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為何創建普惠金融服務站
為農村居民提供便利的金融服務。
普惠金融工作站為村民就近提供了小額取款、轉賬繳費、余額查詢明敏等金融服務,銀行機構的服務觸角得到延伸,讓農村居民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便利的族培服務。
普惠金融服務站是我行按照統一標准和管理要求,在鄉(鎮)、村創建的提供助農取款、轉賬匯款、刷卡消費、余額查詢等金融和便激穗枝民服務的綜合服務平台。
② 銀行在推進普惠金融發展方面面臨哪些問題,有何對策
2005年,世界銀行小額信貸年會首次提出 「普惠金融」(Inclusive Finance),也稱「包容性金融」。 一般認為,普惠金融是指在金融機構成本可負擔的前提下,通過不斷競爭和創新,以保證金融服務排斥對象逐步獲得其需求的相關服務。
2015年12月, 我國印發《推進普惠金融發展規劃(2016-2020年)通知》 ,明確:到2020年,要建立與全面建成小康 社會 相適應的普惠金融服務和保障體系,特別是要讓小微企業、農民、城鎮低收入人群、貧困人群和殘疾人、老年人等及時獲取價格合理、便捷安全的金融服務。
近年來,在政策引領和推動下,我國銀行業採取一系列措施發展普惠金融,如大型銀行紛紛成立普惠金融事業部,中小銀行加大金融產品和服務創新,擴大基礎金融服務覆蓋面,提升金融服務的便利性,強化薄弱緩解的金融服務供給,取得較為明顯的成效。
不過, 我國普惠金融還存在一些不足和問題 。我國幅員遼闊,經濟發展不均衡,區域發展水平不一,全面推進普惠金融面臨著較大挑戰。近年來,打著「普惠金融」旗號而進行的偽創新在我國大行其道,侵害了金融消費者合法權益,也在一定程度上了擾亂金融秩序,影響 社會 穩定。在這種情況下,普惠金融如何做到「成本可覆蓋」「風險可控制」仍有待進一步 探索 。
要改變普惠金融的不足和問題,除需要加大政府的資金投入和政策支持、做好基礎設施及信用環境建設外,重要的是藉助數字技術的深度應用和創新推動我國普惠金融進一步發展。2016年9月,二十國集團(G20)杭州峰會發布《數字普惠金融高級原則》,提出「數字普惠金融(Digital Inclusive Finance)」。毫無疑問,數字普惠金融引領是普惠金融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出路。 從銀行層面看 ,關鍵是堅持商業可持續原則,依靠金融 科技 創新產品和服務, 探索 普惠金融發展新模式,走數字普惠金融發展之路,提升普惠金融服務能力和效率。
普惠金融的范圍很廣泛,普惠金融就是所有人都能有機會較便捷、較低成本獲得他們需要的金融服務,包括存取款、小額貸款等,甚至還包括零錢兌換。如要得到更准確的答案還應說具體點。這里說下在農村推小額貸款的問題,這是普惠金融的重要內容,最大困難是平時找不到人,都外出務工了,再就是放貸款後,到期收款難。如要進一步了解,可私聊。
問題一:普惠競爭激烈,產品同質化嚴重。
一方面,目前各行在普惠產品的營銷上並無行業較統一的利率定價,因此在營銷過程中,容易出現「利率戰」和搶挖現象,使企業融資結構不穩定,或出現盲目擴張的行為。
另一方面,為適應新舊動能轉換過程中小微企業的融資需求,有效增強客戶粘性,建立與現代化經濟體系相適應的小微企業服務新模式,目前四行均已創新推出「互聯網+企業納稅貸產品」。比如目前市場上的四款企業納稅信用貸款產品,如下表所示:
總體上看,以上產品均通過大數據連接工商、稅務、財務等模型,實現大批量在線獲客,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信息不對稱和擔保難問題,同時極大提升了服務效率和便利程度。但從產品開發及客戶定位上看,如何進一步加強產品創新,打造有特色的小額化信貸產品體系,是普惠金融業務拓展中面臨的挑戰。
根據近日《銀保監會發布2020年一季度銀行業保險業主要監管指標數據情況》顯示,一季度末,商業銀行不良貸款余額、不良貸款率均有所上升,但信貸資產質量總體平穩,主要是由於結構性因素和疫情帶來的短期性沖擊造成了一季度銀行業不良貸款率的上升,不良的爆發還存在滯後性,這也給銀行拓展普惠業務帶來挑戰。
近年來,部分銀行已經組建普惠金融事業部,初步建立起能夠實現綠色金融、普惠金融與農村金融有機融合的組織架構和高效的運營機制。
但從普惠條線從業人員人數上看,兼職普惠業務的居多,尤其是在縣域等普惠業務十分重要的基層網點。
總體而言,銀行普惠條線呈現出專業化團隊建設發展滯後的問題。一方面是客戶經理隊伍人員不足。轄內部分支行客戶經理業務受理速度跟不上小微企業的發展速度和他行營銷速度;另一方面是從事小微企業業務的團隊專業化程度不高。目前為適應市場競爭和發展需要,小微金融產品更新迭代速度很快,但部分客戶經理習慣於傳統小微信貸業務的辦理流程,對新型小微企業產品的接受度不高,對產品開發設計、服務創新和風險管理方面的基礎都相對薄弱。
對策:
(一)強化理念更新,充分認識深抓小微企業金融服務創新的戰略意義。
(二)強化服務內功,全面推進小微企業金融服務體制機制的創新。
(三)強化戰略聯盟,著力完善小微企業金融服務創新的生態環境。
(四)強化隊伍建設,培育一支能征善戰的優秀團隊。
2005年聯合國推出普惠金融概念後,國際 社會 開始對其廣泛關注。欠發達國家、地區大力推動 普惠金融發展 ,許多國家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績。近年來我國政府也不斷發文大力推動我國普惠金融的發展,旨 在 讓 社會 各階層和群體都能夠享受適當、有效的金融服務,從而建立有效、全方位為 社會 所有階層和群體提供服務的金融體系。
在 政府大力推動、 社會 各界共同努力下,中國的普惠金融服務取得了驚人的進步,初步建立了多元化的服務體系,服務覆蓋面達到一定水平,移動互聯網支付得到一定普及。根據中國人民 銀行 發布報告顯示,截至2018年末,普惠金融貸款余額達到13.39萬億元人民幣。但相較於其龐大的服務對象和資金需求,普惠金融的發展與我國經濟 社會 發展的要求和 社會 的期望還是有非常大的差距。如何進一步推動 普惠金融發展 已經成為我國深化金融體制改革的重要議題。
1 我國 普惠金融發展 中暴露的 問題
1.1 普惠金融頂層設計不到位
近年來,我國的國家層面對普惠金融的發展高度重視,出台了很多相關的政策文件來推動其發展。這些文件 在 宏觀層面上對普惠金融的發展進行了規劃,但是沒有進行細化,對普惠金融沒有一個系統性的布局,從而導致金融機構 在 發展普惠金融時缺乏主觀能動性。
另外, 在 普惠金融基礎設施 方面 頂層設計也存 在問題 。首先,普惠金融相關的法律體系沒有健全,導致普惠金融的發展缺乏清晰的法律規范。其次,普惠金融信用體系建設緩慢,由於普惠金融服務對象比較特殊,導致普惠金融信用體系建設困難重重。最後,普惠金融的監管政策不健全,導致普惠金融監管的缺失。
1.2 對普惠金融認識不到位
無論是普惠金融服務的提供者還是消費者都存 在 對普惠金融認識不到位的情況。部分普惠金融服務的提供者對普惠金融存 在 誤解,把普惠金融等同於「扶貧」,要不就是忽視了風險 問題 ,降低信貸標准,盲目 推進普惠金融 的發展,要不就是感覺風險過大,不願提供普惠金融服務,使得普惠金融的發展受阻。
同時,由於普惠金融服務的消費者是弱勢群體,這類人群受教育程度比較低,對金融不甚了解。他們很容易 在 對普惠金融提供的產品一知半解的情況下,只看到了高額回報卻忽略了風險 問題 ,結果與服務提供者產生糾紛。還有一些不法機構利用消費者金融知識的貧乏,假借普惠金融的名義,做一些詐騙的違法行為,產生非常不好的 社會 影響,從而制約 普惠金融發展 。
1.3 普惠金融服務體系不健全
目前,我國已經初步建立了以商業 銀行 為主、多種金融機構並存的多元化普惠金融服務體系。但是由於以商業 銀行 為代表的大型金融機構的主要服務對象是高端客戶,對 普惠金融發展 缺乏重視,導致普惠金融進展很慢。而以小額貸款公司、村鎮 銀行 為主的金融機構雖然服務對象主要是農村金融、小微金融,但是其自身實力不足、技術相對落後,導致其服務不夠深入、覆蓋面不廣。政策性金融機構則大多數是靠財政撥款,缺乏商業可持續性,無法保障普惠金融的持續發展。
1.4 普惠金融風險控制體系不健全
普惠金融由於服務對象的特殊性,具有高風險的特性。普惠金融除了要 面臨 著信用風險、利率風險、運營風險、流動性風險、國家風險等傳統風險之外,還要 面臨普惠金融發展 過程中衍生出來的技術風險、法律風險、信息安全風險、資金挪用風險、洗錢和套現風險。[1]普惠金融更需要建立健全的風險控制體系。
而目前我國的普惠金融沒有建立起安全有效的風險防範體系, 在 風險控制 方面 存 在 較大的 問題 。普惠金融消費者主要是長尾群體,信息收集難度大,導致其風險控制的難度非常大、調查成本非常高,傳統的風險控制方法根本不能適應普惠金融的風險控制。[2]因此許多金融機構罔顧風險,導致大量風險積聚。
1.5 普惠金融產品創新能力不足、融資成本高
目前普惠金融服務的提供者雖然推出許多普惠金融產品,但是大多數產品設計存 在 許多 問題 , 在 貸款金額、貸款期限、擔保方式等 方面 設計呆板,同質性強,缺乏創新,尤其是利率 方面 普遍較高。普惠金融消費者來源廣泛,需求也不一而足,這些產品往往根本不能滿足其需求。而且,大量普惠金融產品消費者缺乏對產品的鑒別能力,監管部門對產品的監管不到位,導致普惠金融產品的市場混亂,普惠金融的風險加大。再加上目前大多數普惠金融產品的融資成本都 在 15%~20%左右,雖然要比高利貸低,但是卻遠遠高於 銀行 的貸款利率。這無疑對普惠金融產品的推廣、普惠服務的提供都帶來不利影響。
2 促進我國 普惠金融發展 的對策建議
2.1 加強頂層設計,完善普惠金融基礎設施建設
普惠金融的發展應該是以市場為主導,但是也離不開政府的規劃與引導。我國政府應該進一步細致規劃普惠金融的發展, 在 統籌規劃、均衡布局、組織協調、政策扶持等 方面 做出系統性的布局,建立更具包容性的普惠金融體系,提高金融資源配置效率,使得 社會 效益與經濟效益實現有機統一。
在 普惠金融基礎設施 方面 ,首先要加快普惠金融相關法律體系建設的步伐,積極出台普惠金融法律法規,對普惠金融的發展進行規范的同時為其保駕護航。其次,加快普惠金融信用體系和信用平台建設,積極結合金融 科技 ,擴大現有信用體系的覆蓋面,緩解 普惠金融發展 中遇到的信息不對稱的 問題 。最後,加強監管,完善普惠金融監管工具箱,及時打擊不法行為,糾正擾亂市場秩序的行為。
2.2 提高認識,加強對金融消費者的教育和保護
一 方面 ,對普惠金融服務的提供者加強培訓、提高認識,使其清楚認識到普惠金融不是「扶貧」。普惠金融雖然是針對弱勢群體的一種金融模式,但業務面非常廣、資金需求非常大,是一片業務「藍海」,等待普惠金融服務的提供者大力開拓。同時發展普惠金融時不能罔顧風險,不能盲目推進,應遵循市場規則積極推進。
另一 方面 ,要完善消費者教育保護體系。普惠金融服務的提供者應藉助互聯網、微博、微信、宣傳冊、宣傳流動車等工具積極進行金融知識掃盲,普及金融知識,使普惠金融消費者能夠理性地運用金融工具來享受金融服務。同時,政府應制定消費者權益保護政策,發生金融消費糾紛時妥善處理,保護弱勢群體的合法權益。如此,方能營造出一個良好的金融生態環境,更好地推動普惠金融的發展。
2.3 健全完善普惠金融服務體系,深化金融體制改革
國家應加快現有傳統商業性金融機構的改革轉型,積極引導以商業 銀行 為代表的大型金融機構繼續支持普惠金融的發展,擴大其 在 普惠金融市場的滲透率和覆蓋面,提高服務水平和質量。國家應 在 現有小額貸款公司、村鎮 銀行 等金融機構的基礎上,學習格萊珉 銀行 的經驗,通過完善相關配套政策、提供政策支持等方式,引導各類資本進入普惠金融市場,成立專門的普惠金融機構,以此增強直接服務普惠金融消費者的力度。政策性金融機構的職能和能力也要進一步拓展和加強,全面扶持普惠金融的發展。
2.4 藉助金融 科技 ,健全普惠金融風險控制體系
隨著普惠金融的高速發展,潛 在 的金融風險也正 在 不斷積聚。目前大部分普惠金融服務的提供者對風險的防控仍然採用傳統的風險控制體系,這已完全不能滿足我國普惠金融的發展需要。我國已經形成了一套以互聯網為基礎的現代化的 普惠金融發展 體系, 在 風險防控時我國也應該藉助金融 科技 的特徵將其合理地運用到普惠金融的風險防控中去,建立一套與我國普惠金融體系相匹配的普惠金融風險控制體系。普惠金融服務的提供者應該積極主動將大數據等金融 科技 運用到普惠金融業務的貸前、貸中、貸後每個環節中,提高自身的金融風險分析和評估水平,完善風險控制模型,准確識別、預警、防控普惠金融風險。而各級政府也應出台相應的扶持政策,推動普惠金融數字化的進程。
2.5 降低融資成本,推出產品定製化服務
普惠金融服務的提供者應該根據消費者金融需求多樣性的特點,加大自主創新力度,結合金融 科技 ,為消費者提供定製化服務。普惠金融服務的提供者可以根據消費者不同的金融服務需求,結合消費者自身的情況, 在 貸款金額、貸款期限、貸款利率、擔保方式 方面 進行合理設計,為其提供優質的普惠金融服務。 在 普惠金融產品創新時,尤其要注意擔保方式創新,不能僅僅局限於不動產抵押擔保,要積極嘗試保險基金擔保、互助聯保、再保險擔保等擔保方式。產品貸款利率設計時要走保本微利之路。普惠金融應該是以低成本、廣覆蓋、易獲得、可持續的方式向消費者提供金融服務。普惠金融服務的提供者應該 在 經濟利益和 社會 利益中找到平衡點,切實為普惠金融消費者提供「普惠」的金融服務。
③ 中國銀行是如何通過擴大普惠金融服務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中國銀行通過擴大普惠金融服務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措施如下:
1、加大小微企業貸款支持力盯並度,支持小微企業發展。
2、加大農村金融服務力度,支持農村經濟發展。
3、凱老跡含褲加大社會保障金融服務力度,支持社會保障體系建設。
4、加大消費金融服務力度,支持消費者消費。
5、加大綠色金融服務力度,支持綠色發展。
④ 關於銀行會如何開展普惠金融問題
銀行的一般舉措:
1、加大資金供給,緩解普惠金融重點領域融資難融資貴。
2、加強渠道建設,提升普惠金融服務便利性。一是推進線上服務。二是加快自助銀行建設。廣泛鋪設,推進鄉鎮市場。
3、拓展服務模式,提高普惠金融服務可獲得性。
4、創新驅動,推進普惠金融業務商業化運作。
5、多措並舉,建立專業化經營機制。
6、普惠金融數字化
拓展資料:
普惠金融,是指立足機會平等要求和商業可持續原則,以可負擔的成本為有金融服務需求的社會各階層和群體提供適當、有效的金融服務。
小微企業、農民、城鎮低收入人群、貧困人群和殘疾人、老年人等特殊群體是當前我國普惠金融重點服務對象。
大力發展普惠金融,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必然要求,有利於促進金融業可持續均衡發展,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助推經濟發展方式轉型升級,增進社會公平和社會和諧。
2018年8月5日,由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與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台、微眾銀行合作編寫的中國普惠金融創新報告(2018)在北京公開發布。10月,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發布《中國普惠金融發展情況報告》摘編版。
普惠金融這一概念由聯合國在2005年提出,是指以可負擔的成本為有金融服務需求的社會各階層和群體提供適當、有效的金融服務,小微企業、農民、城鎮低收入人群等弱勢群體是其重點服務對象。
當前,國際社會發展普惠金融雖已取得一定成績,但仍有不足,根據世界銀行估算,2014年仍有約20億成年人無法享受到最基礎的金融服務。
為了進一步推動全球普惠金融發展,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易綱在京指出,在召開的G20峰會上,普惠金融將被列為重要議題之一,有3個關於普惠金融的重要文件會提交給峰會討論。
據了解,這3個文件分別為:一是《G20數字普惠金融高級原則》,包含8項原則,66條行動建議,這是國際社會首次在該領域推出高級別的指引性文件;二是《G20普惠金融指標體系》升級版,增加了數字普惠金融領域的新指標;三是《G20中小企業融資行動計劃落實框架》,提出改善中小企業徵信體系、鼓勵動產抵押融資、改革中小企業破產制度三項優先改革措施。
⑤ 金融支持小微企業發展
C
金融
編輯評論/注釋
文章| 《中國金融》第6期,2022
在社會主義新時代,小微企業在激發市場運行活力、培育經濟發展動能、促進產業優化升級、支撐國計民生等方面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做好小微企業金融服務工作,既是構建雙循環發展新格局、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有力抓手,也是激發市場主體活力、落實「六穩」「六保」要求的重要保障。也是推進金融供給側改革,加快銀行業務戰略轉型的必由之路。
建立機制,加強保障,明確小額信貸發展戰略。
集中統一思想,從戰略高度規劃和推進小微金融業務,不斷完善戰略規劃、考核評價、激勵機制、資源配置等頂層制度設計。充分激發小微金融業務發展的動力、活力、能力和潛力,形成「全行一盤棋」的良好發展局面。
確立普惠金融發展戰略。2021年,中國銀行正式將普惠金融明確作為全行「八大金融」戰略之一,舉全集團之力加大小微企業金融服務投入力度。緊密圍繞產品創新、數字轉型、綜合服務、渠道建設等方面重點發力,力爭在「十四五」期間實現推動普惠業務跨越式增長、打造數字化線上化發展引擎、建設全功能綜合服務平台等系列戰略目標。
強化績效考核和資源配置。一方面「立好規矩」,完善內部考核激勵機制,擴大普惠金融、小微業務的考核權重至超過10%,提高小微企業首貸戶、信用貸款、中長期貸款、續貸業務佔比的考核要求。另一方面「備足糧草」,持續加大對小微業務的財務、人力、科技等資源投入力度,科學實施不良容忍和盡職免責制度,建立「敢貸、願貸、能貸」長效機制,鉛斗彎點燃基層內生發展「自驅力」。
創建「量化積分評價體系」。注重強基礎、練內功、提後勁,把分行小微企業服務能力量化分解至政治建設、組織建設、業務推動、風險管控、創新發展五大方面40多個維度,採取「積分制」進行綜合評價,比如,建立網點普惠金融服務質效承諾機制可積1分、研發區域特色線上融資產品最高可積3分,引導分行不惟指標、不惟考核,全面增強服務能力,在完成「規定動作」的同時做好「自選項目」。
優秀的模式和強大的產品,打造統一的小額信貸模式。
自2008年在業內首創「信貸工廠」業務模式以來,中國銀行一直深耕小微金融服務領域。近年來,以「綜合經營、雙輪驅動、三大利器、四種場景」為主線,著力構建金字塔形的立體化、多層次、全方位的小額信貸服務體系。以中國銀行「惠心願」為品牌,建立了涵蓋行業、個體工商戶、網路融資等八大系列小額信貸產品和服務,覆蓋50多個領域。
對公對私一體運營。建立完整統一的小微金融業務模式,由普惠金融事業部統籌管理全行小微企業法人、小微企業主、個體工商戶等各類小微客群銷卜,全面打通對公、對私營銷管理、產品流程、數據系統與風控機制,實現產品標准化、作業流程化、生產批量化、隊伍專業化、管理集約化和風險分散化,形成「1 12」的發展合力。
線上線下雙輪驅動。線上方面,加快推進數字化轉型,提升「平台 數據 模型」基礎能力,推動展業模式由「專家經驗式」向「數據驅動式」轉槐悶變。目前中國銀行已形成「信用貸」「銀稅貸」「抵押貸」「經營貸」「稅易貸」五大線上產品系列,2021年小微企業線上貸款余額較上年新增超過26倍。線下方面,持續升級「信貸工廠」,通過擴大准入范圍、提升審批許可權、優化流程機制、簡化審查資料,提高授信審批效率,提升敏捷反應能力;2021年中國銀行「信貸工廠」客戶近14萬戶,授信余額近6000億元。下沉服務重心、延伸服務觸角,分別建設1500家、400家、120家普惠金融、鄉村振興、科技金融特色網點,打造服務小微、三農、「雙創」客群的前沿陣地。
四類場景靈活便捷。深度參與「智慧政務」建設,攜手政府機構共建「數字共同體」;2021年,作為首家金融機構成功對接中央國家機關政府采購中心金融服務平台,中國銀行利用「政采貸」幫助政府采購上游供應商解決融資難題。積極踐行鄉村振興戰略,為涉農小微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等三農主體提供「致富貸」線上融資產品,有效突破傳統農業信貸「客戶信息少、服務半徑小、獲客成本高、緩釋不充分」等難點。大力支持穩外貿、穩外資,推出「單一窗口融資」及「外貿貸」等特色線上融資業務,根據企業的貿易結算、出口退稅等情況自動核定信用額度,為小微外貿企業開拓國際市場保駕護航。順應數字經濟發展趨勢,聚焦集成電路、數字安防及數字產業集群,創新科技等級、專家評審、財政資助、投融資階段等量化評價體系,支持數字經濟領域優質小微客戶成長。未來中國銀行將秉承開放共享理念,致力於打造「1」個智能普惠金融平台,打通個人、企業、政府、金融機構「4」類客群普惠服務邊界,搭建「N」重普惠金融服務場景,薈
聚多元戰略合作方,建設無界開放的普惠金融服務生態。
求突破、勇創新,深化關鍵戰略領域支持
緊密圍繞國民經濟發展的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中國銀行加大對科技創新、產業鏈供應鏈、三農經濟、「走出去」「引進來」等領域小微企業的金融支持,促進小微金融與科技金融、產業鏈金融、縣域金融、跨境金融等重點戰略融合發展,幫助小微企業成長為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中堅力量。
構建「專精特新」中小企業銀政合作體系。深化與工信部的戰略合作,大力支持中小企業「專精特新」發展,做大「多元化合作」,做深「專屬化服務」,做實「精細化管理」,幫助小微企業成長為創新重要發源地。打造「『專精特新』成長之路」專屬模式,為「小巨人」「單項冠軍」「隱形冠軍」各類企業提供集信貸、投資、申請輔導、撮合交易等為一體的綜合金融服務產品;大力推廣「中銀專精特新普惠行」、首屆「專精特新」中小企業跨境撮合對接會等主題活動。目前中國銀行已為近1.5萬家「專精特新」企業提供授信支持,余額超過1100億元,得到國務院領導充分肯定。
打造知識產權融資服務「首選銀行」。大力推進知識產權金融創新,幫助拓寬企業融資渠道,促進知識產權資源價值實現,激發市場主體創新動能。與國家知識產權局合作成立「知識產權融資創新實驗室」,構建知識產權「政產學研」全面合作機制,探索建立貫穿價值發現、風險評估、風險處置等環節的知識產權金融新模式。針對傳統知識產權融資三大痛點,研發普惠型知識產權質押融資產品「知惠貸」:根據企業整體價值分級匹配不同的信用額度,應對知識產權「價值識別難」;利用大數據技術,解決專利技術「評估變現難」;加強貸前、貸中、貸後全流程管理,緩解「風險控制難」。2021年,中國銀行知識產權質押融資累計貸款金額360億元,質押登記項目超千個,各項指標居金融機構首位。
創新普惠型產業鏈供應鏈服務模式。遵循「向『1』要客群質量、向『N』要客群數量」的思路,加大對小微客群高度密集的供應鏈上下游綜合信貸支持,讓供應鏈金融真正惠及更多的市場主體。深入拓展傳統「強信用」模式下的政府或核心企業供應鏈,為供應鏈長尾端小微企業增信賦能;不斷加強「強數據」模式下與電商平台或專業供應鏈管理平台的互聯互通,藉助數據鏈和證據鏈,將「1 N」拓展至「1 N N」;積極探索「強場景」模式下的生活場景平台合作,深入挖掘小微客群B2B、B2C場景業態。目前,中國銀行已推出「華為惠貸」「小米貸」「美團貸」等多款普惠型「鏈式惠貸」服務模式,通過「單鏈探索——多鏈復制」、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推動形成大企業、小企業、金融企業和服務平台全鏈條合作共贏的局面。
找准鄉村縣域振興發展「中行賽道」。圍繞「五大振興」總體目標,大力支持新產業、新業態發展,構建中行特色助農發展模式。產業振興方面,陸續推出「農田貸」「光伏貸」等系列涉農產品,全面加大對農產品穩產保供、農業產業升級優化、農產品流通體系建設等重點領域的金融支持。生態振興方面,積極探索碳排放權抵質押業務,打造「低消耗、低殘留、低污染」綠色示範項目,推廣「樂家貸」「宜居貸」等「美麗鄉村」金融服務模式。文化振興方面,研發「創業貸」「民宿貸」等特色產品,支持研學教育、田園養生、拓展訓練等新型農文旅產業一體化發展。組織振興方面,打造特色鄉村振興金融服務示範區,暢通三農服務「毛細血管」。人才振興方面,開設「鄉村振興學堂」和「慧政學堂」,支持鄉村人才培養,幫助基層幹部提升經濟管理與社會治理能力。
深入助力暢通國際國內雙循環。早在2014年,中國銀行就在業界首創「中小企業跨境撮合服務」,搭建中小企業全球互聯互通平台,幫助企業深度融入全球資金鏈、價值鏈、產業鏈。近年來,中國銀行一直致力於中小企業國際化、全球化發展,迄今已舉辦包括中國—中東歐國家中小企業跨境對接會、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企業供需對接會、歷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貿易投資對接活動等在內的89場企業對接活動,為來自全球126個國家和地區的4萬家企業提供「融資 融智」金融增值服務,受到各國政商界的廣泛贊譽。針對後疫情時代企業需求變化,中國銀行創新推出「中銀e企贏」全球企業生態系統,構建集銀行拓客活客、政府招商引資、企業資源引進於一體的線上綜合信息服務體系;目前已實現供需專區、招商引資、金融服務等主要功能上線,吸引近千家小微企業入駐。
促聯動、聚合力,深化「一體兩翼」綜合服務
充分發揮綜合化、多元化經營優勢,調度集團整體資源投入社會關切和公益事業,扶持弱勢群體發展,服務百姓安居樂業,形成以商業銀行為主體,村鎮金融、消費金融、公益金融、支付金融等為特色的多維度、綜合性小微金融服務格局,滿足小微企業全生命周期金融需求。
中銀富登繼續鞏固全國最大村鎮銀行集團地位,充分發揮紮根縣域、支農支小優勢,建設以縣域為「基點」的法人行機構、鄉鎮為「支點」的支行機構、商圈/產業鏈/協會為「觸點」的普惠金融服務點的三級普惠服務網路,持續解決農村服務「最後一公里」問題。目前中銀富登已在全國范圍內設立法人機構126家,在鄉鎮設立支行189家,設立普惠金融服務點69個,覆蓋16個省市、51家村鎮銀行。
中銀消費深耕消費金融細分領域,打造以「樂享貸」抵押貸款、「好客貸」信用貸款,以及交易分期貸款三大消費金融產品體系,為廣大客戶提供簡單、便捷、專業、靈活的消費金融服務,不斷豐富線上、線下及O2O「三位一體」場景使用,助力擴大內需、促進消費。
中益善源全力推進金融幫扶,融合公益理念、市場力量、政府支持、金融服務和區塊鏈技術,研發「公益中國」精準扶貧平台,通過大愛超市、善源集采、善源商場、善源公益、公益檔案等多種模式,幫助貧困地區快速打通農特產品銷售渠道。
中銀通支付積極踐行「支付便民、支付惠民」,作為國內唯一的金融標准預付卡特許經營機構,先行先試跨行業、跨地區小額便民支付與一卡通用,幫助開啟移動支付新生活。創新數字貨幣硬錢包,無需聯網、無需密碼即可實現支付即結算、支付不找零、支付無壁壘、交易更安全,滿足百姓便捷、可靠、安全的日常小額高頻支付需求。
疏堵點、解難點,切實做好民生支持保障
始終關切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等市場主體的冷暖,向社會各界積極傳遞金融抗疫的溫暖情懷,千方百計降低小微企業融資成本、提升融資便利性和可得性,著力為受疫情影響小微企業紓困解難、減負降壓,為打贏重振民生保衛戰和經濟發展戰貢獻金融力量。
發揮延期還本付息和信用貸款政策效能。綜合運用展期、無還本續貸、還舊借新等多種方式實施延期還本付息,自2020年1月至2021年末,累計為普惠小微客戶辦理延期償還本息超過1800億元,惠及3萬余家小微企業客戶。加大小微企業信用貸款投放,2021年小微企業信用貸款余額佔比超過27%,3年來佔比累計提升超過3個百分點。
提升企業融資靈活性和便利度。先後推出「中銀接力通寶」無還本續貸產品和「隨時惠」隨借隨還服務方案,減少小微企業轉貸環節、降低轉貸成本,便利企業因需提取、隨時歸還、循環使用貸款資金。與商務部聯合開展「誠信興商」活動,利用企業信用配置金融資源;在「中銀商信貸」產品項下,服務客戶超6萬人,核定授信450億元,授信余額達400億元。
做好抗疫特殊時期服務保障。2021年春節期間,中國銀行在市場上率先推出「惠過年」普惠金融專項營銷活動,為響應「就地過年」號召的小微企業和員工提供便捷融資、免費保險保障及其他綜合金融服務;期間服務客戶超過7500戶,核定授信超360億元,投放授信超205億元;活動被多地政府納入屬地「政策紅包」,受到社會各界廣泛好評。作為成立110周年的獻禮之作,中國銀行在2023年春節和冬奧盛會期間,進一步推出「千崗萬家」普惠金融行動計劃,為小微企業提供用工、經營周轉以及就業撮合等綜合性支持,助力緩解社會「用工難、用工貴」問題,真正做到「促千崗就業,保萬家民生」。
金融賦能小微客群發展。創辦「普惠金融研修院」產教融合平台,與中國人民大學合作打造小微金融領域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研究基地」、開放辦學的「培養基地」、業務發展的「賦能基地」、前沿理論和先進實踐的「交流基地」,陸續推出「普惠金融網路學院」「普惠金融前沿大講堂」「惠如願·惠企行」小微企業論壇、「惠如願·菁英薈」大學生創業實踐項目四大普惠特色培訓品牌,對內為員工搭建基礎業務和前沿知識的學習平台,對外探索了一條銀、企、校合作共建的有效途徑,真正實現「賦能員工、賦能集團、賦能客戶、賦能社會」。■
⑥ 銀行進村宣傳策劃方案
為深入貫徹銀監會關於做好農村金融服務工作的文件精神,進一步加強「三農」服務,充分發揮農村商業銀行支農服務主力軍作用,鎮政府決定在全鎮開展xx銀行「進村入戶」普惠金融服務活動。為確保活動扎實有序開展,特製訂本方案。
一、指導思想
認真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支農政策,牢固樹立農村商業銀行服務「三農」的理念,充分發揮「背包下鄉」的傳統作風,通過開展「進村入戶」普惠金融活動,全面走訪傳統農戶、外出務工人員、新型農村經營主體,廣泛建立經濟檔案,全面掌握客戶需求,綜合營銷金融產品,努力改進金融服務,為鎮域經濟發展提供強有力的金融支撐,為支持「五個湖北」建設貢獻應有的力量。
二、工作目標
通過持續開展「進村入戶」普惠金融活動,對轄內外出務工人員、涉農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農村經營大戶、傳統農戶全面走訪,經濟檔案建立面達到100%;對涉農客戶經濟信息和金融需求進行篩選分類,積極跟進服務,符合條件的金融服務需求滿足面達到100%;全面推廣電子產品應用,改善農村金融支付環境,真正使老百姓足不出戶即可享受方便、快捷、高效的金融服務。
三、活動內容
?對農村新型經營主體、外出務工戶、傳統農戶要逐戶上門走訪調查,建立檔案。走訪建檔工作要橫向到邊,縱向到底,不留盲區。
(一)上門走訪。要做好「三送三問三預約」,即送有農村商業銀行特色的宣傳品、送支農聯系卡、送農商行產品簡介,問涉農客戶的家庭情況、問經營項目、問金融服務需求,預約存款、預約貸款、預約電子銀行業務。
(二)建立檔案。要根據外出務工人員、傳統農戶、農村經營大戶、個體工商戶、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七類客戶的不同特點,分類收集建立經濟檔案。內容包括:客戶基本情況、外出務工情況、經營項目、財務狀況、已在農村商業銀行辦理業務情況、在他行辦理業務情況、信貸資金需求、存儲資金和電子銀行業務服務需求、聯系方式等。
(三)客戶分類。每日調查走訪工作結束後,根據建立的客戶檔案,對了解和掌握到的客戶信息進行歸納整理,在綜合分析客戶經濟信息的基礎上,將客戶分為培植類、一般類、重點類,按客戶金融服務需求,將客戶初步劃分為存款類、貸款類、綜合類和服務類。針對不同客戶的需求,制訂不同的服務方案,並安排對接時間表,及時跟進服務。
(四)對接服務。一是對接服務外出務工人員。開展上門慰問,對於務工人員較為集中的地區,由鎮黨委政府、村組幹部和農村商業銀行人員一起,組成慰問專班,赴務工集中地開展慰問。在外出務工集中地要成立金融服務中心,安排專人負責移動開卡、業務咨詢、存款預約和貸款資料收集等工作,為外出務工人員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務。同時,要研發或運用一種有針對性的信貸產品,對務工帶頭人和有實力的創業人員給予信貸支持。二是對接服務新型涉農經營主體。對符合貸款條件的新型涉農經營主體,著重做好信貸服務;對暫不符合貸款發放條件的客戶要為其提供支付結算、代收代付、電子銀行、工資代發、理財等一攬子金融服務。三是對接服務傳統農戶。要大力發展貸記卡、網上銀行、手機銀行、簡訊銀行、電話銀行等電子銀行業務,拓展網上交易支付平台。對所有營銷的電子銀行產品,要現場演示操作,現場教會使用。對有需求、有項目、有還款來源的信用農戶,可通過「雙基雙贏」合作貸款、村級基金擔保貸款等方式給予信貸支持。
(五)持續維護。根據掌握的信息,對於有合理資金需求且符合貸款條件的,要上門調查,積極支持;對有富餘資金的客戶,要上門積極組織存款;對有結算需求的客戶,要及時開通電子銀行產品;要經常向客戶發送農村商業銀行改革發展信息、產品宣傳信息、客戶慰問信息,在節假日、客戶生日等重要日子,發送祝福簡訊,增進與客戶的感情。通過定期回訪,持續維護,形成良好的客戶維護和業務拓展機制。
(六)優惠於民。積極推進村級惠農服務點建設,一個行政村至少安裝一台卡樂付轉賬電話。同時,實行「五免一優惠」,即:免銀行卡年費、免磁條卡工本費、免費開通網上銀行(不含設備)、免費開通電話銀行、免費開通手機銀行,對異地匯劃手續費給予一定優惠,進一步擴大電子銀行產品使用范圍。
四、有關要求
(一)加強組織領導。鎮政府成立以鎮長為組長,分管領導為副組長,經濟發展辦及相關部門負責人為成員的「進村入戶」普惠金融服務活動領導小組,全面負責本次活動的組織領導;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辦公室設在農村商業銀行,徐俊同志兼任辦公室主任,具體負責活動的組織實施。各村成立以支部書記為組長的工作專班,與農村商業銀行人員一起,全面落實各項工作。
(二)強化走訪宣傳。鎮駐村幹部、村(居委會)幹部要與農村商業銀行工作人員一起,走進每個農戶、商戶家中進行面對面地宣傳,將農村商業銀行普惠金融服務理念送入每個人心中。同時,要利用橫幅、宣傳欄、牆體廣告等方式大力宣傳,形成「進村入戶」普惠金融服務活動的濃厚氛圍。
(三)扎實穩步推進。鎮駐村幹部、村(居委會)幹部要高度重視,加強溝通協調,落實工作責任,扎實推進「進村入戶」普惠金融服務活動XX銀行要定期向鎮政府匯報活動的開展情況及存在的問題,及時研究解決措施。在2014年底前完成的調查建檔、服務對接面要佔總戶數的50%以上。
(四)嚴肅工作紀律。要嚴格遵守工作紀律,嚴禁借走訪之機,大吃大喝、索要財物;嚴禁走訪建檔「蜻蜓點水」走過場,弄虛作假。凡違反以上規定的,要從嚴追究有關責任人的責任。
⑦ 如何推進農村普惠金融建設
一是鼓勵更多的金融服務供給主體參與農村金融服務。農村貧困和偏遠地區信譽程度高,金融風險小,貸款損失率低,小額信貸市場前景廣闊。國際行動援助的一項調查顯示,小額貸款被許多銀行看作是降低銀行整體風險的一種手段。因此,要打破農村貧困和偏遠地區金融服務成本高的認識誤區,通過制定恰當的定價策略,實現規模經濟,控製成本,提高效率,保持適當的盈利性,吸引更多機構參與到農村金融服務中來。要發揮商業銀行、政策性銀行、小額貸款公司、非政府組織等不同類型機森侍構的各自比較優勢,通過提供多樣性金融服務滿足農村地區不同的金融需求,並將這些分散的零售金融機構整合成為一個有機的普惠金融體系。
二是充分發揮信貸政策的導向作用。積極探索支農再貸款和再貼現管理在推動普惠金融發展中的新模式、新方法,直接和間接地引導各類農村金融服務機構,將更多的金融服務和金融產品供給延伸到農村貧困和偏遠地區,幫助農村貧困和低收入人口走上脫貧致富的道路。
三是深化農村信用體系建設。要指導各銀行業金融機構扎實開展農戶建檔、評級、授信等工作,大力發展農戶小額信用貸款。同時,可以依託農村金融基礎設施的清算和支付結算功能,將農民的存款和消費記錄等現金存量和流量數據納入農村小額信貸和商業銀行支農貸款的信用評級系統,作為輔助手段,擴大信用評級的參考依據,更加真實地反映農民的信用程度和還款能力。
四是此告吵加強農村人民幣流通管理與服務。以助農取款為基礎,開辦殘缺污損人民幣兌換、小面額人民幣餘缺調劑以及反假宣傳、反假監測和通信聯絡代理項目,為偏遠農村群眾使用現金、兌換零錢、兌換殘損人民幣提供便利,同時擴大金融宣傳,打擊制販假幣等犯罪行為。
五是開辟農村金融消費維權的新通道。積極開展金融消費維權宣傳,協助金融機構辦理金融消費投訴,按類別指導農民的金融消費投訴維權,解決農民投訴難的問題,進一步加快推進農村金融業健康快速發展。
六是構建農村經濟金融動態監測網路。建立常態化的信息搜集和反饋機制,協助金融機構開展經濟金融運行監測分析與調查研究工作,形成農村覆蓋面廣、情況真實可靠、信息反饋快速的監測網路。
七是依託銀行卡助農取款服務點開展金融知識的宣傳工作。普惠金融體系向貧困和偏遠地區深入的過程,實際上也是金融知識普及、農民友棗金融意識不斷增強的過程。農村金融基礎設施的不斷完善,農村金融知識的宣傳普及,可以使廣大農村地區,特別是貧困和偏遠地區,逐漸認識並接受各類現代金融服務,共享現代化支付體系的發展成果,推動農村金融服務不斷升級,以此彌補金融供給和需求的缺口,使每一個社會成員能夠平等地享受金融服務的權力,將中央提出的「發展金融普惠體系」落到實處。
⑧ 什麼是普惠金融
人行研究局副局長焦謹璞先生在3月22日召開的亞洲小額信貸論壇上明確提出了「普惠金融」的概念,將小額信貸作為建設普惠金融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這個概念很快被媒體關注,並見諸報端。但很多人並不知道這個概念的由來。
這個概念來源於英文:inclusive financial system。是聯合國系統率先在宣傳2005小額信貸年時廣泛運用的詞彙。其基本含義是:能有效、全方位地為社會所有階層和群體提供服務的金融體系。目前的金融體系並沒有為社會所有的人群提供有效的服務,聯合國希望通過小額信貸(或微型金融)的發展,促進這樣的金融體系的建立。
普惠性金融體系框架認同的是將包括窮人在內的金融服務有機的溶入於微觀、中觀和宏觀三個層面的金融體系,過去被排斥於金融服務之外的大規模客戶群體才能獲益。最終,這種包容性的金融體系能夠對發展中國家的絕大多數人,包括過去難以達到的更貧困和更偏遠地區的客戶開放金融市場。
客戶層面。貧困和低收入客戶是這一金融體系的中心,他們對金融服務的需求決定著金融體系各個層面的行動。
微觀層面。金融體系的脊樑仍然為零售金融服務的提供者,它直接向窮人和低收入者提供服務。這些微觀層面的服務提供者應包括從民間借貸到商業銀行以及位於它的中間的各種類型。
中觀層面。這一層麵包括了基礎性的金融設施和一系列的能使金融服務提供者實現降低交易成本、擴大服務規模和深度、提高技能、促進透明的要求。這涵蓋了很多的金融服務相關者和活動,例如審計師、評級機構、專業業務網路、行業協會、徵信機構、結算支付系統、信息技術、技術咨詢服務、培訓,等等。這些服務實體可以是跨國界的、地區性的或全球性組織。
宏觀層面。如要使可持續性的小額信貸蓬勃繁榮發展,就必須有適宜的法規和政策框架。中央銀行(金融監管當局)、財政部和其他相關政府機構是主要的宏觀層面的參與者。
⑨ 人民銀行為何切如如何推動我國普惠金融服務發展
人民銀行切如推動我國普惠金融服務發展的答案如下。
1、共同富裕路上一個不能少,人民銀行聯合有關部門深入推進貧困地區普惠金融發展,積極加大農村地區的金融供給,不斷做大農村蛋糕,助力帶動更多貧困人口分享產業發展收益。
2、普惠金融改革摸著石頭過河,人民銀行會同相關地方政府、部門先後建設了6省7地普惠金融改革試驗區,圍繞普惠三農扶貧三大主題,形成各具區域特色的改革創新模式。
3、打通金融服務最後一公里,人民銀行找准工作重點,完善金融基礎設施,著力服務特殊群體,通過線上線下等多種渠道讓金融服務更加安全便捷地走進千家萬戶、百姓身邊,打通了金融服務最後一公里。
4、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伴我行,人民銀行持續深化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機制,發布《中國人民銀行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實施辦法》,堅持和發揚新時代楓橋經驗,暢通金融消費者訴求表達、利益協調、權益保障渠道,構建多元化金融消費糾紛解決機制,保護人民群眾通過勤勞致富創造出來的財產,維護金融消費者長遠和根本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