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管窺銀行半年報:誰的不良貸款率最高到哪裡存款最有保障
8月底,各大銀行半年報出爐。今年上半年,五大國有銀行和兩大股份制銀行中, 工商銀行 的扣非歸母凈利潤最高, 浦發銀行 的不良貸款率最高, 招商銀行 的不良貸款率最低、撥備覆蓋率最高、抗信用風險能力較好, 建設銀行 的資本充足率最高。而銀保監會數據顯示,我國所有 商業銀行的不良貸款率達1.94%,是近兩年新高 。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提出,要求銀行採取多種方法補足資本,備足抵禦風險「彈葯」。
浦發不良貸款率最高,招行最低
綜合國內7家銀行半年報, 利潤比去年同期平均下滑近10個百分點 ,招商銀行下滑比率最小。 工商銀行的扣非歸母凈利潤最高 ,為148,164百萬元,也就是1481億元。
俗稱壞賬的不良貸款率,是指借款人的償還能力存在問題的貸款,反映商業銀行的信貸資產質量。壞賬越少,銀行資產質量越好。7家銀行平均不良貸款率為1.54%。 不良貸款率中,浦發銀行最高,為1.92%;招商銀行最低,為1.14%。
銀行為了未來可能發生的不良貸款,會撥備資金。假設銀行貸款出去1000元,貸款撥備率為3%,撥備覆蓋率為100%,准備金為30元,當撥備覆蓋率為150%,准備金為45元。貸款撥備率和撥備覆蓋率越高,意味著應對風險的資金更多,銀行對抗信用風險的能力更強。7家銀行平均貸款撥備率為3.39%,平均撥備覆蓋率為232.19%。 貸款撥備率和撥備覆蓋率最高的是招商銀行, 分別為5.03%和440.81%,抗信用風險能力較好 。
資本充足率是銀行資本對風險加權資產的比率,反映銀行抗風險能力,一定范圍內,資本充足率越高,存款人利益越有保障。7家銀行平均資本充足率為15.22%,比上年末輕微下滑。 資本充足率中,建設銀行最高,為16.62%;浦發銀行最低,為12.63%。
圖:我國金融機構總資產、總負債 源:銀保監會統計數據
商業銀行利潤同比下降 9.4%
截至二季度末,我國銀行金融機構總資產309.4萬億元,同比增長9.7%。總負債283.9萬億元,同比增長9.5%。負債增長小於資產增長,風險整體可控。 我國 商業銀行累計實現凈利潤1萬億元,同比下降9.4%,增速較去年同期下降15.86個百分點 。
銀保監會新聞發言人表示,銀行業凈利潤下降主要有兩方面原因,一是持續向實體經濟讓利,前7個月已向實體經濟讓利8700多億元;二是不良處置和撥備計提力度加大,上半年銀行業金融機構累計處置不良貸款1.1萬億元,同比多處置1689億元。
圖:我國商業銀行不良貸款余額、不良貸款率 源:銀保監會統計數據
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率新高
截止二季度末,我國商業銀行不良貸款達2.73萬億元, 不良貸款率達1.94% ,是近兩年新高。中國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表示:「 預計今年全年銀行業將處置不良貸款3.4萬億元 ,比去年的2.3萬億元加大了力度,明年的處置力度會更大,因為很多貸款延期了,一些問題明年才會暴露出來。」
銀保監會新聞發言人表示,目前的不良率水平,已接近原來設定的容忍限度。但是,考慮新冠疫情是世紀性災難,經濟完全恢復正常,仍需金融做出更大貢獻。近期的金融風險成本上升,既是正常的也是必要的。 信用風險總體上完全可控 。
郭樹清表示,突如其來的疫情影響之下,原本經營很好的企業銷售中斷、訂單壓縮,不良貸款的反彈是必然的。
郭樹清提出應對 不良貸款的對策 。 一是做實資產質量分類 ,督促銀行運用預期信用損失法評估貸款風險,真實反映企業經營變化。 二是備足抵禦風險「彈葯」 ,要求銀行採取多種方法補足資本,提前加大撥備提取,提高未來風險抵禦能力。 三是加大不良貸款處置力度 ,在充分揭示風險的前提下,研究分階段下調撥備覆蓋率的監管要求,釋放資源全部用於處置不良貸款。 四是嚴控增量風險 ,督促銀行加強內部控制和風險管理,做好貸款「三查」,減少貸款損失。
「財政、金融、就業、產業各方面的政策要結合起來進行幫扶,多種手段把企業扶持起來,這樣我們的經濟大循環就會更正常、更容易一些。」郭樹清說。
銀保監會將堅定不移地履行開放承諾,在確保金融安全的前提下,繼續穩步提升銀行業保險業對外開放水平,不斷改進完善監管方式方法,增強開放條件下金融管理能力和風險防控能力。
資料:各銀行2020年半年度報告、中國銀保監會統計數據、人民日報、中國新聞網等
作者:南都全媒體 助理研究員何芸瑩 研究員管玉慧
⑵ 非存款類金融機構不吸收社會公眾存款
1.什麼是非存款類金融機構?
非存款類金融機構,顧名思義,就是不能吸收存款的金融機構。具體來說,就是通過發行股票、債券、提供保險、接受信貸委託等方式籌集資金,並運用於長期投資的金融機構。這似乎很抽象。我們先把它和存款類金融機構做一個簡單的比較。它山搭們之間的主要異同如下。
同一點
02不同點
2.非存款類金融機構是怎麼發展起來的?
我們知道,近年來,金融業務的發展越來越多元化和專業化,非存款金融機構就是這種發展趨勢的產物。
01代
追根溯源,早在1681年,英國就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家保險公司。1818年,美國建立了信託投資機構。
02發展
隨後,美國的信託總資產不斷膨脹,到1980年底達到5712億美元。20世紀初,證券業務和租賃業務蓬勃發展,造就了一大批非銀行金融機構。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非銀行金融機構逐漸形成獨立的體系。
03中國的發展現狀
據相關統計,截至2020年末,我國金融機構總資產353.19萬億元,同比增長10.7%,其中,銀行業機構總資產319.74萬億元,同比增長10.1%;證券業總資產10.15萬億元,同比增長25%;保險業總資產23.3萬億元,同比增長13.3%。可見,非存款類金融機構的增速還是相當高的。
3.非存款類金融機構有哪些類別?
實際上,非存款金融機構可以分為銀行非存款金融機構和非銀行金融機構。是不是很尷尬?別急,我們慢慢聊。其中,銀行非存款機構主要包括信託公司、金融租賃公司、汽車金融公司、消費金融公司、貸款公司、貨幣經隱彎濟公司等。說到非銀行金融機構的類型,有很多,包括證券機構、定投基金、期貨公司、合作金融機構、保險機構等機構。我們將在下一系列文章中討論這些機構的特點。
⑶ 2015-2021中國銀行賬戶發展現狀
發展現狀資產
我國銀行業取得的成績是非常喜人的,同時為我國經濟的飛速發展創造了良好的條件,2020年末中國銀行業金融機構總資產達319.7萬億元,較衫野2015年增加了29.74萬億元,同比增長10.26%,2021年截止6月末中國銀行業金融機構總資產已達336.0萬億元。
智研咨詢發布《2015-202年中國銀行產雀塌帶業發展態勢及投資決策建議報告》數據顯示:其中,2020年末商業銀行總資產達265.8萬億元,較2019年增加了26.30萬億元,同比增長10.98%,2021年截止6月末中國商業銀行總資產已達281.3萬億元。
自2015年起中國商業銀行總資產長期占據銀行業金融機構總頃蘆資產七成以上的比例,尤其在2019年後中國商業銀行總資產占據銀行業金融機構總資產八成以上的比例,2021年中國商業銀行總資產占銀行業金融機構總資產的83.13%,較2019年增長了0.55%,2021年上半年中國商業銀行總資產占銀行業金融機構總資產的83.72%。
2021年上半年中國大型商業銀行總資產占銀行業各類金融機構總資產的40.53%,佔比最大;股份制商業銀行總資產占銀行業各類金融機構總資產的17.95%;城市商業銀行總資產占銀行業各類金融機構總資產的12.99%;農村金融機構總資產占銀行業各類金融機構總資產的13.19%。
⑷ 2020年底金融機構總資產逾353萬億,這釋放出什麼信號
2020年底,金融機構總資產達到3,530,000億,金融機構一般來說就是泛指那些在市場上從事證券投資,股票投資等各方面投資方式的投資機構,他們的錢不見得都是他們自己的,但是這反映著投資行業的金融行業的發展方向。
不要貿然去投資,也不要受到市場熱度的影響,別人投資的你得看看人家為什麼投資,如果你連這個都不知道就跟著別人投,那最終你都不知道人家什麼樣的程度需要賣掉。比如說你選擇指數基金20%~30%的市盈率的時候,你可以入手,你等到他什麼時候出呢?理論上來說到50%~60%可以出那是比較好的選擇,但是到50%以上就有風險了,你百分之四十幾的時候出掉就不錯,收益率能夠保證在百分之15左右,但是這僅僅是一個小技巧,不見得適合於所有投資。
⑸ 金控新規
法律分析:《金控辦法》將符合以下情形的金融控股公司納入監管:一是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為境內非金融企業、自然人以及經認可的法人;二是實質控制兩類或兩類以上金融機構;三是實質控制的金融機構的總資產或受託管理資產達到一定規模,或者按照宏觀審慎監管要求需要設立金融控股公司。對於金融機構跨業投資控股形成的金融集團,參照《金控辦法》確定監管政策標准,具體規則另行制定。
法律依據:《國務院關於實施金融控股公司准入管理的決定》一、對金融控股公司實施准入管理 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非金融企業、自然人以及經認可的法人控股或者實際控制兩個或者兩個以上不同類型金融機構,具有本決定規定情形的,應當向中國人民銀行提出申請,經批准設立金融控股公司。
(一)本決定所稱金融控股公司,是指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和本決定設立的,控股或者實際控制兩個或者兩個以上不同類型金融機構,自身僅開展股權投資管理、不直接從事商業性經營活動的有限責任公司或者股份有限公司。
(二)本決定所稱金融機構的類型包括:
1.商業銀行(不含村鎮銀行,下同)、金融租賃公司;
2.信託公司;
3.金融資產管理公司;
4.證券公司、公募基金管理公司、期貨公司;
5.人身保險公司、財產保險公司、再保險公司、保險資產管理公司;
6.國務院金融管理部門認定的其他機構。
(三)本決定所稱應當申請設立金融控股公司的規定情形,是指具有下列情形之一:
1.控股或者實際控制的金融機構中含商業銀行的,金融機構的總資產不少於人民幣5000億元,或者金融機構總資產少於人民幣5000億元但商業銀行以外其他類型的金融機構總資產不少於人民幣1000億元或者受託管理的總資產不少於人民幣5000億元;
2.控股或者實際控制的金融機構中不含商業銀行的,金融機構的總資產不少於人民幣1000億元或者受託管理的總資產不少於人民幣5000億元;
3.控股或者實際控制的金融機構總資產或者受託管理的總資產未達到上述第一項、第二項規定的標准,但中國人民銀行按照宏觀審慎監管要求認為需要設立金融控股公司。
⑹ 央行守住不發生金融風險的底線
近日,央行發布了2021年第頌輪歲四季度金融機構評級結果。在498家參與機構中,有24家人民幣、一家大型銀行、3997家中小型銀行和377家非銀行機構。評級結果顯示大部分機構在安全邊界內(1元Kramp-Karrenbauer 7元),評級結果顯示「綠區」(1元Kramp-karren Bauer5)有2201家機構,「黃區」(6元Kramp-Karrenbauer 7)有1881家機構,「紅區」(8-D)有316家機構。
據央行統計,2021年末,我國金融機構總資產381.95萬億元,其中,銀行業金融機構總資產344.76萬億元。
「可以說銀行穩,金融穩。」孫天琦指出,上述評級結果顯示,在4398家參與機構中,有4082家處於安全邊界內,資產佔99元參與機構總資產的%左右。其中,24元的大型銀行評級良好,資產約佔70元的%,從而發揮了金融穩定的壓艙石作用。中國有316家高風險機構,數量在6元內連續第三個季度下降,超過峰值的一半,僅占銀行業總資產的1元%。
孫天琦表示,金融風險處置已經進入常態化階段。金融是經濟的鏡子,市場經濟有周期。隨著經濟周期和金融周期的大起大落,難免會出現一些高風險的機構。不要在經濟上升期盲目樂觀,也不要在下降期過度悲觀。做好宏觀和微觀周期管理,努力走在金融風險曲線的前面。
他表示,下一步,人民銀行將會同有關部門,堅持穩中求進,不斷提高金融監管有效性,完善有效制衡等金融機構公司治理制度,推動建立中小金融機構多渠道市場化資本補充機制,引導其找準定位,服務地方、小微企業、三農, 服務城鄉居民桐仿,不斷促進金融機構穩健經營,更好服務經濟高質量發展。 地方政府應加強信用環境建設,營造良好的金融生態環境,為區域經濟和金融的良性循環發展創造有利條件。
在風險緩釋措施方面,他表示,對增量高風險機構要建立具有硬約束的早期糾正和限期整改機制,實現央行評級、監管評級和早期糾正的有序銜接,及早識別、預警、發現和處理風險,確保早期糾正的及時性。
「『限期整改』的硬約束就是『不整改就處理』,防止高風險機構在一些地方淤塞。同樣,對人民群眾深惡痛絕的各種非法金融活動,也要早識別、早處置,識別准確,穩扎穩打、快速堅決地下手。」孫天琦說。
對於評級較好的機構,他建議探索建立科學的監測預警體系,對異常指標進行發現和預警,抓早抓小,防止潛野睜在風險轉化為現實風險。
此外,對於存量風險較高的機構,根據現有政策和工作安排,嚴格壓實金融機構及其股東的主體責任、監管部門的監管責任、地方政府的屬地風險處置責任和維穩矛盾第一責任,建立黨中央要求的金融風險處置機制,扎實做好高風險機構的風險處置和減壓工作。
據悉,中國人民銀行對金融機構的評級每季度進行一次。評級分別分為11元、1元、10元和瀧澤蘿拉。評級越高,機構風險越高。助教
我不懂金融,不過我有一些同事同學在美國生活,據說美國人里的學霸學神都是去學金融,只有外國人和一些邊遠地區的美國人才去學理工,因為美國是金融業非常發達的國家。
而我們國家的發展路數跟美國不太一樣,我們是重點發展實體經濟,金融業國家控制非常嚴格的,不可能發展到美國那種規模。而且隨著高科技技術的使用,很多相關的崗位被機器代替,比如現在銀行很多工作都是機器來做了。所以金融專業的崗位沒有人們想像中的那麼多。
不過也不用太擔心,金融業不是夕陽產業,還是有發展前景的,可能需要的人才與傳統的模式有點不同,不知道你是文科生還是理科生哈,我有個發小在銀行工作,後來自學了計算機軟體,拿到本科文憑,混的還行。我感覺現在銀行里既懂金融又懂軟體,可能路子要好走一些。我女兒在美國學金融,我看了一下她學的課本,感覺一個是數學學的很深,一個是居然要學軟體編程。
真不必太絕望,路是人走出來的,看到相關專業錄取分數降低,只能說明國內金融專業的人不太適合目前這個行業的發展了。實在不行就讀到博士再說嘛。
⑺ 250萬億元商業銀行市場將迎重大變革 存貸利率可與客戶進行自主協商
專家認為,這將進一步加速和推動利率市場化進程,商業銀行的競爭更為多元化
日前,《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業銀行法》(下稱《商業銀行法》)的修改工作迎來重大進展。10月16日,央行發布《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業銀行法(修改建議稿)》(以下簡稱:《修改意見稿》),並向 社會 公開徵求意見。在此之前,《商業銀行法》自1995年實施以後曾於2013年、2015年兩次修訂。
此前,央行在今年1月16日召開2020年金融法治工作電視電話會議時要求,今年要重點做好的工作之一就是加強統籌,提高立法水平。並明確提出加快推進《商業銀行法》等重點立法,以高質量立法推動、保障高質量發展。
銀保監會公布的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8月末,銀行業金融機構總資產為304.06萬億元,其中商業銀行總資產為251.82萬億元,占銀行金融業機構總資產的82.8%。《商業銀行法》時隔5年後的修改有哪些改革,將對總資產超250萬億元的商業銀行市場帶來哪些影響?
現行的《商業銀行法》共九章95條。《修改建議稿》共十一章127條,其中整合後新設或充實了四個章節,分別涵蓋公司治理、資本與風險管理、客戶權益保護、風險處置與市場退出。
從《修改意見稿》的主要修改內容來看,包括完善商業銀行類別,擴大立法調整范圍;建立分類准入和差異化監管機制;完善商業銀行公司治理;強化資本與風險管理;完善業務經營規則,突出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規范客戶權益保護;健全風險處置與市場退出機制;加大違法處罰力度。
同時,盤和林認為,對於銀行業釋放流動性的潛在影響可能還是存在的,等到修改實施,根據審慎原則,銀行可能需要收緊信貸額度,以滿足更高的資本充足率要求。低利率預期下,資金流向股市等直接融資市場,銀行本身流動性壓力疊加審慎運行,會有一定的收縮。但是,隨著資本市場和多種融資渠道,比如公司債等的完善和豐富,對於宏觀流動性整體應該沒有影響,流動性的波動僅限於商業銀行體系內部。
⑻ 中國金融百年發展
2023年,一天下午上班,曹女士用手機付了一杯咖啡的錢。在等待的時譽棗候,她瀏覽了自己手機銀行里的理財產品和支付寶上的資金收益。如今,她幾乎不需要去ATM機取現金,也幾乎不需要每天帶著錢包。
從業十幾年的信貸經理張先生覺得最大的變化是貸款方式的數字化改變。10年前,客戶在貸款時需要填寫大量紙質合同文件。現在無論是貸款審批還是合同簽訂,都基本實現了網上系統直簽的方式。就連銀行內部的管理方式,比如材料、列印等,都已經在網上完成。
十年來,消費者存取款、貸款、轉賬、支付等更加方便快捷。此外,在理財和投資方面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這背後是中國金融業這十年的變化和轉型。
截至2021年末,金融機構總資產達到381.95萬億元,同比增長8.1%;個人金融資產超過230萬億元,同比增長12%左右。
金融業數據顯示,過去十年,銀行貸款和債券投資年均增速分別為13.1%和14.7%,普惠性小微企業貸款和普惠性涉農貸款年均增速分別達到25.5%和14.9%,遠高於貸款平均增速;a股市場增長238.9%,債券市場增長444.3%,均位居全球第二;市場上有超過2億的股票投資者;證券機構總資產十年增長5.5倍,公募基金管理規模目前為26萬億元,十年增長8倍,行業實力大幅增強。
助力實體經濟發展
過去十年,隨著中國金融市場的快速發展,金融業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不斷提升。
信貸經理張先生體會到的明顯變化是,銀行資金強烈向實體經濟傾斜,資金成本越來越低。與此同時,銀行一直在為小微企業提供特殊服務。特別是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來,銀行等金融州胡機構加大了對小微企業的幫扶力度。近年來,銀行在放貸時會給予專、新、小巨頭等創新主體更多的「優惠」。
十年來,銀行、保險、證券等領域的發展日新月異。
2023年6月23日,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陳在介紹十八大以來金融領域改革發展情況時表示,2012年以來,廣義貨幣供應量()年均增速10.8%,與名義GDP年均增速基本匹配,有力促進了國民經濟平穩發展。十年來,我們以新發冊虛攔展理念引領金融支持實體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
尤其是普惠貸款的數據格外亮眼。據陳介紹,高技術製造業中長期貸款余額比十年前增加了近7倍。增強金融普惠共享,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今年一季度末,普惠性小額貸款余額超過20萬億元,支持了5000多萬家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
銀保監會副主席肖6月23日表示,普惠性小微企業貸款和普惠性涉農貸款年均增速分別達到25.5%和14.9%,遠高於貸款平均增速。人均銀行賬戶約9.5個,普惠金融覆蓋面和可及性顯著提升。
肖表示,金融與實體經濟之間的良性循環已經逐漸形成。過去十年,銀行貸款和債券投資年均增速分別為13.1%和14.7%,與名義GDP增速基本匹配。銀行間的理財和信託渠道已經被gre
從證券業服務實體經濟的角度,證監會副主席李超表示,過去十年,服務實體經濟的廣度和深度顯著拓展。大力完善多層次市場體系,推出新三板、科技創新板,設立北交所。資本市場對實體經濟的適應性大大增強,存量債務融資累計達到55萬億元。平滑科技、資本、實體經濟的高層次循環,科技創新板「硬科技」產業集聚效應初步形成。交易所債券市場已成為非金融企業債券融資的重要渠道,期貨期權覆蓋了國民經濟的主要領域。
資本市場的作用越來越突出。
隨著中國個人金融資產超過230萬億元,投資理財也進入了消費者的日常生活。其中,資本市場日益成為企業融資和公眾投資的熱點。
十年來,多層次資本市場建設日益完善,新三板、科技創新板交易所、北京證券交易所相繼成立。目前已形成覆蓋滬深主板、科技創新板、創業板、北交所、新三板、區域性股權市場、私募基金的多層次股權市場。
根據中國證監會的數據,a股投資者數量從2014年的7294.36萬人增加到2021年底的19740.85萬人。
招商證券2023年10月14日發布的研究報告顯示,十年來,中國上市公司數量從2472家增加到4947家,上市公司總市值從26.74萬億元增加到83.29萬億元,翻了一倍多,排名全球第二。中國上市公司總市值佔GDP的比例從49.65%上升到86.66%。
招商研究報告指出,過去十年,中國資本市場直接融資佔比大幅提升。2012年,中國資本市場直接融資佔比僅為15.9%。2015年首次突破20%,達到24%。2018年突破30%,達到34.9%,之後連續五年高於30%。2023年直接融資佔比32.4%。2012-2023年期間,股票市場融資總額達到13.3萬億元,融資金額和融資企業數量均大幅增長。股票市場融資額從2012年的4452.68億元增加到2021年的18178.85億元,融資企業數量從2012年的314家增加到
2021年的1219家。
在談及A股這十年時,華福證券研報表示,實體公司上市規模逐漸增加,A股市場對實體經濟的助力明顯提升。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3年4月底工業企業利潤總額2.66萬億元,較2012年同期增長 83%;2021年底工業企業利潤總額8.71萬億元,較2012年同期增長57%,年復合增速5%。上市公司中,實體公司數量穩定增長,實體上市公司總額在工業企業利潤總額中佔比逐漸增加,從 2012年的 25%增長到2021年的 45%,截至目前,已經增長到近50%。可以看出,十年間實體公司上市規模逐漸增加,越來越多的實體經濟公司到A股上市,中國資本市場對實體經濟的助力不斷增強。
在招商證券策略首席分析師張夏看來,十年間,資本市場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愈發突出,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持續提升,對實體經濟的適配性大幅增強,資本市場已經成為拓寬實體經濟融資和居民投資渠道的重要途徑,承擔著推動中國經濟轉型,助力產業升級以及滿足居民財富管理需求的重大歷史使命。
對外開放步伐加快
十年來,我國金融業對外開放步伐明顯加快。
據陳雨露介紹,十年間,中國擴大金融業對外開放,基本建立准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制度,境外主體持有境內人民幣金融資產比十年前增加了2.4倍。人民幣成功加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特別提款權,成為第三大籃子貨幣,權重從10.92%提升至12.28%。
國家外匯管理局副局長王春英表示,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監管有效的外匯市場不斷健全,為高效配置外匯資源和管理匯率風險創造了良好條件。外匯市場可交易貨幣超過40種,交易品種涵蓋國際主流外匯交易產品,十八大以來交易量增長了3倍,2021年交易量達到了36.9萬億美元。
關於銀行保險業的改革開放,肖遠企介紹,十年來,我們推出50多項銀行保險開放政策。2021年,在華外資銀行資本和資產均較十年前增長超過50%,在華外資保險公司資本十年間增長1.3倍,資產增長6倍。一大批專業性銀行業保險業機構,如外資理財公司、外資資產管理公司等積極參與中國金融市場發展。
對於資本市場的開放,一位證券經紀人體會頗深:隨著近年來內地證券市場國際化進程的逐步加快,內地與香港兩地資本市場互聯互通的不斷融合。滬深港通開通後,內地投資者參與港股市場的速度越來越便捷。此前內地投資者想參與港股交易,必須要在香港交易所開通證券賬戶,如今卻只需要在A股證券賬戶開通港股通許可權便可以參與符合條件范圍的滬深港通股票了。
2014年11月,滬港通交易開通,標志著滬港兩市互聯互通的時代開啟。2016年12月,深港通開啟,香港與內地證券市場往來交易資金越發龐大。
李超介紹,這十年,資本市場的國際吸引力和影響力大幅增強。統籌開放和安全,制度型開放翻開新篇章。行業機構外資股比全面放開,啟動滬深港通、滬倫通,A股納入國際知名指數並不斷提升比重,外資連續多年保持凈流入。
招商證券研報數據指出,滬深港通開通以來,A股國際化程度大幅提高,外資通過陸股通這一渠道逐步布局A股市場,資金流入速度明顯加快,外資A股持倉市值由2014年的1452億元增長至2021年的30197億元,成功突破3萬億元大關,增長幅度超過20倍,其中北上資金持倉市值超過2.7萬億元。
2017年6月和2018年9月,A股分別被納入MSCI和富時指數,帶來了龐大的海外資金流入和增量資金,進一步推動了中國資本市場的國際化進程。
陳雨露在9月份召開的「2021中國國際金融年度論壇」的講話中表示,我們將會繼續堅持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原則,持續深化金融業開放,一手抓好金融業開放承諾的落實,一手加快完善各項制度安排,推動系統性的制度型開放。
⑼ 20222年各大銀行欠債情況
截至2022年9月,銀行業金融機構總資產:366萬6365億,同比增長10.3%;總負債:335萬8939億,同比增長10.5%。
時間 總資產 總負債
2022年9月 3666365億 3358939億
其中:商業銀行、農村金融機構、其他類金融機構總資產分別為:2614371億、498773億、553222億;總負債分別為:2401268億,463603億,494068億。
⑽ 2022年我國銀行業總體流動性風險是否會出現較大波動
年度中國銀行業發展報告》(以下簡稱《報告》)。這已是中國銀行業協會連續第12年發布該報告。
《報告》顯示,得益於政策支持和經濟穩定增長,中國銀行業總體穩定向好,各類金融機構實現穩健發展。截至2021年末,銀行業金融機構總資產、總負債規模分別為344.8萬億元和315.3萬億元,同比分別增長7.8%和7.6%。截至2022年二季度末,銀行業金融機構總資產、總負債規模分別達367.7萬億元和337.3萬億元,同比分別增長9.4%和9.5%。
負債業務來源穩定性和結構多樣性進一步提升
《報告》顯示, 2021年,宏觀政策保持連續性、穩定性、可持續性,流動性合理充裕,帶動銀行業負債端持續穩健發展,形成客戶結構多樣、資金交易對手分散、業務品種豐富、應急融資渠道多元的負債格局。
截至2021年末,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存款余額238.6萬億元,較2020年末增加20.2萬億元,同比增長9.3%。
2022年,貨幣政策穩字當頭、穩中求進,根據宏觀形勢變化靠前發力,銀行業金融機構存款繼續實現較快增長。截至2022年6月末,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存款余額257.7萬億元,同比增長10.5%。其中住戶和非金融企業的定期存款增量規模均超過2021年全年,存款來源穩定性進一步強化。
《報告》建議,銀行業金融機構將繼續堅持數字化轉型以降低存款成本,做大交易銀行及大財富管理等業務帶動存款規模持續增大,進一步實現存款業務的高質量發展。
中間業務繼續呈現差異化發展趨勢
銀行業金融機構中間業務實現穩步發展。以41家上市銀行為例,2021年全年實現手續費及傭金凈收入8450.3億元,同比增長8.2%;2022年一季度實現手續費及傭金凈收入2658.8億元,同比增長3.5%,占營業收入比重為17.0%。
《報告》也指出,目前仍然是銀行卡、結算等傳統中間業務占據收入主導,但理財、託管、投行類等中間業務亦得到積極發展。對於目前收入佔比最高的銀行卡類業務,《報告》建議,銀行業金融機構更加重視數字技術的應用,將大數據分析、人工智慧、深度學習等技術手段運用到銀行卡業務中,通過各類生態圈構建,不斷加大對客戶需求的覆蓋,同時進一步提升客群管理的數智化水平,針對不同客群、不同偏好,提供差異化產品與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