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哪個國家的磷礦最多
摩洛哥
磷酸鹽為摩洛哥的主要資源,儲量1100億噸,佔世界儲量的75%,位居世界首位。其它礦產資源有鐵、鉛、鋅、鈷、錳、鋇、銅、鹽、磁鐵礦、無煙煤、油頁岩等。其中油頁岩儲量1000億噸以上,含原油60億噸。
2004年能源產量為1050萬噸石油當量,煉油產量為620萬噸。電需求量157億度,供電量180億度,國內電力生產總量165度,進口15億度,其中147億度為熱電,16億度為水力發電,2億度為風力發電。
(1)美國磷礦進口價格擴展閱讀
農牧漁業
農業人口佔全國總人口50%,可耕地925.6萬公頃。農業產值占國內生產總值20%,農產品出口占總出口收入30%。主要農作物有小麥、大麥、玉米、水果、蔬菜等。農業靠天吃飯,起伏較大。2004年糧食產量855萬噸。畜牧業較發達,以飼養牛、羊、雞、駱駝等為主。
旅遊業
旅遊業發達。2007年,由於政府推行2010年旅遊業遠景目標以及與歐盟簽署的「天空開放」協議正式生效,摩旅遊業持續發展,全年共接待境外旅遊者770萬人次,當年旅遊收入約73億美元,同比增長13%。主要旅遊城市有:拉巴特、馬拉喀什、卡薩布蘭卡、非斯、阿加迪爾、丹吉爾等。
⑵ 世界上磷礦資源豐富的國家有那幾個
根據美國地質調查局(USGS)統計,世界磷礦石基礎儲量500 億噸,經濟儲量為180 億噸,主要分布在亞洲、非洲、中東、北美、南美等60 多個國家和地區,其中70%以上集中分布在摩洛哥(包括西撒哈拉)、因該國磷礦儲量達500多億噸,佔世界總儲量的3/4,出口量佔世界的總輸出量的40%,都居世界第一位,稱為「磷礦王國」。
中國、美國,磷礦石資源分布較為集中
⑶ 地理69世界磷礦主要分布在哪些國家
從全球范圍看,磷礦資源主要分布在非洲、北美、南美、亞洲及中東,其中80%以上的磷礦資源集中分布在摩洛哥和西撒哈拉、南非、美國、中國、約旦和俄羅斯。目前我國每年的磷礦石產量在6000萬噸以上,遠高於美國、摩洛哥和西撒哈拉等國家或地區的產量。
我國磷礦資源儲量豐富,但高品位磷礦儲量低。我國磷礦儲量居世界第2位,僅次於摩洛哥和西撒哈拉。我國磷礦已查明資源儲量礦石量176億噸,折算成標礦105億噸;P2O5含量大於等於30%的富磷礦資源儲量礦石量16.6億噸(標礦17.6億噸)如果仍按照目前「采富棄貧」的開采模式進行下降,20年後我國磷礦石開采殆盡。
雲南、貴州、四川、湖北是我國磷礦最為豐富的四個省份。其中湖北省磷礦年產量突破2000萬噸,是磷礦產量最大的省份。但湖北省單廠磷礦產量只有21.4萬噸,不僅低於雲貴63.67萬噸和54.43萬噸的單廠水平,也明顯低於全國平均31.86萬噸的水平。未來湖北省以及全國的磷礦資源整合將是必然趨勢。
由於磷礦石資源已經具有一定的稀缺性,同時國內存在較為嚴重的亂采現象,小磷礦資源利用率僅有15%-30%,而大礦的利用率可以達到60%-80%左右。因此我國主要磷資源儲量大省都採取了措施以控制小磷礦開采,並且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如湖北地區磷礦山數量由整治前284家減少到了145家。《化工礦業「十二五」發展規劃》將磷礦資源的地位提高到空前水平,要求未來五年建立磷礦產地資源儲備機制,提高磷礦開采准入門檻。與此同時,各磷礦大省開始積極出台整合計劃,磷礦價格也將一路上漲
⑷ 年磷供需形勢分析
一、國內外資源狀況
(一)世界磷資源狀況
據美國地質調查局礦產品統計概況(2010),世界磷資源十分豐富,截至2009年底,世界磷酸鹽岩總儲量為156.27億噸,儲量基礎約為467.5億噸(為2008年數據)(表1)。具有工業開采和商業開發價值、經濟意義較高的優質磷礦床主要集中在摩洛哥、西撒哈拉、中國、美國、南非和約旦等國家,這五國儲量佔世界總儲量的85%以上。按2009年開采水平衡量,世界現有磷酸鹽岩資源儲量靜態保證年限可達100年。
表1 2009年世界磷酸鹽岩資源儲量和儲量基礎單位:億噸
圖5 2007~2009年我國磷礦石出口月度價格
六、結論
(一)國際市場
受全球經濟危機影響,農產品價格和磷產品價格下滑,導致全球磷礦石的生產、消費和出口及化肥需求都有所下滑。2008年和2009年磷肥消費下降幅度都超過10%,過剩500~700噸。隨著全球經濟形勢逐漸好轉、人口增長、糧食庫存降低和農產品價格逐漸恢復,據國際肥料協會(IFA)預計,接下來幾年裡,全球化肥市場將全面回暖。磷礦石、磷酸和磷肥產能也將快速增加:全球磷礦石產能預計從2009年的1.9億噸增加20%直至2014年的2.28億噸(實物量);全球磷酸產能將從2009年的4650萬噸增加至2014年的5550萬噸(P2O5);全球磷肥產能將從2009年的3400萬噸增加至2014年的4230萬噸。磷肥的供應和需求也將持續增加,總體來看,磷肥供需是相對平穩的。
(二)國內市場
我國磷礦資源豐富,按截至2009年底的磷礦石儲采比達52來看,磷資源可以保證國內農業、工業等產業的中長期發展。20多年來,我國磷肥工業得到快速發展,磷肥產業結構和供應體系都得到大幅優化。通過磷資源整合、磷相關產業發展規劃、節能減排和淘汰落後產能等政策的調控影響,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磷產業集中度,有效指導了磷產業結構優化。
金融危機之後,國內外市場需求低迷,在產品價格下滑的同時,我國磷礦石和磷肥產量仍在大幅增加,導致磷礦石和磷肥產能和產量過剩加劇,並且部分地區磷肥產能仍在繼續增加。為保障磷相關產業的健康發展和保護國內磷資源,需要進一步提高產業競爭力,提高磷肥行業准入門檻,延伸磷肥產業鏈,重點發展精細磷化工產品,根據農業和工業需求,合理指導磷資源開發和使用。
(王世虎)
⑸ 中國是世界第二大磷礦生產國 磷礦耗竭會有危機嗎
開采磷礦來製造肥料,等於以地質循環補充速度的三倍來消耗這種礦物。在數十年內,美國會消耗掉所有本土可開採的磷礦資源,而其它磷礦豐富的國家並不多,這些礦藏也可能在一世紀內開采完畢。 水裡的磷含量太高會造成藻華,消耗魚類所需要的氧氣,形成「死區」。 降低土壤侵蝕,並回收農地廢棄物、人類排泄物里的磷,才可使糧食生產永續發展,並防止藻華。 生命的化學也許很復雜,但是讓植物生長茂盛的條件卻可以精簡成三個數字:19-12-5,這是氮、磷、鉀的比例,清楚印在每包肥料的包裝袋上。這三種養份提高了農作物的產量,20世紀的世界人口因此成長了六倍以上,但它們的來源是什麼?我們可從空氣中得到氮,卻必須從土地開采磷和鉀。全世界的鉀存量足以再使用幾個世紀,但磷就完全不同了,全球易於開採的磷礦,在本世紀結束前會慢慢枯竭,屆時人口數量可能也將達到高峰,有些人甚至認為,地球根本無法永續負擔這么多的人口。 況且,問題發生的速度可能更快。正如2008年的油價波動一樣,市場在資源尚未耗盡前就會吃緊,更令人擔憂的是,磷礦資源的分布比原油還不平均。美國是全世界第二大磷礦生產國(僅次於中國),約佔全球總產量的19%,其中有65%全采自弗羅里達州坦帕市附近的礦坑,這里的礦藏只夠再開采數十年。目前,全球的磷礦有將近40%蘊藏在摩洛哥,它的地位就像產原油的沙烏地阿拉伯一樣重要。雖然摩洛哥的政治穩定,跟美國的關系也很好,但從地緣戰略的角度來看,礦藏分布不均仍是顆定時炸彈。 此外,肥料也給環境帶來負擔。現代的農業耕作方式讓土壤里的磷元素消耗速度增為自然速率的三倍,過量的徑流排入水道以後,滋養水中的藻類而造成難以控制的藻華(algae bloom),水中生態系因此惡化。磷向來不像碳、氮等其它元素一樣受到注意,但它確實是當代重要的永續議題之一。 像一艘宇宙飛船 我們的星球也像一艘宇宙飛船,地球上的每一種元素都有固定的含量。在自然循環中,風化作用將岩石里的磷釋放出來,進入土壤,被植物吸收後,再進入食物鏈,並在萬物之間循環。這些磷的化學型態通常是磷酸根離子(PO43-),是生命不可或缺的成份。磷是構成DNA和細胞膜的骨幹,更是三磷酸腺(ATP)分子的重要組成,ATP是細胞儲存能量的主要方式。人體平均含有650克以上的磷,大部份都存在骨骼里。 磷在陸地生態的自然循環中會不斷重復使用,平均可達46次,之後經過風化、徑流作用進入海洋,在海洋生物體內循環約800次,再進入沉積物,數千萬年之後,地殼抬升,磷又回到陸地上。 我們在收成農作物時,就是移除了陸地上的磷,打斷磷的自然循環。農業革命之前,我們使用人類和動物的排泄物來當作肥料,因此養份回到土壤里的速度,大約等於被移除的速度;然而,現代社會的糧食生產和消耗是分開的,養份回到土地里的比率減少了,我們只用它一次就沖入下水道。 農業活動也加速土壤侵蝕,因為犁田和整地時會翻動土壤,讓深層土壤暴露在空氣里,使更多的磷被徑流帶走。防洪措施也會打斷磷的自然循環,河川通常會把富含磷的沖積物帶到下游,讓生態系能夠取用,但防洪措施干擾了這個過程,水壩攔住沉積物、堤防把泥沙留在河裡,最後磷只能以沖刷的方式直接進入海洋。 來自土壤侵蝕的磷、人類和動物排泄物里的磷,流入湖泊和海水之後,會造成藻類和藍綠菌(就是俗稱的藍綠藻)大量繁殖,它們死後沉到水底,分解並消耗氧氣,其它生物能用的氧氣就不夠了,因此形成「死區」,並讓漁業耗竭。 目前磷在全球的流通量每年大概有3700萬噸,其中2200萬噸是從采礦而來。地球有不少富含磷(具有經濟開采價值)的礦物,可是大部份不容易取得。1987年,國際地質校正計劃(IGCP)估算,全球大概有1630億噸的磷礦石,相當於可萃取出130億噸的磷,看起來夠我們用上1000年了。不過IGCP把碳酸鹽含量很高的礦物也計算進去了,目前並沒有便宜的技術可從這種礦物萃取出磷,所以我們沒辦法利用它。而有些磷礦沉積物是無法取得的,它們不是位置太深,就是距離陸地太遠,而且可能位在未開發地區、開采時會破壞環境,或是裡面有鎘、鉻、砷、鉛、鈾等污染物,不是有毒就是有放射性。 成本合理、能夠開採的磷礦,根據估計大概有150億噸的儲藏量,以目前的使用速度來看,還能用上90年。不過,各種因素都會增加磷的消耗量,包括世界人口增加、開發中國家的人民想過更好的生活等,特別是肉品消耗,動物吃的食物比它們能生產的食物還多,會帶給土地更大的壓力。 磷礦的地理分布很集中,美國、中國、南非、摩洛哥這四個國家,以及西撒哈拉地區,磷礦總儲藏量佔世界的83%,年產量則佔2/3。美國大部份的礦藏都在弗羅里達州的波恩谷,來自大西洋1200萬年前的化石沉積。根據美國地質調查所(USGS)的報告,全美國的磷礦儲藏量大約有12億噸,每年的開采量約為3000萬噸,假設開采速度不變的話,大約可以維持40年。 不過,美國本土目前開採的磷礦量,已經不夠供應肥料製造業的需求了,導致必須進口磷礦石,而製成的肥料大部份又輸出到其它國家。中國的磷礦質量很好,但並不輸出,美國進口的磷礦大部份出產自摩洛哥。就像原油市場一樣,美國跟全球大部份國家需要的重要資源,都依賴某一個國家的出口。 有些地質學家懷疑磷的危機究竟存不存在,他們認為儲藏量跟開采年限都會變動,因為當磷的價格增加,本來開采成本太高的沉積物,會重新被當作可開採的礦藏。資源短缺或價格上漲不只能促進資源保護,也可能改進開采技術。 當資源只夠使用數十年時,采礦公司才有進行探勘的誘因,而舊磷礦的耗竭也會促使更多的探勘行動,並拓展已知的儲藏量。例如,地質學家謝爾登(R. P. Sheldon)在20年前說,20世紀發現新礦藏的速度十分穩定,他也指出,我們對含有深層土壤的熱帶地區探勘還不夠多,畢竟這些地方佔了地球表面積的22%,而已知的磷礦只佔2%。 到目前為止,大部份的新磷礦都在摩洛哥(西撒哈拉地區)與美國的北卡羅來納州這兩個地方發現,但開發北卡州的礦藏會破壞環境,大部份都不能開采。總而言之,目前已知的磷礦分布實在太不平均了,無法消除我們對未來資源供給的疑慮,社會應該面對即將到來的磷礦耗竭危機,並積極採取行動來節省資源。
⑹ 無情的對磷礦的開采導致環境污染給我們的警示
國家決定至2008年9月30日對二銨加征135%的暫定性出口關稅,這使近階段二銨出口的可能性微乎其微,這無論是對國內市場還是國際市場,都將產生深遠的影響。
1、在國內,將導致二銨企業產能過剩,經營困難。
目前,國內二銨產能已達1000萬噸,已經建成的約900萬噸,而國內二銨總需求只有600-650萬噸。近幾年,因復合肥的替代作用加強,二銨用量呈逐年下降趨勢,價格大幅上漲也使農民減少使用量,2007年二銨的用量大約只有560萬噸,下降10%以上。這樣,國內二銨產能將多出350-400萬噸。
作為影響二銨成本最大的硫磺,港口價格已達6000元/噸,國際市場價格已達700-750美元/噸,這將使二銨企業的生產經營步履維艱,按當前硫磺價格,生產一噸二銨成本在4600-4800元/噸,而目前二銨最高出廠限價只有4100元/噸,生產一噸就得虧本六、七百。而且,即使政府不限價了,由於產能嚴重過剩,產量供大於求,必然導致企業之間競相降價,惡性競爭,價格上漲困難。
2、在國外,將促使國際二銨價格進一步攀升。
隨著國際油價的不斷上漲(5月16日已達127美元/桶),導致替代能源的發展十分迅速,近幾年來,以美國、巴西等國以玉米、甘蔗為原料製造乙醇,導致玉米和甘蔗的種植面積大幅度增加,從而導致其它糧食的種植面積相應減少,促使世界糧食庫存下降,價格上漲,糧價的上漲又反過來提高各國的種糧積極性。另一方面,世界最大的二銨生產和出口國--美國因磷礦資源接近枯竭和考慮到保護自己有限的磷礦資源,關閉大量二銨產能,大幅度減產二銨,導致國際市場二銨的供應更加緊張。正是在這些因素的綜合作用下,國際市場二銨FOB價格由去年初的256美元/噸,快速飈升至現在的1200美元/噸。
近兩年,國內新增二銨產能400多萬噸,成為國際磷肥生產的一個新的增長點,這大大緩解了國際市場二銨的供求矛盾,中國也由5年前每年需進口二銨三、四百萬噸,一下轉變為二銨的凈出口國。產能的及時釋放,大大緩解了國際二銨的緊張局面,一旦中國二銨出口受阻,國際二銨價格將進一步攀升。
3、抑制國際硫磺價格的持續上漲,爭取國際話語權。
中國對二銨及各種含磷化肥的出口徵收135%的高關稅後,實際上是變相禁止了這些產品的出口,以目前二銨4600-4800元/噸的成本,再加上135%的關稅及相關費用後,二銨出口FOB價必須達到1600美元/噸,企業才能盈利。而在短期內,國際二銨價格再漲400美元的可能性並不大。即使將來二銨FOB價漲到1600美元了,國內二銨又開始出口了,國家肯定還要管,而且一定有辦法管。同時,國家通過限制化肥出口,壓減磷復肥的產量,還能減少對國際硫磺的采購量,減少對國外硫磺的過度依賴,這在一定程度上會抑制持續飈升的國際硫磺價格,這也是我們合理利用WTO規則,爭取國際話語權的一次有益的嘗試。
由此看來,中國的磷復肥企業不得不面對減產的現實,這必然會減少對硫磺的需求量。以2007年二銨197萬噸、一銨193萬噸、磷肥134萬噸(重鈣110.55萬噸、普鈣23.7萬噸)、復合肥60萬噸的出口規模計算,二銨減產200萬噸、一銨減產200萬噸、磷肥減產134萬噸、復合肥減產60萬噸,共將減少硫磺用量300多萬噸,這相當於中國硫磺進口總量的30%,這對國際硫磺市場將是一個不小的沖擊,因此,我們預計在未來一段時間,隨著中國硫磺需求量的下降,一路飈升的國際硫磺價格將趨於穩定,不排除有適當回落的可能。
三、關於促進國內磷復肥工業發展的幾點建議
1、建議對二銨企業內銷的二銨進行補貼。
由於二銨生產成本已經達到4600-4800元/噸左右,而目前國家對二銨的限價為4100元/噸,生產一噸就要虧損500-700元。為此,建議國家在制定限價的同時,對銷往國內市場的二銨給予補貼,補貼標准可參考國際市場硫磺價格,每季度或半年一定。如以目前港口硫磺價格6000元/噸,如繼續執行二銨4100元/噸的最高出廠限價,建議對二銨企業銷往國內市場的二銨,每噸補貼800元。
2、建議對二銨出口實行關稅加配額管理,控制出口總量。
由於國內二銨實際產量也有750萬噸,而國內的需求量只有600-650萬噸,以裝置能力計產能過剩350-400萬噸,以實際產量計過剩100-150萬噸。而且中國高濃度磷復肥工業的發展在取得不錯成績的同時,國際競爭力也在日益增強,為了使國家花巨資建設起來的大磷銨裝置有一個適應期,以便在調整中發展,同時考慮到雲、貴地區確實存在鐵路運輸緊張的實際困難,建議通過關稅加配額的手段控制二銨出口的總規模(如2009年可考慮80-100萬噸的出口配額),以保證國內農業生產所需二銨。每年初由國家將二銨出口配額分配給各個企業,指標分配可適當向運輸緊張的雲、貴企業傾斜,配額內的出口量執行較低的關稅,配額外的出口量堅決執行135%的高關稅。當年未使用完的出口配額予以作廢,不得結轉下年使用。
3、建議出台政策,鼓勵對中低品位磷礦的綜合利用。
與30%的高品位磷礦相比,我國中低品位磷礦要豐富得多,因此,國家應鼓勵企業加強對中低品位磷礦的綜合利用。在政策上、資金上支持企業對中低品位磷礦的采選、精選、富集、綜合利用等方面的技術攻關,鼓勵企業使用中低品位的磷礦。同時,適當發展中低濃度的磷復肥,目前我國高濃度磷復肥在磷肥中的比重已佔70%,不宜繼續提高,因為中低含量的磷復肥中含有較多中微量元素,適當施用有利於改良土壤,此外,隨著化肥施用量的加大,使用中低含量磷復肥能更好地避免浪費。可見,保持中低濃度磷復肥的一定比例,是改良土壤結構和科學施肥的需要,也是我國磷礦資源現狀和特點的需要。
美國進口普衛欣天 貓
4、建議出台相關政策,鼓勵二銨企業進口磷礦石。
目前,世界磷礦石每年的出口量達3000萬噸,主要出口地是非洲,進口地以美洲和東南亞地區為主,以前美國是世界第二大磷礦石出口國,現在卻成為磷礦石的最大進口國,而我國目前是磷礦石產量最大的國家,每年開采磷礦石達四、五千萬噸,我國磷礦石的進口量幾乎為零,這導致了我國高品位磷礦資源在急劇減少,加速枯竭,按目前的開采速度,30%以上的高品位磷礦估計只能用到2015年前後。因此,我國必須盡快進口磷礦石,利用國外磷礦資源發展我們的高濃度磷復肥工業,這已成為當務之急。因此,建議國家安排專門的組織,根據各企業所需配額,統一對外采購,並在稅收政策上給予支持,使進口磷礦的成本比國內采購價格高出不超過30%。
⑺ 國內主要磷礦石產地在哪
全國主要磷礦石產地有雲南晉寧(原雲南昆陽)、湖北襄陽和貴州開陽(被譽為「三羊開泰」、「中國三大磷礦」),其中以雲南晉寧(昆陽)資源最為豐富,據地質部門調查,遠景儲量為200億噸,僅五百里滇池周圍,儲量就達46億多噸,與美國的佛羅里達、前蘇聯的柯拉、非洲的摩洛哥齊名稱為「世界四大磷礦」
⑻ 在外蒙古磷礦石好進口中國不
不好進。。。
⑼ 全國每年磷礦需求量大概要多少
但是讓植物生長茂盛的條件卻可以精簡成三個數字:19-12-5,這是氮、磷、鉀的比例,清楚印在每包肥料的包裝袋上。這三種養份提高了農作物的產量,20世紀的世界人口因此成長了六倍以上,但它們的來源是什麼?我們可從空氣中得到氮,卻必須從土地開采磷和鉀。
全世界的鉀存量足以再使用幾個世紀,但磷就完全不同了,全球易於開採的磷礦,在本世紀結束前會慢慢枯竭,屆時人口數量可能也將達到高峰,有些人甚至認為,地球根本無法永續負擔這么多的人口。 況且,問題發生的速度可能更快。正如2008年的油價波動一樣,市場在資源尚未耗盡前就會吃緊,更令人擔憂的是,磷礦資源的分布比原油還不平均。美國是全世界第二大磷礦生產國(僅次於中國),約佔全球總產量的19%,其中有65%全采自弗羅里達州坦帕市附近的礦坑,這里的礦藏只夠再開采數十年。
我們在收成農作物時,就是移除了陸地上的磷,打斷磷的自然循環。農業革命之前,我們使用人類和動物的排泄物來當作肥料,因此養份回到土壤里的速度,大約等於被移除的速度;然而,現代社會的糧食生產和消耗是分開的,養份回到土地里的比率減少了,我們只用它一次就沖入下水道。 農業活動也加速土壤侵蝕,因為犁田和整地時會翻動土壤,讓深層土壤暴露在空氣里,使更多的磷被徑流帶走。
中國的磷礦質量很好,但並不輸出,美國進口的磷礦大部份出產自摩洛哥。就像原油市場一樣,美國跟全球大部份國家需要的重要資源,都依賴某一個國家的出口。 有些地質學家懷疑磷的危機究竟存不存在,他們認為儲藏量跟開采年限都會變動,因為當磷的價格增加,
本來開采成本太高的沉積物,會重新被當作可開採的礦藏。資源短缺或價格上漲不只能促進資源保護,也可能改進開采技術。 當資源只夠使用數十年時,采礦公司才有進行探勘的誘因,而舊磷礦的耗竭也會促使更多的探勘行動,並拓展已知的儲藏量。
例如,地質學家謝爾登(R. P. Sheldon)在20年前說,20世紀發現新礦藏的速度十分穩定,他也指出,我們對含有深層土壤的熱帶地區探勘還不夠多,畢竟這些地方佔了地球表面積的22%,而已知的磷礦只佔2%。
到目前為止,大部份的新磷礦都在摩洛哥(西撒哈拉地區)與美國的北卡羅來納州這兩個地方發現,但開發北卡州的礦藏會破壞環境,大部份都不能開采。總而言之,目前已知的磷礦分布實在太不平均了,無法消除我們對未來資源供給的疑慮,社會應該面對即將到來的磷礦耗竭危機,並積極採取行動來節省資源。
⑽ 為什麼美國等西方國家不開采磷礦
國家資源規劃的政策需求,在就是磷化工污染大,能耗高,發達國家一般都不會走這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