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投資金融 > 金融支持實經濟和服務三農

金融支持實經濟和服務三農

發布時間:2023-06-05 22:18:25

A. 「三農」金融服務報告

深耕「三農」沃土 農業銀行發布《2022年三農金融服務報告》

近日,《證券日報》記者從農業銀行獲悉,近日,農業銀行發布《2022年三農金融服務報告》(以下簡稱《報告》),這是該行連續第15年發布「三農」金融服務報告。

《報告》顯示,截至2022年末,農業銀行鄉村振興領域貸款余額7.31萬億元,較年初增加1.11萬億元,增速17.9%,高於全行2.8個百分點。貸款年增量首次實現超萬億元。

農業銀行保持幫扶政策穩定連續,傾力支持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截至2022年末,在832個脫貧縣貸款余額1.69萬億元,較年初增加2253億元,增速15.4%。在160個國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貸款余額3149億元,較年初增加481億元,增速18.4%。「富民貸」余額116億元,支持農戶14.6萬戶。

農業銀行聚焦重點領域,助力全面鄉村振興。截至2022年末,農業銀行糧食重點領域貸款余額2359億元,增速22.5%;種業嫌者枯領域貸款余額282億元,增速81.7%。鄉村產業貸款余額1.39萬億元,增速22.4%。鄉村建設貸款余額1.56萬億元,增速21.6%。縣域綠色信貸余額超過1萬億元,佔全行綠色信貸余額40%以上。

農業銀行強化金融科技賦能,大力提升鄉村振興金融服務數字化水平。創新推廣農戶專屬融資產品「惠農e貸」、農業龍頭企業「龍頭e貸」「智慧畜牧貸」芹洞等系列線上產品,努力為廣大農民提供高效便捷的現代金融服務。截至2022年末,農業銀行「惠農e貸」余額7477億元,較年初增加2031億元,累計服務1500多萬農戶。農村集體「三資」管理平台已在1488個縣上線,覆蓋14.8萬個行政村;1819個鄉鎮入駐鄉村治理平台;「智縣」已在16個省50個縣推廣。手機銀行縣域個人注冊客戶超2億戶,手機銀行鄉村版月活客戶數達1744萬戶。

農業銀行發展農村普惠金融,為縣域農村客戶提供更具溫度的服務。截至2022年末,農業銀行農戶貸款(央行涉農貸款口徑)余額2.21萬億元。普惠金融領域貸款余額2.57萬億元,較年初增長5646億元。在縣域設立網點1.26萬個,佔全行網點的56%;惠農通服務點鄉鎮覆蓋率94.1%;移動服務車辦理業務20.4萬余筆;遠程銀行累計服務「三農」縣域客戶4626萬人次;組建1.75萬支先鋒隊,累計進村服務148萬次。

農業銀行秉持合作協同理念,匯聚內外部合力服務鄉村振興。截至2022年末,與全國工商聯開展「金融服務進民企」專項活動,為超過5萬家下鄉民企提供金融支持,信用余額超過5000億元。已與所有省級農擔公司合作開展業務,貸款戶嫌悔數超26萬戶,貸款余額達752億元,位居同業前列。農銀投資鄉村振興領域累計投資超過345億元,在總投資規模中佔比超25%。農銀理財存續鄉村振興惠農和共同富裕系列產品規模合計655億元,較上年末增長59%。

農業銀行堅持改革創新驅動,為鄉村振興金融服務提供有力支持保障。截至2022年末,農業銀行「三農」專屬信貸產品總數已達273項,其中當年創新推出54個;已派出4000餘人赴地方政府掛職開展鄉村振興幫扶工作,其中160個國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實現幫扶幹部全覆蓋。

B. 如何做好新形勢下的「三農」金融服務

「三農」工作關系國計民生,歷來是黨和國家各項工作的重中之重。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對全面加快農村改革做出了一系列重要部署,對於加強和改善「三農」金融服務提供了新機遇,提出了新要求。但也要看到,「三農」金融服務仍然是我國金融服務中比較薄弱的地帶,「三農」金融發展中仍存在不少兩難問題。筆者認為,做好新形勢下的「三農」金融服務,必須處理好以下幾個關系問題,努力把「三農」金融服務提高到一個新水平。
首先,要處理好商業化經營與社會責任的關系,這是困擾「三農」金融服務的根本問題。筆者認為,金融機構服務「三農」應該堅守兩個底線:一個是黨和國家要求的社會責任底線。金融機構特別是國有控股的金融機構開展「三農」金融服務,是履行國有資本意志的必然要求,不能單純地追求利潤最大化,風險偏好也要建立在履行社會責任的基礎上。另一個是商業化經營要求的保本底線。實踐證明,不計成本、不講風險地服務「三農」,會挫傷金融機構的積極性,也會削弱金融機構的長期服務能力。
金融機構在服務「三農」過程中,應當將這兩個底線有機地統一起來。一是堅持以發展帶動服務「三農」能力提升。金融機構要積極探索商業化服務「三農」的新路子,寓服務於發展之中。二是努力尋求商業化經營和踐行社會責任的結合點與平衡點。在對外服務上,金融機構要積極運用商業金融模式支持政策性、公益性強的「三農」發展事業;在考評機制設計上,金融機構在考核基層機構點均、人均業務量和效益時,可探索加入對服務「三農」社會責任相關指標的考量,引導金融機構積極主動地服務「三農」。三是樹立和增強「雪中送炭」的責任感。比如,在西藏、新疆等老少邊窮地區,雖然經營成本較高,但當地群眾對金融服務的需求和願望仍然較強,金融機構應堅持在這些地區設立多種服務網點,以發揚和體現社會責任感和擔當精神。
其次,要處理好關於統籌管理和放權搞活的關系。「三農」客戶具有受自然條件影響大、區域差異顯著、信息不對稱等特徵,難以與一些金融機構過於集約化的經營體制相適應,這就要求金融機構妥善處理好統籌管理和放權搞活的關系,以進一步貼近市場、貼近「三農」,提高「三農」金融服務的效率。
一是釐清各級機構的職能分工。金融機構要深入基層、員工和客戶,理清哪些事項需要總部統籌管理,哪些需要放權到分支機構,在此基礎上合理確定各級機構的經營管理許可權。二是積極穩妥地推動適度簡政放權。金融機構可以採取「試點-評估-優化-推廣」的方式,做到既放權於基層,縮短管理和決策鏈條,又「放而不亂」、風險可控。三是要做好管控引導。在具體經營事項交由分支機構負責的同時,金融機構總部也要切實加強管理、督導,形成服務「三農」的整體合力。
第三,要處理好業務發展與風險控制的關系。能不能科學而藝術地把握好業務發展和風險管理的平衡點,是決定「三農」金融服務成敗的關鍵,最能考驗出金融機構的服務能力和管理水平。應注意把握以下幾點:
一是要堅守「三農」業務發展的風險底線。金融機構在服務「三農」的過程中,必須始終綳緊風險控制這根弦,堅持底線思維,任何時候都要將不良貸款控制在能「承受」范圍內。二是適度提高對「三農」業務的風險容忍度。金融機構應通過優化調整經濟增加值、內部轉移定價等管理考核指標,打消基層機構服務「三農」的顧慮。監管部門也應堅持差別監管,適當放寬「三農」業務不良貸款等考核指標的監管標准。三是切實加強「三農」業務專業化風險管控能力。這是應對「三農」金融業務風險大的根本之道。
第四,要處理好資源投入和效益產出的關系。現階段,農村金融資源投入大、經營成本高、效益產出低的問題仍比較突出,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金融機構對「三農」和縣域市場增加資源投入的積極性。解決這個問題,需要多方努力。
一方面,金融機構要以戰略眼光來審視和衡量「三農」金融業務。金融機構要從近景、中景、遠景等不同角度進行對比分析,發掘「三農」業務的戰略價值和長期效益,做好資源投入的總體規劃。另一方面,要積極營造有利於增加農村金融資源投入的外部環境。各級政府應當進一步完善和落實好對農村金融服務的各類財稅、保險、貨幣和監管政策支持,強化正向激勵。
此外,在發展創新型「三農」金融業務方面,一是要推動服務模式創新。重點是要強化城鄉聯動、行司聯動、境內外聯動,提供信貸、發債、票據、租賃、理財、保險等跨領域金融服務,構建新型綜合化農村金融服務新模式。二是要推動產品創新。近年來,「三農」金融產品創新聚焦在破除農村抵押擔保瓶頸上。農業銀行在這方面也進行了積極探索,2009年推出了林權抵押貸款,近三年來累計投放林權抵押貸款172億元。2014年,農行又率先在同業中推出《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抵押貸款管理辦法》,受到了廣大農民的歡迎。三是要推動技術創新。當前要著力把互聯網金融的理念、技術和產品運用到「三農」金融服務中。

C. 合力推進金融支持農業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會為新農村發展帶來哪些助力

合力推進金融支持農業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會為新農村發展帶來哪些助力?立足新的發展階段,一項重要任務是抓好「三農」工作,特別是把鞏固和擴大扶貧成果與農村振興有效結合起來,使扶貧基礎更加穩定,成果更加可持續,加快農業和農村現代化步伐,全面推進農村振興。

四是營造良好的農村金融生態環境。良好的金融生態環境是金融助力農村振興的重要基礎。一方面,要在「硬體」上下功夫,加強農村金融基礎設施建設;另一方面,我們應該在「軟體」上下功夫,解決信用信息不對稱和金融消費權益保護薄弱的問題。

D. 加大「三農」領域金融支持

中國人民銀行印發《關於做好金融支持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重點工作的意見》,指導金融系統優化資源配置,精準發力、靠前發力,切實加大「三農」領域金融支持,接續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為穩定宏觀經濟大盤提供有力支撐。

《意見》指出,各銀行業金融機構要圍繞高標准農田建設、春耕備耕、糧食流通收儲加工等全產業鏈,主動對接豎世融資需求,強化糧食安全金融保障。規范發展供應鏈金融服務,加大對重要農產品生產加工、倉儲保鮮冷鏈物流設施建設等金融支持。積極開發適合油茶等木本油料特點的金融產品,支持油茶規模化種植和低產林改造。加強種源等農業關鍵核心技術攻關金融支持,提升種業育繁推產業鏈融資便利度。創新設施農業和農機裝備金融服務模式,穩妥發展融資租賃業務,支持農機裝備研發企業發行信用類債券。

《意見》強調,要圍繞農產品加工、鄉村休閑旅遊等產業發展特點,完善融資、結算等金融服務,豐富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小農戶專屬金融產品,支持發行鄉村振興票據,推動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深化信息協同和金融科技賦能,支持縣域商業發展、市場主體培育和農村流通網路建設。做好農民就地就近就業創業金融服務,拓寬農業農村綠色發展融資渠道。強化對農業農村基礎設施建設、人居環境改造等重點領域的中長期信貸投入。增強金融機構網點綜合化服務能力,加強與民生系統互聯互通,推進縣域基本公共服務與金融服務融合發展。

《意見》要求,要強化貨幣政策工具支持,進一步優化存款准備金政策框架,繼續加強支農支小再貸款、再貼現管理。改進金融機構內部資源配置,穩妥推進農村信用社改革。深入推進農村信用體系建設,繼續推進儲蓄國債下鄉,持續提升農村支付余仔肢服務水平,加強農村金融知識宣傳教育和金融消費權益保護,改善農村基礎金融服務。繼續加大對國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等脫貧地區的政策傾斜,保持脫貧地區信貸投放力度不減。認真落實定點幫扶政治責任,把定點幫扶「責任田」打造成金融支持鄉村振興「示範田」。

下一步,人民銀行將會同相關部門,加強政策宣傳和經驗總結,強化統計監測與考核評估,督促指導銀行業金融機構認真抓好《意見》貫徹落實工作,切實提升金融服務鄉村振興質效,助力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取得新進展、農業農村現代化邁出新步伐戚基

E. 金融機構支持三農發展情況的調查報告

金融機構支持三農發展情況的調查報告

在不斷進步的時代,報告與我們愈發關系密切,其在寫作上具有一定的竅門。那麼報告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我為大家收集的金融機構支持三農發展情況的調查報告,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隨著金融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國有商業銀行市場化運作不斷強化,對其縣級機構的布局不斷收縮和信貸許可權不斷上收,國有商業銀行縣級機構對農村經濟發展支持的色彩逐步弱化。對我縣農村經濟發展及農業生產發展支持的重擔落在了農村信用社一家身上。我縣農業生產基礎薄弱,加上農村信用社本身先天和歷史積累存在的問題,造成了對農村經濟發展的支持不力,一定程度上制約了農村經濟的發展。

一、基本情況

1、XXX縣情。XXX縣地處黃河岸邊,境內交通不便,礦藏貧泛,工業較為落後,是個傳統的山區農業生產小縣,傳統農業佔主導地位。農業人口5萬多人,占總人口的85%。據統計,20xx年農民人均純收入1196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000元,財政收入800萬元。

2、XXX縣金融機構格局現狀。隨著金融改革的深入,XXX縣建行、工行都相繼撤並,農發行降格為信貸組,目前只有人民銀行XXX縣支行、農業銀行XXX縣支行、 8家農村信用社法人機構、郵政儲蓄及保險代辦所等金融機構。其中農行和信用社這兩家金融機構從業人員144人;截止20xx年末,全縣金融機構各項存款余額15062萬元,各項貸款余額15599萬元。其中,農業貸款10990萬元,占各項貸款總額的70%。

二、金融機構支持三農發展情況

總體來看,全縣金融機構各項貸款中農業貸款額度呈逐年增長態勢。平均增幅10%。有的年份增加較快,有的年份增加較為緩慢,農業貸款占各項貸款的比重也呈逐年加大的`趨勢。其中農村信用社落農業貸款余額為5038萬元,佔到全部農業貸款的46%。

三、我縣農民收入增長緩慢的主要因素

1、農業生產基礎薄弱,抵禦自然災害能力差。主要還是靠天吃飯,穩產、高產田較少。20xx年開始XXX縣連續三年遭受了嚴重的自然災害,導致農業欠收,農民收入呈極不穩定

2、受國家產業政策的影響。我縣處於國家「退耕還林」政策的實施范圍內,使農民的耕地更少,近年來,農民的收入主要靠外出打工,而農民的自我保護意識不強,常有托欠農民工工資的行為發生,使農民成為受害者。

3、農民取得貸款難。一是從銀行信貸資金來源來看,銀行的資金主要來源於儲蓄存款,XXX縣整體經濟發展落後,商業銀行存款組織難度很大。二是從銀行信貸投向和規模分析來看,商業銀行市場化運營行為加大,追求利潤最大化行為導致農行放貸比以前更為為期不謹慎。公靠農村信用社的支農再貸款難以滿足需求,導致民間借貸一度流行。

4、從農民自身信用狀況分析,種種原因導致農民信貸戶信用狀況不佳。據調查,從20xx年,農村信用社大力發放小額農戶信用貸款以來,但貸款回收情況很不盡人意,部分農戶確因農作物欠收,養殖戶受市場行情影響,導致無力償還貸款,造成了農村信用環境差,難以取得貸款。

5、社會經濟環境和產業結構的影響。近年來縣委縣政府積極加大調產力度,逐步實施了「退耕還林」等工程,大力發展棗、草、羊等主導產業,從20xx年起,種植業和養殖業收入呈逐年上升趨勢,逐步發展起了一些養羊大戶,紅棗大戶和種糧大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農村經濟增長速度遠遠不如城鎮居民收入增幅。

四、金融機構支持」三農」發展的建議

1、優化經濟環境,強化政府服務職能。

一是優化整體經濟環境。一個良好的經濟環境,是農業發展壯大的基礎。地方政府應從當地實際出發,切實採取多種優惠措施,堅覺貫徹中央「一號」文件精神,把觸覺農民增收當作頭等大事來抓,支持「三農」發展。二是積極推進經濟產業結構調整,由政府牽頭,經貿委、計委、銀行等部門配合,建立信貸投入項目庫和制訂產業結構調整指導意見,積極引導農民調整農業生產結構,並以有效信貸投入促進農業產業結構調整。三是應強化政府服務指導的職能。簡化辦事環節,提高服務效率;規范職能部門的收費許可權,消除對農民徵收的不合理的稅費,切實減輕農民負擔;大力整治社會信用環境,加大執法力度,有效解決當前銀行依法維權執行難的問題,確實維護金融債權。

2、改進信貸管理,增加有效信貸投入。

通過改進當前信貸管理過於僵化的模式,按地區經濟發展水平和地方社會信用狀況,合理下放信貸管理許可權,提高信貸管理效率和經營效益。在信貸投入上積極扶持「三農」和農業產業結構調整。金融機構,特別是農村信用社要繼續引申小額信用貸款業務,在支持農民發展棗、草、羊等主導產業方面加大支持力度,在信貸政策的制定上不搞「一刀切」,充分考慮貧困山區農業生產特點,因地制宜、區別對待,合理制定不同的信貸政策,切實有效地扶持貧困山區「三農」經濟發展。

3、增強農民自身素質,提高社會信用。

在融資方面貧困地區農民要通過調整產業結構,提高農產品的技術含量,在與銀行的合作方面,要以誠為本,恪守信用,俗話說得好「好貸好還,再貸不難」,要不斷提高自身在銀行的信用等級。

;

F. 作為三農互聯網金融服務企業應如何服務三農

日前,國務院會議提出鼓勵互聯網金融發展,並且對接小微企業和三農領域發展,我認為是將是具有非常非常深遠意義的。在中國的普惠金融實踐中,積極運用大數據、物聯網、移動互聯網、雲計算等技術,積極服務中國廣大的三農工作,已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三農能力建設是互聯網金融發展關鍵點

互聯網金融看似和三農比較遙遠,但其實又非常貼切。解決幾億經濟活躍的農戶和一些貧困農戶的實際問題,我們認為有三個問題值得關注。

第一個問題,是資金獲取問題。過去很多金融機構講,遠離農村市場可能有各種各樣的原因。現在農村金融創新需要錢,錢從哪裡來這是一個問題?農村市場如何成為一個有效的市場?

在獲取資金方面,互聯網金融有得天獨厚的優勢。一邊是農村農戶優良資產,能夠由我們做好甄別信用。在信用甄別以後,他們這種小額分散的幾千、幾萬的優質資產,可以通過互聯網金融P2P方式和理財者對接。

都市的理財者把可以小額的資金通過P2P借給農戶。這種方式可以把資金打得很散,甚至一百塊錢都可以。這是一種商業的、可持續的模式,理財者可以獲得7%至11%甚至更高的回報。從它的期限來看。有的種植、養殖項目長達9個月時間,有的長達一年甚至更長時間,但這種方式確實可以對接成本較低的資金。

其實當年國開行也曾面向農村市場,做這種批發資金,但是它的基礎成本可能高達8.5%。而且這些錢從國開行開始一層一層的滲透,到最基層的農戶手裡,可能成本更高。

但今天商業性P2P卻可以達到8%至12%的回報幫助同樣的項目,這樣的出借人可獲取的回報也很豐厚,對於農戶而言成本也不是太高。所以P2P具有商業可持續性,P2P是幫扶三農走得通的路。

物聯網助力融資租賃風險控制

第二個問題,是如何在信息比較缺失的情況下,如何幫助農戶建立信用?我們認為,如果沒有農村的金融體系信用這方面的建立,資金就不會進入到農村市場。所以就要在農村信用體系建設相對滯後的背景下,如何幫助過往信息缺失的農戶建立信譽,幫助農村市場建立信用體系。

在這方面,我們使用了物聯網的技術,協助建立信用體系。在內蒙等地,我們做基於農機具的融資租賃。農村搞產業化、集約化運營,需要十萬、二十萬、三十萬的農機具,農民買不起,就是基本的拖拉機、收割機,烘乾塔這樣的。可是如何控制風險呢?我們的農機具上面都是有GPS的,都是有標簽的,這就是物聯網概念的具體應用,農機上面都有感測器,知道它每天在哪裡,它如果動來動去的話,知道它實時情況如何。這種物聯網概念技術的應用,使得農機融資租賃業務得以順利展開。

P2P平台對接三農能力建設

第三個問題,是普惠金融、包容性金融的根本問題。即除了錢之外,還要能夠幫助目標人群做能力建設。

如果我們服務的企業是聯通、中石化[微博]這樣的行業巨頭,你不太需要告訴他如何做電信生意,如何做石油生意。但是,當我們的小金融、微金融,所服務的目標對象,是小微企業主和農戶,那麼除了給他小額的資金支持外,還要幫他做能力建設方面的幫扶,這樣才能讓他更好開展生意。

我們如何能夠幫助農戶獲取資訊、提高能力呢?如何幫助農戶把他生產的東西賣出去?我們認為,也可以用互聯網金融的方式,資訊更多的時候,是一個信息流互聯網金融平台便可以起到作用。與此同時,就現在農村農戶來講,農戶生產的東西可以用互聯網金融平台之上的一些手段和出借人有效對接。我們前段時間做的果品項目就是這樣,我們生產蘋果的農戶就可以把它的蘋果直接和理財者的需求對接起來,類似這樣基於資訊服務,基於產品的對接,幫助農戶搞能力建設。這是從資金獲取,信用建立,能力建設三個方面互聯網金融如何幫助他們,我們覺得我們有很大的空間,未來,農村金融的成長空間是巨大的。

P2P實踐不忘公益金融

另外對於那些農村貧困用戶,互聯網金融應該怎麼做呢?

從公益金融海外經驗方面來講,美國有KIVA這樣的P2P模式,美國的人士25美元就可以借給非洲貧困婦女做項目,一年以後錢還給他,他在借給下個人,不收取回報,或者收取極低的回報。這樣的模式8年前在KIVA開始實踐,到現在已在全世界面向貧困農戶,25美元一份,累計出借已達幾億美金。

我們也有類似的項目,這是純公益的P2P。最低100塊錢一份份額,都市的愛心人士就可以借給貧困農戶,所有農戶的信息都是上網的,愛心人士可以在網上看到創業故事,農戶過往還款的信用歷史信息也都在網上一目瞭然。這些貧困的農戶是由當地駐農的NGO組織評審管理的小額信貸實施的,用的方式也是互聯網方式。這樣的模式通過愛心、通過金融、通過互聯網的方式輸出到農村。

NGO小農信貸組織在中國的發展,還需要有很大提升空間。通過互聯網金融和三農對接完全可以解決資金問題。

構造創新服務平台

從未來發展角度看,不論是小微企業,還是三農工作。我們認為大數據金融技術正在成為我們未來服務信用工作的基礎系統。

客戶是什麼樣子的,他們有多少人,他做了什麼事情,大數據都能一目瞭然。大數據不但能幫助小微企業主和廣大客戶做好業務。同時還大大幫助互聯網金融服務提供商等合作夥伴降低風險,還增強黏性。基於互聯網,基於雲計算,基於大數據的革命,正在給客戶的能力建設、資金獲取和信用建立帶來質的飛躍。

未來,我們完全可以看到科技發展在金融服務中的廣泛應用,從最初的風險管理到產品輸出,一條完整的金融服務產業鏈,有望盤活中國農村經濟活動的方方面面。與此同時,我們期待互聯網金融可以獲得長足發展,為中國三農工作提供更好的助力和翅膀。

G. 縣域金融怎樣服務三農,服務農村

提高農村金融的服務水平直接關繫到「三農」問題的解決,關繫到黨的各項農村工作方針政策能否得到有效落實。
一、當前農村金融服務的現狀
1.農村信用社正在成為服務「三農」的主力軍。近年來,國有商業銀行逐步退出農村市場,而農村信用社依靠其網點多人員多的優勢,不斷強化為「三農」服務的宗旨,加大支農力度,拓寬支農領域,增強服務效能,存貸款業務取得了長足的發展,市場份額不斷攀升,社會影響逐步擴大,支農服務的主力軍作用日益顯現。
2.傳統的存貸款業務仍是農村金融服務的主要內容。近年來,農村信用社廣泛吸收農民的閑散資金,大力開展組織資金工作,各項存款增長很快。同時農信社還加大了貸款投放,辦理了助學貸款、扶貧貸款、農戶小額貸款、聯保貸款等,取得了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促進了農民的增收。
3.農民金融意識增強。近年來,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農民的金融意識明顯增強。逐漸明白了「借雞生蛋」、「花明天的錢圓今天的夢」的道理,農民金融意識的提高也反映出農村金融服務水平的不斷提高。
二、提高農村金融服務水平的制約因素
1.服務主體缺位。國有商業銀行大幅度地撤並農村營業機構,向大中城市集中,致使國有商業銀行在農村作用弱化;作為承擔農村政策性金融服務重任的農業發展銀行業務范圍狹窄,僅僅圍繞糧棉油收購做文章,成為「糧食銀行」,難以體現政策性金融機構在農業發展中的支持作用;此外,農村保險機構缺乏;郵儲只吸存不貸款,資金分流現象嚴重。農村市場只有農村信用社一家提供金融服務,農村金融服務的主體明顯缺位。
2.服務品種單一。銀行票據承兌、代理收費等中間業務在農村沒有開展;各種金融產品及服務項目例如理財和網上銀行、銀行卡業務鮮有辦理;保險在農村開辦的品種也不多,致使投保率低和人均保險金額少。農信社除了提供信貸資金外,金融服務品種不多,難以滿足農村經濟多層次的需求。
3.服務總量不足。最重要的農業信貸投入相對不足,一是農信社資金通過拆借和購買有價證券方式轉移;二是郵政吸收的儲蓄上存轉移了資金;三是國有商業銀行鄉鎮分支機構的存款上存,而使農村資金向其他行業轉移和分流,導致了農村信貸資金來源不足,農業信貸總量投入不足,信貸投入增長落後於經濟發展的增長。
4.服務機制不順。首先,農村經濟分散化經營同農村金融集約化發展之間存在著矛盾。目前我國農業生產基本上還是以農戶為單位分散經營,農戶貸款的發放額小、面廣、量大,而農村金融在向商業化轉軌的進程中實行集約化發展戰略,這使農業發展中的經營分散化與金融服務集約化目標產生沖突。其次,農業產業化與農村金融服務專業化的發展步調不一致。在市場的導向下,各地出現了不同層次的農業產業化趨向,而農村金融機構卻不能提供相配套的信貸、進出口結算等專業化服務,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農村經濟的發展。再次,當前農村經濟對金融服務的需求呈現日益擴大及多元化的趨勢,但農村金融服務不論是在體制設計,還是在產品、服務的需求滿足程度上都存在著缺陷。
三、提高農村金融服務水平的建議
1.進一步加強農村金融服務體系建設。一是加快農業發展銀行改革,擴大其業務范圍,增加農業開發、農田水利基本建設等中長期信貸業務。二是加快農信社改革,建立規范化的合作金融體制,完善服務功能,為「三農」提供快捷、優質的金融服務。三是放開管制,允許設立民營銀行,增加為「三農」服務的金融機構。
2.創新金融產品。盡快開辦通存通兌、異地存取款、辦理代繳費等業務;盡快開發一些低費率、廣覆蓋的保險服務產品,特別是要推出進城務工民工的保險險種。
3.建立農村資金迴流機制。一是擴大農村信用社存款利率浮動幅度,增強其組織資金的能力;二是中央銀行加大對農村信用社的再貸款支持力度;三是進一步建立完善郵政儲蓄資金迴流農村機制;四是規定商業銀行每年新增存款的一定比例投放到農業或涉農領域。
4.拓寬支農領域。開發創業貸款、勞務輸出貸款等產品。要把信貸與科技開發結合起來,支持科技研究,促進科技成果的轉化。把信貸與農村教育結合起來,幫助農民掌握實用技術,切實提高素質,使其成為新時代知識農業的主力軍。通過科學合理地確定信貸投向,拓寬支農領域,提升信貸服務的層次。
5.改進支農方式。針對農戶貸款額小、面廣、量大的特點,農村信用社要繼續增加小額信用貸款和農戶聯保貸款的投放,完善小額信貸機制,開展現場放貸,設立「貸款專櫃」,簡化手續,採取「一次核定、隨用隨貸、余額控制、周轉使用」的辦法。

閱讀全文

與金融支持實經濟和服務三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杠桿斜放的物體阻力 瀏覽:889
融資租賃年限平均法 瀏覽:421
海南分銷傭金規定 瀏覽:383
金融資本引入 瀏覽:788
甘肅信託費用 瀏覽:36
cdr融資融券 瀏覽:29
鑫寶金融科技有限公司電話號碼 瀏覽:330
產鈷的上市公司 瀏覽:566
羅斯公司理財第十版答案 瀏覽:679
上海期貨交易所的組織機構是什麼 瀏覽:73
個體工商戶可以做外匯嗎 瀏覽:753
境外期貨交易圖書 瀏覽:564
裕豐公司貸款集合資金信託計劃 瀏覽:263
金融服務實體經濟存在不足 瀏覽:623
威海商行理財產品快樂寶 瀏覽:26
蘇丹屬於外匯管制 瀏覽:275
京東旗下的貸款 瀏覽:605
銀行理財師總結報告 瀏覽:628
外匯street網 瀏覽:709
中行匯率621 瀏覽: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