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投資金融 > 金融機構在和客戶建立關系時

金融機構在和客戶建立關系時

發布時間:2023-06-14 08:00:30

Ⅰ 按照反洗錢法法律規定,在什麼情況下,銀行必須核對業務客戶的有效身份證件或其他身份證明文件

按照公民身份聯網核查規定以及反洗錢客戶身份識別管理辦法,銀行在辦理開戶、銷戶、個人5萬元人民幣或1萬美元以上存取現業務、不在本機構開戶的客戶辦理現金匯款、現鈔匯兌、票據兌付等一次性金融服務且金額在1萬元人民幣或1000美元以上的,以及其他銀行認為需要核查的業務,都需要通過聯網核查系統核查客戶身份,並核對有效身份證件或其他身份證明文件。

金融機構在與客戶建立業務關系時,首先應該進行( )

首先要對客戶進行身份驗證和確認是不是本人。

Ⅲ 反洗錢法客戶身份識別制度

金融機構應當按照規定建立客戶身份識別制度。客戶身份識別是金融機構在與客戶建立業務關系或者為客戶提供金融服務時,依據反洗錢有關法規,採取相應措施,確認客戶身份,了解和關注客戶的職業情況或者經營背景、交易目的、交易性質以及資金來源、資金用途、實際受益人等情況的過程。客戶身份識別制度的兩大原則為:了解你的客戶原則;安全、准確、完整、保密原則。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反洗錢法》
第三條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設立的金融機構和按照規定應當履行反洗錢義務的特定非金融機構,應當依法採取預防、監控措施,建立健全客戶身份識別制度、客戶身份資料和交易記錄保存制度、大額交易和可疑交易報告制度,履行反洗錢義務。
第五條對依法履行反洗錢職責或者義務獲得的客戶身份資料和交易信息,應當予以保密;非依法律規定,不得向任何單位和個人提供。反洗錢行政主管部門和其他依法負有反洗錢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機構履行反洗錢職責獲得的客戶身份資料和交易信息,只能用於反洗錢行政調查。司法機關依照本法獲得的客戶身份資料和交易信息,只能用於反洗錢刑事訴訟。
第十六條金融機構應當按照規定建立客戶身份識別制度。金融機構在與客戶建立業務關系或者為客戶提供規定金額以上的現金匯款、現鈔兌換、票據兌付等一次性金融服務時,應當要求客戶出示真實有效的身份證件或者其他身份證明文件,進行核對並登記。客戶由他人代理辦理業務的,金融機構應當同時對代理人和被代理人的身份證件或者其他身份證明文件進行核對並登記。與客戶建立人身保險、信託等業務關系,合同的受益人不是客戶本人的,金融機構還應當對受益人的身份證件或者其他身份證明文件進行核對並登記。金融機構不得為身份不明的客戶提供服務或者與其進行交易,不得為客戶開立匿名賬戶或者假名賬戶。金融機構對先前獲得的客戶身份資料的真實性、有效性或者完整性有疑問的,應當重新識別客戶身份。任何單位和個人在與金融機構建立業務關系或者要求金融機構為其提供一次性金融服務時,都應當提供真實有效的身份證件或者其他身份證明文件。

Ⅳ 反洗錢三大核心義務包括

反洗錢的三大核心義務,也可以說是反洗錢的三項基本制度,具體如下:
1、客戶身份識別制度。客戶身份識別制度,又稱為了解客戶或客戶盡職調查,在上述的反洗錢的三大核心義務中處於最基礎的地位,其流程包括四個方面:識別、登記、核對、留存;
2、大額和可疑交易報告制度。大額和可疑交易報告制度,實為大額交易報告和可疑交易報告制度的合稱,即反洗錢行政主管部門要求反洗錢義務機構應將數額巨大、交易異常的交易,按相關標准和時限及時上報,匯集情報,以作為追查違法犯罪行為的線索;
3、客戶身份資料及交易記錄保存制度。客戶身份資料及交易記錄保存制度,要求反洗錢義務主體盡可能完整、全面、准確、按最低要求時效來保存客戶的身份資料和交易記錄,一般而言至少為5年。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反洗錢法》第十五條
金融機構應當依照本法規定建立健全反洗錢內部控制制度,金融機構的負責人應當對反洗錢內部控制制度的有效實施負責。金融機構應當設立反洗錢專門機構或者指定內設機構負責反洗錢工作;
第十六條
金融機構應當按照規定建立客戶身份識別制度。
金融機構在與客戶建立業務關系或者為客戶提供規定金額以上的現金匯款、現鈔兌換、票據兌付等一次性金融服務時,應當要求客戶出示真實有效的身份證件或者其他身份證明文件,進行核對並登記。客戶由他人代理辦理業務的,金融機構應當同時對代理人和被代理人的身份證件或者其他身份證明文件進行核對並登記。與客戶建立人身保險、信託等業務關系,合同的受益人不是客戶本人的,金融機構還應當對受益人的身份證件或者其他身份證明文件進行核對並登記。金融機構不得為身份不明的客戶提供服務或者與其進行交易,不得為客戶開立匿名賬戶或者假名賬戶。金融機構對先前獲得的客戶身份資料的真實性、有效性或者完整性有疑問的,應當重新識別客戶身份。任何單位和個人在與金融機構建立業務關系或者要求金融機構為其提供一次性金融服務時,都應當提供真實有效的身份證件或者其他身份證明文件;
第二十條
金融機構應當按照規定執行大額交易和可疑交易報告制度。
金融機構辦理的單筆交易或者在規定期限內的累計交易超過規定金額或者發現可疑交易的,應當及時向反洗錢信息中心報告。

Ⅳ 金融機構與自然人建立關系時,應注意什麼

應注意對方是否為本人。
金融機構與自然人建立關系時,首先要對客戶的身份進行驗證和確認,是不是本人。

Ⅵ 金融機構應根據反洗錢風險評估需要,信息來源渠道通常有哪些

1 .金融機構在與客戶建立業務關系時,客戶向金融機構披露的信息;
2 .金融機構客內戶經理或櫃面人員容工作記錄;
3 .金融機構保存的交易記錄;
4 .金融機構委託其他金融機構或中介機構對客戶進行盡職調查工作所獲信息。
5 .金融機構利用商業資料庫查詢信息;
6 .金融機構利用互聯網等公共信息平台搜索信息。
金融機構在風險評估過程中應遵循勤勉盡責的原則,依據所掌握的事實材料,對部分難以直接取得或取得成本過高的風險要素信息進行合理評估。為統一風險評估尺度,金融機構應當事先確定本機構可預估信息列表及其預估原則,並定期審查和調整。

Ⅶ 金融機構應根據反洗錢風險評估需要,信息來源有哪些

1 .金復融機構在與客戶建立業務關系制時,客戶向金融機構披露的信息;
2 .金融機構客戶經理或櫃面人員工作記錄;
3 .金融機構保存的交易記錄;
4 .金融機構委託其他金融機構或中介機構對客戶進行盡職調查工作所獲信息。
5 .金融機構利用商業資料庫查詢信息;
6 .金融機構利用互聯網等公共信息平台搜索信息。
金融機構在風險評估過程中應遵循勤勉盡責的原則,依據所掌握的事實材料,對部分難以直接取得或取得成本過高的風險要素信息進行合理評估。為統一風險評估尺度,金融機構應當事先確定本機構可預估信息列表及其預估原則,並定期審查和調整。

Ⅷ 反洗錢法規定的金融機構反洗錢義務包括

《反洗錢法》第三章金融機構反洗錢義務

第十五條金融機構應當依照本法規定建立健全反洗錢內部控制制度,金融機構的負責人應當對反洗錢內部控制制度的有效實施負責。


金融機構應當設立反洗錢專門機構或者指定內設機構負責反洗錢工作。




第十六條金融機構應當按照規定建立客戶身份識別制度。


金融機構在與客戶建立業務關系或者為客戶提供規定金額以上的現金匯款、現鈔兌換、票據兌付等一次性金融服務時,應當要求客戶出示真實有效的身份證件或者其他身份證明文件,進行核對並登記。


客戶由他人代理辦理業務的,金融機構應當同時對代理人和被代理人的身份證件或者其他身份證明文件進行核對並登記。


與客戶建立人身保險、信託等業務關系,合同的受益人不是客戶本人的,金融機構還應當對受益人的身份證件或者其他身份證明文件進行核對並登記。


金融機構不得為身份不明的客戶提供服務或者與其進行交易,不得為客戶開立匿名賬戶或者假名賬戶。


金融機構對先前獲得的客戶身份資料的真實性、有效性或者完整性有疑問的,應當重新識別客戶身份。


任何單位和個人在與金融機構建立業務關系或者要求金融機構為其提供一次性金融服務時,都應當提供真實有效的身份證件或者其他身份證明文件。



第十七條金融機構通過第三方識別客戶身份的,應當確保第三方已經採取符合本法要求的客戶身份識別措施;第三方未採取符合本法要求的客戶身份識別措施的,由該金融機構承擔未履行客戶身份識別義務的責任。




第十八條金融機構進行客戶身份識別,認為必要時,可以向公安、工商行政管理等部門核實客戶的有關身份信息。




第十九條金融機構應當按照規定建立客戶身份資料和交易記錄保存制度。


在業務關系存續期間,客戶身份資料發生變更的,應當及時更新客戶身份資料。


客戶身份資料在業務關系結束後、客戶交易信息在交易結束後,應當至少保存五年。


金融機構破產和解散時,應當將客戶身份資料和客戶交易信息移交國務院有關部門指定的機構。




第二十條金融機構應當按照規定執行大額交易和可疑交易報告制度。


金融機構辦理的單筆交易或者在規定期限內的累計交易超過規定金額或者發現可疑交易的,應當及時向反洗錢信息中心報告。




第二十一條金融機構建立客戶身份識別制度、客戶身份資料和交易記錄保存制度的具體辦法,由國務院反洗錢行政主管部門會同國務院有關金融監督管理機構制定。金融機構大額交易和可疑交易報告的具體辦法,由國務院反洗錢行政主管部門制定。




第二十二條金融機構應當按照反洗錢預防、監控制度的要求,開展反洗錢培訓和宣傳工作。

Ⅸ 中華人民共和國反洗錢法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了預防洗錢活動,維護金融秩序,遏制洗錢犯罪及相關犯罪,制定本法。第二條本法所稱反洗錢,是指為了預防通過各種方式掩飾、隱瞞毒品犯罪、黑社會性質的組織犯罪、恐怖活動犯罪、走私犯罪、貪污賄賂犯罪、破壞金融管理秩序犯罪、金融詐騙犯罪等犯罪所得及其收益的來源和性質的洗錢活動,依照本法規定採取相關措施的行為。第三條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設立的金融機構和按照規定應當履行反洗錢義務的特定非金融機構,應當依法採取預防、監控措施,建立健全客戶身份識別制度、客戶身份資料和交易記錄保存制度、大額交易和可疑交易報告制度,履行反洗錢義務。第四條國務院反洗錢行政主管部門負責全國的反洗錢監督管理工作。國務院有關部門、機構在各自的職責范圍內履行反洗錢監督管理職責。

國務院反洗錢行政主管部門、國務院有關部門、機構和司法機關在反洗錢工作中應當相互配合。第五條對依法履行反洗錢職責或者義務獲得的客戶身份資料和交易信息,應當予以保密;非依法律規定,不得向任何單位和個人提供。

反洗錢行政主管部門和其他依法負有反洗錢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機構履行反洗錢職責獲得的客戶身份資料和交易信息,只能用於反洗錢行政調查。

司法機關依照本法獲得的客戶身份資料和交易信息,只能用於反洗錢刑事訴訟。第六條履行反洗錢義務的機構及其工作人員依法提交大額交易和可疑交易報告,受法律保護。第七條任何單位和個人發現洗錢活動,有權向反洗錢行政主管部門或者公安機關舉報。接受舉報的機關應當對舉報人和舉報內容保密。第二章反洗錢監督管理第八條國務院反洗錢行政主管部門組織、協調全國的反洗錢工作,負責反洗錢的資金監測,制定或者會同國務院有關金融監督管理機構制定金融機構反洗錢規章,監督、檢查金融機構履行反洗錢義務的情況,在職責范圍內調查可疑交易活動,履行法律和國務院規定的有關反洗錢的其他職責。

國務院反洗錢行政主管部門的派出機構在國務院反洗錢行政主管部門的授權范圍內,對金融機構履行反洗錢義務的情況進行監督、檢查。第九條國務院有關金融監督管理機構參與制定所監督管理的金融機構反洗錢規章,對所監督管理的金融機構提出按照規定建立健全反洗錢內部控制制度的要求,履行法律和國務院規定的有關反洗錢的其他職責。第十條國務院反洗錢行政主管部門設立反洗錢信息中心,負責大額交易和可疑交易報告的接收、分析,並按照規定向國務院反洗錢行政主管部門報告分析結果,履行國務院反洗錢行政主管部門規定的其他職責。第十一條國務院反洗錢行政主管部門為履行反洗錢資金監測職責,可以從國務院有關部門、機構獲取所必需的信息,國務院有關部門、機構應當提供。

國務院反洗錢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向國務院有關部門、機構定期通報反洗錢工作情況。第十二條海關發現個人出入境攜帶的現金、無記名有價證券超過規定金額的,應當及時向反洗錢行政主管部門通報。

前款應當通報的金額標准由國務院反洗錢行政主管部門會同海關總署規定。第十三條反洗錢行政主管部門和其他依法負有反洗錢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機構發現涉嫌洗錢犯罪的交易活動,應當及時向偵查機關報告。第十四條國務院有關金融監督管理機構審批新設金融機構或者金融機構增設分支機構時,應當審查新機構反洗錢內部控制制度的方案;對於不符合本法規定的設立申請,不予批准。第三章金融機構反洗錢義務第十五條金融機構應當依照本法規定建立健全反洗錢內部控制制度,金融機構的負責人應當對反洗錢內部控制制度的有效實施負責。

金融機構應當設立反洗錢專門機構或者指定內設機構負責反洗錢工作。第十六條金融機構應當按照規定建立客戶身份識別制度。

金融機構在與客戶建立業務關系或者為客戶提供規定金額以上的現金匯款、現鈔兌換、票據兌付等一次性金融服務時,應當要求客戶出示真實有效的身份證件或者其他身份證明文件,進行核對並登記。

客戶由他人代理辦理業務的,金融機構應當同時對代理人和被代理人的身份證件或者其他身份證明文件進行核對並登記。

與客戶建立人身保險、信託等業務關系,合同的受益人不是客戶本人的,金融機構還應當對受益人的身份證件或者其他身份證明文件進行核對並登記。

金融機構不得為身份不明的客戶提供服務或者與其進行交易,不得為客戶開立匿名賬戶或者假名賬戶。

金融機構對先前獲得的客戶身份資料的真實性、有效性或者完整性有疑問的,應當重新識別客戶身份。

任何單位和個人在與金融機構建立業務關系或者要求金融機構為其提供一次性金融服務時,都應當提供真實有效的身份證件或者其他身份證明文件。

閱讀全文

與金融機構在和客戶建立關系時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融資本引入 瀏覽:788
甘肅信託費用 瀏覽:36
cdr融資融券 瀏覽:29
鑫寶金融科技有限公司電話號碼 瀏覽:330
產鈷的上市公司 瀏覽:566
羅斯公司理財第十版答案 瀏覽:679
上海期貨交易所的組織機構是什麼 瀏覽:73
個體工商戶可以做外匯嗎 瀏覽:753
境外期貨交易圖書 瀏覽:564
裕豐公司貸款集合資金信託計劃 瀏覽:263
金融服務實體經濟存在不足 瀏覽:623
威海商行理財產品快樂寶 瀏覽:26
蘇丹屬於外匯管制 瀏覽:275
京東旗下的貸款 瀏覽:605
銀行理財師總結報告 瀏覽:628
外匯street網 瀏覽:709
中行匯率621 瀏覽:307
深化金融機構支持民營企業 瀏覽:620
天津貴金屬交易所會員名單 瀏覽:187
違規購買理財產品如何界定 瀏覽: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