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投資金融 > 信息化金融機構現狀及問題

信息化金融機構現狀及問題

發布時間:2023-02-09 17:38:29

1. 什麼是信息化金融機構

信息化金融機構是指在互聯網金融時代,通過廣泛運用以互聯網為代表的信息技術,對傳統運營流程、服務產品進行改造或重構,實現經營、管理全面信息化的銀行、證券和保險等金融機構。

它的顯著特點就是:金融服務更加高效便捷、金融創新產品更加豐富、資源整合能力更為強大。

2. 我國金融科技發展現狀

我國金融科技發展現狀:目前,平台經濟及金融科技領域的長效化、常態化制度框架和監管機制已基本形成,雖然金融科技行業歷經風雨洗禮,但只要牢牢把握國家發展的戰略目標,順應經濟社會發展大勢,其必將重整行裝再出發。

金融科技應繼續深耕小微普惠金融服務。進入高質量發展的新階段,金融科技深耕小微普惠金融服務,將從單純提升金融服務的速度,效率以及觸達能力轉向著重解決如何進一步降低金融服務的成本、實現與傳統金融機構差異化的發展路徑相融合。

鄉村振興戰略為金融科技提供重要發展舞台。隨著新型電商和直播賣貨等形式的出現,金融科技企業已積極著手布局縣域經濟,通過數字金融服務提高整個農村、縣域地區的金融服務覆蓋面。

促進共同富裕:

在促進共同富裕的大背景下,普惠性財富管理市場具有巨大的發展空間,無論是商業銀行還是基金公司等都發行了各類眾多的普惠型財富管理產品。

金融科技企業聯合各地政府已經開展了多種形式的企業和地方的合作,提供公積金、醫療、環保、稅務、民政、教育、各種生活繳費等服務,極大提高了政務服務的效率。

3. 互聯網金融的概述

本書分為三篇,共十二章。第一篇為互聯網金融概述,主要對互聯網金融的定義、特點、概況等進行闡述;第二篇為互聯網金融六大模式,逐一分析第三方支付、P2P網貸、大數據金融、眾籌、信息化金融機構、互聯網金融門戶等互聯網金融六大模式;第三篇為互聯網金融的發展思考,包括相關風險分析、金融監管以及互聯網金融業發展環境分析。
《互聯網金融》目錄
前 言 VIII
第一篇 互聯網金融概述
第一章 · 互聯網金融概況 3
1.1 互聯網金融概述 3
1.1.1 互聯網金融定義 3
1.1.2 互聯網金融的特點 5
1.1.3 互聯網金融六大模式概述 7
1.1.4 互聯網貨幣代表——比特幣 10
1.2 互聯網金融發展概況 15
1.2.1 國外互聯網金融發展概況 15
1.2.2 國內互聯網金融發展概況 17
第二章 · 金融業的發展與變革 24
2.1 金融業的基本概述 24
2.1.1 金融的含義 24
2.1.2 金融業的定義 24
2.2 傳統金融業的發展 25
2.2.1 商業銀行的產生 25
2.2.2 商業銀行的職能 25
2.3 現代金融業的興起 26
2.3.1 金融機構變革 26
2.3.2 現代金融業的定位 31
2.3.3 現代金融業戰略地位極大提升 32
2.4 金融創新與金融業變革 33
2.4.1 金融創新的含義 33
2.4.2 金融創新的動因 33
2.4.3 金融創新的發展階段 35
2.4.4 金融創新對金融業的影響 37
2.5 我國金融體系現狀與未來 40
2.5.1 中國金融業的發展歷程 40
2.5.2 我國目前金融體系結構 45
2.5.3 我國金融體系面臨的問題 49
2.5.4 我國金融業未來的發展趨勢 50
第三章 · 互聯網發展引發的金融變革 52
3.1 互聯網發展狀況 52
3.1.1 互聯網定義 52
3.1.2 我國互聯網發展現狀 52
3.2 互聯網引發的社會變革 54
3.2.1 互聯網引發的生活變革 55
3.2.2 互聯網引發的商業變革 58
3.3 互聯網引發的金融業變革 60
第二篇 互聯網金融六大模式
第四章 · 第三方支付 65
4.1 第三方支付概況 65
4.1.1 第三方支付定義 65
4.1.2 第三方支付業務流程 65
4.1.3 第三方支付的價值 67
4.1.4 第三方支付發展歷程 68
4.1.5 第三方支付行業規模 70
4.2 第三方支付運營模式 72
4.2.1 獨立第三方支付模式 73
4.2.2 有交易平台的擔保支付模式 79
4.2.3 兩種模式的對比分析 85
4.3 第三方支付對金融業發展態勢的影響 86
4.3.1 促進金融行業服務變革 87
4.3.2 蠶食銀行中間業務 88
4.3.3 開創新的融資方式 89
4.4 第三方支付風險分析 92
4.4.1 操作風險 92
4.4.2 法律風險 93
4.5 第三方支付風險防範建議 95
4.5.1 開展第三方支付平台評級工作 95
4.5.2 推進立法,加強監管 96
4.5.3 將第三方支付平台納入反洗錢監控范圍 96
4.5.4 依靠高科技手段加強信息系統安全 96
4.5.5 事前審核,事中監控,事後管理 97
4.6 發展趨勢 98
4.6.1 市場競爭日趨激烈 98
4.6.2 應用領域不斷拓展 98
4.6.3 支付方式不斷創新 99
4.6.4 業務模式多元化 99
第五章 · P2P 網貸 100
5.1 P2P 網貸概況 100
5.1.1 P2P 網貸定義 100
5.1.2 P2P 網貸交易流程 100
5.1.3 P2P 網貸國外發展概況 101
5.1.4 P2P 網貸國內發展概況 104
5.2 P2P 網貸模式分析 110
5.2.1 純平台模式和債權轉讓模式 110
5.2.2 純線上模式和線上線下相結合模式 113
5.2.3 無擔保模式和有擔保模式 119
5.3 P2P 網貸對金融業發展的影響 125
5.3.1 規范民間借貸、抑制高利貸 125
5.3.2 促進直接融資發展 126
5.3.3 加速「影子銀行」市場化 127
5.3.4 推動徵信系統建設 128
5.3.5 創新金融業風控手段 129
5.3.6 促進金融監理念改革和監管方式創新 129
5.4 P2P 網貸風險分析 130
5.4.1 操作風險 130
5.4.2 流動性風險 131
5.4.3 法律風險 133
5.4.4 信用風險 134
5.5 P2P 網貸風險防範建議 135
5.5.1 設立准入門檻,加強政府監管 136
5.5.2 第三方資金託管,清結算分離 136
5.5.3 完善社會徵信體系,實現信用信息共享 137
5.5.4 明確法律性質,確定監管主體 137
5.6 P2P 網貸發展趨勢 138
第六章 · 大數據金融 141
6.1 大數據金融概況 141
6.1.1 大數據金融定義 141
6.1.2 大數據定義 141
6.1.3 大數據與金融的結合 146
6.1.4 大數據金融的優勢 148
6.2 大數據金融運營模式分析 150
6.2.1 平台模式 150
6.2.2 供應鏈金融模式 156
6.3 大數據金融對金融業發展態勢的影響 162
6.3.1 數據成為衡量金融機構核心競爭力的重要指標 163
6.3.2 沖擊金融業思維方式和商業模式 164
6.3.3 創新產品和模式,輔助金融決策 166
6.3.4 大數據金融同傳統金融業態結合 167
6.4 大數據金融風險分析 167
6.4.1 技術風險 167
6.4.2 操作性風險 168
6.4.3 法律風險 171
6.5 大數據金融風險防範建議 172
6.5.1 加快立法進程,加強行業自律 172
6.5.2 實現數據隱私保護和數據隱私應用之間的平衡 173
6.5.3 數據資源的整合和分工專業化 173
6.5.4 強化數據挖掘 174
6.6 大數據金融發展趨勢 174
6.6.1 電商金融化,實現信息流和金融流的融合 175
6.6.2 金融機構積極搭建數據平台,強化用戶體驗 176
6.6.3 大數據金融實現大數據產業鏈分工 177
第七章 · 眾籌 179
7.1 眾籌簡介 179
7.1.1 眾籌定義 179
7.1.2 眾籌分類 179
7.1.3 眾籌活動參與者 180
7.1.4 眾籌活動運作流程 180
7.1.5 眾籌模式的優勢 183
7.2 眾籌平台運營模式分析 185
7.2.1 獎勵制眾籌 186
7.2.2 募捐制眾籌 189
7.2.3 股權制眾籌 193
7.2.4 借貸制眾籌 204
7.3 眾籌平台對金融業發展態勢的影響 206
7.4 眾籌平台風險分析 209
7.4.1 法律風險 209
7.4.2 信用風險 212
7.5 眾籌模式風險防範建議 214
7.5.1 法律制度的與時俱進 215
7.5.2 建立健全我國的信用體制 216
7.5.3 實際操作中的風險規避方法 217
7.6 眾籌平台發展趨勢 219
7.6.1 眾籌模式發展趨勢預測 219
7.6.2 中國眾籌的未來 222
第八章 · 信息化金融機構 224
8.1 信息化金融機構概況 224
8.1.1 信息化金融機構定義 224
8.1.2 金融機構信息化歷程 224
8.1.3 信息化金融機構的特點 225
8.2 信息化金融機構運營模式分析 227
8.2.1 傳統業務的電子化模式 227
8.2.2 基於互聯網的創新金融服務模式 229
8.2.3 金融電商模式 233
8.3 信息化金融機構對金融業發展態勢的影響 238
8.3.1 信息化成為企業核心競爭力,上升到戰略層面 238
8.3.2 金融服務競爭戰場轉移 240
8.3.3 中小金融機構「逆襲」的機會 242
8.3.4 混業經營趨勢明顯 243
8.4 信息化金融機構風險分析 244
8.4.1 信息化金融機構風險特點 244
8.4.2 系統性風險 245
8.4.3 法律風險 245
8.4.4 操作風險 246
8.5 信息化金融機構風險防範建議 248
8.6 信息化金融機構發展趨勢 249
8.6.1 服務機構虛擬化 249
8.6.2 服務對象平民化 250
8.6.3 金融機構平台化 252
8.6.4 金融服務個性化 253
第九章 互聯網金融門戶 255
9.1 互聯網金融門戶概況 255
9.1.1 互聯網金融門戶定義 255
9.1.2 互聯網金融門戶類別 255
9.1.3 互聯網金融門戶特點 256
9.1.4 互聯網金融門戶歷史沿革 258
9.2 互聯網金融門戶運營模式分析 260
9.2.1 概述 260
9.2.2 P2P 網貸類門戶 261
9.2.3 信貸類門戶 265
9.2.4 保險類門戶 268
9.2.5 理財類門戶 271
9.2.6 綜合類門戶 273
9.3 互聯網金融門戶對金融業發展態勢的影響 277
9.3.1 降低金融市場信息不對稱程度 277
9.3.2 改變用戶選擇金融產品的方式 278
9.3.3 形成對上游金融機構的反縱向控制 278
9.4 互聯網金融門戶風險分析及風控措施 279
9.4.1 互聯網金融門戶面臨的風險 279
9.4.2 互聯網金融門戶的風控措施 282
9.5 互聯網金融門戶發展趨勢 283
第三篇 互聯網金融發展思考
第十章 · 互聯網金融風險分析及風險控制 289
10.1 互聯網金融風險分析 289
10.1.1 系統性風險 290
10.1.2 流動性風險 293
10.1.3 信用風險 296
10.1.4 技術性風險 296
10.1.5 操作性風險 299
10.1.6 市場風險 302
10.1.7 國別風險 303
10.1.8 法律風險 305
10.1.9 聲譽風險 306
10.2 互聯網金融風險控制常用方法 306
10.2.1 系統性風險控制方法 308
10.2.2 信用風險度量模型類別及分析 313
10.2.3 其他風險管理常用技術方法 317
第十一章 · 互聯網金融監管探索 322
11.1 金融監管的理論基礎 322
11.1.1 金融監管理論基礎及發展演進 322
11.1.2 金融監管模式分析及主要內容 327
11.1.3 金融監管體制及監管主要方法 332
11.2 世界互聯網金融監管探索 335
11.2.1 美國互聯網金融監管 336
11.2.2 歐洲互聯網金融監管 338
11.2.3 英國互聯網金融監管 339
11.2.4 中國互聯網金融監管 340
11.3 互聯網金融風險監管探索 343
11.3.1 系統性風險監管 343
11.3.2 流動性風險監管 344
11.3.3 信用風險監管 347
11.3.4 技術性風險監管 349
11.3.5 操作性風險監管 351
11.3.6 聲譽風險監管 351
11.3.7 國別風險監管 352
第十二章 · 國內互聯網金融業發展環境分析 354
12.1 法律環境現狀 354
12.1.1 六大模式發展進程不一,存在大量法律空白 354
12.1.2 現有法律位階較低,效力覆蓋范圍有限 355
12.1.3 部分法律僵硬滯後,不適應產業發展需求 356
12.2 完善金融監管法律建議 356
12.2.1 盡快確定監管主體,加強流程監控 357
12.2.2 探索實施行業准入制度,完善退出機制 357
12.2.3 逐步填補法律空白,改革落後規則 358
12.3 行業公共體系環境現狀及發展建議 358
12.3.1 徵信體系現狀及發展建議 358
12.3.2 互聯網金融人才培養情況及相關建議 363
12.4 產業政策環境與建議 365
12.4.1 產業政策環境 365
12.4.2 產業政策建議 365
附錄一 《互聯網金融》相關法律法規清單 371
附錄二 已獲牌照第三方支付企業清單 377
附錄三 部分 P2P 網路借貸企業清單 386
附錄四 部分眾籌平台清單 390
附錄五 部分互聯網金融門戶類企業清單 392
附錄六 部分政府領導及企事業人士對互聯網金融的觀點摘錄 393
參考文獻 397

4. 大家請說說國內的金融科技現狀如何極融這個如何

現在很多國家都在提倡科技賦能金融理念,國內也是,尤其近幾年許多利好政策支持,極融也算是「乘風破浪」而起了。

5. 金融機構信息化轉型面臨的最棘手的問題是什麼

我覺得首先要以用場景化服務為主;第二個是聚焦移動支付的便利升級;第三,通過區塊鏈等技術賦能金融機構;第四,滿足數字化信任與風險管理的市場需求;第五則是提升金融服務效率和敏捷性。第六,就是通過ICT技術來打通各個金融機構的煙囪式的管道。

6. 陳文輝:金融產業數字化轉型的幾點思考

作者 陳文輝「全國社保基金理事會副理事長」

文章 《中國金融》2020年第22期

從數字產業化到產業數字化,數字經濟將重塑傳統產業

歷次 科技 革命,新技術都要經歷從創新發明到大規模應用兩個階段,數字經濟也不例外。數字經濟上半場,信息傳輸、存儲、計算、分析等基礎領域不斷取得技術突破,並在以互聯網為代表的特定領域得以應用和推廣,數字產業化得以快速發展,在電子信息製造、通信、軟體服務等行業出現一批具有領先優勢和規模效應的企業。隨著新技術的應用范圍不斷擴大,成本越來越低,數字經濟在傳統產業的滲透率將快速提升,下半場的主旋律將從數字產業化切換到產業數字化。數字經濟不僅僅是對原有經濟體系的補充和融合,更是對傳統經濟的變革和重塑。

目前,我國產業數字化仍處於起步階段,按佔GDP比值計算,我國與美國、德國等發達國家仍存在較大差距。從產業結構來看,第三產業數字化程度顯著高於第一和第二產業。互聯網作為連接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的媒介,率先賦能傳統服務業,培育出新零售、遠程辦公、在線教育、醫療信息化等新業態,並呈現出快速發展態勢。阿里巴巴、騰訊等頭部互聯網企業不斷拓展業務邊界,構建生態體系,利用其積累的海量數據和技術優勢,正在逐步向金融服務全面滲透,在提升效率、促進普惠的同時,也不斷沖擊和改變著傳統金融業態。

金融產業數字化具有良好的基礎,但轉型才剛剛開始

金融服務的本質是利用信息對風險進行定價並促成交易,與互聯網類似,都是基於信息的「生意」。金融業開展信息化建設的時間與互聯網興起幾乎同步,大型金融機構如今每年都有數億美元的IT投資,建立了先進的信息系統,並積累了海量的數據。以商業銀行為例,2018年我國單家股份制銀行內部積累的數據體量就達到了100TB以上。金融產業是我國信息基礎設施最完善、數據資源最豐富的行業之一,擁有開展大數據分析等新技術應用的基礎資源,最容易推動數字化轉型。

但從發展進程來看,金融產業數字化才剛剛開始。傳統金融業信息化建設的目標是利用信息技術優化現有業務,實現降本增效。而新金融企業則是運用新 科技 重塑金融業務邏輯,這才是金融產業數字化的核心。目前,傳統金融企業的轉型僅僅是信息化建設的延續,是局部的優化,而不是徹底的重構。由互聯網派生的新金融正在與傳統金融交匯,傳統金融擁有良好的基礎,新金融已趟出一條新路,二者通力合作必能形成金融產業數字化大發展的新局面。

從勢不可擋的造車新勢力看傳統金融機構轉型

近年來,隨著新能源 汽車 迅猛發展,涌現出一批造車新勢力。傳統車企亦在積極推動電動化轉型,但仍難以阻擋造車新勢力的崛起。特斯拉市值超過幾大傳統車企的總和,蔚來、理想、小鵬 汽車 都成功登陸資本市場,並獲得遠超傳統車企的估值水平。 汽車 和金融作為工業 社會 最有影響力的兩大行業,都面臨著轉型發展的問題。本文試圖從中找出一些共性規律,供金融產業數字化轉型參考。

一是無論 歷史 多麼悠久、體量多麼巨大的行業,都有被完全顛覆的可能。一百年前,福特發明了全球第一條 汽車 生產線,開創了現代工業的生產範式, 汽車 行業也被譽為工業體系的明珠。目前,全球營收前十的公司,除沃爾瑪外,其餘九家都是傳統 汽車 和能源企業,一年的總營收超2萬億美元。傳統車企深耕行業百年,如今每年仍有萬億美元的營收,但以特斯拉為代表的造車新勢力僅僅用了短短幾年時間,就在市值上全面超越傳統車企。這一現象也會在新金融和傳統金融之間重現。

二是核心業務邏輯的改變是新勢力得以挑戰傳統企業的根本原因。品牌 汽車 廠商經過多年工藝積累,在發動機等核心技術方面建立起很高的技術壁壘。但對於新能源 汽車 而言,電動機取代發動機,傳統廠商喪失了「護城河」,與造車新勢力站在同一起跑線上。更重要的是,新能源 汽車 一改傳統 汽車 作為交通工具的定位,在電動化的基礎上推進數字化,以海量數據為驅動,不斷提升 汽車 的設計、製造水平,滿足消費者個性化定製需求;利用機器學習,不斷完善演算法和模型,逐步實現包括自動駕駛在內的高級智能,將 汽車 打造成出行中的人工智慧助手。因此,傳統車企的電動化轉型只是用電動機和電池替代了發動機和汽油,並沒有改變 汽車 的定位。作為既得利益者,顛覆現狀就是革自己的命,對此傳統車企既沒有動力,也沒有能力。因此,這種轉型只能局限於個別部門,很難在全公司推行。反觀造車新勢力,創業者多來自互聯網行業,堅持互聯網思維,不受既得利益束縛,建立起符合智能 汽車 製造的組織架構。回到金融行業,也存在類似的情況。數字經濟時代,數據成為主要生產要素,將替代資本成為金融業核心資產。傳統金融的業務邏輯是「客戶找錢」,資本是稀缺的,金融機構占據優勢地位,風控核心是防範,客戶只有提供滿足金融機構要求的增信措施,才能獲得金融服務。而新金融的業務邏輯是「錢找客戶」,風險控制更強調信任,只有在海量數據基礎上,運用 科技 深度分析,才能以極低的成本精準找到最需要錢且在未來有能力還錢的客戶。新金融企業脫胎於互聯網,利用互聯網生態產生的海量數據,不斷優化升級風控模型,如今已在面向消費者和小微企業的金融服務領域獨占鰲頭。未來三至五年是產業互聯網大發展時期,新金融必將順勢進入工業領域,對傳統金融產生巨大的沖擊。這一過程可能比 汽車 行業電動化變革更加迅速猛烈。

當然,兩者也有一定區別。金融業務是強監管行業,新金融企業開展相關業務都需要監管部門同意,金融產業數字化轉型未必像 汽車 行業一樣發生顛覆式變化,更有可能選擇新老合作的漸進式路徑。

金融產業數字化的幾點思考

首先,金融產業數字化轉型必須從整體上規劃。金融業在我國經濟中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僅銀行業資產規模已超過300萬億元,是我國GDP的3倍。若金融行業發生系統性風險,對國民經濟和 社會 穩定都將產生嚴重後果。面對新金融的迅速發展,監管部門應統籌考慮風險和新金融發展需要,制訂整體規劃,必須兼顧新金融企業和傳統金融機構,鼓勵雙方各取所長,緊密合作,穩步推動金融業轉型發展。

其次,在對新金融企業的監管上應堅持包容審慎的態度。一方面,中國數字經濟取得的快速發展離不開相對寬松的監管環境。互聯網發展初期,政府採取了包容審慎的監管方式,客觀上降低了企業收集數據的成本,加快了平台企業形成,促進了新金融企業的商業模式創新和成熟,因而誕生了像螞蟻、微眾等一批具備競爭力的新金融平台企業。另一方面,金融風險具有傳染性,政府對涉及公共利益的金融創新需持審慎態度,對於類似P2P的風險要在早期識別並快速響應,防止局部風險事件演化成系統性金融風險。

再次,傳統金融轉型需要加大力度。要認清新金融和傳統金融的本質區別,思維要積極轉變,結合自身優勢開拓新業務,從被動的「效仿者」轉變為主動的「創新者」。當然,考慮到目前傳統金融機構的業務體量過大,從防範系統性金融風險的角度,實現全面轉型存在一定難度,因而可以考慮分拆出專門的機構部門,開展新金融業務,以「另起爐灶」的方式實現機構內部的自我「革新」,在制度和執行上有利於打破傳統慣例限制,在風險上獨立於傳統主體也有利於「風險隔離」。取得顯著效果後逐步將傳統業務裝入新的實體,從而實現傳統金融機構的穩步轉型。

最後,我想談談金融監管如何看待創新與風險的平衡問題。一項創新業務出現,有可能優化現有業務,但也有可能帶來不可預知的風險。監管者從穩健角度出發,對創新業務必然更為謹慎。但我們也要注意到,數字經濟時代正在來臨,傳統金融業務越來越難以滿足新時代經濟發展的需要,金融脫離實體經濟才是真正的風險。因此,監管部門應當在一定程度上容忍金融創新帶來的風險,特別是在金融產業數字化轉型中的創新。正是監管的包容,今天我國才會產生一批世界領先的新金融企業。符合產業發展方向的創新在產生風險的同時,也會產生更大的收益。監管部門應平衡好創新與風險,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包容創新、鼓勵創新,更好更快地推動我國金融產業完成數字化轉型。

7. 金融信息化發展趨勢是什麼

金融業信息化發展的趨勢總結如下:

1,進一步加強自身監管信息系統的建設與管理
加強金融行業信息化監管,既是控制金融風險、促進金融創新、推動銀行業發展的一個重要支撐手段,也是管理和防範風險、保障金融穩定的重要工具。
就銀行方面而言,我國的銀行業普遍投入大量資金建立了較為先進的業務系統,但是風險管理系統的建設相對還比較薄弱。相關金融信息安全的監管要求缺位,同時存在不少對外包的銀行信息化建設管理的問題。為了建立起全面的風險控制體系,相關專家提出要盡快建立銀行監管網路的建議。網路是銀行監管信息化的重要基礎。在正確評估我國金融網路現狀的基礎上,盡快建立適應我國銀行監管實際的高速、安全和先進的網路框架,同時要充分考慮網路的兼容性和拓展性,為下金融網路的長期穩定互聯做准備。

2,進一步重視金融行業連續性管理以防範金融風險
重視金融行業連續性管理,是現代化防範與化解金融風險的工具和手段。這是金融信息化發展的必然趨勢,也為金融業改革與創新提供了重要的技術手段和客觀條件。
我們知道,金融風險的防範是一個涉及面很廣的復雜問題。雖然不能僅僅依靠現代信息技術的應用就可以解決,但國內外的實踐證明,金融信息技術深入、廣泛的應用是金融機構風險管理以及嚴格金融監管強有力的途徑與方法。過去的幾年,某些金融機構、服務商等由於信息系統故障,導致異常業務中斷,引起了各方面的高度關注與重視。為此,金融業將進一步重視業務的連續性管理,切實採取措施防範技術風險,加大對信息技術風險的監管力度。銀行監管部門也將加大對信息技術風險的監管力度,提高金融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的效率和質量,降低建設與運營的成本。

3,進一步提高以客戶為中心的信息化服務建設速度
不僅僅局限在金融業,現在各個行業都在迅猛發展的同時,越來越側重「以客戶為中心」的服務方針。我國各金融機構也已經開始了從「以產品為中心」到「以客戶為中心」的重大變革,這是一項長期的戰略任務。
雖然現在金融界真在迅速發展「以客戶為中心」的服務轉型,並且取得了很大的成績,但是較之發達國家的客戶服務的運營與管理仍有不足。客戶關系的管理和業務需求的提煉是銀行信息化服務的重點,信息技術結合客戶管理、信息服務管理高端人才都將成為金融行業服務發展與進步的重要因素。如此看來,應該從現在開始逐步重視對業務需求的分析,並培養一批真正面向客戶的系統需求分析的高端專業人才。

4,進一步完善信息技術託管的流程標准和監管機制
所謂信息技術業務外包是指銀行專注於自己的核心業務而把信息技術的相關業務承包給外部的信息技術服務商的做法。信息技術託管,即IT外包,要促進其健康快速的發展,一定要有明確的標准流程約和完善的監管機制。
金融機構的發展日新月異,對信息技術託管范圍逐漸加大的同時,對IT服務商提出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就金融行業而言,對信息技術託管的需求是比較強烈的。我們了解,信息化建設的目標之一就是協助企業提高業務效率和服務質量、降低成本。原中國人民銀行科技司司長陳靜等專家普遍認為,符合客戶需求和管理模式的專業IT外包服務,可以把金融機構從長遠的固定IT成本上釋放出來,使金融機構聚焦於核心業務的創新。因此,信息技術託管將以其服務行為的公司化、配套行、靈活度的外包服務方式成為金融機構快速發展的最為可行的途徑之一。

5,進一步走向行業業務信息服務的普及
我國電子商務發展迅速,目前我國網上銀行用戶量將超億,並持續增加,對網上支付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因此,金融信息服務進一步走向普及,也是當前金融信息化的發展趨勢之一。

總結:
進一步對金融行業的改革與創新、提高金融服務質量和安全防範是今後金融行業信息化發展的主要趨勢。信息化是現代金融體系運行的一大基石,是金融穩定發展的基礎,對社會誠信建設具有非常深遠的意義。相信金融行業信息化必將早日走向成熟,走向輝煌。

8. 金融行業信息化發展經歷了哪幾個階段

到上個世紀末為止,我國的金融信息化已經走過20多個年頭,在數萬金融科技工作人員的努力下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從無到有、從有到精、由點及面,初步建成了日趨成熟完整的金融信息體系。在這段發展時期,金融信息化工作形成了以金融企業和行業監管部門為核心的發展模式,即在中國人民銀行、中國證監會、中國保監會等行業監管機構的領導下,各個金融企業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確定金融信息化的發展戰略和實施原則。
我國金融行業信息系統的建立相對於發達國家來講起步較晚,從70年代開始至今盡管只有20多年的短短歷程,但發展速度較快。目前一些大中城市的金融行業信息系統已基本上接近了發達國家80年代中期的水平。計算機進入我國銀行業,最早可追溯到50年代,當時,中國人民銀行引進了蘇聯的電磁式分析計算機,用以進行全國聯行對帳表的工作。但是計算機在我國銀行業的真正發展還是從70年代開始的,因此,我國金融行業信息化的發展大致經歷了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70年代起步階段
從70年代中國銀行引進了第一套理光—8型(RICOH—8)主機系統開始,揭開了我國金融行業信息系統發展的序幕,當時的主要目標是利用計算機處理效率高、准確性強、功能豐富的特點,對銀行的部分手工業務用計算機來進行處理,主要軟體採用COBOL語言編寫,實現了諸如對公業務、儲蓄業務、聯行對帳業務、編制會計報表等日常業務的自動化處理。盡管在當時只在某些地區的某幾個分行著手試點,但是試點的成功為後來的大發展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在這一階段主要的處理方式也是採用離線批處理的方式,解決了大量瑣碎、重復性的勞動。
第二階段——80年代推廣應用階段
80年代我國銀行業相繼引進了日本的M—150、美國IBM公司的436l、4381型主機系統。進一步在大中城市推廣應用各類櫃面業務處理系統,在此基礎上各行分別建立了自己的聯網系統,實現了同城各專業銀行自身間的活期儲蓄通存通兌,基本實現了各專業行、各營業網點之間業務的聯網處理。計算機已應用於銀行門市業務、資金清算業務、金融計劃統計業務、信貸管理等多項業務中。與此同時,1985年中國銀行率先加入了SWIFT環球金融通信網路系統,為我國銀行業電腦化信息系統同國際接軌跨出了堅實的一步。
第三階段——90年代完善提高階段
90年代各大專業銀行信息系統主機紛紛升級,如引進美國IBM公司的大型機ES9000系列主機,用以擴大業務處理范圍、增強業務處理能力。1991年4月1日人民銀行衛星通信系統上電子聯行的正式運行,標志著我國銀行電腦化信息系統進入了全面網路化階段。各大銀行除先後加入人民銀行的電子聯行系統外,在一些大中城市還建立了各種形式的自動化的同城票據交換系統,如同城跑盤清算系統、同城網路清算系統和同城清分機處理系統,在很大程度上解決了我國原來資金清算時間長、可靠性差的問題,使得資金清算在各地之間能高質量、高速度地完成。同時,繼中國銀行之後,其它各大專業銀行也紛紛加入SWIFT系統成為其一員,使國際結算業務的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在人民銀行衛星通信系統上,除了銀行業務的應用外,還開發應用了全國證券報價交易系統,使全國的證券交易形成了一個統一、公平、合理的市場,使計算機在金融業的廣泛應用翻開了嶄新的一頁。隨著應用水平的不斷提高,各級網路系統愈加成熟完善,除了能處理傳統的金融業務外,各行還紛紛推出了90年代國際上流行的新型的自助銀行為客戶提供隨時、隨地、方便、周到的服務,實現了全方位、全開放式、多層次,符合國際慣例經營模式的新型的金融服務體系。由此可見,業務上的應用已基本達到了較為完善的階段,但各大銀行及金融機構仍在不斷努力,開拓新的業務,並重視計算機在管理信息系統中的應用,不斷提高金融電腦化信息系統的應用水平,爭取早日實現理想的決策支持系統。
第四階段——90年代末至今,新時代的到來
從90年代末至今,整個世界進入一個信息技術高速發展的互聯網時代,加之我國已跨入WTO門檻,中國原本就競爭激烈的金融市場,出現了新的競爭格局。
要想取得市場上的優勢,金融企業必須加強客戶關系管理、金融產品創新和加強內部信息化建設,而這三項都與信息技術分不開。金融信息化的意義這時候也並不局限於金融行業本身,而在於金融信息化是整個社會信息化的一個重要部分。隨著電子商務的發展,信息時代對金融企業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把金融企業的支付系統介面接在企業的網上、政府的網上以及各消費者家中的網上。國內的金融企業紛紛觸網,推出網上支付系統。中國銀行率先推出了網上銀行的系列產品。中行的客戶只要擁有一張長城借記卡,再從網上下載中行提供的電子錢包軟體,就可以在網上進行各種操作,包括在網上開展查詢、轉賬、支付和結算等業務。而隨後中國建設銀行總行正式推出了網上銀行業務,接著又開通了網上個人外匯買賣、證券保證金自動轉賬等服務。而招商銀行的「一卡通」及「一網通」網上業務更可謂是先聲奪人。招商銀行的網上業務還包括網上企業銀行、網上個人銀行、網上證券、網上實時支付等功能。擁有招商銀行「一卡通」的客戶,可以享受網上付費、網上購物、銀證轉賬、賬戶轉賬等服務,不必再辦理其它手續。近幾年,信息技術已廣泛滲透到金融經營管理的各個機構、各項業務、各個環節,信息技術的應用水平、網路化和電子商務的鏈接成為衡量「新世界、新金融、新銀行」的一個重要標准。為了趕上潮流,適應WTO形勢下的新競爭格局,中國的金融企業正在加快腳步邁入信息化時代。

資料來源:AMT咨詢公司研究報告

9. 金融電子化的我國情況

我國金融電子化相對西方國家起步較晚,但在金融電子化建設進展神速,在金融通信網路和金融業務處理等方面已發生了根本性變化,已建成的電子化金融系統對加強金融宏觀調控、防範化解金融風險、加速資金周轉、降低經營成本和提高金融服務質量發揮了重要作用,推進我國國民經濟金融快速、健康和穩定發展。
我國金融電子化大致分為四個階段:第一階段是1970—1980年,銀行的儲蓄、對公等業務以計算機處理代替手工操作。
第二階段大約是80年代到90年代中,逐步完成了銀行業務的聯網處理。
第三階段,大約從90年代中到90年代末,實現了全國范圍的銀行計算機處理聯網,互聯互通。
第四階段,從2000年開始,隔行開始進行業務的集中處理,利用互聯網技術與環境,加快金融創新,逐步開拓網上金融服務,包括網上銀行、網上支付、手機銀行等。
全國銀行營業網點業務處理實現計算機化、網路化。據不完全統計,全國金融行業擁有大中型計算機700多台套、到小型機6000多台套,PC及伺服器50 多萬台,電子化營業網點覆蓋率達到95%以上。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金融電子化建設從無到有、從單一業務向綜合業務發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已從根本上改變了傳統金融業務的處理模式,建立了以計算機和互聯網為基礎的電子清算系統和金融管理系統。但是國內金融企業在實施電子化建設的過程中還存在著不少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五方面:
第一、金融電子化缺乏戰略性規劃
由於我國計算機硬體平台和軟體依賴於國外,目前各銀行機型、系統平台、計算機介面以及數據標準的不統一,許多銀行重復開發,都有自己的體系和應用系統,差異比較大。體系不統一,造成人力、物力的高投入,維護高成本。而且正在運行的很多系統相互獨立,難以完成系統之間的動態交互和信息共享,系統整合比較困難,標准化難以實施。
第二、全國性支付清算體系建設面臨很多困難
金融電子化建設中,金融企業之間的互聯互通問題難以得到解決。如國內眾多的銀行卡之間要實現互聯互通,似乎需要經過一番長途跋涉。因為銀行卡的聯通意味著小銀行可以分享到大銀行的資源,大銀行當然不願意。因此,金融企業的互聯互通,必須找到一種市場驅動機制下的利益平衡點。
第三、服務產品的開發和管理信息應用滯後於信息基礎設施的建設和業務的快速發展
目前國內金融企業的計算機應用系統偏重於櫃面、核算業務處理,難以滿足個性化金融增值業務的需要。同時,缺乏對大量管理信息、客戶信息、產業信息的收集、儲存、挖掘、分析和利用,信息技術在金融企業管理領域的應用層次較低,許多業務領域的管理和控制還處在半電子化階段。
第四、網上金融企業的認證中心建設速度緩慢
目前我國各金融企業的客戶很多,都是網上的潛在客戶,然而由於國內金融企業在建設認證中心的意見上難以統一,使得網上金融的認證標准沒有統一。而外資金融企業又虎視眈眈,一旦外資進入,美國標准、日本標准將在中國大行其道。分析人士認為,網上認證中心不解決,網上金融將不能成為真正意義上的網上金融。第五、金融信息安全建設水平在很大程度上仍滯後於電子化水平 信息安全問題日益突出:
一是新型網路金融服務拓展了金融服務的外延和范圍,其安全性面臨新的考驗;
二是金融數據處理集中後,帶來了技術風險的相對集中,對安全運行提出了更高要求;
三是跨部門網間互聯、內部業務網與國際互聯網互聯的需求急劇增加,使安全控制變得更加復雜;
四是引入社會第三方服務的發展趨勢,帶來了可管理性、可控性等新的安全課題;
五是信息技術本身的新發展,引發了新的、更多形式的安全威脅手段與途徑,要求不斷採取新的、更高強度的安全防護措施。 隨著以計算機、通訊和網路技術為核心的信息技術的發展,特別是Internet技術的迅速發展,美國未來學家托夫勒所描述的信息化社會正在成為現實。
隨著我國計算機硬體技術、軟體開發能力和網路安全技術進一步增強,國家信息高速公路的建設,網路的帶寬和規模不斷擴大,網路將無處不在,一個數字化的中國,與世界相聯。金融業務高度網路化,電子商務、電子銀行十分普遍,網上交易十分頻繁。
以中國現代化的支付系統為核心的中國支付清算體系將十分完善,資金支付清算暢通無阻。貨幣實現電子化,真正實現一卡在手,走遍神州,走遍世界。金融電子化前景將十分光明,我國將與世界各國一起進入信息時代、金融電子化的時代。
網路銀行是指金融機構利用Internet網路技術,在Internet上開設的銀行。這是一種全新的銀行客戶服務渠道,使得客戶可以不受時間、空間的限制,只要能夠上網,無論在家裡、辦公室,還是在旅途中,都能夠安全便捷地管理自己的資產和享受銀行的服務,是Internet 上的「虛擬銀行」櫃台。
在信息時代,每個銀行都被迫面對不斷增長的信息量,如果不能有效地管理這些數據,並將其轉化為真正可供決策利用的支持信息,因而銀行必須有效地管理已有的信息,並使用各種新的技術和方法對信息進行加工,特別是對客戶信息進行有效加工,以便進一步將經營模式轉變為客戶主導型,通過個性化服務,特別是定製的服務滿足市場需求。

10. 互聯網金融與傳統金融相比存在哪些優勢與劣勢

優勢與劣勢如下:

1,成本低:互聯網金融模式下,資金供求雙方可以通過網路平台自行完成信息甄別、匹配、定價和交易,無傳統中介、無交易成本、無壟斷利潤。一方面,金融機構可以避免開設營業網點的資金投入和運營成本。另一方面,消費者可以在開放透明的平台上快速找到適合自己的金融產品,削弱了信息不對稱程度,更省時省力。

2,效率高:互聯網金融業務主要由計算機處理,操作流程完全標准化,客戶不需要排隊等候,業務處理速度更快,用戶體驗更好。

3,覆蓋廣:互聯網金融模式下,客戶能夠突破時間和地域的約束,在互聯網上尋找需要的金融資源,金融服務更直接,客戶基礎更廣泛。此外,互聯網金融的客戶以小微企業為主,覆蓋了部分傳統金融業的金融服務盲區,有利於提升資源配置效率,促進實體經濟發展。

4,發展快:依託於大數據和電子商務的發展,互聯網金融得到了快速增長。以余額寶為例,余額寶上線18天,累計用戶數達到250多萬,累計轉入資金達到66億元。據報道,余額寶規模500億元,成為規模最大的公募基金。

5,管理弱:風控弱。互聯網金融還沒有接入人民銀行徵信系統,也不存在信用信息共享機制,不具備類似銀行的風控、合規和清收機制,容易發生各類風險問題,已有眾貸網、網贏天下等P2P網貸平台宣布破產或停止服務。

監管弱。互聯網金融在中國處於起步階段,還沒有監管和法律約束,缺乏准入門檻和行業規范,整個行業面臨諸多政策和法律風險。

6,風險大:信用風險大。現階段中國信用體系尚不完善,互聯網金融的相關法律還有待配套,互聯網金融違約成本較低,容易誘發惡意騙貸、捲款跑路等風險問題。特別是P2P網貸平台由於准入門檻低和缺乏監管,成為不法分子從事非法集資和詐騙等犯罪活動的溫床。

網路安全風險大。中國互聯網安全問題突出,網路金融犯罪問題不容忽視。一旦遭遇黑客攻擊,互聯網金融的正常運作會受到影響,危及消費者的資金安全和個人信息安全。

(10)信息化金融機構現狀及問題擴展閱讀:

互聯網金融模式:

1,眾籌:眾籌大意為大眾籌資或群眾籌資,是指用團購預購的形式,向網友募集項目資金的模式。

2,P2P網貸:P2P(Peer-to-Peerlending),即點對點信貸。P2P網貸是指通過第三方互聯網平台進行資金借、貸雙方的匹配,需要借貸的人群可以通過網站平台尋找到有出借能力並且願意基於一定條件出借的人群,幫助貸款人通過和其他貸款人一起分擔一筆借款額度來分散風險。

3,第三方支付:第三方支付(Third-PartyPayment)狹義上是指具備一定實力和信譽保障的非銀行機構,藉助通信、計算機和信息安全技術,採用與各大銀行簽約的方式,在用戶與銀行支付結算系統間建立連接的電子支付模式。

4,數字貨幣:以比特幣等數字貨幣為代表的互聯網貨幣爆發,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比其他任何互聯網金融形式都更具顛覆性。

5,大數據金融:大數據金融是指集合海量非結構化數據,通過對其進行實時分析,可以為互聯網金融機構提供客戶全方位信息,通過分析和挖掘客戶的交易和消費信息掌握客戶的消費習慣,並准確預測客戶行為,使金融機構和金融服務平台在營銷和風險控制方面有的放矢 。

6,信息化金融機構:所謂信息化金融機構,是指通過採用信息技術,對傳統運營流程進行改造或重構,實現經營、管理全面電子化的銀行、證券和保險等金融機構。

7,金融門戶:互聯網金融門戶(ITFIN)是指利用互聯網進行金融產品的銷售以及為金融產品銷售提供第三方服務的平台。它的核心就是「搜索比價」的模式,採用金融產品垂直比價的方式,將各家金融機構的產品放在平台上,用戶通過對比挑選合適的金融產品。

閱讀全文

與信息化金融機構現狀及問題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融資股權變更計算 瀏覽:500
金蝶期末調匯匯率 瀏覽:515
華泰證券怎麼用手機交易記錄 瀏覽:559
軍工基金理財 瀏覽:277
長城金融成都分公司 瀏覽:252
上市公司在澳門有金融公司 瀏覽:103
怎麼關閉傭金寶的理財 瀏覽:22
南瑞股票大跌 瀏覽:518
騰訊理財余額寶能買兩種基金嗎 瀏覽:280
母嬰市場上市公司 瀏覽:624
融資租賃中內含利率怎麼算 瀏覽:826
當代集團旗下上市公司 瀏覽:450
萬達貸交易密碼到上線 瀏覽:823
證券研究方法論 瀏覽:753
京東金融金融科技有限公司招聘電話號碼是多少錢 瀏覽:879
2019年5月5日美金匯率 瀏覽:924
孟晚舟指控金融機構 瀏覽:394
醫療投資集團排名 瀏覽:188
成熟國債期貨最小變動價位 瀏覽:549
存金寶周五價格不顯示 瀏覽:8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