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2018年真題)銀行業金融機構履行社會責任體現在( )。
【答案】:C、E
銀行業金融機構的企業社會責任至少應包括:(1)經濟責任:在遵守法律條件下,營造公平、安全、穩定的行業競爭秩序,以優質的專業經營,持續為國家、股東、員工、客戶和社會公眾創造經濟價值。(2)社會責任:支持社區經濟發展,為社區提供金融服務便利,積極開展金融教育宣傳、扶貧幫困等內容豐富形羨盯茄式多兄察樣的社區服務活動。(3)環境責任:支持國家產業則敬政策和環保政策,節約資源,保護和改善自然生態環境,支持社會可持續發展。
❷ 求問2018年上半年廣東銀行業金融機構被監管處罰的具體信息
2018年銀行業防風險、強監管,整治市場亂象的大幕已經拉開。
銀監會1月13日發布《關於進一步深化整治銀行業市場亂象的通知》,要求銀行業金融機構和各級監管機構要抓住服務實體經濟這個根本,嚴查資金脫實向虛在金融體系空轉的行為,嚴查「陽奉陰違」或選擇性落實宏觀調控政策和監管要求的行為。
如何看待公司治理不健全的問題?中國社科院金融政策研究中心主任何海峰分析,現代銀行制度中最重要的就是公司治理制度,當前我國銀行的公司治理已經比較完善,但也有一些新的、深層次的問題需要解決,比如銀行高管層如何有效發揮作用;又比如,如何提升銀行系統從業人員素質,包括合規經營理念、風險底線意識等。過去一段時間,銀行業追求規模和效益,而對相關從業人員的素質要求有所放鬆,所以出現了一些違法違規行為和案件。健全公司治理是要從根本上解決這些問題。
❸ 2018銀行金融機構數量
截至2018年12月底,中國銀行業金融機構數達到4588家,較2017年末增加39家。
此外,《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銀行業金融機構數量不斷增加,銀行網點數量也「多如牛毛」。據銀保監會金融許可證查詢,截至2019年2月11日,登記在冊的全國銀行物理網點22.86萬家。
值得注意的是,光是六大行營業網點就超過10萬個。其中,郵儲銀行營業網點4萬家,佔六大行營業網點數量總和的37%。
❹ 中國銀行業金融機構本外幣資產達260萬億元嗎
2018年8月,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發布2018年二季度銀行業主要監管指標數據。數據顯示,2018年二季度末,中國銀行業金融機構本外幣資產260萬億元,同比增長7.0%。銀行業金融機構本外幣負債240萬億元,同比增長6.6%。銀行業資產和負債規模穩步增長。
數據顯示,風險抵補能力較為充足。2018年二季度末,商業銀行貸款損失准備余額為3.50萬億元,較上季末增加1036億元;撥備覆蓋率為178.70%,較上季末下降12.58個百分點;貸款撥備率為3.33%,較上季末下降0.01個百分點。2018年二季度末,商業銀行(不含外國銀行分行)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為10.65%,較上季末下降0.06個百分點;一級資本充足率為11.20%,較上季末下降0.07個百分點;資本充足率為13.57%,較上季末下降0.07個百分點。
數據顯示,流動性水平保持穩健。2018年二季度末,商業銀行流動性比例為52.42%,較上季末上升1.02個百分點;人民幣超額備付金率2.19%,較上季末上升0.67個百分點;存貸款比例(人民幣境內口徑)為72.30%,較上季末上升1.13個百分點。
❺ 2018年十大金融機構貸款排名 排第一的你想到了嗎
進入2018年以後,不少小型貸款機構從信貸市場上退出了。廣大借款人在發出感慨的同時,更加註重貸款金融機構的實力。很多借款人想要大致了解一下金融機構的貸款排名情況。今天就為大家介紹一下2018年十大金融機構貸款排名情況。❻ 2018年伊犁州金融機構各項存貸款為什麼會驟減
非金融企業貸款明基悉減少和國家把貸款口徑分撥到了別的地方。
2018年伊犁州金融機構各項存貸款驟減主要是因為非金融企業從貸款額大幅減少,一是受生產經營需要,企業支付往來款和貨款較多,7月當月非金融企業存款減少19.6億元,二是國家開發銀行伊犁分行對部分重點企業貸款口徑由州直劃撥調整到自治區,導致州直非金融企業機關團體貸款減少32.8億元。
伊犁鋒團哈薩克激乎自治州,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下轄自治州,副省級建制。
❼ 一文讀懂金融雲:59%的金融機構如何抓住升級末班車
著名經濟學家周金濤曾經表達過過一句流傳甚廣的觀點:人生發財靠康波。康波就是康波周期。康波理論的核心是說,無論是個人,還是行業,都有一個發展的周期,有波峰,有低谷,一浪接一浪,如果把握好了這個周期,跟上了行業上升的浪潮,那麼就事半功倍。反之,就會有很多的徒勞。
金融雲是什麼?為什麼大家都要爭搶這方面的業務?它將如何影響到金融機構、企業與用戶?未來將會呈現怎麼樣的競爭格局?這一篇我們將從技術、業務、市場等方面進行詳盡的解讀。
① 技術分解:基礎設施+雲平台、雲應用解決方案
【雲計算:生發於谷歌,做強於金融】 雲計算概念是谷歌2006年提出,雲服務主要包括基礎設施即服務(IaaS)、軟體即服務(SaaS)和平台即服務(PaaS)三部分。
應用在金融領域的雲計算服務(金融雲),是專門為金融機構定製的專有雲服務,集合了互聯網、行業解決方案和彈性的雲計算空間,可以完美的契合金融機構的業務需求。
公有雲、混合雲、私有雲是金融雲重要組成部分,以及面向金融行業的雲平台、雲應用解決方案。利用雲計算的技術,金融雲將金融機構的數據分散到雲,並且可以完成對於數據的處理和分析。
② 業務分解: 金融雲的業務范疇如銀行的業務場景、手機應用操作
【世界是金融的,而金融是雲計算的】 相比較傳統產品,雲計算在運算和分發更加容易操作,對於金融機構業務的擴展更有利。比如通過金融雲提供的技術支持,可以加快產品研發速度,提供業務快速迭代開發的能力,可以更好地支持手機銀行業務的推進。同時客戶在體驗端的感受也會更流暢。
隨著金融機構的快速轉型,以及國際化進程加快,加上龐大的市場需求,對銀行 IT 系統的要求也越來越高,雲計算技術使得銀行不需要再去購買多餘的數據中心,通過統一管理,就能實現節約運營成本提升工作效率的目標。
① 從興起到群雄逐鹿,金融雲的發展只用了十數年。
1.0階段 初始階段(2013、2014年興起) 2013年,阿里率先入局。在之後的2016年,騰訊與網路同樣布局金融雲。2017年末,京東也加入戰場,互聯網巨頭們的入局,讓金融雲成為了冉冉升起的新興行業。
2.0階段 蓬勃發展(2017年爆發式增長) 2017年,金融雲開始爆發,大型金融機構和互聯網企業開始推出自己的金融方案,開始瓜分外部市場。2018年,互聯網公司、金融機構開始跨界合作,行業開始蓬勃發展。
3.0階段 格局漸成(2020年及以後) 到了2019年之後,行業格局逐漸形成:2019年上半年,IaaS和IaaS+PaaS市場,前10大廠商占據了超過90%的市場份額。
2020年8月,中國金融 科技 行業發布了首個《金融 科技 (FinTech)發展規劃(2019-2021年)》,重點發展高新 科技 在金融領域的應用,為金融雲的發展提供了重要的政策支撐。
分析顯示, 金融雲市場的發展可能三個因素驅動增長 :
有利政策 :雲計算作為互聯網數據的最佳存儲地址,已經受到銀監會和央行的認可,銀監會要求將基於互聯網的數據遷移到雲平台;同時央行也針對雲計算平台的安全和標准提出要求,並且規劃了金融 科技 的發展方向,從而讓金融機構可以放心使用雲平台。
產業挑戰 :金融 科技 正在面臨著一種業務和需求倒逼產品的階段,在金融機構的日常運營中,對於雲計算和金融 科技 的需求日益增加,雲計算和分布式架構成為了解決業務需求和管理優化的主要工具。
技術創新 :在大數據和人工智慧的助力下,金融雲逐漸具備了在金融機構落地應用的條件,成為未來金融業態和服務的新力量。
① 200億的大盤,但市場仍在高速增長
數據顯示,中國金融雲市場在2016年時,整體規模為43.4 億元,並且在2017年提升到80多億元,而2020年整個市場規模有望達到200多億元。
IDC於近日發布《IDC FutureScape: 2020年全球金融行業十大預測——中國啟示》:
2022年,40%的銀行將會完善雲計算服務能力,實現業務的變革;
2024年,80%的中國銀行將會使用金融雲產品和服務;
2021年,45%的銀行,將會擁抱人工智慧、雲計算等新技術,並且可以為消費者和中小微企業提供全新的數字化服務。
近年來,隨著金融雲的快速發展,金融雲的應用范圍越來越大,2019年,中國金融雲市場份額已經達到金融 科技 整體份額的9%;並且,在2023年中國的金融雲市場規模有可能達到35.9億美金。
② 金融雲兩大陣營——互聯網系+銀行系
目前在金融雲市場主要有互聯網系和銀行系兩大陣營:
出身金融領域的銀行系雲服務商有更強的專業性,對於金融機構的業務更加熟悉,因此提供的產品更加適用於金融行業落地應用。
互聯網系金融雲服務商繼承了互聯網高效的基因,並且更加看重用戶體驗,可以提供成本更低的雲基礎設施解決方案,可以幫助金融機構更加快速的完成雲服務的搭建。
③ 億級市場,互聯網系增速快
2019年,金融行業垂直雲服務商處於市場領先地位,而以騰訊、網路、京東為代表的互聯網雲服務增速更快。可以看出,相比於互相競爭,這些金融雲的服務商更願意彼此合作。
① 三大派系金融雲,形成市場初步格局
按照金融雲供給端主體來分,近年來,中國金融領域的 科技 解決方案,一直由金融行業垂直供應商主導。隨著雲方案的不斷完善,金融 科技 領域應用方向也開始出現便宜,越來越多的服務逐漸向雲端轉移,而隨著BATJ等互聯網巨頭的入局,金融雲市場的初步格局已經確定,可以預測的是,接下來彼此之間的競爭將會逐漸白熱化。
一是BATJ等互聯網基因的雲服務商,二是以銀行和金融機構為主的雲服務商,三是傳統軟體系的服務商,這三個不同領域的服務商,都將目光放到了冉冉升起的金融雲市場當中,並且在這場競爭中三方互有優勢。
然而跨界合作也是更好推進金融雲應用的方式,互聯網巨頭們通過與銀行業機構和傳統軟體服務商合作,共同完善金融雲生態。如京東數科與神州信息合作;阿里與潤和軟體通過戰略合作;騰訊公司戰略入股長亮 科技 ;華為與高偉達合作等。
③ 部署模式多樣,業態覆蓋豐富
按照部署來分,目前金融雲可分為私有雲、公有雲、行業雲和混合雲四類:
在公有雲模式下,對於用戶並沒有要求,每一個注冊的用戶都能夠使用公有雲服務,主要由平台把控質量;
顧名思義,行業雲是離金融機構最近的分類,是由特定的金融機構使用,金融機構用戶和雲服務商都可以直接控制行業雲的計算資源,同時行業雲可以完成金融機構在監管和安全等方面的需求;
私有雲則由一個金融機構獨自使用,資源由該用戶獨自控制,用戶在私有雲的使用上有著絕對的自主權;
混合雲,則是由以上任意兩個以上雲組成,這種彼此交叉的方式可以幫助用戶更好的取長補短。
③ 雲采購"豐儉由人",助力業務增長是王道
傳統金融機構和金融 科技 公司採用了兩套不同的模式,金融機構更多的是選用私有雲和行業雲相結合的模式,而金融 科技 更喜歡部署在公有雲上。
對於業務需求更大、技術實力較強的金融機構來說,混合雲的模式可以為他們提供所需要的技術支持。
對於資金、技術、人才數量都不足的中、小金融機構來說,更適合他們的是已經針對他們業務做好定製化的行業金融雲,較大程度上縮減了投入和使用成本。但是對於原本就立足於 科技 的金融公司來說,公有雲會是更好的選擇,通過自己的技術與公有雲平台的服務支持,可以以最快的速度完善自己的產品服務,從而實現業務的快速推進。
首先 ,行業標准有待完善。一方面行業監管機構出台了政策支持金融機構使用雲計算系統,但是後續的監管沒有跟上,並沒有合規的標准。另一方面,很多機構已經購買的系統,並不支持雲計算平台。
第二 ,行業敏感性加劇了對於雲計算的安全性挑戰。金融行業是與錢最近的行業,因此絕對不能出現失誤,因為每一次事故都可能會造成直接的經濟損失。比如,2018年的阿里雲曾經宕機20分鍾,結果直接造成了成百上千家的金融機構的業務癱瘓,導致了上億的經濟損失。
第三 ,在數據安全和工作性能的雙重壓力下,產品的同質化嚴重。關於金融機構的數據安全,已經不需要贅述,每一個提供給金融機構的應用都必須要解決這個問題。相比傳統的線下存儲模式,在雲端的資料庫更大,同時算力更強,但是對於很多金融機構來說,看不見摸不著的雲計算,讓他們的心裡有些沒底。同時,對於網路帶寬和網路穩定性的高要求,也需要企業額外投入。
基於金融雲,金融機構可以在智能運營、供應鏈金融、數據風控、消費金融、智能營銷等多業務領域展開應用,設計符合市場需要的金融服務產品。
大環境下雲服務已經成為企業組織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將成為金融機構基礎設施的一部分。金融機構的數字化轉型過程中,雲計算已經成為轉型過程中最困難的部分之一。
銀行數字化轉型的過程中,急需拓展等線上業務,比如網上掛號,比如智能語音服務,比如智能客服,比如網上營業廳等眾多新興業務,而金融雲解決方案是業務開展的基礎。
一個靈活多變且適應性強的雲計算服務,可以幫助金融機構完成目標規劃並且可以幫助其分析可執行性與合規問題,輕易完成眾多金融方案的數字化轉型和推進業務創新。
許多雲計算服務商在與金融機構合作時已經將金融雲的發展作為自己的責任。比如京東數科,基於自身開展金融業務的經驗和資源積累,搭建了金融級一站式移動研發平台PaaS平台,針對金融業務的高要求,提供了高性能、高可靠的技術保障。
根據 IDC預測,2022年,亞太地區金融雲服務支出將達到95 億美元,市場前景巨大。
2018年,信通院數據表示,我國金融雲已經相當普及,41.2%的金融機構已經開始使用金融雲,46.8%金融機構計劃使用雲計算,合計將近9成。未來我國金融雲的效率將會越來越高。
行業人士預計,2020年後,各行業的數字化轉型加快也將會促進企業對雲的使用習慣。
隨著雲業務的擴張,越來越的功能正在被開發出來,比如線上存貸款,又比如線上虛擬營業廳等,在金融雲的幫助下,金融機構的服務范疇正在快速外延,也加深了金融機構的重要作用。
對於傳統的金融機構來說,將自己的業務一點點的往線上轉移成為了工作重點,並且正在改變以往對金融雲的選擇,從私有雲到以私有雲為基礎,行業雲和公有雲為補充轉變,加速了雲計算市場的繁榮。
在與大型互聯網公司和大型銀行的競爭中,現在的中小銀行產品競爭力弱、相關技術落後、 科技 運營能力和投入不足等,都導致了中小銀行的獲客困難。而金融雲的成熟,將會提高中小銀行的技術和服務能力,成為中小銀行崛起的有利工具。
隨著金融 科技 的大面積落地,監管體系的完善,金融機構已經逐漸減少了對於使用雲計算的顧慮,金融機構對於雲計算的選擇,已經成為了必然。
2019年,IDC發布了金融雲報告,報告顯示,金融雲已經成為了金融 科技 解決方案新的源動力,在金融 科技 解決方案中的滲透率已經超過了10%,遠遠超過整個行業的增速。
同時,整個行業已經達成共識,將會推動金融雲的安全管理體系,雲計算的人才培養,以及核心演算法的研發。以雲計算為核心,提高金融雲研發、安全管理能力以及突然事件的應對能力。
金融雲在快速增長的同時,正在與金融機構形成良性化學反應,不斷拓寬服務邊界,完善雲計算的生態,為金融雲的發展夯實了地基。
#2020生機大會##金融##雲計算#
❽ (2018年真題)銀行業金融機構實施全面風險管理應當遵循的基本原則是( )。
【答案】:C
根據《商業銀行內部控制指引》,銀行業金融機構實施全面風險管理應當遵循的基本原則是匹配性原則,鎮禪全覆蓋原則,獨立性原帆衡則,有御轎塵效性原則。
❾ 國信證券香港公司洗黑錢23億 被香港證監會徹查!
據香港證監會的通告顯示,國信證券(香港)經紀有限公司因違反有關打擊洗錢的監管規定而遭證監會譴責及罰款1520萬元。
這是香港金融史上開出的又一1000萬以上反洗錢罰單。之前,香港金管局曾對摩根大通香港違反《打擊洗錢及恐怖分子資金籌集條例》表示譴責並處以1250萬港元的罰款。
14個月處理50億元第三方存款
約一半為可疑存款
根據證監會的調查發現,國信在2014年11月至2015年12月期間曾為超過3,500名客戶處理10,000筆涉及總額約50億港元的第三者存款。
其中有超過2,200筆可疑的第三者存款,涉及總額超過23億港元。
具體而言,證監會發現:
國信有超過100名客戶曾收到與其財政狀況不相稱的第三者存款;
有些客戶於收到第三者存款後並無將該筆資金用於交易,反而於短時間內提取資金;及
某些第三者曾多次將款項存入國信客戶的帳戶,但他們與該等客戶沒有明顯的關系。
資料顯示早於2013年,國信已有職員向其前高級管理層及一名前負責人員提出國信證券香港內部監控缺失,並對處理這些缺失給予建議。然而,有關高級管理層及負責人員沒有採取任何步驟,以確保國信與第三者存款有關的內部打擊洗錢及恐怖分子資金籌集監控措施是有效的。
國信證券香港直至2016年3月在證監會進行檢視後才開始就超過2,200筆於2014年11月至2015年12月期間進行、屬可疑交易的第三者存款,向財富情報組作出報告。
證監會認為,國信證券香港的行為已違反《打擊洗錢及恐怖分子資金籌集條例》(《打擊洗錢條例》)及《打擊洗錢及恐怖分子資金籌集指引》。
在充分考慮到國信證券香港在解決證監會的關注事項及接受紀律行動時表現合作,以及國信過往並無遭受證監會紀律處分的紀錄等綜合因素下,香港證監會給予公開譴責並罰款1520萬港元的決定。
香港金融機構2018年強勢打擊洗錢
罰金最高翻五倍
2018年3月起,香港金管局連續修訂和發布了,多份關於反恐、反洗錢的官方行動文件,任何涉嫌的香港銀行等金融機構的相關處罰、銀行交易檢查和監察、可疑交易舉報等等方面,可見,2018年,香港政府對於本地金融機構的監管和監察力度前所未有的強勢。
今年,對於香港金融機構的交易監察,成為實實在在的日常行動,香港的高級警司會介入香港銀行的交易數據,進行監察,一旦發現任何涉嫌交易,銀行就有可能被罰款。
(2018年香港金管局發布的多份監管規定)
2018年10月,香港證監會修訂《打擊洗錢指引》
在2018年10月,香港證監會法規執行部執行董事魏建新(Tom Atkinson)出席2018年Refinitiv泛亞監管峰會時表示,2018年,香港證監會開出的罰單普遍要大得多。 2017年全年的罰款總額約為6300萬美元。2018年至今,香港證監會已經處以1.91億美元的罰款。在這種情況下採取乘數法,以確保懲罰與不當行為相稱,以達到預期的威懾效果。
據不完全統計,由於2016年底香港證監會對多家持牌經紀公司就反洗錢開展調查,2017年有多家中資經紀公司涉事。
其中,日發期貨(前「證星國際期貨」)罰款300萬港元、國元證券經紀(香港)有限公司遭罰450萬港元、中泰國際證券有限公司被罰260萬港元、粵海證券有限公司被罰款300萬港元且有一位粵海證券前負責人因內部監控缺失被禁止重投業界9個月。對上述公司的處罰多涉及處理第三方資金調動時沒有採取充分措施降低洗錢風險從而違反了監管規定。
從受罰金額來看,此次國信證券的受罰金額是此前受罰中資機構的5倍左右。由此可見,香港證監會打擊洗錢活動的決心。
中資銀行——香港反洗錢的重要監管對象
除了中資券商因為反洗錢收到罰單之外,中資銀行也曾收到香港金融管理局的反洗錢罰單。
2018年8月,上海商業銀行有限公司也曾因為違反《打擊洗錢及恐怖分子資金籌集條例》被罰款500萬港元。
香港金管局認為,上海商業銀行與33名客戶的業務關系復雜,並有款額大得異乎尋常或進行模式異乎尋常及並無明顯經濟或合法目的之交易。
香港金管局認為,上海商業銀行在監察客戶業務關系方面存在缺失,故給予500萬港元的罰款。
本文源自八卦港股
更多精彩資訊,請來金融界網站(www.jrj.com.cn)
❿ 中國人民銀行令[2018]第2號——關於修改《金融機構大額交易和可疑交易報告管理辦法》的決定
中國人民銀行令
(〔2018〕第2號)
為進一步提升義務機構可疑交易報告的有效性,中國人民銀行制定了《中國人民銀行關於修改〈金融機構大額交易和可疑交易報告管理辦法〉的決定》,經2018年7月25日中國人民銀行第4次行長辦公會議通過,現予以發布,自發布之日起施行。
行長 易綱
2018年7月26日
附件:
中國人民銀行關於修改《金融機構大額交易和可疑交易報告管理辦法》的決定
為進一步提升義務機構可疑交易報告有效性,中國人民銀行決定對《金融機構大額交易和可疑交易報告管理辦法》(中國人民銀行令〔2016〕第3號發布)的部分條款予以修改。
將《金融機構大額交易和可疑交易報告管理辦法》(中國人民銀行令〔2016〕第3號發布)第十五條修改為「金融機構應當在按本機構可疑交易報告內部操作規程確認為可疑交易後,及時以電子方式提交可疑交易報告。」
本決定自發布之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