託單位,讓他們享受到以往只有大型房地產發展商可以持有大型優質物業的權利,將有利於房地產市場和金融市場的持續穩定發展。 3.房地產機構投資者對國內許多機構投資者來說,目前我國由於金融市場不成熟、投資和融資產品少,加上國家對機構投資房地產有較大限制,還不能有較安全的方式投資房地產,這種情況已經被很多業內人士意識到,而一些投資和金融機構也意識到了這里所蘊涵的巨大的商機。幾年來保險公司、信託公司和基金公司等機構的一些人士也非常關心並願意參與到這個市場。因此如何順利地開展房地產融資和投資業務,已成為業界十分關注的問題。對機構投資者來說,投資房地產投資和融資對其業務的長期穩當和多元化發展都是有利和必須的。 4.房地產公司正如前面提到的,房地產開發具有投資大、周期長的特點。長期以來,我國房地產業大貸款是推動房地產開發的主要資金動力,房地產開發非常依賴銀行貸款,大約70%的房地產開發資金來自銀行貸款的支持。因此在我國每當 *** 進行宏觀調控或房地產項目出現一些問題,許多房地產企業都面臨資金周轉困境,經營步履艱難,這也是造成我國房地產開發企業生命力較短的主要原因之一。而發展房地產金融包括投資和融資產品給房地產企業帶來了生機,房地產企業通過這些金融產品可以大大拓寬了融資渠道,減少了對間接融資的依賴,從而降低了經營風險。 5.商業銀行發展房地產融資創新首先可以滿足房地產市場對信貸資金的部分需求,尤其是在通過增加直接的融資渠道同時,使商業銀行本身也有更好的抗風險能力。從國際經驗看,一旦經濟不景氣或房地產泡沫破滅,呆壞帳比例容易升高,而實施房地產投資和融資渠道多元化使開發商有更多融資渠道同時對銀行的依賴減少。其次我國銀行房地產貸款業務發展很快,但當它發展到一定規模時,銀行可能會面臨較大的資金缺口,以及資金來源的短期性與住房貸款資金需求長期性矛盾;這無疑會帶來新的金融風險,不符合銀行資產的流動性、安全性的要求,容易造成清償危機,產生金融風險。 6.證券市場 發展房地產融資創新對我國房地產投資者、房地產公司、商業銀行的積極作用現在大家已達成共識,但對證券市場的影響這方面討論的較少,事實上這一點很重要。目前我國證券市場最大的問題之一就是的產品結構不合理,高風險產品佔主要地位,在證券市場上的可交易品種,大約70-80%為風險較高的股權類產品;低風險產品品種單一,不但是市場規模小,而且品種極為單調,只有少量流動性較差的國債及少量企業債等,不能滿足廣大個人和機構投資者的需求。因此,大力發展低風險市場產品,包括更多房地產投資和融......>>

Ⅲ 大資管時代到來,財富流向何處

跨界殺手這個詞是現在資產管理行業現狀的真實寫照。資產管理不斷升溫,各大機構紛紛盯上資管業這塊肥肉,競爭日益白熱化,進入了全面混戰的「戰國時代」。有人認為,大資產管理時代(簡稱「大資管時代」)呼嘯而來。

在居民理財需求旺盛、行業監管逐步開放、行業融合度逐漸上升的背景下,資管業有哪些新發展?我們的財富要流向何處?

行業洗牌:各類機構「搶灘」資管業

目前,經營資產管理業務的金融機構幾乎囊括市場上絕大多數的金融機構,具體包括商業銀行、證券機構、基金管理公司、保險公司、信託投資公司、私募機構、第三方理財機構,以及各種資產管理公司和投資公司等,資管業迎來了「大資管時代」。

相關數據顯示,我國資產管理業務的受託管理資產規模一直保持穩定的上升趨勢。除2008年受金融危機影響,整體規模增速有所放緩外,其餘時期我國資產管理業務規模基本都保持在20%以上的增長速度。2011年、2012年的業務規模增速均達到40%以上。

招商銀行副董事長張光華認為資管業市場廣闊,他曾表示,有關研究機構報告顯示中國資產管理未來十年會以年均復合25%的增長率在增長,是最快的增長行業之一。

「大資管時代」看似遠在天邊,實則近在眼前。溫州的王阿姨最近發現,小區附近的公園里多了一些宣傳理財產品的人,還有人主動找到她,向她介紹P2P理財。一直以來,王阿姨都是把錢存在銀行,從來沒有想過理財,看到身邊的朋友拿同樣的錢獲得更高的收益,王阿姨心動了,投了10萬元試試水。

銀行理財產品、貨幣基金、余額寶、P2P……似乎各種理財信息鋪天蓋地襲來,王阿姨們慢慢意識到,原來錢可以放在銀行以外的地方。資產管理,正潤物細無聲地滲透到生活中。

經濟的持續發展、居民財富的有效積累,社會資產管理意識提升,這些都刺激了資管業的繁榮,一系列監管「新政」的出台,像是導火線,讓資管業迅速摩擦出火花。

2012年以來,中國資管行業的監管政策不斷放開:期貨公司獲准開展資產管理業務,證券公司首次獲得私募證券投資基金綜合託管資格,基金公司首次獲准進入私募股權投資(PE)領域……政策藩籬不斷去除,牌照壁壘進一步降低,各機構業務邊界趨於模糊、交融度大幅提升,加之巨大的市場誘惑,資管業快速發展,競爭日益白熱化,進入了全面混戰的「戰國時代」。

探路轉型:高競爭期誰是英雄

高競爭期來臨,政策紅利的消失,各大機構紛紛探路轉型,從更廣、更深層面進入資產管理市場。從分業到混業,追求差異,培養核心競爭力成為主旋律。

「2013即將過去,信託潮起潮落。上半年非標額度控制,同業飆升,錢荒;下半年信貸資產證券化,土地流轉,並購基金。從頭到尾的證券資管、基金子公司的競爭和剛兌的壓力。2014年,信託業如何存在?」去年底,一位信託業內人士在微博中寫道。

政策「松綁」之後,信託公司的現有客戶被各類機構分化,同質化的資產管理業務使得信託公司原有業務模式的「替代效應」和「擠出效應」日益凸顯。平安信託與麥肯錫咨詢公司聯合發布的《中國信託業發展研究報告(2013)》指出,另類資產管理、新型私募投行業務與私人財富管理將是信託業未來發展方向。

作為金融機構主體商業銀行,原有的以理財為主的資管模式弊端日顯,它們正逐步引導資產管理業務向「代客理財」的本質回歸,加快實現從「資產持有」到「資產管理」的經營轉型。

通道業務狂擠泡沫之後,券商也慢慢回歸主動管理。不少券商資管人士也表示,資管業務將成為未來最具成長性的業務,而業內對主動管理業務類型的偏好也各有不同,主要包括固定收益、量化對沖、信貸資產證券化等業務模式。

同其他金融機構相比,中國人壽保險(集團)公司的姜濤認為保險公司的突破點在保險資源的有效整合。他認為居民財富管理意識提高,對「一站式」金融服務的需求也越來越強,保險公司強大的營銷隊伍可以將資產管理的產品與客戶群的需求進行有效對接,發揮巨大優勢。他還提到,保險公司的保障、避稅等功能也有待開發。

然而,巴曙松團隊歷時八年對資產管理行業跟蹤研究後發現,與成熟的海外市場相比,中國資產管理行業尚處於發展初期,爭奪中游的通道業務資源依然是各家機構擴張資產管理規模的主要手段之一。

市場供需結構性差異問題並未解決。企業、機構、個人,資產管理的需求越來越旺盛,越來越多樣化,越來越有「私人定製」的需求。浙江省人民政府副秘書長、金融辦主任丁敏哲認為,目前我國的金融服務體系還是主要集中在銀行業,企業的融資以銀行信貸為主,個人的資產以銀行儲蓄為主,從金融市場體系來看,還是典型的倒金字塔形結構。他認為這樣的格局既難以滿足不同類型、不同發展層次企業的多元化資產管理需求,也難以滿足投資者多樣化的資產保值增值的迫切需要。

資管創新:未來格局誰來定

直到今天,「被動管理」仍然是銀行、信託、證券公司等金融機構的資產管理業務不可迴避的關鍵詞,因項目找資金,因監管找資金的思路仍然存在,很多機構對資金的投向和投量並沒有自主完整的規劃。

巴曙松團隊研究發現,中國資管業在信託、券商資管等行業大發展的背景下,以主動管理起家的基金行業發展相對停滯;技術含量較低、同質化程度較高的通道業務規模暴增,而主動管理型的受託資管規模反而停滯。他認為,在政策松綁和制度紅利逐步消失之後,對資產的主動管理水平將是各類資產管理機構在競爭中勝出的因素之一。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目前以美林、高盛、摩根斯丹利等為代表的美國投資銀行均建立了可以投資於幾乎所有資產的產品線,客戶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自主選擇產品和服務。美國投資銀行在建立全資產產品配置平台的過程中,一直非常注重客戶細分、產品結構均衡和完整管理工具的構建。

反觀中國,整個社會對財富管理的認識還有待深入,社會信託環境還需培育。去年,數十家獲得試點資格的商業銀行已先後發行的銀行理財資產管理計劃產品,是資管業探路市場化的一次嘗試。這次產品既不提供保證承諾,也不保障本金,投資者風險自擔,打破了以「類存款」形式出現的銀行理財產品固有模式,讓銀行回歸資產管理的中介機構。

這對投資者的投資能力、風險承擔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分析人士認為,市場的特色和優勢培育了投資者的「獨立性」和「全市場能力」,他們從玲琅滿目的金融產品中做出科學選擇。同時,金融監管也需要與金融創新應齊步,以控制整體風險和保護投資者利益。

巴曙松還提到,資產管理行業的產業鏈很長,每個環節都有可能涌現明星企業,例如道富銀行就專注於發展基金託管業務,是全球最大的基金託管銀行之一。

Ⅳ 居住證上門核實人不在家

如果申請人沒有實際居住,將不會進行辦理。居住證制度將替代現行的暫住證。國務院法制辦向社會徵求意見,徵求意見稿規定,公民離開常住戶口所在地,到其他設區的市級以上城市居住半年以上,符合有穩定就業、穩定住所、連續就讀條件之一的,可申領居住證。

一、居住證上門核實人不在怎麼辦?
沒有實際居住,居住證不會給辦理。
居住證是中國一些發達城市借鑒發達國家「綠卡」制度進行的嘗試,為制定技術移民方式,最終形成中國國家「綠卡」制度積累了經驗。持有居住證者,可享受當地居民的待遇。
2014年1月,北京市出台規定,居住證制度將替代現行的暫住證。同年12月4日國務院法制辦就《居住證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向社會徵求意見。徵求意見稿規定,公民離開常住戶口所在地,到其他設區的市級以上城市居住半年以上,符合有穩定就業、穩定住所、連續就讀條件之一的,可申領居住證。
二、居住證的主要功能
居住證採用CPU晶元IC卡,各地可拓展居住證的以下社會服務功能:
1. 金融服務。可以綁定銀行賬戶,利用居住證查詢賬戶余額以及省內外銀行間匯款、支付業務。
2. 公交服務。可以「刷證」乘坐貼有居住證服務標識的公交車輛。
3. 電子政務。通過自助申報平台,在申領居住證以及申請居住證項目變更、續期等功能的自我實現。
4. 小額消費。通過載入電子錢包功能,居住證可以在商戶POS終端上進行小額消費。
5. 電信充值服務。可綁定移動、網通、電信號碼,並對該號碼隨時進行充值,可以自動獲得消費積分。
6. 公共服務。持證人可以預訂地鐵、火車以及飛機航班票務。
7. 門禁應用。通過載入門禁功能,可以有效識別小區居住人口。居住期滿,自動阻斷持證人在小區的出入。
8. 企業一證通。企業或單位可以根據實際,利用居住證對員工進行考勤登記、出入識別以及內部消費等。
三、居住證的主要意義
從「暫住證」到「居住證」,一字之差體現出城市管理的重大進步。
首先暫住證制度暗含著對外來人口的某種排斥。「暫住」者,顧名思義「暫時居住」也,這就在時間上作出了一定限制。此外,「暫住」需要證件,換言之,無暫住證者不得隨意「暫住」,這就在空間上作出了一定限制。凡此種種,顯然不合於統一市場的客觀要求。將暫住證制度改為居住證制度,有利於城鄉、城際藩籬的破除。
其次將流動人口納入實有人口屬地管理後,將增加居住證社會服務與社會保障兩大功能,從而使流動人口在勞動就業、醫療保險、子女教育、租賃房屋、購車購房等方面享有必要的待遇,從中折射出的,是政府角色由重管理向重服務的轉變。
同時「居住證」一定意義上是對「暫住證」替代,深圳的「居住證」分為兩個內容:一為「臨時居住證」,二為「居住證」。他們分別對應的是一定的經濟政治層級的外來人口,所以「居住證」內含一定的當地的政策導引作用。
隨著我國經濟水平不斷發展,各個城市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發展,因為發展水平各不相同,許多年輕人會選擇到大城市進行工作和生活,為了更好的讓外地人口享受到應有的權益,國家也是規定了,如果外地人口在當地有穩定的工作以及穩定的住所時可以辦理居住證。

Ⅳ 服務「雙循環」格局 同盾亮相2020年中國國際服貿會

2020年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日前在北京落下帷幕。活動是由商務部和北京市政府共同舉辦,全球服務貿易領域規模最大的龍頭展會,聚焦了全球的目光和期待。

新技術、新產品紛紛亮相,新業態、新模式爭相登場。同時,主題為「守望初心,行穩致遠」第六屆金融大講堂在國際服貿會上如約舉行。

同盾 科技 副總裁李偉東受邀參與了服貿會-第六屆金融大講堂的圓桌對話,與原中國銀監會副主席蔡鄂生、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理事長李揚、世界銀行集團國際金融公司亞洲區首席投資官李耀等共聚一堂,並與光大銀行、畢馬威等代表圍繞智慧金融進行了圓桌對話。

李偉東在談話中指出,當前金融與 科技 正在緊密融合發展,金融業通過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慧、區塊鏈等新技術來提升傳統金融的效率,解決傳統金融的行業痛點;新興的金融 科技 行業強化技術優勢,並尋求與傳統金融的合作。在開放的金融生態中,作為共生共榮的命運共同體, 科技 企業應該充分發揮自己的技術賦能優勢,與金融機構在資金、流量、場景、數據、 科技 等多個維度深度融合,有效打破時間和空間藩籬,推進生態內各合作夥伴共贏發展。

「疫情正在倒逼中小銀行,銀行本身對金融 科技 的意識和投入會加大,特別是一些城商行和中小銀行我們感受更明顯,用 科技 的力量更好去健全具有高度普惠性的現代金融體系、精準滴灌中小微已成為市場多方的共識」,李偉東表示。

在如何實現普惠的問題上,李偉東認為要集中解決三個問題:「一是在風控上,如何實現自動化、智能化的審批風控流程,減少人力提高效率;二是如何實現小微企業在沒有資產質押的條件下負債;三是如何建立起廣泛的信用評級體系,為批量化授信提供依據。」

在這方面,同盾做出了一些嘗試,推出了中小微企業金融服務平台解決方案。這是一個以政府為主體,聯手金融機構與 科技 公司,利用政府共享的數據和 科技 公司的智能工具,建設的一種「政府搭平台、 科技 公司建平台、中小企業上平台」服務生態。

同盾中小微企業金融服務平台解決方案已經在杭州餘杭區、唐山市等多個地方有了很好的應用。唐山市企業綜合金融服務平台在疫情期間唐山開展的「春雨金服」行動中,進一步激活、釋放金融「輸血供氧」機能,幫助廣大企業紓困克難,截至9月5日,已有54家金融機構已入住平台,9531家企業注冊,成功融資269.54億元,平台運行效果顯著。

同盾自創立伊始就專注於企業服務,用7年多的時光默默耕耘,踐行中國工匠精神。在本次服貿會上,李偉東還陸續接受了來自人民網和北京青年報等媒體的采訪,講述了在企業服務上的「同盾之策」。

李偉東在現場介紹:「同盾已累計服務客戶超過1萬家,這在業內是一個驚人的數字,而服務的頭部客戶續約率幾乎達到了100%,這是一個含金量十足的數字。」

是什麼支撐起客戶百分之百的信任?同盾 科技 創始人、董事長蔣韜曾表示,TO B服務的本質就是在經營信任和信心,尤其是我們服務的客戶多是以金融、保險、互聯網等涉金融安全為主。

TO B服務的興起是技術能力和市場需求共同驅動的「 科技 替代」, TO B市場的向好,代表著整個 社會 經濟正在朝向精細化、數字化、智能化的方向進化,每個細分產業、細分行業都在追逐內部效率的優化,這需要足夠優秀的技術和足夠專注的團隊來協助完成,基於這種洞察,同盾每年都要拿大量的資金,投入到新產品的創新。

以本次服貿會為契機,面向未來,同盾願與各機構積極合作,用 科技 的力量,助力我國「雙循環」經濟戰略建設。

Ⅵ 國家對政信金融的發展持什麼態度

國家對政信金融一直都是持支持態度。一方面政信金融推動了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進程,利用宏觀調控和市場手段相結合,政府作為主導地位,引入社會資本參與經濟建設;另一方面助力了我國數字經濟的快速發展,新基建中5G、數據中心、特高壓等等領域,都離不開政信金融的幫助。

Ⅶ 廈門居住證過期多久不能再續

居住證過期超過60日,就不能在續。根據相關條例規定:居住證持有人在居住地連續居住的,應當在居住每滿1年之日前1個月內,持居民身份證等有效身份證明、居住證及合法居所證明等,到現居住地流動人口服務管理機構辦理簽注手續。逾期60日未補辦簽注手續的,經核實居住地公安機關應當在居住證管理信息系統中注銷居住登記並注銷、回收居住證。
根據《居住證暫行條例》第十條
居住證由縣級人民政府公安機關簽發,每年簽注1次。居住證持有人在居住地連續居住的,應當在居住每滿1年之日前1個月內,到居住地公安派出所或者受公安機關委託的社區服務機構辦理簽注手續。逾期未辦理簽注手續的,居住證使用功能中止;補辦簽注手續的,居住證的使用功能恢復,居住證持有人在居住地的居住年限自補辦簽注手續之日起連續計算。
關於居住證的主要功能。居住證採用CPU晶元IC卡,各地可拓展居住證的以下社會服務功能:
1、金融服務。可以綁定銀行賬戶,利用居住證查詢賬戶余額以及省內外銀行間匯款、支付業務。
2、公交服務。可以「刷證」乘坐貼有居住證服務標識的公交車輛。
3、電子政務。通過自助申報平台,在申領居住證以及申請居住證項目變更、續期等功能的自我實現。
4、小額消費。通過載入電子錢包功能,居住證可以在商戶POS終端上進行小額消費。
5、電信充值服務。可綁定移-動、網通、電信號碼,並對該號碼隨時進行充值,可以自動獲得消費積分。
6、公共服務。持證人可以預訂地鐵、火車以及飛機航班票務。
7、門禁應用。通過載入門禁功能,可以有效識別小區居住人口。居住期滿,自動阻斷持證人在小區的出入。
8、企業一證通。企業或單位可以根據實際,利用居住證對員工進行考勤登記、出入識別以及內部消費等。
關於居住證主要意義。首先暫住證制度暗含著對外來人口的某種排斥。「暫住」者,顧名思義「暫時居住」也,這就在時間上作出了一定限制。此外,「暫住」需要證件,換言之,無暫住證者不得隨意「暫住」,這就在空間上作出了一定限制。凡此種種,顯然不合於統一市場的客觀要求。將暫住證制度改為居住證制度,有利於城鄉、城際藩籬的破除。
其次將流動人口納入實有人口屬地管理後,將增加居住證社會服務與社會保障兩大功能,從而使流動人口在勞動就業、醫療保險、子女教育、租賃房屋、購車購房等方面享有必要的待遇,從中折射出的,是政府角色由重管理向重服務的轉變。
同時「居住證」一定意義上是對「暫住證」替代,深圳的「居住證」分為兩個內容:一為「臨時居住證」,二為「居住證」。他們分別對應的是一定的經濟政治層級的外來人口,所以「居住證」內含一定的當地的政策導引作用。
因此,對於居住證來說有效期的時間只有一年,需要在到期之前進行更換。這是相關的政策規定,對於外地人來說需要做好相關了解。
法律依據
《居住證暫行條例》第十條
居住證由縣級人民政府公安機關簽發,每年簽注1次。居住證持有人在居住地連續居住的,應當在居住每滿1年之日前1個月內,到居住地公安派出所或者受公安機關委託的社區服務機構辦理簽注手續。逾期未辦理簽注手續的,居住證使用功能中止;補辦簽注手續的,居住證的使用功能恢復,居住證持有人在居住地的居住年限自補辦簽注手續之日起連續計算。

Ⅷ 怎麼看待銀行行業數字化運營

零售銀行數字化轉型具有必然性,
是銀行服務渠道和服務載體數字化遷移、「賣方市場」向「買方市場」快速轉變以及商業銀行應對同業、跨界激烈競爭的必然要求。商業銀行要積極把握數字科技帶來的機遇,以更便捷接觸客戶、更高效服務客戶為切入點,推進零售業務的全面數字化轉型,打造一流數字化銀行,全面擁抱數字化零售金融新時代。

為此,要以APP、API、低代碼、新型生態圈為抓手,引領零售銀行數字化轉型新時代;

要以賬戶、場景、客戶三大思維轉變為保障,順應數字科技發展趨勢 ;

要以平台、場景、產品、流量四個方面為支點,推進數字科技應用拓展。

一、前言:
雖然生物識別、互聯網、二維碼、雲計算等數字金融科技未能改變零售銀行的金融本質,但是卻延伸了零售銀行服務的時空維度,催生了零售銀行產品和服務的深層次調整,顛覆了零售銀行的經營理念,引領著商業銀行進入數字化銀行和數字化零售金融新時代,尤其是5G時代的加速到來更是激發了零售銀行創新發展的動力。零售業務正在成為商業銀行戰略轉型的主戰場,大力發展零售業務成為我國銀行業的基本共識,數字化成為影響零售銀行戰略轉型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數字金融科技正在深入到核心金融領域,數字化營銷成為商業銀行促進零售銀行業務發展的重要抓手,數字化轉型對零售銀行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但是,沒有清晰的數字化藍圖是各商業銀行零售業務創新發展存在的普遍性問題,如何權衡數字金融科技的高效率優勢與滿足客戶隨時隨地使用銀行服務的需求,是擺在各家商業銀行面前的一道難題。如何建立依託銀行業務發展高效積累數字資源、利用數字資源全面驅動銀行業務發展的良性循環機制,是商業銀行創新發展中面臨的共同挑戰。

本文對我國零售銀行數字化轉型實踐進行分析,論述深化零售銀行數字化轉型升級是必然趨勢,進而提出深化零售銀行數字化轉型的思路及對策建議,以期為數字金融科技背景下商業銀行創新發展和轉型升級提供參考。

二、零售銀行數字化轉型的現狀和階段性成效
近年來,在經濟結構調整、消費轉型升級、數字金融科技推廣等因素共同影響和作用下,零售銀行順勢而為、積極變革、創新發展,取得了一系列階段性成效。

(一)數字金融科技成為零售銀行創新發展的新抓手

隨著數字金融科技的成熟和普及,商業銀行積極利用數字金融科技推進轉型發展,數字金融科技已快速成長為零售銀行創新發展的有力抓手。

1、APP成為零售銀行創新發展的新平台

一是商業銀行加大移動端布局,推進手機銀行 APP 和信用卡 APP 的發展、轉型和升級,通過手機 APP 為客戶提供轉賬、理財、賬戶管理、消費信貸、生活繳費、餐飲娛樂等各類金融 服 務 。 比 如:招商銀行的「掌上生活」APP、交通銀行的「買單吧」APP等。

二是通過一系列營銷和拓展活動,吸引客戶向移動端遷移,持續增強手機銀行 APP、信用卡APP的獲客和粘客能力。比如:招商銀行在手機銀行和「掌上生活」兩個APP上推出「周三五折」優惠、光大銀行在手機銀行 APP 開展「11.11 繳費狂歡節」等活動。

三是基於手機銀行和信用卡APP等平台,推出一系列零售銀行應用服務。比如農業銀行在新一代智能掌上銀行推出農銀智投、語音搜索、月度賬單等智能服務;交通銀行基於「買單吧」APP推出「手機信用卡」產品;浦發銀行基於「浦大喜奔」APP推出人工智慧動漫客服。

2、數字金融科技成為零售銀行創新發展的新手段

一是NFC、二維碼、生物識別等數字金融科技正在加速顛覆以磁條、晶元為載體和以密碼、CVN2等為身份校驗措施的傳統業務模式,帶來支付生態模式的深層次調整。比如:NFC支付、掃碼支付正在快速替代甚至顛覆刷卡、插卡支付,已成為主流支付模式。

二是大數據、人工智慧、虛擬現實、區塊鏈、API 等數字金融科技,助力零售銀行產品、服務、管理的數字化和智慧化水平全面提升,帶來客戶服務、市場營銷、風險控制等方面的持續創新和快速演進。比如:招商銀行運用人工智慧等數字金融科技,將原來基於規則的模型升級為實時大數據反欺詐模型;農業銀行利用人工智慧技術上線智慧營銷平台、智慧運營平台、智慧信貸平台和智慧風險控制平台,推動零售業務向智能化轉型;交通銀行利用大數據分析技術,推進「千人千面」財富管理服務創新。

(二)主動轉變成為零售銀行創新發展的新特徵

近年來,商業銀行以轉變求發展、以轉變尋動能,主動開展了一系列積極、有益的探索和嘗試。

1、組織架構調整支撐業務創新發展

一是組建數字金融科技專責部門。中國銀行於 2019 年 8 月組建個人數字金融部,承接原個人金融部零售金融業務、吸收原網路金融部個人業務線的團隊和職能;光大銀行於2018年4月宣布在總行層面成立雲繳費事業中心,承擔光大雲繳費平台的品牌建設、平台建設、產品研發等職能,2019 年 6 月將原電子銀行部更名為數字金融部,作為全行個人及企業數字金融業務的統籌管理部門。

二是實施大零售的組織架構調整。招商銀行於 2018 年 9 月以原零售網路銀行部為依託,吸收基礎客戶部和原零售金融總部,升級為新的零售金融總部,實施「大零售」組織架構調整;

浦發銀行於 2018 年實行零售板塊架構調整,將零售業務管理部、零售產品部合並為零售業務部;平安銀行於2016年12月裁撤13個總行部門,將組織架構調整為大對公、大零售、大內控、大行政四大條線,強化零售支持、服務零售轉型。

2、服務平台迭代推進業務創新發展

一是迭代推出手機銀行和信用卡APP的升級版本。比如:招商銀行於2018年9月同步迭代推出招商銀行APP7.0和掌上生活APP7.0,作為全面探索數字化零售金融的首秀;工商銀行於2018 年推出手機銀行 4.0 版本,實現賬戶查詢、雲保管、信用貸款等八項功能升級。

二是對服務平台進行整合。比如:民生銀行於2018年推出新版手機銀行,統一流量入口,通過一個APP滿足小微、個人、信用卡、直銷銀行等多種客群需求;平安銀行於2017年8月整合原「口袋銀行」、「平安信用卡」和「橙子銀行」三個APP,推出全新的「口袋銀行」APP。

三是打造無界開放平台。2018 年 6 月以來,浦發銀行、建設銀行和招商銀行陸續建立各自的「開放銀行」,推動銀行服務平台由有形平台向無形平台的升級迭代。

(三)數字化轉型已成為零售銀行創新發展的新戰略

基於數字金融科技對零售銀行具有重要價值,近年來,商業銀行紛紛將數字化確定為包括零售銀行在內的整體業務發展的新戰略目標。

1、部分銀行制定了中長期戰略規劃,明確數字化轉型方向

光大銀行於2018年制定《中長期發展戰略(2018-2027)》,明確提出以「綜合化、特色化、輕型化、數字化」為轉型方向;民生銀行於2016年制定《中長期發展戰略(2016-2025)》和《2017-2019年發展規劃》,提出向數字化、輕型化、綜合化轉型的戰略目標。

2、部分銀行雖然未制定中長期戰略規劃,但是明確提出了數字化轉型戰略中國銀行於 2018 年提出「1234」②戰略架構,推進數字化轉型發展;華夏銀行於2017年提出「智慧金融,數字華夏」願景,並確立了整體數字化轉型與互聯網銀行平台創新雙輪驅動策略;浦發銀行於2017年提出「以客戶為中心,科技引領,打造一流數字生態銀行」的戰略目標和願景;招商銀行於2016年提出並一直推行全面數字化、打造數字化招行的發展策略。

三、深化零售銀行數字化轉型是銀行業創新發展的必然選擇
在數字金融科技帶來顛覆影響的趨勢下,零售銀行的服務渠道和服務載體正在發生深層調整、從「賣方市場」向「買方市場」的遷移效應持續顯現,同業和跨界競爭越來越激烈。商業銀行深化零售業務的數字化轉型,是上述趨勢變化之下的必然選擇。

(一)服務渠道和服務載體的數字化遷移要求深化零售銀行的數字化轉型

長期以來,零售銀行的服務渠道是營業網點,零售銀行的服務載體主要是存摺、存單和銀行卡。隨著互聯網、雲計算、智能手機等數字金融科技的快速發展、成熟和普及,人們日常購物、消費、理財、投資習慣快速從傳統線下遷移到手機、PC 等終端,數字金融科技對零售銀行服務渠道的影響越來越明顯地顯現出來。近年來,商業銀行均認識到移動渠道的重要價值並且持續推行「移動優先」戰略,重點在於提升移動端服務能力。同時,在數字金融科

技浪潮沖擊之下,零售銀行的服務載體正在朝著手機銀行 APP、信用卡 APP、微信銀行等數字化新載體遷移。虹膜、聲紋、指紋等生物特徵和智能腕錶、智能眼鏡等可穿戴設備正在發展成為零售銀行新興服務載體。工商銀行於 2018 年 9 月推出刷臉支付並大規模推廣運用,農業銀行於 2017 年 9 月推出 ATM 刷臉取款並在全國推行,建設銀行於 2017 年 6 月推出龍支付米動手環。

零售銀行服務渠道和服務載體的快速數字化遷移趨勢,要求商業銀行進一步推動零售業務的數字化轉型,以適應時代發展潮流。一方面,強化基於互聯網、可穿戴設備、遠程視頻、虛擬現實等數字金融科技的零售銀行創新應用,推進零售銀行服務渠道的改良式甚至顛覆式創新。手機 APP 迭代升級、遠程銀行創新發展、智能腕錶銀行推廣、虛擬現實銀行研發等數字金融科技應用,將進一步推動零售銀行服務渠道從營業網點向移動化、智能化方向快速遷移。

另一方面,推進基於生物特徵識別技術、NFC、二維碼、人機交互等數字金融科技的零售銀行服務載體創新和產品服務升級。比如:研發和升級聲紋支付產品,推廣NFC手機虛擬銀行卡產品,全面推進零售銀行服務載體從存摺、存單、銀行卡向手機終端、可穿戴設備、生物特徵等方向高效遷移。

(二)從「賣方市場」向「買方市場」的快速轉變要求深化零售銀行的數字化轉型

過去,客戶辦理銀行業務的唯一選擇是去商業銀行營業網點。當客戶有零售銀行服務需求時,除鄰近的商業銀行營業網點外,並無其他方式和渠道作為替代選項。在此背景下,銀行營業網點開在哪兒、提供什麼樣的服務、銷售什麼樣的產品,客戶只能被動地選擇和接受。以往的零售銀行具有明顯的「賣方市場」特徵。近年來,隨著互聯網、人工智慧等數字金融科技的發展和普及,零售銀行越來越呈現出「買方市場」特徵。

一方面,各家銀行紛紛推出手機銀行、網上銀行、信用卡 APP、微信銀行等創新平台,提供各項零售銀行服務並推行版本持續迭代和升級。客戶利用手機、電腦可方便、快捷地對多家銀行的產品、服務進行比較,並可隨時、隨地、無障礙地在多家銀行之間進行自由選擇和切換,有效解決了過去面臨的信息不對稱、選擇空間狹窄等諸多問題。另一方面,當某家商業銀行推出具有較強市場競爭力的產品和服務時,其他商業銀行也會快速地跟進並推出類似的產品和服務,甚至會推出升級版的產品和服務。單家商業銀行很難形成產品和服務的競爭壁壘和壟斷優勢,這樣在整個零售銀行創新發展過程中客戶就有了更大的自主選擇空間。

零售銀行從「賣方市場」向「買方市場」快速遷移的趨勢,決定著商業銀行必須更加敏捷、准確地挖掘和感知客戶的需求,並及時根據客戶需求進行產品和服務的優化升級。商業銀行必須積極挖掘數字金融科技價值,充分利用數字金融科技促進零售業務的創新發展。一方面,充分挖掘大數據價值,持續完善分析邏輯、指標體系、模型規則並有效應用,提升識別客戶需求的能力,形成商業銀行在客戶需求識別、預判方面的市場競爭優勢。另一方面,充分發揮生物識別、人工智慧、雲計算等數字金融科技的價值,根據分析、識別、發現的客戶需求及其變化,及時、高效地研發並推出契合客戶需求的產品和服務,持續增強零售銀行獲客、粘客和活客的能力。

(三)激烈的同業和跨界競爭要求深化零售銀行的數字化轉型

相較於公司業務、同業業務等其他商業銀行業務而言,零售業務具有產品差異小、創新速度快、獲客門檻低、沉澱成本少、客戶關系弱等特點。近年來,零售銀行業務已經成為商業銀行客戶發展、產品創新、市場拓展的主要「競技場」和重要發力點,越來越呈現出充分競爭甚至完全競爭的特徵和屬性。一方面,非銀行支付機構(財付通、支付寶),從支付業務切入,迅速滲透到存(余額寶、微信理財通等)、貸(花唄、借唄、微粒貸等)、匯(支付寶轉賬、微信轉賬等)金融服務領域,對零售銀行帶來越來越明顯的擠出效應,給商業銀行零售業務帶來直接的競爭壓力。

另一方面,隨著互聯網的快速發展和全面普及,互聯網公司(阿里巴巴、騰訊等)對流量和場景的壟斷趨於顯現,而商業銀行則演化為互聯網公司場景、流量之後的支付渠道和扣款通道,使得商業銀行與客戶之間的聯系逐漸疏遠,給商業銀行帶來了客戶聯系方面的直接競爭壓力。

來自於激烈的同業和跨界市場競爭,要求商業銀行必須尋求零售業務新的創新支撐點和轉型發力點,才能持續保持自身的競爭優勢,以至實現業務發展的彎道超車。數字金融科技的發展和成熟為商業銀行重構競爭優勢提供了支撐。一方面,互聯網、人工智慧等數字金融科技給各個行業所帶來的實實在在的變化甚至顛覆,為沉悶已久的零售銀行業務發展注入了新的動能,給商業銀行零售業務獲客渠道的拓展、服務渠道的延伸、產品和服務的升級、運營效率的提升提供了有力的支撐。另一方面,生物識別、智能風控、智能預測分析、智能語音交互在零售銀行的應用,以及金融科技公司在存、貸、匯和場景建設、流量發展等方面的創新,也證明了數字金融科技對零售銀行發展具有重要價值。

四、深化零售銀行數字化轉型的思路和對策建議
零售銀行與數字金融科技具有天然的契合性。商業銀行要積極把握數字金融科技創新和應用帶來的機遇,以更便捷接觸客戶、更高效服務客戶為切入點,推進零售業務的全面數字化轉型,打造一流數字化銀行,擁抱數字化零售金融新時代。

(一)以 APP、API、低代碼、新型生態圈為抓手,引領零售銀行數字化轉型新時代

1、以 APP 為抓手打造閉環生態圈

以手機銀行 APP 為平台和載體,著力打造商業銀行金融服務的統一入口,整合商業銀行內部網上銀行、電話銀行、微信銀行、購物平台等各類型平台的金融服務應用,拓展理財、轉賬、貸款、賬戶管理、現金預約存取等零售金融場景,打造移動端閉環金融服務生態圈,在夯實商業銀行金融服務基礎的同時,積極擴展商業銀行零售金融服務的內涵和外延。

以信用卡 APP 為平台和載體,基於支付和消費信貸服務,不斷向外部生活場景延伸,整合商業銀行內部的網上商城、生活繳費等各類型非金融應用,持續推進餐飲、出行、購物、娛樂等在內的強需求、高頻率生活場景建設,打造以信用卡 APP 為載體的閉環生活服務生態圈,積極為數字金融科技背景下零售銀行的創新發展和轉型探路。通過手機銀行和信用卡兩個 APP 的差異化經營、優勢互補、全面布局,改善零售銀行生態圈的用戶體驗,提升零售銀行競爭優勢,助力零售銀行轉型。

2、以 API 為抓手打造開放生態圈

突破不同零售銀行產品在銀行內部不同部門分隔管理的藩籬,按照全行統一標准在後台IT層面推動零售銀行產品的一體化、標准化改造,持續打造並著力提升零售銀行產品的API接入能力,並通過API推行「走出去」,將零售銀行產品和服務全面、垂直融入到衣、食、住、用、行、社交、娛樂、投資、理財、保險、工作等各類型場景之中,實現零售銀行與各類型場景的全面融合和無縫銜接,將外部場景及平台流量轉化為零售銀行創新發展的比較優勢,藉助API 形成基於雲端的開放生態圈。

3、以低代碼推行應用建設平台化

隨著金融企業數字化轉型邁向縱深,「低代碼」可以有效幫助其提升開發能力,實現數字化創新。根據《低代碼開發平台助推金融企業數字化轉型》白皮書顯示,目前中國金融企業在實現數字化創新過程中面臨的挑戰主要來自多變復雜的應用需求、快速變化的市場環境、較長的軟體應用開發周期以及高技術人才的匱乏。「低代碼開發平台」的出現,恰好可以幫助金融企業解決如上挑戰。

恰恰因為銀行業在金融數字化領域處於一個較為特殊的地位,由於其數字化建設的長年積累遠超一般企業的水平,業務復雜度也極具專業性,組織架構與IT系統的互動關系也更加錯綜復雜,因此不太適合簡單將銀行業從當作一般企業看待。而「織信Informat」企業級低代碼開發平台卻在一些銀行的數字化建設實踐中取得了「高分」。

多年以來,很多銀行都在持續推行「應用建設平台化」科技戰略,近兩年在低代碼開發平台建設過程中,部分銀行秉持易用便捷的開發理念,注重金融行業的安全標准與規范,滿足數據全生命周期的管理需求,沉澱了可復用的應用庫與組件庫,實現了業務創新與敏捷開發的相互結合。低代碼開發平台為銀行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提供了新生產力,其應用領域覆蓋:業務經營、運營管理、風險管理、內控與合規、科技管理、協同辦公等,有效加快銀行業務轉型和創新,推進數字化轉型。

4、以新型生態圈建設為必要補充

在著力打造 APP 閉環生態圈和 API 開放生態圈的同時,拓展智能腕錶、智能手環、智能眼鏡等在內的各種可穿戴設備在金融領域的應用,充分發揮微信公眾號、微信小程序、支付寶生活號等平台在金融領域的應用價值,大力發展基於科技創新及應用而形成的智能家居、智能汽車、智慧城市等新型生態圈平台。通過持續培育、發展新型生態圈,在創新、拓展服務渠道的基礎上,增強銀行獲客、活客和粘客能力,形成對 APP 閉環生態圈和 API 開放生態圈的有益補充,並且探索麵向未來的顛覆式金融創新的可能路徑。

(二)以賬戶、場景、客戶思維轉變為保障,順應數字金融科技發展趨勢

1.由卡片經營向賬戶經營思維轉變

隨著近年來支付產業的深刻變革,單純銀行卡的重要性正在持續弱化,而搭載銀行卡功能的賬戶則快速崛起。比如:支付寶賬戶、微信賬戶、手機銀行賬戶等逐步取代甚至徹底顛覆銀行卡,這是越來越明顯的演進方向。商業銀行要積極順應並且高效利用由卡基到賬基變化的趨勢;要從卡基時代卡片經營的傳統思維中走出來,快速進入賬基時代APP、支付網關等賬戶經營的思維模式;要推行由AUM向MAU過渡,不僅考核發卡量,而且要考核平台獲客量,進一步完善銀行相關考核指標、升級核心系統、打造平台優勢,圍繞賬戶用戶,聚焦賬戶應用,增強賬戶效用,激發賬戶活力,以此提升零售銀行競爭力。

2.由業務經營向場景經營思維轉變

支付寶依託淘寶(天貓)的電商場景,財付通依託微信的社交和生活場景,發展成為支付行業的巨頭,而且延伸到轉賬匯款、消費信貸等零售金融服務領域。場景對零售銀行的重要性由此可見一斑。如果沒有場景,支付、信貸等零售銀行產品猶如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商業銀行要徹底改變零售銀行業務發展的思維模式,深入到零售銀行業務背後的具體場景中,持續推進場景建設,豐富場景內容,通過場景經營來全面支撐起支付、消費信貸等零售業務的發展;要全面提升手機銀行APP、信用卡APP、網上銀行等各平台場景之間的交叉銷售、一鍵跳轉和個性推薦等功能,通過各平台場景的一體化發展,全面增強場景服務能力,進而支撐起零售銀行業務的高質量發展。

3.由交易管理向客戶經營思維轉變

數字金融科技改變了零售業務的本源 ( 郭黨懷,2018),促使客戶從消極被動接受服務到積極主動選擇服務的轉變,這就要求商業銀行必須推進由交易管理向客戶經營的思維轉變,針對客戶需求、瞄準客戶痛點、結合客戶特徵,主動開展相關產品和服務的研發、創新和推廣。商業銀行要把客戶分散在信用卡、手機銀行、網點等各渠道的信息串聯起來,把客戶分散在各個系統、各個部門的數據整合起來,把客戶整個生命周期的交易數據、行為特徵和金融需求關聯起來,形成對客戶的動態、立體、全面認識,根據客戶生命周期的各項需求早預測、早布局、早接觸、早服務,提供「千人千面」的服務,以實現既要「流量」又要「留量」的目標,持續增強服務能力和客戶粘性。

(三)以平台、場景、產品、流量四個方面為支點,推進數字金融科技應用拓展

1.應用數字金融科技助力平台升級

平台是支撐起零售銀行服務的載體,這是零售銀行存在、發展的基礎。要持續迭代、優化 APP、API、可穿戴設備等在內的各類生態圈平台或載體,全面提昇平台運行的穩定性、靈敏度和安全性,打造具有核心競爭力、引領行業發展的生態圈平台。要全面提升雲端服務能力,為APP、API、可穿戴設備等在內的各類生態圈平台提供強大的後台存儲、計算、風險控制支持,助力生態圈平台高效、全面發展。

2.應用數字金融科技推進場景建設

場景就是客戶的需求、市場的需求,這是零售銀行存在、發展的核心。發現場景、挖掘場景和拓展場景是金融機構創新的主要源泉。要將自建與合作相結合,將客戶各方面的生活、工作、金融場景的需求,全面、高效融入到銀行平台之中,持續增強零售銀行生態圈對客戶的場景吸引力,增強客戶粘性。要在充分挖掘銀行內部各方面數據的同時,積極引入外部數據,深入推進低代碼、大數據、人工智慧創新應用,根據客戶個性化、特殊性需求,創建、拓展新的金融和生活場景,高效解決客戶的個性化、特殊性場景需求「痛點」,全面加強商業銀行場景能力建設。

3.應用數字金融科技驅動產品創新

產品就是解決相應場景需求的金融媒介,這是零售銀行創新發展的抓手。要適應互聯網環境下市場需求快速變化的趨勢,運用人臉識別、遠程視頻、大數據分析等數字金融科技,大力推進虛擬信用卡、二三類賬戶應用拓展、消費信貸產品創新,加強銀行自身生態圈的建設。要貫徹快捷、輕便的產品開發理念,研發並推廣刷臉支付、指紋支付、聲紋支付等新型產品,引領支付創新發展的潮流,增強獲客、粘客和活客的能力。

4.應用數字金融科技促進流量轉化

流量既是客戶訪問、接觸平台和產品的頻次,也是數字金融科技背景下零售銀行獲客和盈利的根本所在。要通過加強跨界合作,充分藉助金融科技公司的流量,推進網路發卡、微信銀行等業務發展,將金融科技公司流量轉化為銀行獲客、活客和粘客的流量。要充分利用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數字金融科技,增強銀行服務、運營的質量和效能,提升客戶體驗的舒適感和滿意度,持續培養客戶使用商業銀行平台和產品的習慣,增加客戶流量並將其轉化為銀行客戶和盈利,為商業銀行推進零售業務數字化轉型打下堅實的基礎。

Ⅸ 《The Pragmatic Programmer》txt下載在線閱讀全文,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The Pragmatic Programmer》(Andrew Hunt)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鏈接: https://pan..com/s/1HjuR-A988MgqP61P9wugSw

提取碼: ezjb

書名:The Pragmatic Programmer

作者:Andrew Hunt

豆瓣評分:8.9

出版社:Addison-Wesley Professional

出版年份:1999-10-30

頁數:352

內容簡介:

本書直擊編程陳地,穿過了軟體開發中日益增長的規范和技術藩籬,對核心過程進行了審視――即根據需求,創建用戶樂於接受的、可工作和易維護的代碼。本書包含的內容從個人責任到職業發展,直至保持代碼靈活和易於改編重用的架構技術。從本書中將學到防止軟體變質、消除復制知識的陷阱、編寫靈活、動態和易適應的代碼、避免出現相同的設計、用契約、斷言和異常對代碼進行防護等內容。

作者簡介:

Andy Hunt是一個熱心的木工和音樂家,但他似乎作為顧問時更受歡迎。他工作過的行業有電信、銀行、金融服務和公用事業,還有一些外來領域,如醫學成像、圖形藝術Internet服務。Andy擅長於將實踐已驗證的技術和前沿技術相結合,創造新奇而實用的方法。Andy在北卡羅萊納的Raleigh擁有自己的顧問業務。

Ⅹ 我國商業銀行、保險公司、證券公司、信託公司各自提供的理財服務有哪些

一、信託業與銀行業相互關系的歷史發展

信託業與銀行業雖同屬信用范疇,但兩者有很大區別,不能混淆。表現在: 1、所體現的經濟關系不同:信託體現的是多邊的信用關系,銀行業務則多屬於與存款人或貸款人之間發生的雙邊信用關系。 2、基本職能不同:信託的基本職能是財產事務管理職能,側重於理財,而銀行業務的基本職能是融通資金。 3、業務范圍不同:信託業務是集「融資」與「融物」於一體,除信託存貸款外,還有許多其他業務,范圍較廣。而銀行業務則是以吸收存款和發放貸款為主,主要是融同資金,范圍較小。 4、融資方式不同:信託機構作為受託人代替委託人充當直接籌資和融資的主體,起直接金融作用。而銀行則是信用中介,起間接金融作用。 5、承擔風險不同:信託一般按委託人的意圖經營管理信託財產,在受託人無過失的情況下,一般由委託人承擔。銀行則是根據國家金融政策、制度辦理業務,自主經營,因而銀行承擔整個存貸資金運營風險。 6、收益獲取方式不同:信託收益是按實績原則獲得,即信託財產的損益根據受託人經營的實際結果來計算。而銀行的收益則是按銀行規定的利率計算利息,按提供的服務手續費來確定的。 7、意旨的主體不同;信託業務意旨的主體是委託人,在整個信託業務中,委託人佔主動地位,受託人受委託人意旨的制約。而銀行業務的意旨主體是銀行自身,銀行自主發放貸款,不受存款人和借款人制約。

盡管上述的信託業與銀行業之間有很大的區別,但是它們之間卻有著密切的歷史淵源關系。

1、從信託業近代的發展看,信託業一直是銀行業兼業的范圍。 隨著現代化產業的發展,財產形式的貨幣化、多樣化,信託公司日益具備了金融機構的性質,開始接受貨幣和有價證券的委託,從事投資和融資活動,履行長期金融職能。正是因為這種職能上的重合,使銀行開始大量從事信託業務,比如,全美14000多家銀行中,有4500家銀行兼營信託業務。到1970年,美國的信託財產總計達2885億美元,佔全部商業銀行總資產5049億美元的57.1%。凡是規模較大的銀行,都設有信託部。除銀行兼營的信託機構外,專業的信託機構在美國也相當強大。在日本,還允許成立信託銀行,以信託業務為主兼營少量銀行業務。而其信託業務和銀行業務嚴格分開。但無論是美國還是日本,在銀行的信託部和銀行部之間業務實行嚴格的分開,本著各自的經營目標,獨立經營,獨立核算。

2、進入20世紀80年代之後,信託業與銀行業出現了趨同化的現象。 這種現象表現為: (1).信託的融資職能、金融職能得到發展,開始向銀行業趨同。信託的基本職能是財產管理,包括對個人、法人、團體等各類有形及無形財產的管理和處理。發達國家在繼續強調信託的管理基本職能的同時,對信託的其他職能也愈加重視。如融資職能,日本的信託銀行加大了吸收社會游資的力度,成立了國內大眾的重要的儲蓄機構;在投資職能發揮方面,除將所吸收的資金用於中長期貸款業務,還為產業部門提供設備資金,為個人購買住宅提供融通資金等;在金融職能方面,在傳統的代理證券業務、代收款項業務的基礎上,一些發達國家的信託機構將金融服務推廣到納稅、保險、保管、租賃、會計、經紀人及投資咨詢服務等領域。信託職能的多元化,使信託投資滲透到國家的一切經濟生活之中。 (2).信託機構與其他金融機構的同性化。無論是美國還是日本,盡管在銀行內部或信託機構內部,銀行與信託的兩個部門是明確分開的,但信託所提供的金融產品和金融服務,卻與銀行所提供的無明顯區別。相反,在美國銀行的幾乎每一家分支機構都開展信託業務,銀行把信託業務和其他銀行產品分開交易,重新組合,以向客戶提供更新的金融服務也日益成為時尚。 (3).商業銀行信託投資業務的國際化。70年代中後期,發達國家的經濟出現了衰退跡象,國內金融也競爭激烈,盈利水平下降,於是積極開拓國際新業務,使金融國際化的進程大大加快了。1984年5月,美國與日本達成協議,允許美國及其他西方國家銀行參與日本的信託業務。不久,美國花旗銀行、摩根信託公司、紐約化學銀行、英國巴克萊銀行、瑞士聯合銀行等被批准在日本開展信託業務。與此同時,西方國家也允許日本的銀行到其國內經營信託業務。信託投資業務的國際化,刺激了各國同行業新業務的開發,各國信託業的經營經驗日益成為共享的財富,同時信託業的國際競爭也日益加劇。

縱觀信託業與銀行業關系的歷史發展,趨同化一直是一個主題。

二、中國信託業過去的發展沒有處理好與銀行業關系的根本原因

中國信託業經過近20年的發展,已成為我國金融業中的一支生力軍,為我國金融機制的轉換與金融工具的創新提供了重要的組織形式和操作方式。然而,中國的金融信託業在發展過程中也暴露出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這就是許多專家說的:在業務經營范圍上難以處理好與銀行的關系。 應該說金融信託公司作為我國非銀行金融機構的主體其產生和發展正是適應了金融體制改革的總體要求。但是之所以金融信託業之所以難以處理好與銀行的關系,關鍵原因在於其治理結構。

在我國,信託公司並不是作為獨立的投資主體而存在的。它的投資傾向和方式體現了地方政府,企業主管部門或企業利益和意志,其活動空間和成就也與地方政府和主管部門的能量存在著相當密切的關系。金融信託業已成為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及企業主管部門、專業銀行等投資主體實現其投資意願的主要手段。由於金融信託業存在著與生俱來的治理結構缺陷,必然導致以下弊端:

1、信託機構數量多、規模小、資本金不足,缺乏必要的財產實力和資信度。 我國的信託機構不是根據經濟發展需要按經濟區域合理布局設置的,這導致了機構設置的分散化、小型化,雖經多次清理整頓,到目前全國仍有200多家信託機構,且大部分亂拆借、亂投資等而造成的大量不良資產,存在著支付危機。

2、信託業的行業特徵不明顯,業務范圍較窄,管理銀行化。 長期以來,我國對信託機構資金來源實行嚴格限制,造成信託資金來源單一,尤其是缺乏可以提供長期穩定資金來源的信託品種,嚴重製約了信託業務的開展,信託業作為一種特色行業,在信託財產需求有限的條件下,真正意義上的信託業務尚未普遍開展起業,自下而上的壓力和獲利的沖動迫使信託機構向准銀行化的融資機構轉化,融資動力代替為民理財動機,致使經營是扭曲變形。

3、 信託法規不健全,立法滯後,對信託業的業務范圍設有明確的界定,政策缺乏連續性。 信託業務涉及很復雜的權力義務關系,而且這種權利關系需要專門的法律予以調整確認。我國信託業走過20年的發展,至今沒有建立起規范的信託制度,所賴以發展的法制基礎十分脆弱,客觀上影響了信託業的發展。長期以來,信託業採取的是一種「流浪漢」式的經營方式,一方面開展資本市場業務,一方面仍以高息吸存、高息拆借等方式和銀行搶飯吃。其結果必然是嚴重擾亂了國家金融秩序,遭到整頓。

4、我國信託公司的股東結構所必須帶來的行政干預。 由於當時的政策限制,早期(1988年前)的信託公司只有金融機構(主要是銀行)和各級政府(主要是地方政府)才可成為信託公司的股東,因而信託公司在資金使用上基本上端誰的飯碗,歸誰管,也就自然聽誰的話。地方政府辦的信託公司包括國際信託、財政信託等,在資金使用上表現出來的是大量資金投資天實業項目,短期資金長期佔用,尤其是大部分項目是按地方政府旨意進行投資的,經濟效益低下,形成過多、過濫的實業資產。各銀行辦的信託公司則是銀行信貸功能的補充機構,對企業發放了相當數量的貸款,其中大部分是專業銀行的指定貸款,有些銀行還將不良貸款直接劃給信託公司,以逃避責任,從而使銀行辦的信託公司雖然不良投資少,亂拆借少,但卻存在大量的不良貸款。 正是由於上述原因,重視理順金融秩序,尋求信託業的發展方向,探討信託機構的重組和市場定位,顯得尤為重要。

三、中國信託業的重新定位必須處理好與銀行經營的關系

1、信託業要擺脫「銀行化」經營的嫌疑必須確定自身的業務發展方向 隨著經濟體制的不斷深入,應該說中國金融信託業的發展需求是很大的。如:產權流動的服務需求、國有企業優化資本結構和緩解過度負債的服務需求、企業改革的服務需求、企業託管的服務需求、資金信託、投資信託和投資顧問的需求、證券市場的服務需求、基礎和企業改造的融資服務需求、直接投資的服務需求等等,為我國金融信託業提供了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因此,金融信託業今後的發展方向,則應是告別一般貨幣業務,向資本業務和資產業務發展。 我國信託業定位於資本業務和資產業務,是有其資源條件的。首先,信託投資公司有著雄厚的資金實力。雖然目前來講,一些信託投資公司面臨著資金壓力,但這很大程度上是由政策上的制約造成的,在《信託法》出台打破政策藩籬之後,信託公司就可以獲得固定的信託資金市場。這是作為金融機構得天獨厚的優勢。其次,信託投資公司有著豐富的人才資源和專業背景。最後,信託投資公司有著廣泛網路的優勢。較大的信託投資公司都有著眾多的分支機構,可以構成一個信息和資源的網路,為客戶提供更廣泛的信息服務。這就使信託業從目前的以銀行業務為主,向資本和資產業務轉化成為可能。 所以,信託投資公司向資本業務和資產業務轉化無疑是一條非常可行性的出路,這對信託公司來說,既是一個挑戰,也是一個曠世難逢的歷史機遇。

2、金融信託要處理好與銀行業的關系必須堅持以直接金融業務為主 國外的信託業務是從民事信託發展到金融信託,而我國目前民事信託尚缺乏業務基礎,因此信託業務的重點必然是放在金融信託上。在金融信託中屬於間接金融領域的業務,有來自強大的銀行體系的競爭,所以,在金融信託業務中,要處理好與銀行業之間的關系,應以直接金融為主,即資本市場業務領域。 在資本市場領域,開展金融信託業務與投資銀行的許多業務是相通的,如證券承銷和交易,資產重組,並購等。在這個領域雖然有證券分司競爭,但他們目前所經營的只是少部分投資銀行業務,還有很多業務尚未開拓,因而存在著廣闊的業務空間。

3、要處理好與銀行業之間的關系,信託投資業必須回歸本業,以受託理財投資為主。 中國人民銀行日前頒布了《信託投資公司管理辦法》,新頒布的《信託投資公司管理辦法》規定,今後信託投資公司以手續費或傭金方式收取報酬,是以受託人的身份接受信託財產和處理信託業務的非銀行金融機構。業務范圍包括:受託經營資金信託業務、動產和不動產及其它財產的信託業務、國家有關法律允許從事的投資基金業務;作為基金管理公司發起人從事投資基金業務;經營企業資產的重組、購並及項目融資、公司理財、財務顧問等中介業務;受託經營國務院有關部門批準的國債、企業債券承銷業務;代理財產的管理、運用與處分;代保管業務、信用見證、資信調查及經濟咨詢業務;以自有財產為他人提供擔保等。信託投資公司還可以接受為了公益目的而設立的公益信託。 這一新的辦法首次從法規上把信託投資公司定位為真正從事受託理財業務的金融機構。這一定位體現了信託投資公司回歸本業的要求,解決了長期困擾信託投資公司的定位問題,有利於信託業健康發展。

四、對信託業和銀行業未來關系的展望棗金融集團化趨勢

中國金融業近幾年選擇推行嚴格的分業經營、分業管理制度。這種制度安排有利於打破權力的過度集中和壟斷,集中專門人才,提高監管水平,同時分業經營使各類金融機構的業務更加專業化,這樣就既便於內部管理又有利於貨幣當局的外部監控,可以從總體上提高金融機構的運營質量,降低系統性金融風險。

但自1998年以來的金融狀況卻顯示,分業經營、分業管理實際上把國內金融機構的業務范圍限制在一個更狹窄的范圍內,其業務風險實際更加集中和擴大:對商業銀行來說,由於只能在狹小的存貸款領域主要面對國有企業從事基本的業務活動,而國有企業普遍效益低下,致使商業銀行或是因放款使不良資產比例持續上升,或是為安全起見少發放貸款,致使存差過大、資金浪費、業務收入無法抵補業務支出,出現大面積虧損。而中國的信託業在分業模式下不得不從可盈利的證券投資、證券代理業務中撤出,而單純的「受人之託、代人理財」業務開發也要有一個過程。

中國即將成為WT0成員國並逐步開放金融服務業。外資金融機構將逐步進入中國,最終可以在任何地點經營任何金融業務。它們的業務投向絕不會像中國的金融機構那樣被限制在一個狹小的范圍內,這樣事實上的不平等將使中國的金融機構在激烈的競爭中面臨極為不利的處境。

要改變上述狀況,唯一的出路就是順應國際金融改革的趨勢,著手進行業務自由化改革,由分業經營走向混業經營。可以說,混業經營及由此產生的金融集團化是中國加入WT0後金融業參與國際競爭的必然結果。 1998年5月13日,美國眾議院以一票的優勢通過了《1998年金融服務業法案》,該法案在涉及銀行控股組織結構的條款中,創造了「金融控股公司」(FHC)這一新的法律范疇。自此以後,金融集團化在世界范圍內得到了很大的發展。中國光大集團是中國金融集團化的嘗試者。它目前擁有光大銀行、光大證券和光大信託3家金融機構,同時持有申銀萬國證券19%左右的股權,成為其最大的股東。光大集團同時還擁有在香港上市的3家上市子公司棗光大控股、光大國際和香港建設公司。1999年12月15日,中國光大集團總公司和加拿大永明人壽保險公司宣布組建中加合資人壽保險公司。「光大模式」為中國未來金融混業經營探索了一條方向。 可以預言,一旦我國有關金融控股公司的規定獲得實施,中國的金融業將再一次面臨重新洗牌,現有的業務格局和競爭態勢將重新定位。中國信託業必須面對面對金融集團化挑戰的對策。 面對金融集團的出現,首先應該認識到:全能化金融集團的出現是中國金融業參與國際競爭的必然結果;而對中國的信託公司來說,與全國性商業銀行相比,即使在經過增資擴股以後資本金規模依然偏小,必將會被以商業銀行為主體組成的金融控股公司所收購;同時,從長遠來看,中國的信託公司也只有融入全能化的金融集團中去才能得到更大的發展空間。中國的信託公司應主動順應趨勢,積極參與到金融集團的組建中去。

具體來說,目前應尋找合適的全國性商業銀行,尤其是股份制商業銀行作為業務合作夥伴,通過同業拆借、抵押融資、客戶信用資料、過橋貸款等業務合作逐步建立起全面的戰略合作夥伴關系,積極探索銀信合作的新方式、新途徑。在政策成熟的條件下,在戰略合作夥伴的基礎上,爭取以商業銀行、信託公司的股東群組成金融控股公司,實現雙贏。應該說,對那些股份制的商業銀行來說,一方面可能會在組建金融控股公司方面先行一步;另一方面,它們也迫切需要利用信託公司的業務優勢實現跳躍性發展。

同時,中國的信託經營機構要繼續壯大自己的實力,包括資本金規模和市場份額,以在將來的金融業洗牌中搶佔一個相對有利的地位。在增資擴股過程中,應拋棄目前普遍存在的分散股權、均衡持股的做法,應尋找有實力的企業集團作為自己的大股東,這樣在未來的重組過程中能夠得到這些大股東的有力支持,保持業務、人員、管理體系的相對穩定。對一些大的企業集團來說,目前也在積極進入金融領域,並力圖形成自己的金融集團。如山東電力集團公司,目前已成功控股了英大信託、蔚深證券、魯能金穗期貨,並且是湘財證券的第一大股東和華夏銀行的第二大股東,基本具備了組成一個金融集團的雛形。

信託公司同時也應積極尋求業內的聯合重組,組建航空母艦型的信託公司。我認為,針對中國加人WT0和金融集團的出現,作為監管機構將會鼓勵業內間的兼並、聯合重組,並將利用一些政策工具有意識地對業內的重組進行引導。

閱讀全文

與藩信金融服務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股票紅腸 瀏覽:959
華軒集團破產 瀏覽:887
也多佳價格 瀏覽:321
期貨年終工作總結 瀏覽:640
私募基金理財招聘 瀏覽:257
杠桿定律教學視頻 瀏覽:277
在外匯平台注冊帳號 瀏覽:672
外匯中的非農 瀏覽:42
期貨跳空怎麼操作 瀏覽:425
大連友誼集團股票行情 瀏覽:595
小愛查一下實時匯率港幣 瀏覽:167
360股份怎麼買 瀏覽:728
如何在銀行買理財 瀏覽:136
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688
金牛化工股票行情查詢 瀏覽:991
焦煤期貨交割替代品肥煤 瀏覽:955
金融貸款利率計算器在線計算 瀏覽:307
均衡匯率的指導價值 瀏覽:215
1996年6月25日匯率 瀏覽:741
華泰證券網上辦理上海指定交易 瀏覽: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