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投資金融 > 村鎮銀行小微企業金融服務信息

村鎮銀行小微企業金融服務信息

發布時間:2023-07-05 17:30:29

Ⅰ 劉光溪:發展小金融 鑄就大事業

劉光溪:發展小金融 鑄就大事業
—雲南大力發展小微金融的重要意義
雲南省金融辦黨組書記 主任 劉光溪

金融業發展如同繽彩紛呈的生物界一樣,是一個分層有序的發展格局,以滿足不同實體經濟的金融服務需求。發達國家金融體系既有大型金融控股集團,也有中型地方性金融機構,但更多的是數量上占優的小微金融組織。大型金融集團主要在全球范圍內配置資源,滿足國家對外發展戰略的需要。地方性金融機構主要在州內從事經營活動,以推動地方經濟發展為己任。小微金融組織主要對社區、農戶和中小微企業提供金融服務,促進經濟薄弱領域和落後地區的開發。這些金融體系如同一個完整生態系統,形成不同的自然分工,充分發揮對資源的基礎性配置功能,成為工業化進程的重要推手。發達國家金融服務體系形成這樣一個有機統一體,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在工業化進程中長期實踐積累所形成的結果。新興市場國家的工業化進程毫無疑問借鑒了這樣有效的金融發展模式,迅速地推動了資本積累與積聚,在較短時間里完成了工業化。廣大發展中國家特別是發展中的大國,如果要想縮短工業化進程,借鑒發達國家金融業發展經驗,可起到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之攻效。
中國30多年的金融體制改革,主要形成以國有大中金融機構為主體的大金融體系,並沒有改變大一統金融體制下金融資源上沉和上移的狀況,向大中城市和發達地區集中,區域二元金融和城鄉二元金融成為必然。金融是經濟騰飛的引擎,中國到2020年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加快推進工業化進程,就必須打破大金融體系一統天下的現狀,在金融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取得突破,大力培育適合於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的小微金融,形成分層有序、分工互補的現代金融體系,既支持大項目大投資的建設,也支持三農經濟、民營經濟和中小微企業的發展,才能加速推進貧困地區的現代化進程。為此,全國第四次金融工作會議提出「要深化農村金融改革,培育發展新型農村金融機構,採取有效措施支持小金融機構發展,建立有利於小微企業發展的融資機制」,黨的十八大報告、《國務院辦公廳關於金融支持經濟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的指導意見》和《國務院辦公廳關於金融支持小微企業發展的實施意見》等多次支持地方政府建立小微型金融機構,形成小金融大經濟,小金融大產業,小金融大事業,小金融大發展和小金融大世界的發展格局。
一、小微金融所蘊含的理論基礎和實踐內涵
國家高度重視小微金融的發展,主要是現有大金融體系導致經濟薄弱領域和經濟落後地區金融服務空心化,嚴重地制約了當地經濟社會的發展。因此,大力培育村鎮銀行、小貸公司、農村資金互助社、農村合作銀行及私募股權基金等小微金融,促進當地經濟開發與開放,成為這些地區加快推進工業化進程的重要選擇。
(一)小微金融是一種內生性金融服務需求
小微金融主要誕生在農村地區、落後地區以及其它金融服務薄弱領域。這些區域的貨幣化、商業化和市場化程度雖然較低,但經過30多年的改革開放,已經具備了一定的經濟金融剩餘,為各種小微金融的誕生提供了前提條件。同時,這些區域普遍處於經濟起飛的前期階段和准備階段,需要充分發揮金融對資源的基礎性配置功能,才能加速資本與財富的積累。小微金融作為經濟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後根據市場需求自發產生的民間金融,它的出現較好地彌補了這些區域大中金融普遍缺乏所留下的金融服務空白,主要體現出草根性、基層性和內生性的信用本質,是金融發展的原生態模式。
(二)小微金融大多是一種關系型融資模式
經濟薄弱區域的客戶零星分散或者規模較小,信用信息分散且流動相對滯後,總體資金需求量較大,但數量分散,需要大量小額、流動性較高的金融服務,這無疑加大了大中金融機構的經營成本。在金融資源稀缺的條件下,大多數大中金融機構並不對這些區域提供金融服務,僅僅是象徵性履行一定社會責任。小微金融作為一種誕生於當地、發展立足於當地的金融機構,經營規模相對較小,所能承受的風險也較低,但具有機動靈活的經營特點,很容易與農戶、中小微企業建立長期合作關系。這是一種基於信譽、血緣、地緣、友緣的關系型融資,主要是長期與當地借款人合作,建立起一種相互信任、相互了解關系,從而能夠准確判斷這些客戶的信用信息和信用能力,提供無抵押、無擔保信用融資,有效地解決了經濟金融薄弱區域信貸市場上由於借貸雙方信息不對稱所造成的信貸配給,成為這些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推手。
(三)小微金融是金融市場化最徹底領域
經濟薄弱區域既是大中金融機構不願意或者不可能提供的服務對象,更是國家金融管理部門鞭長莫及的地區。這些區域所誕生的小微金融機構以各種身份從事信用融資活動,不存在國家統一的監管限制,市場准入門檻較低或者根本不存在市場准入限制,主要是根據市場需求成立不同的金融組織,設計出不同的金融產品,資金成本借貸雙方自主決定,融資模式和服務方式根據借貸雙方需要自行設計,滿足不同融資對象的差異化金融服務需求。小微金融經營活動真正體現了金融運行的基本規律,即風險與收益相匹配的市場原則,成為我國金融市場化最直接、最徹底的區域。這些區域雖然普遍存在高利貸融資現象,產生了一定金融風險,但主要是信用資金極度匱乏所造成。只有加快推進金融市場化改革,才能從根本上解決這些區域所存在的問題和困難。
(四)小微金融是現代金融服務業的重要組成部分
一個完整的現代金融服務體系如同有機統一的生物系統,形成不同自然分工,滿足不同融資主體的多樣化金融服務需求。大金融主要為大項目、大投資和大企業服務,小微金融主要為經濟薄弱區域和小微企業提供服務。在大多數小微企業成長過程中,其孵化早期融資主要依賴於小微金融機構如私募股權、互聯互保、擔保公司、互助性資金等提供金融支持。即使當小微企業成長到一定階段後,大多數主要從中小銀行機構獲得資金支持。這主要是信貸市場存在信息不對稱,大中金融機構與中小微企業建立長期合作關系,不符合其規模經營的特點,需要耗費大量的成本,並不一定獲得較好收益。相反地,小微金融作為一種誕生於當地的內生性金融組織,長期與當地客戶建立合作關系,成為企業孵化階段和成長早期階段最主要的資金支持者,是現代金融服務體系重要組成部分。
(五)小微金融是普惠金融的主要載體
中國30多年的金融體制改革,主要是形成國有大金融的發展格局。這是兩方面原因所造成,一是我國經濟體制是在高度集中計劃經濟體制上進行漸近式改革,特別是在金融領域,主要堅持了風險優先的監管原則,認為金融風險的出現主要來自民間、民營金融機構,從而嚴格限制民間資本主發起設立金融機構;二是我國經濟發展正處於起飛的前期階段,需要在較短時間里聚積一定的經濟金融剩餘,建立強大的民族大工業,這必然導致經濟金融二元結構。結果,這種制度安排造成經濟落後區域普遍存在較為嚴重的金融壓抑,國家通過金融管制嚴格限制民間金融的發展。這種扭曲的制度安排導致地下金融、灰色金融普遍存在,滿足經濟薄弱區域的金融服務需求。伴隨著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發展,人們逐步加深了對市場經濟運行規律的本質認識,引導這些民間金融規范化、陽光化經營,建立各種類型的小微金融機構成為不可逆轉的趨勢。小微金融因此成為普惠金融的主要載體,是進一步釋放和激發市場主體活力的紅利。
二、現階段大力發展小微金融意義重大
小微金融具有大型金融所不具備的優勢,成為當前社會各界普遍關注的焦點和熱點問題,國家近年來也出台了許多政策措施,大力扶持小微金融的發展。地方政府試點各類小微金融機構,並通過稅收優惠、貸款風險補償機制等方式,鼓勵和引導小微金融機構的發展。國家和地方兩級政府高度重視小微金融機構發展,主要是由現階段中國經濟發展亟需小微金融提供服務。
(一)發展小微金融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內生性需求
改革開放30多年來,中國經濟進入了工業化半道爬坡的「十字路口」,發達地區進入了工業化中後期階段,其它地區普遍進入了工業化前期階段。這是大力推進工業化進程的攻堅期和關鍵期,國家為此提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發展目標。這意味著未來10年是我國現代化建設的重要階段,既需要大金融推動大投資和大開發,促進大發展和大開放,更需要充分發揮小微金融的特點和特色,為經濟薄弱區域提供多樣化、多層次的金融服務,促進這些地區的企業轉制、經濟轉軌和社會轉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誕生了各種各樣的金融服務需求,成為小微金融發展重要契機,主要是與現有大金融體系,共同形成一種分層有序的金融發展態勢,合力推進小康社會的建設。
(二)發展小微金融是消除區域生產力不平衡關鍵環節
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已經進入小康社會加快推進階段,並沒有改變近百年來所形成的二元經濟發展現狀。東部與西部之間、城市與農村之間存在嚴重的區域生產力不平衡。如果不改變這種區域生產力不平衡發展的現狀,到2020年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發展目標必定落空,同時也會加大各種社會矛盾,對經濟社會穩定發展構成嚴重的威脅。中國要消除區域生產力不平衡,關鍵是如何加快經濟薄弱地區的發展,徹底改變二元經濟和二元金融狀況。這些區域的大金融體系作為一種外來式的金融組織,主要是為當地信用資金外流提供便利化,加劇了這些區域貧困循環累積馬態效應的形成,進一步制約了當地經濟社會的發展。中國要加快推進這些區域的經濟發展,首要任務是大力發展各種內生性的小微金融機構,充分發揮金融對資源配置作用,形成一定資本積累的擴散效應,才能逐步改變落後地區生產力不發達現狀,縮短與發達地區生產力的差距。
(三)發展小微金融是優化金融資源配置,實現經濟升級的重要力量
中國經濟發展所取得輝煌成就,主要得益於改革開放以來對大一統金融體制的改革,形成以銀行、保險、證券信託等機構為主體的現代金融服務體系。這些全國性金融組織充分地發揮了資金積聚和資金調劑的資源配置功能,為農村經濟金融剩餘反哺城市、西部經濟金融剩餘反哺東部提供了便利條件,迅速地促進了這些區域的資本和財富的集中,在較短時間成長為中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增長極。這樣大金融體系主要為大中城市、發達地區提供金融服務,加劇了落後地區、農村地區信用資金的流出,進一步導致區域生產力不平衡發展。在商業化經營的前提條件下,國家強制要求大型金融機構為經濟薄弱區域提供金融服務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現實的。這從制度安排上需要優化金融資源配置,大力發展各種政策性或者商業性的小微金融機構,與大型金融形成分工不同、相互補充的現代金融服務體系,滿足經濟薄弱區域所產生的金融服務需求,解決經濟發展過程中普遍存在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
(四)發展小微金融是實現金融改革紅利的重點領域
中國30多年的金融體制改革主要集中在橫向層面,國家金融管理部門和國有大型金融機構成為金融資源主要供給者和實際控制者。這些部門通過層層委託代理關系,對省、市、縣三級行政區域的金融資源進行控制。這種金融制度安排不僅造成金融資源上移、上浮的發展現狀,更為重要的是造成金融資源在時間和空間上的錯配,難以完全發揮對資源的基礎性配置功能,滿足貼近市場、貼近基層實體經濟的差異化金融需求,導致經濟運行成本的增加,嚴重地制約了經濟發展的活力與動力。中國經濟發展要想百尺竿頭,需要對這種高度集中的金融體制進行改革,推動金融發展的重心下沉、下移,主要是大力培育和發展各種小微金融機構,實現供求在市場、定價在市場,調節在市場,讓實體經濟分享到金融體制改革紅利所帶來的實惠。
(五)發展小微金融是縣域經濟和三農經濟發展的重要突破口
縣域經濟、三農經濟是我國調整經濟結構,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實現城鄉統籌發展,解決區域經濟發展不平衡的關鍵。近年來,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縣域經濟和三農經濟的發展,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國務院常務會議多次確定支持小型和微型企業發展的金融、財稅政策。這些經濟金融政策主要是在現有的大金融體系下進行安排使用,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實際上並沒有形成一種可持續的長效機制,難以真正解決經濟薄弱區域面臨金融服務缺失的問題。對於這些經濟金融薄弱區域,關鍵在於通過深化農村金融改革,特別是要推動放權讓利的金融體制改革,大力引導民間資金設立各類小微金融機構,形成多層次、適度競爭的現代金融服務體系,滿足縣域經濟、三農經濟內生性的金融服務需求,解決縣域正規金融高度壓抑、民間金融高度脆弱的二元現狀,破解縣域經濟融資難融資貴的困境,推動縣域經濟、三農經濟可持續發展、跨越式發展。
(六)發展小微金融是強化普及金融可獲得性和惠及民生及促進公平的重要動力
中國改革已經步入河中咽喉的深水區,體制不暢機制不靈嚴重製約了市場主體的活力,對深化市場經濟體制改革和進一步完善形成了種種約束。特別是在金融體制領域,其市場化程度遠遠低於實體經濟,主要是延續了大一統高度集中、高度壟斷的金融發展格局,金融業發展仍然沒有突破姓國姓民、姓公姓私的思想障礙和制度障礙,人為製造了所謂的民間非法集資、非法借貸、非法合會等非正規金融現象。民間資金普遍走入地下、進入所謂的黑色和灰色領域經營。結果,經濟薄弱區域不能與大中城市和發達地區一樣公平獲得所需要的金融發展資源,而民間資金不能享受真正國民待遇,存在種種歧視性政策,這與外資金融機構享受超國民待遇形成了鮮明對比。打破傳統思想觀念上的認識誤區,合理引導民間資金進入金融領域,解決中國現階段經濟薄弱區域融資服務缺失,是惠及民生和促進社會公平的重要推手,是中國下一階段推進體制改革最大的紅利和動力。
三、雲南現階段迫切需要大力培育和發展小微金融
雲南經過30多年的改革開放,經濟社會實現了較快發展,但普遍落後於東部、中部地區,在西部地區也只是處於中游水平。雲南到2020年要與全國同步建成小康社會,必須充分發揮金融對資源的基礎性配置功能,改變目前二元金融對二元經濟形成的瓶頸制約。
(一)雲南剛進入工業化前期階段迫切需要大力發展小微金融
雲南經濟社會發展已經步入了工業化前期階段,這是一個地區經濟起飛的關鍵時期。截至2012年末,雲南經濟總量突破萬億元大關,人均GDP達到3531美元,三次產業結構佔比分別為16%、42.9%和41.1%,城鎮化率為39.31%,經濟貨幣化程度為1.79,經濟對外貿易依存度為12%。上述的各項經濟發展指標表明雲南開始邁入工業化起飛重要階段,這是快速提升現有產業規模化、集約化和專業化經營水平的關鍵時期。金融是經濟騰飛的引擎,雲南現階段發展需要大力發揮金融的功能與作用,特別是要培育各類小微金融組織,彌補現有大金融體系所留下的服務空白,推動經濟薄弱區域的市場化水平,促進市場分工與交換,縮短向現代化社會邁入的進程。
(二)昆明區域性國際金融中心建設迫切需要大力發展小微金融
雲南是我國西部大開發的重要省份,是沿邊開放開發的重點區域,其獨特的區位優勢與資源優勢在我國對外開放中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2011年5月,國家發布雲南橋頭堡建設的實施意見,明確提出把昆明建設成為面向東南亞、南亞的區域性金融中心。國家提出昆明區域性國際金融中心建設,主要考慮到雲南是我國經濟欠發達地區,更是金融發展整體落後的區域。雲南要把區位優勢和資源優勢轉化成為經濟競爭優勢,需要大力發揮金融對資源的基礎性配置功能,為打造區域性國際交通大通道、物流大通道、信息大通道和資金結算大通道建設提供資金支持,為高原特色農業、園區經濟、民營經濟、縣域經濟以及全面推動城鎮化建設提供有效的金融支撐。昆明區域性國際金融中心作為橋頭堡建設的重要支撐,主要是爭取國家金融政策的優惠傾斜,既要吸引大中金融機構入住雲南,更要吸引民間資本進入金融領域,設立各式各樣的小微金融機構,與現有大金融體系形成有效補充,形成一定的金融聚集效應,推動產業與金融有效對接和融合,滿足實體經濟的融資服務需求,共同推進橋頭堡建設,把雲南培育成為中國新的經濟增長極。
(三)雲南長期形成二元金融發展狀態需要大力發展小微金融
金融與經濟是共生共榮的關系,雲南經濟社會雖然整體進入了經濟起飛的發展階段,但存在較為嚴重的二元經濟和二元金融狀況,進一步加劇了區域內經濟發展不平衡。2012年,昆明、曲靖、玉溪、紅河四州市的GDP、存款和貸款佔全省的比重為51.26%、70%和74%。其中昆明市GDP、貸款佔全省比重分別為24.27%和59%。相比較之下,雲南其它12個州市的存貸比低於65%,其中昭通、版納、紅河的存貨比分別為52%、56%、57%,而昆明市的存貸比高達90%。對縣級銀行資源而言,特別是經濟落後縣份的存貸比長期維持在25%和40%之間。對於這些經濟金融薄弱領域,只有加快發展小微金融,才能從根本上改變二元經濟發展現狀。
(四)雲南近年來小微金融成功實踐為大力發展小微金融提供了經驗
為了改變二元金融對二元經濟所形成的硬約束,雲南近年來積極嘗試發展各類小微金融機構,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截至2012年末,雲南省小額貸款公司484家,股權投資基金類企業174家,村鎮銀行36家,農村合作銀行4家,農村資金互助社超過100家。這些內生性的小微金融機構作為大型金融服務體系的重要補充,主要為經濟薄弱區域提供差異化的金融服務,實現了誕生於當地,服務於當地的發展要求。雲南小微金融發展突破了傳統國有金融一統天下的發展局面,大力吸引民間資金進入金融領域,合理引導所謂的地下金融、灰色金融向陽光化和規范化經營的轉變,進一步減輕民間金融風險對現有小微金融的沖擊和負面影響,從根本上改變二元金融對經濟社會發展形成的瓶頸制約,為二元經濟向現代一元經濟轉變提供支撐和服務保障。
(五)大力培育發展小微金融是雲南深化金融市場導向改革的必然選擇
雲南作為我國欠發達地區,不僅在縱向層面存在較為嚴重的二元金融,還在橫斷層面存在更加嚴重的金融壟斷現象。工商銀行、建設銀行、農業銀行、中國銀行以及農村信用社的存款和貸款佔全省比重超過70%。而令人吃驚的是,這幾家大金融機構恰恰是縣域一級最為主要的金融機構,它們在所謂的商業化和股份制改造的條件下,把資源向昆明地區及其它發達地區集中,農村信用社也存在較為普遍的脫農進城發展趨勢。這無疑加劇了基層金融服務缺失,進一步加大了雲南落後地區與經濟相對發達之間的差距。雲南縣域一級普遍存在大金融體系一統天下的發展格局,如果不打破這種金融壟斷現象,只會加劇區域之間經濟社會發展不平衡。因此,因地制宜培育和發展各種小微金融,逐步形成適度競爭的金融市場主體,解決金融資源上沉、上移所導致資源在時間和空間錯配,為雲南推動地方金融、沿邊金融、跨境金融市場化改革提供經驗借鑒。
四、雲南大力發展小微金融的幾點建議
金融是現代經濟運行的核心,雲南要實現跨越發展,就必須消除各種體制機制障礙,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報告、《國務院辦公廳關於金融支持經濟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的指導意見》(國辦發〔2013〕67 號)和《國務院辦公廳關於金融支持小微企業發展的實施意見》(國辦發〔2013〕87號)(以下簡稱實施意見)兩文件精神,積極創造條件發展小微金融機構,彌補大中金融所留下的金融服務空白,滿足不同實體經濟的融資需求,充分發揮金融資源對實體經濟的配置和引導作用,才能實現城鄉和區域經濟的一體化發展。
(一)從思想上改變金融機構必須國營國有的經營觀念
金融風險的出現與所有制無關,我國金融體制改革要逐步打破國有與民營的分別界限,消除所有制認識誤區在金融領域的負面影響,合理地引導民間資本主發起設立各種小微金融機構,消除基層金融高度壓抑狀態。
(二)破除政策法律方面的體制機制隱性障礙
國家金融監管部門作為我國金融業的主要管理者,需要推動放權讓利的金融體制改革,降低民營金融機構市場准入門檻,特別是要消除民間資本進入金融領域的玻璃門與彈簧門現象,完善金融發展的差異化政策,加快推進小微金融管理制度建設,為民間資本主發起設立銀行、保險和證券等金融機構提供製度支持和保障。
(三)賦予地方政府金融監管調控權
國家金融管理部門要賦予地方政府一定的金融調控權、監管權和發展權,支持地方政府建立地方性金融管理部門,填補地方金融監管缺失,有效地對各種小微金融機構進行引導和管理,與國家監管部門形成監管合力,形成分層有序的金融管理體系,共同推動民營金融機構發展。
(四)地方政府要優化小微金融發展環境
地方政府部門要加強各部門之間的協調,整合金融信息資源,實現信用信息共享,推進地方信用體系和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建設。推動建立小微金融機構運行的監測預警機制,做好融資動態跟蹤,確保小微金融機構穩定運行。充分發揮財政資金的杠桿作用,建立小微金融貸款風險補償機制,完善稅收優惠政策,減輕小微金融機構經營負擔。制訂小微金融機構發展的指導性意見,引導民間資本進入金融領域,拓寬薄弱領域、薄弱地區的融資渠道,支持實體經濟發展。對農村地區金融基礎設施建設提供補貼。
(五)大型金融機構要培育和發展小微金融機構
大型金融機構要充分利用多年積累的經營管理經驗,在內控制度建設、金融人才培訓、信用資金風險控制等方面,對小微金融機構提供業務指導和幫助,推動小微金融機構規范化經營。與小微金融機構簽訂合作協議,解決因突發性流動性不足而面臨的經營危機。利用資金支付結算網路,幫助小微金融機構支付結算提供便利化服務。利用金融產品創新的經驗,為小微金融機構提供業務指導,避免因經營管理能力不足而導致新的金融風險。
(六)大力培育小微型民營金融機構
一是大力培育和鼓勵發展小額貸款公司、村鎮銀行、資金互助社等民營金融機構,在可能情況推動小貸公司能夠享受到金融機構的稅收優惠待遇。二是充分利用不同企業組織結構的優點,鼓勵民間資本主發起建立股權多樣化的民營銀行、民營保險等金融組織,引導民間資本陽光化經營,力爭成為全國民營金融機構改革發展的試點示範區域。三是大力發展資金互助社等小微型金融機構,盡可能引導向社區銀行的方向轉變,增加為「三農」經濟服務的造血功能。四是引導典當等具有抵押融資功能的民營金融機構,探索其轉換成為抵押銀行的新路子,進一步發揮其抵押擔保的融資功能。
(七)進一步加快金融服務基礎設施建設
支持農村地區四權抵押試點,構建四權流轉登記、評估、交易的流轉市場,提升農村農戶信用能力,加速農村地區資本的積累。大力發展信用中介服務機構。支持推進現代支付系統建設,形成高效的信息支持系統。鼓勵農戶建立專業性小微信用合作社,提升農村地區貨幣化水平,進一步推動農村地區長期投資和資本積累。

Ⅱ 小微金融知識體系(什麼是小微金融)

1.什麼是小微金融
一、中國小微金融60人論壇 「中國小微金融60人論壇」是致力於微型金融理論與實踐的非官方、非贏利性學術研究組織,論壇以前瞻視野和探索精神,夯實中國微型金融學術基礎,探究微型金融領域前沿課題,推動中國微型金融行業改革實踐,為中國普惠金融事業的發展與繁榮貢獻力量。

二、阿里小微金融服務集團 阿里巴巴集團於2013年3月7日宣布將籌備成立阿里小微金融服務集團,阿里小微金融服務集團主要業務范疇涉及包括支付、小貸、保險、擔保等領域。通過阿里巴巴一個平台,將幫助小微企業實現物種多樣化,為網商提供工具,支持網商面對消費者;通過小微金融服務集團,將為無數小企業和消費者提供資金、支付、擔保等多種他們需要的服務,支持他們的生存和發展。

由彭蕾出任小微金融服務集團CEO。 阿里小微金融服務集團的公司運營 據媒體報道,阿里小貸資金來源於四大方面,一是旗下浙江、重慶兩家小額貸款公司,注冊資金總計16億元;二是面向銀行融資;三是資產證券化;四是將面向越來越多的銀行開放。

此前,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馬雲曾闡述過阿里未來發展的三大階段:平台、金融和數據三大業務。 在2013年早期阿里巴巴集團架構調整成為25個事業群後,平台業務已基本確定。

而阿里小微金融服務集團的成立意味著第二階段的開始。在這一體系中,最重要的理念是「信用等於財富」,而「開放、透明、責任、分享、互動」是核心價值觀。

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馬雲表示:中國不需要再多一家金融公司,但中國缺一家真正專注服務小微企業的金融服務公司。 有研究報告顯示,2014年以來,小微企業金融服務需求有了新變化,主要表現在融資需求和綜合金融服務需求的雙增加,為此,各路金融機構和類金融機構紛紛布局,推出各自服務模式。

商業保理業作為類金融機構,已經成為小微融資和金融服務的新途徑,其有效緩解小微企業融資難,支持實體經濟發展的作用,得到了理解和認可,也開始了新一輪的加速發展。 卡得萬利首創的商業保理模式做小微金融服務,符合小微企業融資和綜合金融服務需求增長的要求,也體現了其專注、專業、批量、標準的服務理念。

專註:服務目標群定位為有POS機收銀的小微企業,服務實體經濟體;批量:現代信息技術和大數據技術的運用,減少了人工審核操作的偏差和繁瑣過程,降低服務成本,批量處理信息數據,批量提供服務;標准:將服務做成標准產品,服務的全過程就像一條工廠流水線,各個環節都按照標准操作執行,形成標准服務。
2.什麼是小微金融,微型金融,中小企業金融
小微金融:主要是指專門向小型和微型企業及中低收入階層提供小額度的可持續的金融產品和服務的活動

微型金融:是專門針對貧困、低收入的人口和微型企業而建立的金融服務體系。包括小額信貸、儲蓄、匯款和小額保險等。

中小企業金融:是指金融機構針對中小企業推出的定製化融資解決方案,由現有企業籌集資金並完成項目的投資建設,無論項目建成之前或之後,都不出現新的獨立法人。貸款和其他債務資金實際上是用於項目投資,但是債務方是公司而不是項目,整個公司的現金流量和資產都可用於償還債務、提供擔保;也就是說債權人對債務有完全的追索權,即使項目失敗也必須由公司還貸,因而貸款的風險程度相對較低。

還有問題可以去新融網看一下
3.小微金融的小微金融的特點
小微金融應有的兩個特點:

一、是以小微型企業以及貧困或中低收入群體為特定目標客戶

二、是由於客戶有特殊性,所以它會有適合這樣一些特定目標階層客戶的金融產品和服務。

小微企業金融具有高風險高收益的特徵:

高風險性,抵押品的不足使得小微企業金融在多數時候都依賴於企業主的個人信用,此外,小微企業較強的不確定性也是小貸的主要風險來源。

高收益性,除傳統意義上的風險溢價外,由於市場不開放,需求遠大於供給,小貸的政策溢價是超額收益的源泉。
4.小微金融的小微金融的發展策略
第一、發展小微金融需要制定更為綜合的小微企業金融發展規劃,建立起多層次、多元化的小微企業融資機制,不應僅僅將重點放在銀行類機構上,也不應該對小微企業的金融支持局限於信貸。

其次、應發展金融信息服務。

第三、應制定和完善差異化的監管政策。

第四、應建立更加科學合理的風險分擔的社會機制,除了商業機制之外,還可以考慮成立政策型基金或證券銀行,以便對相關風險進行分散和補償;最後,應制定更加科學合理的財稅政策,支持小微企業金融業務的發展。
5.小微金融的小微金融的由來及發展
自上世紀70年代以來,小微經濟經歷了深刻的變革,這些變革廣泛涉及運營理念、經營主體、以及經營方式等各方面。

這些變革,極大地拓展了小微金融的發展空間,帶來了小微金融的變革。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服務對象的擴展一般傳統上說到小微的服務對象,大家想到的是窮人,而服務手段很多是津貼或者是 *** 的財政支出。

因此,從事這樣一些服務工作的機構有可能就是 *** 機構,至少是准 *** 機構或者是得到 *** 資金支持的機構。但現情況已經發生變化,小微金融對象還包括了那些或許並不算貧困,但仍然不能從正規渠道獲得金融服務的個人或小型企業。

而這樣的變化,揭示了正規金融體系難以對這些產生自草根的個人和企業提供持續的、有競爭力的服務的現實,也就意味著小微金融體系有著廣闊的發展空間與需求。這正是世界各國 *** 都致力於發展、支持小微金融的原因。

二、金融服務的多元化過去,一提到小微金融,指的就是小微貸款。但如今,這樣的概念已經大大拓展,不只是貸款,還有股權的服務、資本金的服務、存款、保險和其他一些增值服務。

三、經營主體的多元化如今經營小微金融的機構已經廣泛,主要有五類,即商業銀行、信用合作社、非盈利組織、非銀行金融機構以及村鎮銀行,這基本上涵蓋了現有所有金融機構。需要指出的是,按資產規模和所服務客戶的數量來衡量,商業銀行依然是主力軍。

四、金融技術創新金融業本身是一個信息行業,這在小微金融發展中更是顯得尤為突出。此外,我國經濟發展也為小微金融的發展提供了難得的機遇。

一方面,實體經濟上我國已經到了一個科學發展的新階段,更多的關注民生、關注就業、關注社會和諧;另一方面,金融業經過這么多年的發展,商業銀行已經很難像傳統的體制下那樣去依靠大企業了,就信貸而言,銀行主要服務對象只能而且也應該轉到中等企業以及小微企業上。
6.小微金融的含義是什麼
小微金融是指面向小微企業的金融。

小微企業指比中小企業還要小 的企業,如「個體工商戶」。在中國,小微企業占企業總數的99%以 上,他們在活躍市場、創造就業、增加稅收、保持社會穩定等方面發揮 巨大作用。

但中國銀行貸款門檻高,小微企業貸款要得急、數量少、頻 率高、風險大、管理成本高,並且金融政策對小微企業支持不夠,小微 企業融資缺口較大,融資難一直是制約小微企業發展的瓶頸。自2009 年以來,小微企業融資政策環境不斷改善, *** 部門和越來越多的銀行 業金融機構都開始重視小微企業的金融服務,如民生銀行推出的小微金 融產品「商貸通」等,小微企業的貸款佔比不斷提高。

中國金融監管 政策、信貸營業稅和所得稅均給予小微企業以優惠和支持,為小微金融 發展創造了巨大的空間。

Ⅲ 農村金融機構如何應對競爭環境變化現在的農村金融機構有哪些

農村金融機構如何應對競爭環境變化?

一、重新認識縣域小微實體金融需求,改變過去單純推廣農戶貸款的方式。

農戶貸款推廣方式,比如村授信,確實是比較有效的農村金融服務的獲取途徑。但是,除了信息整合形成的行政數據,金融機構在此過程中獲得的其他大部分信息並不能直接轉化為信貸需求挖掘和貸款審核的決定性因素。另外,信用評估只能滿足基本的信用需求,實際信用率的提高有賴於信用評估後的工作。事實上,隨著縣域產業的轉型和人口流動性的增加,農戶從事的行業及其金融需求已經呈現出多元化的趨勢,農戶貸款的基礎推廣越來越轉變為向銀行、鄉鎮、農戶靠攏的方式。要真正提供有效的金融服務,就要緊跟潛在客戶的發展需求,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提供盡可能便捷、充足的金融支持,真正實現對縣域小微實體的差異化服務。


Ⅳ 金融支持小微企業發展

C

金融

編輯評論/注釋

文章| 《中國金融》第6期,2022

在社會主義新時代,小微企業在激發市場運行活力、培育經濟發展動能、促進產業優化升級、支撐國計民生等方面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做好小微企業金融服務工作,既是構建雙循環發展新格局、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有力抓手,也是激發市場主體活力、落實「六穩」「六保」要求的重要保障。也是推進金融供給側改革,加快銀行業務戰略轉型的必由之路。

建立機制,加強保障,明確小額信貸發展戰略。

集中統一思想,從戰略高度規劃和推進小微金融業務,不斷完善戰略規劃、考核評價、激勵機制、資源配置等頂層制度設計。充分激發小微金融業務發展的動力、活力、能力和潛力,形成「全行一盤棋」的良好發展局面。

確立普惠金融發展戰略。2021年,中國銀行正式將普惠金融明確作為全行「八大金融」戰略之一,舉全集團之力加大小微企業金融服務投入力度。緊密圍繞產品創新、數字轉型、綜合服務、渠道建設等方面重點發力,力爭在「十四五」期間實現推動普惠業務跨越式增長、打造數字化線上化發展引擎、建設全功能綜合服務平台等系列戰略目標。

強化績效考核和資源配置。一方面「立好規矩」,完善內部考核激勵機制,擴大普惠金融、小微業務的考核權重至超過10%,提高小微企業首貸戶、信用貸款、中長期貸款、續貸業務佔比的考核要求。另一方面「備足糧草」,持續加大對小微業務的財務、人力、科技等資源投入力度,科學實施不良容忍和盡職免責制度,建立「敢貸、願貸、能貸」長效機制,鉛斗彎點燃基層內生發展「自驅力」。

創建「量化積分評價體系」。注重強基礎、練內功、提後勁,把分行小微企業服務能力量化分解至政治建設、組織建設、業務推動、風險管控、創新發展五大方面40多個維度,採取「積分制」進行綜合評價,比如,建立網點普惠金融服務質效承諾機制可積1分、研發區域特色線上融資產品最高可積3分,引導分行不惟指標、不惟考核,全面增強服務能力,在完成「規定動作」的同時做好「自選項目」。

優秀的模式和強大的產品,打造統一的小額信貸模式。

自2008年在業內首創「信貸工廠」業務模式以來,中國銀行一直深耕小微金融服務領域。近年來,以「綜合經營、雙輪驅動、三大利器、四種場景」為主線,著力構建金字塔形的立體化、多層次、全方位的小額信貸服務體系。以中國銀行「惠心願」為品牌,建立了涵蓋行業、個體工商戶、網路融資等八大系列小額信貸產品和服務,覆蓋50多個領域。

對公對私一體運營。建立完整統一的小微金融業務模式,由普惠金融事業部統籌管理全行小微企業法人、小微企業主、個體工商戶等各類小微客群銷卜,全面打通對公、對私營銷管理、產品流程、數據系統與風控機制,實現產品標准化、作業流程化、生產批量化、隊伍專業化、管理集約化和風險分散化,形成「1 12」的發展合力。

線上線下雙輪驅動。線上方面,加快推進數字化轉型,提升「平台 數據 模型」基礎能力,推動展業模式由「專家經驗式」向「數據驅動式」轉槐悶變。目前中國銀行已形成「信用貸」「銀稅貸」「抵押貸」「經營貸」「稅易貸」五大線上產品系列,2021年小微企業線上貸款余額較上年新增超過26倍。線下方面,持續升級「信貸工廠」,通過擴大准入范圍、提升審批許可權、優化流程機制、簡化審查資料,提高授信審批效率,提升敏捷反應能力;2021年中國銀行「信貸工廠」客戶近14萬戶,授信余額近6000億元。下沉服務重心、延伸服務觸角,分別建設1500家、400家、120家普惠金融、鄉村振興、科技金融特色網點,打造服務小微、三農、「雙創」客群的前沿陣地。

四類場景靈活便捷。深度參與「智慧政務」建設,攜手政府機構共建「數字共同體」;2021年,作為首家金融機構成功對接中央國家機關政府采購中心金融服務平台,中國銀行利用「政采貸」幫助政府采購上游供應商解決融資難題。積極踐行鄉村振興戰略,為涉農小微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等三農主體提供「致富貸」線上融資產品,有效突破傳統農業信貸「客戶信息少、服務半徑小、獲客成本高、緩釋不充分」等難點。大力支持穩外貿、穩外資,推出「單一窗口融資」及「外貿貸」等特色線上融資業務,根據企業的貿易結算、出口退稅等情況自動核定信用額度,為小微外貿企業開拓國際市場保駕護航。順應數字經濟發展趨勢,聚焦集成電路、數字安防及數字產業集群,創新科技等級、專家評審、財政資助、投融資階段等量化評價體系,支持數字經濟領域優質小微客戶成長。未來中國銀行將秉承開放共享理念,致力於打造「1」個智能普惠金融平台,打通個人、企業、政府、金融機構「4」類客群普惠服務邊界,搭建「N」重普惠金融服務場景,薈

聚多元戰略合作方,建設無界開放的普惠金融服務生態。

求突破、勇創新,深化關鍵戰略領域支持

緊密圍繞國民經濟發展的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中國銀行加大對科技創新、產業鏈供應鏈、三農經濟、「走出去」「引進來」等領域小微企業的金融支持,促進小微金融與科技金融、產業鏈金融、縣域金融、跨境金融等重點戰略融合發展,幫助小微企業成長為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中堅力量。

構建「專精特新」中小企業銀政合作體系。深化與工信部的戰略合作,大力支持中小企業「專精特新」發展,做大「多元化合作」,做深「專屬化服務」,做實「精細化管理」,幫助小微企業成長為創新重要發源地。打造「『專精特新』成長之路」專屬模式,為「小巨人」「單項冠軍」「隱形冠軍」各類企業提供集信貸、投資、申請輔導、撮合交易等為一體的綜合金融服務產品;大力推廣「中銀專精特新普惠行」、首屆「專精特新」中小企業跨境撮合對接會等主題活動。目前中國銀行已為近1.5萬家「專精特新」企業提供授信支持,余額超過1100億元,得到國務院領導充分肯定。

打造知識產權融資服務「首選銀行」。大力推進知識產權金融創新,幫助拓寬企業融資渠道,促進知識產權資源價值實現,激發市場主體創新動能。與國家知識產權局合作成立「知識產權融資創新實驗室」,構建知識產權「政產學研」全面合作機制,探索建立貫穿價值發現、風險評估、風險處置等環節的知識產權金融新模式。針對傳統知識產權融資三大痛點,研發普惠型知識產權質押融資產品「知惠貸」:根據企業整體價值分級匹配不同的信用額度,應對知識產權「價值識別難」;利用大數據技術,解決專利技術「評估變現難」;加強貸前、貸中、貸後全流程管理,緩解「風險控制難」。2021年,中國銀行知識產權質押融資累計貸款金額360億元,質押登記項目超千個,各項指標居金融機構首位。

創新普惠型產業鏈供應鏈服務模式。遵循「向『1』要客群質量、向『N』要客群數量」的思路,加大對小微客群高度密集的供應鏈上下游綜合信貸支持,讓供應鏈金融真正惠及更多的市場主體。深入拓展傳統「強信用」模式下的政府或核心企業供應鏈,為供應鏈長尾端小微企業增信賦能;不斷加強「強數據」模式下與電商平台或專業供應鏈管理平台的互聯互通,藉助數據鏈和證據鏈,將「1 N」拓展至「1 N N」;積極探索「強場景」模式下的生活場景平台合作,深入挖掘小微客群B2B、B2C場景業態。目前,中國銀行已推出「華為惠貸」「小米貸」「美團貸」等多款普惠型「鏈式惠貸」服務模式,通過「單鏈探索——多鏈復制」、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推動形成大企業、小企業、金融企業和服務平台全鏈條合作共贏的局面。

找准鄉村縣域振興發展「中行賽道」。圍繞「五大振興」總體目標,大力支持新產業、新業態發展,構建中行特色助農發展模式。產業振興方面,陸續推出「農田貸」「光伏貸」等系列涉農產品,全面加大對農產品穩產保供、農業產業升級優化、農產品流通體系建設等重點領域的金融支持。生態振興方面,積極探索碳排放權抵質押業務,打造「低消耗、低殘留、低污染」綠色示範項目,推廣「樂家貸」「宜居貸」等「美麗鄉村」金融服務模式。文化振興方面,研發「創業貸」「民宿貸」等特色產品,支持研學教育、田園養生、拓展訓練等新型農文旅產業一體化發展。組織振興方面,打造特色鄉村振興金融服務示範區,暢通三農服務「毛細血管」。人才振興方面,開設「鄉村振興學堂」和「慧政學堂」,支持鄉村人才培養,幫助基層幹部提升經濟管理與社會治理能力。

深入助力暢通國際國內雙循環。早在2014年,中國銀行就在業界首創「中小企業跨境撮合服務」,搭建中小企業全球互聯互通平台,幫助企業深度融入全球資金鏈、價值鏈、產業鏈。近年來,中國銀行一直致力於中小企業國際化、全球化發展,迄今已舉辦包括中國—中東歐國家中小企業跨境對接會、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企業供需對接會、歷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貿易投資對接活動等在內的89場企業對接活動,為來自全球126個國家和地區的4萬家企業提供「融資 融智」金融增值服務,受到各國政商界的廣泛贊譽。針對後疫情時代企業需求變化,中國銀行創新推出「中銀e企贏」全球企業生態系統,構建集銀行拓客活客、政府招商引資、企業資源引進於一體的線上綜合信息服務體系;目前已實現供需專區、招商引資、金融服務等主要功能上線,吸引近千家小微企業入駐。

促聯動、聚合力,深化「一體兩翼」綜合服務

充分發揮綜合化、多元化經營優勢,調度集團整體資源投入社會關切和公益事業,扶持弱勢群體發展,服務百姓安居樂業,形成以商業銀行為主體,村鎮金融、消費金融、公益金融、支付金融等為特色的多維度、綜合性小微金融服務格局,滿足小微企業全生命周期金融需求。

中銀富登繼續鞏固全國最大村鎮銀行集團地位,充分發揮紮根縣域、支農支小優勢,建設以縣域為「基點」的法人行機構、鄉鎮為「支點」的支行機構、商圈/產業鏈/協會為「觸點」的普惠金融服務點的三級普惠服務網路,持續解決農村服務「最後一公里」問題。目前中銀富登已在全國范圍內設立法人機構126家,在鄉鎮設立支行189家,設立普惠金融服務點69個,覆蓋16個省市、51家村鎮銀行。

中銀消費深耕消費金融細分領域,打造以「樂享貸」抵押貸款、「好客貸」信用貸款,以及交易分期貸款三大消費金融產品體系,為廣大客戶提供簡單、便捷、專業、靈活的消費金融服務,不斷豐富線上、線下及O2O「三位一體」場景使用,助力擴大內需、促進消費。

中益善源全力推進金融幫扶,融合公益理念、市場力量、政府支持、金融服務和區塊鏈技術,研發「公益中國」精準扶貧平台,通過大愛超市、善源集采、善源商場、善源公益、公益檔案等多種模式,幫助貧困地區快速打通農特產品銷售渠道。

中銀通支付積極踐行「支付便民、支付惠民」,作為國內唯一的金融標准預付卡特許經營機構,先行先試跨行業、跨地區小額便民支付與一卡通用,幫助開啟移動支付新生活。創新數字貨幣硬錢包,無需聯網、無需密碼即可實現支付即結算、支付不找零、支付無壁壘、交易更安全,滿足百姓便捷、可靠、安全的日常小額高頻支付需求。

疏堵點、解難點,切實做好民生支持保障

始終關切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等市場主體的冷暖,向社會各界積極傳遞金融抗疫的溫暖情懷,千方百計降低小微企業融資成本、提升融資便利性和可得性,著力為受疫情影響小微企業紓困解難、減負降壓,為打贏重振民生保衛戰和經濟發展戰貢獻金融力量。

發揮延期還本付息和信用貸款政策效能。綜合運用展期、無還本續貸、還舊借新等多種方式實施延期還本付息,自2020年1月至2021年末,累計為普惠小微客戶辦理延期償還本息超過1800億元,惠及3萬余家小微企業客戶。加大小微企業信用貸款投放,2021年小微企業信用貸款余額佔比超過27%,3年來佔比累計提升超過3個百分點。

提升企業融資靈活性和便利度。先後推出「中銀接力通寶」無還本續貸產品和「隨時惠」隨借隨還服務方案,減少小微企業轉貸環節、降低轉貸成本,便利企業因需提取、隨時歸還、循環使用貸款資金。與商務部聯合開展「誠信興商」活動,利用企業信用配置金融資源;在「中銀商信貸」產品項下,服務客戶超6萬人,核定授信450億元,授信余額達400億元。

做好抗疫特殊時期服務保障。2021年春節期間,中國銀行在市場上率先推出「惠過年」普惠金融專項營銷活動,為響應「就地過年」號召的小微企業和員工提供便捷融資、免費保險保障及其他綜合金融服務;期間服務客戶超過7500戶,核定授信超360億元,投放授信超205億元;活動被多地政府納入屬地「政策紅包」,受到社會各界廣泛好評。作為成立110周年的獻禮之作,中國銀行在2023年春節和冬奧盛會期間,進一步推出「千崗萬家」普惠金融行動計劃,為小微企業提供用工、經營周轉以及就業撮合等綜合性支持,助力緩解社會「用工難、用工貴」問題,真正做到「促千崗就業,保萬家民生」。

金融賦能小微客群發展。創辦「普惠金融研修院」產教融合平台,與中國人民大學合作打造小微金融領域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研究基地」、開放辦學的「培養基地」、業務發展的「賦能基地」、前沿理論和先進實踐的「交流基地」,陸續推出「普惠金融網路學院」「普惠金融前沿大講堂」「惠如願·惠企行」小微企業論壇、「惠如願·菁英薈」大學生創業實踐項目四大普惠特色培訓品牌,對內為員工搭建基礎業務和前沿知識的學習平台,對外探索了一條銀、企、校合作共建的有效途徑,真正實現「賦能員工、賦能集團、賦能客戶、賦能社會」。■

相關問答:

Ⅳ 中小微企業金融服務質量如何提升

近日,金融學者及金融機構的代表齊聚一堂,就如何幫助中小微企業緩解融資困境的問題展開探討。 微型企業信貸方案應量身定做 贏周刊:在你看來,中小企業融資問題的症結主要是什麼? 陸軍:中小企業在財稅方面的負擔還是比較重。在資產負債率方面,中小企業是32.57%,央企是65%。有的企業規模已經超過一兩千人,銷售額可能有幾千萬,但是很多企業求貸無門。像這樣的企業,可能在北歐國家都是大型企業了。去年對珠三角中小微企業的調查報告顯示,53%的小企業完全依靠自有資金周轉,無外部融資,僅46.97%有借貸的歷史。年銷售規模越小的企業,銀行融資的比例越低。28.18%的小企業2011年比2010年獲貸額度下降,63.3%的小企業有融資的需求,但需求的額度比較小,75.4%的小企業貸款需求在100萬以內。從這些數據可以看出,中小企業融資的困難是跟中小企業本身的特質有關系的。要改善這些特質是很不容易的,這可能是它與生俱來的。比如說規模小、進入門檻低,門檻低的話,同質化的程度就可能比較高,市場競爭也比較激烈,所以承受風險的能力比較弱。中小企業的產品可能無法在有競爭力的成本下完成,製造成本太高,無法達到適當的邊際利潤。創辦人無法有效管理,沒有規范的財務管理,無法提供合格的抵押擔保品。包括技術的進步,現在也是非常快,市場的變化也是非常快,中國經濟的特點就是過剩,產能過剩,投資量非常大。門檻低的,很容易造成過剩。現在有一個說法,PE滿天飛、VC遍地爬,但是多半是投資於中小企業的成長型階段,甚至是上市之前的臨門一腳。實際上,VC、PE很少在種子階段進入,所以中小企業要依賴於直接融資還是大有文章可以做的。 陳傑:中小企業在投融資市場是一個弱勢群體,所以各國對中小企業融資的問題都會有政策性的部門或者政策性的機制去解決。在實踐的工作中,我們發現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可以解構或拆解為兩個子問題,一個是公平的問題,一個是效率的問題。公平的問題可能更多是政府的事,是政策環境建設的問題。難融資的問題,是市場配置效率的問題,市場是否有效,包括市場的發育,還包括供給和需求兩個層面的問題。現在銀行做中小企業貸款,邊際成本和風險控制比大項目是高的。另外,中小企業還存在著稅收、股權、報表等問題,這本身就是信用的問題。融資難的問題如果從這兩個角度去解構和入手解決的話,可能會更有效。 贏周刊:與中小企業相比,微型企業的融資是否更困難?針對微型企業的融資問題,銀行有何措施? 董建岳:目前,數量龐大的微型企業的金融服務需求確實尤顯突出和強烈。微型企業貸款普遍呈現金額小、筆數多、銀行人力成本高等特徵,尤其是部分微小企業自身還存在現金流不穩、財務管理不健全、缺乏有效抵押物、經營不甚規范等問題,這使得微型企業融資難上加難。我認為,應該要設計區別於傳統信貸業務的專門的解決方案。如果對微型企業(的)只有幾十萬元的貸款,要花費與大型企業(的)幾十億貸款一樣多的時間和人力,我想無論是對於銀行還是客戶,都是無法接受的。對銀行來說,這筆貸款的收益可能還無法覆蓋成本;對客戶來說,可能因為程序太復雜,時間太長,效率太低,從而抑制客戶的金融需求。所以銀行做好微型企業的金融服務,關鍵是要在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上下工夫。目前,微型企業金融業務最好的辦法是向零售業務靠攏,通過標准化產品、快捷流程和靈活機制實現業務快速批量處理。當然,我們也要把握好微型企業金融服務風險管理的尺度和方法,通過「大數原則」及「收益覆蓋風險」機制,同時適度提高風險容忍度,積極完善微型企業授信「盡職免責」和不良貸款快速核銷制度,為微型企業發展創造良好條件。 中小微企業金融服務應專業化 贏周刊:您認為中小微型企業的金融服務應該怎樣做? 董建岳:實事求是地講,多數中小銀行做中小企業金融服務都做得不是很好,因為他們自身的轉型還沒到位,更因為中小企業金融業務有很強的專業性。在銀行傳統的信貸模式中,營銷人員常常是大中小型客戶一起做。做大客戶既省時省力,又具有相對較高的收益,業務人員不自覺地提高了中小企業客戶的准入門檻;而另一方面,中小企業的資金需求具有「短、頻、急」的特點,對銀行審批效率要求很高,在傳統的信貸模式下難以得到較好的解決。正是這種經營模式制約了中小企業金融業務的發展。 我認為,中小企業金融服務一定要走專業化道路,讓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具體來講,商業銀行要建立中小企業金融專營服務模式,包括專營網點機構、專業團隊、專業產品、專業流程和管理制度、專業IT技術以及實現風險管理的專業化等等。 去年,我們推出了服務小微企業的「十大」舉措,包括設立專項信貸額度、建立小企業專營機構、配備專營業務團隊和專職風險管理團隊等,同時啟動了金融專業營銷體系改革試點。目前,已在全國設立了57家小企業貸款中心,專營小企業融資業務,推出了一系列特色產品和服務,如與花旗合作研發的「好融通」產品,專門服務中小企業融資;「快融通」產品主要針對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等,提供融資解決方案;「市場貸」產品以專業市場和產業集群內的中小企業為服務對象等等。在這些措施的有力推動下,我行中小企業金融業務保持穩步增長,戰略轉型初見成效。截至2011年末,中小企業一般貸款余額近2000億元,在全行對公人民幣一般貸款佔比近52%,比年初增長248億元;中小企業人民幣一般貸款客戶近10000戶,在全行對公人民幣一般貸款客戶佔比超過83%。其中,小微企業人民幣一般貸款余額887億元。 贏周刊:那麼,企業又應該有何作為? 陳傑:在大趨勢之下,具體實現的落腳點可能還是在有效市場方面,這個有效市場無非是供給與需求的契合。具體來說,我們認為是三個結合,一個是企業本身的戰略和融資策略的結合,二是產業資本與金融資本,也就是實體經濟和金融之間的結合,第三是人力和知識的結合。中小企業成長的融資需求,源於成長驅動因素,又取決於融資策略的選擇是否有效、是否到位。目前在實際操作上,中小企業融資市場融資需求的順序,首先是融得到、融得快、融得多、融得長、融得便宜。「二八法則」,我們去看,80%的中小企業需要整體門檻的降低,20%可能是成長性的,單一渠道尤其是已有的間接融資的渠道不能滿足需求。這樣的話如何匹配需求端和供給方的矛盾,比如,我們在銀行的貸款政策上,通俗來說是磚頭抵押物,但是中小企業可能抵押物不夠,這樣徵信市場就出來了,這就解釋了為什麼擔保行業在中國普遍不看好的情況下,堅強地生存下來並且有所發展。當然,我們認為擔保行業是一個過渡業態,會有一個景氣期,但也面臨著如何升級和優化結構的問題,如何管理風險、創造價值(的問題)。 從企業端來說,融資的結構包括內部和外部。交易所現在的私募債,包括集合產品,包括銀行間商品非公開的定向發行的融資,也就是說債券市場的品種在增加,資本市場有所傾斜,包括創業板、中小板的推出,這也支持了我們所說的拐點出現的判斷。針對不同的中小企業,不同周期、不同產業的企業會有不同的匹配。比如說早期,它可能是VC加擔保,加一些政策性的工具降低門檻,對成長期的中小企業,PE的介入。政策性與市場化的結合,還有就是在金融產業的金字塔中發揮區域半徑的優勢等。 政府與市場應聯合「出手」 贏周刊:幫助中小企業走出融資困境的關鍵點在哪裡? 周高雄: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既要重視市場配置資源的重要原則,也要發揮政府引導作用。如何確定政府和市場的作用邊界,這是必須想清楚和做明白(的)。有的地方政府是全部都出了手,方式方法簡單,行政干預過重;這樣不僅造成政府信用的透支,公共服務不到位,還擾亂了市場,造成了負面影響。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首先是要充分尊重和依靠市場的力量,要相信市場推動中小企業優勝劣汰的根本機制。金融市場在支持中小企業時有一套復雜、嚴密的篩選機制,在這一點來說,政府不能替代金融機構的選擇。只有通過金融市場和金融機構的自主選擇,那些經營規范、抗風險能力強、信用水平高的中小企業,才能經過優勝劣汰、脫穎而出,得到融資的支持獲得發展。 贏周刊:地方政府應該做些什麼? 周高雄:政府的作用在於彌補市場失靈和推動金融深化改革。具體來說,應該著力於四個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強市場的基礎建設,優化市場的發展環境。要通過建立健全信用體系,解決中小企業融資中的信息不對稱問題。廣東有一些地方做得比較好,將「信用村」建設起來,小企業的信用一目瞭然。梅州更進一步,建立了評級,評級為A的金融機構提供服務,B級的也可以為他們提供服務。這樣的話,企業和金融的對接更加便利和有效。廣東開展「三打兩建」活動,這是一個重要機遇,其核心內容就是建立健全社會信用體系,通過這次活動廣東中小企業信用環境一定能上一個新的台階。在信用建設方面,地方政府應該特別重視中小企業首次融資的問題。一般來說,融資難主要是首次融資難,融了之後就比較容易了。此外,要加強債權人的司法保護,營造相應的法治環境,也就是至少要還本。 第二是市場平台的建設,拓展市場的覆蓋面。沒有一個高效完善的金融市場平台,中小企業的流動資產、知識產權、股權等資產就缺乏價格發現和價值實現的渠道,抵押物缺乏這一制約融資的難題就不能得到根本的解決。現在場外交易市場的發育還遠遠不足。我們要大力發展場外交易市場,拓展技術、股權等產權市場的平台和深度。 第三是放寬市場准入,提高市場的參與度。要放寬民營資本進入金融服務領域,形成多元化、多層次的市場主體。但中小金融組織體系的發展沒有與此相適應的循環保險制度,金融監管體系等體制建設就容易帶來不穩定的因素。在這些方面,我們既要積極,也要穩妥。我們鼓勵佛山第一家民營金融控股集團的成立,他們成立之初(有)不到20億的資產,這次他們展銷時已經達到了50億。像這樣有實力的民間金融集團,應該鼓勵他們,做多做大做強。 第四是要加強制度創新,提高市場分工的協作水平。包括如何創新和落實差異化的監管政策,建立正向的激勵機制。批發商和中小金融組織的零售商分工協作機制,如何將各類金融機構的有益探索和實踐上升為制度性的安排,並進行推廣。這些問題都需要好好的研究。 陸軍:我們不能說政府不作為,我覺得就是政府的勁頭太足了。西方那些國家的政府來看我們的政府,他們簡直覺得是非常恐怖,一個一個勁頭十足要做業績,而且因為政府掌握了比較多的資源,力度也比較大。政府應該要加強中小微企業融資的金融基礎設施建設,比如說政府很多投資到「鐵公基」中。金融要解決中小企業的融資困難,我們要加強金融基礎設施的建設,這一點是最核心的,是政府應該做的。 中小企業為銀行帶來新機遇 贏周刊:中小企業融資發展、轉型升級的需求,是否會給金融業發展帶來新機遇? 陳傑:最近在市場上,我們感覺出現了拐點。我們認為這個拐點可能會打開未來一個區域零售的,包括草根金融的增長之路。它的邏輯在哪裡呢?在成熟經濟體的資本市場,我們簡化地去劃分它,它是一個簡單的三層金字塔。最頂層是大的、成熟的市場,已經寡頭化或類寡頭化,商業銀行、投資銀行、共同基金、保險公司等。最底層終端的就是金融消費者,中間板塊是各層次、各門類的金融服務機構,而這一塊,中國經濟體還沒有很好發育,甚至是扭曲的。溫州金融事件,我們可能可以把它理解為一種內在的需求被扭曲的滿足,而導致了扭曲的結果,導致了風險,未來可能會有非常大的成長,可能會有井噴。具體市場參與者如何把握風險,如何抓住機遇,這就變得比較重要了。 周高雄:僅僅在過去三年中,全國就新設立了小額貸款公司4288家(以及)村鎮銀行等等,融資擔保機構超過3000家,還有數百家小型商業銀行,數以千計的融資租賃公司。在國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中小企業融資服務已催生了一個迅速發展的新興產業,浙江、深圳等地已將它作為自己的金融主攻方向。天津在股權融資等方面也走在我們的前面。各地爭奪這個金融服務制高點的趨勢越來越明顯,廣東金融界要重視和研究這個趨勢和方向,廣東要建設金融強省,絕對不能忽視金融行業中的這個戰略性新型行業。 董建岳:我國中小企業佔全國企業總數的99%以上,提供著全國80%以上的城鎮就業崗位,創造的最終產品和服務價值佔GDP的60%左右。可以肯定,民營經濟將是推動下一輪中國經濟發展的最強勁動力。從商業角度看,中小企業發展潛力巨大,直接關系著中國經濟的未來,這無疑是銀行業務的一片「藍海」。 不過,隨著資本市場的不斷發展,銀行不再是企業資金的唯一來源。直接融資市場在解決中小企業融資方面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2011年,我國以股票、企業債券、短期融資券為主構成的直接融資所佔比重由2001年的4.5%提高到30%左右,直接融資佔比大幅提升,非金融企業債券的發行規模達2.21萬億元;PE投資金額290億美元,較2010年增長48%;VC投資金額89億美元,較2010年增長58%。 銀行別「一窩蜂」轉向中小企業 贏周刊:銀行服務中小企業需要注意哪些問題? 董建岳:首先要防止戰略趨同。現在無論是大型銀行、股份制銀行,還是城商行、農商行,都紛紛提出「服務中小企業」的口號。但是,這種「一窩蜂轉向中小企業」的做法,是否對所有銀行都能行得通?是否能夠真正服務好中小企業?資源配置是否科學? 長期以來,我國銀行業在市場競爭中已經形成了比較穩定的業務格局,不同類型的銀行都有自己服務的主要客群,例如大型銀行主要側重服務大項目、大客戶,發放中長期貸款和基本建設項目貸款。而中小銀行包括股份制銀行、城商行、農商行和農信社,則以服務中小企業,提供中小項目信貸、貿易融資和流動性貸款為主。銀行業改革發展的一個重要目標就是要建立起多元化、多層級的銀行服務體系,各家銀行確立與自身實際情況相適應的戰略定位,強調錯位發展、構建差異化的競爭優勢,服務好自己的目標客戶群。反之,如果沒有區別,所有銀行做所有的業務,正如現在大小銀行都去做中小企業業務,這種資源配置方式必定是低效的,對客戶的服務也做不到專業。 所謂術業有專攻,商業銀行在業務發展的方向上要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大型銀行與中小銀行要避免戰略上的趨同。以前銀行有「壘大戶」的現象,現在又扎堆中小企業,我個人認為都同樣不是理性的發展思路。 贏周刊:銀行應如何做好風險管控? 董建岳:做好中小企業金融服務,風險管理很重要。風險管控不好,做中小企業金融業務只能是「死路一條」。具體來講,商業銀行不僅需要在各級機構建立專職風險管理團隊、制定完善風險管理制度和操作規范、採用先進的IT系統加強定量分析,而且也要全流程加強精細化管理,將風險控制在可承受的范圍內。比如,在貸前認真做好調查工作,確保發現中小企業真實的融資需求;貸中加強對信貸資金的監控,防止資金被挪用;貸後管理好客戶的回款資金,確保及時歸還銀行貸款。

閱讀全文

與村鎮銀行小微企業金融服務信息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禾裕科技金融集團有限公司 瀏覽:609
荷馬金融客戶服務中心 瀏覽:630
外匯開市時間 瀏覽:974
2017年2月24冰島幣匯率 瀏覽:562
蘭州金匯貸款公司 瀏覽:635
苦楝股票概念 瀏覽:558
領信股份股票 瀏覽:268
關聯交易董事會表決 瀏覽:412
甲方給置業顧問傭金 瀏覽:194
為落實金融服務經濟 瀏覽:431
南京的銀行理財產品 瀏覽:254
下載了好省怎樣看傭金 瀏覽:282
持牌金融公司的錢不還會怎樣 瀏覽:301
光大證券軟體怎樣打新股 瀏覽:871
10月7號歐元對人民幣匯率 瀏覽:508
中航信託上海地址 瀏覽:151
甘肅銀行理財產品贖回 瀏覽:720
匯率與牌價 瀏覽:120
溫州銀行的股東 瀏覽:389
金融機構股權是生息資產嗎 瀏覽:7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