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投資金融 > 三農金融服務存在困難

三農金融服務存在困難

發布時間:2023-01-08 02:21:08

A. 農村金融發展現狀如何存在什麼問題對策和建議是什麼

現階段,農村金融體系由農村信用社、農業銀行、農業發展銀行這三家金融機構組成「三駕馬車」的基本框架,但這三家因為經營目標、服務對象及其經營規模整體實力等因素促使現階段農村社會性金融信息服務缺乏,銀行信貸資金投入不夠,嚴重危害著農村經濟發展的健康發展。並且,農村金融企業大多數僅僅進行存、貸、匯等傳統的的銀行業務流程,還有借款的時間、年利率、信用額度等無法滿足當代農村對資產的基本需求。

運用扶持政策推動農村金融體制改革,對農村金融業機構要實行有區別的監管政策。根據政府補貼、貸款擔保或稅收減免等對策促進金融企業提升對現代農業和農村的貸款資金投入,推行適用農村金融企業發展趨勢的稅收優惠政策,指引金融企業在農村地域運營。

B. 如何做好新形勢下的「三農」金融服務

「三農」工作關系國計民生,歷來是黨和國家各項工作的重中之重。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對全面加快農村改革做出了一系列重要部署,對於加強和改善「三農」金融服務提供了新機遇,提出了新要求。但也要看到,「三農」金融服務仍然是我國金融服務中比較薄弱的地帶,「三農」金融發展中仍存在不少兩難問題。筆者認為,做好新形勢下的「三農」金融服務,必須處理好以下幾個關系問題,努力把「三農」金融服務提高到一個新水平。
首先,要處理好商業化經營與社會責任的關系,這是困擾「三農」金融服務的根本問題。筆者認為,金融機構服務「三農」應該堅守兩個底線:一個是黨和國家要求的社會責任底線。金融機構特別是國有控股的金融機構開展「三農」金融服務,是履行國有資本意志的必然要求,不能單純地追求利潤最大化,風險偏好也要建立在履行社會責任的基礎上。另一個是商業化經營要求的保本底線。實踐證明,不計成本、不講風險地服務「三農」,會挫傷金融機構的積極性,也會削弱金融機構的長期服務能力。
金融機構在服務「三農」過程中,應當將這兩個底線有機地統一起來。一是堅持以發展帶動服務「三農」能力提升。金融機構要積極探索商業化服務「三農」的新路子,寓服務於發展之中。二是努力尋求商業化經營和踐行社會責任的結合點與平衡點。在對外服務上,金融機構要積極運用商業金融模式支持政策性、公益性強的「三農」發展事業;在考評機制設計上,金融機構在考核基層機構點均、人均業務量和效益時,可探索加入對服務「三農」社會責任相關指標的考量,引導金融機構積極主動地服務「三農」。三是樹立和增強「雪中送炭」的責任感。比如,在西藏、新疆等老少邊窮地區,雖然經營成本較高,但當地群眾對金融服務的需求和願望仍然較強,金融機構應堅持在這些地區設立多種服務網點,以發揚和體現社會責任感和擔當精神。
其次,要處理好關於統籌管理和放權搞活的關系。「三農」客戶具有受自然條件影響大、區域差異顯著、信息不對稱等特徵,難以與一些金融機構過於集約化的經營體制相適應,這就要求金融機構妥善處理好統籌管理和放權搞活的關系,以進一步貼近市場、貼近「三農」,提高「三農」金融服務的效率。
一是釐清各級機構的職能分工。金融機構要深入基層、員工和客戶,理清哪些事項需要總部統籌管理,哪些需要放權到分支機構,在此基礎上合理確定各級機構的經營管理許可權。二是積極穩妥地推動適度簡政放權。金融機構可以採取「試點-評估-優化-推廣」的方式,做到既放權於基層,縮短管理和決策鏈條,又「放而不亂」、風險可控。三是要做好管控引導。在具體經營事項交由分支機構負責的同時,金融機構總部也要切實加強管理、督導,形成服務「三農」的整體合力。
第三,要處理好業務發展與風險控制的關系。能不能科學而藝術地把握好業務發展和風險管理的平衡點,是決定「三農」金融服務成敗的關鍵,最能考驗出金融機構的服務能力和管理水平。應注意把握以下幾點:
一是要堅守「三農」業務發展的風險底線。金融機構在服務「三農」的過程中,必須始終綳緊風險控制這根弦,堅持底線思維,任何時候都要將不良貸款控制在能「承受」范圍內。二是適度提高對「三農」業務的風險容忍度。金融機構應通過優化調整經濟增加值、內部轉移定價等管理考核指標,打消基層機構服務「三農」的顧慮。監管部門也應堅持差別監管,適當放寬「三農」業務不良貸款等考核指標的監管標准。三是切實加強「三農」業務專業化風險管控能力。這是應對「三農」金融業務風險大的根本之道。
第四,要處理好資源投入和效益產出的關系。現階段,農村金融資源投入大、經營成本高、效益產出低的問題仍比較突出,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金融機構對「三農」和縣域市場增加資源投入的積極性。解決這個問題,需要多方努力。
一方面,金融機構要以戰略眼光來審視和衡量「三農」金融業務。金融機構要從近景、中景、遠景等不同角度進行對比分析,發掘「三農」業務的戰略價值和長期效益,做好資源投入的總體規劃。另一方面,要積極營造有利於增加農村金融資源投入的外部環境。各級政府應當進一步完善和落實好對農村金融服務的各類財稅、保險、貨幣和監管政策支持,強化正向激勵。
此外,在發展創新型「三農」金融業務方面,一是要推動服務模式創新。重點是要強化城鄉聯動、行司聯動、境內外聯動,提供信貸、發債、票據、租賃、理財、保險等跨領域金融服務,構建新型綜合化農村金融服務新模式。二是要推動產品創新。近年來,「三農」金融產品創新聚焦在破除農村抵押擔保瓶頸上。農業銀行在這方面也進行了積極探索,2009年推出了林權抵押貸款,近三年來累計投放林權抵押貸款172億元。2014年,農行又率先在同業中推出《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抵押貸款管理辦法》,受到了廣大農民的歡迎。三是要推動技術創新。當前要著力把互聯網金融的理念、技術和產品運用到「三農」金融服務中。

C. 金融機構服務實體經濟存在的問題

1、金融服務覆蓋面不足。從當前的體制來看,我國實體經濟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根源在於金融系統以及銀行的結構上存在問題,金融資源不能夠供給急需資金的企業。金融系統與企業間的錯位導致了小型金融機構無法承擔相應的融資功能,從而將其轉給大中型銀行來供給。
2、貨幣空轉。我國自2011年至2015年社會融資總量達63.5萬億元,新增人民幣的貸款額達到38.1萬億元,這些數據已經是1998年至2002年的10倍左右,並且反觀最近5年間的融資成本也有明顯降低。
3、民間資本缺乏管理與引導。
4、實體經濟薄弱領域融資缺乏針對性配套制度。信息不對稱和層次化金融組織缺失是制約小微企業、三農等實體經濟薄弱領域融資活動有效開展的主要原因。

D. 縣域金融怎樣服務三農,服務農村

提高農村金融的服務水平直接關繫到「三農」問題的解決,關繫到黨的各項農村工作方針政策能否得到有效落實。
一、當前農村金融服務的現狀
1.農村信用社正在成為服務「三農」的主力軍。近年來,國有商業銀行逐步退出農村市場,而農村信用社依靠其網點多人員多的優勢,不斷強化為「三農」服務的宗旨,加大支農力度,拓寬支農領域,增強服務效能,存貸款業務取得了長足的發展,市場份額不斷攀升,社會影響逐步擴大,支農服務的主力軍作用日益顯現。
2.傳統的存貸款業務仍是農村金融服務的主要內容。近年來,農村信用社廣泛吸收農民的閑散資金,大力開展組織資金工作,各項存款增長很快。同時農信社還加大了貸款投放,辦理了助學貸款、扶貧貸款、農戶小額貸款、聯保貸款等,取得了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促進了農民的增收。
3.農民金融意識增強。近年來,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農民的金融意識明顯增強。逐漸明白了「借雞生蛋」、「花明天的錢圓今天的夢」的道理,農民金融意識的提高也反映出農村金融服務水平的不斷提高。
二、提高農村金融服務水平的制約因素
1.服務主體缺位。國有商業銀行大幅度地撤並農村營業機構,向大中城市集中,致使國有商業銀行在農村作用弱化;作為承擔農村政策性金融服務重任的農業發展銀行業務范圍狹窄,僅僅圍繞糧棉油收購做文章,成為「糧食銀行」,難以體現政策性金融機構在農業發展中的支持作用;此外,農村保險機構缺乏;郵儲只吸存不貸款,資金分流現象嚴重。農村市場只有農村信用社一家提供金融服務,農村金融服務的主體明顯缺位。
2.服務品種單一。銀行票據承兌、代理收費等中間業務在農村沒有開展;各種金融產品及服務項目例如理財和網上銀行、銀行卡業務鮮有辦理;保險在農村開辦的品種也不多,致使投保率低和人均保險金額少。農信社除了提供信貸資金外,金融服務品種不多,難以滿足農村經濟多層次的需求。
3.服務總量不足。最重要的農業信貸投入相對不足,一是農信社資金通過拆借和購買有價證券方式轉移;二是郵政吸收的儲蓄上存轉移了資金;三是國有商業銀行鄉鎮分支機構的存款上存,而使農村資金向其他行業轉移和分流,導致了農村信貸資金來源不足,農業信貸總量投入不足,信貸投入增長落後於經濟發展的增長。
4.服務機制不順。首先,農村經濟分散化經營同農村金融集約化發展之間存在著矛盾。目前我國農業生產基本上還是以農戶為單位分散經營,農戶貸款的發放額小、面廣、量大,而農村金融在向商業化轉軌的進程中實行集約化發展戰略,這使農業發展中的經營分散化與金融服務集約化目標產生沖突。其次,農業產業化與農村金融服務專業化的發展步調不一致。在市場的導向下,各地出現了不同層次的農業產業化趨向,而農村金融機構卻不能提供相配套的信貸、進出口結算等專業化服務,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農村經濟的發展。再次,當前農村經濟對金融服務的需求呈現日益擴大及多元化的趨勢,但農村金融服務不論是在體制設計,還是在產品、服務的需求滿足程度上都存在著缺陷。
三、提高農村金融服務水平的建議
1.進一步加強農村金融服務體系建設。一是加快農業發展銀行改革,擴大其業務范圍,增加農業開發、農田水利基本建設等中長期信貸業務。二是加快農信社改革,建立規范化的合作金融體制,完善服務功能,為「三農」提供快捷、優質的金融服務。三是放開管制,允許設立民營銀行,增加為「三農」服務的金融機構。
2.創新金融產品。盡快開辦通存通兌、異地存取款、辦理代繳費等業務;盡快開發一些低費率、廣覆蓋的保險服務產品,特別是要推出進城務工民工的保險險種。
3.建立農村資金迴流機制。一是擴大農村信用社存款利率浮動幅度,增強其組織資金的能力;二是中央銀行加大對農村信用社的再貸款支持力度;三是進一步建立完善郵政儲蓄資金迴流農村機制;四是規定商業銀行每年新增存款的一定比例投放到農業或涉農領域。
4.拓寬支農領域。開發創業貸款、勞務輸出貸款等產品。要把信貸與科技開發結合起來,支持科技研究,促進科技成果的轉化。把信貸與農村教育結合起來,幫助農民掌握實用技術,切實提高素質,使其成為新時代知識農業的主力軍。通過科學合理地確定信貸投向,拓寬支農領域,提升信貸服務的層次。
5.改進支農方式。針對農戶貸款額小、面廣、量大的特點,農村信用社要繼續增加小額信用貸款和農戶聯保貸款的投放,完善小額信貸機制,開展現場放貸,設立「貸款專櫃」,簡化手續,採取「一次核定、隨用隨貸、余額控制、周轉使用」的辦法。

E. 在新階段做好「三農」工作所面臨的困難和問題是什麼

在新階段做好「三農」工作所面臨的各種困難。這里不僅有一些長期困擾「三農」發展的深層次矛盾遠沒有得到解決,而且有因內部環境和外部條件變化而產生的新情況和新問題。比如,農業面臨的市場和效益問題、農村面臨的增加就業和全面發展問題、農民面臨的維護經濟利益和保障民主權利問題,等等。更需要強調的則是在「三農」當中的核心問題即增加農民收入的問題,還受到多方面的困擾。因此,我們一定要認清「三農」形勢,牢牢抓住和充分利用「三農」發展的有利機遇,成功地應對「三農」發展中的各種挑戰,採取積極有效的措施,推動「三農」發展,特別是要切實增加農民收入,解決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重點和難點課題。

F. 三農貸款的三農貸款難的原因

農戶收入低、效益不穩定,銀行與其合作風險相對較大、回報相對較低。銀行實行商業化運作,追求風險最小化、利益最大化,自然不願支持「三農」。 風險較大
(1)缺少金融機構認可的抵押物。農戶無價值較高的固定資產,而農村土地、荒山、塘堰等承包權尚無專門的評估機構,很難對其價值進行評定。流轉機制未建立,很難實現交易,農村房產尚未辦理符合貸款擔保抵押條件的《產權證》,且農村房產就是抵押給銀行,銀行也很難變現。農村又沒有類似中小企業信用擔保公司之類的社會中介機構。
(2)法律訴訟維權困難。因為筆數多,金額小,利潤低,因此造成法律訴訟成本高,勝訴了難以執行或者無法執行導致銀行損失。 2.農村老齡化
農村人口老齡化加劇,很多年輕人(主要貸款人)外出打工,還有很多外出避債,導致貸款管理困難。
3.信貸人員人手缺乏。
難以了解農戶的經營狀況,信息不對稱、不明了,信貸人員無法作出貸款選擇。因為貸款收益低,成本提高,何況銀行均實行嚴格的信貸責任人賠償制度,一旦貸款發生損失,貸款責任人要全額賠償。信貸人員若多發放貸款,風險增大,賠償的幾率也就增大。其懼貸心理加劇了「三農」貸款難。
4.金融機構的管理困難
因為貸款數量多,金額小,貸款發放人多,收到天災或者其他因素影響,追責困難導致銀行不良率過高,經營困難。

G. 農村金融制度不完善體現在哪些方面

對於農信社來說,雖然目前改革是為了更好的發揮其支農作用,但改革的目標則是股份制商業銀行方向,一方面由於對省級聯社的功能定位仍然不清,省級聯社很大程度上可以主導下級機構的經營活動,從而使農信社的資金更多流向了地方政府主導的經濟發展項目,造成農信社「離農、脫農」現象;另一方面,由於農信社內部治理結構不完善,各種金融服務、金融產品建設滯後,在發展中求大、求快,因此,業務上就傾向於追求大項目,從農村吸收了大量資金卻不能有效地對滿足農村小微金融需求。

對於農業銀行等國有大型銀行來講,股份制商業銀行是其性質,利潤最大化是其目標,雖然在政府強制性支農要求下國有銀行將服務三農作為其重要的業務之一,但由於農業投資收益率偏低,農民抵質押擔保單一,農村配套的金融環境落後等各種原因,國有銀行眾多縣域金融機構只存不貸,在農村的資金必然會流向「非農化」,據統計,1997年中央金融會議以後,我國國有商業銀行逐步收縮縣級(及以下)金融機構,從1998年至2007年,四大國有商業銀行共撤並3. 1萬個縣(及以下)機構,以農業銀行為例,20世紀80年代中期之前,該行98%的貸款是投向農村,90年代中期以後,其貸款投放逐步從農村轉向城市,農業貸款僅占各項貸款余額的10%左右。
農業發展銀行沒有真正承擔起政策性銀行的重任,政策性金融基本集中在基礎設施等領域,與農村和農戶更廣泛的金融服務需求之間存在很大矛盾,政策性金融功能十分有限;郵政儲蓄大規模抽走農村資金,成為分流農村資金的主要渠道;農村保險、擔保等機構發展嚴重滯後,不能滿足農民對風險控制的需求;農村非正規金融組織鬆散,運行也不規范,一些農村地區新設的金融機構種類依舊較少,服務能力有待提高。

H. 聚焦三農,農村金融有哪些痛點

俗話說;「民以食為天」,十三多億人張嘴吃飯的問題,無不牽動著國家的大動脈,也與我們每個人的生活息息相關。眾所周知,農村作為最基層的生產環節,發展的好壞關系著人們的溫飽問題,要想發展好農村,需要解決農村金融供需矛盾,使金融服務「三農」作用更突出,推動農村金融環境可持續發展。
彌補三農信貸解決農民貸款難題
「三農」是國家經濟的最薄弱環節,也是金融體系中最為薄弱環節之一,農村金融供求矛盾依然突出,農民「貸款難,融資難」問題尚未得到根本解決。農村金融體系與城鎮金融體系相差甚遠,建設農村金融仍有較大的差距。因此,完善好農村金融服務體系,提高農村金融服務水平,顯得尤為重要。
對於專注服務三農的三農金服而言,要想加快三農經濟發展需要抓緊改善農村普惠金融工作,加大金融資源投入、擴大金融基礎服務覆蓋面和提高農村金融發展質量。要實現上述目標,具體要做好三個方面工作。
一是健全風控體系。完善的管理政策制度和健全的風控體系,能更好地引入社會閑置資金投入三農,豐富的風險防控技術手段,建立多渠道的風險補償機制,抓好案件防控工作,對「三農」經濟快速發展起到驅動的作用。三農金服通過線上線下雙從風控體系,完善貸款審核流程,降低貸款壞賬風險,充分調動資金三農領域發展,帶動農村金融可持續發展。
二是加強信用體系建設。從鄉鎮基層抓好徵信體系建設,通過服務代辦站模式把各地區農戶的徵信集中起來,建立全面綜合的信息共享平台,實現信用信息的互聯互通。結合農戶資質完善信貸產品創新,打破傳統抵質押貸模式,降低農戶貸款門檻,為符合條件的農戶提供貸款貼息、風險分擔等服務,更全面的解決「融資難,貸款難」的問題。
三是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實時了解農戶需求,著力提高農村金融服務的覆蓋面,通過完善的服務代辦站的服務體系,為有需求的農戶提供多樣化的基礎金融服務。引入「互聯網+金融+三農」獨特模式,運用高端的互聯網技術推進信貸業務。凡是農戶需求的金融服務,三農金服集體收集整合,根據農戶不同的貸款需求完善信貸產品,豐富三農貸款的方式和手段,為農戶提供便捷地小額信貸支持。

閱讀全文

與三農金融服務存在困難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杠桿定律教學視頻 瀏覽:277
在外匯平台注冊帳號 瀏覽:672
外匯中的非農 瀏覽:42
期貨跳空怎麼操作 瀏覽:425
大連友誼集團股票行情 瀏覽:595
小愛查一下實時匯率港幣 瀏覽:167
360股份怎麼買 瀏覽:728
如何在銀行買理財 瀏覽:136
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688
金牛化工股票行情查詢 瀏覽:991
焦煤期貨交割替代品肥煤 瀏覽:955
金融貸款利率計算器在線計算 瀏覽:307
均衡匯率的指導價值 瀏覽:215
1996年6月25日匯率 瀏覽:741
華泰證券網上辦理上海指定交易 瀏覽:526
足球競彩怎麼賺跟單傭金 瀏覽:171
金融顧問服務 瀏覽:747
金融公司資產評估部門 瀏覽:2
國有金融機構不得代持 瀏覽:957
期貨准考證列印在哪裡 瀏覽:6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