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投資金融 > 金融服務便利化的影響

金融服務便利化的影響

發布時間:2021-03-07 02:39:08

㈠ 改革開放對中國經濟的影響是什麼

中國實行改革開放政策27年來,國民經濟年均增長.6%,社會事業加快發展。2005年,國內生產總值達到2.2萬億美元,人均國內生產總值超過1600美元,人民生活水平和質量得到改善。中國市場經濟體制已經建立。目前,95%以上的商品價格已由市場確定,95%以上的投資來源於企業、銀行和社會。中國正式加入世界貿易組織4年多來,嚴格信守承諾.清理和修訂法規,逐步降低關稅,取消非關稅措施,開放服務貿易,推動新一輪多邊貿易談判,為進一步擴大國際經濟技術交流與合作,積極創造良好條件。
同時應當看到,中國前進的道路上還存在不少困難。中國人口多、底子薄、發展不平衡,經濟總量雖然已居世界前列,但人均水平仍然排在世界100位之後。中國的產業結構還不合理,技術水平不高,資源環境壓力加大。經濟和社會發展還不協調,城鄉、區域和收入分配差距擴大的趨勢尚未得到扭轉。在我們這樣一個有著十幾億人口的大國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基本實現現代化,還需要經過長期艱苦的努力。
今後一段時期,是中國發展的重要機遇期。目前,中國正在制定2006-年2010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發展的主要目標:一是在優化結構、提高效益的基礎上,實現2010年人均國內生產總值比2000年翻一番:二是資源利用效率顯著提高,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源消耗5年降低20%左右,生態環境惡化趨勢基本遏制;三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比較完善,開放型經濟達到新水平。實現這些目標,需要把握未來,開拓創新。在理論創新方面,中國認真總結自身建設和世界其他國家發展的經驗,提出了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指導思想。在科技創新方面,中國制定了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確立了建設創新型國家的戰略目標和方針。在體制創新方面.中國按照完善市場經濟體制的要求。明確了各方面體制改革的重點任務。在創新的推動下,中國將保持發展的良好態勢,提高發展的質量,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切實轉入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的軌道。
展望未來,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具有以下主要特徵:
首先,中國的發展是立足國內的發展。中國國內需求潛力大,可以為發展提供廣闊的市場空間。過去5年,中國新增電話用戶5.14億戶,新增發電裝機容量超過2億千瓦,就是市場規模大的客觀反映。今後5年,我們將把擴大內需作為經濟發展的基本立足點,保持固定資產投資合理增長;同時,積極調整投資與消費的關系,增強消費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中國既是能源消費大國,又是能源生產大國,多年來能源自給率始終保持在90%以上,能源增產的潛力很大。例如,中國水能資源開發利用程度還不到1/3.核電裝機占電力裝機的比重只有1.7%。我們將堅持立足國內,構築穩定、經濟、清潔的能源供應體系,高效、清潔地開發利用煤炭資源:努力增加石油天然氣供給能力,協調發展煤電、水電、核電,加快開發利用風能、生物質能、太陽能,到2020年使可再生能源在能源結構中的比重提高到15%左右。我們還將立足國內,優先發展科技教育,加快培養各級各類人才。中國有40%左右的國民儲蓄率,8億多勞動力資源.廣闊的國土蘊藏著自然資源:還有初具規模的基礎設施,較好的科技教育基礎,不斷完善的市場經濟體制,長期穩定的社會政治環境。充分利用這些有利條件。發揮好國內資金、勞動力、能源資源等生產要素的作用。中國有信心、有能力實現長期持續發展。
第二,中國的發展是結構優化的發展。中國首次經濟普查資料顯示,2004年,第一、二、三次產業的比例為13.1:46.2:402。產業結構調整取得成效,但還需要進一步優化。今後5年。我們將依靠自主創新提升產業技術水平,繼續加強農業,加快發展服務業,推進工業結構優化升級。依託國家重點建設工程,把引進國外先進技術與加強消化吸收再創新結合起來.在高效清潔發電和輸變電、大型石油化工、先進適用運輸裝備、高檔數控機床、集成電路設備和先進動力裝置等領域實現突破,提高裝備製造的整體水平。大力發展信息、生物、新材料、新能源、航空航天等高技術產業,促進金融、物流、咨詢、文化、旅遊等服務業加快發展,繼續加強能源、礦產、水利、交通、通信等基礎產業和基礎設施建設。
第三,中國的發展是資源節約的發展。人口多,資源相對短缺,是中國的基本國情。我們將貫徹節約資源的基本國策,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社會。堅持節約優先,大力節能、節水、節材、節地和資源綜合利用。突出抓好冶金、建材、化工、電力等重點行業的節約降耗工作。實施節約和替代石油、熱電聯產、綠色照明等重點節能工程,推進1000家重點企業的節能改造,鼓勵生產和使用節能節水產品、節油環保型汽車。發展節能省地型建築。嚴格控制高耗能、高耗材、高污染產業的發展。依法淘汰落後的生產能力。
第四,中國的發展是環境友好的發展。我們將進一步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貫徹環境保護的基本國策,加快建設環境友好型社會,突出加強生態環境保護與建設。加大水污染防治力度.繼續實施重點流域污染治理工程,推進城市污水處理設施建設,積極防治農村面源污染。保護好飲用水源;加強大氣污染防治,加快燃煤電廠二氧化硫治理,控制溫室氣體排放;搞好固體廢棄物污染防治。發展循環經濟,推行清潔生產,調整產業結構和經濟布局,從源頭上減少污染。根據資源環境承載能力。合理劃分優化開發、重點開發、限制開發、禁止開發的區域。繼續推進天然林保護、退耕還林、退牧還草、防沙治沙等生態工程,切實保護好自然生態系統。嚴格環境監管,強化環境執法,防範和化解生態環境風險。
第五,中國的發展是全面協調的發展。我們將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大力發展現代農業,突出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事業建設,努力增加農民收入。積極、穩妥地推進城鎮化,促進農村剩餘勞動力有序轉移,改善城市人居環境。進一步推進西部大開發,振興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促進中部地區崛起,鼓勵東部地區率先發展。千方百計擴大就業,推進扶貧開發,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合理調節收入分配,加快發展教育、文化、衛生等社會事業。
第六,中國的發展是改革開放的發展。我們將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方向。深化改革開放,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動力和保障。改革的重點任務包括:推進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加快轉變政府職能,加強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加快國有企業股份制改造,鼓勵、支持和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推進價格改革,建立能夠反映市場供求關系、資源稀缺程度和污染治理成本的價格形成機制;深化財稅、金融、投資等方面的改革,健全宏觀調控體系,建立現代市場體系;整頓市場經濟秩序,健全知識產權保護體系,加大知識產權保護的執法力度。我們將堅持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全面提高對外開放水平。一是繼續發展對外貿易,加快轉變對外貿易增長方式,優化進出口商品結構。二是積極有效利用外資,切實提高利用外資質量,著重引進先進技術、管理經驗和高素質人才。三是支持有條件的企業按照市場經濟規律,開展優勢互補的對外投資,充分利用國內外兩個市場、兩種資源。
中國的發展離不開世界,世界的發展需要中國。2005年,中國商品進出口總額1.42萬億美元,其中,進口總額6600億美元;吸收外商直接投資603億美元。均居世界第三位。改革開放以來,世界各國給了我們有益的援助,國外資金、技術和人才的引進,為中國現代化建設提供了有力的支撐。同時,中國也為世界發展作出了貢獻。近年來,中國對40個最不發達國家提供了優惠關稅待遇,為海嘯受災國、南亞地震救援、禽流感國際合作提供了力所能及的資金和技術援助。在聯合國成立60周年首腦峰會上,中國就支持發展中國家發展提出了五項新舉措,涉及關稅、減債、貸款、防治疾病和人力資源開發等領域。今後5年,中國的發展將為全球帶來更多的機遇,僅商品進口累計就將超過4萬億美元。希望各國企業家和各界人士抓住機遇,擴大對華投資貿易。繼續參與和支持中國的建設。
中國實施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我們願與國際社會一道,相互開放市場,健全多邊貿易體制,促進全球貿易與投資自由化便利化,為擴大經貿合作創造更好的環境;發展技術貿易.建立技術推廣和轉讓機制,讓更多國家尤其是發展中國家分享技術革新的成果;完善國際金融體系,營造穩定、高效、安全的金融環境,防範金融風險:積極開展能源合作與對話,保持國際能源市場穩定,為發展提供安全、經濟、清潔的能源保障;廣泛開展環境合作,認真履行國際環境公約,推進環境保護能力建設;加強相互磋商,協調國際行動,共同解決貧困、債務、人口以及自然災害、疾病傳播、恐怖主義等問題,促進世界和平發展。
展望未來,中國將堅持走科學發展、和諧發展、和平發展的道路,與各國攜手前進,開拓創新,為促進全球發展、建設和諧世界作出更大的貢獻

㈡ 銀監局金十條具體內容

一、繼續執行穩健的貨幣政策,合理保持貨幣信貸總量
統籌兼顧穩增長、調結構、控通脹、防風險,合理保持貨幣總量。綜合運用數量、價格等多種貨幣政策工具

金十條
組合,充分發揮再貸款、再貼現和差別存款准備金動態調整機制的引導作用,盤活存量資金,用好增量資金,加快資金周轉速度,提高資金使用效率。對中小金融機構繼續實施較低的存款准備金率,增加「三農」、小微企業等薄弱環節的信貸資金來源。
穩步推進利率市場化改革,更大程度發揮市場在資金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促進企業根據自身條件選擇融資渠道、優化融資結構,提高實體經濟特別是小微企業的信貸可獲得性,進一步加大金融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人民銀行牽頭,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財政部、銀監會、證監會、保監會、外匯局等參加)
二、引導、推動重點領域與行業轉型和調整
堅持有扶有控、有保有壓原則,增強資金支持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大力支持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大對有市場發展前景的先進製造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現代信息技術產業和信息消費、勞動密集型產業、服務業、傳統產業改造升級以及綠色環保等領域的資金支持力度。保證重點在建續建工程和項目的合理資金需求,積極支持鐵路等重大基礎設施、城市基礎設施、保障性安居工程等民生工程建設,培育新的產業增長點。
按照「消化一批、轉移一批、整合一批、淘汰一批」的要求,對產能過剩行業區分不同情況實施差別化政策。對產品有競爭力、有市場、有效益的企業,要繼續給予資金支持;對合理向境外轉移產能的企業,要通過內保外貸、外匯及人民幣貸款、債權融資、股權融資等方式,積極支持增強跨境投資經營能力;對實施產能整合的企業,要通過探索發行優先股、定向開展並購貸款、適當延長貸款期限等方式,支持企業兼並重組;對屬於淘汰落後產能的企業,要通過保全資產和不良貸款轉讓、貸款損失核銷等方式支持壓產退市。
嚴禁對產能嚴重過剩行業違規建設項目提供任何形式的新增授信和直接融資,防止盲目投資加劇產能過剩。(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財政部、商務部、人民銀行、國資委、銀監會、[2] 證監會、保監會、外匯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三、整合金融資源支持小微企業發展
優化小微企業金融服務。支持金融機構向小微企業集中的區域延伸服務網點。根據小微企業不同發展階段的

金十條
金融需求特點,支持金融機構向小微企業提供融資、結算、理財、咨詢等綜合性金融服務。繼續支持符合條件的銀行發行小微企業專項金融債,所募集資金發放的小微企業貸款不納入存貸比考核。
逐步推進信貸資產證券化常規化發展,盤活資金支持小微企業發展和經濟結構調整。適度放開小額外保內貸業務,擴大小微企業境內融資來源。適當提高對小微企業貸款的不良貸款容忍度。加強對科技型、創新型、創業型小微企業的金融支持力度。力爭全年小微企業貸款增速不低於當年各項貸款平均增速,貸款增量不低於上年同期水平。鼓勵地方人民政府建立小微企業信貸風險補償基金,支持小微企業信息整合,加快推進中小企業信用體系建設。支持地方人民政府加強對小額貸款公司、融資性擔保公司的監管,對非融資性擔保公司進行清理規范。
鼓勵地方人民政府出資設立或參股融資性擔保公司,以及通過獎勵、風險補償等多種方式引導融資性擔保公司健康發展,幫助小微企業增信融資,降低小微企業融資成本,提高小微企業貸款覆蓋面。推動金融機構完善服務定價管理機制,嚴格規范收費行為,嚴格執行不得以貸轉存、不得存貸掛鉤、不得以貸收費、不得浮利分費、不得借貸搭售、不得一浮到頂、不得轉嫁成本,公開收費項目、服務質價、效用功能、優惠政策等規定,切實降低企業融資成本。(發展改革委、科技部、工業和信息化部、財政部、人民銀行、工商總局、銀監會、證監會、保監會、外匯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四、加大對「三農」領域的信貸支持力度
優化「三農」金融服務,統籌發揮政策性金融、商業性金融和合作性金融的協同作用,發揮直接融資優勢,推動加快農業現代化步伐。鼓勵涉農金融機構在金融服務空白鄉鎮設立服務網點,創新服務方式,努力實現農村基礎金融服務全覆蓋。支持金融機構開發符合農業農村新型經營主體和農產品批發商特點的金融產品和服務,加大信貸支持力度,力爭全年「三農」貸款增速不低於當年各項貸款平均增速,貸款增量不低於上年同期水平。
支持符合條件的銀行發行「三農」專項金融債。鼓勵銀行業金融機構擴大林權抵押貸款,探索開展大中型農機具、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和宅基地使用權抵押貸款試點。支持農業銀行在總結試點經驗的基礎上,逐步擴大縣域「三農金融事業部」試點省份范圍。支持經中央批準的農村金融改革試點地區創新農村金融產品和服務。(財政部、國土資源部、農業部、商務部、人民銀行、林業局、法制辦、銀監會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五、進一步發展消費金融促進消費升級
加快完善銀行卡消費服務功能,優化刷卡消費環境,擴大城鄉居民用卡范圍。積極滿足居民家庭首套自住購

金十條
房、大宗耐用消費品、新型消費品以及教育、旅遊等服務消費領域的合理信貸需求。逐步擴大消費金融公司的試點城市范圍,培育和壯大新的消費增長點。加強個人信用管理。
根據城鎮化過程中進城務工人員等群體的消費特點,提高金融服務的匹配度和適應性,促進消費升級。(人民銀行牽頭,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商務部、銀監會等參加)
六、支持企業「走出去」
鼓勵政策性銀行、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大力支持企業「走出去」。以推進貿易投資便利化為重點,進一步推動人民幣跨境使用,推進外匯管理簡政放權,完善貨物貿易和服務貿易外匯管理制度。逐步開展個人境外直接投資試點,進一步推動資本市場對外開放。改進外債管理方式,完善全口徑外債管理制度。
加強銀行間外匯市場凈額清算等基礎設施建設。創新外匯儲備運用,拓展外匯儲備委託貸款平台和商業銀行轉貸款渠道,綜合運用多種方式為用匯主體提供融資支持。(人民銀行牽頭,外交部、發展改革委、財政部、商務部、海關總署、銀監會、證監會、保監會、外匯局等參加)
七、加快發展多層次資本市場
進一步優化主板、中小企業板、創業板市場的制度安排,完善發行、定價、並購重組等方面的各項制度。適當放寬創業板對創新型、成長型企業的財務准入標准。將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試點擴大至全國。規范非上市公眾公司管理。穩步擴大公司(企業)債、中期票據和中小企業私募債券發行,促進債券市場互聯互通。
規范發展各類機構投資者,探索發展並購投資基金,鼓勵私募股權投資基金、風險投資基金產品創新,促進創新型、創業型中小企業融資發展。加快完善期貨市場建設,穩步推進期貨市場品種創新,進一步發揮期貨市場的定價、分散風險、套期保值和推進經濟轉型升級的作用。(證監會牽頭,發展改革委、科技部、工業和信息化部、財政部、人民銀行、工商總局、法制辦等參加)
八、進一步發揮保險的保障作用
擴大農業保險覆蓋范圍,推廣菜籃子工程保險、漁業保險、農產品質量保證保險、農房保險等新型險種。建立完善財政支持的農業保險大災風險分散機制。大力發展出口信用保險,鼓勵為企業開展對外貿易和「走出去」提供投資、運營、勞動用工等方面的一攬子保險服務。深入推進科技保險工作。
試點推廣小額信貸保證保險,推動發展國內貿易信用保險。拓寬保險覆蓋面和保險資金運用范圍,進一步發揮保險對經濟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的積極作用。(保監會牽頭,發展改革委、科技部、工業和信息化部、財政部、農業部、商務部、人民銀行、林業局、銀監會、外匯局等參加)
九、擴大民間資本進入金融業
鼓勵民間資本投資入股金融機構和參與金融機構重組改造。允許發展成熟、經營穩健的村鎮銀行在最低股比

金十條
要求內,調整主發起行與其他股東持股比例。嘗試由民間資本發起設立自擔風險的民營銀行、金融租賃公司和消費金融公司等金融機構。探索優化銀行業分類監管機制,對不同類型銀行業金融機構在經營地域和業務范圍上實行差異化准入管理,建立相應的考核和評估體系,為實體經濟發展提供廣覆蓋、差異化、高效率的金融服務。(銀監會牽頭,人民銀行、工商總局、法制辦等參加)
十、嚴密防範金融風險
深入排查各類金融風險隱患,適時開展壓力測試,動態分析可能存在的風險觸點,及時鎖定、防控和化解風險,嚴守不發生系統性區域性金融風險的底線。繼續按照總量控制、分類管理、區別對待、逐步化解的原則,防範化解地方政府融資平台貸款等風險。認真執行房地產調控政策,落實差別化住房信貸政策,加強名單制管理,嚴格防控房地產融資風險。
按照理財與信貸業務分離、產品與項目逐一對應、單獨建賬管理、信息公開透明的原則,規范商業銀行理財產品,加強行為監管,嚴格風險管控。密切關注並積極化解「兩高一剩」(高耗能、高污染、產能過剩)行業結構調整時暴露的金融風險。
防範跨市場、跨行業經營帶來的交叉金融風險,防止民間融資、非法集資、國際資本流動等風險向金融系統傳染滲透。支持銀行開展不良貸款轉讓,擴大銀行不良貸款自主核銷權,及時主動消化吸收風險。穩妥有序處置風險,加強疏導,防止因處置不當等引發新的風險。
加快信用立法和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培育社會誠信文化,為金融支持經濟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營造良好環境。(人民銀行牽頭,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財政部、住房城鄉建設部、法制辦、銀監會、證監會、保監會、外匯局等參加)[3]

㈢ 選擇經濟學的一個角度,分析金融危機給中國帶來的影響及中國的對策。

國內外市場被完全分隔開來;

模型分析:

如圖所示,企業的產量被分為兩部分,分別在國內外市場上銷售。由於該廠商的產品在國內外市場上的需求價格彈性各不相同,廠商所面對的國內外需求曲線的形狀也不相同。一般來說,廠商面對的國外需求曲線的形狀比較平坦,而面對的國內需求曲線的形狀比較陡峭。廠商根據國內外市場的特點,採用不同的價格銷售,以獲得最大的利潤。

廠商決定其價格與銷售分配方案的條件是:MRH=MC=MRF

式中: MRH為廠商在國內市場中銷售的邊際收益, MRF為廠商在國外市場中銷售的邊際收益,MC為該廠商的邊際成本。

性質:這種傾銷行為是為了謀求最大利潤,是一種在利益驅動下的企業行為,只要不被限制,就會持續地進行下去。

(2)掠奪性傾銷:指為了排除市場上的競爭對手,出口商暫時以較低的價格向國外市場銷售商品,一旦達到目的,獲取壟斷地位後,企業又會重新提高價格,以獲取壟斷性超額利潤。

性質:這是一種以打垮對手,追求壟斷地位為目的的行為,是一種不公平貿易的行為。

6、相互傾銷

指由於傾銷導致同種產品的雙向貿易的情況。即A、B兩國相互以低於國內價格向對方國家銷售同一種產品。

設國內與國外分別有一個壟斷廠商,並且生產相同的產品,兩個廠商有相同的邊際成本,而且兩個市場間的運輸成本也相同。如果他們制定相同的價格就不會有貿易,但若使用傾銷,貿易就會發生

兩個廠商都會限制國內市場的銷售量,以控制其產品在國內的價格不下跌,但若某個廠商能在對方市場上以低於其國內的價格銷售,因為降價的負面影響轉嫁給了對手而不是自己承受,也能增加其利潤,因此各廠商都有進占對方市場的動力。並以高於其邊際成本但低於其國內價格的售價銷售其產品。但若兩個廠商都這么做,那麼,即使假定產品在兩個市場的初始價格一樣,並且都支付運輸費用,國際貿易也會出現。

7、反傾銷稅

(1)反傾銷稅:指進口國政府在確認外國出口商銷售到本國市場的商品有傾銷行為時,對該出口商的產品所徵收的進口附加稅。

(2)影響:

①可以減少國內對低價進口品的需求;

②使進口品價格上升到進口國國內市場價格的水平,從而保護了國內同類商品的生產者。

案例8-3:埃及對中國瓷器實施反傾銷措施

埃及外貿部本周已做出決定,對從中國進口的瓷器餐具採取反傾銷措施,開始徵收高達305%的關稅。

理由:由於中國瓷器大量湧入埃及市場,已經對本國的同類產品造成沖擊,使本地瓷器加工廠生產大幅度下降,庫存積壓嚴重。據了解,埃及去年從中國進口瓷器2萬噸,占埃及全年進口瓷器的96%。

載揚子晚報2003年2月26日

六、其他非關稅壁壘

1、自願出口限制:指商品出口國在進口國的要求或壓力下,自願地限制某些商品在一定時期內的出口數量或出口金額。

自願出口限制是在進口國的壓力下實施的限量出口措施,與配額有相似之處。自願出口限制的數量是經進口國與出口國之間的談判確定的。

作用:可以使出口商的優勢產品難以進入本國市場。

2、歧視性公共采購:是一國政府根據國家有關法律制度給予國內供應商優先獲得政府采購訂單的一種非關稅壁壘措施。

政府采購優先購買本國商品的規定,形成了對外國銷售商的歧視。

3、對外貿易的國家壟斷:「國營貿易」

指國有企業或公營企業獲得特權,直接經營國際貿易,因而形成對外貿易的國家壟斷。

缺點:人為扭曲資源配置,導致過度保護和低效率等後果。

4、技術標准和衛生檢疫標准

(1)技術標准:指進口國為了保證各種商品的進口質量符合一般的技術要求而作出的有關規定。

一些國家為了限制某些商品的進口,常常規定一些外國難以掌握的技術標准,以阻止外國商人進入本國市場。

(2)衛生檢疫標准:指一國對進口的動植物及其製品、食品、化妝品等所實施的必要的衛生檢疫,以防止疾病或病蟲害傳入本國。

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國家常常借口進口商品不符合本國的衛生標准為由,將外國產品拒之國門之外。

案例8-4:「伯德補貼」被世貿組織宣布為非法

美國國會於2000年通過的《伯德修正案》,要求美國政府把在反傾銷和反補貼案中徵收的懲罰性稅款直接補貼給利益受到損害的美國公司,而不是上繳美國財政部。

美國通過《伯德修正案》對本國公司實行雙重保護,實際上鼓勵了本國公司發起反傾銷和反補貼訴訟,因而受到貿易夥伴的強烈批評。據報道,2001年和2002年,美國以這種方式向其本國公司補貼了大約5.61億美元。

美國的這一做法遭到了包括歐盟、日本等主要貿易夥伴的反對。為此,歐盟、日本、加拿大、巴西、印度、韓國、墨西哥和智利於近日向世貿組織提出申請,要求獲准對來自美國的部分產品徵收金額相當於美國政府補貼數額的附加關稅。

世貿組織於2003年1月最終判定該修正案違反全球貿易規則,並要求美國於當年12月27日前予以廢除。但美國並沒有執行世貿組織的裁決。

世界貿易組織2004年8月31日授權歐盟等8個成員對美國實施貿易制裁,作為對美國遲遲不肯廢除被世貿組織宣布為非法的《伯德修正案》的懲罰。

案例8-5:外觀成為貿易壁壘 中國文具遭到美企訴訟

長相相似,也要出問題———近日,美國著名文具企業Sanford公司指控全球12家企業,認為它們出口美國的標記筆侵犯其「商標和商業外觀」,目前已由美國ITC(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正式立案。寧波貝發集團等中國4家企業被列上被告席。

據悉,「商業外觀」是美國特有的貿易保護主義「337條款」中的一項,除版權、商標、專利等知識產權外,美國有權對進口產品在外觀相似性上提出質疑。此次Sanford公司正是憑藉此條款,指控中國貝發標記筆侵犯了其「商業外觀」。

盡管貝發集團涉案產品在美年銷量也不過50萬美元,但仍准備耗資150萬美元奮起應訴。從經濟角度而言,絕對不劃算,不過貝發的法律顧問周傑告訴記者,作出如此抉擇,基於三點考慮:第一,放棄即是自動認輸,放棄了爭奪市場的權利;第二,我方應訴,可以捍衛整個行業的利益。因為萬一敗訴,而ITC的最終裁定又對受制裁的記號筆做籠統描述,則會牽連到國內其他文具企業的出口———這並非不可能。第三個考慮,則是即便所謂的「商業外觀」侵權得以成立,那麼也麻煩美方明確界定一下「雷區」范圍,省得中國企業不明不白。

對於該指控,中國幾家涉案企業都忿忿不平,認為美方純屬刁難。事實上,關於「商業外觀」概念,在美國本國都沒有明確的法律界定,僅籠統地規定:「消費者根據外觀,立刻能辨別出某產品與某著名品牌有類似性的,即屬侵權」。而最終裁定,也由法官拍板敲定,頗似「霸王條款」。據了解,中國制筆企業出口前算得小心,進入美國市場前曾到美國專利局、商標庫里查詢,如此步步謹慎,竟仍防不勝防。

美國越來越多的企業正利用這一特有的法律頻頻對中國商品設置障礙,其真正目的不在於保護知識產權,而在於保護自己的市場份額。據了解,貝發涉案的那款筆在沃爾瑪上櫃僅2個月,其銷量就是Sanford公司那款「類似筆」的7倍!貝發認為,消費者絕不會混淆外觀,而是因為兩種筆質量不相上下但價格相差20%,最終選擇了物美價廉的中國筆。耐人尋味的是,在Sanford所指控的另外11家公司中,有韓國企業,也有一些美國的進口商,但沃爾瑪亦是貝發的進口商,Sanford卻有意避開直接同巨人沃爾瑪抗衡。據寧波市外經貿委副主任俞丹樺分析,Sanford猜准中國企業的心思:對中國企業惡意騷擾一下,中國企業考慮到高額官司成本以及在美較低的銷售量,大多會放棄應戰,那麼市場份額便拱手相讓了。

可這回,Sanford的算盤可能打錯了。周傑告訴記者,貝發准備採取幾步走策略。第一步,質問所謂「商業外觀」侵權是否成立?按照法律程序,得做民意調查———是否一眼就會把貝發的產品錯認為是某「著名商品」?第一步走不通,再據理力爭兩種筆有顯著差別。因為貝發已非常明顯地標有自己商標,在外形上也有明顯不同。「不排除裁定的任意性和偏向性,這取決於法官的個人素質,但我們仍要盡最大努力爭取權利!」周傑說。

第九章 經濟一體化與關稅同盟

一、經濟一體化的形式

(一)經濟一體化:指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國家或經濟體通過達成某種協議所建立起來的經濟合作組織。

(二)自由貿易區:指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國家或行政上獨立的經濟體之間通過達成協議,相互取消進口關稅和與關稅具有同等效力的其他措施而形成的經濟一體化組織。

案例9-1:WTO與自由貿易區

中國入世3年了,入世3年後,我國一改過去對參與自由貿易區步伐較慢、視野較窄的謹慎態度。放眼看,為了獲得自由貿易的好處,世界范圍內貿易談判無所不在。當世貿組織的每一回合談判都要陷入一場曠日持久的拉鋸戰時,雙邊自由貿易協定逐漸成了潮流。

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建設終於要在2005年進入一個新時期了,中國是否找到了一個大市場呢?事實是,針對東盟狹小的市場,中國企業也許賣不出更多的產品,但是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突破卻顯示出中國正在步入自由貿易區(FTA)的潮流中。換個角度看WTO,中國將獲得更多。

早就有專家認為東盟的市場過於狹小。在東盟的十幾個成員國中,既有新興工業化國家新加坡,還有越南、緬甸、寮國、柬埔寨等世界上最不發達的國家。地區人口不到6億,總GDP不高。而且東盟發達國家大都推行出口導向戰略,出口產品和中國一樣,多以勞動密集型產品為主。

從貿易額上看,美國、日本是東盟的主要貿易夥伴,中國也許會在將來賣出更多的中低檔日用消費品以及機電產品。與東盟產品相比,中國將在紡織品、食品、穀物、建築材料等產品上具有明顯比較優勢,但是自由貿易將帶來的更多好處還是東盟國家的。

如果僅從產品出口的角度看待FTA,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給中國帶來的好處也許沒有多麼大。但是,換個角度看自由貿易,中國也許就收獲得很多了。我在這里所說的另一個角度,就是一些經濟學提出的「單邊自由貿易」的好處。也就是說,哪怕對方採取貿易壁壘的態度,而自己即使單方面開放自由貿易也是有好處的。

最簡單的,東盟更為價廉物美的農產品至少讓中國消費者得到了實惠。另外,從東盟國家進口的大量能源和原材料也滿足了我國高速發展的經濟需要。近年,隨著經濟快速發展,我國從東盟進口的原材料也有所增加,並且出現較大的逆差現象。

目前,中國還在與澳大利亞、智利、中東和非洲一些國家開展自由貿易區的談判。比較一下就可以知道,這些國家對於中國而言意義並不簡單。首先,這些國家分布在各個大洲,幾乎可以算是中國開展世界范圍內FTA戰略的各個地區的前站;其次,這些國家都將可能為中國經濟繼續高速發展提供豐富的能源和原材料資源,比如澳大利亞的鐵礦、智利的銅礦、中東和非洲國家的石油資源等。

即使每一個自由貿易區的建立給中國帶來的直接產品出口量不大,更多的FTA的建立卻有可能達到聚少成多的作用,從而部分改變中國的產品出口過於依賴美國和歐盟市場的局面。

再從更復雜的角度講,即使建立一個自由貿易區在經濟利益上不能得到好處,我們也有可能從非經濟角度獲得優勢,進而影響到下一步的經濟利益。今年東盟國家共同承認中國的市場經濟國家地位就是一個明顯的戰略勝利,是中國的「早期收獲計劃」的最大收獲之一。而現在澳大利亞與中國開展自由貿易談判需要考慮的一個前提也正是「是否承認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

在雙邊自由貿易協定談判中,中國可以更加主動地發表自己的意見,讓世界更加了解中國,還可以參與制定更加合理的游戲規則。締結的雙邊自由貿易協定越多,中國在新一輪多邊貿易談判中就擁有更大的發言權。

1、特點:

(1)該經濟體組織參加者之間相互取消了商品貿易的障礙,成員經濟體內的廠商可以將商品自由地輸出和輸入,真正實現了商品的自由貿易,但是它嚴格將這種貿易待遇限制在參加國或成員國之間。

(2)成員經濟體之間沒有共同的對外關稅。各成員經濟體之間的自由貿易並不妨礙各成員經濟體針對非自由貿易區成員國採取其他貿易政策。

(3)採用原產地原則:只有產自成員經濟體內的產品才享有自由貿易或免進口稅的待遇。

2、原產地產品:指成品價值的50%以上是在自由貿易區內的各成員國生產的產品。(有時規定為60%)

(三)關稅同盟:指在自由貿易區的基礎上所有成員統一對非成員國實行的進口關稅或其他貿易政策措施。

特點:

1、與自由貿易區的區別:在相互取消進口關稅的同時,設立共同的對外關稅,成員經濟體之間的產品流動無須再附加原產地證明。

2、關稅同盟實際上是各成員體將關稅的制定權讓渡給經濟一體化組織,因此,對成員經濟體的約束力比自由貿易區大。

3、在關稅同盟內各經濟體中,為了保護本國的某些產業需採用更加隱蔽的措施,如非關稅壁壘等。

(四)共同市場:指各成員國之間不僅實現了自由貿易,建立了共同對外關稅,而且還實現了服務、資本和勞動力的自由流動。

特點:

1、成員國之間同時實現了商品、服務與生產要素的自由流動。

2、各國之間要實施統一的技術標准,統一的間接稅制度並且協調各成員國之間同一產品的課稅率,協調金融市場管理的法規,以及實現成員國學歷的相互承認等。

(五)經濟聯盟:指不但成員國之間廢除了貿易壁壘,統一對外貿易政策,允許生產要素的自由流動,而且在協調的基礎上,各成員國採取統一的經濟政策。

特點:

1、成員國之間在形成共同市場的基礎上,進一步協調它們之間的財政政策、貨幣政策和匯率政策。

經濟貨幣聯盟:指當各國匯率協調達到一定的程度,以至於建立了成員國共同使用的貨幣或統一的貨幣時,這種經濟聯盟就稱為經濟貨幣聯盟。

2、各成員國還讓渡了所有宏觀經濟政策干預本國國內經濟運行的權利和利用匯率政策干預本國外部經濟平衡的權利。

3、在經濟聯盟內部形成自由的市場經濟。

(五)完全的經濟一體化:指成員國在實現了經濟聯盟目標的基礎上,進一步實現經濟制度,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等方面的協調,乃至統一的經濟一體化形式。

特點:類似於一個國家的經濟一體化組織。

完全的經濟一體化有兩種形式:

1、邦聯制:各成員國的權利大於超國家的經濟一體化組織的權利。

2、聯邦制:超國家的經濟一體化組織的權利大於各成員國的權利。

以上五個經濟一體化組織是處在不同層次上的國際一體化組織,根據它們讓渡國家主權程度的不同,一體化組織也從低級向高級排列,但這里不存在低一級的經濟一體化組織向高一級的經濟一體化組織升級的必然性。

二、關稅同盟理論

(一)關稅同盟的靜態效應分析

1、貿易創造:指成員國之間的相互取消關稅和非關稅壁壘所帶來的貿易規模的擴大。

2、貿易轉移:指建立關稅同盟之後,成員國之間的相互貿易替代了成員國與非成員國之間的貿易,從而造成貿易方向上的轉移。

如圖:世界上有A、B、C三個國家,都生產某一相同產品。但三國的生產成本各不相同,PA>PB>PC,SA表示A國的供給曲線,DA表示A國的需求曲線。

在組成關稅同盟之前,A國對來自B、C兩國的商品徵收相同的關稅t,設A國是一個小國,徵收關稅後,B、C兩國的相同產品若在A國銷售,價格分別要加上關稅,由於B國的產品價格高於C國的價格,故A國只會向C國進口該種產品,而不會從B國進口。這時A國國內的價格為PC+t,國內生產為OQ1,國內消費為OQ2,從C國進口為Q1Q2。

設A國和B國組成關稅同盟,兩國建立關稅同盟後的共同對外關稅仍為t,這時A國對來自B國的進口不再徵收關稅,但對於來自C國的進口仍徵收關稅。這時B國產品在在A國的銷售價格為PB,低於PC+t,所以B國取代C國成為A國的商品供應者。

由於價格下降,A國生產減少到OQ3。Q1Q2是原來應該從C國進口的產品現在被B國生產所代替,為貿易轉移的產品數量。Q1Q3是A國的生產被B國生產所替代的部分,為生產效應。價格下降引起A國消費的增加,消費由原來的OQ2上升到OQ4,消費的凈增部分Q2Q4為關稅同盟的消費效應。

組成關稅同盟後,A國的進口從原來的Q1Q2,擴大到Q3Q4,新增加的貿易為貿易創造效應。

貿易創造效應=生產效應+消費效應

=Q1Q3+Q2Q4

貿易轉移效應=Q1Q2;

3、關稅同盟的福利效應:

組成關稅同盟之後,A國消費者福利得到了改善,生產者福利下降:

消費者剩餘的增加=a+b+c+d

生產者剩餘的減少=-a

原來從C國進口的關稅收入為c+e,現改為從同盟國進口而喪失。

凈福利效應=b+d-e

其中: b+d為貿易創造的福利效應; e為貿易轉移的福利效應,是由同盟內成本高的生產代替了原來來自同盟外成本低的生產所導致的資源配置的扭曲。

結論1:A國的供需價格彈性越大,貿易創造的福利效應就越明顯。

結論2:組成關稅同盟前A國的關稅水平越高,則組成關稅同盟後,貿易創造的福利效應就越大。而貿易轉移的福利效應就越小。

結論3:B、C兩國的成本越接近,則貿易轉移的福利損失就越小。

二、關稅同盟的擴大出口的效應

如圖所示,在圖的左半部分為A國的生產、消費和出口的情況,右半部分為B國的生產、消費和出口的情況。

設C國的生產成本固定不變,在組成關稅同盟之前該產品的世界價格為Pw,等於C國的生產成本。B國對來自所有國家的進口商品一律徵收關稅,征稅後的價格為Pt,此時A國的出口為fg,B國的進口量為ab,其中有一部分來自A國,ac=fg。而剩下的進口量是從C國進口的,進口量為cb。

A、B兩國組成關稅同盟後,由於B國對A國的進口商品免徵進口稅,而對C國的進口商品則仍要徵收關稅,故在B國國內市場上,A國商品的價格要低於C國同類商品的價格。因此B國轉而只從A國進口。

由於A、B兩國在關稅剛撤消時,B國對該商品的進口需求量大於A國在該價格上的出口供給量,B國國內該商品的銷售價格會因商品的供不應求而上升。當價格上升時,B國國內的生產量和A國願意出口的量都會增加,當價格上升到Pu時,A、B兩國的貿易達到平衡,A國的出口量等於B國的進口量,即:hi=de,這時兩國貿易達到均衡。

結論:加入關稅同盟對A國來說,可以擴大出口,增加出口收入,從而有利於A國經濟的發展。

三、關稅同盟的動態效應

1、市場擴大效應:關稅同盟建立以後,在排斥第三國產品的同時,為成員國之間產品的相互出口創造了良好的條件,所有成員國的國內市場組成了一個統一的區域性市場,這種市場范圍的擴大促進了企業生產的發展,使生產者可以不斷擴大生產規模,降低生產成本,享受到規模經濟的利益。並且可進一步增強同盟內的企業對非成員國同類企業的競爭能力。

結論:關稅同盟所創造的市場擴大效應導致了企業規模經濟的實現,從而有效地降低了產品的生產成本。

2、促進成員國之間企業的競爭

在各成員國組成關稅同盟之前,許多部門已形成了國內壟斷,幾家企業長期占據國內市場,獲取超額壟斷利潤。因而不利於各國的資源配置和技術進步。組成關稅同盟以後,由於各國市場相互開放,各國企業面臨著來自其他成員國同類企業的競爭,誰在競爭中取勝,誰就可以享受大市場需求擴大所帶來的規模經濟利益。否則就會被淘汰。

各企業為在競爭中取得有利地位,必然會紛紛改善生產經營效率,增加研究與開發投入,增強採用新技術得意識,不斷降低生產成本,從而在同盟內營造出一種濃烈得競爭氣氛,提高經濟效率,促進技術進步。

3、有利於吸收外部投資

關稅同盟的建立意味著對來自非成員國產品的排斥。同盟外的國家為了抵消這種不利影響,可能會將生產點轉移到關稅同盟內的一些國家,在當地直接生產並銷售產品,以便繞過統一的關稅和非關稅壁壘,這樣,客觀上便產生了一種伴隨生產轉移而產生的資本流入,吸引了大量的外國直接投資。

案例9-2:中國-東盟將啟動降稅進程 正在形成自由貿易區

在10月底於北京舉行的中國-東盟貿易談判委員會會議上,雙方就自由貿易區談判中最重要的貨物貿易協議達成了一致。

根據該協議,自2005年起將全面啟動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降稅進程,雙方大部分產品的關稅將於2010年降到零。在達成共識的基礎上,雙方預計於本月舉行的中國-東盟領導人會議期間簽署貨物貿易協議。

據商務部統計,今年1-8月,中國與東盟的貿易額達656億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長了38%,今年雙邊貿易額有望突破1000億美元。

傳統的自由貿易區(FTA)大多集中在貨物貿易的自由化上,而東亞地區的自由貿易協議除貨物貿易自由化外,也重視包括服務貿易在內的其他方面的自由化。《中國-東盟全面經濟合作框架協議》本身就是以「全面經濟合作」命名的。按照這份框架協議,雙方將依次完成貨物貿易、服務貿易和投資便利化以及勞務等方面的談判,並最終達成全面的自由貿易協定。

貨物貿易是其中最為核心的內容。貨物貿易協議的直接目的是降低雙邊貿易中貨物進出口的關稅壁壘。通過歐盟經濟一體化的過程可知,這種區域經濟一體化是逐步深入的進程,降低成員國的貿易關稅和壁壘,是最低層次的一體化,也是整體一體化進程的起點。

事實上在此之前,泰國水果已經以零關稅的優惠進入中國了。按中泰果蔬產品零關稅協議,從2003年10月1日起,兩國間188種蔬菜、水果等農產品的進出口關稅由平均30%降到零。這就是「早期收獲計劃」的一部分。

從2004年1月1日開始落實的這項被稱為「早期收獲」的計劃,主要指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各項協定最終完成前,中國對來自東盟的一系列農產品及製成品提早減稅。作為回報,東盟提出稅務協和制,即中國的農產品如肉類、魚、水果、牛乳將得到東盟的關稅優惠。這將作為通向自由貿易區廢除關稅的第一波計劃。

今年1-8月中國與東盟貿易額的高速增長便是「早期收獲計劃」的積極成果。

東盟成員國里農業仍佔到了經濟基礎的相當比重。中國的確十分需要這類產品。同時,為了增加出口量,不少東盟國家也很樂意向中國出口農產品。因此「早期收獲計劃」使多數東盟國家獲益不淺。

隨著中國和東盟之間一系列農產品的降稅和中泰果蔬零關稅的實施,中國龐大的國內市場將為東盟提供廣闊的市場空間。

「早期收獲計劃」的降稅包括600項農產品,占總數1/10,其餘90%的項目都包含在貨物貿易協議中。其內容的重心也從農產品轉到了工業上來,這將是廢除關稅計劃的第二波。

聯合國最近頒布的一期貿易及發展報告指出,「受到中國產品出口最嚴重挑戰的,主要是以勞動密集型為特徵的工業生產部門,其中包括電子產品的組裝業,也就是說,東盟國家和墨西哥的中等收入生產者所面臨的競爭最為明顯。」而貨物貿易協議簽署以後,中國這些最富競爭力的工業生產部門將在東南亞市場成為最大的獲利者。

以新加坡為例,雖然在「早期收獲計劃」里作為非農業國的新加坡收益不大,但另一方面,過去10年來,新中貿易額增長了4倍。在2004年前4個月,新加坡對中國的出口增長了50.6%,增幅遠遠大於與日本的貿易。現在隨著貨物貿易協定的簽署和減稅進程的啟動,新加坡的獲益只會越來越大。

這些數據都在支持中國政府一直表達著的觀點,即中國的經濟增長和對外開放並不像美國、歐盟那樣只對發達國家有利,開放的中國經濟對周邊的發展中國家而言是互惠的。

「中國正創造一種新的地區經濟聯系格局和經濟增長動力機制。」張蘊嶺說,東盟地區由於受到亞洲金融危機的襲擊,正處於結構性調整,而在世界經濟增長放緩的背景下,中國與東盟的經濟合作卻呈現持續增長態勢,「新的價值鏈正在生成」。

㈣ 試從宏觀經濟學的角度闡述2008金融危機對中國的影響

國內外市場被完全分隔開來;

模型分析:

如圖所示,企業的產量被分為兩部分,分別在國內外市場上銷售。由於該廠商的產品在國內外市場上的需求價格彈性各不相同,廠商所面對的國內外需求曲線的形狀也不相同。一般來說,廠商面對的國外需求曲線的形狀比較平坦,而面對的國內需求曲線的形狀比較陡峭。廠商根據國內外市場的特點,採用不同的價格銷售,以獲得最大的利潤。

廠商決定其價格與銷售分配方案的條件是:MRH=MC=MRF

式中: MRH為廠商在國內市場中銷售的邊際收益, MRF為廠商在國外市場中銷售的邊際收益,MC為該廠商的邊際成本。

性質:這種傾銷行為是為了謀求最大利潤,是一種在利益驅動下的企業行為,只要不被限制,就會持續地進行下去。

(2)掠奪性傾銷:指為了排除市場上的競爭對手,出口商暫時以較低的價格向國外市場銷售商品,一旦達到目的,獲取壟斷地位後,企業又會重新提高價格,以獲取壟斷性超額利潤。

性質:這是一種以打垮對手,追求壟斷地位為目的的行為,是一種不公平貿易的行為。

6、相互傾銷

指由於傾銷導致同種產品的雙向貿易的情況。即A、B兩國相互以低於國內價格向對方國家銷售同一種產品。

設國內與國外分別有一個壟斷廠商,並且生產相同的產品,兩個廠商有相同的邊際成本,而且兩個市場間的運輸成本也相同。如果他們制定相同的價格就不會有貿易,但若使用傾銷,貿易就會發生

兩個廠商都會限制國內市場的銷售量,以控制其產品在國內的價格不下跌,但若某個廠商能在對方市場上以低於其國內的價格銷售,因為降價的負面影響轉嫁給了對手而不是自己承受,也能增加其利潤,因此各廠商都有進占對方市場的動力。並以高於其邊際成本但低於其國內價格的售價銷售其產品。但若兩個廠商都這么做,那麼,即使假定產品在兩個市場的初始價格一樣,並且都支付運輸費用,國際貿易也會出現。

7、反傾銷稅

(1)反傾銷稅:指進口國政府在確認外國出口商銷售到本國市場的商品有傾銷行為時,對該出口商的產品所徵收的進口附加稅。

(2)影響:

①可以減少國內對低價進口品的需求;

②使進口品價格上升到進口國國內市場價格的水平,從而保護了國內同類商品的生產者。

案例8-3:埃及對中國瓷器實施反傾銷措施

埃及外貿部本周已做出決定,對從中國進口的瓷器餐具採取反傾銷措施,開始徵收高達305%的關稅。

理由:由於中國瓷器大量湧入埃及市場,已經對本國的同類產品造成沖擊,使本地瓷器加工廠生產大幅度下降,庫存積壓嚴重。據了解,埃及去年從中國進口瓷器2萬噸,占埃及全年進口瓷器的96%。

載揚子晚報2003年2月26日

六、其他非關稅壁壘

1、自願出口限制:指商品出口國在進口國的要求或壓力下,自願地限制某些商品在一定時期內的出口數量或出口金額。

自願出口限制是在進口國的壓力下實施的限量出口措施,與配額有相似之處。自願出口限制的數量是經進口國與出口國之間的談判確定的。

作用:可以使出口商的優勢產品難以進入本國市場。

2、歧視性公共采購:是一國政府根據國家有關法律制度給予國內供應商優先獲得政府采購訂單的一種非關稅壁壘措施。

政府采購優先購買本國商品的規定,形成了對外國銷售商的歧視。

3、對外貿易的國家壟斷:「國營貿易」

指國有企業或公營企業獲得特權,直接經營國際貿易,因而形成對外貿易的國家壟斷。

缺點:人為扭曲資源配置,導致過度保護和低效率等後果。

4、技術標准和衛生檢疫標准

(1)技術標准:指進口國為了保證各種商品的進口質量符合一般的技術要求而作出的有關規定。

一些國家為了限制某些商品的進口,常常規定一些外國難以掌握的技術標准,以阻止外國商人進入本國市場。

(2)衛生檢疫標准:指一國對進口的動植物及其製品、食品、化妝品等所實施的必要的衛生檢疫,以防止疾病或病蟲害傳入本國。

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國家常常借口進口商品不符合本國的衛生標准為由,將外國產品拒之國門之外。

案例8-4:「伯德補貼」被世貿組織宣布為非法

美國國會於2000年通過的《伯德修正案》,要求美國政府把在反傾銷和反補貼案中徵收的懲罰性稅款直接補貼給利益受到損害的美國公司,而不是上繳美國財政部。

美國通過《伯德修正案》對本國公司實行雙重保護,實際上鼓勵了本國公司發起反傾銷和反補貼訴訟,因而受到貿易夥伴的強烈批評。據報道,2001年和2002年,美國以這種方式向其本國公司補貼了大約5.61億美元。

美國的這一做法遭到了包括歐盟、日本等主要貿易夥伴的反對。為此,歐盟、日本、加拿大、巴西、印度、韓國、墨西哥和智利於近日向世貿組織提出申請,要求獲准對來自美國的部分產品徵收金額相當於美國政府補貼數額的附加關稅。

世貿組織於2003年1月最終判定該修正案違反全球貿易規則,並要求美國於當年12月27日前予以廢除。但美國並沒有執行世貿組織的裁決。

世界貿易組織2004年8月31日授權歐盟等8個成員對美國實施貿易制裁,作為對美國遲遲不肯廢除被世貿組織宣布為非法的《伯德修正案》的懲罰。

案例8-5:外觀成為貿易壁壘 中國文具遭到美企訴訟

長相相似,也要出問題———近日,美國著名文具企業Sanford公司指控全球12家企業,認為它們出口美國的標記筆侵犯其「商標和商業外觀」,目前已由美國ITC(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正式立案。寧波貝發集團等中國4家企業被列上被告席。

據悉,「商業外觀」是美國特有的貿易保護主義「337條款」中的一項,除版權、商標、專利等知識產權外,美國有權對進口產品在外觀相似性上提出質疑。此次Sanford公司正是憑藉此條款,指控中國貝發標記筆侵犯了其「商業外觀」。

盡管貝發集團涉案產品在美年銷量也不過50萬美元,但仍准備耗資150萬美元奮起應訴。從經濟角度而言,絕對不劃算,不過貝發的法律顧問周傑告訴記者,作出如此抉擇,基於三點考慮:第一,放棄即是自動認輸,放棄了爭奪市場的權利;第二,我方應訴,可以捍衛整個行業的利益。因為萬一敗訴,而ITC的最終裁定又對受制裁的記號筆做籠統描述,則會牽連到國內其他文具企業的出口———這並非不可能。第三個考慮,則是即便所謂的「商業外觀」侵權得以成立,那麼也麻煩美方明確界定一下「雷區」范圍,省得中國企業不明不白。

對於該指控,中國幾家涉案企業都忿忿不平,認為美方純屬刁難。事實上,關於「商業外觀」概念,在美國本國都沒有明確的法律界定,僅籠統地規定:「消費者根據外觀,立刻能辨別出某產品與某著名品牌有類似性的,即屬侵權」。而最終裁定,也由法官拍板敲定,頗似「霸王條款」。據了解,中國制筆企業出口前算得小心,進入美國市場前曾到美國專利局、商標庫里查詢,如此步步謹慎,竟仍防不勝防。

美國越來越多的企業正利用這一特有的法律頻頻對中國商品設置障礙,其真正目的不在於保護知識產權,而在於保護自己的市場份額。據了解,貝發涉案的那款筆在沃爾瑪上櫃僅2個月,其銷量就是Sanford公司那款「類似筆」的7倍!貝發認為,消費者絕不會混淆外觀,而是因為兩種筆質量不相上下但價格相差20%,最終選擇了物美價廉的中國筆。耐人尋味的是,在Sanford所指控的另外11家公司中,有韓國企業,也有一些美國的進口商,但沃爾瑪亦是貝發的進口商,Sanford卻有意避開直接同巨人沃爾瑪抗衡。據寧波市外經貿委副主任俞丹樺分析,Sanford猜准中國企業的心思:對中國企業惡意騷擾一下,中國企業考慮到高額官司成本以及在美較低的銷售量,大多會放棄應戰,那麼市場份額便拱手相讓了。

可這回,Sanford的算盤可能打錯了。周傑告訴記者,貝發准備採取幾步走策略。第一步,質問所謂「商業外觀」侵權是否成立?按照法律程序,得做民意調查———是否一眼就會把貝發的產品錯認為是某「著名商品」?第一步走不通,再據理力爭兩種筆有顯著差別。因為貝發已非常明顯地標有自己商標,在外形上也有明顯不同。「不排除裁定的任意性和偏向性,這取決於法官的個人素質,但我們仍要盡最大努力爭取權利!」周傑說。

第九章 經濟一體化與關稅同盟

一、經濟一體化的形式

(一)經濟一體化:指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國家或經濟體通過達成某種協議所建立起來的經濟合作組織。

(二)自由貿易區:指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國家或行政上獨立的經濟體之間通過達成協議,相互取消進口關稅和與關稅具有同等效力的其他措施而形成的經濟一體化組織。

案例9-1:WTO與自由貿易區

中國入世3年了,入世3年後,我國一改過去對參與自由貿易區步伐較慢、視野較窄的謹慎態度。放眼看,為了獲得自由貿易的好處,世界范圍內貿易談判無所不在。當世貿組織的每一回合談判都要陷入一場曠日持久的拉鋸戰時,雙邊自由貿易協定逐漸成了潮流。

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建設終於要在2005年進入一個新時期了,中國是否找到了一個大市場呢?事實是,針對東盟狹小的市場,中國企業也許賣不出更多的產品,但是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突破卻顯示出中國正在步入自由貿易區(FTA)的潮流中。換個角度看WTO,中國將獲得更多。

早就有專家認為東盟的市場過於狹小。在東盟的十幾個成員國中,既有新興工業化國家新加坡,還有越南、緬甸、寮國、柬埔寨等世界上最不發達的國家。地區人口不到6億,總GDP不高。而且東盟發達國家大都推行出口導向戰略,出口產品和中國一樣,多以勞動密集型產品為主。

從貿易額上看,美國、日本是東盟的主要貿易夥伴,中國也許會在將來賣出更多的中低檔日用消費品以及機電產品。與東盟產品相比,中國將在紡織品、食品、穀物、建築材料等產品上具有明顯比較優勢,但是自由貿易將帶來的更多好處還是東盟國家的。

如果僅從產品出口的角度看待FTA,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給中國帶來的好處也許沒有多麼大。但是,換個角度看自由貿易,中國也許就收獲得很多了。我在這里所說的另一個角度,就是一些經濟學提出的「單邊自由貿易」的好處。也就是說,哪怕對方採取貿易壁壘的態度,而自己即使單方面開放自由貿易也是有好處的。

最簡單的,東盟更為價廉物美的農產品至少讓中國消費者得到了實惠。另外,從東盟國家進口的大量能源和原材料也滿足了我國高速發展的經濟需要。近年,隨著經濟快速發展,我國從東盟進口的原材料也有所增加,並且出現較大的逆差現象。

目前,中國還在與澳大利亞、智利、中東和非洲一些國家開展自由貿易區的談判。比較一下就可以知道,這些國家對於中國而言意義並不簡單。首先,這些國家分布在各個大洲,幾乎可以算是中國開展世界范圍內FTA戰略的各個地區的前站;其次,這些國家都將可能為中國經濟繼續高速發展提供豐富的能源和原材料資源,比如澳大利亞的鐵礦、智利的銅礦、中東和非洲國家的石油資源等。

即使每一個自由貿易區的建立給中國帶來的直接產品出口量不大,更多的FTA的建立卻有可能達到聚少成多的作用,從而部分改變中國的產品出口過於依賴美國和歐盟市場的局面。

再從更復雜的角度講,即使建立一個自由貿易區在經濟利益上不能得到好處,我們也有可能從非經濟角度獲得優勢,進而影響到下一步的經濟利益。今年東盟國家共同承認中國的市場經濟國家地位就是一個明顯的戰略勝利,是中國的「早期收獲計劃」的最大收獲之一。而現在澳大利亞與中國開展自由貿易談判需要考慮的一個前提也正是「是否承認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

在雙邊自由貿易協定談判中,中國可以更加主動地發表自己的意見,讓世界更加了解中國,還可以參與制定更加合理的游戲規則。締結的雙邊自由貿易協定越多,中國在新一輪多邊貿易談判中就擁有更大的發言權。

1、特點:

(1)該經濟體組織參加者之間相互取消了商品貿易的障礙,成員經濟體內的廠商可以將商品自由地輸出和輸入,真正實現了商品的自由貿易,但是它嚴格將這種貿易待遇限制在參加國或成員國之間。

(2)成員經濟體之間沒有共同的對外關稅。各成員經濟體之間的自由貿易並不妨礙各成員經濟體針對非自由貿易區成員國採取其他貿易政策。

(3)採用原產地原則:只有產自成員經濟體內的產品才享有自由貿易或免進口稅的待遇。

2、原產地產品:指成品價值的50%以上是在自由貿易區內的各成員國生產的產品。(有時規定為60%)

(三)關稅同盟:指在自由貿易區的基礎上所有成員統一對非成員國實行的進口關稅或其他貿易政策措施。

特點:

1、與自由貿易區的區別:在相互取消進口關稅的同時,設立共同的對外關稅,成員經濟體之間的產品流動無須再附加原產地證明。

2、關稅同盟實際上是各成員體將關稅的制定權讓渡給經濟一體化組織,因此,對成員經濟體的約束力比自由貿易區大。

3、在關稅同盟內各經濟體中,為了保護本國的某些產業需採用更加隱蔽的措施,如非關稅壁壘等。

(四)共同市場:指各成員國之間不僅實現了自由貿易,建立了共同對外關稅,而且還實現了服務、資本和勞動力的自由流動。

特點:

1、成員國之間同時實現了商品、服務與生產要素的自由流動。

2、各國之間要實施統一的技術標准,統一的間接稅制度並且協調各成員國之間同一產品的課稅率,協調金融市場管理的法規,以及實現成員國學歷的相互承認等。

(五)經濟聯盟:指不但成員國之間廢除了貿易壁壘,統一對外貿易政策,允許生產要素的自由流動,而且在協調的基礎上,各成員國採取統一的經濟政策。

特點:

1、成員國之間在形成共同市場的基礎上,進一步協調它們之間的財政政策、貨幣政策和匯率政策。

經濟貨幣聯盟:指當各國匯率協調達到一定的程度,以至於建立了成員國共同使用的貨幣或統一的貨幣時,這種經濟聯盟就稱為經濟貨幣聯盟。

2、各成員國還讓渡了所有宏觀經濟政策干預本國國內經濟運行的權利和利用匯率政策干預本國外部經濟平衡的權利。

3、在經濟聯盟內部形成自由的市場經濟。

(五)完全的經濟一體化:指成員國在實現了經濟聯盟目標的基礎上,進一步實現經濟制度,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等方面的協調,乃至統一的經濟一體化形式。

特點:類似於一個國家的經濟一體化組織。

完全的經濟一體化有兩種形式:

1、邦聯制:各成員國的權利大於超國家的經濟一體化組織的權利。

2、聯邦制:超國家的經濟一體化組織的權利大於各成員國的權利。

以上五個經濟一體化組織是處在不同層次上的國際一體化組織,根據它們讓渡國家主權程度的不同,一體化組織也從低級向高級排列,但這里不存在低一級的經濟一體化組織向高一級的經濟一體化組織升級的必然性。

二、關稅同盟理論

(一)關稅同盟的靜態效應分析

1、貿易創造:指成員國之間的相互取消關稅和非關稅壁壘所帶來的貿易規模的擴大。

2、貿易轉移:指建立關稅同盟之後,成員國之間的相互貿易替代了成員國與非成員國之間的貿易,從而造成貿易方向上的轉移。

如圖:世界上有A、B、C三個國家,都生產某一相同產品。但三國的生產成本各不相同,PA>PB>PC,SA表示A國的供給曲線,DA表示A國的需求曲線。

在組成關稅同盟之前,A國對來自B、C兩國的商品徵收相同的關稅t,設A國是一個小國,徵收關稅後,B、C兩國的相同產品若在A國銷售,價格分別要加上關稅,由於B國的產品價格高於C國的價格,故A國只會向C國進口該種產品,而不會從B國進口。這時A國國內的價格為PC+t,國內生產為OQ1,國內消費為OQ2,從C國進口為Q1Q2。

設A國和B國組成關稅同盟,兩國建立關稅同盟後的共同對外關稅仍為t,這時A國對來自B國的進口不再徵收關稅,但對於來自C國的進口仍徵收關稅。這時B國產品在在A國的銷售價格為PB,低於PC+t,所以B國取代C國成為A國的商品供應者。

由於價格下降,A國生產減少到OQ3。Q1Q2是原來應該從C國進口的產品現在被B國生產所代替,為貿易轉移的產品數量。Q1Q3是A國的生產被B國生產所替代的部分,為生產效應。價格下降引起A國消費的增加,消費由原來的OQ2上升到OQ4,消費的凈增部分Q2Q4為關稅同盟的消費效應。

組成關稅同盟後,A國的進口從原來的Q1Q2,擴大到Q3Q4,新增加的貿易為貿易創造效應。

貿易創造效應=生產效應+消費效應

=Q1Q3+Q2Q4

貿易轉移效應=Q1Q2;

3、關稅同盟的福利效應:

組成關稅同盟之後,A國消費者福利得到了改善,生產者福利下降:

消費者剩餘的增加=a+b+c+d

生產者剩餘的減少=-a

原來從C國進口的關稅收入為c+e,現改為從同盟國進口而喪失。

凈福利效應=b+d-e

其中: b+d為貿易創造的福利效應; e為貿易轉移的福利效應,是由同盟內成本高的生產代替了原來來自同盟外成本低的生產所導致的資源配置的扭曲。

結論1:A國的供需價格彈性越大,貿易創造的福利效應就越明顯。

結論2:組成關稅同盟前A國的關稅水平越高,則組成關稅同盟後,貿易創造的福利效應就越大。而貿易轉移的福利效應就越小。

結論3:B、C兩國的成本越接近,則貿易轉移的福利損失就越小。

二、關稅同盟的擴大出口的效應

如圖所示,在圖的左半部分為A國的生產、消費和出口的情況,右半部分為B國的生產、消費和出口的情況。

設C國的生產成本固定不變,在組成關稅同盟之前該產品的世界價格為Pw,等於C國的生產成本。B國對來自所有國家的進口商品一律徵收關稅,征稅後的價格為Pt,此時A國的出口為fg,B國的進口量為ab,其中有一部分來自A國,ac=fg。而剩下的進口量是從C國進口的,進口量為cb。

A、B兩國組成關稅同盟後,由於B國對A國的進口商品免徵進口稅,而對C國的進口商品則仍要徵收關稅,故在B國國內市場上,A國商品的價格要低於C國同類商品的價格。因此B國轉而只從A國進口。

由於A、B兩國在關稅剛撤消時,B國對該商品的進口需求量大於A國在該價格上的出口供給量,B國國內該商品的銷售價格會因商品的供不應求而上升。當價格上升時,B國國內的生產量和A國願意出口的量都會增加,當價格上升到Pu時,A、B兩國的貿易達到平衡,A國的出口量等於B國的進口量,即:hi=de,這時兩國貿易達到均衡。

結論:加入關稅同盟對A國來說,可以擴大出口,增加出口收入,從而有利於A國經濟的發展。

三、關稅同盟的動態效應

1、市場擴大效應:關稅同盟建立以後,在排斥第三國產品的同時,為成員國之間產品的相互出口創造了良好的條件,所有成員國的國內市場組成了一個統一的區域性市場,這種市場范圍的擴大促進了企業生產的發展,使生產者可以不斷擴大生產規模,降低生產成本,享受到規模經濟的利益。並且可進一步增強同盟內的企業對非成員國同類企業的競爭能力。

結論:關稅同盟所創造的市場擴大效應導致了企業規模經濟的實現,從而有效地降低了產品的生產成本。

2、促進成員國之間企業的競爭

在各成員國組成關稅同盟之前,許多部門已形成了國內壟斷,幾家企業長期占據國內市場,獲取超額壟斷利潤。因而不利於各國的資源配置和技術進步。組成關稅同盟以後,由於各國市場相互開放,各國企業面臨著來自其他成員國同類企業的競爭,誰在競爭中取勝,誰就可以享受大市場需求擴大所帶來的規模經濟利益。否則就會被淘汰。

各企業為在競爭中取得有利地位,必然會紛紛改善生產經營效率,增加研究與開發投入,增強採用新技術得意識,不斷降低生產成本,從而在同盟內營造出一種濃烈得競爭氣氛,提高經濟效率,促進技術進步。

3、有利於吸收外部投資

關稅同盟的建立意味著對來自非成員國產品的排斥。同盟外的國家為了抵消這種不利影響,可能會將生產點轉移到關稅同盟內的一些國家,在當地直接生產並銷售產品,以便繞過統一的關稅和非關稅壁壘,這樣,客觀上便產生了一種伴隨生產轉移而產生的資本流入,吸引了大量的外國直接投資。

案例9-2:中國-東盟將啟動降稅進程 正在形成自由貿易區

在10月底於北京舉行的中國-東盟貿易談判委員會會議上,雙方就自由貿易區談判中最重要的貨物貿易協議達成了一致。

根據該協議,自2005年起將全面啟動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降稅進程,雙方大部分產品的關稅將於2010年降到零。在達成共識的基礎上,雙方預計於本月舉行的中國-東盟領導人會議期間簽署貨物貿易協議。

據商務部統計,今年1-8月,中國與東盟的貿易額達656億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長了38%,今年雙邊貿易額有望突破1000億美元。

傳統的自由貿易區(FTA)大多集中在貨物貿易的自由化上,而東亞地區的自由貿易協議除貨物貿易自由化外,也重視包括服務貿易在內的其他方面的自由化。《中國-東盟全面經濟合作框架協議》本身就是以「全面經濟合作」命名的。按照這份框架協議,雙方將依次完成貨物貿易、服務貿易和投資便利化以及勞務等方面的談判,並最終達成全面的自由貿易協定。

貨物貿易是其中最為核心的內容。貨物貿易協議的直接目的是降低雙邊貿易中貨物進出口的關稅壁壘。通過歐盟經濟一體化的過程可知,這種區域經濟一體化是逐步深入的進程,降低成員國的貿易關稅和壁壘,是最低層次的一體化,也是整體一體化進程的起點。

事實上在此之前,泰國水果已經以零關稅的優惠進入中國了。按中泰果蔬產品零關稅協議,從2003年10月1日起,兩國間188種蔬菜、水果等農產品的進出口關稅由平均30%降到零。這就是「早期收獲計劃」的一部分。

從2004年1月1日開始落實的這項被稱為「早期收獲」的計劃,主要指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各項協定最終完成前,中國對來自東盟的一系列農產品及製成品提早減稅。作為回報,東盟提出稅務協和制,即中國的農產品如肉類、魚、水果、牛乳將得到東盟的關稅優惠。這將作為通向自由貿易區廢除關稅的第一波計劃。

今年1-8月中國與東盟貿易額的高速增長便是「早期收獲計劃」的積極成果。

東盟成員國里農業仍佔到了經濟基礎的相當比重。中國的確十分需要這類產品。同時,為了增加出口量,不少東盟國家也很樂意向中國出口農產品。因此「早期收獲計劃」使多數東盟國家獲益不淺。

隨著中國和東盟之間一系列農產品的降稅和中泰果蔬零關稅的實施,中國龐大的國內市場將為東盟提供廣闊的市場空間。

「早期收獲計劃」的降稅包括600項農產品,占總數1/10,其餘90%的項目都包含在貨物貿易協議中。其內容的重心也從農產品轉到了工業上來,這將是廢除關稅計劃的第二波。

聯合國最近頒布的一期貿易及發展報告指出,「受到中國產品出口最嚴重挑戰的,主要是以勞動密集型為特徵的工業生產部門,其中包括電子產品的組裝業,也就是說,東盟國家和墨西哥的中等收入生產者所面臨的競爭最為明顯。」而貨物貿易協議簽署以後,中國這些最富競爭力的工業生產部門將在東南亞市場成為最大的獲利者。

以新加坡為例,雖然在「早期收獲計劃」里作為非農業國的新加坡收益不大,但另一方面,過去10年來,新中貿易額增長了4倍。在2004年前4個月,新加坡對中國的出口增長了50.6%,增幅遠遠大於與日本的貿易。現在隨著貨物貿易協定的簽署和減稅進程的啟動,新加坡的獲益只會越來越大。

這些數據都在支持中國政府一直表達著的觀點,即中國的經濟增長和對外開放並不像美國、歐盟那樣只對發達國家有利,開放的中國經濟對周邊的發展中國家而言是互惠的。

「中國正創造一種新的地區經濟聯系格局和經濟增長動力機制。」張蘊嶺說,東盟地區由於受到亞洲金融危機的襲擊,正處於結構性調整,而在世界經濟增長放緩的背景下,中國與東盟的經濟合作卻呈現持續增長態勢,「新的價值鏈正在生成」。

㈤ 互聯網金融監管政策頻出,行業馬太效應或將凸顯

互聯網金融風險整治以來,具備實力的互聯網金融公司結束野蠻生長的P2P網貸業務模式,依託自身經營優勢尋求轉型金融科技,主營業務逐漸演進為助貸業務、消費金融業務和財富管理業務等。
而在2020年,互金行業不僅迎來曾經的第一大網貸平台陸金所控股的上市,也迎來了金融科技相關監管政策的頻頻出台。
「監管機構制定了與金融科技公司發展相關的政策和指導性文件。作為一家金融科技公司,我們認為政府監管機構已經認可金融科技帶給金融系統的價值,例如線上獲客和服務、大數據分析和風控等。」嘉銀金科董事兼首席執行官嚴定貴曾在2020年第三季度的電話會議中這樣說道。
助貸業務有了監管指導,輕資本模式成為主要發展方向
2020年第三季度,陸金所控股旗下平安普惠的零售信貸業務促成貸款余額為5358億元,同比增長21.4%。
另外,促成貸款規模達到百億以上的還有:360數科660億元,樂信483億元,信也科技170億元。宜人金科、嘉銀金科為32億元、33.3億元。
2020年7月,中國銀保監會公布《商業銀行互聯網貸款管理暫行辦法》(下稱《辦法》),對聯合貸款、助貸業務提出相應規范要求。
對此,一位上海的助貸行業從業人士此前對澎湃新聞表示,對於助貸今後的機構合作模式,貸款產品模式及額度,產品信息披露要求,大數據隱私保護,各參與方風控要求等方面算是最終落地,未來在助貸業務中,各方的權責角色界限要求,都進一步明確,是有利於助貸業務更健康的進一步發展的。
「《辦法》明確驗證了360數科的業務模式,並為行業提供了詳細的指導原則。」360數科首席執行官兼董事吳海生在2020年第三季度財報中指出。
樂信CEO肖文傑則表示,整體來看,《辦法》展示出監管部門對互聯網消費金融業務態度的積極轉變,最受外界關注的一點在於,新政為助貸業務合規了指明方向,行業有望迎來良性快速發展。新規對銀行與第三方機構合作范圍,作出概括性定義,將與商業銀行在營銷獲客、聯合貸款、風險分擔、信息科技、逾期催收等方面開展合作的各類機構均納入合作機構范疇。
「業內預計,助貸行業在規范快速發展的同時,行業馬太效應也會更加顯著。」肖文傑還表示。
助貸業務可劃分為平台向銀行繳納保證金兜底的重資本模式,以及不兜底只輸出技術的輕資本模式。《辦法》的出台,進一步助推了輕資本模式的推行,因為其更符合《辦法》里對金融科技平台和銀行等資金方助貸模式的發展方向的要求。
2020年第三季度財報顯示,360數科平台服務內輕資本模式的貸款發起量為169.08億元,同比增長48.7%。平台服務內輕資本模式的在貸余額為214.53億元,比截至2019年9月30日增長97.2%。
1月26日,樂信CEO肖文傑在新戰略發布會上介紹稱,截止到目前,樂信新增交易額中,無風險、純科技服務模式的「輕資本模式」部分佔比已達到50%。
民間借貸利率司法保護上限調整
2020年8月,中國最高人民法院發布的《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下稱《規定》),將民間借貸利率的司法保護上限調整為一年期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的四倍,最新的LPR的四倍為15.4%。此前上限為「以24%和36%為基準的兩線三區」。
一位北京的助貸行業人士認為,作為助貸方平台產生借款主要來自銀行等金融機構,按說不適用《規定》。
也有互金公司如趣店在2020年二季度財報中表示,如果相關法院或監管機構要求對趣店的業務採用相同的利率上限,則趣店盈利能力可能會受到重大不利影響,可能會產生凈虧損。
嘉銀金科方面此前也對澎湃新聞記者表示:「最高法民間借貸新規僅適用於民間借貸,由於嘉銀金科已成功完成了向機構資金的轉型,因此預計此項規定對其運營影響將是微小且可控。嘉銀金科對持牌金融機構對此項規定可能會存在的連鎖反應做好准備。」
樂信總裁吳毅1月26日對澎湃新聞表示,按照《規定》,受司法保護的利率上限是下行的,潛在的定價空間可能會因此受到一定程度的壓縮。但他也指出,《規定》對長期行業的發展不一定是壞事,因為行業更加規范了才能夠健康發展。
樂信第三季度財報數據顯示,其平台促成借款平均名義年化利率為15%,低於最新的民間借貸利率司法保護上限。
陸金所控股則在財報中提到,其新增信貸用戶的整體費用低於24%(含15.4%內部收益率和8.6%增信費用)。
值得注意的是,1月15日,澎湃新聞從相關權威渠道獲悉,最高人民法院近期對廣東省高級人民法院關於新民間借貸司法解釋適用范圍問題的批復(下稱「批復」)顯示,經徵求金融監管部門意見,由地方金融監管部門監管的小額貸款公司、融資擔保公司、區域性股權市場、典當行、融資租賃公司、商業保理公司、地方資產管理公司等七類地方金融組織,屬於經金融監管部門批准設立的金融機構,其因從事相關金融業務引發的糾紛,不適用新民間借貸司法解釋。
上述上海的助貸行業從業人士表示,從那個文件上來看,確實小貸機構不再適用於4倍LPR,接下去就看各地的法院在司法實踐中對於最高院文件的執行。
「只能說,有小貸牌照的主體可以做業務,」他說,「但不是所有的助貸業務都是通過這塊牌照主體來做。」
網路小貸牌照或「淪為雞肋」
2020 年11月,銀保監會、中國人民銀行發布《網路小額貸款業務管理暫行辦法(徵求意見稿)》(下稱《意見》),將絕大部分網路小貸公司的經營范圍限制在了注冊地所屬省級行政區域,只有「極個別」網路小貸公司在經過銀保監會批准後可以跨省經營,並且將直接由銀保監會負責監督管理和風險處置;提高了網路小貸公司注冊資本門檻至10億元,跨省經營的網路小貸公司注冊資本則不低於50億元;要求網路小貸在開展聯合貸款業務時單筆出資比例不得低於30%,由此限制了網路小貸公司通過聯合貸款可以放大的貸款規模。
360數科首席執行官兼董事吳海生在三季報中也指出,《意見》旨在限制小額貸款和聯合貸款活動中的杠桿比率。這套新規則與監管機構近年來為降低金融體系的杠桿作用和減輕潛在的系統性風險而做出的努力是一致的,360數科在小額貸款和聯合貸款中有著邊際敞口。
吳毅指出,樂信的助貸模式中,大部分的借貸並不是通過網路小貸的模式發放,因此,《意見》對樂信的影響很小。
中倫律師事務所律師劉新宇此前也表示:「《意見》對助貸業務談不上有特別的限制,提到的核心業務不得外包、不得引導借款人多頭借貸等要求也都和已有的規定保持一致。」
西南財經大學金融學院數字經濟研究中心主任陳文也認為,監管認定的助貸業務基本屬於金融貸款營銷獲客業務,風控不應當由助貸機構承擔,所以談不上杠桿監管,而且助貸也不需要資質。
德恆律師事務所律師趙志東則表示,對助貸業務進行規范後,強調小額貸款公司的獨立風控能力,杜絕「以助貸合作為由,行風險兜底之實」的操作方式。關於風險分擔,在目前業務操作上銀行一般都要求小額貸款公司提供保證金、擔保或兜底,但該等由不具有融資擔保或保險資質的小額貸款公司提供擔保增信被嚴格禁止。
另外,互金公司大多擁有網路小貸牌照,《意見》的出台或使其網路小貸牌照含金量大大降低。
「新規出台後網路小貸牌照淪為雞肋,而且還有『5年股權』的規定,對於網路小貸而言無異於一記『悶殺』,網路小貸牌照存量的轉讓拍賣將會被凍結,也不會有新增,預計後續市場實力玩家更傾向於選擇消費金融牌照,而不是網路小貸牌照入場。」麻袋研究院高級研究員蘇筱芮說。
消費金融政策頻出
除助貸業務外,360數科、樂信和陸金所均開展了消費金融業務,尤其是陸金所還獲得了消費金融牌照。消費金融公司也迎來數項政策。
2020年11月,中國銀監會發布了《中國銀保監會辦公廳關促進消費金融公司和汽車金融公司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提升金融服務質效的通知》(下稱《通知》),為消費金融公司和汽車金融公司帶來了3條監管支持政策:適當降低撥備監管要求,拓寬市場化融資梁道,增加資本補充方式。
對此,360數科首席執行官兼董事吳海生認為,《通知》明確規定了消費金融公司與貸款便利化平台合作的具體做法。此類監管變化似乎有利於具有強大風險管理和監管合規能力的平台。360數科看到了擴大由數據驅動技術支持的數字平台服務范圍和深度的機會,以實現其長期戰略目標。
2021年1月13日,銀保監會網站發布《消費金融公司監管評級辦法(試行)》(下稱《辦法》),將消費金融公司監管評級結果分為1級、2級(A、B)、3級(A、B)、4級和5級,評級結果將作為消費金融公司市場准入事項等參考因素。
銀保監會表示,《辦法》的發布和實施,進一步完善了消費金融公司監管規制,為強化分類監管提供了制度支撐,有利於提升監管工作效能,引導消費金融公司強化風險防控,發揮特色功能,加快向高質量發展轉變,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
「只能說整個行業還是有發展前景和空間的,特別是持牌機構的前景還是向好的。申請消金牌照,以業內人士的感受來說,門檻並沒有發生什麼明顯的變化。對於消費金融牌照的審批,還是非常看重股東背景。」上述上海的助貸行業從業人士表示。
他指出,如果未來網路小貸牌照的門檻還是很高的話,更多的互聯網系或者銀行系巨頭都會謀求消金牌照,未來有更多的消金機構批復設立,但這背後也意味著更多的人在搶,被淘汰的也會很多。

㈥ 全國多地接連出台新舉措對服務業有何影響

眼下,注射宮頸癌疫苗成為許多女性的健康選擇。3月31日,位於海南博鰲樂城國際醫療旅遊先行區的博鰲超級醫院開業,備受關注的宮頸癌九價疫苗在這里開放接種。過去要出境才能接種九價疫苗,手續復雜;現在,趁著假期在海南玩,順便就接種了,真省心!

旅遊業是對外開放的窗口。近日,國務院同意設立內蒙古滿洲里、廣西防城港邊境旅遊試驗區,邊境游迎來新的發展契機。數據顯示,預計「十三五」期間,中國將吸引「一帶一路」沿線8500萬人次來華旅遊,拉動旅遊消費約1100億美元。

作為當今世界最高水平的開放形態,自由貿易港牽動著各方目光。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遲福林認為,服務業市場開放是中國下一步對外開放的重點,海南在這方面要先行一步,對標國際自由貿易港,為全國提供重要樣板。這就需要加大營商環境優化力度,在市場准入、完善法制保障體系、貿易便利化等方面取得新突破。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㈦ 論述:金融危機背景下政府宏觀貨幣政策方面的作用及影響

在剛剛結束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中央做出用從緊的貨幣政策替代施行了十餘年的穩健貨幣政策。給中國的宏觀經濟發出了最強硬的信號。無論形成通貨膨脹的原因是多麼復雜,從總量上看,都表現為流通中的貨幣超過社會在不變價格下所能提供的商品和勞務總量。提高利率可使現有貨幣購買力推遲,減少即期社會需求,同時也使銀行貸款需求減少;降低利率的作用則相反。央行還可以通過金融市場直接調控貨幣供應量。 其主要政策手段是:減少貨幣供應量,提高利率,加強信貸控制。如果市場物價上漲,需求過度,經濟過度繁榮,被認為是社會總需求大於總供給,央行就會採取緊縮貨幣的政策以減少需求。 根據《中國人民銀行法》,目前確定的貨幣政策工具主要包括存款准備金、中央銀行基準利率、再貼現、中央銀行貸款、公開市場,其餘的列入國務院確定其他貨幣政策工具。 因此,在保持公開市場通過央行票據、特別國債等工具大規模回籠貨幣的同時,目前市場預期最大還是升息和提高存款准備金。有專家稱,2008年利率將提高100個基點,存款准備金率將上調到15%以上,同時,央行將把商業銀行信貸年增速控制在13%內,以切段加劇流動性過剩的根源。

積極應對金融危機 正確傳導貨幣政策2008-12-28 19:28 當前,國際金融危機不斷蔓延,國內經濟形勢嚴峻,黑龍江省作為我國能源基地、糧食基地和老工業基地之一,直面挑戰同時更要抓住機遇,加快發展。目前在全國經濟增長回落情況下,黑龍江全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增長11.5%,保持了上升態勢。人民銀行哈爾濱中心支行必須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發揮職能作用,引導全省金融機構積極應對危機,全力支持地方經濟社會更好更快發展。

一、加大對重大、重點工程的金融扶持力度,推進黑龍江省基礎產業建設不斷升級

積極發揮「窗口」指導作用,引導金融機構抓住國家擴大內需、促進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有利時機,緊緊圍繞市場需求,重點對大型產業項目、「三棚一草」改造、「三供兩治」工程、道路交通、大型農業水利工程等重大工程建設項目加大金融扶持力度,鼓勵各金融機構向上爭取政策和資金支持。

二、加強對「三農」的支持與服務,加快推動黑龍江省從農業大省向農業強省轉變

努力發揮貨幣信貸政策作用,引導金融機構積極支持全省千億斤糧食產能工程,千萬噸鮮奶、五千萬頭生豬工程建設,提升農業綜合發展能力,促進農村經濟加快發展。一是增加農業信貸投入。農貸投放增長速度要快於全部貸款投放增長速度。二是創新貸款抵押擔保方式,拓寬農民融資渠道。積極探索發展大型農用設備、林權等抵押貸款和應收貨款、股權、倉單、存單等質押貸款,進一步擴大農戶和農村企業申請貸款可用於擔保的財產范圍。三是加大對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的資金支持力度。四是組織搞好農村金融產品創新和服務方式試點工作。

三、強化金融對中小企業發展的支持,推動黑龍江省民營經濟實力整體提高

要積極支持「中小企業成長工程」,在信用評價、融資擔保、債券融資和信貸支持等方面給予傾斜,不斷增強經濟活力。一是加大對中小企業的信貸支持力度,對中小企業的貸款增長要高於上年。二是健全中小企業金融服務體系。三是簡化中小企業貸款審批程序,放寬中小企業貸款條件,降低中小企業貸款門檻。加大與中小企業信用擔保機構的合作力度。四是創新中小企業金融產品,探索多元化融資方式。

四、加大對消費信貸的金融開發力度,培育和鞏固經濟增長點,有效支持擴大內需

加強消費信貸業務開發推廣,促進拉動內需。加強與房屋、土地、保險、擔保等部門的協調合作,加大對住房消費信貸、汽車消費信貸、大額耐用消費品信貸的投放力度。加大消費信貸對弱勢群體的扶持力度,支持改善民生。採取靈活多樣的信貸方式積極支持下崗再就業、大學畢業生創業、助學、農村泥草房改造等關系國計民生的有效需求。

五、進一步深化金融改革,維護區域金融穩定,為促進經濟發展營造和諧的金融生態環境

一是積極主動、深入推進金融改革。深入推進政策性銀行、國有商業銀行、郵政儲蓄銀行公司治理結構的進一步完善;推動地方銀行類法人金融機構改革重組和跨區域發展;規范發展非銀行金融機構。二是重點監測可能影響系統性金融穩定的區域金融風險。探索建立區域金融穩定監測體系和監測指標體系,豐富金融穩定監測評估手段,為原有的宏觀經濟金融分析方法提供有益和必要的補充。三是進一步強化地方法人金融機構風險監測預警體系。對地方法人金融機構流動性風險狀況進行實時監測、評估,准確識別和測量其風險狀況,有效控制金融系統風險。四是積極推進「誠信龍江」建設,營造和諧的金融生態環境。完善信用激勵和懲戒機制;建立中小企業信用檔案、信用徵集、信用評級、信息通報、信用評級結果使用制度;發揮政府主導作用;推進「誠信龍江」建設。

六、加強對經濟金融運行的監測、調研和分析,為宏觀調控政策制定提供決策參考

加強對宏觀經濟金融形勢分析與預測,科學判斷經濟金融運行總體態勢。當前重點研究分析金融危機對全省經濟金融的影響,特別是對實體經濟的影響。完善人民銀行與政府部門、金融機構以及企業之間的宏觀分析聯席會議機制,及時反饋經濟金融運行動態。加大對工業企業景氣、物價、銀行家問卷、全省重大重點項目建設、農產品和農業生產資料價格走勢、農產品和農業生產資料供需狀況的監測力度,調查研究經濟金融運行中的熱點難點問題,為上級決策提供依據。

七、採取有效措施,提高外匯服務水平,促進貿易、投資便利化

大力推行外商直接投資外匯業務信息系統、出口核銷網上核銷系統,實現外商直接投資、企業境外投資外匯業務和出口核銷網上直接辦理;在依法行政的同時,兼顧政策的原則性和靈活性,進一步下放境外投資項目資金來源審查的審批許可權,支持我省外向型經濟發展。積極開發符合企業需要的外匯避險工具和服務,幫助企業提高規避匯率風險的能力;提高出口預收貨款可收匯額度和比例,通過貿易融資解決出口企業資金需求,降低融資成本。進一步研究擴大全省結、售匯業務的構成范圍,為邊貿結算提供更便捷和全面的服務,進一步促進全省對外邊境貿易發展。

八、充分發揮人民銀行在金融服務中的基礎地位,為全省經濟發展提供良好的金融服務

進一步加強全省支付基礎設施建設,完善金融支付環境。積極促進農村信用社、郵儲銀行等金融機構盡快加入支票影像交換系統。積極採取措施,推動全省銀行卡產業快速發展。著力改善銀行卡受理環境,擴大銀行卡受理范圍,拓展銀行卡產品和受理市場。進一步推進國庫服務體系建設。逐步推廣由人民銀行面向社會直接辦理無記名國債兌付業務。加快財稅庫銀橫向聯網推廣工作,逐步擴大全省上線范圍,為納稅人提供快捷、安全的電子繳稅服務方式。積極與社保部門進行溝通,探索國庫辦理社保基金發放的具體措施和途徑,拓寬國庫直接支付領域。加強反洗錢協調機制建設和反洗錢監管力度。加強反洗錢廳際聯席會議成員單位的深度合作,強化溝通協調,共同防範洗錢、恐怖融資等違法犯罪活動。加強貨幣發行管理,對糧食收購等急需的現金供應,開辟「綠色通道」,確保全省現金及時有效供應。

㈧ 營造良好營商環境有什麼積極意義

國務院開年第一會研究的主題是優化營商環境。政府工作報告引人注目地強調「優化營商環境」。要求深化「放管服」改革,達到「解放生產力、提高競爭力,破障礙、去煩苛、築坦途,為市場主體添活力,為人民群眾增便利」的高度。

據媒體報道,目前營商環境雖整體有所改善,但仍然是部分地區發展的「軟肋」和「硬傷」。具體歸納起來有:一是經濟增長內生動力還不夠足,創新能力還不夠強,發展質量和效益不夠高,部分地區經濟下行壓力較大,一些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經營困難,民間投資增勢疲弱;二是搞地方保護,有的市場准入門檻高,各種隱性壁壘不同程度存在;三是政府職能轉變還不到位,投資環境惡劣,有的部門不依法行政,隨意執法、手續繁瑣、效率低下、遇事「推繞拖」等辦事難現象依然存在……

為什麼優化營商環境這么重要?

首先,優化營商環境,這是針對我國經濟社會面臨的發展瓶頸精準發力。總理在報告中提及「安不忘危,興不忘憂」,清醒認識到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一些突出問題。其中相當一部分都和營商環境欠優、放管服改革滯後有千絲萬縷聯系。

其次,優化營商環境,就是解放生產力,就是提高綜合競爭力,這是一個地方也是一個國家發展的重要軟實力。「政府要嚴守承諾,不能新官不理舊賬、對企業不公平對待或搞地方保護」;「保障不同所有制企業在資質許可、政府采購、科技項目、標准制定等方面公平待遇,堅決查處濫用行政權力排除和限制競爭的行為」;「一定要讓我們的企業家、市場主體真正感覺到營商環境的切實優化」;要讓中國成為世界上的最佳投資地……

第三,優化營商環境,也是凈化社會風氣,打造法治國家的要求。一些地方頻頻發生的污化營商環境的事例,正是對法治的藐視,對規則,對公平正義的破壞。

優化營商環境是一個系統工程,既要改善基礎設施等硬環境,更要在提高服務水平、營造法治環境等軟環境建設上有新突破,更好發揮制度的支撐、保障、激勵作用。公共服務是營商環境的試金石,建議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對標國際最高標准,學習借鑒先進地區經驗,努力打造法治化、國際化、便利化的營商環境:

一要做好簡政放權的「減法」。營商環境是一個系統性的環境,除了基礎設施的可得性外,更強調企業開辦、運營、關閉和市場維護全流程的便利化:要持續推進放管服改革,制定全國市場准入負面清單,進一步清理廢除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和做法,最大程度實現准入環節的便利化;要搭建「多規合一」聯合審批平台,形成以「表單共享、材料共享、流程共享」為特徵的全新審批模式,提交「一套申報材料」,填寫「一份申請表單」,即可「完成多項審批」,優化審批流程,壓縮審批時限,不斷提高建設項目審批效率。

二要做強監管的「加法」。著眼優化公平公正的法治化環境,實施嚴格的知識產權保護,實施懲罰性賠償制度,對知識產權違法行為依法從嚴從快處理;進一步構建親、清新型政商關系,健全企業家參與涉企政策制定機制,激發和保護企業家精神,增強企業家信心;政府要嚴守承諾,不能「新官不理舊賬」,不能對企業不公平對待,不能搞地方保護,要保障不同所有制企業在資質許可、政府采購、科技項目、標准制定等方面的公平待遇,堅決查處濫用行政權力排除和限制競爭的行為;抓緊建立營商環境的評價機制,制定相關評價指標和辦法,推動各地由過去的爭資金、爭項目向爭創優質營商環境轉變。同時加快建立以信用承諾、信用公示為特點的新型監管機制。

㈨ 現代金融如何提速發展

加快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對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具有重要意義。現代化經濟發展的重心在實體經濟上,經濟的發展也離不開金融的發展。金融不僅要回歸到實體經濟本源,還應該發揮共榮共生,互相促進的作用,發展質量高、效率優、創新強、體制活、協調性好的經濟環境,為實現普惠金融,改善金融不平衡不充分發展的矛盾,起到了積極作用。

服務實體經濟是金融業的本質要求,圍繞服務實體經濟,金融業必須要實現自身的改革和發展。圍繞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利於提高金融的供給質量,使得實體經濟融資環境逐步生態化,實現供需動態平衡。

將金融資源配置到經濟發展的重要環節和薄弱環節,更好地滿足實體經濟發展需求,從服務實體經濟質量效益入手,盡快構建適應新經濟信用管理體系,利用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催生新企業需求,創新傳統的抵押擔保方式,全面革新信用管理,建立「渠道+場景」、「線上+線下」的一體化綜合金融供給體系。

金融發展的過程中,應該大力發展綠色金融,建立包容共享的綠色生態體系,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加快生態文明體系改革。綠色金融是綠色發展的重要推動力,在發展農村金融的過程中,必須持續增強綠色發展理念的自覺性和主動性。

發展綠色金融,把握好穩增長、調結構、控總量之間的關系,通過差異化的信貸政策,對綠色新興產業和傳統落後產業之間的信貸轉化,以資本節約、質量改善、效益提升為核心,引導資金向生態農業方向發展,構建市場為導向的綠色技術創新體系,實現綠色金融服務的多樣化,提升綠色金融發展水平。

更多金融行業動態歡迎關注民富集團百家號!

㈩ 如何促進金融行業的結構優化

據報道,11月17日央行發布《2017年第三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報告明確下一階段主要內政策思路,促進金容融行業的結構優化。

加大深度貧困地區金融扶貧工作力度,推進金融扶貧示範區建設,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貧困地區的信貸投放,進一步發揮金融職能作用,加大對創業創新、科技、文化、信息消費、戰略性新興產業等國民經濟重點領域的支持力度。

希望金融業的機構可以得到優化!

閱讀全文

與金融服務便利化的影響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分時租賃企業融資情況 瀏覽:536
開立對公外匯存款賬戶的識別主體 瀏覽:633
大連貸款依然需要提供無房證明 瀏覽:614
深圳聯拓金融服務有限公司 瀏覽:436
我國目前的政策性金融機構有 瀏覽:840
深圳隨意貸金融公司 瀏覽:691
2020建行理財產品 瀏覽:903
山海股票資訊 瀏覽:839
攤余成本計量金融資產重分類後攤余成本 瀏覽:465
剛開始理財期貨和基金定投 瀏覽:440
禾裕科技金融集團有限公司 瀏覽:609
荷馬金融客戶服務中心 瀏覽:630
外匯開市時間 瀏覽:974
2017年2月24冰島幣匯率 瀏覽:562
蘭州金匯貸款公司 瀏覽:635
苦楝股票概念 瀏覽:558
領信股份股票 瀏覽:268
關聯交易董事會表決 瀏覽:412
甲方給置業顧問傭金 瀏覽:194
為落實金融服務經濟 瀏覽:4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