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股市基金 > 財務指標體系

財務指標體系

發布時間:2021-03-17 16:27:58

『壹』 財務指標有哪些

一、償債能力指標

(一)短期償債能力指標

1.流動比率=流動資產÷流動負債

2.速動比率=速動資產÷流動負債

3.現金流動負債比率=年經營現金凈流量÷年末流動負債×100%

(二)長期償債能力指標

1.資產負債率=負債總額÷資產總額

2.產權比率=負債總額÷所有者權益

二、營運能力指標

(一)人力資源營運能力指標

勞動效率=主營業務收入凈額或凈產值÷平均職工人數

(二)生產資料營運能力指標

1.流動資產周轉情況指標

(1)應收賬款周轉率(次)=主營業務收入凈額÷平均應收賬款余額

應收賬款周轉天數=平均應收賬款×360÷主營業務收入凈額

(2)存貨周轉率(次數)=主營業務成本÷平均存貨

存貨周轉天數=平均存貨×360÷主營業務成本

(3)流動資產周轉率(次數)=主營業務收入凈額÷平均流動資產總額

流動資產周轉期(天數)=平均流動資產總額×360÷主營業務收入凈額

2.固定資產周轉率=主營業務收入凈額÷固定資產平均凈值

3.總資產周轉率=主營業務收入凈額÷平均資產總額

三、盈利能力指標

(一)企業盈利能力的一般指標

1.主營業務利潤率=利潤÷主營業務收入凈額

2.成本費用利潤率=利潤÷成本費用

3.凈資產收益率=凈利潤÷平均凈資產×100%

4.資本保值增值率=扣除客觀因素後的年末所有者權益÷年初所百者權益×100%

(二)社會貢獻能力的指標

1.社會貢獻率=企業社會貢獻總額÷平均資產總額

2.社會積累率=上交國家財政總額÷企業社會貢獻總額

四、發展能力指標

1.銷售(營業)增長率=本年銷售(營業)增長額÷上年銷售(營業)收入總額×100%

2.資本積累率=本年所有者權益增長額÷年初所有者權益×100%

3.總資產增長率=本年總資產增長額÷年初資產總額×100%

4.固定資產成新率=平均固定資產凈值÷平均固定資產原值×100%

五、財務指標分析的重要性

1.財務指標分析是評價企業經營狀況的依據

通過觀察企業財務分析,我們可以了解企業的現金流量情況、盈利能力、運營能力、償債能力等,有利於企業管理者及相關人員評價經營者的財務狀況和運營業績。並將影響運營成果的各種微觀因素、宏觀因素、主觀因素、客觀因素等區分開來,及時發現對企業有害的因素並加以解決。還能客觀評價經營者的工作成果,促進其更好的完成任務。

2.財務指標分析是給投資者、債權人提供信息的手段

投資者和債權人如何了解企業的經營狀況並決定投資額度呢?財務報表便能給他們提供相關信息。投資者通過財務分析,可以了解企業的盈利能力,並對比各個企業,從而作出收益較大的投資決策;同時,了解了企業的償債能力,便可以讓投資者正確預測投資的風險,決定投資額度。

3.財務指標分析為企業發展發展提供資料

企業管理人員通過觀察財務分析,可以了解企業當前的不足及生產中的薄弱環節,並採取應對措施,改善經營模式,提高經濟效益,實現資本的最大化。

(1)財務指標體系擴展閱讀:

傳統的業績評價大多使用財務指標,用財務指標來評價業績簡單明了。但是僅用財務指標來評價管理者的業績存在以下缺陷:

⑴財務指標面向過去而不反映未來,不利於評價企業在創造未來價值的能力上的業績。

⑵財務指標容易被操縱,過分注重企業財務報告中的會計利潤,使得企業管理當局採用各種方法操縱利潤。

⑶財務指標主要來自財務報表資料,不包含大多數影響企業長期競爭優勢的因素,如產品質量,員工的素質和技能,也不能反映經營過程和顧客的滿意程度等。

『貳』 財務評價指標體系性質可分為以下幾類

你好,財務評價指標體系性質可分為梁內,財務分析和不確定性分析
其各自的主要指標分別為:
1、財務分析
1)生存能力分析:經營凈現金流、各年累計盈餘資金
2)盈利能力分析:財務內部收益率(FIRR)、財務凈現值、靜態投資回收期、總投資收益率、資本金凈利潤率
3)償債能力分析:利息備付率、償債備付率、借款償還期
2、不確定性分析
1)盈虧平衡分析:盈虧平衡點
2)敏感性分析:敏感度系數

希望能幫到你

『叄』 財務預警指標體系

企業集團財務風險的防範就是企業在識別風險、估量風險和分析風險的基礎上,充分預見、有效控制風險,用最經濟的方法把財務風險可能導致的不利後果減少到最低限度的管理方法。
企業集團財務風險是指在各項財務活動中,由於各種難以預料或無法控制的因素作用,使企業不能實現預期財務收益,從而產生損失的可能性。簡述企業財務風險的表現形式,分析了其形成原因並提出了企業財務風險的防範措施及方法。
財務風險是客觀存在的,要徹底消除風險及其影響是不可能的。為防範企業財務風險,就要了解風險的來源和特性,進行適當的控制和防範,健全風險防範機制,將損失降至最低,為企業創造最大的收益。
一、 我國企業財務風險的主要表現
企業財務活動,一般分為籌資活動、投資活動、資金營運和收益分配四個方面,相應地,財務風險就分為:籌資風險,即因借入資金而增加喪失償債能力的可能;投資風險即由於不確定因素致使投資報酬率達不到預期之目標而發生的風險;資金營運風險即現金流出與現金流入在時間上不一致導致資金鏈斷裂所形成的現金流量風險;收益分配風險即由於收益分配可能給企業今後生產經營活動產生不利影響而帶來的風險。
1、 在籌資方面,企業資金結構不合理的現象普遍存在。我國資本市場尚不夠發達,企業籌資手段不夠豐富。長期以來企業對資本市場的了解還比較匱乏,對資本市場的運轉、資本市場的理論缺乏研究,在籌資時較少考慮資本結構和財務風險等,具有一定的盲目性,資金結構中負債資金比例過高,導致企業財務負擔沉重,償付能力嚴重不足。與高負債形成的風險相比,或有負債形成的風險更具隱蔽性,對企業的潛在風險也更大。典型表現是企業的亂擔保。部分企業對外擔保數額大,期限長,甚至未經同意和審批,董事、經理擅自以公司名義為他人擔保等,給企業帶來較大的風險。大部分企業對擔保疏於管理,也不按照制度規范在表外披露,如果擔保對象一旦無法償債,擔保企業的或有負債就轉化成負債,突如其來的債務負擔很可能導致企業資金緊張甚至資不抵債,誘發企業的財務風險。
2、 在投資方面,部分企業投資決策隨意性大。在企業中,不顧自身的能力和發展目標,熱衷於鋪新攤子,盲目投資,造成嚴重損失的例子比比皆是。企業在進行任何一項投資之前,都應對投資項目進行可行性分析,只有在綜合考慮各項因素的基礎上,當投資項目所產生的凈現金流量為正時才是可行的。盲目追求外延式擴張及所謂多樣化經營,未經深入調查研究便亂上投資項目,走向破產也就不足為怪了。由於投資決策者對投資風險的認識不足,決策失誤及盲目投資導致一些企業產生巨額投資損失。
3、 在資金營運方面,我國企業在流動資金等方面的管理也存在很多問題,一些管理手段還比較落後。目前我國企業流動資產中,存貨所佔比重相對較大,且很多表現為超儲積壓存貨。存貨流動性差,一方面佔用了企業大量資金,另一方面企業必須為保管這些存貨支付大量的保管費用,導致企業費用上升,利潤下降。長期庫存存貨,企業還要承擔市價下跌所產生的存貨跌價損失及保管不善造成的損失,由此產生財務風險。 在應收賬款管理中,企業普遍存在只注重銷售業績,忽視應收賬款的控制狀況。一些企業為了增加銷量,擴大市場佔有率,大量採用賒銷方式銷售產品,導致企業應收賬款大量增加。同時,由於企業在賒銷過程中,對客戶的信用等級了解不夠,盲目賒銷,造成應收賬款失控,相當比例的應收賬款長期無法收回,直至成為壞賬。資產長期被債務人無償佔用,嚴重影響企業資產的流動性及安全性。
4、 在收益分配上較少考慮資本結構問題。股利分配政策不僅影響與企業相關的各方面的利益,而且與公司的籌資問題和資本結構問題密切相關,涉及到企業的長遠發展。在我國,由於企業為了長期穩定地發展,一般較注重積累,而不傾向於導致企業現金流出的現金股利分配方式;較注重企業的經營成果,即利潤指標,而對股價關心較少,從而在收益分配上與國際慣例差距較大。與國際上廣泛採用的股利政策相比,我國上市公司較少分配現金股利,代之以配股或送紅股的分配方法,這在有意無意間助長了證券市場上的投機氣氛,無助於投資者形成正確的投資理念。不僅如此,我國企業股利政策的制定也往往無章可循,股利分配方案常常朝令夕改,令投資者無所適從。
二、 建立財務預警分析指標體系,防範財務風險。
財務風險是現代企業面對市場競爭的必然產物,尤其是在我國市場經濟發育不健全的條件下更是不可避免,產生財務危機的根本原因是財務風險處理不當,因此,防範財務風險,建立和完善財務預警系統尤其必要。

1、 建立短期財務預警系統,編制現金流量預算。

由於企業理財的對象是現金及其流動,就短期而言,企業能否維持下去,並不完全取決於是否盈利,而取決於是否有足夠現金用於各種支出。預警的前提是企業有利潤,對於經營穩定的企業,由於其應收賬款、應付賬款及存貨等一般保持穩定,因此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一般應大於凈利潤。企業現金流量預算的編制,是財務管理工作中特別重要一環,准確的現金流量預算,可以為企業提供預警信號,使經營者能夠及早採取措施。為能准確編制現金流量預算,企業應該將各具體目標加以匯總,並將預期未來收益、現金流量、財務狀況及投資計劃等,以數量化形式加以表達,建立企業全面預算,預測未來現金收支的狀況,以周、月、季、半年及一年為期,建立滾動式現金流量預算。

2、 確立財務分析指標體系,建立長期財務預警系統。
對企業而言,在建立短期財務預警系統的同時,還要建立長期財務預警系統。其中獲利能力、償債能力、經濟效率、發展潛力指標最具有代表性。反映資產獲利能力的有總資產報酬率、成本費用利潤率等指標;反映償債能力的有流動比率和資產負債率等指標;經濟效率高低直接體現企業經營管理水平,反映資產運營指標有應收賬款周轉率以及產銷平衡率;反映企業發展潛力的有銷售增長率和資本保值增值率。

三、 結合實際採取適當的風險策略,防範財務風險。

在建立了風險預警指標體系後,企業對風險信號監測,如出現產品積壓,質量下降,應收賬款增大,成本上升,要根據其形成原因及過程,指定相應切實可行的風險管理策略,降低危害程度。面臨財務風險通常採用迴避風險、控制風險、轉移風險和分散風險策略。

1、 迴避風險策略為企業在選擇理財方案時,應綜合評價各種方案可能產生的財務風險,在保證財務管理目標實現的前提下,選擇風險較小的方案,以達到迴避財務風險的目的。

2、 控制風險策略按控制目的分為預防性控制和抑制性控制,前者指預先確定可能發生損失,提出相應措施,防止損失的實際發生。後者是對可能發生的損失採取措施,盡量降低損失程度。

3、 轉移風險策略指企業通過某種手段將部分或全部財務風險轉移給他人承擔的方法。轉移風險的方式很多,企業應根據不同的風險採用不同的風險轉移方式。例如,企業可以通過購買財產保險的方式將財產損失的風險轉移給保險公司承擔;訂立反擔保合同轉移擔保風險。

4、 分散風險策略即通過企業之間聯營、多種經營及對外投資多元化等方式分散財務風險。

四、 提升企業財務管理水平,防範財務風險。

財務風險存在於財務管理工作的各個環節,不同的財務風險產生的具體原因不盡相同。但大部分財務風險的形成與企業財務管理不善及缺乏風險意識等等有關。因此提升企業財務管理水平,才能最終防範並化解財務風險,以實現財務管理目標。防範企業財務風險,主要應抓好以下幾項工作:

1、 改變陳舊觀念,從思想上重視財務管理。長期以來,我國企業的財務工作與會計工作也一直未能很好的分開,財務管理從屬於會計工作,「財務管理跟著會計核算走,會計核算跟著領導意志走」,財務管理的內容也往往僅限於營運資金管理。在許多學者認為財務管理已取代生產管理成為企業管理核心的今天,這種狀況必須改變。激烈的市場競爭和生存壓力將迫使企業調整和轉變過去陳舊的管理觀念。為此,企業應自上而下形成重視財務管理的風尚,重視財務預算、營運資金管理、財務控制等工作,緊緊圍繞企業目標,從大局上把握企業經營,提升企業財務管理層次。

2、 努力建立和保持最優資本結構,合理進行籌資。籌資分為負債籌資和權益籌資,相比較而言,由於權益性資本不能抵稅及其不可收回性,權益資本的成本要高於債務資本的成本。面對各種各樣的籌資方法,企業應當克服片面強調財務安全、過於依賴權益資本籌資的保守傾向和片面追求低成本、忽視財務風險而過度舉債的傾向,調整好經營杠桿系數和財務杠桿系數,綜合權衡各種籌資方式的成本與風險,使企業的綜合資本成本最低化,達到最優資本結構。判斷資本結構合理與否,可以通過每股收益的變化來衡量。每股收益的無差別點即每股收益不受融資方式影響的銷售水平,根據每股收益無差別點,可以分析判斷在什麼樣的銷售水平下適於採用何種資本結構。

例如:A公司原有資本700萬元,其中債務資本200萬元(每年負擔利息24萬元),普通股資本500萬元(發行普通股10萬股,每股面值50元),由於擴大業務,需追加籌資300萬元,其籌資方式有2,一是全部發行普通股,增發6萬股,每股面值50元;二是全部籌措長期債務,債務利率仍是12%,利息36萬元。公司變動成本率60%,固定成本為180萬元,所得稅率為33%。假設S為銷售額:
S=750(萬元),此時每股收益無差別點為4.02元。

當銷售額高於750萬元時,運用負債籌資可以獲得較高的每股收益,反之,銷售額低於750萬元時,運用權益籌資可以獲得較高的每股收益。

『肆』 財務評價體系

財務評價是以企業財務報告及其評價主體認為相關的其他非財務資料為依據,應用特定的方法,系統分析和評價企業的過去和現在有效利用各種生產要素的尺度,既包括投入產出的效率,也包括企業創新,社會貢獻,穩健發展等。通過財務分析不僅可以檢查經營者的行為結果,找出差距,分析其產生的原因從而引導企業的經營行為;同時,也為企業的各有關利益集團了解企業的資產營運能力、償債能力,持續發展能力等方面的綜合情況提供依據,有助於其做出決策。
我國現行的財務評價體系主要由財政部頒布的國有資本金效績評價指標體系,以及上市公司財務分析指標體系的主要指標組成,它們均參照杜邦財務分析系統,以會計利潤及投資收益率為核心指標,來構建整個指標體系。由於指標體系是以會計利潤及投資收益率為核心構建的,因此,這些指標體系存在以下缺陷:(1)會計利潤是按照權責發生制計算的,其受會計政策,會計方法影響,信息經濟學理論也告訴我們,在信息不對稱現象普遍存在的情況下,經營者必將選取有利於自己的會計政策於會計方法,來美化財務指標,即所謂粉飾效應,因為這將決定自己的薪酬。不利於真實反映企業的財務狀況。(2)投資收益率是杜邦分析體系是工業化時代的產物,主要服務於企業出資者,著重分析企業的獲利能力。根據現代企業理論,企業的實質是「一系列契約的聯結」,其他利益相關者如債權人可能更加關注企業的長期或短期償債能力,即使是投資者也不單一關心短期的收益,更關注企業的長期發展。以會計利潤及凈資產收益率為核心的財務評價指標體系過分地注重短期財務成果,助長了企業管理者急功近利思想和短期投機行為,使得企業不願進行可能會降低當前盈利目標的資本去追求長期戰略目標。(3)財務評價體系以分析歷史財務報告為主,講述的是過去的成果,沒有未來價值的創造,企業未來價值創造信息如顧客滿意度,市場佔有率、技術創新和員工培訓等大多游離於財務報告之外,需要通過一系列非財務信息予以反映。因此本文試圖提出以企業可持續增長為中心來構建企業財務評價體系,設想如下:

一、企業財務評價體系的目標為維持企業可持續發展

不同評價主體的評價目標有統一的方面,也有對立的方面。當然,由於投資者在各利益相關者中是風險最大者,受益也應當最多,因此在財務評價體系的構建中處於中心地位。但是,在信息技術環境下,企業信息的高度透明及公開性,如果一味追求投資者的中心地位,必將招致其他利益相關者的反對,反而不利於投資者目標的實現。根據現代企業理論,企業作為各利益相關者之間的契約關系,那麼財務評價體系的構建應當站在統一的高度,權衡各利益相關者,整合各利益相關者的目標。財務評價的整合目標正是各利益相關者的利益整合。我們把財務評價的總體目標確定為企業可持續增長,其理由如下:
1企業可持續增長是完成企業目標的前提。企業的目標是生存、獲利,發展,企業只有在可持續增長的前提下,才能不斷從內部和外部獲得發展所需要的資源,不斷開拓市場,增加其核心競爭能力,同時。通過其高效的資源整合,增加盈餘,並在激勵的競爭中持續生存。
2企業可持續增長是企業相關的各利益主體的目標終結。企業各利益相關者均以獨立的身份進行著有利於自己的決策,並從企業的收入中分享與其承擔的風險對應的收益。投資者分享投資所得,債權人分享利息所得,經營者分享勞動所得,但無論各利益相關者如何去追求其自身的利益最大化,其最終必將匯合於企業,這個贏利性組織。如果企業破產倒閉,即聯系各利益相關者的這個母體不復存在,則誰的利益也得不到,因此維持企業生存,而且能長期生存,企業的可持續增長是各利益相關者的共同願望。
3企業可持續增長是競爭的需要。WTO的加入,世界經濟的一體化,科技的發展,信息經濟的到來,企業將置身於國際市場的競爭中,生存環境、競爭對手日新月異,要求企業必須時刻創新,創新企業技術,創新企業管理、創新企業文化,強化自身的可持續增長因素。一個企業昨天是贏利的,是強者,如果你依然停留在昨天的欣慰中,則今天你可能就不是強者,如果你明天還不努力,就可能是市場淘汰者。

二、構建以可持續增長為中心的企業財務評價體系的原則

評價的核心是評價指標的構建,為了全面反映企業的可持續增長能力,實現財務評價目標,在構建財務評價指標體系時,需要遵循以下原則:(1)財務指標與非財務指標相結合的原則:(2)向前看(關注過去收益)與向後看(關注未來收益)相結合的原則:(3)注重現金流量,特別是經營現金流量的數量,結構、穩定性分析原則:(4)定量的綜合評價分析與例外財務事件的定性分析相結合的原則;(5)以人為本原則。


三、以可持續增長為中心的企業財務評價指標體系的內容

為了能滿足各評價主體的決策需要,體現以可持續增長的財務評價總目標,在系統的全面性特點指導下,筆者從企業的可持續增長能力狀況、財務效益狀況,資產營運狀況,償債能力狀況四個方面分層次來構建指標體系,具體內容見下表所示。
反映企業可持續增長能力的指標很多,每個指標所描述的側面不同,各自對企業可持續增長能力的影響面,以及作用的大小不同,根據系統的層次性特點,我們把財務評價指標體系分為三個層次:基本評價指標,相關遞進評價指標和定性評價指標。基本評價指標是建立企業財務評價指標體系的基礎,它在整個評價指標體系中起骨骼作用,是指企業財務評價中最重要,最基礎性的指標。相關遞進評價指標,就是指那些對基本評價指標進行補充和修正的輔助性指標,它依附於基本指標而存在,並為深入剖析基本指標的經濟內涵,完善基本指標的評價結果而發揮作用。定性評價指標,就是指通過實地調查,詢問,和專業人士的經驗判斷產生評價結果的指標。這些指標都不能予以量化,或者量化成本過高,但是對企業未來才財務發展有較大影響,足以引起評價主體的重視。通過定性指標的評價,可以實現對企業評價結果的再次完善和修正,力求形成更為客觀公正的評價結論。

是否可以解決您的問題?

『伍』 財務風險指標體系都包括哪些指標

我國現行的財務分析指標主要由1999年財政部發布的國有資本金績效評價指標體系及上市公司財務分析的主要指標組成,以會計利潤及凈資產收益率為核心指標。企業普遍採用的指標主要有償債能力指標、營運能力指標和盈利能力指標。

依賴這些指標分析財務風險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5)財務指標體系擴展閱讀:

財務風險指標的設計原則主要有:

(一)預見性原則

預見性原則是企業財務風險分析的方向,即選取的指標變化應超前於企業的實際財務活動及其產生的問題。這就要求所選指標能准確預測企業財務狀況的變動及趨勢,並以此有效界定能使企業生產經營處於穩定發展態勢的合理界限。

(二)靈敏性原則

靈敏性原則是企業財務風險分析的根本目的,即所選指標能夠快捷地反映企業的財務狀況。遵循該原則能夠通過改變財務系統的控制參數和變數,及時調控企業資源分配,使企業財務狀況的異常變動得到收斂和控制,從而使企業財務狀況的變動始終運行在合理的置信區間內。

(三)配合性原則

配合性原則指各項風險指標能夠相互協調和配合。企業在分析財務風險指標時,要保證將可能產生財務風險的經營領域都納入考察范圍,這就要求所選指標既包括傳統的反映企業償債能力、盈利能力和營運能力的指標,又包括企業成長能力的指標;既包括靜態指標,也要包括動態指標。

(四)穩定性原則

穩定性原則是評價企業財務風險指標運作效果的重要條件。企業應先通過相關的財務模擬操作,對所選指標的變化幅度進行科學、有效地劃分,使指標能夠在較長的經營周期內保持相對穩定,從而更好地揭示風險。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財務風險指標

『陸』 財務分析包含的指標體系有哪些

財務分析指標是以簡明的形式,以數據為語言,來傳達財務信息並說明財務活動情況和結果。在此建立的財務指標與國家考核企業工作規定的財務指標是不同的。涉及到企業財務活動較廣的范圍,包含的指標數目多,而國家規定的考核指標則是抓住重點,有選擇地規定一些指標,分為外部分析指標體系及內部分析指標體系。
企業財務分析的內容包括:

a. 外部分析內容。企業償債能力分析;企業盈利能力分析;企業資產運用效率分析;社會貢獻能力分析;企業綜合實力分析。

b.內部分析內容。除以上外部分析內容外,還包括:企業籌資分析;企業投資分析。

另外,內部分析內容還應有:企業經營預算執行情況分析;財務狀況和財務成果形成原因分析。

c.專題分析。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企業將會遇到許多新情況、新問題。企業和外部信息使用者可根據自身的特點, 結合特定的目標選取特定的資料及內容,有針對性地進行一些專題分析。

如公司財務信息質量分析、資本資產結構優化分析等。

d.關於財務分析與相關學科關系的探討。

隨著市場經濟改革的深入,我國財會學界學科體系的改革也進入一個新的階段,由20 世紀80 年代初期的財務會計之爭深入到各二級學科,這是理論發展的必然。學科的分分合合是由於環境的變遷,歷史的發展而致,是科學發展的客觀規律。進入20 世紀到90 年代,財會論壇上就有財務分析要獨立成科的微弱聲音, 到了現在,對此論題的討論越來越熱烈,且似乎已達成共識,即由於市場機制、競爭機制的逐步完善,財務分析必須獨立出來。那麼,獨立的財務分析學科在財會學眾多學科中地位如何, 包括哪些內容,與其原附著的學科關系如何?這不是一個簡單的減法問題, 而是一個漫長的選擇和甄別的過程。

1 內部分析指標體系。

內部指標體系的設置, 主要是為滿足企業內部管理的需要, 可根據企業所在行業的特點和管理的特殊需要靈活設置,其內容相當廣泛。

一般說來,可從籌資、投資等方面設置。

1.1 企業籌資分析。

在市場經濟體制下, 企業經營所需資金需靠企業自己來籌集,這樣,籌資分析便成為企業財務分析中的一項重要內容。在籌資分析中,首先要分析企業的資金需要量, 其次分析企業未來的財務狀況和獲利能力; 再次分析企業的資金成本和籌資風險; 最後確定一個合理的籌資方案並與資金供應者進行協商, 使企業籌資活動順利進行。可設置籌資結構比率、資金成本率等指標。

1.2 企業投資分析。

企業對投資活動首先應進行可行性分析,為投資決策提供依據, 這是投資分析的重點;其次應對投資活動進行事中分析, 以控制投資規模,提高投資效益;最後對投資活動進行事後分析,以考核投資效果、評價投資業績,為改善企業今後的投資決策提供依據。企業在投資分析時一般需考慮貨幣時間價值、投資的風險價值、資金成本和現金流量等財務因素。在投資階段為考察投資方案的可行,可設置內含報酬率,為考察投資的收益可設置投資報酬率、投資回收期等指標。

2 外部分析指標體系。

2.1 企業償債能力。

分析企業償債能力是指企業償還其債務的能力,通過對它的分析,能揭示企業財務風險的大小。按債務償還期限的長短,又將其分為短期償債能力與長期償債能力。

2.1.1 短期償債能力,是指一個企業以流動資產支付流動負債的能力。設置該指標對外部信息需要者非常重要。對於企業來講,該指標也至關重要,短期償債能力的大小,主要取決於企業營運資金的大小以及資產變現速度的高低。

另外,可動用的銀行貸款指標,准備很快變現的長期資產、償債能力的聲譽、未作記錄的或有負債、擔保責任引起的負債、未決訴訟等對它也有影響。短期償債能力通常設置以下指標:流動比率;速動或酸性測驗比率;現金比率。

2.1.2 長期償債能力,是指企業以資產或勞務支付長期債務的能力。對長期償債能力進行分析是因為企業的利潤與其有緊密的聯系,分析長期償債能力時不能不重視企業的獲利能力, 這是因為企業的現金流入量最終取決於能夠獲得的利潤, 現金流出量最終取決於必須付出的成本。此外,債務與資本的比例也是極其重要的。影響企業長期償債能力的因素很多,除資產、負債、股東權益外。還有長期租賃、擔保責任、或有項目等因素。長期償債能力指標有:已獲利息倍數;資產負債率;產權比率;有形凈值債務率。

2.2 企業資產運用效率分析。

資產運用效率是指對企業總資產或部分資產的運用效率和周轉情況所作的分析。企業經管的目的在於有效運用各項資產獲得最大的利潤。利潤主要來源於營業收入,企業必須憑借資產、運用資產才能取得營業收入。資產周轉速度越快,表示其運用效率越高,利潤越大。企業運用各項資產有無過量投資? 有無因設備短缺而導致生產不足? 有無因資產閑置而導致利潤降低?凡此各種問題,皆為企業管理者、投資者、債權人及其他相關人士所關切。通過分析資產運用效率, 則可以評價企業營業收入與各項營運資產是否保持合理關系, 考察企業運用各項資產效率的高低。資產運用效率指標有:存貨周轉率;應收帳款周轉率;流動資產周轉率;固定資產周轉率;總資產周轉率。

2.3 盈利能力分析。

盈利能力分析是指對企業盈利能力和盈利分配情況所作的分析。它是企業財務結構和經營績效的綜合表現。企業經營之目的,在於使企業盈利且使其經營與規模不斷成長與發展。

各方信息使用者無不對企業盈利程度寄與莫大的關切。投資者關心企業賺取利潤的多少並重視對利潤的分析, 是因為他們的投資報酬是從中支付的,如果是股票上市公司,企業盈列增加還能使股票市價上升, 從而使投資者獲得資本收益。對於債權人來講,利潤是企業償債能力的重要來源。政府有關部門關心的則是微觀和宏觀的經濟效益以及各種稅費上交的可靠性。對於企業管理者來講, 可通過對盈利能力的分析,來評價判斷企業的經營成果, 分析變化原因,總結經驗教訓,不斷提高企業獲利水平。它是管理者經營業績和管理效能的集中表現。對於職工來講,則是豐厚報酬及資金的來源,並可保證工作的穩定。它也是集體福利設施的不斷完善的重要保障。

企業盈利能力分析指標可從一般企業及股票上市公司兩方面制定。一般企業盈利能力指標有:銷售利潤率;成本費用利潤率;資產總額利潤率;資本金利潤率;權益利潤率。股票上市公司除上述指標外,還可藉助以下指標:每股盈餘;每股股利;市盈率;股東權益報酬率;股利支付率;留存盈利比率。

2.4 社會貢獻能力分析。

社會貢獻能力是從國家或社會的角度衡量企業對國家或社會的貢獻水平。企業的目標是追求最大的利潤。但作為社會主義國家的企業, 單純的片面的追求企業個體的經濟效益是不行的,還必須包括對社會的貢獻。對盈利企業可用實現利稅來衡量, 但對一些主要體現為社會效益的企業講,則無法適用。故為此設計的社會貢獻率、社會積累率可兼顧反映企業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兩個方面對國家、社會的貢獻情況。

2.5 綜合財務能力分析。

綜合財務能力分析是根據企業財務狀況和經營情況總體變化的性質、趨勢進行的分析。

前述指標多從一個側面反映企業的財務狀況,有一定的片面性和局限性, 必須把它們綜合在一起,進行系統分析。其指標有杜邦模型中的權益報酬率和計分綜合分析法的實際得分值。

『柒』 財務分析指標體系的營運能力

(一)流動資產周轉情況指標
1、應收賬款
(1)應收賬款周轉率(次)=營業收入凈額÷平均應收賬款
(2)應收賬款周轉天數(平均應收賬款回收期)=360÷應收賬款周轉率
=(平均應收賬款×360)÷營業收入凈額
2、存貨
(1)存貨周轉率(次)=營業成本÷平均存貨
(2)存貨周轉天數=360÷存貨周轉率=(平均存貨×360)÷營業成本
3、流動資產
(1)流動資產周轉率(次)=營業收入凈額÷平均流動資產
(2)流動資產周轉天數=360÷流動資產周轉率
=(平均流動資產×360)÷營業收入凈額
(二)固定資產周轉情況指標
1、固定資產周轉率(次)=營業收入凈額÷平均固定資產
(三)總資產周轉情況指標
1、總資產周轉率(次)=營業收入凈額÷平均資產總額

『捌』 財務分析指標體系的分析體系

(一)凈資產收益率(自有資金利潤率)=總資產凈利率×權益乘數
(二)總資產凈利率=銷售凈利率×總資產周轉率
(三)權益乘數=1÷(1-資產負債率)

『玖』 企業財務評價指標體系

財務評價是以企業財務報告及其評價主體認為相關的其他非財務資料為依據,應用特定的方法,系統分析和評價企業的過去和現在有效利用各種生產要素的尺度,既包括投入產出的效率,也包括企業創新,社會貢獻,穩健發展等。通過財務分析不僅可以檢查經營者的行為結果,找出差距,分析其產生的原因從而引導企業的經營行為;同時,也為企業的各有關利益集團了解企業的資產營運能力、償債能力,持續發展能力等方面的綜合情況提供依據,有助於其做出決策。

我國現行的財務評價體系主要由財政部頒布的國有資本金效績評價指標體系,以及上市公司財務分析指標體系的主要指標組成,它們均參照杜邦財務分析系統,以會計利潤及投資收益率為核心指標,來構建整個指標體系。由於指標體系是以會計利潤及投資收益率為核心構建的,因此,這些指標體系存在以下缺陷:(1)會計利潤是按照權責發生制計算的,其受會計政策,會計方法影響,信息經濟學理論也告訴我們,在信息不對稱現象普遍存在的情況下,經營者必將選取有利於自己的會計政策於會計方法,來美化財務指標,即所謂粉飾效應,因為這將決定自己的薪酬。不利於真實反映企業的財務狀況。(2)投資收益率是杜邦分析體系是工業化時代的產物,主要服務於企業出資者,著重分析企業的獲利能力。根據現代企業理論,企業的實質是「一系列契約的聯結」,其他利益相關者如債權人可能更加關注企業的長期或短期償債能力,即使是投資者也不單一關心短期的收益,更關注企業的長期發展。以會計利潤及凈資產收益率為核心的財務評價指標體系過分地注重短期財務成果,助長了企業管理者急功近利思想和短期投機行為,使得企業不願進行可能會降低當前盈利目標的資本去追求長期戰略目標。(3)財務評價體系以分析歷史財務報告為主,講述的是過去的成果,沒有未來價值的創造,企業未來價值創造信息如顧客滿意度,市場佔有率、技術創新和員工培訓等大多游離於財務報告之外,需要通過一系列非財務信息予以反映。因此本文試圖提出以企業可持續增長為中心來構建企業財務評價體系,設想如下:

一、企業財務評價體系的目標為維持企業可持續發展

不同評價主體的評價目標有統一的方面,也有對立的方面。當然,由於投資者在各利益相關者中是風險最大者,受益也應當最多,因此在財務評價體系的構建中處於中心地位。但是,在信息技術環境下,企業信息的高度透明及公開性,如果一味追求投資者的中心地位,必將招致其他利益相關者的反對,反而不利於投資者目標的實現。根據現代企業理論,企業作為各利益相關者之間的契約關系,那麼財務評價體系的構建應當站在統一的高度,權衡各利益相關者,整合各利益相關者的目標。財務評價的整合目標正是各利益相關者的利益整合。我們把財務評價的總體目標確定為企業可持續增長,其理由如下:

1企業可持續增長是完成企業目標的前提。企業的目標是生存、獲利,發展,企業只有在可持續增長的前提下,才能不斷從內部和外部獲得發展所需要的資源,不斷開拓市場,增加其核心競爭能力,同時。通過其高效的資源整合,增加盈餘,並在激勵的競爭中持續生存。

2企業可持續增長是企業相關的各利益主體的目標終結。企業各利益相關者均以獨立的身份進行著有利於自己的決策,並從企業的收入中分享與其承擔的風險對應的收益。投資者分享投資所得,債權人分享利息所得,經營者分享勞動所得,但無論各利益相關者如何去追求其自身的利益最大化,其最終必將匯合於企業,這個贏利性組織。如果企業破產倒閉,即聯系各利益相關者的這個母體不復存在,則誰的利益也得不到,因此維持企業生存,而且能長期生存,企業的可持續增長是各利益相關者的共同願望。

3企業可持續增長是競爭的需要。WTO的加入,世界經濟的一體化,科技的發展,信息經濟的到來,企業將置身於國際市場的競爭中,生存環境、競爭對手日新月異,要求企業必須時刻創新,創新企業技術,創新企業管理、創新企業文化,強化自身的可持續增長因素。一個企業昨天是贏利的,是強者,如果你依然停留在昨天的欣慰中,則今天你可能就不是強者,如果你明天還不努力,就可能是市場淘汰者。

二、構建以可持續增長為中心的企業財務評價體系的原則

評價的核心是評價指標的構建,為了全面反映企業的可持續增長能力,實現財務評價目標,在構建財務評價指標體系時,需要遵循以下原則:(1)財務指標與非財務指標相結合的原則:(2)向前看(關注過去收益)與向後看(關注未來收益)相結合的原則:(3)注重現金流量,特別是經營現金流量的數量,結構、穩定性分析原則:(4)定量的綜合評價分析與例外財務事件的定性分析相結合的原則;(5)以人為本原則。

三、以可持續增長為中心的企業財務評價指標體系的內容

為了能滿足各評價主體的決策需要,體現以可持續增長的財務評價總目標,在系統的全面性特點指導下,筆者從企業的可持續增長能力狀況、財務效益狀況,資產營運狀況,償債能力狀況四個方面分層次來構建指標體系,具體內容見下表所示。

反映企業可持續增長能力的指標很多,每個指標所描述的側面不同,各自對企業可持續增長能力的影響面,以及作用的大小不同,根據系統的層次性特點,我們把財務評價指標體系分為三個層次:基本評價指標,相關遞進評價指標和定性評價指標。基本評價指標是建立企業財務評價指標體系的基礎,它在整個評價指標體系中起骨骼作用,是指企業財務評價中最重要,最基礎性的指標。相關遞進評價指標,就是指那些對基本評價指標進行補充和修正的輔助性指標,它依附於基本指標而存在,並為深入剖析基本指標的經濟內涵,完善基本指標的評價結果而發揮作用。定性評價指標,就是指通過實地調查,詢問,和專業人士的經驗判斷產生評價結果的指標。這些指標都不能予以量化,或者量化成本過高,但是對企業未來才財務發展有較大影響,足以引起評價主體的重視。通過定性指標的評價,可以實現對企業評價結果的再次完善和修正,力求形成更為客觀公正的評價結論。

閱讀全文

與財務指標體系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國美臣金融服務集團招聘 瀏覽:343
大淘客聯盟有傭金嗎 瀏覽:959
黃金期貨實時行情圖 瀏覽:20
買理財產品還是基金劃算 瀏覽:5
廣永期貨總經理 瀏覽:560
4月21日元匯率對人民幣 瀏覽:567
招行定期理財屬於基金嗎 瀏覽:567
美卡幣交易 瀏覽:591
商品期貨保證金多少會強平 瀏覽:234
自動交易助手授權文件生成器 瀏覽:579
人民銀行貸款計算方式 瀏覽:495
理財子公司如何籌建 瀏覽:766
中國銀行11月1日中間匯率 瀏覽:616
壽光的金融投資公司 瀏覽:993
公司理財的案例 瀏覽:422
招商銀行買不了理財 瀏覽:286
開源證券十大股東 瀏覽:821
2015年山西上市公司資產凈利率 瀏覽:74
金融機構責任追究原則 瀏覽:711
期貨中盈虧平衡點 瀏覽: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