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美元升值,大宗商品的價格到底是上漲還是下跌
美元走勢與各類大宗商品以及貴金屬產品為反向。美元升值,意味著美元經濟利好,那麼相比各類大宗商品則是利空的方向,那麼因此美元漲,大宗商品跌
從大宗商品期貨市場來說,價格幾乎為歐美市場所壟斷,以芝加哥商業交易所(CME)、芝加哥期貨交易所(CBOT)兩家交易所年成交量就佔到世界期貨商品交易量的近一半,無論是原油、黃金、鐵礦石產品,價格無論都是美國市場說了算,有時候我們看到現貨市場供需並不緊張,可以說是處於相對平衡的狀態,但期價市場卻有大幅上漲的情況,直接帶動了現貨市場價格的上漲,這是由於投資或者是通脹預期引起的。
最好的例子是去年的原油價格,從世界范圍內看並未發現有大規模供應緊張的情況出現,有的也只是局部的情況,而且很快就得到緩解,但原油價格一度達到140多美元的歷史高位,這時候美國政府對世界主要產油國施加壓力,要求其增加產量,但歐佩克的回應說不會增加產量,從表面上看是其有意維持高油價,因為這對自己十分有利,其實不然,歐佩克給出的理由是它覺得因為經濟過熱投資者對原油期貨市場的趁機炒作使得原油價格居高不下,矛頭直指美英原油期貨市場,當時雙方爭論不休,直到華爾街金融風暴橫掃期貨市場,同時原油生產國被迫減少產量,但國際油價依然跌到每桶35美元,這時候大家才看到問題所在,完全是期貨市場炒作的結果,並不是原油供應不了世界的需求,按現在的原油產能,再考慮到世界工業化水平和進程,對石油的需要峰值已經過去,只要排除戰爭等非常態因素的影響,我估計在未來二十年內,都不會發生什麼石油危機,有的只會是人禍,就像2008年那樣的價格炒作或是故意囤積居奇造成人為能源危機以獲取不道德暴利,特別是在新能源的應用普及化之後,人類會找到可行的辦法慢慢替代石油的
在這裡面美元與大宗商品有非常緊密且微妙的關系,你可以想像資金就像流水一樣,它會在美元與大宗商品之間選擇,當它流向那一方的時候,那一方就會應聲上漲。只要投資者都去投資大宗商品的時候,就會把手中的美元換成大宗商品,這時候對美元的需要就不怎麼強烈,短期來看它會對美元造成貶值,當然美國的貨幣政策、利率水平和貿易收支等都會對美元指數造成影響,但這些影響遠遠沒有短期需要對美元指數的影響來得直接;反過來說如果大家都覺得大宗商品無利可圖時,這時候就需要把大宗商品換成其它資產,這時候美元和美國國債會成為最佳選擇,這些都會促使美元升值,無論是不是出於避險目的,當投資者想換掉大宗商品時,第一選擇就是美元。所以美元和大宗商品之間存在著負相關關系,只要美元漲了,大宗商品一般就是下跌趨勢,美元跌了,大宗商品一般就是上漲趨勢,同向運動的情況幾乎沒有出現過,有也只是非常短暫的一小段時間,之後必定是分道揚鑣
『貳』 大宗商品交易價格
數據顯示,成交清淡的線材期貨當日領漲,主力合約收於每噸3750元,較前一交易日結算價上漲81元,漲幅2.21%;而棕櫚油期貨領跌,主力合約收於每噸7350元,較前一交易日結算價下跌306元,跌幅4%。
具體品種方面,農產品當日跌幅明顯。軟商品全線收跌:白糖期貨主力合約收於每噸5177元,跌幅3.47%;棉花期貨主力合約收於每噸1.95萬元,跌幅1.19%。
穀物類商品亦近全線收跌:早秈稻期貨主力合約收於每噸2700元,跌幅1.89%;玉米期貨主力合約收於每噸2354元,跌幅0.34%;強麥期貨主力合約收於每噸2549元,跌幅0.23%。
豆類、油脂類商品全線收跌:豆油期貨主力合約收於每噸9498元,跌幅2.7%;菜子油期貨主力合約收於每噸1萬元,跌幅1.24%;豆粕期貨主力合約收於每噸3961元,跌幅0.9%。
工業品亦走弱。有色金屬全線收跌:銅期貨主力合約收於每噸5.91萬元,跌幅1.15%;鋅期貨主力合約收於每噸1.55萬元,跌幅1.02%;鉛期貨主力合約收於每噸1.6萬元,跌幅0.68%;鋁期貨主力合約收於每噸1.57萬元,跌幅0.48%。
石化類商品亦近全線收跌:甲醇期貨主力合約收於每噸2777元,跌幅0.39%;PE期貨主力合約收於每噸1.06萬元,跌幅1.3%;橡膠期貨主力合約收於每噸2.36萬元,跌幅2.56%。
另外,螺紋鋼期貨主力合約收於每噸3543元,漲幅2.13%。
『叄』 什麼是大宗商品,大宗商品有哪些
在金融投資市場,大宗商品是同質化、可交易、被廣泛作為工業基礎原材料的商品。
如原油、有色金屬、鋼鐵、農產品、鐵礦石、煤炭等。寧夏金道大宗商品經營有限公司以貴金屬,能源化工,農產品為交易對象,並提供交易、結算、現貨交割(與回購)及金融投資咨詢服務。包括3個類別,即能源商品、基礎原材料和農副產品。
(3)大宗商品價格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只有商品的價格波動較大,有意迴避價格風險的交易者才需要利用遠期價格先把價格確定下來。比如,有些商品實行的是壟斷價格或計劃價格,價格基本不變,商品經營者就沒有必要利用期貨交易,來迴避價格風險或鎖定成本。
期貨市場功能的發揮是以商品供需雙方廣泛參加交易為前提的,只有現貨供需量大的商品才能在大范圍進行充分競爭,形成權威價格。
『肆』 理論上大宗商品的現貨價格和期貨價格到底哪個應該更高
理論上期貨價格高
理論上,期貨價格是現貨價格加上相關費用得到的。這個相關費用包括倉儲費,
管理費,資金佔用利息等等。這里資金利息,倉儲費,管理費就是你的持有成
本。如果你買入現貨,賣出前肯定是先存放起來啊,就涉及到倉儲和管理了。如
果幾個月後你要賣出的話,價格肯定要高於你買入價格再加上這兩個費用,否則
你就賠了。另外如果把錢存入銀行,肯定是有利息的。所以你買期貨合約的話,
至少要賣家高於價格加上相關時間的利息才會有盈利。期貨就是這個道理,三個
月後的期貨合約價格,就是現貨價格加上三個月的倉儲,管理費用,外加把相同
資金存入銀行三個月的利息費用。
貨物的買入價格是一定的,而相關的費用是你在買入後賣出前的這段持有期間產
生的,這就是你的持有成本。其中現貨價格只計算了一次。
『伍』 期貨 關於通貨膨脹和大宗商品價格的問題
通脹時期避險資金會流入商品市場,尤其是流入黃金市場進行保值。另外通脹時期由於貨幣貶值,所以商品就會顯得便宜,而存在了一定的上漲空間。
通脹之後,通常都面臨著貨幣緊縮問題。央行通過再貼現,窗口指導和在資本市場的操作回籠多餘的資金。另外避險資金這時候也會投資到經過通脹之後顯得十分便宜的甚至破產的優質資產,也就是投資實業。這樣的話商品市場就會面臨資金短缺問題,面臨調整。
自1971年開始,大宗商品出現過兩輪大幅上漲行情。一輪是在1971-1980年,當時資本主義世界處在二戰後最嚴重的「滯脹」時期,經濟停滯不前,增長緩慢,而通貨膨脹嚴重,導致商品暴漲。CRB指數由1971年9月30日的96.80點上漲到1980年11月28日的334.8,上漲幅度246%。其中原油由3美元/桶上漲到1980年的40美元/桶,黃金由35美元/盎司上漲到850美元/盎司。
而2003年以來,大宗商品再次出現暴漲,尤其是龍頭品種原油,從1998年底的10.72美元/桶,上漲到2008年7月11日的147美元/桶,上漲幅度巨大。表面上看是全球經濟大幅增長帶動需求增長引發商品上漲,經濟增長確實是商品上漲的一大重要因素,實際上更重大動力就是全球資金泛濫導致的通貨膨脹,這主要是由於在「9.11」之後,美聯儲長期將利率長期維持在1%,相當於向全世界輸出通貨膨脹。2003以來,世界經濟強勁增長,同時美元處於貶值之中,經濟增長與美元貶值是商品大幅上漲的兩大動力。
導致通脹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世界各國廣泛使用信用貨幣,比如信用卡,貸款等,相當於把未來的錢拿到現在消費,無形中就增加了當前的貨幣流通量,而央行為了彌補未來的缺口,則在當前要發行大量貨幣,導致貨幣供應過多,不值錢了。
『陸』 國際大宗商品價格怎麼定價的
國際大宗商品定價的兩種方式
期貨定價主要適用於可以進行標准化合約處理的大宗商品,但是如果不能對交易數量和質量以及交易時間作出標准化的規定,那麼只能通過國際市場上的主要供需雙方通過商業談判來確定價格。
國際大宗商品定價主要有兩種方式:一種是通過期貨市場首先確定大宗商品的期貨合約價格,從而為大宗商品現貨貿易提供價格基準。在這種方式下,期貨市場成為大宗商品定價的關鍵。另外一種是大宗商品主要的供需雙方通過談判來確定基準價格,在這種方式下,供需雙方的市場結構、實力大小,甚至談判技巧都會影響大宗商品的價格。
國際上大部分大宗商品如農產品、金屬、能源產品都是通過期貨市場進行定價的,不同類型的大宗商品逐漸形成了各個基於期貨市場的定價中心。如銅、鋁、鉛、錫等金屬的價格主要在倫敦金屬交易所確定,大豆、玉米、小麥等農產品的價格主要在芝加哥商品交易所確定,原油等能源的價格主要在紐約商品交易所確定等等。
『柒』 什麼軟體可以看到大宗商品的價格
不同的地域,不同的合作方式,不同的合作條件,決定了成本的變化。這個變化是時時動態的。沒有人花上錢,費上勁給你採集和更新數據。歐洲的產地的產品到了中國肯定要貴。
『捌』 哪些因素如何影響國際大宗商品價格
大宗商品是指可進入流通領域,但非零售環節,具有商品屬性用於工農業生產與消費使用的大批量買賣的物質商品,具體包括原油、有色金屬(銅、鋁、鋅等)、農產品等。
影響國際大宗商品價格走勢的因素:
1、美元走勢
國際大宗商品採用美元定價,美元走勢自然也會在相當大程度上產生影響。
2、流動性
大宗商品除了商品屬性還有金融屬性,就像股票一樣,市場流動性是否充裕對價格走勢影響很大。
3、市場需求
市場需求的變化將直接影響大宗商品價格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