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什麼是碳排放交易
問題一:什麼是碳排放權交易機制 基本定義碳排放權交易機制為一種配額交易機制,首先 *** 通過總量控制,向企業發放碳排放權配額,規定企業的二氧化碳排放上限額度,要求企業對其溫室氣體排放實行總量管理和減排,並對超出配額的排放設立罰則。主要特徵多樣化的減排路徑在碳排放交易機制的促進下,企業可根據自身成本,選擇通過調整戰略、改善經營模式、低碳技術改造,優化產品開發等各種方式自主減排,或直接從市場購買配額抵消超額排放量,達到減排成本最低化。主要特徵引導轉變發展方式碳排放權交易使 *** 及企業形成強烈的「減碳」意識,體現碳排放空間的量化價值,引導投資趨於低碳領域,推動低碳技術的推廣應用,促進低碳產業的發展和向低碳經濟的轉型。
問題二:碳排放交易的定義 碳排放交易(簡稱碳交易)是為促進全球溫室氣體減排, 減少全球二氧化碳排放所採用的市場機制。聯合國 *** 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通過艱難談判,於1992年5月9日通過《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UNFCCC,簡稱《公約》)。1997年12月於日本京都通過了《公約》 的第一個附加協議,即《京都議定書》(簡稱《議定書》)。《議定書》把市場機製作為解決二氧化碳為代表的溫室氣體減排問題的新路徑,即把二氧化碳排放權作為一種商品,從而形成了二氧化碳排放權的交易,簡稱碳交易。
問題三:碳排放交易是怎麼一回事 碳排放權交易的概念源於上世紀年代經濟學家提出的排污權交易概念,排污權交易是市場經濟國家重要的環境經濟政策,美國國家環保局首先將其運用於大氣污染和河流污染的管理。此後,德國、澳大利亞、英國等也相繼實施了排污權交易的政策措施。排污權交易的一般做法是: *** 機構評估出一定區域內滿足環境容量的污染物最大排放量,並將其分成若干排放份額,每個份額為一份排污權。 *** 在排污權一級市場上,採取招標、拍賣等方式將排污權有償出讓給排污者,排污者購買到排污權後,可在二級市場上進行排污權買入或賣出 國際上認為,雖然年荷蘭和世界銀行就率先開展碳排放權交易,但是全球碳排放市場誕生的時間應為年。其交易方式是:按照《京都議定書》的規定,協議國家承諾在一定時期內實現一定的碳排放減排目標,各國再將自己的減排目標分配給國內不同的企業。當某國不能按期實現減排目標時,可以從擁有超額配額或排放許可證的國家主要是發展中國家購買一定數量的配額或排放許可證以完成自己的減排目標。同樣的,在一國內部,不能按期實現減排目標的企業也可以從擁有超額配額或排放許可證的企業那裡購買一定數量的配額或排放許可證以完成自己的減排目標,排放權交易市場由此而形成 目前,在推動排放權交易方面,歐盟走在世界前列。歐盟已經制定了在歐盟地區適用的歐盟氣體排放交易方案,通過對特定領域的萬套裝置的溫室氣體排放量進行認定,允許減排補貼進入市場,從而實現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目標歐盟碳排放市場開始交易以來,交易量和成交金額穩步上升。 中國工廠和國際碳排放交易商也正在從溫室氣體排放交易中獲取巨額利潤。化工廠減少向大氣排放污染性的氫氟烴氣體,可獲得碳排放信用。這種信用在國際碳排放交易市場上可售得美元至美元。據業內估計,用於減少氫氟烴氣體排放的洗滌塔裝置安裝費用很低廉,一般工廠的安裝費用介於萬至萬美元之間。安裝此類裝置,可產生數以百萬計的碳排放信用,因為作為一種溫室氣體,效力比二氧化碳大許多倍。氣候變化資本公司從中國氫氟烴氣體項目獲得了約萬核證減排量即碳排放信用,價值高達億美元。碳排放信用額度的最終買家是發達國家 *** ,它們目前已同意按照《京都議定書》的要求減少其溫室氣體排放。
問題四:什麼是碳交易? 就是發達國家減少碳排放的成本很高,但是又必須完成減排(現在發達國家減排指標很嚴格)指標,於是到相對成本比較低的發展中國家,花一些錢幫助你減排(完成的指標算他的),而發展中國家得到人家花錢,自己實際減排的好處。
問題五:碳排放交易的本質是什麼 就是抑制碳明粗的排放量。雖然說這是一個強權行為,但是激如鎮卻被廣泛接受。盡管我國在這方面沒有在有些地區達成協議,卻也沒有反對。不過,不是我國對世界所有的有關這方面的協議都沒有響橡擾應,有的地區會用一些手段來強制「交易」,但不是單獨針對某個國家。例如歐盟要求所有的飛機經過或降落到這個地區的都要收取碳排放費。
問題六:全國碳排放交易體系是指什麼意思 碳排放管理:用於建立組織碳排放方針、碳排放目標、過程和程序以實現組織碳排放總量、碳排放強度的持續改進的一系列相互關聯或相互作用的要素的 *** 。碳排放管理體系總要求
組織應:
a)按照本文件的要求建立碳排放管理體系,補充編制和完善必要的文件,並按照文件要求組織具體工作的實施;體系建立後應確保日常工作按照文件要求持續有效運行,並不斷完善與體系相關的文件;
b)界定碳排放管理體系的范圍和邊界,並在有關文件中明確;
c)策劃並確定可行的方法,以滿足本文件的各項要求,持續改進碳排放績效和碳排放管理體系。
問題七:碳排放權交易概念股最新一覽,碳排放權交易概念股有哪些 A股市場中,可能受益股票有中電遠達(公司擁有國內運營規模最大的煙氣CO2捕捉裝Z,同時去年收購先融期貨32%股權,布局碳環保指標交易和期貨交易市場);凱美特氣(以化工尾氣為原料,年產能最大的食品級液體CO2生產企業);迪森股份和長青集團(生物質能行業發展龍頭,《國家應對氣候變化(2014-2020年)》鼓勵的重要方向);永安林業(林業循環經濟示範企業,森林碳匯的潛在標的)。另外,據資料顯示,華銀電力(600744)、深圳能源(000027)等參股深圳排放權交易所。
問題八:什麼是碳交易?碳交易是怎麼交易的?具體如何操作?? 其實我也不懂,看到你的這個標題挺新奇,在網路搜了一下,我理解碳交易通俗講就是把多餘的排放配額拿出來出售,下面有一篇相關報道碳交易:要參與更要「話語」 2009-6-30 10:17:58 中國經濟導報 無 暇
因為有人願買,有人願賣,而且差價「誘人」,因此「碳交易」也就成了另類「金礦」。1997年簽訂的《京都協議書》中規定發達國家有減排責任,而發展中國家沒有,在這種情況下,碳的排放權和減排額度成為一種稀缺資源,從而催生了碳交易市場。尤其是2005年《京都協議書》正式生效後,碳交易市場在全球呈現了快速增長的勢頭。
6月18日,北京環境交易所首批碳交易掛牌,吸引了百餘國際買家中國買「碳」。同一天,北京環交所與紐約-泛歐證券交易集團BlueNext交易所在北京簽署協議。根據協議,在環交所掛牌的CDM項目將同時在BlueNext的渠道上發布,國內CDM項目信息服務的國際平台有望因此建立。
北京環境交易所的成立,意在打造本土交易平台,也是中國謀求國際碳交易市場定價權所邁出的重要一步。雖然中國已成為巨大的賣方市場,不過在這個市場上,中方卻沒有定價權,國內的賣出價格遠遠低於國際通行價格。碳交易價格一直是由發達國家的中間商和購買減排份額的企業所主導。據介紹,在行情最紅火的時候,每噸二氧化碳減排當量在中國和歐洲的價差達到20歐元。這就是說,如果某公司在中國開發了一個年減排20萬噸的項目,到歐洲一倒手,就能凈賺400萬歐元。價差的存在,使眾多國際炒家競相到中國來「炒碳」。
在近期召開的「第二屆中國清潔技術產業投融資峰會」上,芝加哥氣候交易所黃傑夫預計,如果美國通過了氣侯變化碳交易的法案,碳市場會從2008年的1100億美元上升到2012年的5000億美元。到了2020年,碳市場、碳交易的市場會達到3萬億美元。「這么一個市場,恐怕比原油市場以及目前最大的商品市場都要大很多。」黃傑夫說。
根據統計數據,截止到2008年4月,國際碳排放交易賣出總量是2億噸左右,其中中國近1億噸,市場份額佔到50%左右。而據此前聯合國的統計數據,我國提供的碳減排量已佔到全球市場的1/3左右,居全球第二,僅次於印度。到2012年,我國將占聯合國發放的全部碳排放交易的41%,成為全球第一大供應國。也有其他數據顯示,截至2008年2月,我國清潔發展機制項目獲得聯合國「核證減排量」達3600多萬噸二氧化碳當量,居世界第一位。
盡管不同時期、不同口徑的統計數據有所差別,但中國碳排放交易市場的巨大容量和廣闊前景則是不爭的事實。也正因此,承擔排放義務的發達國家企業和碳基金、中間商紛紛把觸角伸向了中國,加快在中國的搶灘登陸。據了解,在中國的碳國際買家最多時有二三百家之多,去年下半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後,大批投機性的買家撤離,目前還剩大約60家左右。
根據聯合國的統計數據,我國提供的碳減排量已佔到全球市場的1/3左右,居全球第二,預計到2012年,我國將占聯合國發放的全部碳排放交易的41%,成為全球第一大供應國,碳交易市場潛力巨大。
擁有碳交易巨大市場的中國,如果長期缺失話語權,肯定不利於中國未來的發展。而建立中國的碳交易市場平台,整合各種資源與信息,形成合理價格,則被認為是一個更有利參與國際市場的途徑。北京環境交易所的成立,對於擁有豐富「碳資源」的中國來說無疑是個好消息。同時,已經意識到自身利益受損的中國企業也已開始採取應對措施。據了解,目前,大唐集團、華電、中電投等碳減排項目出產大戶分別成立了大唐CDM辦公室、華電龍源碳資......>>
問題九:碳排放交易的交易所 目前,中國已有7家主要的碳排放交易所:廣州碳排放權交易所、深圳排放權交易所、北京環境交易所、上海環境能源交易所、湖北碳排放權交易所、天津排放權交易所和重慶碳排放權交易所。在中國等發展中國家尚不承擔有法律約束力的溫室氣體限控義務的情況下,這些碳排放交易所希望推動自願減排。其中深圳排放權交易在2013年6月18日率先啟動了交易,並產生了1300多萬的交易量,同時設立了個人會員和公益會員。為方便全國各地關注碳排放交易的機構和個人,各交易所均開設了「足不出戶,異地開戶」的服務。上海環境能源交易所更是藉助世博會召開之機,推出「世博自願減排」活動。萬科集團董事局主席王石在阿拉善SEE生態協會和世界資源研究所共同主辦的「中國碳交易市場的啟動與能力建設研討會」場外邊會(side event)上介紹,萬科是「世博自願減排」活動的首位買單者。上海世博會萬科館在建造和運營過程中產生的碳排放量正在接受獨立核查,然後通過上海環境能源交易所的平台,購買相應數量標的物。不過,這三家交易所的自願減排交易生意比較清淡,且大多具有「演示」性質。國家發改委應對氣候變化司副處長王庶在此間另一個關於碳市場的邊會上說,自願減排以企業社會責任和個人覺悟作為交易前提,技術條件雖已基本具備,但在缺乏總量限制激勵的情況下,需求十分有限。
❷ 請問:碳排放交易是怎麼交易的
碳排放交易簡單來說,就是將國家或本單位多餘的碳排放配額出售給其它有需要的國家或企業,從中獲取利益。例如:發達國家通過將先進的技術及設備傳授給發展中國家換取發展中國家節省出來的碳排放量,又或是企業因為減能或其他原因,將本單位多餘的碳排放配額拿出來賣給其他有需要的企業,從而換取經濟效益。這類交易都稱為碳排放交易。
如何在碳市場進行交易
_
碳市場交易分三個部分:前期開發、碳資產開發及碳資產項目管理:
1、前期開發:對整個項目進行全方位測算與評估,例如碳排放量測算方式的確定,碳排放量的預估,市場的走勢判斷以及風險預判等;
2、碳資產開發:其包括項目的設計、買賣雙方的政府審批、購碳合同的簽訂、第三方認證及聯合國注冊等手續;
3、碳資產項目管理:主要包括日常對企業運營進行監管,獲取重要信息。根據企業的具體減排量,開具實際檢測報告後,通過專業第三方機構對減排量進行認證,最終在聯合國登記,進行碳資產交割。
拓展資料:
碳排放權交易的概念源於上世紀年代經濟學家提出的排污權交易概念,排污權交易是市場經濟國家重要的環境經濟政策,美國國家環保局首先將其運用於大氣污染和河流污染的管理。此後,德國、澳大利亞、英國等也相繼實施了排污權交易的政策措施。排污權交易的一般做法是:政府機構評估出一定區域內滿足環境容量的污染物最大排放量,並將其分成若干排放份額,每個份額為一份排污權。政府在排污權一級市場上,採取招標、拍賣等方式將排污權有償出讓給排污者,排污者購買到排污權後,可在二級市場上進行排污權買入或賣出。
國際上認為,雖然2002年荷蘭和世界銀行就率先開展碳排放權交易,但是全球碳排放市場誕生的時間應為2005年。
中國工廠和國際碳排放交易商也正在從溫室氣體排放交易中獲取巨額利潤。化工廠減少向大氣排放污染性的氫氟烴氣體,可獲得碳排放信用。
❸ 碳排放指標如何交易
碳排指標交易首先由相關公司將具體的碳排放指標報給國家,相關部門經過篩選,然後到聯合國平台注冊開通交易許可權,最後由專業人員操作。
拓展資料:
一、排放指標
這就好比是物理中的質量守恆的原理。假如碳排放的總量是限定好的。 那麼在這個框架內,我們就可以通過技術升級來降低碳排放。每個國家都有相應的「指標」比如說全球限定排放100單位的碳排放量 ,A國獲得15的指標, B國獲得10的指標 其它國家獲得其餘75單位指標。 如果A國只排放了10個單位的碳排放量,而B國剛好排了12個單位,那麼B國就可以從A國購買2個單位的碳排量。
二、能源轉換
1、石化企業是高耗能、高污染、高排放企業。顯然如果不採取節能減排的技術改造措施,將很難滿足未來環保要求。企業將對生產工藝、設備、技術進行改進。但關鍵還是替代現有石化能源的新能源的開發~ 比如風能、核能、光伏等
2、長遠來講,石化企業將隨著新能源的開發與應用比例將逐漸減少。但是這還需要一個非常漫長的過程。
3、企業、居民應該選用節能環保產品。
三、碳排放指標交易所
1、中國已有7家主要的碳排放交易所:廣州碳排放權交易所、深圳排放權交易所、北京環境交易所、上海環境能源交易所、湖北碳排放權交易所、天津排放權交易所和重慶碳排放權交易所。在中國等發展中國家尚不承擔有法律約束力的溫室氣體限控義務的情況下,這些碳排放交易所希望推動自願減排。其中深圳排放權交易在2013年6月18日率先啟動了交易,並產生了1300多萬的交易量,同時設立了個人會員和公益會員。為方便全國各地關注碳排放交易的機構和個人,各交易所均開設了「足不出戶,異地開戶」的服務。上海環境能源交易所更是藉助世博會召開之機,推出「世博自願減排」活動。
2、萬科集團董事局主席王石在阿拉善SEE生態協會和世界資源研究所共同主辦的「中國碳交易市場的啟動與能力建設研討會」場外邊會(side event)上介紹,萬科是「世博自願減排」活動的首位買單者。上海世博會萬科館在建造和運營過程中產生的碳排放量正在接受獨立核查,然後通過上海環境能源交易所的平台,購買相應數量標的物。
3、不過,這三家交易所的自願減排交易生意比較清淡,且大多具有「演示」性質。國家發改委應對氣候變化司副處長王庶在此間另一個關於碳市場的邊會上說,自願減排以企業社會責任和個人覺悟作為交易前提,技術條件雖已基本具備,但在缺乏總量限制激勵的情況下,需求十分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