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股市基金 > 網路貸款發展

網路貸款發展

發布時間:2021-12-28 18:31:00

A. 網路貸款的前景

隨著互聯網的普及,互聯網正在逐步滲透到人們日常生活的各個方面,未來人們的生活習慣也將為之改變。與人們生活息息相關的各個行業也正在針對互聯網的普及發生轉變。最典型的如,零售。
網上貸款也正在成為一種趨勢,藉助互聯網的優勢,可以足不出戶的完成貸款申請的各項步驟,包括了解各類貸款的申請條件,准備申請材料,一直到遞交貸款申請,都可以在互聯網上高效的完成。 與之相應的,一批P2P網貸模式的公司的興起,也為網上貸款的普及與推廣做出了很大的貢獻。

B. 網貸的發展歷程

2007年國外網路借貸平台模式引入中國以來,國內P2P網路借貸平台蓬勃發展、百花齊放,迅速形成了一定規模。綜觀其在中國的發展歷程,自2007年—2014年大約經歷了4個階段,平台數量、每月成交金額及投資人數量的增長數據可參考下圖:
第一階段 2007年—2012年(以信用借款為主的初始發展期)
2007年國內首家P2P網路借貸平台在上海成立,讓很多敢於嘗試互聯網投資的投資者認識了P2P網路借貸模式,其後一部分具有創業冒險精神的投資人隨之嘗試開辦了P2P網路借貸平台。
這一階段,全國的網路借貸平台大約發展到20家左右,活躍的平台只有不到10家,截止2011年底月成交金額大約5個億,有效投資人1萬人左右。
網路借貸平台初始發展期,絕大部分創業人員都是互聯網創業人員,沒有民間借貸經驗和相關金融操控經驗,因此他們以信用借款為主,只要借款人在平台上提供個人資料,平台進行審核後就給予一定授信額度,借款人基於授信額度在平台發布借款標。
但由於我國的公民信用體系並不健全,平台與平台之間缺乏聯系和溝通,隨之出現了一名借款人在多家網路借款平台同時進行信用借貸的問題,最為著名的是天津一個網名叫坦克的借款人,在多家平台借款總額高達達到500多萬,這筆借款最終因逾期成為各個平台的壞賬。
基於以上問題的重復疊加出現,各個網路借貸平台於2011年底開始收縮借款人授信額度,很多平台借款人因此不能及時還款,造成了借款人集中違約。以信用借款為主的網路借貸平台於2011年11月—2012年2月遭遇了第一波違約風險,此時網路借貸平台最高逾期額達到2500萬,諸多網路借貸平台逾期額超過1000多萬,截至目前這些老平台仍有超過千萬的壞賬無法收回。
第二階段 2012年—2013年(以地域借款為主的快速擴張期)
這一階段,網路借貸平台開始發生變化,一些具有民間線下放貸經驗同時又關注網路的創業者開始嘗試開設P2P網路借貸平台。同時,一些軟體開發公司開始開發相對成熟的網路平台模板,每套模板售價在3到8萬左右,彌補了這些具有民間線下放貸經驗的創業者開辦網路借貸平台技術上的欠缺。基於以上條件,此時開辦一個平台成本大約在20萬左右,國內網路借貸平台從20家左右迅速增加到240家左右,截止2012年底月成交金額達到30億元,有效投資人在2.5到4萬人之間。
由於這一階段開辦平台的創業者具備民間借貸經驗,了解民間借貸風險。因此,他們吸取了前期平台的教訓,採取線上融資線下放貸的模式,以尋找本地借款人為主,對借款人實地進行有關資金用途、還款來源以及抵押物等方面的考察,有效降低了借款風險,這個階段的P2P網路借貸平台業務基本真實。但由於個別平台老闆不能控制慾望,在經營上管理粗放、欠缺風控,導致平台出現擠兌倒閉情況,2013年投資人不能提現的平台大約有4、5個左右。
第三階段 2013年—2014年(以自融高息為主的風險爆發期)
這一階段,網路借貸系統模板的開發更加成熟,甚至在淘寶店花幾百元就可以買到前期的網路借貸平台模板。由於2013年國內各大銀行開始收縮貸款,很多不能從銀行貸款的企業或者在民間有高額高利貸借款的投機者從P2P網路借貸平台上看到了商機,他們花費10萬左右購買網路借貸系統模板,然後租個辦公室簡單進行裝修就開始上線圈錢。這階段國內網路借貸平台從240家左右猛增至600家左右,2013年底月成交金額在110億左右,有效投資人9到13萬人之間。
這階段上線平台的共同特點是以月息4%左右的高利吸引追求高息的投資人,這些平台通過網路融資後償還銀行貸款、民間高利貸或者投資自營項目。由於自融高息加劇了平台本身的風險,2013年10月份這些網路借貸平台集中爆發了提現危機。
其具體原因分析如下:10月份國慶7天小長假過後,很多平台的資金提現積累到了幾百萬以上,由於這些平台本身沒有準備或者無法籌集現金應對提現,造成追求高息的投資人集體心理恐慌,集中進行提現,使這些自融的平台立刻出現擠兌危機,從2013年10月—2013年末,大約75家平台出現倒閉、跑路、或者不能提現的情況,涉及總資金在20億左右。
第四階段 2014年至今(以規范監管為主的政策調整期)
這一階段,國家表明了鼓勵互聯網金融(ITFIN)創新的態度,並在政策上對P2P網路借貸平台給予了大力支持,使很多始終關注網路借貸平台而又害怕政策風險的企業家和金融巨頭開始嘗試進入互聯網金融(ITFIN)領域,組建自己的P2P網路借貸平台。
2014年P2P網路借貸平台集中上線期應該在8月份左右,據統計截止4月底全國P2P網路借貸平台每月資金成交量已經超過160億,預計2014年年末月成交量會達到300億左右,平台數量達到1300家左右,有效投資人會達到50萬人左右。
第五階段2015年至今(以國內市場為基礎向海外市場拓展)
根據最新的消息顯示,目前國內注冊在案的P2P網貸平台約有2300家。 截至2015年年底,網貸行業的交易額已突破萬億。 盡管數字龐大,但遠遠沒有滿足整個投資市場的需求,網貸行業對於投資需求的開發也還處於初期。為此,行業巨頭盯上了中國巨量的理財市場,為滿足這些海量需求,紛紛開始全球化布局,引入優質的海外資產。 自2013年開始,國內P2P企業新聯在線首涉新加坡網貸市場, 開始了國內P2P企業涉足海外市場的破冰之旅。 2015年開始,國內P2P企業涉足海外市場風潮漸起,行業巨頭紛紛宣布涉足海外P2P市場。國內P2P企業走出國門已成行業趨勢。 巨頭選擇引入海外優質資產的原因還有一個就是國內的優質資產多數在傳統金融機構手中,網貸企業很難和他們進行資產爭奪。走出國門也是迫不得已。 國內各家相關權威媒體均已關注一新興的行業,對其發展現狀等問題進行調查報導。其中,較為引起關注的有:CCTV—13頻道《網貸亂象調查》、人民日報《網路盤活小額信貸》、CCTV—2頻道《網貸野蠻生長調查》等。
2013年3月29日,CCTV—2頻道播出的《網貸野蠻生長調查》,分別從網貸門檻太低、法律法規不規范、如何定格金融牌照、平台是否涉及非法集資等多個角度對網貸這一新興行業做出了解讀,並對網貸的積極作用予以肯定。其中,相關專家表示:「網貸一方面確實存在社會需求,一方面網貸平台又陷入非法集資和放高利貸的尷尬,對此專家建議要客觀認識網貸平台的作用,其次盡快建立法律法規,相信必將推動網貸這一新興行業向規范化、透明化的方向進一步發展。」
2013年4月3日,CCTV—2頻道在早7點《第一時間》欄目再次播出《網貸野蠻生長追蹤》,對4月1日宣布關閉的眾貸網事件進行了詳細報導,並在節目中采訪了相關投資人,再次對網貸缺乏有效監管提出擔憂,有專家指出,對網貸進行有效監管已經刻不容緩。 行業內人士張海南認為:「因為盡管p2p行業的確處於「無門檻、無監管、無標准」狀態,但整體上說,p2p行業的金融風險與傳統金融體系現有已顯露和潛藏的金融風險相比,具備程度更輕、更分散、更易於自我糾正的基本特徵。作為一種新的投資手段,與傳統的銀行存款、信託理財產品相比有獨特的優勢。社會應該對此創新金融要有全新認識的同時,也要求行業、政府等相關部門對p2p行業進行適度的監管,在公司設立條件、管理團隊、資金劃轉、投資者資格等方面設立門檻,以保護投資者的投資安全,以利於整個行業的健康發展,維護國家金融穩定。」

C. 網路借貸的業務前景

在互聯網上,號稱「私人金融領域的淘寶」的新型融資模式—P2P(即「peer-to-peer」或「person-to-person」,指個人對個人)的金融服務,正在給傳統商業銀行造成沖擊和影響。 在歐美乃至亞洲,已經出現一批這樣的P2P借貸公司,足有幾十家之多,其中部分企業已經有了上市的計劃。
其中名氣較大的是繁榮市場(Prosper Marketplace Inc)。成立於2006年2月的繁榮市場雖然是一家只有2歲的新生企業,但是卻憑著一億美元以上的交易額,吸引了全世界的關注。
2008年,由於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決定將一些P2P融資工具當作證券來管理,使得這種業務的前景突然暗淡下來,很多P2P貸款公司都關閉了, Prosper也關閉了自己的貸款平台6個月左右。不過,加州要開明些,向Prosper開了綠燈,允許該公司重新開業,並允許其經營最新的被稱為 Open Market(開放市場)的服務,該服務可讓任何金融機構證券化貸款組合並轉售給P2P貸款公司。 隨著中國的金融管制逐步放開,在中國巨大的人口基數和日漸旺盛的融資需求以及落後的傳統銀行服務狀況下,這種網路借貸新型金融業務有望在中國推廣開來,使其獲得爆發式增長,進而得到長足發展。

D. 今天你貸款了嗎為什麼網貸現在發展的越來越多

怎麼現在網站發展的越來越多,究其原因就是在於貸款的人越來越多了,現在的人都習慣於超前消費,超前消費了,又還不上信用卡,只能通過網貸來還信用卡,又或者自己缺錢,需要買東西的時候又礙於面子不好,借親朋好友的,只能往代充大方了,這就是典型打腫臉充胖子。


但更多的人也是選擇了網貸,因為網貸簡單方便,我手機就可以解決所有的問題,而且很快就會到賬 了,那我們在網貸的同時一定要仔細觀察了,盡量從正規平台上進行貸款,防止自己被套路了上當受騙。

E. P2P網路借貸平台興起與快速發展的原因是什麼

中國P2P行業一直保持著高速發展的態勢,歸結起來,《AD財經》認為有四個原因:

首先,逐步完善的政策體系為P2P行業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環境。

每個企業進入一個行業,必然受到制度的制約和規范,必須遵守行業秩序,這樣才能持續健康發展。從中央政府到地方政府,在控制區域和系統風險的前提下,積極推動P2P等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2015年12月31日,國務院頒布了「推進普惠金融發展規劃(2016-2020年)」。規劃指出:利用網上貸款平台融資便捷,對象廣泛的特點,引導其緩解小微企業,農戶,各類低收入群體的融資難問題。

其次,技術是P2P網貸平台發展的工具和動力。

P2P網路借貸主要通過互聯網進行開展業務,必然離不開技術支持。早期受制於技術手段,服務無法快速且低成本送達, 以往,P2P公司進行信用審核過程發現和評估風險方面的能力有限,不能有效的識別出風險借款人,導致風險控製成本較高。以傳統的貸款為例,整個流程需要審查線下收集的證據,分析財務報表,進行抵押擔保,領導層層審批等,需要較長時間完成最終貸款,時間長、成本高。所以傳統金融主要服務於高凈值客戶。同時,金融機構設置了復雜的金融制度和規則,來防範逆向選擇和道德風險。

隨著技術進步,風險控制能力得到加強,大數據的積累和分析方法的成熟、雲存儲成本的下降和計算能力的增加使得P2P貸款公司能夠以非常低的成本判斷客戶的風險發放貸款。部分先進的P2P平台可以根據積累的大數據,實現評估貸款人的信用額度,在信用額度內放貸,技術融合引發的能量正在不斷顯現。在此種背景下,P2P網路借貸平台的年化利率較高,成功吸引了廣大投資者的參與。

其三,供給雙方需求不斷被釋放,成為P2P行業迅速發展內生動力。

作為金融中介機構,P2P網貸平台是一種通過互聯網連接貨幣供應和需求的市場。資金供給者是有財富驅動的居民組成,主要特點是投資者眾多。在經濟轉型發展的時期,我國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長率已經超過了GDP增長,更是超過了通貨膨脹率,收入和工資的增加帶動了居民財富總量的增加,成為P2P網貸發展的基礎。

P2P的發展能否發展壯大,僅有資金供給端的渠道優勢還不夠,資金需求端也能起到決定性作用。中國金融抑制問題的核心是利率管制,這導致均衡利率過低,中小微企業和個人得不到資金支持,金融需求被壓抑了。在萬眾創業的大背景下,民間對融資需求被充分釋放。社會的中低層收入者一方面對於資金有著強烈的需求,另一方面,這些人通常缺乏有效擔保和抵押,傳統的金融機構對此類貸款要求高,並且伴有大量復雜的手續。因此,社會中的低收入群體很難長期享受金融業發展的紅利。相比之下,P2P網路借貸門檻低,大大提高了中小微型企業和中低收入群體的融資可用性。

最後,與傳統金融機構相比,P2P借貸公司的交易成本更低。

提高效率,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在這個市場上,錢被買賣,貨幣是一種有差異的產品,它的價格——利率才是最重要的。

P2P的商業模式更簡單:它不吸收存款,不受嚴格的銀行監管,也不維持閑置的余額;他們只是讓借款人與貸款人保持聯系。此外,這是通過一個在線平台完成的,其中大部分流程都是自動化的。運營成本是解釋行業利潤率的最重要因素,因此P2P借貸平台和其他在線業務一樣,都將技術作為重要的力量。P2P借貸可以緩解信貸配給,尤其是對那些處於信貸長尾的借款人。

F. P2P網路貸款為什麼能發展起來

P2P網路借貸行業發展迅速,首先是離不開國家政策的扶持;其次,審批主要是依據信用來,其手續簡單便捷;其三,好多是通過網路或APP方式即可申請,符合當下年輕的需求;最後,應該是超前消費或過度消費而迫切要求來應急!

G. .簡述p2p網路借貸發展的現狀

2011-2019年,我國P2P網貸正常運營平台數量呈現先上升後下降趨勢。截至2018年12月底,正常運營平台數量相比2017年底減少了1219家。自從2015年正常運營平台數量達到3464家後,已經連續三年出現下降。

截止2019年1月底,P2P網貸平台數量為1031家,12月底下降至343家,相比2018年底減少了678家。



——以上數據及分析請參考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互聯網金融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H. 網路信貸的前景

網路信貸即為網路貸款,現在網上貸款也正在成為一種趨勢,藉助互聯網的優勢,可以足不出戶的完成貸款申請的各項步驟,包括了解各類貸款的申請條件,准備申請材料,一直到遞交貸款申請,都可以在互聯網上高效的完成。與之相應的,一批網上貸款平台的興起,也為網上貸款的普及與推廣做出了很大的貢獻。 強大的系統支持,由於網路貸款都要在網路平台上進行發生,銀行必須建設一個強大的信貸系統予以支撐,這個系統必須能接受貸款申請,進行對客戶的綜合分析,最終發放貸款。由於C2C平台每天發生交易數量巨大,這個強大的系統所花費的人力、物力、財力是任何一個商業銀行都難以承受的,因此相關的政府部門和行業協會,必須進行協調溝通,讓每一個商業銀行都能參與其中,隨著這類貸款規模的擴大,最終的貸款成本會比常規貸款具有極大的成本優勢。

閱讀全文

與網路貸款發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深蘭科技歷次融資 瀏覽:208
青島小橋金融公司招聘 瀏覽:281
australia與cny的匯率 瀏覽:83
資本杠桿比率 瀏覽:219
金融機構法律界定 瀏覽:999
幣諾交易所 瀏覽:184
長安銀行的理財怎麼樣 瀏覽:415
第一家開展網上個人理財業務的銀行 瀏覽:171
山東中小企業融資 瀏覽:893
雷亞爾對美元遠期匯率 瀏覽:672
首開股份2015年中報 瀏覽:103
炒期貨的人多麼 瀏覽:489
信貸杠桿 瀏覽:318
外匯余額2017 瀏覽:290
支付寶中基金和理財區別 瀏覽:544
浮動匯率下的減稅 瀏覽:635
沈陽五金股份有限公司 瀏覽:152
資產負債表中外匯儲備 瀏覽:105
銀行間外匯市場什麼時候收盤 瀏覽:285
汽車融資租賃過程中擔保公司倒閉 瀏覽:595