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投資金融 > 金融服務貿易政策

金融服務貿易政策

發布時間:2023-02-16 05:28:45

Ⅰ 做好「穩外貿」助力「雙循環」華夏銀行貿易金融發力精準化、線上化

「加快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是根據我國發展階段、環境、條件變化作出的戰略決策,是事關全局的系統性深層次變革。」9月初召開的中央深改委第15次會議將「新發展格局」提高到「事關全局的系統性深層次變革」戰略高度。

在2020中國上市銀行發展論壇上,華夏銀行行長張健華發表了題為《「雙循環」格局下商業銀行貿易金融發展策略》的演講,指出規模擴張金融服務已無法有效支撐我國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作為現代經濟核心的金融業,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面臨外向型經濟萎縮、內需型經濟增長的外部經營環境。貿易金融憑借「產品豐富、手段靈活,易於交易,便於流轉,資源節約」等突出特點,可滿足企業多元化金融需求,且交易單據可查驗、背景真實,利於風險防控,有助於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同時通過精準定位、精準融資、精準服務,實現線上化、場景化、數字化發展,助力「雙循環」發展新格局。

在2020年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的「中國金融 科技 論壇」上,張健華行長發表主旨演講,提出在「雙循環」新格局下,供應鏈金融成為依託核心企業、服務中小企業,保產業鏈穩定的重要抓手。金融 科技 通過打造「賦能」體系、打造「 科技 」內核、打造「開放」格局,為供應鏈金融生態發展提供重要驅動力,助力產業鏈穩定,支持實體經濟發展。此外,華夏銀行攜「商行+投行」轉型的發展成果,通過「雲上展廳」以線上形式亮相2020服貿會金融服務專題展。

半年報顯示,華夏銀行多措並舉抗疫情、促復工,及時開通跨境業務綠色通道,疫情期間為武漢、北京、深圳等多個地區客戶在疫情期間進口防疫物資和接受境外捐贈款提供業務支持;同時,推出「資融通」與「備證通」服務方案,為企業提供全流程外匯政策咨詢等一體化綜合金融服務,為做好「穩外資」「穩外貿」工作提供有力的金融支撐。

貿易環境與機遇

對於貿易對經濟發展的重要性,張健華指出,國際貿易曾長期被視為經濟增長的引擎,從「絕對優勢論」「比較優勢論」「規模經濟與產品差異化」等角度來看,國際貿易使得商品交換達到了新高度,使得國際間比較優勢在更大范圍內得以發揮,並且促進了企業組織制度以及諸多技術的進步。各國經濟都對貿易有著較高依存度,目前全球貨物貿易佔GDP比重超過40%。

作為世界第二大貿易國,2019年中國的貿易額超過5萬億美元(含服務貿易),國內貿易在城市化、市場化、工業化進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2018年我國國內貿易主要行業實現增加值11.7萬億元,占國內生產值約13%,占第三產業增加值約25%;2019年末,國內貿易實有市場主體佔比68%,居各行業首位。

不過,當下全球及我國的貿易環境發生了很大變化,受新冠疫情「大流行」沖擊,世界各國經濟、生產活動大幅趨弱,貿易保護主義流行,全球供應鏈和市場需求受到重創,世界經濟面臨大幅下滑風險。疫情影響下疊加國內經濟結構性、周期性、體制性等問題,國內經濟也面臨持續下行風險,相當一部分經濟主體特別是民營企業、中小微企業生產經營困難顯現,金融行業面臨信用風險上升。

於危機中育新機,於變局中開新局。在張健華看來,我國經貿也面臨新的發展機遇。其一便是我國超大規模市場更趨成熟。從內需潛力上看,中國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國,培育了全球最大的中等收入人群。此外,我國具有完整的產業體系,擁有1.7億多受過高等教育或擁有各類專業技能的人才優勢。中國儲蓄佔全球總額四分之一以上,為國內經濟增長提供了大量的結余資金。其二是當前國內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戰略成果,生產生活秩序加快有序恢復,國內經濟運行加快回歸常態。其三是「兩新一重」投資全面提速。上半年,從中央到地方都在以「兩新一重」為抓手,列出方案、計劃、清單,同時打通多種融資渠道、吸引更多 社會 資本參與,加快推進「兩新一重」投資項目落地。

此外,我國先進技術產業鏈快速崛起。近年來,我國醫葯製造業、 汽車 製造業、計算機通信等高技術製造業的增加值增幅明顯更大。新冠肺炎疫情也催生了我國智能製造、生命 健康 、新材料等新產業,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等新技術,前5月高技術製造業累計增長3.1%,3D列印設備、集成電路、充電樁等產量增長70%以上。

積極應對變化探路「雙循環」貿易金融服務

張健華認為,銀行對貿易提供的金融業務包括貿易結算、貿易融資、供應鏈金融、財務管理、信用擔保、避險保值六大類, 其中:貿易結算、貿易融資、供應鏈金融、財務管理屬於資金往來類服務,信用擔保、避險保值屬於廣義的增值服務。貿易結算主要進行貨幣支付、資金劃撥,貿易融資提供與結算相關的短期融資或信用便利,供應鏈金融基於核心企業信用為上下游企業提供金融服務,財務管理基於企業交易流程提供財務活動管理,信用擔保是銀行通過有償出借自身信用保證履責的金融服務,避險保值是銀行針對企業交易風險推出的規避風險的保值增值服務。

面對疫情及貿易環境的變化,華夏銀行堅守初心,與企業同舟共濟,採取多種措施積極應對,全力幫助外貿企業復工復產,加大金融有效供給,保障企業有序經營,全面超額完成年初制定的各項經營目標。

今年年初,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迅速成立貿易金融專項工作小組,及時推出《華夏銀行線上跨境金融服務指南》,快速部署,主動作為,總分支三級聯動、內外聯動,開通綠色通道,特事特辦、急事急辦,全力保障緊急進口防疫物資、境外捐贈款項順利到帳。春節假期期間,該行武漢、蘇州、重慶等分行,開通綠色通道為客戶緊急辦理購付匯業務,用於進口價值數百萬美元的防疫物資。武漢分行緊密聯動,保障湖北省慈善總會跨境人民幣112.5萬元捐款順利到賬。深圳、廣州、上海、昆明、長沙、溫州、長春、南京、北京、廈門、南昌分行,按照疫情防控期間總行貿易金融業務工作措施,提前布署,安排專人返崗處理業務,積極支持客戶進口防疫物資,協助客戶辦理購付匯、收結匯、出口交單、信用證開立和付款、貿易融資等業務,引導並幫助客戶通過線上渠道辦理業務,解決客戶燃眉之急,其中:廣州分行響應客戶進口防疫物資需求,快速開立1300萬美元進口信用證,並為客戶減免手續費;南昌分行克服交通管制等多重困難,上門服務,成功為客戶辦理8000萬美元外債資金結匯業務,用實際行動踐行 社會 責任。

在張健華看來,貿易金融既可在「促進外貿穩定」「積極利用外資」等方面發揮國際循環優勢,也可承擔新型城鎮化建設等建設重任,提供供應鏈金融、國內信用證、工程保函等服務,在國內循環做到大有作為。例如:華夏銀行建立了「環球智贏」國際金融服務品牌,可以提供「出口收結贏」「亞洲美元匯款直通車」等跨境金融服務,也建立了「共贏鏈」國內金融服務品牌,提供供應鏈金融服務。

具體而言,華夏銀行推出的「亞洲美元匯款直通車」特色品牌,可向亞洲地區支付美元提供跨境速匯、境內速匯、全額到賬、多幣種匯款等特色服務;「銀租通」產品,則是基於融資租賃的基礎交易,支持盤活實體企業的固定資產。而該行推出的「共贏鏈」供應鏈金融品牌,創新推出「供應鏈雲賬戶」,滿足供應鏈業務異地便捷開戶需求。

值得一提的是,華夏銀行創新推出的「資融通」服務方案,為企業提供全流程外匯政策咨詢、跨境保函/備用信用證增信、匯率避險增值等一體化綜合金融服務,做好「穩外資」、「穩外貿」工作,助力企業復工復產。

上半年,華夏銀行貿易金融條線相繼推出供應鏈雲賬戶、供應鏈線上簽約、區塊鏈福費廷、電子信用證、企業網銀批量購付匯等線上化功能,實現「無接觸」服務,減少客戶出行成本與接觸風險,增強同業互信,提升辦理效率,助力企業降低融資成本。

得益於線上化業務持續發力和產品創新,華夏銀行貿易金融業務板塊的發展頗有看點。中報顯示,截至2020年6月末,貿易金融營業收入較去年同期同比增長35%,中間業務收入較去年同期同比增長10%;同時,貿易金融業務合作客戶數較去年同期同比增長15%。

總體而言,截至2020年半年報報告期末,華夏銀行貿易金融表內外資產余額超過6000億元,比上年末增長8.26%;國內證等輕資本業務資產余額近2000億元,同比增長 24.92%;加大服務「一帶一路」的代理行布局,「一帶一路」沿線代理行657家,佔比 52.77%。

面對外向型經濟萎縮、內需型經濟增長的新形勢,張健華指出,我國應引導商業銀行進行金融供給側改革,實施貿易金融轉型,從原主要服務國際貿易的外循環貿易金融,轉為同步服務國際國內貿易的雙循環貿易金融,並藉助大數據、雲計算、區塊鏈、物聯網等技術,加快貿金業務線上化、數字化經營管理,創新客戶營銷與風險管控技術手段,提升經營管理水平,加大對中小企業金融支持力度,促進中國經濟轉型發展。

Ⅱ 簡單說說我國服務貿易的發展現狀及發展服務貿易的一些對策!萬分感謝。。特急!

知識經濟時代的國際服務貿易趨勢及中國的對策

國際服務貿易是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產業結構的調整和升級、國際文化交流的頻繁以及國際投資的發展而逐步產生和發展起來的,現已成為各國貿易競爭的新領域和世界經濟新的增長點。21世紀被人們公認為知識經濟世紀,作為世界經濟重要組成部分的國際服務貿易,在知識經濟的發展和作用下,無疑將發生前所未有的深刻變化。正確地判斷和把握知識經濟影響下的國際服務貿易發展趨勢,並結合中國服務貿易的現狀及加入WTO的要求,作出積極的政策調整,是我們面臨的重要課題。本文試就這一問題作一粗略的探討。
知識經濟時代國際服務貿易發展趨勢
隨著知識經濟的興起與發展,服務業及國際服務貿易將呈現出以下五大發展趨勢:
1、產業結構服務經濟化同工業經濟相比,知識經濟在產業內容上將發生根本變化。工業經濟時代的產業支柱是第二產業,即製造業,而知識經濟時代提供知識和信息服務將成為社會的主流,服務業將以驚人的速度滲透到我們生活的每一個角落,並呈現出極其豐富多樣的形態。從上世紀的工業革命到本世紀六、七十年代,到處擴展的最富有的企業一直是工業企業。而在知識經濟初露端倪的今天,越來越多的銀行、綜合商社、海陸空運輸公司、電話電報公司、軟體開發公司等紛紛進入世界500強的行列。目前發達國家服務業已佔國內生產總值(GDP)以及就業的60%以上。尤其是美國,服務業的產值佔GDP的比重超過了75%,提供的就業崗位佔80%。發達國家服務業的現狀預示著知識經濟時代世界各國經濟結構和產業結構演變的歷史方向。而且隨著經濟全球化的進一步發展,製造業也開始呈現「業務服務化」趨勢。
知識經濟時代的服務業之所以成為主導產業,一是科技的發展極大地促進了分工的專業化和精細化,引發了經濟組織形式的分化,從而增加了對服務的需求。原來由企業內部承擔的產前產中產後的各種非核心業務普遍外包給專業化、高效化的服務供應商。而且,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的進一步發展,企業之間的競爭將越來越集中在對新知識、新信息和新技能的掌握上,誰吝嗇購買各種專業服務產品誰就可能在新一輪競爭中落伍。這些因素的作用大大增加了社會對生產性服務的需求;二是科技的進步導致供給的增加,勞動生產率的提高,人物空餘時間和可支配財富的增加等,極大地擴展了生活服務消費的新領域;三是知識經濟時代的製造和流通過程所使用的現代化勞動工具要求服務業提供更高質量的服務產品,反過來推動了服務業的發展壯大,強化了服務行業對整個經濟過程的影響和控制;四是知識和信息的廣泛運用使得服務行業成為產品增值的主體,財富越來越向服務行業集中;五是服務經濟本身的結構特點符合知識經濟時代的要求。如包括信息產品和信息服務的信息產業在知識經濟時代必然處於中心地位,教育產業也必然成為知識經濟的先導產業。
2、服務貿易結構的技術知識密集化
在知識經濟時代,國際服務貿易內部結構發生變化,知識型服務貿易將佔主導地位。所謂知識型服務業是指那些使用高技能人員,知識、技術佔主要地位的,對社會經濟增長趨勢與軌跡有著重要影響的「高附加值」服務業。參照原關稅總協定秘書處開列的「服務部門參考清單」,這類服務大致包括:專業性服務中法律服務、管理服務、工程設計服務與計算機相關聯的服務;信息和數據服務;金融服務(包括銀行存款服務、與金融市場管理有關的服務、金融貸款、其他貸款業務、與債券市場有關的服務);保險業務中的貨運保險、非貨運保險、再保險以及附屬於保險的服務等。上述各類服務業雖在不同領域存在差異,但卻有一共同特點,即提供的產品均是以知識為基礎的,交易的核心是蘊含在各種服務中的知識。近年來服務貿易的迅速發展主要是建立在迅速增長的以高新技術為載體的知識型服務產業基礎之上的。世貿組織千年回合談判將知識型服務業的開放列為兩個主要議題之一更是表明了各國特別是發達國家對這種趨勢的認同和把握。
知識型服務產品之所以能夠成為主要的貿易對象,一是信息技術給國際貿易帶來的「時空壓縮效應」,大大增強了知識型服務產品的可流通性,使知識型服務產品變得相對地可儲存、定價及易地易時交易。知識經濟時代知識存在形式的數字化、編碼化、知識活動方式的計算機化和網路化,刷新了知識與產業及經濟的關系。現在,低成本、高寬頻的通信設備,數字化網路與先進的集成軟體系統等,正在使原來難以或不能進行的服務成為可交換的對象。例如走在知識經濟前列的美國目前出現了越來越多的所謂「日不落」軟體公司,把公司的主要實體搬到與其沒有業務關系的國家,就地招聘員工,其決策者和高級管理人員、高級技術開發人員則在美國國內通過網路指揮,24小時連續進行軟體開發,再通過電子手段把軟體產品直接送到另一個國家;二是知識型服務業報酬的遞增性增強了各國在這一領域的投入和競爭。著名的國際咨詢企業麥肯錫公司的一項研究認為,到21世紀初,美國所有工作中,80%以上將屬於用知識來服務的工作。知識型服務業的發展壯大,必然要求其產品在世界范圍內實行自由貿易,要求各國開放其市場。
此外服務貿易結構的「軟化」趨勢在傳統服務貿易中也將明顯體現出來。如餐飲業是一個典型的勞動密集型傳統服務行業,在知識經濟時代,餐飲企業若想再現昔日的輝煌,就必須開發高附加值的餐飲產品,這種高附加值既體現在餐飲產品本身的知識含量上,也體現為顧客在享用餐飲產品的同時所獲得的附加服務上。最近美國快餐業經營商漢堡王把位於紐約市中心金融區的一家分店以專線與網際網路聯接,為前來吃漢堡餐的顧客提供上網服務,利用網路的魅力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客人。
3、服務貿易競爭的信息比較優勢化
在知識經濟社會中,知識作為最重要的生產要素,其產生和傳遞主要是通過信息業來完成的。信息通過全球網路在參加國際經貿活動的國家和地區間流動,必然導致國際貿易特別是國際服務貿易信息化的發展趨勢。在這一趨勢下,國際服務貿易的內容、方式以及競爭格局必然發生根本變化。發展中國家在服務貿易上的傳統比較優勢將逐漸弱化,新的信息比較優勢將是形成知識經濟時代國際服務貿易分工的一種新力量,成為貿易國或企業國際競爭力的構成要素。所謂信息比較優勢是指各國在信息的生產、傳播、反饋和使用能力上的差異以及一國所獲得信息的數量、質量、時效和稀缺程度。正因為信息基礎設施的發達程度、信息產業的規模比重將極大地影響一國在國際貿易乃至世界經濟中的競爭實力和地位,各國為了在知識經濟時代的競爭中不落伍,都加大了對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和信息服務業的投入和競爭。自從1993年美國總統柯林頓提出國家信息基礎設施(NII)即「信息高速公路」建設,便引起了全世界的強烈反響。目前,日本、韓國、新加坡、中國台灣等均在籌劃實施「信息高速公路計劃」,歐盟也不甘落後。美國作為「信息高速公路」構想的創始者,更是不遺餘力地加速實施。為了在建設信息基礎設施中利用自己的科技、經濟優勢謀求最大發展,美國政府1995年又宣布實施「全球信息基礎設施」計劃,呼籲各國加入這一計劃。與此同時,各國特別是西方發達國家,掀起了世界信息服務貿易的爭奪戰,且愈演愈烈。
4、服務貿易政策的進一步自由化
80年代以來,由於服務貿易的迅速發展及其多元化、國際化趨勢的加強,更由於服務貿易對世界各國經濟重要性的日益提高,使國際服務市場的競爭不斷加劇。發達國家由於在國際服務貿易整體利益分配中佔有明顯優勢,因此積極倡導服務貿易自由化,而發展中國家由於受益相對較少而持謹慎態度。但1994年4月15日《服務貿易總協定》(GATS)的正式簽署標志著服務貿易正式納入國際多邊貿易體制自由貿易的框架之內,成為當代世界經濟全球化不能進行的服務成為可交換的對象。例如走在知識經濟前列的美國目前出現了越來越多的所謂「日不落」軟體公司,把公司的主要實體搬到與其沒有業務關系的國家,就地招聘員工,其決策者和高級管理人員、高級技術開發人員則在美國國內通過網路指揮,24小時連續進行軟體開發,再通過電子手段把軟體產品直接送到另一個國家;二是知識型服務業報酬的遞增性增強了各國在這一領域的投入和競爭。著名的國際咨詢企業麥肯錫公司的一項研究認為,到21世紀初,美國所有工作中,80%以上將屬於用知識來服務的工作。知識型服務業的發展壯大,必然要求其產品在世界范圍內實行自由貿易,要求各國開放其市場。此外服務貿易結構的「軟化」趨勢在傳統服務貿易中也將明顯體現出來。如餐飲業是一個典型的勞動密集型傳統服務行業,在知識經濟時代,餐飲企業若想再現昔日的輝煌,就必須開發高附加值的餐飲產品,這種高附加值既體現在餐飲產品本身的知識含量上,也體現為顧客在享用餐飲產品的同時所獲得的附加服務上。最近美國快餐業經營商漢堡王把位於紐約市中心金融區的一家分店以專線與網際網路聯接,為前來吃漢堡餐的顧客提供上網服務,利用網路的魅力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客人。
3、服務貿易競爭的信息比較優勢化在知識經濟社會中,知識作為最重要的生產要素,其產生和傳遞主要是通過信息業來完成的。信息通過全球網路在參加國際經貿活動的國家和地區間流動,必然導致國際貿易特別是國際服務貿易信息化的發展趨勢。在這一趨勢下,國際服務貿易的內容、方式以及競爭格局必然發生根本變化。發展中國家在服務貿易上的傳統比較優勢將逐漸弱化,新的信息比較優勢將是形成知識經濟時代國際服務貿易分工的一種新力量,成為貿易國或企業國際競爭力的構成要素。所謂信息比較優勢是指各國在信息的生產、傳播、反饋和使用能力上的差異以及一國所獲得信息的數量、質量、時效和稀缺程度。正因為信息基礎設施的發達程度、信息產業的規模比重將極大地影響一國在國際貿易乃至世界經濟中的競爭實力和地位,各國為了在知識經濟時代的競爭中不落伍,都加大了對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和信息服務業的投入和競爭。自從1993年美國總統柯林頓提出國家信息基礎設施(NII)即「信息高速公路」建設,便引起了全世界的強烈反響。目前,日本、韓國、新加坡、中國台灣等均在籌劃實施「信息高速公路計劃」,歐盟也不甘落後。美國作為「信息高速公路」構想的創始者,更是不遺餘力地加速實施。為了在建設信息基礎設施中利用自己的科技、經濟優勢謀求最大發展,美國政府1995年又宣布實施「全球信息基礎設施」計劃,呼籲各國加入這一計劃。與此同時,各國特別是西方發達國家,掀起了世界信息服務貿易的爭奪戰,且愈演愈烈。
4、服務貿易政策的進一步自由化80年代以來,由於服務貿易的迅速發展及其多元化、國際化趨勢的加強,更由於服務貿易對世界各國經濟重要性的日益提高,使國際服務市場的競爭不斷加劇。發達國家由於在國際服務貿易整體利益分配中佔有明顯優勢,因此積極倡導服務貿易自由化,而發展中國家由於受益相對較少而持謹慎態度。但1994年4月15日《服務貿易總協定》(GATS)的正式簽署標志著服務貿易正式納入國際多邊貿易體制自由貿易的框架之內,成為當代世界經濟全球化和區域一體化的重要內容。特別是1997年2月後《基礎電信協議》、《信息技術協議》、《金融服務協議》的最終達成將全球90%以上的電信、信息及金融服務貿易納入其管轄范圍,被認為是多邊貿易體制中具有里程碑意義的重要文件。現在WTO的大多數成員已對某些服務貿易作出了不同程度的承諾,亞太經合組織(APEC)也要求在21世紀實現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世貿組織千年回合談判將知識型服務業列為兩個主要議題之一就表明了服務業市場的開放已成為今後國際貿易的發展趨勢。可以預見,隨著知識經濟的發展,在服務貿易政策上,自由貿易政策與保護貿易政策的關系將得到新的整合。一方面,知識經濟的產生將大大增進世界各國經濟的相互聯系和相互依賴,無論從何種角度看,作為知識經濟時代的主導產業,自由貿易政策都將是服務業發展的方向。經濟的日趨全球化,已不允許單純的自我保護和封閉,只有以更加自由的貿易政策參與服務貿易分工才能達到更加安全的自我保護。當然另一方面,知識經濟要實現健康、穩定的發展,必須以知識產權的保護為保證,再加上知識型服務貿易往往涉及貿易參與國的國民經濟命脈,這就意味著在實行自由的貿易政策的同時,還要藉助於法律、政策等多種手段實行一定的貿易保護,這對於發展中國家而言顯得十分重要。
5、服務貿易地區分布的不平衡化
進入90年代以來,國際貿易迅速發展,尤以國際服務貿易發展最快。據資料統計,1970年全球服務貿易額僅710億美元,與貨物貿易出口之比為0.117,到1997年猛增到12950億美元,年均增長11.7%,與貨物貿易出口之比上升為0.238,預計15—20年後,這一比值將達到0.5以上。但從地區分布來看則呈現出不平衡趨勢:發達國家在國際服務貿易中處於絕對優勢地位,具有巨額的服務貿易順差。1996年美國、日本、歐共體各國的服務貿易總額已佔全球服務貿易總額的2/3強,如果加上中國香港地區約佔80%。尤其是美國,1997年服務貿易順差達到793億美元,以信息技術為主的知識密集型服務出口已相當於出口額的40%。而發展中國家雖然服務貿易發展較快,地位不斷上升,但服務出口中主要領域仍然在海上運輸、旅遊和勞務出口方面。隨著知識經濟的發展,產業結構服務經濟化、服務貿易結構的技術知識密集化、競爭的信息比較優勢化及貿易政策的進一步自由化等趨勢的日益明朗,服務貿易地區分布結構的不平衡化不但不會消弱,反而可能進一步強化,這對發展中國家是一個嚴峻的挑戰。
二、中國的現狀及政策選擇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國際服務貿易有了較大發展,服務貿易的增長既高於國民經濟的增長,也高於國內服務業的增長速度,服務貿易的領域也在逐步擴大。但總體看來,中國國際服務貿易尚處於發展初期,存在著許多急待解決的問題1)我國服務業整體發展落後,綜合競爭實力差,服務貿易缺乏國內的產業支柱。目前我國服務業僅佔GDP的32.5%,就業的25%,不僅遠遠低於發達國家的水平,甚至低於低收入國家的平均水平(佔GDP的38%)。而且中國的服務業主要集中在傳統服務業上,如旅遊、勞務出口、遠洋運輸等勞動密集型部門和資源稟賦優勢部門,而全球服務貿易量最大的金融、保險、咨詢、電信等知識、技術密集型行業在我國尚處於初步發展階段。(2)服務貿易總體水平偏低,出口結構不盡合理。目前我國服務貿易額僅佔世界服務貿易額的1%,居於世界排名20位以後。1997年我國服務貿易出口與貨物貿易出口之比僅為0.128,即使在經濟比較發達,都市化程度比較高的上海,1997年的這個比例也只有0.146,均低於全球的平均水平(0.232)。同時,中國服務貿易的出口結構也不合理,貨運和旅遊兩項就接近50%,而知識型服務貿易競爭力弱,存在較大數額的貿易逆差。(3)服務貿易法制不健全,管理落後。服務貿易不同於貨物貿易,大部分貿易無法通過海關加以監控,需要以法律手段來限制或鼓勵人員、資本的流動以及貿易的范圍和規模。在服務貿易立法方面,到目前為止雖已頒布了相當數量的法律法規,這些法律法規正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但總體來看,立法未成體系,不少領域還是空白,即使已頒布的一些法律法規或者條文模糊、抽象,甚至相互之間存在沖突,或者缺乏統一性和透明度,或者未能與WTO、GATS原則相符。同時,服務貿易管理滯後。我國長期以來,一直把發展生產性行業,提高社會物質生活水平放在首位,服務行業缺乏明確發展的指導思想和規劃,沒有系統的權威的關於服務行業發展的規章制度,且管理多頭,部門職責不清,產業布局分散且經營規模小。(4)服務貿易方面的人才短缺,尤其是新興服務業和知識型服務業的外向型高層次人才奇缺。(5)信息化建設與信息產業發展與發達國家存在較大差距。信息技術在某些關鍵領域與世界先進水平差距較大,信息產業普遍企業規模較小,同時缺乏分工與協作的全面統籌安排。
知識經濟所掀起的服務業全球化浪潮,不僅為我國今後的產業發展指明了方向,也對我國現有的服務行業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何結合知識經濟時代國際服務貿易的發展趨勢和我國服務貿易的現狀,充分挖掘我國服務貿易潛力,努力培育我國服務貿易的新增長點必須採取有效的對策。
1、深刻認識中國發展服務業和服務貿易的緊迫性,加大對服務業的支持力度知識經濟時代從一定意義上說是服務經濟時代。大力發展服務業,是服務貿易的基礎和保障。而在中國,傳統上存在著濃厚的「重農抑商」觀念和歧視性的「三教九流」式的社會階層劃分,再加上計劃經濟時期「服務無價值」的觀念深入人心,為此,一要加大宣傳,打破業已形成的落後觀念,實現在社會產品觀和勞動價值觀上的突破,使人們特別是服務貿易領域里的企業和從業人員認識到知識經濟時代服務業和服務貿易在發展國民經濟、提高國家競爭力和維護國家安全等方面的重要作用,認識到服務經濟的大發展是國家經濟現代化的重要標志之一,為中國發展服務業和服務貿易奠定思想基礎。二要加大對服務業的投入。國家財政特別要重視對信息基礎設施的投入。三要增強服務業內資企業的競爭力。服務業企業和工業一樣,規模是決定其競爭力的一個重要因素。而我國大部分新興服務業特別是知識型服務業企業的規模都很小,面對全球服務業跨國並購的浪潮,政府在增強內資企業競爭力方面首先要做的是推動企業的聯合。其次可以考慮選擇一批有潛在優勢的新興服務業、知識型服務企業特別是外向型企業進行定向扶持。如採取鼓勵性稅收政策,對這些企業實行減免稅;在政府采購方面實行傾斜;幫助他們獲得更多更准確的國際服務貿易信息等。
2、堅持積極穩妥協調有序的方針,逐步開放我國的知識型服務貿易和國內服務市場加快知識型服務貿易的發展是我國向—25—知識經濟過渡的要求,而對其的對外開放又既是世界經濟一體化的要求,又是我國經濟自身發展的需要。當前,我國知識型服務業尚屬發展中的幼稚產業,國際競爭力較弱,開放國內服務市場和服務貿易,必須將尊重GATS基本原則與堅持國家主權自主、安全和保護幼稚產業相結合原則逐步開放。(1)要穩步開放部分急需引進競爭的知識型服務業領域。對國內缺乏競爭力,但又急需發展的知識型服務領域,要積極引導服務業跨國公司進入。一方面,這樣可以引進嶄新的技術和豐富的管理經驗,促進我國新服務品種的培育與發展,提高我國的總體服務水平;另一方面也有助於提供一種激勵性壓力,促使本國服務業積極地從事技術與管理創新,盡快縮小與發達國家在該領域的差距;(2)對於已具備一定競爭能力的知識型服務業,要堅持適度保護與鼓勵公平競爭相結合的原則,利用企業和行業的作用,合理保護服務貿易市場。如學習日本經驗,加強服務銷售網路一體化建設,增強市場進入難度。日本雖然公開的保護政策已明顯減少,但仍是最能進入的市場,其經驗在於十分完善的一體化網路;提高國內市場的競爭強度,提高進入成本;充分發揮行業組織的作用等。(3)要真正做到以市場換技術。要站在是否有助於提升我國生產力水平的高度看待知識型服務市場的開放,切忌走製造業利用外資「重量不重質」的老路。知識型服務業跨國公司最關注的是我國巨大的服務市場,因此完全沒有必要給予外資較國內服務業企業更優惠的待遇。(4)開放要以部門傾斜為主,地區傾斜為主。在知識型服務業對外開放中,應按照特定服務業的重要程度、關聯程度及戰略差異實行部門重點傾斜,而不宜採取定式地區梯度開放模式。(5)積極參與服務貿易多邊談判,在千年回合知識型服務業市場開放規則的制定中把握主動權。
3、正確處理傳統比較優勢與信息比較優勢的關系,努力培育信息比較優勢由於信息國際化趨勢的強化,國際服務貿易中傳統比較優勢的重要性在逐步降低,發達國家正在有目的有意識地聯合以試圖控制和壟斷世界信息資源,達到在21世紀主導國際服務貿易主流的目的。在這種形勢下,中國若僅僅以本國擁有的傳統比較優勢來確定自己的國際服務貿易結構,雖能獲得一些貿易利益,但極易跌入「比較優勢陷阱」,無法獲得國際服務貿易中的競爭優勢。因此要加快國家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扶持局部產業、局部地區信息化的發展,並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步加大這方面的比重,通過局部信息比較優勢的動態發展來形成未來的信息競爭優勢。在當前,可以將傳統比較優勢與信息比較優勢結合起來,統籌規劃,相互促進。一方面,用信息比較優勢帶動傳統比較優勢,引導傳統服務業向高增值高信息含量方向發展,促進或保持傳統競爭優勢;另一方面,用傳統比較優勢支持信息比較優勢,促進信息競爭優勢的形成。
4、加強服務貿易法律法規建設,建立和完善服務貿易的管理體制在進行服務貿易立法時,應遵循以下原則1)漸進原則。由於服務貿易協調的復雜性,立法不可能一步到位,必須從實際出發,如從暫行辦法、管理條例過渡到正式法律。簡單的法律在先或實踐在先是不能解決問題的。(2)配套原則。在制定地方法規時要考慮到與全國法律的銜接,地方法管什麼,國家法律管理什麼,立法中要明確。(3)系統原則。既要有各部門通用法規,如對服務貿易統計、服務貿易從業人員資格規定、外國移民、服務貿易反不正當競爭、服務貿易企業組織等行為的規范,又要有對具體行業的立法,這對我國已開放和承諾開放的行業特別重要。(4)接軌原則。WTO、GATS已確立了世界范圍服務貿易的法律框架,我們應加強對WTO、GATS有關條款原則的研究,盡快建立既符合本國經濟發展目標又不違背國際法准則的法律法規,對服務市場准入原則、服務貿易的稅收、投資、優惠條件以法律形式規定下來,以增加服務貿易的透明度。此外要特別注意增加反對外國對我國的服務貿易設置壁壘實行歧視性待遇和不公正貿易等專項條款,使其具有與國際法銜接的效力。
解決我國當前國際服務貿易管理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對我國國際服務貿易實施有效的宏觀管理,關鍵是要迅速建立起全社會的服務貿易組織機構和協調管理機制。建議成立中國國際服務貿易協調小組或委員會,負責我國服務貿易發展規劃,業務統計、立法、對外談判和政策協調等事宜。
5、加快服務貿易人才培養不同產業的企業,關鍵性的生產要素是不同的。對服務貿易企業來講,人才是關鍵要素。我國與發達國家在服務貿易方面的差距,說到底是人才數量和質量的差距。解決人才問題要從多方面著手,一是多渠道多層次培養。建議有條件的高校和科研院所要積極籌建國際服務貿易專業,培養熟悉國際服務貿易的復合型人才,同時加強對現有人員的短期培訓。二是開展「海外引智」工程,積極引進人才。三是防止人才流失。隨著中國加入WTO後大批外資服務企業的進入,如何防止服務貿易高層次人才的流失顯然十分緊迫。否則一邊培養一邊向外輸送,自己的人才問題還是始終難以解決。

Ⅲ 金融服務貿易的金融服務貿易的內涵

1.金融服務貿易是商業性的金融服務活動,它排除所有基於公共利益的政府行為,且不管行為主體是國有的或私營的實體;
2.服務的內容涵蓋銀行、保險、證券、金融信息等領域;
3.服務的提供方式為:跨境提供(CrossBorderSupply)、國外消費(ConsumptionAbroad)、商業存在(CommercialPresence)和人員流動(MovementofPersonnel)。

Ⅳ 2020年世界金融服務貿易出口總額是多少

倫敦--(美國商業資訊)--跨境、跨貨幣資金流動與支付領域領導者西聯匯款公司(The Western Union Company, NYSE: WU)與全球預測與定量分析領域領導者牛津經濟研究院(Oxford Economics)今天聯合發布了新報告《全球服務貿易革命:推動疫情後經濟復甦與增長》。

該報告預計,國際服務貿易*的價值將從2019年的6.1萬億美元增加到2025年的8.0萬億美元,相當於在此期間全球流量的價值增長近三分之一(31%)。

據預計,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爆發所推動的新技術採用和工作方式數字化將加速這種增長,而這與人們對在線互動態度的轉變相結合,有可能推動未來五年的經濟復甦和跨境服務貿易的增長。

西聯環球商業匯款和牛津經濟研究院的中央預測情景預示了相對強勁的經濟復甦,但也有可能出現更為悲觀的情景,其特點是近期收縮更為急劇並且復甦時間更長且不完全(參見全球服務出口預測比較圖)。盡管如此,這種情景只會放大數字可交付(digitally-deliverable)服務的相對出色表現。

西聯匯款支付部門總裁Andrew Summerill表示:「長期以來,全球服務業的價值和重要性一直被低估。本報告表明,這種情況需要改變。COVID-19的經濟影響將在未來數年中被人們感受到,但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認可並重視全球服務價值的地區和行業將具有更大的優勢來推動未來的成功,並最終推動經濟復甦。」

行業細分

分析表明,盡管全球經濟在短期內處於困境,但現代數字服務貿易將在當前危機中證明其具有相對的韌性。據估計,2020年,B2B、ICT和金融服務的跨境流量價值將僅下降6%,而商品貿易價值預計將下降13%(參見2019-2025年國際服務貿易預期增長圖)。

與此同時,2020年,受到重創的傳統服務類別(如旅遊業)將下降40%左右,而航空客運將下降50%以上。預計到2025年,這些類別占服務貿易總額的比重將從2019年的41%下滑至39%。

地理細分

該報告還分析了八個較大發達經濟體的這些趨勢,發現B2B服務將成為出口增長的主要驅動力,而金融服務對美國、英國、香港和新加坡等主要樞紐也很重要。除該樣本外,中期來看,數字服務出口增長的其他「熱點」預計將包括韓國和日本、澳大利亞和紐西蘭以及卡達和沙烏地阿拉伯。

美國在預測期內的服務出口總體增幅最大,這得益於其在許多專業服務領域的全球領先地位以及對數字基礎設施和技術創新的投資(參見2019-2025年按國家分列的服務出口預期增長)。

此外,據估計,到2025年,廣泛、多邊的服務貿易政策自由化將使全球服務貿易價值再增加11%,相當於這些跨境交易的價值將增加8900億美元。

Summerill補充道:「疫情已使數字服務的增長變得異常強勁,並彰顯了遠程服務超越全球邊界的潛力。在接下來的十年中,我們將看到大量新的商業模式重新定義跨境交易的可能性。在短期內,全球服務貿易將是復甦的重要組成部分,而專注於數字化的產業將成為推動力。」該報告旨在揭示全球數字服務貿易現在對經濟的寶貴貢獻及其在未來的潛力,並且發現,與商品或製造業貿易相比,服務貿易通常被低估。

該報告估計,服務目前佔全球全部貿易流量的一半以上(55%),相當於2019年13.7萬億美元的跨境交易額。官方統計表明,服務在貿易總額中所佔的比重從1995年的19%上升到2019年的24%。1

Summerill總結道:「我們的目標是支持推動經濟增長與復甦的行業,並提供支持以促進數字服務行業的增長。」

關於研究和方法的說明

牛津經濟研究院進行分析的關鍵框架是其自己的全球計量經濟模型(GEM)。GEM通過將80個國家、六個區域性貿易集團和歐元區聯系起來而復制了世界經濟。這些國家通過商品和服務的國際貿易、競爭力(通過按匯率調整後的單位人工成本衡量)、資本市場、利率和商品價格相互聯系起來。歷史數據和預測由我們的國家經濟學家每月更新一次。

*本研究所使用的國際服務貿易的定義:


Ⅳ 什麼叫金融服務貿易

金融服務貿易是指通過金融服務業進行的貿易。

從GATS對國際服務貿易的相關定義來看,金融服務貿易可分為四種模式:

(1)跨境交付,指金融服務的提供者在本國向境外的非居民消費者提供服務,它是基於信息技術的發展和網路化的普及而實現的跨越國界的遠程交易;

(2)境外消費,指金融服務的提供者在本國向當地的非居民提供服務,例如一國金融機構對到本國境內旅行的外國消費者提供服務;

(3)商業存在,指一國的金融機構到其他國家設立商業機構或專業機構,如果具有法人資格就可以該國的居民的身份為當地的消費者提供金融服務,這種貿易模式有利於避免跨境交付的限制,迎合了東道國消費者的「本土偏好」,還便於外國金融機構與當地建立長期的業務關系;

(4)自然人流動,指金融服務提供者以自然人形式到境外為當地消費者提供服務。由於境外消費和自然人流動這兩種模式在實際的交易中所佔份額很小,所以國際金融服務貿易的提供方式主要是跨境交付和商業存在這兩種模式。

相比而言,一國開放跨境交付的金融服務貿易一般應滿足資本自由流動的需要。而商業存在模式則避開了這一硬性條件,除了穩定資本流動,還能為宏觀經濟帶來一系列直接和間接的利益。但是,從長遠看,要實現金融服務貿易全面開放的最大利益,這兩種貿易模式的開放必須均衡發展。

Ⅵ 服貿會金融服務專題展亮點紛呈 金融機構助力「六穩」「六保」各顯身手

作為2020年服貿會八大專題展之一,金融服務專題展吸引了150餘家國內外金融機構參加線上線下展覽。在展會上,三大政策性銀行、商業銀行、保險公司、信託公司、證券公司等金融機構,就落實「六穩」「六保」要求、增加金融精準供給、助力外貿基本盤穩定、發力金融 科技 等各顯身手,充分展現了中國金融業服務保障經濟發展的強大力量。

為企業復工復產按下「加速鍵」

在展會上,各家金融機構圍繞提升融資可得性、降低融資成本等,紛紛曬出助企「成績單」。

政策性銀行顯擔當,夯實製造業根基。進出口銀行設置的落實「六穩」「六保」要求板塊顯示,該行聚焦製造業貸款投放,設立了首期500億元專項紓困資金。截至今年6月末,該行製造業貸款余額較年初增長12.23%,納入紓困名單企業過百家,投放紓困資金超過200億元。

國有大行充分發揮「頭雁」作用,助力企業復工復產。此次展會上,建設銀行北京市分行專門設置了「同心抗疫」專區,展示該行支持實體經濟、服務「六穩」「六保」大局的一系列舉措和成果。今年上半年,該行累計為製造業、基礎設施項目、民營企業等客戶投放貸款2253億元,並持續向小微企業減費讓利。截至6月末,該行新發放普惠小微企業貸款年利率較年初下降51個基點,累計減免小微企業利息0.77億元,減免評估、保險等費用1000餘萬元。

「中小微企業的融資更應該通過股權投資的方式加以解決。在這方面,信託具備一定優勢。」光大信託黨委書記、董事長閆桂軍表示,目前光大信託正在創設天使投資基金、創業投資基金、產業投資基金、高 科技 企業的孵化基金等,希望以此幫助中小微企業解決融資「痛點」。

跨境金融助外貿企業「出海」

2019年末,建設銀行率先推出「全球撮合家」智能撮合平台,支持跨境項目、服務和商品的商機發布及精準匹配。今年年初突發疫情,「全球撮合家」大展身手。建行北京市分行通過該平台發布了713家注冊企業的各類進出口信息1690條,成功撮合海外急需的防疫物資848萬件、交易金額超過1億元。此外,還配套提供支付、結算等在內的一攬子綜合化金融服務解決方案,幫助企業擴展全球「朋友圈」,穩定外貿增長。

跨境服務是中國銀行的「金字招牌」。在本屆展會上,參觀者可以近距離了解中行跨境金融業務的優勢與特色。對於資金壓力大、受疫情影響嚴重的小微外貿企業,中行跨境撮合服務通過構建全球中小企業投資合作與交流的信息化平台,解決了中小企業引進技術或出口產品銷路等問題,幫助中小企業更好地走向國際,融入全球價值鏈。

為助力外貿企業探尋轉型升級新路徑、新模式,金融機構使出了「十八般武藝」。在本次展會上,金融機構展出的跨境金融業務吸引觀眾駐足觀看。

在展會現場,交通銀行全景式展示了該行近200項跨境金融產品、創新方案和亮點服務。其中,「交銀跨境e金融」為涉外企業創新打造了一站式跨境金融旗艦平台。該行相關負責人表示,與同業電子平台相比,「交銀跨境e金融」除了一般網銀功能外,還集成了離岸業務、自貿區業務,平台還為進出口貿易、跨境投融資、自貿區、境外企業四大類客群設立了通道。

為解決單據流轉慢、虛假貿易背景難甄別、信息不對稱等業務「痛點」,工商銀行搭建了全國自貿區首個基於多式聯運「一單制」的跨境貿易區塊鏈平台,實現了物流、銀行、企業等多方數據共享和互信互認,全流程監控跨境貿易,為支持中小企業普惠融資發揮了積極作用。

科技 架起金融服務「高速路」

科技 感、未來感、互動感,這是來自現場觀眾的切身感受。在本次展會上,人工智慧、虛擬現實、區塊鏈等技術不再是「高大上」的概念,LED視頻、多媒體互動、VR展示等多元化呈現方式,讓觀眾獲得沉浸式金融服務新體驗。工行、農行、中行、建行、交行等國有大行以及螞蟻金服、騰訊、京東數科等眾多金融 科技 企業同台亮相,盡顯助企紓困的 科技 力量。

在「 科技 引領金融服務創新」板塊,北京銀行展示了其特色產品「京信鏈」。該供應鏈產品在金融線上化、數字化、場景化等方面的創新,滿足了企業「無接觸」的融資需求,以金融 科技 手段推動「穩企業保就業」切實落地。

交通銀行「智慧金服平台」通過「金融+場景」孵化,快速推出物業管家、醫葯管家、養老管家、宗教管家、智慧園區、收費管家等20餘種互聯網行業金融產品,上線各類對公客戶突破4000家。建設生物識別平台,將人臉、指紋、聲紋等多模認證手段接入120多個業務場景。

進出口銀行則結合大數據創新小微企業金融服務,並針對小微企業聚集的開發區、外貿綜合服務平台, 探索 設計直貸類產品,不斷擴展小微企業直貸業務試點。截至2020年6月末,該行小微企業轉貸款余額較年初增加432億元,惠及企業4.6萬余戶;年內新發放小微企業貸款利率和小微企業終端用款利率實現「雙下降」。

金融 科技 的深度應用也讓全球金融市場更加緊密結合。「金融 科技 的發展推動了金融開放,金融業應在服務貿易領域縱橫深耕,培育中國金融服務貿易的國際競爭優勢。」北京市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黨組書記、局長霍學文表示,未來,充分發揮金融 科技 在跨境金融服務中的作用,將促進全球金融市場的互聯互通。

Ⅶ 試述國際金融服務貿易的特點及相關法律規定

國際金融服務貿易規制和監管的不同層次
目前,對國際金融服務貿易的規制和監管,概括起來有兩個層面:國際層面和國內層面。
(一)規制的兩個層次
從迄今為止的情況來看,對金融服務貿易的國際層面的規制主要體現為世貿組織的有關規定,主要是由《服務貿易總協定》(General Agreement on Trade in Services,以下簡稱GATS)、《金融服務附件》(Annex on Financial Services)(以下簡稱《金融附件》)和各成員方金融承諾表(Schele of Fi—nancial Commitment)構成的架構體系。這一層面的規制是通過對世貿組織各成員方影響金融服務貿易的措施進行調整和約束,以建立多邊的金融服務貿易秩序,達到世貿組織在金融領域推行自由貿易和公平貿易的目的。 世貿組織規制國際金融服務貿易所採取的方式是對成員方施以以上架構體系下的國際義務,由貿易政策審查機制來監督和督促成員方履行義務,由世貿組織的爭端解決機制提供必要的實施保障。除國際層面的規制外,對國際金融服務貿易還存在國內層面的規制,體現為各國國內規制國際金融服務貿易的法律、政策。世貿組織在國際層面上所要規制的就是各成員方國內的政策措施,世貿組織通過對成員方的國內規制措施實行反規制來推行貿易自由化,因此,國際層面的規制對國內層面的規制影響甚大。
(二)監管的兩個層次
對金融服務貿易的監管也有兩個層面——國際層面和國內層面,但具體情形與規制的兩個層面有所不同。世貿組織在《金融附件》中對國際金融服務貿易的監管作出了規定,指出:「盡管有本協定(指GATS--作者注)的其他規定,但是不得阻礙一成員為審慎原因而採取的措施,包括為保護投資者、存款人、保單持有人或金融服務提供者對其負有誠信義務的人而採取的措施,或為保證金融體系誠信和穩定而採取的任何措施。如此類措施不符合本協定的規定,則不得用作逃避該成員在本協定項下的承諾或義務的手段。」不過,世貿組織對國際金融服務貿易監管的規定也僅此而已,從中可以看出這一規定主要是世貿組織對成員方進行審慎監管的授權,而不構成規范成員方監管的系統規則。這顯然有別於前述規制的情形。由於「審慎例外」是一個非常寬松的授權性規定,沒有太多具體的內容,因此,各國在監管方面有很大的自由度,不受過多的限制。而規制則不同。雖然服務貿易包括金融服務貿易納入多邊貿易體制不久,調整國際金融服務貿易的規則尚有待補充、發展、完善,但是,調整國際金融服務貿易的規則架構已經成形,有關國際金融服務貿易主要方面的規則已經具備,因此,世貿組織對金融服務貿易的規制構成了一個體系。
世貿組織在監管問題上的規定所具有的特點,使其能夠從監管的專業性和復雜性中抽身,而專注於貿易問題,同時也為從事國際金融監管的機構致力於制定監管標准和推進監管留出了空間。目前,世界上參與國際金融業規制和監管的機構不少,但作用和側重點有所不同,大體上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技術型的機構,主要致力於金融服務或特定種類金融服務標準的協調和統一,如巴塞爾委員會和國際證券委員會組織(IOSCO)等;一類是推行金融服務貿易自由化而不涉及或極少涉及的標准協調的機構,如世貿組織。然而,金融離不開監管,國際金融服務貿易的開展也需要監管,甚至需要充分和一致的監管標准,如資本充足率等,以便整平國際金融業競爭的游戲場地,維護國際金融體系和各國金融體系的穩健,避免出現各國為獲得國際競爭優勢而競相降低監管標准所導致的規制消融(regulatory meltdown)的現象。因此,對金融服務貿易國際層面的監管,巴塞爾委員會和國際證券委員會組織的規則具有很大的作用。也由於這一原因,對國際金融服務貿易的監管在國際層面上需要注重發揮世貿組織與巴塞爾委員會等機構的不同作用並使之相互協調和配合。
金融附件有關監管的授權性和原則性規定也為各成員方在國內層面的監管提供了廣闊的舞台。世貿組織對金融服務貿易自由化的推動首先體現為國際化(intemationalization),對國內金融監管體系的建設提出了挑戰和更高的要求。例如,對外國金融服務和服務提供者准入的開放,意味著原有監管體系中市場准入監管必須進行變革,並進而引發其他方面的監管變革。又如,伴隨著跨國金融服務和跨國金融機構的進入,跨國金融機構的復雜結構使該類機構容易鑽監管的空子,使監管難以發揮效力,國際商業信貸銀行的破產就是一例明證。由於世貿組織對審慎監管僅有授權性和原則性的規定,相比前述規制的情形,成員方進行監管所受到的拘束和限制更少,自由度更大。正是由於世貿組織對監管只有授權而無太多實質性的規定,因此,本書擬在探究世貿組織相關法律依據的基礎上,結合國際銀行業監管的普遍性措施和我國適應入世所作出的金融承諾,重點探討我國該如何進行監管和完善監管的問題。

Ⅷ 中國金融服務貿易的地區結構

東部沿海。中國金融服務貿易的地區結構在東部沿海地區,中國金融服務貿易在區域結構上存在失衡問題, 各地差距較大。應優化內部和外部的區域結構, 發揮政府政策作用, 合理配置資源。從外部區域結構上看, 中國對外服務貿易主要集中在歐盟、 美國、 同本、 中國香港等少數發達國家和地區; 從內部區域結構上看, 則主要集中在東部沿海地區。

Ⅸ 金融服務貿易的介紹

金融服務貿易是指通過金融服務業進行的貿易。金融服務貿易是服務貿易的一種。根據服務貿易總協定(GATS)金融服務附件的定義,金融服務是指成員國的金融服務提供者向金融人提供的服務,包括所有保險和與保險相關的服務,以及所有銀行和其他金融服務(保險除外)。GATS金融服務附件對除保險以外的金融服務詳細列出了12條,包括了所有可能的融資、支付、證券發行、金融中介和咨詢、資產管理等金融服務形式。

Ⅹ 如何提升我國金融服務貿易國際競爭力

不必長篇大論小題長寫。

一、保持富有創新性的指導思想和前進探索的發展動力(需要專業機構或政府機構成立的金融中心擔任主導)

知識版權的保護,貧窮的壓力激發人們創新的潛力。政策紅利保障,國家加大力度投資建設,力圖提升國家綜合實力和國家形象,金融等貿易行業是象徵著國家信用值的標志。

二、相關專業機構統一標准培訓意向金融等貿易專業的人才。(應以專注實踐表現而非過度專注學歷程度)

人員協調程度取決於保障制度,保障制度取決於監督管理。

閱讀全文

與金融服務貿易政策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融資股權變更計算 瀏覽:500
金蝶期末調匯匯率 瀏覽:515
華泰證券怎麼用手機交易記錄 瀏覽:559
軍工基金理財 瀏覽:277
長城金融成都分公司 瀏覽:252
上市公司在澳門有金融公司 瀏覽:103
怎麼關閉傭金寶的理財 瀏覽:22
南瑞股票大跌 瀏覽:518
騰訊理財余額寶能買兩種基金嗎 瀏覽:280
母嬰市場上市公司 瀏覽:624
融資租賃中內含利率怎麼算 瀏覽:826
當代集團旗下上市公司 瀏覽:450
萬達貸交易密碼到上線 瀏覽:823
證券研究方法論 瀏覽:753
京東金融金融科技有限公司招聘電話號碼是多少錢 瀏覽:879
2019年5月5日美金匯率 瀏覽:924
孟晚舟指控金融機構 瀏覽:394
醫療投資集團排名 瀏覽:188
成熟國債期貨最小變動價位 瀏覽:549
存金寶周五價格不顯示 瀏覽:8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