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消費金融公司的業務范圍
《試點辦法》規定,消費金融公司可經營的業務包括:個人耐用消費品貸款,一般用途個人消費貸款,信貸資產轉讓,境內同業拆借,向境內金融機構借款,經批准發行金融債券,與消費金融相關的咨詢、代理業務,銀監會批準的其他業務。
個人耐用消費品貸款是指消費金融公司通過經銷商向借款人發放的用於購買約定的家用電器、電子產品等耐用消費品(不包括房屋和汽車)的貸款。一般用途個人消費貸款是指消費金融公司直接向借款人發放的用於個人及家庭旅遊、婚慶、教育、裝修等消費事項的貸款。 消費金融公司即將助力擴內需
當出口貿易無法實現經濟增長、投資市場行情無法預測之時,在我國宏觀經濟的三駕馬車中,也許只有擴大消費才能擴大內需,從而更好地刺激經濟復甦。在此背景下,銀監會昨日宣布,向社會公眾徵求對《消費金融公司試點管理辦法》(以下簡稱《試點辦法》)的意見,並擬在北京、天津、上海、成都設立消費金融公司試點。
據了解,所謂消費金融公司,主要的特點是在不吸收公眾存款的前提下,為無法從銀行渠道獲得融資的客戶提供小額無擔保無抵押貸款。在CPI、PPI連續三個月出現下降,數據所反映出的居民消費意願持續低迷的狀態下,無擔保無抵押的小額貸款能夠成為刺激消費的原動力嗎?與以往的消費信貸服務公司相比,消費金融公司的優勢和不足又是什麼?本報對此將一一解讀。 出資人為境內外金融機構最低3億元可注冊消費公司資本充足率不得低於10%
銀監會相關人士昨日表示,所謂消費金融公司,就是指經銀監會批准,在中國境內設立的,不吸收公眾存款,以小額、分散為原則,為中國境內居民個人提供以消費為目的的貸款的非銀行金融機構。而消費金融公司所發放的貸款,主要用於客戶購買個人耐用消費品。個人耐用消費品貸款是指消費金融公司通過經銷商向借款人發放的用於購買約定的家用電器、電子產品等耐用消費品(不包括房屋和汽車)的貸款。
據銀監會透露,在我國目前從事消費信貸服務的金融機構類型很少,只有商業銀行、汽車金融公司兩類機構,消費貸款占貸款總額的比例不到12%,而且消費信貸業務品種也少之又少,主要是以住房按揭貸款、汽車貸款和信用卡業務為主。以耐用消費品為對象的無擔保無抵押的小額消費信貸只有個別商業銀行和擔保公司聯合辦理過,但是這類信貸一般規模小、手續繁瑣、專業化程度低、效率不高。 此類公司主要出資人為境內外金融機構及銀監會認可的其他出資人。《試點辦法》對主要出資人制定了嚴格的准入條件。例如具有5年以上消費金融領域的從業經驗,資產總額不低於800億元人民幣,連續兩個會計年度盈利,3年內不轉讓出資等。對於境外金融機構,還必須符合在中國境內設立代表處兩年以上,且所在國家或地區金融監管當局已與銀監會建立良好的監管合作機制等。
知情人士表示,《試點辦法》將徵求全社會各界意見,時間為一個月。而在銀監會發布此消息之前,已經有包括境內外多家金融機構和企業在爭取設立此類公司的資格。但由於首批試點僅在北京、天津、上海、成都4個城市開展,且每個城市僅試點一家公司,究竟誰有資格成為首批消費金融公司的股東,還要看試點公司的運行情況。 消費金融公司最低注冊資本要求為3億元人民幣或等值的可自由兌換貨幣,這是參考了其他非銀行金融機構的注冊資本要求,並考慮到消費金融公司在初期業務經營中實現盈虧平衡的需要而制定的最低資本要求。另外,非金融機構還應具備凈資產率不低於30%的條件。
按照銀監會此前對汽車金融公司注冊資本的要求,汽車金融公司注冊資本的最低限額為5億元人民幣或等值的可自由兌換貨幣。注冊資本為一次性實繳貨幣資本。非銀行金融機構作為汽車金融公司出資人,應當具備注冊資本不低於3億元人民幣或等值的可自由兌換貨幣的條件。 由於此類公司不吸收存款,因此監管層將對公司的資本充足率做較高要求。《試點辦法》制定了不低於10%的資本充足率標准,另外還制定了不低於100%的資產損失准備充足率以及不高於資本總額100%的同業拆借資金比例。
雖然目前各商業銀行資本充足率標准尚為8%,但各銀行實際是按照10%的既定目標去完成的。據記者了解,國際上很多歷史悠久的銀行資本充足率達標線高達13%。另據相關人士透露,銀監會要求金融公司的不良率控制在5%以下,這個比例與商業銀行不良率沒有太大區別。 為防止消費者過度消費,《試點辦法》規定,消費金融公司向個人發放消費貸款的余額不得超過借款人月收入的5倍。而對於此類貸款的利率,銀監會表示,雖然是按借款人的風險等級定價,但最高不得超過央行同期貸款利率的4倍。
按照規定,貸款利率較央行基準利率上浮超過4倍即為高利貸,消費金融公司在此剛巧打了擦邊球。但4倍的利率在同等產品中已經屬於非常高的利率水平,因此不少專家在接受采訪時都認為,如果消費金融公司能夠在境內試點成功並且獲得很大的客流量,那麼這個公司本身的股東都將靠高息收益賺得盆滿缽溢。
「擴大內需的關鍵是擴大消費」
銀監會出台《試點辦法》並非一蹴而就。據記者了解,早在去年,有關銀監會將成立消費金融公司的消息就被媒體曝出。在這一點上,銀監會昨日表示,事實上,從2007年底開始,銀監會就對國內外消費金融行業的發展情況進行了研究。
針對此次《試點辦法》的出台,銀監會認為,這是為了貫徹我國進一步擴大內需、促進經濟增長的戰略方針,通過提供更多的金融服務以促進消費需求的增長,增強消費對經濟發展的拉動作用。
消費金融公司此時成立意義重大,中央財經大學中國銀行(3.57,0.07,2.00%)業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表示,在宏觀方面,擴大內需的核心是擴大消費。成立消費金融公司,最直觀的方面是擴大消費,為不同客戶群體提供個性化服務,同時為金融市場增加產品的種類和數量。
而參股或控股的金融機構,可通過消費公司貸款利息收益獲得更高的盈利點。
「銀行不能滿足所有融資需求」
「銀行不能滿足所有融資需求,這時就需要有一個金融機構給在銀行貸不到錢的客戶辦理融資業務。」北京大學中國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呂隨啟這樣表示。他介紹,所謂消費金融公司就是以前財務公司的升級版。
據記者了解,所謂財務公司,就是由大型企業集團投資成立的為本集團提供金融服務的非銀行金融機構。財務公司經營的金融業務大體上可分為融資、投資和中介三大塊。而這里提到的「融資」主要是發行企業債券和從事同業拆借,客戶群體為企業主。對此《試點辦法》顯示,與商業銀行相比,消費金融公司的目標客戶是有穩定收入的中低端個人客戶,包括年輕人群、年輕家庭,或需要將家用電器等消費品更新換代的家庭。
「消費金融公司的主要任務是向從銀行或其他渠道借不到款的客戶提供資金,用於消費。由於一些客戶的信用記錄存在問題,所以金融公司要收取較高利息來控制自身的資金風險。」呂隨啟表示。
對於利用消費金融公司來刺激消費實現擴大內需的言論,呂隨啟並不認同。他認為消費金融公司的成立和刺激消費無關,「這僅是金融體系的一次完善」。 無論如何,將成立消費金融公司的消息讓很多短時間內有貸款需求的人看到了希望。如果一切運行順利,此類公司將在6月份正式參與到百姓生活中。但如果此類金融公司貸款所收利息按4倍於央行同期貸款利率收取,金融公司內部的利潤分配問題將成為新的關注點。
在金融公司的股東身份問題上,盡管銀監會公布了出資人主要為境內外金融機構,但也為其他機構介入消費金融公司預留了空間——《試點辦法》規定,銀監會認可的其他出資人也可入股消費金融公司。
「這畢竟是個新的東西,監管層對此類公司監管經驗不足,將面臨巨大挑戰,其中最難檢測的就是股東信息披露及股東利潤是否存在沖突的問題。」呂隨啟表示,他認為,在股東構成方面,如果是實業資本和金融資本一起做股東,存在的問題將更多更復雜。另外,違約風險和違約率如何有效控制避免形成壞賬,也是令監管層「頭疼」的問題。
與同級產品大比拼
消費信貸VS信用卡 據銀監會相關人士介紹,消費金融公司為客戶提供的貸款服務與信用卡業務為客戶提供的貸款服務雖然從理論上比較相似,但在實際操作過程中有很大區別。
「一般來說,信用卡消費屬於透支消費,就是客戶先用自己擁有的額度進行消費,過50天之後再把錢還給銀行。而消費金融公司的貸款原理分為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客戶在進行消費時發現資金不夠,到金融公司申請貸款,金融公司在核實貸款者信用記錄後,將這筆貸款直接劃給客戶需要支付的商家;當客戶在這個金融公司有過良好的貸款記錄後再次貸款時,金融公司可以直接把資金貸給客戶,由客戶按照自己的需求將錢用於消費。」在闡述消費金融公司和信用卡業務的區別時,銀監會人士這樣表示。她說,為防止一般用途個人消費貸款被挪做他用,銀監會還要求,該項貸款的額度不得超過以往對該借款人發放單筆貸款的最高額度。
而在具體的貸款還款細節上,二者也有很大不同。首先是貸款額度上,目前很多銀行為符合條件的客戶發放較高額度的信用卡,一些信用卡金卡額度甚至高達百萬元;而消費金融公司向個人發放消費貸款的余額不得超過借款人月收入的5倍,也就是說,如果客戶月收入5000元,那麼金融公司一次性發放給他的貸款最多不超過2.5萬元。
其次,在一筆貸款業務的還款時間上,信用卡的還款時間是30天左右,商場分期付款最長為36個月。而據相關人士介紹,金融公司如果開設,還款期限可能為1年。由此出現了新的區別:信用卡在規定還款期內是不需要支付貸款利息的,而金融公司規定貸款利率按借款人的風險定價,但不得超過同期銀行貸款利率的4倍。
消費信貸VS銀行無擔保產品 其實在消費金融公司試點之前,境內已經有一些銀行推出了所謂「無擔保、無抵押」的小額貸款業務。例如渣打銀行此前推出的「現貸派」貸款產品,這款產品對客戶身份的要求是每月稅前收入3000元,只要滿足這一個條件,同時客戶在央行信用記錄良好,即可獲得最高30萬元的貸款,最長使用期限為4年。相比之下,消費金融公司的優點是沒對消費者月收入進行硬性規定,它巧妙地將月收入與貸款額度聯系在了一起。
和消費金融公司客戶貸款的目的相同,「現貸派」產品也是用於小額個人或家庭消費,如結婚、裝修、旅遊、進修、購置家電等。除渣打銀行外,花旗銀行也有一款類似的小額貸款業務「幸福時貸」,基本上均是針對年輕人大宗購買、留學深造、蜜月旅行等消費需求。但據記者了解,這些看上去沒有更多附加條件的小額貸款,需要客戶支付較高的利率,年利率一般在7%-9%之間,雖低於消費金融貸款,但服務費率不掉身價:「現貸派」與「幸福時貸」都採用固定利率,並按月收取貸款本金0.49%的賬戶管理費。
相比之下,消費信貸最大的優點是:客戶只要信用記錄良好,就可在短時間內獲得貸款,最快一筆業務只需半小時。而銀行無擔保產品雖然「看上去很美」,可實際申請卻要客戶等待很長時間,辦理業務的手續非常復雜。
消費信貸VS典當行小額貸款 雖然都是小額貸款,但消費信貸和典當行對客戶提供的服務差別很大。從資金合算的角度來講,消費信貸平均一年的貸款期限超過了典當行最佳貸款期限3個月的「底線」。
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相關專家算的一筆賬:以消費者在銀行做房地產類一年期的貸款舉例,銀行貸款利息加上評估費大約需交貸款額的9%左右,這是一筆一次性的費用,而到典當行抵押兌現,3個月的月息是9.6%左右。「因此說,以3個月為期限,從費用和效率上來說,典當融資要明顯比銀行合算。但是超過了3個月,典當的費用就會超過銀行貸款費用。」
與此同時,消費信貸可以實現無擔保無抵押貸款,可典當行在這方面是「不見兔子不撒鷹」——必須拿到客戶可以用來抵押的票據或車輛才肯放貸。
消費信貸VS小額貸款公司 消費金融公司所面對的人群主要是城市工作的中低收入居民,並沒有將融資大門朝中小企業和涉農企業敞開。
與之相比,此前在多個省市都已成立的小額貸款公司似乎貸款范圍更廣泛。據了解,小額貸款公司的貸款對象重點放在從事種植業(如蔬菜大棚)、養殖業、林果業、農副產品加工業(如玉米和果脯深加工)、農村流通業(如物流、運輸業等)的生產者和經營者身上。
小額貸款公司是由自然人、企業法人與其他社會組織投資設立,不吸收公眾存款,經營小額貸款業務的有限責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小額貸款公司的經營機制,既不同於商業銀行,也不同於農信社。
小額貸款公司的注冊資本全部為實收貨幣資本,由出資人或發起人一次足額繳納,它不進行任何形式的內外部集資和吸收公眾存款。有限責任公司的注冊資本不得低於500萬元,股份有限公司的注冊資本不得低於1000萬元。單一自然人、企業法人、其他社會組織及其關聯方持有的股份,不得超過小額貸款公司注冊資本總額的10%,這些指標都低於消費金融公司。 另外,與民間信貸中比較常見的高利貸形式相比,消費信貸不但從利率上有優勢,而且從地位上也有優勢。雖然相關人士一直倡導民間信貸陽光化,但真正實現陽光化還要走很長的路,而消費金融公司直接受銀監會監管,一成立就是「正規軍」。另外,在催款方式上,高利貸作風一貫被指為粗暴,但在銀監會的《試點辦法》中,明確提到「不得以威脅、恐嚇等手段催收貸款」。
❷ 汽車消費金融有哪些模式
汽車消費金融指的是在互聯網的金融模式下,汽車金融與消費金融的結合,給購車用戶提供分期付款,也為汽車產業鏈公司提供融資,及在後車市場為車主抵押貸款、個人消費提供金融服務,這一系列的服務都屬於汽車消費金融。從用戶買車開始、養護車、維修車這一些列都能夠結合消費分期,這也是汽車消費金融存在的價值。
我們知道,消費金融分期貸款利率高,衣食住行每一個場景都有消費分期的存在,因此,平台開始進軍汽車消費金融,其實也是一種創新,能夠一定程度減輕資產端的壓力。目前,隨著經濟的發展,能夠買車的人群越來越多,這個市場潛力還是巨大的。
互聯網汽車金融模式一:依託於汽車電商
如上所述,汽車金融現在滲透率低,市場空間大,盈利能力又強,所以很多互聯網公司都想插一腳。
貸款買車,首先需求是買車,才能衍生出貸款的需求,所以大家自然把互聯網汽車金融和汽車電商聯系在一起,而互聯網汽車金融也天然成為汽車電商的支付手段之一。
正如消費金融領域 ,京東白條作為京東商城的支付手段之一,取得了不錯的成績。可惜汽車電商是沒有扶起來的阿斗,接下來就閑聊一下汽車電商。
互聯網汽車金融模式二 —— 搭建互聯網汽車金融平台
汽車電商沒走順,但是汽車金融是掙錢的,所以很多互聯網公司還在探索互聯網汽車金融的模式,嘗試直接搭建互聯網汽車金融平台。
互聯網汽車金融模式暢想
最理想的模式是等汽車電商真正發展起來後,用戶線上購車時直接做審批,後續用戶在平台上還月供,和用白條買個手機一樣。但看汽車電商的發展現狀,這條路很漫長。
如果不依賴於汽車電商建立互聯網汽車金融模式,從用戶的角度出發,能否解決以下問題是關鍵:
1、我能不能貸款(理論上,任何人都應該能貸到款,風險高可以匹配利率高的產品)
2、在我能做的貸款產品之中找一個適合我的並且利率公允的產品(不一定是最便宜的)
3、整個過程很方便,包括線上和線下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互聯網汽車金融模式需要有以下要點:
1、首先應該是一個平台
汽車金融領域幾萬億的市場,線上就算未來幾千億,哪家都沒有這樣的資金量來滿足需求。
另外,如果不是平台沒有足夠豐富的產品的話,就解決不了問題1,也沒法去給各層級的用戶匹配適合的利率公允的產品,所以也解決不了問題2。優信就面臨這個問題。
2、以授信為目的,而不是收集銷售線索為導向
這個模式既然不依賴汽車電商,用戶還得在線下買車,就避免不了很多用戶只是在初級意向之中,如果以收集銷售線索為導向,無疑會產生很多無效的線索浪費跟進的人力物力。
舉個例子,一個在駕考期間的用戶,如果在線上提交線索,線下服務人員跟進的時候短期肯定是無效、浪費人力的,如果只是給他授信的話,也可以提前鎖定一個潛在用戶。當然,這個審批授信過程必須在線上完成,這對大數據評分系統和直連央行徵信系統都有較高要求。
3、審批授信以用戶為中心,弱化車型車款的因素
現在一般汽車金融機構做審批的時候,都是人+車,不僅需要人的信息,還是需要知道確切的車型車款和車價。
如果換一個同等價格的其他車型車款,需要重新走審批流程,用戶體驗差。以用戶為中心的授信就相當於是汽車領域的信用卡,只要不超過相關額度和一定期限,隨便買什麼車。
正如優信,只要通過了他的付一半審批,在50天的期限內,都可以用於購買任何支持付一半的車源。這給平台的汽車金融風控模型提出了挑戰。
4、平台需要輸出風控能力,需要給第三方金融產品某種程度的擔保兜底功能
實際上現有的很多的汽車金融機構的審批還是傳統的人+車的方式,如果要把這類第三方金融產品納入到平台來,勢必要輸出平台統一的風控能力,並且給第三方金融產品提供某種程度的擔保兜底功能,否則會遇到上面說的阿里車秒貸的問題。
5、做風險定價,針對不同資質的用戶匹配利率公允的產品
互聯網是為了消除信息不對稱,如果利用用戶不夠專業、信息不對稱而匹配給用戶貴的產品或者對平台有利的產品,遲早是殺雞取卵,得不償失的,魏則西就是個例子。比如有廠商貼息的產品,即使在線上給用戶匹配了無貼息的產品,線下也很容易被飛單。
高風險高溢價,普通用戶能接受這樣的道理。比如美國的P2P Lending Club會把借款進行從A到G的風險評級,A的風險最小,利率也最低,G的風險最高,利率也最高。
6、加強線下的把控能力
用戶在線上匹配了合適的利率公允的產品、並獲得授信後,可以分配給用戶一對一的平台金融顧問。一方面建立聯系答疑解惑,另一方面在用戶決定購車的時候,可以跟進介入整個交易過程,增加用戶體驗的同時避免飛單。
另外,和線下的4S店或者SP進行合作,把平台做成給合作方用的SaaS系統,一方面讓線下渠道的用戶也可以匹配產品做在線審批(類似於美國的Dealertrack,幫4S店對接各種金融產品),另外一方面對接線上渠道已經獲得授信的用戶。
7、貸後管理放在線上來做
未來每個月的還款,鼓勵用戶在線上完成,提高了平台的黏性,也方便了用戶。
暢想一下用戶的使用場景,在線上匹配了合適的金融產品、獲得了授信,可以隨時和平台的金融顧問交流,確定要買車的時候走進4S店,店裡面有合作方拿著對應的SaaS系統進行授信的確認,支付首付款後便可進行提車流程。
雖然比較理想,但現實中還需要解決很多問題,如何做用戶的風險評級、風險定價,如何調整優化傳統汽車金融風控模型,如何吸引更多的第三方金融產品入駐,如何和線下落地方進行深度合作和合理的利益分配等。
路漫漫,互聯網汽車金融才剛剛起航。
❸ 金融公司都是靠什麼賺錢的
賺錢如下:
1、通過低成本資金賺錢。通過低成本資金賺錢的邏輯主要是吃利差,比如銀行一年期的定期存款利率是2.0%,但是銀行把我們存在那裡的資金貸給企業至少年化利率在4%以上,中間的差額就是銀行的利潤。
2、通過信息不對稱賺錢。專業的人士會綜合各種公開的信息進行分析,進而來判斷這家公司的運營狀況是否健康、財務是否有水分、產品是否有競爭力、管理團隊是否專業等,他們通過分析所得出的結果才是不對稱信息,而正是這些信息有可能幫助他們在投資中賺到錢。
3、通過貨幣政策賺錢。利用央行政策賺錢的一個好辦法就是貸款去買房。過去10年,房價的漲幅遠超貨幣發行速度的漲幅,這使得那段時間通過銀行貸款買房的人資產都實現了大幅的增長。
簡介:
金融是一個漢語詞彙,拼音是jīn róng。金融指貨幣的發行、流通和回籠,貸款的發放和收回,存款的存入和提取,匯兌的往來等經濟活動。
金融(FINANCE或FINAUNCE)就是對現有資源進行重新整合之後,實現價值和利潤的等效流通。(專業的說法是:實行從儲蓄到投資的過程,狹義的可以理解為金融是動態的貨幣經濟學。)
❹ 消費金融公司是贏利性的還是非盈利性的如果是盈利性的,那不吸收公眾存款這種方式又是怎樣使其盈利的呢
是公司就是盈利的。它也是通過利差來盈利的,它自己發債券或從銀行貸款以獲得資金,再把錢貸給消費者用於消費貸款,此利息高於它的利息成本,就盈利了。
❺ 一文了解消費金融風控核心指標——資產質量篇
©作者 | 洪一瀟
簡單而言,消費金融是資金供給方(即消費金融公司)直接或間接向各階層的消費者提供現金借貸、商品分期、消費信貸的現代金融服務方式。
與銀行提供的傳統信用貸款業務相比, 消費金融業務具有筆均授信額度小、貸款期限短、審批速度款、無需抵押擔保等特點 ,且錢款用途僅限購買家用電器、電子產品等耐用消費品,或旅遊、婚慶、教育、裝修等個人非盈利性消費。
消費金融的業務模式有以下四種:銀行系消費金融的業務模式以信用卡為主,汽車貸、消費貸為輔;持牌類的消費金融公司對應的業務模式以消費貸和現金貸為主;持網路小貸牌照的電商、支付平台,其消費金融業務模式以商品分期、賬單分期為主,其中,新型互聯網消費金融平台的消金業務還包括消費貸和信用卡代償;此外,眾多不具備牌照的創業平台也以導流、助貸等形式參與到消費金融的業務中。
中國銀行業協會於2021年7月26日發布的《中國消費金融公司發展報告(2021)》顯示,截至2020年末,消費金融公司資產規模首次突破5000億元,達5246.49億元;累計服務客戶16339.47萬人,同比增長28.37%。
截至2021年6月,我國境內注冊成立的消費金融公司已到達30家,跑馬圈地的時代已經結束,兩極分化正在加劇。
近日,消費金融頻道聯合中國指數研究院、TOP100組委會等機構發布了《2021年消費金融機構TOP30榜》,其中TOP10如下:
消費金融意味著提前消費或信用消費,本質是借貸。因此 ,消費金融公司贏利的根本是賺取利差,主要以利息收入、手續費及傭金收入為核心。 但並不意味著總貸款余額中的逾期佔比越大、逾期金額越高,公司盈利就越多。
消費金融公司需要在貸前、貸中、貸後三個環節實行風險控制,以達到逾期息費收益與不良資產佔比的平衡,實現利益最大化。
消費金融業務的貸前審批流程包括五個環節:APP申請-反欺詐審批-授信規則審批-提現審批-放款。
對於消費金融公司而言,風控的最終目的是為了公司盈利。因此, 在整個風控流程中,首要關注的指標是整體的資產質量。
消金企業通過資產質量月度報告了解當前資產構成、不良變化及未來資產到期情況,從資產增存量角度出發,結合客戶變化、風險變化進行各渠道間綜合對比及相關變化原因分析。
一般分析架構及相關核心指標如下。
1.資產概況
資產概況的核心指標包括資產規模和資產結構兩個部分,其中需要重點關注的如下:
(1)不良余額變化情況。 根據最新銀保監《貸款風險分類指引》(銀監發〔2007〕54號文件)的五級分類的調整要求,以脫期法直接根據貸款時間長短直接劃分貸款類別,並將60天以上逾期納入不良資產。 因此,在上圖指標中,最需要關注的是不良余額的變化,即逾期60天以上未還金額的變化情況,對應賬齡為M2。
(2)加權平均期限。 由於產品定價與貸款的期限、利率和金額均有關系,因此,對貸款期限的測度也需要考慮到金額對其的影響。即
(3)未來到期資產余額及賬齡分布。 因M2餘額主要來自於M1未還余額滾入,也存在小部分M3、M4等高賬齡借據回款後的未還余額滾回M2。因此,在資產結構中,一般還會關注未來0-3個月和3-6個月即將到期的資產余額,及至少一年時間內的各階段賬齡分布,以實現對不良率的及時把控。
(4) 關注類貸款余額佔比。 根據銀保監對信貸資產按脫期法進行五級分類的要求,關注類貸款為逾期在4-60天的貸款。關注類貸款佔比直接關繫到消費金融公司的資產質量和資產結構的合理性和穩健性。因此,關注類貸款余額的取數口徑應與監管報送口徑一致。
2 .風險概況
風控分析分為三個部分,包括信用風險分析、欺詐風險分析和催收分析。
(1)首逾率。 首期即逾期的比率。首逾可以衡量借款人的還款意願和還款能力,一般以金額維度計算,即
(2)MOB6 & VINTAGE60+。 觀察貸款余額在各賬齡階段的vintage表現,可以近似得出該筆貸款的質量變化情況及預測未來表現。需要注意此時的vintage指標的計算公式中,分母應為處置前的貸款余額,以便更直接地觀測資產質量情況。
(3)資產質量矩陣圖。 即x軸為投放加權平均利率水平與余額水平的比率,y軸為不良率水平,用以分析資產變遷,將兩個月份之間的指標變化進行對比,通過利率與不良矩陣圖觀測產品定價策略合理性,通過余額與不良矩陣圖觀測投放策略合理性。
(4)惡意延滯率。 在授信審批階段,申請者需要通過反欺詐規則校驗方可進入後續程序。同樣,在貸中及貸後階段,也有相應指標防範此類信用風險,例如惡意延滯率。惡意延滯指的是在貸款逾期之後從未有過還款的行為,一般以首三期應還未還的借據為關注對象,如首三期均未還款,則視為惡意延滯。為剔除金額影響,一般以借據維度衡量,以近似估計欺詐交易比例,公式如下:
(5)壓降率。 即逾期的貸款余額在一段時間內的減少幅度。一半以14天和30天為統計時點,用以觀測貸後的催收效果,也側面反映了借款人的實際還款能力和還款意願。具體公式如下:
在消費金融進入行業成熟期,消金行業爆發式增長已按下暫停鍵,業績分化日漸明晰;加之近期1年期LPR報價下調,監管部門進一步限制消費貸的年化利率,消費金融公司的盈利空間逐步縮小。 當前的行業競爭讓風控能力和資金成本成為消費金融公司盈利和發展的重要因素,藉助金融科技手段實現大數據風控亦是大勢所趨。
❻ 消費金融公司是怎麼賺錢的
我知道利率相當於信用卡,年平均利率為16%到18%。考慮到純粹的信貸。
主要針對的是低收入和中等收入群體,即那些沒有信用卡、沒有足夠抵押物的人,這就是為什麼消費者金融公司被寄予了「普惠金融」的厚望。然而,為了掩蓋風險,從絕對數量上看,風險相對較低的「質量客戶」比所謂的中等收入人群佔比,這部分的利率定價稍低,但也降低違約率,通過這部分的收益和配合其他措施,來掩蓋真實」,貸款風險的一部分。
因為沒有訪問客戶,純粹的購物頻道,在風險控制方面,擴大我們的業務很難達到平衡。
❼ 年利率最高24%,消金2020的生存與挑戰
在消費金融領域,利做信率既是借款人關注的焦點,也是放款機構實現盈利的關鍵指標。
從去年年底開始,就不斷有消息傳出監管要求持牌消金機構調整年化利率,一部分借款人由此嗅到了降低負債的上岸良機,但對消金機構而言,這卻意味著痛苦「割肉」。
因隨著獲客、 催收 等各項成本上漲,新的利率「紅線」一旦落地執行,消金行業盈利模式生變。那麼,在新的游戲規則下,玩家如何才能突出重圍?
利率演算法貓膩
隨著借款人對借款利率越來越敏感,利率計算口徑開始純仔輪被重視。
近日,第三方投訴平台聚投訴發布了各個行業的2019年度報告,在互聯網金融相關行業,聚投訴披露了大量數據和信息,其中關於借款利率的演算法還成為了該報告的「年度觀察」。
目前互金行業絕大部分借款平台採用的利率計算方式,是利息/本金的APR名義利率演算法。對於分期還款戚磨,本金是隨著每月的還款金額而減少的,實際上採用IRR計算利率,才能更真實地反映借款成本。
以某家現金貸平台為例,其對外宣傳總體借款成本不超過借款金額的36%,而以IRR方式重新計算,得出利率卻為84%。
2018年11月,聚投訴平台推出針對互聯網消費金融行業有效投訴的和解方案《21CN聚投訴平台互聯網消費金融投訴處理規則(3.0版)》,其中,主張互金商家採用IRR作為利率計算方式,主動提供還款方案以解決投訴。
報告提到,聚投訴的這一和解方案,獲得了眾多互金商家的認同。一年多來,已有13700多件投訴帖依據該方案處理後結案。投訴處理中,不少頭部網貸平台自願採用聚投訴建議的IRR演算法計算利率。
相對於聚投訴制定的方案,官方機構釋放的信號更值得我們關注。
2018年3月,國家互聯網金融安全技術專家委員會公開表示IRR計算方式更科學、更合適;2019年12月26日,中國人民銀行微信公眾號發文指出,市場上常見的不以IRR公式作為口徑的分期利率屬於利率「陷阱」。
常見利率「陷阱」解析 來源:中國人民銀行微信公眾號
2019年10月21日,「兩高兩部」(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司法部)《關於辦理非法放貸刑事案件若干問題的意見》正式施行,明確「高利貸入刑」。此後,一些平台按IRR的利率計算方式,調整產品年化利率至36%以下。
盡管消金行業的借款到底該採用哪種利率計算方式並未有明確規定,但從現有信息來看,以IRR作為計算口徑已經大勢所趨。
值得一提的是,監管在對放貸機構在借款利率方面進行嚴格規范的同時,還於近期劃出了一道新的利率「紅線」,這將推動消金行業變革發生與加速洗牌。
24%的利率「紅線」
去年年末,有消息爆出,包括興業消費金融、金美信消費金融等在內的部分持牌消費金融機構收到監管口頭通知,明確要求自2020年1月1日開始,將 貸款 產品利率調整至IRR口徑年化24%以下,此外,加上罰息要控制在年化利率30%以內。
消息一出,多家消金公司內部高層開始要求調整利率。此外,據不完全統計,目前主動或被動調整貸款利率至24%以下的還有一批互聯網巨頭和金融科技公司,包括螞蟻金服、網路、騰訊、 京東 、美團、信也科技、簡普科技、數禾科技、桔子分期等。
有借款人向消金社表示,利率下調,利息減少,這無疑是一種利好。另一借款人表示,他在多個平台都有借款,可借點低息的貸款把之前高息網貸清掉,降低自身負債,實屬上岸良機。
依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借貸雙方約定的利率未超過年利率24%,出借人請求借款人按照約定的利率支付利息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借貸雙方約定的利率超過年利率36%,超過部分的利息約定無效。借款人請求出借人返還已支付的超過年利率36%部分的利息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消金社梳理中國裁判文書網判決信息可知,在涉及消費金融、貸款、利率、利息的多份判決書中,均顯示法院對於借款利率超出24%的部分不予支持。
據零壹智庫統計,消費金融公司信貸產品低位年利率范圍在10%-15%,高位年利率范圍在18%-36%,而據悉目前多家消費金融公司信貸產品年利率觸及24%的監管「紅線」。
有業內人士告訴消金社,新的利率「紅線」敲定,意味著消費金融公司採用高利率覆蓋高風險的業務拓展模式難以繼續。對大多數行業玩家來說,風險成本不變,運營成本攀升,資金成本高企,如果貸款利率從年化36%降低至24%,那麼原有商業模式將遭受重大沖擊。
因為目前持牌消金公司服務的大部分是銀行等金融機構難以觸達的長尾客戶,這部分客群本身違約風險較高。因此,消金公司需要通過適當高於銀行的利率來覆蓋壞賬風險。
「一旦產品年化利率降至24%以內,為保持風險的可控性,消金公司將重心轉移至更加優質的客群,換言之,他們只能拋棄那些收入更低、風險更高的客群,甚至與商業銀行爭奪信用卡人群。」該業內人士說道。
一位持牌消金機構市場部員工向消金社透露,他們公司2020年的預算相比上年少了幾乎一半。「不同的貸款利率對應的是不同收入、不同風險偏好乃至不同償債能力的消費者,客群不一樣,那麼營銷策略自然也要隨之而變,因此需要花時間進行測試打磨。而在此之前,投放自然就保守一些。」
另一方面,對持牌的金融機構來說,24%的利率規定,也意味著依靠助貸機構、單純輸出資金的日子結束了。
據了解,目前主營線上業務的持牌消金,不少採用的都是助貸模式,它們通過和互聯網巨頭合作來放款。比如,湖北消金通過玖富萬卡實現放款,盛銀消金和分期樂、即科金融等平台合作,實現放款。
自媒體消金界曾進行測算,助貸平台的年化資金成本(包含保證金折算年化)平均為13.5%—14%左右,風險壞賬成本約5%,運營成本4.2%左右,綜合以上數據,助貸平台的總成本基本在23%左右。
「按36%的年化利率來看,還有約兩位數的利潤空間。如按照監管設定的24%利率,面對幾乎同樣的成本花費,絕大部分機構能正常運轉都是一大難事,更別提盈利。」一家金融科技平台的工作人員如此表示。
據媒體透露,近期已有多家互金平台與持牌機構停止了助貸合作,其中也包括部分資產質量和業務規模一直以來都頗受認可的平台。
如何破局?
2018-2019年,監管部門對非持牌金融機構的不合規業務進行全方位、多層次的結構性整治,從催收、數據公司、第三方支付再到借款APP,行業迎來合規經營的新起點。
有業內人士說道:「消費金融迎來強監管,行業內扶優限劣、清理洗牌,那些不正規的非持牌機構今年能活下來都算幸運。」
在此背景下,風險成本及貸後管理成本不斷上升,再加上現在監管開始限定信貸產品年利率不得超過24%,各市場主體的盈利空間及市場空間將隨之收窄。
此外,隨著網路、阿里等互聯網巨頭曲線入股消費金融公司及小米、平安相繼獲批成立消費金融公司,市場競爭也正加劇。
新形勢下,消金行業進入加速洗牌的下半場,將從「粗放式」發展往「精細化」發展轉變。
如何破局?
在業內專家看來,與銀行主要服務承擔利息在18%以內的相對優質客群相比,消費金融公司的目標客戶主要是承擔利息在18%以上的客戶。
如今,銀行正在發力零售業務下沉,而在利率新規的推動下,消費金融客群上移,雙方部分業務勢必面臨直接競爭。若短兵相接,不論是線下網點覆蓋率還是資金成本、牌照影響力等方面,消金機構都處劣勢。因此,找准目標客群,不斷提升服務和效率便是突破的方向。
目前,我國三線以下城市、縣鎮與農村的人口規模將近10億。而這部分客群中,不少客戶 徵信 數據缺乏,風險管控難度大,但這片市場目前是銀行服務網路覆蓋相對有限之地。因此,消費金融公司如何為這部分客群中的優質客戶提供便捷服務,建立合規有效的風控模型,識別欺詐風險和個人信用風險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而金融科技的發展,為這一問題的解決提供了條件。
具體來看,金融科技結合各業務場景,最直接的效果是低成本、提升效率和優化用戶體驗。當前以人工智慧、大數據、 區塊鏈 和雲計算為代表的前沿金融科技技術發展迅速,各金融機構尤其是消費金融公司對金融科技的重視程度不斷升高。
根據零壹智庫《科技賦能力:消費金融行業發展報告2019》,2018年我國消費金融業務技術資金投入157.5億元,預計到2022年將達到387.3億元。
截至2019年11月底,我國24家消費金融公司當中,有8家公司申請的專利已獲得國家知識產權局公示,公示專利數量累計達到139項,其中馬上消費金融54項,占總數的39%,蘇寧和招聯消費金融分別有36項和30項。
消費金融公司公示專利申請數量 來源:零壹智庫,WIPO統計資料庫
據了解,目前有7家消費金融公司通過自行研發,開發出自己的智能信貸系統。這些系統主要涉及人工智慧和大數據兩項技術。應用場景覆蓋智能支付、信用評分、智能催收、智能客服、風險管理、反欺詐識別等。
因此,有業內人士指出,持牌機構在不斷提升金融科技水平的同時,一方面可以對平台存量用戶進行維護,開發利率合規的新產品,從而盤活存量用戶,提高復貸率。
另一方面,可以從B端入手,利用自身深耕場景的服務優勢和完整的資金、數據、風控等借貸服務流程能力,向銀行、互聯網公司、第三方支付機構等輸出金融科技解決方案。據自媒體消費金融頻道不完全統計,目前已有捷信消費金融、馬上消費金融、招聯消費金融、海爾消費金融等多家機構已對外輸出金融科技業務。
此外,針對2020年助貸合作模式將受到沖擊的情況,持牌消金機構布局自營業務,培養自身精細化運營能力,也是不可迴避的一關。
例如通過積極參與資本市場,拓展資產證券化ABS、金融債等渠道降低融資成本;通過滿足不同用戶的信貸需求,在自身消費場景優勢下,強化產品差異化,拓展多元化收入等,以多種方式提升消金公司整體運營水平。
截至目前,利率調整的消息還僅限於部分消金公司的口頭通知,按照利率市場化的總體精神,預計年化24%的正式規定落地大概率會先在國家各部委之間形成默契,而此過程需要一定時間。此外,當前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在給消金行業的發展帶來挑戰的同時,其實也一定程度上給新政策的落地增加了緩沖空間。
不論怎樣,該來的總歸會來,漸行漸遠的政策紅利下,消金「高息時代」終結。消金玩家需認清現實,不斷強化自身核心競爭力,也只有這樣,才有機會在新的行業游戲規則中突出重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