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淺析我國商業銀行信貸業務的發展。
商業銀行消費信貸業務的發展是當前擴大我國國內需求與促進經濟增長的重要途徑之一。現階段我國商業銀行消費信貸業務的發展面臨著個人信用制度不完備、地區之間發展不平衡、風險防範和風險轉移機制缺失以及產品同質化現象突出的問題。對此文章提出,完善個人徵信體系;大力發展農村消費信貸;建立和完善風險防範和風險轉移機制;改進商業銀行消費信貸業務市場營銷手段;完善社會保障體系使人們轉變消費觀念的對策。
商業銀行 消費信貸業務 個人信用制度
消費信貸,又稱信用消費,是指銀行、其他金融機構或商業企業向消費者個人提供的,主要用來購買勞務、房屋和各種耐用消費品的信貸。消費者能夠通過消費信貸的方式預支遠期的消費能力,提升即期消費水平。1985年,中國建設銀行深圳市分行發放了深圳市首筆同時也是全國首筆個人住房抵押貸款,但之後十餘年間發展一直緩慢,且業務品種只停留在單純的住房消費信貸上。中國人民銀行於1999年3月頒布了《關於開展個人消費信貸的指導意見》,至此,消費信貸業務在我國才開始蓬勃發展。同時,消費信貸業務品種也由之前的單一品種發展到如今的個人住房按揭貸款、汽車消費貸款、教育助學貸款、住房裝修貸款、大額耐用消費品貸款等多種形式。
我國商業銀行消費信貸業務發展面臨的問題
(一)個人信用制度尚未健全
個人信用制度,是指在對個人信用信息的收集、利用、提供與維護管理活動中所必須遵循的規則和准則。它包括個人信用登記制度、個人信用評估制度等。也有人認為,它還包括個人違約風險預警機制及風險管理和風險轉嫁制度。
徵信數據的使用機構覆蓋面窄,只有為數不多的一些大型商業銀行才能分享這些數據,外資銀行、保險公司、村鎮銀行等許多金融機構目前仍無法參與資料庫的共享,亦沒有財力和權力建立與之相應的大型中央資料庫。
個人信用內容不全面,數據更新不及時。目前徵信系統中只涉及到極少數的信用內容,大多為銀行資信記錄以及一些最基本的個人資料,使得數據不能夠全面有效地反映個人資信狀況,加之數據更新比較緩慢,銀行在授信時無法完全信任這些數據。
相應的法律法規滯後。無論是對於徵信機構的准入機制或是規范,還是對於個人隱私的保護和個人違約的懲戒,法律法規的制定遠遠滯後於現實需求。
此外,居民信用意識不強、個人資信評估技術不高、徵信機構發展緩慢等,均是我國個人徵信體系建設目前所面臨的問題。
(二)地區之間發展不平衡且城鄉差距大
消費信貸業務在我國各地區之間的發展不均衡:截至2006年4月末,消費信貸余額前六名的省市分別為廣東、上海、浙江、北京、江蘇、山東,其消費信貸余額佔全國的比重高達66%,而西部十二省(區)市的消費信貸余額之和為3126.11億元,僅佔全國的13.8%。一方面是受到當地經濟發展水平的制約,另一方面,銀行開展此項業務時設置的門檻偏高,且傾向於那些收入較高的客戶群,而忽視了欠發達地區消費潛力的開發以及消費對於當地經濟的帶動作用。
在農村地區,消費信貸業務的發展更為緩慢,原因如下:首先,金融機構在農村地區設立的網點少,使得農民借貸極為不便;第二,由於農村經濟落後於城市,加之商品流通渠道不暢,大多數銀行都把信貸業務發展的重心放在為農民的生產提供資金上,對於農民的消費需求則不甚重視,消費信貸產品非常有限;第三,農民的消費信貸觀念薄弱。總之,消費信貸在激活農村消費等方面發揮的作用還遠遠不夠。
(三)缺乏有效的風險防範和風險轉移機制
雖然我國商業銀行一直致力於加強制度建設,但是內部管理體系始終存在著缺陷。再加上激勵與約束機制的不完善,使得商業銀行在開展消費信貸業務時面臨較大的操作風險,從而無法有效地加以防範與控制。
缺乏有效的抵押品變現市場,信用擔保制度不完善。商業銀行在發放消費貸款時,往往要求借款人提供抵押品以降低銀行受損時的損失程度,一旦消費貸款發生風險,銀行通常會把貸款的抵押物作為第二還款來源。由於我國拍賣市場、房地產等二級市場尚不完善,抵押品變現費用很高,銀行雖有最終處置權,卻很難將其變現,貸款擔保形同虛設。此外,我國擔保機構缺乏,相關法律法規較少,《擔保法》中多涉及公司貸款的擔保行為,應用於消費信貸業務則操作性不強。
消費信貸風險轉移機制欠缺,相配套的保險體系尚未形成。借款者個人的健康狀況和還款能力的變化,商業銀行往往很難把握。一旦借款者出現無力還貸的情況且未有任何風險轉移的機制,那麼所有的風險都要由銀行自身承擔,這對於銀行開展消費信貸業務十分不利。
(四)產品同質化現象突出
現階段我國消費信貸市場上充斥著大量相似的產品,擁有鮮明特色的產品較少,產品同質化現象比較突出。這是因為我國商業銀行在進行消費信貸業務品種研發與推廣時不重視市場營銷策略,缺乏有效的市場定位,從而不能為最有價值的客戶提供其最需要、性價比最高的服務,並且導致商業銀行在研發消費信貸產品時缺乏創新力。
我國商業銀行消費信貸業務發展對策
(一)完善個人徵信體系
以目前央行的個人徵信系統為基礎,盡快建立一個覆蓋全國各類金融機構的個人徵信系統,利用現代電子網路技術實現同業間的數據共享。同時聯合各相關政府部門與商業機構,信息互通,充實系統內信用內容記錄,使之能夠全面、真實地反映個人資信狀況。
借鑒他國成功經驗,提高我國商業銀行信用評估技術水平,建立適合我國應用的個人資信評估模型。例如可以參考國外常使用的5C評估指標,即品德(Character)、能力(Capacity)、資本(Capital)、擔保品(Collateral)和行業背景(Condition of business)。
加快徵信的法律法規建設,規范徵信機構的准入與操作,保護徵信過程中的個人隱私,合理地解決徵信過程中的各種爭端,為個人徵信體系建設提供有效的法律保障,真正做到「有法可依」。
(二)大力發展農村消費信貸
農村消費信貸的發展不僅能夠為商業銀行帶來新的利潤增長點,還是解決三農問題,提高農民生活水平,縮小城鄉差距以及擴大內需的有效途徑。為了使消費信貸業務在廣大農村地區健康快速地發展,應該適當放寬農村地區銀行業金融機構准入政策,鼓勵金融機構加強與信用協會或信用合作社等信用共同體的合作,積極探索發展聯合信用貸款。同時,加強金融產品創新,以農民的切實需求為出發點,推出真正為農民所需的消費信貸產品。商業銀行還應進一步簡化放貸手續,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借貸門檻,以方便農民貸款,使農民敢於貸款。
(三)建立和完善風險防範與風險轉移機制
銀行內部建立消費信貸風險管理體系。銀行應加強相關從業人員的職業道德教育和業務素質教育,從貸前調查、貸時審查、貸後管理三個環節入手,建立健全貸款管理責任制度、審貸分離制度和貸款檢查制度,並將商業銀行的利益與職員個人的利益捆綁起來,建立多層次的激勵和監督約束機制。
建立完善的消費信貸擔保制度。首先,完善《擔保法》,應在《擔保法》中增加消費信貸擔保的相關條款。其次,加快培育規范的消費信貸二級市場,完善交易法規,降低交易費用,使商業銀行在借款人無力償還消費貸款的情況下,能迅速變現抵押物。再次,大力發展消費信貸擔保公司,尤其是政府機構性質的消費信貸擔保公司,對配合社會福利制度改革而發生的消費信貸業務進行擔保。
建立消費信貸商業保險制度。將消費信貸與商業保險結合起來,不僅能夠分散商業銀行貸款風險,還能進一步推動我國保險業的發展。但在制定險種費率時要注意兼顧雙方利益,不能因為費率過高而影響商業銀行消費信貸業務的發展。
(四)改進商業銀行消費信貸業務市場營銷手段
首先,商業銀行在經營戰略上應該重視合理的市場細分與目標定位,並針對不同的細分市場與目標定位推出各種特色化產品,實行差別服務戰略,滿足不同消費群體的需求。其次,要樹立品牌意識,打造信譽優良的消費貸款品牌,必要時可以嘗試異業結合與品牌聯合,選擇合適的行銷渠道拉近與消費者的距離,正確地運用4P——產品(Proct)、價格(Price)、渠道(Place)和促銷(Promotion)戰略,能夠有力地推動商業銀行消費信貸業務的發展。此外,銀行應加速產品創新,實施業務擴張戰略,進一步提高市場競爭力。
(五)完善社會保障體系使人們轉變消費觀念
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個人消費信貸處於較低水平,一是受社會保障體系不夠完善的影響,二是受消費觀念的影響。要消除老百姓消費的後顧之憂,讓老百姓放心消費,就必須依賴於社會保障體系的建立與完善,包括醫療、失業、教育及養老保障等各方面。同時,要使人們充分認識到,合理消費有利於經濟的發展。居民消費的適度增長,是經濟規模擴展與經濟向更高層次進化的根本動力。要鼓勵人們適度消費,把消費與勞動生產有機地結合起來,使勞動生產率的提高真正成為提高人們生活水平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2. 為促進普惠金融發展,各金融機構推出了哪些創新的金融產品服務
金融機構在服務小微企業、農戶、貧困人群等普惠金融重點服務對象時,往往面臨客戶分散、資信水平不高、信息規范化標准化不足、缺乏有效抵質押物等問題。針對小微企業、農戶、新型農業生產經營主體等普惠金融重點領域「短、小、頻、急」的金融需求,金融機構不斷改進服務方式,打造專屬產品服務體系。
一是運用新型信息技術手段,拓展銀行服務渠道。網上銀行、手機銀行等服務渠道發展迅猛。截至2017年末,主要銀行業金融機構的網上銀行、手機銀行賬戶數已達32.8億戶,主要電子交易筆數替代率平均達到79.6%,其中,手機銀行交易筆數佔主要電子交易筆數的31.8%。
二是通過互聯網、大數據等金融科技手段,提供線上信貸服務,提升服務質量和服務效率,涌現出一批依託互聯網、大數據等新技術的創新普惠金融產品。前海微眾銀行、浙江網商銀行創新大數據模型風控模式,精耕個人小額消費貸款、電商貸款等細分領域。建設銀行探索全流程線上融資模式「小微快貸」,2017年新增客戶超過14萬,當年放款1466億元。互聯網保險迅速發展,2017年互聯網保險簽單124.91億件,較上年增長102.60%。
三是開展續貸業務創新,緩解小微企業貸款到期資金周轉難題,提高貸款資金使用效率。目前,大型銀行、股份制銀行、郵儲銀行均已開展續貸業務,泉州銀行創新續貸產品「無間貸」,截至2017年末累計為客戶節約融資成本2.5億元。
四是發展供應鏈金融,與核心企業合作對供應鏈上下游的小微企業進行批量授信、批量開發。農業銀行「數據網貸」通過「核心企業推薦+歷史數據分析」,向核心企業上下游小微集群客戶提供全流程線上化的供應鏈融資服務。
五是完善貸款審批流程,探索運用零售業務管理技術,優化小微企業貸款審批政策和流程,壓縮獲得信貸時間。中國銀行「信貸工廠」模式將授信流程從200多個步驟減少至23個,審批時間從2-3個月縮短為5-7個工作日,最快當天即可完成審批。
六是豐富抵質押品類型。在農村地區開展了農村承包土地的經營權、農民住房財產權和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使用權抵押貸款試點,開展林權抵押貸款,開展注冊商標專用權、專利權、著作權等知識產權抵質押貸款,緩解「缺擔保」難題。
七是促進扶貧小額信貸健康發展。明確「5萬元以下、3年期以內、免擔保免抵押、基準利率放貸、財政貼息、縣建風險補償金」的政策要點,幫助建檔立卡貧困戶發展生產、增收脫貧。截至2017年末,銀行業扶貧小額信貸余額2496.96億元。
八是服務科創企業發展。鼓勵銀行業金融機構針對科技企業特點,探索建立有別於傳統信貸業務的科技金融組織架構、管理機制、業務流程、風控手段以及保障體系。截至2017年末,銀行業金融機構已設立科技支行、科技金融專營機構等645家;對科技型中小企業和科創企業貸款余額分別為1.7萬億元和0.6萬億元;銀行業金融機構外部投貸聯動項下科創企業貸款余額225.6億元。
九是創新農業保險產品,豐富價格保險、指數保險、制種保險的種類。2017年共開發出農業保險產品1714個,涉及215類農產品。價格保險標的擴大到4大類72個品種,指數保險已備案19個省(區、市)57款天氣指數保險產品,制種保險開辦省份達29個。
十是創新農產品期貨期權產品,降低農業價格風險。已上市23個農產品期貨品種和2個農產品期權品種,覆蓋糧、棉、糖、林木、禽蛋、鮮果等主要農產品領域。穩步擴大「保險+期貨」試點,目前已包括天然橡膠、玉米、大豆、棉花、白糖等5個品種,試點項目達到79個,試點區域包括黑龍江、新疆、雲南等多個省(區、市)、覆蓋近40個貧困縣,各期貨交易所支持資金總額達到1.23億元。
本答案由 關數e 海關數據科技服務平台 整理自銀保監會就首次發布普惠金融白皮書答記者問
3. 互聯網金融信貸對傳統信貸業務的改變與沖擊
近幾年隨著互聯網科技的不斷進步,金融行業正迎來一個快速的金融創新時代。
「互聯網金融」概念興起,以第三方支付、P2P 網貸 、大數據金融、互聯網借貸、互聯網 理財 等金融創新業務在我國蓬勃發展。這些產品的出現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極大地便利,同時也大大地沖擊了傳統商業銀行的信貸業務。
一、互聯網金融信貸對銀行信貸業務的反向推動。
互聯網金融信貸業務是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發展產生的新型信貸方式之一,其可以擴大信貸對象范圍,促使大量小型企業獲取融資渠道。互聯網金融模式下的借貸市場是個開放的市場,借貸雙方在公平公正公開的供求體系下形成的 利率 極其富有市場競爭力。
但是,我國官方限定了資金的價格利率,所以商業銀行一直處於壟斷地位。互聯網金融信貸的出現特別是公開化市場利率的形成會對商業銀行的利潤形成蠶食,動搖商業銀行信貸業務的壟斷地位,這樣也會倒逼商業銀行進行利率市場化的改革。
另外,互聯網產品與服務的多樣性滿足了客戶高質量的金融需求。在客戶主體數量一定的條件下,商業銀行為防止客戶流失也會不斷提升自身的服務質量和水平,以此來滿足客戶多樣化的需求。
二、互聯網信貸對信貸業務主體的沖擊。
我國金融市場是以間接金融——即商業銀行存 貸款 業務為主體,商業銀行充當媒介的角色。但是互聯網信貸的出現加速了金融脫媒的步伐源兄敏,互聯網平台為資金的供求雙方提供了資金和信息資源。
在P2P領域,資金供給雙方自主完成資金的轉移,商業銀行的媒介主體地位受到極大的沖擊。
另一方面,2012年互聯網消費金融放貸規模僅為18.6億元,2018年放貸規模達到97737.3 億元。2012 年到 2018 年,6年時間互聯網消費金融放貸規模增長了5254倍,市場規模暴增,發展前景巨大。
互聯網消費金融的出現改變了人們的消費模式,給傳統商業銀行消費信貸業務帶來了巨大的影響,對商業銀行金融地位帶來一定的沖擊。
三、互聯網信貸改變商業銀行信貸業務的流程。
商業銀行傳統的業務流程包括貸前調查,貸中審查,貸後管理等流程,這些都是銀行控制風險的保障,但是在互聯網金融快速發展的背景下,如此繁瑣的流程則會起到阻礙作用。互聯網信貸只需要用戶提供信用狀況,在大數據分析的基礎上快速放款,不僅縮短了客戶辦理信貸的時間,更有效地解決了小微企業資金短缺、資金周轉問題,保障了小微企業的正常經營,並為其創收提供長期、穩定的經濟支持。
四、互聯網金融改變了信貸業務的監管。互聯網金融在大數據分析的基礎上依託電子商務平台上的信用報告,對風險能進行有效的控制,無需傳統商業銀行復雜而又低效率的擔保,提升了資金的運作效率塵消。但是,互聯網金融又是個新事物,目前沒有健全完備的互聯網法治監管體系。2018年,全國范圍內發生了多起P2P炸雷事件,多數投資者血本無歸,這更是反映了目前我國互聯網金融體系缺乏有效監管的事實。隨著互聯網金融的飛速發展,將來還會面臨更加嚴峻的問題和挑戰,這就需要政府部門加強制度建設,完善法律體系,為互聯網金融的高速發展保駕護航。
互聯網金融的出現和快速發展是一次偉大的變革,它是一種新的形式,卻沒有脫離金融的本質。創新出來許多金融產品滿足客戶的個性化、便捷、廉價和安全等的需求,同時也對商業銀行的業務產生了沖擊。他大大方便了我們的生活,同時也對市場監管提出了新的挑戰。商業銀行在這波技術變革的潮流中,也應抓住機遇,發揮出自己在風險監管和優質客戶資源方面優勢,將數據集中帶來的技術優勢轉化為商業銀行的競爭優勢,不斷創新信貸產品,以便更好的適應技術變革以及更好的為實體經雹枝濟服務。
4. 銀監會2022年出台最新政策
個人住房貸款業務是商業銀行的主要資產業務之一。他是指商業銀行向借款人開放的,用於借款人購買首次交易的住房(即房地產開發商或其他合格開發主體開發建設後銷售給個人的住房)的貸款。
為進一步完善個人住房信貸政策,支持居民自住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經國務院批准,中國人民銀行就有關事項發出通知如下:
1、繼續做好住房金融服務工作,滿足居民家庭改善性住房需求
鼓勵銀行業金融機構繼續發放商業性個人住房貸款與住房公積金委託貸款的組合貸款,支持居民家庭購買普通自住房。對擁有1套住房且相應購房貸款未結清的居民家庭,為改善居住條件再次申請商業性個人住房貸款購買普通自住房,最低首付款比例調整為不低於40%,具體首付款比例和利率水平由銀行業金融機構根據借款人的信用狀況和還款能力等合理確定。
2、進一步發揮住房公積金對合理住房消費的支持作用
繳存職工家庭使用住房公積金委託貸款購買首套普通自住房,最低首付款比例為20%;對擁有1套住房並已結清相應購房貸款的繳存職工家庭,為改善居住條件再次申請住房公積金委託貸款購買普通自住房,最低首付款比例為30%。
3、加強政策指導,做好貫徹落實、監督和政策評估工作
人民銀行、銀監會各級派出機構要按照「因地施策,分類指導」的原則,做好與地方政府的溝通工作,加強對銀行業金融機構執行差別化住房信貸政策情況的監督;在國家統一信貸政策基礎上,指導銀行業金融機構合理確定轄內商業性個人住房貸款最低首付款比例和利率水平;密切跟蹤和評估住房信貸政策的執行情況和實施效果,有效防範風險,促進當地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中國人民銀行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關於調整差別化住房信貸政策有關問題的通知》對於貸款購買普通自住房的居民家庭,首套住房商業性個人住房貸款利率下限調整為不低於相應期限貸款市場報價利率減20個基點,二套住房商業性個人住房貸款利率政策下限按現行規定執行。在全國統一的貸款利率下限基礎上,人民銀行、銀保監會各派出機構按照「因城施策」的原則,指導各省級市場利率定價自律機制,根據轄區內各城市房地產市場形勢變化及城市政府調控要求,自主確定轄區內各城市首套和二套住房商業性個人住房貸款利率加點下限。
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最多18字)
5. 金融業務創新的金融業務創新的主要原因
金融業務創新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這些因素可以分為規避風險、規避管制、提高市場競爭力等。 政府的嚴格管制是金融業務創新的一個重要誘因。凱恩(E.J.Kane)認為,政府多種形式的控制和管制,在性質上相當於隱性稅收,減少了金融企業的利潤,金融企業為逃避管制不得不進行創新。
1929--1933年經濟危機使得西方資本主義社會盛行凱恩斯主義的國家干預思想。各國紛紛加強立法,對金融業進行嚴格管制,如美國通過的《格拉斯—斯蒂格爾法案》便是其中一個典型的代表。這種做法當然有助於穩定金融業,但也給金融機構,特別是銀行帶來了巨大壓力,造成了所謂的「脫媒」現象。
銀行等金融機構為了獲得更多的利益,就想方設法發掘金融監管的漏洞。開發新業務以維持生存,並獲取更大的盈利。可以說,金融創新中許多都是對政府管理的一種逆反應。 金融工具創新是業務創新的重要組成部分,因為在金融市場上,工具創新總是處於先導地位。每一種新的金融工具的產生,總會伴隨著金融交易技術的革新,以及相應的金融機構的變化。
任何一種金融工具都是由面值、收益、風險、流動性、期限、可轉換性、復合性等特徵組合而成。金融工具創新就是通過對金融產品與服務的特徵予以分解和重新組合安排,使之適合經濟發展,滿足客戶的收益性、流動性和安全性需求。
金融工具創新是最引人注目的,也是內容最豐富的。例如,按創新金融產品滿足的需求,金融工具創新分為:
1.規避管制的產品創新。如可轉讓支付命令(NOW)賬戶、超級可轉讓支付命令(Super NOW)賬戶、自動轉賬服務(ATS)、回購協議、大額可轉讓存款單(CDs)等。
2.轉移風險的產品創新。如浮動利率債券、金融期貨、期權、利率互換等。
3.增加信用的創新。如信用額度、票據發行便利、平行貸款等。
4.增加靈活和流動性的產品創新。如附有認股權債券、垃圾債券、資產證券化等。
5.降低融資成本的產品創新。如租賃、歐洲貨幣、項目融資、貸款承諾等。 如何更好地為客戶著想,向客戶提供人性化、個性化的服務,是銀行服務創新的一大中心理念,也是銀行競爭的一大永恆主題。各大銀行都在客戶導向的指引下,不斷改進服務。
在存款服務方面,20世紀90年代以來,各大銀行相繼推出一系列方便客戶的措施,如「一米線」服務、「計時」服務等。2001年之後,一些銀行採用了免填單的做法,存款人到銀行存取款時,不用再像以前那樣繁瑣地先填一張憑單,抄下一長串數字的銀行卡號,而只需口頭報出存取款的數額,便可以迅速辦好有關手續。據有關資料統計,免填單業務平均為每位客戶節約2分鍾時間。
融資服務的創新主要集中體現在開發融資業務的快捷性與增加多項衍生服務方面,如招商銀行「易貸通」的推出便在傳統房貸、車貸的基礎上,衍生出了轉按、加按、贖樓、車位貸款,以及「周轉易」綜合貸款等多種優惠和便利,使客戶在一個品牌下可以享受融資一條龍服務。
理財服務的推出更是近來銀行服務創新的典範。理財業務集中了銀行在信譽、資金、人才、技術、信息等方面的優勢,幫助客戶進行財務規劃,設計不同的投資方案,以獲得最佳收益。開設理財工作室、設立理財中心、為客戶度身定製收益率高的理財方案已成為銀行參與競爭的又一有力手段。如中國銀行的「中銀理財」、工商銀行的「理財金賬戶」、農業銀行的「金鑰匙理財」、招商銀行的「金葵花」、交通銀行的「交銀理財」、建設銀行的「樂當家理財」等金融品牌都已經取得了不錯的市場效應,形成了自己的品牌。 商業銀行負債業務的創新主要發生在20世紀的60年代以後,主要表現在商業銀行的存款業務上。
①商業銀行存款業務的創新是對傳統業務的改造、新型存款方式的創設與拓展上,其發展趨勢表現在以下四方面:a.存款工具功能的多樣化,即存款工具由單一功能向多功能方向發展;b.存款證券化,即改變存款過去那種固定的債權債務形式,取而代之的是可以在二級市場上流通轉讓的有價證券形式,如大額可轉讓存單等;c.存款業務操作電算化,如開戶、存取款、計息、轉賬等業務均由計算機操作;d.存款結構發生變化,即活期存款比重下降,定期及儲蓄存款比重上升。
②商業銀行的新型存款賬戶個性化、人性化突出,迎合了市場不同客戶的不同需求。主要有:可轉讓支付指令賬戶(NOW);超級可轉讓支付指令賬戶(Super NOW);電話轉賬服務和自動轉賬服務(ATS);股金匯票賬戶;貨幣市場互助基金;協議賬戶;個人退休金賬戶;定活兩便存款賬戶(TDA);遠距離遙控業務(RSU)等。
③商業銀行借入款的范圍、用途擴大化。過去,商業銀行的借入款項一般是用於臨時、短期的資金調劑,而現在卻日益成為彌補商業銀行資產流動性、提高收益、降低風險的重要工具,籌資范圍也從國內市場擴大到全球市場。 商業銀行的資產業務的創新主要表現在貸款業務上,具體表現在以下四方面:
①貸款結構的變化。長期貸款業務、尤其是消費貸款業務,一直被商業銀行認為是不宜開展的業務。但是,在20世紀80年代以後,商業銀行不斷擴展長期貸款業務,在期限上、投向上都有了極大的改變。以美國商業銀行為例,以不動產貸款為主的長期貸款已經佔到商業銀行資產總額的30%以上;在消費貸款領域,各個階層的消費者在購買住宅、汽車、大型家電、留學、修繕房屋等方面,都可以向商業銀行申請一次性償還或分期償還的消費貸款。消費信貸方式已經成為不少商業銀行的主要資產項目。
②貸款證券化。貸款證券化作為商業銀行貸款業務與國債、證券市場緊密結合的產物,是商業銀行貸款業務創新的一個重要表現,它極大地增強了商業銀行資產的流動性和變現能力。
③與市場利率聯系密切的貸款形式不斷出現。在實際業務操作過程中,商業銀行貸款利率與市場利率緊密聯系、並隨之變動的貸款形式,有助於商業銀行轉移其資產因市場利率大幅度波動所引起的價格風險,是商業銀行貸款業務的一項重要創新。具體形式有:浮動利率貸款、可變利率抵押貸款、可調整抵押貸款等。這些貸款種類的出現,使貸款形式更加靈活,利率更能適應市場變化。
④商業銀行貸款業務「表外化」。為了規避風險,或為了逃避管制,還可能是為了迎合市場客戶之需,商業銀行的貸款業務有逐漸「表外化」的傾向。具體業務有:回購協議、貸款額度、周轉性貸款承諾、循環貸款協議、票據發行便利等。另外,證券投資業務上的創新主要有:股指期權、股票期權等形式。 商業銀行中間業務的創新,徹底改變了商業銀行傳統的業務結構,極大地增強了商業銀行的競爭力,為商業銀行的發展找到了巨大的、新的利潤增長點,對商業銀行的發展產生了極大的影響。商業銀行中間業務創新的內容主要有:
①結算業務日益向電子轉賬發展,即資金劃轉或結算不再使用現金、支票、匯票、報單等票據或憑證,而是通過電子計算機及其網路辦理轉賬。如「天地對接、一分鍾到賬」等。
②信託業務的創新與私人銀行的興起。隨著金融監管的放鬆和金融自由化的發展,商業銀行信託業務與傳統的存、貸、投資業務等逐步融為一體,並大力拓展市場潛力巨大的私人銀行業務。如生前信託、共同信託基金等,通過向客戶提供特別設計的、全方位的、多品種的金融服務,極大地改善了商業銀行的盈利結構,拓展了業務范圍,爭奪了「黃金客戶」,使商業銀行的競爭力大大提高。
③現金管理業務的創新是由於商業銀行通過電子計算機的應用,為客戶處理現金管理業務,其內容不僅限於協助客戶減少閑置資金余額並進行短期投資;還包括為企業(客戶)提供電子轉賬服務、有關賬戶信息服務、決策支援服務等多項內容。該業務既可以增加商業銀行的手續費收入,還可以密切銀企關系,有利於吸引更多的客戶。
④與中間業務聯系密切的表外業務,是商業銀行業務創新的重要內容,它們當中有很多都可以在一定的條件下轉化為表內業務。商業銀行發展、創新表外業務的直接動機是規避金融監管當局對資本金的特殊要求,通過保持資產負債表的良好外觀來維持自身穩健經營的形象。當然,表外業務也是商業銀行順應外部金融環境的改變、由傳統銀行業務向現代銀行業務轉化的必然產物。表外業務雖然沒有利息收入,但卻有可觀的手續費收入。從世界各國銀行業的發展情況看,表外業務發展迅猛,花樣品種不斷翻新,有些商業銀行的表外業務收益已經超過傳統的表內業務收益,成為商業銀行的支柱業務。目前,商業銀行的表外業務主要有:貿易融通業務(如商業信用證、銀行承兌匯票)、金融保證業務(如擔保、備用信用證、貸款承諾、貸款銷售與資產證券化)、衍生產品業務(如各種互換交易、期貨和遠期交易、期權交易)等。
6. 金融創新業務有哪些
問題一:商業銀行有哪些金融創新業務具體一些,謝謝 商業銀行主要有三大塊業務,存款業務、貸款業務和中間業務。業務創新比較集中在中間業務,比如信貸資產證券化、互聯網金融、小微金融、眾籌金融、P2P等。
問題二:銀行金融創新有哪些 在中國加入WTO後,銀行業將直接面對外資銀行的挑戰,為了自身的生存和發展,當務之急恐怕就是金融創新。
金融創新:是指金融領域內部通過各種要素的重新組合和創造性變革所產生或引進的新事物,包括金融制度、金融業務、金融組織結構的創新等。
金融創新工具的特點是高收益、高風險。首先,金融創新工具具有杠桿性,即以較少的資金成本取得較多的投資,以提高投資收益。一般是以原生工具的價格為基礎,交易時不必繳清相當於相關資產的全部價值,只要繳存一定比例的押金或保證金,便可得到相關資產的管理權,到一定時期對已交易的金融創新工具進行反方向交易,而進行差價結算。這種「以小博大」的交易方式可能給交易者帶來高收入,也可能帶來巨額損失;
其次,金融創新工具具有虛擬性,即證券所具有的獨立於現實資本運動之外,卻能給證券持有者帶來一定收入的特性。具有虛擬特徵的金融創新工具的價格變化脫離了實物運動過程,它一旦形成,就必然會導致一部分貨幣資本停留在這種能夠生息的有價證券之上,以獲得風險利潤的管理權。金融創新工具的虛擬性所產生的市場後果是,金融創新市場的規模大大超過原生市場的規模,甚至遠遠地脫離原生市場。
目前,國際金融創新主要有以下四方面的趨勢:
金融產品、金融工具的創新多樣化。
表外的重要性日趨增強。
融資方式證券化。
金融市場一體化趨勢。
商業銀行進行金融創新的形式和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 (I)模仿法。主要是指借鑒西方發達國家金融創新的產品,迅速地加以模仿和運用。其優點是創新成本低、創新速度快。但由於各國的金融制度和經濟發展水平的差異,完全模仿不一定能夠適應本國的市場和客戶的需要。 (2)改進法。是指在借鑒發達國家和國內同行業創新的基礎上,再結合本國和本行的實際情況進行一些改進後推出。這種創新由於考慮了本國的實際情況,往往容易被接受,其效果也較好。但由於不屬於原創,沒有技術壁壘,容易被其他銀行模仿,形成同質化。 (3)組合法。是指將各種不同的業務要素或服務方式進行重新組合,形成不同於以前的金融產品。這種組合的內容較多,如活期、定期和儲蓄存款的組合,本、外幣存款的組合以及金融衍生產品等等。這種銀行業務各要素的充分利用,可以滿足不同客戶的需要。 (4)創造法。是指銀行創造出來的而其他金融機構尚未有的金融產品和服務。這是創新的原始來源,也是在競爭中保持優勢的法寶。但這種創新有一定的難度,往往由商業銀行的總行來進行開發,大的商業銀行分行也可以開發,小銀行開發的成本較高,有時還得不償失。
問題三:簡述金融創新的主要類型 金融創新大致可歸為七類:
(1)金融制度創新
(2)金融市場創新
(3)金融產品創新
(4)金融機構創新
(5)金融資源創新
(6)金融科技創新
(7)金融管理創新
具體如下:
(1)金融制度創新
一國的金融制度總是隨著金融環境的變化,如政治、經濟、信用制度、金融政策等的變化而逐漸演變的,這種演變不僅是結構性的變化,從某種意義上說,也是一種本質上的變化。金融制度創新包括金融組織體系、調控體系、市場體系的變革及發展。它影響和決定著金融產權、信用制度、各金融主體的行為及金融市場機制等方面的狀況和運作質量。
(2)金融市場創新
金融市場創新主要是指銀行經營者根據一定時期的經營環境所造成的機會開發出新的市場。現代金融市場大致包括:1.差異性市場,如按不同的內容劃分的貨幣市場、外匯市場、資本市場、黃金市場、證券市場、抵押市場、保險市場等。2.時間性市場,按期限長短劃分,短期的有資金拆借市場、票據貼現市飢、短期借貸市場、短期債券市場等;長期的有資本市場,如長期債券市場、股票市場等。3.地區性市場,如國內金融市場、國際金融市場等。金融市場創新主要指的是微觀經濟主體開辟新的金融市場或宏觀經濟主體建立新型的金融市場。由於金融市場向更高級金融市場的過渡和轉化,由封閉型金融市場向開放金融市場的進入和拓展。
(3)金融產品創新
金融產品的核心是滿足需求的功能,它包括金融工具和銀行服務。金融產品的形式是客戶所要求的產品種類、特色、方式、質量和信譽,使客戶方便、安全、盈利。在國際金融市場上,金融創新的大部分屬於金融產品的創新。
(4)金融機構創新
金融機構創新,是從金融創新經營的內容和特徵出發,以創造出新型的經營機構為目的,建立完整的機構體系。
(5)金融資源創新
金融資源是指人才、資金、財務、信息等,它是保證銀行正常經營的必要前提,金融資源創新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1.金融資源的來源創新。首先,金融業經營的正常進行必須有專門的人才,人才來源包括自己培養、吸收其他機構高級人才和引進國外高級專業人才;其次,必須有資金來源的充分保證,它要求金融機構經營者隨時掌握資金供應市場的動態,挖掘和尋求新的資金供應渠道,開辟新的負債業務。2.金融資源的結構創新。金融資源結構包括及時、准確地掌握各種信息,高級專業人才比重大,負債結構合理,財務管理先進。它能創造出比同行領先的經營效率和方法。3.金融資源聚集方式創新。對不同的金融資源有不同的吸引和聚集方式,銀行經營者要不斷創造新的手段,用最經濟、最有效的方法去聚集自己所需的金融經營資源,合理地配置這些資源,以求得經營上的最大效益。
(6)金融科技創新
進入20世紀70年代以來的金融技術革新和金融自由化。主要體現在銀行和非銀行金融機構,金融服務講究速度和效率,以及科學技術在金融領域的應用,對金融業務產生了劃時代的影響。它一方面使金融市場在時間和空間上的距離縮小,另一方面又使金融服務多元化、國際化。
(7)金融管理創新
金融業管理創新機制包括兩個方面:一方面,國家通過立法間接對金融業進行管理,目標是穩定通貨和發展經濟;另一方面,金融機構內部的管理,建立完善的內控機制,包括機構管理、信貸資金管理、投資風險管理、財務管理、勞動人事管理等方面。目前,金融機構管理,其著眼點都是通過資金來源制約資金運用,實現銀行資產和負債雙方總量和結構......>>
問題四:銀行創新業務是哪些? 除了傳統 的存貸業務,還有中間業務,資金託管、貴金屬等等,
玫石投資回答 杭州三方理財,求採納
問題五:互聯網金融服務有哪些創新模式 互聯網金融的演化過程實質上是互聯網技術與金融服務的融合過程。互聯網金融服務未脫離存、貸、匯、投資理財等金融功能,並沒有改變金融的本質。同時,互聯網金融顯著提升了金融服務的效率,拓寬了金融服務的渠道,豐富了金融服務的模式。憑借互聯網技術,互聯網企業介入傳統商業銀行的支付、融資、理財領域,實現了金融服務模式的創新。主要互聯網金融創新特點體現在以下:
1、P2P網路借貸
點對點、個體和個體之間通過互聯網平台實現借貸。P2P網路借貸平台為借貸雙方提供信息流通交互、撮合、資信評估、投資咨詢、法律手續辦理等中介服務。2、互聯網支付
指通過計算機、手機等設備,依託互聯網發起支付指令、轉移資金的服務,其實質是新興支付機構作為中介,利用互聯網技術在付款人和收款人之間提供的資金劃轉服務,如支付寶。
3、非P2P的網路小額貸款
互聯網企業通過小額貸款公司,向旗下電子商務平台客戶提供小額信用貸款。
4、金融機構創新型互聯網平台
一是傳統金融機構為客戶搭建的電子商務和金融服務綜合平台;
二是不設立實體分支機構,完全通過互聯網開展業務的專業網路金融機構。
5、眾籌融資
通過網路平台為項目發起人籌集從事某項創業或活動的小額資金,並由項目發起人向投資人提供一定回報的融資模式。
6、基於互聯網的基金銷售
基於自有網路平台的基金銷售;基於第三方網路平台的基金銷售。
問題六:當代金融業務創新的體現是什麼 當代金融業務創新的體現是:新技術在金融業中廣泛應用 、金融工具不斷創新、新業務和新交易大量涌現.
問題七:西方國家的金融創新包括哪些內容 當代金融創新種類多、范圍廣、速度快,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加以分類。分類方法多種多樣,可以按創新活動本身的性質,分為主動性創新和適應性創新;從導致金融創新的起源和誘因角度可分為需求誘發創新和約束誘發創新;按創新的目的分為逃避管制、降低成本、避免風險三大類;按創新的程度分為變革性和創造性兩類,前者是指在現有的業務活動、管理方式、機構設置等基礎上進行變革,後者是指創造出全新的業務、方式或機構等。1986年4月,國際清算銀行在一份報告中將金融創新的種類歸納為:風險轉移型、增加流動型、信用創造型和股權創造型創新。 總的來說,國際金融創新主要包括三個方面。 (一)金融工具創新 金融工具創新指金融業能為各種信用形式的演變和擴展而適時地創造新的多樣化的金融產品,如支付方式、期限性、安全性、流動性、利率、收益等方面具有新特徵的有價證券、匯票、金融期貨等交易對象。金融工具的創新是金融創新最主要的內容,它是所有其他金融創新的基礎。如,金融工具創新導致在傳統金融產品和一般商品期貨的基礎上產生了金融期貨,主要有利率期貨、貨幣期貨和股票指數期貨。 (二)金融市場創新 金融市場創新指金融業通過金融工具創新而積極擴展金融業務范圍,創造新的金融市場。歐洲證券市場源於20世紀70年代初期美國的證券公司首先在倫敦的歐洲債券 市場然後在世界各地設立分支機構進行國際證券交易,其他國家紛紛仿效。到了80年代,隨著證券交易的國際化和技術的不斷進步,金融業不僅可以從事跨越國境的股票交易和債券交易,而且也可以在其他國家發行本國的債券與股票,基本形成了一個全球性的證券市場。歐洲票據市場就是在原有的歐洲銀團貸款市場和歐洲債券市場的基礎上形成的,把信貸和債券流動結合起來,具有短期銀行信貸和流動性有價證券的雙重屬性。 (三)金融制度創新 金融制度創新是指在金融組織或金融機構方面所進行的制度性變革。它既指各國金融當局調整金融政策、放鬆金融管制所導致的金融創新活動,如建立新的組織機構、實行新的管理方法來維護金融體系的穩定,也包括金融組織在金融機構制度方面所做的改革。
問題八:銀行金融創新的基本原則 第二章 基本原則
第十條 商業銀行開展金融創新活動,應堅持合法合規的原則,遵守法律、行政法規和規章的規定。商業銀行不得以金融創新為名,違反法律規定或變相逃避監管。
第十一條 商業銀行開展金融創新活動,應堅持公平競爭原則,不得以排擠競爭對手為目的,進行低價傾銷、惡性競爭或其他不正當競爭。 第十二條 商業銀行開展金融創新活動,應充分尊重他人的知識產權,不得侵犯他人的知識產權和商業秘密;商業銀行應制定有效的知識產權保護戰略,保護自主創新的金融產品和服務。
第十三條 商業銀行開展金融創新活動,應堅持成本可算、風險可控、信息充分披露的原則。
第十四條 商業銀行開展金融創新活動,應做到「認識你的業務」。董事會和高級管理層應通過有效手段,確保悉知本行的金融創新業務、運行情況以及市場狀況。
第十五條 商業銀行開展金融創新活動,應做到「認識你的風險」。董事會和高級管理層應准確認識金融創新活動的風險,定期評估、審批金融創新活動的政策和各類新產品的風險限額,使金融創新活動限制在可控的風險范圍之內。
第十六條 商業銀行開展金融創新活動,應做到「認識你的客戶」。應明確目標客戶群,充分了解客戶的風險偏好、風險認知能力和承受能力,根據業務需要進行客戶評估,針對不同目標客戶群,提供不同的金融產品和服務。商業銀行不得向客戶提供與其真實需要和風險承受能力不相符合的產品和服務。
第十七條 商業銀行開展金融創新活動,應做到「認識你的交易對手」。在開展涉及投資和交易業務時,應認真分析和研究交易對手的信用風險、市場風險和法律風險,做好交易對手風險的管理,特別是在市場環
3
境發生重大變化時,要密切跟蹤交易對手的風險狀況,採取有效的應對措施。
第十八條 商業銀行開展金融創新活動,應遵守職業道德標准和專業操守,完整履行盡職義務,充分維護金融消費者和投資者利益。
問題九:引發金融創新的直接原因是什麼 追問: 這個是簡答題哦 多寫點哦 回答: 金融創新是一 個包括金融業多方面創新的總概括,它不僅包 括金融機構和金融市場方面的創新,還包括金 融業務方面的創新。就金融業務創新而言,它 又包括在金融工具、金融服務、融資方式、帳 務系統以及支付制度等方面的創新。在金融業 務創新中,金融工具的創新是基礎,如果沒有 金融工具的創新,也就談不上在金融其他方面 的創新。近20年來,國際金融市場金融業務 創新已成為金融變革的一股新的浪潮,給金融 業的發展帶來了極其深刻的影響。引起金融業 務創新的直接原因: 1.科學技術的進步和現代化通訊技術的 迅速發展,為金融業務創新提供了客觀條件。 隨著國際經濟的發展和新興電子工業的崛起, 全球銀行業務發生著巨大變化。原有的業務經 營方式和方法已不能適應業務發展和機構增加 的需要,加之銀行業之間的劇烈競爭,迫使銀 行不斷改善經營管理和提高工作效率,這有力 地促進了銀行業務的自動化、電腦化。 2.金融國際化和自由化的發展,銀行間 的劇烈競爭,為規避利率、匯率風險而推出創 新業務。 3.國際資本移動、融資證券化帶來的信 用變革,引發了金融工具的創新。 4.逃避金融管制,也推動著金融業務的 不斷創新。 5.為爭奪市場,滿足不同客戶的不同需 求,金融競爭加快,推動著金融業務的創新。隨著西方主要國家經濟的發展和產業資本的日 益集中,金融資本也更趨於集中和壟斷,銀行 業的競爭也越加劇烈,特別是離岸金融市場的 形成,這些城市和地區金融機構集中,又不受 所在地國家法律的制約。為了加強競爭力的需 要加快速增資的需要,銀行業之間積極擴大業 務范圍,擴大市場佔有份額,增加客戶來源, 開拓業務品種,增加資金來源,改善資產質 量,提高增收能力,增強其在國際金融市場上 的應變能力,從而不斷探索金融新業務和融資 的新方式。此外,為了佔領市場
問題十:券商創新型業務有哪些 中小企業私募債、股權投資、新三板、融資融券、股指期貨、股票正回購股票抵押貸款等等
7. 如何理解「 金融租賃業務在本質上是銀行信貸業務的創新」這句話
銀行信貸業務: 從大類看有法人信貸業務、個人信貸業務。 其中法人信貸業務包括項目貸款、流動資金貸款、小企業貸款、房地產企業貸款等 個人信貸業務包括個人住房貸款、個人消費貸款、個人經營貸款等。 金融租賃業務:為了規範金融租賃公司的主營業務,促進我國金融租賃行業的健康發展,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信託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和《金融租賃公司管理辦法》,制訂本指南。 本指南對金融租賃公司具有約束力,各家金融租賃公司在自己的主營業務中應遵循本指南。 對各家金融租賃公司遵循本指南的狀況,銀監會授權中國金融學會金融租賃專業委員會負責監督。 一、金融租賃公司的主營業務是融資租賃業務。金融租賃公司主營的融資租賃業務分公司自擔風險的融資租賃業務、公司同其它機構分擔風險的融資租賃業務以及公司不擔風險的融資租賃業務這三大類, (一)公司自擔風險的融資租賃業務包括典型的融資租賃業務(簡稱"直租")、轉租式融資租賃業務(簡稱"轉租賃")和售後回租式融資租賃業務(簡稱"回租")三個類別。 (1)直租是指金融租賃公司以收取租金為條件按照用戶企業確認的具體要求、向該用戶企業指定的出賣人購買固定資產並出租給該用戶企業使用的業務。直租分直接購買式和委託購買式兩類。 (a)在直接購買式直租中,金融租賃公司以買受人的身份按照用戶企業確認的條件同出賣人訂立以用戶企業指定的貨物為標的物的買賣合同,同時,金融租賃公司以出租人的身份同作為承租人的用戶企業訂立以相關買賣合同的貨物為租賃物的融資租賃合同。同融資租賃合同關聯的買賣合同可以是一個,也可以是多個。在相關的買賣合同中應該考慮列入以下內容的條款:"出賣人知悉買受人的購買本合同貨物,是為了以融資租賃方式向本合同貨物的最終用戶 出租";"出賣人同意,本合同的貨物裝運單證及發票的正本在向買受人提交的同時,還應向本合同貨物的最終用戶提交";"出賣人同意,本合同貨物的最終用戶同買受人一樣,有在交付不符時向出賣人追索的權利。雙方約定,買受人與本合同貨物的最終用戶不得同時行使上述對出賣人的追索權。" (b)在委託購買式直租中,用戶企業所指定的標的物不是由金融租賃公司自行購買、而是由金融租賃公司委託別的法人企業購買。這時,金融租賃公司以委託人的身份同作為其代理人的該法人機構訂立委託代理合同。該法人機構則以買受人的身份按照用戶企業確認的條件同出賣人訂立以用戶企業指定的貨物為標的物的買賣合同。該法人機構可以由金融租賃公司指定,也可以由用戶企業指定。融資租賃合同的訂立同直接購買式直租相同。 (2)轉租賃是指以同一固定資產為租賃物的多層次的融資租賃業務。在轉租賃中,上一層次的融資租賃合同的承租人同時是下一層次的融資租賃合同的出租人,在整個交易中稱轉租人。第一層次的融資租賃合同的出租人稱第一出租人,末一層次的融資租賃合同的承租人稱最終承租人。各個層次的融資租賃合同的租賃物和租賃期限必須完全一致。在轉租賃中,租賃物由第一出租人按照最終承租人的具體要求、向最終承租人指定的出賣人購買。購買方式同直租一樣,既可以是直接購買,也可以是委託購買。金融租賃公司可以是轉租賃中的第一出租人。這時,作為轉租人的法人機構無須具備經營融資租賃的資質。金融租賃公司也可以是轉租賃中的轉租人。這時,如果第一出租人是境內法人機構,則後者必須具備經營融資租賃的資質。在上一層次的融資租賃合同中必須約定,承租人有以出租人的身份向下一層次的融資租賃合同的承租人轉讓自己對租賃物的佔有、使用和收益權的權利。 (3)回租是指出賣人和承租人是同一人的融資租賃。在回租中,金融租賃公司以買受人的身份同作為出賣人的用戶企業訂立以用戶企業的自有固定資產為標的物的買賣合同或所有權轉讓協議。同時,金融租賃公司又以出租人的身份同作為承租人的該用戶企業訂立融資租賃合同。 (4)回轉租是回租和轉租賃的結合,即,金融租賃公司購買了用戶企業自有的固定資產後不是直接出租給該用戶企業,而是通過融資租賃合同出租給另一企業法人,由後者通過同該用戶企業之間的融資租賃合同將該固定資產作為租賃物出租給該用戶企業使用。 (二)公司同其它機構分擔風險的融資租賃業務有聯合租賃和杠桿租賃兩類。 (1)聯合租賃是指多家有融資租賃資質的租賃公司對同一個融資租賃項目提供租賃融資,由其中一家租賃公司作為牽頭人。無論是相關的買賣合同還是融資租賃合同都由牽頭人出面訂立。各家租賃公司按照所提供的租賃融資額的比例承擔該融資租賃項目的風險和享有該融資租賃項目的收益。各家租賃公司同作為牽頭人的租賃公司訂立體現資金信託關系的聯合租賃協議。牽頭人同出賣人之間的買賣合同以及同用戶企業之間的融資租賃合同同自擔風險的融資租賃業務中的同類合同毫無差別。 (2)杠桿租賃是指某融資租賃項目中的大部分租賃融資是由其它金融機構以銀團貸款的形式提供的,但是,這些金融機構對承辦該融資租賃項目的租賃公司無追索權,同時,這些金融機構則按所提供的資金在該項目的租賃融資額中的比例直接享有回收租金中所含的租賃收益。租賃公司同這些金融機構訂立無追索權的銀團貸款協議。租賃公司同出賣人之間的買賣合同以及同用戶企業之間的融資租賃合同同自擔風險的融資租賃業務中的同類合同毫無差別。 (三)公司不擔風險的融資租賃業務是委託租賃。委託租賃是指融資租賃項目中的租賃物或用於購買租賃物的資金是一個或多個法人機構提供的信託財產。租賃公司以受託人的身份同作為委託人的這些法人機構訂立由後者將自己的財產作為信託財產委託給租賃公司以融資租賃方式運用和處分的信託合同。該融資租賃項目的風險和收益全部歸委託人,租賃公司則依據該信託合同的約定收取由委託人支付的報酬。該信託合同受《中華人民共和國信託法》管轄。租賃公司同出賣人之間的買賣合同以及同用戶企業之間的融資租賃合同同自擔風險的融資租賃業務中的同類合同毫無差別。 二、出租人和承租人同是中國法人的融資租賃合同受《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管轄。出租人和承租人有一方不是中國法人的融資租賃合同的法律管轄,由當事人在融資租賃合同中約定。 三、金融租賃公司所從事的融資租賃交易中的買賣合同的出賣人是中國法人的,受《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管轄。出賣人不是中國法人的法律管轄,由當事人在買賣合同中約定。 四、融資租賃合同中是否約定承租人的任何金錢債務需要擔保以及如果約定有擔保時的擔保類別,由融資租賃合同的當事人商定。如果有擔保,則相關的擔保合同(保證合同、抵押合同或質押合同)是融資租賃合同的從合同。相關的擔保合同均受《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管轄。 五、融資租賃合同的租賃物應該是固定資產,即不消耗的、可發揮相對獨立功能的有體物。但是,隨附於有體物的、否則該有體物將不能發揮其功能的軟體,應視為該有體物的一個組成部分。 六、為了保證融資租賃項目預期效益的實現,金融租賃公司可以向承租人提供該融資租賃項目項下的流動資金貸款, 但必須嚴格遵循《金融租賃公司管理辦法》的規定,所提供的流動資金貸款不得超過該項目租賃融資額的60%。 七、為了保全金融租賃公司的資產,在對承租人企業的應收租賃債權不能實現的情況下,金融租賃公司可以將該債權變更為對該承租人企業的股權。 八、金融租賃公司可以本著將應收租賃債權質押和對租賃物的處分權抵押的精神,以證券化的形式申請發行金融租賃債券。但是必須編制具體方案,報銀監會批准後方可實施。 九、各商業銀行是否受理由金融租賃公司的應收租賃債權作為質押申請的有追索權或無追索權的保理業務,由各該商業銀行決定。 十、鑒於我國對各類不同資產有不同的監管制度,因此,凡是在所有權轉讓環節需要到有關部門過戶登記的財產類別,該類財產的所有權轉讓的效力只有在相關的監管部門審批確認之後方為有效。 十一、在回租的標的物的所有權轉讓環節中,如果該標的物不屬於需要過戶登記的財產類別,則在我國當前法定的公示制度尚不健全的情況下,至少要有出讓該財產的機構的董事會決議以及響應的公證程序。 十二、融資租賃項目中的任何金融租賃公司不擔風險的部分,都不構成金融租賃公司的資產和負債,應該嚴格地按照表外業務進行會計處理。 十三、任何租賃業務,如果其中有或有租金的約定,則無論該租賃業務如何命名,就或有租金的部分而言,它不是任何租賃業務,而是投資業務。應該按投資業務進行會計處理。以及,其業務總額不得高於所有者權益的30%。 十四、如果將轉租賃和委託租賃項下的租賃應收款都考慮在內,則租賃應收款不得低於金融租賃公司總資產的(含轉租賃和委託租賃項下的租賃應收款的)60%。 十五、本指南由中國銀行業監督委員會負責解釋。
8. 面對中小企業 小微企業融資難的現狀 談談初創業有哪些融資方法
中小企業、小微企業要發展,暢通融資渠道是關鍵,這需要政府、銀行、企業的共同努力,在現有金融資源之下進行信貸業務創新、政策支持和企業練內功上下功夫,同時,充分發揮政府、擔保機構、保險機構等第三方風險分散作用,理順信貸融資關系,推進小微企業做大做強,促進經濟發展。
(一)練好內功,提升企業管理水平
當前,小微企業的發展已經過了低工資、低附加值,依靠消耗人口用工紅利的時代,小微企業要想有效利用各種融資方式獲得長期穩定的發展,一是要建立有效的自我積累機制。沒有自我積累動力的企業想通過外部資金來源獲得發展是令人匪夷所思的。而自我積累機制的建立要從建立自身資產信用開始,並且要建立守信的行為准則。只有這樣,小微企業才有資格到資金市場上去籌集資金。要做到這些,小微企業就要找到適合自己發展的管理模式,努力提高自己的企業管理水平。二是要通過加快產業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轉變,推動企業發展從要素驅動向創新驅動轉變,從粗放發展向集約發展轉變,提升企業核心競爭能力。三是要堅持差異化戰略和品牌建設,堅持自主創新,培育自己的品牌,不斷優化企業的產品結構。四是要專注於核心業務,加強財務管理,建立真實可信的財務報表,積累企業的信用制度,從而提高企業多渠道融資的能力。五是要充分了解、運用政府的各項各項優惠服務,只有這樣,小微企業才能有效的應對發展過程中的各種危機,做大做強。
(二)創新金融產品,拓寬融資渠道
今後相當時間內,商業銀行仍是小微企業融資的主要渠道。各區域內商業銀行應樹立「貸款立行」的觀念,創新信貸管理制度,科學合理設臵面向小微企業的信貸機構,加大信貸投放。
1、完善制度,加大對小微企業的扶持力度
一是國有商業銀行內部要設立專為小微企業服務的信貸管理部門,提高對小微企業的貸款比例。中小商業銀行及新興金融機構要抓住當前國家鼓勵支持小微企業契機,加大對小微企業的信貸支持力度,在區域內小微企業做大做強的同時,同時促進金融機構自身的加快發展。二是在小微企業信用等級評定中,應變重規模為重效益、重成長性,以相對消除對小微企業的信用歧視,根據企業所處的地區以及發展的不同階段,適當擴大貸款抵押率。三是加強銀行信貸登記咨詢管理制度,完善信貸人員考核制度,激勵與約束相平衡,調動信貸人員防範風險和拓展業務的積極性。台州銀行、泉州農商銀行等一批「小個子」銀行,把小微企業的「缺點」看成其特點,有針對性地摸索出小微企業信貸技術體系,台州銀行實施的小微企業信貸技術體系概括為16個字:「下戶調查、眼見為實、自編報表、交叉檢驗」,強調客戶經理與小微企業客戶當面接觸,以"腳勤"來多方位獲取客戶軟信息。客戶經理還要將企業財務信息自編財務報表,並根據其經營規模,採取不同方式對各種信息進行交叉檢驗。碰到個體經營者甚至會要求其當場清點收銀台或錢包里的現金,以驗證營業額。通過這番深入細致的了解,客戶經理就能確定貸款。2008年以來,台州銀行持續加大向小微企業的信貸投放數量,保障小微企業客戶資金鏈不發生斷裂。截至2012年6月,該行有貸款余額的小微企業達6萬多戶,戶均貸款
余額為46.5萬元,其中500萬元以下貸款客戶佔99.5%,貸款金額佔比84.9%。從**市小微企業金融服務隊伍現狀看,傳統金融機構只有信用聯社有專門針對小微企業信貸的中小企業信貸大廳,**銀行、**銀行等新入住金融機構正在形成規模,總體上專業經理隊伍還不夠強。今後工作中,要著力推動區域內商業金融機構配備一定數量的專業經理人隊伍,在營業部等基層部門配備小微企業信貸人員,以適應小微企業業務發展需要。同時認真做好小微企業客戶經理的業務培訓,提高小微企業信貸人員業務素質和管理水平,為小微企業提供高效優質的服務。
2、努力創新業務模式
金融創新理論研究始於上個世紀60 年代,其中以美國經濟學家熊彼特的技術推進理論最具影響力。該理論認為,計算機和信息技術的出現是推動金融創新的主要因素,新技術的出現是保障金融創新順利進行的必不可少的因素。小微企業數量多,行業分布廣、信貸周期短、貸款額度小、頻率高、不良貸款率相對高、擔保物和擔保方式貧乏、客戶信息採集困難。所以,駐地各商業銀行應根據小微企業的經營特點,理解並容忍小微企業發展的「不規范性」,創新業務模式,制定適合小微企業融資業務需求的業務流程及評審標准。一是著力推進動產、應收賬款、倉單、股權、知識產權、商標使用權、農民住房、土地承包經營權、排污權等抵質押
方式。積極推廣供應鏈融資、物流融資、「小本貸款」、小微企業債權集合信託、「創業通」、「速貸通」、循環貸款等多種信貸創新產品。大力推廣「抱團增信」、「網路聯保」、「橋隧模式」、「信貸工廠」等多種金融服務模式,更好地滿足小微企業多樣化資金需求。二是進行金融產品創新,擴大對小微企業的資金供給。「長期互動」和「共同監督」假說是由美國學者 Banerjee 等人(1994)提出的,該假說是針對小金融機構開展小微企業業務提出的。「長期互動」假說支持大力發展小銀行支持小微企業的發展,原因就在於小銀行一般是服務於一個地區的小型銀行,對於當地的經濟狀況比較了解,對於當地小微企業的情況也比較熟悉,長期的業務往來有助於緩解銀行和企業之間的信息不對稱。「共同監督」假說則更適合於合作性的小銀行,該假說認為即便是銀行不能完全了解小微企業的情況,合作組織中的小微企業出於自身利益的考慮也會對組織中的小微企業進行監督,而這種監督往往比金融機構的監督更有效。小微企業規模較小,單個企業承擔融資風險能力較低,但是,可以通過企業與企業之間相互合作,組成擔保聯盟互助融資。合作擔保一方面可以放大擔保機構的擔保倍數,分散擔保機構的風險,另一方面可以提振金融機構為小微企業貸款的信心,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小微企業信貸支持力度,緩解小微企業融資困難。在這方面,**市**小微企業家創業俱樂部就是**銀行在借鑒「長期互動」和「共同監督」假說基礎上,創新業務模式,就走出了一條適合自身發展的路子。該行依託企業傢俱樂部,提出了「小微企業」 及「商戶融資」的概念,並將其小微企業金融服務方案取名「商貸通」(將小微企業及其實際控制 人統稱為「商戶」)。在那些國家產業政策支持、區域優勢明顯、受經濟波動和通脹影響較小、經營周期穩定、與群眾生活密切相關、認知度高的行業里,緊密圍繞「商業圈」、「產業鏈」和「供應鏈」集群進行批量系統開發和授信。具體分為單戶營銷和區分不同業態商業集群進行批量開發兩種模式,其中以立足集群進行批量開發模式能更有效地解決小微企業融資問題。俱樂部成立兩個多月以來,已發展會員**名,向**戶授信**億元,實際向**戶放貸**億元。**銀行針對鎮村小微企業的「村長貸」、**銀行以託管社會閑散資金為主要內容的「互助合作社」以及**銀行針對微型企業設計,貸款額度*萬元左右的「貸款」也在積極設計論證中,不久將投放市場,可進一步緩解**市小微企業融資難的問題。
3、保險和信用擔保相結合,有效解決小微企業融資問題
銀行對小微企業惜貸,非常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信用風險。把保險機制引進來能為銀行提供貸款償付能力擔保,從而直接降低銀行的信貸風險,為小微企業融資創造一個良好
的發展環境。保險業要想發揮社會保險管理功能服務於小微企業融資至少要做好這幾方面的工作。一是要積極探索信用風險管理。將科學的風險管理機制引進小微企業的經營管理過程中,為小微企業提供風險保障服務,提高小微企業的綜合素質和信用水平。二是加大產品的創新和服務。通過產品的創新和服務的深入,努力為廣大小微企業提供多層次,全方位的保險服務。三是要堅持加強與有關方面的合作。在保險機構,信貸機構和小微企業之間建立一個合作的激勵機制,大家協同健康發展,共同承擔市場的風險,共享市場信息,共同分享市場利潤。只有這樣才能更好的促進小微企業在融資方面的協調發展,為小微企業解決融資難問題提供一個保險的服務。
4、藉助民間資本解決小微企業融資難
**市民間資本存量充沛,發展迅速,可以藉助民間資本解決小微企業的融資問題。一是政府及相關部門應在政策上給予支持、引導。民間資本主要以**銀行以及小額貸款公司的形式參與信貸業務,但**銀行和小額貸款公司還處於起步階段,盈利空間有限,發展方向也需引導。二是要以溫州金融綜合改革試驗區建設為契機,對現有的各類民間融資方式進行規范,逐步形成一整套制度,作為民間融資相關行為的指導依據。三是要加強對創新類地方金融組織的管理,積極防範化解民間融資及企業資金鏈斷裂的風險。四是要建立健全民間融資監測體系,做好民間融資動態跟蹤和風險預警。五是要嚴厲打擊金融傳銷、非法集資、地下錢庄等非法金融活動及暴力討債的黑惡勢力,維護經濟金融穩定發展。
9. 談談在互聯網金融條件下,如何創新農村金融
(一)深化涉農金融機構改革,健全農村金融服務體系。結合實際,確定合理的發展戰略,發揮各自優勢,提高金融服務水平。一是拓寬農業發展銀行的職能,切實承擔起政策性金融職能,使農發行逐步建成支持農業開發、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農業結構調整和產業化經營的綜合性政策銀行,成為新農村建設中的重要基礎力量;二是農村信用社要進一步深化改革,真正體現合作社原則,改變合作金融有名無實的狀況,維護社員或者股東的真正權益,把農村信用社辦成商業上可持續、主要服務於「三農」的農村金融機構;三是郵政儲蓄銀行要加快業務開拓步伐,依託郵政網路,確立服務城鄉大眾,支持「三農」的零售銀行定位,發揮郵政儲蓄機構網點多、深入農村的優勢,按照商業原則引導郵政儲蓄資金以適當形式迴流農村,增強其在農村地區的儲蓄、匯兌和支付服務等功能,增強其對新農村建設的資金投入。
(二)加強部門協調配合,強化農村金融供給。農村金融創新工作是一個涉及面廣、影響較大的工作,需要多個部門協調配合,形成合力。多部門持續不懈的共同努力,一方面金融監管、財政、稅務、工商、農林等部門要運用現代管理手段,不斷增強農村金融創新的內在激勵和政策合力。另一方面建立由政府有關部門、金融監管部門和有關金融機構共同參加的協調工作機制,從政策制定、工作協調、信息交流等方面加強對創新工作的指導、組織和協調,有計劃、有步驟地推進「三農」金融服務工作。涉農金融機構要改變觀念,加強對農村金融產品創新與服務工作的開展,豐富農村金融產品。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開發多樣化的金融產品,以適應農村多元化的金融服務需求,滿足農村金融市場的需要。
(三)探索建立風險分散和補償機制,優化農村金融創新環境。人民銀行應依託農村地區金融機構加快為農戶、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村企業等農村經濟主體建立電子信用檔案的步伐,建立健全適合農村經濟主體特點的信用評價體系。通過立法明確農業保險的地位,以利於其職能和作用的發揮。建立涉農貸款風險補償制度,補償涉農金融機構由於自然風險和市場風險等原因形成的信貸損失。建立風險分散機制,擴大農業保險保費補貼的品種和區域覆蓋范圍,引導商業性保險公司加大對農業保險的投入,拓寬農業風險的分散渠道。鼓勵涉農金融機構把開展農村消費信貸業務作為整個信貸業務新的增長點,積極創新消費貸款品種,調動農戶和金融機構「求貸」與「放貸」的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