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國外匯交易中心是指什麼
中國外匯交易中心是負責進行外匯交易及相關業務的金融機構。
中國外匯交易中心全稱為中國外匯交易中心的暨中國貨幣網,成立於1994年,其主要職能是為國內外金融機構提供一個公開、透明、高效的外匯交易平台。這個中心是連接全球外匯市場的橋梁,其主要任務是推動中國外匯市場的形成和發展。隨著全球化的進展,中國的經濟越來越與全球緊密相連,特別是金融市場的發展日益壯大。在此背景下,一個有效的外匯交易平台的構建和發展顯得至關重要。它為各種交易提供服務的保障和高效的解決方案,對於確保我國經濟的持續穩定發展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接下來將詳細解釋它的主要職能和特點。
職能特點
首先,作為金融機構,中國外匯交易中心的主要職能是集中處理國內外各種外匯交易業務。它不僅促進了人民幣與其他貨幣之間的交易,也推動了跨境資金的流動和風險管理。該中心提供全面的交易服務,包括即期交易、遠期交易和掉期交易等。此外,它還通過提供市場分析和數據服務來幫助市場參與者做出更明智的交易決策。通過這些服務,外匯交易中心極大地推動了中國金融市場的健康發展。它不僅加強了國內外的金融聯系,也為我國的貨幣政策制定提供了重要的數據支持。同時,該中心還具備高度的透明度和公正性,確保所有交易都在公平、公正的環境中進行。這也是其得到廣泛認可的重要原因之一。簡單來說,它對於中國金融市場的重要性不容忽視,是國家經濟運行中的關鍵環節之一。它的存在與發展對我國經濟對外開放以及抵禦金融風險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義。同時這個平台的穩定性和高效性也得到了廣大金融機構的高度認可和評價。
2. 中國外匯交易中心發展歷程
中國外匯交易中心的誕生源於1994年4月的國家外匯體制改革,作為中國人民銀行和國家外匯管理局市場發展策略的重要執行者,交易中心始終堅持「多種技術手段,多種交易方式,滿足不同層次市場需要」的原則。
自那時起,交易中心陸續推出了一系列重要服務。1994年4月,外匯交易系統開始運行;1996年1月,人民幣信用拆借系統啟用;1997年6月,銀行間債券交易業務開始運作。接著,1999年9月交易信息系統上線,2000年6月「中國貨幣」網站開通,2001年7月聲訊中介業務試辦,同年10月,《中國貨幣市場》雜志創刊。2002年6月,外幣拆借中介業務啟動,2003年6月,「中國票據」網開通,中國票據報價系統也隨之推出。2005年,銀行間外幣買賣業務和債券遠期交易相繼開通,人民幣/外幣遠期交易也在同年8月推出。
這些服務的提供,通過電子交易和聲訊經紀等手段,全面支持了銀行間外匯市場、人民幣拆借市場、債券市場和票據市場的交易、清算、信息和監管,對人民幣匯率穩定、政策傳導、金融機構服務和監管部門支持起到了關鍵作用。
展望未來,交易中心在過去的十多年間取得了顯著的成就,奠定了中國銀行間市場的基石。為了進一步發展,交易中心正積極進行金融產品和工具的創新,如研究人民幣利率互換和遠期利率協議,推動外幣衍生品市場的繁榮。同時,不斷加強系統平台建設,如自主開發新一代本幣交易風控系統,強化數據中心,致力於構建快速響應的「一站式」服務體系,以提升其綜合服務的能力。
中國外匯交易中心暨全國銀行間同業拆借中心(簡稱交易中心),為中國人民銀行直屬事業單位,主要職能是:提供銀行間外匯交易、人民幣同業拆借、債券交易系統並組織市場交易;辦理外匯交易的資金清算、交割,提供人民幣同業拆借及債券交易的清算提示服務;提供網上票據報價系統;提供外匯市場、債券市場和貨幣市場的信息服務;開展經人民銀行批準的其他業務。
3. 中國外匯交易中心,也就是全國銀行間拆借中心,這家公司怎麼
交易中心,作為金融基礎設施的一員,其發展情況和員工待遇備受關注。本文將從工資、部門設置、以及部門特色等多個角度,為讀者全面解析交易中心的情況。
在眾多人民銀行下屬單位中,交易中心的地位頗具爭議,被部分員工評價為待遇較差、競爭激烈的單位。對於應屆生而言,選擇交易中心需謹慎,優先考慮其他如中債登、清算所、CIPS、票交所、銀聯、交易商協會等單位。
交易中心的工資體系主要基於級別,過去分為員工-經理-高級經理-部門總經理助理,每晉升一級大致需要3-5年時間。自2022年起,級別制度調整為三級助理-二級助理-一級助理-三級經理-二級經理-一級經理-高級經理-部門總經理助理,晉升周期延長至2-3年,工資增長幅度也降至約三折。工資增長與崗位和部門掛鉤,業務部門的員工,5年未晉升至二級經理(佔比80%以上)的平均年薪約為20萬,非業務部門的員工年薪則在16-18萬左右。
交易中心內部設有多個部門,包括市場一部、市場二部、清算部、信息部和外匯自律機制。市場一部被認為是表現最佳的部門,工資高、員工進步速度快,離職率相對較高。市場二部是業務部門中競爭最為激烈的部分,適合能力較強且能承受高壓的人。清算部與市場緊密相連,除了央行操作外,其他組別適合短期內利用交易中心平台跳槽,但該部門的領導Y總對下班時間有嚴格要求,對離職持有開明態度,離職人員去向大多較好。
外匯自律部門權力較大,氛圍良好,適合尋求跳槽機會的員工。信息部的氛圍則相對不佳,躺平現象較多。業務支持部門如財務部,競爭激烈,如某次晉升經理,僅8人競爭一個名額,且涉及工作6-8年的員工,競爭壓力可見一斑。
4. 什麼是中國外匯交易中心
傳統上,外匯市場分為批發市場和零售市場。在我國,機構和個人在零售市場上通過外匯指定銀行買賣外匯,而銀行、非銀行金融機構以及非金融企業經批准成為銀行間外匯市場的會員,進入批發市場交易。中國外匯交易中心作為中介組織,依託電子交易系統、信息系統為銀行間外匯市場提供交易、信息、監管三大平台及相應的服務。
中國外匯交易中心簡介
中國外匯交易中心暨全國銀行間同業拆借中心(以下簡稱「交易中心」)成立於1994年4月,為中國人民銀行直屬事業單位,主要職能是:提供銀行間外匯交易、人民幣同業拆借、債券交易系統並組織市場交易;辦理外匯交易的資金清算、交割,提供人民幣同業拆借及債券交易的清算提示服務;提供外匯市場、債券市場和貨幣市場的信息服務;開展經人民銀行批準的其他業務。
根據中國人民銀行、國家外匯管理局發展市場的戰略部署,交易中心貫徹「多種技術手段,多種交易方式,滿足不同層次市場需要」的業務工作方針,於1994年4月推出外匯交易系統,1996年1月啟用人民幣信用拆借系統,1997年6月開辦銀行間債券交易業務,1999年9月推出交易信息系統,2000年6月開通「中國貨幣」網站,2001年7月試辦本幣聲訊中介業務,2001年10月創辦《中國貨幣市場》雜志,2002年6月開辦外幣拆借中介業務,2003年6月開通「中國票據」網,2005年5月上線銀行間外幣買賣業務,2005年6月開通銀行間債券遠期交易,2005年8月推出人民幣外匯遠期交易。2006年1月在引入做市商制度的同時推出詢價交易,2006年4月推出人民幣外幣掉期交易。
交易中心以電子交易和聲訊經紀等多種方式,為銀行間外匯市場、人民幣拆借市場和債券市場,提供交易、清算、信息和監管等服務,在保證人民幣匯率穩定、傳導央行貨幣政策、服務金融機構和監管市場運行等方面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中國外匯交易中心結構層次
位於上海外灘的中國外匯交易中心外景
從結構上看,該市場亦可分為三個層次:
(1)零售市場,即指客戶與外匯指定銀行之間的市場。1996年7月1日前,為了保持對外商投資企業政策的連續性,保留了過去的外匯調劑中心的做法,專門為外商投資企業提供外匯調劑服務。外商投資企業買賣外匯的價格按當日中國人民銀行公布的外匯牌價(中間價),加收0.15%的手續費,不實行價差的辦法。可以說外匯調劑市場也是統一外匯市場的一個組成部分;1996年7月1日實行外商投資企業銀行結售匯以後,外商投資企業結售匯既可到銀行辦理,也可到外匯調劑市場辦理外匯買賣。到1998年12月1日,外匯調劑業務停辦,外商投資企業結售匯均到外匯指定銀行辦理。
上海黃金交易所(Shanghai Gold Exchange)與中國外匯交易中心建築外景
(2)批發市場,即銀行間外匯市場。外匯指定銀行在辦理結售匯業務的過程中,會出現買超或賣超的現象,這時,外匯指定銀行就可以通過銀行間外匯市場進行外匯交易,平衡其外匯頭寸。
(3)中央銀行與外匯指定銀行間的市場,主要是央行可以適時以普通會員身份入市,進行市場干預,調節外匯供求,保持匯率相對穩定,是中國人民銀行對外匯市場進行調控和管理的有效途徑。凡在中國境內營業的金融機構,其之間的外匯交易,均應通過銀行間外匯市場進行。
中國外匯市場的特點
1994年1月1日我國對外匯管理體制進行了改革,外匯交易市場無論從結構、組織形式、交易方式和交易內容都與國際規范化的外匯市場更加接近。我國外匯交易市場有以下幾個特點:
a、運用現代化的通訊網路和電子計算機聯網為各金融機構提供外匯交易與清算服務。在交易方式和內容上,實行聯網交易。外匯市場只進行人民幣與美元、人民幣與日元、人民幣與港幣之間的現匯交易。
b、在市場結構上,可分為兩個層次:一是客戶與外匯指定銀行之間的交易;二是銀行間的外匯交易,包括外匯指定銀行之間的交易和外匯指定銀行與中央銀行之間的交易。
c、決定市場匯率的基礎是外匯市場的供求情況。人行每日公布基準匯率,各外匯指定銀行在規定的浮動范圍內自行決定掛牌匯率,匯率浮動范圍在(0.25%)以內。
d、中國人民銀行對外匯市場進行宏觀調控和管理。央行主要運用貨幣政策進行干預。
在我國,同樣值得注意的是,我國外匯市場上存在著兩大板塊,即人民幣兌外匯市場和外幣兌外幣市場。下面我們簡單介紹一下這兩大板塊:
a、人民幣兌外幣市場;這一市場因涉及人民幣業務,對國內經濟的沖擊較大,存在著許多的交易限制。例如,目前只能從事人民幣兌美元、港幣、日元的即期交易;交易限制多等。
b、外幣兌外幣市場;參與者不僅包括公司企業,還包括持有外匯的居民個人。市場發展的較為完善。隨著開放型經濟的發展,我國國內外匯市場融人國際外匯市場是必然的趨勢,兩大板塊合二為一是必然的趨勢。
銀行間外匯市場發展歷程
1994年以前,我國先後經歷了固定匯率制度和雙軌匯率制度。1994年1月1日起,我國外匯管理體制進行了重大改革:匯率並軌,實行以市場供求為基礎的、單一的、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取消外匯留成和上繳,實行銀行結售匯制度。企業和個人按規定向銀行結匯售匯,銀行則進入銀行間外匯市場進行交易。
1994年4月4日,中國外匯交易系統啟動運營,全國統一、規范的銀行間外匯市場正式建立。銀行間外匯市場(簡稱「外匯市場」)主要為外匯指定銀行平補結售匯頭寸餘缺及其清算提供服務,外匯指定銀行為交易主體,外匯管理部門對銀行結售匯周轉頭寸實行上下限額管理,對於超過或不足限額的部分,銀行可通過銀行間市場售出或補充。
外匯市場建立以來發展迅速,交易主體不斷增加,交易品種不斷豐富,業務范圍不斷擴大,服務時間不斷延長。1994年4月5日增設港幣交易。1995年3月1日開辦日元交易。2002年4月1日增加歐元交易。2003年10月1日起,允許交易主體當日進行買賣雙向交易。2005年5月18日開辦了8種外幣對交易。2005年8月15日推出遠期外匯交易。2006年1月4日開始即期交易增加詢價方式,並正式引入做市商制度。2006年4月24日,推出人民幣與外幣掉期業務。2006年8月1日起增設英鎊交易。在增加交易品種的同時,交易時間進一步延長。2003年2月8日開始,即期競價交易時間從9:20~11:00延長到9:30~15:30;2006年10月9日起收市時間進一步延長到17:30,與詢價交易的交易時間保持一致。
銀行間外匯市場現狀
近年來,伴隨著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的不斷完善,外匯市場發展開始提速並取得顯著進展。交易量不斷擴大,價格雙向波動幅度逐漸增加,截至2006年10月,外匯市場的會員數已經達到260家。
外匯市場已從簡單的頭寸平補市場發展成為滿足會員融通本外幣資金、提高資金運用效率、降低匯率風險等的需求的多功能市場,在支持人民幣匯率穩定,傳導央行貨幣政策、服務金融機構和監管部門等方面發揮了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入市流程
外匯市場實行會員制,會員包括符合要求的銀行、非銀行金融機構、和非金融企業等機構。
基本條件
人民幣外匯市場即期銀行 外匯業務經營權
結售匯業務經營許可證明非銀行
金融機構外匯業務經營權
結售匯業務經營許可證明
注冊資本金要求
從事外匯交易的專業人員(2名以上)
兩年內沒有重大違反外匯管理法規的行為非金融
企業 上年度經常項目或貨物貿易進出口額規模達到要求
從事外匯交易的專業人員(2名以上)
兩年內沒有重大違反外匯管理法規的行為遠期即期市場會員
金融衍生產品交易業務資格
非金融企業須經外匯局批准掉期取得遠期會員資格6個月後自動獲得外幣對市場經批准可以從事外匯買賣業務的金融機構
入市流程
具備基本條件的機構可以向交易中心提出入市申請,流程如下:
(1)向交易中心提出申請,提交相關表格和材料。
(2)交易中心審批(或報外匯局備案)。
(3)經審核符合入市要求的機構,由交易中心批准其成為外匯市場會員,同時發布市場公告。
(4)簽署相關協議。
(5)收到批准文件後,會員應指派交易員參加交易中心組織的培訓。交易員參加培訓時須提交登記表。培訓合格的交易員,交易中心將頒發資格證書。
(6)申請與交易系統連接的專線,准備交易終端所需的軟硬體。
(7)申領數字證書。
入市申請材料
人
民
幣
外
匯
市
場即期銀行 申請報告(說明申請目的、人員配備、交易系統等情況)
結售匯業務經營資格批准件的復印件
非獨立法人提供上級行授權文件
其他有關材料非銀行
金融機構 申請報告
外匯業務經營資格批准件的復印件
結售匯業務經營資格批准件的復印件
經會計師事務所審計過的上年度財務報告
參與銀行間外匯市場交易的內部管理制度
其他有關材料非金融
企業 申請報告
上年度經常項目和貨物貿易進出口總額等有關情況的報告
上年度外匯收支和結售匯業務情況
申請前兩年外匯管理合規情況的證明
參與銀行間外匯市場交易的內部管理制度
企業集團內部外匯資金集中管理制度
其他有關材料
遠期掉期政策性銀行
商業銀行
信託投資公司
金融租賃公司
財務公司
汽車金融公司申請報告
金融衍生品交易業務資格
其他材料其他非銀行
金融機構 申請報告
相應監管部門的批准文件
其他材料非金融企業 申請報告
國家外匯管理局的批准文件
其他材料外幣對市場 申請報告
外匯買賣業務許可文件
除上述材料外,還需要填寫如下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